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技术方案论文(共9篇)
总体技术方案论文 篇1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全国科技大会精神, 落实国务院《关于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 (国发[2009]9号) , 大力支持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组织实施技术创新工程, 特制定本方案。
1. 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国家技术创新工程是在现有工作基础上, 进一步创新管理, 集成相关科技计划 (专项) 资源, 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 加快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系统工程。实施技术创新工程是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迫切要求, 是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重大举措, 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任务。
长期以来,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企业技术创新工作。特别是全国科技大会以来, 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氛围日益浓厚, 确立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的战略思想深入人心, 企业的创新动力和活力显著增强。各地方、各部门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2006—2020年) 》 (以下简称《规划纲要》) , 采取有力措施积极支持企业技术创新, 取得了重要进展, 积累了宝贵经验。但是在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中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企业尚未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产学研结合松散、围绕产业技术创新链持续稳定的合作不够, 创新资源分散重复、布局失衡, 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缺乏全面有效的支撑服务等, 导致科技与经济结合不够紧密, 迫切需要采取系统措施集中加以解决。
实施技术创新工程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围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 促进科学技术更加主动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经济社会发展紧紧依靠科学技术和自主创新, 以确立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为主线, 充分运用市场机制, 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 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核心竞争力, 为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加快发展方式转变, 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有力支撑。
实施技术创新工程要坚持“企业主体、政府引导;深化改革、创新机制;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部门联合、上下联动”的原则。
实施技术创新工程的总体目标是:形成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和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大幅度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大幅度降低关键领域和重点行业的技术对外依存度, 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 实现科技与经济更加紧密结合。
2. 主要任务
针对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 从以下方面入手, 着力推进产学研紧密结合, 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有效的支撑服务, 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
(1) 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和发展。统筹推进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构建和发展。以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 重点围绕10大产业振兴和战略性产业发展, 形成工作布局。
引导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构建。促进产学研各方围绕产业技术创新链在战略层面建立持续稳定的合作关系, 立足产业技术创新需求, 开展联合攻关, 制定技术标准, 共享知识产权, 整合资源建立技术平台, 联合培养人才, 实现创新成果产业化;指导和鼓励地方结合当地实际, 构建支撑本地经济发展的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鼓励行业协会发挥组织协调、沟通联络及咨询服务等作用, 推动本行业联盟的构建。
引导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健康发展。通过科技计划委托联盟组织实施国家和地方的重大技术创新项目;积极探索支持联盟发展的各种有效措施和方式;推动联盟建立和完善技术成果扩散机制, 向中小企业辐射和转移先进技术, 带动中小企业产品和技术创新;依托联盟探索国家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相关政策。
(2) 建设和完善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明确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的建设要求, 突出资源整合和服务功能;按照“面向产业、需求导向;创新机制、盘活存量;政府引导、多方参与;明确权益、协同发展”的原则, 构建面向重点产业振兴和战略性产业发展的技术创新服务平台。
依托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大型骨干企业以及科技中介机构等, 采取部门和地方联动的方式, 通过整合资源提升能力, 形成一批技术创新服务平台。
充分发挥转制院所在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建设中的作用。加快先进适用技术和产品的推广应用, 加速技术成果的工程化, 加强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攻关, 加强研发能力建设和行业基础性工作。
提高平台服务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建立健全人员保障与激励政策措施, 明确岗位职责, 完善绩效评价, 加强专业技能培训, 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
(3) 推进创新型企业建设。根据国民经济发展和《规划纲要》实施的要求, 推进创新型企业建设工作;加强分工协作, 针对不同类型的企业进行分类指导, 突出对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引导。
引导企业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引导企业加强创新发展的系统谋划;引导和鼓励创新型企业承担国家和地方科技计划项目;引导和鼓励有条件的创新型企业建设国家和地方的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中心等;支持创新型企业引进海内外高层次技术创新人才;支持企业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工艺。
引导企业建立健全技术创新内在机制。完善创新型企业评价指标体系, 开展创新型企业评价命名, 发挥评价对全社会企业创新的导向作用;加强创新型企业动态管理, 形成激励企业持续创新的长效机制;通过科技奖励引导企业技术创新;发挥创新型企业的示范作用。
引导企业加强技术创新管理。通过培训、示范等多种方式在企业中推广应用创新方法;推动企业实施自主品牌战略、知识产权战略, 塑造国际知名品牌;通过建立创新型企业信息网, 促进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发挥广大职工在技术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强化企业技术创新群众基础, 组织职工开展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技术攻关、发明创造等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 加强职工技术交流与协作, 促进职工技术成果转化。
(4) 面向企业开放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科技资源。引导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自然科技资源、科学数据及科技文献等公共科技资源进一步面向企业开放。
推动高等学校、应用开发类科研院所向企业转移技术成果, 促进人才向企业流动。鼓励社会公益类科研院所为企业提供检测、测试、标准等服务。
加大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大型科学仪器中心和分析检测中心等向企业开放的力度。将开放工作纳入单位年度工作计划, 开放情况作为其运行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
(5) 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企业技术创新人才培养。推动高等学校和有条件的科研院所根据企业对技术创新人才的需求调整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模式。加强职业技术教育, 培养适应企业发展的各类高级技能人才。鼓励企业与高等学校、科研院所联合培养人才。鼓励企业选派技术人才到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接受继续教育、参加研究工作, 或兼职教学。
引导高等学校学生参与企业创新实践。发挥企业博士后工作站的作用, 吸引博士毕业生到企业从事技术创新工作。鼓励高等学校和企业联合建立研究生工作站, 吸引研究生到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实践。引导博士后和研究生工作站在产学研合作中发挥积极作用。鼓励企业和高等学校联合建立大学生实训基地。
协助企业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以实施“千人计划”为重点, 采取特殊措施, 引导和支持企业吸引海外高层次技术创新人才回国 (来华) 创新创业。
提高职工科技素质和创新能力。广泛开展岗位练兵、技能比赛、师徒帮教、技术培训等活动。把增强职工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与提高职工技能水平结合起来, 建设一支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高素质职工队伍。
(6) 引导企业充分利用国际科技资源。发挥国际科技合作计划的作用, 引导和支持大企业与国外企业开展联合研发, 引进关键技术、知识产权和关键零部件, 开展消化吸收再创新和集成创新。鼓励企业与国外科研机构、企业联合建立研发机构, 形成一批国际科技合作示范基地。
发挥驻外科技、教育等机构的作用, 引导企业“走出去”, 开展合作研发, 建立海外研发基地和产业化基地, 及时掌握前沿技术发展的态势, 把握国际市场动向, 通过科技援外等方式向发展中国家输出技术, 扩大高新技术及产品的出口。
鼓励和引导企业通过多种方式, 充分利用国外企业和研发机构的技术、人才、品牌等资源, 加强自主品牌建设。
3. 保障措施
(1) 创新科技计划组织方式。国家科技计划调整和优化立项机制。建立和完善以企业技术创新需求为导向的立项机制;建立和完善企业技术创新需求的征集渠道, 应用开发类项目的指南编制、课题遴选、立项论证充分发挥企业作用。加强各类计划之间的联动和有效衔接。
