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施方案

2024-08-30

技术实施方案(精选12篇)

技术实施方案 篇1

1 综述

飞行试验是在真实的飞行环境下进行的各种试验, 具有很高的技术风险性及不可预测性。其中遥测监控系统运用于飞机的飞行试验, 在国内外的飞行试验领域里, 普遍得到行业的认可。遥测监控系统无论是对试验飞机进行空中实时监控, 还是讲试验机在空中的各种飞行数据传输至地面, 其技术手段都具有先进的科学性和良好的实时性。遥测信号从空中传输到地面监控站, 通过对关键数据的实时分析可及时做出决策, 最大化地确保人机安全和试飞效率。其重要性可体现在以下具体几方面: (1) 提供实时监控:科研人员可以观察分析一些关键飞行参数, 以便掌控可预知的技术风险并将信息迅速反馈至试飞员, 提前化解安全隐患。除此之外, 通过判断实时监控的试验数据, 分析飞行动作是否到位并可及时补充动作。 (2) 数据记录的余度保证:通过遥测技术, 可以将飞行过程中所传输的动态数据全部记录保存下来, 提高数据的余度备份。 (3) 提高试飞效率:通过遥测实时监控, 可以很好地掌控飞机及测试设备的总体状态, 并做出是否可以继续进行第二架次、第三架次的试飞。

由此可见, 设计并合理规划出一套性能优异的机载遥测技术方案, 无论对于飞行安全还是试飞效率都显得至关重要。但是设计出上述性能良好的遥测系统, 不仅涉及到遥测系统的原理涉及, 还需要兼顾考虑不同飞机的结构差异性而带来的特殊影响因素。

2 系统功能及实施规范

完整的遥测系统包括机载遥测子系统和地面遥测接收子系统两大部分组成。

针对机载遥测子系统而言, 主要由遥测发射机、功率分配器、功率放大器以及机载发射天线四部分组成。

2.1 系统功能

2.1.1 遥测发射机

其主要功能是将数据信号叠加至高频载波中, 然后产生较大功率的高频信号输出, 然后通过天线转换成电磁波辐射到空间。

2.1.2 功率放大器

通常经发射机输出的高频信号, 其发射功率以及天线辐射后到空间范围都较小。为满足大范围、长距离、广空域的试飞要求, 需要将发射机的输出功率进行逐级放大数十倍, 以满足后级设备得到足够大的射频功率并产生较大电磁辐射空间。

2.1.3 遥测发射天线

遥测发射天线实际是一种换能器, 它将发射机/功放器输出的高频电流形式的能量转换为同频率的电磁波, 然后再辐射到空间。通常所使用的机载发射天线一般分为垂直极化和水平极化两种。 (1) 垂直极化是指电场矢量所指方向与遥测天线的安装地板垂直; (2) 水平极化则是指电场方向与遥测发射天线的安装底板平行。

2.1.4 功分器

主要功能是将源自发射机的输入功率按不同功率和相位进行分路输出, 一般可分为同向功率分配器和反向功率分配器两种。 (1) 等功率反向输出的功率分配器, 其两路输出的相位分别为0°和180°。 (2) 不等功率同向输出的功率分配器, 其两路输出功率大小有差别。

2.2 安装要求及技术规范

在上述设备中, 只有机载遥测天线对安装位置要求较高并有特殊要求规范。其具体如下。

2.2.1 安装位置

由于遥测信号是依靠机体的金属材质反射面而发射出去, 因此天线安装的底板首先应是金属材质且表面平坦, 周围无明显突出物和其它天线遮挡。

2.2.2 天线选型及布局

由于飞机的速度快且机动性高, 为保证地面监控站能够在任意方向良好地接收飞机遥测信号, 因此通常选用全方向性的线极化遥测发射天线。

除此之外, 有些飞机 (例如:歼击机) 通常会做出一些突发战术动作以规避敌机雷达的锁定跟踪。为确保地面站能够360°无盲区的稳定持续接收机体遥测下传数据, 所以机载遥测天线的辐射应能覆盖机体的各个位置方向。总体而言, 无论飞机如何机动, 其往地面的遥测辐射方向图应呈半圆形结构。

3 技术实施方案

飞机在空中飞行范围广且其机动性很高, 因此机载遥测系统必须确保天线辐射方向能够覆盖机体的各个方向, 以保证地面站能够在任意时刻及方向上接收遥测数据。总体而言, 其技术方案及天线性能应满足以下基本要求和安装规范: (1) 全方向天线:这是因为当飞机有较大的机动时, 采用全方向性发射天线能保证地面良好的接收效果。 (2) 线极化形式:当飞行姿态变化时会造成天线极化的改变。为减少空地之间遥测天线的极化失配损失和良好的信号接收质量, 通常机载发射天线采用线极化形式, 而地面接收天线采用园极化形式。至于发射天线采用垂直极化还是水平极化, 则需要按照飞机本身的特殊情况而定。 (3) 天线布局:天线辐射方向总体应呈半圆形, 这样能保证地面站在任何方向和高度稳定接收机载遥测信号。 (4) 安装位置:反射面平坦且周围无遮挡。遥测信号是通过机体的金属材质反射面而发射出去, 这就要求反射面要尽可能的平坦, 且周围无突出物和其它天线的遮挡。

由于飞机平台之间存在着较大差异且战术性嫩也不尽相同 (例如战斗机和运输机等) , 其遥测设计方案和布局也存在很大差异。文章将以基准典型的飞机平台为例, 对其具体遥测技术实施方案进行说明介绍。

3.1 战斗机布局示意图

该型机种经常会有横滚、俯冲等战术规避动作, 具有机动性高、速度快等特点。为确保地面接收遥测信号的连续性, 必须考虑在机背加装遥测发射天线, 必须构成两个半圆形辐射结构。

天线安装位置:1个垂直极化天线安装在机头下方, 而另外两个垂直极化天线安装在垂尾顶部两侧位置。

3.2 直升机天线布局示意图

相比较战斗机而言, 直升机在飞行高度、速度及机动性能等方面都偏低, 对于实时监控要求也不太高。在安装遥测天线时, 需要在机体轴中心左右形成2个半圆形辐射结构即可。通常在该直升机短翼两端安装2个垂直极化发射天线, 构成一个完整的辐射图。

3.3 运输机天线布局示意图

相比较战斗机、直升机等其它小飞机, 运输机存在自身体积和重量较大、机动性差等特点。对于该型机的遥测方案和天线布局, 其要求较低且安装布局容易。通常采用1个垂直极化天线安装在机头下方或机身前部下方即可, 形成一个半圆形辐射方向。

4 结束语

由于机载遥测系统能够实时将数据从空中传输至地面监控站, 能够大幅度降低整个试验的技术风险, 并可提供正确的决策依据。所以在风险试飞过程中, 遥测技术起着至关重要的保障作用。

摘要:飞行试验是在各种极端环境下对飞行器各种战术性能进行验证的特殊领域, 具有极高的试飞风险和不可预知的突发情况, 而机载遥测系统对于保障飞行安全和降低试飞风险具有特殊的重要作用。为确保空地之间良好的接收效果, 需要合理设计机载遥测方案并优化技术方案。

关键词:飞行试验,机载,遥测系统

参考文献

[1]发射电路原理[M].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1997.

[2]李帮复, 等.遥测系统[M].宇航出版社, 1991.

[3]张鸣瑞, 等.现代测控原理系统[M].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1995.

[4]陈逍, 柳晓黎.遥测监控系统用于Y8飞行试验[J].测控技术, 2010, 29.

[5]欧阳长月.遥测遥控原理[M].电子工业出版社, 1995.

技术实施方案 篇2

一、BIM技术应用点:

序号

应用模块

应用规划

备注

建议报价/万

模型创建

可视化模型

创建

LOD200以上,精度满足后续应用

虚拟建造

交通导改模拟

基于GIS地理信息模型为基础模拟项目五个施工阶段的交通导改方案

虚拟仿真渲染

整体渲染仿真

漫游视频

全线虚拟仿真漫游视频录制

费用合计

二、项目概况:

本高架桥项目路线全长5.050km,全线平交口6处,4处设计变截面连续箱梁(采用挂篮施工),2处30m、35mT梁架设通过,另设互通匝道2处。

三、BIM技术应用规划

3.1可视化模型创建

应用描述

创建1:1高架桥可视化模型,以最直观、最真实的方式展现设计成果。

主要内容

1、根据设计施工图创建桥梁工程、道路工程、景观工程及附属设施等专业BIM模型,确保模型与施工设计图纸一致。

2、建立相应精度的BIM模型,为后续BIM技术的深入应用提供基础保障。

3、以可视化模型作为过程施工的沟通平台,加强参与各方对项目的理解,提高沟通效率,降低沟通成本。

4、在项目部显示大屏上进行模拟沙盘展示。

交付成果

1、各专业可视化BIM模型

案例展示

桥梁主体结构BIM模型展示

道路绿化景观渲染模型展示

3.2交通导改模拟

应用描述

1、提前搭建项目周边道路网及沿线地形BIM模型(或GIS地理信息模型),直观动态的演示工程设计方案及沿线交通主流向分布情况。便于工程管理人员准确预判沿线道路及周边路网的交通影响程度、并做好缓解交通冲击的各种预案。

主要内容

1、搭建项目周边道路网及沿线地形BIM模型(或GIS地理信息模型)进行模拟分析。

交付成果

1、周边道路网BIM模型(或GIS地理信息模型)

案例展示

3.4整体渲染仿真漫游视频

应用描述

将各专业BIM整合在一起进行渲染,准确、真实展现设计桥梁及其与周边环境的关系,提前模拟桥梁建成后的情况。

主要内容

1、将各专业准确的BIM模型在同一个平台中进行模型整合。

2、将整合后的模型进行虚拟仿真渲染。

3、根据委托单位需求制作漫游视频进行形象展示。

交付成果

1、整体渲染仿真漫游视频,MP4

案例展示

3.5 VR沉浸式方案体验

应用描述

利用先进的VR技术,将各专业整合后的BIM模型转换成VR格式,可以提供沉浸式的方案体验,验证设计方案的合理性。

主要内容

1、将各专业整合后的BIM模型转换成VR格式。

2、在VR设备中打开模型并沉浸式地体验桥梁设计方案,以及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性。

交付成果

1、各专业整体VR模型

案例展示

技术实施方案 篇3

科技部门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把依靠科技进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今年的首要任务,抓紧实施与扩内需、保增长密切相关的重大专项,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推动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大力支持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动员科研院所和高校的科技力量主动服务基层和企业,这些措施在实践中已初见成效,其重要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还将进一步显现。同时,着眼危机后新一轮的国际科技经济竞争,加紧部署和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着力提高国家竞争力。

近期,科技部、财政部、教育部、国资委、全国总工会、国家开发银行六部门根据国务院要求联合发布了《国家技术创新工程总体实施方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就此发表了重要讲话,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把这项工程作为贯彻科学发展观和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重要内容,在全局工作中摆上重要地位。国家技术创新工程的实施,标志着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迈上一个新的起点。

国家技术创新工程是在现有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创新管理,集成相关科技计划(专项)资源,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加快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系统工程。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是《国务院关于发挥科技支撑作用 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国发[2009]9号)提出的重要举措,是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战略安排。

长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企业技术创新工作。各地方、各部门认真落实中央战略部署,采取有力措施积极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取得了重要进展,特别是技术创新引导工程实施三年来取得了良好成效,积累了宝贵经验。目前,全国上下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氛围日益浓厚,确立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的战略思想深入人心,企业的创新动力和活力显著增强。但是在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中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一方面企业尚未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产学研结合松散、围绕产业技术创新链持续稳定的合作不够,创新资源分散重复、布局失衡,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缺乏全面有效的支撑服务,科技与经济结合的问题尚未根本解决;另一方面政府各部门虽然已分别采取了许多措施支持企业技术创新,但缺乏协同配套、尚未形成合力,资源配置的政策导向还不够清晰,推进技术创新工作尚未真正聚焦到企业。总之,这些问题需要采取系统措施,集中加以解决。实施技术创新工程,就是要立足已有工作基础,系统整合资源,形成合力,聚焦企业创新能力和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全面推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促进科技与经济更加紧密结合。

