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市场已今非昔比

2024-06-19

农资市场已今非昔比(共4篇)

农资市场已今非昔比 篇1

借助强大制造能力和不断提高的创新研发实力,中国将成为越来越多新技术、新创意的诞生地和输出地。

在跨国公司的战略版图上,中国意味着什么?在为数不少的中国人脑海中,答案是“工厂”和“市场”。但实际上,这样的认知已经落后于形势。

“中国正在快速成为全球技术创新中心,是默克全球研发网络的关键组成部分。”来自德国的默克集团执行董事雷科曼在博鳌亚洲论坛上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默克正在不断加大在华研发方面的战略布局,最近几年先后在中国设立医药研发、液晶中国中心以及投资公司。

以设立于上海的液晶中国中心为例,雷科曼告诉记者,中国市场和中国企业对于新技术、新创意的开放度非常高。随着液晶市场中心转移,默克液晶研发也在变得更为依赖中国。

“10年前,我们在日本成立实验室,然后是生产基地;后来韩国对液晶产品有需求,我们也在那里建立实验室;现在,背靠巨大的市场需求,中国的液晶中心在默克研发战略上的地位已经超过日本。”雷科曼说。

无独有偶,英菲尼迪汽车公司三年多前将全球总部迁至中国香港。中国区总经理戴雷说,中国正在成为汽车行业技术和设计的创新策源地,中国消费者尤其是年青一代的消费喜好,已经成为几乎每一家汽车公司开发新车型、新设计、新技术必须充分尊重和考虑的重点因素。

英菲尼迪公司去年在北京设立了继日本、美国、英国三地之后的全球第四大设计中心。新的设计中心首个作品Vision GranTurismo概念车,在不久前的2015北美国际车展刮起一股“中国风”。

“与其他设计中心相比,北京设计中心非常中国化,很多设计师都是中国人,他们的观点和欧洲人不同,会为英菲尼迪带来很多中国元素。”戴雷说。

“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和技术中心,借助中国强大制造能力、市场、中国人才和智慧实现创新发展,是跨国公司中正在呈现的一股潮流。”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李锦说,对于为数不少的行业,未来企业间的竞争,比拼的将不再只是产品引进速度或市场营销能力,而是本土化的研发能力。

研发必须贴近市场需求。戴雷告诉记者,英菲尼迪北京设计中心一个重要作用,就是研究中国消费理念,中国是一个快速发展的国家,不同城市消费者的理念、观念、价值都非常不同。中国本土团队能够更快、更敏锐地抓住本土市场的消费趋势。

已在中国工作近20年的默克投资中国公司董事总经理赵斌斯表示,相比几年前,中国合作伙伴的生产实力、研发创新能力都有突飞猛进的提升,中国已经具备成为新技术诞生地的条件。

他透露,默克公司正在与中国的合作企业共同研发尺寸达180吋的显示屏,同时还在筹划共同研制打造透明的柔和显示器,而这些,都是目前在全球最领先的创新技术。

可以预见,借助强大制造能力和不断提高的创新研发实力,中国将成为越来越多新技术、新创意的诞生地和输出地。“我们甚至有一种担心,如果不能很好地布局中国,赶上中国创新发展的快车,企业可能会在新一轮竞争中被淘汰。”一位参加论坛的跨国公司人士说。

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和技术中心,借助中国强大制造能力、市场、中国人才和智慧实现创新发展,是跨国公司中正在呈现的一股潮流。

钛白粉:“两高”行业今非昔比 篇2

“环保问题一直以来是我国钛白粉企业发展的重点和难点, 前些年先后有一些企业因排放不达标受到处罚。国家也十分重视钛白业的环保, 正在制定行业准入条件、严格排放标准等相关政策来提高钛白行业的门槛, 要求做到两个降低——降低消耗、降低排放。”国家化工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钛白分中心主任、钛白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毕胜在近日接受笔者采访时这样说。

毕胜表示, 为使这个昔日的“两高”行业摘帽, 健康发展, 多年来, 钛白分中心和钛白联盟组织业内专家和企业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行业的环境状况已经得到根本改观, 开发出了一大批节能减排新工艺、新技术, 骨干企业的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水平不断提高, 行业正向环境友好型迈进。

