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种植分析

2024-06-13

园林植物种植分析(精选8篇)

园林植物种植分析 篇1

郑州市是河南省省会, 位于河南省中部偏北, 东经112°42'~114°14', 北纬34°16'~34°58', 北临黄河, 西依嵩山, 东南为广阔的黄淮平原。郑州地区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 四季分明, 年平均气温14.4℃。7月最热, 平均27.3℃;1月最冷, 平均0.2℃;年平均降雨量640.9 mm, 无霜期220 d, 全年日照时间约2 400 h。

1 郑州市园林绿地现状

1.1 公园绿地

公园绿地是郑州市绿地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 它包括了区级公园, 小区游园, 滨河绿地, 森林公园, 游乐园, 动物园, 植物园等[1]。其中最早也是使用率最高的是市区较早建成的3大公园—碧沙岗公园、人民公园和紫荆山公园, 而围绕市区内的几条主要人工水渠—金水河、熊耳河等则建成了滨河绿带公园[2]。虽然公园有一定的数量基础, 但由于建设不到位, 面积较小, 养护管理不及时等原因, 公园质量并没有达到市民的使用需要和调节城市环境的作用。令人欣喜的是, 近年来, 随着国家园林城市的评比, 郑州市绿化建设力度加大, 一大批高质量的公园正在筹划之中, 尤其是在2008年国庆期间郑州市植物园开始试营业, 结束了郑州市没有自己独立的植物园的历史。同时, 郑东新区的绿化建设也在积极进行, 公园的面积、质量及设施都有了很大提高。

1.2 附属绿地

郑州市的附属绿地主要包括居住区绿地和道路绿地等。在郑州市较早建成的居住区内, 由于多是单位所建, 多分布于市中心, 面积有限, 所以绿地面积狭小;而在近期所建的小区, 多是由开发商建成, 小区面积较大, 多分布在离市区较远的地方, 绿地面积较大, 居住区内有自己的公园及游憩设施。

郑州市在以前被称作“绿城”, 几乎每条街道的两边都种植了高大的悬铃木, 景观煞是美丽。但随着近些年城市建设力度加大, 车辆及人口的增加, 许多道路都进行了拓宽改造, 昔日的悬铃木大多连根拔起, 换之小树代替, 街道景观失去了昔日的风采。但近年来引用了一些外来植物, 作为行道树, 如女贞、枫杨等, 街道景观有所改观。

2 郑州市园林植物造景特点

2.1 大量选用乡土树种, 配置成乔、灌、草复层混交的人工群落

综观郑州市的3大公园, 其中的主要树种基本都采用了中原地区暖温带常用树种。如刺槐、女贞、悬铃木、银杏、合欢、白蜡、枫杨、胡桃、广玉兰、栾树、油松、雪松、侧柏、夹竹桃、紫薇等。人工群落的组成以紫荆山公园东侧缓坡地形的人工群落为例 (图1) 。

以雪松、刺槐作为基调树种, 即能做到四季常青又可在夏季形成树荫, 阔叶树种有银杏、合欢、栾树、白蜡等, 灌木层有木槿、碧桃、紫藤、云南黄馨、棣棠、海州常山等, 地被层有麦冬、剑兰、南天竹等。树种的选择模拟自然群落, 比较稳定。群落季相分明, 冬季有雪松、海桐、凤尾兰等常绿植物, 为寒冷的冬季带来一丝温暖, 春季碧桃、棣棠、紫藤纷纷开花, 栾树、银杏嫩叶新出, 形成生机盎然的景观, 夏季凤尾兰开出一串串雪白的花朵, 为炎热的天气带来一丝凉意, 而木槿的花一直从仲夏开到初秋, 成为很好的过渡配植, 秋季有白蜡、石楠等渲染浓浓的秋色, 一年四季, 景观各异。

调查发现, 植物配置丰富的地区也是人气最旺的场所, 合理的人工群落为游人提供了各种活动的可能, 既具有一定的私密性, 又可以形成一定的开敞空间 (图2) 。

近年来受全球变暖的影响, 许多热带亚热带的植物也逐渐引种并应用于郑州市园林植物配置当中, 尤其是一些常绿落叶树种的引进, 为郑州的冬季景观添色不少, 许多常绿植物在郑州可以顺利过冬, 如棕榈、香樟、白玉兰、枇杷、梧桐、石楠、冬青、女贞、水杉、罗汉松等, 灌木有火棘、结香、南天竹、夹竹桃、栀子、枸骨等。目前郑州市许多街道的行道树已开始应用这些树种, 其中枫杨、女贞应用较广, 个别街道种植樟树为行道树, 目前长势良好。

2.2 整形植物应用较多, 植物配置缺乏体量

从郑州市的街道绿地和城市公园的调查中发现, 绿地中多采用绿篱带、绿球等植物配置方式 (图3) , 在大面积草坪或道路入口多采用绿球起到障景的作用, 而植物材料选择也比较丰富, 如本地最常用的乡土树种—海桐 (图4) 、金叶女贞、小檗、紫叶小檗、黄杨、火棘、枸骨、石楠、南天竹等。这种配置方式给人以整齐和谐之美, 适合应用在公园入口的草坪, 道路的分车带、交通环岛等地, 如果在公园或小游园的内部也广泛采用这种方式, 则会显的比较呆板。因为这种配置方法比较注重构图上的形态, 而缺乏植物的竖向变化及群体美, 同时也不能起到良好的生态效益。

植物配置中缺乏量的美。群体美是植物造景的一大主要原则, 没有量的基础, 就不能形成良好的景观效果。郑州市公园绿地中大部分都存在这个问题, 调查发现, 每个公园应用的植物种类并不少, 可是植物景观却相去甚远, 究其根本原因, 是体量的不足, 尤其是灌木层的体量不足, 没有使植物群落实现韵律美和节奏美 (图5) 。

群落配置稀稀拉拉, 灌木层松松散散, 使得私密空间不够私密, 开敞空间不够开敞, 园林意境大打折扣。

3 对郑州市园林植物造景的几点建议

3.1 提高植物造景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郑州市园林建设起步较晚, 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一些基础建设, 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如人民公园东入口处的假山后的植物配置, 只有一些油松及低矮的灌木, 而假山上有人工瀑布易积水不利于油松的生长, 同时在景观上也比较单一, 没有季相变化, 在科学性和艺术性上都存在一定的问题。

植物造景时树种的选择, 以及如何根据设计意图进行配植均涉及到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及生态习性等科学性问题。另外也涉及到美学中有关意境、季相。色彩、对比、统一、韵律、线条、轮廓等艺术性问题[3]。一组优秀的植物景观, 在效果上既能让游人产生视觉上的愉悦, 本身又要能健康生长, 相对稳定。

植物景观中季相变化是极为重要的, 讲究春花, 夏叶, 秋实, 冬干, 通过合理配植, 达到四季有景, 宋朝欧阳修诗曰:“深红浅白宜相间, 先后仍须次第栽, 我欲四时携酒赏, 莫叫一日不花开”, 这种“红白相间”、“次第花开’’的配植方式是值得提倡的[3]。在植物配置中可以突出一季的景观, 也可以兼顾四季景色。郑州春季观花的植物主要有白玉兰、金银木、碧桃、棣棠、榆叶梅、连翘、紫荆、西府海棠、牡丹、芍药、鹅掌楸等, 夏季主要观花植物有广玉兰、紫薇、合欢、栀子、醉鱼草、木槿、夹竹桃、海州常山、栾树、石榴等, 而秋景主要为色叶树种, 银杏、枫杨、石楠、南天竹、栾树、白蜡等, 冬季则以常绿植物为主, 如海桐、雪松、油松、大叶女贞、凤尾兰、棕榈、枇杷、蒲葵、石楠、火棘等, 特别是一些冬季仍蒴果宿存的植物[4], 同时要注意有特殊观赏价值的植物, 如桂花的香气, 七叶树的叶形, 牡丹的花大色艳。