实施技术创新工程是应对金融危机的当务之急,是实现调结构、上水平的治本之策,是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战略性行动。在六部门联合召开的视频会议上,刘延东国务委员明确指出,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实施技术创新工程的重大意义。概况起来,可以从以下四方面看:

第一,实施技术创新工程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重大举措。我国正处在现代化建设的关键阶段,面临加快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经济结构转型、发展方式转变的双重任务,需要我们在提高发展水平和解决瓶颈制约两个方面有新的突破。一方面要依靠科技进步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培育新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走出一条科技进步和创新主导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实施技术创新工程,将大幅度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降低关键领域和重点行业的对外技术依存度,推动我国经济走上创新驱动、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之路。

第二,实施技术创新工程是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任务。《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把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作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突破口。技术创新工程着眼于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的广泛应用和产业化,与知识创新工程相辅相成,共同成为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支柱。我们要通过实施这一工程,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带动整个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第三,实施技术创新工程是促进科技经济结合的有效措施。在我国,长期以来科技经济“两张皮”的问题没有根本解决,科技对经济发展尚未形成全面有效的支撑,经济发展对科技创新的需求拉动还不突出,迫切需要在经济和科技之间建立一条更加快捷有效的通道。实施技术创新工程,确立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市场配置科技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把创新要素集聚到对经济的支撑上来,将为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创造一种新的模式。

第四,实施技术创新工程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迫切要求。受金融危机影响,我国许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经营陷入困难,深层次原因在于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产品附加值低,缺乏市场竞争力。实施这一工程,将推动企业把创新作为重要的发展战略和途径,加快科技资源向企业开放,加快先进技术向企业转移,帮助企业开发新技术、调整产品结构、改善经营管理和开拓新市场,为企业度过难关、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提供重要支持。

实施技术创新工程最终是要形成有效的技术创新体系,大幅度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产业核心竞争力。围绕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这个核心,针对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紧迫需求和关键环节,技术创新工程总体实施方案从确立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推进产学研结合等方面,提出了六项主要任务。一是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和发展;二是建设和完善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三是推进创新型企业建设;四是面向企业开放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科技资源;五是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六是引导企业充分利用国际科技资源。其中,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创新型企业是实施技术创新工程的三大载体和主要抓手。

技术创新工程的三大载体是基于对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整体布局而提出的。目的是通过建设分布全国的创新型企业、贯穿产业链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服务行业和区域的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形成技术创新体系的基本框架,带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关于创新型企业建设。创新型企业是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依靠技术创新获取市场竞争优势和持续发展的企业。建设创新型企业群体,主要是为引导和支持一批具有持续创新能力的企业成为国家经济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柱,示范带动广大企业走创新发展之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从而为国民经济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提供支撑。通过开展这项工作,落实国务院有关要求,形成我国创新型企业500强,支撑国家核心竞争力。

关于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以企业的发展需求和各方的共同利益为基础,以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契约为保障,由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形成的联合开发、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新型技术创新组织。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和发展,就是要把活跃的企业技术创新需求和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科技资源、人才资源有机结合起来,并引导产学研的技术创新方向与国家战略利益相结合,完善产业技术创新链,打造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知名品牌和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并能够引领产业技术创新的联合舰队,对国家重点产业核心竞争力形成全面支撑。

关于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支撑,是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建设和完善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就是要在已有的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科研仪器中心等科技资源的基础上,重点依托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大型骨干企业以及科技中介机构,采取部门和地方联动的方式,通过整合资源、盘活存量、提升能力和强化服务功能,为企业特别是广大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系统服务,为重点产业和区域优势产业集群的结构优化和技术升级提供支撑。

为保障技术创新工程各项重点任务的实施,六部门制定了五方面保障措施。即创新科技计划组织方式,发挥财政科技投入的引导作用,建立健全有利于技术创新的评价、考核与激励机制,落实激励企业技术创新政策,加大对企业技术创新的金融支持等。六部门要求各地结合实际,突出地域特色,在总体方案的指导下,加强组织领导,制定方案,集成相关资源,加大投入,完善保障措施。六部门要求地方各级科技、财政、教育、国资监管、工会、开发银行等部门加强分工协作,与有关部门协调合作,积极探索,大胆创新,落实各项重点任务,扎实推进技术创新工程的实施。

实施技术创新工程也是政府深化科技计划管理改革的一种尝试。首先,关于创新科技计划组织方式,工程总体实施方案中提到三项具体措施:一是国家科技计划调整和优化立项机制。在科技计划对技术创新支持上,强调一方面要进行资源配置调整,另一方面要优化立项机制。转变过去以大学、专家为主的选项和立项做法,强调以企业技术创新需求为导向的立项机制;建立和完善企业技术创新需求的征集渠道,应用开发类项目的指南编制、课题遴选、立项论证充分发挥企业作用。同时,还要加强各类计划之间的联动和有效衔接。二是改进科技计划项目的组织实施方式。改变过去就项目而进行组织实施的方式,强调对符合条件的创新基地、人才团队、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持续稳定支持。积极发挥科技计划资源配置的引导作用,推动产学研围绕产业技术创新链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支持联盟开展重大产业技术创新活动,这也意味着今后科技计划资源配置方式将作重大调整。三是建立支持科技计划成果转化应用的资金渠道和机制。针对我国长期以来科技计划成果沉淀、难以转化的问题,将集中一部分资金,运用市场机制促进计划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通过上述三项具体措施,加强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和创新型企业的支持。

关于如何发挥财政科技投入的引导作用,技术创新工程总体实施方案中提出,一是调整科技支撑计划、863计划、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等相关计划(专项)的投入结构,向工程重点任务倾斜,并形成持续稳定的经费支持渠道;二是创新财政科技投入支持方式,综合运用无偿资助(含后补助)、贷款贴息、风险投资、偿还性资助、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引导全社会资源支持企业技术创新。

同时要“建立健全有利于技术创新的评价、考核与激励机制”,这是个长期存在的“老大难”问题。产学研结合中出现的诸多障碍与现行的科技评价和考核导向有关。目前,大学里的评价还是以学术考核为主,不利于调动从事应用技术研究、技术成果转化和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人员的积极性。技术创新工程总体实施方案中提出要解决这一问题,一是完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内部分类考核。对从事教学、基础研究、应用技术研究和成果转化的不同工作进行分类评价,使上述各类人员具有同等地位。科技人员承担企业委托的研究项目与承担政府科技计划项目,在业绩考核中同等对待。二是支持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结合自身情况建立技术转移的激励机制。鼓励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专门技术转移机构;对技术转移获得的收益,明确对科技成果完成人和为成果转化做出贡献人员的奖励措施;三是完善国有企业考核体系和分配激励机制。对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的考核,要增加技术创新能力指标;要推动企业集团将技术创新能力指标纳入集团内部各层级的考核体系;鼓励企业对技术人员建立有效的分配激励机制。

要进一步“落实激励企业技术创新政策”。在激励企业技术创新政策方面,国务院出台了60条配套政策,有关部门制定了70多条实施细则。目前,最为关键的是要使这些政策落到实处,让企业充分享受政策到实惠,比如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国产首台(套)重大装备应用等,要加大政策落实力度,同时做好政策落实情况跟踪调研与评估,确保政策落实到位。同时,在促进产学研结合政策方面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措施。

在加大对企业技术创新的金融支持方面,我们提出要建立科技金融合作机制,是考虑到当前我国金融体制转轨过程中,商业银行承担技术创新风险的能力和经验还不足,金融支持工具还不够丰富。所以,六部门提出要加强科技金融合作,发挥财政科技投入的杠杠和增信作用,更有效地把政府资金和商业银行资金结合起来,采取多种措施加大对企业技术创新的资金支持。

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即是促进产业技术进步的系统措施,也是体制机制创新的系统探索,需要我们在实践中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已习惯的思维模式,以实现大规模地将科学技术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尺度,大胆创新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有效方式,加速国民经济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步伐。

国家技术创新工程总体实施方案 篇4

1. 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国家技术创新工程是在现有工作基础上, 进一步创新管理, 集成相关科技计划 (专项) 资源, 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 加快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系统工程。实施技术创新工程是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迫切要求, 是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重大举措, 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任务。

长期以来,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企业技术创新工作。特别是全国科技大会以来, 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氛围日益浓厚, 确立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的战略思想深入人心, 企业的创新动力和活力显著增强。各地方、各部门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2006—2020年) 》 (以下简称《规划纲要》) , 采取有力措施积极支持企业技术创新, 取得了重要进展, 积累了宝贵经验。但是在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中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企业尚未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产学研结合松散、围绕产业技术创新链持续稳定的合作不够, 创新资源分散重复、布局失衡, 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缺乏全面有效的支撑服务等, 导致科技与经济结合不够紧密, 迫切需要采取系统措施集中加以解决。

实施技术创新工程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围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 促进科学技术更加主动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经济社会发展紧紧依靠科学技术和自主创新, 以确立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为主线, 充分运用市场机制, 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 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核心竞争力, 为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加快发展方式转变, 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有力支撑。

实施技术创新工程要坚持“企业主体、政府引导;深化改革、创新机制;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部门联合、上下联动”的原则。

实施技术创新工程的总体目标是:形成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和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大幅度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大幅度降低关键领域和重点行业的技术对外依存度, 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 实现科技与经济更加紧密结合。

2. 主要任务

针对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 从以下方面入手, 着力推进产学研紧密结合, 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有效的支撑服务, 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

(1) 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和发展。统筹推进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构建和发展。以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 重点围绕10大产业振兴和战略性产业发展, 形成工作布局。

引导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构建。促进产学研各方围绕产业技术创新链在战略层面建立持续稳定的合作关系, 立足产业技术创新需求, 开展联合攻关, 制定技术标准, 共享知识产权, 整合资源建立技术平台, 联合培养人才, 实现创新成果产业化;指导和鼓励地方结合当地实际, 构建支撑本地经济发展的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鼓励行业协会发挥组织协调、沟通联络及咨询服务等作用, 推动本行业联盟的构建。

引导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健康发展。通过科技计划委托联盟组织实施国家和地方的重大技术创新项目;积极探索支持联盟发展的各种有效措施和方式;推动联盟建立和完善技术成果扩散机制, 向中小企业辐射和转移先进技术, 带动中小企业产品和技术创新;依托联盟探索国家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相关政策。

(2) 建设和完善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明确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的建设要求, 突出资源整合和服务功能;按照“面向产业、需求导向;创新机制、盘活存量;政府引导、多方参与;明确权益、协同发展”的原则, 构建面向重点产业振兴和战略性产业发展的技术创新服务平台。

依托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大型骨干企业以及科技中介机构等, 采取部门和地方联动的方式, 通过整合资源提升能力, 形成一批技术创新服务平台。

充分发挥转制院所在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建设中的作用。加快先进适用技术和产品的推广应用, 加速技术成果的工程化, 加强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攻关, 加强研发能力建设和行业基础性工作。

提高平台服务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建立健全人员保障与激励政策措施, 明确岗位职责, 完善绩效评价, 加强专业技能培训, 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

(3) 推进创新型企业建设。根据国民经济发展和《规划纲要》实施的要求, 推进创新型企业建设工作;加强分工协作, 针对不同类型的企业进行分类指导, 突出对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引导。

引导企业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引导企业加强创新发展的系统谋划;引导和鼓励创新型企业承担国家和地方科技计划项目;引导和鼓励有条件的创新型企业建设国家和地方的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中心等;支持创新型企业引进海内外高层次技术创新人才;支持企业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工艺。

