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清情况

2024-07-06

摸清情况(精选5篇)

摸清情况 篇1

推广使用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是实现建筑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对于节约资源能源、保护生态环境、实现资源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提高施工效率、降低劳动强度、保证建筑工程质量、节约施工场地、实现文明施工、加快城镇化建设、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006年4月, 芜湖市人民政府转发《市经委、建委关于发展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的若干意见》的通知 (芜政办[2006]24号) , 明确规定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建设工程应使用商品混凝土, 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 提倡和鼓励本市所有建设工程使用商品砂浆。之后, 我市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得到迅猛发展, 预拌混凝土生产能力和综合配套能力迅速提升, 预拌砂浆生产企业也从无到有得到长足发展。为促进我市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行业健康发展, 芜湖市经信委墙革散装水泥办公室对全市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行业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我市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生产企业现状

(一) 企业基本情况

据统计, 截止2012年末, 我市取得资质的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达37户, 注册资本达4.5亿元, 从业人员近4000人, 建有生产线82条, 年设计生产能力达1562万立方米, 混凝土搅拌车491辆, 预拌混凝土定额输送能力达3928立方米, 混凝土泵车90辆, 定额输送能力达2906立方米, 仅市区混凝土搅拌站散装水泥专用汽车达121辆;建成投产预拌砂浆生产企业4户, 年设计产能115万吨, 拥有干混砂浆运输车10辆, 定额运输能力180吨, 干混砂浆移动筒81个, 定额储存量2175吨, 干混砂浆背罐车8辆, 输送能力80吨。我市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生产企业物流装备水平不断提高。

(二) 企业区域布局情况

我市37户混凝土生产企业主要分布在各县区, 根据现有企业产需运距、资源及周围环境等情况来看, 布局不尽合理。市区分布19户, 其中:弋江区7户、鸠江区7户、三山区2户、镜湖区1户、经济技术开发区2户;四县分布18户, 其中:芜湖县7户、南陵县4户、繁昌县4户、无为县3户。4户预拌砂浆生产企业主要分布:经济技术开发区2户、三山区1户、芜湖县1户, 另无为县高沟镇在建1户, 将于年内建成投产。这些企业生产的产品足以满足我市“禁现”政策实施后建筑市场对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产品多元化的应用需求。

(三) 企业产品结构及资本属性情况

从企业产品结构和规模上看, 我市大部分预拌混凝土企业能生产C15-C60级预拌混凝土产品, 满足混凝土供应的规模经济要求, 但总体上起点不高, 设计生产能力不大。从2012年产量数据来看, 产量最大的预拌混凝土企业是芜湖市兴发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 该公司当年产量达45万立方米, 占全市预拌混凝土供应总量的6.7%, 产量排名第二、第三的分别是芜湖瑞诚混凝土有限公司和芜湖三岩建材实业有限公司, 分别占总量的5%和4.3%, 整体上看这些企业在规模上没有多大差异, 我市没有出现垄断预拌混凝土市场供给和价格的龙头企业。从取得的资质等级来看, 全市取得二级资质混凝土企业仅有3户, 占该类企业总数的8.1%, 其余34户混凝土企业均为三级资质, 占企业总数的91.9%。从企业的资本属性来看, 我市预拌混凝土企业既有国有、民营成份, 又有股份制、外资企业, 呈现所有制形式多元化发展的格局。已建成的4户预拌砂浆生产企业均为民营企业, 可生产砌筑砂浆、抹灰砂浆、地面砂浆、防水砂浆和多种功能的特种砂浆等系列产品, 可基本满足市区建筑市场需求。

(四) 企业原材料供应及其价格情况

受资源条件影响, 我市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的原材料主要由水泥、河砂、石子、粉煤灰、矿渣粉等成份组成。从2010年至2012年的产量数据看, 我市预拌混凝土三年累计供应量达1811.1万立方米, 年均增长35.7%, 累计使用河砂1499.82万吨, 碎石1900.92万吨, 粉煤灰95.78万吨。其中:2010年, 我市预拌混凝土供应量完成457万立方米, 市区和县城建设项目预拌混凝土使用率达96%以上, 普通预拌混凝土产品占混凝土总量的93.87%, 河砂价格约为43元/吨, 碎石价格为45元/吨, 粉煤灰价格为120元/吨;2011年, 市区和县城建设项目预拌混凝土使用率达97%以上, 普通预拌混凝土产品占混凝土总量的91.67%, 河砂价格约为47元/吨, 碎石价格为50元/吨, 粉煤灰价格为150元/吨;2012年, 我市预拌混凝土供应量完成667.2万立方米, 普通预拌混凝土产品占混凝土总量的85.56%, 市区和县城建设项目预拌混凝土使用率达98%以上, 使用河砂551.77万吨, 碎石713.9万吨, 粉煤灰34.69万吨, 河砂价格约为52元/吨, 碎石价格为50元/吨, 粉煤灰价格为145元/吨。我市预拌混凝土供应量、使用率逐年提高, 普通混凝土在混凝土总量中所占比重呈下降趋势, 各种用途的特种混凝土用量得到提升, 市场河砂、碎石、粉煤灰价格呈上涨态势, 加大了我市混凝土生产企业的营运成本。

