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标法

2024-07-06

商标法(通用12篇)

商标法 篇1

随着内地和香港经济的不断发展, 各项合作和交流的日益深化, 许多内地企业或自然人纷纷到港投资。但因商标保护的地域性特点和不法之人的投机心理, 内地投资者在港遭商标侵权的情况时有发生, 且损失惨重, 内地180件知名品牌在港集体遭抢注事件已对相关人员敲响了警钟, 作为对企业举足轻重的无形资产, 商标这一重要知识产权的在港保护问题越发重要。

中国香港有着自身独立的商标注册制度, 在中国 (内地) 或世界其它地方已注册的商标, 并不会自动在香港地区生效, 如须得到在香港地区的知识产权保护, 还须依据香港知识产权法例办理有关手续。而香港商标法因受英美法系的影响, 在很多地方与秉承大陆法系的内地商标法有不同之处, 使得内地投资者在港保护商标时问题重重。本文将从我国内地与香港两地商标法规概况及二者在商标法规与商标保护实务中的主要异同点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两地商标法概况

香港商标法是参照英国商标法制定的, 属英美法系。曾于1954年、1964年、1977年、1980年、1984年、1986年、1987年、1990年颁布过商标法令、条例、决议、规则、通告等多个法律文件, 后大面积修改商标法, 如取消了A、B簿商标注册、将商标有效期改为10年等, 但仍保留英国商标法大致的轮廓。香港现行商标法有于2003年4月4日实施的《商标条例 (第559章) 》和于2003年4月4日实施的《商标规则 (第559A章) 》。

我国内地对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开始的较晚, 1963年4月10日国务院公布了《商标管理条例》已经废止。《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自1983年3月1日起施行, 1993年2月22日、2001年10月27日进行了两次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实施细则》于1983年3月10日由国家工商局发布, 于1988年1月3日、1993年7月15日、1995年4月23日国务院批准进行了三次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实施条例》于2002年9月15日起实施。

二、香港与内地商标法共同点

基于商标法的自身属性和两地法制发展的实际情况, 香港商标法与内地商标法在程序上和实体上主要有如下共同之处:

1. 商标注册申请基本程序大致相同, 都是经过查询 (检

索) 、申请、费用交纳、形式审查 (接获申请) 、实质审查 (检索及审查) 、公告、异议 (第三人反对) 及注册等程序。

2. 商标权的实体规定上也有许多共同点, 商标要有显著

性;商标保护有效期为10年;3年不使用可撤销;受《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保护, 享有优先权和驰名商标特殊保护;商标权可进行转让、变更、许可;规定了对商标侵权行为进行民事或刑事制裁。

三、香港商标法与内地商标法的主要区别

随着香港与内地的各项交流密切化发展, 香港商标法及商标制度逐步与内地商标法及制度不断融合, 但作为普通法系的香港商标法与大陆法系的内地商标法仍有一定区别, 而这些区别或多或少的影响着内地投资者的商标权益在港的保护:

1. 使用原则与注册原则的区别:

香港的商标法以使用原则为主, 注册原则为辅;而内地的商标法以注册原则为主, 使用原则为辅。

2. 获取商标权时间的计算方法不同:

虽然香港商标权的有效期与内地商标权的有效期都为10年, 但在两地商标权的取得时间却不同。在香港商标权的取得时间系从提交商标注册申请之日计算, 而内地商标权的取得时间却从商标被核准注册之日起计算。

3. 自然人申请商标限制不同:

香港商标法和内地商标法都允许自然人申请商标, 香港对自然人申请商标没有特殊限制, 但内地商标法从2007年2月12日起, 自然人申请商标开始设定一定的限制, 以自然人名义申请商标注册的, 需提供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等相关材料。

4. 实践中所需时间不同:

在香港从申请到取得商标权的时间约需6~9个月, 而在内地从申请到取得商标权的时间约为2年或更长时间。

5. 商品或服务选择要求不同:

在香港一次商标注册申请可根据商标注册用商品和服务国际分类表选多类商品或服务, 写明商品或服务时可填整个类别的商品或服务;而根据内地商标法只能一类一标一注册, 选择商品或服务也只能在一类项下最多选10个商品, 否则加收费用。

6. 防御商标规定的不同:

防御商标是商标所有人在不同类别的商品或服务上注册若干相同商标, 主要使用的商标为基础注册商标, 其余为防御商标。香港商标法明确规定了可申请防御商标, 更加有利于保护驰名商标, 而在内地防御商标只是学理概念, 尚未成为法律规定的概念。

7. 代理制度的区别:

依据香港商标法, 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权利人可以委托任何人士、合伙商行或公司在商标注册处的任何法律程序中以商标代理人身份行事, 只要代理人有在香港的住所或业务地址;而外国人或者外国企业在中国内地申请商标注册和办理其他商标事宜的, 应当委托国家认可的具有商标代理资格的组织代理。

8. 主管部门及权利不同:

香港主管商标注册的部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知识产权署商标注册处;中国内地主管商标注册的部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香港海关是唯一有权查处商标侵权行为的机关, 我国内地查处商标侵权行为的机关一般为各级工商局公平交易部门。

综上, 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法治的进步, 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交流也日益密切, 出现了相互借鉴、逐步融合的趋势, 分属于英美法系的香港商标法和大陆法系的内地商标法中许多规定也在不断的发展中渐渐趋于一致。虽然两者的商标法律有关规定有不少的共同点, 但在现阶段二者尚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区别, 对于内地到港投资者或相关人员来说, 清楚的把握两地商标有关制度的异同, 更有利于保护企业应有的商标权益, 更有利于让该权益的保护为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驾护航, 从而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和市场价值。

摘要:随着内地和香港经济的不断发展, 许多内地企业或自然人纷纷到港投资。但因商标保护的地域性特点和不法之人的投机心理, 内地投资者在港遭商标侵权的情况时有发生, 且损失惨重, 商标这一重要知识产权的在港保护问题日益突出。本文中, 作者紧紧围绕两地商标保护问题, 认真分析两地商标制度的理论与实务, 探析香港与内地商标法的异同。

关键词:商标法,香港,内地,异同

商标法 篇2

1、为了创造自己的品牌,某内衣专卖店注册了“活得好”商标,该商标的性质属于哪一类商标?()

考点:注册商标的类型

A、服务商标 B、证明商标

C、销售商标 D、制造商标

2、下列对《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中的“工业产权”的理解正确的是哪项?()

考点:工业产权

A、仅适用于工商业本身

B、适用于工商业和采掘工业

C、不适用于农业及一切天然产品

D、不仅适用于工商业本身,而且也同样适用于农业和采掘工业以及一切制成品或天然产品

3、甲国国民在我国进行商标注册时要求优先权,为此必须符合以下哪一条件?()考点:商标注册的条约

A、甲国为《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的成员国

B、甲国为《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协定》的成员国

C、甲国为《商标注册用商品与服务分类尼斯协定》的成员国

D、甲国为《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协定》和《商标注册用商品与服务分类尼斯协定》的成员国

4、商标在中国政府主办的或者承认的国际展览会上展出的商品上首次使用的,该商标的注册申请人享有优先权的时间要求是()。

考点:商标注册的优先权

A、6个月内

B、3个月内

C、10个月内

D、12个月内

5、甲、乙两公司签订注册商标使用许可合同,规定甲公司许可乙公司使用其注册商标,该合同须经下列哪项程序?()

考点:商标使用许可合同 备案

A、经商标局核准

B、经商标评审委员会核准

C、经甲公司所在地县级以上工商局核准

D、报商标局备案

6、使用注册商标,其商品粗制烂造,以次冲好,欺骗消费者,由什么机关来管理?()考点:撤销机构

A、产品质量监督局 B、工商行政管理局

C、公安机关 D、商标局

7、在商标权人连续三年停止使用注册商标的情况下,下列说法哪个是正确的?()考点:商标异议

A、对于该商标,任何人均可以提出商标异议

B、对于该商标,任何人均可以提出注册商标争议

C、对于该商标,任何人均可以申请商标局予以撤销

D、对于该商标,任何人均可以直接向商标局提出相同或类似商标的注册申请

8、甲乙两公司签订注册商标许可使用合同,规定甲公司许可乙公司使用其注册商标,该合同须

履行什么法定程序?()

考点:商标使用许可合同 备案

A、经商标局核准

B、经商标评审委员会核准

C、经甲厂所在地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核准

D、报商标局备案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商标,哪些可以经核准注册而受到法律保护?()

考点:注册商标的类型

A、服务商标 B、集体商标

C、商品商标 D、证明商标

2、某公司经卫生行政部门许可,在中国境内销售一种进口药品,该药品使用的商标未在我国注册。对此,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考点:商标强制注册申请

A、责令停止销售 B、限期申请注册

C、没收销售所得 D、罚款

3、下列哪些情形需要提出商标变更申请?()

考点:商标变更申请

A、变更注册人的名称

B、改变商标标志

C、变更注册地址

D、不同类别商品欲使用同一商标的4、下列哪些标志不得作为商标注册?()

考点:不得作为商标注册的标志

A、仅有本商品的通用名称、图型、型号的B、仅仅直接表示商品的质量、主要原料、功能、用途、重量、数量及其他特点的C、带有民族歧视性的D、缺乏显著特征的5、商标法规定,对于商标违法行为,商标管理部门可以依照法律对注册的商标予以撤销,下列行为哪些是可以这样处罚的()

考点:注册商标的撤销

A、使用注册商标的商品以次充好,欺骗消费者

B、未经批准将注册商标转让他人使用的行为

C、连续2年停止使用注册商标的行为

D、自行改变注册商标的文字

6、使用未注册商标,有下列哪种行为的,由地方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予以制止,限期改正,并可以予以通报或者处以罚款?()

考点: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

A、冒充注册商标的B、粗制滥造,以次充好,欺骗消费者的C、使用已过期的商标

D、变相使用他人驰名商标的7、H市的甲公司生产啤酒,申请注册的“向阳花”文字商标被国家有关部门认定为驰名商标。下

列哪些行为属于商标侵权行为?()

考点:对驰名商标的特殊保护

A、乙公司在自己生产的葡萄酒上使用“葵花”商标

B、设在G市的丙公司将“向阳花”作为自己的商号登记使用

C、丁公司将“向阳花”注册为域名,用于网上宣传、销售书籍等文化用品

D、戊公司在自己生产的农药产品上使用“向阳花”商标

8、同光服装厂经红叶制衣公司的许可,使用其注册商标“红叶”生产西服。对此,同光公司有下列哪些义务?()

考点:商标使用许可合同许可人和被许可人的义务

A、对红叶公司的对外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B、该许可使用合同应当报商标局核准

C、接受红叶公司的质量监督

D、在生产的“红叶”牌西服上标明是同光服装厂生产,并且注明产地

9、有关商标申请的如下表述中,符合我国商标法的规定的是哪些?()

考点:商标注册的申请

A、同一申请人在两个不同类别的商品上使用同一商标的,应当提出两份注册申请

B、同一申请人在同一类别不同品种的商品上使用同一商标的,应当提出两份申请

C、同一申请人在两个不同类别的商品上使用两个不同商标的,应当提出两份注册申请

D、同一申请人在同一类别商品上使用两个不同商标的,应当提出两份注册商标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C

解析:考查商标分类。商标可依不同标准作不同分类,按商标使用人的不同,商标可分为制造商标和销售商标。本题中内衣专卖店应为销售者而非生产者,故其注册的商标为销售商标。

2、答案:D

解析:参见《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第1条第(三)项。该条第(三)项规定:“工业产权应做最广义的理解,不仅应适用于工商业本身,而且也应同样适用于农业和采掘工业以及一切制成品或天然产品,例如酒类、谷物、烟叶、水果、牲畜、矿产品、矿泉水、啤酒、花卉和面粉。”

3、答案: A

解析:商标注册申请人自其商标在外国第一次提出商标注册申请之日起六个月内,又在中国就相同商品以同一商标提出商标注册申请的,依照该外国同中国签订的协议或者共同参加的国际条约,或者按照相互承认优先权的原则,可以享有优先权。

优先权原则是《巴黎公约》确立的一项基本原则,我国于1985年加入巴黎公约。依照《巴黎公约》的规定,已经在一个成员国提出发明专利、实用新型、外观设计注册或商标注册的申请人,再向其他成员国提出同样内容的申请的,在规定期间内(发明和实用新型12个月、外观设计6个月)应享有申请日期上优先的权利。

