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迷恋(共11篇)
网络迷恋 篇1
摘要:网络成瘾现象已经成为我国目前大学生教育中令管理者困惑的典型问题之一。大学中的教育管理者预防和控制学生网络成瘾的关键时期是在学生步入大学, 对大学生活的适应、调整和融入大学阶段。本文主要针对我院2011级学生中出现的典型案例进行剖析, 探讨网络成瘾问题的成因及处理方法。
关键词:网络成瘾,心理问题,影响因素
目前,网络成瘾现象已经成为我国目前大学生中令人较为困惑的典型问题之一。网络成瘾主要可分为游戏成瘾、网络交际成瘾、色情成瘾、强迫信息收集成瘾等, 网络成瘾者主要表现为一种不自主的强迫性使用网络的行为。网络成瘾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深远,因而对于学生网络成瘾的预防与控制就成为当前大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预防和控制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关键时期是在学生步入大学,适应、调整和融入大学生活的阶段,这个阶段是学生在大学最需要关注与引导的阶段。
当前的大学生都是90后,刚刚结束高考,远离家乡,他们怀着对象牙塔的美好憧憬来到学校,进入大学之后发现大学生活并不是自己想象的那般美好,加上刚到一个新的环境和周围的同学都不是很熟悉,又没有老师和家长的监督,容易产生“孤独感”,容易产生逃课上网的现象。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在全国13所高校的调查显示,80%中断学业(包括退学、休学)的大学生都是因为网络成瘾,同时,由于网络成瘾出现成绩下降、学分不达标的情况,其中一些学生被降级、试读,濒临退学的边缘。针对网络成瘾对当代大学生这种情况,本文以我院2011级新生的网络问题进行研究,探讨网络成瘾的原因及解决对策。
一、网络成瘾典型案例描述及分析
小李和小张是我们学院2011级学生,两人均来自同一所县级重点高中,家住偏远的农村,由于方言比较重,到校后不能与他人进行交流,入校后2人相互“安慰”。不积极参加军训,很少与同学交流,也经常不参加集体活动,旷课,校外住宿,晚上经常通宵,白天上课睡觉,在短短两个月内旷课达40多学时,并因此受到纪律处分。经与学生家长和其高中老师联系,了解到这2名学生在中学就经常性上网,逃课。在与小李和小张的接触中,我们发现这两位同学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迷恋网络游戏。通过多次与小李、小张及其家长交谈,我们发现导致他们迷恋网络的主要原因:一是尤其是家长特别溺爱孩子,导致学生自我意识过强,责任感不强。以小张为例,他是家里唯一的男孩,天资聪慧,父母对其十分宠爱。上大学第一个月花销达三千多元,在与其父亲交谈时常常很不耐烦。二是在其上网初期家长对孩子疏于管理或管理不当。小李的父母均为农民,长期在外打工,对小李的学习和表现基本不了解。小张的父亲是现已退休的小学老师,发现孩子迷上网络后,担心其在外上网不安全,为其配置电脑。三是性格内向,与他人交流能力差,对网络以外的事情缺乏兴趣。小李和小张平时基本和同班同宿舍学生不交流。四是本人意志力不强,缺少吃苦耐穷的品质。在与老师交流后,他们也能意识到自我迷恋网络的违害,但过不了几天这种意识又被抛于脑后。五是纪律观念淡薄,等等。
二、网络成瘾归因分析
教育是家庭、学校、社会和学生共同组成的一个有机体。造成网瘾的第一个因素是家庭,家庭是学生网络成瘾形成的主要因素之一。家庭教育对一个学生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家长客观公正的评级孩子,积极引导学生是非常重要的。而目前多数父母拒绝承认、惩罚严厉、溺爱、暴力以及过度干涉、保护使孩子不断地体验自己的无能和失败,他们的自尊心受到了打击,内心充满了矛盾、愤怒和敌意,容易导致网瘾。因此,避免学生染上网瘾家长应该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积极向上的家庭氛围,鼓励学生积极的参与到社交活动和学习中从而更好的提高孩子与人交往和自我管理能力,关注学生的内心需求和变化。造成网瘾的第二个因素是学校,部分网瘾患者的老师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情绪暴力,爱发脾气、爱训人;教师不能关注典型学生,用心处理学生面临的个别问题,让学生对学校失去信心不愿与他人进行过多的交流和学习,对这部分学生的心理造成了负面影响再家上学校评价体系过于单一,用成绩好坏评价学生,从而使得有的学生学习不是特别好,但是其他方面很优秀,在学校中得不到肯定,就可能投向网络世界的怀抱。因而学校的评价体系和老师的态度对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影响是很大的,学校教师现在对学生的评价管理不能做到有针对性的为学生服务,教师不能够公平公正的处理一些问题,使得学生过分的看重学习成绩,不注重其他方面能力及身心健康从而产生不良心理。而这也是目前学校教育有待改善的地方。造成网瘾的第三个因素是社会,由于现在网络发达,人们对信息的获得也更为方便,因而各种良莠不齐的信息充斥着各大网站,面对这样的信息学生无从筛选,社会方面也没有针对未成年人这一人群特点进行有效的监控、管理和舆论导向,导致了信息的泛滥,而未成年人不能够甄别网络信息,从而走向堕落,影响他们的身心发展。针对未成年人上网社会舆论以及网络运行商进行有效的监控和管理,全社会应该关注未成年上网,合理有效的予以引导,避免网络成瘾。造成网瘾的第四个因素是学生本人,现在学生抵御外界的诱惑不强,再加上自我管理、约束能力薄弱,很容易形成网瘾。同时有多动症、抑郁症等的学生,比其人更容易出现网络成瘾的症状。而在大学新生中主要是因为学生在新环境中产生孤独感,为了排解自己内心的孤独寂寞,上网便是很多人的首选。他们在网络上的基本活动是玩游戏和聊天。从玩游戏的动机中不难发现,想要战胜“敌人”或“困难”,赢得胜利并得到“他人”认可是上网的基本动机,而这些动机恰恰是人类最基本也是最宝贵的本性。事实上,每个人都有求胜、求认可的心态,这种心态是网瘾现象的本质,但这种心态也是一个人健康成长必不可少的品质。只是这种品质用在了对社会没有价值的领域,就会出现问题。目前,解决网瘾危害的根本之道就是要引导学生把激情宣泄在那些对社会有益的事情上,而不是一味地阻止学生在网上做那些无聊的事情上。因此,合理的对青年人上网进行有效的引导和关注是非常有必要的。鼓励青年人把这种求胜、求认可的品质用在对自己和社会有效的方面,实现他们的人生价值。青年学生尤其是大学新生上网的危害是非常大的,尤其是控制力较差容易受到他人影响的人。而网瘾的形成与学生、家长和学校社会密不可分的,因而对网银的预防和控制是各方面都要面临的问题,尤其是大学生离家较远很多家长疏于对学生的监管,应引起家长的注意。
三、网络成瘾的解决对策
