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苗机构

2024-06-27

植苗机构(精选7篇)

植苗机构 篇1

摘要:针对井关公司的乘坐式2行半自动蔬菜移栽机植苗机构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蔬菜移栽机变性椭圆齿轮—七杆式植苗机构,建立了该机构的运动学模型,推导了其栽植嘴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方程。在此基础上编写了该植苗机构的运动学分析与优化软件,并利用该软件分析了几个主要参数对该机构作业性能的影响,这些主要参数包括椭圆齿轮短长轴之比、椭圆齿轮变性系数和椭圆齿轮初始安装角,作业性能包括植苗时栽植嘴的姿态、穴口形状、回程轨迹、接苗时的速度等。利用该软件求得该机构一组较优的参数,其栽植嘴的作业性能比井关公司的乘坐式2行半自动蔬菜移栽机植苗机构更理想,并且更好地满足了蔬菜移栽的农艺要求。

关键词:变性椭圆齿轮,七杆机构,植苗机构,运动学模型,参数分析

0 引言

幼苗移栽作业育苗对气候不敏感,是一种较易实现高产的种植方式[1]。中国是蔬菜生产大国,然而在中国蔬菜钵苗栽植几乎都由人工完成,稳定移栽效率仅为30~40株/min[2,3,4]。蔬菜移栽机械化是未来的发展方向[5,6,7,8]。20世纪80年代日本井关公司投放市场的乘坐式2行半自动蔬菜移栽机,采用人工喂入钵苗、七杆机构植苗的方式,具有性能稳定的特点。根据该移栽机作业实况,结合文献[8]对该七杆植苗机构的建模和分析可知,该移栽机还存在以下不足:①接苗时,栽植嘴相对钵苗的速度太快,容易损伤钵苗;②植苗后,栽植嘴回程轨迹不理想,影响直立度、损伤钵苗甚至产生回带;③栽植嘴在垄面下形成的穴口不理想,影响直立度。为改进该七杆植苗机构的作业性能,本文提出变性椭圆齿轮—七杆式植苗机构并对其进行运动学建模、参数影响分析和优化,使其具有更理想的作业性能,以更适合蔬菜移栽的农艺要求。

1 蔬菜移栽机变性椭圆齿轮—七杆式植苗机构

蔬菜钵苗移栽机变性椭圆齿轮—七杆式植苗机构及其初始位置如图1所示,机构由双曲柄五杆机构OABDC、双摇杆机构DEFG及变性椭圆齿轮机构复合组成。变性椭圆齿轮1为主动件,匀速转动(建模时令逆时针为正,顺时针为负);杆1(曲柄OA)和变性椭圆齿轮1相固接且共轴线转动,杆4(曲柄CD)和变性椭圆齿轮2相固接且共轴线转动。工作时,通过变性椭圆齿轮机构传动,带动双曲柄五杆机构OABDC,从而带动杆3(连杆BD)做平面运动。杆5(DE)和杆3(连杆BD)固接共同运动,带动双摇杆机构DEFG运动,栽植嘴PQST固接在杆6(连杆EF)上和杆6一起做平面运动,实现植苗时所需的轨迹和姿态。当栽植嘴PQST在图1位置时,处于运动的最上方蔬菜钵苗落入到栽植嘴内;机构再转过大约180°,栽植嘴转到轨迹最低点处,栽植嘴插入垄面下并张开,钵苗被引入到开出的穴口内,然后由覆土尾轮进行覆土填压,完成植苗过程。

2 变性椭圆齿轮—七杆式植苗机构分析模型的建立

为方便分析,将本文相关的参数及其意义列于表1。

2.1 变性椭圆齿轮传动分析模型的建立

变性椭圆齿轮啮合初始位置如图2所示,O1和O2分别为变性椭圆齿轮1和2的转动中心,也是变性椭圆齿轮的焦点。啮合点D任何时刻都处于O1O2的连线上,主动变性椭圆齿轮的节曲线方程为

为保证变性椭圆两段节曲线是封闭的曲线,式(1)中m1和m2满足[9,10,11,12]

从动变性椭圆齿轮节曲线方程为

在已知主动轮转角φ10和曲柄OA转过的角度φ的前提下求φ11,总方程为

2.2 位移方程

建立以O点为原点、水平方向为X轴、垂直方向为Y轴的坐标系(图1),建立各个位置的位移方程。

A(XA,YA)点位移方程:

式中,XC、YC为曲柄CD连接机架的C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

由矢量方程OA+AB=OC+CD+DB得B点的位移方程:

将式(8)中的两式移项后平方相加,消去φ2,并令

则有

由式(9)可解得φ3。

令φ5=φ3-θ3,则E(XE,YE)点位移方程:

令,在△EFG中,根据余弦定理有

式中,XG、YG分别为摇杆EF的E点横坐标和纵坐标。

由式(11)可解得

F(Xf,Yf)点位移方程:

φ8+θ9,则J(XJ,YJ)点位移方程(其中,H为EF的中点,XH和YH为该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

限于篇幅,速度和加速度方程省略。

3 运动学仿真与优化软件的编写

为了能更直观地观察机构运动情况和分析各参数对整个机构的影响,根据上节所建立的齿轮传动数学模型,编写蔬菜钵苗移栽机变性椭圆齿轮—七杆式植苗机构运动学分析与优化软件。较之于原七杆式植苗机构,该机构增加了3个可以改变的参数,包括变性椭圆齿轮短长轴之比、变性椭圆齿轮变性系数和变性椭圆齿轮初始安装角。通过人机对话,优化寻找满意的机构参数,使得栽植嘴运动规律满足钵苗移栽农艺要求。

4 主要参数对运动学特性的影响分析

植苗机构理想的作业性能包括:①植苗时栽植嘴挖出的穴口比钵苗稍大一些,且与移栽机前进方向一致的穴口壁面尽量与垄面垂直;②秧苗离开栽植嘴时栽植嘴直立,这样即使定植时秧苗有水平方向速度,秧苗在覆土镇压轮的作用下会靠到与垄面垂直的壁面上,从而保证立苗率;③植苗后栽植嘴回程的轨迹和姿态是先向后(或竖直)向上,超过秧苗高度后再向前向上,避免回程轨迹过于前倾产生回带和损伤秧苗;④栽植嘴的轨迹高度(主要取决于供苗的高度)和机构作业的稳定性(主要取决于栽植嘴的速度和加速度)[13,14,15]。参数优劣主要围绕这四个方面来分析。