3.2 以植物结合地形分隔空间, 并增加植物群落设计

植物造景的最终目的是创造园林的意境, 而空间的变化是突显园林意境的一个重要元素。通过植物配置, 结合地形, 增加空间的层次感, 达到疏密有致, 景外有景的效果。如在草坪周围配植乔灌木, 以其树冠从立面上划分了植物空间。大草坪开敞, 满足游人活动和眺望, 故以乔木分隔空间时要注意开朗的要求, 在大草坪内可配植孤立树、树丛、甚至高低错落、季相丰富的树群, 亦可配植大片宿根。而避免在草坪上随意配植植物, 这一株乔木, 那几丛灌木, 这是现在郑州公园内常见到的情况。这种做法既不能形成良好的景观也没有充分尊重自然, 从生态的角度出发模拟自然状态的植物群落, 缺乏一定的科学性, 这与上文提到的是相互联系的。

植物群落的设计不仅要重视乔木层和灌木层, 地被层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成分。在一些公园, 风景点的空旷地、山坡、林下、岸边和路旁, 广泛栽种地被植物, 可以大大丰富园林的色彩和景观, 兼收绿化和美化的效果。

3.3 以植物为主组织景点, 增加专类园, 提高园林意境美

如今郑州市大多数公园并非以植物景观为主, 各种游乐器械充斥其中, 使得公园绿地面积大打折扣。而随着园林建设重视程度的提高, 这种状态势必要遏制, 公园应该最大限度的实现绿地面积最大化, 为游人及市民提供良好的自然环境。公园景点的组织应与周围的植物配植紧密结合, 如杭州西湖周围的苏堤为反映“苏堤春晓”“六桥烟柳”的意境, 主要栽种垂柳和碧桃, 并增添日本晚樱、海棠、迎春、溲疏等开花乔灌木, 配以艳丽的花卉及碧草;白堤为体现“树树桃花间柳花”的桃柳主景, 就以碧桃, 垂柳沿岸相间栽植。

郑州市在公园中组织景点也可参考杭州的做法, 以突出某一植物景观特色为主题为景点命名, 如紫荆山公园的大水面则可取名为“金波春晓”, 金既意味着金水河, 又在秋季形成金叶灿灿的景观, 一语双关。植物配植上, 在河岸两侧种植枫杨、水杉等既耐水湿又能形成秋色的树种, 在水杉和枫杨之间配植碧桃、海棠等春季花大色艳的灌木突出“春晓”的主题, 同时海棠花瓣纷纷落入河中, 更能形成“海棠花溪”另一番美妙景观, 这样公园的整体园林意境就有了极大提高。人们在公园中游览也不会感觉枯燥无味, 就如同日本樱花大道, 在某几条道路两侧栽植樱花, 每年当樱花盛开的季节, 人们就纷纷走出家门赏樱花, 如同盛大节日一般。好的植物景观不仅能使人们心情愉悦, 更能达到美化环境, 提高生活品质的作用。

目前郑州市基本上没有专类园, 一些公园也只是在不同的季节组织一些专类花卉展, 如人民公园每年1次的郁金香展, 一些农业观光园的荷花展等, 并没有形成固定的专类展示区。而专类园不仅景观效果突出, 更对科普科研都有极大的价值。郑州市资源丰富, 专类园不仅可以设在植物园, 一些面积较大, 基础设施较好的公园、苗圃、农业观光园等, 都可以建立植物专类园。

4 结语

与北京、杭州、上海等园林建设比较好的城市相比, 郑州市的园林发展还不是特别成熟, 但其有比较好的发展基础, 尤其是随着国家级园林城市的成功评比, 绿地和公园的数量正在较快增长, 城市的园林面貌与5年前相比有了较大的改观。

但是就目前郑州市的园林现状来讲, 在园林植物造景方面还处在需要逐步完善阶段, 存在的问题也比较多, 在文中已经提到一部分, 还有没有充分重视草本花卉和地被花卉的应用。地处中原地带的郑州, 宿根、球根花卉资源非常丰富, 实为就地取材, 装点园林景色的有利条件。希望能给郑州的园林工作者一点启示, 更好的发展郑州市的园林事业。

参考文献

[1]李铮生.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设计[M].北京:中国建设工业出版社, 2006.

[2]刘志芳, 张克勇.郑州市绿地景观多样性研究[J].山西林业科技, 2005, 9.

[3]苏雪痕.植物造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8.

[4]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0.

园林植物种植分析 篇2

关键词:反季节种植;园林绿化;技术;管理

1 反季节植物种植的利弊

1.1 反季节植物种植是园林绿化技术不断提高的表现

根据植物的一般生长规律,传统园林绿化工程中植物的种植一般是每年的5月中旬到6月下旬,或者11月下旬到次年的1月下旬,这段时间是种植植物的正常季节;其它时间,由于植物生长旺盛,植物的光合作用、蒸腾、呼吸等消耗较为迅速,这一时间段的种植难保证植物内部的平衡,在此时间段的种植就属于反季节种植。反季节种植的植物,对植物的选择、土壤的处理、植物的运输、植物的修剪、种植施工以及种植后的养护都有很高的技术要求,任何一个环节出了差错植物都很难成活。因此,反季节植物种植技术是对传统园林种植模式的创新,是园林绿化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的表现。

1.2 满足城市建设的需求

绿化种植工程是园林绿化工程中的重要内容,为了符合设计需求,体现绿化效果,迅速发挥植物的景观作用,城市建设中常常需要进行反季节植物种植。当前不少园林绿化工程都存在工期短、工程量大的问题,尤其是一些重要城市建设中配套的绿化工程,需要在短时间内营造景观效果。就如2008年奥运会,面对这项全球性的盛事,全世界的焦点都聚集在北京,园林绿化景观的营造关系到整个中国的形象,为了给世界一个绿色奥运、绿色北京,许多植物的种植就选择了反季节种植,事实证明反季节植物种植的成功不仅向世界展示了一个绿意盎然的北京,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绿化水平的不断提升。

1.3 反季节种植的不利表现

反季节植物种植技术是建立在违背植物生长规律的基础之上,为了保证植物的成活率,首先从选择植物来说,就要选择容易成活的苗木如容器苗,而容器苗的价格比普通苗木的价格贵很多;从苗木的运输、种植、养护等方面考虑,反季节植物的种植比正常季节植物的种植要消耗更多的人力物力,这就大大增加了绿化成本;最后,反季节种植是违背植物生长规律的,树木枯死的概率较大,这样不但达不到设计效果,还需要重新进行种植,又增加了绿化成本。因此,反季节植物种植不仅增加了绿化成本,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造成的植物枯死都会破坏景观效果,增加开支,可谓是得不偿失。

2 反季节植物种植技术管理

2.1 苗木的选择与处理

反季节气候环境相对恶劣,在此期间种植植物对植物本身的要求较高,在选择上要尽量挑选长势旺盛,根系发达的植株,规格形态满足设计需求,苗木的选择应当尽量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选择移植过的“熟货”,采用假植的苗木,选择土球较大的苗木,选用容器苗。用于反季节栽种的苗木规格较大时应当在适宜的季节将土球挖掘好,并适当修剪植物的树冠,用木箱、砌砖、编织袋等物质将植物半埋在地下,需要进行种植时再将苗木取出,此时苗木的根系基本没有受到损伤,树冠也可以不修剪保持原样,这样的反季节种植可以满足某些临时性特殊要求;某些没有提前挖掘好的大规格苗木,如果迫切需要栽种,可以先对苗木进行断根、全包扎覆土浇水,15~20天后土球内部已经形成了新的根系,此时再进行吊装、移栽并加强养护措施,苗木也可以健康成长。

2.2 苗木的修剪与起苗

为了使树冠的呼吸作用、蒸腾作用减少,一般在苗木运输前需对苗木进行初步修剪,一般要剪掉整棵植物的1/3或者1/2,同时剪掉枯萎或者被害虫咬伤的树枝,但不能将顶端优势明显的顶梢剪掉;对于裸根苗的根只需截断没有根须的主根,以促进主根的再生长;植物在运输前在苗圃地中应当先进行疏枝摘叶,并保证植物伤口的平滑,对于伤口较大的地方要用伤口愈合剂进行涂抹,以防止伤口感染。为了保证苗木的成活率,反季节栽种的植物起苗时必须带有土球,如果在运输途中土球散开,植物就很难成活;乔木、花灌木必须带大土球进行移植,土球直径根据需要为胸径的6~10倍,在起挖时则用草绳将土球紧密缠绕。在运输前2~3天,对所选定的植物挖宽为20cm,深为40cm的圆槽圈,对苗木浇灌一定浓度的活力素水剂,以供应苗木在运输过程中所需要的水分和养分;对整个植物用抑制蒸腾剂进行喷洒,以减少水分的蒸发,抑制植物养分的消耗。

