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情况(共12篇)
生产情况 篇1
近期生猪价格出现了持续下跌, 根据湖北省畜牧局要求, 对谷城生猪监测户、部分生猪规模养殖大户、生猪县外调出经纪人、县动物检疫站等有关人员做了调研,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市场消费量和生猪价格的变化
(1) 县内活猪屠宰量锐减, 县外生猪调出量变化不明显。
据谷城县动物检疫站市场检疫统计数据, 全县元月活猪屠宰检疫4 639头, 其中城区市场2 310头;2月活猪屠宰检疫2 231头, 其中城区市场1 125头;3月1日至3月8日, 城区市场总检疫167头。2月份屠宰检疫的2 231头中, 2月13日 (除夕) 前检疫2 119头, 2月14日至28日检疫112头。上述数据分析结果, 元月, 城区市场日均屠宰量74.5头;2月份在除夕前的这一阶段, 日均屠宰量达到163头, 除夕至元宵节期间, 日均屠宰7头;3月1日至8日, 日均屠宰20.9头。结合地方消费习惯分析, 元月至除夕前, 居民储备年猪肉习俗拉动了活猪屠宰量地上升, 并在2月达到高峰。除夕至元宵节期间, 居民以消费储备肉为主, 对市场鲜猪肉消费需求低。进入3月后, 逐渐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经营秩序, 但是居民仍以储备肉为主, 餐饮企业是鲜猪肉的主要采购单位。
据对谷城冷集镇汉江村白老三、白老四等4位生猪调出经纪人调查结果, 县外生猪调出量变化不明显。元月至2月11日, 4位经纪人日均生猪调出量基本维持在700头左右。2月21日歇业结束后, 4位经纪人生猪调出量迅速恢复到正常地业务数量。
(2) 生猪价格持续下跌。
元月以来谷城生猪价格整体保持持续下跌态势, 从元月初的12.4元/kg一路下滑到目前的9.2元/kg, 跌幅25.8%。在下跌过程中, 出现了两个缓冲价, 一是元月中旬至2月底的11.2元/kg, 二是3月2日至今的9.2元/kg。与活猪价格持续下跌不同, 猪肉价格以除夕为分水岭, 除夕前保持18元/kg, 除夕至今保持了17元/kg。
(3) 近阶段出栏生猪出现不同程度亏损。
近阶段出栏的100公斤重的生猪生产成本推算约为1 050元/头 (仔猪300元、饲料660元、防疫药品等50元、人工摊销20元、水电费等摊销10元、死亡猪成本摊销10元) , 销售成本价10.5元/kg。这就意味着猪价跌至9.2元/kg后, 养殖户每出栏1头育肥猪, 将亏损100元。
2 生猪存栏结构和出栏情况
从谷城10个生猪养殖固定监测村、30家固定监测户生产情况, 结合县内部分规模场户生产现状来分析, 谷城前一阶段生猪生产出栏量较大, 补栏不足。
2月份10个生猪养殖固定监测村生猪存栏14 084头, 其中母猪2 170头、仔猪4 382头, 分别比上月减少4 493头、4头和1 245头;生猪出栏3 750头, 比上月减少5 978头。生猪存栏数量的大幅变化可以分析为春节前农村大量屠宰年猪和突击销售活猪, 这也与县动物检疫站统计的除夕前生猪日屠宰量较大相对应。从母猪存栏量基本没有变化来分析, 当前的生猪价格下跌, 还没有对谷城生猪养殖户造成较大的恐慌, 还没有出现急于调整母猪群的迹象。仔猪数量的减少可以分析为补栏不及时, 这与谷城农户习惯于春节过后适时补栏的习惯一致。
2月份30家生猪养殖固定监测户生猪存栏7 785头, 其中能繁母猪1 362头、仔猪1 997头、中猪794头、大猪3 361头;分别比上月下降1 084头、3头、618户中, 10家大户生猪存栏7 405头, 其中母猪1 269头, 仔猪1 881头, 分别比上月减少1 093头、2头、640头;出栏1 014头, 比上月减少1 978头。10家中等户生猪存栏346头, 其中母猪85头, 仔猪98头, 分别比上月增加2头、减少1头、增加13头;出栏35头, 比上月减少96头。10家小户生猪存栏34头, 其中母猪8头, 仔猪18头, 分别比上月增加7头、持平、9头;出栏0头, 比上月减少17头。空槽户3户, 比上月增加2户, 全部出现在小户。
从上列分析可以看出:
(1) 生猪规模大户已经凸显其生产主导地位, 其生产情况主导了固定监测村的生产情况。
(2) 生猪生产中等户和小户对价格下跌敏感性不如大户, 对维持生产稳定有积极作用。
(3) 当前的生猪价格下跌还在大户心理承受范围内, 还没有出现杀母猪等现象发生。
3 市场变化原因分析
(1) 供过于求是影响猪价市场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从谷城来看, 春节前生猪大量抛售基本与猪价的快速下跌过程同步。节后虽然生猪上市量相对减少, 但是在外销量基本没有变化, 地方消费又以储备肉消费为主的环境下, 仍存在供过于求的局面。
(2) 前期猪病发生引起的恐慌和省内外持续传递的猪价下滑信息, 激发了养殖户急于抛售的心理变化, 这个变化导致生猪价格一路下滑。
(3) 丰富的肉类替代品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猪肉的主导消费品地位。
生产情况 篇2
一、肉鸡生产情况。当前的全县的存栏量为527.25万只,同比增长19.69%,出栏量547.76万只,同比增长33.67%。
二、近年来,通过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我县在肉禽生产方面引进了许多富民惠农的大项目、好项目,许多社会责任感强、实力雄厚、远见卓识的企业到我县发展,建成了许多以挂靠龙头企业为主合作养殖户的肉禽养殖基地;县领导高度重视肉禽养殖基地建设工作,近期县府办还专门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肉禽养殖基地建设工作的通知》,在这些措施的有力带动下,全县畜牧业生产情况较为稳定。比如泰安温氏畜牧有限公司和宁阳和康源养殖有限公司采用“公司+农户”模式,合作养殖户与公司签有合同,按合同从事生产,公司按合同价回收,农户每只鸡仍有2.0-2.5元的纯利,当地农户发展肉禽生产的积极性未受到大的影响;又因春节过后人感染H7N9病例减少,公众关注度降低,农贸市场收购鸡只活跃,养殖户积极补栏、增栏。
我县肉禽养殖经过近四年发展,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且动物防疫工作连年处于全省前列,去年
生产情况 篇3
关键词:江西省;棉花;生长指数;生产情况
中图分类号:S56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2095-3143(2014)03-0032-03
DOI:10.3969/j.issn.2095-3143.2014.03.007
0引言
棉花是江西省的三大农作物(水稻、油菜和棉花)之一,是江西农业的经济支柱。据江西农业统计报告,江西省常年植棉面积在80000 hm2左右,且70%集中在鄱阳湖棉区。在该棉区固定选取有代表性的监测点进行连续监测能够较好地反映江西省的棉花生产情况,因此,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鄱阳湖综合试验站、江西省棉花研究所通过在鄱阳湖主产棉区的彭泽、都昌和九江县选取6个乡(镇、场)共100户监测点进行基本信息(各户耕地面积、人口和劳动力、棉花生产规模和效益等)、 棉花经营信息(各户棉花实际交售量和交售价格)、棉花生产信息(棉花播种面积、收获与受灾面积,棉花种植和收获密度,个体和单位面积铃数、单铃重和衣分)、棉花生产技术信息(棉花种植品种、种子类型和种子获得途径,棉花栽培技术中促进早发早熟技术的应用等)、生长指数信息(各期真叶数、果节数和成铃数)、气候资料(包括棉花生长季节实际发生的气温、日照和降水资料,以及低温、寒潮和早霜冻资料等)和辅助信息(气候灾害、生物灾害,如病虫害发生和危害,对产量影响程度等)的连续监测,并应用中国棉花生长指数评价系统(China Cotton Growth Index,缩写为CCGI)对江西省2013年棉花生产情况进行评述[1-3]。监测结果表明,2013年江西省棉花生长指数(JCGI)为94,表明棉花长势差于2012年半成多(见表1);江西全省棉花生产情况总体呈“一增五减”形势。现将情况分述如下。
1 江西省2013年棉花生产概况
1.1 面积减,单产减,总产减
监测结果显示,2013年全省棉花播种面积76667 hm2,同比减3333 hm2,减4.2%;由于棉花生產期间阶段性灾害影响明显,全省单产平均皮棉产量为1407 kg /hm2,比上年减产4.3%;总产为107.87kt,比上年减8.29%。
1.2 气候整体不利,阶段性灾害影响明显
棉区棉花生产期间总体气候不利,降水量是前期多中后期少,分布不匀,高温干旱灾害性天气影响明显。具体表现为:一是5月初~6月初的降雨多,局部雨量大,持续时间长;二是7~8月气温高且高温天数多;三是7~10月雨日少、降水少、棉花受灾面积大;四是台风“苏力”、 “潭美”过境影响。
1.3 棉价略升,成本下降,收益减少
2013年度新棉售价一路平缓,籽棉交售价格在7.8~8.6元/kg,均价8.34元/kg,比2012年增1.7%。