根据所建立的数学模型和编写的程序,本文选择变性椭圆齿轮的三个参数k、m1、φ10来分析机构参数对机构运动特性的影响,其他参数的影响已经在文献[8]中给出了详细的叙述。为便于与市场上井关公司的乘坐式2行半自动蔬菜移栽机植苗机构进行比较,在分析时,其他机构参数设定与井关公司产品的参数一致,即L1=50mm,L2=105mm,L3=105mm,L4=18mm,L5=240mm,L6=70mm,L7=250mm,L8=55mm,L9=200mm,XC=115mm,YC=55mm,XG=107mm,YG=115mm,φ1=121°,θ3=28°,φ4=311°,θ8=105°,θ9=80°,S=400mm,N=65株/min。

4.1 变性椭圆齿轮短长轴之比k

图3显示变性椭圆齿轮短长轴之比k对移栽轨迹的影响。当φ10=214°,m1=1.3时,随着k的逐渐增大,植苗时栽植嘴的姿态角分别为87°、89°(接近垂直,最好)和103°,挖出的穴口底部从倾斜变到水平再趋于倾斜,穴口与机器前进方向一致的壁面逐渐与垄面垂直再到倾斜,但是栽植嘴静轨迹的高度基本不变,动轨迹中回程轨迹基本不变,接苗时的栽植嘴水平方向的相对速度逐渐趋于零。k的选取影响穴口的形状、植苗时栽植嘴的姿态角和接苗时的相对速度。

4.2 变性椭圆齿轮变性系数m1

图4显示变性系数m1对移栽轨迹的影响。当k=0.99,φ10=214°时,随着m1的增大,植苗时栽植嘴的姿态角为95°、89°和92°,挖出的穴口底部从倾斜变到水平,穴口与机器前进方向一致的壁面逐渐由与垄面垂直变为倾斜,栽植嘴静轨迹的高度逐渐变大,动轨迹中回程轨迹基本不变,接苗时的栽植嘴水平方向的相对速度从有一定速度到趋于零然后变大。m1的选取影响穴口的形状、植苗时栽植嘴的姿态角、轨迹的高度和接苗时的相对速度。

4.3 变性椭圆齿轮初始安装角φ10。

图5显示初始安装角φ10对移栽轨迹的影响。当k=0.99,m1=1.3时,随着初始安装角φ10的增大,植苗时栽植嘴的姿态角为105°、89°和79°,挖出的穴口底部从倾斜变到水平再变倾斜,穴口与机器前进方向一致的壁面逐渐与垄面垂直,栽植嘴静轨迹的高度逐渐变大,动轨迹中回程轨迹先变好后变坏,参数对回程轨迹影响显著,接苗时的栽植嘴水平方向的相对速度从较大速度到趋于零然后又迅速变大,参数对相对速度影响较为明显。φ10的选取影响穴口的形状、植苗时栽植嘴的姿态角、轨迹的高度、回程轨迹和接苗时的相对速度。

5 实例分析及与原植苗机构的比较

以第4节提出的植苗机构理想作业性能要求为目标,根据主要参数对该机构运动特性影响的分析,利用所编写的辅助分析和仿真软件,优化得到较优变形椭圆齿轮参数:k=0.99,m1=1.3,φ10=214°。一个周期中,栽植点J的静轨迹如图6所示,动轨迹如图7所示,栽植点J的速度和加速度如图8所示。图9、图10分别是改进前七杆式植苗机构的栽植点J的最佳静轨迹和动轨迹,图11是其对应的速度和加速度。结合图6~图11,将改进前后的一些指标列于表2中进行比较,可见改进后具有更理想的性能,更能适应实际工作对栽植嘴轨迹的要求,其轨迹也更容易调整。同时速度和加速度波动小,作业时将具有更好的动力学特性。

6 结论

(1)变性椭圆齿轮一七杆式植苗机构在七杆式植苗机构基础上增加了一对变性椭圆齿轮,从而增加了3个参数,使得其轨迹姿态更容易调整,经参数优化获得一组较优参数,与原机构相比,具有更好的性能:植苗时栽植嘴的姿态角为89°,趋于垂直,挖出的穴口底部加宽,穴口与机器前进方向一致的壁面逐渐与垄面垂直,动轨迹中回程轨迹在栽植好的钵苗后方高度增加约180mm后再跨过钵苗向前上方运动,避免了回程轨迹前倾产生回带、损伤和推倒钵苗,接苗时的栽植嘴水平方向的速度有相对的近似静止的速度(速度很小),有利于接苗,对钵苗损伤小,满足钵苗移栽农艺要求,同时最大速度和速度波动量约为原机构的66%,加速度最大值及波动量均为原机构的33%,作业时将具有更好的动力学特性。

(2)通过编写的钵苗移栽机变性椭圆齿轮—七杆式植苗机构运动学分析与优化软件可知,变性椭圆齿轮长半轴之比、变性系数和初始安装角都对穴口的形状、植苗时栽植嘴的姿态角和接苗时的相对速度有较大的影响;椭圆齿轮长半轴之比对轨迹高度影响较小;变性系数和初始安装角对回程轨迹影响较小;初始安装角对回程轨迹影响较大。

山区植苗造林方法解析 篇2

一、播种造林的方法

(一) 播种造林的特点

播种造林法又被人称为直播造林法, 是把所需的树木种子直接播撒到地上的方法。其最主要的特点就是纯自然的播种, 没有树苗移栽的过程, 它能够自然而然的形成其特有的根系, 是最贴合自然的一种播种方式。而其最大的一个优点就是没有缓苗的过程, 幼苗从落地生根开始到成熟期不需要移动。对自然条件的适应性非常好, 树苗的韧性极高, 易成活。而其缺点是播种时需要的树种很多, 在树种缺乏时, 播种起来十分吃力。对于山区造林来讲, 若进行播种造林, 就要考虑将整地与播种造林相结合的方式, 这样才可做到改善土质和提高树种的成活率, 其不足之处在于整地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与人力。

(二) 种子萌发的条件

在所有种子萌发的条件中, 居于首位的就是足够的水分供应。如果土壤缺乏足够的水分, 就会延误种子的萌发时机, 而且还会使种子的自然水含量过高, 种子将会失去发芽的能力。所以, 播种造林过程中一定要保证水分的供应。其次, 种子萌发过程中温度的控制也是至关重要, 不同的树种萌发所需要的温度是不一样。播种时要注意把握时机, 按照温度的变化趋势进行播种。而种子播种时, 土壤的通气程度也不可忽视。种子吸收了足够的水分之后, 就会开始进行呼吸作用, 只有在良好的通气条件下种子才有可能萌发。所以, 造林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土质结构, 覆土的厚度的拿捏要适中。造林地区的土壤在为种子的萌发提供适宜的水分与温度的同时, 还会阻碍树种破土。