2.3 植物的栽种

在苗木运送到栽种地点之前,需要事先将种植地整理好,预先挖好树坑,最好是能够保证随到随栽;对于来不及栽种的苗木要进行假植,并对苗木进行遮阴处理。进行反季节种植的树坑应当比常树坑大,并且在树坑底部预先填好加有基肥的土壤,植物放入树坑前应当预先用消毒液和生根剂对根部进行浸穴,为植物根系的再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植物人土前,需对植物进行检查,确保植物根系与土球的完整;种植时将苗木在坑中扶正,确定其位置后再将土球上的包扎物小心去除,土球经过初步覆土捣实后在进行分层捣实,等覆土高度达到植物土球深度的1/3时,边填土边浇水,浇完第一次水就完成了整个填土工作,最后覆土层应当高于种植地2~3cm,花灌木在进行反季节栽种时其覆土层应当高于种植地lOcm左右,以便植物表面的排水。

2.4 栽后养护

苗木栽种好之后的养护管理十分重要,正所谓“三分种植,七分管理”,苗木的栽种是一时之事,但后期的养护却是一个很长久的过程,日常养护管理需要有较强的针对性,根据天气情况、土壤环境、苗木生态习性制定详细的养护方案,对苗木的日照、温度、水分、肥料进行调控,保证苗木处于正常生长环境中。盛夏时期,光照较强且温度较高,植物的蒸腾作用、光合作用等加剧,水分供应不足就会导致苗木的死亡,这时可以通过顶部遮阳来减少光照并降低温度,同时对树冠喷洒抗蒸腾剂,以减缓苗木水分的蒸发,同时可以用草绳对树干进行缠绕保湿,减少树干水分的蒸发;冬季温度较低,植物根系生长较为缓慢,可以用薄膜覆盖树冠、树干、根系所在地面,用以保温、增温。植物的养护管理是一项重大工程,在此期间切勿频繁浇水,也不能让植物干燥,需要随时根据天气情况对植物进行管理,坚持“浇则浇透,见干见湿”的原则。

3 总结

反季节植物种植是当代园林绿化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体现了人类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也能满足特殊的建设需求,但反季节种植会增大种植成本,如若种植不当还会破坏景观效果。这就需要对反季节种植技术进行管理,从选择苗木、苗木的处理、苗木的栽种、苗木的养护等环节保障苗木的成活率,以最低的绿化成本收获最高的社会效益。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以及对生活环境的要求的提高,所以城市的建设也要求融入生态环境建设的元素,于是城市的绿化事业也在不断的进步与发展,而城市绿化中的反季节植物也越来越多的被应用。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要求我们提高园林绿化施工中的种植技术,特别是反季节植物种植技术。而现如今,科技不断进步,这种反季节种植技术之中也融入了许多高科技手段,例如机械手段、先进的检测方式以及化学试剂等等,这样就完善了反季节种植技术,使园林绿化工程可以摆脱季节的限制,得以在全年进行,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植物的成活率。

参考文献

[1]谢德兵,张东林周林绿化施工中的反季节种植技术探讨 重庆园林,2011(12)

[2]章进,徐舟跃谈现代园林绿化施工中的反季节种tril1.中国榉树网,2010(6)

园林植物种植养护管理技术 篇3

1 苗木的养护管理

1.1 松土、锄草

入冬前浅翻地一次, 深度约5~20 CM, 来年开冻后全面平整。对孽生性强的各类杂草, 一经发现, 立即根除。

1.2 修剪、整形

大树、乔灌木修剪以保留自然树形为主, 乔木修剪主要修除徒长枝、病虫枝、交叉枝、下垂枝及枯枝烂头, 灌木修剪是促进其枝叶繁茂、分布匀称及花芽形成, 绿篱、球形植物主要是整形修剪。修剪一般在秋季苗木进入休眠期进行, 整形则主要在春季苗木萌发前进行。

对草坪进行定期修剪 (秋冬季一次) , 要注意经常性挑草, 出现低洼积水, 填土重铺, 草高控制在5-6CM左右, 草坪边缘每月一次切边保持线条清晰。

1.3 施肥、浇水

灌溉时间视天气的变化进行控制, 梅雨前 (最高气温30摄氏度以下) , 每天早晚喷雾4小时, 从上午10时半至下午3时这段时间内停止喷水。浇水灌溉宜在早晨或傍晚进行。施肥是促进苗木生长健壮的有效手段, 施肥须等植物根系损伤恢复并开始生长后进行, 即苗木种植约半年后 (草坪为三个月) , 一般施用尿素、复合肥等根肥。对灌木也可追施叶面肥。

1.4 病虫害防治

防治重点是大树和色叶小灌木, 因大树经过移植, 根系、树枝等受到严重伤害, 自然恢复期较长, 抗病虫害功能随之下降, 因此必须密切注意对大树观察, 一旦出现病虫害症状, 立即对症下药, 严防病虫害蔓延, 而色叶小灌木和杜鹃等在梅雨季最易发生病害, 导致叶片斑变和脱落, 所以在梅季前就应开始定期喷药防治。

1.5 苗木补缺

对死亡苗木进行清除, 并在原有位置补栽新的植株;对人为破坏的缺空处也应进行补种, 使整体的绿化面貌饱满整齐。

1.6 地形整形

对土壤沉降、不平整部分进行整平、加土、及时撒入种植土进行地形修复。

1.7 除杂

定期安排人工除去绿化区内的石子等杂物。

2 草地的养护管理

2.1 恢复长满阶段的管理

按设计和工艺要求, 新植草地的地床, 要严格清除杂草种子和草根草茎, 并填上纯净客土刮平压实10厘米以上才能贴草皮。贴草皮有二种:一是全贴、二是稀贴。稀贴一般20×20厘米一方块草皮等面积留空稀贴, 全贴无长满期, 只有恢复期7~10天, 稀贴有50%的空地需一定的时间才能长满, 春季贴和夏季贴的草皮长满期短仅1~2个月, 秋贴冬贴则长满慢需2~3个月。

在养护管理上, 重在水、肥的管理, 春贴防渍, 夏贴防晒, 秋冬贴草防风保湿。一般贴草后一周内早晚喷水一次, 并检查草皮是否压实, 要求草根紧贴客土。贴后二两周内每天傍晚喷水一次, 二周后视季节和天气情况一般二天喷水一次, 以保湿为主。施肥植后一周开始到三个月内, 每半月施肥一次, 用1~3%的尿素液结合浇水喷施, 前稀后浓, 以后每月一次亩用4~6斤尿素, 雨天干施, 晴天液施, 全部长满草高8~10厘米时, 用剪草机剪草。除杂草, 早则植后半月, 迟则一月, 要及时挖草除根, 挖后压实, 以免影响主草生长。新植草地一般无病虫, 无需喷药, 为加速生长, 后期可用0.1~0.5%磷酸二氢钾结浇水喷施。

2.2 旺长阶段的管理

草地植后第二年至第五年是旺盛生长阶段, 观赏草地以绿化为主, 所以重在保绿。施肥轻施薄施, 一年中4~9月少, 两头多, 每次剪草后亩用2~4斤尿素。旺长季节, 以控肥控水控制长速, 否则剪草次数增加, 养护成本增大。剪草, 是本阶段的工作重点, 剪草次数多少和剪草质量的好坏与草地退化和养护成本有关。剪草次数一年控制在8-10次为宜, 2~9月平均每月剪一次, 10月至下年1月每二月剪一次。剪草技术要求:一是草高最佳观赏为6~10厘米, 超过10厘米可剪。二是剪前准备, 检查剪草机动力要正常, 草刀锋利无缺损, 同时检净草地细石杂物。三是剪草机操作, 调整刀距, 离地2~4厘米 (旺长季节低剪, 秋冬高剪) , 匀速推进, 剪幅每次相交3~5厘米, 不漏剪。四是剪后及时清净草叶, 并保湿施肥。