监测结果显示,棉花生产成本较上年减少,2013年成本29700元/hm2(含人工费),比2012年减少1140元/hm2,降幅为3.7%。其中肥料投入(含人工费)7856元/hm2,比2012年减1635元/hm2,减17.2%,肥料价格与2012年相比,尿素降0.2~0.6元/kg,降幅为一至二成;磷酸二铵降0.3元/kg,降幅将近一成;氯化钾降 0.4元/kg,降幅为一成左右;氯基复合肥降0.2~0.4元/kg,降幅为半成多至一成;有机肥价格与上年持平。种子价格有所上升,升幅为将近一成。农药成本减少,病虫草害综合防治费用(含人工费)为4139元/ hm2,比2012年减698元/hm2,减14.4%;灌溉和排涝费(含人工费)为1154元/hm2,比2012年增921元/hm2,增幅为396%;自用工和雇工费一般日工资为80多元,但棉农一般很少雇工。
虽然棉价略升,成本下降,但由于减产,导致植棉收益较2012年减少。
2 样本县所在棉区(九江)2013年的天气特征
2013年江西九江地区棉花生产期间4~10月的天气呈“积温多、日照多、雨日少、降雨量少”特征。主要特点:一是积温多,比2012年增,其中≥10℃活动积温、15℃活动积温和20℃活动积温分别多120℃、28℃和31℃,具体表现在气温高(4~10月日平均气温比常年高0.8℃~3.5℃,其中7月、8月日平均气温分别比历年均值高2.7℃、3.5℃)和高温天数多(6月、7月和8月日平均气温超过30℃的天数分别有5天、27天和25天,由于气温高且持续时间长,高温焉蕾现象较多,小铃脱落严重);二是日照时数比2012年多187 h,较常年多214 h;三是雨日少,4~10月份雨日68天(其中4~6月份雨日40 天,占59%),比2012年少29天,较常年少16天(减19%);四是降水量前期多中后期少,4~10月总降雨量较常年少325 mm(减幅为30%),其中4~6月降雨量595 mm,较2012年同期多124 mm(多26%),而7~10月份降雨量明显减少,4个月降雨量共计154 mm,比2012年同期少351 mm (少70%);五是7月中旬台风“苏力”、8月下旬台风“潭美”过境导致的降雨虽对旱情有所缓解,但局部大风降雨对棉花生长极为不利,棉花倒伏,花蕾脱落严重,对秋桃影响极大。
3 江西省2013年棉花生长指数分析
2013年全省棉花生长指数为94(表1),与2012年相比棉花长势和产量差于上一年半成多,各月分述如下。
nlc202309041319
5月生长指数为89,苗情差于上年一成多。典型户调查平均真叶数3.0片/株,少于上年同期0.4片/株。主要是受4月中下旬强冷空气影响,气温低,昼夜温差大,棉苗生长缓慢质量差,移栽后返苗期延长。部分棉田蜗牛危害偏重。
6月生长指数为95,苗情差于上年半成。5月和6月初的降雨多,局部雨量大,持续时间长的特征明显,导致棉苗普遍长势偏弱,迟发棉田面积大;连作棉田“两萎病"发生面积大,部分棉田因多雨棉盲蝽象为害严重。6月11日后棉花长势加快。
7月生长指数为97,苗情略差于上年同期。主要是6月底雨停转晴棉花长势加快;7月上旬雨水偏少,晴热高温,局部出现旱情。典型户调查7月总果节数平均为32.2个/株,与上年同期相当。
8月生长指数为90,棉花长势差于上年一成。7月中旬台风“苏力”进入江西,第一次旱情缓解,棉花上桃集中且快。从7月中下旬至8月中旬末,最高气温39℃,最低温度30℃左右,受持续晴热高温干旱影响,棉花整体长势较上年同期偏差,主要表现为上层果枝较短、总果节数少,白花开到顶,叶片萎蔫,蕾、小铃脱落严重,后劲不足。旱情表现为圩区好于山区,山区好于丘陵。圩区大部分具备抗旱条件,多数棉田抗旱3~5次,少的也抗旱1~2次,降低了灾害程度。
9月生长指数为100,表明棉花长势与上年相当。8月22日台风“潭美”经过江西,旱情稍缓解,之后局部多雷雨天气和受冷空气影响,秋桃较少。典型户调查9月单株成铃平均36.0个,虽比上年同期多0.9个,但单铃重轻影响产量。
9月中旬至11月,气温高雨水少,对迟发棉花和吐絮有利。
4 江西省2014年植棉面积预测
近年来,基于棉花产量、收购价格和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而短缺等因素,加上棉花生產管理繁琐,用工多,物化投入多,成本高,植棉效益难以提高,收益不稳,部分棉农植棉积极性不高,持观望态度。据2014年1月和3月棉花种植意向调查结果,预计2014年江西省植棉面积比2013年减少。
参考文献
[1] 夏绍南,杨磊,张丽娟,等. 江西省2012年棉花生长指数与生产述评[J]. 棉花科学,2013,35(2):47-49.
[2] 毛树春.中国棉花生产景气报告:2012[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3.
[3] 夏绍南,杨磊,张丽娟,等. 江西省近五年棉花生长指数与生产述评[J]. 棉花科学,2013,35(5):24-29.
凤城市生猪生产情况分析 篇4
一、生猪价格下行的主要原因
1. 生猪供给增加
(1) 生猪养殖户数量增加。由于2012年前三季度生猪价格的持续高位, 越来越多的人进入生猪养殖业, 部分散户也大幅扩大养殖规模。 (2) 政策扶持力度加大。对饲养母猪的养殖户按每头母猪100元补贴, 政策支持对促进生猪养殖起到积极作用。
2. 生猪规模化养殖程度不高
虽然近年规模养殖户的数量和所占市场份额有较大提升, 但规模以下饲养户所占市场比例仍然较大。规模化养殖比例偏小, 小规模户在生产中更容易追涨杀跌, 加剧了生猪市场的不稳定性。
3. 养殖成本增加
调查表明, 生猪养殖成本不断上升, 如玉米、豆粕价格和人工工资上涨。2012年饲养员月工资为约2000元, 2013年上涨至约2400元, 涨幅达20%。近几年, 饲养员工资以每年20%~25%的增幅上涨, 且还经常存在请不到饲养员的情况。运输费用增加, 由于成品油及人工成本上涨, 带动饲料运输及生猪运输费用同比上涨10%。防疫费用居高不下, 每头生猪平均防疫费用约50元。
二、生猪生产存在的问题
1. 面临疫病和市场双重风险
部分养殖户缺乏防疫知识, 防控能力弱, 对扩大再生产存有顾虑。由于生产周期长, 养殖户对生猪市场信息把握不准, 很难准确预测价格波动趋势, 造成判断和决策失误, 导致养殖利润高时, 养殖户纷纷扩大规模, 而价格低谷时, 又纷纷转行, 造成生猪生产的不稳定, 导致生猪供应的不平衡和价格剧烈波动。
2. 政府奖励扶持资金不足
近年, 虽然国家加大对规模场的建设扶持, 但由于国家对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要求高, 需要配套设施多, 国家扶持资金远不能满足需要。
3. 环境排污难以解决
近年, 农民环保意识增强, 保护农村环境的呼声越来越高。由于生猪规模化养殖排污量大, 无害化处理成本高, 严重污染环境, 对周边农户生活造成较大影响。虽然各地政府投入大量资金治理, 但还不能完全做到环保排污。养殖户难以承担高额排污费用, 易引发养殖户与周边农户的矛盾与纠纷。
三、对策与建议
烤烟生产情况汇报 篇5
新晃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2012年2月8日)
市领导:
烤烟是新晃农业的特色产业。长期以来,新晃烤烟产业在市委市政府、市农办的关心下,在烟草及其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得到了稳定发展,烟叶生产的产量和质量也得到了不断提高,2012年,市人民政府给我县下达了种植烤烟10000亩,收购烟叶2.5万担的工作任务。围绕这一任务,我县努力做了一些工作,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目前我县紧紧围绕市下达的工作目标稳步推进,现已落实16个乡镇种烟,种烟面积7367亩,已翻耕烟地6783亩(详情附后),建有93个烤烟育苗大棚和一个育苗工场,2月2日已下种,且每个大棚都安排有专人管护。
二、主要措施
1、健全县、乡(镇)组织机构。新的县级领导到位后,我县调整了烤烟生产领导小组,县人民政府县长陆志前任组长,副县长韩景华任副组长,副县级干部杨长海具体抓。县烟草局、烟叶办、财政局、地税局、交通局、水务局、国土资源局、农发行、农机局、农开办、林业局、质监局等单位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制定全县烤烟生产政策和生产、收购等。各种烟乡镇根据乡镇实际,均相继成立了烤烟生产专2012年项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乡镇烤烟生产工作开展。
2、制定全县生产收购方案,发放了宣传单。2011年11月29日,县委、县政府两个办公室联合行文,下发了《新晃侗族自治县2012年烤烟生产收购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的工作任务、工作措施,把种烟面积和收烟担数指标分配到了乡镇,并对县乡烟叶税如何分成、如何奖励烟农村干、奖励乡镇、奖励部门等作出了明确规定。同时,将收购方案优惠政策摘要成宣传单,印发2000份发放到了乡镇。
3、制定优惠措施。为了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种烟积极性和吸引外来大户到本地种烟,在市人民政府种烟优惠政策的基础上,我县决定对烟农给予更多的优惠。一是烤房补贴。自建湘西系列烤房和8×8尺规格气流上升式烤房的烟农,由县财政每座分别补贴1000元、800元;各乡镇结合自身实际,也分别制定了一些更优惠的政策和措施。如方家屯乡决定租地每亩补贴100元;天堂、贡溪、扶罗、李树等乡镇从县返乡的烟叶税中拿出20%——30%不等的比例奖励烟农等。二是县奖励村干部。行政村实际种植面积达120亩、交售烟叶达300担、且中上等烟比率达92%、等级合格率达80%及其以上的,由县烤烟发展基金奖励该村干部3000元,分配办法由村里自定。三是县奖励职业烟农。对实际种烟面积达20亩、烟叶生产水平达2.8担/亩,且上中等烟叶比率达92%、等级合格率达80%及其以上的烟农,由县烟叶办和县烟草局共同认定后,从县烤烟发展基金中奖励烟农每担烟叶10元。连续两年达到以上要求的,由县烟叶办和县烟草局颁发“职业烟农证书”。
