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标权保护

2024-06-09

商标权保护(精选12篇)

商标权保护 篇1

一、企业商标保护现状

1. 企业商标保护意识缺失。

据报道, 目前在中国工商部门注册的商标约有220万件, 其中国内企业注册商标为170万件, 而中国共有3 000余万家企业, 意味着中国所有企业中, 有近95%的企业都没有自己的商标, 这些企业中, 绝大部分都是中小企业。据对浙、粤、苏、鲁、京等省市的500多家中小出口企业调查结果显示, 超过80%的企业生产的产品带有完全或大部分仿制性, 拥有自主品牌产品的企业所占比例不足3%, 自有品牌在同类产品中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企业占所调查企业总数的份额不足1%。

2. 商标纠纷增加。

随着企业经营规模的扩大、业务范围的拓展,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商标侵权与被侵权的现象越来越多, 甚至严重影响企业的发展和良性运转。越是竞争激烈的市场越是有名的商标被抢注的可能性就越大, 同仁堂在日本、天檀牌清凉油在扎伊尔和印尼、蝴蝶牌缝纫机在印尼、红塔山香烟在菲律宾、英雄牌自来水笔在日本、台湾和尼泊尔……被抢注。据报道, 中国在海外被抢注的域名达600余件, 仅浙江已有40家被抢注。中信、工行、野风、宝钢、海尔、中化总公司、五粮液、红塔山、长虹、505、青岛啤酒、娃哈哈、健力宝、容声、三九、海信、中华、全聚德都被抢注, 中国知名商标被澳大利亚、日本、印尼抢注的数量分别为150个、27个和48个。据1996年3月不完全统计, 国内有15%的品牌在海外申请注册时已发现被抢注, 更为遗憾的是国内许多企业对此仍一无所知。

二、原因浅析

1. 外部环境分析。

长期以来, 政府对企业的商标工作问题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在立法方面, 1980年中国加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 1984年才开始实施第一部《商标法》。虽然经过调整和修改目前已经制定了较为全面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 但立法粗放、缺乏可操作性的缺陷仍然难以避免。另一方面, 法律的保护不仅在于立法的完善, 更重要的是依靠有力的执法。然而调查表明, 企业对商标保护的指责更多地集中于司法机关和行政机关的执法不力。法院与仲裁机构在知识产权纠纷案件的处理中无法达到及时、正确的裁断要求, 使得侵权纠纷中无法及时确定权属, 打击侵权行为。在刑事责任的追究中, 法院通常将此类审判交由刑庭, 而普通的刑庭往往缺乏追究行为人民事责任的能力, 使商标所有人的损失无法得到补偿。

2. 商标法律意识淡漠。

由于历史与文化传统等多重因素的影响, 中国企业往往只重视有形资产的积累, 忽视了保护对企业发展极为重要的商标。与员工一起辛劳创业的企业老板和治理者们往往认为只要拥有技术, 延揽技术人才, 企业就能良好发展下去, 没意识到商标等无形资产在现代企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作用。有的企业认为商标注册手续复杂, 费用过高, 不愿到商品进口国办理注册;有的企业认为本身刚开始打入国际市场, 商品尚未带来经济利益, 等占有了一定的市场份额, 再申请商标注册;还有的企业认为自己的商品根本不愁销路, 注册不注册没什么区别。正是企业存在许多熟悉上的误区, 忽视商标的保护, 使一些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努力树立起来的品牌被他人抢先注册或者假冒, 据为己有。

3. 商标治理体系缺乏。

国内的中小企业受本身经济实力的制约, 长期扮演着市场活动从属者的角色, 没有必要也没有意识去建立企业的商标治理体系。近年来, 中小企业实力不断壮大, 逐渐发展成为一股中国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力量, 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希望自己的产品能独立打入国际市场, 而不仅仅是赚取微薄的加工费。就中小企业而言, 在凸显商标重要性的同时, 企业自身因素往往成为制约企业商标治理制度发展的重要原因。中小企业规模小, 财力有限, 没有能力像大企业那样建立完善的商标保护和治理机构, 缺乏专门的商标治理人才, 无法充分利用商标治理机构的信息。这种治理体系的不足, 导致很多中小企业对商标熟悉不清, 选择商标不够慎重, 对最能够代表企业品牌的商标宣传力度不够, 严重影响了企业对商标权益的保护。

三、加强企业商标保护的对策

1. 优化外部环境。

知识产权工作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性工作, 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 积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同时, 要在完善立法的基础上, 加大执法的力度, 增强保护作用。应该说, 经过近年来的努力, 中国已初步形成了司法保护与行政保护相结合的综合体系, 但距离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还有不小差距, 许多方面仍亟待加强和提高。第一, 加大对侵权行为的处罚力度, 改变没有重赏也无重罚的现状。对商标的拥有者和实施者, 在实行重赏的同时, 要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等侵犯企业商标权益的违法犯罪活动, 对侵权者尤其是故意侵权者加大惩罚力度, 有效制止商标侵权行为。第二, 加强联合执法。联合执法是指有关商标执法部门和社会上有关人员的共同参与和共同行动。部门之间、不同人员之间的联合, 可以产生较大的优势互补效应, 形成1+1>2的社会整合力, 这就在客观上加大了执法力度。

2. 企业应树立全球商标战略意识。

中国很多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同时, 其商标意识也必须国际化。企业要想在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下生存、发展, 当务之急就是实现商标国际化。只有这样, 才能适应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在如今的国际贸易中, 商标除具有区别产品来源作用之外, 还有价值增值功能。从某种意义上讲, 商标已经成为产品的生命线, 对产品以及企业都有重要影响。正如专家所说, 商标国际化对企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3. 企业应及时申请商标国际注册。

目前世界各国主要有三种商标确认原则:使用在先原则、注册在先原则和使用与注册并用原则。不同企业可以根据这三种商标确认原则, 结合自身的发展战略, 制定商标战略。由于大多数国家实行申请在先原则, 因此, 对同一商标申请注册的时间先后对商标权的取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英美法系国家虽然采用使用在先原则, 但在商标审查过程中依然采用申请在先原则, 只是在遇到商标权属纠纷时, 需要权利举证以证明自己的在先使用事实。

企业在国外要取得商标保护, 一个非常重要的渠道就是进行商标国际注册。商标国际注册一般有两种途径:一是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中国已于1989年加入《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协定》, 并于1995年加入《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协定有关议定书》。目前加入马德里联盟的成员国已经达80多个, 基本覆盖了中国主要的贸易伙伴。根据协定, 任何马德里联盟成员国的申请人, 在本国注册商标后, 都可以通过本国商标主管机关向世界知识产权组织 (WIPO) 国际局申请该商标的国际注册, 以在所有成员国或者部分成员国中受到保护。二是进行逐一国家注册, 即申请人依各被申请国法律, 分别向被申请国商标主管机关提出商标注册申请。

有人将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和逐一国家注册比作坐电梯和走楼梯。显然, 坐电梯不仅方便, 而且省时又省力。但是, 一些同中国有贸易联系的国家, 比如加拿大及东南亚某些国家目前还不是马德里联盟的成员国, 要进入这些国家市场还必须在这些国家逐一注册。总之, 中国企业应积极申请商标国际注册, 从而降低中国商标被国外企业抢注的概率。

4. 企业应进行防御性商标注册。

所谓防御性商标就是企业将已注册的商标覆盖更多商品或服务, 或把与自己的商标图案、文字形似音近的都作为联合商标注册, 原商标为主商标, 其余称防御商标。通俗而言, 防御性商标就是构筑在企业点商标周围的一道“防火墙”。因此, 注册防御性商标的方式主要有两个:第一, 商标所有人在原注册商标使用的商品 (或服务) 类别外, 跨行业申请注册若干相同商标;第二, 商标所有人为了防范他人在同类别商品 (服务) 上申请类似商标, 在同行业、同类别内申请注册和原商标近音、同音或字形近似的商标。

进行防御性商标注册是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品牌具有一定知名度后的必然措施, 既保护了企业的核心知识产权, 给自己的商标以安全的生存环境, 又为今后多元化经营扩展和品牌扩张留了空间。

例如, “老干妈”风味豆豉为爱辣人喜爱之物, 于是市场上就有了“老干爹”、“老干爸”等, 还有人将“老干妈”在厨房用品、洗碗机或吸尘器上注册后使用或用于饭店招牌;江苏省红太阳食品有限公司起初只注册了蛋品类的“红太阳”商标, 当企业名气越来越大时, 一家外地企业抢注了“红太阳”风鹅、琵琶鸭等类别的商标, 致使红太阳公司出品的风鹅、琵琶鸭使用的是“红洲牌”商标。

很多企业认识到利用防御性商标维护商标的重要性, 因此主动进行防御性商标注册。例如, 义乌宾王扑克已申请注册了“兵王”、“宾玉”、“宾壬”、“宾主”等10多个和主商标“宾王”同音、谐音或字形相近的商标;浙江瑞琦仕电器公司先后申请注册了跨类别、跨行业的“瑞琦仕”商标45件;江苏赛德电气公司先后申请注册了跨类别、跨行业的“赛德”商标, 以及在全行业内与“赛德”相似的商标数十个。

商标是企业重要的知识产权, 企业在商标保护方面要以自我保护为核心, 同时运用法律保护与行政保护等各种综合手段, 以形成一个全方位的商标保护体系。

参考文献

[1]郭修申.企业商标使用与保护 (企业商标实战指南) [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2004:30-31.

[2]张小炜.企业商标全程谋略:运用、管理和保护[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10:40-43.

[3]许海峰.企业商标权保护法律实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26-28.

[4]李智.企业商标权益保护[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4:1-101.

[5]缪仁康, 等.企业商标战略:规划与实务十讲[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2011:317-319.

[6]王卫国, 等.知识产权保护自助手册[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34-55.

商标权保护 篇2

遇到知识产权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

http://s.yingle.com

商标保护期限是多长时间_商标保护措施有哪些

注册商标之后,商标保护是有一定期限的,商标权人必须注意商标保护期限,期限届满可续展。那么,商标保护期限是多久呢,如果商标权受到侵害之后,商标权人可以采取什么措施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呢?下面我们将针对以上问题进行一一解答。

一、商标保护期限是多长时间

商标权的期限也称注册商标的有效期,它是指商标所有人在一定的时间内对注册的商标享有专用权。

我国商标法规定注册商标的有效期为10年。

注册商标有效期的计算应自商标核准注册之日起计算。所谓核准注册之日,即是核准注册公告之日。应注意,如果有提出异议,但经裁定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异议不能成立而核准注册的,商标注册申请人取得商标专用权的时间自初审公告三个月期满之日起计算。

商标保护期限自商标注册公告之日起十年,但期满之后,需要另外缴付费用,即可对商标予以续展,次数不限。续展要在规定的续展期内办理。

二、商标保护措施有哪些

商标保护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协商解决。

商标注册人可以自行或者委托代理人与对方当事人就相关的商标事宜协商解决;

(二)向人民法院起诉。

商标注册人或者利害关系人不愿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商标注册人或者利害关系人有证据证明他人正在实施或者即将实施侵犯其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如不及时制止,将会使其合法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的,可以在起诉前向人民法院申请采取责令停止有关行为和财产保全的措施。为制止侵权行为,在证据可能灭失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商标注册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可以在起诉前向人民法院申请保全证据。商标注册人或者利害关系人是中国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可自行起诉,也可以委托国内具有商标代理资格的代理人起诉;商标注册人或者利害关系人是外国人或者外国企业的,应当委托国家认可具有商标代理资格的组织代理(国家指定的代理组织名单可在本网站查询),或者按其所属国和中国签订的协议或者共同参加的国际条约办理,或者按对等原则办理;