2.3 缓长阶段的管理

植后6~10年的草地, 生长速度有所下降, 枯叶枯茎逐年增多, 在高温多湿的季节易发生根腐病, 秋冬易受地志虎 (剃枝虫) 为害, 工作重点, 注意防治病虫为害。据观察, 台湾草连续渍水三天开始烂根, 排干渍水后仍有生机, 连续渍水七天, 90%以上烂根, 几乎无生机, 需重新贴草皮。渍水1~2天烂根虽少, 但排水后遇高温多湿有利病菌繁殖, 导致根腐病发生。用托布津或多菌灵800~1000倍, 喷施病区2~3次 (2~10天喷一次) , 防治根腐病效果好。高龄地老虎 (剃技虫) 在地表把草的基部剪断, 形成块状干枯, 面积逐日扩大, 为害迅速, 造成大片干枯。要及早发现及时在幼虫低龄用药, 一般用甲胺硫磷或速扑杀800倍泼施, 为害处增加药液, 三天后清掉为害处的枯草, 并补施尿素液, 一周后开始恢复生长。

2.4 草地退化阶段的管理

植后10年的草地开始逐年退化, 植后15年严重退化。水分管理, 干湿高替, 严禁渍水, 否则加剧烂根枯死, 加强病虫害的检查防治, 除正常施肥外, 每10~15天用1%尿素, 磷二钾混合液根外施肥, 或者用商品叶面保, 叶面肥如大丰田等根外喷施, 效果很好。对局部完全枯死处可进行全贴补植。退化草地剪后复青慢, 全年剪草次数不宜超过6次。另外, 由于主草稀, 易长杂草, 需及时挖除。此期需全面加强管理, 才能有效延缓草地的退化。

摘要:文章针对园林工程植物种植栽培技术, 包括选地与整地、苗木选择、起苗与运输、栽植、肥水管理、冬季管理、养护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内容进行了阐述。

园林植物种植分析 篇4

【摘要】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随之增高,人们对城市的功能要求更加的完善。因此,对城市植物景观的数量与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园林植物是景观中重要的造景元素之一,通过景观设计将不同植物合理配置,达到科学与艺术的高度统一,为人们创造出优美宜居的生存环境。

【关键词】植物造景;原则;方法

1植物造景的定义

植物造景,即利用乔木、灌木、藤本、草本植物来创造景观,并发挥植物的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配置成一幅幅美丽动人的画面,供人们观赏。植物造景的提出,对生态园林建设、经济可持续发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等诸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从概念的提出到现在,植物造景研究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乡土植物的驯化及大量引种使得造园植物不断丰富,植物配置理论的发展使得植物不再只是建筑的附属物、硬质景观的软化剂,而是开始独立成为空间及景观画面的主要构成要素。其主要特点是强调植物景观的视觉效应,其植物造景定义中的“景观”一词也主要是针对视觉景观而言的。随着生态园林建设的深入和发展以及景观生态学、全球生态学等多学科的引入,植物景观的内涵也随着景观的概念范围不断扩展,传统的植物造景概念、内涵等已不能适应生态时代的需求。

2植物造景的原则

为了营造出自然怡人、绿草茵茵、生机盎然、绚丽多彩的园林景观,必须在熟悉植物配置原则的前提下,将各种植物元素合理搭配利用。

2.1色彩搭配协调原则。将不同颜色的叶片、果实和花朵的植物要素合理搭配,从而达到景观的丰富多彩和四季的更迭交替。例如:落叶植物与常绿植物搭配、常绿植物与花色明亮的植物搭配、红色的枫叶、黄色的银杏叶、红瑞木、白皮松等常用来色彩搭配。

2.2结合原有地形和环境原则。通过不同植物的搭配,来创造出与周围变化地形和环境相适应、相协调的景观,从而达到一种浑然天成的效果,例如:地势险峻的地方,种植黑松、银杏,突出古老苍劲。

2.3熟悉植物生态特性和立地条件。明确植物的生态特性在该地区的立地条件下能不能正常的生活以及发挥原有的生态效应。植物的生态特性是指植物的开花期、花色、绿色期、适应的温度、植物高度、成熟期等;立地条件是指该地区的气候特性、地理环境、光照、湿度、土质状况等。例如:天津属于盐碱地区则须选择耐盐碱植物如合欢、柽柳、金叶榆、木槿、白蜡、红叶柳等。

2.4高度搭配适当原则。合理的搭配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营造出整体的层次感配置成合理的人工群落,当上层植物较高时,下面植物也应该相应的高一些,例如:侧拍→太平花→萱草,毛白杨→金银木→羊胡子草等。

2.5立意的原则。立意要突出地方特色、地方文化和鲜明的主题。

2.6将传统的技艺和现代技术相结合的原则。将我国传统设计的精华与现代新技术、新思想、新材料结合起来,设计出满足现代审美要求的创新性、节约型、环保型的作品,例如:造景出小桥流水的诗意、精卫填海等。

3植物造景的方法

作为园林四大造园要素之一的“植物”,以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和生命活力,为城市园林绿化增添了独特的视觉景观盛宴,在未来的园林植物应用中,应该合理地发挥不同观赏特性的园林植物,运用好园林植物的色彩、形态和质感,在园林植物科学性与艺术性高度统一的基础上,发挥其改善环境的生物功能作用和美化环境的景观作用。

3.1回归自然,充分利用乡土植物。园林绿化的主要宗旨是改生态环境,美化环境。各地应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各地的乡土树种,不但节省养护费用,栽培管理较粗放,节省造价外,对于维持地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3.2注重垂直绿化和屋顶绿化。现代城市中,由于科技的不断发展、高层建筑频繁出现,钢筋混凝土的硬质景观逐步取代了原始、自然的大面积绿地,生态环境日益遭到破坏。为了增加人们亲近自然的需求,在园林绿化中,除了“见缝插绿”地充分利用空间营造绿地系统以满足人们亲近自然的需求外,还应增加诸如屋顶绿化、垂直绿化等绿化覆盖面积,创造多维的城市植物应用空间。

3.3注重彩叶植物的应用。彩叶植物是园林植物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弥补一般植物在色彩方面的不足,极大的丰富城市色彩。彩叶植物的应用方式灵活多变,但如果应用时不注意彩叶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习性,就会适得其反,失去其应有的观赏效果。因此,建议彩叶植物在应用配置时,应在符合其生态习性和美学原则的前提下,创造出完美的植物景观,达到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同时,还要加强养护管理工作,因为彩叶植物通常是作为模纹图案的植物材料,应该经常修剪、定期养护,延长其观赏期。

3.4注重芳香植物的应用。相较于彩叶植物,芳香植物在园林植物中的应用则更不被大众所关注。虽然我国是芳香植物种类最多的国家,但大多集中在对其香精的提取和应用上,较少关注其在园林设计方面的应用。在未来的园林植物设计中,若能适当将一些兼有园林植物功能的芳香植物应用到植物配置中,如一二年生草花、地被等,将弥补我国园林植物设计在嗅觉上的欠缺,从而使得植物培植具有视觉、触觉、嗅觉、听觉相融合的多维美感。

4植物造景中应注意的问题

4.1配置植物要有明显的季节性。为避免单调和雷同以形成春季繁花似锦、夏季绿树成荫秋季叶色多变、冬季银装素裹的景观,按季节变化可选择的树种有:早春开花的山桃、榆叶梅、连翘、丁香等;晚春开花的蔷薇、玫瑰、海棠等;初夏开花的野苹果紫薇和各种草花等;秋天观叶的火炬、五角枫和观果的海棠、山里后等;冬季翠绿的油松、桧柏、云杉等。总的配植效果应是三季有花、四季有绿。在林木配植中,乔灌木搭配的比只种乔木或灌木的效果好,有草坪的比无草坪的效果好,多样种植比纯林效果好。

4.2观花和观叶植物相结合。观赏花木中有一类叶色漂亮、多边的植物,如叶色紫红的红叶李,秋季叶片变红的槭树类,此类植物和观花植物组合可延长观赏期,同时这些观叶树也可作为主景放在显要位置上就是常绿树种也有不同程度的观赏效果,浅绿泛黄的樟子松墨绿色的桧柏、灰绿色的云杉等,选择色度对比大的种类进行搭配效果更好。

