育儿经验(精选7篇)
育儿经验 篇1
如何将一个叛逆男孩培养成微软公司创始人、全球首富以及美国最大慈善机构创始人比尔·盖茨的父亲老比尔·盖茨的答案是:“逼”他成熟, 然后给他充分自由和支持, 但适时加以引导和敦促。
“泼”醒儿子
老盖茨现年83岁, 身为比尔·盖茨夫妇慈善基金会的联席董事长, 第二次世界大战老兵、律师、非营利组织志愿者、3个孩子的父亲。
在美国《华尔街日报》今年4月的专访中, 老盖茨首次对外讲述了自己和儿子的故事。
一贯低调的老盖茨从不夸耀自己在儿子成功道路上扮演的角色。他在2005年一次慈善组织领导人会议演说中说:“作为一个父亲, 我从未想过那个在我住所里长大、吃我的食物、用我的名字、还爱顶嘴的小子有一天会成为我的老板。但这确实发生了。”
实际上, 改变盖茨这个“问题少年”人生轨迹的人正是老盖茨。
老盖茨和妻子玛丽育有3个孩子:大女儿克丽丝蒂、儿子盖茨和小女儿莉比。盖茨从小就表现出极高的学习兴趣和天赋, 小小年纪就通读《世界大百科全书》。为鼓励他阅读, 老盖茨夫妇在这方面毫不吝啬, 只要是他想看的书, 一律买下。
到11岁时, 盖茨开始向父母抛出千奇百怪的问题, 为难他们。在老盖茨看来, “这挺有意思, 相当不错”, 却给母亲玛丽带来困扰。另外, 步入青春期的盖茨试图摆脱母亲的控制, 对保持房间整洁、准时吃饭、别咬铅笔头等要求产生抵触情绪, 母子之间时常发生争执。
“他那时很招人烦, ”妹妹莉比回忆说。老盖茨在采访中也承认, 11岁后的盖茨成了让家长头疼的孩子。
母子矛盾在盖茨12岁的一天达到高潮。盖茨在餐桌上对着母亲粗鲁地大喊大叫, 言辞充满讥讽和孩子气的自以为是。一向冷静的矛盾调停者老盖茨终于怒了, 端起一杯凉水, 泼到儿子脸上。
喊叫停止了。回过神来的盖茨突然对父亲说:“谢谢淋浴。”
给予独立
盖茨一家对这次“泼水事件”记忆深刻, 它不仅成为盖茨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让“愤青”一夜之间变得成熟, 也改变了老盖茨对子女教育的看法。
在孩子们眼中, 以律师为业的老盖茨在家也保持严谨、冷静, 不易亲近。“他回到家里, 坐下休息, 然后吃晚餐。从来没有发生过‘给我一个拥抱’之类的场景, ”克丽丝蒂回忆说, 但盖茨顶撞母亲的行为让他严重“失控”。
这件事后, 老盖茨夫妇带儿子接受心理咨询。盖茨告诉心理医生:“我想与父母争夺控制权。”医生于是建议老盖茨夫妇, 他们的儿子最终会赢得这场争取独立的“战争”, 因此最好的做法就是让他独立。
老盖茨夫妇最终接受医生的建议。考虑到私立学校能给孩子更多自由发展空间, 他们替盖茨在一所私立中学报了名。正是在这所学校里, 盖茨结识了改变他一生的重要“伙伴”———电脑。
从13岁起, 盖茨享有绝大多数同龄人享受不到的自由。父母允许他晚上独自去华盛顿大学用电脑, 在假期四处旅游、打工。他曾在华盛顿州首府奥林匹亚当州议会服务生, 在首都华盛顿当过国会服务生。高中时, 他还休学一段时间, 跑到华盛顿州南部的一座发电厂做电脑程序设计员。
在这段“天马行空”的自由成长期, 盖茨认识了后来与他一起创办微软的保罗·艾伦。两人第一次合作成果是一款统计道路车流量的计算机软件。
1975年, 身为哈佛大学三年级学生的盖茨决定退学, 与艾伦共同创业。儿子的决定令老盖茨夫妇震惊不已。
老盖茨夫妇最后还是勉强同意儿子的选择, 支持他去新墨西哥州创业。
全力支持
创立微软后, 盖茨决定将公司迁回西雅图, 主要“吸引力”就是父母的全力支持。他自己也在离父母家不远的一所住宅里安顿下来。
母亲玛丽为忙于事业的盖茨雇了一个保姆, 负责为他打扫房间, 保证他参加重要会议时能有件干净衬衣穿。
老盖茨则给予儿子事业上的支持。他利用自己当律师建立的社会关系, 向西雅图的商业人士大力“推销”微软;他所在的律师公司成为微软当时最大的客户。1980年, 他施展自己的口才, 说服儿子的大学同学史蒂夫·鲍尔默辍学加入微软。鲍尔默如今是微软首席执行官。
在微软公司准备上市前, 盖茨担心上市会分散员工精力。老盖茨安抚儿子的紧张情绪, 解除他的后顾之忧。最终, 微软成功上市, 盖茨一夜成为亿万富翁。
劝子“从善”
儿子一夜成名后, 老盖茨夫妇又面临另一项挑战:劝说盖茨把钱用于慈善事业。盖茨当时只想专心发展微软的事业, 不愿分散精力做慈善。为此, 在老盖茨的办公室里, 盖茨和母亲玛丽在“泼水事件”多年后再次发生争吵。
最终, 玛丽成功说服儿子在微软内部为慈善机构“联合劝募会”募捐。之后, 盖茨又跟随母亲加入“联合劝募会”董事会。
随着盖茨的财富不断增加, 西雅图地区慈善机构向他发出的求助申请越来越多。盖茨原本打算等自己60岁退休后再一心投身慈善事业, 但1994年母亲患乳腺癌去世, 加速了他投身慈善的步伐。
玛丽的葬礼结束后, 已年过七旬的老盖茨向儿子提议创建一个正式的慈善机构, 由他负责申请审查和拨款。
一个星期后, 盖茨拿出1亿美元作为起步资金, 创建“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基金会”, 老盖茨是最初的管理者之一。在自家厨房餐桌上, 老盖茨签出基金会第一张支票, 向西雅图一个癌症治疗项目捐赠8万美元。
慈善基金会创立至今的10多年间, 老盖茨每天出现在基金会办公室, 精心打理儿子的慈善事业。去年6月, 盖茨卸任微软执行董事长, 连“人”带“钱”全部投入慈善事业, 父子两人开始“并肩作战”。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育儿经验 篇2