(三)请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理。

请求人的主体资格应当符合以上第(2)项规定的情形。请求人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提出处理请求时,负有举证责任;

(四)向公安机关举报。

对有证据显示侵权人已经涉嫌构成犯罪的,将已经掌握的涉嫌犯罪的线索向管辖地的公安机关举报。对公安部门侦查终结,检察院已经受理并提起公诉的案件,可同时向受案的人民法院提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

(五)向海关申请知识产权保护备案。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商标注册人及其代理人通过向海关申请知识产权保护备案后,发现侵权嫌疑商品即将进出境的,可以向该批商品进出境地的海关申请采取保护措施。

以上就是我们关于商标权保护期限、商标保护措施的解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商标保护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其中涉及商标期限起算、商标侵权事实认定等比较专业的问题,所以,我们建议您向专业的专利律师咨询,以防损失的发生以及专利纠纷的出现。律师的实践经验比较丰富,可以为您提供更实用的建议。

 企业职工因患病来不及到定点医疗机构就医治疗时能否报销医疗费用 http://s.yingle.com/y/ld/1627887.html

 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应当提交哪些材料 http://s.yingle.com/y/ld/1627886.html

 房顶清雪坠落跌伤雇主是否应该担责 http://s.yingle.com/y/ld/1627885.html

 工伤认定程序及认定工伤享受哪些待遇 http://s.yingle.com/y/ld/1627884.html

 死亡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标准

http://s.yingle.com/y/ld/1627883.html

 澳门敬老金制度8月生效

http://s.yingle.com/y/ld/1627882.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 生育保险基金征缴的有关规定

http://s.yingle.com/y/ld/1627881.html

 北京公务员明年起纳入职工医保

http://s.yingle.com/y/ld/1627880.html

 失业保险是否覆盖社会团体

http://s.yingle.com/y/ld/1627879.html

 工人摔伤向雇主索赔劳动部门:唐某摔伤仍属工伤 http://s.yingle.com/y/ld/1627878.html

 二级工伤赔偿标准怎样规定

http://s.yingle.com/y/ld/1627877.html

 停产企业职工的基本医疗保险

http://s.yingle.com/y/ld/1627876.html

 确定基本医疗保险医疗服务设施范围和支付标准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http://s.yingle.com/y/ld/1627875.html

 北京首个企业高温津贴标准发布

http://s.yingle.com/y/ld/1627874.html

 阶段性降低社保费率执行两年

http://s.yingle.com/y/ld/1627873.html

 安吉农民工享受失业保险待遇

http://s.yingle.com/y/ld/1627872.html

 工伤认定申请向何地劳动行政部门提出 http://s.yingle.com/y/ld/1627871.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 江苏省实施城乡统一的失业保险制度 http://s.yingle.com/y/ld/1627870.html

 大学生实习受伤不属工伤

http://s.yingle.com/y/ld/1627869.html

 实习时致伤残该谁赔偿模糊身份凸显法律盲区 http://s.yingle.com/y/ld/1627868.html

 天津市失业保险金提高至每月http://s.yingle.com/y/ld/1627867.html

640元

 人流也属生育保险保障

http://s.yingle.com/y/ld/1627866.html

 哪种情况应注销医师注册

http://s.yingle.com/y/ld/1627865.html

 刘孔与熊某工伤事故损害赔偿纠纷上诉案 http://s.yingle.com/y/ld/1627864.html

 国家机关应否参加工伤保险

http://s.yingle.com/y/ld/1627863.html

 双方已签字的工伤“私了”协议不公怎么办 http://s.yingle.com/y/ld/1627862.html

 上班的时候突发疾病是否属于工伤 http://s.yingle.com/y/ld/1627861.html

 哪些情况属于工伤认定

http://s.yingle.com/y/ld/1627860.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 石家庄市基本医疗保险又有新政策 http://s.yingle.com/y/ld/1627859.html

  工伤申报程序 http://s.yingle.com/y/ld/1627858.html 南京男职工享生育补贴额度是女工一半 http://s.yingle.com/y/ld/1627857.html

 “上下班途中工伤认定”细节问题解释 http://s.yingle.com/y/ld/1627856.html

 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险的区别

http://s.yingle.com/y/ld/1627855.html

 司不签合同书范本2018最新不上保险能得到多少赔偿 http://s.yingle.com/y/ld/1627854.html

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书范本2018最新 http://s.yingle.com/y/ld/1627853.html

 工伤重新鉴定申请书

http://s.yingle.com/y/ld/1627852.html

 失业登记的办理程序

http://s.yingle.com/y/ld/1627851.html

 工伤的认定及权利维护

http://s.yingle.com/y/ld/1627850.html

 南京民办学校教师可享受生育保险 http://s.yingle.com/y/ld/1627849.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 非公有制单位(个体工商户)的生育保险 http://s.yingle.com/y/ld/1627848.html

 灵活就业人员社保缴费办理

http://s.yingle.com/y/ld/1627847.html

 加强基本医疗保险费用结算管理需要做好哪几方面的工作 http://s.yingle.com/y/ld/1627846.html

 不按规定参加失业保险单位要双倍赔 http://s.yingle.com/y/ld/1627845.html

 工伤认定标准是什么

http://s.yingle.com/y/ld/1627844.html

  认定为工伤的情形 http://s.yingle.com/y/ld/1627843.html 保姆工

http://s.yingle.com/y/ld/1627842.html

 如何申领医疗补充金

http://s.yingle.com/y/ld/1627841.html

 出差期间突发疾病死亡是工伤吗

http://s.yingle.com/y/ld/1627840.html

 在职职工如何办理医疗保险关系转入备案的手续 http://s.yingle.com/y/ld/1627839.html

 生育保险待遇项目及标准

http://s.yingle.com/y/ld/1627838.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 2018年退休金新政策

http://s.yingle.com/y/ld/1627837.html

 用人单位对工伤认定的注意关键

http://s.yingle.com/y/ld/1627836.html

 外来从业人员工伤认定标准和待遇 http://s.yingle.com/y/ld/1627835.html

 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的政策建议 http://s.yingle.com/y/ld/1627834.html

 工伤认定虽已过期用人单位仍需担责 http://s.yingle.com/y/ld/1627833.html

 中国医疗保险研究年会暨和谐社会与医疗保险论坛召开 http://s.yingle.com/y/ld/1627832.html

 用人单位辞退员工,应当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情形 http://s.yingle.com/y/ld/1627831.html

 为什么允许参保人员提出定点医疗机构选择意向 http://s.yingle.com/y/ld/1627830.html

 你拿不到申请工伤认定所需的材料怎么办 http://s.yingle.com/y/ld/1627829.html

  罪犯工伤问题浅论 http://s.yingle.com/y/ld/1627828.html 生育

险的作

http://s.yingle.com/y/ld/1627827.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 职工早退遇车祸是不是工伤认定范围 http://s.yingle.com/y/ld/1627826.html

 关于工伤认定的时效

http://s.yingle.com/y/ld/1627825.html

 失业保险基金如何构成

http://s.yingle.com/y/ld/1627824.html

 离休人员的退职标准

http://s.yingle.com/y/ld/1627823.html

  失业保险是什么 http://s.yingle.com/y/ld/1627822.html 没有签劳动合同,哪些证据可以证明存在事实劳动关系 http://s.yingle.com/y/ld/1627821.html

 建筑业农民工可办理城镇养老保险 http://s.yingle.com/y/ld/1627820.html

 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的事业经费

http://s.yingle.com/y/ld/1627819.html

 如何理解女职工产假的98天

http://s.yingle.com/y/ld/1627818.html

 工伤认定范围如何更合理

http://s.yingle.com/y/ld/1627817.html

 用人单位不签劳动合同会有什么法律风险 http://s.yingle.com/y/ld/1627816.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 申请认定工伤应当提交那些材料

http://s.yingle.com/y/ld/1627815.html

 如何加强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国有资产监管 http://s.yingle.com/y/ld/1627814.html

 北京市医保患者将实名就诊

http://s.yingle.com/y/ld/1627813.html

 工伤认定决定的法律效力

http://s.yingle.com/y/ld/1627812.html

  工资扣税标准 http://s.yingle.com/y/ld/1627811.html 女职

http://s.yingle.com/y/ld/1627810.html

 上班在厕所摔伤是否属于工伤

http://s.yingle.com/y/ld/1627809.html

 未成年人无劳动就业权申请工伤赔偿被驳回 http://s.yingle.com/y/ld/1627808.html

 社会基本医疗保险保什么

http://s.yingle.com/y/ld/1627807.html

 企业需要和哪些员工签订保密协议书范文2018最新 http://s.yingle.com/y/ld/1627806.html

 申请工伤的主体与时间规定

http://s.yingle.com/y/ld/1627805.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 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怀孕七个月以上的女职工进行夜班劳动 http://s.yingle.com/y/ld/1627804.html

 法律规定哪些情况能视同为工伤

http://s.yingle.com/y/ld/1627803.html

 沈阳男职工未就业配偶生娃享补贴 http://s.yingle.com/y/ld/1627802.html

  不服工伤认定案例 http://s.yingle.com/y/ld/1627801.html 申请工伤认定

应当提交

哪些材料

http://s.yingle.com/y/ld/1627800.html

 如何把握工伤申请时限

http://s.yingle.com/y/ld/1627799.html

 李某的工伤认定申请是否超过时效 http://s.yingle.com/y/ld/1627798.html

 为何要确定基金的支出总量和定额控制指标 http://s.yingle.com/y/ld/1627797.html

 保密协议书范文2018最新注意事项

http://s.yingle.com/y/ld/1627796.html

 工伤认定申请中止通知书范本http://s.yingle.com/y/ld/1627795.html

2018  哈尔滨市医疗保险将扩面

http://s.yingle.com/y/ld/1627794.html

 让看病 http://s.yingle.com/y/ld/1627793.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 如何补办《劳动手册》

http://s.yingle.com/y/ld/1627792.html

 怎样的情形应该认定为工伤

http://s.yingle.com/y/ld/1627791.html

 两会代表呼吁建立新社保

http://s.yingle.com/y/ld/1627790.html

 员工陪领导吃饭后死亡是否属于工伤 http://s.yingle.com/y/ld/1627789.html

 工伤需要收集的证据

http://s.yingle.com/y/ld/1627788.html

商标权保护 篇3

“嘀嘀打车”是北京小桔科技有限公司知名的打车软件,现在却碰到了大麻烦。杭州妙影微电子有限公司(以下称“妙影电子”)宣布,起诉北京小桔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称“小桔科技”)商标侵权,以“嘀嘀打车”侵权为由要求小桔科技停止使用商标“嘀嘀打车”标识,并赔偿八千万元。2014年5月13日,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已经正式受理此案,该案还在审理当中。

妙影电子已注册成功“嘀嘀”,而小桔科技还在申请注册“嘀嘀打车”

早在2012年5月21日,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就向“妙影电子”批准核发了商标“嘀嘀”,核定使用类别包括计算机程序(可下载软件)。而北京小桔科技有限公司于2012年11月28日才申请了图形、文字组合商标“嘀嘀打车”,2014年1月13日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驳回。1月27日,总局收到复审申请,目前还在复核。

“妙影电子”认为,自己才是商标“嘀嘀”的主人,“小桔科技”未经许可,使用“嘀嘀打车”标识属于违法使用。

麻烦的来源,是因为对商标权利的疏忽

最终法院会如何做出判决,双方之间是否能够和解,现在很难预料,但对小桔科技公司而言,显然是个无尽的麻烦。麻烦的源头在于,小桔科技公司在使用“嘀嘀打车”前疏忽了对该商标的检索和注册,现在再申请注册困难重重,几乎不可能成功。也许最后的结果将是不得不停止使用“嘀嘀打车”这个标识,曾经的宣传投入毁于一旦,甚至还可能要承担巨额赔偿。“嘀嘀打车”案件又一次给企业敲响了警钟,增强企业的商标维权意识,成为当务之急。