4、县委政府帮扶到位。县委政府专门成立了烤烟生产发展基金。今年拟拿出100万元用于烟农抵御灾害风险,帮助未能纳入烟草行业规划的小规模的烟水烟路建设、种烟奖励和烤房建设补贴等。
5、政府召开三次乡镇种烟专题工作会议安排部署2012年烤烟生产工作。一是在我县《2012年烤烟生产收购工作实施方案》定稿前,召集各种烟乡镇的党委书记、乡镇长和烟农代表召开座谈会,广泛听取意见,认真修改使之符合我县实际;二是2011年12月2日召开了全县2012年烤烟生产工作动员会,布置全县春节前烤烟生产宣传发动和种植面积的落实工作;三是2012年2月3日,春节尚未过完,即再次召开了全县烟叶生产工作会,要求各种烟乡镇毫不折扣的完成县下达的烤烟种植和收购任务。
6、乡镇积极行动。年前,各种烟乡镇即根据县发文件和县下生产收购任务召开了村组负责人会议,发动、分解各村种烟面积任务,安排干部下到村对种烟政策作了宣传发动。春节之后,乡镇积极行动,再次将干部分配到村组,上户做宣传发动和面积落实工作。
7、县加强工作督查。2月3日,县政府即安排副县长韩景华和副县级干部杨长海分别带领烟局、烟办人员下到乡镇、村进行今年面积落实工作的督查检查。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土地流转困难,能流转的土地价格太高,烟农负担较重。我县地属山区,人多田少,老百姓惜土如金,加上在家劳动力多为妇女、老人,他们认为,土地出租后,没地耕种,在家无事可做,不愿将土地出租。部分同意出租土地的农户,要价普遍较高,稻田要价基本上每亩在500元以上,旱土要价基本上每亩在300元以上。较浏阳、郴州乃至我市靖州等地
区的租金还高。土地租金较高,加大了烟农的生产投入成本,加重了烟农负担,影响着我县大面积种植和连片种植的发展。
2、自然条件较差,机械作业困难,劳动力成本投入较大,影响烟农收入,制约着产业发展。机械作业能大大降低劳动成本。但我县地属山区,耕地大多依山而成,丘块较小,种烟用的大型翻耕起垄机、培土机等派不上用场、小型的机械也因没有机耕道无法运行。绝大多数烟田全靠人工耕作。人工耕作速度慢,工价高,进一步加大了烟农的成本投入,影响了烟农的利润收入,烟农收入不高,不思种烟,产业难以壮大和发展。
四、今后的打算
1、调动全县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完成市下达给我县的目标任务。因素调动我县农民技术因素。我县是老烟区,有许多懂得种烟技术的烟农,前几年,因政策原因,他们停止了种烟。现在我们将对他们宣传新的政策形势,吸引他们种烟。二是调动现在管烟干部积极因素。我县懂得种烟、会种烟管理的干部很多,县委、县政府将通过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干部任用等多种形式鼓励乡村干部,经济上有效益,政治上有前途。三是利用好现有烤烟生产基础设备、设施,搞好烟叶生产工作。现烟草行业投入了不少资金,为我县修好了新式烤房、烘烤工场等基础设施,为云南锗业提供了便利,我们将充分利用好这些推进搞好种烟工作。
2、抓紧时间,搞好种烟面积落实。县委、县政府集中安排力量,在最近半个月内,重点突击抓好烤烟生产面积落实和新修烤房的地基落实工作。
3、积极努力探索、创新,稳步推进新晃烤烟生产发展。根据新晃自然环境、地理环境特点,结合外地做法,努力探索适合新晃烤烟生产发展的新模式,以解决生产过程中土地流转困难、劳动力难于组织、生产成本过高、大户种植难以成功等问题,做好做大新晃烤烟产业。
五、请求
1、请求对新晃烤烟给予更多关注和技术支持。新晃烤烟前几年已跌入历史低谷,现有一点起色,但离国家种烟资格县的要求还有相当大的距离,特请求市政府、市有关部门对新晃烤烟予以更多的关心和支持。同时,今年全市大量种植K326,我县对K326的生产、烘烤技术尚不十分成熟,希望市烟草部门给予技术知识、力量方面的支持。
海南省流刺网渔船生产情况的调查 篇6
摘 要:随着海南省流刺网业的发展,其新造的渔船吨位、起网机功率和载网量相应加大和增多,但由于渔船作业渔场主要在北部湾和渔船自带冰块生产的原因,流刺网船的吨位不是越大越好,它与生产效益不成正相关;本文并针对这一发展趋势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建议,目的是为今后流刺网船建造及生产工具的配备提供参考。
关键词:流刺网;渔船生产;调查
海南是个海洋大省,发展海洋渔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据有关行业部门统计,在全省水产品总量中,海洋捕捞产量一直占水产品总产量的65%以上,其中刺网产量在海洋捕捞中占有较大的份额。据2010年和2012年全省水产品产量统计,刺网产量平均占海洋捕捞产量达42%。因此,流刺网成为海南省海洋捕捞中一种重要的作业类型,其产量和产值在全省渔业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从海南省流刺网业发展情况来看,其新造的渔船吨位、起网机功率、载网量不断加大和增多,渔船吨位从上个世纪80年代的50 t左右,发展到90年代的80 t至2000年的100 t以上;渔船的起网的起网机功率配备也从15 W增加到18 W和至今的20 W;渔船的载网量也从300张增加到430张和至今的450张以上。因此,鉴于目前海南省流刺网船每年增幅较快并且渔船吨位不断加大的情况下,探索其吨位、功率、载网量、起网机功率配备和生产效益的关系,从生产实际中总结出符合客观实际的有关数据或模式,用以指导海南省今后的流刺网船建造和生产,这对于今后海南省发展海洋捕捞业,合理使用渔业资源,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益,增加渔民收入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1 调查点选择
海南省临高县海洋捕捞历史悠久,流刺网捕捞技术位居全省第一。根据2012年水产部门统计,全县生产渔船4 450艘,水产品产量约50万 t,产值约57亿。其中全县流刺网渔船2 290艘,占生产渔船的52%,产量266 949 t,产值30亿,分别占全县海洋捕捞产量的60%和产值的57%,占全省海洋捕捞产量的22%和产值的30%,在全省渔业排位中其流刺网的产量、产值均处第一。由于流刺网作业在海南不受禁渔期的影响,可常年作业,捕获的鱼类质量好并且价格高,生产效益在其它作业类型中是最好的,所以当地渔民借钱造船,社会上的资金也迅速地流向这一产业,一时形成造船捕鱼的新高潮。据有关资料统计,2000-2010年的时间里,全省平均每年有35艘左右新流刺网船投入生产,并且建造的渔船吨位也越来越大(其中有大部分是临高县渔民造的新船),成为全省新造船增长最快的类型。因此,我们选择临高县作为调查,把调查点定在新盈镇昆社村,因为该村的流刺网船建造和生产在全省流刺网业中具有典型的代表性。
2 调查方法
临高县新盈镇昆社村共有流刺网渔船共181艘,我们从50~100 t的渔船中随意选择30艘进行调查。调查采用咨询和统计表格填写相结合的方式,表格内容包括:船号、吨位、功率、起网机功率、載网量、年产量、年产值、年生产成本等十二项;统计年限为2002-2004年共3年时间;生产效益以年平均利润率来表示。整个调查工作得到新盈镇昆社村委会的支持及调查船主的协助。
2000年是临高县新造流刺网船最热的时期,每年都有二十艘以上的新船投入生产,进入2010年由于海洋捕捞渔船的“双控”、北部湾渔场的划界和渔业资源变化的影响,流刺网船年增量有所减少,但流刺网渔船产量仍然占海洋捕捞产量一半以上。考虑到在统计分析过程中,流刺网渔船生产时间虽然不同,但因为同一作业类型,其生产成本的增加或减少是一样的,所以,我们使用2002-2004年资料进行分析。
3 调查结果
2艘50 t以下流刺网船,每艘功率配备133 kW,起网机功率15 W,平均载网量300张,年平均产量52 t,年平均产值28万元,年平均生产成本22.3万元,年平均利润率为25%,我们称为第一类型渔船(表1)。
15艘51~80 t的流刺网船,每艘功率配备135 kW,起网机功率18 W,平均载网量430张,年平均产量79.5 t,年平均产值47.8万元,年平均生产成本33.1万元,年平均利润率44%,我们称为第二类型渔船。
13艘81~100 t的流刺网船,每艘功率配备135 kW,起网机功率20 W,平均载网量450张,年平均产量88.5 t,年平均产值54.5万元,年平均生产成本39.3万元,3年平均利润率38%,我们称为第三类型渔船。
表1 临高县新盈镇昆社村流刺网渔船有关资料统计表(2002-2004年)
渔船数
量/艘 吨位/t 平均功
率/kW 平均起网
机功率/W 平均载
网量/张 年平均
产量/t 年平均产
值/万元 年平均生产
成本/万元 年平均
利润率/% 备注
2 <50 133 15 300 52 28 22.3 25 第一类型
15 51~80 135 18 430 79.5 47.8 33.1 44 第二类型
13 81~100 135 20 450 88.5 54.5 39.3 38 第三类型
4 分析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在三种渔船吨位不同配备(包括生产工具和资料)的情况下,第二类渔船的生产效益比第一和第三类型的渔船要好,这种渔船年平均利润率达44%。我们分析其生产效益比其它两种配备形式好的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