改进科技计划项目的组织实施方式。应用开发类项目应有企业参加、产学研联合实施, 围绕产业技术创新链加强项目的系统集成;对符合条件的创新基地、人才团队、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持续安排项目支持。
建立支持科技计划成果转化应用的资金渠道和机制, 发挥已有科技计划成果支撑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
支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组织实施科技计划项目, 开展重大产业技术创新活动。支持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强化面向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服务功能。发挥科技计划对创新型企业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和掌握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引导作用。
(2) 发挥财政科技投入的引导作用。调整科技支撑计划、863计划和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等相关计划 (专项) 的投入结构, 形成持续稳定的经费支持渠道, 保障技术创新工程重点任务的实施。
创新财政科技投入支持方式。综合运用无偿资助 (含后补助) 、贷款贴息、风险投资、偿还性资助及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 引导全社会资源支持企业技术创新。
(3) 建立健全有利于技术创新的评价、考核与激励机制。完善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内部分类考核。对从事教学、基础研究、应用技术研究和成果转化的不同工作进行分类评价, 使上述各类人员具有同等地位。科技人员承担企业委托的研究项目与承担政府科技计划项目, 在业绩考核中同等对待。
支持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建立技术转移的激励机制。应用开发类研究以成果的转化应用作为评价标准。有条件的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建立专门技术转移机构;对技术转移获得的收益, 明确对科技成果完成人和为成果转化做出贡献人员的奖励措施。
完善国有企业考核体系和分配激励机制。发挥业绩考核引导作用, 在对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中, 进一步完善对技术创新能力的考核指标体系, 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推动企业集团将技术创新能力指标纳入内部各层级企业的考核评价体系。进一步研究企业骨干技术人员中长期分配激励机制与政策, 调动发挥骨干技术人员积极性。
(4) 落实激励企业技术创新政策。抓好政策落实。加快开展国家自主创新产品认定工作, 加强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 加大宣传培训力度, 落实企业研究开发费用所得税前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创业投资企业和科技企业孵化器税收优惠等重点政策。
不断完善政策。开展政策落实情况评估, 及时掌握新的政策需求, 促进政策研究制定, 完善促进产学研结合、技术转移等政策措施。
(5) 加大对企业技术创新的金融支持。建立科技金融合作机制。加强技术创新与金融创新的结合, 发挥财政科技投入的杠杆和增信作用, 引导和鼓励金融产品创新, 支持企业技术创新。
加大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信贷支持。通过贷款贴息等手段鼓励和引导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支持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
支持企业进入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鼓励和支持企业改制上市, 扩大未上市高新技术企业进入代办股份转让系统试点范围, 鼓励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创业板上市。
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和科技保险试点, 推动担保机构开展科技担保业务, 拓宽企业技术创新融资渠道。
大力发展科技创业投资。加大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引导力度, 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地方政府以及其他民间资金参与科技创业投资。
4. 组织实施
(1) 加强组织领导, 统筹推进工程实施。科技部、财政部、教育部、国务院国资委、全国总工会、国家开发银行等部门组成的推进产学研结合工作协调指导小组, 负责组织实施技术创新工程, 定期召开会议, 研究决定技术创新工程实施的重大事项, 统筹协调相关部门和地方创新资源, 督促检查技术创新工程的实施情况。
协调指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落实协调指导小组的议定事项, 做好推动技术创新工程实施的具体工作, 加强联络协调, 组织调查研究, 促进信息沟通, 指导地方工作。
(2) 加强部门协同, 完善分工负责机制。各相关部门根据总体方案, 结合部门职能, 分解工作任务, 发挥各自优势, 制定具体方案, 落实相应责任;部门间加强协调配合, 针对实施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及时研究采取有效措施。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推进企业技术创新中的重要作用。
(3) 发挥地方作用, 结合实际开拓创新。各地方要结合当地实际, 突出地域特色, 在总体方案的指导下, 加强组织领导, 制定方案, 集成相关资源, 加大投入, 完善保障措施;各级科技、财政、教育、国资监管、工会、开发银行等部门要加强分工协作, 与有关部门协调合作, 积极探索, 大胆创新, 落实各项重点任务, 扎实推进技术创新工程的实施。 (科技部、财政部、教育部、国务院国资委、
全国总工会、国家开发银行)
总体技术方案论文 篇2
情牵学院三十年 共谋发展谱新篇 二、三十年校庆活动的指导思想
承继优良传统,凝炼能源文化,彰显奋进历程,汇聚八方力量,谋求多方合作,铸造卓越品质,塑造良好形象 三、三十年校庆活动宗旨
展示学院精神,彰显学院文化,塑造学院形象,共谋学院发展 四、三十年校庆活动工作原则
隆重喜庆、简朴务实、热烈有序、以庆促建 五、三十年校庆活动主要内容
(一)新校园建设
加快新校园建设的步伐,提升学院办学环境的品质内涵,进一步完善学院教育教学设施,以全新校容校貌迎接三十年校
六、庆典活动日接待
(1)2010年9月10日上午领导、嘉宾、校友报到。(2)中午新校区餐厅自助餐。
总体技术方案论文 篇3
资料显示,目前我国铁路空调列车供电的主要方式是由安装在车上的三台300KW柴油发电机组,向列车提供600KW的电能(一台机组备用)的柴油机发电站,即发电车供电[1]。当前,柴油发电机组仍采用继电器-接触器控制与仪表监测系统[2],因此,在运行过程中,一方面由于控制系统的触点多,且长时间有大电流通过而不可避免的造成系统的寿命短、可靠性差、维修工作量大、故障不容易查找等问题,同时,由于仪表监测方式无法自动记录相关数据,为保证车辆的运行安全,《客车空调三机检修及运用管理规程》规定,发电车运行时每隔一小时要记录一次数据,按每次列车单程运行时间为12~13小时计算,则一个往返需要记录近700个数据,增加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3,4]。
基于日本三菱电机公司的Control&Communication Link(CC-Link)的铁路发电车微机监控系统,可实现对铁路发电车的自动监测,降低设备故障率,减轻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1 微机监控系统的总体方案
如图1所示,根据空调发电车运行的实际情况,监控系统总体方案设计分两大块:硬件总体设计和软件总体设计。设计时采用模块设计,总体分为数据(信号)采集与处理分析模块、机组运转控制模块。
数据(信号)采集与处理分析模块主要功能是完成温度、压力等信号的采集,进行模拟信号的模数(A/D)转换和补偿,同时将相关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计算,并和给定工况条件进行对比计算分析,将结果保存,以供显示输出和控制模块调用。
机组运转控制模块主要功能是根据数据(信号)采集与处理分析模块处理结果,进行控制信号的处理,控制相应的动作器件调节受控量的数值和状态。
2 微机监控系统的硬件设计
如图2所示为应用CC-Link技术实现铁路发电车微机监控系统的总体方案。系统由上位机、主站模块、柴油发电机组监控模块、供配电装置监控模块与冷却风机控制模块五部分组成。
1)主站模块:主站Q02H CPU模块通过扩展CC-Link模块QJ61BT11后,采用CC-Link现场总路线专用电缆FANC-SB引出现场总线,从而构成一个全分布式的现场总路线网络。选用上位机(选用三菱GT1575型触摸屏)进行串行(RS-232C)与主站CPU通信。应用基于PC平台的GT Designer2软件完成上位机应用软件设计。
2)供配电装置监控模块:选用三菱AE2000-SWA低压断路器作为供电系统对外供电的开关,AE-SW的CC-Link接口模块(BIF-CC)是AE-SW低压路器与CC-Link网络的接口,它是CC-Link的子站,通过连接可以接受主站的监控,实现对供电系统的电压、电流、功能的监测,对AE-SW低压路器的远程控制。
3)柴油发电机组监控模块:选用三套三菱单元式PLC及扩展模块(FX2N-48MR、FX2N-4AD),实现对三台柴油发电机组的控制。三台PLC之间应用485BD连接,实现N:N网络连接,同时,选用FX2N-32CCL实现与CC-Link网络连接。这样,三台柴油发电机组既可单独控制,也可通过主站实现监控。
4)冷却风机控制模块:选用远程AJ65SBTB1-16DT复合模块(8个输入点、16个输出点)实现对冷却风机的控制。
3 微机监控系统的软件设计
根据发电车实际运行情况及要求,在硬件设计的基础上,微机监控系统软件设计主要是完成所要达到的监控功能的软件的设计。下面以1号机组供配电装置监控模块的软件设计为例,阐述微机监控系统的软件设计过程及关键技术。
3.1 QJ61BT11N模块、BIF-CC模块与BIF-CON模块
QJ61BT11N模块是三菱Q系列PLC构建CC-Link现场总线网络的主站模块。
BIF-CC模块是AE-SW型断路器和开放式现场网络CC-Link间的接口,它是CC-Link的子站(占有1站的远程设备站)。BIF-CC模块的各测量值、设定项目有各自的专用命令,针对BIF-CC模块要求内容(监视或设定)不同,数据构成也不相同。主站与BIF-CC模块间通过远程寄存器RWr/RWw进行字数据通信,可以利用顺序控制程序将设定测量项目的命令和附属数据写入主站的远程寄存器RWw,实现监视各测量值的设定。通过连接可以接受CC-Link主站的监控。
BIF-CON模块是BIF-CC模块的拓展模块,由BIF-CC模块提供控制电源。通过连接,驱动BIF-CC模块的RY8、RY9与RYA等I/O软元件,可以实现对AE-SW断路器的分励脱扣装置、合闸线圈和电动储能线圈控制[6]。
3.2 CC-Link网络运行设置
CC-Link网络运行设置可分为硬件设置和软件设置两类。
1)硬件设置开关包括站设置与传送数率/模式设置。
如表1所示为1号机组供配电装置监控模块硬件设置。
2)CC-Link网络软件设置主要包括网络参数与自动刷新参数设置。
如表2所示为1号柴油发电机组供配电装置微机监控系统的软件设置。
3.3 顺控程序设计
运用基于PC平台的GX-Developer软件可完成PLC顺序控制程序的编制。如表3所示为1号柴油发电机组供配电装置微机监控系统通讯地址分配情况。如图3所示为1号机组供配电系统PLC顺序控制程序流程。程序初始化阶段,将变址寄存器Z0复位,并将PLC欲向BIF-CC模块发送的设定测量项目的命令和附属数据预存在相关数据寄存器中。在程序循环扫描阶段,首先检测主站、从站链接是否正常,进行远程设备站的初始化处理,利用变址寄存器Z0在每个循环扫描中数值的变化,使PLC向BIF-CC模块写入不同的测量项目的命令和附属数据,同时读取相关测量项目的测量数据。
4 结论
CC-Link是一个复合的、开放的、适应性强的网络系统,能够适应于从较高的管理层网络到较低的传感器层网络的不同范围,具有性能卓越、应用广泛、使用简单、节省成本等突出优点。作者运用CC-Link总线技术完成铁路发电车微机监控系统的设计,通过模拟实验证实,能实现对发电车供配电装置的远程智能监控,从而降低设备故障率,减轻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也为CC-Link现场总线技术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借鉴。
参考文献
[1]罗世民,杨洋.基子PLC的铁路发电车逻辑控制研究[J].南昌高专学报,2009,24(1):163-165.