(五) 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市场应用情况

随着我市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政策由市区进一步向县城和建制镇规划区延伸, 市区建筑工地现场搅拌混凝土现象早已绝迹, 市区建设工程项目, 包括工业、能源、交通、水利、港口及重点工程等项目预拌混凝土使用率达100%, 县城建设工程项目预拌混凝土使用率达98%以上, 市区、县城和建制镇规划区范围内已全面实现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 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化建设作出重要贡献。

国家商务部、公安部、建设部、交通部、质检总局、环保总局《关于在部分城市限期禁止现场搅拌砂浆工作的通知》 (商改发[2007]205号) , 将我市列为“全国第三批现场禁止搅拌砂浆的城市”, 我市墙革散装水泥办公室虽采取多项举措落实国家、省相关砂浆“禁现”政策, 但是, 我市建设工程使用预拌砂浆情况不理想, 现场搅拌砂浆现象仍很普遍。这与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将芜湖打造成“创新芜湖、优美芜湖、和谐芜湖、幸福芜湖”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不相称的。2012年, 我市预拌砂浆供应量仅完成25万吨, 虽比去年同期增长87.69%, 但建筑市场上使用的多半是与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配套的袋装砌筑砂浆为主, 真正使用罐装的预拌砂浆不多。市区润地商业广场、南翔万商商贸城等部分建设工程开始全面使用预拌砂浆, 为预拌砂浆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开了好头, 且预拌砂浆应用面逐渐扩大。尽管如此, 我市预拌砂浆生产企业产能利用率尚不足20%, 推广使用预拌砂浆尚有很多工作要做。

二、企业实现资源综合利用和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情况

2010年~2012年, 我市预拌混凝土累计供应量达1811.1万立方米, 推广使用预拌混凝土实现资源综合利用累计达465.7万吨, 其中:2010年、2011年和2012年实现资源综合利用分别达123.2万吨、174.3万吨和168.2万吨。通过配合比加权计算, 三年应用粉煤灰95.78万吨, 仅此一项可带来综合社会经济效益:节约水泥95.78万吨, 折合能耗16.69万吨标煤, 减少水泥生产粉尘排放287.34吨, 减少CO2排放86.2万吨, 因节约资源实现社会经济效益3.07亿元;三年预拌混凝土企业累计使用散装水泥533.8万吨, 经折算, 可节约牛皮纸1601.4吨, 聚乙烯6704.5吨, 减少水泥损耗21万吨, 折合能耗节约标煤5万吨;减少粉尘排放2.1万吨, 减少CO2排放18.9万吨, 实现综合经济效益2.1亿元。

三、我市“禁现”工作开展情况

为贯彻落实国家、省关于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和砂浆等相关政策, 近年来, 我市墙革散装水泥办公室多措并举, 通过出台地方预拌混凝土和砂浆“禁现”政策、培育预拌混凝土和砂浆生产企业、加大“禁现”政策宣传力度、举办加气砌块和预拌砂浆产用技术培训、组织企业参展“建博会”和省优质建材产品展示展销会、召开产需对接交流会积极推介企业产品、提高对预拌砂浆生产企业及其产品建筑应用示范项目专项资金补贴、加强产品质量监管和市场执法巡查等措施来强力推动建设工程使用预拌混凝土和砂浆。

2006年4月28日, 芜湖市人民政府转发《市经委、建委关于发展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的若干意见》的通知 (芜政办[2006]24号) 规定:从2006年7月1日起, 城市规划范围内的建设工程应使用商品混凝土, 禁止现场搅拌。三山区和镜湖区荆山镇、弋江区火龙岗镇、鸠江区清水镇范围内建设工程, 自2008年1月1日起使用预拌混凝土, 禁止现场搅拌。2009年12月15日, 市经委、城建委联合出台《关于加快我市发展预拌砂浆工作的通知》 (芜经[2009]448号) 规定:全市范围内新开工建设工程推广使用预拌砂浆, 自2010年7月1日起, 在市区实施禁止现场搅拌砂浆。

2010年10月27日, 芜湖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贯彻执行〈安徽省促进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发展办法〉的通知》 (芜政[2010]81号) 进一步规定:本市城市规划区内的建设工程应当使用散装水泥, 禁止使用袋装水泥, 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和砂浆;县城规划区和建制镇规划区的建设工程, 禁止使用袋装水泥和现场搅拌混凝土。继2008年南陵县、繁昌县政府出台了混凝土“禁现”政策后, 2011年和2012年芜湖县、无为县也分别出台混凝土“禁现”政策, 规定县城和建制镇规划区范围内的建设工程应使用商品混凝土, 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至此, 我市全境全面实现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

