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单分析

2024-06-20

订单分析(精选12篇)

订单分析 篇1

1 引言

物流业是系统服务性行业, 车辆资源是其重要的基础资源, 其中的大部分车辆资源集中于个体手中。为了更好的整合社会物流车辆资源, 充分将社会中个体和企业车辆投入物流运输中, 可以针对其建立物流订单的信息平台。托运人也可以扩大选择范围, 从该平台中选择适合的承运人。为保证信息的真实性, 平台将对托运人和承运人进行身份认证审核。

在本文中, 首先介绍该系统的需求, 然后对系统进行需求分析和系统设计, 结合UML相关图形, 建立面向对象分析设计模型, 其中详细说明系统的用例模型, 静态模型和数据库概念模型。

2 系统需求

(1) 托运人在需要发货时, 可以及时查看各类承运人的信息, 包括资质、联系方式、历史记录评价、车辆状态等信息, 便于快速对比选择和联系, 用最短的时间找到最合适的承运人。

(2) 承运人可以随时查看各类托运人发布的信息, 选择适合的订单联系托运人, 降低空车时间, 提高收入水平。

(3) 提供了对托运人和承运人真实身份的审核认证, 避免虚假信息, 保证交易双方的诚信。

(4) 访客在进行身份审核认证之前, 无法看到包含托运人和承运人联系方式的具体信息。

(5) 为交易双方提供评价机制, 建立评价档案, 既能约束双方高效优质的完成订单过程, 又可以为日后其他各方提供参考。

(6) 托运人和承运人之间订单交易中的资金由本平台的网站运营方托管, 保证双方不会因为资金原因无法完成订单。订单交易记录 (包括资金记录) 可以作为纠纷发生时的证据。

(7) 为保证运输安全, 对承运人收取一定的保证金, 保证金额可以由托运人指定, 在交易成功后退回, 保证金由本平台的网站运营方托管。

(8) 提供纠纷管理机制, 发生货运事故时, 双方可以提供货运事故记录等证据的扫描件, 由本平台的网站运营方进行协调处理, 最大限度的保证双方利益。

3 需求分析建模

(1) 用例模型

业务参与者包括系统管理员、承运人、托运人和访客。系统管理员是指整个网站系统的管理者。承运人是指使用汽车从事货物运输并与托运人订立货物运输合同的经营者。托运人是指与承运人订立货物运输合同的单位和个人。承运人和托运人均包括个体和企业两种类型。

系统管理员负责系统基础数据管理, 账号权限等系统管理, 对用户进行身份认证审核管理等。托运人和承运人均需要进行身份认证, 在审核通过后托运人才可以下托运订单, 承运人才可以接托运订单。承运人在托运人下订单后, 可以查看托运人信息, 承接适合的托运订单。托运人在托运人接订单后可以查看承运人信息, 选择适合的承运人。订单意向达成后, 托运人需委托系统进行运费托管, 承运人也需要向系统提交保证金。如运输过程中发生各类事故导致订单货物出现问题, 则双方进行货运事故处理。托运人确认订单标志订单完成, 双方可以进行评价。双方也可以对订单进行各类统计。访客无需进行身份认证, 可以直接浏览业务信息, 但无法查看包含托运人和承运人联系方式的完整信息。

可以使用业务用例图对整个系统进行业务分析建模, 如图1所示:

(2) 静态模型

从用例分析中提取系统相关的名词, 使用类图中的类进行描述, 分析类与类之间的关系, 使用关联、继承等关系连接两个类, 系统分析类图如图2所示:

4 系统设计

(1) 体系结构设计

采用领域驱动建模方法进行体系结构设计, Repository层实现对数据库的访问操作, Model层实现系统模型, Service层实现业务服务, 使用Web Service方法具体实现, Web UI层实现界面操作。

(2) 数据库设计

考虑静态类之间的关系, 按照以下原则进行数据库设计:

a.当关联关系中两个类之间为1:1关系时, 两个实体类合并为一张数据表, 比如人员信息和认证信息、居民身份证、账户之间的关系均为1:1, 所以合并为1张人员信息表 (Member) 。

b.当关联关系中两个实体类之间为1:n关系时, 两个类对应两张数据表, n方增加对1方的外键引用, 比如托运订单和托运订单明细之间的关系为1:n, 所以对应两张表, 即托运订单表 (Order) 和托运订单明细表 (Order Detail) , 托运订单明细表中增加Order ID属性关联托运订单表。

c.当关联关系中两个实体类之间为m:n关系时, 两个类对应三张数据表, 每个类对应一张表, 增加一张关系表, 比如权限和人员信息类 (人员信息与账户为1:1关系) 为m:n关系, 所以对应人员信息表 (Member) 和权限表 (Authority) , 再增加关系表Member Authority。

d.继承关系采用将父类和子类合并为一张数据表的方法, 比如企业信息 (父类) 和个体工商户 (子类) , 企业法人 (子类) 合并为一张企业信息表 (Enterprise) 。