【律师点评】

知识产权专家杨河律师建议:如何做好商标保护

一个企业使用的商标必须按照法律程序进行注册,若商标不经过注册,商标使用人对该商标就不享有商标专用权。这样商标就不能起到标示商品来源的作用,也会混乱消费者对商品的认知。未注册商标还有一个严重的弊端,一旦他人抢先注册该商标,就享有了该商标的专用权,该商标的最先使用人反而不能再使用该商标。根据我国《商标法》,商标专用权的原始取得只有通过商标注册取得,而申请商标注册,又采用申请在先原则。原则上,对一个未注册商标来讲,谁先申请注册,该商标的专用权就授予谁。未注册商标还有一个致命后果,就是未注册商标有可能与在相同或类似商品上已注册的商标相同或者近似,从而发生侵权行为。侵权行为一旦发生,则由侵权人承担侵权的法律后果。所以,使用未注册商标,就存在着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可能性。

商标作为企业的无形资产,在日常经营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受到强烈的重视。按照法律程序进行商标注册,不仅可以保护自己经营的品牌长久发展,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也能有力地防止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以合法的手段保护自己的经济利益。

现在很多商家不重视知识产权,不重视商标,未到相关部门办理商标注册手续,从而导致在企业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知识产权纠纷。为了防患于未然,防止知识产权纠纷案件、商标侵权案件的屡屡出现,必须加强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学习研究《商标法》等相关法律,用法律的武器武装自己,时时刻刻保护自身的合法知识产权,同时以防侵犯他人的合法知识产权。

美ITC判定中兴诺基亚智能机未侵犯InterDigital专利权

据报道,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法官日前发布的初步裁决中认定,中兴和诺基亚生产的智能机没有侵犯InterDigital的无线手机专利权。

受到裁决消息的影响,InterDigital股价大跌10%以上,随后有所回升,在盘后交易中下降7.3%。ITC预计将在10月份发布最终裁决。

InterDigital在一份声明中称,他们决定对ITC的裁决提起上诉,而且可能将诉讼提交至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阿院。“行政法官今天的决定令人遗憾,与我们专利组合和授权行为的合法性不相符。我们已经与全球主要无线公司达成了多项协议。”InterDigital称。

InterDigital最初也起诉三星电子、华为侵犯其专利权,但是后两家公司选择和解。 InterDigital在2013年提交专利时起诉这些公司侵犯其7项专利权,但在随后的诉讼进程中放弃了4项。(来源:凤凰科技)

东芝起诉4家台湾企业半导体专利侵权

据报道,东芝日前发布消息称,已向台湾知识产权法院起诉4家台湾企业,要求停止生产和销售NAND闪存并索赔总计1亿元新台币,理由是台企侵犯了NAND闪存专利。

据悉,4家被告分别是力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智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力积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和瑄誉科技有限公司。东芝主张上述企业擅自使用了向半导体写入信息等相关专利。东芝此前曾向力晶半导体提出协商,但未得到任何回应,因此决定提起诉讼。

东芝目前要求新台币1亿元赔偿金,并计划日后提高索赔金额。东芝也要求被告停止销售和制造被控侵权的产品。东芝在1987年发明NAND闪存,是目前全球主要制造商之一。NAND闪存广泛用于智能手机。(来源:商务部网站)

瑞典Kudelski集团在德国起诉苹果侵犯专利

根据国外媒体的报导,瑞典 Kudelski 集团日前在德国地区起诉苹果侵犯旗下技术专利,这一次Kudelski在起诉文件中声称苹果侵犯了他们三项持有专利,这些专利是Kudelski旗下独立增值内容供应商OpenTV所有。在此之前,Kudelski已经在美国地区对苹果提出了起诉。

与在美国地区的起诉相似,Kudelski这一次在德国的起诉中同样表示苹果公司的iOS移动设备、Apple TV、App Store、iTunes、iAd、Safari 以及基于OS X系统的电脑设备均侵犯归属于OpenTV的技术专利。(来源:威锋网)

LG申请“G/F/L/W Prime”商标 均用于手机

日前,LG向美国专利与商标局(USPTO)申请注册了四个带有“Prime”字样的商标,其中包括G Prime、F Prime、L Prime以及W Prime。

据悉,LG此番申请的四个商标日后均将用于智能手机领域,但目前并没有消息显示这四个商标将如何使用。现阶段,LG 已经有G、F以及L三个系列的手机产品,至于“W”将用在何处目前还不得而知。难道这是LG即将推出Windows Phone 8.1平台智能手机的前奏?

LG此番申请“Prime”商标,相信不久后就将会推出LG G Prime、F Prime、L Prime以及W Prime智能手机产品。

就在LG提出申请不久以前,三星和HTC方面都传来消息称将会推出全新机型,分别命名为三星GALAXY S5 Prime以及HTC One(M8)Prime。智能手机厂商似乎都对“Prime”一词情有独钟,几年前谷歌将要推出Nexus Prime,但最后产品并没有问世。

商标权保护 篇4

商标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 当时商品经济还不发达, 商标的主要作用是便于追究劳动者的责任。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 商标的作用也日益得到了发展。在先前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 商标的主要功能在于防止出自不同生产者的不同商品之间的混淆, 确保商品来源的真实性和可识别性。在这种情况下, 将他人商标或与之相似的商标使用在相同或类似的商品上是一种明显的侵权行为, 因为这种行为损害了商标的区别功能, 使商品和侵权人的商品产生了混淆。

在传统商标法中, 混淆是商标保护的评判标准。在混淆理论下, 消费者是否能将商品或服务与提供者正确地联系在一起而不发生混淆是商标保护的标准。当然, 随着实践中出现的问题的不断复杂化, 混淆理论也在不断扩大其可能混淆的范围。

二、混淆理论实施中产生的问题

作为产品商标保护的混淆理论在各国的商标法都有所体现。尽管混淆理论是商标保护的基础, 但是它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虽然混淆的概念已经发展得越来越灵活, 但有一个前提是必须可能发生混淆。如果没有混淆的可能, 就没有保护的理由了。但是, 是不是不产生混淆就不会产生危害呢?

比如商标淡化的现象。此种现象主要表现为: (1) 弱化:指本来只与特定商品或服务联系的商标, 由于被使用在其他商品或服务上, 模糊商标与商品或服务间唯一特定的联系; (2) 丑化:指将某个著名商标使用在不洁或有伤风化的背景下, 或将高档商品的商标使用在低档或大众商品上, 从而对原商标造成负面影响; (3) 退化:指由于商标使用不当, 商标演变为商品的通用名称而失去识别功能。这些对商品以及背后的经营者乃至竞争秩序都会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为了真正从理论上解决这些问题, 我们必须对商标的功能有一个重新的认识。

三、现代社会中商标的功能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商标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以致商标逐渐远离作为商品的识别来源的基础性含义, 而被转化成为一种具有自身独立价值的资产。为了能在商业竞争中胜出, 商品制造者一方面尽力提高商品的品质和服务的质量, 另一方面广泛宣传, 培育企业的良好信誉。而商标正是企业信誉的集中体现。一方面, 一旦消费者在心目中将商标与特定商品建立独特的联系, 商标可以给企业带来源源不断的利润;另一方面, 商标本身就是价值巨大的商品, 美国《金融时代》对2000年商标价值评估的报告显示:“可口可乐”品牌价值逾600亿美元。

同时, 一些著名商标已经脱离对特定商品的依附, 独立成为一种价值体现。以“IBM”为例, 它不仅成为稳定的产品质量, 优质的服务模式的代表, 同时也体现了商务人士一种稳健又不乏创造性的成功风范。消费者可能因为认同品牌所代表的产品品质而购买, 更可能因为其所代表的精神和形象而购买。因此商标逐渐具有了表彰功能, 它成为独立于商品, 具有本身内容的品牌。

四、商标保护理论的发展

当我们承认商品的表彰功能日益突出时, 对于上文出现的商标淡化、网络侵权等问题的解决就有了一个良好的理论基础。以商誉作为保护对象, 可以有效地制止原先不构成商标侵权的一系列行为, 对于网络环境下驰名商标的保护也有重要意义。

商标淡化理论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 为了解决商标淡化问题, 在混淆之外建立的对驰名商标保护的又一保护体系。反淡化商标保护理论认为, 没有竞争关系的使用人使用他人驰名商标不产生误认的情况下, 也应予禁止, 因为产生了商标淡化。淡化理论最早起源于德国之判例理论, 但德国将其适用对象严格限制为驰名商标。更进一步的是美国, 它将淡化理论正式纳入商标法律体系。1947年马萨诸塞州制定了第一个商标淡化法, 之后至少25个州通过了类似立法。1995年底美国国会通过了全美统一的商标淡化法律《美国联邦商标淡化法案》 (FIDA) , 将反淡化原则正式引入联邦法律。

一些国际条约也吸收了这一理论。如《巴黎公约》第6条之二就专门规定了商标淡化问题。世贸组织TRIPS协议,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1996年制定的《关于反不正当竞争保护的示范规定》, 都吸收了商标淡化理论。

五、结语

从混淆理论到淡化理论这样一个发展过程, 正是商标的功能在不断发展的结果, 体现在商标中的商誉方面, 财产观念的发展是商标权不断扩大的基础, 也是对商标的保护范围不断扩大的基础。当然, 我们运用商标保护的淡化理论必须意识到, 保护的力度最终归结为商标所有人的财产权和自由竞争的平衡问题, 如果反淡化保护过于严格, 可能会被滥用。我国目前还没有对商标反淡化保护的立法, 但在商标注册中实际已经在运用这个理论。我们在借鉴此种立法的同时, 也应当注意保护的适度, 达到公益与私益的平衡。

摘要:现代市场经济, 商品竞争逐渐发展转变为商标的竞争, 这种竞争趋势促进了商标功能的变化, 使得商标的功能从单纯的识别功能向表彰功能扩张, 导致传统的商标混淆理论向淡化理论发展。本文从商标功能的发展入手, 针对商标保护的混淆理论在现代社会商标保护中的无力, 提出淡化理论适用的前景。

关键词:商标功能,混淆理论,淡化理论

参考文献

[1]郑成思:《知识产权文丛》第5卷[M].中国方正出版社2001年版

[2]冯晓青:商标的财产化及商标权人的“准作者化”[J].中华商标, 2004年第7期, 第7页

商标保护有区域限制 篇5

毛病出在商标上。3月,“大明”商标被授予商标专用权,商标权人为浙江大明。3月20日,上海大明在上海经工商核准开张,生产基地设在浙江台州市。浙江大明和上海大明都经营潜水泵、自吸泵等产品。上海大明的自吸泵、潜水泵泵体显著位置标注有“上海大明”或“上海大明泵业”字样的企业简称。矛盾自此埋下,上海大明在产品上标注企业简称,使得经销商和顾客误认为是“大明”牌产品,造成混淆。很多经销商纷纷打电话给浙江大明:“你们这买卖还能不能干了?为什么向我的区域冲货。想打官司是不是?”一怒之下,个别经销商把货全部返回了浙江大明。一时间,浙江大明四面楚歌。

在与上海大明协商未果的情况下,浙江大明无奈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判决上海大明停止侵权并赔偿相关损失。

