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设计单位

2024-06-07

工程设计单位(精选11篇)

工程设计单位 篇1

设计是工程建设的龙头, 设计文件是工程建设的主要依据。实践表明, 设计的节约是最大、最有效的节约, 设计工作管理的优劣对工程质量、进度、投资以及建成后的运行成本, 投资效益等方面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对设计阶段进行有效地管理和控制, 才能从根本上改善和提高工程质量。近年来, 由于各种原因, 设计单位片面追求自身效益、设计质量低劣、损害建设方利益的现象比比皆是。如何管理好工程设计过程、取得高质量的设计产品、维护自己的利益, 已越来越引起建设单位的重视。

一、目前设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目前设计程序是建设方发出设计委托, 由设计单位进行项目的方案设计, 并报出几个可行方案供建设方选定。建设方进行筛选并提出修改建议后, 设计单位进行施工图设计。一般来说, 设计单位提交的设计应该是合格的设计文件, 但并不是说合格的设计文件就是最佳的设计文件, 没有任何可修改完善的地方, 建设方拿过来就可以不加审核的直接采用。实际上, 在图纸会审阶段常常还能查出很多问题, 甚至不少会审后已交付施工的设计文件还存在或多或少的错误或缺陷。目前设计存在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 设计单位经济意识不强, 存在设计浪费现象

优秀的设计必须兼顾技术与经济两方面的因素。如果建设方对设计方的约束不够, 设计方就会以自己的利益为主。在设计过程中不会占用很多时间进行技术与经济的对比分析。而是从如何尽快地完成设计, 同时取得好的收益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比如取安全系数的上限进行设计、采用较贵的材料、设备等, 对于设计的经济合理性, 设计师一般不会主动去为建设方考虑。因为造价越高, 设计费相应提高。在这一点上, 建设方与设计方的利益是相冲突。所以建设方要加强对设计单位的管理, 通过一些措施, 促使设计方提高经济意识, 优化设计, 降低工程造价。

(二) 设计深度不够到位

有的施工图, 设计深度达不到建设部《建设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要求的标准, 实施性较差, 导致施工困难或错误。比如有的钢筋砼池子的施工图不给配筋明细汇总表, 缺乏经验的施工人员非常容易由于理解出入, 导致下料错误。有的设计人员为了提高设计速度, 不进行详细的计算或综合考虑引用较多的复用设计, 或粘贴其他设计等, 常常出现复用设计与复用设计之间、复用设计与新设计之间不匹配的现象, 粘贴的其他设计数据修改不全面、不系统, 数据之间互相不匹配的现象非常多。有的复用的设计不符合新项目的使用要求, 比如复用的卸油台与该项目使用的车辆不相匹配, 造成车辆卸油困难或汽车转弯困难等问题。有的设计不明确, 图中标注由现场确定、或标注参考或仅注明“参照图集页”, 而这页上有多项设计, 不知具体选哪一个。

(三) 各专业设计文件协调配合差

一项设计, 是由不同功能、不同专业的设计文件组成。需要不同专业及同专业不同项目的设计人员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所以项目设计的组织工作非常重要。目前的设计文件中, 各专业之间、同专业不同设计人员之间的设计常常出现相互矛盾、相互错位的情况。比如:从这个泵房出来的管线为DN100, 到另一张图上就变成DN80管线, 之间没有大小头。有的到另一张图上就没有了。又如工艺管线与电气管线打架等, 这些情况都反映了设计过程的协调配合存在问题, 项目设计的组织工作不够到位。

(四) 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目前设计审核制度实行的是三级审核制, 即主任工程师一级审核, 校核工程师二级审核, 总工程师三级审核。实际上, 从设计资料上看, 也确实履行了三级审核手续。但设计中出现许多简单的错误, 这些错误如果审核人员认真负责的话, 是完全可以避免的。这说明, 目前许多审核人员没有认真履行职责, 设计审核把关不严, 设计审核制度形同虚设, 导致工程设计质量差、错误较多的问题。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 设计费计取方式存在不合理性

目前的设计收费是按面积或按造价的比例计取费用, 没有体现优质优价的原则。一项设计不是一蹴而就的, 需要设计师反复构思、推敲, 越是好的设计, 越耗费设计人员的时间、精力, 需要设计人员不断地进行优化和改进工作。而往往好的设计, 其造价应该是最经济的。如果按面积或按造价的比例取费, 对设计单位来说, 显然是不合算的。为了提高工效和效益, 设计人员必然会尽量采用复用设计, 或粘贴以往的设计, 以此来减少投入、降低成本。

(二) 设计缺乏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目前的设计市场, 不是建立在完全公平竞争的机制下, 存在地方、行业、部门的各种内部保护, 有的甚至是走形式。加之设计一般都是费率招标, 设计只要保证不出大的质量问题, 至于方案的好坏、造价的高低, 对中不中标影响不大。这使得设计单位的重心不在技术水平的提高上, 优化设计失去压力。导致设计单位不重视设计的技术经济对比, 而去追求高保险和高标准, 造成投资浪费。

(三) 现行的设计审核制度存在弊端

首先, 从设计单位内部审核看, 长期以来实行的这种审核制度是以集中统一的行政组织为基础的, 依靠行政指令进行运转。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各行为主体的经济利益日益强化, 不少设计单位统一的设计组织运作已经不灵, 原有的内部三级审核制度已名存实亡。一是部分设计单位内部实行了承包, 以包代管, 削弱了审核功能;划小核算单位后, “独立作战”的情况日益增多, 有的还“跳”过二级、三级审核, 直接向发包单位提供设计文件。二是一些具备资质条件的设计单位承揽工程后往往将部分工程分包出去, 从中收取管理费, 而对分包单位疏于管理, 审核把关形同虚设。

(四) 建设方优化设计的意识不强

有的建设方把投资的控制重心放在施工环节上, 对设计环节重视不够。其原因:一是对设计对投资影响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只看到搞施工招标, 投标价要低于标底价、施工单位要让利等, 殊不知设计方案的优化会带来更大的节约;二是无法很好地选择设计单位, 因为在设计前建设方不知道谁能优化到什么程度。有些项目设计虽通过招投标, 但此时方案不细, 概算粗略, 很难来综合评定;三是建设方由于专业知识上的限制, 对设计方案难以从优化的角度提出要求或疑义;四是有些建设方自身对工程应具备的功能要求及应达到的目标不明确, 随意性大, 要求出图时间紧, 又压低设计收费, 从而也影响了优化设计的开展。优化设计的开展缺乏必要的压力和动力。

(五) 建设单位对设计单位的管理不到位

目前工程项目的设计大多是建设单位自行管理。由于设计工作是一种专业性很强的工作, 建设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少, 工作经验有一定局限性, 在专业知识上存在严重不对称, 管理设计工作有一定的难度。有的建设单位把自己的设计意图、条件和各项设计指标、数据等资料提交给设计方后, 就完全依靠设计方设计了, 没有分阶段对设计进行介入和管理。最后由于双方缺乏交流和沟通, 导致建设单位的意图没有得到很好地贯彻和体现, 不能达到建设方的满意。

三、解决办法

(一) 推行设计招标, 择优选择设计单位

工程设计是工程建设的灵魂, 是处理技术与经济关系的关键性环节。工程建成后, 能否获得满意的经济效果, 设计工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必须通过招标选择优秀的设计单位。这种招标不能简单地只考虑设计收费价格, 应结合设计方案的技术与经济比较, 选择技术与经济方案最佳、设计收费合理, 同时设计力量较强、专业水平高、经验丰富、人员能够及时到位、能够较好的与建设方进行交流互动、充分理解建设单位意图的设计单位。

(二) 改进设计收费方式

优化设计的运行需有良好的机制作为保证。目前这种设计费收费方式不利于鼓励设计单位进行设计的优化工作。应改革现行的设计费用计取方法, 采用总造价加优化提成相结合的方式, 对因优化设计而节约资金的工作进行奖励, 激发设计人员优化设计降低工程造价的主动性。计费可按照工程总造价的比例计取基本设计费, 再根据本设计与优化前设计概算的差额计取优化费用。但是这种方式只适用于优化前的设计及设计概算与施工图设计不是同一家设计单位的情况。

(三) 借助设计监理力量

设计是一项专业知识很强的工作。一般来说, 建设单位缺少熟悉设计的专门人才, 尤其对工程勘测、设计全过程及具体的程序不是很清楚, 给有效监督、管理和控制设计工作带来一定难度, 因此有必要委托有专业设计经验的监理单位对勘测、设计进行设计过程及成果的监督、管理和控制。因为设计监理单位有专业人员熟悉相关的政策、法规和技术标准, 能按项目的投资规模和业主的意图, 提供科学求实的意见和建议保证业主决策的正确性。同时设计监理还可以协助设计单位进行设计优化, 超前提出问题, 避免因设计仓促、某些设计人员的不负责任或缺乏施工经验而出现的设计错误。设计监理还可以协助业主编写设计要求文件, 参与设计招标及选择设计单位, 提供设计所需基础资料等。

(四) 加强沟通与交流

建设方作为全过程的统筹策划方, 在设计大的原则和目标上, 一般比设计方更高明、更前瞻。所以建设方绝不能将所有问题都交给设计师来解决, 自己当甩手掌柜。一来设计师永远不可能代替建设方来做出判断, 二来有些原则性问题, 必须由建设方拍板。建设方在设计过程中, 一定要加强设计跟踪和指导, 不能仅通过几次会议或汇报的方式来解决复杂的技术问题, 比较复杂的问题要主要依靠建设方的主要技术人员与设计人员进行面对面地沟通和交流, 必要时, 建设方可派驻工程师与设计人员一起参与设计, 对设计中出现的问题, 建设方工程师要及时协调解决, 这种措施可有效的将一些细节或不大的问题解决好。所以, 双方加强沟通和交流在设计阶段是非常重要的。