4.3乔、灌、草相结合层次分明。乔木是难得的天然植物资源,因此,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园林人员应想尽所有办法去保留及保护原有的乔木。灌木以其色彩变化丰富见效快而大量应用,特别是在提倡乔木、灌木、草本搭配时更应注意不要产生负作用。草坪是一个良好的地面覆盖物,可以很好地减少城市扬尘,同时草坪是各种植物和非植物材料产生的统一基面。所以乔、灌、草分层配置、色彩搭配,不同的叶色、花色,不同高度的植物搭配,使色彩和层次更加丰富。不同花期的种类分层配置,可使观赏期延长。

4.4保留乡土树种。改建、扩建和新建园林,应尽量保留原有的乔灌林,尤其是古树名木。

4.5因地制宜,以乡土树为主。因地制宜,植物种类的选择上应以乡土植物为主,外来物种要经过引种驯化和区域栽培试验、优选后才能大面积推广应用。

5结语

总而言之,植物景观的营造在城市园林绿地建设中重要性不言而喻,植物材料的应用不是在园林绿地中杂乱无章的简单堆砌,应该是利用园林的审美规律和植物造景手法,在充分了解各种植物的生态习性、形态特征、观赏特性及生态功能等基础上。从以人为本的观念出发,结合用地环境准确的选择园林植物进行设计施工。在城市的建设中尽可能的将每一块园林绿地都建设成美观、舒适、宜人的生态绿色空间。

参考文献

园林植物种植分析 篇5

1 现实工程项目中种植工程出现的问题

1.1 在设计中模仿过多, 缺少“园林特点和地方特色”

植物种植设计涉及的知识很多, 包括生态学、植物学、美学、文学、建筑学等专业知识的内容, 所以要真正地完成一项植物种植设计是很不容易的。在改革开放初期, 常见的植物景观是草坪加修剪成型的绿篱, 绿篱内面再种乔木, 这种种植设计方法简单, 形成的仅仅是绿的效果;20世纪90年代, 园林植物的设计方式大多是采用大面积的草坪, 草坪上再种植植物, 这种设计方式能体现空间的大尺度感;现在多采用的设计是大量的增加地被植物, 乔灌结合, 生态量明显增加。我国人们的文化素质在不断提高, 对园林植物景观的更高层次的要求与现行植物设计人员的专业水平还有很大差距, 所以我们看到很多地方的植物景观千篇一律, 相互模仿, 在设计中没有考虑场地的实际情况, 缺乏分析场地设计意图, 对植物不切实际的照搬, 甚至是不顾植物的生态习性, 出现了大量的南树北种现象, 这种缺少园林特点和地方特色的种植设计, 最终会使植物景观缺乏永久的生命力。

1.2 设计意图表达不清, 造成施工效果与设计效果相差甚远

植物是有生命力的, 会随着年龄和季节的变化, 植物的各种特性会发生改变, 再加上使用植物的种类多, 设计师对植物的未来预期的变化难以把握, 所以很多植物设计师对植物种植设计喜欢停留在方案阶段, 在方案阶段把设计理念分析得当, 效果图做得非常漂亮, 可由于对植物的生长习性、形态变化、文化内涵等不了解, 特别是在扩初阶段表达不清, 施工图阶段对植物的选择使用不准, 所以经常出现按照图纸完成施工后发现, 施工的效果与当初的效果图相差甚远。植物的设计与建筑的设计有所不同, 植物是会生长的, 一年及一生中形态及姿态会发生变化, 所以植物种植设计师不仅要有很好的人文知识和艺术能力, 还得有很强的植物专业知识。在进行设计时, 方案、施工设计与施工人员的衔接工作一定要做好。设计师要亲临施工现场, 最好从苗木选择到苗木修剪等步骤都进行指导, 使植物种植施工达到设计要求。

1.3 图纸表达不够严谨, 容易造成钻空子

植物种植设计施工图是植物种植施工、工程预结算、工程施工监理和验收的依据, 它应能准确表达出种植设计的内容和意图。然而, 在我国园林植物种植设计施工制图方面还存在按图施工的可操作性不足, 施工员难以理解设计意图, 施工无法完全达到设计要求等问题。有的工程施工单位为了追求更多的利润, 甚至不顾设计意图, 钻设计图纸空子, 造成工程质量降低, 增加工程投资。

2 园林绿化设计和施工改进措施

2.1 统筹规划, 把建筑、植物、景观等在初步设计时进行统一考虑

2.1.1 以满足总体规划的功能景区布局要求, 合理布置植物群落。

在进行植物配置时, 要综合考虑植物在总体规划中的设计思想, 植物的选择与配置要符合各功能区的要求。在植物选择上, 先要考虑植物与用地规划、建筑、景观的关系, 分析它们内在的联系, 然后要满足总体设计主题要求, 定好基调树。各功能区的植物选择要按照功能区的立意要求, 选择合适的植物, 再进行合理的植物群落布置。

2.1.2“点空间”的植物配置应有创新, 满足设计意境的需要。

城市“点空间”是城市绿地结构空间及主要要素的连接点, 在不同程度上表现为绿色空间的焦点、浓缩点、汇聚点, 是点状绿色开敞空间的总称。意境是植物造景所追求的最终目的, 是作品的灵魂。意境的组成因素是生活中的景物和人的情感。在作为意境载体的绿色植物空间中, 设计者通过对客观形象的表现, 以“意”这种“语言”告诉人们其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品格和气质。好的植物造景既有美的形体, 又有美的灵魂, 具有“形”与“意”相结合的美妙意境。美的意境给人以艺术享受, 能引人入胜, 耐人寻味, 意味无穷, 并对人有所启示, 具有深刻的感染力, 使人们浮想联翩[1]。为达到这种植物配置的最高境界, 在进行植物种植设计时不能只停滞在模仿阶段, 而是要有更好的创新, 尽管这种创新是一种艰难的折磨, 但一旦完成, 将会是一个景观新亮点, 会让植物景观从绿化到景观化进行一个大转变, 形成独有的植物景观的“地方特色和园林特点”。

2.2 植物选择时要考虑植物的生态效益, 尽可能地选择乡土树种

现在很多种植设计师在设计时, 片面的追求眼前效果, 附和对方急功近利的要求, 在植物选择上盲目采用大量大规格树种和外地树种。不但增加了种植养护成本, 而且在运输、种植过程中对树木的树形破坏严重, 很难保证树木的种植效果。在很多种植工程中, 人们喜欢人为地把植物分成三六九等, 喜欢使用些所谓的名贵树、外来树。植物是没有等级的、没种植设计的好坏, 是设计师本身对植物的理解, 合理地组织和应用植物进行搭配, 再不起眼的植物也能塑造出美丽的植物景观。多样化的使用植物充分发挥植物群落的生态效益, 尽可能地使用本地乡土植物, 不要盲目地跟风, 舍近求远, 舍小求大, 不顾自然的发展规律, 才能在种植设计中创造出园林本地特色的植物景观。

2.3 建立和完善植物种植设计与施工标准

我国现已颁布了一些有关园林种植设计与施工的标准与规范, 但由于园林绿化行业起步晚, 再加上植物的特殊性, 有些方面还缺少标准和规范, 造成在种植设计上选用的植物与施工中使用的植物还有很多漏洞, 而且会影响选用植物的因素有很多, 特别是对植物美观性判断上受主观因素的影响很大, 所以在设计与施工过程中对植物的理解可能有很大的差异。如在设计中对罗汉松外观描述可以是整型、美观, 但实际施工中, 施工单位的理解会有很大的差异, 造成苗木造价也有很大的差异。再如大树移栽中, 对土球大小规范上要求是必须是胸径的6~8倍, 现在很多种植设计与施工中都用到了胸径在50cm以上的树, 这种大规格的树, 按规范的要求保留土球, 树的重量和体积无法保证运输与种植的完成。如何在种植设计中遵循设计标准和规范, 如何保证设计要求在施工中能按完成、符合施工验收规范是园林工作者仍需继续的过程。