4.1 渔船上的配备与生产环境比较吻合
临高县流刺网大多数在北部湾海域生产,渔场水深约100 m,渔船上配备的生产资料,如柴油,冰块、淡水等,能够使渔船连续生产10 d左右(包括渔船往返时间)。由于渔船带冰生产,冰的溶化制约了其渔船在海上的作业时间,所以,不论是多大吨位的渔船,只要是自带冰块保鲜鱼类的,渔船就必须在10 d左右时间内回渔港卖鱼。因此,第二类型的流刺网船自备的生产资料与生产时间搭配比较合理,不出现浪费现象。
4.2 渔船吨位功率配备比较理想
按有关船检部门功率配备要求,渔船的吨位与功率配备一般是:50 t以下的渔船是1 t位船体配备功率1.47 kW, 51 t以上的渔船1 t位船体配备功率2.2 kW左右。从我们调查统计中可以看出,50 t以下渔船和81~100 t渔船的吨位功率配备的两种类型都存在过大和过小的问题。而第二类型吨位功率配备是1:2.3,比较接近理想的要求。所以,这类渔船在生产过程中航行速度快,机器设备使用寿命长。
4.3 生产成本相对较低
从调查资料统计中,我们把第二类型渔船与第三类型渔船的生产情况进行了比较,虽然第三类型渔船年平均捕捞量比第二类型渔船多9 t鱼,产值约5.4万元。但是第三类型渔船要比第二种类型的渔船一年多耗柴油7 t,价值2.8万元;一年多使用的冰块17 t,价值2 040元;多支付一个船工年工资和生活费1.3万元;一年多支出借款利息2万元,几项合计一年要多支出人民币63 040元。所以,第二种类型渔船要比第三类型渔船的生产成本相对要低。
4.4 开始投入资金较少,还款压力小
海南省的造船大多是使用进口梢木。据有关部门估算,每造1 t位船体,使用木材1 m3。梢木市场价格3 500元/m3,那么,第二类型与第三类型渔船最大吨位之差有20 t,造第三类型的渔船就比造第二类型渔船的多支出7万元木料款,生产工具同样比第二类型的网片数量多出20张,因此要多支付1万元(每张500元)。由于船主造新船一部分资金是来源于自筹,其余部分资金是靠民间借贷,年利息比较高。因此,开始投入生产时,借贷的资金越少,心理压力就越轻,这样船主对未来的生产前景就更加充满信心。
5 建议
我们从调查结果中进行比较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在近海约100 m水深的渔场作业(如北部湾海域),渔船自带冰块生产的情况下,流刺网船的吨位不是越大越好,它与生交效益不成正相关,而是存在一个比较合理的配备范围。因此,我们建议在北部湾海域生产的流刺网渔船在自备冰块保鲜的情况下,应建造80 t左右的渔船,即船长25.5 m,宽5.5 m,深2.7 m,船上功率配备是1 t船体配功率1.69~2.2 kW,起网机功率配备18 W,生产网片数量430张,船员12人。这种类型的流刺网船的配置模式,资金投入比较合理,生产成本较低,生产效益较好。
吉林省玉米生产情况概述 篇7
1 吉林省玉米种植业发展的阶段性回顾
吉林省玉米种植面积占到50%以上,是我国名副其实的玉米生产基地。吉林省玉米种植业的发展,从20 世纪70年代末至今,大致分为4 个阶段[1,2,3]。
1.1 快速增长阶段(1979—1985 年)
1978 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工作上来,农村普遍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家实施了一系列促进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广大农民种粮务农的积极性得以充分发挥和释放。随着种植业生产结构的调整优化及良种和化肥的大面积推广应用,农业科技进步对于推动玉米产量的增加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吉林省玉米的生产能力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4,5,6,7,8]。
1.2 徘徊发展阶段(1985—1990 年)
在这期间,吉林省遭受了严重的旱、涝等自然灾害,以及粮食增产后出现的卖粮难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粮食生产明显表现出后劲不足。玉米产量虽然仍在持续增长,但增长幅度低于上一个时期。
1.3 相持回落阶段(1990—2000 年)
在这10 余年间,由于粮食供过于求,个别地区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放松了粮食生产,粮食播种面积也有所减少,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不高。在这个阶段,玉米产量几乎没有增长,基本上是在动荡中有起有落,呈现出锯齿型的发展轨迹,丰歉年之间产量波动较大。
1.4 稳步上升阶段(2001 年至今)
在这期间,吉林省的粮食生产步步上台阶,年年有变化。尤其是2003 年以来,中央连续出台了切实解决“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和一系列促进粮食生产的惠农富农措施。且于2006 年,取消了在中国存在2 600 余年历史的农业税。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粮食生产出现了稳步增长、持续上升的良好运行态势。
2 吉林省玉米播种面积
建国后,1949 年、1950—1959 年、60 年代、70 年代、80年代、90 年代、2000—2014 年吉林省玉米播种面积分别平均为96.50 万、89.63 万、110.56 万、144.03 万、181.70 万、229.48 万、293.10 万hm2。 进入21 世纪,吉林省的玉米种植面积246.31 万hm2,已经超过了山东省,居全国首位。20 世纪50 年代,玉米、大豆、高粱、谷子面积分别占粮豆面积的21.38%、20.61%、19.55%、19.75%,比例基本持平。60 年代,大豆、高粱、谷子呈下降趋势,玉米种植面积占27.75%。90 年代,玉米种植面积占比68.27%,大豆、高粱、谷子的种植面积已分别减至占粮豆面积的11.07%、3.61%、1.06%。21 世纪初,吉林省的玉米种植面积占全国玉米面积的10.42%[9,10,11]。
3 吉林省玉米单产和总产
建国60 年来,吉林省玉米的单产和总产量变化呈现出5 个阶梯。第1 阶梯(从1965 年开始)、第2 阶梯(从1970 年开始)、第3 阶梯(从1979 年开始)、第4 阶梯(从1984 年开始)、第5 个阶梯(从1990 年起)的单产分别为1 500 kg/hm2、2 000 kg/hm2、3 000 kg/hm2、>5 000 kg/hm2、6 000 kg/hm2,其总产量分别为150 万、250 万、500 万、1 000 万、1 500 万t。
如表1、图1 所示,进入90 年代,高产稳产杂交种在吉林省全面推广种植,化肥用量继续增大,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得到广泛推广,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得到大面积应用,吉林省玉米单产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1990—1999 年平均单产水平达到6 711.1 kg/hm2,超过同期全国水平(玉米平均单产4 834.2 kg/hm2)、 山东省水平( 玉米单产5 348.4 kg/hm2)。至此,吉林省玉米单产水平最高,玉米总产量最多,种植面积全国最大。2001—2009 年吉林省玉米总产量年均增长率为3.9%,单产年均增长率为2.3%,处在全国中游水平,增产速度放缓。截至2014 年,吉林省玉米单产达7 394.6 kg/hm2。
4 近年来吉林省玉米品种推广利用情况
省外品种的推广面积占据主导地位。吉林省内单位品种的审定数量较多,推广面积大的品种除了郑单958 以外,育成单位都是民营种业。郑单958 (2005 年)和先玉335(2006 年)的推广面积据全省玉米播种面积的前2 位,一直以来为吉林省农业主导品种,其中品种推广面积最大的为先锋公司。近几年先锋系列种子种植面积占整个市场的3/5~7/10, 很多地区先锋品种的种植率超过9/10, 郑单958系列品种面积占1/10~3/20。其次是丹东登海良玉种业有限公司的品种表现非常突出,约占1/10,良玉11、良玉99、良玉188 等为代表品种。其他品种占市场的1/10~1/5。综合分析,中熟、中晚熟、晚熟种植区以省外育成品种为主,耕地面积大,为吉林省玉米主产区;极早熟、早熟、中早熟种植区以省内育成品种为主,耕地面积较小。
摘要:围绕吉林省玉米种植业发展的阶段性回顾,对玉米播种面积、玉米单产和总产以及玉米品种推广利用情况进行了概述,旨在为吉林省合理调整粮食作物结构,确保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玉米,生产情况,吉林省
参考文献
[1]杨镇,才卓,景希强,等.东北玉米[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
[2]周洪生.玉米种子大全[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0:157-177.