二、植苗造林的方法与技巧

(一) 植苗造林的特点

植苗造林通常又被称为植株造林, 是直接用苗木进行裁植的造林法。其特点是不受限于种植地区的土质环境、气候环境与树苗种类。广泛地使用于各类型的土壤以及苗木。此种造林方法对造林地区的要求不高, 非常适合于山区造林。植苗造林时, 选用的苗木一般都有较为完整的根系, 其地上部分也须发育良好, 这样在栽植时才能够更快的适应造林地区的自然环境。在自然条件恶劣的地区也有较高的成活率, 比播种造林更适用于山区。在整个植苗造林过程中, 造林人员最应注意的就是苗木的缓苗期, 苗木从苗圃移栽到造林地区需要一个适应过程, 这个过程对苗木的成活率至关重要。

(二) 植苗造林苗木的准备与保护

苗木从起苗到移栽的过程当中, 要避免根系受到机械性的损伤。所以苗木在移栽之前一定要做好相应的处理。具体的处理方法如下:

1苗木包装运输的过程中要加强管理, 及时浇水保证根系水分。

2起苗到移栽的整个过程时间要短, 各个环节应紧密串联, 最大程度的减少根系暴露在外的时间。要做到起苗、包裹、运送、移栽的作业流程畅通快捷。

3苗木从起苗到移栽的过程中, 应全程在阴凉潮湿的环境下进行, 这样可以有效的减少苗木水分流失。

4从起苗到移栽, 苗木要置于有水的容器内。各个环节都要保证足够的水分供给。在植苗造林的过程当中, 林场统一把苗木购回后, 放置在阴凉潮湿的仓库内, 用细木屑盖好, 浇上水保持足够的湿润, 做好临时贮存工作。再按照每块造林地的所需量分发下去, 并且在造林地建造假植场。假植场的设立一定要临近水源, 还要在林场的中心地域。这样才能把苗木的水分流失降到最低。

(三) 植苗造林的方法

1穴植法

又被称为坑植法, 在人工造林绿化的领域占主导地位。是局部进行整地后, 在地上挖穴然后移栽树苗。挖出的穴坑一定要能完全容纳下苗木的主根系。考虑到栽苗木移植之后其周围的土壤会有一定程度的下沉, 所以要求移植时的深度一定要比苗木根颈上原有的泥土印子高出2cm~4cm。栽植的太浅, 就会有部分根系裸露在外, 容易造成失水。而栽植的太深, 又对苗木的呼吸作用不利, 会影响到苗木枝叶的生长。一般情况下, 气候潮湿的地区适合浅栽, 而气候相对干旱的地区则适合深栽。对于江西山区较多的地区, 阳面朝南的山坡与斜度较大的山坡适合深栽。而阴面朝北的山坡与斜度较小的山坡适合浅栽。像杨树一类的阔叶树适合深栽, 而如松柏类的针叶树就更适合浅栽。挖穴的过程中, 也有很多诀窍方法, 整个穴的挖掘过程中, 要密切的贴合根系形态, 穴底穴口的大小适宜, 避免挖出锅底形的穴坑。移栽的过程中要把苗木插入穴坑的正中央, 保证苗木的根自然舒展, 避免根系回窝。往穴坑填土时, 要用表土填苗根, 表土较为湿润, 可以为根系补充水分。当土填到到苗木根系的2/3左右时, 将苗木向上轻轻提拉将土压实, 再继续填土直至坑满。最后在穴坑的表面覆盖上松土, 可以有效的防止根系土壤水分的流失。这就是常说的三填两压一提苗的穴植法。

2缝植法

该方法是用植苗镐在所要种植的地区开出缝隙后进行移栽。具体的操作方法如下:植苗镐插入土里, 深度为所需植苗深度, 向前推一下后再向后拉出一条缝隙, 在不拔出植苗镐的情况下把所需植入苗木栽入缝隙内。完成上述步骤后, 拔出植苗镐, 在这条缝隙的旁边约10cm左右的地方再开一条与刚才一样的缝隙, 操作方法同上。这样就可以使栽有苗木的缝隙合拢。缝植法的效率非常高, 只要操作得当, 质量就有保障。

结语

综上所述, 山区造林最重要的还是选对造林方法, 掌握最高效的造林技术, 结合实际地质条件, 做到“因地制宜”, “因时制宜”和“因树制宜”。掌握最科学的植苗造林方法, 这样才能保证山区造林的高效性与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张坤, 史守军, 孙喜林, 李立新, 刘炳友.浅山区造林地清理与整地及植树造林技术[J].中国西部科技, 2011 (13) .

[2]于贤娇.造林地整地造林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10 (21) .

谈植苗造林技术要点 篇3

1 苗木的种类、年龄、规格和质量

植苗造林所用的苗木种类主要有:播种苗、营养繁殖苗和两者的移植苗, 以及容器苗等。按照苗木出圃时是否带土, 可以分为裸根苗和带土坨苗两大类。裸根苗的优点是起苗容易, 重量小, 包装、运输、贮藏都比较方便, 栽植省工, 是目前生产上应用最广泛的一类苗木;缺点是起苗时容易伤根, 栽植后遇不良环境条件常影响成活。带土坨苗是根系带有蓄土, 根系不裸露或基本不裸露的苗木, 包括各种容器苗和一般带土苗。这类苗木能够保持完整的根系, 栽植成活率高, 但重量大, 搬运费工, 因而造林成本比较高。不同种类苗木的适用条件, 依据林种、树种和立地条件的不同而异。一般用材林用留床的或经过移植的裸根苗;经济林多用嫁接苗, 防护林多用裸根苗, “四旁”绿化和风景林多用移植的裸根苗;针叶树苗木和困难的立地条件下造林用容器苗。

不同林种、树种的造林使用不同年龄的苗木。年龄小的苗木, 起苗伤根少, 栽植后缓苗期短, 在适宜的条件下造林成活率高, 运苗栽植方便, 投资较省, 但是在恶劣条件下苗木成活受威胁较大;年龄大的苗木, 对杂草、干旱、冻拔、日灼等的抵抗力强, 适宜的条件下成活率也高, 幼林郁闭早, 但苗木培育与栽植的费用高, 遇不良条件更容易死亡。