引导企业建立健全技术创新内在机制。完善创新型企业评价指标体系, 开展创新型企业评价命名, 发挥评价对全社会企业创新的导向作用;加强创新型企业动态管理, 形成激励企业持续创新的长效机制;通过科技奖励引导企业技术创新;发挥创新型企业的示范作用。

引导企业加强技术创新管理。通过培训、示范等多种方式在企业中推广应用创新方法;推动企业实施自主品牌战略、知识产权战略, 塑造国际知名品牌;通过建立创新型企业信息网, 促进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发挥广大职工在技术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强化企业技术创新群众基础, 组织职工开展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技术攻关、发明创造等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 加强职工技术交流与协作, 促进职工技术成果转化。

(4) 面向企业开放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科技资源。引导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自然科技资源、科学数据及科技文献等公共科技资源进一步面向企业开放。

推动高等学校、应用开发类科研院所向企业转移技术成果, 促进人才向企业流动。鼓励社会公益类科研院所为企业提供检测、测试、标准等服务。

加大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大型科学仪器中心和分析检测中心等向企业开放的力度。将开放工作纳入单位年度工作计划, 开放情况作为其运行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

(5) 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企业技术创新人才培养。推动高等学校和有条件的科研院所根据企业对技术创新人才的需求调整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模式。加强职业技术教育, 培养适应企业发展的各类高级技能人才。鼓励企业与高等学校、科研院所联合培养人才。鼓励企业选派技术人才到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接受继续教育、参加研究工作, 或兼职教学。

引导高等学校学生参与企业创新实践。发挥企业博士后工作站的作用, 吸引博士毕业生到企业从事技术创新工作。鼓励高等学校和企业联合建立研究生工作站, 吸引研究生到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实践。引导博士后和研究生工作站在产学研合作中发挥积极作用。鼓励企业和高等学校联合建立大学生实训基地。

协助企业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以实施“千人计划”为重点, 采取特殊措施, 引导和支持企业吸引海外高层次技术创新人才回国 (来华) 创新创业。

提高职工科技素质和创新能力。广泛开展岗位练兵、技能比赛、师徒帮教、技术培训等活动。把增强职工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与提高职工技能水平结合起来, 建设一支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高素质职工队伍。

(6) 引导企业充分利用国际科技资源。发挥国际科技合作计划的作用, 引导和支持大企业与国外企业开展联合研发, 引进关键技术、知识产权和关键零部件, 开展消化吸收再创新和集成创新。鼓励企业与国外科研机构、企业联合建立研发机构, 形成一批国际科技合作示范基地。

发挥驻外科技、教育等机构的作用, 引导企业“走出去”, 开展合作研发, 建立海外研发基地和产业化基地, 及时掌握前沿技术发展的态势, 把握国际市场动向, 通过科技援外等方式向发展中国家输出技术, 扩大高新技术及产品的出口。

鼓励和引导企业通过多种方式, 充分利用国外企业和研发机构的技术、人才、品牌等资源, 加强自主品牌建设。

3. 保障措施

(1) 创新科技计划组织方式。国家科技计划调整和优化立项机制。建立和完善以企业技术创新需求为导向的立项机制;建立和完善企业技术创新需求的征集渠道, 应用开发类项目的指南编制、课题遴选、立项论证充分发挥企业作用。加强各类计划之间的联动和有效衔接。

改进科技计划项目的组织实施方式。应用开发类项目应有企业参加、产学研联合实施, 围绕产业技术创新链加强项目的系统集成;对符合条件的创新基地、人才团队、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持续安排项目支持。

建立支持科技计划成果转化应用的资金渠道和机制, 发挥已有科技计划成果支撑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

支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组织实施科技计划项目, 开展重大产业技术创新活动。支持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强化面向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服务功能。发挥科技计划对创新型企业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和掌握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引导作用。

(2) 发挥财政科技投入的引导作用。调整科技支撑计划、863计划和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等相关计划 (专项) 的投入结构, 形成持续稳定的经费支持渠道, 保障技术创新工程重点任务的实施。

创新财政科技投入支持方式。综合运用无偿资助 (含后补助) 、贷款贴息、风险投资、偿还性资助及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 引导全社会资源支持企业技术创新。

(3) 建立健全有利于技术创新的评价、考核与激励机制。完善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内部分类考核。对从事教学、基础研究、应用技术研究和成果转化的不同工作进行分类评价, 使上述各类人员具有同等地位。科技人员承担企业委托的研究项目与承担政府科技计划项目, 在业绩考核中同等对待。

支持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建立技术转移的激励机制。应用开发类研究以成果的转化应用作为评价标准。有条件的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建立专门技术转移机构;对技术转移获得的收益, 明确对科技成果完成人和为成果转化做出贡献人员的奖励措施。

完善国有企业考核体系和分配激励机制。发挥业绩考核引导作用, 在对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中, 进一步完善对技术创新能力的考核指标体系, 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推动企业集团将技术创新能力指标纳入内部各层级企业的考核评价体系。进一步研究企业骨干技术人员中长期分配激励机制与政策, 调动发挥骨干技术人员积极性。

(4) 落实激励企业技术创新政策。抓好政策落实。加快开展国家自主创新产品认定工作, 加强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 加大宣传培训力度, 落实企业研究开发费用所得税前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创业投资企业和科技企业孵化器税收优惠等重点政策。

不断完善政策。开展政策落实情况评估, 及时掌握新的政策需求, 促进政策研究制定, 完善促进产学研结合、技术转移等政策措施。

(5) 加大对企业技术创新的金融支持。建立科技金融合作机制。加强技术创新与金融创新的结合, 发挥财政科技投入的杠杆和增信作用, 引导和鼓励金融产品创新, 支持企业技术创新。

加大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信贷支持。通过贷款贴息等手段鼓励和引导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支持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

支持企业进入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鼓励和支持企业改制上市, 扩大未上市高新技术企业进入代办股份转让系统试点范围, 鼓励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创业板上市。

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和科技保险试点, 推动担保机构开展科技担保业务, 拓宽企业技术创新融资渠道。

大力发展科技创业投资。加大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引导力度, 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地方政府以及其他民间资金参与科技创业投资。

4. 组织实施

(1) 加强组织领导, 统筹推进工程实施。科技部、财政部、教育部、国务院国资委、全国总工会、国家开发银行等部门组成的推进产学研结合工作协调指导小组, 负责组织实施技术创新工程, 定期召开会议, 研究决定技术创新工程实施的重大事项, 统筹协调相关部门和地方创新资源, 督促检查技术创新工程的实施情况。

协调指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落实协调指导小组的议定事项, 做好推动技术创新工程实施的具体工作, 加强联络协调, 组织调查研究, 促进信息沟通, 指导地方工作。

(2) 加强部门协同, 完善分工负责机制。各相关部门根据总体方案, 结合部门职能, 分解工作任务, 发挥各自优势, 制定具体方案, 落实相应责任;部门间加强协调配合, 针对实施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及时研究采取有效措施。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推进企业技术创新中的重要作用。

(3) 发挥地方作用, 结合实际开拓创新。各地方要结合当地实际, 突出地域特色, 在总体方案的指导下, 加强组织领导, 制定方案, 集成相关资源, 加大投入, 完善保障措施;各级科技、财政、教育、国资监管、工会、开发银行等部门要加强分工协作, 与有关部门协调合作, 积极探索, 大胆创新, 落实各项重点任务, 扎实推进技术创新工程的实施。 (科技部、财政部、教育部、国务院国资委、

烹调技术比赛实施方案0 篇5

一、比赛宗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竞赛,展示中山公司厨师烹调技术,激发和调动厨师学习业务、钻研烹调技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提高厨师的技能水平,相互之间交流经验、切磋技艺,鼓励创新、推出新菜,挖掘人才,为更好的服务公司员工及客户提供有力的保障。

二、报名时间:2009年5月12日 —— 5月17日

三、活动时间:预赛 2009年5月20日 中午 12:30

决赛 2009年5月22日 晚上 18:00

四、活动地点:公司小餐厅

五、活动主题: 展现厨艺光彩树立食神风范

六、主办单位: 办公室

协办单位: 企业管理部

七、参赛对象:厨师及有兴趣的同事

八、比赛形式

本次竞赛设:川菜、粤菜、湘菜、鄂菜、家常菜。

九、报名方式:

1.报名处: ①办公室同仁 —— 周红艳(办公室)内线:8989②其他部门同仁 —— 鄢瑾(企管部)内线:8992

2.参赛者在规定报名时间内上报参赛资料(菜名、材料等)。

3.以即时通或者当面形式报名。

十、比赛规则:

1.每轮比赛二人一组同时进行。

2.以编号作为每位参赛者的代号。

3.参赛顺序以编号为序从小到大依次进行。

4.评委按照编号打分,力求公平、公正。

5.每位参赛选手在规定时间内选做两道菜(自选与指定菜式),不准

重复。

6.指定菜式以抽签形势分配。

7.18号上午指定菜式的抽签(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8.每位参赛选手的最终得分为两道菜的得分的平均分。

9.预赛实行淘汰制,专业与业余选手各晋级两名进入决赛。

十一、评审委员会

大赛评审成员由总经办成员、相关部门负责人、员工代表组成。

十二、奖项设置:

专业厨师和业余厨师两个级别,分别设两个奖项,总共四个奖项。

综合评比分数最高的一个将获得“烹调能手”称号,授予荣誉证书,奖金200元;

单个菜特别突出将获得“创新奖”,授予荣誉证书,奖金150元;

十三、评分标准

按口味与质感,工艺与火候,色泽与形态,创意与实用,营养与卫生,现场评分,满分为100分。

1、口味与质感(20分):调味得当,主味突出,质感恰当。不符合要求扣1—8分,由于异味严重,不能食用的菜品不予判分。

2、工艺与火候(20分):烹法得当,火候适宜,技法多样,特色鲜明。不符合要求扣1—8分。由失饪造成生、糊不能食用,菜品不予判分。

3、色泽与形态(20分):刀工精细,色泽自然,配比合理,形态美观。不符合要求扣1—8分。

4、创意与实用(20分):设计合理,技艺新颖,体现创意,适合推广,不符合要求扣1—12分。

5、营养与卫生(20分):营养搭配合理,食用安全,生熟分开,清洁卫生。不符合要求扣1—4分。不能食用的菜品不予判分。

十四、相关说明:

1.本次比赛所需食材由办公室统一采购。

2.本次比赛所有炊具由办公室统一准备。

3.本次活动最终解释权归办公室所有。

2009-5-12

技术实施方案 篇6

摘要:为贯彻落实省、州粮食生产政策措施,采用新品种,新技术改良改造中低产田,努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实现水稻增产增收,根据雷山县中低产稻田生产实际,特制订雷山县2010年中低产田水稻增产技术实施方案。

关键词:雷山县;水稻;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3.04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08-33-1

1 目标

1.1规模

0.5万亩,安排3个乡(镇)实施,重点放在高寒边远、贫困的中低产田稻区。

1.2 单产

平均单产350公斤,比前三年平均亩增10%以上,并实施150亩以上连片示范,平均亩产400公斤以上,50亩以上连片高产攻关,平均亩产450公斤以上。

1.3 核心技术和配套技术

杂交水稻优良品种覆盖率80%以上。水稻旱育稀植和温室无土两段育秧覆盖率95%以上。水稻规范化栽插覆盖率95%以上,移栽密度1.3~1.7万穴/亩。开沟引出冷、锈、毒,排除有毒有害物质。100% 实现初级配方施肥。100%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