网络成瘾是目前大学生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尤其是刚入校的新生,由于步入一个新环境对周围的陌生,有一定的心理适应期容易出现上网不加节制的现象。虽然大学生不是网瘾的高发人群,但有些在中学阶段就已形成的不良习惯,在进入大学后的适应阶段,如果未能及时调整和引导,容易“旧病复发”,小李、小张就是如此。基于此认识,我们在对2011级新生教育和管理中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第一,加强考勤及查宿工作以便较好的、最直接的掌握学生动态,及早预防、及时发现、及时干预。
第二,及时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深入分析学生迷恋网络的具体原因,与家长合作共同教育和引导学生,情况严重者建议对其采取心理咨询或送到专门的机构进行治疗。
第三,改变教育管理理念,把教育的首要任务放在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上,而不是获得知识上。
第四,组织新生开展各种形式的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设法让学生把兴趣转移到对社会对自己未来有益的事情上,而不是简单地消除网瘾的症状上。
第五,有意识地安排一些学生骨干经常与他们联系,把他们“拉”入集体环境之中。
第六,组织学生开展校纪校规学习,开展大学生涯规划学习与讨论,对旷课过多者予以纪律处分,刺激其约束自己的行为。
作为学生教育的管理者要深入学生中,密切关注学生动态,才能够发现有网瘾症状的学生,这个需要管理者用心关注每一个学生。解决网瘾的关键是针对网瘾者的特点深入了解其上网背后的原因,用心对待网瘾者,有针对性的帮助他们克服内心障碍,摆脱网瘾症状,寻找大学生活的核心和意义。
结束语
网络成瘾是全社会问题,应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针对网络成瘾问题应该是学生、家长、学校和社会共同教育、引导、监控和管理,这是一个复杂的工程,应该需要各方的密切配合。网瘾很难难在短时间内摆脱,要积极对网瘾者进行积极的正面的引导,使其合理的转移上网的注意力、分配自己的时间,实现“自我”。目前,网瘾是一个国际性问题,国际医学界对于网瘾并无确切定义,我国政府也未出台任何网瘾戒除工作的指导意见,解决网瘾问题学术界和社会生活中也有各种各样的方法和途径,从媒体的报道中和实际生活中可以看出效果并不理想,但是无论如何,作为与大学生管理密切相关的思想教育工作者,我们有必要在实际工作中对此进行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李忠军著《高校辅导员工作案例研究方法与实证》2010年人民出版社
[2]胡凯.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标准[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2 (3) :133-135
[3]邓验, 曾长秋.青少年网络成瘾研究综述[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2 (2) :89-92
网络迷恋 篇2
不要迷恋哥,嫂子才是传说。
哥只不过是个局,而你却入了迷。
别给我发誓,我怕你遭雷劈。
小姐,对不起,我长得不帅。但不是每个女人都有机会。伤感的英文句子
你玩你的自定义,我玩我的格式化。
上帝是公平的,因为他对每个人都不公平。
低头靠勇气,抬头看实力。
我命由我不由天天欲灭我我灭天。
所谓惊喜就是你苦苦等候的兔子来了,后面跟着狼。
请不要把你的傻,当成是牛B。
我是个哑巴,平时说话都是伪装的.。
卑微的表面,掩饰内心的变态。
女人用丝袜征服男人,男人用丝袜征服银行。
医生叫我进行光合作用,不要熬夜了。
我说过做人要低调。 可你非要给我掌声和尖叫。
一颗心,只能装一个人,如果你装了两个人,你就不是人。
最低奋斗目标:农妇 山泉 有点田。
开奥迪,穿迪奥,没事就吃奥利奥。
半夜雨,半夜云,半夜喊叫更吓人。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贱则无敌。
穷耐克,富阿迪,流氓一身阿玛尼。
小三 其实 没有错, 错在经不起 诱惑。
青少年迷恋网络何时休 篇3
关键词:青少年;网络危害;虚拟性;沉溺;监管;趋利避害
中图分类号:G4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454(2010)12-0022-02
随着当今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已成为社会的一大主题,它对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和娱乐等各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于网络的开放性、隐蔽性和虚拟性等特点,它对青少年的影响引起社会普遍关注。当前大多数青少年上网盲目性比较大,他们的兴趣大部分集中在游戏、聊天和交友上,而真正利用网络学习的很少。
一、网络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
网络天生具有双面性,它对青少年的影响就像一把双刃剑,有积极的一面也有其消极的一面。随着网络的不断普及,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接触网络,深入网络空间,但由于各方面原因,它的积极性被淡化,负面影响反而日趋凸现,严重腐蚀着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网络对青少年的人生观、世界观构成潜在威胁
网络就像大海,无边无际,内容丰富多彩,但却错综不齐,复杂多样,青少年在互联网上接触各种各样的文化思想,与不同观念的人进行交流,浏览各式各样的信息(包括西方国家的一些不良信息),逐渐在他们的脑海中形成了错误的思想观念,使他们的人生观产生倾斜,从而盲目崇拜西方,长期以往对他们今后的人生必然产生不利影响,从而也不利于国家的安定团结。
2.网络对青少年身心健康构成极大威胁
网络对青少年具有强大的吸引力,面对各种诱惑,他们一网情深,陶醉于网络。经常是连续作战,废寝忘食,玩得天昏地暗,长时间沉迷于暴力、恐怖的游戏和刺激的聊天交友中,从而导致他们生活无规律,生物钟紊乱,思维迟缓,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产生极大的不良影响。更有甚者,连续数日在网吧奋战,猝死于网吧。
还有的学生为了长时间上网,以至于节衣缩食,省吃俭用,把父母给的零用钱节约下来上网,有的干脆找借口骗钱,并以此为乐。部分青少年由于长期上网,人际情感淡漠,对现实社会产生逃避心理,渐渐地导致网络成瘾症,变得孤独、犹豫、警觉,甚至出现精神障碍,不能正常学习,道德意识淡化,责任感下降,从而不服从社会规范,违反法律,走上犯罪道路。
3.青少年沉溺于网络虚拟世界,社会适应能力不断减弱