绿色观念深入企业

“在国际大都市进行化工生产, 没有绿色环保的理念, 工厂肯定会被关停。作为一家小型钛白化工企业, 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按照循环经济清洁生产要求, 十多年来, 我们就是以低碳环保、绿色发展的理念经营工厂, 着力做好综合利用。”上海澎博钛白粉有限公司董事长何文龙深有感触。

为了实现节能减排, 他们首先以钛白粉生产中产生的硫酸亚铁和低浓度废酸生产聚合硫酸铁, 对生产过程产生的废弃物和低附加值副产品进行了充分的资源回收和再利用;其次是对钛石膏全部实行资源化利用, 用作水泥缓凝剂;同时还将分布式能源系统应用于钛白粉厂, 系统实现了余热梯级利用, 每年可为工厂节约运行费用500.01万元, 节能2760.36吨标准煤, 减排二氧化碳6498.38吨。此外, 他们采用先进技术对中水回用处理, 水回用率达75%以上。水资源循环使用, 使生产的水实际排放量吨产品在5吨以下, 大大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现在, 他们吨钛白产品耗水下降到20吨左右, 成为上海市工业企业节水先进单位。

象澎博公司一样主动想办法实现节能减排, 目前已经成为行业的主流做法。据毕胜介绍, 随着环保政策的完善和环保理念水平的提高, 钛白粉企业的环保状况有明显改进, 各企业因地制宜, 创造出有鲜明企业或地区特色的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产业链, 包括硫—钛、硫—磷—钛、硫—铁—钛、硫—铵—钛等。

工艺水平突飞猛进

“如今的钛白行业和硫酸法钛白工艺技术已经是今非昔比。”毕胜表示, 多数企业节能减排水平不断提升, 通过技术创新、科技开发和新技术应用, 实现了低碳绿色发展。

2006年7月, 武汉方圆钛白在同行业中率先实现了废酸回用工业化, 采用废酸烟气蒸汽二级浓缩工艺, 使废酸浓缩100%回用, 从而解决了钛白粉行业的一个环保难题。山东道恩钛业采用高钛渣生产新工艺, 关键生产装备、技术软件从国外引进, 全线实现清洁化生产和一体化运营, 通过产业嫁接实现废物利用和能源循环利用, 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达到国际水准。

攀钢集团钛业有限责任公司开发的钛渣的连续酸解技术, 与间歇式酸解相比产生的酸解尾气量少、含硫量低易处理、酸解率高、可以连续运行, 且自动化程度高;装备占地面积小。而钛渣代替钛铁矿为钛白粉生产原料, 可以减少硫酸消耗、大大减少甚至可从根本上消除硫酸亚铁的产生、可提高单位设备产能、减少设备固定投资。正是由于其具有多项优点, 钛渣作为钛白生产企业的基本原料, 早已受到国内外钛白企业的高度重视, 并得到迅速发展。

毕胜说, 近年来, 联盟骨干企业创新研发水平不断提高, 并在酸解、沉降、结晶等环节可以实现连续生产, 企业装置的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 提升了行业的节能减排水平。目前硫酸法工艺生产金红石型钛白粉产品单位产品综合能耗量, 山东东佳集团为707千克标准煤/吨钛白粉, 四川龙蟒钛业为996千克标准煤/吨钛白粉, 山东道恩钛业为1074千克标准煤/吨钛白粉;锐钛型产品单位产品综合能耗量南京钛白化工为825千克标准煤/吨钛白粉, 山东东佳集团为980千克标准煤/吨钛白粉。这些企业的指标都大大优于工信部《无机颜料 (钛白粉) 清洁生产水平评价标准》 (送审稿) 锐钛型钛白粉综合能耗1100千克标准煤/吨, 金红石型钛白粉综合能耗1800千克标准煤/吨的指标值。