为加强对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行业的管理, 切实贯彻省政府216号令和芜政[2010]81号文等有关规定, 2012年12月7日, 芜湖市经信委、财政局联合印发《芜湖市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生产企业备案管理办法》 (芜经信[2012]479号) , 在全省率先将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生产企业纳入市、县散装水泥管理机构备案。该办法规定:凡取得《芜湖市预拌混凝土 (预拌砂浆) 生产企业备案证书》 (以下简称《备案证书》) 的企业, 其产品生产企业和使用单位可按规定享有申请市级墙体材料革新建筑节能和发展散装水泥促进资金补贴;建设工程项目使用取得《备案证书》企业生产的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产品的, 该建设工程项目建设单位可按照有关规定享受散装水泥专项资金退还政策。对使用未取得《备案证书》企业的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产品的建设工程项目, 其建设单位缴纳的散装水泥专项资金一律不予返退, 且该建设工程项目不得享受墙体材料革新建筑节能和发展散装水泥促进资金扶持补贴政策。今年以来, 我市墙革散装水泥办公室加强了对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生产企业监管, 积极开展对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生产企业备案工作, 目前, 已向全市10户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和2户预拌砂浆生产企业发放了《备案证书》。随着这项工作的深入开展, 必将有效规范行业管理, 促进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在建筑工程中的全面使用。

四、目前, 我市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行业存在的问题

通过近年来我市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生产和市场应用实践来看, 目前, 我市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行业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 行业监督管理体制没有真正理顺

根据《安徽省促进散装水泥发展和应用条例》规定, 我市工业经济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编制本行政区域内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发展规划, 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负责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发展和应用促进工作, 并查处违法违规行为。而从我市行业运行实际情况来看, 对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的设立、企业资质的审批、生产过程的监管等实则由市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管理, 使工业经济行政主管部门及其所属散装水泥管理机构对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的管理及产品推广应用缺乏应有的手段, 常常处于一种很尴尬的境地。行业监督管理体制没有真正理顺。

(二) 企业设立缺乏市场准入和规划布局等政策约束

目前, 我市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生产企业的设立, 缺乏市场准入和规划布局等政策的指导与约束, 企业区域布局不合理、不科学, 导致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发展出现盲目上马、重复建设现象, 造成社会资源和资金的严重浪费, 加剧了市场恶性竞争。

(三) 混凝土产能严重过剩, 应用市场竞争激烈

我市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数量多, 规模小, 产能严重过剩, 市场实际需求量只占企业设计产能的42.7%, 导致企业为了抢占市场而低价销售、垫资供货、恶意竞争, 大部分企业生产“吃不饱”, 不能正常运转, 处于亏损状态, 真正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龙头骨干企业较少。

(四) 生产经营方式落后, 对周围环境污染较重

我市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生产经营方式相对落后, 全部露天生产, 砂、石、粉煤灰等露天堆放, 废水、扬尘、噪音等未得到有效控制, 对粉尘、固体废弃物和污水等没有真正做到循环利用, 对周围环境污染较重。据了解, 目前, 我市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未实现全封闭生产管理。

(五) 禁止现场搅拌砂浆难度较大, 预拌砂浆企业经营困难

2009年12月, 芜湖市经委、城建委联合出台《关于加快我市发展预拌砂浆工作的通知》 (芜经[2009]448号) , 2010年10月, 芜湖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贯彻执行<安徽省促进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发展办法>的通知》 (芜政[2010]81号) , 都对我市建设工程禁止现场搅拌砂浆作出严格规定, 但由于受种种主客观因素影响, 我市砂浆“禁现”工作难度较大, 建筑工地现场搅拌砂浆现象仍很普遍, 尽管市政府芜政[2010]81号文明确规定:建设、设计、招投标、图审、施工、监理、质监等职能部门, 应将建设工程设计使用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纳入本部门的职责范围依法进行审查监督, 但在实际工作中并没有得到真正落实。由于对预拌砂浆的认知度、销售价格等因素, 推广使用预拌砂浆靠市场自发推动难度很大, 企业产能利用率严重不足, 生产经营困难重重, 必须靠政府政策措施强力推动, 对大中型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使用财政资金的建设工程及开发区、工业园区内的建设工程应强制使用预拌砂浆。

(六) 全市第三方混凝土、砂浆运输物流业发展滞后

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生产企业的健康发展, 离不开产业链上第三方混凝土、砂浆运输物流企业的支撑。目前, 我市第三方混凝土、砂浆运输物流企业发展乏力, 尤其是预拌砂浆物流产业链尚未真正形成, 客观上阻碍了预拌砂浆的推广, 更不利于我市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事业的健康发展和推广应用。

(七) 各县区企业发展不平衡, 乡镇建筑市场应用水平较低

县区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生产企业发展不平衡, 芜湖、南陵、繁昌、无为四县政府砂浆“禁现”政策尚未出台, 受地理位置、交通运输、建筑体量等因素制约, 乡镇新农村建筑市场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应用水平相对较低, 禁止使用袋装水泥、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和砂浆在乡镇新农村建筑市场中推进亟待加强。

五、推动行业发展的主要对策与措施

针对目前我市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建议应采取以下主要对策与措施。

一是建议政府理顺行业监督管理体制。从有利于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出发, 进一步明确市工业经济行政主管部门、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等职能部门的职责和分工, 理顺行业监督管理体制, 避免出现多头管理、相互扯皮等尴尬现象的发生。

二是制定出台我市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生产企业准入和规划布点政策。对混凝土生产企业实行总量控制, 限批新建项目, 杜绝产能严重过剩, 避免企业布局不科学、不合理, 防止今后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生产企业盲目上马、重复建设, 以免造成社会资源和资金的浪费。