[2]杨志强.客车电气装置[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8.
[3]铁道部车辆局.客车空调三机检修运用管理规程[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4:25-31.
[4]刘长新,刘志明.空调发电车微机监控系统探讨[J].铁道机车车辆,2002,(6):31-34.
[5]王辉.三菱电机通信网络应用指南[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6]三菱电机株式会社.三菱低压空气开关World Supe AECC-Link接口模块(BIF-CC)使用手册[M].上海:三菱电机中国有限公司,2009:1-34.
[7]龚秋萍,陈启军.基于CC-Link开放式现场总线的远程监控[J].自动化仪表,2008,29(3):22-25.
[8]林桂娟,宋德朝.基于CC-Link现场总线的远程智能监控系统[J].机床与液压,2010,38(4):85-87.
[9]余磊,舒朝君.基于CC-Link现场总线网络的监控系统设计[J].现代电子技术,2008,31(19),:143-145.
[10]方清城,华路光.PLC网络控制系统的研究[J].机床与液压,2009,37(7):56-59.
[11]陈令平.基于CC-Link现场总线的PLC,变频器及人机界面之间的通信[J].电工技术,2009,(6):34-37.
总体技术方案论文 篇4
创模工作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上级部门创模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和目标
总体要求:全校师生积极行动起来,充分认识创模工作的重要性,人人参与,为实现‚创模‛目标,把我校建成整洁、美丽、平安、文明校园做贡献。
奋斗目标:以‚创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加强校园环境建设,把学校建成文明单位的典范,让广大师生成为现代文明的使者,创建文明和-谐校园,推进学校的整体工作健康有序地向前发展。
二、组织领导
组 长:田应仟
副组长:
苑荣海、姚茂均、石秀昆、顾经先、文金堂、吴希煜 成 员:
杨昌富、李明、龙明、杨远志、李群生、任国强、秦大庆、顾经先、吴刚、李丹、李军、陈强、吴志海、朱灿星、张光文、杨勇林、肖培林、龙开云、蒋维珍、张龙会
领导小组下设创模办公室,由吴希煜兼任办公室主任。责任分工:
田应仟全面领导学校的创模工作。
苑荣海:全面督查学校创模工作,负责督促总务、工会、团委的创模工作落实。
姚茂均:负责督促教务处、办公室、实训处的创模工作
落实。
石秀昆:负责督促政教处、综治办、信产处的创模工作落实。
吴希煜:全面负责督促创模资料建档工作。负责督促学校政教处创模工作落实。
杨昌富:全面负责学校创模宣传工作及落实学校办公室创模工作。
李明:全面负责落实学校工会创模工作并重点落实教职工创模工作。
龙明:全面负责落实学前教育旅游部创模工作。
文金堂:全面负责落实综治办创模工作及协助创模创模办公室主任具体落实创模工作。
李群生:全面负责落实信息产业处创模工作。
任国强:全面负责落实实训处创模工作。
秦大庆:全面负责落实学校总务处创模工作,并重点落实创模工作中的硬件设施的检查与添置。
杨远志:全面负责落实学校教务处创模工作。
顾经先:协助政教主任及创模创模办公室主任具体落实创模工作。
吴刚:协助教务主任落实创模工作,并重点落实创模工作的创模工作。
李丹:协助办公室主任落实办公室创模工作,并重点落实创模工作的摄像图片及文字说明、简报工作。
龙开云:全面负责落实学校团委创模工作。
陈强:协助工会主席落实学校工会创模工作。
杨勇林:协助教务处全面负责落实民族文化部创模工作。
吴志海:协助教务处具体落实教务处创模工作,全面负责落实机电部创模工作。
朱灿星:协助教务处具体落实教务处创模工作,全面负责落实计算机服装部创模工作。
张光文:协助教务处具体落实教务处创模工作,全面负责落实汽修部创模工作。
肖培林:协助教务处具体落实护理部创模工作,全面负责落实护理部创模工作。
蒋维珍:协助教务处具体落实教务处学生创模工作,具体负责学校环境卫生检查反馈督促及食堂食品检疫、小卖部的物品的检查等工作。
张龙会;协助办公室主任具体落实办公室创模工作,收发创模创模文件、通知创模创模人员开会等工作。
三、主要工作
(一)广泛开展宣传教育
1、多种形式进行宣传。
(1)利用学校宣传阵地宣传。明确目标、意义,宣传有关环保知识、健康知识、卫生常识、交通安全、文明礼貌等内容和‚创模‛工作动态及 ‚创模‛检查标准。使广大师生进一步认识‚创模‛的重要性,从而提高自身素质,积极投身到‚创模‛中。
(2)各班办‚创模‛黑板报和手抄报。每学期各班以‚创
模‛为内容,办两期黑板报,宣传‚创模‛,学校不仅评比黑板报的质量而且考察班级板报宣传的效果。每班每位学生每学期制作手抄报一份,班级评选精致美观内容丰富的手抄报10份,学校安排进行展览,并评出优秀手抄报。
(3)开展‚创模‛知识讲座。利用全体教师会议,向老
师们广泛宣传‚创模‛知识,每学期向学生进行一次‚创模‛专题讲座,做到全校师生人人皆知,‚创模‛活动人人参与,人人当好‚创模‛宣传员。
(4)宣传遵守交通规则。强调交通规则,重新认识交通
标志,要求全体教师、学生从我做起,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维护交通秩序、遵守交通规则。
(5)宣传遵守维护公共秩序。在公共场所,我们要讲文
明,讲礼貌,以身作则,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不说脏话,不抽烟,不大声喧哗,不做损害他人和市容的事情,自觉维护公共秩序。
(6)号召学生向家人、向亲朋宣传‚创模‛,并做记录。学生利用节假日,向家人、朋友宣传什么是创模,创模有什么好处,我们作为凯里市人民在家里应该怎样做?在社会中应该怎样做?生活中应该注意哪些细节问题等等。学生具体将自己的宣传作出记录,在班上交流,比一比谁的宣传内容丰富,谁的宣传效果好。
(7)利用学校广播站宣传‚创模‛知识。学校广播添加
一个【‚创模‛小知识】专栏。在全校选‚创模‛积极分子,担当‚创模‛播音员。在这个栏目中第一阶段重点宣传创建省级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评价标准,第二阶段重点宣传环保小常识,第三阶段重点宣传健康行为常识,第四阶段重点宣传遵守交通规则,第五阶段重点宣传遵守公共秩序,第六阶段重点宣传文明公民条约,第七阶段重点宣传做一位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学生,第八阶段重点宣传热爱劳动、讲究卫生。
2、宣传健康知识,养成健康行为。学校设健康教育专栏,每两周更换一期,向师生宣传生活中的健康常识、传染病的预防知识、职业病的预防知识和居室环境保护常识、保
健知识等,让师生了解健康知识,养成健康习惯。
3、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渗透‚创模‛教育。利用每周的综合课,老师借助宣传资料向学生宣传‚创模‛的目的、意义,以及给我们凯里市人民带来的好处。我们作为中学生应该了解些什么,怎样为‚创模‛做贡献。利用‚创模‛这个契机提高我们的道德意识。
4、开展控制吸烟宣传教育,积极创建无烟单位。向教
职工开展吸烟有害健康的教育活动,办一期吸烟有害健康的黑板报,在每个办公室和会议室显眼处张贴禁烟标志。鼓励有吸烟习惯的教职工戒烟,保护身体健康,减少空气污染,定期在全校进行无吸烟办公室的评选活动。
5、开展丰富多彩的师生教育宣传活动,大力开展‚创
模‛工作。
(1)利用教师会时间组织全体教师学习凯里市市创建
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相关文件和精神,结合国旗下演讲内容对全校师生进行‚创模‛知识教育。
(2)聘请有关专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法规、交通安
全、文明礼仪等知识讲座,对全校师生进行生活常识、人际交往等方面教育。
(3)举行以公民道德为主题的讲故事比赛,通过讲述
伟人的勤俭、廉洁、奉献和普通人诚信、爱岗、敬业的故事,使师生接受生动的思想道德教育,激励师生以故事中的主人公为榜样,加强自身修养,在工作中、生活中自觉实践公民的道德要求,争当文明市民。
(4)组织征文、知识竞赛、歌咏比赛、诗歌朗诵、图片
展览、文艺演出等活动丰富师生生活。
6、对每次教育的内容、发放的资料、经费收支等情况
进行记录,及时收集档案并妥善保管。
(二)学校校园环境卫生的整治
1、校园内环境做到净化、绿化、美化,定期更换盆花,做到校园树木四季长青。
2、根据各年级学生特点,合理划分环境卫生责任区。
由各班班主任为责任区责任人。(见学校清洁区示意图)
3、教学楼各部门各自负责清扫自己办公室;走廊、楼
梯、厕所卫生由指定班级负责。学生宿舍楼卫生由各室学生各自负责清扫,走廊、楼梯卫生由指定班级负责。学生食堂卫生由张新荣负责检查。学生厕所卫生由各周值周班负责。