4、答案:A

解析:本题涉及优先权问题。商标在中国政府主办的或者承认的国际展览会上展出的商品上首次使用的,自该商品展出之日起6个月内,该商标的注册申请人可以享有优先权。本题选项为A。

5、答案:D

解析:见《商标法》第40条规定:“商标使用许可合同应当报商标局备案。”

6、答案:B

解析:详见《商标法》第45条。

7、答案:C

解析:注册商标的使用管理。参见《商标法》第44条、《商标法实施条例》第39条第2款。

8、答案:D

解析:见《商标法》第40条。

二、多项选择题

1、答案: A、B、C、D

解析:《商标法》第3条规定:经商标局核准注册的商标为注册商标,包括商品、商标、服务商标和集体商标、证明商标。

2、答案:A、B、D

解析:考查违反商标注册规定的处罚。《商标法》第6条:“国家规定必须使用注册商标的商品,必须申请商标注册,未经核准注册的,不得在市场销售。”第47条:“违反本法第六条规定的,由地方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限期申请注册,可以并处罚款。”

3、答案:A、C

解析:见《商标法》第23条、第22条、第21条、第20条。

4、答案:A、B、D

解析:见《商标法》第11条。C项是《商标法》第10条规定的“不得作为商标使用”的情况之一。

5、答案:A、B、D

解析:《商标法》第44条规定:使用注册商标,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商标局责令限期改正或者撤销其注册商标:(1)自行改变注册商标的;(2)自行改变注册商标的注册人名义、地址或者其他注册事项的;(3)自行转让注册商标的;(4)连续3年停止使用的。

6、答案:A、B

解析:见《商标法》第45条、48条。

7、答案:B、C、D

解析:驰名商标的保护。《驰名商标认定和管理暂行规定》第9条:“将与他人驰名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使用在非类似的商品上,且会暗示该商品与驰名商标注册人存在某种联系,从而可能使驰名商标注册人的权益受到损害的,驰名商标注册人可以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之日起两年内,请求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予以制止。”第10条:“自驰名商标认定之日起,他人将与该驰名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文字作为企业名称一部分使用,且可能引起公众误认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不予核准登记;已经登记的,驰名商标注册人可以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之日起两年内,请求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予以撤销。”《商标法实施条例》第53条:“商标所有人认为他人将其驰名商标作为企业名称登记,可能欺骗公众或者对公众造成误解的,可以向企业名称登记主管机关申请撤销该企业名称登记。企业名称登记主管机关应当依照《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处理。”

驰名商标的保护主要体现在保护范围的扩大,即从相同或类似商标扩大到非类似商品或服务上;从用于商品扩大到用于企业名称、从作为商标扩大到作为商标名称、商品装潢、域名。本题选项A,因为作为文字商标的“向阳花”和“葵花”不具有混淆性,故不构成。对于司法实践中,抢注注册商标为域名的民事纠纷,人民法院适用《民法通则》和《反不正当竞争法》,判令抢注册者停止使用、申请撤销或变更域名,以保护驰名商标的权益。

8、答案:B、C、D

解析:《商标法》第40条规定:“商标注册人可以通过签订商标使用许可合同,许可他人使用其注册商标。许可人应当监督被许可人使用其注册商标的商品质量。被许可人应当保证使用该注册商标的商品质量。经许可使用他人注册商标的,必须在使用该注册商标的商品上标明被许可人的名称和商品产地。商标使用许可合同应当报商标局备案。”

9、答案:A、B、C、D

准备迎接更严格的美国商标法 篇3

巴黎公约和马德里协议的优势

与美国公民和美国公司不同,非美国商标所有者在美国向USPTO注册其商标时,可以利用巴黎公约或马德里协议来避免此“使用”前提要求参见 15 U.S.C. §1126(d)、(e),§1141。因此,中国商标申请者可以绕过美国商标法的基本“使用”要求来获得美国注册。显然,巴黎公约和马德里协议中包含的条约义务阻碍了将商标权与实际市场状况相关联的政策目的。不过,美国法律规定了补救条款,从而将巴黎公约和马德里协议注册最终联入“基于使用”的美国商标系统。具体而言,在任何注册日期的6周年前或每次注册续期时,所有注册者(无论是美国还是外国注册者)都必须向USPTO提交宣誓声明,以表明相关商标当前在美国商业市场中使用,且必须提交可证明该注册所涵盖的各类商标使用情况的样品,参见 15 U.S.C. §1058,TMEP §1604。样品必须显示出该商标在美国商业市场中用于商品或服务或者与其相关的状况。未提交使用声明和样品将导致注册被取消。因此,虽然中国商标所有者在申请程序阶段和注册后的前几年比美国商标所有者拥有显著优势,但要保持其美国商标注册,中国商标所有者最终也必须确立其商标在美国的使用情况。

由于许多中国商标所有者习惯于在中国国内无须证明使用情况即可获得广泛注册,因此难以理解和遵守美国商标法所规定的注册后使用要求。中国商标所有者往往不理解宣誓使用声明的重要性,因此会提交表示其商标当前在美国商业市场中用于注册所列所有商品和服务的不准确声明,其实其商标根本未在美国使用或仅用于所列商品和服务中的一小部分。在某些案例中,中国商标所有者提交了从未在美国商业市场中流通或已过时且不再在美国市场中流通的使用样品。在此类情况下,该注册者能够保持在法律上无权获得的、涵盖其未在美国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的美国商标注册。USPTO深信此类不恰当或过于广泛的商标注册(称为“无用”注册)应从美国商标注册中删除。“无用”注册不仅会损害意图通过美国商标注册显示实际市场状况的政策效果,还对整个美国商标系统造成阻碍,因为此类注册经常被作为根据,并基于混淆可能性拒绝其他申请。

USPTO 试点计划结果

USPTO多年来一直担忧从美国注册中消除“无用”的巴黎公约和马德里协议注册后,使用信息提交的有效性。为衡量“无用”注册问题的严重性,USPTO于 2014 年年末完成了一项为期两年的试点计划。在此计划中,USPTO随机选择了一些刚刚提交使用声明的注册,来检查这些宣誓声明的真实性。所选注册者被要求对每一类别中的其他两种所列商品和/或服务提交额外的使用样品。如果所选注册者无法满足这些要求,无法提交美国市场中使用样品的商品和/或服务,则会被部分取消相关注册。而且,如果该注册提交不准确的初始宣誓声明后被部分取消,则USPTO可能会要求所选注册者为该注册中所列的每项及所有产品或服务提交使用样品。如果该注册者无法证明在美国市场中的使用状况,则针对任何相关产品或服务的注册都可能会遭到进一步的部分取消。如果注册者未回应该试点计划问询,则相关注册会被完全取消参见77 Fed. Reg. 30,197—208(2012 年 5 月 22 日),将编入法典 37 C.F.R. pts. 2 和 7。

该试点计划的结果表明,大部分的所选外国注册者(73% 的马德里协议注册者,65% 的巴黎公约注册者)提交了不准确或虚假的使用声明,并因此获得了无权在美国获得的商标保护。虽然约 59% 的马德里协议注册者和约 58% 的巴黎公约注册者能够通过删除未流通的商品保留部分注册,但很多马德里协议注册 (14%) 和巴黎公约注册 (7%) 被完全取消。尽管该试点计划已得出结论,但高失败比例(尤其是对于马德里协议注册)表明USPTO将继续努力解决商标注册者声明准确度和“无用”注册消除问题。USPTO可能会利用该试点计划的结果来作为规则变更的合理理由,以使其能够更频繁地要求提交额外样品或使用证据。

未来前景如何?

中国申请者可以预期USPTO未来会仔细详查使用声明,因此应仅为美国市场中实际使用相关商标的商品和/或服务提交声明。USPTO已表示USPTO的未来实践将发生以下4项潜在变化。

1. 对使用声明进行随机审查;要求注册者删除经USPTO问询无法在提交使用声明后证明使用状况的任何商品和/或服务。

2. 创建类似于加拿大的简化消除程序,以供相关方要求所有者证明特定商品和/或服务的使用状况。如果所有者满足要求,则该程序结束。但如果所有者未能证明相关使用情况,则该所有者未提供使用证据的任何商品和/或服务都将从相关注册中删除。

3. 要求注册者在首次提交使用声明时为其注册中所列的所有商品和服务提交样品。或要求注册者在首次提交使用声明时为其注册中所列的所有商品和/或服务提交样品,并要求该样品为可显示该商标的使用与该商品和/或该服务的广告相关的照片。

4. 提升该声明的庄重性, 要求注册者声明其了解宣誓的严肃性,或要求使用申明包含一份陈述以详细说明验证使用情况所采取的步骤。

虽然USPTO尚未做出任何有关“无用”注册和虚假使用声明的具体决定,但中国商标注册者应了解未来将会执行任何或所有上述使用情况的验证程序。

此外,USPTO可能会越来越多地使用“善意真实意图”要求,以在过于广泛的马德里协议和巴黎公约注册的五周年之前与其对抗。所有申请者都必须声明对申请中所列所有商品和/或服务使用相关商标的善意真实意图。如果申请者缺乏在美国商业市场对申请中所列的所有商品和服务使用相关商标的善意真实意图,则该过于广泛的注册可能会遭到完全或部分取消。例如,在Sandro Andy, S.A. 诉 Light Inc.案中,一法国公司在美国的马德里协议注册因其“善意真实意图”声明具有欺诈性而遭到部分取消。该公司无法提供有关计划将其注册中所列的250项商品投入市场(或者甚至是制造能力)的任何证据。事实上,该被告仅在服装相关事项中使用该商标。因此,法院取消了该马德里协议注册的美国扩展部分中所列的大部分商品。

结论

基于USPTO对“无用”注册日益加重的担忧,中国商标所有者应仔细详查其签署并提交给USPTO的任何声明中列举的商品和/或服务。要避免出现提交不准确或过于广泛的使用声明的问题,中国注册者应在提交使用声明前,精确确定其在美国将相关商标用于哪些商品和/或服务。中国注册者还应考虑为其美国注册中所列的所有商品和/或服务收集使用样品,以确保能够在USPTO有所要求时为所有这些商品和/或服务证明使用情况。将来,中国注册者必须在准备使用声明时牢记“使用”要求在美国商标系统中的核心地位,以确保准确公平地陈述其商标在美国的实际使用情况。

浅论商标法意义上商标的使用 篇4

商标的使用是商标法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根据我国2002年《商标法实施条例》第3条规定, 所谓商标的使用, 包括将商标用于商品、商品包装或者容器以及商品交易文书上, 或者将商标用于广告宣传、展览以及其他商业活动中。该定义以列举的方式对商标使用的具体情形进行了说明。我国2013年新修订的《商标法》 (以下简称“新《商标法》”) 在前述基础上对商标的使用的内涵作出了更加明确的界定, 即新《商标法》第48条从商标的基本功能出发, 明确规定了商标的使用是用于识别商品来源的行为, 进一步强调了商标在商业活动中的功能和意义。因此, 商标法意义上商标的使用可以界定为商标所有人或使用人在相关商业活动中, 以标识商品或服务来源为目的而在有关载体 (如商品的包装、容器、交易文书、广告等) 上使用商标的行为。

使用是商标发挥其功能的基础。从商标的基本功能上看, 商标的使用最主要的目的是标识某一特定商品或服务的来源, 以防止相关公众在消费过程中产生误认或混淆, 既保护了生产、经营者的商业利益, 也保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尽管存在多种方式可以将相同或类似的商品或服务的来源区别开来, 例如, 直接以文字说明的方式在有关载体上对商品或服务的生产、经营者或提供者进行披露, 以表明商品或服务的具体来源, 但商标作为一种商业上的标记, 它更容易被相关公众所感知和接触, 也更有利于节约交易成本。随着商标的影响力不断扩大、知名度不断提升, 商标在使用中除了可以发挥其标识或区别功能外, 还可以发挥广告宣传和凝聚商誉的功能。

二、商标使用的一般特征

商标法意义上商标的使用有其特定的内涵, 也具有自身的一些特征。商标在具体使用中的一般特征主要有:

1. 商标的使用主要发生在相关商业活动中。

商标的产生和使用, 与商业活动的兴起和繁荣具有密切联系。一般而言, 商标的使用主要是指商标在相关商业活动 (如商品的销售、广告宣传、展览等) 中的使用, 因为在商业活动中进行使用, 商标才最有可能向公众消费者展示其与某一特定商品或服务的对应关系, 才最有可能充分发挥其标识或区别功能以及广告宣传和凝聚商誉的功能;相反, 如果是在非商业活动中使用, 生产、经营者难以借助于商标向公众消费者传递与商品或服务有关的信息, 在此情形下, 商标的功能自然也难以发挥。