三是加快推进企业整合兼并重组。对我市现有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 结合产业规划布局及企业经营情况, 对产能低、规模小、设备落后、经营不善、布局不合理、污染严重的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 按照市场资源优化配置原则, 由政府牵头, 引导和推动行业内企业加快整合兼并重组步伐, 淘汰一批落后产能, 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绿色混凝土企业。

四是促进现代物流运输服务企业发展。制定财税、土地等优惠政策措施, 引导社会资金投入, 加快构建与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行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专业化、社会化、规模化的第三方现代物流运输服务体系, 采用高效的现代物流和信息化技术, 降低物流运输成本, 大力发展和培育第三方散装水泥、混凝土和砂浆现代物流运输服务企业, 促进我市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和现代物流服务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五是加快科技创新, 推动行业转型升级。鼓励企业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 引导和支持企业加强科技创新, 加快设备技术改造, 改变落后生产方式, 调整产业产品结构, 转变发展方式, 促进转型升级, 走绿色低碳、节能环保、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提升资源综合利用规模和水平。

六是明确职责, 形成工作合力。按照芜政[2010]81号文规定的职责, 市经信委负责推进全市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发展和应用工作;市住建委负责编制出台我市预拌砂浆预算定额和市场指导价格等规范文本, 加强建设工程项目从建设、设计、招投标、图审、施工、监理、质监等环节审查把关。县级政府应尽快根据本地实际, 制定出台砂浆“禁现”政策措施, 为推广使用预拌砂浆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七是建立联合执法机制, 加大监督查处力度。建立经信、住建、质检、工商等部门联合执法工作制度, 加强对全市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生产企业和建设工程执法巡查, 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促进行业规范有序发展。

摸清情况 篇2

毛孔堵塞,对抗黑色毛孔

出现区域:鼻子、T区和下巴

毛孔成因:油脂沾上污垢及角质会堵塞毛孔,形成粉刺,而脂质氧化后,便会变成粗糙不平的黑头。

保养对策:深层清洁保持毛孔畅通

每日必做

1、选择有去角质、收敛效果的爽肤水,用化妆棉轻轻擦拭,再拍打吸收,尤其注意T字部位和鼻翼,然后再使用保湿产品补充水分。

2、每天使用毛孔收缩精华液,用指腹打圈按摩吸收。

每周必做:

1、每周使用深层清洁面膜,能让阻塞毛孔的脏东西、粉刺浮出来,之后再使用毛孔收缩产品,帮助收敛撑开的毛孔。

出油严重,对抗白色毛孔

出现区域:T区、下巴

毛孔成因:毛孔前端被油脂及角质阻塞,令粉刺及皮脂无法排出,在肌肤表面形成白色突起。

保养对策:调节油脂分泌,给肌肤补水

每日必做

1、清洁已分泌的油脂,如果每天的肌肤清洁不彻底,皮肤新陈代谢不顺利,老化角质就不会正常更新,想要拯救粗大毛孔,每天清理皮肤污垢是第一步。

2、深度滋养肌肤,去角质、溶油脂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皮肤的防御能力,一定要加强保湿,保持肌肤的水油平衡。

松弛缺水,对抗红色毛孔

出现区域:鼻翼两侧

毛孔成因:肌肤的老化及平日护理不足,都可导致胶原蛋白流失,令毛孔松弛或呈椭圆形。

每日必做:

1、鼻翼两侧特别粗大的毛孔,如果确定是干燥松弛导致,可以在保湿精华前取一小滴美容油,用指腹按摩毛孔部位直至吸收。

2、将控油精华改为毛孔弹力精华,能给予毛孔壁向上紧缩的弹力,含有维生素A衍生物和胶原蛋白成分的产品,也有预防毛孔下垂的功效。

每周必做:

1、松弛老化的肌肤肤质比较干燥,新陈代谢也较慢,建议选择温和的去角质产品,一星期使用一次即可。

2、肌肤干燥是松弛老化的大敌,除了每天的基础保湿外,选择添加了高保湿精华的保湿面膜,集中高度滋养缺水肌肤。

摸清知识基础 促进有效教学 篇3

一、分析、定位学生的知识基础

现代认知心理学派认为:学习是认知结构的组织与重新组织.所谓认知结构, 即个体在感知和理解客观事物的基础上, 在头脑中形成的一种心理结构, 它由过去积累的知识组成.学习的过程就是个体新的感知与已经形成的认知结构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在知识的建构过程中, 其现有知识与新知识之间的距离将极大地影响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教学实践也证明:学生的现有知识是构筑新知识的平台, 教学活动只有建立在学生现有知识基础这个平台上才能更加有效和更加精彩.怎样才能科学、合理地对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进行分析和定位呢?

首先, 必须鉴别实现新的教学目标所必需具备的先行条件.先行条件分为两类:一类是必要条件, 它是指新的学习所必不可少的条件, 是新的学习的组成成分;另一类是支持性条件, 它虽不是新的学习的组成成分, 但它可以加速或减缓新的学习, 如注意、动机、情感等.这里只谈必要条件的鉴别, 并以“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2》第七章第二节) 一节为例.