4、各班的卫生责任区坚持每天两次打扫,政教处随机
检查登记和评比记录。
5、卫生责任区要做到地面干净,无纸屑果皮,无垃圾
脏物。无污泥脏水,及时清除蚊蝇孳生场所。垃圾要倒在指定地点。
6、教室卫生要做到‚二保持‛、‚三整齐‛、‚四无‛、‚五洁净‛、即:每天保持个人卫生,保持校园公共场所卫生;桌椅摆放整齐、教学设施安放整齐、卫生用具摆放整齐;校园内无纸屑、无果皮、无痰迹、无污物(无污渍脚英无墨水迹);门窗、玻璃、窗台洁净;桌椅地面洁净;黑板墙壁洁净;灯管、电扇洁净;教学设施洁净。做到湿扫湿抹,防止灰尘飞扬。教室勤开窗户,保持良好通风换气,经常保证空气清新。
7、加强生活垃圾管理,及时清运。
(三)搞好除‚四害‛工作
1、由文金堂主任负责除‚四害‛工作,购买药物、制
定除‚四害‛措施、安排人员实施。
2、对食堂、垃圾池和一些卫生死角定期投放药物,并做好投药记录,达到国家要求标准。
(四)开展爱卫运动,争创卫生先进单位
1、根据学校实际,制定以下爱卫措施:
(1)每天打扫两次卫生;
(2)各班除设立值日生外,还设立卫生监督员。
(3)少先队每天早、午不定时检查各班教室、清洁区卫生,特别是对卫生死角的检查。
(4)每天公布检查结果,随时通报。对存在问题班级随时通知班主任安排学生限时清扫。
2、个人卫生要求做到六勤、‘四不’:勤剪指甲、勤理发、勤洗澡、勤洗头、勤换衣服、勤洗脚,不喝生水,不吃生冷瓜果和不洁食物;不暴饮暴食;饭前便后要洗手,不随地大小便。
(五)加强监督、检查力度
学校创模领导小组定期对学校创模工作进行检查、评比,及时总结经验,并建立创模档案。
凯里市第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学院校园网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篇5
1 建设学院校园网的现实意义
学院校园网系统总体设计本着“总体规划、分布实施”的原则。“数字化校园”就是在已有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 用层次化、整体化的观点进行规划, 为学校信息化建设和实施确定一个清晰的目标而提出的。
学院校园网的设计目标简言之是将各种不同用途的信息资源通过高性能的网络设备相互连接起来, 形成校园区内部的Intranet系统, 对外通过路由设备接入广域网。系统的设计采用开放技术、开放结构、开放系统组件和开放用户接口, 有良好的兼容性, 以利于网络的维护、扩展、升级。基于以上要求, 将整个网络划分成三个不同层次的模型: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
2 建设学院校园网的基本设计思路
校园网建设的总体方案采用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的三层星型拓扑结构。校园网的核心层采用双核心路由交换机的拓扑结构做核心冗余设计, 配合先进成熟的千兆以太网技术来构建主干, 双机通过双GE连接实现冗余和负载均衡, 设立网络管理中心, 信息点将直接汇聚到核心交换机。汇聚层采用大容量路由交换机, 在主教学楼、学生公寓、图书馆分别设立三个中心汇聚交换机, 通过千兆链路分别与两台核心交换机上联, 实现链路冗余, 确保网络性能安全可靠, 同时在学院每座大楼内设置大楼汇聚交换机, 直接以千兆上连至各中心汇聚交换机。接入层尽量采用三层以太网交换机实现所有楼层信息点的接入, 对于个别信息点比较少的楼层可采用高性能二层百兆以太网交换机, 整个网络可以通过SNMP集群管理, 实现对楼层交换机的网络管理和维护。在一些特殊的场合采用wlan设备进行宽带无线接入。
3 建设学院校园网的具体设计方案
3.1 核心层设计方案
针对目前千兆网组网经济并能满足数据传输情况, 网络核心采用GB方式, 以后还可平滑升级到万兆。我们采用了两台Cisco公司的Catalyst 6509高性能交换机为核心, 形成高安全性、高可靠性的中心节点。安装六台高性能服务器, 分别实现WWW、域名解析、电子邮件、FTP、数据库服务及BBS功能, 服务器的网络操作系统软件选用Windows2000、NETWARE系统。安装两台工作站用于对所有网络设备进行全方位动态在线监管。安装一组UPS, 一台高性能路由器跨接广域网, 广域网的出口有两条线路, 一条通过华中教育城域网, 1000M连接到中国教育科研计算机网;另一条电路租用中国铁通1 0 0 M, 以专线方式连入Internet, 默认路由指向中国教育科研计算机网, 通过使用铁通专用VPN软件在出口路由器上作地址转换, 使校外远程用户可以访问校内所有资源。网络环境中, 网络的安全性是极其重要的, 所以需配置思科6500系列的防火墙服务模块FWSM, 再配置反垃圾邮件网关, 并和市公安局网上110联网, 就能够下载安全规则, 通过对这些连接表条目实施安全策略, 控制所有输入和输出的流量, 及时处理上传有害信息。同时采用网络版杀病毒软件, 漏洞补丁服务系统等加强网络的安全。
在配备了这一系列模块后, 6509交换机便可以完成网络的路由、交换及防火墙的所有功能了。在大量节点的网络环境中, 它可以安全稳定可靠地运行下去。
3.2 汇聚层设计方案
汇聚层设备是整体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 负责用户接入的汇聚, 业务的高速转发和网络服务质量的保障。基于现有网络业务, 并考虑网络的发展, 在建网时采用千兆到楼的思想, 即通过千兆和核心层交换机相连, 为接入层用户提供千兆或百兆接入服务。根据不同楼宇的信息点的数量、数据流量的不同, 大楼汇聚层交换机选择不同的交换机。
对于主教学楼、学生公寓、图书馆这种信息流量大的楼宇配置CiscoCatalyst3750-24TS多层交换机作为中心汇聚层交换机, 每台3750交换机都有两条千兆链路连接到网络中心的6509交换机上。对于办公区域、语言教学楼、科研楼、实验实训楼、文体中心、青年公寓、学生宿舍楼各单元等这样的大楼汇聚层, 交换机采用C i s c o Catalyst 3550-12T作为大楼汇聚层交换机, 千兆上联中心汇聚层3750交换机, 百兆下联大楼各个楼层接入层交换机。
3.3 接入层详设计方案
接入层采用多级物理星型结构、点到点连接, 可灵活采用高端口密度的三层交换机Cisco Catalyst 2950G-48-EI或Catalyst 2950T-24从大楼的各个楼层向上采用一条100Base T的方式连接到大楼汇聚层的3550交换机, 向下可灵活联接二层交换机或集线器或用户电脑, 为学院师生在办公室、教室、宿舍以及教职工家庭等提供100M宽带接入。网络尽量采用可以堆叠的三层交换机作为接入层设备, 这样做可以提供足够的交换口, 可扩展性好, 减小主干线路压力, 全部实现有线百兆交换入室。
在学院后期规划设计中, 充分考虑到了无线网与有线网的优势互补, 将网络延伸到图书馆大厅、阅览室、室内会议室以及广场等场所。规划在室内场所如:图书馆、大礼堂、体育馆这种房间面积大、用户数量相对集中、带宽需求高的地点安装wlan, 采用分布式多点AP覆盖方式, 在每个局部的开放大环境中安装多台无线接入点, 分布式地对各区域进行信号覆盖;在校园内的广场、休闲区域采用外置天线的布设方式, 大范围的做室外覆盖无线网, 天线安装在就近区域的建筑物顶层侧立面。无线接入设备采用Cisco Aironet 1400等无线设备来实现, 通过合适的布放实现校园网全覆盖, 师生可通过无线网卡接入校园网。所有无线接入用户采用802.11身份认证, 保证接入的安全和可管理性。
某国际机场周界防范系统总体方案 篇6
充分利用高新技术防范手段构筑机场安防系统, 实现人防与技防的有机结合是现代机场安全防范的发展方向。周界安防系统负责对整个机场周边非法入侵的报警, 可配合周界附近的图像监控和声音、光源等系统, 构成一个封闭、全面、完善的安全防范周界围网系统, 有效地实现在发生翻越和破坏围网等非法入侵行为时及时发出报警和警告, 以期及时处置、核实和防范为目的, 确保机场安全。
2 需求分析
该系统包括周界防入侵报警、视频监控、声音广播及辅助照明等子系统。
(1) 周界防入侵报警系统
系统设计采用以振动光缆为主、激光对射为辅的围界报警方式。设计要求为通过设置在围栏上的传感光纤, 能够对非法入侵行为进行报警, 同时对风、雨及小动物等引起的误报进行屏蔽。传感光纤通过设在现场的双防区/单防区控制器, 经通信光缆与安防中心的主机连接。由该机场周界情况决定, 系统共需94个防区, 感应光纤共约12km, 并在特殊场所设置9对激光对射报警器。
(2) 视频监控系统需求分析
围界上的视频监控系统是周界防范报警最好的复核工具。视频监控复核系统包括前端的摄像机, 控制中心的矩阵切换、控制设备及视频录像系统。当机场整个周界中的任何一个报警防区发生报警时, 视频监控系统能够自动控制位于该报警点附近的摄像机 (可以是多台摄像机) 转到该防区进行视频监视;在保安监控中心的报警监视器上显示该点图像 (有多台摄像机进行监视时自动循环切换显示, 或者在多个监视器上同时显示各摄像机的监视画面) , 同时发出报警提示音。依机场周界现状决定, 系统共需59台高清晰度、16倍 (或以上) 变焦、带预置位功能、低照度、自动光圈彩色 (快球) 摄像机, 用于对周界区域的监视;12台高清晰度、自动光圈定焦彩色摄像机, 对出入大门的人员和车辆进行监视。