2. 商标的使用一般须借助于相应载体。

一般来说, 商标的使用载体包括商品本身、商品的包装或容器、与商品有关的交易文书或广告等。值得关注的是,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 商标在网络环境下的使用也越来越普遍, 尽管这些变化影响着人们对商标使用的定义和认识, 但互联网作为商标使用的重要载体应当予以认可。我国台湾地区2011年修正后的“商标法”第5条在对“商标之使用”进行定义时, 明确规定了商标的使用载体也包括数位影音、电子媒体、网路或其他媒介物。 (1) 相对于传统使用方式, 商标在网络环境下的使用问题更加复杂, 诸多新问题值得持续关注和研究。

3. 商标的使用应以标识商品或服务来源为目的。

在商标的多种功能中, 标识或区别功能是商标的基本功能, 只有在商标充分发挥其基本功能的基础上, 商标的其他功能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实践中, 如果商标的使用不能发挥区别商品或服务来源的功能, 则该使用不宜认定为商标法意义上商标的使用。

三、商标使用的基本要求

商标的使用只有在符合相关要求的情况下, 才能构成商标法意义上商标的使用。一般来说, 商标的使用应符合以下要求:

1. 合法使用。

所谓合法使用, 是指商标的使用不得违反商标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有观点指出, “任何权利的获得都必须基于合法行为, 非法行为无法获得法律上的肯定性后果, 所以即便这种对标记的使用行为确实起到了区分商品或服务来源的作用, 也因其欠缺合法性使得使用人无法主张在先权。” (2) 例如, 尽管现实社会中存在大量未注册商标, 且在通常情况下使用未注册商标并不为法律所禁止, 但根据我国新《商标法》第6条规定, 如果是在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必须使用注册商标的商品上使用商标, 则该商标必须申请商标注册, 并只有在该商标获得核准注册后才能在市场销售有关商品。

2. 实质使用。

实质使用要求商标必须与某一具体的商品或服务联系起来, 并在使用过程中能真正起到区别商品或服务来源的作用。如果相关公众能在有关载体上长期看到某一商标, 而在市场上却接触不到与之对应的具体的商品或服务时, 则该商标的使用就可能不符合实质使用的要求。在美国, 规定商标注册与保护的联邦制定法是1946年的《兰哈姆法》 (Lanham Act) 。商标获得联邦保护的条件是: (1) 具有显著性; (2) 与市场上实际销售的某一产品相联系; (3) 已在联邦专利与商标局[U.S.Patent and Trademark Office]注册。 (3) 其中第 (2) 项条件即体现了商标实质使用的要求。

3. 善意使用。

善意在民法中仅指主观善意。 (4) 在对商标使用行为进行法律评价时, 不可忽略的一个因素就是商标使用人的主观状态, 即该使用是出于善意还是恶意。在商标法领域, 商标使用人以不正当竞争为目的而进行的商标使用行为, 或是恶意抢注他人已在先使用商标的行为, 均为法律所禁止。我国新《商标法》第15条第2款对恶意抢注普通未注册商标以及第32条对恶意抢注有一定影响未注册商标的禁止性规定, 都体现了法律对恶意行为的否定性评价;而如果他人善意地注册了某一商标, 且该商标与已经在先使用并有一定影响的未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 法律并不完全禁止善意使用人对商标的继续使用, 如符合新《商标法》第59条第3款规定的相关要件, 则善意使用人享有商标先用权, 注册商标专用权人无权禁止该善意使用人在原使用范围内继续使用其商标。对商标的使用应是善意使用, 这是诚实信用原则的应有之义。

4. 连续使用。

在我国法上申请商标注册并不以商标已实际投入使用或意图使用为前提, 所以, 对拟申请注册的商标并无连续使用的要求。例如, 商标注册人申请商标注册前, 某一商标从来没有被使用过———自然也不存在连续使用, 这一事实并不构成阻碍该商标获得核准注册的事由。但如果某一商标已经获得核准注册, 为维持注册商标专用权的有效存续, 法律则会对该注册商标在连续使用方面提出一定要求。根据我国新《商标法》第49条第2款规定, 注册商标没有正当理由连续三年不使用的,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可以向商标局申请撤销该注册商标。因为注册商标不投入使用或无正当理由长期不使用无疑会影响正常的商标秩序, 这种状态的持续存在也是对商标资源的一种浪费。王迁教授认为, “为维持商标注册所需要的‘使用’应当是真实的、善意的和具有一定商业规模的使用, 仅仅为了应付使用的义务而进行的象征性使用不能满足法律的要求。” (5) 正是在这种意义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授权确权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第20条规定:“没有实际使用注册商标, 仅有转让或许可行为, 或者仅有商标注册信息的公布或者对其注册商标享有专有权的声明等的, 不宜认定为商标使用。”

四、结语

综上所述, 商标的使用状况直接影响着某一商标能否获得法律保护以及获得保护的方式和力度。我国新《商标法》对商标的使用的定义, 为认定商标使用行为提供了法律依据, 也为进一步研究商标使用中的新问题提供了论证基础。

摘要:商标的使用是商标法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商标法意义上商标的使用是指商标所有人或使用人在相关商业活动中, 以标识商品或服务来源为目的而在有关载体上使用商标的行为。实践中, 应结合商标使用中的新问题进一步加强对商标的使用的研究。

关键词:商标法,商标,使用

注释

11 我国台湾地区2011年修正后的“商标法”第5条规定:“商标之使用, 指为行销之目的, 而有下列情形之一, 并足以使相关消费者认识其为商标:一、将商标用于商品或其包装容器。二、持有、陈列、贩卖、输出或输入前款之商品。三、将商标用于与提供服务有关之物品。四、将商标用于与商品或服务有关之商业文书或广告。前项各款情形, 以数位影音、电子媒体、网路或其他媒介物方式为之者, 亦同。”

22 李阁霞.论商标与商誉[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2014:88.

33 薛波主编.元照英美法词典 (缩印版) [K].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3:1351.

44 甄增水, 刘志远.民法中的善意[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2013:35.

商标法试题(答案) 篇5

一、单选:

1、(B)主管全国商标注册和管理的工作。

A、国家工商局 B、国务院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商标局 C、知识产权局

2、两个以上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共同向商标局申请注册同一商标,(A)享有和行使该商标专用权。

A共同 B单独 C可以单独也可以共同

3、申请注册的商标,应当有(B),便于识别,并不得与他人在先取得的合法权利相冲突。A注册标记 B显著特征 C注册商标字样

4、国家规定必须使用注册商标的商品,必须申请商标注册,(B),不得在市场销售。A未经申请 B未经核准注册的 C未经初步审定

5、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名称、国旗、国徽、军旗、勋章相同或者近似的,以及同中央国家机关所在地特定地点的名称或者标志性建筑物的名称、图形相同的商标(A)A不得作为商标使用 B可以作为商标使用 C经审核可以作为商标使用

6、注册商标的有效期为(B)年,自核准注册之日起计算。

A 15 B 10 C 57、经许可使用他人注册商标的,(A)在使用该注册商标的商品上标明被许可人的名称和商品产地。

A 必须 B 可以 C 无需

8、使用注册商标,自行改变注册商标的注册人名义、地址或者其他注册事项的,由(C)

A 商标评审委员会评审 B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予以罚款

C商标局责令限期改正或者撤销其注册商标

9、使用未注册商标冒充注册商标的,由(A)予以制止,限期改正,并可以予以通报或者处以罚款。

A 地方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B国家工商局商标局 C商标评审委员会

10、下列行为那种属于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A)

A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的;

B 正当使用他人注册商标中直接表示商品的质量的部分;

C 正当使用他人注册商标中含有的地名

11、在同一种商品上,将与他人的注册商标近似的标志作为商品包装装潢使用,误导公众的,属于(B)

A 商标使用违法行为 B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 C 商标使用不当

12、对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A)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投诉或者举报。

A 任何人都可以 B 必须是商标注册人 C必须是商标注册人或者利害关系人

13、对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罚款数额为非法经营额(A)以下;非法经营额无法计算的,罚款数额为10万以下。

A 3倍 B 5倍 C 2倍

14、商标所有人认为他人将其驰名商标作为企业名称登记,对公众造成误解的,可以向(B)申请撤销该企业名称。

A 国家工商局商标局 B 企业名称登记主管机关 C 国家工商局

15、未经商标注册人许可,在(A)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构成犯罪的,除赔偿被侵权人的损失外,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A同一种 B 类似商品上 C 同一种类别

16、商标法第十六条规定的地理标志,可以依照商标法及条例的规定,作为(B)商标

注册。

A著名商标 B集体商标或证明商标 C特殊标志

17、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根据已经取得的违法嫌疑证据或者举报,对涉嫌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进行查处时,对有证据证明是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的物品,(A)A可以查封或者扣押 A仅可以查封 C仅可以扣押

18、侵犯商标专用权的赔偿数额,为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或者侵权人在被侵权期间因被侵权所受到的损失,包括被侵权人为之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B)

A所有开支 B合理开支 C侵权人认可的开支

19、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其生产、制造、加工、拣选或经销的商品,需要取得商标专用权的,应当向(B)申请商标注册。

A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B 商标局 C 商标评审委员会

20、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其提供的(A),需要取得服务商标专用权的,应当向商标局申请服务商标注册。

A 服务项目 B商品 C集体商标

21、转让注册商标的受让人自(A)起享有商标专用权。

A经商标局核准后,公告之日 B转让合同签订时 C 向商标局提出转让申请之日

22、对恶意注册的商标,驰名商标所有人不受(A)时间限制可以请求撤销该注册商标。

A 5年 B 1年 C 10年

23、注册商标需要在同一类的其他商品上使用的,(A)注册申请。

A 应当另行 B 无需另行提出 C 视具体情况提出

24、当事人对商标评审委员会的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通知之日内三十日内向(C)。

A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提出复议 B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提出复审

C 人民法院起诉

25、故意为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行为提供仓储、运输、邮寄、隐匿等便利条件的,(A)侵犯商标专用权行为。

A 属于 B 视情节而定 C 不属于

26、《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实施条例》,自(A)起施行。

A 2002年9月15日 B 1983年3月10日 C 1993年7月15日

27、以团体,协会或者其他组织名义注册,供该组织成员在商事活动中使用,以表明使用者在该组织中的成员资格的标志是(A)

A 集体商标 B证明商标 C服务商标

28、由对某种商品或者服务具有监督能力的组织所控制,而由该组织以外的单位或者个人使用于其商品或者服务,用以证明该商品或者服务的原产地、原料、制造方法、质量或者其他特定品质的标志(B)

A 证明商标 B商品商标 C集体商标

29、现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是经第九次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修改,自(A)施行的A 2001年12月1日起 B 1982年8月23日起 C 1993年2月22日起

30、真皮标志属于(A)

A 证明商标 B 集体商标 C 服务商标

31、对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有权依法查处;涉嫌犯罪的,应当

(A)

A 及时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B 可以罚款放行 C 从重予以行政处罚

32、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行为之一,引起纠纷的,由当事人协商解决;不愿协商或协商不

成的,商标注册人或者是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也可以请求(A)处理。

A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B 知识产权局 C 商标评审委员会

33、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认定商标侵权行为成立的,责令立即停止侵权行为,没收、销毁侵权商品和(B)的工具,并可以处以罚款。

A 所有用于生产 B仅专门用于制造侵权商品的工具 C专门用于制造侵权商品、伪造注册商标标识的工具

34、(A)的地名或者公众知晓的外国地名,不得作为商标。但是,地名具有其他含义或者作为集体商标组成部分的除外;已经注册的使用地名的商标继续有效。

A 县级以上行政区划 B 公众知晓 C 市级以上行政区划

35、注册商标有效期满,需要继续使用的,应当在期满前六个月内申请续展注册;在此期间未能提出申请的,可以给予(A)的宽展期。

A 6个月 B 12个月 C 3个月

36、就(A)商品申请注册的商标是复制、摹仿或者翻译他人未为在中国注册的驰名商标,容易导致混淆的,不予注册并禁止使用。

A 相同或者类似 B 相同 C 类似、37、就(A)商品申请注册的商标是复制、摹仿或者翻译他人已经在中国注册的驰名商标,误导公众,致使该驰名商标注册人的利益可能受到损害的,不予注册并禁止使用。