法院认为:“大明”商标在193月21日获得授权,上海大明则是在203月20日才登记成立,先有商标而后有企业。在商标与企业名称产生混淆时,从维护公平竞争和保护合法在先权利的利益原则出发,优先保护在先权利即“大明”注册商标权。《关于审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下列行为属于给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造成其他损害的行为:(一)将与他人商标相同或者相近似的文字作为企业的字号在相同或者类似商品上突出使用,相关公众产生误认的……”上海大明与浙江大明的产品类别相同,工厂设在浙江台州,且在产品泵体突出位置使用“上海大明”或“上海大明泵业”等企业简称,足以使公众产生误认。上海大明的行为构成对“大明”商标专用权的侵犯。《企业名称登记条例》规定,除服务性企业经批准外,企业名称不得简化使用。上海大明在产品上标明“上海大明”、“上海大明泵业”字样,已属违法,且显著位置突出使用“大明”字样属侵权行为。

法院判决:1.上海大明不得在企业名称中使用与“大明”注册商标相同的文字;2.不得生产、销售侵犯浙江大明“大明”商标权的各类水泵;3.赔偿浙江大明经济损失12万元,

上海大明不服,上诉称:一、泵体上标明的“上海大明”等字样并未使其产生混淆。二、上海大明是否停止使用其大明企业名称,不属本案审理范围。三、上海大明与浙江大明是分属两个不同地区的地方企业,上海大明并不知悉浙江大明注册了“大明”商标,不存在主观故意,不应承担赔偿经济损失的责任。

二审法院认为:上海大明违反了《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的规定,使公众在产品来源等方面产生混淆,误以为上海大明与浙江大明有联系,甚至误以为上海大明的产品来源于浙江大明或其生产是经后者同意的。上海大明的行为已对“大明”商标专用权造成损害。上海大明企业注册地虽在上海,但生产基地在台州,其注册上海大明的主观故意明显,即将他人注册商标相同的文字作为其企业字号,引起公众对商标注册人与该企业名称所有人的误认和误解,产生混淆,目的就是为了傍名牌、搭便车,应予以制裁。

但是,“大明”只是一个地区内的著名商标,有地域性限制。“大明”作为台州地区的著名商标,在台州区域内,上海大明的做法予以禁止。但是在其他地区,只有上海大明将其企业字号突出、不当使用,造成相关公众误解的,才构成对该商标的侵害。原审判决认定上海大明将含有“大明”字样的文字作为企业字号进行注册,并突出使用构成对浙江大明商标专用权的侵害是正确的。但判令上海大明不得在企业名称中使用与“大明”注册商标相同的文字,应予纠正。

判决结果:1.撤销原审判决第1、2项,维持第3项;2.上海大明不得在台州地区的生产销售、包装、宣传及其他经营活动中使用“大明”文字;3.在台州以外的区域,上海大明不得在其生产销售、产品包装、宣传及其他经营活动中以任何形式突出、不当使用“大明”文字及相关企业简称。

如何在德国加强商标保护 篇6

注册德国商标的2种途径

1.通过我商标主管部门申请国际商标

国际商标是指根据《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协定》或《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协定有关议定书》,在马德里联盟成员方之间注册的商标。目前,马德里联盟共有78个缔约方,中国和德国都是其成员。已在国内注册或正在国内申请注册商标的企业,可直接或委托商标代理机构向我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提交申请书,由该局向位于瑞士日内瓦的世界知识产权局(WIPO)申请注册国际商标。注册成功后,可申请将该商标代表的所有或部分商品和服务领土延伸至德国或欧盟,成为德国商标或欧盟商标。

根据世界知识产权局收费标准,申请德国商标费用为373瑞士法郎(含国别费73瑞郎、基础费300瑞郎),须征得德国专利商标局同意。申请欧盟商标费用为2529瑞郎(含国别费2229瑞郎、基础费300瑞郎),适用于25个成员国,世界知识产权局接到注册欧盟商标的申请后,转给位于西班牙阿利坎特的欧盟内部市场事务协调局(HABM)研究。协调局征求成员国意见,实行一票否决制,如未通过一个成员国主管部门的审查,则不得注册欧盟商标。

2.直接在德国注册商标

根据德《商标及其他标识保护法》(MarkenG)及其实施条例,在德申请注册需有固定住所或工商营业场所。德国国籍的自然人、在德注册的法人、人和公司均可申请。正在注册过程中的有限责任公司,可以“注册中的有限公司”(GmbH in G.)名义注册商标。因此,我已在德成立子公司的企业,可通过子公司注册商标,已有代表机构的,可授权其注册。在德尚未设立机构的,应委托德律师或专利律师作为代理人,办理相关手续。德律师名单、联系方式可从该国专利律师协会网站www.patentanwalt.de或定期出版物《德国专利律师名录》中查询。

德国商标管理的3条规定

1.设置异议期,加强来自第三方的监督

为便于监督新商标的合法性,德国规定注册后的三个月为异议期。这一段时间内,商标具有临时性特点,可随时由于下述原因被注销:商标为描述性名词,代表商品服务的形式、特点、数量、价值、地理来源等,如将“面包”注册为焙制产品的商标;为达到垄断市场目的而故意进行的恶意注册;危害已有的商标专有权。

德专利商标局在听取异议申请人和商标所有者意见后,由一名中级官员(或同级技术人员)做出裁定。和申请注册商标审查程序相似,异议双方可就裁定结果申请复审和专利法院裁定。

2.规定强制使用义务及保护期,保持适度竞争

为保持合理适度的竞争,防止危害其他企业发展,德商标法要求注册商标应适合自身需要,不能将注册类别扩大到不使用的商品服务,也不能因为三类以内注册费用相同,而将注册类别盲目扩大到三个。同时,为鼓励企业注册新商标,积极开拓新业务领域,注册后的前5年为使用保护期,可筹备、规划如何使用该商标,而不发生实际使用行为。第三方(竞争对手)可在使用保护期结束前,向德专利商标局提出5年未使用该商标的“未使用撤销申请”。如商标所有者接到德专利商标局通知2个月内不作答辩,该商标被撤销,如商标所有者按期答辩,争议双方须到专利法院进行诉讼。

3.有效期10年,可无限期续展

自申请之日起,商标有效期满10年后当月结束失效。可在10年保护期的最后1年递交续展申请,每次续展10年,次数不限,申请续展费用应在保护期结束后2个月内缴清。注册用户可从德专利商标局网站上免费跟踪商标的有效期。

在德加强商标保护的

4条建议

1.加大与外国主管部门、机构的交流

无论是主管部门还是企业自身都应高度重视海外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并在多双边合作机制框架下,加大与外国主管部门、机构的交流。建议结合品牌战略,商协会定期举办国别讲座、培训班,宣传重点国别的法律环境和保护常识,协助企业熟悉、了解重要经贸合作伙伴的商标、专利等管理制度,提高企业的维权意识和能力。

2.加大商标、品牌的海外保护力度

企业应视自身发展需要,加大商标、品牌的海外保护力度。根据业务开展情况,合理选择国别政策或国际注册形式。充分考虑今后业务开展的地区重点,确定国际商标领土延伸的国别范围。计划3~5年内进入德国市场的企业,可考虑充分利用该国的5年保护期规定,提前在德注册商标。

3.切实重视商标注册、使用与管理工作

已经实施“走出去”的企业,切实重视商标注册、使用与管理工作,为今后长期发展奠定基础。商标保护在德国纯属企业的自身行为,出现商标侵权案件时没有与我国类似的行政保护制度,也不存在“驰名商标”概念。我企业应立足长远,聘用当地专业人才,加强商标注册和管理,同时密切关注竞争对手动向,及时依法开展交涉。我商标在海外被注册时,应冷静对待,通过调解、司法程序等手段合理维护自身权益。

4.采取并购方式获得德企业商标时,应慎重从事

采取并购方式获得德企业商标时,应慎重从事,以达到快捷进入德市场的初衷。近年来,德国机械制造、纺织等传统行业面临结构调整,许多有一定实力和品牌影响的中小企业陷入经营危机。获得德企业商标品牌成为对德走出去的主要原因之一。我企业应聘请专业机构,客观评估该品牌的现有价值、潜在市场价值以及对开拓德国及欧盟市场的作用,以求收购取得实效。

在德注册商标的5个步骤

1.进行商标查询

申请人应调查相同或类似商标是否已注册。可在德专利商标局慕尼黑总部、耶拿办事处和柏林技术信息中心的商标注册大厅以及该局网站(www.dpma.de/suche/dpinfo.html,德、英两种文字)免费查询。也可向位于该国24个大中城市的专利信息中心查询(地址见www.dpma.de/formulare/r5040.doc),四周可出结果,收费500欧元(增值税另付)。专利律师也可提供收费查询服务。

2.递交注册申请

注册书样本可从德专利商标局网站下载,除集体商标(协会标志)外,均使用编号W7005的标准申请表。根据填表指南,填写以下内容:邮寄地址、申请人及代理人姓名与地址、该商标说明性文字与图片、所属种类(分文字、图案、声音、三维、线条和其他商标六类)及按《商标注册用商品和服务国际分类表》(尼斯分类表)顺序填写的使用该商标的商品与服务目录(可参照W7733.34分类表填写)。申请时不得附加样品。

已在我国注册的商标在德享有“外国优先权”,可将在我国(原属国)注册时间申请为在德注册时间。填表时应在相应栏目注明在我国注册时间及注册号,国内注册证等复印件最迟在申请德国商标2个月内补交。如我企业申请之前6个月内在德联邦司法部公布的展览会上,展出使用该商标的商品或服务,享有“参展优先权”,可申请将展览的第一天作为在德注册时间。展会名录在联邦司法部定期出版的《专利、样品及标识》(Patente, Muster und Zeichenwesen)杂志上公布。

未使用德语填写的表格,应在1个月内补交德国宣誓翻译的翻译文本或经德律师认证的翻译件。

3.缴纳费用

德国专利商标局收到申请书件后,登记申请日期,编定申请号,向申请人发出受理通知书及《收费通知单》。申请人应在3个月内按数额缴纳,否则视为自动撤回申请。根据德《专利收费法》(PatKostG)规定,三类以内商品、服务中使用的商标,申请费与类别费合二为一,为300欧元,之后每增加一类加收类别费100欧元。交费方式分三种:在德专利商标局慕尼黑总部、耶拿办事处及柏林技术信息中心缴纳现金;向维登联邦收费处(Bundeskasse Weiden)转帐汇款;授权德专利商标局从有效帐户上扣款。黑白商标与彩色商标收费相同。不收取商标年度管理费。

4.主管部门审查

确认收到足额汇款后,德专利商标局确定使用该商标的商品或服务所属的类别,并将申请信息输入到该局DPinfo电子查询系统,以便申请人随时了解注册进展。检查申请表是否符合填写要求的同时,主要从以下方面审查是否具有可保护性(Schutzfaehigkeit):是否具备商标特性,可代表某种商品或服务,并区别于其他商品或服务;是否可用文字、图案或线条等进行描述(graphische Darstellbarkeit);是否存在绝对保护障碍,如世界各国主权标志(国旗、国徽等)、国际组织和公共机构标识以及代表商品服务形式、特点等的描述性名词。

表格不规范之处通知申请人限期补正。初步裁定存在绝对保护障碍的,向申请人发出驳回通知单,申请人可在一定期限进行答辩。如仍认定存在该障碍,由德专利商标局中高级官员(或同级技术人员)出具驳回裁定。申请人可在一个月内向该局高级官员提出复审申请,如再次被驳回,可在一个月内向德联邦专利法院申请裁定,之后可继续向联邦法院(Bundesgerichtshof)申请最终裁定。

5.注册与公告

商标权保护 篇7

早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 法国哲学家鲍德里亚在其《消费社会》一书中, 就敏锐地指出当今西方社会已然从物质极大丰富的“生产的社会”进入到“消费的社会”, 人们的消费行为不再是生产的附庸, 具有独立的价值与地位, 人们在消费活动中确认自我, 相互区分, 寻找认同感、归属感, 构建主体的意义。