2 苗木保护和处理

苗木保护与处理的目的在于保持苗木体内的水分平衡, 尽可能地缩短苗木造林后根系恢复的时间, 提高造林存活率。苗木从苗圃土壤起出后, 在经过分级、包装、运输、贮藏、造林地假植和栽植等工序中, 必须加强保护, 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水分的散失, 同时防止芽、茎、叶等受到机械损伤, 并防止受热。为此, 第一, 要缩短各个工序的操作时间;第二, 分级、包装要在遮荫、湿润、冷凉的环境中进行, 苗木运达造林地必须及时假植在阴湿的地方, 随栽随取;第三, 从假植处取出苗木后的整个栽植过程中, 苗木必须置于带水的或能保持湿润的容器之中。为了保持湿润, 在容器中放置泥炭等保湿材料是必要的。

为了保持苗木的水分平衡, 在栽植前须对苗木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地上部分的处理措施主要有:截干、去梢、剪除枝叶、喷洒蒸腾抑制剂等制剂;根系的处理措施主要有:浸水、修根、蘸泥浆、蘸吸水剂、蘸激素或其他制剂、接种菌根菌等。

截干是截去苗木大部分主干, 仅栽植带有根系和部分苗干的苗木。截干是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常用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 其目的在于减少苗木地上部分的水分蒸发, 可以避免植株由于地上部分干枯而造成整个植株的死亡;在错过春季造林时间可以避免整株栽植造成的大量死亡;在苗木质量较差的情况下对提高苗木质量有一定作用;苗干弯曲或受到根伤时截干有助于培养干形。

蒸腾抑制剂的作用是在茎叶表面形成一种薄膜, 在不影响光合作用和不过高增加体表温度的前提下, 阻止水分从气孔逸散。此类物质主要有叶面抑蒸保温剂、和京28等, 还有石蜡乳剂、橡胶乳剂、十六醇、抑蒸剂等。修根是剪除受伤的根、发育不正常的根以及过长的根。其作用是迅速恢复根系创伤以及吸水功能, 便于包装、运输和栽植。修根的强度务必适宜, 注意保持一定数量的细根, 只要不过长, 可不必短截。

蘸泥浆是将根系蘸上稀稠适度的泥浆, 使根系保持湿润的处理方法。此法简单易行, 效果良好。蘸泥浆最好在起苗后立即进行。利用吸水剂加适量水配置成水凝胶蘸根, 具有保水效果好, 重量轻, 费用低等优点。

外源激素蘸根可以促进根系的恢复和新根的萌发。常用的激素有:萘乙酸、吲哚乙酸、吲哚丁酸、赤霉素及其复配制剂等。激素处理苗木所用的浓度和时间依树种、药剂种类而定, 一般使用较高浓度时浸蘸的时间宜短, 较低浓度浸蘸的时间长。

菌根是真菌与植物根系的共生体。共生体的双方在共生中相互受益, 菌根能够提高林木的抗逆性如干旱、瘠薄、极端温度和盐碱度, 抗有毒物质的污染, 增强和诱导林木产生抗病性, 提高土壤的活性, 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 促进植物群落向着有利于森林生态系统平衡的方向演替等。所以, 对于有菌根的树种, 需要接种菌根菌。

3 栽植方法和技术

3.1 栽植方法

按照栽植穴的形态可以分为3类:穴植、缝植和沟植。穴植是在绿过整地的造林地上挖穴栽苗, 适用于各种苗木, 是应用比较普遍的栽植方法。穴的深度和宽度根据苗根长度和根幅确定。一般每穴栽植1株苗木。缝植是在经过整地的造林地或土壤深厚湿润的未整地造林地上, 用锄、锹等工具开成窄缝, 植入苗木后从侧方挤压, 使苗根与土壤紧密结合的方法。此法的造林速度快, 工效高, 造林成活率高。其缺点是根系被挤在一个平面上, 生长发育受到一定影响。沟植是在经过整地的造林地上, 以植树机或畜力拉犁开沟, 将苗木按照一定距离摆放在沟底, 再覆土、扶正和压实。此法效率高, 但要求地势比较平坦。

3.2 栽植技术

指的是栽植深度、栽植位置和施工要求等。适宜的栽植深度根据树种特性、气候和土壤条件、造林季节等确定。一般情况下, 栽植深度应在苗木根颈处原土印以上3cm左右, 以保证栽植后的土壤经自然沉降后, 原土印与地面基本持平。如果栽植过浅, 根系或根茎可能过多外露, 造成干旱;栽植过深, 影响根系呼吸, 妨碍地上部分的正常生理活动。但是, 不同的土壤水分条件下, 栽植深度可以适当调整:土壤湿润, 在根系不外露的前提下适宜浅栽, 这样, 在根系恢复期间既有足够的土壤水分, 又能使根系因处于温度较高的地表层而有利于生根;干旱的地方, 地表层土壤水分条件不如深层, 所以应尽量深栽一些。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 黏重的土壤宜浅, 沙质土壤宜深;秋季栽植宜深, 雨季栽植宜浅;容易生根的阔叶树种可适当深些, 针叶树种多不宜过深。

4 植苗造林季节和时间

为了保证造林苗木的顺利成活, 需要根据造林地的气候条件、土壤条件, 造林树种的生长发育规律, 以及社会经济状况综合考虑, 选择合适的造林季节和造林时间。适宜的造林季节应该是温度适宜、土壤水分含量较高、空气湿度较大, 符合树种的生物学特性, 遭受自然灾害的可能性较小。

适宜的栽植造林时机, 从理论上讲应该是苗木的地上部分生理活动较弱 (落叶阔叶树种处在落叶期) , 而根系的生理活动较强, 因而根系的愈合能力较强的时段。

参考文献

[1]张林.浅析营林技术[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8, 21.[1]张林.浅析营林技术[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8, 21.