(五) 加强图纸会审力度

初步设计出台后, 建设方要聘请有关专家和有经验的操作人员认真开展设计审查, 利用价值工程理论优化设计。在项目设计审查过程中, 按所聘专家专业类别, 分不同小组对工程项目的功能进行分解和分析, 在剔除多余功能的基础上, 把材料选择、设备选型与工程项目的功能、经济寿命和运行成本联系起来综合考虑, 针对设计方案提出降低工程造价的方案, 寻求最佳的功能和最适宜的成本, 从而获得最佳设计。要加强对施工图设计的审查、设计施工交底等工作。再好的设计成果也有不完善之处, 所以在施工图审查阶段, 必须结合各专业进行校审, 并通过设计进行修改处理。建设方要与设计方多沟通, 及时解决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包括建设方需求不明确、设计本身不合理等问题。

(六) 发挥施工单位的技术、经验优势

施工单位长期从事各类工程施工, 接触的工程比较多, 经验比较丰富。建设单位可在招标文件中增加投标单位在施工图修改建议方面的加分奖励, 以此调动施工单位优化和改进设计的积极性。具体的也分两情况: (1) 对于对施工图提出的节约投资的合理化建议, 按投资节约额的适当比例计取增加的报酬, 但该奖励要高于工程利润, 使该措施更具激励作用; (2) 对于非节约投资, 使工程项目功能更合理、技术先进的建议, 按适当比例进行奖励。该项奖励鼓励承包单位着眼于整个项目, 统筹考虑建设与运行情况, 改变了承包单位单一着眼施工方面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周和生, 尹贻林.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 (M)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8.

工程设计单位 篇2

施工单位

技术负责人

开竣工日期项目经理

项目技术负责人

验收日期

子单位部位及范围

子单位工程建筑面积(㎡)

序号

项目

验收记录

验收结论

分部工程

共分部,经检查分部

符合标准及设计要求

质量控制资料核查

共项,经审查符合要求项经核定符合规范要求项

安全和主要使用功能核查及抽查记录

共检查项,符合要求项,共抽查项,符合要求项,经返工处理符合要求项

观感质量验收

共抽查项,符合要求项,不符合要求项

综合验收结论

参加验收单位

建设单位

监理单位

施工单位

设计单位

(公章)

单位(项目)负责人:

年月日

(公章)

总监理工程师:

年月日

(公章)

单位负责人:

年月日

(公章)

单位(项目)负责人:

年月日

设计单位声像档案管理浅析 篇3

关键词: 声像档案 特点 问题 措施

DOI:10.3969/j.issn.1672-8289.2010.10.078

声像档案能够将鲜活的现实场景原貌地保存下来,传诸后世,再现于后人的视、听觉的感官。因此,较之其他载体材料的档案就显示出自己的优势。为了更好地保护好、利用好这些生动、形象的特殊载体档案,现就目前声像档案的管理现状及对策谈谈个人的粗浅之见,

1 声像档案在档案中的特殊价值的和特点

声像档案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产生的一种信息记录。它是指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以及个人在从事各种活动中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照片、底片、影片、唱片、录音带、录像带等不同材料为载体,以影像、声音为主,并辅以文字说明的历史记录。是应用录音、录像、照相等手段对重要事件进行真实记录的历史材料,它具有客观性、形象性和科学技术性的特点,能生动形象地再现设计单位工程设计方面的工作及成果,客观反映和记录设计工作的真实面貌。它和文字、图纸档案一样,具有现实的查证作用,对研究历史具有参考使用价值。声像档案的作用和价值虽然众所周知,有目共睹。但在现实档案管理中声像档案普遍存在着归档不完整、保管条件差、管理难度大、开发利用少等问题,直接影响了档案的完整性。

2 声像档案管理现状存在的问题

2.1 档案意识不强,声像档案难以及时完整归档

声像档案管理工作起步较晚,认识与经验不足,缺乏科学化、规范化管理,一些立档的建筑单位处于无章可循的自由处理状态。有些单位或个人意识薄弱,缺乏全局观念,仅考虑个人或本部门的工作便利,致使部分声像档案资料长期留存在个人或科室内部保存,没有及时向档案室移交,随着人员变动和机构调整,造成声像档案流失,严重影响设计单位声像档案的长期保存。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拍摄内容不完整。导致拍摄内容不完整的主要原因有:一是对拍摄建筑的特性把握不准确,不清楚什么角度、多大规模设施的需要拍摄;二是拍摄人员技术水平不高或责任心不强;三是受经费限制,摄影摄响设备未能及时更新,无法拍出好的建筑形象,直接影响工作的开展。

(2)拍摄部门没有及时整理。目前一些单位从工程项目开工到竣工验收、拍摄形成了大量的声像资料,小的工程项目则有几十张照片,大的工程项目则有几百张照片、几十盒录像带,然而拍摄部门往往不分时间前后,没有任何地点、拍摄人等备注说明,仅注上工程名称就将几年积累下来的声像资料移交档案部门,给档案部门的整理工作带来了较大的难度。档案人员因不了解这些资料的重要程度,难以进行筛选,无法进行整理、登记、分类、编目。还有一部分工程声像资料由于保管上的疏失,已经造成了较大的破坏和损失,在二次利用上留下的后遗症,有的甚至无法再加以利用。

(3)收集渠道不畅通。由于一部分的拍摄工作由专业部门完成,另一部分由设计者或施工单位人员完成,因而档案部门对拍摄时间、内容及照片、录像数量不容易掌握,加上从活动筹备至结束没有相应的控制措施,致使这些声像档案的收集工作处于被动状态,这些声像档案即便移交档案部门,也是零零散散,缺乏完整性

2.2 管理难度大,保管条件差,声像档案难以长久保存

声像档案的保管条件比纸质档案要求更严格。像我单位只是将声像档案存放在文书柜内与其它档案混存,不具备恒湿、恒温、防磁等保存要求。致使一些照片变黄褪色,底片粘连变质,磁带受损等,不利于声像档案的长久保存和利用,一旦发生问题,悔之晚矣!

造成原因主要体现在保管的分散性和管理的不科学性。一是有的建筑单位在声像档案资料的形成和管理上各行其是,声像档案散存在各个科室,不能统一集中管理;二是一些建筑单位形成的声像档案不能及时归档,时间长久了,这些声像档案的原始信息模糊,造成整体上的不规范,也给日后查找带来麻烦。

2.3 重大活动声像档案失控,流失严重

众所周知,每次单位组织重大活动,或设计项目完工申报优秀设计时,都安排人员摄录像,形成了许多有价值的声像档案。其中一些在报刊上刊登或印成图书、画册对外发行,但在档案室却找不齐这些原始档案。分析原因:一是多个设计所同时参与的大型活动,档案管理不集中统一。各部门领导及相关工作人员都是临时抽调的,各自负责一块工作,相应形成的档案材料缺乏协调、统一、集中,活动结束后,档案材料也各归东西,声像(包括文书、实物等)档案流失在所难免;二是从筹备到结束没有归档要求和相应的控制措施以及贯穿始终的档案管理、服务工作,也造成档案材料流失;三是有关专业人员档案意识不强,加之缺乏有效的管理,形成的档案不及时归档,用完之后就归为已有或是下落不明,又造成档案的流失。

3 加强声像档案管理工作的措施

3.1 加强宣传、提高意识

搞好档案工作不仅是档案主管部门的事,更是各立档单位乃至全社会的事,而各级领导的重视是做好档案工作的重要保证。从这几年的经验看:一要争取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从而提高全民,特别是各级领导及有关人员的档案意识,营造出一种良好的档案工作氛围;二要抓住机遇,服务中心工作。档案主管部门、各立档单位要善于抓住机遇,结合本单位中心工作,发挥档案自身的宣传教育作用。

3.2 加强管理,制定办法,狠抓制度落实

要改变声像档案管理混乱的现状,制定一个切合实际的管理办法来规范此项工作很必要。档案室将与有关部门配合出台《声像档案管理办法》;同时,各立档单位也要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强化规范管理,对产生的声像材料从收集、归档到移交档案室统一管理,制定一套严格的制度,防止分散流失,杜绝归为己有。对声像档案的日常保管、借阅、利用作出明确规定。永久、长期保存的声像档案应定期向档案室移交;在此基础上要狠抓落实。要确保有关法规和制度落到实处,必须制定有效的配套措施,明确责任,依法管理,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必依,使之逐步变成自觉的行动,以确保声像档案归档质量。

3.3 加强监督,分类指导,注重业务培训

针对声像档案管理现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大对声像档案的监督指导力度,并把其作为档案目标管理、年度执法检查的重点内容。同时,针对不同单位现状,采取不同方式进行分类指导,力争整体水平的提高。

对人员、设备、档案管理都比较规范的单位,要巩固提高,在开发利用上下功夫;对有设备、有专业摄录人员,而档案管理没跟上的单位,应在依法管理、建章立制上加强指导和监督,促其逐步规范管理;对问题较多、基础薄弱的单位,要限期建档,加大指导监督力度,不留死角。注重业务培训,全面加强对摄录人员、档案人员的有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为形成好、保管好声像档案奠定良好的基础。

3.4 结合实际,创造条件,力求妥善保管

从长久保护和利用考虑,声像档案要求恒湿、恒温、防磁、防震、防光、防火等。而目前声像档案保存条件普遍不符合上述要求,短时间内都配齐专柜或设专室又不现实。我认为结合实际,创造条件,力求妥善保管是当务之急。首先,声像档案要独立成卷,使用声像柜或密闭铁柜单独存放;其次要严格控制库房温湿度,远离光线、磁场等;录音带、录像带采取定期倒带检查等保护措施,尽量延长声像档案的寿命。