2 项目实施地点分配计划

全县中低产田改良安排示范0.5万亩,安排3个乡(镇)实施,各乡(镇)任务见附表(略)。

3 项目技术路线和关键技术措施

3.1 技术路线

根据雷山县中低产水稻田比例大、产量低的实际和多年实验示范中低产稻田改良增产增收的成功经验,为实现水稻生产综合均衡增产增收,拟推的技术路线:以推广杂交良种,保温育秧技术为核心,以开沟排除冷、锈、毒等有害物为手段,加强拉绳定距规范移栽,加大有机肥料投入和肥料元素平衡供给,强调水稻的增密、增钾、调氮,巧施穗肥,狠抓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推广应用,确保水稻生产安全,努力提高整体目标单位面积产量。

3.2 主要措施

3.2.1 选用适宜良种 由于雷山县立体气候明显,水稻品种选择十分必要。中低海拔(950米以下稻区)选用生育期较长,产量高,抗性好的中迟熟品种(组合),并以超级稻为主推方向,如:宜香1979、宜香优2115、Y两优系列,Q优6号、科优21、国优6号等;中海拔(950~1050米)稻区选用中熟品种(组合),如:宜香优2115、宜香725、中优58等;高海拔地区(1050米以上)选用生育期125天以下的早熟品种(组合),如:中九优838、T优272、滇杂31、香早优2017等。

3.2.2 大力推广水稻保温育秧技术 为减轻农民劳动负担,培育标准壮秧,确保秧苗素质提高,项目区全面实施水稻旱育稀植和温室无土两段育秧,并在实施中重点搞好苗床培肥,稀播,严管,合理密植,重施底肥,施好分蘖肥和粒肥,加强病虫综合防治等关键环节,加大沼渣培肥,沼液浸种等生态育秧和旱育保姆、旱育秧专用除草剂、无纺布等新技术,新材料的推广应用。

3.2.3开好围沟,排除冷、锈、毒物 冷烂锈田开好明围沟或暗排沟,将冷泉水、锈水、有毒物质等排除,提高稻田泥水温度,确保水稻根系下扎和扩散,扩大吸收面,促进水稻早分蘖、多成穗、成大穗,努力创造条件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从而获得最佳产量水平。有劳力,有条件的农户推广使用半旱式栽培技术。

3.2.4 狠抓肥料投入,合理搭配肥料元素 雷山县中低产田低产的主要原因:一是稻田远离村寨,交通不方便,有机肥投入少,形成瘦薄;二是冷、锈、毒水长期浸泡,耕层松软,有毒物质多,根系吸收不良,根黄根短,吸收面小,难以发棵,分蘖少。因此,要在开沟排冷锈毒的基础上,加大对有机肥料的投入力度(亩投腐熟有机肥500公斤以上),合理搭配氮、磷、钾和中微元素肥料,确保水稻健康生长发育。特别是冷锈田改良后应注意对锌肥,叶面微肥的使用,坚持有机无机肥料相结合的原则,抓好增钾调氮措施,注重蘖肥、粒肥的合理实施,做到前期轰得起,中期控得住,后期稳得起。

3.2.5 加强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重点是水浆管理,分蘖前期浅水灌溉,促进分蘖早生快发,分蘖后期晒田控苗,穗分化至抽穗扬花有水护苞,灌浆结实期干干湿湿,养根保叶促进灌浆。

3.2.6 加强病虫害综合防治 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根据病虫情报和田间观察做好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工作。大力推广杀虫灯,杀虫剂以及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低残留、安全农药的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努力提高防治效果。

3.2.7 强化技术培训,确保技术到位 培训重点以冷、阴、烂、锈及其瘦落田改造方法为主攻目标,加强对品种布局,保温育秧,高产栽培管理,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关键技术。集中县乡技术干部,行政人员开展骨干培训,技术骨干分阶段,应季时期进村入寨进行面上技术培训。培训要以理论讲课和实地操作相结合,观看光碟与现场指导相配套,要发放培训技术资料,做到人手一册,确保技术到位,实现增产丰收。

3.2.8 搞好示范样板,以点带面,推动项目实施 在项目实施中,要建立中低产田改造100亩以上连片示范,目标单产400公斤/亩以上,建立50亩以上的连产高产攻关,目标单产450公斤/亩以上,通过高产示范点,攻关点的技术经验,推广覆盖项目示范区域,确保整体项目高产高收。

3.2.9 加强对项目的督促检查 在项目实施中,县乡两级要定期不定期下村进田督促检查和技术指导,检查点上人员到位落实情况,技术培训情况,核心技术与配套技术应用到位情况,档案材料搜集整理情况等,切实加强对项目的督促检查,确保项目有序开展。

技术实施方案 篇7

本文将自己从事网站建设十多年来的工作、学习而得到的一点心得和体会写出来, 以供同行们批评和指正, 互相促进提高。

一准备阶段

当单位决定建设网站时, 第一步要进行网站项目立项, 然后进行网站需求分析, 即网站的总体设计。它主要确定:

●网站要实现哪些功能;

●网站如何开发, 是自己开发、合作开发还是请专业公司开发, 需要什么样的硬件和软件环境;

●需要遵循哪些规范和标准。

同时写出总体规划说明书, 包括:

●网站的栏目和版块;

●网站的功能和定位;

●网站的链接结构;

●网站数据库的结构规划;

●网站的交互性。

第二步写一个网站建设方案。包括:

●详细的需求情况;

●要实现的目的和目标;

●形象说明和要求;

●栏目和版块结构说明;

●网站内容的安排, 相互链接关系;

●使用的软件、硬件和技术分析说明;

●开发时间进度表;

●宣传推广方案;

●日常维护方案;

●所需建设及日常维护费用;

●该单位所具备人力资源和技术力量情况说明等。

第三步, 当方案通过审批或同意后, 就可以实施网站建设了。但如果是自己开发还需要进行网站详细设计:主要是针对程序开发来说的。但这个阶段的还不是真正编写程序, 而是设计出程序的详细规格说明。这种规格说明很类似于其他工程领域中工程师经常使用的工程蓝图, 它包含一些必要的细节要求, 如:程序界面, 表单, 需要的数据等。程序员根据它们就可以写出实际的程序代码了;如果是合作开发或请专业公司开发, 只需要把上面写的网站建设方案交给他们就可以了。

二实施阶段

1.网站的机构组织建设

这是网站建设的必要前提和保证。一个单位要建设网站, 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组织机构来进行工作。即成立网站建设的“网站建设管理领导小组 (或网站管理办公室或其他此类的组织) ”和“工作小组 (或办公室) ”。

网站管理领导小组是属于单位的行政管理部门, 因为网站建设属于软科学, 使用的深度和广度事在人为, 单位的领导管理层对这一项目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网站是为单位服务的, 以实现单位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目的。其服务领域离不开管理层的宏观指导和具体要求;同时网站的工作机构的设置、敏感信息发布及审核、网站管理规章制度的制定等都需要单位领导层的具体指导和审批。

而网站建设的具体实施一般属于技术部门, 因此, 还必须有一个工作小组 (或网站办公室或类似的部门) 。工作小组是网站建设的保证, 网站的建设, 是一项综合性工作, 仅靠技术部门的参与是远远不够的, 它需要不同部门不同专业的人员的共同参与才能完成。成员一般有计算机技术专业、网络工程专业、美术工艺专业、软件工程专业、信息管理专业等各专业的管理设计人员外、还需要组织、宣传、行政管理等各个部门的人员等参与, 紧密配合、协同作战、各负其责才能最终把网站建设好管理好。

2. 网站的功能定位

网站的功能定位, 即网站要建成一个什么样的网的问题。一个网站要建成什么样的类型、实现什么样的功能?是单位形象宣传网、网上产品营销网、客户服务网、电子商务网, 还是新闻网、单位的办公自动化网或者是政务宣传网?这点非常重要, 如政府机关的网站就应该是政务宣传网, 其作用就是提供各种规章制度和政策信息服务的宣传, 提供政务信息, 电视台、电台、报刊的网站就应该定位为新闻宣传网, 它的作用主要就是宣传党的大政、方针, 弘扬社会正气, 引导正确的舆论导向等。

3. 网站建设基本步骤或流程

(1) 域名注册

域名, 是互联网上的一个网站、企业或单位的惟一标示 (或名字) , 是在互联网上的网络地址 (它有英文和中文两种形式) 。一个网站如果想利用互联网就必须注册域名, 只有这样才能应用互联网。国际域名是在全世界统一注册并且是惟一的, 在全球范围内, 一个网站域名一旦被注册, 其他任何机构都无权再注册相同的域名。具有类似于产品的商标和企业的标识的作用。因此域名的重要性及其价值已经被全世界各行各业所认识。现在每30秒钟就会有一个域名被注册, 所以, 如果要建立网站, 注册网站的域名是必须的。

(2) 申请主机空间

有三种方法:一种申请虚拟主机空间:就是应用虚拟主机技术, 把一台真正的主机分成许多的“虚拟”的主机, 每一台虚拟主机都具有独立的域名和IP地址, 具有完整的Internet服务器功能。虚拟主机之间完全独立, 在外界看来, 每一台虚拟主机和一台独立的主机完全一样, 加上多台虚拟主机可以共享一台真实主机的资源, 因此, 一台真正主机的空间被“虚拟”扩大了。虽然每个虚拟主机的用户享受到的服务器的服务和功能有限制, 但其费用低, 每月只需支付几百元的租用费, 采取远程登录的方式完全可以实现对自己站点的维护和管理, 这样自己的网站也可以被互联网访问, 而且速度与浏览互联网中的其他网站没有区别。因此, 虚拟主机在中小型机构或企业建设网站时比较受欢迎。

第二种方法就是自已购买主机 (服务器) 送专业托管单位进行托管:如果您单位的网站需要主机为您提供更多的服务, 或对网速有更高的要求, 那么您可以将自己的WEB服务器放在能够提供服务器托管业务单位的机房里, 实现其与Internet连接, 从而省去用户自行申请专线接入到Internet。这样您就可以在您的主机上安装、配置您需要的各项服务, 并且还可以享有较高的接入带宽。但是, 您需要专业技术人员为您的主机的硬件和软件进行常年的维护, 费用比第一种方法要高的多, 一般月租金几千元, 比较适用于具有较强的计算机技术力量的大型企业或机构。

第三方法也是最好的方法就是申请专线上网:通过申请相应速率的DDN线路连接到Internet上。通过这条专线您的服务器就可以被Internet访问了。这种方式, 自己的服务器就放在自己的机房中, 方便自己维护和管理。但用户要申请数据线路。从费用角度看, 这种方法的费用也是最大的, 一般每个月要上万元。

(3) 主页设计

根据自己单位的具体情况和领导具体要求, 对网站进行整体的规划、设计;并将设想通过设计详细网页结构、形式、形态表现出来就是主页, 最后通过服务器发布在互联网上即可。

(4) 网站宣传

网站建成之后, 要对网站进行大力宣传和推广, 将域名印刷在单位的各种宣传品、名片、信封、稿纸及广告中等, 有必要时还可专门对网站进行广告宣传, 如:将网站连接在国内外知名的各大的搜索引擎上, 是一种费用低廉又有效的方法。只有扩大和建立起网站的知名度, 网站才能吸引人们的访问, 提高点击率, 实现网站价值, 进而实现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5) 网站维护

要想使网站吸引人, 提高访问量, 实现建设其的意义, 对网站硬件、软件日常维护及信息的及时更新也是非常重要。必须由专人负责, 要及时更新, 以提高吸引力, 否则, 如果忽视网站后期维护工作, 在网站规划时没有将每年的维护费用进行预算的话, 结果网站建起来后长期不更新, 造成浏览者稀少也就失去了建设网站的目的和意义, 同时也是对单位资源和资金的浪费。