使用E-R图对整个系统进行概念模型建模, 如图3所示。

5 结束语

本文运用面向对象的分析与设计方法, 分析设计了一个物流订单平台系统, 为同类系统的分析设计过程提供了参考, 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摘要:物流订单信息平台旨在整合社会车辆资源, 帮助托运人和承运人之间建立物流订单相关的信息平台。本文介绍了该系统的需求内容, 使用UML用例图建立用例模型, 使用UML类图建立静态模型, 以描述系统的需求模型。在系统设计阶段, 设计了该系统的软件体系结构和数据库。

关键词:物流订单,OOAD UML

参考文献

[1] (英) 克里斯托弗著, 何明珂等译.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第4版)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2

[2]邵维忠, 杨芙清.面向对象的分析与设计.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3

[3] (英) 萨默维尔著, 程成等译.软件工程 (原书第9版)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1

[4]谭云杰.大象——Thinking in UML (第二版) .北京:水利水电出版社, 2012

[5] (美) 克罗克等著, 赵艳等译.数据库原理 (第5版)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1

订单分析 篇2

活动做了很多,来店量也不少,但是为什么订单那么少?究其原因是汽车市场全面不景气,经济增长速度不给力,也没有刺激汽车消费的相关政策出台。大河无水小河干,受大的经济环境影响,我们整个团队也有所懈怠,导致军心不稳、士气不高、人员流动也比较大,以致恶性循环。因此重振旗鼓提高订单转换率刻不容缓。

遇到业绩低迷,切忌急躁,要停下来反思工作,并从中总结出经验和教训,才能更好的改进以往的不足,才能逆流而上做好以后的工作。这既是整个团队管理层要去正视的问题,也是每个销售顾问都应该积极面对的问题。

一、端正态度

态度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更是公司的经营理念和服务特色的体现。面对目前的市场行情,管理层应该不断加强整个团队的凝聚力,建立奖励机制提高士气,做到奖罚分明宽严并济,不离不弃地鼓励和带领整个团队前进。帮助整个团队树立信心,在逆境中求发展。

对销售顾问而言,汽车销售工作一切都是以销售为前提,销售方法可以有很多,但是有时候态度比方法更重要。销售顾问要时刻记住自己的言行是代表着公司的企业形象和服务,在工作中注重提高个人业绩的同时,更要严格要求自己,培养自己良好的工作态度,因为态度决定一切。

二、树立信心

要树立信心,对团队有信心、对产品有信心,更要对自己有信心。这也是一个成功的销售顾问所必备的一种基本素质。然而信心源自哪里又要如何树立?

1、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沟通技巧

作为一名汽车销售顾问,汽车和市场营销的专业知识是必不可少的。在与客户打交道的过程中我们就是一个专业人士,因为专业,所以自信。另外,沟通技巧也是信心的一种来源。要善于聆听,要懂得赞美,要懂得宽容,要有爱心,更要有同理心。与客户沟通如此,与同事沟通如此,与领导沟通更是如此。

2、相信团队、相信产品

如果销售顾问本身都不信任自己所售的品牌,那么就不是一个合格的销售。营销学上有一种流行很久的“GEM吉姆模式”,即“相信你的公司,相信你销售的产品,相信你的能力”。因为你的信任通常顾客也能感受到。汽车销售是一份需要激情的工作,我们无法永久保持激情,但是至少能做到热爱我们的团队、产品、和工作。

3、相信自己

销售顾问除了要完成公司的销售任务,还要给自己订立一个目标,一个年度目标,再细分到每个月的目标,每天的目标。目标不要太高也不要太低,这样才能有足够的动力去激发自己走向成功。

汽车销售是个每天充满压力的工作,心态和目标同样重要,要学会给自己打气加油。乔·吉拉德曾说:“推销的要点是:你不是在推销商品,而在推销你自己。”

三、重新制定计划和方案

在遇到业绩低迷时,只有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销售计划,并依照这个计划去进行每天的工作,才能不断地提高销售业绩,没有计划的、毫无目的的工作只会浪费客户浪费时间,甚至徒劳无功。

1、增加客户拜访量

业绩不能提高需要从自身去找原因。你是不是过于被动,总是等着客户来找你。要提高业绩你必须主动去找寻客户,增加每天回访客户的数量,每天回访的客户不要总是那几个,数量越多,总会有意向客户的出现。

2、做好工作计划

一个成功的汽车销售顾问,总会提前为工作做好计划,细到每一天的工作安排。可以在每个星期天晚上,写好下个星期的工作计划,每天记录当天工作日志,在下班后写好第二天的工作计划等等。

3、向其他销售顾问学习

三人行必有我师,销售顾问应该具备“空杯”心态,要时刻保持向他人学习的精神,学习他人良好的工作习惯和方法,以及跟客户沟通的方式和说服的技巧。成功是有很多因素组成的,要学为己用。

订单分析 篇3

摘要运用文献法、调查法与访谈法,对高职体育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现状进行分析与讨论。“订单式”教育在高职体育院校开展处于起步阶段,开展院校、专业少,订单规模小。分析“订单式”教育中,学院、企业(社会)、学生三方的现状特点,并提出相关建议,为高职体育院校教育改革所借鉴。