设计单位如何主导EPC项目工程 篇4

“EPC”为英文“Engineering”、“Procurement”和“Construction”的缩写, 国内习惯译为设计、采购和施工。近年来, 随着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迅速发展, EPC因其可以大大缩短工程从规划、设计到竣工的周期, 节约建设投资, 减少投资风险, 可以比较早地取得收益等优点得到迅速发展。张水波指出, 设计是工程建设的“龙头”, 是工程采购和施工的基础。设计工作的好坏对工程的质量和费用以及进度起着决定性作用。王伍仁进一步指出, 在EPC工程总承包项目中, 设计的主导作用是业主和承包商共同认可的, 分析EPC工程总承包设计过程的主要特点, 可以发现许多价值增长点, 根据这些特点对设计阶段各项工作进行组织设计能够为实现项目的增值提供机会。因此, 设计管理的成功与否一定程度上决定了EPC项目的成败, 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近期的EPC项目设计管理研究中, 不同的学者提出了不同研究角度。卫建良、王晓阳、吴戈从招标阶段和施工阶段分析了设计控制。黄有亮、吴小刚从设计管理要素、设计过程管理和设计信息管理方面分析了承包方设计管理。任清常则从影响设计管理的因素分析, 阐明了设计管理的重要性。孟宪海、于进则从如何发挥和加强设计院在EPC总承包项目中的核心作用分析设计管理的内容。

这些研究的共同点是从某一方面去研究设计管理, 而基于全过程的研究比较少;本文则是基于全过程的研究, 其优点是能更好地分析各个阶段的设计工作内容, 把握设计工作纵向联系, 便于设计管理的控制。根据项目的生命周期, 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策划设计阶段

(一) 充分了解业主的意图, 准确项目定位。

在开展投标设计前, 设计人员除认真学习招标文件和技术标准、规范外, 还要加强与业主单位各相关部门管理人员的及时沟通, 了解其项目建设思想, 特别是新建项目与原有的老厂有牵连、利用原有设备或改造设备等。尽量把业主的想法充分体现在投标方案中。同时, 也应敲定好项目所涉及到的相关事项, 为后续工作做好准备。对于不熟悉的环境, 与当地的设计单位合作可以降低风险。

(二) 充分收集信息, 利用价值工程原理, 提供最优化的设计方案。

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成功, 设计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是工程公司设计实力的最好体现。设计人员不仅要充分消化业主的意图, 还要理解和把握关键技术标准, 收集市场信息, 了解当地实际的技术、经济水平, 进行必要的现场踏勘。而业主不会因而降低对烧结厂规模、功能等方面的要求。设计中要充分利用以往设计经验, 经过多方比较, 把业主单位没想到的尽量完善, 把业主认为不可能的变成可能。在设计管理中, 一般采用限额设计。

(三) 合理报价, 力求中标。

业主为便于管理, EPC项目一般均采用总价一次包干的形式进行招标,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投标总价往往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因素。在受到勘察设计深度限制、没有充裕时间进行详细设计的条件下, 编制合理、准确、详细、适用的工作量清单是投标阶段设计控制工作的核心, 也是成功报价的第一步。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业主对工程既要求安全运行和合理寿命, 又追求最佳投资效益。设计方案如考虑过高的保险系数必然增加工作量及工程费用, 投标时就会失去价格竞争优势;但如果对风险考虑不足, 可能会给工程带来难以弥补的损失。这就要求在方案比较和材料设备选用时, 在满足业主的基本要求条件下必须注意技术与经济的有机结合。在价格水平的控制上, 通过技术比较、经济分析和效果评价等手段, 力求在符合当地技术水平要求的前提下提出合理报价。

(四) 合理的设计深度。

所谓合理的深度是既要满足当前工作需要, 也能满足下一阶段的深化。在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中要分别满足估算、概算和预算需求。

(五) 专业设计的版次管理。

EPC工程总承包项目各专业的设计工作均采用版次设计, 不同专业的版次数目各不相同。版次设计的优势表现为输入的假设条件减少, 通常是条件成熟时输入确切的条件;返工的可能性减少;设计质量提高和现场设计修改减少。

二、采购阶段

(一) 提供最优化的施工图设计。

为确保EPC总承包项目的总体效益, 必须要求设计人员认真学习招投标文件和投标时的澄清和承诺把投标时批复的设计工作量作为施工图设计工作量的“最高限额”。依照合同中的标准, 严格按照投标书对设计的具体要求进行施工图设计, 使限额设计贯穿于整个施工图设计中, 从设计源头控制投资费用, 保证实际设计与投标时编制的工作量差异不大;在没有限额的情况下, 按照经验对工作量大、投资高的子项要求设计人员做出方案比较, 在满足业主基本要求的前提下, 提供既便于施工、又节约投资的最佳设计。

(二) 工程设计与设备采购有效结合。

在EPC合同模式下, 承包商对设计、采购和施工进行总承包, 项目运作中要求总承包商充分发挥EPC项目整体协调优势, 完全打破那种等设计图纸全部完成后再进行采购和施工的接续建设模式, 这样有利于各个阶段工作的交叉进行, 节约工期。实施EPC总承包, 可以解决设计、采购、施工等环节存在的突出矛盾。在EPC工程的项目管理中将设计阶段与采购相融合, 或称采购纳入设计程序, 在进行设计工作的同时进行采购工作, 设计工程结束时, 采购工作也基本结束。由此缩短采购工期, 提高采购质量, 节省投资费用。

(三) 把握设计的深度, 保证采购的及时和准确, 并与施工紧密配合。

根据项目总体网络计划编制设计进度计划, 将设计节点控制纳入项目计划监控体系。特别是施工周期长的关键子项, 须详细制定从设备订货、工艺委托到土建施工的各个节点时间, 要求各相关专业坚决执行。特别值得注意的是, 与该关键子项周围的非关键子项对其的影响。

(四) 划分工作包, 为采购和施工有效的搭接或者变更服务。

国外通常采用工作包的概念, 将一个工程按照不同的专业工程进行划分, 形成不同的工作包, 通过各工作包界面的明确划分, 可以准确地控制工程造价。工作包通常分为以下三种类型:工程包、设备包及系统包, 其中系统包主要是需要平行发包给各专业生产厂家或专业公司处理的工程内容, 通常设计只提出相关技术指标要求, 由专业公司提出解决方案, 进行二次设计。

三、实施阶段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做到:

(一) 为施工单位提供必要的技术服务。

施工过程中往往会出现突发问题或者在设计过程中未预料到的问题。设计单位则需要对施工单位给予必要的技术指导或者说明, 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二) 加强沟通, 积极协调解决问题。

施工过程是一个项目从图到具体实物的过程。这其中关系着70%的造价以及项目落成后的质量问题。可以说, 施工过程管理的好坏决定着项目的功能能否得到体现。在施工过程, 存在多方, 如业主 (委托人) 、承包商、项目设计单位以及采购等之间的协调与管理, 而设计单位借以对项目有着特殊的制空权, 对项目高屋建瓴, 驾驭整个项目始终的特殊地位。对项目存在的问题既可以立即发现问题亦可在顾忌变更影响的状况下对项目进行决策, 更好的协调相关者之间的关系以及相关工作的搭接。发现问题, 及时解决问题, 设计单位的作用意义重大。

四、竣工交付阶段

(一) 设计单位积极配合业主单位的试车。

由于设计单位对EPC项目全过程相当熟悉, 所以在竣工交付阶段应积极配合业主的试车等工作。在试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应积极协调各部门进行处理。

(二) 为工程索赔提供依据。

业主可以发布指示或要求提交建议书的方式变更, 对图纸、设计和规范提出变更一般都要涉及工程量和费用的变化, 要完善各种会议纪要和往来文件管理制度, 避免造成变更工程施工完毕, 却找不到变更依据, 为工程结算留下隐患。

五、总结

以设计单位为主导的EPC项目模式是EPC发展的一个趋势, 设计单位的主导作用也日益显现。设计单位的职能也随之发生了一些变化。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设计管理的工作已经渗透到了项目管理的各个环节, 全能是设计管理的最终发展趋势。只有具有先进的设计管理经验的EPC项目总承包商, 才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上拥有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刘国于.设计管理[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4.8.

[2]成虎.工程项目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9.

浅析建设单位工程质量管理 篇5

【关键词】建筑工程;工程质量;管理

目前,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工程投资和建设管理体制也在不断地改革和发展。其工程质量是决定工程建设成败的关键,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工程建成后的运用。工程建设质量的好坏,影响着建设、施工单位的信誉、效益。控制工程建设质量是参建各方工作的重点,也是参建各方共同的职责。作为建设单位的工程管理人员,根据本单位对项目工程提出的功能与观感、进度、质量等目标,须从技术把关、进度监控、质量保证等方面着手。

1.设计阶段质量管理

1.1充分理解设计

充分理解设计可让工程管理人员对具体项目有整体把握及全面了解,而且能整合不同专业,以期实现建设单位的功能及观感要求,寻找最佳平衡点。例如:楼体周围为保证幕墙外立面美观,减少百叶窗面积,损失了30%的新风量,但地下一层新增燃气管线,并增加厨房数量,增大了排风量,为保持负压平衡,因原新风口面积不够,在风井顶开口增加新风面积并做挡雨设施。

1.2论证设计的可操作性

此项问题主要发生在不同的专业设计之间的意见分歧,使得设计不具备可操作性。作为建设单位的工程管理人员,就是要把握各設计之间的关键点,使得项目得以顺利进展。

2.施工阶段质量管理

建设单位的进度要求,是贯穿于办理开工手续→工程施工→市政报批、报通及施工→竣工验收并交付等整个项目开发全过程的,在进度监控过程中,本人认为应把握以下几点:

2.1编制完善而可行的进度计划

先由总承包及各分包分别编制(根据建设单位进度目标);完成后由建设单位项目工程人员汇总、修订,考虑不同专业,不同公司(主要是总承包及建设单位直分包)的穿插配合,并将设计、专业公司深化设计、前期、市政、竣工备案等工作的进度同时整合进去,考虑各类工作的介入节点及相互衔接。建设单位工程管理人员最后整合的进度计划,除了各相关施工单位的计划外,还应包括设计院、本单位设计部、前期部、预算部(价格确认)等各相关部门的工作计划,使得上述工作计划能较好的衔接起来。

2.2对监理单位的质量控制

项目的建设过程执行工程监理制,是现行工程建设市场走向规范化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并与国际上通行的项目建设管理方法接轨。建设监理制实施以来,工程建设质量明显提高,工期和投资控制有了保障。为确保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使监理单位能够有效控制工程项目质量,建设单位要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和监理合同的要求去做,并赋予监理工程师相应的权力,使监理工程师能够较好地履行监理合同所规定的各项职责,达到控制工程质量的目的。业主对监理的监督控制,主要通过监理工作月报和现场监督。监理工作月报主要反映内容之一就是对工程建设质量的控制情况。它包括:单元工程验收情况;本期单元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统计;单元工程优良率控制图;分部工程验收情况;施工试验情况;质量事故;暂停施工指令;本期工程质量分析(包括产生工程质量问题的原因和质量对策一览表)。现场监督就是业主派驻现场管理人员(如可设现场质量控制部),根据监理月报反映的质量情况,通过现场勘察,来督促监理和施工单位对有关质量问题采取相应措施,共同搞好质量控制,达到质量控制的预期目标。

2.3施工过程进度监控

主要分为基础及主体阶段和结构封顶后阶段,在基础及主体施工阶段,根据计划实时监控,掌握关键线路,同时预测可能遇到的问题(如资金供应、单位、洽商确认、设计变更等),提前解决,如果发生偏差(滞后),要求相关责任单位在下一道工序或施工段将偏差天数抢回来。如进度肯定受到影响,群策群力,在法律、公司规定内灵活解决。例如:如主体延误,可减少结构验收检验批次(如10层一验改为5层一验),提前让后续工作开展(如二次结构、初装修及设备管线安装)。在结构封顶后,除了总承包单位,还有很多分包及建设单位直分包入场工作,此阶段的进度监控工作主要是统筹、协调,使进度计划按照建设单位的目标正常进行。须解决施工过程中因不同工序或不同单位之间技术问题,使工程正常进行。例如:设备安装须总包做设备基础,尽快请设计院做二次设计并办理洽商,解决各建设单位直分包的穿插配合及进场时间。

3.质量控制

建设单位是工程建设的主体,是工程建设项目的主要组织者和实施者,是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对工程质量负总责。工程质量是工程项目投资效益得以实现的根本保证,质量控制是确保工程质量的有效方法,应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始终。建设单位相关部门应全权代表建设单位履行职责,采取超前控制、预防为主的手段,将质量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达到预期的质量控制目标。作为建设单位的工程管理人员,其质量要求主要面向业主,主要内容为功能实现及观感要求,为保证实现上述目标,除了在施工全过程实时监控并质量矫偏以外,还应该在下面3个阶段完成上述两个目标(总结起来就是3个阶段,两个目标)。

3.1结构验收管理

在结构主体完成以后,无论是设备安装、二次结构,还是门窗安装、幕墙及精装等工作,均以主体为参照,主体结构质量的好坏,对后续工作产生很大影响。在结构验收时,对影响后续工作的平整度、垂直度、门窗口方正、混凝土表面质量等方面发现的问题,均应详细准确的统计,并彻底的逐项整改,如能落实,因主体结构产生的质量观感问题将被消除。

3.2分项验收控制

在绝大多数工作完成后,将要进入人防、消防、档案等分项验收阶段,在此项验收中,主要验收设备试运行、设备联调、建筑物形象是否具备使用条件等,同理,在上述各项验收中将发现问题整改完成后达到使用要求,使项目功能得到最大化的实现。

3.3竣工验收控制

在项目完全落成并交付使用之前,须进行竣工验收及竣工备案,此工作为项目开发全过程中最完善、最正式的官方参与的验收,对功能实现、观感质量、资料齐全等方面均起到最后把关的作用。在住宅竣工验收时,应借鉴一户一验的方法,从使用功能、观感和资料齐全着手,完整而详细的逐条检验,发现问题后逐条的整改落实,争取使得项目情况达到业主的接收标准。

作为建设单位的工程管理人员,应时刻注意自己的工作重点。首先应目的明确,明确公司的功能与观感目标、进度目标、质量目标,然后整合各方的意见和资源(如本公司其他部门、总承包、监理等),贯穿整个项目始终推动项目向着公司的各项目标前进直至最终达成。

4.结语

浅议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篇6

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是用来指导施工项目全过程中各项活动的技术、经济和组织的综合性文件, 是正确指导施工活动的纲领性文件, 是建筑项目管理的灵魂。单位施工组织设计是根据国家或建设单位对施工项目的要求、设计图纸和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的基本原则, 从施工项目全过程中的人力、物力和空间等三个要素着手, 在人力与物力、主体与辅助、供应与消耗、生产与储存、专业与协作、使用与维修和空间布置与时间排列等方面进行科学、合理的部署, 为施工项目产品生产的节奏性、均衡性和连续性提供最优方案, 从而以最少的资源消耗取得最大的经济效果, 使最终项目产品的生产在时间上达到速度快和工期短;在质量上达到精度高和功能好;在经济上达到消耗少、成本低和利润率高的目标。一般情况下, 施工组织设计按编制对象范围的不同可分为:施工组织总设计、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分部分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等。科学的施工组织设计, 能使建筑施工活动实现较高的工作效率, 达到工期短、质量优、成本低的综合效果。

2 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依据

(1) 招标文件及合同文件。

(2) 设计文件, 包括施工图纸、图纸会审、图纸涉及到的标准图集等所有相关的设计文件。

(3) 工程所涉及的国家或行业规范、标准以及地方标准、法规、图集和企业标准等。

(4) 业主单位对工程项目的具体要求, 包括:施工许可证, 实际开竣工时间, 以及施工合同、国家或行业规范、标准以及地方标准、法规、图集和企业标准等。

(5) 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 包括:施工用地、临建用地、现场的地形、地貌、水准点、坐标点以及水电供应情况。

(6) 预算文件提供的工程量和预算成本数据, 包括:人工、材料、预制构件、成品、半成品的采购、供应以及机械设备的配备情况。

(7) 企业的管理体系文件要求和企业的技术力量和机械设备情况。

3 施工组织设计工程实例

3.1 工程概况

以广东省某城市海关缉私分局业务用房改造装修工程为实例, 总建筑面积为2568平方米, 建筑层数2至5层, 建筑高度17.7米, 耐火等级为二级。建筑结构形式为框架, 建筑结构类别为二类, 合理使用年限为50年, 抗震设防为七度。墙体使用加气混凝土砌体 (非承重) , 灰砂砖 (承重墙) 。屋面防水等级为二级。补强改造原5层宿舍楼, 美化装饰外立面, 增建大堂值班室和指挥室, 新增电梯;建一副楼 (两层) , 建筑面积1031平方米;总改造装修面积2568平方米。

3.2 施工设计方案概述

3.2.1 施工平面布置

(1) 本工程全封闭施工, 设1个施工大门。

(2) 在工地内搭设一栋办公室。

(3) 施工用电量峰值较大, 要确保施工用电。施工用电与生活用电分开布置。基础施工期间用电用电量需求量较大, 必要时还需按照用电量的要求进行用电量扩容。

(4) 施工用水水头已接至施工现场。

(5) 设置1台钢井架作垂直运输。

3.2.2 测量方案

(1) 进场后, 根据业主提供的基准点及基准点坐标, 建立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 控制点要求原理基坑并尽量设在永久性建筑物上。

(2) 上部结构阶段测量放线, 利用经纬仪天顶法测量, 将楼层面轴线控制点投射至施工楼层。

3.2.3 上部结构施工方案

(1) 上部结构模板选用涂膜夹板, 梁板配备2层模板。

(2) 顶架采用门式脚手架和扣件式钢管脚手架。

(3) 梁板石烧捣一次性连续烧捣, 先墙柱后梁板。

(4) 施工过程中必须做好各种管道、预埋件与孔洞的预留工作。

3.2.4 外脚手方案

采用扣件式钢管外脚手架, 外脚手架宽度为90mm。详见外脚手架方案。

3.2.5 砌体工程方案

混凝土砌体工程施工严格按广东省标准, 砌体施工过程中与安装工程相互配合, 在砌体施工前编制管线、开关盒等大样图, 在砌筑时预留好, 避免凿墙现象。说水平槽部位采用预制带槽的石构件。

3.2.6 装饰工程方案

(1) 装饰工程遵循先内后外、先上后下、先湿后干的原则。

(2) 全部砌体完成后开始从上至下进行外装饰施工。

(3) 装饰材料由钢井架作垂直运输。

3.2.7 安装工程方案

(1) 主体结构施工过程中与结构完成后, 安装配合进行立管的安装。

(2) 待土建结构完成后安装各系统全面展开。

3.3 施工组织设计各阶段的进度

(1) 施工准备阶段。

关键路线是:工程交接→局部拆除工程→加固改造工程→桩基础工程→主体结构工程→网架结构工程→外墙装饰工程→室内精装饰工程→竣工验收

(2) 桩基础施工阶段。

施工阶段的工期控制要点是集中投入桩基础施工机械, 尽早投入上部结构的施工。及时进行联系进行桩的动静载检验。

(3) 主体结构工程施工阶段。

工程的重点施工阶段, 包括模板工程、钢筋工程、混凝土工程。主体砌体以及粗装饰工程和安装工程随之全面铺开。主体结构施工按流水段依次组织施工, 施工中安排安装工程的预留、预埋以及内装饰等施工。