网络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它能满足青少年的各种需要,而不必承担社会责任。网络世界的这些特点,使得青少年整天沉溺于网络中而不去面对现实,从而对日常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还有的青少年整天与机器接触,与人接触很少,社会适应能力和行为受到影响,更有甚者,可能患上网络社交障碍症;在网络虚拟的环境下,他们交往的对象身份不确定,减弱了青少年对社会角色的获得能力;网络交往的虚拟性、自由性,很容易导致人们行为的不合乎逻辑性,不利于青少年的社会化,最终导致青少年社会适应能力减弱。
网络的发展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青少年对网络的依赖性越来越大,但是网络的负面影响对青少年的发展构成很大威胁。对于这一现象,我们不能坐等事态的发展,但也不能因噎废食,而是要利用各种方法,采取不同措施尽可能地将危害降到最低限度。
二、防治青少年迷恋网络的方法
1.积极推广网络防护技术,对网络进行监控,加强网络管理
网络传播是靠高科技、高智能的国际互联网支撑的,为防范其不良应用,我们要运用科技手段来削减其不利影响,加强网络防护技术的研制开发及推广。网络环境既宽松又自由,但是必须使其规范有序,才能充分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为此必须加强对网络的监管。
首先,必须明确网络主体的责任制,以便对其网络行为进行限制。
再次,要建立完善的网络监管体系,设立专门机构进行监察,明确各部门职责,发动社会力量来共同管理。
2.加强对青少年迷恋网络的正确引导和监督
首先,对迷恋网络的青少年要正确引导,引导他们正确运用网络学习知识,玩有益的游戏,浏览健康信息,同时控制学生的上网时间,合理分配课余时间。
再次,加强对青少年的监督和管束,家长和教师应当共同制定上网计划,分析上网利弊,限定上网时间和内容,告诉他们如何选择和处理网上的信息资源,同时尊重青少年的自主意识,疏堵有机结合,寓理于事,寓教于乐,寓教于无形。
3.丰富青少年的课余活动,转移他们的注意力
市场上流行的网络游戏大多数故意设置引诱玩家连续不断的投入时间和金钱,为了让青少年少上网,我们必须加强课外活动建设,丰富他们的课余时间,让他们多参加野外活动,从而让他们无暇顾及上网,转移他们的注意力。
结束语
可见,网络是一把锋利无比的双刃剑,它能给人类带来很大的便利和无穷的乐趣,同时也能给人类带来极大的痛苦和灾难,关键取决于如何利用它。对于网络带来的各种负面影响,我们要合理的分析,加强网络管理,趋利避害,积极克服网络的负面影响,而对网络的益处要大力宣传。我们应该坚持宏观导向和微观监管相结合,宣传教育和技术监控并举的原则,标本兼治,综合治理,为青少年教育开辟新思路,为培养合格人才做出贡献。
中学生迷恋网络的原因及对策 篇4
很多中小学生上网成迷网络成瘾, 直至酿成悲剧, 很多父母忧心如焚, 然而束手无策。本文就中学生迷恋网络的原因, 以及如何对策作探究。
一、游戏天性
游戏是人类乃至诸多动物的天性, 在游戏世界, 人可以放松自己, 回避现实生活的诸多的矛盾争端, 在现实世界解决不了的问题, 在网络世界中得到充分的发泄, 是一种“天性本能”, “冲动”。席勒认为, 人具有三种冲动:感性冲动、形式冲动和游戏冲动。从审美的角度, 席勒说“只有在游戏冲动中, 人才能克服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强制, 在精神和物质方面都达到自由, 都达到和谐完善的发展, 这就是审美的境界。”然而, 物极必反, 青少年对网络的依赖已经超过了极限。
二、监管不力
留守儿童青少年是社会一种不可忽视的人群, 他们已经成为, 这些人处于心理生理上的不稳定时期, 精力过剩, 面对这些孩子, 父母外出打工, 承担监管任务的只能是在家的祖父母, 甚至没有人, 只是家长在外地遥控, 而孩子正处于生理心理的叛逆期, 内心是一块空地, 当然遇到一定的条件荒草疯长。游戏、网络对孩子充满无限诱惑。
三、教育目标单一
从教育终极目标讲, 社会评价给学校教育提供狭窄的可行空间。无论是所谓的应试教育还是所谓的素质教育, 都无疑戕害了青少年的心灵, 学业繁重, 书山学海, 试卷, 学生厌恶单调枯燥的校园生活。江苏特级教师曹兴戈在一篇文章里提到, 当前教育的缺“德”, 而实际上何止是缺德, “借书满架, 偃仰啸歌, 冥然兀坐万籁有声”, 书声琅琅对校园来讲是一种奢侈, 更多的是死寂与沉闷。
四、意志薄弱
1998年, 哈佛大学心理学专家威廉波拉克在《真正的男孩》一书中指出, 当代男孩们“被吓坏了”。在上网成瘾的青少年当中男孩的比例占到80.3%, “他们悲伤、孤独, 虽然他们或许看起来健康、乐观、自信。”反反复复难以抗拒外面世界的诱惑, 在学校长期得不到正面的反馈, 变得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和身心疲惫。
五、交往失败
学生在生活处理不好和老师之间, 和同学之间和家长之间, 显得处处碰壁, 格格不入, 这些人过于沉湎于网络上的社交, 对现实生活的人际接触将更加缺乏, 使他无法习得正确的人际交往方式, 导致其现实人际关系的失败。从而形成了“人际交往失败——上网寻求慰藉——与现实人际脱离——缺乏社交能力——人际交往失败”的恶性循环。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交往、归属和尊重是个体的基本需要。人际疏离的社会现实使得个体的这些基本需要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满足, 从而产生强大的内驱力, 促使个体转向网络的虚拟环境中寻求情感交流与情感宣泄的需求。
针对以上的原因笔者采取以下的对策, 长期有计划有针对的对学生进行:
1、活动转移注意力
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 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 以便于多角度多方位的评价一个人, 改变一个人生活的注意力。如开展篮球比赛, 开展足球比赛, 用转移和替代的方式摆脱网络成瘾。步行, 登山, 听音乐, 学会自我调节, 从事劳动。用每个人所特有的其他爱好和休闲娱乐方式转移注意力, 使其暂时忘记网络的诱惑。例如, 喜欢体育运动的人可以通过打球、下棋等方法有效地转移注意力, 以减少对网络的依赖, 在活动中加强他们的意志力。
2、父母增强亲和力
家长尽可能的选择就近地点打工, 多接触孩子, 和孩子多交流, 了解孩子孩子的学习生活和交往, 和孩子的老师交流, 留意孩子的学习的动态, 在很多地方提倡亲子教育, 亲情是教育中无可替代的环节, 目前因离婚家庭变故而导致孩子扭曲性格, 学生以网络行为来发泄自己的情感纠结。
引导建立和谐家庭, 万一不能和孩子在一起的父母, 要给孩子写信, 让孩子给家里的人写信, 或者通过短信或其他的形式彼此之间保持交流。让亲情的这根线伴着孩子引导孩子。
3、学校教育教育引导
青少年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 学习文化知识, 学校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学校有意识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能主动地更大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不能唯“分数”是从, 吩咐学生的生活。这也应该得到社会的理解与支持。