关键词高职体育专业订单式现状分析湖南体育职业学院

一、前言

职业教育是各类教育中与经济联系最紧密、最直接的教育,是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为的桥梁[1]。“订单式”人才培养对于高职教育实现从传统教学体系到现代教学体系的转变,提升学生职业素质和能力素质,解决学生就业难等问题具有重要作用,并逐渐得到社会认可。目前我国已有13所大专层次的体育高职院校,由于高职办学历程短暂,大部分体育高职院校在办学理念、学训矛盾、运行机制、办学资金、师资生源、专业建设和实训实习等方面问题重重。如何解决体育高职办学过程中的关键性问题,已成为我国应用型体育人才培养的当务之急。高职体育专业人才培养,采用“订单”模式,是在体育职业教育改革的基础上引发出的一种特色办学模式,它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新时期我国高职体育教育的一个发展方向。近两年来,湖南体育职业学院、福建体育职业学院等,努力尝试与实践,已有多个“订单”班学生成功就业,例如,“特步营销班”、“虎童足球班”等,为我国高职体育教育改革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但目前,高职体育专业“订单式”培养发展还很不平衡,总体处于实践探索阶段,理论研究匮乏、订单规模小(不足50人),存在着针对性和适用性不强、有效性程度不够等问题,在紧密结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质量效益,把握培养方向,缩短人才培养和人才需求之间的差距,形成特色鲜明、高质量、高水平的人才培养模式方面,仍需进一步探索、实践。

二、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国内13所体育高职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现状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法

通过我院中文期刊网对高職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状况、高职体育教育改革等相关方面论文进行检索阅读;对高职体育院校相关的研讨会成果搜集整理;对教高[2000]2号、教高[2004]1号、教职[2004]12号、教高[2006]14号、教高[2006]16号等5部文件进行认真研读,为论文撰写理论支持。

2.调查法

通过对13个高职体育院校校园网主页查询、以及对部分体育院校进行书面调查有关高职体育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的信息,为论文写作提供现实依据。

3.访谈法

通过对湖南体育职业学院、福建体育职业学院等,少数成功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的院校主要负责人进行面访,收集成功经验与改革建议,为高职体育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可持续发展谏言献策。

三、高职体育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现状与分析

(一)高职体育院校自身状况

目前国内的13所大专层次的体育高等职业院校,多少办学时间较短,在订单式人才培养方面,通过调查访问发现只有湖南体育职业学院、福建体育职业学院等少数院校有实质性的开展,例如,“特步营销班”(体育营销方向)、“虎童足球班”(体育教育方向);在理论探讨方面,形式同样紧迫,通过中文期刊数据库检索(检索关键词:订单式)在关于订单式人才培养的上千篇期刊文章中,对高职体育专业订单式应用型人才培养相关的研究几乎是空白(检索方式为机构:体育职业学院;关键词:订单),目前只是从2008年我国高职体育院校第一届论文报告会中搜集到几篇。实践与理论的缺乏,使得高职体育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远远落后于同类院校其他专业。

1.对体育高职教育的认识

高职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种类型,是指高等教育体系中具有与其它高等教育有不同教育目的、功能和教育使命,与其它高等教育有着质的区别,在服务现代化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性的一类高等教育[2]。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教育。普通教育是以人的个性发展为主的教育,在此基础上,服务社会需要,是一种相对某一学科、技术领域的教育,而职业教育是以服从社会需要为主的教育,在此基础上,满足个体的个性发展,是一种相对某一职业(岗位)领域的教育。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一种类型,具有专业的职业导向性与课程的过程导向性。然而,体育职业一直是社会各类职业中的冷门,职业构成欠缺。“体育”,一方面作为举国体制,被烙上竞技角色;另一方面作为学生德智体发展的一个构成,则使之成为应试教育的附属;然而其竞技的特性,往往导致体育行政部门、体育教学部门的唯成绩与唯金牌性,一直被视为政府行为[3]。高职体育教育,之初,借鉴了太多体育本科教育的东西,使得高职院校自身在体育职业教育领域存在许多模糊与不解。在“订单式”人才培养实践下,高职体育院校开始认识到走就业方向、就业能力、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道路,才符合高职体育教育的发展规律。

2.办学理念与人才培养定位处于过渡阶段

高职体育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坚持“服务地方,以市场就业为导向”,但是实际调查中发现,基层教职员工的认识程度还不够,办学特色理念只存在于学院及相关领导层,而多数教职工对教学、训练、科研相结合的三位一体的“竞技型”办学模式,是否应该有所偏重,有没有转型的必要和有效措施,认识不清。目前的“订单式”培养,学生就业面窄,在体育边缘地带就业的竞争能力和就业辐射能力较弱,相关职业适应能力,求职范围和转行能力“灵活性”欠缺。另外,优秀运动员生源的文化水平参差不齐难以保证;由于本科院校扩招,专科学历偏低,招生吸引力差,导致生源不足,质量偏低;学生运动员“学与训”矛盾难以解决;学生运动员再就业领域扩展落实难度大。高职体育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应坚持培养“体育专长+文化素质+现代技能”的体育专业人才,衡量合格毕业生的标准重点在于是否“技能实用”、“获得多种职业资格证书”,最根本的是“实现就业”;同时,加强通识教育,培养具有健全人格和自我发展潜力的职业人。