“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一节展示了牛顿在当时已有的观察结果和理论引导下进行推测和分析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作用规律的过程.从知识层面来看, 在学习本节之前, 学生应该对力、质量、速度、加速度、向心力、向心加速度等概念有较好的理解, 并且掌握匀速圆周运动的运动学规律和行星运动规律, 能熟练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动力学问题.[1]这些便是学生学习“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的必要条件, 也是学生学习新知识前应该处的状态, 我们通常把学生这种“应该的状态”称作学生学习新知识的逻辑起点.然而, 由于学生在认知、技能和情感等方面的“水平”不可能整齐划一, 所以他们“应该的状态”通常不一定就是他们“现实的状态”, 即逻辑起点并非一定就是现实起点.很显然, 对教学来说, 准确地把握学生学习的逻辑起点固然重要, 但准确地把握学生学习的现实起点更为重要.所以, 摸清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的第二步便是鉴别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现实起点.在一般情况下, 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作业、小测验或课堂提问以及观察学生的反应等来鉴别学生学习的现实起点.[2]下面即是一份用于鉴别学生学习“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现实起点的小测验试题.

1. 相互吸引作用存在于一切物体之间, 这种相互作用被称为______, 你认为太阳和行星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哪些因素有关?______.

2. 所有行星的运动轨道都是_____, 但多数大行星的轨道与________十分接近, 通常可以按_______处理.在这种情况下, 开普勒第三定律可以表述为______.

3. 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条件是______, 试写出计算向心加速度大小的表达式:________.你认为行星是凭借什么绕太阳运动的?_______.

4. 你认为太阳对行星的引力与行星对太阳的引力有着什么样的关系?______.

5.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的问题大致可以归为哪两类?_____、_______.

二、采取不同的对策顺应学习的需要

通过测试, 教师基本上可以摸清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现实起点.这样, 教学设计便可以最大可能地顺应学生的学习需要.“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一课的教学可以根据上述测试结果的具体情况, 选择以下三个工作单中最适合的实施 (必要时, 可以增加设计“组织者”) .

1. 为现实起点一般高的学生设计的引导式工作单: (1) 将行星的运动近似看做质点的匀速圆周运动; (2) 根据“引力提供向心力”关系求解太阳对行星作用的引力大小, 进而确定该引力大小与行星质量、行星到太阳的距离之间的关系; (3)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 通过类比, 确定行星对太阳作用的引力大小与太阳质量、太阳到行星的距离之间的关系; (4) 综合 (2) (3) 结论, 确定行星和太阳间引力作用的一般规律.

2. 为现实起点比较高的学生设计的问题式工作单: (1) 求解力的途径通常有两条:一是直接求解, 二是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求解.这里研究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 通过哪条路径比较切实、可行? (2) 根据行星的运动情况求解它的受力情况时, 将有许多困难等你去排除: (1) 行星沿椭圆轨道运动时, 其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如何解决这种速度在复杂变化着的曲线运动问题? (2) 行星和太阳都是庞然大物, 如何计算它们之间的引力大小? (3) 既然相互吸引作用存在于一切物体之间, 那么在众多天体共存的太阳系中, 如何解决这种“多力共存”的复杂问题? (3) 试确定太阳对行星的引力大小和行星对太阳的引力大小. (注意让表达式中的自变量个数减到最少, 以你认为最合适的变量表示) (4) 试根据 (3) 的结果推出太阳和行星间引力作用的一般规律.

3. 为现实起点高的学生设计的提示式工作单: (1) 求解力的途径有哪些? (2) 针对行星—太阳系统, 通过分析建模, 综合运用已有知识推导得出行星和太阳间引力作用的一般规律.

奥苏伯尔在其《教育心理学:认知观点》一书的扉页中写道:“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 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曰:影响学生的唯一最重要因素, 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 并应据此进行教学.”新课程实践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方式, 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 从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 改进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 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然而, 怎样落实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如何体现从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 都没有现成的答案.本文从“以学论教”要求的一个侧面———学前“起点”分析, 对上述问题做了探究性回答, 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物理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必修2教师教学用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6.

让销售摸清采购压价的方式 篇4

1.强势压价

如今的商品市场,供应充足,货源充沛,消费者能够任意挑选商品,掌握着市场的主动权,而采购多重的自由选择更加剧了销售者之间竞争的激烈程度。为了比竞争对手更快地售出产品,销售者往往会主动降价销售。在这样的买方市场大框架下,如果采购以你不卖就买别人家的强势态度压低价格,在不损及成本的情况下,卖方只能降价销售。

2.压价不报价

对于采购来说,销售报的价格永远有水份,因此他会反复压价,直到他满意的价格。聪明的销售人员会在买卖双方第一轮交锋时反问:您的心理价位是多少?如果是采购菜鸟,他会报出一个公司给的预算数,紧接着销售就会为采购报出一个稍高于采购预算的金额,双方再讨价还价几番,商品以双方都满意的价位售出。如果是有经验的采购,他不会回答采购的问题,而是反问销售:这件东西,以你的权限最高可以打多少折?或是价位合适,商谈后成交;或是找销售的上级,要求更高的折扣。在这个压价的过程中,采购会持有他的预算底牌,轻易不出口,而是不停地探寻销售的底价。