(一) 消费社会。

消费社会的到来和人类的经济活动密切相关, 工业生产方式改变了人类社会物品短缺的状态, 在工业文明时期, 生产是社会发展的驱动力, 马克思曾经天才地剖析了商品的二重性, 从实用的角度追求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一个理性经济人自然的追求, 效用最大化是理性消费基本的原则, 对物的追求与占有是其显著的特征。后工业时代物质充裕程度正如鲍德里亚在文章开篇所描绘:“今天, 在我们周围, 存在着一种由不断增长的物, 服务和物质财富所构成的惊人的消费和丰盛现象, 它构成了人类自然环境中的一种根本变化。”[1]现代技术的发展普及使得商品的性能趋于同质化, 同质商品的规模化最终导致市场周期性的崩塌, 当然人类的进步从不会在危机前止步, 变化是世界永恒的主题, 消费的内涵必然受其所处的外部环境的影响而不断丰富, 人的社会活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生存状态, 动物对物的“消费”为的是满足自身的生理需求, 而人的消费活动不仅要满足自然生理的需求, 更重要的是人在社会空间中无限延展的欲望的满足, 后一层面的满足尤其重要, 正如道格拉斯与依舍伍德所言:“物品的消费并不仅仅是经济学意义上追求效用最大化的过程, 而且是社会沟通、认同塑造、互惠仪式和关系建立与维系的行为。”

(二) 商品属性。

马克思所处的早期工业社会的社会背景, 让马克思注意到商品的价值与使用价值, 以此为逻辑起点推演市场的波动与周期。马克思没有看到随后的变化, 在后工业时代, 商品除了具有满足实用性能的使用价值, 更重要是承载着文化意义的符号价值, 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文化附加值, 然而这个所谓的附加值在今天的消费社会尤其重要, 甚至就是全部, 商品的交换价值主要取决于符号价值, 一双耐克运动鞋的售价明显高出同类品质的运动鞋, 购买者不仅购买鞋的使用价值, 更重要的是通过消费活动构建自我的身份地位, 文化认同。商品的物质属性在消费活动中不再是唯一的目的, 商品的文化属性占据主导的地位, 承载商品文化信息的符号在消费社会中, 已不必和商品的物质属性必然地联系在一起, 符号的生产与消费有其自身的逻辑与内在规律。[2]

(三) 符号消费。

“人是符号的动物”, 可以说, 人对符号的消费, 贯穿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 从远古的图腾, 彩绘, 到当下的商标、数据, 但只有到了现代, 符号消费才真正发展为一种和物质消费相脱离的纯粹的现象。传统的消费只是一种物质化的事件过程, 征服与占有自然资源, 生产满足人们生理需要的物品与服务, 是其主要的目的。在现代消费环境中各种五花八门的物品并不以使用价值相互区别, 更重要的是借助传媒广告的推波助澜编制着形形色色的符号意义体系, 社会群体在互动交流中, 符号意义体系无限膨胀, 在符号消费时代, 欲壑难填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发动机, 符号是个体在社会中与外界沟通、交流并对自身进行身份定位的有效手段。在人类社会活动中, 符号构建的意义体系掌控着一切, 对符号的消费成为人们的生活方式, 日本学者星野克美写到, “消费不再只是经济行为, 更转化为在种种符码下, 以被差异化了的符号为媒介而如语言活动般的文化行为。”[3]

二、消费社会的商标功能———识别与意义建构

(一) 传统社会商标的功能。

这恐怕要从商标的历史根源说起, 毫无疑问对商标的需求只能源自人类日渐复杂的交换活动, 在蛮荒时代面对面、物物交换的简单商业活动中, 并无商标存在的功能性需求, 只有到了复杂的交换活动中, 与产品物质属性无关的符号标记其媒介角色对于促进商业活动的顺利进行, 商品更大范围的流通才起到重要作用。美国学者谢希特在其《商标保护的理论基础》一文中指出, 商标的早期功用有两个, 一是作为所有权标记, 产品的所有者将某种与商品自身物理属性无关的符号标记用于商品之上, 不识字的店员可以据此辨别不同所有者的商品, 所有者也可据此在海难事故或海盗事件中主张自身权利。二是生产标记, 这种标记被行会组织强制性标识于产品之上, 可以用来追踪瑕疵产品生产者的责任, 也可以起到阻止外来产品不被许可进入特定市场区域的作用。也就是说, 早期商标主要是和商品的生产者或所有权者发生联系。

(二) 消费社会商标功能。

全球化的今天, 远程交易已经成为市场常态, 复杂的工艺流程很难辨认单个生产者的身份, 随着生产的发展及竞争的加剧, 经营者愈发意识到良好的商誉的资产价值, 承载商誉的象征符号商标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在符号消费日渐频繁的今天, 商标的功用呈现出新的特征, 首先是商标具有辨认识别功能, 难以想象现代社会将商标与商品分离会是一个什么状态, 没有商标的商品如何进入流通, 在商业性广告活动中经由商标的指示, 有关商品的物质信息才能获得明确的定位, 从而达到商业广告最终的经济利益。与以往商标主要与生产所有者发生关系不同, 此时的商标主要与商品本身建立联系, 目的是促进交易的活跃, 吸引消费者的眼光与注意力, 为整个商业活动运作人带来经济利益。

现代商标更为重要的功用并不在此, 而在于商标的符号意义构建功能, 现代消费社会人们的消费目的并不仅仅局限于自身生理需要的满足, 消费活动已然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 人们在消费活动中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寻找自身的社群归属以及满足差异性的追求。伴随符号消费社会的到来, 人们已然看到了新的族群分类标准, 在工业社会中单一的经济实力评定标准被新的文化取向替代, 人们试图凭借自身的审美趣味, 符号认知上的相同相似, 选择属于什么圈子, 日常的衣食住行, 除了满足基本生活的便利舒适外, 外在的形式也成为人们关注的对象, 饮食的选择, 居家的安排, 闲暇时光的度过方式等等一切, 无不闪烁着符号消费的身影, 在形式的符号中, 人们的各种心理欲望诉求得以满足, 并不断创造新的欲望诉求, 传统社会的群体结构在消费社会不断崩塌, 从前的身份意义体系逐渐失效, 传统经济学所假设的理性人理论, 在物质日渐丰富的今天已经无力解释人们的消费行为, 理性经济人无谓的浪费成为消费社会的常态, 人们似乎是通过无谓的浪费获得独特的优越感与认同感。

三、消费社会的商标权保护

(一) 消费社会的商标权保护的原则。

商标立法的出发点当然是对商标权人的利益给予保护, 但同时也应将消费者的利益作为立法的重要目标内容。一般而言, 商标权人的利益与消费者的利益并不矛盾, 对商标权人商标的保护不仅使商标权人受益, 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对消费者而言也是有益的, 可以避免因混淆与欺骗而导致利益受损。但二者毕竟是独立的利益主体, 如果给予商标权人过度的商标私权保护, 有可能导致其他经营主体难以进入相关领域或难以在相关市场生存发展, 甚至会出现垄断的现象, 最终导致消费者利益受损。反之, 则有可能出现“傍名牌”, “搭便车”的现象, 不利于商标权的品牌建构, 商标权人前期无论在资金人力还是在智力创造上的投入有可能达不到市场应有的份额, 实现不了相应的经济收益。如果市场秩序混乱, 消费者的选择成本将会增加。因此, 商标保护制度的基本原则, 应该是以适当保护商标权人的利益为手段, 最终保护消费者的利益, 从而促进社会活动的有序进行与发展。

(二) 消费社会的商标权流转。

消费社会可以说是一个生产符号的社会, 符号的意义建构过程直指人的社会建构过程, 每一个个体通过消费符号来追寻自身的“差异”与“类同”, “我消费, 所以我存在”, 作为消费社会符号现象之一的商标, 已然独立于商品之外, 形成独立的意义价值体系, 并可自行流转交易, 对此问题, 人们的认识有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 由最初“禁止商标权总括转让”到今天商标权自由转让日渐为人们所接受。早先的商标权交易要求商标应与有关联的营业或财产一并转让, 否则, 将不被允许。依据传统的商标理论, 如果承认商标权的总括性让与, 将会使同一商标名下的产品之间的品质一致性受到破坏, 商标受让方可能会获得不应有的经济利益, 消费者的利益可能受到损害。这一刻板的规则显然不能适应消费社会商标流转的现实环境, 在社会经济深刻变化的今天, 人们对商标权转让问题的认识也不断深化, 摒弃了一些并非必然联系的所谓联系, 如商标与营业, 商标与商誉等, 取而代之的是消费者有无可能发生错误认识, 公众利益是否受损以及有无便利经济活跃健康发展等。在现实消费环境中, 要求“产品质量必须一致”规则显得既无必要且无意义, 社会的飞速发展、品牌的创新延伸势所必然, “刻舟求剑”的要求产品质量必须一致是往回看的固化思维。近些年商标交易流转活动迅猛发展, 呈现出复杂的局面, 比方说深圳唯冠与苹果公司就ipad商标之争, 最终以和解告终双方各自获得自身的利益, 很难讲消费者从中获得什么利益或损失, 双方对自身权利的处分并不违法, 商标权应该说在相当程度上具有私权性质。时下还出现一种新的商标权交易方式, “商标权转让及再回许可”方式, 交易双方先达成商标权转让协议, 受让一方获得商标权之后又将该商标权许可给原商标权人继续使用, 双方皆大欢喜, 原商标权人既获得商标权转让经济利益又不损失已有设施的继续利用, 受让商标权人获得了对商标的控制权, 满足了自身的战略需要。

(三) 消费社会的商标侵权。

消费社会的商业标记商标, 对于经营者而言已然是一项重要的无形资产, 工业社会条件下重视商品的生产, 消费社会环境下对商业标记的经营是商家利益之所在, 需要持续投入人力物力, 构建商标的符号象征意义, 借助广告传媒加以广泛宣传, 各种营销策略手段不仅要推销产品同时也是在推销商标, 促使受众将本不相关的商品与某种符号象征意义联系在一起, 并不断巩固这种联系, 目的在于寻找相对稳定的消费群体, 成功的商标经营还有利于为新产品的开拓培养潜在的消费对象。商标符号象征意义的建构并非经营者单方面的事情, 商家建构的符号价值体系并不一定能被消费者接受, 存在营销失败的风险, 且消费者最终对商标的认识和自身的知识结构、消费经验等等因素有关, 商家也要不断调整, 把握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及市场变化脉动。由此看来, 消费社会商标是一个可以给经营者带来利益的无形资产, 也同时需要经营者不断投入创造适应乃至引领市场的符号意义体系。因此, 消费社会对商标的立法保护, 应该和早期工业社会有所区别, 对一些市场认可的驰名商标的保护在保护力度上有加强的趋势, 以维护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创建良性市场消费环境。

在传统商标权保护理论中, 主要以“混淆的可能性”作为商标侵权的必要条件, 然而, 在消费社会的今天, 随着社会经济活动的日渐复杂, 此种理论对商标权的保护力度是不够的。比方说市场上的“反向假冒行为”, 是根本不会让消费者产生误解的, 但是对于商标权人同样可以造成利益上的损失, 反向假冒行为人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利用别人商标获利的故意。再比如一些商家在发布广告时, 采用对比的方法, 将自家商标和别的知名商标进行对比, 突出自家商标的优势, 有意无意间弱化别人的商标或者使消费者对其他商标形成某种非正面的印象, 可能给商标权人造成现实的损失或长远的损失, 诸如此类。可见以“混淆可能性”为必要条件的商标权保护理论的局限性。