3.专业设置缺乏特色

目前,国内高职体育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只是在个别系、个别专业零星开展,订单规模小,教育成本高;基本还没形成以重点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的专业群;许多院校未推行“双证书”制度,毕业生“双证书”达标率低;专业设置细化不够,出现专业目标“全面能力”培养与“专业细化”之间的矛盾,一方面力求培养能力全面的人才,另一方面,拓展开设健身指导、体育产业经营与管理、体育保健等专业方向,人才培养专业化、细化,与本科该专业的区别不大,不能突出高职特色。高职体育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要选择特色鲜明、办学水平和就业率高的专业进行重点建设,优先支持在工学结合等优势凸显和体育高技能紧缺人才的专业,同时推行“双证书”制度,使毕业生“双证书”达80%以上。

4.课程体系建设缺乏科学性

高职院校课程建设的关键在于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目的也是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应使职业工作过程与教学过程相结合,最终是学生、教师、企业三者均收益。传统的学科课程只适用于理论研究人员的培养,操作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必须采用与企业的岗位专项能力相适应的项目课程[4]。高职体育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受人力、财力与专业实力的影响,课程体系项目化、课程资源信息化程度较低,各个院校之间联系少,职业资格课程标准不一致。实现课程向项目的转化是一项巨大的教学改革,高职体育院校应选择校企合作开发课程的途径,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基本要求。可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和产业结构变化,对某个行业或职业进行工作分析,结合本校的教育资源,及时调整专业结构和课程标准,将职业标准融人到课程标准中[5]。增强各个院校之间的交流,共建共享优质课程资源,重视优质课程资源网络信息建设,提高利用率。

5.师资队伍结构缺乏合理性

高职体育院校多数前身为业余体校、中专体校、体工队等成人教育机构,拥有丰富的高水平竞技运动员和优秀教练员等资源,这为体育专项技术指导与教育提供了先天的优势。但是,在体育产业、体育市场经济等热门社会体育专业方向的师资很不足,教师大部分是从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等专业改行过来的,其知识结构、教学方法都不能突陈旧的框架,不具备社会体育的“专业性”,缺少相关的职业培训和社会实践,没有完成学科特长向社会体育专业特长的转变[6]。高职体育专业“订单”教育强调以岗位能力为导向,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职业岗位工作的指导能力。现有的专职教师队伍中,多数是从校门到校门,未到或很少到生产第一线进行实战锤炼,虽然学科理论知识功底扎实,但实践操作技能较差。由于自身缺乏对社会的实践,从而增加了培养操作型人才的难度,从某种角度来说影响了高职体育专业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思维方式等,这无疑给“订单式”人才培养制造巨大的障碍。

6.校内实践基地不完善,校外实践基地不足

高职体育院校校内场馆资源较丰富,实验基地多带有实验与课程性质的,例如,健身健美实训基地、跆拳道散打俱乐部实训基地、体质监测室等,实训基地的“软环节”建设不足,“企业模拟”运作模式匮乏,实训学生和指导教师的企业意识淡薄。校外实践基地多以体育教育机构为主的实习学校,而校企合作的职业技能训练、上岗操作的实训基地,多因校企合作低层、“订单班”教育成本高,显得华而不实。作为高职体育专业“订单式”的人才培养,要求实训基地应是为完成某项体育工作任务或生产某种体育产品的工作场景,而不是一门学科课程的理论验证性实验。现在大多数高职体育院校是从原中专学校等,成人教育机构脱胎出来的,校内外实训基地是按学科课程的要求组建的,与专项能力培养的要求功能不配套,在这样的实训环境下培养学生的上岗能力与企业需求有相当差距。

(二)企业(社会)参与“订单”培养的状况

按照我国现行政策规定,发展职业教育的责任主体在地方与企业,这同样决定了职业教育的地方性和企业性[7]。地方和企业对发展职业教育的要求和积极性,来源于职业教育能够为地方和企业提供人才支持和技术支持,以此促进经济的发展。同时,职业教育的实践表明,职业教育要办好,也需要依靠地方和企业的优势和条件。体育高职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以“服务地方,服务企业”为导向,走校企合作道路,与教育部发展高职教育文件精神一致。但是,在实践中发现,校企合作程度不高,地方政府作用力有限。

1.企业方的热情与合作层面抵挡

目前,高职体育院校与企业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仅停留在表面层次,多数地方企业对院校提出的合作培养人才不感兴趣或消极观望,校企合作流于理论说教和形式做作成分很大,具有实质意义的深度参与、渗透并不多见,造成高职体育院校的“订单”严重不足。

对与学校合作开展订单教育还存在认识障碍,没有认识到人力资源的开发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效益提高和可持续性发展;高校毕业生供过于求的矛盾日益凸现,企业用工选择范围大,造成企业对合作办学存不必之心。企业的参与热情现状也是高职体育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开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