A 不相同或者不相类似 B 不相同 C 不相类似

38、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局对涉嫌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进行查处时,可以查阅、复制当事人(A)的合同、发票、帐簿以及其他有关资料。

A 与侵权活动有关 B 所有 C 与生产相关的39、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或者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的,属(C)行为。

A 商标使用不当 B 商标使用违法 C 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

40、人民法院接受商标注册人或者利害关系人提出的保全证据申请后,必须在(A)小时内作出裁定;裁定采取保全措施的,应当立即开始执行。

A 48B 24C 36

二、多选

1、任何能将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商品与他人的商品区别开的可视性标志,包括(ABC),均可以作为商标申请注册。

A 文字、图形、字母、数字、三维标志

B 颜色组合C 上述要素的组合2、经商标局核准注册的商标为注册商标,包括(ABC)

A 商品商标、服务商标

B 集体商标、C 证明商标

3、(ABC)对其生产、制造、加工、拣选或者经销的商品,需要取得商标专用权的,应当向商标局申请服务商标注册。

A自然人

B 法人

C 其他组织

4、申请注册的商标应当。(AB)

A 有显著特征

B 并不得与他人在先取得合法权益相冲突

C 可以与他人在先取得合法权益相冲突

5、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涉嫌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进行查处时,可以行使下列职权:(AB)

A 询问有关当事人

B 对有证据证明是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的物品,可以查封或者扣押

C 可以扣押全部生产工具

6、侵犯商标专用权的赔偿数额,为(ABC)

A 侵权人在侵权期间所获得的利益

B 被侵权人在被侵权其所受到的损失

C 包括被侵权人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

7、商标法和条例所称商标的使用,包括(ABC)

A 将商标用于商品、包装

B 商品交易文书上

C 用于广告宣传、展览

8、商标法第十六条规定的地理标志,可以依照商标法和条例的规定,(BC)申请注册。

A 著名商标

B 集体商标

C 证明商标

9、使用注册商标,其商品粗制滥造,以次充好,欺骗消费者的,由各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分别不同情况,(AC)

A 责令限期改正

B 处以非法经营额40%以下或者非法获利4倍以下罚款

C 处以非法经营额20%以下或者非法获利2倍以下罚款

10、县级以上行政区划的地名或者公众知晓的外国地名,不得作为商标。但是,地名具有其他含义或者作为组成部分的除外;已经注册的使用地名的继续有效。(AB)

A 集体商标

B 证明商标

C 著名商标

11、下列标志不得作为商标注册(AB)

A 仅有本商品的通用名称、图形、型号的B 缺乏显著特征的C 任何能将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商品与他人的商品区别开的可视性标志

12、下列标志不得作为商标使用(AB)

A 国旗、国徽

B 夸大宣传并带有欺骗性的C 海尔

13、下列各项中哪些是关于注册商标续展的正确说明?(B C)

A 在期满前6个月未能提出申请的,可以给予12个月的宽展期

B 在期满前6个月未能提出申请的,可以给予6个月的宽展期

C 每次续展注册的有效期为10年

14、经许可使用他人注册商标的,必须在使用该注册商标上标明被许可人的(BC)

A 联系方式

B 名称

C 商品产地

15、集体商标是指以(ABC)名义注册,供该组织成员在商事活动中使用,以表明使用者在该组织中的成员资格的标志。

A 团体

B 协会

商标法 篇6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实施条例》)已于2002年9月15日起正式施行。这是我国知识产权领域继《商标法》修订(2001年12月1日实施生效)以来的又一件大事,也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兑现我国入世庄严承诺、与世贸规则接轨的重要举措。那么,修订后的《商标法》及其《实施条例》有哪些值得关注的重点和意义?对于企业和个人从事经营活动又有哪些影响呢?本文通过对比新旧《商标法》和《实施条例》的几点变化,对企业和个人进行投资经营活动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明天你可能就是百万富翁:新《商标法》规定中国自然人亦可申请注册商标

商标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其价值对于企业而言可谓举足轻重。尤其是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商标更是如此。据美国相关杂志报道,“可口可乐”商标价值240亿美元,“万宝路”商标价值300亿美元。别看小小的一枚商标,价值不菲。然而,我国《商标法》修订以前,中国自然人并不能成为这一无形资产的所有权人。修订后的《商标法》向中国自然人打开了这扇知识产权的大门。《商标法》第四条规定,任何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均可向商标局申请商标注册。抓住时机,平凡的你可能就是明天的百万富翁!

孔乙己像闪亮登场:新《商标法》规定立体标志可作为商标注册

提到鲁迅笔下的孔乙己,不禁让人想起他悠闲地吃着茴香豆、喝着绍兴黄酒的模样。修订后的《商标法》实施不久,南京咸亨酒店前的孔乙己便闪亮登场,其作为商标已正式向商标局提出注册申请,这是中国首批立体商标像。《商标法》修订以前,可以作为商标注册的标志仅限于文字、图形或者其组合构成的平面标志。而新修订的《商标法》明确规定:文字、图形、字母、数字、三维标志和颜色组合以及其组合,均可以作为商标注册。《商标法》修订后扩大了商标的注册客体,更好地实现了与国际接轨。

商标评审机构日子“不好过”:新《商标法》加强了司法监督程序

以前,在行政机关确立和维持商标专用权的过程中,如果商标当事人对商标局所作的决定或裁定不服,根据修订前的《商标法》,只有一次救济机会,即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下设的商标评审委员会提出复审申请。如果对复审决定或裁定仍不服,就只好“望标兴叹”了。因为商标评审委员会做出的复审决定或裁定是终局决定或裁定。而这对于保护商标当事人的权益显然是不够的,大多数国家的商标法都规定了商标的司法救济程序。修订后的《商标法》,增加了司法救济程序。商标当事人对商标评审委员会就商标事宜做出的以下4类决定或裁定(驳回复审决定、异议复审裁定、对商标局撤销注册商标不服而提出复审的复审决定、商标评审委员会维持或撤销注册商标裁定)不服,可以自收到通知之日起30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需要提醒一点的是,商标当事人一定要注意法律对于时限的要求,切莫因忽视了时限而错过了行使诉权的机会。作为复审机构的商标评审委员会,如果当事人对其决定或裁定不服,就可将其告上法庭,如今不再是他“说了就算”,这对于督促商标评审委员会合法而勤勉地行政,更好地保护商标当事人的合法权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法律明文禁止“傍名牌”:新《商标法》及其《实施条例》加强了对驰名商标的保护

许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总是千方百计地模仿驰名商标,通过“傍名牌”来谋取非法利益。修订后的《商标法》第13条明文规定:就相同或者类似商品申请注册的商标是复制、摹仿或者翻译他人未在中国注册的驰名商标,容易导致混淆的,不予注册并禁止使用。就不相同或者不相类似商品申请注册的商标是复制、摹仿或者翻译他人已经在中国注册的驰名商标,误导公众,致使该驰名商标注册人的利益可能受到损害的,不予注册并禁止使用。对驰名商标给予较普通商标更高水平的保护,即已在中国注册的驰名商标,在所有类别的商品或服务上均可得到保护;未在中国注册的驰名商标在相同类别的商品或服务上亦可得到保护。针对当前有人将他人驰名商标名称登记作为自己的企业名称中的显著部分,欺骗或者误导公众,损害商标所有人合法权益的现象,《实施条例》规定,商标所有人可以向企业名称登记主管机关申请撤销该企业名称登记。企业名称登记主管机关也应当依照《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处理,从而使驰名商标得到更有效的保护。通过修订《商标法》及其《实施条例》,使我国对驰名商标的保护合乎世贸规则和《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的保护形式和原则。

有错想赖,没那么容易:新《商标法》及其《实施条例》规定了“无过错”责任原则

根据新修订的《商标法》及其《实施条例》,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再想以一句“不知是注册商标”便将法律责任推得一干二净可不那么容易。原《商标法》规定,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商品的,构成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主观过错”是销售者构成侵权的必备要件。我国目前很多商标纠纷迟迟得不到解决,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主观过错”举证困难。而修订后的《商标法》改变了这一归责原则,实行“无过错责任”原则,即商标侵权人无论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只要发生侵权行为就得承担法律责任。说白了,就是有错想赖,没那么容易!

铤而走险,种下的苦果自己尝:新《商标法》及其《实施条例》对商标侵权行为进行重罚

《商标法》及其《实施条例》修订的重点之一,就是进一步加强对商标专用权的保护。《商标法》修订后赋予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检查商标侵权过程中“查封”、“扣压”侵犯商标专用权商品、物品的职权。对于商标侵权案件,工商机关可以没收、销毁侵权商品和专门用于制造侵权商品、伪造注册商标标识的工具;侵权人除了要赔偿被侵权人损失外,还要受到罚款的处罚。修订后的《实施条例》明确规定并加大了工商行政机关对侵权人的罚款额度,从原来规定非法经营额的50%以下,修改为非法经营额的3倍以下。对无法计算非法经营额的情形,规定了10万元以下的法定罚款额。对侵权人没收侵权物品、赔偿和罚款“三管齐下”,使侵权人占不到经济便宜,构成犯罪的还要追究其刑事责任。

论新商标法中的驰名商标的修改 篇7

1982年8月2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商标法, 开创了我国知识产权立法先河。时至今日商标法已经历过两次修改, 但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 原先的商标法已无法适应当代社会的需求。商标注册程序比较繁琐, 商标确权时间过长, 商标侵权难以遏制等问题日渐浮出水面, 阻碍社会的进步, 并于是国家工商总局启动了第三次商标法修改工作, 并于2009年11月18日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 (修订送审稿) 》报请国务院审批。2013年8月3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修正案》, 自2014年5月1日起施行。第三次修改对现行商标法做出53项修改, 商标法全文则从原有的64条增加到73条, 其中包括商标审查时限, 商标注册异议制度、驰名商标保护制度, 商标专用权保护:商标申请和使用、禁止抢注他人商标, 市场秩序、商标代理活动等六大项内容, 或增加, 或完善, 或规范等, 贯穿了商标申请、注册、管理、确权、维权的各个环节。

二、驰名商标保护制度

驰名商标是指那些在市场上享有较高声誉、为公众所熟知, 并且有较强竞争力的商标。驰名商标制度是1925年《保护工业知识产权巴黎公约》成员国达成的一项补充方案。因关于商标权的取得各国有“使用原则”和“注册原则”的不同制度确立, 所以对公众所熟知的商标在其未注册的地区或领域提供特殊保护的制度。我国的驰名商标制度由2001年修正的《商标法》, 2002年《商标法实施条例》, 2003年《驰名商标认定和保护规定》以及相关的司法解释构成。

驰名商标制度建立的本意是为了保护为公众所熟知的商标在其未注册的相关联商品上不被他人复制、模仿、翻译后抢注或者使用相同或近似的商标, 已注册的可以依法在不相同或不相类似的商品上禁止他人注册、使用与该驰名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 是为了维护知名商标的利益, 保持其生产创造的动力, 鼓励其进行商业活动的手段。驰名商标保护制度仅仅是一种针对商标的保护措施, 是一种带有消极职能的救助性权能, 是只有在其受到侵害后才能开启的一项保护程序。在其受到侵害后, 由商标管理机构给予“不予注册, 禁止使用”的行政救济, 停止侵害回复原本竞争即可。这项制度是引导企业善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 而不是树立典型的表彰制度。但是, 在如今驰名商标保护制度已偏离本意, 许多企业主动申请驰名商标的认定, 以此证明其公司乃至于产品的质量, 为此, 谋求额外的商业利益, 不重视驰名商标打击侵权的职能, 以至于最后大家对驰名商标的理解开始扭曲, 驰名商标出现了异化。

三、新商标法中关于驰名商标的修改

商标法修改前我国驰名商标的认定原则为完全被动认定, 这个原则造成了一些企业为了追求驰名商标而大量造假, 甚至与中介机构或国家机关人员相互勾结。修改前, 商家可以在商品或广告中标示“驰名商标”字样进行宣传, 甚至还进行虚假宣传, 这种行为对于其他业者来讲是一种不正当的竞争行为, 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这次修订的《商标法》第十四条将其改为被动与主动相结合, 确定了驰名商标的认定应依照当事人的申请在个案中认定的原则, 即“个案认定, 被动保护”的原则;第十四条第二、三、四款则规定了有权认定驰名商标的主题和场合, 明确商标局、商标评审委员会、人民法院只有当事人在商标案件提出保护其驰名商标的申请后, 才可以适用相应的规定, 除此之外不得主动适用相关法规, 同时规定认定结果仅对该案件有效;且新增了第五款规定, “生产、经营者不得将‘驰名商标’字样用于商品、商品包装或者容器上, 或者用于广告宣传、展览以及其他商业活动中。”新商标法还规定了有关驰名商标的惩罚性措施:第五十三条规定, “违反本法第十四条第五款规定的, 由地方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 处十万元罚款。”这些规定对于驰名商标制度的正本清源、回归原本正确的立法本意起到了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 可以说这是第三次修改后的商标法的一大亮点。