蒙古栎植苗造林技术试验 篇4

1直播更新造林

1.1采种及种子处理

在当地或着优良种源区的天然林内, 选择30cm以上, 主干通直、圆满、分枝部位高, 无病虫害及机械损伤, 生长健壮的实生单株或优良林分作为采种母树。一般在每年9月中下旬种子完全成熟时采集, 选择种实坚硬、饱满、个体大、有光泽、无病虫害的优良种子。采种后要及时进行杀虫处理, 不要堆积存放, 以防发霉发芽、腐烂及继续遭受栎实象的危害。杀虫处理一般用50℃温水浸种15min或用冷水浸种1昼夜, 即可将栎实象杀死。经处理后将种子捞出, 摊在不受阳光直射的地方阴干晾晒。阴干后种子在秋播或冬储前用0.5%高锰酸钾消毒处理1-2n, 然后用清水冲洗阴干即可上山播种。若窖藏冬储种子经消毒后可用湿沙含60%水, 用手握湿沙成团不滴水为准, 1:3比例装入木箱放于窖中进行层积催芽处理。也可混雪催芽。翌年春4月份在播种前1-2周检查催芽情况, 若未达到要求程度, 可将种子放在阳光充足露天水泥上面覆盖塑料薄膜, 增加温度。当裂嘴种子达30%以上时, 即可上山播种。

1.2整地

整地分秋整及春整两种。秋播整地可在立秋至白露之间进行。春整可在春季播种前进行。整地分带状和块状两种。带状整地:带宽80-100cm, 深40cm, 带间距1-2m。块状整地:穴面60×60×40cm, 株行距1×2m。搂去草皮, 拣出带内或穴内草根及石块等。

2植苗更新造林

2.1苗木选择

选择适宜本地区优良种源区或当地种源的天然实生优良母树采集种子, 培育出的一、二级苗木。

2.2造林季节和造林方法

在选择好的宜林地上带状整地或块状整地, 标准同直播。可进行秋整地, 也可春季随整地随造林。每年4月下旬或5月上旬开始更新造林。植苗可采用郭氏锹保土防冻法或镐植。苗木最好随起随造, 运输过程中要用1:400高效吸水剂浸根处理, 以防苗木失水影响成活率。

2.3造林密度及配置方式

前苏联B.A保得洛夫认为:柞树幼龄林期有相当的耐阴性, 在只有侧方光照条件下, 也能健壮生长。在前苏联卡明草原地区与速生树种 (杨树、刺槐) 窄带混交, 其生长速度要高于灌木、槭树混交的柞树10-15%。据沈阳农大报 (1990) , 1952年在辽西进行柞树造林成活率不高且幼年几乎不生长, 4a生仅为50cm左右。1956年更新载植油松, 油松生长以后, 柞树又开始生长, 19a生长达2.5cm, 生长良好, 已形成松柞混交林。其混交林比油松纯林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76.4%, 并使土壤物理性质、土壤水分状况有明显改善。根据前苏联总结的“树保证上方光照, 相邻树冠之间相互连接, 但勿相拥挤”即“穿着皮袄露着头”的经营方式及柞树本身属于强阳性树种, 在林分稀疏时侧枝伸展很快, 顶芽优势不明显的生物特性。我们几年来造林试验情况来看, 营造柞树人工林初植密度一定要大, 不小于5000/hm2, 营造纯林以丛植为佳, 双株、三株均可 (见表1) 。

丛植优点是, 幼树主干明显, 冠幅小, 自然整枝好, 抵抗外界环境能力强。营造混交林以窄带、松类 (落叶松、红松) 与柞混交为宜。鼠害严重地方尽量不用樟子松与柞混交, 因为樟子松在二针松类中最易遭鼠害。混交比为:针叶树2-3行, 柞1-2行。植苗更新造林采用2a生换床苗为佳。虽然在培育柞树过程中, 利用侧方僻阴能控制侧枝生长, 其速生丰产优质的必须条件还是适宜立地条件。至于直播造林、植苗造林对于柞树更新均可, 各有利弊。直播可缩短年培育周期, 减少育苗工序, 省时省力, 降低造林成本。但种子用量大, 更新造林成活率低, 尤其是鼠害严重地区增加防鼠经费, 而植苗造林成活率高, 成林把握性大, 不用防鼠。鉴于30多a来红松更新造林经验, 我们认为还是采取植苗更新造林为好。

3幼林期抚育管理

3.1幼林抚育前期管理

根据周晓峰等的报道及我们观测, 柞树属于短速型树种, 在一个生长季中树高生长仅1个月左右, 即4月末至5月末, 5月中下旬达最大值, 直径生长达81d, 即4月30日开始, 6月30日达最大值, 7月20日径生长基本结束。以此安排幼林期抚育时间, 必须要在树、直径生长达最大值之前进行。幼林抚育进行5a8次 (3:2:2:0:1) , 第一年3次, 第一次5月中旬, 植苗主要是扩穴培土, 播种主要是除草;第二次6月中旬, 主要是割草;第三次7月中旬, 主要是除草间苗, 植苗为培土除灌。植播在培土除草同时要对苗木按去劣留优的原则进行间苗, 丛播留2-3株, 条播苗木间距30cm。第二、三年每年2次, 第一次5月中旬除草培土, 第二次6月中下旬穴状割除灌。第五年1次, 5月中旬全面割灌, 定株。

3.2幼林抚育后期管理

柞树虽然幼龄生长缓慢, 需要创造适宜蔽阴及温湿生态条件, 但经6-7a后生长速度加快, 需要上方光照, 此时若光照不足, 将使幼林生长受影响。因此, 幼抚后期管理主要内容是及时透光3。对针柞混交林在7a左右要进行修枝透光抚育。伐除被压木、病腐木及非目的树种, 保留水、胡、黄、椴等珍贵树种, 提高林分树种质量, 对丛植进行去劣留优, 最后单株定株。修枝切口要与树干平行, 不留树桩, 切口封面力求最小, 不损伤树皮。

4结语与讨论

4.1蒙古栎属于强阳性树种, 在侧方蔽阴条件下, 能促进树高生长和天然整枝, 所以初植密度不应小于5000株/hm2。

4.2直播更新造林采用秋播、春播均可, 秋播9月下旬-11月上旬, 春播4月下旬-5月上旬。但以秋季丛播为好。

4.3植苗更新造林营造纯林以丛植为好, 双株、三株均可。营造混交林以针叶 (落叶松、樟子松、红松) 与蒙古栎窄带 (针叶2-3行, 栎1-2行) 为宜。植苗更新造林采用2a生换床苗为佳。

4.4幼林抚育前期主要是扩大培土、除草、割灌, 幼抚时间在幼林年树高、径生长量最大值前进行。后期主要是修枝透光抚育, 纯林10a左右进行, 混交林7a左右进行。

4.5由于多点更新造林试验年限尚短, 故此对蒙古栎栽培区还不能区划, 但从8a来的多点更新造林试验幼林生长情况看, 可初步提出如下建议:

植苗造林的技术与方法 篇5

随着我国的林业技术的发展, 植苗造林的水平得到了不断的提升。所谓的植苗造林就是指通过移植苗木来完成造林的技术, 这与播种造林有着很大的不同, 它也是我国林业生产的重要方式和方法。在进行植苗造林的时候需要考虑的就是, 所植苗木的生长环境要与种植地区的环境相适应, 进而保证苗木能够很快地适应当地的土壤环境, 那样就能更好的保证所植苗木的成活率。现如今, 植苗造林技术被我国的许多林场广泛的运用,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 采用植苗造林需要进行相应的育苗, 在移植苗木的时候要加以注意, 对不同的苗木要进行区别的处理, 在移植后需要进行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这样才能提高苗木的成活率。本文结合了本人的造林工作经验, 分析了植苗造林的一些技术和造林方法, 希望能够为我国的植苗造林技术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2 植苗造林的预备工作

在进行植苗造林之前, 要做的工作包括:造林地的整土工作、造林地时间上的选择、造林苗木的选择要与当地的环境相适宜等。在通常情况下, 植苗造林时间选择是在春季的3月份左右, 因为在这个季节气温开始得到回升, 适合植树造林。但是相对而言, 最佳的种树时间非常的短暂, 因而, 在进行植苗造林的时候就要把握好时间, 并且要提高植苗造林的效率。因此, 要提前做好造林地的整地工作, 为接下来的植苗造林打好基础。在造林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原则是因地制宜, 植苗必须要充分的结合当地的实际环境条件, 进而进行迹地整理。对于坑穴的处理, 一般采用的是鱼鳞坑或者块状式的挖掘方法, 宽度和深度可以适当的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在进行整地过程中, 要注意保留原声植被, 主要是为了避免破坏原有的生态环境, 使得苗木的生长受到影响。

3 植苗造林的具体技术方法

3.1 准备工作

在开展植苗造林的工作之前, 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 在整地工作完成以及苗木品种和造林时间确定之后, 才可以进行苗木的移植。在移植苗木之前, 需要将苗木进行一些必需的处理, 主要是苗木的根部的处理工作, 要对根部进行保护, 这样做的目的是减少苗木体内水分的流失。在起苗、包装、运输过程中药严格按照技术的要求进行操作, 尽量减少苗木受到太阳的照射以及减少苗木受到碰撞,

3.2 栽植的方法和技术

栽植方法有很多种, 其中主要的包括:穴植法、缝植法等。穴植法又叫作坑植法, 主要是通过在整地造林地上挖穴载苗的形式进行栽植, 穴的深度应当大于苗木的根茎长度, 宽度要大于苗木的根幅。在通常情况下, 对于湿润地区而言, 挖穴深度要浅一些, 干旱地区的挖穴深度要适度的深一些。在挖穴的时候, 穴的大小可以适当地进行调整, 主要依据苗木的根系依据造林地的条件来进行调整的。缝植法主要是用植苗镐在植苗点上开缝栽植苗木。首先是将植苗撬插入土中, 前后、左右摇动, 进而形成一个孔, 再将苗木植入孔中, 将土压实即可。这种方法主要用于较小的苗木, 操作较为简单, 并且苗木的成活率也比较高, 缺点是苗根容易变形。

4 苗木的后期养护

在完成苗木栽植后, 还需要进行相应的养护处理, 目的是帮助新植的苗木能够尽快地适应造林地的生长环境, 进而提高苗木的成活率。主要工作包括了对苗木的浇水、施肥、枝叶修剪等, 在苗木种植后最容易受到的就是病虫害, 因此, 首先要做的就是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在发现苗木受到病害现象时, 要及时地找出病因, 对于患病且可以挽救的苗木应立即涂药救治, 要将受病严重苗木铲除, 避免病菌的传播。

5 结束语

简而言之, 植苗造林是造林工作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快捷, 能够缩短树苗在造林地的生长时间;也能节约许多的幼苗培育成本, 还能提高苗木的成活率。但是在采用植苗造林技术也需要从业人员严格的把握, 进而提高植苗的效率。本文简要的分析了植苗造林的一些技术和方法, 希望能够对我国的植苗造林技术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刘佩娟.探究植苗造林的技术与方法.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科学时代—2014科技创新与企业管理研讨会论文集上 (科技创新) [C].2014:1.

[2]潘刚, 邹联付, 方江平.“三江流域”地区植被恢复重建试验研究[J].福建林业科技, 2008 (04) :111-114.

[3]李吉跃, 贾黎明, 赵世华, 袁明英.从科技文献看中国森林培育学50年之发展[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1999 (05) :63-78.

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苗造林技术 篇6

1 苗龄和苗木规格

苗木要求达到一定的苗龄和规格才能用于造林。苗龄小, 适应性强, 但抵抗力弱;苗龄大, 抵抗力强, 栽后生长快, 但适应性差。一般灌木多用一年生苗, 针叶林多采用二至三年生苗, 阔叶乔木采用大苗。大苗抗性强, 见效快, 但造林当年必须有充足的水分。

2 造林季节

2.1 春季栽植

春季是北方和自治区造林的好季节。此时气温回升, 土壤刚解冻, 水分条件较好, 但春季风大、少雨, 土壤含水量下降, 对苗木成活构成威胁。从树木看, 由休眠转入生长, 先生根、后长叶, 符合生长规律。栽植顺序为先滩地、后山地, 先阳坡、后阴坡, 先砂土、后黏土, 先栽针叶树、后栽阔叶树, 先栽杨柳、后栽榆槐, 边解冻、边挖坑、边造林。

2.2 秋季栽植

秋季气温下降, 土壤湿度较好。树木逐渐进入休眠, 但根系仍有生长能力, 当年根系可恢复一部分, 翌春生长早, 造林时间长, 便于安排劳力。但风大风多、风蚀严重的砂地和冻害严重的地区, 树木易受危害, 不易采用。

3 苗木栽植前的保护和处理

植苗造林的关键是保持苗木体内水分平衡, 即尽量减少苗木失水, 促进根系吸水生根。因此, 一定要做好苗木移栽前的保护和处理工作。

3.1 起苗和调运

从起苗到栽植要尽量减少苗木失水, 重点保护苗木的根系和叶。起苗少伤根, 多带须根, 小苗适当带土;贮藏、假植时易在地窖、低湿地埋放并浇水;长途运输可将小苗用草袋、麻袋包装, 并打泥浆、覆盖、洒水, 尽量在夜间或清晨行车, 防止运输过程因通气不良而“发烧”, 要求尽量缩短时间, 保持根系湿润, 避免风吹日晒。最好做到随栽随取[1,2]。