2.參与“订单式”人才培养实质工作不多

高职体育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校企合作实质性工作包括课堂教学、课程建设、基地建设与教师队伍建设等。从几个成功就业的“订单”班培养过程来看,企业参与“订单式”人才培养实质工作不多,一是参与职业课程的制定。院校围绕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规格标准,以各专业校企合作委员会为平台,聘请企业领导、技术骨干参与课程改革,按照企业的工作流程、岗位技能和综合素质的要求,确定课程结构、选择课程内容、开发专业教材,将企业最需要的知识、最关键的技能、最重要的素质提炼出来,融入课程之中,确保课程建设的质量;二是参与“订单”班课堂教学。这一方面目前仅限于学院从聘请企业(单位)领导或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员工,不定期给学生授课、开设讲座或作学术报告;在合作建设实践、实训基地方面,企业也只局限于为实习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场所,而对学校捐赠的设备、器材等,非常有限;最后,教师队伍(特别是“双师”型教师)建设方面企业与学院之间尚未建立相关人事机制,院校在职教师到企业加强实践技能培训业非常少。这些也再次说明,目前高职体育专业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校企双方合作停留在表面层次。

3.政府倡导,作用有限

创造有利于职业教育面向社会开放办学的宏观环境,需要政府和行业有关管理部门科学制定社会培训标准及有关政策法规,建立就业准入制度,加强高职统筹管理,加大经费投入,制定政策措施,引导高职院校主动服务社会,鼓励企业参与院校办学,加强高职教育宣传,增强社会认可度。体育高职院校直属省市体育局,各省市体育局对体育高职院校给予了一定的重视和支持,在政策、经费上都给很大保障。教育部门站在科学发展的高度出台了一些对“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倡导性文件,理论界也极力对此种办学模式的提出大为赞赏,但至今为止尚未见国家出台具体的、过硬的措施来保障与推动。对企业没有任何约束力的倡议,企业从其自身利益考虑,不积极参与“订单”教育也就不足为怪,而学校在实施“订单”中的步履艰难也在情理之中。

(三)学生积极性高,但意识薄弱

高职体育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签订用人协议,保障学生毕业到就业的零过渡,切实解决了学生的就业问题。同时,让学生清晰认识到自己将要从事职业的发展前景与方向,使得学生学习目标更加明确,职业规划更加清晰,会大大增强学生课程学习、实践实训的积极性。高职体育院校“订单式”教育方式,坚持育人为本,突出以诚信、敬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

四、思考与建议

(一)坚持走特色办学理念

高职体育专业“订单式”教育是一个全新的事业,没有现成的模式和经验,与其他教育相比,创新的需要更迫切,创新的空间也更大。各个体育高职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要坚持走自己的路,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学校都应当办出不同的特色。即使是相同的专业,也要针对当地的体育市场实际需要确定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质量标准,突出人才培养上的特色。

(二)重视领导作用,走“自上而下”的改革

高职体育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的成功实现,与院系领导改进教育理念,并积极推进直接相关。教育改革走“自上而下”的道路,往往更易达成。加强高职体育院校领导班子建设,强化院校经营意识和市场意识,建议今后体育院校评估中要引入相应的指标,如,院校联系多少提供生源的学校?拥有多少合作企业和用人单位?开辟了多少就业渠道?使市场需求在院校发展中切实起到必要的导向作用。

(三)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发掘机遇

高职体育专业“订单式”教育,要根据区域经济结构的特点,结合学校的优势,在专业结构提升过程中,要处理好社会需求的多样性和多变性与学校现有条件的关系,使专业结构更符合区域经济发展要求。后奥运时代,我国城市的休闲、健身和体育服务业等产业发展迅速,各种休闲健身场所对体育专业人才的需求呈现日益增长的趋势,但目前专业人员相对不足,尤其对科学健身咨询指导人员和体育产业经营与管理人员均有极大的社会需求[8]。类似的市场人才需求机遇,均需要高职体育发挥能动性,积极到市场去发掘。

(四)课程设置,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本位

体育高职院校的课程改革,要突出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和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课程服务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职业生涯的发展[9]。职业教育是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在“订单”培养中,教学计划由企业和学校共同开发,对学校而言,受订单的约束,在培养人才时为了履行合约,不可能有更多的时间去培养学生的多种职业技能和转岗能力,这样势必造成学生在知识结构上的狭窄和单一,从而影响其进一步发展。推进高职体育院校的职业资格证书考核工作,诸如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经纪人、游泳教练员或救生员、裁判员、按摩师证等各种证书,利用证书的先进性、权威性、通用性推动学院内部教育改革,提高高职体育的社会认可度,同时提高学生求职灵活性。

(五)人才培养过程网络、信息化

网络技术的完善为高职教育提供更加广阔的技术和手段空间,高职体育专业“订单式”教育必须尽快实现教育信息化。以校园网建设为依托,将高职体育“订单式”教育与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有机融合,形成包括教育思想、模式与评价的动态系统,建立信息交流、资源共享、远程教育等为主体功能的信息网络化平台,服务于学校、学生和社会,为高职体育教育的改革发展提供支撑。

(六)企业真正参与“订单式”教育的共建工作

高职体育院校“订单式”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应加深校企之间的了解、沟通与信任,企业真正参与到“订单”教育的師资与实践基地建设中去。企业工作的技术专家和技术能手充实教师队伍,作为兼职教师;学校与企业互动,建设一批融实践教学、职业技能训练与鉴定考核等功能的实践教学基地。只有共建工作达到更高的层次,才能使得校企之间合作伙伴关系,更为稳定、持久,达到共赢。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编号:10C0228

参考文献:

[1]杨惠贞.高职订单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05.1:70-71.