“称赞”就像青霉素一样,绝不能随意用!畅销育儿书《孩子,把你的手给我》中,关于表扬孩子有一个很恰当的比喻——“称赞,就像青霉素一样,绝不能随意用。使用强效药有一定的标准,需要谨慎小心,标准包括时间和剂量,因为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
三大原则
1.夸具体不夸全部
“宝宝真棒”,这样的表扬对家长来说真是轻车熟路。在家长眼里,孩子的每一个成长细节都是值得惊叹和赞美的——宝宝会笑了,宝宝会翻身了,宝宝会蹦了,宝宝说话了„„就是在这种不断的惊喜中,家长已经习惯于对着孩子说出“真棒!”、“真好!”这样的评价,甚至一句轻轻的“啊”都充满着赞赏的语气
家长随口的夸奖,可能意识不到会带来怎样的消极影响,直到有一天,发现孩子变得害怕失败,经不起一丁点儿挫折„„
总是笼统地表扬孩子,比如你真棒,会让孩子无所适从。也许孩子只是端了一次饭,妈妈与其兴高采烈地表示“好孩子,你真棒”,不如告诉他“谢谢你帮妈妈端饭,妈妈很开心”。有针对性的具体表扬会让孩子更容易理解,并且知道今后应该怎么做,如何努力。
2.夸努力不夸聪明
“你真聪明!”——又一个家长惯用的评语。家长对孩子的每一个进步如果都用“聪明”来定义,结果只能是让孩子觉得好成绩是与聪明划等号,一方面他会变得“自负”而非“自信”,另一方面,他们面对挑战会采取回避,因为不想出现与聪明不相符的结果。
美国的研究人员让幼儿园孩子解决了一些难题,然后,对一半的孩子说:“答对了8道题,你们很聪明。”对另一半说:“答对8道题,你们很努力。”接着给他们两种任务选择:一种是可能出一些差错,但最终能学到新东西的任务;另一种是有把握能够做得非常好的。结果2/3的被夸聪明的孩子选择容易完成的;被夸努力的孩子90%选择了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3.夸事实不夸人格
“好宝宝”这样的话是典型的“夸人格”,家长们会无心地将其挂在嘴边。但“好”是一个很虚无的概念,如果孩子总被扣上这样一顶大帽子,对他反而是种压力。
成年人也是,当领导不断夸奖你时,开始还会沾沾自喜,但慢慢地就会感觉到压力,甚至不想做得完美,以便得到喘息的机会。
如果家长的称赞总是“言过其实”,孩子也会有压力,觉得自己不配这样的赞美。他们会怎么办呢?那就是在你刚刚赞美完他的时候,他就做出让你头疼的事情,以示“真诚”。
三大窍门
1.留心孩子的努力
为达到激励孩子的目的,真正做到“夸具体”、“夸努力”,家长首先要对孩子做事情的整个过程有所了解。有的时候可以亲眼看见孩子的良苦用心和付出的努力,当你在总结孩子成绩的时候,不妨详详细细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描述出来。比如孩子写完作文之后,你可以说:“文章的开头很好,你能想出这样的开头实在不容易;中间的描述能感觉出你经过了仔细的观察。结尾的一句话也比较精彩,用它来点题很恰当„„”这样,你把孩子在作文上所花费的辛苦一一说了出来,愉快自信的笑容立刻就会洋溢在孩子的脸上。如果你没有亲眼见到孩子的努力也没关系,你可以用提问的方式让孩子自己说出努力的过程,这中间不失时机地加以适当的点评,同样可以给孩子一个有益的赞美。
2.夸孩子别嫌“口罗唆”
仔细分析一下,家长们对待表扬的态度的确是随便了一些,甚至有点心不在焉、张嘴就来。当孩子表现好时,家长的第一反应就是“你真棒”,看起来既省事又符合鼓励为主的教育精神。其实这样的表扬多了,对孩子毫无意义。
所以当了解了“夸具体”原则时,很多家长开始很难适应,不知道除此之外还能说些什么。很简单,教你一招——好话不嫌“口罗唆”,看看上述有益的表扬语,哪一句不比“你真棒”口罗唆?这就意味着要用更多的话语描述孩子的努力,结果自然引起孩子共鸣,夸奖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3.把夸奖当“预防针”
夸奖不仅仅是事后对孩子的肯定,有时候在预见到孩子对某些事情可能有抵触时,可以事先夸夸孩子,用表扬来打预防针,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疗效”。
演员宋丹丹在新书《幸福深处》中就有这样一段:有一次儿子巴图生病,我对小阿姨说:“我发现巴图和别的小孩儿不一样,别的小孩儿吃药都哭,可他从来不哭,他不怕吃药。这一点他和别的小孩儿真的不同。”然后我把中药端给他。他捧着碗,烧得红红的小脸一副紧张的表情,闭着眼睛一口气就把药喝下去了。我们大家都赞不绝口。从那次起,多么苦的药他都不怕。
试试这样夸孩子? ●有益的称赞:我喜欢你的卡片,很漂亮,也很风趣。(孩子的感觉):我的品味不错,我可以信赖自己的选择。
无益的称赞:你总是这么体贴。
●有益的称赞:非常感谢你今天洗了盘子。(孩子的感觉):我很负责。
无益的称赞:你比其他人做得好。
●有益的称赞:你的作文有几个新的想法。(孩子的感觉):我也可以有创造性的。
无益的称赞:你写得不错,当然了,你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学习。
描述性的语句以及孩子由此得出的积极结论是精神健康的基石。孩子从我们的话中对自己作出结论,事后还会默默地对自己重申。会使他们对自己及周围的世界抱有积极看法。
教育专家给家长的100条建议!!(建议永久保存)(转载)教育篇:
1.每天花半个小时和孩子交流。
2.和孩子在家也要使用文明用语,“早上好,请,谢谢,晚安”等等。3.让孩子养成爱卫生的好习惯。
4.多听听孩子的声音!——用耐心、用爱心、用开心,心是长着眼睛的!5.不要为了提醒孩子,而总是揭孩子的伤疤。6.严肃指出孩子的错误!