4、社会营造良好氛围
国家要不但立法而且宣法更要执法, 通过法律法规, 规范网络的规范有序运行, 这方面国家虽然制定一系列的制度, 但是很大程度上监管不严, 这是有罪的, 罪在千秋。在宣传上加大力度, 让不法的商贩老板, 明白网络对青少年之害。
总之, 培养健康、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和较强的个人适应能力, 学会合理宣泄, 正确面对挫折。必要的去看医生, 让心理医生与网络成瘾者之间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这样做一面可以从精神上给成瘾者理解和支持, 调动他们积极性, 树立治愈的信心;心理医生会根据成瘾者的痴迷程度, 用准确、生动、专业、亲切的语言分析“电子海洛因”的危害、网络成瘾形成的原因、过程及治疗措施, 逐步帮助患者摆脱网络成瘾综合症, 帮助他们科学地安排上网时间。
参考文献
[1]曹兴戈:《回到健康的教育》, 《现代教育》, 2009年。
[2]马斯洛:《健康心理学》, 浙江教育出版, 2009年。
[3]孙云晓:《拯救男孩》, 作家出版社, 2010年。
网络迷恋 篇5
关于青少年迷恋网络游戏的调查
一、引言
随着时代的高速发展,网络成为了人们日益不可缺少的东西。但是与之俱来的不仅仅是网络带来的方便与快捷,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弊端。青少年谜恋于网络游戏就是其带来的一个严重的弊端。
关键词:青少年 迷恋 网络游戏
(一)研究背景 在我国,上网人员中18岁以下的青少年占15.8%,休闲娱乐是他们上网的最主要目的,而网络游戏是互联网休闲娱乐方式中最吸引人的一种类型,网络游戏中角色扮演型对青少年成长产生的影响最大。中国网络游戏作为一种新型产业正处于一个高速发展期,在发展运作过程中必然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给青少年成长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网络游戏不仅仅影响了青少年身心健康,还深刻地影响了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多方面领域。所以,有必要分析研究网络游戏影响青少年的内在原因,加强网络游戏的监管力度,给青少年带来一个纯净的网络文化空间。
(二)研究内容
1、问卷设计
由10道选择题和5道问答题组成,客观题和主观题的结合更能准确的了解青少年的内心最真实的想法。
2、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
重庆理工大学、重庆工商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交通大学等高校的数十名大一新生以及十名高中毕业生。
(2)问卷发放和回收过程
由于本次调查研究的活动是由我一人完成,因此,我在确保问卷和调查地点都已经无误的情况下进行问卷调查研究与收集整理。本次调查问卷一共30份,是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进行发放和回收的。
仔细归类 查阅相关书籍 网络资料
关于青少年迷恋网络游戏的概述
(一)相关信息
我曾看到一篇报道:国外医学专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让一些未成年人经常看暴力电影,后来观察发现,这些孩子们更倾向于暴力化的玩耍,生活中不少动作都在模仿影片中的暴力行为。这项实验表明,过多的暴力场景和画面对人的潜移默化,至少在某种程度上,是存在的,而对未成年人的影响尤甚。专家认为,过多的杀人游戏会让他们形成对生命的漠视和麻木。更可怕的是,这些心理、生理都未成熟的孩子,一旦在现实中遇到矛盾和冲突,诸多可供选择的解决方案中,暴力,这一最熟悉的方式,就成了首选。在游戏中失去好坏对错辨别能力的青少年,与自己亲人的一次普通口角,最后却被游戏的简单粗暴演变成了一起惊天惨剧,这样的事已屡见不鲜。
对于绝大多数网络游戏迷来说,游戏只是游戏。但是,玩网络游戏上瘾,甚至到了难以与真实世界相区分的程度,就是一种病态。据一项调查报告显示,我国13岁至17岁的青少年在网民中网瘾比例最高,大学生网络成瘾率达到9%以上;北京公安部门统计,青少年犯罪中76%的人都是网络成瘾患者。在青少年犯罪居高不下的今天网络成了最大的推手。数年前当网络游戏开始风靡的时候,就有人惊呼“电子海洛因”正在毒害着我们的青少年。在独生子女居多的今天,每一个网瘾少年的背后是几个家庭的苦难。当那些网络游戏的开发商和网吧老板在数着白花花的银子的时候,岂知那是多少家庭的血汗?谁又去在乎上面浸着多少网瘾少年的父母无奈的眼泪?
为了更好地帮助网络成瘾患者告别网瘾、健康回归社会,2008年11月8日,由北京军区总医院制订的我国首个《网络成瘾临床诊断标准》在京通过专家论证。玩游戏成瘾被正式纳入精神病诊断范畴。这一标准的通过结束了我国医学界长期以来无科学规范网络成瘾诊断标准的历史,为今后临床医学在网络成瘾的预防、诊断、治疗及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依据。
如今,越来越多的未成年人走进网络世界学习知识、享受乐趣,也有许多未成年人过度沉迷网络不能自拔,身心受到极大伤害,家长、学校及社会各界深感忧虑。网络是把“双刃剑”,如何引导青少年正确使用网络,是全社会都十分关心的问题。
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长沙五城市青少年互联网状况及影响的调查报告中显示:青少年上网的用户中,男生略多(56.6%),年级越高,用户比例越高。其中,高中生占高中生的56%,初中生占初中生的36%,小学生占小学生的25.8%。在用户总体中,初中生所占比例最高,为42%,其次是小学生和高中生。调查还显示,父母学历越高,其子女用户比例越高。
(二)对网络游戏的不同看法
对该问题的看法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
1、部分职业网络游戏玩家认为网络游戏是自己的工作,通过网络游戏可以
赚钱,这是自己的事业,所以他会坚持下去。
2、对于一些家长来说网络游戏对自己的子女造成了严重的伤害,所以他们
会严格禁止网络游戏的扩展。
3、对于一些学者来说,网络游戏是一把双刃剑,关键看大家是怎么利用的。
(三)迷恋网络游戏对日后的影响
对于涉世未深的孩子来说,一个个网络游戏在带给他们欢乐的同时,更多的却是无尽的痛苦和悲哀。时间、金钱的无谓消耗是次要的,更重要的是网络游戏在带给他们一个虚拟世界的同时,让他们不成熟的心智很容易滑向各种不健康的深渊。
然而,一方面是家长和孩子们与网瘾的苦苦斗争,一方面是网络游戏商们想尽办法要让青少年越陷越深,一场不见销烟的斗争背后,谁来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谁来帮助他们走出网瘾的深渊?又是谁来让他们在雨季花季的阳光下,自由和健康地呼吸?