[2]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S].教高[2006]16号文件.2006.12.16.

[3]陈圣平.以社会需求和职业构成引领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J].福建体育科技.2006.25(4):28-31.

[4]杨飞宇.高职院校项目化素质课程开发之实践研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1):105-106.

[5]罗三桂.广东高职院校毕业生择业行为及就业状况调查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1):98-101.

[6]潘小非.社会体育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31(1):110-113.

[7]张继媛等.依托地方特色产业构建工作过程导向的专业课程体系[J].教育与职业.2010(12):141-142.

[8]吴明华,黄丽.湖南省社会体育专业人才需求状况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4(3):72-73.

订单分析 篇4

随着中国整体制造业水平的提升, 当今中小企业竞争的焦点已由产品的质量向产品的价格及交货期等转变, 能否在取得可观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压低报价, 缩短交货期, 对企业能否赢得竞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机械产品传统报价采用估算重量, 半工半价, 参照类似工艺粗略估算工艺特征价格, 根据经验给出交货期的方式已不能很好地适用于现在的先进制造模式。因此本文根据当前企业生产实际, 提出依靠对车间制造系统制造能力建模仿真的方式来进行订单处理, 论文的实现主要借助多色集合理论这一新型的数学处理工具, 通过对制造系统建模, 建立订单产品和车间设备的匹配关系, 找出合理的产品加工路线, 最后借助模糊评价的方式给出最优经济效益加工方式。

1 车间制造系统制造能力概述

车间制造系统制造能力是一个复杂的概念, 既包括动态的又包括静态的因素, 是参与车间制造所有元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其核心目的是建立变化多端的订单产品和纷繁复杂的设备之间的映射关系。

长期以来国内学者对企业生产制造能力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文献[2]提出了一套基于Dijkstra算法思想快速评估车间动态生产能力的方法;文献[3]提出了即时定制生产模式下企业生产能力的双循环理论模型, 建立了其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文献[4]提出了一种通过由上至下的生产过程子过程及活动冲突消解, 结合作业测定方法, 反方向自下而上逐层简化资源可能集或生产可能集参数值, 达到对当前生产能力的定量评估和潜力预测。由于中小企业订单的处理, 文献[2-4]只是针对车间制造系统制造能力的某一方面进行研究, 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很难在实际生产中形成系统的研究体系。为了更好地解决生产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本论文提出制造系统制造能力评估采用产品—零件—工艺特征—设备—人员分层建模仿真的方式进行, 其订单处理体系结构模型如图1所示。

2 基于多色集合理论制造能力评估体系的建模

2.1 多色集合理论简介

多色集合理论是由俄罗斯的V.V.Pavlov教授提出来的, 是一种新的系统理论和信息处理工具, 其核心思想是采用形式上相同的数学模型来仿真不同的对象, 这个对象可以指产品、设计过程、工艺过程或者生产系统。多色集合理论突破了传统集合元素的概念, 在多色集合中它的元素和整体能够被涂上一些不同的颜色, 用来表示研究对象和它的元素的性质、属性、参数等, 对应于元素整体的颜色集合被称为统一颜色, 而对应于元素本身的颜色集合被称为个人颜色。如果对普通图的节点和边界涂上一些不同的颜色就构成了联系多色图[5,6]。

2.2 基于多色集合订单处理建模仿真的基本步骤

在图1订单处理体系结构模型中, 处理体系总体组成可分为订单产品信息和制造资源信息两大部分, 订单处理离不开报价和交货期这两大部分, 而报价、交货期和订单产品的工艺过程密不可分, 工艺过程制定又是结合本企业车间制造资源状况而制定的一种产品的加工路线方法, 因此为了便于订单快速处理, 在进行建模时首先应对车间制造资源进行建模, 然后对产品信息进行工艺划分, 最后根据约束关系进行订单产品和车间制造资源匹配, 其建模仿真的具体步骤如下。

Setp1:对车间现有设备资源进行描述, 并确定为多色集合的基本元素集合E, 即:

E={E1, E2, …, Ej, …, Eq}, q为设备的种类。

Setp2:对车间现有人力资源进行描述, 并确定为多色集合的基本元素集合T, 即:

T={T1, T2, …, Tk}, k为一线操作工的数量。

Setp3:对订单产品零件的加工特征进行描述, 将加工特征的集合确定为集合E的统一颜色, 即:F (E) ={F1, F2, …, Fm}, m为加工特征的数量。