7.不要总对孩子一本正经,要多和孩子一起欢笑:因为笑声能让孩子更加热爱生活;引导孩子积极、轻松愉快的看待事物。
8.给孩子讲故事,要有耐心,故事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9.不要把当年未曾实现的理想强加在孩子身上,想让孩子去实现。10.关爱孩子但适当时候适当的惩罚也是需要的,不要护孩子的短。11.教育并不一定只是讲道理,有时适当可以采取一些强硬的措施。12.结合孩子的表现,每天思考至少一个关于孩子成长的问题。
13.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培养幼儿高雅的审美情趣,注意引导、丰富幼儿的感性认识,在大自然中加深幼儿的情感体验,是非常有益的。
14.对于幼儿时期的孩子,不要让他们长时间地和自己的父母住在一起,隔代更亲,不利于教育。也许没有科学道理,但绝对适用。
15.注意培养孩子的善心。古人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16.教会孩子微笑,微笑面对生活的一切,微笑面对人生。17.对孩子不要乱许愿,承诺的事情想尽一切办法也要兑现。
18.要常换位思考!对孩子的所做、所想等家长应常换位思考,假如我是孩子的话,我将会怎样?
19.给孩子一定的空间和自由,同时给一定的压力和责任!20.向孩子说明,他本身已经很可爱了,不用再表现自己。21.从来不说孩子比别的孩子差。22.绝不用辱骂来惩罚孩子。
23.在孩子干的事情中,不断寻找值得赞许的东西。24.不要吓孩子。以免造成孩子过分胆小、怕事。
25.不要当众批评和嘲笑孩子,以免造成心理畸形,失去自信心等。26.不要对孩子过分严厉。以免孩子惧怕、害羞不敢发表自己的观点,养成面善心恶的性格。27.不要过分夸奖孩子。以免孩子养成“沽名钓誉”的不良习气。
28.不要暗示孩子做不良的事。比如,打架一定要打回来、自己的东西不给别的吃、乘车不购票等。
29.让孩子正确树立心目中的偶像。
成长篇:
1.给孩子一些私人空间。2.给孩子选择的机会和权利。
3.让孩子自由选择自己的伙伴、朋友。4.让孩子做想做的事。5.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如洗洗自己的衣服、烧水煮饭等,让他意识到自己是家庭成员中的一分子。
6.为孩子准备一个陈列架,让他在上面展示自己制作的物品。7.认真地对待孩子提出的正经问题和看法。
8.把孩子当作成人一样,和他平等相处,把孩子当成自己的朋友。9.及时发现孩子的点滴进步,懂得赏识孩子。10.记得对孩子说:我爱你,你是我的宝贝!11.记得经常的亲吻你的孩子,抱抱他(她),摸摸他(她)的头,让他(她)知道你的爱!12.随时关注他(她)的进步,并也让他(她)自己知道自己的进步!及时发现孩子的点滴进步,懂得赏识孩子。
13.多与孩子孩子沟通,了解孩子,与孩子同行。14.不要给孩子贴上“笨”的标签。15.家长要耐心地倾听孩子的烦恼。
16.要学会真诚地赞美孩子,而不是像对宠物一样说句“你真聪明”。17.让孩子经常有机会和他的同伴在一起。
18.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更关注孩子的情感需要。
19.先成人再成才,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人,一个健全的人。20.在生活中创设一些困境,和孩子一起度过。21.鼓励孩子尽量不依赖成年人。22.了解孩子有哪些朋友,这很重要。
生活篇:
1.给孩子一些钱,让孩子学会理财。
2.没有得到孩子的许可,不要看孩子的日记与信件。3.经常和孩子郊游。
4.睡前给孩子讲讲故事,让孩子笑着入睡!
5.给孩子一个主要供他玩耍的房间或者房间的一部分。6.如果有条件,每天晚饭过后和孩子到户外散散步。7.快乐与孩子一起分享!
8.对小家伙开心的笑,并希望他(她)也常笑!
9.帮助孩子与来自不同社会文化阶层的孩子正常交往。10.鼓励孩子与各种年龄的人自由交往。11.给孩子留出真正的“玩”的时间和空间。
12.教会孩子骑自行车,游泳,这都是进入社会的一种基本技能。13.每天早上与孩子相互问候,让他感受到美好的一天的到来。14.夫妻实在要吵架,请一定要记住:避开孩子
15.每天下班回家看到孩子,首先微笑着问他一遍:孩子,你今天快乐吗?