[3]陈长青,白石,史磊,等.我国玉米生产现状和高产育种方向[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4):4135-4136.
[4]苏义臣,金明华,苏桂华,等.吉林省近十年特用玉米品种概况[J].农业与技术,2006,26(3):72-73.
[5]于明彦,代秀云,夏远峰,等.吉林省专用型玉米品种现状及育种对策[J].玉米科学,2005,13(3):32-34.
[6]宋锡章.发展专用玉米,提高玉米效益[J].玉米科学,2001,9(3):45-48.
[7]荆绍凌,陈达,孙志超,等.玉米种质资源的评价、改良与利用[J].玉米科学,2007,15(5):46-51.
[8]李维岳,才卓,赵化春.吉林玉米[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9]焦仁海.吉林省玉米主要种质杂种优势群、杂交优势模式及演变[C]//全国玉米种质扩增、改良、创新与分子育种学术会议论文集.北京:[出版者不详],2004:119-123.
[10]王绍平,刘文国.东北春播区玉米种质创新问题与对策[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8,30(4):419-421.
安乡县大豆生产情况调查 篇8
1 生产现状
1.1 面积
2009—2012年安乡县大豆种植面积保持在733~933 hm2, 占全县耕地面积的1.5%~1.8%, 2013年起大豆种植面积增加迅速, 2014年达到2067 hm2, 占全县耕地面积的3.9% (详见表1) 。面积上升较快的原因有: (1) 种植大豆省工, 平均每667 m2用工2.4个, 适应安乡县农村劳动力不足的现状; (2) 大豆适宜机械化生产, 家庭农场、生产大户和种植合作社等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容易接受; (3) 2013—2014年安乡县棉花产量不高, 市场行情低迷, 生产效益较差, 部分农户转种大豆。
1.2 产量
2009—2013年, 安乡县每年大豆总产2144~3032 t, 2014年大豆种植面积扩展较快, 年产大豆5289 t, 比以往年份总产增加2000 t以上。2009—2014年大豆实际单产调查, 平均667 m2产量190.2 kg, 2010—2012年连续3年平均667 m2产量均在200 kg左右;不同年份间单产波动较大, 平均667 m2产量, 2010年最高, 达223.9 kg, 2013年最低, 仅116.5 kg (雨日多、降雨量大, 结荚率低, 成熟收割期发芽霉变腐烂现象比较普遍, 减产严重) , 2014年偏低, 为172.8 kg (表1) 。
1.3 效益
2009—2014年平均每667 m2物化投入241.5元 (种子60.0元、农药30.0元、肥料11.5元、耕整100.0元、脱粒40.0元) , 大豆平均667 m2产量190.2 kg、销售均价4.8元/kg, 种植大豆667 m2纯收入671.5元 (其中生产用工2个, 未计入生产成本) 。
1.4 市场前景
2013年, 我国大豆新增供给量为7288万t, 其中国产大豆产量为1305万t, 大豆进口量为5983万t, 该年度大豆榨油总消费量为6300万t, 较上年度增加300万t, 增幅为5.0%;2014年, 我国大豆新增供给量预计为7820万t, 其中国产大豆产量预计为1220万t, 大豆进口量预计为6600万t, 比2012年略有增加。
安乡县每年85%以上的大豆被个体小商贩收购销往本地豆制品小型加工企业, 主要加工的豆制品有香干子、麻辣干子、餐饮豆饼豆芽菜、麻辣豆食、农家豆腐乳、豆奶、鲜豆腐等。安乡县食品加工企业每年加工大豆2000 t左右, 其他农户自留为家庭食用。
2 存在的问题
2.1 生产水平不高
安乡县大豆生产零散种植为主, 每户种植面积 (3~5) ×667 m2, 零散种植面积占大豆种植总面积80%以上。近些年, 安乡县外出务工的劳动力较多, 从事农业的劳动力多在50岁以上, 文化水平低, 加上大豆在安乡县属于小宗作物, 没有完整成熟的大豆种植技术。
(1) 品种多乱杂。据调查, 安乡县种植的大豆品种有30多个, 部分农户在品种选择上比较随意, 市面上有未审定或不适宜的品种。随机调查8个农户, 其中4个户种植品种各不相同, 分别为‘中黄13’、‘荆豆3号’、‘翡翠大豆’、‘玉扇’, 另外4个农户不清楚自己种植的品种, 而各品种间产量差异显著。 (2) 播种量差异大。安乡县大豆667 m2最佳用种量为6.5 kg。据调查, 部分农户667 m2用种量仅为4.0 kg, 导致基本苗数不够, 有效荚数少而影响产量;部分农户667 m2用种量在10 kg以上, 成苗密度过高, 成荚率较低, 荚粒数少, 产量也不高。 (3) 播期选择不合理。安乡县比较适宜种植夏大豆, 最佳播期5月中旬至6月上旬, 有农户4月上旬播种, 也有农户6月底播种。播得过早, 会导致生育期延长, 植株生长繁茂, 易倒伏;播得过迟, 会使生育期缩短, 植株变矮, 籽粒变小, 产量降低。 (4) 病虫草害防治时期不恰当。大部分农户是看到有明显的病虫危害才进行防治, 错过最佳防治时期, 用药量比较大、防治效果差。 (5) 沟渠不畅通。大豆种植田间基本没有腰沟, 厢沟、围沟没有及时疏通, 沟渠杂草丛生, 遇连续阴雨经常造成渍害。
2.2 灾害性天气对生产影响大
影响安乡县大豆产量的气候因子主要是开花期、成熟期的雨日数、降雨量和日照时数。6月底至7月, 大豆正值开花期, 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 此时大豆生长适温为15~25℃, 是大豆生长的第1次光合高峰, 要求光照充足。8—9月, 安乡县大豆正处于鼓粒、成熟收割期, 适宜温度为19~23℃, 是大豆的第2次光合高峰, 对日照要求高。安乡县2010—2014年大豆生产关键时期的气象条件列于表2、表3。
注:数据来源于安乡县气象局。
注:数据来源于安乡县气象局。
2010年、2012年大豆开花结荚期 (6月底至7月下旬) , 温度29℃左右, 较为适宜, 雨日数、降雨量适中, 日照充足, 利于大豆营养生长和开花结荚;8—9月成熟收获期, 雨日较少, 降雨量180 mm以下, 日照时数长, 极利于大豆成熟与收割, 2年的平均667 m2产量均在200 kg以上。
2013年8—9月出现3次5 d以上的阴雨天气, 第1次8月17—25日, 第2次8月31日—9月6日, 第3次9月23—28日, 大豆因阴雨天气发芽霉变腐烂现象比较普遍, 减产严重, 平均667 m2产量不到120 kg, 一般减幅25%左右, 严重丘块出现绝收。
2014年6月下旬至7月下旬, 日平均气温比正常年份偏低, 雨日数较多, 日照时数不足200 h, 雨水充沛, 雨日多, 加上土壤肥力水平较高, 造成生长旺盛、枝繁叶茂、荫蔽度大, 结荚率较低;8—9月的成熟收获期, 雨日28个, 日照时数比正常年份要少100 h以上, 雨日多、日照时数少导致成熟后豆粒发芽、霉变、腐烂的现象普遍, 产量较低, 平均667 m2产量不到175 kg, 比最高产年份2010年减产50 kg左右。
2.3 精深加工滞后
安乡县大豆加工大多是小作坊、小规模的简单加工, 精深加工产品少, 产品科技含量不高, 产业链条不长。大豆收获后, 绝大多数以原大豆形式进入市场, 产品未分级, 好坏掺合, 不同品种混种、混收、混售, 质量不高, 加工品质较差。
3 建议
3.1 因地制宜适度发展大豆生产
近些年来, 安乡县6—9月的极端天气时有发生, 在大豆开花结荚期和成熟收获期, 连续阴雨天气给大豆生产带来很大的损失, 在目前生产水平条件下规模种植大豆有一定风险。建议种植户选择地势较高、排灌条件好的区域适量种植。
3.2 抓好大豆生产技术推广