3.化零为整

称得上采购的一般都是大批量的购买,种类多,数量大,金额高,一项一项地列出来,只看最后一页的合计金额还是挺吓人的,采购以这个高额的数目向供应商划价是一件顺手的武器。供应商听到采购这个高报价,就不好意思地笑了,他自己最清楚这里面有多少水分。为了表达自己合作的诚意,供应商也会给采购比较大的折扣。

朋友在一家房地产公司工作,他们公司楼盘的样板间装饰工程的确定是这样的:一轮的招投标结束后选择2~3家重点考虑中标单位,然后与这几家公司分别约谈、压价。样板间的装饰是个小工程,但是工程量不少,细细算下来,大概有几十项的内容。每一项都占据不大的比例,有几千块、万把块,但是合计下来总价就高达几十万元。他们领导的谈价方式就是采用化整为零的办法,我不管乙方提供多少个小项的报价,列举了多少页的A4纸,我只采取一个大包价的方式,做完整个样板间装饰工程,你想要多少钱,离我的心里预期有多远,我再一步一步的往下压价,让你打折。这样做的好处显而易见,不必一项一项的核对工程量,不必圆角分地去锱铢必较,可以开门见山,直接往下压价。

4.高层出马

在很多时候,你费尽口舌与供应商绞尽脑汁地讨价还价,还不如高层领导一句话的效果好。领导们往往见多识广,议价能力超强,社会关系丰富,你忙活半天,不如领导打个电话。因此在采购金额过大,或供应商降价幅度有限而公司又不很满意的情况下,请高层出马,请副总经理、总经理,甚至董事长出面,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结果。供应商看到甲方的最高领导都出动了,肯定是很重视这项工作,为了表达合作双方的诚意,或者建立一个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供应商肯定会给出一个让双方都满意的价格。

5.“驱虎吞狼”

采购选择供应商,按照正规公司一般的采购流程,招投标报价都有一个“至少三家”的原则。以列举供应商A、B、C三家公司为例,A公司是国际500强公司,实力超群,质量没的说,价格也最高;B公司是国内知名企业,一向以全球标准看齐,质优价不低;C公司是国内知名企业,质量一般,价位很低,

甲方内部暂定的中标单位是B公司,但是价格还不是很满意。于是着重约谈B公司销售代表,摆明态度,你们公司的商品是不错,但是还比不上A公司,但价格却跟A公司保持一致了。如果你们降价空间不大,我们不如挑选实力更强的A公司,或者我们为了省钱,不如挑选C公司。这样一来,B公司会有很大的可能性会降价销售。

6.以退为进

在与供应商的价格谈判到了僵局的时候,供应商死活不肯降价销售,采购可能会做出微小让步。但是采购的让步是有条件的,一定是以供应商降价为前提条件的。比如购买物料时由乙方提供的送货服务改为由甲方来拉货,或者采购减掉供应商赠送的免费保养,定期回访项目,或者不贪图供应商赠送的附赠品或者礼品等,一切的目的只为了让供应商把商品的价格调至最低。

采购还有这样一种以退为进的手段:买卖双方各执一个价格、互不想让、两个价格相差较大的情况下,采购会采取折中的办法,双方各自承担差价的一半。相对采购来说这是一个较大的让步,不出意外,供应商都会答应。

7.源头采购

全国性的知名企业在各省份都有一级代理商,下分市级代理商、区县代理商等。采购发布需要大批采购某种物资的采购单,马上会有本地的代理商拿着样品、图册和报价单去积极响应。这件商品的价格报送至到采购这里,加上的层层代理商和各个环节的利润、损耗、运费、税费等,商品价格一定高得吓人。迫于厂家、上级代理商和自身对利润的需求,本地代理报价的优惠幅度相对有限。这时候对于采购来说,压价的最好办法莫过于绕开所有的代理商和各种中间环节,直接和厂家的销售代表对接。省掉了中间的各种环节,节省下的钱可以购入更多的物料。对于采购来说,源头购买一定是压低价格、降低成本的不二选择。

8.知根知底,才能压价

在特定的时候,采购与承包方结算,不与供应商对接。这个时候压低价格的方法就只有一种,提前确认价格。在工程施工前,承包方提供将要使用的物料清单,采购方予以确认物料明细、规格型号、品牌、价格。这个价格里面包含了物料的真实市场价、承包方的合理利润、采购税金、运费等,比市场价还要高一些,但是却是一个清晰透彻的价格。采购知道了自己的钱花在了什么地方,一目了然,肯定要比由着承包方自由选择,谋取暴利要好得多。由采购确认的价钱,来往清晰,才称得上是真正的压价。

9.原价购买

随着工程的进度,购买同一种物料可能是采购需要持续几年之久的工作,但是物料的价格会随着经济发展而增长,这时候要求供应商按照往年价格供应就是压低了价格。

按几年前的价格采购物料,供应商的第一反应是肯定不行。什么时间长了,物价都上涨了,工人工资也涨了,原材料更是涨了多少多少,他们的理由有很多。但是作为采购,他们的选择也更多,你不干拉倒,我们可以选择其他的供应商。为了维持双方一个稳定良好的合作关系,供应商会想法设法抽调以往的库存等,最大程度地降低自己的损失,满足采购的要求。可见,原价购买对于买卖双方都是省时省力的办法,也是采购压价的有力手段。