4. 网站建设技术解决方案

网站建设技术解决方案就是确定建设网站的技术措施。决定服务器是租用、托管还是自购, (一般内部网站建议采用自购服务器) ;选择操作系统, 用Unix/Linux还是Window2000/NT。从开发难度、可维护性、普及性等考虑, 一般为Window2000/NT, 但也有的单位用Unix/Linux系统;决定网站软件是采用购买成熟类产品、合作开发还是自己开发, (注:由于内部网站的信息量大, 更新频繁, 发布信息以分布式管理为主, 一般以开发或购买成熟的信息发布软件并捆绑数据库作为后台管理为上策) ;最后, 决定网站安全性措施, 软件包括防黑软件、防病毒软件、防漏洞软件、防攻击软件等、硬件采用防火墙、双机备份等技术措施, (注:一般为软硬兼施, 协同防护) 。

5. 网站内容规划

●根据建设网站的目的和定位功能规划网站内容, 一般网站应包括:单位简介、领导集团、法人代表、新闻动态、单位文化、休闲娱乐、政策法规、管理栏目、专题栏目、生活服务、有关部门子网站、子系统集成、联系方式、帮助等基本内容。再比如电子商务类网站还要提供会员注册、详细的商品服务信息、信息搜索查询、定单确认、付款、个人信息保密措施、相关帮助等。

●如果网站栏目比较多, 一时又不能划定范畴, 要考虑在程序设计时, 制定灵活的用户管理界面, 程序设计做到模快化、工具化, 用户可以根据要求随机更改网站的内容。

●即便是严肃的政府门户网站或新闻门户网站, 也应该考虑到网站的休闲娱乐性, 一是让员工在工作之余能享受到互联网的乐趣。如:可考虑增加视频点播系统, 综艺文艺、军事天地、生活娱乐栏目、在线网络游戏等。二是可以提高网站的吸引力, 提高访问量和点击率。

●如果开设论坛栏目:则必须增设值班岗位, 审核其内容, 因为论坛的内容无法控制, 不审核内容易出现各种政治、不健康等各种内容, 造成对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6. 网页制作

网站吸引人的就是网页, 因此网页制作对提高访问量是十分重要的。一般分为两步, 一是网页的美工设计, 要求对工艺美术软件, 如PHOTOSHOP、FLASH、FIREWORKS、FRONTPAGE、DREAMWEAVER等比较熟悉;二是程序设计, 即对一些常用的计算机程序编辑软件比较内行, 如:ASP、ASP.NET、JSP、JAVA、HTML、DATEBASE等。建议请专业的美工设计师来设计。美工设计完成后, 经过审核通过后, 再进行程序设计。如通过F i r e w o r k s切割、Dreamweaver设计等, 目前流行的是以asp.net或java等工具开发一套浏览器版的信息发布系统。

7. 建立完善的信息发布体系

信息发布系统的建设是目前流行的网站管理模式, 同时也是网站运作的必要保证。网站建设完毕后, 信息的更新, 信息量的多少成了关键问题, 如果由一个部门来管理网站的新闻、信息的更新, 就有可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为此建立一套完善的信息发布体系是非常必要的。可以考虑建立系统联络员制度来保证系统的信息量, 联络员相当于新闻媒体的记者角色, 了解行业或部门业务情况又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初步的摄影及计算机方面的知识, 同时设立一个和多个负责主页、栏目、信息管理的编辑, 负责对信息进行编审和发布, 另外大型网站可以设立信息巡视员、网站信息总监、技术支持、技术总监等, 同时建立考核机制。到目前为至, 发布系统经历了几代产品更新, 从客户服务器方式到浏览器方式;从静态页面到动态页面;开发工具有ASP、ASP.NET、JAVA等;后台管理功能也在增多, 如页面统计、流量统计、发布信息员统计、动态栏目更新、动态图片新闻等形式众多。但是发布系统首先必须具备网页栏目和模板的自定义、设计和维护功能, 即用户可以自己设计生存各级页面、子网站, 摆脱事无巨细必请外来公司维护的局面。而且发布系统必须有完善的权限管理体系, 不同用户可以管理各自的网站和分栏目, 并且使用简单方便, 不需要专业知识, 这样就使网站的管理, 信息的更新做到群策群力, 不同部门分管本部门的信息更新, 使信息更新的速度得到很大提高。但对一些复杂的、有特殊要求的网页, 如图片编辑处理, 动画的制作等, 发布系统的自动排版系统不易解决, 就需要由专业技术人员的来完成。

8. FTP服务的开通与建立

一个网站除了提供HTTP浏览服务外, 提供FTP服务也是必不可少的, FTP服务是提供用户上传下载功能, 但一定要考虑安全问题。网站的技术维护、用户文件的上传下载、特定的专栏网页等, 一般都需要经常使用FTP功能, 可以说FTP服务是网站建设的必要辅助技术手段和重要服务方式。

有的网站因为安全问题将这一功能关闭了, 主要就是关闭21, 22号端口, 这种做法其实是“因噎废食”, 是不可取的。但可通过必要的安全技术手段来保证。

开通了FTP服务后, 操作系统就增加了一个透明的21、22号端口, 这也是黑客及病毒攻击的后门, 通过学习、实战, 可建议利用“一块网卡上设置两个IP地址”的思路, 即在同一块网卡上配置两个IP地址, 一个地址作为系统服务地址正常使用公开透明, 只开通21号端口, 提供FTP的文件下载功能, 且仅设只读权限;第二个地址, 作为网管员上传文件地址, 开通22号端口, 充分利用虚拟目录技术, 使用严格的密码保护, 对外不开放, 并且地址的根目录不提供读写功能, 根据目录绑定位置设置成一个普通目录, 只在2层以下的虚拟目录里面再套虚拟目录提供上传的权限控制及写操作, 这样要想获得FTP的控制权, 小黑客们将需要花费很大的时间和精力, 且常常是无功而返。或者采取双网卡方式如上处理。这种在技术上是很容易实现的, 可是确带来系统的安全性能的增加。

9. 服务器的系统补丁、杀毒软件、防火墙的及时升级和安装;双机容错系统的建设

网站的建成后, 对服务器和网络设备的维护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日常工作,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 网络病毒、网上的黑客也越来越多, 前几年的CIH病毒大家还记得吧?特别是冲击波病毒肆虐及其他一些不知名的病毒等, 轻则丢失数据, 造成重大损失, 重则导致系统崩溃, 网站关闭。所以如果网站缺乏正常的维护, 系统升级跟不上, 没有及时打补丁, 病毒软件不能及时升级和更新, 导致病毒有机可乘。特别是杀毒软件、防火墙又都慢半拍, 是先有病毒、漏洞报警, 安全软件才想应对措施, 就连美国的国防军事网站都能被黑客攻破, 就别说一般的网站了, 因此建议再另外建立一套双机容错备份系统以提高系统安全运行的抗风险能力。

1 0. 网站的内、外管理首先谈网站的内部管理

主要是指对网站的机构设置、版面设计、栏目信息的发布审核等进行管理, 如:成立相应的办公室 (可由前面的工作小组转变成此机构) 专门进行网站管理;在主页设置网管通讯联系的电话号码、电子邮件等;友情链接必须合法链接正规的网站;单位的规章制度及工作计划要求必须上网;重大正面事件上网;使用统一的系统信息发布平台;信息发布实行审核制度等等。在网页的设计的风格上为了提高点击率和访问量, 最好在保证栏目设置要求的前提下版面设计采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原则。网站的外部管理, 一般采用设置分级权限管理的方法, 也可以根据单位的具体要求灵活安排。

摘要:论述了建设网站和管理网站所用到的一些实施方法和技术措施, 对建设网站的单位和个人提供参考。

技术实施方案 篇8

关键词:加热系统,方案,效果

袁店二矿现有3台10t/h的燃煤链条锅炉生产蒸汽。春、秋、夏采用一台锅炉供汽, 冬季采用两台锅炉供汽, 供职工洗浴、烘干工作服及冬季供暖等。全年用煤9 200t。为了实现节能减排, 袁店二井采用压风机余热、太阳热能及空气能加热系统取代燃煤锅炉, 满足了春、夏、秋3季及部分冬季职工洗浴及衣物烘干的需要, 节约了煤炭资源及电能, 符合我国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政策。

1 系统整体方案

1.1 系统组成

1.1.1 热水生产系统

热水生产系统工艺流程图, 见图1。热水生产系统组成见表1。

1.1.2 集热水箱

在原有150t保温水箱的基础上, 新增1台50t太阳能循环加热水箱和1台200t主储水箱。

1.2 制热系统配置

1.2.1 空压机余热回收机组

空压机余热回收工艺流程图, 见图2。

1.2.2 空气源热水机组

空气能热泵热水工艺流程图, 见图3。

1.3 集热水池

1.3.1 现有水池

联合楼顶现有1台70t保温水箱和楼下1台80t保温水箱, 共150t。可利用这2台水箱, 将主储水箱送来的热水直接输送给浴场使用。

1.3.2 太阳能循环加热水箱

新增1台50t太阳能循环加热水箱, 供太阳能循环加热补给冷水。当温度达到设定标准时, 热水送往主储水箱。

1.3.3 新增200吨主储水箱

主储水箱采用双层不锈钢聚氨酯, 高效保温, 将热源送来的热水储存起来, 并通过集中控制系统分配给浴场使用。

1.4 制热控制系统

1.4.1 系统组成

制热控制系统由3个子控制系统 (空压机余热回收控制系统、太阳能热水控制系统、空气能热水控制系统) 组成, 各自相对独立, 可就地控制, 同时受集中控制系统协调控制。

1.4.2 控制要求

太阳能热水系统和空压机余热回收系统应根据天气条件和矿井生产需求, 最大能力运行;同时空气源热泵机组作为温度调节备用热源。

1.4.3 控制方式

制热系统的产水温度随季节、天气、环境温度和相对湿度的情况有所变化, 而洗浴要求供水温度相对恒定, 为避免频繁操作或使用时水温忽冷忽热, 在供热水时段设定供水温度, 在供热水前3h左右 (具体时间根据需要设定) 系统自动检测水温, 当水温正好符合设定的供水温度, 全自动控制系统不发出指令;当水温低于设定的供水温度, 全自动控制系统发出相应的指令, 空气能热泵启动, 直到水箱中的热水加热到符合设定的供水温度时, 空气能热泵停止工作。

2 使用效果

袁店二井采用压风机余热、太阳热能及空气能加热系统后, 每天可制取45℃洗浴热水500t、同时烘干工作服800套, 满足了春、夏、秋3季职工淋浴及衣物烘干, 在上述3个季节, 完全停开锅炉, 可节约1 800t燃煤。在冬季, 太阳能及空压机余热回收同样提供热水, 减少锅炉燃煤消耗, 全年节约2 700t燃煤。利用太阳能烘干衣物, 每年可节约近8万度电。该系统采用PLC统一控制, 采集终端将温度、流量、水位、压力等信号采集到PLC上, 通过人机界面显示出来并通过通讯总线传到中控室计算机, 实现无人化自动运行。

该系统运行后, 全年节省煤炭、节省人工工资、节约锅炉维修费等计318.2万元, 扣除系统自身运行费用50.9万元, 全年节约费用267.3万元。

3 结论

采用压风机余热、太阳能及空气能的加热系统, 可部分或全部替代燃煤锅炉, 不仅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更为显著。积极响应和贯彻国家政策, 推动全社会节能降耗;贯彻科学发展观、促进节能减排、减缓温室气体排放;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促进可持续发展;节能示范工程, 对其他企业节能减排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技术方案的选定 篇9

1皮带输送机卸料方式的选择

在正常的固体物料 (粉状、块状) 物料生产与储运过程中, 大量使用着皮带输送机, 在遇到从中间点下料时, 就必须考虑采用中间卸料设备, 一般此种状况可参照专业书籍中关于“配仓”的论述进行, 专业书籍的论述基本如下:

配仓方式根据配仓设备型式主要有五种:

1) 卸料车配仓:是最常用的配仓方式, 几乎适用于除单仓外的所有形式的贮仓组合。2) 梭式输送机配仓:常用配仓方式。3) 犁式卸料器配仓。4) 振动输送机配仓。5) 旋转溜槽配仓。