16.不给他留有太多的物质遗产,给他一个健康的身体,给他一个健康的心理,一个快乐的人生。
17.着重进行孩子的生活能力和行为习惯的培养。
18.只要与创作尘埃有关,不要责备孩子房间里或者桌面上乱
19.父母对自己的双亲要孝敬有加,让孩子觉得家中充满了爱,同时父母也是他们值得学习的榜样 20.父母之际间要互相谦让,相互谅解
21.不要太关心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以免孩子养成以我为中心的坏习惯。22.不要太亲近孩子。让他与年龄相仿的孩子多交往,以免孩子养成性格孤僻的恶习。23.不要孩子要啥买啥。让他知道“劳动与所得、权得与义务” 的关系。以免孩子羞成好逸恶劳的许多性格。
24.生活中的困难以及一些家庭大事有时可以和孩子商量商量。25.对孩子的爱要稳定,不要一会儿晴,一会儿阴。
学习篇:
1.和孩子一起读书,家长可以看看报,一个好的学习伙伴很重要。
2.孩子在家学习,家长切莫搞一些娱乐活动,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很重要。3.不要逼孩子学自己不喜欢的东西。4.不要因为孩子的成绩而责骂孩子。
5.不要因为孩子试卷上的低分而认为孩子没有出息。
6.教他(她)足以带来成就感的知识:古诗、数字、故事、家务、玩耍、交朋友··· 7.教育孩子读好书、好读书
8.不要对孩子的学习成绩表示太大的关注,那样会造成孩子学习紧张,压力增大。
9.不要把孩子的成绩与其他孩子相比,要分析一下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反思一下有没有自己的责任。
10.孩子的房间要有自己的书桌,书桌上要有几本自己爱看的书籍,如《格林童话》、《伊索寓言》等。
娱乐篇:
1.和孩子一起看他喜欢的动画片、一起听他爱听的故事等。2.和孩子一起玩游戏、锻炼身体。
3.控制孩子看电视的时间,每天在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之间。
4.多让孩子看一些少儿节目:动画片、益智节目等,少看动作片、连续剧。
5.孩子看电视时,家长们适时地陪他们一起,并且对里面的内容作一些讲解与讨论。6.春天可以和孩子骑自行车去郊游,夏天和孩子一起去河边游泳,秋天则背着铁锅和孩子去野炊,冬天一家三口在野地上打雪仗,堆雪人。7.允许孩子收集各种废弃物。
8.孩子的朋友来做客时要表示欢迎。
9.和孩子下棋,让孩子知道落子无悔,教育他对自己所做事要负责任,同时下输了要承认,家长有时也要放手让孩子赢一两盘,这对孩子来说很重要。-----------
告诉孩子的话
(一)对你不好的人,你不要太介怀,在你一生中,没有人有义务要对你好,除了我和你妈妈。对你好的人,你一定要珍惜、感恩。
(二)没有人是不可代替,没有东西是必须拥有。看透了这一点,将来就算你失去了世间最爱的一切时,也应该明白,这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三)生命是短暂的,今天或许还在浪费着生命,明日会发觉生命已远离你了。因此,愈早珍惜生命,你享受生命的日子也愈多,预期盼望长寿,倒不如早点享受。
(四)爱情只是一种感觉,而这感觉会随时日、心境而改变。如果你的所谓最爱离开你,请你耐心地等候一下,让时日慢慢冲洗,让心灵慢慢沉淀,你的苦就会慢慢淡化。不要过分憧憬爱情的美,不要过分夸大失恋的悲。
(五)虽然,很多有成就的人士都没有受过很多教育,但并不等于不用功读书,就一定可以成功。你学到的知识,就是你拥有的武器。人,可以白手起家,但不可以手无寸铁,紧记!
(六)你可以要求自己守信,但不能要求别人守信,你可以要求自己对人好,但不能期待人家对你好。你怎样对人,并不代表人家就会怎样对你,如果看不透这一点,你只会徒添不必要的烦恼。
(七)我买了二十六年的六合彩,还是一穷二白,连三等奖也没有中,这证明人要发达,还是要努力工作才可以,世界上并没有免费的午餐。
(八)亲人只有一次的缘分,无论这辈子我和你会相处多久,也请好好珍惜共聚的时光,下辈子,无论爱与不爱,都不会再见。
问:用婴儿钳子清理鼻腔好吗?
答:宝宝很小的时候,如果鼻子或是口腔中不慎进入杂物,宝宝自己是很难把杂物弄出来的,您也不可能用您的手指去取,因为一是不干净,二是您的手很难深入宝宝细小的鼻孔。这个时候这个镊子就派上大用场了。用过的妈妈都说好使,安全又卫生。问:如何帮宝宝清理鼻屎?让宝宝鼻子通气? 答:1.如果是鼻涕,可以用吸鼻器;如果是干鼻屎,可以去买一种专门夹鼻屎的小夹子,塑料的,小圆头,等宝宝睡着的时候夹,动作要快要轻。一般宝宝用品店有买的
2.用脱脂棉花搓成和宝宝鼻孔大小一样的棉条,先用水浸湿后放入宝宝鼻孔里湿润鼻屎,取出后再用干棉条把鼻屎粘出来。
3.拿鱼肝油或生理盐水在鼻孔里各滴一滴,这样会软化鼻屎,过一会儿孩子打个喷嚏就会把鼻屎给带出来了。(经过我的实践这个方法最好)
育儿经验 新妈妈PK老妈妈 篇3
红英怀孕8个月的时候,把妈妈从老家接来照顾自己和宝宝。辛苦了十个月,宝宝平安出生。大家都很高兴。刚当上妈妈的缸英,经常被妈妈抱怨笨手笨脚的,但是红英也有觉得很委屈的时候:“妈妈那样做是老黄历了,现在哪里兴这些啊!”
其实,社会在进步,以前产妇坐月子的很多讲究现在都不用了。但是,以前的经验真的过时了吗?也不见得,妈妈们代代相传的育儿经还是有不少道理在的,夏天到了,让我们来看看老经验和新知识那哪个更受宝宝欢迎。
关于温度……
天气好热,宝宝皮肤看上去汗津津的,小脸也有点虹,红英赶紧打开空调把温度调到20度。妈妈看见了,赶紧过来把宝宝的小床挪到里边,拿起遥控器把空调调高。妈妈说:“宝宝才那么小,温度那么低他会着凉的。”
PK结论:老妈妈性!