农业部门要引进品种进行试验, 筛选出适合安乡县种植的高产优质品种;要探索、完善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提高大豆产量、品质和效益。
3.3 积极发展大豆深加工
生产情况 篇9
1 奶业生产基本情况
据畜牧部门统计, 2008年全省存栏奶牛39.73万头, 其中成母牛25.7万头, 奶类产量94.82万吨, 其中牛奶92.35万吨, 分别比上年增长1.3%, 0.5%, -4.16%, -4.30%。2009年前两个月, 生鲜乳月产量约5万多吨。生鲜乳成本1.9~2.3元/千克, 生鲜乳效益-0.2~0.16元/千克, 主要企业生鲜乳日收购量约近500多吨, 奶粉和液态奶库存量大增。目前, 生鲜牛奶销售价格全省平均1.8~2.16元/千克, 比2008年8月降低0.5元/千克左右。
2 面临的突出问题
受“三鹿奶粉事件”和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影响, 当前山西省奶业生产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乳品企业举步维艰, 奶农损失惨重, 形势十分严峻。
2.1 奶农卖奶难问题依然突出
由于消费者信心严重受挫, 一时难以恢复, 生产企业产品大量积压, 流通资金紧张, 基本陷于停产、半停产状态。人为少收、限收、拒收鲜奶的现象时有发生, 多数奶农损失惨重而难以支撑。他们在等待中盼望, 在盼望中等待, 希望乳品企业能尽快恢复和扩大生产, 等待各级政府出台新政策扶持奶业发展。
作为山西省奶牛主产区的朔州市就是个明显的例子。据朔州市畜牧部门反映, 三鹿奶粉事件后, 朔州市日产鲜奶由原来的1100多吨锐减到目前的600吨左右, 其中乳制品加工企业日收鲜奶约450吨 (古城150吨、蒙牛50吨、伊利70吨、雅士利100吨、其它企业60多吨) , 农民喂犊牛20多吨, 市场零售30多吨, 其余的110多吨鲜奶无法正常销售。鲜奶价格也由去年三鹿奶粉事件前平均2.8~3.6元/千克下降到目前的1.8~2.4元/千克, 且包含奶站0.2~0.3元/千克的管理费。多数奶牛养殖场 (小区) 以及奶牛散养户基本上是赔本经营。据测算, 目前规模养殖场 (小区) 生鲜乳的成本价是2.2~2.4元/千克, 散养户生鲜乳的成本价是2元/千克左右。由于饲养成本增加, 鲜奶销售价格较低, 且销售受限, 许多奶牛仅喂粗饲 (草) 维持饲养;奶农倒奶、卖牛、杀牛现象时有发生, 奶农利益受到严重的损害。据估算, 三鹿奶粉事件以来, 该市卖、宰奶牛达2.5万头, 而且还有继续发展的趋势。这种现象在全省如大同、太原、晋中等地也普遍存在。
2.2 乳品加工企业限收、拒收生鲜乳现象增加
企业执行安全生产标准, 鲜奶化验、监测手续严格, 再加上缺乏应有的第三方责任监管, 奶的好坏生产企业说了算, 有的厂家又人为地为奶站设限, 只有供奶量达到一定量时才收, 否则, 即使质量合格也枉然。据说, 还有一些不法生产厂家为了减少自己的损失, 竟将以前招回的产品又掺进所收的生鲜乳中。这样, 在一定程度上也减少了对生鲜乳的收购。这就造成好多奶站少收、不收、压级、压价不正常的运转, 最后受损的还是奶农。当然, 可能厂家也有它自己的难处, 如产品积压, 资金周转不开等因素。
2.3 乳品企业拖欠奶款现象严重
山西省的大型乳制品加工企业主要分布于朔州市。朔州市现有古城、蒙牛、伊利、雅士利、春城等7家乳品企业, 生产奶粉和液态奶两大系列产品共54个品种。年加工能力达到80万吨。正常情况日加工鲜奶830多吨。目前, 这些乳品企业乳制品库存增加, 资金回收和周转十分困难, 都不同程度地拖欠奶农奶款, 部分企业拖欠奶款达4个多月, 使养牛户难以支付正常养牛投入, 农民卖牛买料情况普遍。
2.4 乳品加工企业生产经营困难
由于受三鹿奶粉事件影响, 奶制品市场消费急剧下降, 市场萎缩, 企业库存增加, 资金回收和周转十分困难。同时, 受国际金融危机和世界实体经济增长明显减速的影响, 进口奶粉以低于国内同类成本价20~30%大量进入我国市场, 国产奶粉市场受到严重冲击, 销量大幅下降。据有关资料显示, 从2008的下半年开始, 进口原料奶粉数量猛增, 2008年10月份全国进口量比8月份猛增60%, 专家预计2008年11月到2009年7月将有10万吨奶粉进入我国市场, 远远超过往年全年进口总量。这样, 本地乳品生产企业将不得不减产、停产, 以致最终影响到全省奶业的发展。
2.5 奶牛养殖传统、粗放、分散模式仍占主导地位
我市约有80%以上的奶牛是农户庭院散养, 不仅生产力水平低下, 鲜奶质量不高, 经济效益较低, 而且给防疫、科技推广、市场监管等带来了较大难度。
2.6 奶业监管机构缺乏, 开展工作有一定的困难
全省上下没有建立起专门的奶业管理机构, 责任、分工又不明确, 推诿、扯皮现象严重。特别是基层单位既无人员又无办公经费, 更谈不上什么监测与监管了, 而且省、市、县三级均没有检测生鲜牛奶的资质, 这种落后的状况严重影响奶业生产的正常发展。
3 建议
3.1 建议加快学生饮用奶计划推广步伐
尽管山西省部分市启动实施新品放心奶和学生奶工程, 但杯水车薪, 推广面十分有限, 如朔州每天仅能解决80多吨鲜奶。建议国家尽快推广此项工程, 扩大放心奶、学生奶的实施范围, 特别是广大的农村市场, 以此来推动乳品市场的消费。据我们估算, 全省学生饮用奶计划如能推广开来, 仅此一项, 全省可日处理鲜奶1500多吨。
3.2 加大对乳品加工企业的扶持力度, 扩大生鲜乳收购加工能力
目前各乳品企业原产品市场销售已饱和, 他们都希望政府能帮助他们解决贷款进行技术与设备的改造来进行新产品开发。既提高产品竞争力, 又促进了当地奶业的健康发展。
3.3 加大加快人畜分离小区建设投入和建设步伐, 把建设现代化奶牛养殖小区列入扩大内需项目
继续鼓励和扶持养牛户入园入区饲养, 全面彻底改造传统、粗放、分散的奶牛养殖模式, 帮助农民走规模化健康养殖道路, 提高鲜奶质量, 增加奶农收入。进一步扶持小区建设标准化奶站, 取消中间环节, 形成统一有序的奶源市场。
3.4 建立奶牛养殖风险基金, 保护奶牛业健康发展
奶牛养殖业是风险极高的产业, 奶农又是弱势群体, 根本无法抵御风险。因此, 建议国家、省、市、县四级投资建立风险基金, 有效应对市场、动物疫病及各种自然灾害的冲击, 形成保障奶牛业稳定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
3.5 制定生鲜奶价格调控机制, 防止奶业出现大起大落
当前, 应制定出台生鲜奶收购保护价, 如果低于保护价, 应由各级政府予以补贴, 而且要相应地调节饲料等原料奶成本构成要素价格。同时, 建议省政府组织有关部门成立鲜奶价格协调委员会, 由政府根据市场形势适时调控干预, 定期研究、制定并发布鲜奶收购价格, 改变过去由乳品企业独家垄断鲜奶价格而出现的淡季压级压价、克扣奶农, 旺季哄抬奶价、争抢奶源的不良现象。
3.6 加大奶牛养殖业服务体系建设投入力度
近年来, 各级政府对奶业发展给予了一定的扶持, 但面对金融危机时还是显得有点“杯水车薪”, 特别是奶牛养殖受到严重损害的情况下, 奶农亏损严重。如朔州市, 尽管从2005年起, 连续四年投资1000多万元用于乡镇畜牧兽医中心站建设, 但基础设施还比较落后, 存在服务半径大、服务功能薄弱的问题, 特别是基层站日常运行费用十分紧张。然而, 相比之下, 其他奶业重点市的基础条件比朔州市更薄弱。因此, 建议继续加大奶牛服务费用的投入, 走真正依靠科技提高奶牛业生产力水平发展之路。
3.7 加大宣传力度
充分利用各种传播媒体在法制日、3.15消费日、牛奶日等特定日子或其它时间对饮奶好处、政策、法规进行宣传, 让奶农懂法、知法、遵法、守法, 科学合理的搞好奶业生产。
4 结束语
原油生产过程中乳化情况分析 篇10
1 原油生产过程各环节的室内模拟
1.1 模拟转速的确定
室内实验是利用乳化机模拟原油生产过程。它是通过旋转对流体形成剪切, 因此需建立转速与剪切速率的关系, 然后根据生产过程中可能形成乳状液的不同环节的剪切速率, 确定室内模拟实验条件。