四、新商标法中有关驰名商标修改后的意见

虽然说“天网恢恢, 疏而不漏”, 但法律是人定制的, 再怎么严密的思维也无法预见未来社会的发展, 所以说再怎么先进的法律制度也终有疏漏, 因此经过了第三次修改的商标法难免也有些不足之处。经过仔细研读, 笔者认为修改后的商标法有以下几点问题。

第一, 新商标法中并没有对商标的驰名程度的认定标准做出明确规定, 驰名程度应该是全国知名还是地区有名即可, 作为认定基础的资料应该怎么把握等问题并没有很好地在法条中体现出来, 这样子造成各地的自由裁量权过大, 以至于可能会导致不同的法院或法官判定的结果不一致, 给当事人带来不可估计的损失。

第二, 关于认定驰名商标的机构, 商标局、商标评审委员会和最高人民法院指定的法院是新商标法中规定的有资格对驰名商标作出认定的机构。虽然商标法此次修改意在扭转商标制度的异化现状, 但是修改后的结果并不能令人满意, 驰名商标制度仍然带着它浓厚的政治色彩, 认定权利集中在这三大部门, 由于这三大部门的权威性, 使其认定后的驰名商标较之于其他有名的商标具有更高的可信度, 而这种特殊性有着极大可能被那些居心叵测的人利用。且在案件审理过程中, 当有需要认定的驰名商标时就必须进行移送管辖, 造成时间、人力、物力等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驰名商标本身拥有的是消极的防御功能, 但本项规定却放大了驰名商标的积极功能, 立法的目的应该是维护它原本的目的, 所以应该把认定驰名商标的权利下放到地方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商标局可以在地方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做出不当认定时进行复审, 最高人民法院可以对认定程序进行监督、把关。

第三, 新商标中还规定了禁止“生产者、经营者”将驰名商标用于广告宣传等, 这是对驰名商标的宣传主体、方式做出了明确规定。此项规定却忽视了驰名商标背后的一整条利益链, 驰名商标的认定不仅仅能给生产者、经营者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 也能为该企业所在的地方政府带来政治上的好处, 为地方政府政绩加分, 得到好处的还有为企业申请驰名商标的中介机构。规定禁止了生产者、经营者主体的宣传行为, 但这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法, 没有割断背后一整条利益链, 只是阻止其中一个主体, 却无法阻止利益链中的其他主体从事此类活动, 只是令其活动会更加隐秘。所以, 应该对这几大主体的行为活动进行规范, 从根本上断绝利益链的流动。

结语

驰名商标的设立是为了保护商标的持有人, 使其拥有更高的声誉, 获得更高的价值。在我国商标法中, 驰名商标不是一种特殊的商标而是一种特殊的保护制度, 认定驰名商标是法律进行保护所依据的前提。此次修正案对驰名商标的修改, 反映出对驰名商标保护的重要性, 对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 促进良好的市场竞争关系有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黄晖.驰名商标和著名商标的法律保护[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1.

[2]秦荧.新商标法“禁止驰名商标宣传”规定的解读[J].中华商标, 2014, (1) .

[3]沙春翔.论我国驰名商标认定制度的不足和完善[J].法学论丛, 2007, (5) .

[4]董新凯.论驰名商标认定之内涵驱动[J].学术论坛, 2013, (12) .

从商标权的私权属性看商标法 篇8

1 商标权的私权属性应当作为商标法修改的基本出发点

商标法的修改自2003年启动, 历时8年仍未尘埃落定。新商标法缘何如此难产, 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商标法修改过程中出现两种争议, 难以达成一致。一种观点认为商标法此次修改应当在价值取向上突出商标权的私权属性, 使得商标法回到民法的体系和框架中来, 削弱商标法的行政色彩;另一种观点认为对商标进行管理是我国的传统, 如果做颠覆性修改, 则必然会牵扯多部门利益之争, 所以在商标法修改中仍应体现对商标的管理。上述两种观点在商标法修改中针锋相对, 此问题关乎商标法修改之基本出发点, 所以导致新商标法迟迟不能出台。我国过去的商标法立法实践, 较多将商标作为行政管理的对象, 在2001年商标法第二次修改时开始从私权角度对商标法重新进行考量, 但是此次修改商标法的大前提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仅仅在TRIPS协议的框架之内作了修改, 并未真正达到与世界接轨。现在看来, 我们已经丧失了修改商标法的最佳时机, 如果在2001年商标法第二次修改时我们依据国际惯例, 从商标权的私权属性对商标法进行彻底修改, 当时各部门利益冲突还不是很突出, 又与入世的契机相契合, 应该是修改商标法的最佳时机, 也就不会出现八年之后今天的尴尬。

新生总会经历阵痛, 我们不能因为商标法牵扯多个部门利益就知难而退、一味妥协, 拖得时间越久就越难解决。我国民法通则明确规定, 商标权是民事权利, 是私权。同时, 从商标权的私权属性进行商标法制度设计, 也是国际商标立法的惯例。因此, 商标法的修改亦应以此作为基本出发点, 以保护商标专用权作为商标法的核心宗旨, 逐步淡化商标法的行政色彩, 使得商标法重新回归民法的框架之内。

2 商标权的主体是否应受到限制

2001年商标法修改后将商标权的主体明确为“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 这样规定笔者认为比较合适, 完全符合我国民法对于民事主体的规定。商标权的本质属性是民事权利, 那么当然所有的民事主体都是具备申请商标的资格的。由于目前商标注册程序运行不畅, 恶意抢注他人商标现象时有发生。现在有学者认为, 如果对自然人申请商标不进行限制, 有可能会加剧实践中出现的恶意抢注之风, 不利于形成良好有序的商业秩序。从实践情况来看, 确实出现某些以商标注册进行投机行为的“职业注标人”, 他们本身并不具有实际使用注册商标的真实意图, 而是以商标作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的工具, 抢占资源, 牟取暴利。但是假如通过对商标申请人进行限制的方式 (如2007年3月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公布的《自然人办理商标注册申请注意事项》的通告, 对以自然人名义办理商标注册、转让等申请事宜提出了新的要求) 限制此种行为, 笔者认为不是很合理。自然人是重要的民事主体, 商标权的本质是私权, 是民事权利。自然人申请商标是行使民事权利的正当行为, 是其民事权利能力的重要体现, 不应受到任何的限制, 否则就会导致公权力干涉公民私权。因此, 笔者认为, 所有的民事主体申请商标注册都不应当受到诸如资格、使用商标的商品等不合理限制, 更加符合法理。至于上述实践中出现的恶意抢注的不良行为, 可以通过注册时要求提交使用或意图使用证据, 注册后规定时间不使用商标宣告无效等方式进行制止。

3 由“授权”到“确权”, 指导商标程序的简化和优化

商标权的本质是民事权利, 是私权, 任何一个民事主体在进行商业活动的过程中需要使用注册商标的, 只需要按照法定程序向商标行政部门提出申请, 只要符合法定的商标注册条件, 都可以获得商标权。日本著名知识产权学家田村善之教授指出, 商标是支援型权利, 注册保护不过是对商标在市场中识别功能的一种支援, 而不是创设权利。因此在商标权的取得过程中, 行政部门主要的作用在于确权, 而商标申请程序的作用主要在于公示和公信即将使用的商标。在商标法修改过程中, 应当以此作为出发点, 以商标注册申请人为核心, 简化和优化商标注册程序。笔者认为,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1 建立商标无效宣告制度, 明确商标私权属性

现行商标法没有确立商标无效宣告制度, 只是规定了商标撤销制度。从表面上看, 商标被撤销和商标被宣告无效的法律后果貌似相同, 但是从法理上讲却有本质的区别。如前所述, 商标权是公民的民事权利, 是私权。商标权的取得过程是确权过程, 而不是授权过程。“撤销”概念的存在基础正好相反, 基于授权而不是确权。商标撤销制度的存在, 其根本原因在于我国将商标纳入行政管理的范围由来已久, 没有真正确立商标权是私权的理念。诚然, 商标的使用不仅关系到商标权人的利益, 也与我们广大社会公众的利益密切相关, 因此对商标进行行政管理一直是我国商标立法的特色, 也为商标赋予了太多的功能。其实, 一枚小小的商标只是一个识别商品和服务的符号而已, 其根本功能就是识别功能, 它并不能承载过多本应属于公权力领域的功能。我们以往的商标立法由于脱离了商标的私权属性, 商标法俨然成了商标管理法和消费者保护法, 商标法距离民法越来越远。笔者认为, 商标的使用确实关系公众的利益, 但一部商标法不能一股脑塞进太多的东西, 完全可以通过在商标法之外另行制定部门规章的形式对涉及商标的社会关系进行调整, 商标法就是民事权利保护法, 它无法也不能承担太多的功能。显然, 从这个角度考虑, 商标宣告无效制度相比于商标撤销制度更符合商标的私权属性, 应当在商标法修改中得到具体体现。

3.2 简化商标注册程序, 提高商标注册效率

目前商标注册程序运行不畅, 已经成为商标确权制度面临的突出问题。由于我国经济迅猛发展, 商标注册申请量近年来大幅度提高, 而商标审查能力没有得到同步提升, 导致商标确权时间过长, 个别商标确权时间长达28个月。如此漫长的商标确权时间, 对于处于商品经济浪潮中的商标申请人可能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害。既然商标法是民事权利保护法, 当然应当把商标权人的利益放在首位, 并以此为基本出发点对当前商标注册程序进行简化和优化。本文认为,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 取消商标局对商标注册相对理由的审查, 将相对理由的审查放在异议、争议程序中被动审查。商标权是私权, 是不是构成对自己的商标的混淆应当交由商标权人自己进行判断, 而不是由商标行政部门根据材料主观判断。这样可以解决我国商标申请大量积压的问题, 提高商标注册效率, 也更符合法理。其次, 简化商标异议程序。目前, 在每一个商标核准注册以前均设置三个月的商标异议程序, 任何单位和个人如果对即将核准注册的商标持有反对意见, 均可以在三个月的异议期间内向商标局提出异议, 由商标局做出是否准予核准注册的决定。如果商标异议人不符商标局的异议决定, 可以向商标评审委员会提出复审。由于没有对异议申请人的范围进行限制, 实践中恶意异议的情况并不少见。因此, 应当对现行异议程序进行简化, 限制异议申请人为与拟注册商标有关的权利人, 同时取消商标局的异议一审, 直接向商标评审委员会提出异议, 改变商标异议程序过于繁杂的现状 (目前为两行政审两司法审) 。最后, 完善商标注册申请程序, 要求商标注册申请人在提出申请的同时提交商标使用或者意图使用的相关证据材料, 并且声明就其所知此商标注册申请未侵犯他人合法权益。如此做法, 表面看来会增加商标行政部门的审查工作量, 但是从长远看来会大大减少可能发生的商标异议和争议案件, 提高商标注册流程的整体效率。而且, 作为商标注册申请人, 本应遵循诚实守信的基本民事原则, 自觉维护良好的商业竞争秩序, 上述做法从理论上符合商标权产生的实质要求, 实践中也可以大幅减少恶意注册的商标申请量, 笔者认为可行。

3.3 保护未注册商标权利人的合法权益, 加大商标保护力度

现行商标法主要保护的是注册商标和未注册驰名商标, 对于未注册普通商标的保护仅仅规定恶意抢注他人已经使用但是尚未注册, 且具有一定影响的商标, 商标权人可以行使撤销权。但是, 从实践的情况看, 能够证明恶意而且商标是具有一定影响的商标并不容易, 使得商标恶意抢注行为屡禁不止。比如2004年十大典型知识产权侵权案件之一的“小肥羊”商标侵权案就是这一类案件的典型代表。“小肥羊”是内蒙古小肥羊餐饮公司使用在餐饮服务上的标志, 在餐饮业尤其是火锅业有一定的知名度, 因种种原因没有注册为商标。2003年4月8日, 内蒙古小肥羊餐饮公司发现被告北京华联综合超市股份有限公司石景山分公司存在销售被告华程科贸公司的产品“小肥羊火锅汤料”的行为, 遂向法院提起侵权诉讼。最终法院依据反不正当竞争法判决华程科贸公司立即停止不正当竞争、公开道歉、赔偿“小肥羊”经济损失等共计15万元。因此商标法应当降低未注册商标保护的门槛, 明确赋予普通未注册商标权利人对恶意抢注自己在先使用商标的撤销权。