依据马克思的法学观点, 是社会决定法律, 不是法律决定社会。一种新的商标权保护理论应运而生, 就是商标淡化理论, 此理论在某种程度上为对商标权人的倾向性保护提供了依据。1927年, 《哈佛法律评论》发表了美国学者斯凯特的文章《商标保护的理性基础》。斯凯特敏锐地捕捉到了现代社会商标与商誉之间的微妙关系。商标承载着能给经营者带来经济利益的商誉, 商誉的利益属性足以让各个利益行动方有所作为, 因此存在立法空间对行为加以规范。目前我国商标法的确规定了对注册驰名商标可以提供跨类保护, 同时对该条款作出进一步规定的《驰名商标认定和保护规定》又强调跨类保护以“容易误导公众, 致使该驰名商标注册人的利益可能受到损害”为要件, 由此看规范的依然是混淆问题。[4]

与传统混淆侵权不同, 禁止商标淡化不太强调保护消费者的利益, 主要保护的是商标权人的权利。不能否认, 相对于混淆给消费者造成的损害, 淡化给消费者造成的影响不是那么直接, 但存在损害消费者的可能性。因此在运用淡化理论对商标进行保护时一定要考虑到公众的合理使用问题, 理由在于任何商标都不能完全脱离人类文化创造, 商标的符号意义体系的建构除了商家的苦心经营, 消费者自身的文化背景, 消费经验等因素同样参与其中。

摘要:在符号消费日渐频繁的今天, 商标的功用呈现出新的特征, 商标的符号意义构建功能在社会活动中有着显著作用, 商标越来越明显的经济属性, 使得对商标的立法保护成为必要, 在商标法律制度的设计中, 应该给予商标权人怎样的保护, 多大限度的保护, 就是一个需要平衡的问题。消费社会条件下新的商标权保护理论应运而生。

关键词:符号消费,商标功能,商标权保护

参考文献

[1] .让.鲍德里亚.消费社会[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1:1

[2].叶舒宪主编.文化与符号经济[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2012:215~216

[3] .星野克美等编;黄恒正译.符号社会的消费[M].台北:台北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1988:18

论驰名商标的保护 篇8

1驰名商标的概念

驰名商标是一个舶来的概念,最早出现在1925年《巴黎公约》的“海牙文本”中。2003年6月1日起我国实行的《驰名商标认定和保护规定》( 以下简称《规定》) 第2条指出:“驰名商标是指在中国为相关公众广为知晓并享有较高声誉的商标。”以下从几个方面对驰名商标的概念进行剖析,以便于更深入的理解。

《巴黎公约》和《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协议) 都主张商标应由有关的注册国或使用国主管部门认定是否在该国驰名。《规定》中明确了驰名商标所适用的范围是“中国”。少数发达国家,主要以美国为首他们主张商标“驰名”的判断标准是,是否在国际市场上驰名。这一观点对于与发达国家实力悬殊的发展中国家舍弃商标权的地域性会损害其利益。

根据TRIPS协议规定“相关公众广为知晓”也是驰名商标认定标准之一。“享有较高声誉”包含对附加到商标中的商品或服务质量的积极的评价。它不是驰名商标的充分条件但应当是必要条件。一般认为知名度高于60% 的,即属于众所周知的驰名商标。我国的立法对驰名商标的保护已不局限于注册商标,这能使已是驰名商标但未注册商标的得到保护,有效遏制了“抢注现象”的发生。

2驰名商标的保护

在经济发展,贸易需求下驰名商标需要保护引起了更多人的关注,为了对权利人的保护,驰名商标保护制度出现在1925年《巴黎公约》中。从无到有,我们不难想象经历了怎样艰难的过程,是权利人的呐喊,是社会形势的需求,也是智慧的立法者勇于创新、运用法律在新的领域保护公民利益的体现。

法国在1857年的法律条文中还未规定这一制度,但是却已有法官运用自己的智慧以及经验超前的在实践中践行了这个理论,直到1964年,驰名商标保护制度以条文形式确定下来。淡化理论在1992年法国颁布的《知识产权法典》被接受。美国是适用使用原则的国家,淡化理论是美国提出的这一概念。

驰名商标认定需要经过当事人主动的申请,且需要经过以申请为目的的法律规定应当适用的程序,不再能以某个诉讼争议中的认定而获驰名。驰名商标仅在特定案件中认定,认定仅对该特有案件具有效力。被动认定是指商标局,商标评审委员会、法院不得依职权主动认定。这个规定的原因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很多“钻法律的空子”的现象,为了获得驰名商标,利用诉讼认定这个相比较快捷且容易的方式,并且这种认定被认为是依职权主动认定,具有了更强的说服力,驰名商标被利用成为了广告,而且是光明正大的打着国家的旗号,国家的公信力被滥用。修改后还规定了禁止将“驰名商标”字样用于市场推广,违法规定的,由地方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处以十万元罚款,可见新的商标法对驰名商标的保护同时对其使用方面加以规制,加大处罚力度。

3我国驰名商标的使用和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驰名商标可以带来巨大的利益,认定、使用驰名商标的主体是自然人、法人,从这个角度着眼,会发现时下存在很多问题。有很多商家对驰名商标缺乏了解,甚至没有概念。我们不禁惋惜,为何不竭力利用法律武器保护、固定自己的已得或即获的利益。以我国太多的加工市场为例,他们之所以无法突破自己的瓶颈,始终处于食物链的最底层。我想除了缺乏创新意识与能力外,同时对法律,对驰名商标的认识都是欠缺的。然而他们已拥有了成熟的技术与高超的能力,在这一巨大群体中,驰名商标的价值还有待开发。

在使用驰名商标的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也是需要我们警觉的。立法者将驰名商标保护制度法定,是为了保护驰名商标所有人的权益,对不法者予以法律明确的警示及侵犯其权益的行为予以处罚。然而在驰名商标使用过程中这一用意被曲解,被扩大。很多人去申请驰名商标的目的是可以利用这个称号进行市场宣传,带来更多的利益,与立法意图本末倒置。立法者已然认识到这一问题,在新修订的商标法中将禁止用于市场推广明文规定。但是,这些现象依然不同程度的存在,这种错误的观念扎根于人们意识中,改正或许需要一个过程。

驰名商标淡化现象存在。以一定的方式丑化驰名商标,如有些经营者对驰名商标稍加修饰后,在自己的商品上以商标或商品装潢的形式来使用,从而造成对驰名商标的丑化。我国商标法中还没有出现淡化和反淡化的提法,驰名商标淡化现象在我国层出不穷,我国法律应在这方面增加规定。

驰名商标背后所潜藏的巨大利益空间,使驰名商标的保护转向了虚拟的网络世界。产生的与域名的冲突问题引起了理论界的广泛关注。一些已经出了名的品牌公司他以自己的主商标注册域名,同时也有一些商家为了一己私利抢注他人注册商标或商号从而造成公众的混淆,给商权人造成不利影响。虽在其后国家做了相关规定,但域名抢注并未因此断绝。因为对于使用他人驰名商标名称注册域名的行为没有建立起有效的预防或救济机制。

4完善我国驰名商标保护的建议

首先,利用各种可以利用的资源,媒体、讲座去宣传驰名商标,让更多的人增强在这方面的法律意识,充分利用可以使用的权利,不仅仅去保护自己的利益还可以在一定程度获利。

其次,社会中之所以存在着许多对已有驰名商标滥用和对他人驰名商标侵犯的现象,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缺乏严格的处罚制度。社会中的不法行为是需要法律在明文禁止的基础上,予以严厉处罚,从而才能起到规制的作用。

论我国驰名商标法律保护 篇9

驰名商标又称为周知商标,最早出现于1883年签订的《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我国于1984年加入该公约,成为其第95个成员国。和其他加入《巴黎公约》的成员国一样,依据该公约的规定对驰名商标给予特殊的法律保护,已经成为我国商标法制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法律规定的驰名商标,是指在中国为相关公众广为知晓并享有较高声誉的商标。其中“相关公众”包括“与使用商标所标示的某类商品或者服务有关的消费者,生产前述商品或者提供服务的其他经营者以及经销渠道中所涉及的销售者和相关人员等。

二、我国驰名商标法律保护制度

在修改前的商标法中,我国对驰名商标基本上未作规定,司法实践中,遇到驰名商标的保护,不得不从我国承诺加入的有关国际公约中找依据,此时我国法律对驰名商标的保护与国际上对驰名商标的保护严重脱节。对驰名商标提供高水平的保护是驰名商标保护的实质内容。我国加入《巴黎公约》之后,无论是立法还是执法都体现一个共同的主题,即为驰名商标提供高于普通商标的保护。2001年10月27日我国对商标法进行了第二次修正,结合TRIPS协议的要求及我国对驰名商标保护的实践,以驰名商标是否在中国注册为标准规定了两种情形。一是该法第13条第1款规定的情形,即“就相同或者类似商品申请注册的商标是复制、模仿或者翻译他人未在中国注册的驰名商标容易导致混淆的,不予注册并禁止使用”;二是该法第13条第2款规定的情形,即“就不相同或者不相类似商品申请注册的商标是复制、模仿或者翻译他人已经在中国注册的驰名商标,误导公众,致使该驰名商标注册人的利益可能受到损害的,不予注册并禁止使用”。由此可见,我国商标法对驰名商标的保护与对普通商标的保护相比较有两点特殊之处:一是保护的范围不仅包括在中国注册的驰名商标,还包括未在中国注册的驰名商标;二是注册驰名商标所有人的禁止权不限于类似商品上的近似使用,而是扩展到非类似商品的使用。

1996年国家工商总局颁布了《驰名商标认定和保护暂行规定》(以下称《暂行规定》),《暂行规定》的颁布使我国驰名商标的认定和管理从此步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2003年国家工商总局颁布了《驰名商标认定与保护规定》(下称《保护规定》),该规定于2003年6月1日实施,《暂行规定》同时废止。不论是《保护规定》还是《暂行规定》,它只是国家工商总局自己制定的部门规章,人民法院在审判实务中,往往直接或间接地对驰名商标进行认定.2001年6月最高人民法院通过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域名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下称《网络域名问题的解释》)规定,人民法院在审理域名纠纷案件时,可以对注册商标是否驰名做出认定。2002年12月最高人民法院通过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商标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下称《商标纠纷问题的解释》)规定,人民法院在审理商标纠纷案件时,可以对注册商标是否驰名做出认定。《商标法》及其《实施条例》、《保护规定》和《网络域名问题的解释》及《商标纠纷问题的解释》,共同构成了我国现阶段驰名商标法律保护体系。驰名商标的法律保护实践在我国发展的历史较短,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来讲,法律体系也存在需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三、完善我国驰名商标法律保护建议

针对上述一些新问题,以及我国驰名商标法律保护制度,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驰名商标的保护范围进一步扩展,认定标准进一步量化。在新《商标法》中应明文规定,驰名商标的保护范围由原来《驰名商标认定和保护暂行规定》中的已注册驰名商标扩展到未注册的驰名商标,因保护未注册的驰名商标是我国依《巴黎公约》应承担的国际义务。另外,应进一步区分驰名服务商标与驰名商品商标的认定标准。驰名服务商标与驰名商品商标的认定标准不应完全相同,这由服务经营与商品生产经营的不同特点决定的。有些规定,如“使用该商标的商品在中国的销售量及销售区域”、“使用该商标的商品在外国(地区)的销售量及销售区域”等规定,仅适用于驰名商品商标的认定,而不能适用于驰名服务商标的认定。

(二)驰名商标的认定方式应增加司法认定,采取行政与司法“双轨认定”模式.从我国司法职能、现实需要和国际惯例出发,我国在采取行政认定方式的同时应兼采用司法认定。这是因为:(1)认定驰名商标是人民法院实施审判职能的需要,人民法院作为国家的审判机关有权对财产纠纷和侵权行为给予审判,对实质上类属于无形财产权的驰名商标也不例外;(2)人民法院参与认定,可强化对行政认定行为的司法审查,使驰名商标的认定更趋公正和科学;(3)赋予司法机关认定权与大多数国家的立法一致,并符合国际公约的要求。如,《TRIPS协议》中已明确要求缔约方对知识产权的“确权行为”实行全面的司法审查。但这种“双轨认定”并非指两种认定方式可并驾齐驱,而是应区分主次,即以行政认定为主,司法认定为辅。