循环发展突破瓶颈

目前世界上成熟的钛白粉生产工艺只有硫酸法和氯化法两种。我国钛资源由于钙镁含量高的特点, 决定了国内钛白粉生产主要采用硫酸法。硫酸法钛白粉的最大弊端是“废副”量大, 处理费用高, 成为行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毕胜表示, 近年来, 行业在“废副”的处理和综合利用上已获得许多成就, “联产法”清洁生产模式, 其无疑对行业突破瓶颈具有积极意义。

四川龙蟒集团是我国钛白粉生产的龙头企业, 通过大胆创新, 早在2006年就开发了钛白粉—硫酸—磷化工相互嫁接的循环经济产业链技术体系, 较好地解决了制约我国传统硫酸法钛白粉生产的瓶颈问题。河南佰利联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在行业内率先采用硫铁钛联合法技术, 较好地解决了钛白生产中资源能源的合理、综合利用, 显著降低了消耗和成本, 得到环境保护部和工信部的认可。

2012年7月8日, 由山东东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硫铵钛”联产科技成果通过了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与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组织的成果鉴定。东佳集团总经理孙鹏介绍说, 这一清洁生产新工艺实现了钛白粉新水单位水耗50吨以下、污水单位排量20吨以, 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减少了60%的废渣排放, 将钛矿酸解率提高到96%以上;钛资源利用率由传统工艺的79%左右提高到87%以上;同时将20%的废硫酸不经浓缩, 代替98%的商品硫酸生产硫酸铵产品, 实现了循环经济的产品链耦合。

在废副产品商品化方面, 业内企业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取得不俗的成绩。南京钛白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的综合利用钛石膏制水泥缓凝剂工业化项目, 用钛石膏代替天然石膏制作水泥缓凝剂, 现各技术指标已全面达标, 制成的水泥缓凝剂与砖均能满足使用要求。

“根据公司的周边环境, 我们有针对性地创造出行业内首家废副全商品化的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产业链, 不仅做到废副产品内部循环零排放, 还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广东惠云钛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何明川介绍说。今年3月初, 全国钛白行业专家组对该企业组织专项考察, 形成考察报告, 专家们一致认为:惠云钛业的硫—铁—钛—钙清洁生产循环经济产业链成果显著, 是我国钛白行业循环经济的典范, 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农资市场已今非昔比 篇3

调研结果显示,中国已成为当今全球网上购物最为活跃的市场,移动购物和社交媒体日渐繁荣,Z世代正成为零售业市场消费主体。

本次调研主要面向电子商务领域,报告指出:如今网购的发展速度迅猛,日渐成为亚洲许多国家最受青睐的购物方式。而Z世代,即年龄在18至24岁的年轻人,正成为消费主体力量,将在未来数年中对区内各国的零售市场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有鉴于此,业主及零售商需要积极调整策略,以求不断保持市场竞争力。

中国网上购物最为活跃:逾70%的消费者通过社交媒体购物

中国已成为网上购物发展最为突出的市场,调查中45%的中国受访者表示,至少每周网购一次。尤其在零售业欠发达的三四线城市,网购往往是零售商到达消费者的最有效渠道。同时移动购物和社交媒体正日趋流行,发展迅猛。逾45%的消费者通过智能电话购物,该数字远远高出亚太区28%的均值。调查还显示,社交网络对消费者行为具有重大影响,这一现象在中国表现尤为突出,逾70%的消费者利用社交媒体平台购物,在亚太区各国中比例最高。

尽管网购频次高,中国消费者(月均网购花费26~50美元)相较韩国、日本、新加坡、印度、澳大利亚等市场的消费者(月均网购花费51~100美元)网购花费金额仍然较低,表示中国消费者仍然倾向于在实体店购买贵重物品,因为网购品质有时不甚可靠。

世邦魏理仕中国区总裁潘可维表示:“中国电子商务的突飞猛进推动着零售业的重大变革。业主和零售商需要跟上数字时代的步伐,抓住机遇,顺应智能电话应用和社交媒体的发展趋势,与消费者,特别是作为消费主体的年轻一代,建立更紧密的联系。智能电话和社交媒体平台已成为网上零售业的基本购买渠道,零售商需要在全渠道销售策略中将其整合,把握020带来的商机。”