同时, 应当加大商标保护力度, 尤其是驰名商标保护力度。伴随商品经济的发展, 品牌价值日益凸显, 商标权人为了建立和维护自己的商业信誉往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 但是商标一旦受到诋毁则很难恢复原有价值, 这不仅对商标权人是致命的打击, 更是严重扰乱了诚实守信、公平竞争的商业秩序, 应当给予严惩。因此, 在商标立法中, 应当提高侵权行为处罚标准, 降低商标刑事犯罪入罪门槛, 以维护商标权人的合法权益。对于驰名商标, 由于其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较之于普通商标更容易受到侵害, 因此法律应当给予其更高的保护水平。普通商标的保护重在混淆, 驰名商标的保护重在淡化。淡化是一种同传统商标侵权完全不同的侵害, 即使没有混淆, 商标的活力仍可能因他人的使用而受损, 这才是淡化的本质。现行商标法未对商标反淡化理论进行明确规定, 但实践中已有在商标侵权案件中适用反淡化理论的相关判例, 如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级人民法院受理的上海科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与哈尔滨市金星乳业集团商标侵权纠纷案。因此应当在立法中明确商标反淡化理论, 以建立良好的商业竞争秩序。

摘要:商标法的修改不仅涉及到商标权人的利益, 亦与广大消费者密切相关, 因此商标法的修改一度成为法学理论和实践关注的热点。商标权的本质是私权, 是民事权利, 商标法的修改当然应当遵循这一本质属性。商标权的私权属性应当作为商标法修改的基本出发点, 商标权的主体亦应与民事主体的范围一致, 不应受到过多的限制。同时商标法应当以商标权人为核心进行制度设计, 对商标确权程序进行简化和优化, 淡化其行政色彩, 进一步与国际接轨。

关键词:私权,商标法,确权

参考文献

[1]冯晓青.商标法第三次修改若干问题[J].中华商标, 2007, (4) .

[2]田晓玲.商标法修改应贯彻公平和诚信原则[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2010, (4) .

[3]南振兴, 尚丽君.商标法修改若干问题探析[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2008, (9) .

[4]董葆霖.商标法修改的意义和应当关注的要点[J].学术论坛, 2007, (4) .

小议《商标法》的修改与完善 篇9

一、关于商标注册的相对理由的审查

“鹿王KingDeer及图”是内蒙古鹿王羊绒有限公司 (简称鹿王公司) 的注册商标, 注册的商品类别是18类、23类、24类和25类, 主要用在25类商品上。而“九鹿王NineDeerKing及图”是江苏九鹿王服饰有限公司 (简称九鹿王公司) 的注册商标, 注册的商品类别也主要是第25类商品。2008年11月14日, 因为鹿王公司提出商标异议,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评审委员会 (简称“商评委”) 裁定撤销九鹿王公司的注册商标, 后者不服, 遂以商评委为被告, 诉至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 该院于2009年4月3日判决驳回起诉, 维持商评委的裁定;九鹿王公司不服判决, 又上诉至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2009年9月28日,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作出终审判决, 支持了九鹿王公司的诉求。

根据我国《商标法》第二十八条的规定, (1) 商标局在核准商标注册时, 不仅要审查商标注册的绝对理由, 还要就拟注册商标是否与他人在同一种商品或类似商品上在先注册的商标相同或近似进行相对理由的审查。在最初的商标法“修改意见稿”中已将相对理由的审查排除, 商标局在审查阶段仅审查商标注册的绝对显著性特征, 将相对理由冲突延后到异议程序或宣告无效程序解决。实际上大多数国家都是采用这样的审查模式, 对商标注册的相对理由进行审查的国家并不多见。但可能出于对取消相对理由审查所带来的商标注册质量的担忧, 在《征求意见稿》中, 又坚持了现行《商标法》中对相对理由的审查。笔者认为:

首先, 从工作效率上考虑, 取消商标注册相对理由的审查势在必行。虽然说一旦取消相对理由的审查, 从理论上说, 必然会造成商标异议和宣告无效案件的大量增长, 但是, 绝大多数商家在申请商标注册时, 为避免以后引起纠纷, 肯定会对商标的相似性提前进行检索和判断;即便有商家故意搭便车, 选择与他人相同或相似的商标进行注册, 也可以在随后的异议程序中解决, 从总量上来看, 商标局和商评委的工作量并未加大, 但这种处理方式, 可以大大加快商标审查和授权的进度, 使得绝大多数不存在相对理由问题的商标尽早获得注册, 所以, 取消相对理由审查, 在效率上, 利大于弊。

其次, 从避免国家机关卷入民事纠纷上考虑, 取消商标注册相对理由的审查也势在必行。归根到底, 商标争议系当事人间的民事纠纷。商标注册的绝对事由与社会公共秩序或善良风俗相关, 所以商标局不允许违反绝对事由的商标注册是其法定职权。而商标注册的相对事由仅涉及当事人之间的民事权利纠纷, 商标注册管理机构不应介入其中, 即便介入, 也仅应以中间调停者的身份介入, 而不应作为一方当事人出现在诉讼程序中。

二、关于驰名商标的保护

在“九鹿王”商标争议案件中, 九鹿王集团之所以认为其商标不应撤销, 还因为其商标系“驰名商标”, 而按照最高人民法院于2009年4月21日出台的司法解释《关于当前经济形势下知识产权审判服务大局若干问题的意见》, “对于注册使用时间较长、已建立较高市场声誉和形成自身的相关公众群体的商标, 不能轻率地予以撤销。”所以, 其认为商评委撤销其商标的行为系“轻率”之举。

实际上, 对驰名商标的保护幅度可以延伸到何种程度, 在国际上原本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到了TRIPS协议, 才将驰名商标的保护扩展到有权禁止他人在“不相类似”的商品或服务上使用相同标识, 而且其前提是这种使用会“暗示与驰名商标有某种联系”。 (2) 我国现行《商标法》对驰名商标的保护集中体现在《商标法》第十三条, 对未注册驰名商标也予以保护, 对已注册驰名商标则进行跨类保护;第四十一条规定对恶意注册的, 驰名商标所有人提起撤销商标注册的申请不受五年时间的限制。

《征求意见稿》对驰名商标的规定基本上予以保留, 但明确规定, 驰名商标的认定“应当在商标注册、评审、管理等行政处理程序和商标民事纠纷诉讼程序中, 根据案件当事人的请求进行认定”, 这就从立法上确立了驰名商标的个案认定和被动认定, 着意纠正我国驰名商标保护的异化现象, 即广泛存在的批量认定、主动认定。

在“九鹿王”案中, 围绕驰名商标, 主要涉及到这样几个问题:

第一, 驰名商标的认定问题。我国现行《商标法》只对驰名商标的认定列举了判断标准, 并未规定由什么部门对驰名商标进行认定。实践中既有行政认定又有司法认定, 前者是在商标管理及商标异议和争议程序中, 由商标局或商评委依法进行驰名商标的认定;后者是法院在审理商标争议案件时, 如果当事人提出其商标是驰名商标, 法院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 对商标是否驰名进行审理。如果当事人对涉及的驰名商标持有异议的, 法院也应依商标法第十四条的规定进行审查。 (3) 在本案中, “鹿王”商标是经商标局认定的“驰名商标”, “九鹿王”商标则经法院认定为“驰名商标”, 但鹿王集团认为司法认定驰名商标只具有个案效力, 并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 (4)

实际上, 无论是行政认定还是司法认定, 对于驰名商标来说, 都应只具有个案认定的效力。因为驰名商标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 无论哪种方式的认定, 只能对认定当时的情况进行判断, 过了那个时候, 可以认定为驰名商标的因素可能就会发生变化, 商标可能依然驰名, 当然也可能不再驰名。不过, 在我国, “驰名商标”这一称谓承载了更多的超越商标法的内容, 比如它会成为广告宣传的噱头, 成为地方政府的政绩工程, 因而, 便具有了超越个案的意义。 (5) 尤其是行政认定的驰名商标, 实践中通常都是作为事实对待的。为了改变这种状况, 商标局或商评委定期认定并公布驰名商标的做法应该停止, 商标是否驰名, 是由市场决定的, 自己的商标是否是驰名商标, 也应由商标所有人在商标争议中主张, 行政机关不应介入。

第二, 当两个商标都是驰名商标时, 对商标争议的处理问题。本案中, “鹿王”和“九鹿王”商标都主张自己是驰名商标, 而且确实一个是行政认定的, 一个是司法认定的, 所以九鹿王集团认为其商标不应随意裁撤。

现行《商标法》中并未规定, 如果诉争商标与异议人所持商标都是驰名商标时, 应如何解决。对于已注册商标的撤销申请期限是五年, 除非能够证明对方是恶意注册, 驰名商标所有人才不受五年时限的限制 (当然本案中异议人主张权利时并未超出五年时限) 。如果在五年时间内, 后注册商标虽然与在先注册的驰名商标相同或近似, 但经过商标所有人的努力, 该商标也在相关公众中具有了很高的知名度, 达到了驰名商标的判断标准, 这时, 在先注册的商标是否仍能以其与之相同或近似为由主张撤销呢?答案应该是否定的。虽然两商标具有相同或近似性, 本来是容易在消费者中引起混淆的可能的, 但由于在后注册商标所有人的努力, 其商标也达到了驰名商标的要求, 这说明其在相关公众中已具有了很高的知名度, 其消费群体不会将其与其他商标相混淆, 所以, 在先注册的驰名商标要求撤销该商标的主张不应该支持。商标最主要和最原始的功能就是用来区分商品或服务的来源, 使消费者不至于混淆, 既然不会造成消费者误认, 自然也不需对其撤销或宣告无效。

三、关于商标争议案件的审理期限

在“九鹿王”案件中, 自鹿王集团提出商标撤销申请起, 到进入司法程序之前, 已历时三年多 (商评委于2008年11月14日作出商评字[2008]第26104号商标争议裁定, 撤销了争议商标) , 到二审结束, 已经是四年多时间。九鹿王集团认为商评委和一审法院在裁决是否应该撤销争议商标时, 仅仅以鹿王集团申请撤销“九.鹿王”商标之日作为判断的时间点, 至于提出申请后九鹿王集团如何发展却置之不顾, 而是非常静态、孤立地看待两个商标是否相似, 这是不负责任的。 (6) 笔者认为, 商评委及一审法院裁决所依据的时间点是恰当的, 如果将异议人提出异议后商标的发展状况考虑在内, 是不符合法理的, 因为异议人所诉的行为乃是提出异议申请时被异议人的行为, 而非其后的行为, 所以, 无论是商评委还是一审法院, 都只能对异议受理时商标及企业的状况进行审理。当然, 这种符合法理的处理也会产生这样的问题:一旦被异议人经过努力经营, 其商标成为了真正的驰名商标, 消费者对两个商标不再会产生混淆之可能, 这时候再撤销异议商标既无必要 (因为商标的主要功能就是帮助消费者区分商品或服务的来源) , 又会给被异议人造成极大损害, 其在商标上的所有宣传和投入都将因为商标撤销而付诸东流。所以, 这就要求加快该类案件的审理速度:

首先, 应该在新的《商标法》修改中比照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 为商标评审案件设立审理期限, 至于多长时间合适, 应综合各方面情况酌情规定, 不过不宜超过一年。这样才不至于出现权利不稳定状态, 最大限度保护争议各方当事人利益, 也会尽量避免出现已不会给消费者造成混淆之可能的驰名商标被撤销的情况。

其次, 对于因违反相对事由已注册商标提出商标争议的时限, 应大大缩短。现行《商标法》规定, 对已注册的商标有争议的, 除了商标注册违反不得注册的绝对事由之外, 对于因违反不得注册的相对事由的商标, 可以自该商标经核准注册之日起五年内, 向商评委申请裁定撤销该商标。在资讯不发达的时代, 五年的异议期比较合适, 但是, 鉴于现在资讯的获得更加便捷, 商标权人很容易快速查询到商标注册情况, 所以, 这个异议期完全可以缩短, 笔者认为, 以三年时间较为合适, 因为《商标法》规定, 如果注册人在三年内不使用的, 商标局可以撤销其商标。所以, 在先权利人在这期间, 既可以通过书面查询, 也可以通过当事人的使用, 来判断其是否构成侵犯在先商标权人的权利。