专家点评:
新生宝宝体温调节能力差,散热能力也差。当环境温度过高时,极易出现高热,导致呼吸急促、颜面潮红,多汗、哭闹等症状。如果没有及时纠正,还会出现无汗、嗜睡或不吃不哭等表现,甚至脱水中暑。因此,夏季很热的时候,要注意防暑。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温度越低越好,前面说过新生婴儿调节体温的能力差,因此,成人觉得适宜的温度,对他们来说是还是太冷了。这样会造成宝宝因受凉而感冒或者腹泻。
正确的做法是:宝宝所处的房间,室温应保持在25—30摄氏度之间,平时应多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阳光适宜,有微微的自然风。但如果室外温度超过35度,就需要适当采取措施,开风扇或空调,保持合适的室温。同时,不管是开窗还是开空调或者风扇,都要避免让宝宝直对着吹,不要把宝宝的婴儿床放在窗户边或者过道等容易被风吹到的地方。在温度有变化的时候,要适当给宝宝增减衣物。最好能给宝宝准备个体温计,必要时给宝宝量体温,确定宝宝是否过热。
关于痱子……
宝宝好像真的好热,红英帮宝宝脱掉小衣服,让他自己在躺在凉席上玩。妈妈说,别把孩子那样放凉席上,会长痱子的。过来给给宝宝穿上了宝宝服。红英不高兴了,宝宝本来就热,再穿上那么厚的衣服岂不更热了,那才会长痱子呢。妈妈那套真是老黄历。
PK结论:都对,也都不对专家点评:
夏季天热,宝宝容易出汗,也容易生痱子。痱子大多发生在大汗之后。生痱子的宝宝常因搔痒而抓破皮肤,引起皮肤感染,甚至引发败血症、脑膜炎等严重病症。要避免宝宝生痱子,既不能不穿,也不能穿太多,天热的时候最好不要总是抱着宝宝,而是要让他自己在婴儿凉席上玩,但一定不要把宝宝脱得光光的睡觉,因为这样宝宝的皮肤会受到刺激,反而会生痱子。也不要给宝宝穿厚的婴儿服,新妈妈要给宝宝添购较为宽松的干爽、透气性好、吸湿性好的棉质衣服,避免大量出汗。勤洗澡,勤换衣,尤其是大量出汗后。夏天应该每天洗澡,必要时每天洗两次。要尽量保持宝宝皮肤清洁。洗澡时要用温水,不要用刺激性的碱性肥皂,洗澡后要及时给宝宝擦干身体,尤其是皮肤的褶处。新生儿脐带未脱落之前,还要及时擦干脐部,防止脐部感染。多给宝宝喂些水。吃奶的婴儿,每次喂奶之间要喂些水,大一点的宝宝也要多喝水。
一旦宝宝生了痱子,可以给宝宝涂婴儿用花露水,同时注意避免宝宝抓伤患处,勤洗澡是最好的治疗方法。一旦痱子恶化出现疗肿,应带宝宝去医院诊治,绝不能自行挤压疖肿,以防感染扩散。
赶走蚊子……
夏天免不了蚊子的踪影,蚊子不仅会干扰宝宝的睡眠和休息,而且还会传染疟疾、乙型脑炎等疾病。防蚊也成了妈妈们苦恼的问题了。妈妈早早就买好了蚊香和杀虫气雾剂,打算每天给家里房间里喷一喷,给宝宝准备个安全的环境。红英可不这样想,这些东西都是有毒的,宝宝怎么能受得了呢?
PK结论:新妈妈性
专家点评:
宝宝身体机能还很弱,所以选择灭蚊产品要慎重。蚊香点燃后有烟雾,对宝宝的眼睛和呼吸道会产生刺激作用,驱虫气雾剂选用不当,也会对宝宝的身体造成伤害。其实,夏天给宝宝用蚊帐是最理想的灭蚊措施,但是却有灭蚊不彻底的缺点。除了蚊帐之外,还可以给宝宝涂婴儿防蚊液,但要注意不要给宝宝脸部和手上涂抹,因为宝宝可能在不经意的吸吮动作中把防蚊液吞进肚子里。不推荐使用蚊香,因为蚊香燃烧时会产生难闻的烟雾,而且烟雾中的微粒容易引起宝宝过敏、咳嗽,而导致哮喘。
给宝宝的房间使用杀虫气雾剂以及电蚊香等灭蚊产品,首先要注意选择对人体毒性小的产品,其次,要注意选择使用时间,一般建议在黄昏时使用,把宝宝移到其他房间,进行灭蚊后通风半小时后再让宝宝进入房间。有个土方法,用八角、茴香煮水,加到宝宝的洗澡水中,也能起到防蚊的效果。
当心红屁股……
天气太热了,宝宝难免的有了红屁股,红英和妈妈都很担心。红英早就准备好了婴儿爽身粉、湿纸巾,还有几大包纸尿裤,但是妈妈不同意,她说,涂点桐油就好了嘛,纸尿裤又不怎么透气,还是用尿布好。虹英心想,这都多少年的老经验了,还拿出来用。
PK结论:都有道理
专家点评:
天气热的时候。宝宝红屁股是难免的,但要谨慎使用爽身粉,有些爽身粉里含有氧化锌、铅和石膏,如果配比不合适,很容易给宝宝娇嫩的皮肤造成伤害,特别是女孩,下身涂抹相关产品时一定要谨慎。宝宝红屁股了可以涂些天然芦荟胶,或者用纯中医制剂的护臀液涂抹。有些土办法还是可以继续用的,比如宝宝红屁股,用桐油涂抹,几天后就好,具体方法是用手指蘸桐油,在蜡烛边稍微烤一下,然后给宝宝涂抹,注意肛门还有褶皱的皮肤缝里也要涂抹到,没有桐油也可以用香油代替。
育儿经验 篇4
一、新一代父母育儿特征分析
现在0-12岁儿童的父母大多是改革开放后出生的一代, 其中相当一部分是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后出生的独生子女。1986年4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 “九年制义务教育”被立法肯定下来, 他们是这部法律的首批受益者。而同时, 改革开放后特别是互联网世界的互联互通, 使得这一代父母普遍有了更广泛的信息获取渠道、更广阔的视野和更丰富的精神和物质世界。相对于上一代的父母, 他们的育儿观和育儿方式、育儿信息的获取渠道、育儿消费的模式, 有着很大的差异。
1. 更新的育儿观