在我从事过的水泥与电石行业的实际输送线设计中, 水泥原料、熟料, 电石生产的焦炭、石灰入仓都遇到了这一实际问题, 由于卸料车方案具有外形尺寸大、定位不准确等实际的使用缺陷, 最初在水泥厂的原料、熟料卸料处均选取了手动犁式器, 在使用过程中发现, 此种卸料器存在卸料不净、刮板处的软接触皮带容易损坏等缺陷, 基本上每半个月左右就发生一次损坏, 为改善这一操作不利状况, 由于厂房小于卸料车厂房, 无法改为此种结构, 经过在相似厂考察, 改为了简易固定的卸料车相似结构。此种结构, 取得了良好的使用效果。

这种结构基本上属非标设计, 物料经过一个上升辊将其提升至一定高度后, 经三通溜子选择卸入料仓或到继续经皮带机运输, 其基本结构如下:

通过以上的事件, 可以看出:专业书籍的论述, 主要是提供一个思路或成功的事例, 其中仍存在一些未收入的资料, 相似厂尤其是相同厂的设计, 由于经过了生产的实际检验, 更具有价值。

所以, 在技术方案的确定与选型过程中, 查阅专业书籍确实是一个重要手段, 但参照已正常生产的相似厂的设计也是减少设计错误, 降低建设投资的一个不容忽视的手段。这种手段尤其在对现有厂进行改造过程中更具有可操作性, 并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技术的引进与风险

2.1技术引进的接口问题

在工厂的建设与设计中, 为确保生产线的先进性, 总要不可避免地采用一部分先进技术, 全部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或先进厂的成熟设计是一个最可靠的途径。风险也相对小的多。

但受资金限制或老厂改造中, 也会出现只引进一部分核心技术的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注意匹配的问题, 这个问题解决不好, 也会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甚至使引进整体失败。

在北京某公司的工作过程中, 我们为国网某工地进行了技术配套, 由于原设计基本由国外公司进行, 而内部的消防水路却由国内设计院进行, 在设计过程中就出现了一定的脱节, 造成了不必要的技术错误, 在工程的进行过程中, 出现了不应出现的修改。

所以, 技术的引进过程中, 最好全环节引入, 只留下外部设计接口工作量, 并作好接口衔接工作即可, 避免不必要的设计错误。

2.2技术引进过程中先进性问题

对于一般的技术引进或设备采购过程, 我们总是想到此种技术是否达到了国内或国际的最新技术水平, 很容易忽视一个问题却是这项技术是否成熟, 或从根本上就是一个骗局的问题。所以, 客观来讲, 引进先进技术前, 一定要进行必要的考察和理论论述, 确保此项技术在理论上, 尤其是在实际上确实是可用和具有先进性的技术。同时, 在引进先进技术的同时, 还必须要考虑到本厂技术力量是否可以消化的问题, 即技术人员, 维护与操作人员可否达到设备要求的技术水平等问题。

1) 技术的成熟性问题。

一个技术的产生都要经过课题确立、理论论述、技术方案提出、样品生产、小批量生产、大批量生产这样一个过程, 在大批量或工业化生产之前, 产品其实处于一个相对不成熟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之前的产品均具有这样、那样的不足, 而由于厂矿单位技术力量相对薄弱, 引进技术或购买产品时, 一定要避开这个技术风险较大的时期, 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以在河北某地建水泥厂的实例, 在生产线主要设备的选型中, 烧成工艺选用了当时仍处在理论论证阶段的立波尔窑加分解炉技术, 即从理论上认为将立波尔窑的加热机加长一段并喷入煤粉和配入三次风即可以将其中一段用作预分解炉, 同时, 选用了短窑作为煅烧设备。但最终此项理论在生产实践的过程中无法实现, 造成了整体烧成生产线的预分解能力严重不足, 而被迫将短回转窑的一段作为了预分解带使用, 从而使整个烧成系统无法达到设计要求, 产量无法达标。而同时由于其处在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造成了整个工厂无法达标, 其他环节开动率不足, 整体工厂效益下滑。

所以, 在技术引进和工矿企业生产线确立过程中, 一定要避免在生产关键环节上采用不成熟技术, 尤其是仅停留在理论阶段的技术。对于这种技术, 如果经济与技术力量足够, 也仅能将其作为实验线来处理, 取得实际使用效果后再行推广。

2) 先进技术与使用维护力量的匹配问题。

在先进技术与设备的引进过程中, 还必须要考虑的一个问题就是本厂技术力量的问题, 一台先进设备的引进或一套先进技术的使用, 均离不开操作与维护人员。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就有, 同一台计算机放在不同人的手中, 使用效果就存在明显的不同, 有的人可以很熟练地使用各种应用软件, 而有的人仅能使用几种甚至几乎不会任何一种软件, 仅能将其作为一个摆设。

在河北的水泥厂建设中, 根据设计选用了先进的进口转化型水泥包装机, 由于技术力量的限制, 一直只能勉强使用。而在新疆建的电石厂中, 选用的套筒石灰窑也属于先进技术, 但由于前期在供货厂家进行了相关人员的技术培训, 却达到了正常使用。因此, 在引进先进技术时, 必需进行配套技术的人员培训, 最好是由厂家进行必要的操作与维护培训, 以免出现不必要的失误, 造成生产与设备损失。

技术实施方案 篇10

共性技术是能对一个产业或多个产业的技术进步产生深度影响的技术, 由于其研发周期长, 投入大且研发风险高, 因此需要政府适度参与, 以解决共性技术研发推广的“失灵和缺位”问题[1]。本文主要讨论如何设置相应机构, 保障共性技术研发推广的顺利实施。

1 共性技术研发推广的流程

共性技术研发推广是一项牵扯到多个领域的复杂工程, 其主要流程如图1所示:

第一步是技术选择, 共性技术选择要以满足产业发展为目标, 能与其他技术配套、最终能影响多个产业发展的技术。第二步是研发模式选择, 必须选择有科研实力的企业, 选择采取官产学研结合、产学研结合、企业联合等有效的研发模式, 以保证共性技术研发的成功。第三步是研发以及在研发过程中进行监控, 特别注重在研发的过程中, 对阶段成果进行评估, 同时解决研发过程中出现的瓶颈问题。第四步是研发成果验收, 在研发结束后要组织力量对研发成果质量、周期等进行评估。第五步是研发成果的推广, 共性技术的一大特点是外部性很强, 因此, 在共性技术研发完成后, 要利用技术服务体系, 技术平台等途径将研发成果进行推广, 以最大程度发挥共性技术影响多个产业、多个企业的作用。

2 共性技术研发推广面临的工作

基于共性技术研发推广的流程, 我们认为区域共性技术研发推广所面临的主要工作有:

(1) 提高共性技术创新的国家战略性意图, 制定合理的区域性共性技术研发推广计划。

(2) 应对共性技术的评价标准和层次划分进行明确界定。这一方面有利于共性技术研发推广流程的实施, 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加强企业对共性技术创新的认识, 使企业清晰地认识到共性技术研发推广的重要性。

(3) 培育企业成为共性技术的研发主体。地方政府应通过政策引导使企业认识到共性技术研发推广的重要性, 同时通过研发政策扶持、经济扶持、政府采购等政策工具增强企业参与共性技术研发推广的动力。

(4) 应制定完善的共性技术选择标准。共性技术的选择, 应密切联系企业需要, 通过广泛调研 (例如通过行业协会等政府所属单位召开企业座谈会等) 了解目前企业对产业内、产业间共性技术的需求情况, 通过科学的评价, 选取目前产业发展所迫切需要或制约产业技术发展瓶颈的关键共性技术进行扶持并推广, 以更好地利用现有研发力量和资源。

(5) 单个企业很难独立承担共性技术的研发, 地方政府应选择合适的共性技术研发模式促成共性技术的研发。针对选取的关键共性技术, 地方政府应在充分了解本区域相关领域科研力量的基础上, 选取有能力的企业、科研机构, 可以选择通过官产学研联合、企业联合等模式进行共性技术的研发, 以确保能够满足共性技术研发力量的需要。

(6) 在共性技术的研发过程中, 地方政府应对共性技术实施实时监控。一方面政府充当联络人的角色, 负责产学研等联合个体之间的联络;另一方面, 对资助项目还应在各个阶段组织专家进行评估, 把握研发进度和质量, 同时解决研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此外, 政府还应对共性技术的研发主体提供信息等方面的支持, 保证共性技术研发的顺利实施。

(7) 在共性技术研发结束阶段, 应组织专家对研发成果进行评估验收, 包括成果质量、研发投入、研发周期等方面, 总结研发的困难和不足, 找出后续的研发方向。

(8) 由于共性技术的外部性, 政府应协助共性技术的研发单位进行成果推广, 通过政府采购或者服务平台向相关企业, 特别是中小企业进行推广, 鼓励企业在此基础上积极发展各自竞争技术的研发。

(9) 政府应积极建设共性技术研发推广的基础设施建设, 包括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信息高速公路等, 建立有效的技术服务机构以及完善的信息交流系统, 为共性技术的研发推广建立良好的硬件环境支持。

3 设置共性技术研发推广的管理机构

在我国区域层面上, 虽然从战略规划到各产业的科技工作管理分工明确、到位, 但还没有专门针对共性技术研发推广的相关管理机构。针对这种情况, 本文认为在原有的管理部门之外, 应成立共性技术创新研究处, 以统筹安排区域共性技术研发推广的工作。

3.1 共性技术创新研究处的定位与职能

共性技术创新研究处的设置目的在于整合现有的管理资源和研发资源。它与现有的科技管理部门是平级, 是一种互动的关系, 研究处可以借助已有的管理网络, 推动不同层次的共性技术的研发推广。目前各地区的共性技术研发机构主要是各科研院所和部分企业, 共性技术研究处的设置是为了充分发挥现有的研发力量的作用。对产业间关键共性技术, 研究处要整合跨行业的研究力量, 洞察产业发展对技术的新要求, 通过专项计划组织研发, 也即是“自上而下的形式”;对产业内关键共性技术, 研究处要时刻关注企业发展对技术的需要, 通过课题招标、经济扶持等手段鼓励产学研联合进行共性技术的研发, 激发企业参与共性技术的研发推广的积极性, 也即是“自下而上的形式”。

根据共性技术研发推广所面临的工作, 本文认为该管理机构的主要职责包括:制定区域共性技术研发推广的战略规划;编制区域共性技术研发推广的计划;共性技术相关项目的选题、论证、定题、验收工作;选择并组织共性技术的研发模式;制定有利于提高科研机构和企业参与共性技术研发推广动力的政策;发挥政府的资金引导作用;指导共性技术成果的转化推广工作;提出建设相关领域的重点实验室、技术研究中心的建议;协同有关部门建立和管理科技研发公共服务平台。

3.2 共性技术创新研究处的效能分析

新机构能通过完善共性技术服务体系和推动官产学研合作, 进一步推进共性技术, 特别是关键共性技术的供给。

3.2.1 新管理机构建设对共性技术服务体系形成的作用。

由于单个企业能力的不足, 不能完全承担共性技术的研发推广, 即组织失灵, 由此要求市场机制完成共性技术的供给, 然而市场机制无法解决共性技术的供给问题, 即市场失灵, 由此引出政府机制来改善这种局面, 虽然政府原有的管理能力已经涉足部分共性技术的研发推广, 但是不足以满足产业发展对共性技术的需要。因此组织失灵、市场失灵、政府缺位需要成立一个新的管理机构, 克服共性技术研发推广中的制约因素。 (如图2)