最后, 对于在先商标权人未及时履行权利的, 如果本来已构成与在先商标相同或相似的商标经过发展, 已获得较高知名度, 或者已达驰名商标的标准, 消费者不致产生混淆之可能的, 应保护在后商标持有人的利益, 不能随意裁撤。这既符合最高法院司法解释中提到的为经济发展的目的, 也符合商标法的立法宗旨, 因为商标最主要的功能即是区分商品或服务来源, 消费者无混淆之可能了, 商标的功能就达到了, 此时再予裁撤, 既无必要也不合理。

商标注册和维权周期过长的问题已是由来已久, 以维权为例, 一件商标侵权案件, 从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到民事诉讼, 一般要经过5-7道程序, (7) 历时四五年乃至六七年极为常见。商标状况的长期悬而未决, 使得当事人要么被迫另行更换商标使用, 要么冒险继续使用, 当事人赢了官司、输了市场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征求意见稿》根据《商标法新加坡条约》的规定, 将商标注册申请的“一标一类”改为“一标多类”, 分案申请、分割注册, 也简化了申请和审查程序, 有助于加快审查速度;但对于原“修改意见稿”中的撤销公告、不予注册前的申辩程序并未予以保留, 这不符合《商标法新加坡条约》规定的在驳回决定最终做出前应给予申请人申明意见的机会的规定。我国已加入该条约, 所以应对现行《商标法》中不符合条约规定的内容进行修改, 而不是只进行细枝末节的改变。

四、结语

2008年6月5日, 国务院颁布了《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 提出要“提升我国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 建设创新型国家”。在“专项任务”里, 提出商标建设上应切实保护商标权人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支持企业实施商标战略, 在经济活动中使用自主商标;充分发挥商标在农业产业化中的作用及加强商标管理。尤其对我国的企业来说, 在全球经济危机的背景下, 要尽早走出困境, 就要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而无论是高科技领域还是传统产业,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包括商标权在内的知识产权。 (8) 为了配合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 我国《商标法》的修改也加快了进度, 力争尽早出台。我国在2008年1月29日签署了《商标法新加坡条约》, 其中的很多规定也要反映到商标法的修改中, 所以, 这次修改将是一次全面、细致的修改。我们有理由相信, 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各项法律设施更加完备的今天, 为更好保护产权, (9) 商标法能够呈现给我们一个更加完备和科学的修改稿。

注释

1 《商标法》第28条:“申请注册的商标, 凡不符合本法有关规定或者同他人在同一种商品或者类似商品上已经注册的或者初步审定的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 由商标局驳回申请, 不予公告。”

2 郑成思:《知识产权法新世纪初的若干研究重点》, 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4年, 第312页。

3 黄晖:《商标法》, 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4年, 第259页。

4 吕西峰:《内蒙古鹿王羊绒有限公司二审代理人北京市众意达律师事务所吕西锋律师的主要观点》, 2009年7月6日, http://www.66law.cn/channel/goodcase/2009-07-06/5820.aspx, 2009-9-8。

5 李明德:《中日驰名商标保护比较研究》, 环球法律评论, 2007年第5期, 第92页。

6 顾兆坤:《九鹿王集团代理律师顾兆坤的意见》2009年6月24日, http://gulvshi.blog.163.com/blog/static/42441009200952403115386/, 2009年9月7日访问。

7 法制网:《注册周期长维权程序复杂商标法修改提上日程》, 2007年8月24日, http://www.chinalawinfo.com/fldt/xwnr.asp?id=19892, 2009年9月8日。

8 吴汉东:《企业核心竞争力与知识产权》, 中华商标, 2007年第5期, 第10页。

商标法 篇10

驰名商标之所以驰名, 绝不仅仅在于他能够发挥出一般商标所拥有的识别产品和劳务出处的基本功能, 更在于他能够区隔出商品和劳务的层次和水平, 带给商标所有者及产品和劳务的供方更多的附加值及更显著的溢价功能, 而且从受者的角度讲, 驰名商品能够在更大程度上满足消费者心理学层面上“自我实现”的需要, 在彰显消费者身份方面具有普通商标所不具备的独特作用。从宏观角度讲, 驰名商标的脱颖而出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价值取向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惟其如此, 如何保护好驰名商标是我国商标法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当今, 世界各主要国家及经济体均通过立法加强了对驰名商标的保护, 它山之石, 可以攻玉, 国外商标法对驰名商标保护的机制和措施, 对进一步完善我国商标法对驰名商标的保护, 更好的促进我国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具有良好的借鉴意义。

一、利用国际公约维护驰名商标的权益

在国际范围内对驰名商标的保护, 最早可以追溯到《巴黎公约》第6条之二关于驰名商标保护的规定中。该条规定:“本联盟各国承诺, 如本国法律允许, 应依职权, 或依有关当事人的请求, 对商标注册国或使用国主管机关认为在该国已经属于有权享受本公约利益的人所有而驰名、并且用于相同或类似商品的商标构成复制、仿制或翻译, 易于产生混淆的商标, 拒绝或取消注册, 并禁止使用。这些规定, 在商标的主要部分构成对上述驰名商标的复制或仿制, 易于产生混淆时, 也应适用。”

其后, TRIPS协议中关于驰名商标保护范围的规定, 代表了当今驰名商标国际保护的最高标准。协议关于驰名商标范围的规定主要体现在第16条的第2款, 该款规定:“确认某商标是否系驰名商标, 应顾及有关公众对其知晓程度, 包括在成员地域内因宣传该商标而使公众知晓的程度。”根据上述规定, 协议成员方在对驰名商标提供特别保护方面, 应当考虑到由于宣传和信息的跨国界流动而致有关商标在被请求给予特别保护成员地域内驰名的结果, 包括“不以该驰名商标必须在认定地域内使用、且在使用中已获得相当知名度为前提条件。最极端的情况是该商标在该地域内根本没有实际使用, 只是通过大量的广告媒体宣传, 达到相关公众的知晓程度, 仍可以被认定为驰名商标。换句话说, 对于驰名商标的认定基本条件, 包括行业要求、地域要求, 而没有使用要求。”也就是说, 可作为驰名商标保护的商标不需要以注册为前提, 一个为可享受协议利益的人所拥有的商标只要在被请求保护国驰名, 不管该商标是否在该国或是注册或使用或者两者都不是的情况下, 都可以获得协议第16条关于驰名商标的特别保护。

在中国企业大举开拓国际市场的今天, 国内驰名商标遭遇国外恶意抢注的事件层出不穷, 典型的案例有:红塔山被菲律宾的一个厂商注册, 后来在当地设厂并生产了大量的香烟并销售到亚洲的很多国家, 甚至返销中国。这些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驰名商标在走出国门之后, 商标所有人首先应当在国外进行商标确权。其次, 倘若我国驰名商标在国外遭遇被抢注或者其他侵权行为时, 企业自身应积极运用进口国的国内法或《巴黎公约》、TRIPS协议中的有关条款, 撤销外国企业的抢注, 维护我国驰名商标在国外的合法权益。

二、加大对驰名商标的立法、司法保护

由于驰名商标巨大的商业价值以及和保护商标的国际公约相适应, 修正后的各国商标法纷纷增加了对驰名商标的保护条款。美、法两国将对驰名商标的保护扩大到非类似的商品或服务上。日本对驰名商标的保护主要体现在申请注册环节和对在先使用权的保护方面。德国商标法规定:在与受保护的商标所使用的不相近似的商品或服务上, 使用与该商标相同或近似的任何标志, 但该商标在德国范围内享有声誉, 并且没有正当理由使用该标志不公平地利用了或损害了该商标的显著性或声誉的, 构成侵权。各国还纷纷通过对本国商标法条文的修改, 加强对商标权的保护, 加大对商标侵权的刑事惩治力度。其中, 尤以法国商标法规定的较全面, 例如, 法国商标法规定, 对法人构成商标知识产权犯罪的, 要承担侵权刑事责任、还要没收侵权物品、对累犯不仅要加倍处罚, 还要剥夺上市选举资格, 通过一系列高压手段, 以遏制此种犯罪行为。德国修改后的商标法加重了对假冒等行为的处罚并扩大了受害方在民事诉讼中的权利。

反观我国对驰名商标的司法保护, 只有民事和行政保护是明确的, 对未注册驰名商标的犯罪, 目前立法上还是真空, 这无疑削弱了对驰名商标的保护。借鉴别国立法、司法的有益经验, 在完善我国驰名商标民事保护方面, 应提高赔偿幅度, 对驰名商标侵权行为采取更加有效的惩罚性赔偿原则。在行政保护方面, 现有立法所规定的罚款幅度相对于违法分子实际所得而言往往是不成正比的, 无法起到应有的震慑作用, 在以后的修改中应提高罚款额度, 同时可以借鉴国际上关于驰名商标的刑事保护实践, 尽早出台相关的立法措施。

三、研究制定反淡化法保护驰名商标

驰名商标的淡化行为是指减少或削弱驰名商标对其商品或服务的识别性和显著性能的行为。淡化具体有三种形式:弱化, 丑化和退化。驰名商标要保住它的知名度, 就必须保住商标的独特性, 淡化行为虽然可能不会因为与驰名商标商品相混淆而造成驰名商标顾客的转移, 但会冲淡驰名商标的显著性, 损害该商标价值。

当今, 世界各国纷纷通过制定专门的反淡化法保护本国驰名商标, 这方面立法最完善的应当首推美国。1947年马萨诸塞州首先通过了第一个州反淡化法, 至今已有二十多个州通过了自己的反淡化法, 如加利福尼亚州、纽约州等。美国的反淡化法在商标保护中增加了一个新的诉讼依据, 这不同于传统的商标侵权的诉讼依据。商标侵权的判定标准是混淆、欺骗和误导的可能性, 而商标淡化的判定标准是, 未经授权而对他人驰名商标的使用减低了公众对该商标指示商品和服务的唯一性和特别性的感受。很明显美国的反淡化法是依据“商业信誉损害”的可能性和驰名商标显著性的淡化的可能性提供法律救济的。由于反淡化法的适用不要求具有竞争关系或混淆可能的存在, 这更有利于商标权人行使诉权。

我国商标法在反淡化问题上有待完善。我国商标法及其相关立法虽对商标的弱化现象做出了较完善的规制, 但在防止驰名商标退化和丑化方面仍有所欠缺。商标退化是由于商标使用不当, 商标演变为商品的通用名称而失去了识别功能, 如仁丹、阿司匹林等原来都是注册商标, 逐渐演变为商品的通用名称, 最终丧失了商标的功能驰名商标因高知名度而容易成为该类商品或服务的代名词, 导致显著性的退化甚至丧失。在医药卫生领域, 一些不法经营者冒用“同仁堂”等企业驰名商标, 兜售未经卫生监管部门批准的假冒伪劣药品, 严重丑化了药品生产企业的驰名商标形象, 这些都应当引起政府相关部门及驰名商标所有人的高度重视, 通过研究制定专门的反淡化法加强对驰名商标的保护无疑具有实际的借鉴意义。

综上所述, 总结和积累国际上一些国家在驰名商标保护立法与实务的经验, 对于在我国今后的商标立法与司法实践中完善对驰名商标的保护制度, 仍不失为有益的借鉴。

参考文献

[1]、黄晖.商标法.法律出版社, 2004.

[2]、冯晓青:《企业知识产权战略》, 知识产权出版社, 2001年版。

[3]、何敏:《企业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实务》, 法律出版社, 2002年版

[4]、 (美) 加里.古莫斯—卡瑟尔斯, 丘建等译.竞争的革命——企业战略联盟[M].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0.

[5]、刘春茂.知识产权原理.知识产权出版社, 2002.

[6]、杨娟.论对我国驰名商标的保护问题.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综合版) , 2006,

[7]、郑成思.知识产权法.法律出版社, 2003.

[8]、侯志鸿.商标恶意异议“拦路抢劫”[J].中国消费者报, 2009.

[9]、陈洁编.WTO与知识产权法律实务[M].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

怎样的商标才是好商标? 篇11

商标注册有哪些优势?