普遍来说, 新一代的父母受教育程度更高、科学素养也更高, 更愿意钻研各种育儿知识。与上一代父母普遍大多非常重视智商的培养和学习成绩的提高不同, 新一代父母开始反思自己的成长环境和育儿观念。他们多持有更多元育儿价值观, 重视家庭教育, 更尊重孩子的主观愿望和发展需求, 注重孩子的情商、智商、社会适应能力、动手能力的全面发展, 重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结合。
2. 多元化的育儿方式
在具体的育儿方式上, 新一代的父母以更多元化的方式养育自己的孩子———在早期喂养中, 许多新一代家长摈弃了陈旧的育儿方式:了解到母乳喂养的好处后坚持母乳喂养;添加辅食时不是强迫喂养而是Baby-Led-Weaning (自主进食) ;不干涉幼儿的大运动发育, 不过早的强迫练习站立和行走;不把尿而尊重孩子的规律引导孩子自主进行如厕训练。在教育和娱乐时, 新一代的父母会坚持亲子共读, 与孩子共同玩电子游戏,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新一代父母正在有意识的探寻他们所认为的科学的儿童观和儿童教养方式, 并试图改变他们父辈的育儿观念。
3. 广泛的育儿信息来源
一方面, 由于世界文化的交流频繁和互联网的广泛使用, 育儿信息更加丰富、获取更加便捷;
另一方面, 新一代的家长由于普遍受过更良好的教育, 拥有更强的信息搜寻能力, 这两者结合使得新一代的家长接触了更多的育儿信息。现阶段, 国内家长的育儿信息来源有如下渠道:传统渠道———国家、社区或医院等官方非营利组织的宣传, 母乳协会等民间非盈利组织的宣传, PET父母效能训练等家长培训课程;育儿专家的育儿书籍、育儿手记一类家长经验书籍、社区中家长交流互助;网络渠道———各类育儿网站、论坛、APP, 各种网络育儿课程, 育儿专家在社交网络中无私的奉献自己的专业知识, 普通父母在社交网络中相互传递育儿信息等等。
4. 育儿社交的开展与育儿自媒体的诞生
更值得一提的是, 在web2.0的网络环境下, 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自媒体。新一代的父母们更乐于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他们的生活点滴和育儿心得。普通父母对育儿问题进行钻研, 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在社交网络再次传播, 这样的影响力积累起来, 丝毫不亚于专家的影响, 这使得他们成为育儿领域的网络草根意见领袖, 如在微博上科普婴幼儿科学养育的普通爸爸“火爸朱剑迪”, 他通过自己的科学素养学习婴幼儿养育的最先进知识, 并将其整理、分享给广大微博网友。有的父母甚至由于自己对于某方面的深入研究, 考取了某方面的证照或学位并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和实践工作。例如微博上的ID“小土大橙子”由于对自己孩子在睡眠方面的关注, 对婴儿的睡眠引导进行研究, 并在微博上分享自己对此领域的研究总结和实践经验, 在网络上免费接受婴儿父母的咨询, 最终考取IMPI认证睡眠咨询师的资格, 从事婴幼儿睡眠引导的研究、咨询和实践工作。
二、新一代父母育儿消费特征分析
在育儿消费方面, 由于市场上育儿商品的极大丰富和“4+2+1/2” (四个老人+一对父母+1~2个孩子) 家庭模式下经济的宽裕, 育儿产品市场也越来越繁荣。同时, 育儿消费也呈现出新的特征:
1. 对产品来源、质量、安全性和品牌的注重
新一代父母们在给孩子挑选食品时, 如经济条件允许, 会尽量选择进口食品 (奶粉、液态奶、鱼类、水果、辅食等) 或采购有机食品;选择无毒害的材质婴幼儿用品、玩具;会选择有助孩子开发智能的玩具;做出购买决策前, 除了上述因素, 新一代父母们首先考虑的是品牌, 即先衡量品牌是否值得信任, 然后再考虑需要选购的产品特性;而当拥护的品牌推出新产品的时候, 他们也乐意尝鲜。
2. 对育儿辅助工具的依赖
由于新一代的父母们工作压力大、育儿时间相对短缺, 同时育儿消费企业根据市场需求不断的创新和研发新产品, 在育儿方面, 他们更多地会借助育儿商品和辅助育儿工具 (安抚奶嘴、婴儿摇椅、游戏围栏、早教机等) , 这也导致了辅助育儿工具市场的繁荣。
3. 互联网消费分享的盛行
由于成长在互联网时代, 受到互联网自由、共享精神的长期熏陶, 新一代父母更开放、更乐于分享。在购买商品后, 新一代父母会进行“确认”和“分享”———近八成的妈妈们在购后会再次查看网上的评价, 确认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四成的妈妈会在微博等社交网站上分享育儿商品的使用感受。
三、育儿消费营销对策分析
根据以上分析, 从育儿观、育儿方式、育儿信息获取、育儿消费模式来看, 新一代的父母在各方面已经呈现出一种新的面貌。应对育儿消费者及育儿消费的新特点, 育儿企业应适时对企业的营销策略做出调整。
1. 开发有利于科学、便捷育儿的产品
如前文所述, 新一代的父母对育儿消费的科学育儿、节约时间的属性需求更高, 这就要求育儿消费企业从育儿消费用户的角度出发, 开发出解放父母双手、更符合科学育儿潮流的产品。
2. 着重树立品牌形象