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的一些负面影响逐渐表现出来,越来越多的中学生开始沉迷于网络游戏,甚至患上了“网络游戏成瘾症”.网络游戏混淆虚拟游戏与现实生活.网络游戏影响青少年的道德认知.网络游戏对青少年心理、身体健康、学习等产生不良的影响.网络游戏引来国外不良文化的入侵.对网络行业加强监管,创建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对中学生开展预防和救助行动,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加大学校教育投入。
网游成瘾,给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医学专家表示,从生理的角度而言,沉溺于网络游戏中的青少年往往长时间面对电脑,保持着同样的姿势,眼睛盯着屏幕,精神完全沉浸于虚幻的游戏世界,这些都会对身体的健康造成不良的影响,网游沉溺对青少年的视力,语言表达能力与植物神经系统等都会产生危害,严重时,甚至会直接导致沉溺者的死亡。
而更可怕的是心灵的腐蚀。北京林业大学的心理学系老师方刚认为,不良网络游戏往往充斥着暴力和色情的内容,对武力的崇尚和追求,以及强者通吃的原则,对于性的模糊甚至歪曲表现,诸如此类内容都会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造成危害。
许多专家表达了社会、教育和家庭等一起需要尽快行动的迫切性。他们认为,就法制而言,应强烈呼吁未成年人网络权益保护法的出台。我国现今的立法程序是酝酿到出台至少需要两到三年的时间,这与网络的发展速度是不相符的。未成年人的判断力,自我控制力等都无法和成年人相比,在某种程度上,未成年人便成为网络社会里亟待保护的弱势群体。就教育而言,教育工作者必须改变现有的教育模式。好玩、好奇与好胜是青少年的天性,教育工作者应该好好思考,通过什么样的方法,把教育软件、知识等融合到游戏中去,如果只是枯燥的应试教育,那么在这场社会与不良游戏商的孩子争夺战中,很难把孩子拉回到课堂中来。
二、关于青少年迷恋网络游戏现状的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被调查者基本信息概述
被调查者都是自己的同学,他们中的部分会玩网络游戏。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就读于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心理素质保证了调查问卷的普遍性与准确性。
(二)青少年的心理现状
过分迷恋网络游戏,对孩子们的健康是有害的,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游戏屏幕声画并茂,鲜艳的色彩对眼睛的刺激,容易患上色弱、怕光、近视等眼疾;其机身携带的辐射容易造成大脑疲劳,还会影响睡眠,严重地导致休克。另外,长时间保持一种坐姿,容易造成脊椎骨损伤、压迫内脏等一系列对孩子们健康成长百害无一利的不良影响。有的孩子迷恋网络游戏不能自拔,整日沉湎于网络中。上课精神恍惚,注意力不能集中,甚至不惜逃学,整日泡在网吧,荒废学业,辜负了家长对孩子们的满腔期望。“上网成瘾的青少年,社会功能极度缺失。”从事网络成瘾治疗的北京军区总医院陶然主任担忧地说:“更可怕的是一旦他们道德失范、人格扭曲,很可能走上恶性犯罪道路,对社会造成无法估量的危害,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的隐患。朱尔澄常委呼吁:学校、家庭、社会要齐抓共
管,共同为青少年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环境和成长氛围,让健康之花在每一个孩子的心底绽放。
三、相关成因的讨论及解决意见
(一)生活环境
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网络已经比较普及了。但是很多家长在引导孩子正确面对网络问题上都没有做正确。他们对于网络应该趋利避害,正确对待。本着关心理解沟通的原则,对孩子进行科学的引导,让孩子主动用合法的途径去通过网络来学习。
解决意见
1、家庭教育方面。父母应加强与孩子的沟通,从而使他们在网络中获取更多有益的知识。
2、学校方面。通过知识的灌输,让学生们理解到网络的利弊,从而正确对待网络游戏。
3、社会方面。国家应该健全完整关于青少年上网的法律法规。保护好青少年,确保他们健康文明的上网。
参考文献:
[1] 苏荣坤 王旭梅 《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 2010 第7期
[2] 孙佩娟 罗晋华 杨文阳 《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 2007 第12期
[3] 金科 顾汉杰 章苏静 《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 2007 第2期
[4] 苏杨;上“网吧”上网吧![J];百科知识;1999年02期
附件:
关于“对青少年迷恋网络游戏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的调查问卷 选择题
1.你的性别()
A.男B.女C.2.你喜欢网络游戏吗?
A.不喜欢B.一般C.喜欢D.非常喜欢
3.你有玩网络游戏的经验吗?还是经常玩?
A.有B.我从来不耍游戏C.经常玩
4.你一天有多少时间用在玩网络游戏上?
A.2小时以内B.4小时以内C.6小时以上
5.你已经玩了多长时间的网络游戏了?
A.从来没有B.2年以内C.3年以上
6.你会刻意控制自己玩网络游戏的时间吗?
A.会B.不会
7.是什么原因让你喜欢玩网络游戏?
A.可以打发时间
B.可以交很多新朋友
C.纯粹是为了娱乐
D.在游戏中获得别人的崇拜
E.寂寞了
8.你在网络游戏上的花费是每个月多少?
A.从不花钱B.100以内C.200以上
9.在玩网络游戏后,在现实生活中参加实践活动较以前有何变
化?
A.因为玩游戏交了很多新朋友所以更喜欢集体活动了
B.对活动没有以前那种热情了
C.不参加活动,游戏更吸引我10.你觉得玩网游是否浪费时间?
A.很浪费时间B.一点也不浪费时间
问答题
1、你是否迷恋网络游戏?是就继续,否就不用看了。
2、当你玩游戏的时候,脑海里想的除了游戏还有没有其他的东西。
3、你会因为玩网络游戏而抛弃哪些东西?
4、你玩网络游戏的最真实的原因是什么?
迷恋机器人 篇6
玩具宠物Ugobe Pleo
美国机器人Ugobe Pleo,是一只来自1.5亿年前侏罗纪末期的圆顶龙(Camarasaurus),在玩具怪杰CaIeb Chung的创意下,搭配上八个计算机芯片,每秒有高达6000万次的复杂运算,可处理复杂的走路、滑行、打滚等动作;它不仅对你不同方式的抚摸有不同反应,甚至还会记住你的味道。
既是玩具也是宠物,更是Pleo即将发挥的消费潜力,它的目标可不只是让你“买一只回家养”这么简单。未来通过开放程序代码,Pleo的每位饲主都能通过网络、USB与记忆卡升级软件、改写程序,让每只Pleo拥有不同的个性。
球管家Roborior
专门制造管家的日本Tmsuk,早在2004年就声名大噪,推出身价超过200万日元的“番龙”管家,这是一个可以通过手机遥控的爬虫机器人。不过,家里有只大虫爬来爬去,对狭小的房子来说,可一点都不优雅也不实用。所以,Tmsuk在2005年又推出可爱的管家球Roborior,强调“与室内装潢之间的和谐”。
身高27厘米、体重3.25公斤的Roborior,在2006年只限量销售3000个,每个订价约人民币两万多元。为何不大量生产?日本人认为自己有教育人们“如何与机器人相处”的使命,所以不仅开设特别的机器人使用培训课程,更强调3000个Roborior使用者已是目前公司客户服务极限,消费者再增多,就得不到最佳产品支持了。