1、商标注册是证明商标持有人拥有商标专用权的最佳证明,而且已注册的商标受到法律保护,遇到他人侵权时可使用法律武器维护商标持有人的利益。

2、区别商品或服务的来源。企业可以通过商标将自己的产品同他人分开,消费者可以凭借商品的商标来区分商家。区别作用是商标的本质,对消费者和商家都是十分重要的。

3、企业的无形资产。商标是企业的工业产权,属于无形资产,是企业的财富之一,有知名度的商标更是无价的,会加大企业的财富含金量。

4、商标注册后会成为市场竞争的有力工具。产品的质量好可以扩大商标的知名度,通过产品商标知名度的影响可以增强该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增加消费者的信任度,同时可以促进生产者和经营者提高产品的性能,进一步提高企业对市场竞争力。

5、商标注册可以避免自己设计的商标被他人利用而给企业造成不良影响,也避免企业无意侵犯到他人的商标。

6、商标注册为企业打造品牌基础,提高品牌影响,使企业能够可持续的发展下去。

如何办理商标注册申请?

公司或个人需要取得商标专用权的,应当向商标局申请商标注册。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四条的规定,办理商标注册、转让、申请事宜时,除按照有关规定提交《商标注册申请书》、商标图样等材料外,还要提交以下材料:

1、 个人合伙经营户办理商标注册申请时,可以以《营业执照》登记的字号或有关主管机关登记文件登记的字号作为申请人名义提出商标注册申请,也可以以全体合伙人的名义共同提出商标注册申请。以全体合伙人的名义共同提出申请时要提交以下材料复印件:合伙人的身份证复印件,营业执照复印件,合伙协议复印件。

2、 农村承包经营户办理商标注册申请时,可以以其承包合同签约人的名义提出商标注册申请,申请时应提交以下材料的复印件:签约人身份证复印件,承包合同复印件。

3、 个体工商户办理商标注册申请时,可以以其《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登记的字号作为申请人名义提出商标注册申请,也可以以执照上登记的负责人名义提出商标注册申请。以负责人名义提出申请时应提交以下材料的复印件:负责人的身份证复印件,营业执照复印件。

4、 其他依法获准从事经营活动的自然人,办理商标注册申请时,可以以其在有关行政主管机关颁发的登记文件中登载的经营者名义提出商标注册申请,申请时应提交以下材料复印件:有关行政主管机关颁发的登记文件,经营者身份证复印件。

5、 办理转让商标申请,受让人为自然人的,所要提供的材料与上述材料相同。

商标法 篇12

驰名商标是指为公众所熟知的商标(Well-known Trademak)。驰名商标一词首创于《巴黎公约》(海牙文本),经过《TRIPS协议》(《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关于驰名商标保护规定的联合建议》等公约的继承和发展,驰名商标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建立起来。

从1996年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发布的《驰名商标认定和管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开始,驰名商标制度在我国建立并蓬勃发展。但是,在现实中驰名商标被严重异化,偏离了创立驰名商标制度的本意。

2013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新修订的《商标法》(以下简称“新《商标法》”)对驰名商标的规定做了比较大的修改,这些修改将起到使驰名商标正本清源、回归本源的作用。

1. 我国的驰名商标认定制度及驰名商标的异化问题

1.1 我国的驰名商标认定制度

我国的驰名商标认定制度分为驰名商标行政认定制度和驰名商标司法认定制度两个方面。驰名商标行政认定制度是指作为行政机关的商标局和商标评审委员会,在依法行政的过程中对所涉及的争议商标是否驰名作出认定的制度。驰名商标司法认定制度是指人民法院在审理商标纠纷案件中,对涉案商标是否驰名依法认定的制度。不管是行政机关还是司法机关,在认定驰名商标时都要遵循“个案认定”的原则。”“个案认定”的原则是指,“驰名商标的认定是个案中查明事实、适用法律的前提,只有在案件需要并有当事人主张时,商标管理机构和人民法院才会做出认定。”(1)

1.2 驰名商标的异化问题

从我国的驰名商标制度建立之初,人们就错把驰名商标当做一种“荣誉称号”,甚至行政机关还颁发驰名商标证书,更是造成驰名商标的异化加剧。虽然较晚确立的驰名商标司法认定制度在建立之初就已经注意到驰名商标异化的问题,在具体的制度设计上有所完善,但是,由于社会、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原因,在具体的实践中仍出现了意想不到的背离驰名商标制度的异化现象。现实中,驰名商标的异化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地方政府对驰名商标的管理政策异化。“地方政府在我国驰名商标被异化的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推波助澜的作用,其中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不少地方政府把当地驰名商标的数量作为经济发展繁荣程度的指标来看待,甚至列为政府政绩考核的一项指标予以对待。”(2)

第二,企业对驰名商标的不当追求。很多企业没有遵循驰名商标“个案认定,个案有效”的原则,“一旦某个商标在行政程序或者司法程序中被认定为驰名商标,该商标的所有人就可以在广告活动中宣称自己的商标是驰名商标”(3)。驰名商标变成了企业的金字招牌,成为了企业误导消费者并进行不正当竞争的工具。企业为了获得驰名商标的称号,“甚至借助假‘异议’案、假‘侵权’案,要求商标主管部门和司法机关将自己的商标认定为驰名商标,以求获得市场上的优势地位。”(4)

第三,中介机构对驰名商标异化的推波助澜。企业没有关于驰名商标认定的专业知识,要想获得驰名商标的认定,往往借助中介机构的力量。认定驰名商标成为中介机构的一项业务,而为了获得这项业务,中介机构相互竞争,收费越来越低,而驰名商标越来越多,甚至出现行政认定驰名商标和司法认定驰名商标不同收费标准的情况。

第四,社会公众对驰名商标的认知异化。社会公众,尤其是消费者把驰名商标看做品牌的象征,是优质商品的保证,对驰名商标盲目追求,认为驰名商标就是名牌,热衷于购买带有驰名商标标志的商品或服务。

2. 新《商标法》对驰名商标的突破

新《商标法》对驰名商标的规定做了较大程度的完善,这有助于解决现实中存在的驰名商标异化问题,对驰名商标制度的良好发展起到关键的推动作用。

2.1 第一次在法律层面对驰名商标作出了较为准确的定义

我国以往多次对驰名商标作出定义,但大多都欠准确。1996年的《暂行规定》第2条规定:“本规定中的驰名商标是指在市场上享有较高声誉并为相关公众所熟知的注册商标”。这个定义将“较高声誉”作为驰名商标的要件之一,将“美誉度”界定在驰名商标定义之中,造成人们认知上的偏差。并且,该定义将未注册商标排除在外,违背了《巴黎公约》的基本精神。2003年公布的《驰名商标认定和保护规定》第2条将驰名商标定义为“本规定中的驰名商标是指在中国为相关公众广为知晓并享有较高声誉的商标”。这一定义虽说将未注册商标纳入驰名商标的保护范围,但仍然没有去除“较高声誉”这一要件。最高人民法院2009年4月22日通过的《关于驰名商标保护的司法解释》第一条规定:“本解释所称驰名商标,是指在中国境内为相关公众广为知晓的商标。”该定义较好的界定了驰名商标。本次新《商标法》承继了《关于驰名商标保护的司法解释》思路,在第十三条第一款将驰名商标简明扼要地定义为“为相关公众所熟知的商标”。将驰名商标定义简化、抽象化、模糊化的主要目的,是将重点转移至如何更准确、更合适的认定驰名商标上。

2.2 明确规定了驰名商标“个案认定”的原则

驰名商标适用“个案认定”的原则,在本次商标法修改以前,该原则是通过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的部门规章和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确立的,作为全国人大制定的《商标法》并没有规定该原则。本次新《商标法》第十四条第一款规定了该原则,并在该条第二、三、四款具体规定了商标局、商标评审委员会、人民法院认定驰名商标的范围和程序。这是第一次在立法层面给明确规定了该原则,是立法层面的一次突破,有助于人们更准确的把握驰名商标的本意。

2.3 确立了“禁止驰名商标宣传”的禁令

本次新《商标法》对驰名商标修改的最大亮点就是确立了“禁止驰名商标宣传”的禁令,该禁令将从根本上抑制驰名商标异化现象。新《商标法》第十四条第五款规定:“生产、经营者不得将“驰名商标”字样用于商品、商品包装或者容器上,或者用于广告宣传、展览以及其他商业活动中。”第五十三条规定:“违反本法第十四条第五款规定的,由地方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处十万元罚款。”新《商标法》将“禁止驰名商标宣传”的主体界定为生产、经营者,行为模式为勿为模式,法律后果为承担行政责任:责令改正和处十万罚款。

新《商标法》的“相关规定填补了我国在立法层面上对于规制驰名商标宣传直接法律依据上的空白,亦是在《商标法》内部构建了更为完善的驰名商标的权利限制机制,这将会有利于遏制权利滥用,更好实现驰名商标权人利益与其他商标权人利益、消费者利益及社会公共利益的平衡。”(5)

该禁令的实施将会极大遏制当前驰名商标异化现象,对驰名商标制度回归其本源起到积极的作用。

3. 新商标法有关驰名商标新规的不足

虽然新《商标法》对驰名商标有着重要作用,但本次修法也有一些不足,体现在驰名商标的认定标准和“禁止驰名商标宣传”两个方面。

3.1 驰名商标认定标准依然过高

本次新《商标法》对驰名商标的认定标准没有修改,仍存在认定标准过高的问题,不利于对商标权的保护。《TRIPS协议》第十六条第二款规定:“确定一项商标是否驰名,应当考虑相关行业公众对商标的认可程度,包括该成员内部凭该商标促销的结果”。《联合建议》提出:“在认定商标是否驰名时,对能据以推断该商标是否驰名的任何因素,主管机关均应予以考虑。”我国的新《商标法》规定:“认定驰名商标应当考虑下列因素:(一)相关公众对该商标的知晓程度;(二)该商标使用的持续时间;(三)该商标的任何宣传工作的持续时间、程度和地理范围;(四)该商标作为驰名商标受保护的记录;(五)该商标驰名的其他因素。”以上两个国际公约的意图很明白:任何能够说明是已经为公众知晓的商标,都应该认定为驰名商标并施以保护。相比国际公约,我国驰名商标的认定标准依然比较高,设定的限制太多,还有把驰名商标作为“荣誉称号”的思想作怪,这不利于对商标权的保护。

3.2“禁止驰名商标宣传”的禁令有不完善的地方

“禁止驰名商标宣传”的禁令有不完善的地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禁令将“禁止驰名商标宣传”的主体限定为生产、经营者,并没有对地方政府、中介机构等主体所从事的驰名商标宣传作出明确的禁止性规定。在驰名商标的异化方面,地方政府、中介机构和生产、经营者处于同一利益链条中,没有禁止地方政府、中介机构对驰名商标的宣传,不利于切断不当利益链条,禁止驰名商标宣传的效果会受到负面影响。

第二,新《商标法》对违反“禁止驰名商标宣传”的法律后果仅仅规定了行政责任,缺少民事、刑事责任的规定。违反禁令的行政罚款的幅度为十万元,行政机关缺乏自由裁量权,再加上没有配套的民事、刑事责任规制,不足对抗生产、经营者违反禁令获得较大非法利益。这样,禁令的实施效果就会打折扣,不利于禁令的执行。

第三,驰名商标包装销毁的缓冲期太短,容易造成包装浪费。从2013年8月30日新《商标法》修正案通过,到2014年5月1日实施,很多商家带有驰名商标标志的包装在8个月内很难消化完,这样会造成包装的浪费,不利于资源的利用。因此,在实践的操作中建议工商部门放宽缓冲期,或者允许企业对老包装采取技术覆盖方式后继续使用,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结语

新《商标法》对驰名商标的修改,使驰名商标制度回归理性,将大大有助于我国驰名商标制度的健康运行,其“禁止驰名商标宣传”的规定将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当前我国驰名商标严重异化的问题。我们在为突破性进步欣喜之余,也应审慎思考、全面辩证地看待本次修改,其仍有不尽完善之处,主要是驰名商标认定标准过高和“禁止驰名商标宣传”的规定有不完善之处。但是,总的来说,这次修改瑕不掩瑜,其积极作用对我国的驰名商标制度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吴汉东.知识产权法(第五版)[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4年2月:第307页.

[2]栾东福.我国驰名商标异化问题研究[D].石家庄:河北经贸大学,2011:第38页.

[3]李明德.知识产权法(第一版)[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年5月:第271-272页.

上一篇:二次函数图像教学下一篇:胜任概念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