(3) 声音广播系统
围界上的声音广播系统是针对周界防范报警系统发现的入侵行为专门制作的示警系统。当机场整个周界中的任何一个报警防区发生报警时, 声音广播系统必须能够自动控制位于该报警点附近的扬声器发出数字合成的语音示警, 以阻止进一步的入侵行为。另外, 作为机场日常管理的一个重要工具, 声音广播系统必须具有日常的广播功能, 能够为机场围界区域提供服务性广播 (音乐、娱乐) 和业务性广播 (寻人、寻物启示及通知) 功能, 必须具有中心控制机房分区呼叫、音量控制等功能。
(4) 辅助照明系统
辅助照明系统既能够在夜间为周界的视频监控系统补光, 也能够成为周界防入侵报警系统的示警工具。根据机场围界情况及用户使用要求, 当机场整个周界中的任何一个报警防区发生报警时, 周界防范报警系统必须提供报警输出信号到照明系统;照明系统必须能够自动控制位于该报警点附近的照明灯, 以满足示警的要求。一旦报警解除, 照明系统必须能够控制照明灯的电源开关复位, 以减少灯光污染及节省电力资源。
3 设计原则
系统所采用的器材和设备应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系统应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 将各个具有完整功能的独立分系统组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实现系统集成。
(1) 先进性
系统采用振动光缆作为前端探测器, 具备较高的先进性。光纤振动入侵探测系统的光纤传感电缆将围栏上的微小振动转化成电信号传给数字信号处理器。通过分析该信号, 处理器能够区分是有人剪断围栏, 还是有人攀爬围栏或是抬起围栏。
(2) 可靠性
探测性能高、误报率低是光纤传感系统最重要的特征。该机场周界安防系统的架构是分布式的, 即探测部分、信号传输部分、供电部分彼此分开。这使得整个系统相对集中式的架构系统不存在单点失效问题, 即不会因为一处线缆被剪断, 而使整体瘫痪。系统所有的硬件产品均为成熟稳定的产品, 均有相关电气行业或安防行业标准的认证, 能保证在正常使用条件下的电气安全、长效性和功能符合要求。在实现无人职守和远程配置的情况下, 系统能够长时间稳定可靠地工作。
该机场周界安防系统的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在50000小时以上, 寿命在10年以上。
光纤报警系统使用的传感光纤对各种电磁信号都具有免疫力。即使传感光纤直接暴露在雷电场地中 (不论是安装在围栏上还是埋设在地下) , 光纤及报警处理器也都不会损坏。实际上, 依靠稳定的系统设计, 雷电信号甚至不会触发误报。
(3) 可扩展性
只要把新增加的报警处理单元接入通信系统, 报警主机就可以自动为其分配地址, 将其纳入统一管理。
(4) 可操作性
系统各点位最终集成在电子地图中, 各防区可以直观地显示在电子地图上。当出现报警时, 多媒体计算机同时发出报警提示音, 电子地图上的对应报警点闪烁, 以警示值班人员。监控点直观地显示在电子地图上, 点击之可显示监控点图像。
(5) 可维护性
在前端防区处留有维护环, 在遇到传感光纤被剪断的情况时不必去除并重新安装所有传感光纤。所有硬件均为嵌入式模块化结构, 集成度高、功能强、接口简单, 不仅施工容易, 维护也方便。
4 设计说明
子系统的接口可分为两种:硬件接口与软件接口。该机场采用了软硬结合, 以干接点形式的硬件接口为主的方式, 并通过与SinosBMS集成软件接口的配合来实现更好的集成性。
5 设计要点
5.1 系统点位设计
机场周界每个防区长约150m, 共设置94个防区, 共布设振动光缆共约12km;在飞行区四周周界的大门进出口处安装有9对多光束的激光报警探测器, 进行敞开大门的安全防护。
另外, 机场周界各安防子系统需要联动。涉及点位包括广播喇叭和照明灯。广播喇叭与振动电缆相对应, 每隔150m设置一个, 共设置192个;照明灯隔16m安装一个, 共设置799套。
5.2 系统设计
周界报警系统主要由前端传感光纤、报警区域控制器、终端报警管理计算机及相关软件组成, 系统拓扑结构如图1所示。
5.2.1 前端部分
前端部分主要由振动光纤和单防区、双防区控制器组成。
前端联动设备部分包括广播喇叭、广播驱动装置、照明灯具、照明灯驱动装置及传输设备等。广播喇叭的安装高度不超过摄像机安装高度。
目前, 机场周界围栏有两种, 一种是普通的围栏, 顶部无刺圈 (如图2所示) ;另一种上方安装有刺圈 (如图3所示) 。前一种围栏可直接将传感光纤穿入专用保护套管后绑扎在周界围栏上;后一种围栏, 可以把传感光纤穿入刺圈内安装。
每个防区的长度约为150m。维护套环长约1m, 一般情况下, 每隔100m左右安装一个或每个防区留有一个。防区控制器分析判断来自光纤传感器的信息, 决定是否发出报警;在报警时可以通过区域控制器联动摄像机、警号、灯光等相关设备动作, 并将报警信号传送到周界安防控制中心。
振动光纤的误报大部分是受周边环境及天气变化的影响所致, 如何处理这些变化引起的误报是报警系统设计的关键。光纤传感器能够将当前的天气状况变化反映给处理器, 使报警处理单元能够消除风的影响而不降低探测灵敏度。并且该机场周界报警系统的报警处理单元有一个微处理器和两个数字信号处理器, 分别对攀爬围栏行为和剪断围栏行为进行智能判断, 这两个通道都有独立的调节参数 (具有不少于八个级别的调整能力) 。
另外, 该系统配备了分析软件, 可以通过调节参数设置过滤掉误报。例如:通过对“频率参数”的调节, 可以消除飞机起落引起的围栏振动带来的误报;通过对“事件屏蔽时间”参数和“事件窗口”参数的调节, 可以消除鸟类或其他动物撞击围栏引起的误报。
5.2.2 传输部分
系统采用环型网传输方式, 即第一个区域控制器和最后一个区域控制器分别通过光纤与报警主机连接, 进行闭环的信息传输。区域控制器之间通过多模光纤互联。
5.2.3 终端部分
终端部分主要由报警主机以及与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共享的多媒体计算机和集成软件组成。
报警主机是光纤安全防护网络的中央控制模块, 可通过RS232串口电缆直接与计算机通信。系统的状态和报警信息以图形方式显示在计算机的显示器上。
5.2.4 机房设置
围界安防中心位于机场跑道西端北侧的西灯光站附近, 包括UPS机房、监控中心等功能用房。UPS机房为系统集中供电, 输出的交流电源连接到相应各室外防撬箱体 (与视频监控系统共享) , 经箱内变压器变压、整流后引出至各点位。
中心机房设置了保护接地和工作接地, 接地电阻不大于1Ω。
5.2.5 报警响应
围界安防中心配置一只声光报警器, 在出现报警时进行声光报警。
报警联动的主要内容是:报警触发视频监控系统, 使报警图像自动切换至监视器;联动前端广播和灯光。系统报警联动响应时间应不超过1s, 锁定入侵目标时间应短于12s。
5.3 系统功能
5.3.1 系统特点
(1) 低误报、零漏报。
(2) 布防全面, 无死角, 无盲点。
(3) 能够与其他安防子系统集成联动。
(4) 具有防破坏功能。当前端光缆被剪断时, 系统将自动发出报警, 并在电子地图上显示被破坏设备所在位置。
5.3.2 系统功能
(1) 振动分析功能
系统能够滤除自然环境 (风、雨、雷电、地震) 和其他非入侵因素 (如车辆通过、小动物触及、飞机起降) 引起的振动信号, 具有雷电保护功能。
(2) 报警分级功能
系统可根据环境设置报警触发条件, 在人流活动较频繁的防范区域调低报警灵敏度, 在飞行控制防范区域调高报警灵敏度。
(3) 管理控制功能
系统的操作口令级别不少于三个。
系统支持用户对探测灵敏度及工作方式进行参数设定或修改。
系统能自动或人工检测运行状态, 并对检测结果进行记录, 以备查询;能在检测到某项故障时发出声光警告, 报告故障类型、地点, 提示值班维修人员进行检查。
系统具备周界安防电子地图功能, 电子地图可编辑, 并可在授权情况下由用户进行修改。
系统支持由用户手动或按事件表自动对系统各报警点进行布防/撤防操作, 并记录布防/撤防时间、部位、操作人员。
报警事件结束后, 由中央控制室报警管理计算机和报警控制主机解除系统报警。报警解除后, 由报警信号分析控制器解除广播及照明灯的工作。
系统能区分、显示、记录每一报警发生的地点、时间。
报警前端区域控制器能在通信不畅甚至中断时独立正常工作, 并能存储最近256个以上的事件, 并在通信恢复后传送给报警接收控制主机进行记录。
报警事件的记录数据不可修改, 只有最高级别操作口令的使用者进行数据异地备份后才能进行数据删除。
系统具有电子地图同步报警功能, 支持在报警的同时, 同步调用报警防区的图像。
(4) 报警事件记录功能
报警信号接收控制主机具有报警事件记录功能, 记录内容包括报警时间、地点、编号以及报警结束时间、报警控制器复位时间。
多媒体管理计算机具有记录功能, 记录内容包括报警时间、地点、编号, 报警结束时间, 报警控制器复位时间, 联动编号、名称及联动动作, 报警种类和要求联动的来源。
护理专业教学改革方案及总体思路 篇7