大庆油田第九采油厂某区块, 针对管杆偏磨原因作业井比例增多的实际情况, 为防止抽油杆偏磨, 设计安装抽油杆扶正器。平均每口井400个, 每5 m 1个。根据采油方案, 所选抽油杆直径为Φ19mm或Φ22 mm;所选油管为Φ73.0 mm, J55规格;选用扶正器规格为Φ50×320 mm;Φ22 mm抽油杆所用接箍规格为Φ46×80 mm。油井生产时, 单井产液量是1.5 t/d, 泵效20%, 含水20%, 冲程为2.5m, 冲次为3 r/min, 油井泵挂深度为2 000 m。
根据以上数据可以计算原油生产时, 流体流经各环节流速、剪切速率及剪切时间[2,3]。
根据Metzner-otto等人提出的乳化机转速与剪切速率关系。
式 (1) 中为平均剪切速率1/s;k为比例常数 (k=11) ;N为转速;r/s。
可以得到原油生产过程中各生产环节对应的模拟转速见表1所示。
1.2 模拟实验步骤
1) 将原油放在恒温箱中 (50℃) 加热沉降48h, 然后利用电脱水进行脱水;
2) 配置含水率为20%的含水油[4];
3) 按表1计算的转速与时间, 利用乳化机模拟从井底到处理站整个生产过程;
4) 利用显微镜放大100倍后观察乳化情况。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1 各生产环节对原油乳状液形成的影响
为了更清晰地了解原油乳状液的形成过程, 在室内模拟实验时, 首先对其流经的各环节分别进行模拟, 结果显示, 漏失、流经接箍、流经扶正器导流槽时乳化最严重, 这三个环节对乳状液的形成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其他环节在生产过程中只是通过搅拌进一步增强了乳状液的稳定性, 如图1~图4所示。
由图1可以看出, 进泵后, 原油中只出现少量大水滴, 这是由于剪切时间短, 转速低, 水几乎没有破碎, 分散度低;
泵排液的剪切速率虽有所提高, 但由于剪切时间短, 虽然出泵后形成乳状液, 但乳状液稳定性差, 与吸液时相比, 剪切时间相同, 由于泵排的剪切速率较高, 排液所形成的乳状液稳定性较好于泵吸液的情况;
含水油在管线中流动及抽油杆运动时对流体形成的剪切速率很低, 虽有较长的剪切时间, 也不能使油水乳化, 实验中油水分层, 但抽油杆运动引起的剪切速率比流体在管线中流动引起的剪切速率高, 相同时间内油水分层慢;
漏失过程中, 剪切速率很高, 油井产液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加, 水滴破碎成小的水滴, 粒径减小, 分散度高, 水滴在油相中的粒径分布的均匀化程度提高, 如图2显示, 虽然每次抽吸漏失量较少, 但由于实验区块油井产量低, 漏失所占比例较大, 且泵上下冲程不但柱塞有漏失, 还存在凡尔的漏失, 都对原油乳状液的形成起到重要的作用;
含水油从井底流到井口, 多次流经导流槽, 剪切时间较之前环节稍长, 流经导流槽后, 大部分水都破碎成小水滴, 分布在油相中, 如图3所示。
油流经接箍时, 剪切速率不高, 油在井筒内处于间歇剪切状态, 但剪切时间长, 随着剪切时间的增加, 水滴破裂, 均匀分布在油相中, 如图4所示。
2.2 整个生产过程乳化情况的模拟
含水油从井底到井口, 依次经过泵吸液、泵排液、漏失、流经扶正器、接箍等各环节, 按着计算的各环节模拟转速及时间, 模拟整个生产过程, 原油乳化情况见图5所示。
在实验区块的古54—88号井的井口处取样, 在显微镜下观察, 原油乳化情况见图6, 图中可以看出, 原油产液到达井口处已经形成乳状液, 与室内模拟结果相吻合。
3 结束语
从模拟整个生产过程的实验中可以看出, 油井产物在井筒中已经形成了乳状液, 从井口出来后, 在集油管线中流动时, 虽然流速降低, 剪切速率小, 但对流体有搅动, 使乳状液稳定性增强;
原油产液形成乳状液的过程中, 漏失、流经接箍、导流槽对其影响较大, 是形成乳状液的关键环节, 而进泵、出泵、抽油杆运动及在管线中流动时虽不能形成乳状液, 但这些环节都对油井产液有一定的搅动, 使乳状液进一步乳化, 有利于乳状液的稳定;
漏失是引起乳状液形成的重要环节, 由于漏失量很大, 在实际生产中, 应适当降低井口回压, 减小漏失量, 防止原油乳状液的生成;
由于原油产液在井筒内已形成乳状液, 此区块含水较低, 在采用低温集输时可考虑向环形空间中加入破乳剂, 防止乳化进一步形成。
摘要:原油乳状液的形成与稳定直接影响原油脱水效果。通过对原油生产过程各环节的室内模拟, 利用偏光显微镜等仪器分析了原油从井底到处理站过程中, 原油流经泵、接箍及在管线中流动等环节的乳化情况, 确定了原油乳状液形成的原因及其稳定性, 对集输参数的确定及合理集输方式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乳状液,采出液,生产环节,试验研究
参考文献
[1] 黄启玉, 张帆.原油水乳状液制备条件研究.油气储运, 2007;26(6) :49—51
[2] 吴修德, 汪建华.抽油泵环隙漏失量的计算.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2003;24 (1) :95—97
[3] 张劲军, 黄启玉, 严大凡.管输剪切模拟搅拌槽中流体平均剪切率的计算.石油学报, 2003;24 (2) :94—96
生产情况 篇11
关键词:新疆;2014年;长绒棉;面积;产量;价格
中图分类号:S562.048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2095-3143(2014)05-0030-04
DOI:10.3969/j.issn.2095-3143.2014.05.007
Analysis of Market and Production Situation of Long Staple Cotton of Xinjiang in 2014
Cui Jianping,Kong Qingping,Tian Liwen,
Guo Rensong,Xu Haijiang,Lin Tao
(Xinji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Economical Crop Research Institute, Urumqi 830091,China)
Abstract:The author analyzed the production situation and marke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planting situation of long staple cotton of Xinjiang in 2014 and combined with the situation of cotton price target subsidies pilot and climatic features of the plan.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lanting area rebound, resume growth, total output increased slightly; the corps and local planting area increased differentiation, the corps continued to decline, the local rose; weak support of prices increasing, many factors, lint price was 28000yuan /t or so if the market did not rise or fall to the scene of 26000 yuan /t.