新一代的父母对在消费时对品牌更加看重, 因此, 企业应更加重视品牌形象的建立。这要求企业首先对自身育儿产品 (服务) 进行准确定位, 其次选择目标市场父母认可的渠道和代言人等进行宣传, 最终树立有个性、有特色的独特品牌形象, 提高自身育儿消费品牌的竞争力。
3. 重视社交网络的作用
在现今的互联网环境中, 社交网络无疑是育儿消费企业在互联网中口碑传播的先头站。因此育儿消费企业应当重视其作用, 把在社交网络的公关或营销作为其网络营销战略整体的一个部分。在社交网络中, 既存在对育儿信息、情感的交流, 还有有育儿消费信息的推荐, 也有国外先进的育儿理念与领先的育儿商品的介绍, 甚至可以成为代购、团购或卖家的信息平台。育儿消费企业应有意识的密切关注与自身经营领域相关的一些社交网络平台, 从中发掘有用的育儿市场信息, 掌握育儿市场的需求动态和口碑风向标, 或与其合作, 传播产品或服务的口碑。
四、结论
短短两年内, 政府接连两次对计划生育政策进行松绑, 这不仅对生育率是一种刺激, 对育儿消费市场的繁荣也产生了促进作用。育儿消费企业只有对育儿消费者进行研究, 并掌握其消费心理及消费特点, 才能抓住机会, 分享“全面放开二孩”政策为育儿消费市场带来的红利, 为企业赢得育儿消费市场、长久发展奠定基础。
摘要:“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实施后, 我国育儿消费市场可能将面临一个持续的繁荣期。基于此背景, 本文对育儿消费的主体——新一代的父母的育儿特征、育儿消费特征进行分析, 针对这些特征为育儿消费企业提出了可行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育儿消费,全面放开,二孩,育儿消费者
参考文献
[1]陈蕾.都市80后双独子女家庭的孕产消费[D].华东理工大学, 2013 (12) .
[2]管乐乐.我国母婴产品消费者行为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 2013.
[3]段晶晶.城市消费者涉入行为的质性研究初探——以母婴行业为例[J].商业时代, 2011 (8) .
[4]姬玮.母婴产品企业的网络营销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 2014 (5) .
育儿师经验 篇5
2、周岁内不喝蜜
3、三月内只吃奶(纯母乳的四个月内不加果汁)
4、牛奶最好在2周岁后喝,2岁前可吃酸奶。脱脂牛奶比全脂牛奶对孩子更健康。
5、三岁前孩子的用盐量为成人的1/5-----1/3,吃盐多会导致钙流失
6、喝可乐等碳酸饮料会影响钙吸收。
7、爸爸的情绪不好会使婴儿的哭闹增加2层。
8、爸爸遗传身高,妈妈遗传体形。
9、爸爸带孩子,孩子智商高;妈妈带孩子,孩子学习成绩好。(智商不高的孩子要学习好,就得付出更多的努力)
10、结束开裆裤最好不要晚于一岁半,尿路感染也会发烧,治疗不及时会上行导致感染型肾炎。
11、纯母乳的4月内不用刻意喝水,只在喝奶后给点,当漱口了。6个月内不要多喝水,因为无论母乳还是奶粉都含大量的水,多喝水会增加孩子肝肾负担。
12、周岁内忌久坐(1个小时),研究表明,周岁内久坐超过1个小时的孩子会增加瘁死率。
13、孩子放在沙发上的瘁死率是放在床上的4倍。
14、夜晚开灯睡觉会降低孩子的免疫力。
15、拍孩子胸部会诱发瘁死。
16、太阳直晒脚心、妈妈的微笑会提高孩子的免疫力。
17、若保四时小儿安,常需三分饥与寒(黄帝内经)。
18、10月内的孩子禁止摇晃,伤害大脑,最重可致颅内出血和轻微脑震荡。
19、打孩子屁股会影响孩子成年后的性健康。
20、2周岁以下禁看电视.21、首先婴儿背带
(一般家庭在孩子走路前常会用婴儿推车,婴儿背带做为外来品,仅近些年使用。我当初选择婴儿背带,仅仅因为是自己不能又抱孩子,又从楼上往下拿车子。没想到歪打正着做了件对事。
婴儿推车有以下缺点:
1、孩子的肺成了汽车尾气的吸尘器
婴儿推车的高度是汽车尾气浓度最大的位置。
2、婴儿推车使孩子吸进更多的灰尘
3、孩子在婴儿推车坐时,其视线大多是大人的腿、鞋,而仰头看事物,容易使阳光直射眼内,而阳光中的青光对孩子的眼睛伤害极大
4、坐惯车的孩子在会走路后会偷懒,让大人抱、推着走。)
22、婴儿餐桌椅---妈妈的好帮手,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最好买二手的)、慎用加湿气
(一、加湿气要放在离地面1米的高度,这样加湿的效果才好。
二、加湿气只能用纯净水和凉白开。
三、加湿气的水必须24小时更换一次。
四、加湿气装水的瓶需每周清洗一次,其他部位每月清洗一次。
“儿语”育儿不可取 篇6
答案是否定的。 什么是儿语? 孩子刚学说话时常会以单音节重复的词语来表达诉求, 如, “饭饭”、“灯灯”、“抱抱”等等, 这种语言现象称之为儿语。 儿语是幼儿语言发育过程中的一个阶段, 是语言能力低下的一种表现。 大人听到刚会说话的孩子讲儿语时, 觉得很好玩, 会不由自主学着孩子的样, 也用儿语来同孩子说话, 好像显得又萌又亲似的, 其实这是不可取的, 这种低水平的语言交流并不利于孩子语言的正常发育。