亚太区网购习惯综述

调查显示,亚太区50%的消费者仍倾向于去实体店铺购物,然而新兴市场例如中国和印度,偏好网上购物方式的受访者百分比占到了76%和68%。在韩国和我国台湾这类较发达市场,数字分别为73%和55%,消费者亦表示网络是其主要购物渠道。

除便利性外,消费者把价格因素也列入了网购首要理由之一。63%的受访者表示,价格是进行购买决策的关键因素,这与在实体店购物的决定性因素不谋而合。

网购的另一关键因素是消费者无须到访各店即可对同类商品进行比较,这一动因在越南、中国、印度等新兴市场更为显著,因为优质购物中心和商店的分布往往比较分散。

Z世代:零售市场的主要驱动力

未来数年中,随着Z世代步入就业市场且收入不断提高,他们将成为驱动零售市场发展的重要力量。

世邦魏理仕执行董事、中国区研究部主管陈仲伟评论道:“Z世代伴随着互联网及相关技术的发展而成长,因此他们的消费特征与其他消费者相比有明显差异。差异主要体现为对网络信息信任度更高、使用社交媒体更频繁、更需要与众不同等。这些因素表明,科技在年轻消费者购物决策中所发挥的作用日益显著。”

农资市场已今非昔比 篇4

中兴通讯核心网规划部部长刘建业

爱立信 (中国) 通信有限公司市场与战略部高级市场经理王世琪

上海贝尔有线产品能力中心高级投标方案总监丁浩

烽火通信专家

运营商向智能管道升级, 固然是顺产业大势而行, 但更缘于其现实压力。从设备商而言, 其已做好了各项技术准备。

现实压力呼唤智能管道

《通信世界周刊》:避免“管道化”, 深耕流量经营和精细化运营, 成为当前三大运营商的迫切需求, 在此背景下, 运营商纷纷提出了智能管道的思路和战略。在您看来, 运营商打造“智能管道”的诉求是什么?怎样的管道可以称之为智能?其核心要义是什么?

刘建业:近年来3G网络快速发展, 终端用户的接入带宽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伴随智能终端的普及, 各种移动互联网业务蓬勃发展, 对移动分组网络也带来空前的负荷压力。以AppStore为代表的新模式运营的成功, 以及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不断涌现, 使传统电信管道运营逐渐转入价值链低端, 而内容提供商则逐渐占据价值链顶峰, 运营商如何调整自己的运营模式和网络架构以适应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成为当务之急。上述运营商面对的行业挑战, 正是智能管道产生的诉求。

如何打造可视化网络更好地为网络运营提供导向, 如何区分用户等级为优质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如何区分业务流量实现限制低值保障高值的流量管控, 如何提升网络管理效率降低维护成本, 如何区分不同互联网业务体现比特价值的差别, 如何开放管道信息和能力、发展创新业务, 成为智能管道的主要构成要素, 也成为运营商打造“智能管道”的方向和目标。

总的来讲, 打造智能管道的核心要义就是:精细化提升每bit的管道含金量, 全方位提升运营商的业务运营能力, 多维度提升终端用户体验, 真正做好服务商的角色。

王世琪:通过电信运营商提供的宽带 (移动+固定) 接入, 互联网公司 (Over the top) 面向消费者提供丰富多彩的应用, 获得了商业上的成功和市场消费者的高度关注; (移动) 智能终端和视频业务推动网络流量高速增长, 使得网络带宽资源再次成为供不应求的稀缺资源 (尤其是移动宽带网络) ;而传统粗放式的宽带运营方式, 使得电信运营商面临增量不增收的困境, 同时无法为消费者提供最佳的用户体验。

智能管道的核心是电信运营商网络价值的再发现。通过将宽带网络智能化, 一方面网络资源得到最佳的优化使用, 提高了网络资源利用率, 改善用户体验;另一方面, 使得电信运营商具备了对宽带网络高度灵活的管控能力, 为其在价值链上的拓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丁浩:运营商打造智能管道的诉求主要源自现实压力:现在的网络流量跟几年前比增长迅速, 原来很多流量是文字信息, 现在更多的是数据信息, 特别是视频信息。以前大量的家庭、企业用户使用几十K、几兆的应用, 而现在都是十几兆、百兆的应用, 网络流量的增加非常快。一些权威咨询机构的报告显示, 未来五年流量会增加十倍, 未来十年会增加一百倍。而移动网络的流量增长更快, 未来五年可能会增加三十倍。流量的急剧增长对承载网传输、IP路由器处理都造成很大的压力。“智能管道”最主要的特点是能够非常清晰地区分传输的不同业务。