摸清情况 篇5

一、主要做法

1. 提高认识, 明确思路

改革开放以来, 广东省行政事业资产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另一方面, 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工作中的不足, 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行政事业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联系不紧密、存在“两张皮”的现象, 既制约了资产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 也制约着公共预算改革的深化和提高。这个问题到了必须解决的时候了。我们认为, 财政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具有内在的关系, 资产价值管理是预算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 是财政职能的重要体现。实现行政事业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 有利于科学合理地安排资本性支出预算 (资产预算) , 进一步深化部门预算改革;有利于准确核算政府行政成本和事业成本, 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有利于维护资产配置的公平与效率, 进一步推进公共行政管理体制、事业单位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基于以上认识, 广东省财政厅报经省编委同意于2004年成立行政事业资产管理处 (以下简称资产处) , 并确定了以预算管理为中心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工作思路。2005年10月18日, 印发了《关于推进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相结合有关问题的通知》 (粤财预[2005]145号) , 提出了推进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相结合的基本原则和实施计划。2006年, 在部门预算的有关文件中明确“三项资产”预算编审程序和内部工作流程, 并首次开展对“三项资产”预算编审工作。2007年, 在部门预算和资产管理文件中强调资产管理要有机地融入预算程序之中, 使资产管理成为预算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建立流程, 完善制度

省财政厅《关于编制2007年部门预算的通知》 (粤财预[2006]92号) 和省级部门预算审核操作办法规定, 省直单位存量资产情况与新增”三项资产”的配置审核, 在预算“二上二下”程序中同步申报和审核。即, 各部门在申报部门预算“一上”同时提交存量资产情况和增量资产申请计划, 省财政厅审核后在“一下”时将预算控制数和增量资产配置初审意见同时下达各部门, 各部门收到省财政厅“一下”控制数和增量资产配置审核意见后根据本部门实际情况调整修改部门预算和增量资产计划, 在“二上”时报省财政厅, 省财政厅审核后上报省政府, 在省人代会审议通过部门预算案后随部门预算“二下”时一并下达省直各部门。在省财政厅内部, 部门有关资产配置事项由资产处根据规定审核, 提出初步意见会签部门预算主管处室后送预算处综合上报。

3. 遵循原则, 严格标准

省财政厅在增量资产配置过程中严格遵循财政部规定的原则: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和有关规章制度;与行政事业单位履行职能需要相适应;科学合理, 优化资产结构;勤俭节约, 从严控制;对有规定配备标准的资产, 应当按照标准进行配备;对没有规定配备标准的资产, 应当从实际需要出发, 从严控制, 合理配备;财政部门对要求配置的资产, 能通过调剂解决的, 原则上不重新购置。审核的主要依据是:《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标准》 (计投资[1999]2250号) 和《关于调整党政机关汽车配备和使用管理规定》 (粤办发[1995]21号) 等有关规定。

4. 讲究方法, 把握重点

资产处对115户一级预算单位、1836户基层预算单位报送的2007年部门预算“三项资产”存量表和“三项资产”增量计划表进行了认真审核。审核内容重点是:“三项资产”存量资产情况表填报的数据资料是否完整、真实、准确;增量资产计划是否必要、合理, 申报增量资产配置的依据是否正确;增量资产需求与单位实际需要和新年度单位工作职能和任务是否相适应;结合省直各单位资产存量情况, 分析在省直范围内是否有同类资产可供调拨、划转、有偿转让。在审核过程中, 我们与预算单位及时沟通, 深入了解情况, 有的还到现场核实察看, 力争做到实事求是, 全面准确。

5. 实事求是, 分类处理

省级一级预算单位共有115个, 其中申报增量资产计划的有75个, 申报金额48.34亿元。经过审核, 省财政厅根据各单位不同情况, 分别提出处理意见:第一, 对于超配置标准、超编、超额申报的, 建议不列入部门预算。省财政厅审核后, 核减申请项目总金额36.15亿元, 其中:核减15个部门购建房屋建筑物申请, 金额30.03亿元;核减16个部门所报43项大型设备增量申请, 金额4.34亿元;核减新增机动车申请429辆, 金额1.78亿元。第二, 对于在配置标准、编制范围内申报的, 提出四种处理办法。一是建议从现有存量资产中调剂解决, 节省财政资金约0.54亿元;二是建议实行资源共享, 节约资金1.46亿元;三是建议从2007年预算控制数中解决。四是建议从以后年度逐步安排解决。经审核, 省财政厅提出在2007年省级部门预算中安排“三项资产”增量资产计划10.19亿元, 核减资金安排38.15亿。有关增量资产配置计划随人大批准的部门预算一并下达到省直各有关部门贯彻执行。

在2006年工作基础上, 2007年我们按照省领导和厅领导的指示, 专题研究完善2008年增量资产预算编审、执行工作, 增加“2008年增量资产预算执行情况表”, 使之与“2008年增量资产计划表”相呼应, 并进行专门部署, 明确任务, 完善程序, 下发计划, 组织培训, 编印手册, 加强对部门的指导, 争取把工作做得更好。