单车骑士Murata Boy
二足机器人会走路、跑步,甚至跌倒了会自动再站起来,都没啥好大惊小怪,因为前阵子在京都的村田制造所里诞生的小家伙“村田顽童”,竟然会骑自行车。
这个机器小子具有高度平衡感,关键秘密在于他身体中央的平衡陀螺;此外,加上透光陶瓷、蓝牙等高科技,只要程序设定好,它除了能以每小时2公里的速度踩自行车前进,碰到障碍自动避开外,还可以在不用助跑的前提下,骑上25度的倾斜坡道,同时穿越S型平衡木。它由制造电子组件起家的村田制造所设计制造,许多人看好它,相信它很快就能卖遍全世界。
实用保姆ZMP Nuvo
NUVO是由ZMP公司负责开发与整合设计的工程,是少数目前真正量产的家庭娱乐用二足步行机器人。与大多数家庭用机器人一样,NUVO除了具有说学逗唱的娱乐功能外,还可以兼顾家庭“保安”与“保姆”的任务。
它最大的特色就是可以多重控制,例如可以通过内建无线网络(LAN)以计算机远程控制,也可以红外线遥控、移动电话远程控制;通过声音辨识功能,甚至可以用语音来直接指挥他。所以不管外出还是夜晚,你都可以轻松地指挥NUVO检查家中情况,或是看看隔壁房间的小孩有没有踢被子等。限量生产2300台的NUVO,售价约人民币4.5万元。
性感女郎FT
“不久的将来,机器人有一半都将是女性!”日本京都大学里的Robo-Gerage主持人高桥智隆大胆地预言机器人将开始有性别,所以他率先开发出全世界第一个女性机器人FT(FemaIe Type)。
编辑:李丹霞
针对大学生迷恋网络游戏的分析 篇7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正以迅猛的速度发展和普及着大学生活,面对网络所构建的丰富世界,当代大学生表现出了极高的认同度和参与热情,多数大学生树立了正确的网络理念。但是仍有一部分大学生过度迷恋网络,不知不觉沉溺其中,导致学习成绩急剧下降,对学习失去信心。如何在分析其产生根源的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引导对策,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1 大学生迷恋网络游戏的危害
1.1 它侵占了青少年的学习时间。
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沉溺于网络游戏,不仅浪费了无数父母的血汗钱,也白白耗费了自己本应用于学习的时间和精力。
1.2 侵蚀社会的道德水准。
大量内容低级、荒诞、赤裸裸地鼓吹利己主义、冷血拜金主义的网络游戏内容,正在对沉迷其中、正处在世界观形成关键阶段的青少年散布精神污染,使他们失去理想,失去道德感,在极端情况下,甚至失去做人的起码准则。
1.3 降低了青少年的社会责任能力。
不谙世事的青少年一旦沉迷于网络,就大大减少了社会交往和增加社会知识的机会,其意志、品质、自制力、交往能力变得更加脆弱,社会责任感也更加淡薄。
1.4 损害青少年的身体健康。
大量课间甚至上课时间用于上网,占用了必要的运动时间,降低了青少年的健康水准。更可怕的是,科学研究表明:沉迷于网络游戏和沉迷于物质毒品对人的神经系统的损害极其相似。当今网络游戏的内容,就是不折不扣的“精神毒品”。
1.5 网络游戏在更大程度上引发了犯罪,淡化了家庭关系,以及学校和家庭在未成年人成长过程中的作用。
更为恶劣的是,网络游戏开发商还在加紧吸收一些我们最优秀的软件工程师以开发出更加“好玩”(换句话说更容易让人上瘾的)游戏来。这些优秀的软件工程师本来可以去创造真正有利于社会的知识,现在他们却被用来制造更具有毁灭性的“武器”(游戏),进而吸引更多的青少年迷恋上网络游戏。这对于网络游戏开发商当然是一种良性循环,但对于我们国家的未来却是一个恶得不能再恶的恶性循环。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网络游戏正在与国家展开一场人才的争夺战。
2 针对迷恋上网的大学生调查问卷
2.1 调查问卷分析针对在我校各个年级的调查问卷发现,年级越高,上网率越大:
下面是问卷个别同学的对话,也可能是每个学生的每天的生活习惯,我每天都想上去看看,总觉得一天不上网就好像有什么事情没有做,可是一旦上去就不想下来,哪还管它上不上课。我现在养成了一个习惯就是每周周末或者第二天没课就一定会去包宿。当然白天一有时间也去,有时课都不上,因为我的队友还等着我升级呢。我寝室里有电脑,而且寝室只有两个人,上网很方便,每天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玩一会儿,有时玩的兴起索性就不去上课了。
2.2 上网的花费大学生“网迷”上网所付出的代价不仅仅指时间和精力上的,还包括经济上的。
一方面是由于上网频率高、时间长,花费必然多。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大学生没有经济来源,主要靠父母供给,因而这笔支出相对于他们的支付能力来说往往是不容小视的。我把家里给我的学费都用来上网了,本来是想暂时用一点,等有了钱再补上,可是越用越多,也没办法补了,就不交了,毕业时再说吧。我宿舍里有电脑,每月的宽带费用30元,随便上不计时的。我也不太清楚,大概100多元吧,都是从生活费里省的,没有别的办法,“自食其力”呗。
2.3 上网都是在干些什么?
网络的功能多种多样,大学生“网迷”们上网不是只进行一项活动,有的是以一项活动为主,有的是以几项活动为主。看电影、聊天、浏览各种网站、玩边锋联众等等,网络这么大有好多好玩的东西啊。玩网络游戏,好多网络游戏我都玩过,比如《传奇》和《轩辕剑》,而现在我在玩《大话西游》。每天玩玩轩辕剑,玩累了再看看大庆信息港上的电影和连续剧。有同学在网上时再聊聊天,每天就这样过的。
3 大学生迷恋网络的原因分析
3.1 与有关部门对大学生上网关注引导不够有关互联网已经
走进了当代大学生的生活,成为了大学生校园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但学校的相关部门对大学生上网并不十分关注,不去正确引导大学生上网,不去教会学生鉴别网上事物的好坏。
3.2 与大学生好奇心、好胜心强,精力旺盛及对网上污染抵制能力差有关。
大学生思想价值观、世界观还处于不成熟阶段,对外界诱惑和吸引力没有抵制能力,导致有部分大学生迷恋网上游戏,一味沉溺于电脑娱乐彻夜不眠,难以自拔。更有甚者整天沉溺于网上黄色、赌博、恐怖暴力等内容,参与网上犯罪,传播消极的网上文化。给其身心带来极大的危害。
3.3 与校园文化生活不够丰富有关“双休日”及“五一”“十一”
长假,使当代大学生课余时间越来越充足,而校园文化生活并未随之丰富起来。校园文化生活内容单调,形式单一,参加范围窄,这正好为大学生热衷上网提供了时间上的条件。
3.4 学校应争取政府部门的支持,协同公安部门、工商部门、卫生部门、文化部门加强对学校周边网吧的整顿、管理。
提高服务质量,整顿卫生秩序,排除安全隐患。尽量杜绝24小时营业。学校加强宿舍管理,尽量避免学生在外面通宵上网。另外对网站也应加强管理,建立一些知识性较强,更能吸引学生注意的网站,坚决打击非法、不健康的网站。
摘要:随着网络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迷恋网络,这是学校、全社会和家庭共同关注的大问题,通过调查问卷,结果让人大吃一惊,如何正确引导大学生走出迷毒,这是我们每个人思考的问题;也是急切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上网,调查问卷,分析
参考文献
[1]张再兴.高校网络思想教育工作的十年历程和启示[N].中国教育报,2005-11-30.
[2]王恩忠.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危害及防治对策[J].科技成果纵横,2006,(2).
[3]刘韵清,何小英,付孝泉.大学生“网迷”心理原因透析及调适策略[J].湖南社会科学,2004,(1).