3.2 修剪

剪掉部分主干和枝叶或全部枝叶, 以减少枝叶蒸腾。对萌芽力强的阔叶树, 在干旱地区要进行重剪。萌芽力强、主干明显的树种, 采用削枝保干法, 即剪去树干高度的1/4~1/3或1/2, 剪口截于饱满芽处, 侧枝全部疏除或部分疏除。无主干的树种, 保留数个主枝, 并对其重剪, 适当保留二级枝。萌芽力弱、生长慢的树种, 可轻剪。对多年生的大灌木要重剪, 即短剪1/2以上, 要做到中高外低, 内疏外密。

3.3 蘸泥浆 (打浆)

蘸泥浆主要对针叶树裸根苗以及阔叶树、灌木小苗。打浆的作用是利用吸湿性强的黏土附在根系表面, 使根系在较长时间保持湿润、防止风干, 达到保持苗木生活力的目的。泥浆稠稀要适宜, 过稀挂不住, 过稠挂泥过多, 会增加重量, 还可能在根系上形成泥壳, 窒息根系的生理活动, 使苗木根系腐烂。一般以苗木放入后能蘸上泥浆、不粘团为宜[3]。

3.4 浸水

造林前将苗木放在水中浸泡, 增加苗木含水量。经过浸水的苗木, 耐旱能力增强, 发芽早, 缓苗期短, 有利于提高造林成活率。浸泡时间一般为1~2 d, 杨树要全株浸水2~4 d, 水要求是淡水, 最好为清水和流水。

3.5 生根粉 (吸湿剂、根宝等) 处理

主要作用是加快根系恢复, 保持根系湿润, 提高成活率, 目前在生产上逐步得到普及使用。

4 栽植

4.1 栽植方法

苗木的栽植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按苗木根系是否带土分为裸根栽植和带土栽植。 (2) 按植穴的形状分为穴植、缝植和沟植。其中, 穴植应用最为普遍;缝植是用一种特制的植树锹开缝栽植, 此法工效高, 土壤水分不易散失。但根系容易变形, 适用于疏松的采伐迹地和沙地栽植针叶树小苗;沟植以植树机械或畜力拉犁开沟, 将苗木按一定的株行距摆放沟底, 再覆土、扶正、压实, 此法效率高, 但只有用于平坦地或缓坡地; (3) 按单穴栽植苗木的株数不同分为单植和丛植2种。油松造林常采用丛植 (2~3株/丛) , 灌木植苗造林常1穴栽植2株。 (4) 按使用的工具不同分为手工植树和机械栽植2种, 机械植树多应用于平坦的平原、草原、沙地、滩地, 主要植树机型号有42JA-60A、42JA-45C。

4.2 栽植技术

4.2.1 栽植深度。

一般要求栽植深度超过原土印2~3 cm, 栽植过浅, 易受旱害;栽植过深影响根系呼吸, 具体考虑气候 (湿润地区浅栽, 干旱地区易深栽) 、土壤 (砂土易深, 黏土易浅) 、树种 (针叶树易浅, 阔叶树易深) 。

4.2.2 栽植位置。

一般放中央, 根系舒展, 有利于向四周伸展。有时靠壁栽植, 主要是一些小苗造林, 靠壁的一边毛细管未破坏, 供水及时, 栽植省工。

4.2.3 施工要求。

栽植穴的宽度、深度应大于苗木根幅和根长。苗木要扶直栽正, 深浅适宜, 根系舒展, 先填表土、湿土, 后填心土、干土, 分层复土踏实, 最后上面覆盖一层虚土, 还可用地膜覆盖。有条件的进行座水栽植或栽后浇水1~2次。栽植容器苗时, 根系不易扎透容器壁, 要拆除容器杯、袋。

参考文献

[1]郝爱琴, 杨萍.陕北秋季旱地植苗造林技术探析[J].新农村 (CN23-1552/S) , 2012 (4) :94.

[2]张艳青.突泉县大力推广抗旱造林系列技术[J].内蒙古林业, 2011 (8) :48.

[3]戚丕儒, 于喜波, 韩蕊, 等.干旱丘陵漫岗区秋季植苗造林技术探讨[J].中国西部科技, 2011, 10 (14) :52, 96.

浅析山区播种与植苗造林方法 篇7

播种造林法, 又称直播造林法, 是把树木种子直接播种到造林地上的造林方法。播种造林虽然不如植苗造林应用普遍, 但作为一种常用的造林方法, 在某些自然条件下, 依然显示出较大的优越性。

特点:与植苗造林相比, 播种造林的优点是:种子直接播入土中, 出苗后不需移栽, 可以形成分布自然的完整根系。造林没有缓苗期。幼苗从种子发芽起生长在造林地上, 对造林地的气候、土壤条件比较适应。缺点是用种量较多, 种源不足时, 应用受一定的限制。一般要求造林地有良好的环境条件, 干旱、多风和灌木杂草多的地方, 造林不易成功。播种后易遭受乌兽为害、牲畜践踏和人为破坏。

种子的萌发:种子播种到造林地上以后, 萌发过程是在自然状态下完成的, 因而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很大。首先种子萌发要求有足够的水分持续供应, 如果土壤过于干燥, 不仅会延长种子的萌发过程, 而且还能造成自然含水率高的种子, 经过浸种或催芽的种子失水干缩, 丧失发芽能力。因此, 应满足种子萌发和幼苗存活所需的水分。其次, 种子萌发要求适宜的温度条件, 不同的树种种子的发芽适宜温度不同, 造林时必须注意适时播种。种子萌发要求一定的通气条件。种子吸水膨胀后开始进行呼吸作用, 如果没有良好的通气条件进行呼吸作用, 种子不能萌发, 甚至可能窒息而死。因此, 造林时必须注意土壤的质地、结构, 拿握适宜的覆土厚度等。造林地的土壤, 一是为种子提供萌发所必需的水分、温度和通气条件;二是它也阻碍种子的出土。因此, 造林时应根据发芽出苗的特点来选摔播种方法。

播种方法和技术:播种方法:分为撒播、条播等。

撒播。是将种子均匀撒布在造林地上的方法。撒播前一船不整地, 播种后不覆土, 使种子在裸露状态下发芽成苗。撒播可以人工进行播种, 更多的是利用飞机进行播种。

撒播工效高, 造林成本低, 节省劳力.可以在很短时间内完成大面积的造林任务。撒播在我国各地造林中均有应用, 尤其是飞机播种越来越广泛, 西南、西北、华北、华南每年完成造林任务中.飞机播种有相当的比重。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交通不便的大面积荒山、采伐, 多是中小粒种子的树种。