烽火通信:互联网体系中, 信息是众多SP/ISP ICP提供的, 运营商也是部分信源的提供者之一, 随着智能终端硬件的不断加强, 互联网也正向移动化发展。但价值链中运营商却不可避免地成为了低廉的”管道’提供商。对于移动运营商来讲, 移动数据业务的价值会远远小于移动语音业务的价值,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提高移动数据业务价值, 就必须对数据业务进行更加深层的经营, 这也是“智能化管道”的目的与原因。

所谓的智能就是能够从多个层面多个维度对业务进行区分, 也就是说可以通过流量、业务体验、使用时间、使用地点、终端类型等不同场景, 对其进行差异化的收费和处理, 使运营商的移动网络带宽价值得到提升。其重点正是在避免运营商走向管道化的悲剧命运。

智能管道产品及技术均已成熟

《通信世界周刊》:智能管道日益升温, 您认为, 目前智能管道是否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单独的市场?智能管道市场是否已成熟?在技术、产品层面, 以及竞争和市场层面, 它处于一个怎样的状态?您对未来几年全球及我国智能管道市场的发展趋势作何观察?

刘建业:智能管道技术的研究催生了DPI、PCC、内容计费、行为分析等系统需求, 并且带动了区分管道信息和能力的新业务运营模式, 因此, 可以认为智能管道已经带动并形成了一定的独立市场。

智能管道的相关产品和技术均已成熟, 在几年前的移动市场中就有了部分应用, 例如:区分内容的计费模式。此外, 近年来PCC技术标准日渐成熟发展, 逐渐被运营商认可并采纳, 在欧美等高端运营商中也已开启了PCC的智能管控功能, 例如:基于用户总用量的FUP公平使用策略。从目前正在起步的LTE/EPC网络中, PCC更是成为不可替代的系统之一, 被纳入LTE网络的建设中, 这也标志着移动数据网络也将成为以PCC为代表的智能管控系统的舞台。

因此, 未来几年国内外的数据业务将以DPI、PCC为核心, 以智能终端、多彩业务体验为标志, 带领智能管道市场走向辉煌。

王世琪:智能管道不局限于某些单独的网络节点, 应该涵盖网络的各个层面, 同时还要与终端以及业务提供商协同发展, 共同推动技术产业的全面深入发展。

目前, 我们建议运营商采用逐步演进的方式对网络的各个层面进行智能化升级。例如, 可以从分组域核心网开始, 采用成熟的策略控制及计费 (PCC-Policy Control&Charging) 解决方案, 快速提升宽带网络的智能化能力。

智能终端和视频业务正在推动网络流量高速增长, 在可以预见的几年将保持这种增长;面对数据业务流量的爆炸式增长, 网络/宽带再次成为稀缺资源, 网络智能化升级和改造是优化网络资源、改善用户业务体验, 引导合理使用的必然选择。

丁浩:智能管道市场的发展由应用需求驱动。目前我们看到的最有效的应用, 就是满足客户对于超级数据中心高速互联的急迫需求。目前物联网、云计算已成为业界热点, 所谓云计算, 就是要把所有网络用户端的应用、数据, 甚至数据备份全部放到网络的云端, 要保证网络进行可靠的备份, 数据中心之间的高速互联将对带宽提出非常大的需求, 需要100G传输能力而且需要更加智能化的传输。

烽火通信:目前智能管道已经越来越被运营商所接受, 这是因为运营商需要从廉价的管道提供商转化为管道的深层运营商。其实智能管道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它渗透在整个网络的多个细节中。智能管道的概念已经逐渐应用在了现有的产品中。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智能终端的不断升级和进化, 相信智能管道在我国的市场会越来越大、竞争也将越来越强。

三大运营商渐显差异性

《通信世界周刊》:在当前三大运营商对智能管道的建设中, 您认为三者是否体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其各自特色是怎样的?您认为目前三大运营商哪一家在智能管道建设上稍微领先?领先者又表现出什么可资借鉴的优势和经验?