根据前面对新管理机构的职能定位, 可以发现新机构能有效参与到提供共性技术这种公共物品的过程之中, 解决政府、市场和企业在共性技术研发推广中的不足。虽然政府原有机构、市场和企业对共性技术的研发推广具有一定作用, 但这三者在满足共性技术的需求方面存在局限性, 故导致了对新机构 (共性技术创新研究处) 的功能需求, 要求它能为制约多个行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推广提供支持。新机构的运行促成市场、政府和企业相互合作、相互依赖、取长补短, 达到政府、市场和企业在共性技术供给中的均衡点, 解决共性技术研发推广中的“系统失灵”。因为只有当建立共性技术供给的互补机制, 才能构建充满活力的共性技术服务体系, 满足社会不同产业发展的需要。

3.2.2 新机构建设对官产学研合作的作用。

共性技术的研发推广需要政府的介入, 形成战略联盟, 也就是要尽快促进政府、大学、专业化科研院所和企业多方参加的研发联盟的形成。按照专业化和分工的原则, 在大学、专业化科研院所和企业之间实现各方的优势互补和协同效应。新机构的建设能充分发挥政府的组织调控能力, 营造良好的共性技术研发政策环境, 承担一定的共性技术研发风险, 从而为共性技术研发推广提供坚实的政府策动力, 使得官产学研的合作更加密切。

4 设置共性技术研发推广的执行机构

区域共性技术研发执行机构总体上分为以下三类: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高等学校的科研院所和大中型工业企业的科研院所。目前这些机构的建设比较完善, 科研资源也比较丰富, 要充分发挥出这些研发机构在共性技术研发方面的力量, 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应是对这三类机构的科研力量进行集成和整合, 充分发挥他们的价值。由于共性技术可以分为产业间共性技术和产业内共性技术, 对于这两种共性技术的研发, 在此分别提出执行机构建设的建议。[1]

4.1 产业间共性技术的研发

产业间共性技术都是一些较基础的共性技术, 给企业带来的直接利益较小, 而要转化为企业的竞争技术是需要一段时间的孵化, 这就会导致企业对产业间共性技术研发的积极性不高。因此, 产业间共性技术的研发更多的是需要政府行为来引导, 通过资金和政策支持, 组织相关资源, 承担产业间共性技术的研发推广。笔者认为产业间共性技术的研发机构在精而不在多, 要保证产业间共性技术源源不断地涌现, 必须保持一个稳定的、高水平的、跨行业的科技开发队伍, 具备充足经费、丰富科研能力、畅通扩散渠道。因此, 应由政府组织成立共性技术研发联合体, 整合政府科研机构、大中型企业和高校这三大主体的良好资源, 进行高效的组织, 使三大主体能相互协调, 相互沟通, 密切配合, 实现跨产业技术创新, 共同完成产业间共性技术的研发。

共性技术研发联合体应由共性技术创新研究处来组织成立, 形成由政府管理机构、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组成的利益共同的组织。政府管理部门的工作重点是提供任务完成过程中的服务和任务完成后的检查, 通过业绩评价与改进的机制, 从而保障联合体的有效运行。共性技术研发联合体根据区域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的目标, 提出阶段性实施计划, 由共性技术研发管理部门组织评估。对批准后的计划, 政府对共性技术研发联合体进行资助。从而充分尊重了联合体的科研自主权, 保持联合体的研究积极性, 激励联合体的能动性, 使他们能更好的为产业和科技发展提供高质量的技术支撑。借助共性技术研发联合体, 使政府科技计划能真正限制在影响力度大的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上, 特别是产业间共性技术的研发;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参与, 使得联合体拥有雄厚的研发力量;企业的参与, 使得联合体研发的技术能面向产业界的需求, 具有社会经济价值;联合体实现了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可持续性三赢发展, 为跨领域的技术研究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

4.2 产业内共性技术的研发

产业内共性技术只涉及一个产业, 所以组织研发的形式较产业间共性技术要多, 上面提到的技术研发联合体同样能运用于产业内共性技术的研发 (特别是产业内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 , 而对旨在增强企业竞争力及产业开发能力的项目, 政府只需部分投入资金, 引导企业的积极投入, 完成合作开发。除此之外, 还有一些其他的形式[2]:

①由政府牵头直接组织攻关。

对产业内关键共性技术, 技术涉及面宽而广, 对产业发展影响大, 任何一个企业或者科研机构都很难单独胜任。为此, 政府管理部门 (共性技术创新研究处) 可以成立相关的共性技术研发指导小组或专家委员会, 由政府牵头, 投入资金, 整合相关资源, 直接组织和指导共性技术的研发。在这过程中, 政府是一个组织者和管理者的角色。

②由政府的科研院所完成。

对产业内共性技术部可能由政府全部包揽, 而企业要真正成为创新主体时机还没有成熟。在这种背景下, 地区已有的国有科研院所应该成为共性技术研发的主体。在共性技术选择上, 重点选择能推动产业整体技术进步, 具有前沿性和良好发展前景的共性技术进行研发。

③由高校的科研院所承担。

从高校的职能来看, 高校的科研院所主要作用是公共知识、基础和共性技术的研究开发, 产业内基础性共性技术适合由高校的科研院所来承担。一方面是因为高校科研院所是其他创新主体R&D经费投入最方便的地方, 另一方面是因为高校与产业界、政府存在联合的途径, 能够实现科技资源和人力资源开发的最优组合和高效利用。但高校承担共性技术研发成功与否, 关键在于与产业界的良好合作。

④由企业自主组成联合体合作研发。

企业联合体某种程度上能克服企业和高校科研机构、政府科研机构的合作中存在的问题。企业联合体在共性技术研发的全过程或某些环节共同投入、共同参与、成果共享、风险共担。

⑤由单个大型企业完成共性技术研发。

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 单个企业也能承担产业内共性技术的供给。在企业是技术创新主体的大背景下, 在共性技术研发方面,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在资源配置、科技政策等方面向大型企业倾斜, 使得大企业有可能承担共性技术的研发。

4.3 产业共性技术执行机构的总结

由以上分析, 针对产业间和产业内共性技术性质和研发条件的不同, 笔者认为各类研发执行形式对共性技术的适合度也是不同的。 (如表1)

注:▲表示适合采用, ▲▲表示最适合采用。

摘要:首先介绍共性技术研发推广的流程, 随后分析共性技术研发推广中所面临的九项工作, 最后提出共性技术研发推广的实施方案:设置共性技术研发推广的管理机构和执行机构。

关键词:共性技术,研发推广,管理机构,执行机构

参考文献

[1]李纪珍.产业共性技术供给体系[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4.

科学养猪技术及实施要点 篇11

关键词 养猪技术;防疫;实施要点

中图分类号:S828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18.104

1 树立良好的科学养猪思想

在养猪这个行业当中,饲料显得极为重要,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养猪这个行业涉及多个方面内容,如经营管理、畜牧兽医和生物环境等,在这其中,饲料作用显得非常重要,同时也展现着科学化的养猪观念。此外,要精细化养猪,未来的发展趋势或许会侧重于精细化,特别是大规模的养猪场,存在着竞争激烈、环境复杂的现象,在此情况之下,要想实现理想化的经济效益,就必须的着重于精细化管理。精细化,是指在以往的管理基础之上,将管理规范化、标准化、流程化,确保食品质量和安全性,具体表现在养猪场关键控制的认识方面及危害分析方面。养猪这一行业非常辛苦,但也有人通过捷径来赚取不法利益,如在猪的饲料中乱用添加剂,养猪场地环境不干净等[1]。所以,要实现科学养猪,就必须要树立科学养猪的观念,要让养殖户充满公德心和社会责任感,监督养猪场的环境卫生情况,严格按照国家规章制度来实施科学养猪。

饲料是养猪的基础,也是关键点,猪有很多品种,饲料的配置也会根据的猪的品种而定,因此,要合理加工制作饲料,满足不同品种猪所需要的营养,这也体现了科学养猪。例如,肉猪,体质量为5~15 kg,每日平均饲料量0.5~0.7 kg,种猪、小猪、大猪的饲料量则根据体质量不同而有所变化。如种猪,公种猪的非配种量为2.2~2.4 kg,配种期间的量大概为2.7~3 kg,而母种猪的体质量如果为30 kg的话,那么将会调整其日均量,后续如果体质量持续增加,则每周增加0.2 kg的喂量。如果达到60 kg左右的体质量时则要限制喂量,采用激情发,来增加配种时期的喂量,这样能够使公猪多产仔猪。

2 采用人工授精方式科学养猪

2.1 优势

当前,在科学养猪阶段当中,人工授精这种方式是非常重要的。这种科学方式有利于降低疾病的散播速度,降低公猪的饲养成本,提升母猪的繁殖能力。因此,这种方式在养殖户当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总结其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有助于异地配种,大部分所养的猪当中,母猪偏多,采用人工授精的方式,可以将各地零散的养猪户联系在一起,方便异地配种,降低传统繁殖方式所带来的损失。而现如今市场上也有专门的猪精液售卖,为养猪户提供了有利的繁殖手段。在养猪行业当中,精液传播是主要的疾病传染渠道,人工授精的方式可以降低疾病传染的风险。此外,这种方式还有助于公猪遗传潜力的发挥,利于提升猪品种质量。

2.2 重要阶段的实行

要重视精子的存活率。在选择精液配种之前,要重视精子的存货时间,妥善保管,还要注意精子的环境温度,最好控制在17 ℃左右,避免直接遭受太阳照射。人工授精操作还要把握好“四要和四不要”,如果母豬患有子宫炎、阴道炎,则不要给予人工授精;在配种前期驱虫和防疫时期不要给予人工授精;如果没有十分把握就不要输精;消毒工作要做好,否则不予输精,配种之前要做好防疫驱虫工作,才能输精;对患有疾病的母猪进行治疗,才能进行输精;要确保母猪的营养充足;要做好定期的消毒工作[2]。

3 防治疫情

3.1 接种工作

计划免疫、紧急免疫是主要的两种免疫接种情况。在养猪之中最常使用的就是计划免疫。对猪的免疫进行绝对保护是不切实际的,通过疫苗接种的方式也无法达到百分之百的保护。而接种疫苗可以防止猪群内部疫情散播,最高可以达到80%以上的保护率。广大养猪户要明确地认识到猪群免疫工作的重要性,为了让养殖户全面地了解免疫流程,获得良好的免疫效果,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进行:猪免疫时要确保猪是健康状态的;日常饲养管理要大幅度提升;编制合理科学的免疫流程;做好日常猪免疫水平抵抗工作。

3.2 猪场防疫工作

使用“全进全出”的饲养办法:要全方位地做好繁殖母猪消毒工作,从配种前期直到哺乳后期。当崽猪隔离母乳之后,要进入育成猪、肥育猪阶段,15 d过后进入到健康猪群当中。坚持自己繁殖自己养的原则:在引进外地猪时,要选择非疫区的养猪场,由当地相关部门检查并认定其是健康的猪种后,对猪进行消毒工作,隔离最多1周或者2周之后,对新引进的猪种进行疫苗接种、驱虫。隔离饲养一定要严格:生产区要严格禁止不相关人员进出,作为猪场的禁地,要在该区域内设置一个出入口,在猪场的内部,要建立健全相关配套设施,如消毒室、更衣室等,不管是进入还是出去都需要对相关人员进行消毒,避免带入外部的细菌。

4 饲养管理要点

4.1 改变传统的饲养管理方法

以往的饲养管理方法,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养殖业的发展要求了。现如今,畜牧业已经朝着规模化、产业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所以,必须要采用科学的养猪方式来进行饲养管理,促进我国养猪行业的快速发展,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首先,对猪栏进行改造,将软栏更改为硬栏,做好环境卫生工作,这样才有利于降低疫病的传播速度;其次,要改变猪的饲料为生料,猪饲料要确保是生的,这样有助于完整地保存饲料内的营养不流失,让猪得到充足的营养,这样还有利于降低资源的消耗,有助于绿化环境。然后采用配合料的方式来饲养猪,如果饲料单一的话,猪无法获取全方位的营养,不利于生长发育,因此,为了满足猪的生长发育需求,改变单一饲料喂养方法,转为配合饲料满足其需求。最后,比较湿喂而言,干喂这种方式可以有效避免饲料浪费,干喂之后另外给猪水喝。

4.2 定时定量定质原则

在饲料管理方面,要做到定时定量定质,每天在固定的时间给予喂养,让猪得到良好的精神状态,使之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性,这样能够提升猪的睡眠质量,有利于猪的分泌消化,提升胃肠的消化[3]。如果在喂养方面不按时,就会打乱猪的消化腺,扰乱分泌机能。每日喂养3次。如果是仔猪,每日的喂养次数可以适当增加,每次的喂养量可以适当减少。

定量,喂养量要均匀,不能一餐多一餐少,如果喂养量不足则会影响到猪的生长发育,如果喂养太多则会不利于下餐进食。

定质,给猪所食用的饲料,尽量不要有太大的变化,如果必须要变化时,要逐步代替旧的饲料,慢慢增减,便于猪能够慢慢适应新的饲料。

5 结语

科学养猪有利于确保农户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有助于农户获得高质量的猪种,节约成本。在养猪的过程中,要进一步做好科学养猪技术推广工作,鼓励养殖户采用科学技术的方法来养猪,改变传统的养猪方式,促进我国养猪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熊梅.科学养猪技术初探[J].农业与技术,2014(7):187.