条播。是在全面整地和带状整地的造林地上, 按一定的行距进行单行或带状的播种方法。播种行连续或间断。播后覆土镇压。具体方法类似苗圃条播, 只是播种量较小。条播便于机械化或半机械化作业, 但种子消耗量较大。条播仅在我国某些地区的造林中应用。播种:人工播种时, 不论采用哪种播种方法都要求把种子撒播均匀, 覆土厚度适宜, 放置方式得当。

播种季节:不同的地区, 树种不同, 播种方法不同, 各有其适宜的季节和时间。春季, 土壤湿润、气候潮湿的地区, 适于许多树种的播种造林, 而春季干旱少雨的地区, 播种造林效果较差。雨季, 是良好的播种造林季节。

2植苗造林法

植苗造林又称植株造林, 是以苗木作为造林材料进行裁植的造林方法。植苗造林是应用量普遍的一种造林方法。

特点:植苗造林方法一舶不受树种、土壤条件的限制, 适用于绝大多数树种和各种土境条件。造林所用的苗本一船都有比较完整的根系, 以及发育良好的地上部分, 栽植以后能较快地适应造林地的环境条件。在干旱、水土流失严重、植被繁茂或动物为害严重的地方, 比播种造林方法获得的成活率要高。苗木从条件比较优越的苗圃地“转移”到造林地后, 往往要经历一个适应阶段, 出现时间长短不一的缓苗期。造林初期幼林比播种方法造林生长快。核苗造林用种量少, 能以数量较少的种子培育较多的苗木, 用于较大面积的造林需要。但育苗工序复杂, 花绩劳动力多, 造林成本较高。

苗木的保护与处理:保护:裸根苗栽植前必须加强苗木保护工作, 目的是减少苗木失水, 防止根系干燥, 保持苗木有完整的茎、叶、芽;处理:苗木在栽植前应进行必要的处理, 目的是维持苗木体内水分的平衡。地上部分处理有截干、去梢、剪除枝叶等;地下部分的处理措施有修根、浸水等。

栽植方法和技术;

穴植法:也叫坑植法, 是在经过整地造林地上挖穴裁苗。植穴深度应大于苗木主根长度, 宽度应大于苗木根幅。穴植法在人工造林绿化中应用最多, 效果良好。

栽植深度。考虑到栽植后的土壤会有所下沉, 一般要求栽植深度高于苗木根颈处原土印2厘米-5厘米。栽植过浅, 根系裸露或处于较干燥的表土层, 苗木容易受旱, 栽植过深, 又不利苗根呼吸, 影响地上部分枝叶的生长。一般椿况下, 湿润地区浅裁, 干旱地区深裁, 山区阳坡、陡坡深栽, 阴坡、缓坡浅栽, 阔叶树种 (如杨树) 宜深, 针叶树种 (如油松、侧柏) 等宣浅。

栽植技术。挖穴时, 穴的规格应根据苗木根系的大小和造林地条件而定。穴的上部口径要与底部口径相同, 防止挖“锅底”穴。挖穴时要把表土与心土分开放在穴两旁。

裁苗时把苗放入穴的中心扶正, 使苗木根系伸展, 防止窝根。填土时先用湿润的表土埋苗根, 当填土到坑深的2/3左右时, 把苗木略向上提, 使苗根向下, 然后踏实, 再填土到穴满, 再踏实;最后在植穴表面覆l层松土, 以防止土壤水分蒸发。这就是所谓的“三埋两踩一提苗”的植苗技术。

植苗造林, 每一植苗点有单株栽植, 也有栽几株苗木的, 生产上多用单株栽植。但针叶树小苗造林时, 为了提高造林成活率, 每穴可栽植2株-4株。

缝植法:是用植苗镐在植苗点上开缝栽植苗木的方法。具体操作技术:先把植苗锹插人士中达到裁植深度后, 先向前推, 再向后拉, 即开出缝在未提植苗锹之前, 将苗木放入缝中, 再将植苗锹直插栽植缝一侧10厘米左右的地方, 深度同前, 先推后拉, 使植苗缝挤满土。缝植法效率高, 只要认真操作, 可保证质量。其缺点是苗根易变形。

栽植季节:造林要求选择适宜的季节和时间。适宜的造林季节和时间, 原则上应县备温湿度备件良好, 造林后受自然灾害的可能性小, 省工、省力等条件。

(1) 春季:我国大部分地区都适宜春季造林。春季造林应在树木发芽前进行, 宜早不宜晚。具体栽植时间华北平原地区3月上旬至4月上旬;东北地区为4月下旬至5月中旬:西北地区为3月中旬至4月上旬;新疆北部为3月下旬至4月下旬;南部为3月上句至3月下旬;华中、华南地区降水量大, 土壤湿润, 树木开始生长早 (有的春季之前已开始生长) 。栽植力争旱些。2月中旬至3月上、中旬。

春季植苗造林时, 要根据不同树种春季萌发的早晚安排。如落叶松春季发芽最早, 所以要先造林, 杨树、柳树比榆树、槐树展叶早。此外, 由于坡向、坡位不同, 土壤解冻时间也有先有后, 应先低山, 后高山;先阳坡, 后阴坡, 先砂质土壤, 后粘至土壤。

(2) 雨季:在春季干旱的地区, 如华北、西北地区, 7月、8月降水量大, 雨水集中, 常称为雨季。适合松、柏等针叶树种造林。雨季造林要掌握雨情, 一般以在下过一二场透雨, 出现连阴天时为最好时机。在华北地区雨季造林一般在头伏末。二伏初。雨季造林应选萌芽力强的树种, 如油松、侧柏、杨树等。

(3) 秋季;进入秋季后, 各地气温陆续降低, 北部、西北部地区的降温速度比南部、东部快, 阵雨量也明显减少, 因雨季刚过, 土壤仍较湿润。秋季栽植, 根系当年可以恢复一部分, 翌年春发芽早, 抗旱能力强, 秋季造林时间长, 便于从容安排生产。秋季栽植的具体时间是:华北、东北西北地区可在树木开始落叶时进行, 一般为9月中、下旬至11月上旬。适于秋季栽植的树种主要是落叶阔叶树种。气候条件较好的地方, 也可以栽植常绿阔叶树种。

摘要:造林方法是指造林的具体方法。包括播种造林、植苗造林和分殖造林3种。正确选用造林方法、技术和季节, 可以提高造林成活率, 获得较好的经济效果。本文对播种造林和植苗造林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造林方法,播种造林,植苗造林

参考文献

[1]韩丽侠, 浅谈干旱地区造林技术, 陕西林业, 2009年3期.

上一篇:软弱膨胀岩隧道下一篇:内浮顶油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