2.4 完善种植施工制图规范, 提高种植施工图表现力

在种植设计中, 常见的种植施工图纸有种植施工说明、上层植物种植图、下层植物种植图、苗木表等。种植图上一般表述的有种植平面位置、苗木种类、数量, 苗木以不同的图例进行区别, 在苗木表中还有对苗木个体的规格描述。这些图纸的表达实际上很难表达设计师的设计意图, 也很难让施工单位理解设计师的设计意图。施工单位拿到设计单位的设计图只有平面种植图, 施工单位无法明白设计单位在植物立面配植的意图, 所以施工完后的效果与设计方案的效果相差很大。虽然建设部有《风景园林图例图示标准》行业标准, 但根据实践经验该标准尚存不足。如对植物图例的大小、图例形式、标注方式等都没有明确的规定, 常绿树、落叶树、阔叶树、针叶树的表示形式在标准上虽有说明, 但实际CAD出图中, 很多公司都是按公司自己的标准执行。在施工图中, 除了应有种植平面图外, 还应该有一些主要节点的大样图, 如植物配置的立面图、植物群落的搭配图、整形树的修剪样式图、横纹花坛植物修剪样式图等等[2]。在苗木表中应有对每种植物种植时外貌描述, 并且要详细全面, 苗木的名字必须是学名, 最好能有拉丁文, 苗木规格标注规范合理。

3 结语

植物作为园林要素之一, 其重要性正在日益明显的表现出来。而完美的植物种植设计必须具备科学性与艺术性两个方面的高度统一, 虽然现在植物种植设计与施工中还存在一些不协调的内容, 但相信通过园林工作人员的不懈努力, 园林植物种植设计会越来越合理, 越来越规范。

摘要:园林植物种植设计是园林设计中一重要的分枝, 但是由于各种原因, 在实际工作中, 种植设计还存在着许多缺陷。本文分析了现有植物种植设计存在的问题, 并针对所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指出为保证施工的效果, 在种植设计中应该符合总体规划要求、满足设计立意、完善制图标准和规范。

关键词:植物种植设计,园林施工,设计规范

参考文献

[1]王浩, 江岚.现代园林植物造景意境研究[J].规划师, 2005 (7) :101-103.

园林植物种植分析 篇6

我国对防治土壤污染修复技术研究与应用起步较晚, 多以室内机理性研究为主, 实际应用较少。对油田开采区污染的土壤进行治理, 选择一种既经济又快捷有效、无二次污染的修复治理方法, 已成为了环境治理的当务之急。我们利用河南省人民政府与中国地质调查局共同实施的《河南省黄淮平原经济区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项目, 以地球化学、植物学、土壤学、生态学等学科为技术支撑, 在自然环境条件下, 用传统的农业种植方式, 对采油区被污染土壤中的石油类、Hg、Cu、Pb、Cd、As、PH、全盐量进行评价, 选用苜蓿、黑麦草两种植物进行了栽培和修复试验, 以达到油田开采区污染土壤治理, 探索污染区植物修复的环境生态效应。

1 试验区概况

1.1 位置

种植试验区位于河南省中原油田采油区, 试验面积3亩。

1.2 地理概况

种植试验区处于黄河冲积平原, 地形较为平坦, 地貌体主要为黄河近代泛流平地。土壤类型主要为砂质潮土, 是发育在黄土性河流沉积物母质上, 经地下水参与成土过程, 在旱耕熟化条件下形成的土壤[4]。春季干旱多风, 夏季炎热多雨, 秋季凉爽潮湿, 冬季严寒多雪, 一年四季分明。多年平均降水量592mm, 最大冻土深度37cm。

1.3 地质条件

出露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黄河冲积物。包气带的物质组成多为黄河泛滥所带来的冲洪积物。包气带岩性主要为粉土、粉砂、粉质粘土及细砂等, 隔水性能差, 为一弱透水层。

1.4 组织管理

为保证项目的正常开展, 种植试验施工成立了专门的项目经理部, 下设耕作施工组、技术组, 负责科研技术事宜。为防止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 (如防家禽到地里刨食) , 成立安全协调组, 负责种植区安全协调事宜。种植试验场地由项目组与当地老乡共同管理模式, 以保证种植试验顺利进行。

2 种植试验

根据污染区水文、气象、土壤、地质、污染物类型及污染现状, 选择切实可行植物进行石油污染治理研究。

2.1 室内种植试验

室内试验按不同比例加入污染区已受重污染土放在盆中, 用分盆栽的方法研究植物的适应性。试验表明苜蓿生长良好 (图1) , 适宜种植。

2.2 实地种植试验

2.2.1 土壤耕作

根据试验区地势低洼, 土壤含水量高的情况, 采用机耕晾墒方法进行处理地。采用悬空耙作业, 整地深度在30cm左右, 晾晒二天再作业一次, 再晾晒, 反复作业四次, 目的是使土壤均匀, 适于种植。项目组人员与当地村民一道顺利完成了土壤耕作。

2.2.2 播种

播种前将种子与原地粉土混合掺匀, 以利于出苗。播种采用撒播、条播两种方法共同作业, 确保播种效果。将种子均匀的播撒在整好的地里, 使种子浅覆土, 播种深度1.5~2.0cm, 考虑土壤污染的实际情况, 每亩播量按正常土壤播量的2倍确定, 每亩播量定为4kg。

播种黑麦草1 亩, 紫花苜蓿1 亩, 黑麦草与紫花苜蓿混播区1亩。

2.2.3 田间管理

出苗前尽量避免种子被破坏, 如:避免家禽到示范区中大规模刨食等。在雨水较多的情况下, 植物会因淹水而死亡。管理期间, 做好田间排水工作保证田间无积水。

考虑此次工作在11月中旬进行, 为确保种植试验出苗率及幼苗安全越冬, 在试验区内建设保温棚一座 (图2) 所示。

本次工作在收割留茬高度为5~7cm, 收割时期, 第一茬在现蕾期收割, 以后各茬在初花期收割为宜, 尽量避免人为破坏。

3 试验对比

油田区污染土壤植物种植试验研究, 样品采集包括水和土壤样品, 土壤样品分析项目为石油类、Cu、Hg、As、Pb、Cd、p H值及颗粒分析共八个项目;水样品分析项目为石油类、Cu、Hg、As、Pb、Cd、p H值共七个项目, 分析测试工作委托有资质的实验室进行。

3.1 样品采集

项目组与实验室一道对样品的采集、分装加保护剂、盛样容器密封、运输、测试等工作严格把关。水样品的采集严格按要求现场加试剂, 现场记录, 现场贴标签, 并针对石油类的特性, 对测试石油类因子的样品采用玻璃容器取样现场密封。样品采集后24小时内样品送达实验室。检查每组样品的桶数量是否够, 样品的包装容器是否完好, 有无漏水、漏气现象。样品有专人负责管理, 水样和土壤样分库存放, 确保了样品无交叉污染。

3.2 样品分析

本次样品分析测试使用了先进的大型精密仪器, 如SOLAAS-M6 型无火焰原子吸收光谱仪, UV751GD型紫外分光光度计, 以及YYG-2A型冷原子荧光测汞仪。这些仪器检出限低、灵敏度高、分析结果准确, 分析方法的检出限和报出率均能满足实验要求。

准确度合格率100%, 加标回收率95%~105%范围内, 均符合规范要求。

精密度的控制采用重复分析的方法进行控制, 质量全部符合规范要求。

4 植物差异分析

4.1 植物长势差异

植物的生态长势受气象、水文、土壤、播种方式、田间管理及环境污染等多方面的影响, 呈现多样性。因其多样性, 导致修复植物的出苗、生长状受到抑制, 从气象方面说, 播种后突降大雨, 土壤水分含量极大, 不适宜种子的萌发条件, 加之播种后气温骤低, 幼苗大部分被冻死。从水文方面讲, 治理区地下水位埋深较浅, 土壤湿度较大, 难以出苗。从土壤和环境污染方面说, 土壤中因废油的散落, 造成石油类、含盐量高, 抑制幼苗生长, 在高盐碱地区 (含盐量在0.21%~0.74%) 幼苗死亡。

试验区种植苜蓿及黑麦草两种植物进行生态对比。中西部黑麦草长势良好 (图3) ;苜蓿在西部和南部长势一般 (图4) , 中部长势较好 (图5) 。在东部苜蓿无法生长, 只生长有杂草, 尤其是在东北角则杂草也无法生长 (图6) , 主要原因是地势低洼, 不利于排水。试验时间为11 月份, 采取自然和大棚保温两种方式进行对比。大棚区内苜蓿出苗率高, 长势好;大棚区外苜蓿出苗率低, 长势差。

东部土壤易溶盐含量在0.61ug/g, 石油类含量在31.4~96.3ug/g;而西部土壤易溶盐含量在0.1149~0.2406ug/g, 平均值为0.1604, 石油类含量在25.5-61.8ug/g, 西部土壤中易溶盐含量和石油类含量明显小于东部地区。土壤易溶盐含量高低是影响修复植物生长态势的主要因素。