刘建业:目前三大运营商中, 对智能管道的建设均以DPI和PCC为标志, 采用DPI提供区分业务的差异化控制, 采用PCC实现灵活动态的策略管理, 可以说是基于共同的核心技术。但也各有差异, 具体如下:

中国电信基于DPI实现区分差异化业务的控制, 提出了打造“用户可识别, 业务可区分, 流量可调控, 网络可管理”的智能管道定义, 并最早部署了C+W的融合应用模式, 率先迈出网络融合的步伐, 为未来统一策略管理、多网络流量均衡提供技术基础;

中国移动目前主要侧重于业务分级, 实现对IM、P2P业务的区分控制和调度, 还以飞信等应用逐渐介入至智能化终端和业务的运营中;

中国联通以iPhone的引入为标志, 带动3G网络的快速发展, 并且也以PCC和DPI为基础, 研究和开展差异化业务服务, 探寻区分时间位置的差异化业务模式, 为打造智能化网络积累技术基础。

内容计费已实现大规模应用

《通信世界周刊》:贵公司在智能管道方面有什么专门的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其优势是什么?

刘建业:中兴智能管道解决方案已在全球成功商用, 并广泛应用于GSM/UMTS、cdma2000、LTE EPC、WiMAX网络。

从国内外业务的开展来看, 内容计费作为最基本的能力已经得到了最广泛的应用, 此外, 在欧洲FUP策略应用较多, 在国内则更关注于忙时忙区、业务限速等策略, 而且如何快速开展灵活差异的套餐运营也成为运营商关注的重点。

国内市场方面, 中兴通讯智能管道已在中国移动GSM/TD-SCDMA网络中进行现网测试和试商用,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另外, 在香港Telstra CSL, 率先建设了遵循3GPP PCC标准规范的智能网络。我们针对香港地区复杂的业务环境、种类繁多的定制化用户需求, 为CSL量身定制, 并结合DPI和用户行为分析系统UBAS, 在UMTS和LTE网络中, 打造区分用户、业务、网络的多维度综合分析、控制和计费系统, 为用户提供可定制化的全方位分析报告, 实现了移动宽带网络的精细化运营。

国际市场方面, 中兴通讯在欧洲高端运营商中也逐步开展了智能管道系统, 例如德国KPN、黑山Telenor、葡萄牙Zapp等。

王世琪:作为通信技术和市场的领导者, 爱立信在业界最早提出"智能管道"的理念, 并得到了业界的广泛认可。

首先, 爱立信的智能管道理念不限于某些网络节点, 而是端到端智能化能力提升, 涵盖并不限于移动/固定/融合的宽度接入、分组域核心网、网管和业务管理系统 (OSS/BSS) 、内容发布 (CDN) 以及内容加速等。

其次, 爱立信基于对全球通信信息产业和技术发展的深入理解, 已经在全球主流运营商合作部署了智能管道的解决方案, 我们拥有大量成熟的商用经验。同时, 我们深知智能管道是一个全面系统的演进, 不同运营商面临的情况会有很大的差异, 需要量身定制打造智能化的演进策略。

例如, 基于全球经验, 我们与中国的移动运营商深入合作, 针对高速发展的移动即时通信业务, 为移动宽带网络提供智能化改造;通过为移动宽带网络赋予智能化能力, 移动运营商在优化移动即时通信的用户体验的同时, 大大提高网络运行的效率, 在网络资源不变的前提下, 可是释放出大约30%~40%的移动宽带资源为更多的用户和业务提供服务。

智能管道技术的研究催生了DPI、PCC、内容计费、行为分析等系统需求, 并且带动了区分管道信息和能力的新业务运营模式, 因此, 可以认为智能管道已经带动并形成了一定的独立市场。

——刘建业

上一篇:辅导员班级管理下一篇:相关靶点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