(三)增加无过错责任原则为驰名商标侵权行为的归责原则。我国商标侵权是以过错责任为归责原则,但基于商标权具有权利性,地域性和市场性强,受法定时间、地点限制等特点,被他人无意及无过失侵害的可能性较大,实际机会也较多,权利人证明侵害人有过错困难,而侵害人证明自身无过错容易.《TRIPS协议》实体条款中多处指明把过错责任作为例外,可以推断其他未指明之处含无过错责任。第45条第(2)款规定:“在适当场合,即使侵权人不知,或无充分理由应知自己从事之活动为侵权,成员(国)仍可以授权司法当局令其返还所得利润或令其支付法定赔偿额,或二者并处”。要求成员国划定一定范围,在该范围内,不仅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而且要无过错侵权人承担一定民事赔偿责任。因而,把无过错责任原则作为归责原则也未尝不可。

(四)优先查处驰名商标侵权案件。现在不少驰名商标侵权案件的审理时间过长,有的起诉后到一审判决就拖了一年多,直到二审结果要等到两三年,法院片面强调调解结案。驰名商标权人因觉“成本”过高,有的不通过诉讼程序,而转向其他方式来解决问题。这就不利于对侵犯驰名商标行为的打击,也不利于社会经济竞争秩序的整顿。因此,在众多商标侵权案中,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司法机关应主动、优先及在法定审结期限内优先审理并确保最终执行。■

商标权保护 篇10

本文以IPAD商标权纠纷案为切入点, 分析该案反映出的一系列的驰名商标保护制度的问题, 通过对国内立法的深入研究, 总结出我国目前在未注册驰名商标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相应的完善建议。

一、IPAD商标纠纷案件的概述

1. 案情简介

也许在本案发生之前, 许多人都认为“IPAD”商标和“i Phone”等其他商标一样都属于苹果公司的“ifamily”系列, 甚至从来都没有对此产生怀疑, 但事实并非如此。唯冠集团作为深圳唯冠和台湾唯冠的控股公司, 从2000年开始, 就以台湾唯冠为主体在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申请注册IPAD图形及文字商标, 直至2004年, 台湾唯冠已在除中国大陆以外的8个国家和地区取得了IPAD商标权。但是在中国大陆的两个IPAD商标权, 是深圳唯冠提出申请并经核准后获得的。

2. 案件结果

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于2011年12月5日做出一审判决, 驳回苹果公司的全部诉求, 理由有二:一是认为台湾唯冠与深圳唯冠分属于不同的经济体系, 不存在表见代理的情况, 故台湾唯冠处分IPAD商标在中国大陆的两个商标权的行为不合法;二是根据合同的双方当事人不得对第三方强加义务的规定, 认为深圳唯冠并不是该份商标转让协议的当事人, 不受该份协议的约束, 且没有义务履行合同中约定的IPAD商标转让行为。综上两个理由, 一审法院判决在中国大陆的这两个IPAD商标的主人仍然是深圳唯冠。后该案在广东省高院进入二审阶段, 直至2012年7月2日, 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在其官方微博上公开对外宣布, IPAD商标纠纷案已经在法院的组织下由诉讼双方达成庭外和解, 并且已经在2012年6月25日签署了民事调解书。按照调解书的约定, 果公司及IP公司同意于接到法院通知之日起的7个工作日内, 向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指定的盐田区人民法院账户汇入6000万美元, 以便彻底解决有关本案争议商标登记到苹果公司所面临的各项实际问题。而深圳唯冠则需要在苹果公司汇款后两日内将IPAD商标过户给苹果公司, 并放弃追究苹果公司及其任何经销商的责任。2012年7月27日, IPAD商标经核准公告后正式过户登记到苹果公司名下。至此, 为期整整两年的IPAD商标权纠纷案件终于尘埃落定, 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二、对该案引发的相关法律问题的思考

1. 商标转让协议对深圳唯冠究竟有没有约束力

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应该从两方面来考虑, 一方面是关于IPAD商标在中国大陆的权属问题, 这个问题的答案很明确, 前面在对案情介绍时已经得出了结论, 那就是IPAD商标在中国大陆的持有者是深圳唯冠, 不是台湾唯冠。那么就该考虑第二个方面, 作为商标转让行为的发出者台湾唯冠是否有权处分深圳唯冠的权利, 如果其有权处分, 那么该商标转让协议的效力及于深圳唯冠, 且在商标转让合同生效后IPAD商标在中国大陆的专有权归苹果公司享有;但是如果台湾唯冠没有处分的权利, 则该商标转让协议对深圳唯冠无效, 即中国大陆的IPAD商标所有权仍归深圳唯冠享有。

2. 原告申请确权是否有法律依据

因为本案是由商标权转让引发的, 所以在分析IPAD商标的权属之前应该先掌握我国对商标转让的审查规定。根据我国《商标法》及《商标法实施条例》中对于商标转让的相关规定可以得知, 我国对商标转让的审查包括实质审查和形式审查。其中实质审查要求受让人必须具有商标注册申请人资格, 形式审查要求商标转让要有合法有效的转让协议并通过商标局对转让商标审核予以公告。既然转让协议中对大陆IPAD商标转让的部分本身就不生效, 那么也就无须再判断苹果公司是否享有该商标权了, 此时, IPAD商标在中国大陆的所有人当然还是深圳唯冠, 而作为原告的苹果公司不具有申请确权的法律依据。

结语

由上所述, IPAD商标在中国大陆的所有人是深圳唯冠的事实已毋庸置疑, 那么接下来就该讨论苹果公司在中国大陆的使用行为是否构成侵权。首先, 我国商标法规定, 在相同或相似的商品上使用与注册商标相同或相似商标的行为构成侵权。在本案中, 深圳唯冠在中国大陆注册IPAD商标是在电子计算机类别中, 苹果公司的平板电脑IPAD也在此类别中, 因此, 苹果公司的平板电脑IPAD与深圳唯冠在计算机类别中注册的IPAD商标是同一领域的, 这种使用行为侵犯了已注册的商标。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 驰名商标的保护也更加受到重视, 世界上各个国家均在努力完善未注册驰名商标保护制度的道路上踟蹰前行, 我国也通过多年的不懈努力, 逐步建立了未注册驰名商标保护制度。但是尽管如此, 与世界其他立法先进的国家相比, 我国的未注册驰名商标保护制度仍然存在缺陷, 例如我国仍未对未注册驰名商标实施跨域保护。本文通过对我国目前未注册驰名商标保护制度的立法规定的学习与研究, 并结合IPAD商标纠纷案反映的法律问题, 剖析未注册驰名商标在立法保护与司法实践中的漏洞, 并作出自己的思考。

关键词:驰名商标,未注册商标,法律保护,建议

参考文献

[1]李昊霖, 马东晓.《苹果的i Pad之痛——i Pad商标权纠纷案主办律师评析》.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3年版.

商标权保护 篇11

案情经过:

一、商标权之争

1996年,李道之创办了专营进口葡萄酒的上海班提酒业公司,彼时李道之还在温州五金交电化工集团酒类公司工作,该公司于2000年3月7日获准在第33类果酒等商品上使用“卡斯特”商标,成为“卡斯特”商标专用权人。

2002年,李道之个人购下“卡斯特”商标。

2003年,国内某葡萄酒企业向国家商标局提出了“某某卡斯特”商标注册申请。次年,国家商标局以该商标与李道之已注册的卡斯特商标近似为理由,驳回了“某某卡斯特”的商标申请。

2005年,因法国卡斯特公司申请,国家商标局决定撤销李道之拥有的卡斯特商标权,并予公告。

2007年,国家商标评审委员会经过复审撤销了国家商标局决定,维持卡斯特商标。法国卡斯特公司不服,又提起行政诉讼,一、二审法院维持了复审决定。

二、“卡斯特”到底是谁的“奶酪”

上海班提酒业公司从1998年开始,便在进口葡萄酒上使用“卡斯特”的名称,经过十多年发展经营,使“卡斯特”成功跻身中国红酒最知名品牌之一,并占据了相当大一部分市场份额。

在此期间,法国卡斯特葡萄酒开始进入中国市场。1999年,法国卡斯特在中国成立了第一家葡萄酒厂。2001年9月,法国卡斯特与张裕公司合作建立了张裕-卡斯特酒庄有限公司。

之后,法国卡斯特公司开始在中国大量销售“卡斯特”商标的葡萄酒。直至2008年,与上海“卡斯特”商标侵权纠纷愈演愈烈时方停止。

直至今日,法国卡斯特方面都一直认为,没有把卡斯特商标权拿到手里,是一个历史性的“遗憾”,“卡斯特三个字的声誉是我们和张裕一起打造的”,对于商标侵权行为,完全不予认可。

三、“纠纷升级,对簿公堂”

2009年10月23日,李道之向温州中级法院提起商标侵权诉讼,提出请求判令法国卡斯特公司赔偿李道之、班提公司经济损失人民币4000万元等诉讼请求。

此后,温州中院经审理认定,法国卡斯特公司明知卡斯特商标为李道之所持有,仍在其出口至中国的葡萄酒上使用卡斯特文字商标,侵害了原告的商标权,于2013年4月10日,作出了一审判决,判令法国卡斯特兄弟股份有限公司及其中国经销商停止使用“卡斯特”商标,判令其赔偿上海班提酒业公司和李道之3373万元人民币。

一审宣判后,原被告均提起了上诉。2013年7月16日,浙江省高院经审理后维持一审判决,同时判令被告法国Castel在《中国工商报》刊登道歉声明。浙江省高院认为,李道之作为中国“卡斯特”商标的专有权人,其依法享有的商标专用权受到法律保护。在本案中,法国Castel未经李道之许可,在生产销售的葡萄酒标签突出使用“卡斯特”标识的行为严重侵犯了李道之的注册商标专用权。

至此,历时六年,上海“卡斯特”最终维权成功。。

四、案件点评

1、李道之作为“卡斯特”商标专用权人,其依法享有的商标专用权受到法律保护。法国Castel未经李道之许可,在生产销售的葡萄酒标签突出使用“卡斯特”标识,严重违反了我国《商标法》相关规定,严重侵犯了商标专用权人的合法权益。

2、“卡斯特”商标之争的典型意义在于提供了一个典范,即在重大市场利益之争中,如何取得和运用知识产权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并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上海“卡斯特”的最终胜诉,并获得高额赔偿。从个案看,可被认为是国内葡萄酒企业多年来受进口葡萄酒的挤压,采取“反抗”的一个剪影,但同时给外资葡萄酒企业也敲响一个警钟。而从全局角度,则是彰显了国家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在增强。亦是对其他尚待或者已在商标维权的企业注入了一强心剂。C

杨河律师,毕业于中山大学,双学士,广东格林律师事务所资深律师,广州律协知识产权专委会委员,具有12年执业经验,擅长公司法律顾问、企业法律风险管理及知识产权(商标、专利、著作权、不正当竞争等)法律事务,为公司的决策经营、公司治理、风险控制、知识产权管理与战略等方面提供优质的法律服务,长期受聘于多家高科技企业、跨国公司、集团公司担任常年法律顾问及知识产权专项法律顾问,承办的知名案件包括全国第一起城市雕塑广州“五羊石像”著作权纠纷案、香港TVB影视作品著作权纠纷案、华谊兄弟传媒公司电影作品著作权纠纷案、美的公司专利纠纷案等。