4.2 种植前后对比分析

本次工作的检测项目以石油类、Hg、Cu、Pb、Cd、As为主要研究对象, 苜蓿和黑麦草植物对石油类降解、重金属的吸附有较好效果。根据两次分析结果进行分析对比 (表1) 。

从两次取样对比分析结果来看, 种植苜蓿和黑麦草植物, 对污染土壤中的石油类和重金属有一定的吸附作用。治理后土壤中石油类降幅31.57%, 重金属类降幅3.53%~35.71%。石油类含量降幅大于重金属下降幅度。

苜蓿是直根系植物, 根系可深达3~4m, 可以处理深部的污染物。本次试验对石油类、汞有明显的修复作用, 铜、镉、砷修复效果不明显。

黑麦草是须根系植物, 根系发达且主要集中在20~30cm, 适宜浅部污染物的处理;对石油类、汞有明显的修复作用, 对铜、镉、砷修复效果不明显。

5 结论

根据中原油田污染特征, 种植苜蓿和黑麦草试验后, 土壤中石油类和重金属含量有明显下降, 取得了预期治理效果, 选用苜蓿和黑麦草作为修复植物法治理石油类污染进行原位修复方法正确, 具有推广和借鉴价值。

摘要:石油资源的开发为国家经济做出重大贡献, 同时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系列的问题。其中土壤环境承担着越来越多的污染负荷, 土壤污染修复治理是世界性环境问题之一。选择有效的植物对石油开采过程中土壤污染生态修复技术研究成为了国内外科研的热点。

关键词:油田开采,污染土壤,修复植物,种植试验

参考文献

[1]夏北成.环境污染生物降解[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3.

[2]张兴儒, 张士权, 等.油气田开发建设与环境影响[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1998.

[3]连会青, 武强, 李铎.石油污染物在浅层孔隙介质中的吸附与迁移[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 2005 (2) :25-26.

植物文化与现代园林植物配置分析 篇7

关键词:植物文化,现代园林,植物配置

在当前中国的园林景观之中, 植物作为重要的组成元素和表达内容, 不仅美化和绿化了园林, 还承担了设计师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和思想意蕴, 在美学上和功能上都发挥了重要作用[1]。植物文化在园林景观之中主要以现代园林之中的植物配置来得以表达, 以植物本身所蕴含的文化意蕴承载设计师的造园理念。

1 植物文化的主要内涵

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中, 植物成为文化的重要载体和表达方式, 在古诗文之中常常出现以植物入诗或以植物作为意象的例子。古人对不同植物寄托了不同的情感和思想, 如认为竹子谦虚、坚韧, 认为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认为牡丹富贵华丽, 认为松柏沉默坚定, 这些美好的思想品质和吉祥象征赋予了中国的园林景观以更多地人文背景和思想深度[2]。通过栽种不同的植物, 设计师在设计园林景观时可以表现出主题和主旨, 以植物文化表达自身的美学追求和造园理念。

2 现代园林的植物配置

在现代园林的景观设计时, 为了亲近自然、贴合人民对于自然环境和绿色植物的现实需要, 植物的配置成为重要的景观设计内容。在实践之中可以发现, 园林景观的植物配置有以下几点方法和对策。

2.1 结合地形设计植物景观的主题

当园林中植物种类较多、园区占地面积较大时, 按照主题设计植物景观可以最好地做到多而不乱、繁而不乱, 也能较好地表达设计师的设计主旨。

在设计植物景观的主题时, 设计师可以结合地形进行主题的划分, 如池塘、小河附近以“水”为主题进行设置, 在池塘之中设置水生植物睡莲、荷花, 在池边种植芦苇、菖蒲, 在河岸上载重垂柳, 结合池塘、小河的景观和小桥流水、亭台楼阁可以营造出良好的氛围。将河流、池塘和水生植物、河边植物相互映衬, 再加上水中的游鱼和河岸上的行人, 有静有动、生动活泼。

除了“水”为主题, 结合地形以大量乔木间杂种植还能够塑造出山丘和林野, 以灌木和乔木制造出地形起伏的山峦丘壑。园区较小的园林, 设计师可以合理运用植物营造出景深, 并巧妙运用植被对各个景观之间进行天然地隔断, 使园林显得繁而不乱、层次分明。

在有着大片开阔地的园林之中, 设计师在设计园林植被时可以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和特色植物, 大范围种植某种花卉形成特色园区。等到花季, 鲜花盛开, 乍看好像漫山遍野、铺天盖地, 这种密集种植单一花卉带来的景色极富冲击力和感染力。

2.2 以四季为主题配置植物

除了地形, 占地面积较大的园区还可以设置各种富含人文底蕴的主题, 例如以四季为造园主题, 在各个分区之间以植物或是建筑隔断。在以“春”为主题的园区, 设计师可以遍植花木营造出春天万物复苏、春暖花开的气氛, 主要选择迎春花、桃花、杏花等春季开花的花卉, 使这一园区成为春季赏景的重点。在以“夏”为主题的园区, 结合池塘可以塑造出夏季庭院深深、小荷初绽的景象, 也可以以石榴花、紫藤等夏季花卉为炎炎夏日增添清爽绚丽。夏季植物生长繁茂, 许多落叶乔木都会在夏季枝繁叶茂, 像槐树、银杏和梧桐等树木都是营造夏季清凉绿阴的典范, 为城市增添绿阴和凉意, 也有助于城市夏季温度的降低[3]。

秋季的园区在造园理念上可以突出红叶的热烈和黄叶的绚烂, 在秋季为主题的园区, 园林设计师可以广泛种植枫树、槭树等秋季树叶变红的乔木及银杏、二球悬铃木之类秋季变黄乔木。对于园区较小、不适宜种植高大乔木的园林, 秋季主题的园区也可以以菊花等盆景为主要景观, 以菊花的凌冽风姿烘托秋季园林植物景观的英姿飒爽, 营造出秋高气爽的景色。

冬季的造园主题受限于地区环境和环境温度, 对于纬度较低、冬季温度较高的地区, 冬季的植物选择范围较大, 能够在野外越开花冬的花卉, 茶花就是不错的选择。在冬季平均气温更加低的地区, 造园时设计师可以选择腊梅和梅花, 傲雪寒梅可以成为冬季赏园的重点。在中国北部, 冬季的气候更为严酷, 极端性天气也跟多, 为了保证冬季的植物存活, 设计师应该更多地选择耐严寒的植物。松柏等常青乔木、灌木四季常青不惧严寒, 以此作为造园的主题能够营造出凛冽肃杀的气氛, 在冬季大雪纷飞时也非常应景。

2.3 高低错落配置植物

除了按照主题配置植物, 植物搭配时还要考虑植物之间的高度搭配。例如, 在设计园林时进行植物配置, 将灌木、乔木和草本植物混杂种植, 将垂柳、旱柳等垂坠感较强的植物种植在水域附近的池塘、小河边, 搭配水葱、芦苇、荷花和香蒲等生长在沼泽浅水中的水生植物, 再配合水中的浮萍、睡莲、水葫芦等浮水植物, 水波袅袅的景色搭配各种赏心悦目的植物, 高低错杂, 极富有画面感和层次感。

考虑到园林在四季的观赏效果, 设计师需要保证园林在四季都有景可看、有花可赏, 更多地将开花季节不同的植物搭配在一起。例如, 春天开花的樱花、桃花和杏花花期不同, 可以间杂种植, 夏天的石榴花、睡莲、栀子和米兰等花卉也可以搭配在一起, 再加上秋天包括丹桂、银桂和金桂在内的不同品种的桂花和深秋的菊花、冬季的腊梅水仙, 四季花卉参杂种植, 使园区时时鲜花盛开、四时之景各不相同, 极大地提升观赏性和趣味性。

对于园区较大、有条件对园林进行进一步划分的园林, 设计师在植物搭配时可以考虑到园区的色调统一和色彩和谐, 能够进行更多地搭配尝试。例如, 将枫树、槭树、鸡爪槭和红栎等树叶呈现红色的乔木搭配上石榴花、凌霄花等红色系的花朵, 再加上石蒜、红玫瑰和红蔷薇等色泽红艳的花卉, 园区的色泽将会非常统一和谐。除了红色系, 黄色系的花卉植物也很好搭配, 乔木中的银杏、梧桐、榆树和水杉秋季有着金黄的叶片, 花卉中腊梅、金缕梅、迎春花和金合欢绽放着金色的花朵, 将其搭配在一起, 园区将有着金色的主题色调。

3 结语

由于城市化步伐的逐渐加快和人民群众对于生活条件的要求逐步提高, 在当今中国园林景观成为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再加上生活条件提高后对于绿色生活和减少废气噪音的实际需要, 城市居民对于城市绿化和城市中植物覆盖率有着更高的要求, 植物景观成为当前造园的重点。结合植物文化, 合理配置植物形成良好的植物景观成为现代园林设计的重中之重和应有之义。

参考文献

[1]杨絮飞, 李国新.论中国古典园林中植物语素的多维审美意蕴[J].浙江林学院学报, 2009 (2) .