Setp4:确立现有加工特征的加工关键, 根据工艺学知识制定加工关键工艺路线。

Setp5:根据现有各设备的加工能力, 建立设备资源与加工特征的关系布尔矩阵[E×F (E) ]。

其中, 如果某设备Ei能够完成某加工特征Fj, 即有FjFi (E) 则cij=1, 否则, cij=0。

Setp6:根据员工技术水平, 建立员工与设备资源和加工特征之间的关系布尔矩阵[D×F (D) ]。

如果工人可以操作设备完成某项加工特征, 则aij=1, 否则aij=0。

Setp7:确定生产系统元素相互联系图, 根据多色集合推理过程, 确定订单产品零部件的加工可行性方案。

2.3 实例分析

某企业接到订单产品为300台塑料机械送料螺杆减速机, 取减速器箱盖A (图2) 作为分析实例。

特征描述:F1 (A) 、F2 (A) 、F3 (A) 、F6 (A) 、F10 (A) 为平面加工, F1 (A) 、F2 (A) 、F10 (A) 处见光 (Ra≥6.3) , F3 (A) 、F6 (A) 为配合表面 (Ra=3.2) ;F5 (A) 、F7 (A) 、F8 (A) 为孔加工, 需配合轴承外圈 (IT=7, 25≤D (B) ≤400) ;F11 (A) 为孔加工, 和定位销配合 (IT=6, D (B) ≤25) ;F9 (A) 为孔加工, 普通螺栓孔 (IT=8, D (B) ≤25) ;F12 (A) 为螺纹通孔 (IT=8, D (B) ≤25) ;F4 (A) 为螺纹盲孔 (IT=8, D (B) ≤25) ;F13 (A) 为孔 (25≤D (B) ≤400) ;零件材料为HT250;零件总体尺寸为650mm×260mm×195mm。

根据工艺加工知识可知箱盖零件的加工关键工艺路线为F6 (A) —F11 (A) —F5, 7, 8 (A) 。

现基于企业车间设备状况建立设备资源与加工特征的关系布尔矩阵[E×F (E) ] (图3) 、人力资源特征矩阵[T×F (T) ] (图4) 和生产系统元素相互联系图C (图5) 。

其中E1~E21分别为车削、铣削、磨削、钻孔、绞孔和镗孔, 车床CA6140、CA616, 铣床X5030A、X62W, 磨床M1420、MG1432、M7120、Y4632A, 钻床ZH29-ZYZ-118、Z3080, 镗床T68、T611、T463, 数控加工中心, 刀夹量具。F1~F19为设备可加工工艺特征, 其中F1∼F6代表表面几何特征分别为平面、外圆柱表面、内孔、螺纹面、键槽、倒角, F7∼F10代表加工精度等级分别为IT=5、6

其中t1~t28为车间操作工;E1∼E13分别代表车削、铣削、磨削、钻孔、镗孔、加工中心操作、工人薪酬高、中、低, 工人职称高级技工、中级技工、普通技工、学徒。

由箱盖加工关键工艺路线F6 (A) -F11 (A) -F5, 7, 8 (A) 及建立的系统矩阵, 通过多色集合合取运算F (μi) =∧nk=1Fi (A) = (E, T, F (E) , F (T) , [E×F (E) ], [T×F (T) ], C) 可得出加工关键的所有可行工艺路线如下:

加工关键路线μi主要研究了最后一步加工工序的可行性路线, 加工路径研究按照加工方案—设备—人员的方式排列, 在接下来的订单处理优先过程中, 结合工艺约束知识进行次要工序插入, 进而生成完整零件加工工艺路线。

3 订单处理优选

3.1 经济效益最优的加工路线确定

企业以营利为目的, 经济效益是企业处理订单最重要的衡量标准, 本文以经济效益为优选的评价指标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几大因素有设备使用费用, 工人薪酬, 管理费用及原材料价格等, 在这些费用中原材料价格在一定时期内相对稳定, 对于产品报价波动属于可控因素, 管理费用是结合企业长期经营状况, 由财务分析师统计得出来的一个参考值, 本论文中都不做详细分析。因此企业经济效益最优的数学模型可以简化表示如下:

其中Si1、Ci2分别代表设备使用费用和工人薪酬。具体优化步骤如下:

Setp1:计算可行性路线集Ui中的, 按计算结果排序的可行性路线集合Ui={μ}1, μ5..., μm。

Setp2:查询车间作业监控系统, 确定车间当前设备状况, 是否满负荷生产, 得到进一步优化的可行性路线集:Ui'={μ5, μ2..., μm}。

Setp3:确定影响订单处理的因素集:

Setp4:工艺人员对评价因素进行评价得分, 用AHP法确定权重集W= (w1, w2, w3, ...wm) ;其中

Setp5:对每一组可行性路线按影响因素进行评判得分构造模糊评判矩阵R:

计算R×W T, 确定加工关键最优解决方案。

Setp6:根据工艺先后次序约束 (先粗后精、先主后次、先基准后其他等) , 聚集约束 (工序集中原则) , 邻近次序约束等工艺知识在关键工艺路线中插入次要工序, 生产完整的加工工艺路线, 最后结合工时计算给出订单报价及交货期。

3.2 实例

由第二节分析可知, 零件的加工路线是十分丰富的, 根据经济效益优先的原则和车间作业监控系统查询情况对于上述路线进行淘汰, 可得可行加工路线Ui':