(4) 装饰、安装工程阶段。

本阶段装饰与安装配合施工, 门窗工程以及其他专业工程全面展开。施工阶段必须做好不同工种的协调工作, 重点抓好外墙装饰工程的施工进度, 保证质量提前外脚手架的拆除, 以尽早提供条件供建设单位进行周边配套设施与道路的施工。

(5) 安装工程调试阶段。

以水电等专业安装工程调试为主, 同时进行装饰修整、场地清理等, 重点做好综合协调与成品保护工作, 减少工种之间互相干扰与不必要的损耗。

(6) 收尾工程和交验期间协调和管理。

交工验收前收尾工程, 也是协调工作量较大的一个环节。交工验收意味着各项工作都需要按期完成。收尾工程是一环口一环的工作。因此督促各专业如期完成各自的工作 (包括竣工资料整理) 或交出所占用的区域、设备房至关重要, 加强专业间的相互协调的施工计划, 加强与业主监理的沟通, 同心协力完成工程任务。

4 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存在的问题

(1) 编制依据存在问题主要表现为: (1) 没有体现出编制依据; (2) 编制依据不足; (3) 编制依据的有关文件已经过期作废; (4) 把一些常规经验或没有经过论证的技术方法作为编制依据。

(2) 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的内容存在缺陷主要表现为: (1) 工程概况描述不够全面; (2) 施工方案内容缺项; (3) 内容层次不清, 前后颠倒; (4) 没有重要分部分项工程的计算书及附图。

(3) 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过于简单, 泛泛而言, 起不到指导施工的作用。

(4) 规范性用语较多, 语言含混、概念模糊、模棱两可, 易产生歧义。

(5) 施工组织设计中无安全内容或简单的一带而过, 无的放矢。

(6) 审核、审批等手续不健全。

5 结语

关于施工组织设计在工程管理中的作用是每一个工程管理者都应了解的, 如何编制合理、切实可行的施工组织设计是一个合格的工程技术人员应具备的最起码的技能。编制好施工组织设计, 应从一点一滴的积累做起, 只有结合现场实际情况、施工图纸要求、国家规范的有关规定才能找出适合单位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

参考文献

[1]姜玮.浅析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技巧[J].建筑经济与管理, 2007 (3) :201~203.

[2]余晨曦.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写[J].科技信息, 2007 (11) :356~358.

地勘单位薪酬设计思路探究 篇7

一、内部劳动工资分配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2006年7月, 机关事业单位再次进行了工资改革, 事业单位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此举旨在建立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紧密联系和鼓励创新的分配激励机制, 以岗定薪、岗变薪变, 加大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的倾斜力度。但是, 笔者认为, 这套工资改革方案不是对于每个行业、每个单位都适用, 尤其是对我们这样的地勘事业单位而言, 这套工资制度就不利于调动管理层、经营者、技术英才等一些关键性岗位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分析其中原因我们不难发现, 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有以下四个方面不适合地勘单位发展的需要。

1. 职务和岗位的概念混淆。

职务和岗位本来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而在岗位绩效工资制度中这两个概念表达的基本是同一个意义。岗位依据的是行政职务、技术职务、技术等级, 用职务代替了岗位。

2. 体现行政责任的岗位报酬太低。

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向技术职务岗位的倾斜程度远远大于向行政岗位的倾斜程度, 而在地勘单位一个科级建制的分队, 人数多的在100人以上, 少的也十几人, 其中高级工程师、工程师最多也超不过二三十人。

3. 难以打破技术职务聘任的终身制。

在岗位绩效工资制度中, 专业技术人员取得专业技术任职资格, 经聘任后, 其岗位工资就会有较大幅度地增长。由于当前地勘单位技术职务聘任存在着实质意义上的终身制, 一经聘任就很难解聘, 这又形成新的“大锅饭”局面。

4. 工资制度与单位总体经济效益脱节。

一般来说, 工资总额的增长速度应低于经济效益的增长速度, 但工资的调整是按国家政策执行, 当单位经济效益差时, 不能按标准支付员工的工资, 导致了员工情绪上的不满和工作中的懈怠。当单位经济效益较好时, 受工资标准的限制, 不允许多发给员工工资作为奖励, 因此也就不能实现更为有效的激励, 在一定程度上也就挫伤了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二、劳动分配制度改革的目的和原则

改革的目的就是要进一步强化激励, 充分调动大多数员工特别是经营者、管理者、业务技术骨干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实现单位的快速、稳定、健康发展。

1. 强化效益优先, 坚持按劳取酬、多劳多得。

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是按劳分配、多劳多得, 我们必须坚持, 但是这里所强调的“劳”是“有用的劳动”, 是能从效益体现出来的劳动, 劳而无效的劳动是不能参与分配的, 只有创造了较大的经济效益, 才能得到丰厚的利益回报。

2. 坚持岗位责任、目标业绩与利益分配相结合。

淡化职称、资历, 强化责任大小、业绩多少的区别;加大岗位、业绩在工资构成中的比例, 岗位责任和业绩与个人利益直接挂钩。

3. 坚持向科研岗位、经营岗位倾斜。

坚持向科研岗位、经营岗位倾斜, 体现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的差异。为了调动作为地勘单位工作主体的工程技术人员的积极性, 在利益分配上应适当向他们倾斜。

4. 充分考虑单位的总体经济情况。

坚持员工平均工资的增长速度低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 工资总额的增长速度低于经济效益的增长速度。因此, 制定工资标准时, 要充分考虑单位的总体经济情况。

5. 改革要以稳定、和谐为前提。

坚持稳定, 充分考虑到绝大多数员工的利益和思想的承受力。内部分配制度的改革就是要进一步打破平均主义, 充分激励地勘单位的骨干力量, 在具体操作中, 坚持让专业技术骨干、重要经营管理者等关键岗位的员工满意, 让绝大多数员工能够接受。

三、几种劳动分配制度分析

1. 年薪分配制度。

年薪分配制度旨在薪金与领导干部年度目标业绩挂钩, 完成目标就兑现年薪, 完不成目标就扣罚年薪, 它适用于大企业高、中层管理人员, 并不适用于在全体员工中推广。

2. 宽带薪酬。

宽带薪酬是一种新型的薪酬管理模式。所谓宽带薪酬, 就是根据岗位测评将原来十几个或更多的薪酬等级压缩成几个级别, 同时将每一个薪酬级别所对应的薪酬浮动范围拉大, 从而形成一种崭新的薪酬管理系统。与传统的薪酬设计方法相比, 这种新型的设计体系, 使得员工有可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 虽然职位相同, 但在同一个薪酬级别上, 由于个人能力的提高, 或者个人业绩的提升等原因, 收入得到显著的提高。

3. 岗位效益工资分配制度。

岗位效益工资首先体现的是岗位责任 (这里的岗位是指员工实际工作的岗位, 不是“档案工资”中指的职务、技术职务、技术等级岗位) , 旨在建立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紧密联系和鼓励创新的分配激励机制, 并以岗定薪、岗变薪变, 加大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的倾斜力度。

四、岗位效益工资的构成

岗位效益工资是由身份工资、岗位工资和效益工资三部分构成。

1. 身份工资。

身份工资由学历津贴、技术职务津贴、年功能津贴组成, 它的设定旨在考虑员工知识层次、技术资历、经验贡献, 有利于保证高学历、高技术人才以及为单位效力多年的老员工的利益, 更是保证单位和谐、稳定的基础。身份工资在工资中起到的是保健作用, 因此它占的分量不宜过大, 占工资总额的20%为宜。

2. 岗位工资。

岗位工资设定得合理与否, 关系到工资制度改革的成败, 因此, 必须慎重, 严格按岗位责任大小、重要程度、繁简程度等因素确定。为了把握准确, 需要进行必要的岗位测评, 以测评的分值划分等级, 进而给定不同的工资标准。

3. 效益工资。

效益工资是保障员工按月正常支付工资之外的额外报酬, 它是根据经济效益确定的, 是随经济效益浮动的一个变量。具体分配时要突出员工的业绩贡献, 并体现劳动状态和岗位责任的大小, 拉大分配的差距,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有效的激励, 才能真正调动员工的劳动积极性。

五、设计岗位效益工资方案需要注意的问题

首先, 岗位效益工资政策的制定要充分考虑单位的经济实力。岗位工资标准制定高了, 单位经济利益跟不上, 导致该工资制度难以正常运行;岗位工资标准制定低了, 岗位之间差别不大, 难以达到调动职工积极性的目的。其次, 把握住内部分配政策的改革时机。当经济实力难以正常支付员工的岗位身份工资时, 不宜改革, 否则改革的结果可能是大部分员工工资水平降低, 少部分员工工资水平增高, 这就会遭到多数员工的反对, 难以保持队伍的稳定。第三, 建立工资底线。第四, 保留员工的档案工资。按国家政策调整的工资虽说不再执行, 但要如实填表装入本人档案, 以备员工调动、退休等使用, 以免除员工的后顾之忧。

六、结束语

众所周知, 薪酬变革会涉及每个人的利益, 而且这种变革的效果是立竿见影的, 操作不慎就会引发始料不及的后果。通过宣传, 使员工认识到, 改革有利于单位的发展, 也有利于自身的长远利益, 从而正确认识改革的目的, 得到处于改革弱势、对改革有偏见的学历层次较低, 经营、技术能力差的老员工的认可和接受, 使改革得以顺利推进。