[2]于冰沁, 王向荣.论园林植物配植形式的科学性、艺术性和文化性[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3) .

植物文化与现代园林植物配置分析 篇8

1 古今园林植物的文化内涵与象征

从原始人类把树木当成“神木”的原始崇拜开始, 植物就已经渗透着文化内涵。儒家文化的“比德”思想、古代诗人对世间万物的赋诗感怀, 影响造园文化的同时极大的丰富了植物的文化象征意义, 例如牡丹花预示着富贵, 杏花表达幸福, 木棉树代表英雄, 柳树意寓依依惜别以及桃李象征门徒众多等等, 不同植物的特性被古人赋予了良好的寄托和不同的情感含义。与此同时, 植物景观的不同配置方式及其栽种的不同地点也被赋予了各种不同的人文内涵, 比如学校常常栽种碧桃、绿叶以表达“桃李满天下”;绿篱修剪成方圆形状以隐喻“无规矩不成方圆”来赞扬严谨的教学风气;书香世家多种植竹、梅、松这“岁寒三友”以表示坚贞节操的人品等等。

除了植物本身的象征和时代赋予的人文内涵之外, 植物的文化内容有时还会融入诗文、碑刻、对联、匾额等“点景”, 起到点石成金、锦上添花或者画龙点睛的作用。使欣赏者通过这些文字产生联想, 产生弦外之音、景外之景, 升华精神境界, 产生别样的游园情趣和想象。

2 现代园林植物设计的问题与特点

园林艺术在城市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充当了最好的装饰品, 也成为了展现“城市新形象”表达新主题的最佳配饰。然而, 园林发展的迅猛势头在成为潮流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首先城市在进行园林配置的时候急于表达自身的进步, 没有做到真正的文化契合。设计师们为了展现城市的现代化, 往往在设计手法上崇尚所谓的后现代, 盲目跟风和抄袭西方的各种设计形式, 甚至东拼西凑, 不仅丧失了文化自尊和自信, 也没有表达出清晰的文化主题和民族或者地域风格。

再者城市园林的设计者在市场化的大潮中逐渐商业化, 为了所谓的建设城市“新形象”不断更换植物, 塑造不同的主题, 急于见效却没有做到精益求精, 成为经典。设计师缺乏创新精神和设计理念, 在复古和后现代的幌子下进行所谓设计, 把抄袭当成继承传统、效仿当成时代表达, 造成园林艺术鱼龙混杂, 没有实质内容。

除此之外, 现代园林植物设计在摆脱传统束缚, 创造新意的过程中也容易走向另一个极端。古典园林讲究统一和规律, 用单一的植物烘托出独特的主题, 用规律的设计来创造别具一格的文化氛围。现代园林在融入现代文化潮流时努力做到植物运用的多元化, 创造各种不同的搭配效果, 但也因此常常造成植物景观的配置不科学, 植物之间互相影响, 效果不能持久, 反而造成园林景观的杂乱无章, 没有遵循植物的生态规律。而且, 园林设计也因为混搭而造成没有主题和文化氛围, 形成的只是石头与植物的胡乱堆砌。

3 现代园林植物景观的配置与应用

首先, 现代园林的植物配置主要是配合城市建设, 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城市的文化和民族以及地域特色。市花市树是每个城市居民投票选出并通过审议, 受到大众广泛喜爱同时适应当地气候地理条件的植物品种, 它的选择必须紧扣城市历史人文内涵, 并且是具有契合城市主题的象征意义和极具地域特色的常见植物。城市园林的植物配置和应用过程中应当参考城市的人文内涵, 将市花市树融入城市园林的建设中。

其次, 植物的文化底蕴是传统文化传承下来的, 传统的古典园林往往是私人和贵族所有, 具有贵族的特性, 艺术性较强, 并讲究统一和规律。现代园林配置应当在参考古典园林的同时结合时代特色和文化要求改变配置的理念。城市或社区公园、开放性绿地逐渐进入居民的日常生活, 园林植物不能再一味的讲究高贵、艺术、统一, 而必须变得更加大众、科学而多元多样, 既满足普通市民的精神文化需求、营造良好的城市文化氛围, 也尊重植物的生长规律、引进多元的植物品种从而创造出大量新奇有趣味的植物景观。

另外, 现代园林植物配置还可以参考公众的意见, 鼓励公众参与。园林是为公众建设的休闲场所, 设计不适宜太复杂、太艺术, 给人遥不可及的感觉。在进行园林设计和植物造景时, 必须以人为中心, 从人的感受出发, 考虑观赏使用的人的需要, 追求舒适自然、简单方便, 增加园林的亲和力。

4 现代园林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原则

现代园林的植物造景是力图通过各种园林植物的艺术搭配, 综合考虑其生态规律的前提下, 充分展现植物本身的形体、线条、色彩等美感, 创造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交相辉映的景观, 表达特定主题或意境并具有特定功能的艺术空间。

园林设计是以植物景观为主要元素, 而植物是一种具有生命发展空间的群体, 必须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理念, 实现园林的可持续发展, 避免搭配不当或者选择失误而导致的后期重栽或者浪费问题。可持续发展是针对植物本身的生态规律而言, 首先就必须运用生态原理, 遵循自然规律, 比如绿地设计就要求在平面上有系统性、空间上有层次性、时间上有相关性。与此同时, 植物造景还应当遵循自然界植物的群落发展规律并利用植物环境的资源价值, 最大程度的模拟自然界的群落搭配、实现生态的最佳平衡并力图构建生态保健型的植物群落、发挥植物的环保和养身功效。

5 总结

中国的园林艺术有着3 000多年的历史, 它独特的艺术风格承载了丰富的中华传统文明, 也赋予了内涵丰富的植物文化。园林设计中的植物景观不仅是中华宝库丰富文化信息的载体, 也是文化符号和吉祥如意的象征。古典园林植物造景所体现的时代文化和设计理念是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艺术借鉴宝库和珍贵文化资源。因而现代园林的植物配置一定要继续传承和弘扬传统的植物文化。在此基础上, 现代园林的植物景观配置还必须与时俱进, 融入现代元素, 在保持文化魅力的基础上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将文化与大众融合、内涵与流行交错、意蕴与特色贯通, 继续发扬中华园林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 并且严格遵循植物的生态生长规律和自然搭配效果, 让植物造景实用美观又环保健康, 实现园林艺术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植物作为现代园林文化的符号在不断的传达创作者的理念或者作为一种文化象征出现。作为园林的主要构成元素, 植物所蕴含的深刻内涵和独特意境应当作为弘扬文化的最佳代表, 在现代园林配置中得到更为广泛而恰当的应用, 并适应时代的潮流, 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 实现配置的科学合理、多元大众, 并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现代园林,植物配置,植物文化

参考文献

[1]张鸣灿, 林萍, 潘耕耘等.植物文化与现代园林植物配置[J].安徽农业科学, 2010 (8)

[2]刘芳, 姚锦.园林植物文化景观特点及园林文化的可持续发展[J].法制与社会, 2008 (9)

[3]黎伯钢, 李德祥.中国植物文化与现代园林景观[J].安徽农业科学, 2008 (10)

[4]车生泉, 郑丽蓉.植物配置系列——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植物配置的比较[J].园林, 2004 (1)

[5]胡湛, 李斌斌.园林植物文化漫谈[J].花木盆景 (花卉园艺) , 2009 (8)

上一篇:渗漏排水下一篇:生产经营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