1.1 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以满足社会发展和企业创新对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新的需求为目标, 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方针, 借鉴兄弟院校先进的职业教育课程理念和方法, 结合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实际情况, 进行校企合作, 探索工作过程导向的专业教学模式改革, 促进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整体提高。
1.2 教学改革的目标
探索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式的开发, 构建理论实践一体化, 与执业资格标准相融合, 具有职教特色、特点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模式体系和教学实施、管理及评价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不断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质量。
2 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
2.1 改革教学结构
改变了以往教学过程结构过于强调理论知识的系统性而导致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分离, 课程内容与岗位实际脱离的状况。为适应学生就业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加强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体现了职业人才成长规律、理论实践一体化等原则。
2.1.1 改革理论教学
在理论课的教学内容中贯穿“护理程序”的教学方法, 向学生传授以护理对象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理念。课程重点包括:从生理、心理和社会等诸多方面全面评估成人的健康状况, 进行护理评估, 分析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及专科护理技术操作等。此教学理念注重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以转变传统的教学思想观念, 广泛地运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教学法, 角色扮演法, 直观教学法, 情景模拟法等多种灵活、生动的教学方法, 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同时, 积极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网络教学技术进行教学, 使用配套的CAI教学课件, 充分发挥CAI课件、投影、录像等各种多媒体优势, 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总结每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 (以下简称“护考”) 辅导的经验与重点内容并填充到日常教学中, 使学生的学习更有针对性。
2.1.2 改革实践教学 通过以下几方面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1) 提高实验课的开出率。实验课是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关键, 为此我校护理专业的基础护理护等学科实验课的开出率均达100%, 其他科目实验课的开出率也较以往不断增加。
(2) 成立护理实训小组。我校专门成立了一支练习护理技能操作的队伍, 为参加全国、全省的各种技能操作大赛做积极的准备。经过大赛的锻炼, 在日常的学习中这部分学生对其他在校生起到了带头作用, 同时在教师授课的过程中也可以通过他们进行示范帮带其他学生, 达到共同进步。而且, 在就业招聘会上, 这部分学生展示了其娴熟的操作技能, 用人单位当场签约。
(3) 为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我校定时派相关学科的教师到医院学习先进的临床技能。教师把临床上先进的技能技术和培养新型护生的理念带回校园, 带给学生, 带到课堂上。同时, 教师在教学中与外聘专家共同探讨教学, 特别是实验课, 教师为一项操作, 甚至一个动作, 反复研究制订最理想的标准。
(4) 利用优秀学生的带动作用, 如学生结对学习, 实验课中让优秀学生做示范, 带动其他学生学习。
(5) 可以在实验课操作中, 找一名学生操作, 其他学生观摩, 然后提出操作中的不足, 其他学生练习时就不会再出现类似的错误, 以使每个动作、每一项操作尽善尽美。
2.2 改革课程教学, 大力加强课程建设
课程建设和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措施, 是实现教育目标的核心环节, 以课程结构体系的整体优化为依托, 改革课程教学, 推行课程建设是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和建设的主要任务。
2.2.1继续抓好精品课程建设的工作
完善我校教师的管理体系, 每年进行教师校内评课、说课、相互听课的活动, 组织优秀课程观摩课活动, 提高教师参与教学的积极性。通过开展此类活动, 发挥了老教师传、帮、带的作用, 年轻教师也展示出了创新力与活力, 使我校教师的业务水平明显提高, 教师学生互动更加有序。
2.2.2 学科建设实行学科组长负责制
成立护理学科组, 下设20余个分学科, 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的作用, 制订并实施学科建设规划, 修定教学大纲和制订教学计划, 编写教学参考书, 其中可结合护考复习内容编写基础护理、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校本习题集, 优化课程教学内容, 改革教学手段和方法, 确定考试内容和形式, 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和教学基本条件的建设。
2.2.3 改革学制、教学方法, 加强学生的应试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的“护考”通过率, 学校统一部署, 创新改革, 把原来护理专业学生的学制 (2年理论+1年实习) 改为新的学制 (1.5年理论+1年实习+0.5年理论) , 护理专业学生在校的前一年半的时间进行理论学习, 经过1年的临床实习后, 返回学校再在“护考”前进行培训辅导, 以提高“护考”通过率。教师也应在授课过程中加强学生护考应试能力的培养, 任课教师可根据历年护考的知识点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授课辅导。通过改革我们发现, 学生实习回来后, 学习态度认真了、目标明确了, 而且学习积极性也大大提高了。
2.3 根据护考进行教学改革
2.3.1 理论课程
通过基础护理、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产护理、儿科护理等专业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在获得与医院发展需要相一致的职业能力的同时, 打好综合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基础, 拓展职业发展空间, 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打破以学科知识逻辑性、完整性为特征的传统课程体系, 以工作任务为线索确定课程设置, 按照工作过程的实际需要来设计课程, 以工作任务来整合理论和实践课程内容;护考复习时按照系统进行复习, 改变以往分科目复习的传统教学法。
2.3.2 实训课程