参考文献

[1]陈树文主编.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0

[2]颜爱民著.人力资源管理经济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

施工单位工程成本的管理 篇8

成本管理的内容很广泛,涉及项目管理活动的全过程和每个方面,从项目中标签约开始到施工准备、现场施工直至竣工验收,项目施工的每个环节都离不开成本管理工作。

1施工项目成本的内容

施工成本指标中的成本是建筑施工企业以施工项目作为成本核算对象的施工过程中所消耗的生产资料转移价值和劳动者的必要劳动所创造的价值的货币形式,即工程项目在施工中所发生的全部生产费用的总和,包括所消耗的主材料、辅材料、构配件、周转材料的摊销费或租赁费,施工机构的台班费或租赁费,支付给生产工人的工资、奖金以及项目经理部一级为组织和管理工程施工所发生的全部费用支出,但是不包括施工企业一级为工程项目的组织和管理所发生的成本支出。根据成本管理要求,施工项目成本可分为预算成本、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成本指标则属于项目经理部一级的施工预算成本,是工程中标后施工企业根据招投标文件、图纸、施工现场实际情况、拟设置的项目经理部机构和配置的人员、施工生产组织方式以及人员、材料、设备的投入计划等情况,结合企业自身的定额水平、当时当地的市场行情来估计在施工期间可能出现的变化等因素,评估测算项目经理部为组织和管理工程施工可能要发生的成本支出数额,根据评估测算情况给项目经理部下达目标成本约率等成本控制的责任指标。

2掌握工程信息,做好工程投标工作

工程投标是成本控制的重要前期工作。工程要中标,首先要掌握准确的工程信息,了解项目业主的机构职责、队伍状况、资质信誉等基本情况;掌握工程项目的性质,弄清工程投资渠道和融资情况;掌握工程项目的主要内容。明确以上工程信息后,再综合分析决定是否参加该工程招投标。一旦决定参加工程的招投标,施工企业招投标中心就要根据招标文件的规定和业主的要求,准确计算工程量,了解当地的所有材料价格、设备价格,并分析计算在正常情况下完成该工程所需的人力、材料、设备、水、电、安装、机械费、管理费、税金等所有的成本。在此基础上,结合企业自身利润,为准备创优良工程还是合格工程、工程的奖励等综合因素,作出合理报价、编出标书,做好投标工作。

3寻找有效途径,切实控制工程成本

降低项目成本的方法有多种,概括起来可以从组织、技术、经济、安全管理等几个方面进行财务措施控制。

3.1 采取组织措施控制工程成本

必须根据项目施工生产组织的特点和管理需要,按可控性原则合理划分成本中心和费用中心,以此作为成本费用归集、考核的对象。工程项目实行分包的,分包作业队视同成本中心单独核算。成本中心、费用中心的划分必须涵盖所有的工作内容与程序,避免出现控制真空。控制工程成本要明确项目经理的机构设施与人员配置,明确管理单位、项目经理单位、公司或施工队之间职权关系的划分。项目经理部是企业法人制定项目经理作为他的代表人管理项目的工作部门,项目建成后即行解体,它不是一个经济实体,应对管理单位整体利益负责任。项目部各成员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严格执行项目成本分析标准,确保正常情况下不超成本支出,如果遇到不可预见的情况,超出成本较大时,应及时报施工企业成本控制中心核实,并找出原因。如属工程量追加,则应积极协调业主、监理、设计单位搞好签证追加工作;如属材料价格上涨,则由成本控制中心报请施工企业承担差价部分。同时对施工过程的记录应建立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记录涉及到人工、材料和施工机械的消耗量、施工工艺、现场管理、工作面情况、场地布置和施工准备等项目,还包括资源的数量、类别,人工和施工机械进退工作面的时间、休息或闲置时间,以及设备的保养、维护时间等内容。

3.2 采取技术措施控制工程成本

长期以来,不少企业不能充分认识技术与成本之间的辩证关系,控制工程成本,就要充分发挥技术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对标书中主要技术方案作必要的技术经济论证,可以通过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节约能耗,提高机械化操作等。

3.3 采取经济措施控制工程成本

3.3.1 材料用量的控制

有的施工企业由于低价中标或过于追求利润,在工程中偷工减料,经甲方验收不合格,或是质量问题暴露后,发生的返工费用必然大于正常成本,而且施工企业信誉受损,给企业带来无形的损失。

3.3.2 材料价格的合理控制

首先在材料质量同等的情况下货比三家,就近取材。如今市场材料更新速度加快,科研专家在研制一种新型产品要取代另一批老产品时,除质量优之外,价格也应相对优先。因此,不仅设计单位要注意建筑市场的新动向,同时施工企业也必须高度关注,只有抓住机遇,才有赢得利润的可能。

4进行安全成本分析

安全成本的合理投入是减少工程成本的必要手段,不少施工企业为了减少工程成本,施工中往往忽视了安全的必要投入而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事故前似乎是减少了工程成本,一旦事故发生,10倍、30倍,甚至上百倍的安全成本都要赔进去,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但往往这种辅助施工的投入,施工企业并不太重视,所以工程事故也往往不断发生。

5加强工程风险管理有助于控制成本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工程建设领域竞争日趋激烈,为了求得生存的空间,施工企业相互竞相压价,随着人工、材料、机械设备涨价,以及外围经济环境的变化都将对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影响,也将产生很多风险因素,风险控制与管理成为成本控制管理的重要内容,需要有足够的认识,做好风险的分析、预测工作,有效的提高成本控制管理效率。

综上所述,正确认识工程成本的构成要素,把握和处理好互相间的辩证关系,合理降低成本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重要手段,行业市场的竞争突出体现了施工企业要提高市场竞争力。由此可见,施工企业要提高社会和经济效益,增强生存与发展的能力,工程施工中的各项成本管理是不可忽视的。

参考文献

工程设计单位 篇9

以往电力工程建设的主要业主方是国家, 一旦决策投资工程, 就由电力设计单位负责总包立项及设计工作, 由此产生的费用由财政调配。但随着电力工程的市场化, 设计方案也开始推行招投标, 因此电力设计单位也需要通过市场竞争来取得项目。为此, 加强对工程造假及成本费用的控制, 也成为不少企业着重关注的地方。

但是目前电力设计单位在成本控制方面还存在着比较多的问题:

1、成本控制的意识方面

一直以来, 电力设计单位对电力工程本身的质量问题, 速度问题较为关注, 而甚少关注工程的经济效益问题, 这也是由于财政全额拨款所造成的思维。既然不管多少费用最终都能由国家出款完成, 设计院人员只需考虑产品本身不出纰漏就行, 而对于设计原因将造成工程成本费用的上升, 甚少在考虑范围之列。这种在成本意识上的匮乏, 反应在设计方案中, 往往就制作工程技术分析, 而甚少做出经济分析, 对财会人员的意见也比较排斥。而在目前市场竞争的环境下, 如果不能在价格上取得优势, 设计单位就很难在招投标中揽取项目。可见对于设计单位来说, 成分管理已经日益上升为单位生存及发展的重要途径。

2、控制方法方面

(1) 从不少设计方案来看, 还是将大量的投入放在肥梁、胖柱、深基础等问题, 虽然确保了安全, 但却带来的巨大的费用。尤其是不少电力设计院在设计图纸完成才编写初步设计概算书, 这样一来, 是以设计方案来确定费用, 而不是以费用来确立设计费用, 无疑这样的设计方案根本很难有确实的经济分析, 最终导致严重的浪费现象。

(2) 工程的限额设计是按照批准的设计任务书及造价估算控制初步设计及概算, 能对整个工程的设计控制在合理的成本范围之内, 使工程建设能更小的使用建设资金的。实际上有不少电力工程也开始应用限额设计控制费用, 但现实情况却是因为电力设计单位的收费按工程造价额及相应费率计, 而一旦应用限额设计, 电力设计单位和设计人员势必付出更多的劳动和时间, 但却因为工程价额的限制而难以取得高报酬, 不管从工程本身的安全系数还是自身的经济利益取得, 显然设计人员更愿意推高工程造价, 而不会主动控制和降低工程价款。这就是一个非常矛盾的问题。

(3) 从控制工具方面看, 我国工程经济分析法依然是依靠定额, 以图纸为基础, 来计算相应工程量, 然后套用定额, 计算出工程造价。但在现实市场环境下, 许多价格都是在动态变化的, 在整个工程跨度中, 人工、材料、台班等价格信息的变动都有可能影响对工程成本的实际控制, 而目前并没有一个完善的信息完善系统就此进行分析和传输, 不能及时把握市场行情, 导致最终的工程成本往往超过设计时的费用。

(4) 在一些前期可行性研究和造价估算中还存在着估算过粗, 指标控制不严的问题, 都导致限额设计流域形式。

(5) 一些设计对相关阶段工程的论证不够细致, 与工程项目管理的周期不能很好地协调配合。根据静态的概算指标和没有具体落实的设备材料编制的设计概算无法反映工程的真实情况, 更谈不上有效进行成本控制。

(6) 在具体工作中, 各部门自行其事, 很难协调, 没有系统的设计规划。

(7) 个别人员仅从经验管理出发, 缺乏严谨实际的原理和方法, 以致得出的相关结论因人而异。

诸如此类的问题, 很大程度上对工程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形成了影响, 最终导致整个工程的费用超标。因此, 电力设计单位在进行工程设计时, 首先就需要在意识、方法、工具等各个方面去考量成本控制的问题。

二、电力工程设计阶段成本控制的规划

1、组织机构的配置

一般电力设计院都是围绕项目为中心建立组织结构, 但在组织机构设置上, 上至领导机构下至财务部门, 人力资源部门等职能部门, 都需要参与的具体的项目设计中来, 以对工程设计的成本进行规划。这就需要打破一些项目部门和职能部门的沟鸿, 从领导负责协调开始, 重点抓设计阶段的成本费用控制, 不仅需要由设计人员提供技术考量的标准, 也需要其他职能部门提出的经济分析, 综合评价工程成本, 在项目设计完成后, 职能部门人员再推出项目组, 重新回到自身岗位, 等待新的委派人物。