网络迷恋 篇8
一、网络迷恋对中学生的身心危害
网络迷恋对中学生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例如:影响学习、身体健康、人际关系、行为等,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毁掉一生。同时,将给社会造成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生 理 方面 。
中学生患上网瘾后,开始只是精神依赖,以后便发展为躯体依赖,表现为情绪低落、孤独不爱说话、疲乏无力、食欲缺乏,上课思想不集中。由于上网时间过长,大脑高度兴奋,导致一系列复杂的生理变化,尤其是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机体免疫功能降低,由此诱发心血管疾病、焦虑症、抑郁症等;引发视力下降、眼痛、怕光等。
2.心 理 方面 。
中学生患上网瘾后,难以控制上网冲动,学习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逻辑思维迟钝;自我封闭,对同学冷漠,人格异化。因上网吧上网,被家长和老师抓到多次,竟然有报复家长和老师的想法。可见心理不健康,心理扭曲。
3.道 德 方 面 。
中学生网络迷恋者缺少现实中与人交往的能力, 加之缺乏道德自律,容易在网络游戏、黄色网站中放纵欲望。在这一课题研究调查中,承认访问过色情网站的中学生占42.8%。通过这个数据可见网络迷恋对学生的负面影响之大。
4.行 为 方 面 。
网络迷恋的中学生的人格易发生明显变化,为了持续上网,他们往往不惜欺骗父母。网络游戏最直接的危害是耽误中学生正常学习,致其不能集中精力听课,成绩下降,甚至逃课、辍学。
二、学校对网络迷恋的中学生进行心理疏导
如何对网络迷恋中学生进行心理疏导、矫治中学生网络迷恋心理及行为呢? 课题组研究中学生网络迷恋心理疏导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创 造 和 谐 校 园 文化 。
学校要充分利用校园文化资源, 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体活动和文体竞赛活动,逐渐降低学生对网络的倾注程度,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和服务。如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采用讲座、咨询、活动、参观等方式,培养中学生健康、积极的个性品质,提高心理素质。再如开设网络德育课程,帮助中学生树立远大目标,陶冶情操,加强自控力教育引导等,提高中学生的网络道德水平。
2.明 确 网 络 管 理 规范 。
针对网络文化多元信息的冲击,学校要明确管理规范,建章立制, 并依靠技术手段切实增强对因特网的控制力和对各种不良信息的屏蔽能力。同时,学校安排信息技术老师组织学生进行有关网络知识的学习和培训, 在提高使用互联网水平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与网络教育相适应的观念。
3.借 助 网 络 培养 兴趣 。
老师借助网络这个有利平台, 通过网络这种无声网上交流, 有选择性地给学生提供游览的机会, 让学生主动走进网络,寻找自己需要的信息资源,在网上畅所欲言,谈谈自己对课文的感知, 对生活的感受。老师通过网络与之进行心灵交流。让学生在网络环境中没有压抑,愉快地学习、交往,注重情感自然流露。
4.建 立 校 园 网 站 ,实 现 心 灵 沟 通 。
学校建立校园网站,以校园网为依托,加强网络校园文化建设,创建网络平台,形式多样的栏目设置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资料,使之成为德育主阵地,促进学生德育活动开展。如模拟实验:针对某一德育主题,设计虚拟社区,让学生进入其中活动,活动者在不同道德观念支配下的不同行为反应将导致不同结果,如“竞争与合作”、“知法守法”、“道德警戒线”等无法在实际生活中尝试的问题,都可以仿真实验使学生身临其境、设身处地地感受某种做人道理,把德育工作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5.争 取 社会的理 解 支 持 。
由于有些家庭尚未普及电脑,因此闲暇之时,网吧成了孩子经常光顾的地方。学校老师可主动上门,恳请业主配合学校教育, 引导孩子利用节假日有效利用社区网络资源, 博览广趣、勤学善思。
三、家庭对网络迷恋的中学生进行心理疏导
1.在视线范 围内监管 。
将电脑安置在家中共用区域, 孩子上网在家长视线范围,并对孩子经常光顾的网站通过采用过滤软件将有害信息屏蔽。
2.制 定 协 议 ,达 成 共 识 。
网络游戏不是不能玩,但要与孩子制订协议,达成共识。如没有完成作业不能开电脑,不吃饭不能开电脑,临近重大考试、测验期间减少或停止玩游戏的时间等。电脑前放个定时小闹钟,规定游戏时间,铃响后2分钟内一定要关掉,否则取消下次游戏时间,帮助孩子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孩子必须严格遵守承诺,家长更应履行监督职责。同时,规定孩子不能随便玩电脑游戏,家长首先要以身作则,共同遵守家庭规则,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3.鼓励 阅 读 书 籍 ,体 验 真 实 生活 。
如果孩子喜欢玩科幻角色扮演游戏,就可以鼓励他们阅读科幻书籍,在紧张学习之余,帮助孩子重新捡回兴趣爱好,回到真实生活中,从中体验生活的乐趣,从而避免网络游戏上瘾。
4.营 造 和 谐 氛围 ,与 孩 子 多 交流 。
要营造民主、平等的家庭氛围,与孩子多交流、多谈心,谈谈他们感兴趣的事情,在交流过程中告诉孩子自己的看法,及时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传授他们一些成长经验,以此消除与孩子的隔阂。还可参与他们的有益活动,如打球锻炼、欣赏音乐会、外出参观旅游等,多带孩子接触社会、适应社会,避免孩子沉溺于网络虚拟世界,帮助孩子在现实生活中获得快乐。
综上所述,造成中学生网络迷恋的原因很多,如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游戏产业等。有教育专家认为,家庭不和谐、教育方法不当,个体性格和成长中的问题,学习压力大,生活中遇到挫折得不到帮助、支持,对现实社会中的地位不满足等,都可能把孩子推向网络, 以致迷恋。教师要知道网络迷恋对中学生的危害性,要想尽办法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让他们健康快乐成长。
摘要:网络是一把双刃剑,虽然能给人们提供信息和服务,但是让一部分未成年人迷恋在虚幻的网络世界里,不能自拔,严重危害他们的身心健康,因此要及时做好心理疏导。
做个“迷恋教师成长”的校长 篇9