实训课程的内容要和医院的实际需要及工作任务相一致, 按照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原则进行合理的筛选和排序, 课程内容要突出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能、新理念和新方法;要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教学活动, 以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方式组织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教学内容, 让学生在完成任务或情境模拟的实践过程中学习到相关的专业知识、形成职业能力, 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意识, 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 发展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要将执业资格标准纳入课程标准和考核标准, 强化技能训练, 实现执业资格培训和专业教学的融合。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通过做中学, 学中做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 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2.4 改革以往教学考核评价体系
要建立全方位能力考核评价体系, 重视学生发展和教师成长的评价与考核体系, 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教学工作由制订计划、教学准备、教学组织和实施、作业布置和批阅、学生活动辅导、教学研讨活动、学习效果检测和分析等7部分组成, 各部分的考核标准及评价方案见表1。
此外, 还有附加项目: (1) 统考科目加分 (2分) : (1) 同一学科3人 (含3人) 以内取1名, 加2分。 (2) 同一学科3人以上取2名, 第1名加2分, 第2名加1分。 (3) 统考成绩按全年平均分计算。即上、下2学期均开学科取全年平均成绩, 只有一个学期开课, 取本学期平均成绩; (2) 观摩课加分 (3分) :由各教研室在每学期开学第5周至第12周推荐一名公开课教师, 教务科组织全校教师观摩, 公开课教师加3分; (3) 优秀教案加分 (2分) :各教研室根据教务科安排, 从指定月份教案中按30%的比例选取较好教案参加评选, 由全校教师和评委打分, 取前5名。前2名各加2分, 后3名各加1分; (4) 公开课加分 (5分) :公开课评优中取得名次者按具体取得的名次依次加3、2、1分。
3 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1) 学生临床实践中很多快而实际的方法与大赛及教材的标准不一致, 不能展示特点、特色。
(2) 由于班级和学生的数量多, 情景模拟时, 只能让个别学生练习。
总体技术方案论文 篇8
此前3月份, 环保部华北督查重点对河北的钢铁的全面调查发现, 该省60%的运行企业存在环保问题, 70%除尘设施运行不正常, 8成企业生产废水违规排放。其中与北京紧挨着的廊坊文安县新钢钢铁公司、廊坊安次区洸远金属制品公司成为处罚典型。
上述信息上报国务院后, 河北方面收到国务院多位高层批示。21世纪经济报道独家获悉, 目前河北对相关违规钢铁项目进行了处理, 其中文安县县长王海已被免职, 时任廊坊市发改委主任路建军等9名责任人被行政记过或给与党内警告等。
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为此也下发了《关于坚决遏制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盲目扩张的通知》 (发改产业 ([2013]892号) (下称《通知》) , 指出两部委正在研究制定《化解产能过剩矛盾总体方案》, 要求各地对钢铁、水泥、平板玻璃、船舶等过剩行业的违规产能进行清理和检查, 对于违规的项目, 不允许进行核准、备案以及提供土地、环评和信贷支持。
《通知》还要求各地需要在6月底报送国家发改委、工信部, 两部委汇总后冠清理情况并及时向国务院汇报。
廊坊两公司顶风被查
这次被严查的文安县新钢钢铁公司与廊坊洸远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分别位于廊坊文安县和廊坊安次区。
据河北省2013年钢铁落后产能计划, 文安县新钢钢铁公司需要淘汰炼铁380立方米高炉一座, 430立方米高炉一座, 涉及年产能80万吨。另外该公司炼钢还有30吨电炉两座需要淘汰, 涉及产能23.1万吨。
不过该公司实际已经新建设了600立方米的一个高炉, 知情人士透露, 该高炉属于未审批的项目。目前该高炉已经被封存。
另一个被查的是廊坊安次区的洸远金属制品公司, 约有2座1080立方米高炉, 该高炉在2009年9月前建设, 也属于违规项目。目前已经被河北当地部门拆除。
上述2家公司被查与国务院近年来强化大气雾霾治理有关, “为什么查这2个, 距离北京太近了, 属于撞到枪口上。”一位当地人士评价说。
此前河北省在4月9日收到环保部华北督查中心《对河北省钢铁企业有关环境问题的督查通报》后, 对两家企业进行了调查核实, 并启动了问责程序, 并对两项目采取了停建措施。4月17日, 国务院高层批示转到河北后, 该省进行了全省通报和自查自纠, 并加快了上述两项目的处置力度。
目前文安县县长王海已经被免职, 文安县发改局局长王臣良被行政记大过和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对时任廊坊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吴立芳诫勉谈话;对时任廊坊发改委主任路建军党内警告处分。
不过, 记者了解到, 环保部华北督查中心调查的问题, 反映的环境问题更为严重些。记者获悉, 根据对300家左右的河北钢铁企业调查, 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90立方米以下烧结机共有49台, 400立方米以下高炉44座, 有60%的运行企业存在环保问题, 70%属除尘设施运行不正常;八成以上企业的生产废水仅通过简单沉淀过滤后即用于冲渣和熄焦, 使污染物由液态转化成气态排放。
据调查, 河北300家左右的钢铁企业, 仅有53家钢企已建成或正在建设烟气脱硫装置, 仅仅占到16%左右。
而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工业转型升级规划 (2011-2015年) 的通知》 (国发[2011]47号) , 钢铁企业需要重点淘汰90平方米以下烧结机、8平方米以下球团竖炉、400立方米及以下高炉、30吨及以下电炉、转炉。
一位在当地进行过走访的人士告诉记者, 实际河北30立方米以下的炉子都还存在并使用着。
钢铁企业四成属于未批先建
北京科技大学冶金学院教授许中波告诉记者, 目前全国的钢铁产能应该在10亿吨左右, 其中在铁本事件以后, 国家仅仅批准了曹妃甸的千万吨项目, 此后基本不批新项目。但此后新产生的4亿吨左右都属于未经过国家审批的。
国家虽然此后也批了湛江、防城港分别有千万吨项目, “但是这些项目都还没投产, 所以现在4成左右的钢铁实际产能属于未批先建。”许中波说。
目前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根据国务院的要求, 正在起草《化解产能过剩矛盾总体方案》, 预备按照“尊重规律、分业施策、多管齐下、标本兼治”的原则, 并采取“消化一批、转移一批、整合一批、淘汰一批”的过剩产能要求, 对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等行业进行治理。
但这存在部分争议。曾经在国有钢铁公司工作的钢铁资深专家马中普指出, 钢铁行业如果采取淘汰的办法, 可能难以见到实效。原因是很难有操作性, 因为地方以此作为财政收入来源, 只要有收入, 企业都愿意干。
要真正进行淘汰, 最好的办法是让企业赚不到钱时自动淘汰。
事实上, 国家也采取了多种办法。《通知》对于产能过剩行业的项目不得以任何名义核准和备案新增产能项目, 国土环保不得办理土地和环评审批业务, 金融机构不得提供任何新增授信支持。
对未批先建、边批边建、越权核准的违规项目, 尚未开工建设的, 不准开工。正在建设项目要停止建设。国土部门要依法停止土地供应, 环保部门要强化环境监管, 金融机构不得给授信支持。对停建的违规项目, 将区分不同情况, 采取相应措施, 具体政策和分类处理意见, 将在指定的《化解产能过剩矛盾总体方案》时统筹研究。
大气治理难度仍很大
6月14日, 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 部署大气污染防治十条措施, 这包括减少污染物排放, 提前一年完成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等重点行业“十二五”落后产能淘汰任务等。
不过, 由于此没有污染物总量下降指标, 此方案按照一些专家看来, “可能说明短期内治理大气难以有实质性进展, 毕竟强度指标不如总量指标严格。目前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峰值仍未到来。”一位专家说。