2、设置管理制度

不仅要在纵向上对设计阶段的要素实施关键点控制, 也需要在各专业间进行横向控制, 这一制度的核心是处理好单位责、权、利三者之间的有机关系, 明确设计单位以及单位内部各专业科室对限额设计和优化设计的责任, 从制度层面进行有效约束。具体来说:

(1) 对设计部门内各专业要进行投资分配考核制度, 根据价值工程优化设计实现限额指标实行奖惩优劣。为了将该制度落到实处, 对一些超支部份的处罚规定, 要明确到各科室的主管人员及具体人员, 以使相关人员告诉重视该工作。

(2) 作为设计单位的主管领导, 主管院长、总工程师和总经济师需对工程成本控制进行全面负责, 对重大方案及时组织研究和报批, 定期指导、检查限额设计和优化设计的执行情况。如方案变更, 需了解变更的相关因素及与原方案的优劣, 从而确立变更是否有必要性及合理性, 对于确需变更的, 要做好变更的相关工作, 进行总量控制, 并做好上下归口协调工作, 对于不符合规定的, 在说明原因的基础上要严格把关, 防止一些超支费用蒙混过关, 杜绝营私舞弊的现象。

(3) 各专业设计人员需要强化经济观念, 对整个设计过程实施跟踪检查, 并从审查设计浪费和挖潜入手进行优化设计。在修改过程中, 设计人员也需要与业主方充分交换意见, 实现对设计标准、工程数量与控制估算等各个方面的控制, 既要降低成本, 也要为满足业主的实际需要。具体的奖惩标准可以细化到百分比, 根据各单位的实际情况适用。

3、提高控制意识

为提高设计人员的成本控制意识, 可以加强技术与经济结合。一方面, 在招聘新的技术人员时, 以师带徒的方式逐渐提高新人专业技术水平, 同时, 经常安排这些新人的工地现场, 了解施工、安装、调试的实际运作, 进行技术经济和工程经济两方面的知识培训, 强化经济效益意识, 开展优化设计。另一方面, 对于设计人员的要求, 应逐步向复合人才角度培养, 加强其经济效益意识。设计出技术先进, 满足功能要求, 又要成本合理的产品。

4、控制方法上进一步推行设计单位为主体的工程总承包体制

目前一些设计单位, 往往是收取一定的管理费就将相关工程转包给施工单位。这样一来, 设计单位在设计时很难用心去考虑具体的施工成本问题, 而施工单位在在承包工程时超概算赔不起, 开展投资造价控制节省的资金又拿不到, 难以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最后往往成为纯粹依附设计院的公司。这种做法难以实现工程优化管理。只有将设计单位为主体, 建立工程总承包商, 迫使其为了中标而认真精确地估算投资优化设计方案、精心选择技术装备、严格控制, 才能真正激发投资控制的积极性, 达到提高经济效益, 节约成本费用的目的。

5、控制工具的提升

通过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对整个工程的有关信息进行较全面收集、传输、加工、维护和使用, 从而根据真实的市场情况及本单位的实际情况, 利用过去的数据来预测未来造价变化和发展的趋势, 以期达到对工程成本实现合理确定与有效控制的目的。在建立相关的业务系统的同时, 还需要设计定额管理系统和价格管理系统两个辅助子系统, 因工程涉及到的工、料、机种类繁多, 数据量大, 通过整个信息系统可以有效的发挥速度快, 精度高的优势, 从而提高工程成本控制的准确性。当然, 信息系统还是人来具体控制的, 对于管理人员来说, 不仅需要了解计算机及信息管理的相关知识, 对工艺流程、机电设备、建筑材料、施工工艺、交通运输、法律法规都需要掌握和了解, 以随时搜集和整理价格信息, 及时更新数据库, 提高成本控制的水平。

综合来说, 电力设计单位要抛却过去的一些老经验和不合理的做法, 加强成本管理的意识, 在设计阶段就能将电力工程的估价和成本规划工作加以明确, 能使工程项目的质量和经济效益获取双赢。

参考文献

[1]、张明.工程设计阶段造价控制管理[J].技术经济, 2005, (8) 。

[2]、吴仲兵, 吴刚.设计阶段投资控制中限额设计总值分配方法的探讨[J].中国勘测设计, 2004, (10) 。

[3]、吴占峰.应用价值工程在勘察设计阶段监理中合理控制工程投资[J].建设监理, 2000, (2) 。

加强咨询设计单位企业文化建设 篇10

随着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之间的竞争不再是某一层面、某一局部的竞争,而是整体实力的竞争。纵观中外许多优秀企业坚实立足且经久不衰的原因,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得益于其拥有一种强有力的企业文化的支撑。作为工程建设的先导,现代化建设工程项目的“灵魂”和“生力军”的咨询设计企业,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求更大的生存发展空间,需要从企业文化角度出发,构建新的企业文化体系,提高企业的科学管理层次,使企业在其文化意识与文化行为的相互促进中得以发展壮大。

咨询设计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

重视企业文化建设,让企业“文化”起来,已经成为咨询设计企业的基本共识。自从20世纪80年代企业文化这个概念传入中国以来,经过30年的探索和实践,无论在理论的研究上,还是在实践的层面上,咨询设计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这一领域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不少知名企业已意识到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具有不可忽略的作用。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先生提出的“国家富强靠经济,经济繁荣靠企业,企业兴旺靠管理,管理关键在文化”和“三流的企业靠生产,二流的企业靠营销,一流的企业靠文化”的理念正被更多的企业领导及员工所接受。

企业文化建设已逐步成为企业经营管理行为的精神动力。企业文化是企业经营管理行为的“润滑剂”,它可以改善企业内部信息沟通渠道,减少经营管理中的摩擦;它可以营造一种和谐融洽、健康进取的工作氛围,增加员工精神愉悦感,激发员工奋发向上、努力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在咨询设计企业,企业文化的构建首先是要为科研设计和生产经营工作保驾护航,离开经济工作奢谈其他,这些工作将没有生命力。值得欣慰的是,现在多数的咨询设计企业都能从自身的实际出发,选准了建设企业文化的突破口和切入点。经过努力,不少企业的文化建设成效日益突出,并逐渐得到员工的认同,多数企业已从培育企业文化中尝到了甜头。

企业文化建设在咨询设计行业的发展还不平衡。在咨询设计企业实际运营过程中,企业文化建设出现了一些误区或偏差,主要表现在:一是狭义化,把企业文化等同于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或一般文体活动,企业文化的形成只停留在单个层面;二是扩大化,把企业文化当作企业管理,以文化建设代替企业管理活动;三是形式化,认为提几句时髦的口号便是开展文化建设;四是空置化,没有明确的领导体制,没有实际运作的部门,没有总体规划和工作目标;五是盲目化,热衷于嫁接游戏,缺乏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深入研讨。这种在咨询设计企业中普遍存在的短期行为,往往无法发挥企业文化的作用,无法涉及深层次的文化建设。之所以出现上述这些现象,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企业文化的地位和作用、企业文化战略的意义和本质、企业文化的策划和实施等还远未被充分认识,企业文化没有被当作能够有力促进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战略。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要针对实际情况认真探讨并着力加以解决。

新形势下咨询设计单位企业文化

建设对策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企业之间已经逐步从价格竞争、质量竞争、服务竞争走向更高层次的文化竞争。客观地说,目前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与国际先进企业的企業文化实力和竞争力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企业文化建设任重道远。因此,笔者认为,只有建设优秀且强势的企业文化,才能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凝聚员工,赢得市场,才能有效提升咨询设计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须作到以下六个必须:

必须确立正确的“企业精神”。企业文化特别是其中的“企业精神”是企业的灵魂。作为当代咨询设计单位的企业文化建设,首先要确立正确的“企业精神”。历史和现实的经验告诉我们,不论是干好一项工作,还是办好一个企业都需要精神。发展顺利时需要精神,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更需要精神。没有精神就没有企业的发展。咨询设计企业的企业精神,应该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灵魂,树立以尊重人才、主人翁意识为核心的以人为本的精神,以尊重科学为核心的严谨求实精神,以振兴咨询设计事业为核心的使命感与拼搏精神,以艰苦创业为核心的开拓探索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与时俱进精神,以一切为业主服务为核心的诚实守信精神,以追求国家、集体、个人效益相统一为核心的和谐发展精神。

必须发扬“团队协作精神”。现在咨询设计已经进入了团队创新的时代。团队协作已涉及企业经营和产业竞争的方方面面,是产生持续创新的重要因素。企业各职能、生产部门实现一体化连接,有助于实现企业资源的最优化配置。技术文件是团队劳动的成果,一份完整的工程咨询设计文件不仅包含了各专业之间的合作,还应满足规范、安全度等规定。咨询设计合作的主要因素是人,而不是物。咨询设计全过程必须建立在各专业以及从业人员相互沟通、理解、支持、目标一致的基础之上,单打独斗的个人英雄主义必然使团队配合工作增加难度。因此,咨询设计企业必须倡导团结一致的集体主义协作精神。用这种精神引导职工团结真诚合作,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必须培育职工高尚的“职业道德”。咨询设计企业担负着新型咨询设计材料的推广应用、担负着绿色环保建设等工作,如果引导与实施不当,容易滋生“职业权力寻租”行为。目前市场上新型材料的品种繁多,更新周期很短,业主因对建材的用途与特性缺乏了解,希望设计人员提供咨询设计用材选型与甄别的协助,这本是咨询设计企业与设计人员的责任。然而,“责任”一旦被用作获取“租金”的机会,就蜕变为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因此,咨询设计单位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必须旗帜鲜明地实施行业职业道德准则,反对利用职业便利谋取个人私利,培育职工高尚的职业道德与情操。