免费法律咨询电话:020-62608055、13556040756;邮箱:yanghelawyer@163.com

商标权保护 篇12

我国《商标法》第三次修订案草案已于去年公布, 对《商标法》第11条和第31条都有较大的变动, 而在第二次修改《商标法》中第11条取代了旧法第8条的 (5) 、 (6) 两项, 并对原规定做出了突破——旧商标法下无法取得商标注册的标志可以因为“经过试用取得显著特征, 并便于识别”而获得注册。

有学者认为第31条属于不完全条款, 未规定违反的法律效果。[1]该条 (包括第9条) 对商标注册申请人设定了一项禁止性义务, 但商标注册申请人违反该义务应承担什么责任, 该条款本身并未阐明。虽然如此, 《商标法》作为一个体系在第41条规定了法律效果。对已申请注册成功的商标来说, 如果违反第31条规定的限制条件, 除恶意注册他人驰名商标外, 只能由在先权利人或厉害关系人在注册之日起五年内向商标评审委员会提出撤销请求。而该注册商标如果违反了第11条, 即商标注册的绝对条件以及第10条的禁止性规定, 商标局可以依职权主动加以撤销, 其他任何人可以随时没有时效限制的请求商标评审委员会裁定撤销该注册商标。

但对于正在申请或是公告异议期内的商标, 如违反第31条, 是否应当予以注册如果是符合第11条第二款但却违反第31条, 是否应当予以注册呢第二问为第一问设计了一个细化却易被忽略的情形, 该情形可由一个经典案例具体化, 即内蒙古小肥羊与西安和陕西小肥羊的商标争夺战。该案被选为我国高院的范例案例, 判决思路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本文以此案展开。

二、实务解读——以“小肥羊”案件入手

2001年内蒙古小肥羊申请注册“小肥羊及图”商标, 2003年商标申请经初步审定后予以公告。西安小肥羊在2000年申请“小肥羊及图”商标, 商标局于2001年发出审查意见书, 要求西安小肥羊删除“小肥羊”文字。2002年, 西安小肥羊删除了文字部分的图形商标获得注册。内蒙古小肥羊商标公告后, 西安小肥羊异议, 认为该商标缺乏显著性, 且内蒙古小肥羊公司首先抢注了其在先使用并申请注册的“小肥羊”商标。商标局驳回申请, 西安小肥羊提起复审又被驳回。后续诉讼中, 西安小肥羊均败诉。[2]

商标评审委员会认为, 西安小肥羊虽然早于内蒙古小肥羊公司使用“小肥羊”文字作为字号从事实际的经营, 但是商标法第31条对商标在先使用者的保护体现为禁止以不正当手段抢先注册他人已经使用并有一定影响的商标。[3]其分析“从西安小肥羊烤肉馆提交的使用证据和其当时尚未进行工商登记的事实可以认定, 西安小肥羊烤肉馆对‘小肥羊’商标的使用在方式、规模、范围上都比较有限, 尚未产生足以令公众和内蒙古小肥羊公司所知晓的影响。同时, 考虑到‘小肥羊’并非西安小肥羊烤肉馆独创字词, 而内蒙古小肥羊公司与西安小肥羊烤肉馆又处于不同的省份, 所以不能从商标的独创性和地域的相邻关系上推论出内蒙古小肥羊公司是在明知他人在先使用‘小肥羊’商标的情况下而以不正当手段抢先注册。”据此, 可知商标评审委员会对31条的解读为禁止以不正当手段抢先注册他人已经使用并有一定影响的商标才属于侵犯了他人的在先权利。

北京高级人民法院则认为, “商标法第31条规定, 申请注册商标不得损害他人现有的在先权利, 也不得以不正当手段抢先注册他人已经使用并有一定影响的商标, 即任何人不得利用不合理或不合法的方式, 将他人已经使用但尚未注册的商标以自己的名义向商标局注册”。[4]其将第31条的他人现有的在先权利解读为他人已经使用但尚未注册的商标权利。解读方式与商标评审委员会一致, 并推出第31条需符合的几个要件:第一, 该在先使用的商标应当具有可注册性;第二, 注册人主观上具有恶意;第三, 至申请注册时该在先使用的商标具有一定的影响, 以致于注册人知道或应当知道该商标的存在。[5]

依据这三个要件, 北京高院认为“小肥羊”文字作为商标注册缺乏固有显著性, 不具有可注册性, 因此西安小肥羊关于内蒙古小肥羊公司违反商标法第31条, 抢先注册其在先使用并具有一定影响的未注册商标的主张不能成立。但在2001年后内蒙古小肥羊市迅速发展, 使得“小肥羊”文字获得“第二含义”和显著性, 因而符合第11条第二款可以注册。

本文认为, 北京高院要得出如此结论, 必须将第31条的在先权利限定为极为狭隘的解释, 即损害他人现有的在先权利等同于不正当手段抢先注册他人已经使用并有一定影响的商标。但是从文意解释来看, 第31条前后两段并非是定语结构的补充, 而是一种平行的并列结构。实务的如此解读是否合理值得分析。

三、第31条“在先权利”的解读

我国《商标法》除第31条规定在先权利外, 第9条也规定了申请注册商标不得侵犯他人在先权利。本文认为从体系角度考虑, 第9条与第31条在先权利的解读应当一致。

(一) 立法机构的立法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审理注册商标、企业名称与在先权利冲突的民事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1条规定“原告以他人注册商标使用的文字、图形等侵犯其著作权、外观设计专利权、企业名称权等在先权利为由提起诉讼, 符合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八条规定的, 人民法院应当受理”。据此可以推出在先权利包括但不限于著作权、外观设计专利权、企业名称权。此规定为最高院所定, 其效力应当及于法官审判中, 但是小肥羊案件中商标评审委员会和北京高院对第31条的解读与此相悖。

(二) 学者观点

关于“在先权利”的含义, 学者观点可归纳为以下几种:

一说主张范围最广, 即“在先权利”, 指对于同一权利客体, 可以同时或先后受到多种权利的保护, 对于依法先产生的权利称之为在先权利, 后产生的权利则为在后权利。[6]此说依据为权利的正当性原则。这种广义的在先权利既不以所用商标具有广泛影响为前提, 也不以明确写入法定条文为必要, 而是以符合民事法律制度整体的保护目的为依据。[7]

二说主张较狭, 认为“在先权利”是指他人在商标申请人提出注册商标申请以前, 已经依法取得或依法享有并受法律保护的权利。[8]即在先权利仅仅包括一些在现行法中具有明确规定的权利类型。

三说观点众多, 但多以列举法对在先权利进行罗列, 范围较广。如郑成思认为“申请注册的商标不得与他人在先取得的合法权利相冲突, 尤其不得侵犯:他人的在先注册商标或受保护的驰名商标;他人的企业名称, 如果在公众中有混淆的可能;他人的商号, 如果在公众中有混淆的可能;他人的著作权;他人的外观设计专利权;他人的人身权, 尤其是姓名权或肖像权。”[9]

(三) 分析

该案中国家商标评审委员会和北京高院采取的是第四种新的主张, 即在先权利为商标法上规定的未注册的驰名商标的在先权利和已经使用、并产生一定影响的未注册商标。据此, 北京高院以西安小肥羊在成立前作为一个合伙企业, 其民事主体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均不存在, 其以“西安小肥羊烤肉馆”或“小肥羊”名义所为行为不能作为其享有企业名称权, 就此否定西安小肥羊没有在先权利。

这一观点与最高院《关于审理注册商标、企业名称与在先权利冲突的民事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违背, 也不符合最高院《关于当前经济形势下知识产权审判服务大局若干问题的意见》 (下文简称“意见”) 。《意见》提出, “要把握商标法有关保护在先权利与维护市场秩序相协调的立法精神, 注重维护已经形成和稳定了的市场秩序”“对于因历史原因造成的注册商标与企业名称的权利冲突, 当事人不具有恶意的, 应当视案件具体情况, 在考虑历史因素和使用现状的基础上, 公平合理地解决冲突, 不宜简单地认定构成商标侵权或者不正当竞争”。

《意见》很明确说明在先权利的保护需要结合市场秩序的维护。小肥羊案件将商标注册给众多“小肥羊”中的最强者, 却也忽略了其他商家。由于“小肥羊”不具有固有显著性, 因此众多“小肥羊”商家在最初经营时是有信赖利益的, 不一定都是出于恶意而是对共有资源的享用。其后小肥羊获得显著性, 对这些初期经营者的在先权利也应当得到承认, 比如已经投入的成本和既有的生产规模、市场上的产品。对这些在先权利的保护, 本文认为可以借鉴我国专利法领域的做法, 允许其在原有规模上继续存在。而承认这些权利, 并非是为了阻止商标注册。如果商标在使用中获得显著性, 却因为有在先权利而不予注册, 并不利于市场秩序的维护和社会财富的创造。

同时, 在先权利保护原则源于权利正当原则为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民法通则》第五条规定“公民、法人合法的民事权益受法律保护,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犯”。《民法通则》相较于《商标法》具有上位法的地位, 其所贯彻的权利正当性原则在《商标法》自身未有明确规定时应予适用。因此在先权利保护应当以《民法通则》为指导, 将在先权利作广义解释。

四、广义解释“在先权利”的模式

实务中, 另一件类似案例的结局极具启发性。该案为“解百纳”商标注册争议, 历时10年最终以张裕公司授权中粮酒业公司等6家竞争对手无偿无限期使用而和解结案。“解百纳”如果成为注册商标, 对于其他已经使用“解百纳”作为描述性词语的商家无疑是一种损失。该案虽未以审判结束, 但正是当事人间的和解体现了实践中当事人希望的解决方式。张裕公司获得“解百纳”注册商标, 但是红酒业中的六家大企业却可以无偿无限期使用“解百纳”。这六家企业之所以能够如此正是因为他们在该商标注册前享有在先权利, 如果仅仅狭隘的理解“在先权利”此种和解显然是与法律规定的处理结果截然不同, 张裕公司根本无必要允许他人使用, 并可诉其他公司的继续使用“解百纳”为侵权, 要求得到损害赔偿。但是, 实践中这种做法显失公平也不容易落实, 所以张裕公司才会选择此种和解方式。

此外学者凌斌的构想, 即在此问题上引入产权界定的责任规则, 为本文所赞同。如果狭义的理解“在先权利”, 那么产权界定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规定财产所有权人通吃全部财产权利, 无需对产权界定造成他人的合法利益损失进行补偿。而按照责任规则做出的产权界定, 则要求获得产权的一方根据法院确定的补偿金额从其他共有人手中购买法律上的垄断权力。[7]由于我国在先权利保护制度未将“与他人在先权利相冲突的商标禁止使用、不予注册和即使已注册, 也将被注销”这样的总括性规定明确纳入法律规定的范畴, 因此责任路径不会与现有的法律制度冲突。在责任规则路径下, 采取广义的“在先权利”认定, 不会导致一方无法取得注册商标, 也不会使得另一方的权利无从保障。

参考文献

[1]参见应振芳.商标法中“在先权利”条款的解释适用问题[J].政治与法律, 2008 (5) :116.

[2]杨黎明.“小肥羊”商标抢注纠纷案的启示[J].中国市场, 2010 (17) :54.

[3]参见商标评审委员会[2004]第6394号裁定。

[4]西安小肥羊烤肉馆与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评审委员会商标行政纠纷上诉案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2006高行终字第94号) 。

[5]参见西安小肥羊烤肉馆与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评审委员会商标行政纠纷上诉案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2006高行终字第94号) 。

[6]张广良.知识产权实务及案例探析[M].北京:法律出版社, 1999:174.

[7][10]凌斌.肥羊之争:产权界定的法学和经济学思考[J].中国法学, 2008 (5) :176-185.

[8]吕淑琴.知识产权法律小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6:166.

上一篇:教学评价衔接下一篇:持续性血液滤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