而河北省似乎对于消减大气污染物决心很大, 该省编制了《河北省钢铁产业结构调整方案》, 预备申请将河北列为全国钢铁产业结构调整重点省, 通过实施“五个一批工程” (整合重组提高一批、淘汰落后拆除一批、就地改造提升一批、沿海布局压减一批、境外域外转移一批) , 用5~8年的时间, 力争把全省钢铁产能从目前的2.86亿吨, 压减到2亿吨左右, 其中前5年压减到2.2亿吨左右。
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秘书长骆建华认为, 如果单纯消减钢铁产能对于大气治理效果如何, 很难说, 因为到底河北排放多少污染物, 仍无权威的数字。
这其中, 最核心的问题是成本问题。因为消减1亿吨左右的钢铁产量, 这部分银行贷款就有2900亿, 再加上就业问题, 可能政府补贴成本太大。“现在要大气质量好转难度大, 可能2020年后好一点。”骆建华说。
A省血站信息联网总体方案设计 篇9
A省血液中心与其下管辖的各地市之间有非常频繁的业务往来以及数据之间的传输和交换, 采用以往传统的Email的交换方式不能达到实时、准确的目的, 有时会出现信息不对称的情况, 给血站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另外还有一种方式是在省血站中心与各地市血站之间建立专用的通信网络, 该种方式的缺点就是花费太大。鉴于上述方法的不足, 根据输血行业的自身特点, 结合现有的成熟网络技术, 并兼顾了系统实时性、可靠性、安全性及投资成本等各方面因素, 提出了依托INTERNET网络平台的VPN系统网络的解决方案。该方案是指建立公用的数据网络平台为升血站中心、医院、各个地市血站中心来包括共同的数据, 通过该种方式来实现血液信息的共享。
考虑到internet网的安全性, 为了防止恶意的破坏, 因此系统将公共数据平台与internet网隔离, 而另外建立一个Web server作为公共数据平台的镜像和数据交换的平台, 通过这个网络纽带, 实现各系统间数据的安全可靠交换, 并且同时提供了省卫生厅与各地血站对外发布信息的窗口。
2 网络架构介绍
(1) 系统通过互联网将A省卫生管理部门、血站数据中心、各地市血站、各地市医院进行互联, 血站数据中心采用光迁进行接入, 以此来来提供大量的数据的交互。
(2) 医院与血站进行随时互联, 各个地市的血站管理部门每天必须向血站数据中心进行信息数据上传和交换。
(3) 安装视频对话、语音对话网管, 实现A省全省血站于血液中心、省卫生管理部门、各个医院进行语音对话或是视频对话。同时有利于省领导进行视频会议等。
(4) 各个地市的血站于本地的医院进行网络互联, 连接的方式同样采用光迁连接的方式, 使两者能够随时进行输血、采血信息的交换。
(5) 省血站管理中心可以对各地市血站的情况进行监控, 及时做出实时调整。
3 方案设计目标和原则
3.1 系统设计目标
A省血站联网管理平台设计完成后应该是一套安全的、可靠性高、容错性高、可扩展性强的信息管理系统 (见图1) 。该系统最基本、最主要的目的是对血液信息的安全进行保障。系统同时应该具有安全的防御措施, 能够抵御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各种攻击, 不会因为攻击造成系统数据丢失、系统崩溃的现象。系统在网络部署方面应该采用负载均衡技术和备份技术进行, 系统中的数据能够实时进行备份, 不会出现系统数据丢失不能恢复的状况。另外各个地市与血站管理中心进行交互、各地市血站与本地医院之间进行交互都采用VPN技术, 以此来保证数据的安全性。
3.2 系统设计原则
系统在设计原则方面主要考虑的有系统的标准化、系统安全性、系统可靠性、系统经济性、系统实用性、系统可维护性、系统可扩展性、系统灵活性和系统开放性等。
(1) 系统标准化:系统将采用国内外先进的技术进行开发和实现, 同时在标准方面采用国内标准化的成熟的血站管理软件产品, 符合国家或国际标准, 体现ISO9000和GMP管理思想。
(2) 系统可靠性:A省血液信息管理平台系统应该是一个可靠性高的系统。可靠性是其保障血液数据安全、医院用血数据安全的最关键的保证。系统应该具有一套完整的防护措施, 能够防止由于血站内部人员误操作对血液信息造成的破坏, 或是防止来自外部的破坏。
(3) 系统安全性:数据的安全传输时血站血液管理平台非常重要的环节, 在血站血液管理中心与各个地市进行信息交互时应该能够保证数据的安全性, 保证数据不被窃取, 所以应该采用VPN技术实现。同时在系统的内部应该安装入侵检测系统, 在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之间因该安装防火墙或是其它杀毒软件。
(4) 系统实用性:血站管理软件系统, 应能提高采供血服务质量、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为血站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5) 系统经济性:系统部署应该在血站、网络中心、医院现有的基础上进行, 做到不浪费现有的硬件设备的基础上对平台进行部署。同时还应该考虑血站运营方式、管理方式的特点对系统进行设计。
(6) 系统可维护性:系统应该具有可维护性, 所以在设计的过程中应该避免各个模块的耦合, 保证一个模块出现问题后不会对其余的模块造成很大的影响。同时系统和网络环境应该具有可以维护、配置的功能, 在出现问题后管理人员能够第一时间对问题进行解决。
(7) 系统可扩展性:系统应该充分考虑A省不同地市血站规模、血站管理的不同情况对系统进行设置, 使各个功能模块耦合度降低。在进行系统升级的过程中能够保证系统数据不丢失, 平台不出现宕机等。
(8) 系统灵活性:系统设计A省各个地市的血站, 在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各个血站在采血业务、血液管理方面的差别对系统进行设计。
(9) 系统开放性:系统应充分考虑与血站其它信息管理系统、医院信息管理系统进行连接, 应该为其提供相应的数据接口, 使不同的系统之间能够进行数据交换。
4 方案功能和性能要求
4.1 功能要求
系统应该根据不同的使用部门设计不同的功能, 系统的使用部门主要包括A省卫生管理部门、省血液信息管理中心、中心血站、各地市血站以及医院。
卫生管理部门主要负责各个血站基本信息管理、政策法规管理、数据综合管理、监控管理、血液分析管理、血站综合管理、数据统计报表管理、为国家卫生部门提供统计报表、献血管理、地区血型管理等。
血液管理中心主要进行血液数据维护、交换, 对采血系统进行统一维护、实现内部采血供血过程全部信息化管理以及血液质量监控管理等。
血站主要负责采血管理、供血管理和血源管理, 同时实现与血液中心的数据交换。
血站和医院之间的业务往来主要包括, 网上实时定血、血站将血液采集信息和检验信息提供给医院、医院将用血的反馈返回给血站、医院可以通过血站提供的血液信息对下一时间的血液信息以及用血情况进行分析。
各地市血站于血液中心之间的业务往来主要包括, 两者之间进行血液调剂信息传输、实现异地献血和还血处理、对稀有的血液资源进行统一的处理、对已经淘汰的献血源进行统一管理、能够实现对血液信息追踪查询和管理。
4.2 性能要求
(1) 系统安全方面能够保证系统中的数据安全、系统采血信息安全、系统供血信息安全以及系统操作安全。
(2) 各地市血站于血液中心进行数据交互时, 响应时间应该小于等于2s。各地市血站将本地的数据上传到血液中心的时间应该小于等于10min, 并且在传输的过程中如果数据中断能够实现续传的功能。
(3) 硬件存储:系统数据中心在存储方面应该能够存储500GB以上的数据, 同时硬盘的质量应该过关, 不会出现数据丢失或是损坏的现象。
(4) 系统平均无障碍时间应该大于等于1000小时, 同时在出现故障时, 系统恢复正常的时间应该小于等于12小时。
(5) 系统遵守与采供血和临床输血有关的国家标准, 采纳国际统一的医学数据交换标准, 同时兼容各医院、血站现有网络和管理特点, 提供开放和统一的数据接口。
5 结语
文章主要介绍了A省血站信息联网总体方案的设计内容, 主要对方案基本情况、方案设计目标、方案设计原则、平台功能设计要求、平台性能设计要求以及系统网络架构设计进行了介绍。本文篇幅有限只能进行简单介绍, 下一阶段笔者将深入系统平台研究, 进行系统平台的详细设计, 最终实现该平台应用到A省血站血液信息管理工作中来。
参考文献
[1]孔长虹, 孟忠华, 吕杭军, 等.血液信息化标准体系框架研究[J].中国输血杂志, 2015 (3) :32-334.
[2]刘战地, 韩卫, 陈志华, 等.河北省血液中心血液标本保存及信息追溯系统的建立[J].河北医药, 2015 (8) :1235-1237.
[3]黄姗, 赵树铭, 蒋天伦.血液信息集中管理模式下临床输血信息系统的设计[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1 (19) :2182-2183.
[4]滕松波, 陈秀丽, 张熙曼.血站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体会[J].社区医学杂志, 2007 (13) :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