一是结对子,帮助教师少走弯道。教师参加工作的时间有先有后,新教师刚踏上工作岗位,虽然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满腔的工作热情,但往往缺乏实践经验,导致工作事倍功半。校长要留心观察,一是要结合教师的特点和实际,安排他们带合适的学科,并选派一些教学经验丰富、业务能力较强的教师与他们结对子,拜师傅,通过以老带新的“传、帮、带”形式,把好“入门”关;二是通过课堂比武、交流、座谈等形式,多维度、全方位地对老师进行评价和引导,让教师在活动中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尽量帮助教师少走弯路,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
二是搭台子,帮助教师走向成功。教师的工作复杂琐碎,工作压力大,再加上诸多其他因素,教师很难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为此,作为学校的校长,要努力创设条件,让教师获得成功的体验。搭建舞台,校长要转变以管理为目的、为管理而管理的理念,注重发挥激励机制的作用,开放教师的时间和空间,让教师放开手脚实践,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潜能;搭建平台,校长要注重交流,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开阔教师的眼界,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在多向交流中提升能力;搭建展台,校长要善于搭建各种各样的平台,让老师展示自己的才华和特长,让教师在成功的喜悦中助推自己的专业成长。
迷恋外教小课,你怎么看? 篇10
童辉 (中国体育舞蹈联合会国际级裁判)
先来说说它的好处:上外教小课会开拓年轻选手的视野, 完成他们跟偶像近距离接触的梦想。但随之暴露了很多问题:1.对于外教传授的舞蹈技巧能够完全消化多少?2.自身舞蹈基础是否值得花费大量资金去提升, 可否有其他方法进步?3.彼此的欣赏程度以及外教对培养优秀选手的欲望有多大?4.这些外教来中国教课的周期如何?不要幻想一年见个两次面, 学10节课就能进步到多高的层次。充其量就是提高精神素养而已。反之, 随着国内老牌裁判常年的积累以及优秀选手的退役转型, 多年的钻研已然把舞蹈质量提升到了一定的层次。跟外教的周期短、用心度低, 还有对选手的不了解等等负面因素比起来, 我们完全有很多理由相信国内的教师团队。那些常年奔走国外求学的选手对舞蹈的理解不一定比外教差多少, 也许他们会更清楚国内选手与国外选手的差距, 因为他们用自己的亲身经历验证过。所以, 选择上外教小课是一件好事, 但要注意的就是, 要在一系列问题考虑清楚的基础之上, 这件事才能变得更有意义。
周洁 (A组标准舞选手)
我经常去上外教小课, 不是国内的老师不好, 我觉得国内老师主要是巩固我们的技术, 而外教更多的是教会我们最新的技术, 我可以学到第一手的流行动作。另外是上课的氛围、练舞的气氛很不一样。在国内上课或者练舞, 遇到不喜欢或者不符合自己风格的老师, 很多人马上就会注意力不集中, 不能用百分百的能力去完成, 练舞的时候如果没有人看, 就会偷懒, 如果自己跳得没别人好就马上停下来, 不好意思继续跳。而国外每对选手都会很专注在自己的舞蹈上, 而且是用百分百的能力去完成, 无论有没有人去看他们, 或者他们是不是没有别人好, 都不会影响到自己的舞蹈。对于小课费用越来越高, 我也很费解, 在国外他们其实还是之前的价格, 为什么到中国, 价格会翻倍?但对于很多选手迷恋外教小课, 我觉得很正常, 因为外教一般都是国际一流的选手或者裁判, 他们的眼睛更“毒”一些, 会更准确地看到你跳舞时出现的问题, 会更好地解决。所以, 即便是贵一些也会有很多人去上外教小课。
王军 (国家职业队拉丁舞队员)
跳舞10年之久, 自己也就上过4次外教小课, 总的来说, 我更喜欢中式的舞蹈教学, 喜欢深入切磋的交流方式, 这是外教小课所不能及的。体育舞蹈是舶来品, 通过“外教课”, 直接接受西方文化的熏染, 确为一条捷径。但我不主张一味跟风, 我认为技术技巧的稳步提高, 来源于日常的积累。其实, 中国有很多具备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 没有必要非得随波逐流, 苛求自己成为“外教课”的随从。
我是一名幸运儿, 在国内遇见了适合自己的老师。不间断、无障碍、随时随地分享和总结舞蹈近况, 这已经成为我和老师的生活常态。有她的主导、参与、分享, 作为一个成熟的选手, 我想, 这些才是我真正需要的。
越浮夸,越迷恋 篇11
为什么高昂的代价反而成了加固一些人决心的利器呢?网络媒体“大象公会”曾经就团队里处罚新人的现象写过一篇文章,撰文者认为,许多社团会给新人设置门槛,比如西方大学的精英社团,会制造许多折磨人的花招去考验新人,来激发他们“对团队的凝聚力和忠诚度”,因为,“从心理学角度看,人们会高估自己付出高代价获得的东西,哪怕它其实不值。”
人们不只会高估付出高代价获得的东西,人们也会对有可能付出高代价才能获得的东西予以高估。什么样的人和事会获得这种高估呢?那些浮夸的人,浮夸的事。越浮夸,越有吸引力。
生活里常见这种人,男女都有,他们的来历复杂,家底不明,似乎有点名声、有点能耐,有时候也能坐实,多数时候深不可测。他们总是出现在浮华的场面里,社交账号上偶然晒出来的,也都是奢华的生活场景,引人遐想。他们身边总有形貌气质非常出色的男女,关系不明,一种暧昧的情调在他们中间流动。他们很容易跟人亲热起来,发展关系的方式都带点侵略性,很主动地邀请,很热情地帮忙和接受帮忙,但他们永远难得说上几句真心话。他们像是被某种游动的情绪带领着,总在急匆匆地奔向下一站、下一个人。伍迪_艾伦的电影《蓝色茉莉》里,凯特,布兰切特扮演的茉莉就是这种人。
这一切给人的感觉是,他们活在普通人可望而不可即的生活里,靠近他们或者得到他们需要付出高昂的代价,這种高昂的代价感反而会强烈地刺激到人,让人愿意为了接近他们而加把劲,付出点什么。他们生活在浮夸里,所以你我得努力挣脱平凡的生活,才能迎合他们;他们很难留住,留住他们就成了非常需要能量的任务;他们难得真心,所以,证明他们有过瞬间的真心,就成了成就。他们之所以变得有魅力,不是因为他们有魅力,而是因为这种暗示给了他们魅力,这种高估堆砌起他们的金字塔。许多或明或暗的交际花(男女都有),都自觉或不自觉地领会了这种艺术,他们很会制造浮夸生活的假象,把别人对他们的高估也变成资源。
卖油郎独占花魁的故事,茶花女的故事里,最让人迷惑的部分就在这里。她们的魅力构成十分复杂,但浮夸是最主要的部分,她们的着装、阵仗、社交圈、对金钱的过度渴求,她们的寡情薄义,都构成了她们的魅力,你知道自己够她们够得很艰难,你知道自己随时会失去她们,所以反而激发出更强烈的斗志。当然,这套魅力方案也同样适用于那些男花魁和男茶花女,哪怕他拥有一个艺术家或者企业家的身份。一旦染上浮夸这种病,他们骨子里都是茶花女。
所以,有时候,我们看起来是在用爱情留住婚姻,或者用爱情、婚姻和孩子留住一个人,但事实上却是在高估一种浮夸,高估一个浮夸的人,试图完成不可能的任务,并且迷恋上这种高估,以及那些高昂的代价。
【网络迷恋】推荐阅读:
儿子迷恋网络游戏 家长怎么办09-25
迷恋的近义词05-17
迷恋“销售精英”只能是死路一条09-22
小学生迷恋电子游戏值得关注作文08-29
社会网络分析网络传播05-25
社交网络之网络舆情05-28
网络文献与网络阅读探析08-26
网络时代网络金融分析05-11
网络层面管理通信网络05-31
网络问政与网络舆情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