[2]陈品青.科学养猪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2(4):125.

[3]宋秀敏.浅谈专业户科学养猪技术[J].现代畜牧兽医,2011(3):20-21.

喷漆废气治理技术方案 篇12

1 有机废气危害

漆雾中的有机溶剂———苯、甲苯、二甲苯属强毒性溶剂,作业时散发至车间空气中,工人经呼吸道吸入后,可引起急性和慢性中毒,主要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及造血系统的损害,短期吸入高浓度(1 500mg/m 3)的苯蒸气,即可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经常吸入低浓度的苯蒸气,也可引起恶心、呕吐、神智模糊等神经症状,少数还可引起神经衰弱症候群。甲苯对中枢神经的毒害比苯强,对造血系统的作用较苯低。据报道,苯质量浓度在188~375mg/m 3时,长期接触即可有明显的自觉症状。甲苯的慢性危害较苯小,浓度在430~1 300mg/m 3下,可出现中毒症状,三苯混合还可对眼睛、鼻粘膜产生刺激症状,且神经系统症状也更为严重[1]。漆雾对作业工人的危害不容忽视,企业需采取切实可行的喷漆废气治理措施,减小污染物排放,降低有毒有害物质对喷涂车间工人的健康危害。

2 漆雾净化技术方案

漆雾净化主要分为干法、湿法两种方式。

2.1 漆雾干式净化技术

干法采用的是过滤净化方式,喷漆室在漆雾净化系统引风机抽吸作用下形成负压,漆雾在负压作用下,被引入漆雾过滤器,通过过滤绵、滤板、滤纸等过滤材质,滤掉液态漆滴,达到除去漆雾的目的。漆雾干法净化效率可达到95%以上,使用的填充材料价格便宜,容易获取,待滤层漆膜饱和后,可及时更换。干式喷漆室的优点在于喷漆室结构简单,通风量和风压均匀,涂料损耗小,涂覆效率高。由于不使用水,不必进行废水处理,运行费用低,彻底改变了喷漆室油、水污染。

2.2 漆雾湿式净化技术

湿式净化包括水帘式、水旋式、无泵式等多种形式。

2.2.1 水帘喷漆室

水帘喷漆室为湿法处理设备,设备前面为水幕板,水幕板上面为溢流槽,水幕板后面为多级水帘过滤器。喷漆时,进入喷漆室的漆雾首先与水幕相遇,被冲刷到水箱内。其余漆雾在通过多级水帘过滤器时完全被拦截在水中。水箱内的水由水泵提升到水幕及多级水帘过滤器顶的溢水槽,溢流到水幕板上形成水幕。水帘喷漆室室内为不锈钢水帘板,水帘板结构设计先进合理,保证室内气流速度、提高涂装上漆率和残漆捕捉率,并使水帘层均匀、连续、可靠、无中断带、无水花飞溅。

2.2.2 无泵喷漆室

无泵喷漆室采用空气诱导提水形成循环水幕。含有漆雾的空气在与水幕撞击后,穿过水帘进入气水通道,与通道里的水产生强烈的混合,当进入集气箱后,流速突然降低,气水分离,空气通过挡水板后,被排风机排放到大气中;而被分离的水在集气箱汇集后流入溢水槽,水从溢水槽溢流到泛水板上形成水幕,流回水箱。循环水中添加特殊的絮凝剂,改变漆雾的粘附状况,使漆雾结成渣块,便于清理。原理是利用高速排风诱导提水,将排风系统与提水系统合二为一,形成无泵的水循环系统,即省去了整个水泵循环供水系统,简化了结构,减少了占地面积;实现无泵循环供水后,克服了现有各类水泵供水系统容易漆渣堵塞的致命缺陷,维护简便,设备性能可靠,不易出故障,使用方便。由于含有漆雾的空气,经过水幕、水帘、以及气水通道内与水雾的强烈混和搅拌,形成多级净化过程,提高了净化效率。

2.2.3 水旋喷漆室

水旋喷漆室是采用上送风下抽风,漆雾捕集装置在喷漆室的下方,适用于大中型工件。以水作为介质,采用上送风下抽风的方式,使漆雾与水在喷漆室下部充分混合的漆雾处理设备。其原理是新鲜空气通过空调送风装置送入水旋喷漆室室体顶部的均压室,经均流调节器和过滤层后,以0.45m/s的端面风速均匀地送入室体内,自上而下,将工件置入具有一定风速的均流层中,使飞溅的废漆雾压入水旋喷漆室水旋器,水在高速气流的冲击下被雾化后和废漆雾充分混合,从而使漆雾被吸引到水中而带走,含水份的空气再经气水分离后,洁净的空气经排风系统送入大气中,其漆雾的净化率≥98%;而含漆雾的水流入循环水池,通过凝聚净化(水中定期添加专用凝聚剂)后由循环泵送入到喷漆室循环使用,漂浮的漆渣定期捞出后进行深埋或焚烧处理。

3 有机废气净化技术方案

有机废气净化主要有冷凝法、吸收法、吸附法、燃烧法、生物法等。

3.1 冷凝法

冷凝法是将废气直接冷凝或吸附浓缩后冷凝,冷凝液经分离回收有价值的有机物,常与吸收、吸附等净化方式联合使用。该法适用于浓度高、温度低、风量小的废气处理。但此措施投资大、能耗高、运行费用大,因此对于喷涂作业中“三苯”污染治理,一般不采用此法。

3.2 吸收法

吸收法可分为化学吸收和物理吸收,但“三苯”废气化学活性低,一般不采用化学吸收。物理吸收是选用具有较小挥发性的液体吸收剂,它与被吸收组分有较高的亲和力,吸收饱和后经加热解析冷却后重新使用。该法用于大气量、温度低、浓度低的废气。液体吸收法净化率只有60%~80%,这种方法实际应用存在吸收效率不高、油雾夹带现象,一般难以达到国家排放标准,而且存在着二次污染问题。

3.3 吸附法

吸附法是将有机气体直接通过活性炭等吸附介质,有机废气净化率可达到90%~95%。活性炭又分颗粒状和纤维状两类,相比较而言,颗粒状活性炭气孔均匀,除小孔外,还有0.5~5μm的大孔,比表面积一般为600~1 600m 2/g,被处理气体要从外向内扩散,通过距离较长,所以吸附、解吸均较慢,经过氧化处理过的颗粒状活性炭具有更强的亲和力,一般用于固定床式活性炭吸附法。而纤维状活性炭气孔均较小,比表面积大,它是靠分子间相互引力发生吸附,相互不发生化学反应,是物理吸附过程,小孔直接开口向外,气体扩散距离短,吸附解吸均较快,一般用于吸附浓缩法。固定床式活性炭吸附法适用于排放的有机废气浓度为0~0.1mg/m 3,风量为0~48 000m 3/h的工程;吸附浓缩法适用于有机废气浓度为0~0.6mg/m 3,风量为0~600 000m 3/h的工程。该方法适用于浓度低、污染物不需回收的废气处理。活性炭热再生法是目前应用最多、工业上最成熟的活性炭再生方法,可采用高温蒸汽将使用过的活性炭内杂质进行脱附,并使其恢复原有活性,以达到重复使用的目的。

3.4 燃烧法

燃烧法分为直接燃烧法和催化燃烧法。直接燃烧法是利用燃气或燃油等辅助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将混合气体加热到一定温度(700~800℃),驻留一定的时间,使可燃的有害气体燃烧。该法工艺简单、设备投资少,但能耗大、运行成本高。催化燃烧法是将废气加热到200~300℃,经过催化床燃烧,达到净化目的。该法能耗低、净化率高(95%~97%)、无二次污染、工艺简单操作方便,适用于高温、高浓度、小风量的有机废气治理,不适用于低浓度、大风量的有机废气治理,而喷漆废气中的“三苯”浓度一般低于300mg/m 3,因此采用催化燃烧法处理不合适。

3.5 生物法

生物法有机废气净化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净化低浓度有机废气的新型技术,目前在国内外已受到广泛关注。经国外20多年的研究和应用结果表明,其确实是经济有效的低浓度废气净化新方法。对于净化处理低浓度有机废气的装置,在国外运行的主要有土壤过滤法装置、堆肥过滤法装置、活性污泥法洗涤净化装置以及生物膜填料塔(也称生物滴滤塔)等。其中生物过滤法宜处理气量大、浓度低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适用于VOCs浓度波动较大的场合;生物洗涤法主要宜处理气量小、浓度高、易溶、生物代谢速率较低的VOCs;生物滴滤法宜处理气量大、浓度低,降解过程中产酸的VOCs,不宜处理入口浓度高和气量波动大的VOCs[2]。这些装置在有机化工厂、油漆喷涂、污水污泥处理、食品加工、城市垃圾处理场等过程排放的低浓度有机废气的净化处理中,应用效果良好,净化去除效率一般在95%以上,而且工艺设备简单,管理维护方便,能耗及运行费用低。

在实际运行中,生物法废气净化工业装置对废气中甲苯的净化效果良好。对于废气中甲苯浓度在100~1 000mg/m 3之间时,经过生物法废气净化工业装置处理后,装置出口气体中甲苯浓度均低于60mg/Nm 3,一般保持在20~40mg/Nm 3之间,运行效果稳定,能够保持较长时间的稳定运行和达标排放[3]。

4 结语

企业应尽量采用环保型涂料、提高涂料的利用率并减少涂料的使用量,以减少涂装车间废气排放量。治理涂装废气时,要针对废气实际产生浓度、风量等情况,选择合适的废气治理方式。高浓度、小排量的废气采用燃烧法比较适宜;而从喷漆室、挥发室和烘干室排出的废气因换气量大,其中所含的有机溶剂浓度极低,对于这种低浓度大排量的废气适宜采用活性炭吸附法。生物处理方法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对中、低浓度有机废气进行处理,具有适应性强,投资、运行费用低,二次污染小等优点,是一种自然的污染治理技术,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摘要:主要对喷涂作业中产生的废气危害、废气治理技术进行了综述。漆雾干式净化由于省去了湿式污水治理,而受到普遍应用;有机废气生物法治理技术由于具有适应性强,投资、运行费用低,二次污染小等优点,越来越受到关注。

关键词:漆雾,有机废气,干式,吸附,生物法

参考文献

[1]杜雅兰,牛力.机车喷漆库污染治理措施[J].铁道劳动安全卫生与环保,1999,26(4):254.

[2]徐磊,黄学敏,曹晓强.生物法在处理有机废气中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山西建筑,2007,33(11):364-365.

上一篇:反学校文化下一篇:计算机房防雷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