必须倡导品牌意识和“质量文化”。质量文化是一种渗透在质量经营活动中的文化,包含着施工过程中对咨询设计产品的质量追求,也包含企业质量教育培训,是咨询设计企业文化重要的方面。作为一个咨询设计企业,要在市场中站稳脚跟,靠的就是质量,要以抓质量效益作为企业发展的根本,把质量意识作为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突出质量就是突出文化的竞争力功能,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为企业不断开拓市场奠定基础。

nlc202309011519

质量是咨询设计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是咨询设计企业的支撑。而服务则是为集体和他人提供满足其需求的活动。买方市场的形成、资质管理变革、竞争对手的强大,迫切要求咨询设计企业必须以顾客为上帝,提供全方位、100%满意的服务;只有优质的服务,才能留住顾客,保持竞争力。目前咨询设计企业的服务质量还有待改进,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顾客为中心,进行有效的顾客关系管理,將服务纳入企业文化的核心理念之一。

必须建立企业“诚信体系”。诚实信用是企业的生命线。从长远发展来看,咨询设计企业必须形成诚实信用文化。一是要提高管理者的诚信文化素质,注重发挥企业家群体的率先垂范作用。在企业的诚信体系建设过程中,管理者可以通过对诚信价值观的强化和以改变文化价值观为目的的企业行为规范来经营企业的非形式化结构。企业家只有靠诚实守信才能提升企业的价值。二是要提高全体员工的诚信意识。要在企业员工中积极宣传“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诚信经营理念,并将这一理念化为企业员工的价值观、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等,从而使诚信成为员工的自觉行为。三是要建立诚实信用管理机制,以良好的信用来获取市场的通行证。咨询设计企业如果没有良好的信誉,对客户失去吸引力,就会失去市场竞争的优势。从这一点讲,诚实守信也是效益。在经营过程中,无论是咨询设计的前期合同约定,还是项目实施阶段的现场指导与配合都要以诚信的态度随时为业主提供服务。如果咨询设计单位不能完全承兑约定,不但给业主造成进度或经济上的损失,而且咨询设计单位将失去诚信,失去市场。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理念,就要努力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只有全面了解员工的情况,实事求是面对企业的现实,有针对性地做好员工的思想工作,想员工之所想,急员工之所急,做员工之所需,认真解决员工普遍关心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才能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建设企业文化,发展企业文化,归根到底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满足企业员工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的实质是从过去只重视物不重视人,转变为重视人、重视企业员工利益和价值。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支持和引导员工当好企业的主人翁,改善和提高员工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使广大员工满腔热情地去为祖国昌盛、企业发展而努力奋斗。

(作者系马钢集团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综合管理部、党群工作部部长)

(责任编辑:郝幸田)

工程设计单位 篇11

价值工程最根本的目的,就是以对象的最低全生命周期成本,可靠地实现使用者所需功能,以获取最佳的综合效益。它是通过集体协作、功能分析、技术创新、价值提高等一系列组织活动实现的。

在建设工程项目中,在满足业主功能要求和有关规范标准的条件下,不同的建设方案取得的技术经济效果是不同的。如何使建设项目以最低周期成本,实现可靠功能是提高项目经济效益的关键环节,而价值工程是一种把功能与成本、技术与经济有机结合起来的管理技术,因此它是控制工程造价的重要手段。

价值工程涉及到价值(Value)、功能(Function)和成本(Cost)三个基本要素,基本公式为:价值=功能/成本。

根据上面等式,下面几种途径可以提高产品或服务的价值:

(1)成本不变,功能提高;

(2)降低成本,功能不变;

(3)成本降低,功能提高;

(4)成本稍微增加,功能显著提高;

(5)成本显著降低,功能稍微降低。

一般来说,工程项目投资控制的重点是在施工前的投资决策和设计阶段。统计资料表明,在初步设计阶段,影响项目投资的可能性约占40%,在技术设计阶段,影响项目投资的可能性约占20%,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影响项目投资的可能性占20%。因此,设计阶段的优化设计都是至关重要的。

2 方案设计阶段的优化

建筑基础不但影响着上部主体结构的安全可靠性,而且直接关系到项目投资、施工进度、施工组织设计和劳动强度。在基础方案优化设计中应考虑的因素主要有:地基(或桩)承载力应满足设计的承载力要求;基础整体沉降量和沉降差的合理性;对周围环境(居民、道路、建筑物等)的影响;造价;工期;劳动力强度等因素对综合经济效益的影响。

案例:某住宅楼,拆除原有两栋楼后原址新建一栋高层,地下二层,地上三十一层,建筑高度99.98m,主楼正投影面积1100m2,L型裙房正投影面积660m2,建筑面积约四万平方米,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总工期30个月。地下水位稳定埋深-10.4~-11.0m,属孔隙潜水类型。勘察设计研究院综合判定场地为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桩的类型主要考虑摩擦桩持力土层至粉质粘土:浅灰色、灰黄色,硬塑,fak=200KPa,端承桩主要到持力土层中粗砂,fak=280KPa,设计要求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不小于9000KN。建设单位成立工程建设指挥部,公开招标选择勘察、设计单位。但是该项目有几个比较特殊的特点:

(1)由于是拆除后新建住宅楼,存在47户拆迁户,在拆迁过程中与拆迁户达成的一致,自拆迁开始至拆迁户住进新楼止,每月每户补助住房补贴1600元;

(2)施工现场周围西、北面临街,红线距离5m,东、南面有住宅楼,间距均10m;临近施工场地东南角有一80个停车位大小的停车场,车位每个每月230元;

(3)施工现场位于城区闹市住宅区,夜间施工每周限两晚上。

为保证设计更好的符合现场情况,方便施工单位按期完成施工任务,指挥部决定在设计阶段开展价值工程活动。因此指挥部实施了一系列工作,在基础设计选型过程中,通过价值工程的应用,选择最优的基础类型。

2.1 功能定义和评价

功能定义就是将价值工程对象的作用或效用做出准确的解剖分析,其描述应体现功能的本质,限定功能的内容。把工程基础作为一种独立完整的功能分析对象进行功能定义和评价。它可以有以下5种功能:

(1)满足承载力要求;(2)对未来施工总平面图布置的影响;(3)对周边环境的影响;(4)施工工期;(5)施工安全性。

这五种功能对本工程的顺利实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因而需要确定其相对重要性系数。确定相对重要性系数有多种方法,本工程采用专家打分加权平均确定各自相对重要系数。指挥部邀请勘察、设计、施工等另外三家单位的资深专家进行打分,五项指标的总分为100分。勘察、施工单位各派出3人,设计5人,建设单4人,各项分数取平均值作为其单位的评定分数,将设计单位意见放在首位,设计、建设、勘察、施工单位的权重分别为0.5、0.25、0.15、0.10,计算结果见表1。

2.2 方案创造

依据勘察单位提供的勘察报告,结合设计单位的初步方案,再根据建设单位对投资控制的要求,主要选择的方案有以下几种:

(1)全楼面积大开挖+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覬700,长41米,214根;(2)全楼面积大开挖+预制管静力压桩覬600,长度45米,275根;(3)主楼、裙楼分开开挖+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覬700,长41米,214根;(4)主楼、裙楼分开开挖+主楼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170根+裙楼筏板基础C25,300厚;指挥部主要将这4套方案确定为评价对象。

因施工现场紧促,若采用全楼面积开挖,将造成钢筋堆料场、加工棚和木工加工棚不能放置在基坑周边,只能占用东南角停车场,但是相比主楼先开挖的方案,该方案却能提前3个月竣工,静力压桩还能多提前一个月。同时,泥浆护壁桩能够一次施工完毕,若采用分次开挖,则裙房部分施打9米的空桩,工期能提前一个月,工程费用增加5万。各方案的成本如表2。

2.3 功能评价

在功能定义之后,价值工程人员进一步对功能进行了评价。依据功能要求,对承载力、总平面图布置、周边环境、工期、安全等因素,采用100分制打分法评分。然后计算各方案的总分,最后计算功能评价系数。计算结果详见表3。

2.4 方案评价

方案评价即要找出实现功能的最合理的方法,对各方案进行评价做出正确的选择。价值系数=功能评价系数/成本评价系数。

方案评价情况如表4所示。

3 在设计阶段的几点建议

本工程在经过价值工程后,设计单位按照确定的方案进行设计,主楼与裙楼分开施工,在连接处靠近主楼1.5米位置设置后浇带,待主楼主体封顶后再施工裙楼。目前,施工单位按照事先预定的方案已施工至六层。

在此过程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一是为保证优化设计工作的进行,可由建设单位主管部门采取一些措施,增加人员配备和审查力度,对设计成果进行全面审查后方可实施;二是严格按照《招标投标法》执行,公开挑选优秀的设计队伍进行设计;三是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建设单位抽调专业人员全程积极参与,能够很好地表达建设单位的要求和建议;四是经济上运用价值工程进行设计方案优化,着重对设计成果进行功能分析,选择最优方案。

工程设计阶段是项目建设过程中最具创造性和思想最活跃的阶段,也是人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技术和经济上对建设项目的实施进行全面分析的阶段。对于拟建项目的工程质量、建设周期、工程造价以及在建成后能否获得较好的经济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摘要:自1978年开始引入价值工程以来,价值工程的应用已经覆盖到各行各业,应用领域也在不断地扩大。国外价值工程应用最为广泛的就是建筑业,在我国却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从建设单位角度应用价值工程理论对设计阶段的方案入手,在面对复杂的内外部环境的情势下,选择最优的设计施工方案。

关键词:价值工程,建设单位,优化,钻孔灌注桩

参考文献

[1]刘华.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J].工程建设与设计,2000,(03).

[2]尹贻林.建设工程项目价值管理[M].天津人民出版社,2006.

[3]全国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培训教材编审组.工程造价管理基础理论与相关法规[M].中国计划出版社,2009.

[4]戴永凯,王素慧.价值工程在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应用[J].浙江水利科技,2005,(1).

上一篇:西班牙的生物技术革命下一篇:经济管理类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