但环顾四周, 无论在家庭教育, 还是在幼儿园教育中, 都普遍存在着惯用“儿化语”的现象。 老师习惯于对幼儿慢声细语:“知道了吗?”“好不好呀?”家长们更是怕自己的话不能被孩子理解, 或者故作亲昵, 对孩子说一些诸如 “睡觉觉”、“吃饭饭”、“擦香香”之类的话。 以为这样说孩子容易懂、容易学, 其实, 这种理解完全是错误的。 据专家研究发现, 幼儿的大脑发育很快, 他们的求知欲很强, 学习语言的积极性也很高。 对周围环境中的语言刺激, 他们能表现出特有的敏感性和主动性。 比如, 2 岁的孩子就可以学记电视广告, 并能一段一段的背诵。 而我们往往低估了孩子这种惊人的语言学习能力。 孩子说话常常很逗, 令人捧腹。 比如, 宝宝早晨贪睡, 当太阳照到脸上时, 他会叫: “把灯关掉!把灯关掉! ”告诉他是太阳后, 又会不耐烦地叫: “太阳关掉! ”再比如, 宝宝拔了牙回到家里, 父母问他: “牙还疼不疼? ”孩子的回答会笑翻一家人: “啊呀, 牙齿被留在医院里了, 我不知道它疼不疼啊! ”孩子正是以这种如同 “天语”的表达创造着美好, 带给家人甜蜜的愉悦, 也正是在这种绚烂多姿的语言刺激中润泽心灵, 陶冶性情的。
如果父母对孩子总是使用他们早已习惯了的“儿语”, 让他们习惯于无需多做努力的语言环境, 则会:
1. 孩子潜在的智力得不到激发, 长期下来, 潜在能力也会因长期压抑而难以发挥。
比如, 说夏天的天气热, 不光要对孩子说“夏天天气真热”, 还要对他们说成人丰富多彩的语言:“天气热得喘不过气来。”“热得人汗流浃背。”尽管孩子一时不怎么明白, 但这样能唤起幼儿的联想,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从而发挥其潜在的语言能力。
2. 经常用 “儿化语”和孩子交流, 孩子会从中发现成人和自己说话与成人彼此之间说话是不一样的, 幼儿无形中感知到自己是个小孩。 一旦孩子习惯了用儿语来说话时, 他们以后就很难摆脱儿语的束缚。 比如, 在稍长大些以后, 还是用儿语来和同龄孩子交流, 在同伴中显得很幼稚, 像个长不大的 “宝宝”, 甚至产生自卑、 怯懦等不良性格特征, 影响心理的健康发展。
因此, 家长及幼儿园教师在与刚会说话的孩子交流时, 千万不要 “装嫩扮萌”, 一味地顺着孩子来说话, 更不能用儿语来教孩子。 比如, 看见汽车来了, 不能对孩子说:“看, 嘀嘀来了。 ”正确的方法应该是教孩子这样说:“看, 汽车来了, 一辆红色的汽车。 ”要强调你教给孩子的是“汽车”。 以后看见汽车后, 可以问孩子“这是什么”, 让孩子自己认知并说出来。 我们应该像对大人说话一样和孩子交谈, 除了那些抽象的专有名词外, 对于一般的日常语言和书面语言, 父母在与孩子的对话中完全不必避开, 这样会逐步把规范的语言教给孩子, 日渐丰富孩子的语汇。 长此以往, 孩子在多彩的生活情境中会自然领悟, 由机械记忆逐步达到理解记忆, 最后熟练运用。
我们应该明白, 儿童的语言空间是其精神空间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假如长期将孩子局限于儿语的境地, 会使儿童的语言之泉因得不到汩汩而来的活水滋养而枯竭, 错失语言勃发的良机。 儿语的单调、重复, 使孩子的语言触角基本被局限在盥洗、饮食等生活场景中, 而简单、 腻味的单音节重复语因言语模式缺新意、缺丰富、缺创造、缺时尚, 大大限制了孩子语言的生成、创新与发展。
育儿“抢跑”南辕北辙 篇7
当前社会条件下, 知识更新速度之快、人力资源要求之高、工作竞争压力之大, 无不让家长将孩子的教育和今后的事业发展建立紧密联系。因此, 一些家长的教育思维已然从“育人为本、尊重天性”中逃逸出来, 掺杂了带有自身主观意志的功利想法。比如, 家长希望孩子从小学习音乐, 于是孩子还没出生就开始着手进行胎教音乐的熏陶;当他们刚学会说话, 就开始为孩子配置钢琴。再比如, 家长期望孩子今后读名牌大学, 于是让孩子在咿呀学语的年龄就开始背诗词、做算术、说外语。可想而知, 儿童身心发展的局限性与认知任务的复杂性之间, 不免形成无法调和的矛盾, 孩子很可能会因为无法完成的学习任务而饱受挫折。这种只关注短期行为、急功近利的教育思维不免将儿童教育带入了实用理性的漩涡。
杜威曾说:“许多教育学者总想把儿童期缩短, 将成人的知识经验硬装进去。他们以为儿童期是完全白费了的, 哪里知道这是真正的教育基础。”儿童的身心发展是有其内在规律的, 是一个连续、致密的过程。与之相应地, 儿童的教育应伴随其成长步调, 在循序渐进的轨道上向前推进。然而从当前看来,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已然被许多家庭奉作儿童教育的理论标识, 加强了他们对孩子成长的盲目焦虑和主观期待。儿童教育是一项渐进性的、阶段性的长期工程。若家庭过于关注“起跑线”上的较量, 可想而知, 那只会无限消耗甚至透支孩子自身的兴趣和信心, 必将付出破坏生命自然成长的内在性、连续性和独立性的代价。
【育儿经验】推荐阅读:
老师育儿经验05-12
优秀育儿经验07-24
爸爸育儿经验09-07
超详细的育儿经验11-20
简单实用的育儿经验精华06-30
家长育儿经验发言稿07-28
超级辣妈的育儿经验10-20
御宝羊奶粉育儿经验分享05-25
家长会育儿交流经验材料09-05
育儿经验给孩子一双能展翅飞翔的翅膀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