二、成效与问题

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相结合工作推进顺利, 并取得明显成效。一是树立了新观念。通过广泛宣传, 财政部门内部和省直有关单位普遍提高了认识, 确立了以预算编审为龙头的资产配置新理念, 树立了行政绩效、系统管理和资产预算新意识, 形成了合理配置资产、努力提高资产使用效益、规范处置资产的良好工作氛围。二是探索了新模式。初步探索了资产预算管理模式, 在部门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和原则、编制要点、报表内容、审核流程等方面体现了预算管理和资产管理的结合, 改变了以往重增量、轻存量, 重资金、轻实物的管理模式。三是完善了财政职能。改变了长期以来存在的预算编审与存量资产占用状况联系不紧、预算执行和调整与资产使用及变动情况联系不紧的状况, 拓展了预算管理的广度和深度, 规范了预算分配过程, 进一步完善了财政分配职能、资源配置职能和宏观调控职能。四是提高了分配效率。在预算编审过程中, 坚持增量与存量相结合, 既充分发挥了存量资产的作用, 又可以从源头上减少重复或超标准购置, 节省了财政资金。在预算执行过程中, 坚持资产预算执行与资产管理相结合, 探索建立完善资产预算的执行反馈机制, 不断增强资产预算的导向和约束功能, 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和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配置效率, 把有限的财政资金投入到更广泛的公共服务领域。

这项工作之所以能顺利推进, 我们有四点体会:一是领导高度重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 省委副书记、省长黄华华, 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钟阳胜同志等领导高度重视财政工作, 对推进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作了一系列重要指示, 指明了工作方向。省财政厅党组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重要指示, 把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二是基础工作先行。2004年以来, 广东省财政厅先后组织省直党政机关经营性资产清理、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单位清产核资、省直事业单位大型设备普查等多项清产核资工作, 反复核实资产存量, 建立基础数据库, 为资产预算审核提供依据。三是营造舆论氛围。2006年1月, 《广东财政理论与实务》 (2006年第1期) 推出了“以预算管理为中心, 推进行政事业资产管理”的中心栏目, 刊登财政部预算司、行政政法司、教科文司领导及省财政厅刘昆厅长、赵军纪检组长及有关专家学者文章, 省财政厅预算处和资产处共同发表了题为《推进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的有效结合》一文, 为推进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相结合创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四是精心组织协调。广东省财政厅按照部长令有关规定, 明确审核流程和厅内职责分工, 设计符合实际需要的表格, 精心组织审核工作。

在开展增量资产预算工作中, 我们也遇到了不少问题, 需要加以解决。主要问题包括:一是个别单位仍然没有认识到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相结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对编制资产预算的重视不够, 资产增量计划的上报随意性较大;二是单位资产管理基础薄弱, 家底不清, 存在账实不符的情况, 客观上造成填报基础数据不全和不真实;三是单位财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存在漏填、错填、数据不一致等现象;四是资产配置标准不够细化, 如房屋建筑物装修、机动车配置标准不统一, 大型设备配置标准欠缺, 尤其是办公设备及事业单位资产配置标准缺乏, 客观上增大了财政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增量计划及存量资产维护费用的审核难度。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与打算

财政部颁布的《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确立了“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为资产管理的第一原则, 这是我们做好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相结合工作的重要指南。我们将认真学习, 并虚心借鉴各兄弟省市经验, 努力推动我省资产管理各项工作。

(1) 进一步提高对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相结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要进一步提高认识, 加强领导, 明确职责, 把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相结合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 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2) 进一步完善部门预算及资产预算制度。按照“先试点、后扩大、再推广”和“抓重点、抓关键”的原则, 研究进一步完善预算编制、执行、决算管理的基础制度, 包括资本性支出 (资产) 预算编制、执行、决算管理制度, 完善资产增量配置、资产存量费用定额预算审核制度、资产预算执行反馈制度和执行结果考核制度, 使资产的购建、使用、变动、处置等动态管理与预算编制、执行、决算程序有机统一起来。

(3) 抓紧制定和完善资产配置标准及相关制度。分类制定或完善资产配置标准, 补充完善房屋建筑物、小汽车、设备等资产配置标准, 抓紧制定大型设备及电脑等办公设备配置标准, 抓紧研究制定存量资产运营维护费用定额标准、增量资产初始购建费用定额。

(4) 完善资产管理信息系统。要以规范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流程和明确管理责任为基础, 以资产清查数据为初始信息, 建立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 推进资产管理手段创新, 为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相结合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5) 推进资产管理与部门预算等各项财政改革的对接。以资产存量和资产绩效作为增量预算申请的重要依据, 实现与部门预算的结合;以资产预算为基础, 建立资产预算执行情况跟踪机制;以绩效管理为目标, 开展资产使用的绩效考评工作;与政府采购相结合, 按照规定的资产配置标准和使用状况确定资产采购预算需求, 避免重复购置;要建立与国库收付制度及政府会计制度的相互印证和互补机制。

上一篇:煤矿矿井粉尘防治研究下一篇:自适应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