Keywords:Xinjiang;2014;Long stape cotton;Area;Yield;Price
0 引言
自2011年国家对细绒棉实行棉花临时收储政策以来,细绒棉收储价格连续3年都保持在2.04万元/t,籽棉收购价基本维持在9元/kg上下,棉农种植细绒棉受益匪浅。而长绒棉一直排除在国家棉花收储政策之外,加之种植成本高于细绒棉,导致近年来新疆长绒棉种植面积及价格持续走低,严重削弱了棉农种植长绒棉的积极性,影响了新疆地区特色经济产业的发展。自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对新疆棉花(细绒棉)实行目标价格(1.98万元/t)补贴试点,同时国储棉抛储起拍价为1.725万元/t后,新疆棉花种植意向及生产格局发生了一些变化。现对2014年新疆长绒棉生产种植及后期市场预测分析如下,旨在建议国家对长绒棉也实行目标价格补贴,以稳定新疆长绒棉生产。
1 新疆2014年长绒棉生产概况
1.1 长绒棉种植面积止跌回升,呈恢复性增长
在近年来新疆长绒棉种植面积持续走低情况下,2010~2014年新疆长绒棉种植面积分别为116333 hm2、86666 hm2、40000 hm2、37333 hm2和58333 hm2,2014年止跌回升,较上年增加56.2%,年际间增幅较大,呈恢复性增长。
在2014年新疆棉花目标价格补贴试点启动前,由于目标价格尚未明确,棉农对具体补贴细则及措施心存疑惑,观望情绪浓厚,4月公布目标价格后,植棉意向明朗。一方面在棉花收储政策取消及国储棉库存较大情况下,棉农普遍认为细绒棉难以维持上年度较高价位;另一方面由于近年来长绒棉种植面积骤减,总产急速下降,虽有积压,但持续低迷的市场已将库存或积压的长绒棉消化殆尽,因此,棉农普遍看好长绒棉后期市场,种植长绒棉积极性明显提高。
1.2 种植区域及分布特点
1.2.1 面积及区域 2014年全疆长绒棉种植面积约58333 hm2,主要集中在阿克苏棉区,此外喀什地区及库尔勒地区有极少量种植(见表1)。作为长绒棉主产区的阿克苏地区,2014年度种植面积较上年有所增加,其中地方种植面积约57600 hm2,占全区长绒棉总面积的99%,有“中国长绒棉之乡”之称的阿瓦提县种植面积约44666 hm2,占全县棉花种植面积的50%以上;而兵团农一师种植面积仅400 hm2,基本退出长绒棉种植。
表1 2014年新疆长绒棉种植区域面积统计表
地州县市种植面积
(hm2)占比
(%)
阿克苏
阿瓦提县4466676.7
阿克苏市周边1000017.2
哈拉塔勒镇20003.4
沙雅县10001.7
兵团农一师4000.7
喀什及库尔勒各县2330.4
1.2.2 分布特点及原因分析 2014年度长绒棉种植区域呈兵团与地方分化加剧格局。与上年相比,地方增幅较大,兵团持续减少。作为历年长绒棉主产区的兵团农一师,其种植面积继续下滑,原因有三:首先,国内高支高配全棉纱的产销形式近年来呈持续低迷态势,导致对长绒棉的需求疲软,在原棉价格长期处于下行通道时期,棉商为回笼资金,多以低于成本价出售,虽然兵团长绒棉质量优于地方,但其报价相对偏高,整体销售缓慢,不仅导致大量资金积压,而且时间越长亏损越大,兵团、企业及棉农三方均损失惨重;其次,农一师各团场继续加大调整产业结构力度,扩大水稻、核桃及其他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同时一些棉农认为如果新疆棉花直补最终按产量补贴,对产量相对较低的长绒棉种植者很不公平,因此棉农种植长绒棉的热情连续下滑;第三,在兵团大面积实现机械采收情况下,长绒棉仍以人工采摘为主,由于劳务用工短缺与人工采摘费连续多年上涨,仅此一项,其种植成本远高于细绒棉。
1.3 气候特点及产量预测
近年来频发的灾害性天气在2014年度再次重演。至棉花生育中期,气候条件均不利于棉花生长。自4月初开始的低温一直持续到5月上旬,气温多在100C~180C间徘徊,间有大风,播期明显拉长,相当一部分棉田播种后15~20天仍未出全苗,部分棉田出苗时间延长至25~30天,棉田重播现象普遍,大小苗情况严重,棉苗长势弱,全苗棉田明显偏少,开局不利;而5月频现大风,6月降雨、冰雹又延缓了棉苗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生育进度偏晚,地域间差异明显。7月下旬至8月中旬,气候条件有利于棉花生长,但多雨的天气诱发了棉田枯萎病的发生。
受长绒棉面积反弹影响,总产较上年应有明显增加。单产预计与上年基本持平,但低于历年平均水平。若中后期出现持续高温或多雨少日照天气,则长绒棉不仅蕾铃脱落加剧、成铃率下降,同时在前期发育滞缓情况下,后期的高温天气将逼其早熟,棉纤维发育时间缩短,棉花会出现早衰、单铃重下降现象,预计全疆长绒棉总产将在55 kt左右;若后期天气有利于棉花生长发育,则总产量有可能突破65 kt。
1.4 后期市场分析
受国家对新疆细绒棉的具体目标价格补贴及方式,长绒棉进口配额、产地库存及产量、种植面积,纺织企业用棉量及效益等多因素影响,后期长绒棉市场扑朔迷离,导致目前长绒棉供求双方均处于观望状态。与上年度相比,2014年度长绒棉价格上涨支撑乏力,下降因素较多。
1.4.1 长绒棉产地库存下滑,纺织企业库存见底,或为后期行情带来支撑 据棉企反映,目前长绒棉疆内库存已不多,内地仍有部分库存,数量在10~12 kt,而部分纺织企业库存已降至补库红线。新棉上市仍需时日,虽然下游产品滞销,但相比生产而言,用棉企业停产亏损更大,预计部分企业在新棉上市前或有采购需求。
1.4.2 长绒棉价格“跌跌不休”,地量成交,市场清淡 自国家执行棉花收储政策以来,较高的棉花价格对国内纺织企业不利,棉纺企业普遍亏损,压力巨大,由于产品滞销,企业不断压缩产能及长绒棉使用比例,高支纱优势不复存在,导致长绒棉用量及价格双双下跌。疆内长绒棉由约3.5万元/t持续下跌至目前的3万元/t左右,2014年5月底疆内137长绒棉报价降至3.03万元/t,237长绒棉报价跌破3.0万元/t,以2.95万元/t成交,至7月降至2.85万元/t左右,且多为一单一定,地量成交。
1.4.3 受资金困扰,棉商“清仓减压”心理大增 由于市场低迷,长绒棉销售缓慢,加上银行催款,仓储及中间各环节等费用不断增加,存货企业及棉商成本有增无减。为尽快回笼资金,不少棉商“清仓减压”心理大增,加之长绒棉价格一直处于下行通道,如报价与市场价格一致,则有价无市,为此多数棉商纷纷下调价格,以略低于市场成交价的报价方式来促进长绒棉销售。
1.4.4 国储棉抛储底价降至1.725万元/t,引发市场现货向抛储价靠拢,长绒棉价格或进一步下调 历年市场表明,细绒棉与长绒棉的市场价格比约在1︰1.3~1.6,历史极值为1︰1.8,在2011年皮棉价格高位运行时,最高比值为1︰1.72(细绒棉2.2万元/t,长绒棉3.8万元/t),因此有棉商认为细绒棉的市场价格在一定程度上是长绒棉市场价格的导向标杆。
虽然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对新疆细绒棉目标补贴价格定为1.98万元/t,但国储棉的抛储底价已降至1.725万元/t,市场推测年度细绒棉新棉现货价格将向抛储价靠拢,或低于此价。棉企(商)根据长绒棉与陆地棉市场价格的历史比值分析,以国储棉抛储底价1.725万元/t为基准,2014年度长绒棉新棉上市价格或降至在2.8万元/t左右,若市场景气度不回升,长绒棉价格或再次大幅下调。
生产情况 篇12
1 兔场基本情况
该兔场附近原有一条沙石小路, 平时只有本村的一些畜力车和小型农用车经过, 几年来对养兔场没有因噪音引起獭兔的不适反应, 今年因新开采的石料厂拉运石料, 每天有大量工程车经过兔场, 工程车发出的噪音后来经环保部门检测, 噪音严重超标。而獭兔又是胆小易惊动物, 在持续强应激状态下, 其生产性能和抗病力明显下降。
2 造成损失和具体经过
工程车经过初期, 獭兔烦躁不安, 采食量明显下降, 哺乳母兔产奶量明显下降, 车辆经过第5d, 哺乳的93只母兔, 有26只停止泌乳。我们到现场后, 对停止泌乳的母兔和仔兔采取隔离饲养, 仔兔实行人工哺乳, 该场特意买了一只产奶的山羊, 实行人工喂奶, 经人工喂养的仔兔有184只, 最后喂活了102只, 其余的82只因腹泻、排便困难引起腹胀等原因死亡。成活率54.3%, 比正常存活率的85.5%下降了31.2个百分点, 并且增加了大量人工和养羊费用;没有停止泌乳的67只哺乳母兔, 泌乳量也明显减少, 所哺育的489只仔兔存活293只, 存活率为59.9%, 并且有几窝后期也采出了人工喂乳的方法。妊娠的104只母兔, 从第4d开始陆续出现了流产现象, 持续近一个妊娠期, 结果导致流产的有43只, 早产的有24只, 基本正常产的有37只, 但正常产的母兔中, 出现死胎的有12只, 产后无乳和拒绝哺乳的有13只, 到仔兔断奶时, 妊娠的104只母兔, 经过一个妊娠期和哺乳期, 共两个月的时间仅存活了59只仔兔。我们对空怀的母兔, 在这两个月期间, 采取了停止配种繁育的措施, 待拉料停止后再进行繁育。
3 事件带来的启示
这次事件最后虽然经过双方协商, 采料厂给予了适当补偿, 但对我们养殖户来说, 也应该吸取一些经验教训。
(1) 兔场选址时一定有长远考虑, 按照规模养殖场建设标准的要求进行选址、建厂, 就可以避免现在出现的情况。
(2) 知道工程车要经过自己的养殖场时, 事先要采取一些规避措施, 如及时和料场联系, 是否可以改走其它道路, 或者将兔场临时迁走。
(3) 在道路一侧要求料场在养殖场外墙加设隔音设施, 同时可以给兔舍播放音乐, 让獭兔尽量适应噪音环境, 减少应激。
(4) 加强饲养管理, 做好疫病防控, 防治因应激反应导致的抗病力下降。
4 小结
【生产情况】推荐阅读:
生猪生产情况10-19
如何评估生产情况05-26
安全生产培训情况10-20
备春耕生产情况汇报05-26
安全生产履职情况08-25
生产型出口企业生产能力情况报告06-26
秋季粮食生产情况汇报材料05-31
困难企业生产经营情况07-11
安全生产检查情况报告09-08
安全生产部署情况汇报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