设备资源和人力资源组合集为

即评价体集, 简记为{I, II, III, IV}。

在现实加工过程中, 影响加工经济度的影响因素分为资源利用率、加工质量可靠性 (1-废品率) 设备使用优先等级。下面是车间工艺人员对上述加工路线给出的评价矩阵R数值表1。

构造模糊评判矩阵:

应用AHP法去顶权重W= (w1, w2, w3, ...wm)

工艺技术人员对资源利用率、加工质量可靠性, 及设备使用优先级三个因素判断给出3阶方阵分别为

将其列向量单位化后得:

由公式[8]得:

规一化得Wi= (0.521 9, 0.284 2, 0.193 9) T。

由上述分析得出第一组加工方案为关键工艺最优解。零件加工关键工艺路线为

结合工艺约束知识, 插入次要加工工序可得到零件完整加工工艺路线。考虑篇幅问题在此不再举例。

4 结论

中小企业订单处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是各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论文借助多色集合理论这一数学工具进行建模, 提出了订单处理体系结构模型, 在订单处理过程中将人力资源融合进加工系统中, 拓宽了现有的研究范围;在研究过程突出重点, 主次工序层次研究, 最后借助模糊评价和工艺约束知识生成完整的加工路线, 从而减小模型的复杂程度。

论文中订单处理体系结构模型的建立主要针对零件加工工艺方案, 还不能直观生成订单报价及交货期, 这也是本论文研究中的一个不足之处, 对于如何进一步优化结构, 减少订单处理过程中人为因素影响还需进一步努力。

摘要:针对在国民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中小企业, 建立一整套完善的制造能力评估体系, 对于企业加快订单处理、提升自身竞争力有着重要的意义。目标的实现主要借助多色集合这一新型的数学工具, 分层次建立产品、零件、工艺特征、设备、操作人员数学模型及其联系的多色图;结合多色集合逻辑运算, 建立产品和车间制造资源的匹配关系, 找出产品加工关键的可行工艺路线, 借助模糊评价确定最优关键工艺路线;最后结合工艺约束知识, 插入次要工序, 得出零件完整加工路线, 从而给出报价及交货期。

关键词:制造能力评估体系,多色集合,模糊评价

参考文献

[1]曾伟.中小企业生存状况调查报告[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9.

[2]刘小玲, 李辉, 郭治国.基于狄克斯特拉算法的车间动态生产能力评估与实现[J].微计算机信息, 2006, 22 (3-4) :96-98.

[3]徐贤浩, 李锐娟.基于时间竞争环境下即时定制生产模式的生产能力分析[J].管理学报, 2005 (3) :352-357.

[4]刘大成, 郑力, 张智海, 等.面向制造业企业的效率改善方法研究[J].制造技术与机床, 2004 (04) :24-28.

[5]李宗斌, 高新勤, 赵丽萍.基于多色集合理论的信息建模与优化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5.

[6]李宗斌, 李怀祖, 韩新民.先进制造中多色集合理论的研究及应用[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5.

[7]杨纶标, 高英仪.模糊数学原理及应用[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 2005.

按客户订单组织货源订单理解篇5 篇5

1、对订单预测该的理解

一、订单预测只是手段,旨在掌控市场。选择方法,对症下药,目的只有一个把市场真正地掌控起来。减少非市场因素的干扰,争取得到利益的最大化。

二、预测的整体准确性更为重要。整体预测的准确性是构成一个区域订单的绝对因素,影响该区域的订单制定、实施、反馈等一系列工作流程。同时影响上游生产企业。

三、预测是一种经验积累,不可能一蹴而就。不可能一劳永逸,要随时跟随市场的变动而做出准确及时地调整。

四、预测是局部的,整体不会发生大的变化。局部的预测构成对整体供销状况的认识,整体的变化总要小于局部的变化

2、订单供货前,做好准备工作

结合理论再看实际,操作按客户订单组织货源应注意以下几点:必须本着客观、公平、公正的态度,本着对市场负责的态度,制定零售客户的月销量预测,以最近几个月的销售记录作为重要的参考依据利用移动平均法,尽量避免预测失准。要根据客户经理对零售客户的熟悉(店铺状态、社会影响力、守法程度、市场变化反应、)1

综合因素作为参考。也就客户经理对客户的熟悉程度和对市场及今后的变化的一个把握。

因为地方性习惯不同,所需求的卷烟也不同,根据这些不同作为参考组织货源。根据现阶段货源比较紧张、分配方式有较大变化的情况下,特别要对部分销量较好的零售户进行关注,防止底价,力争使绝大部分的零售客户的利益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获得最佳的满意度。要真正作好按客户订单组织货源的话,还要在品牌结构方面进行再深入一步的调整,按市场需求方向着手,对一些不太适应当地的卷烟在预测时要准确把握,对一些适合地方特色的卷烟来充足市场,以便更好地占有市场、掌控市场。

3、采集订单要注意的问题

做订单采集工作,一定要以市场为导向,将目标聚集到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上,人口数量、烟民数量、卷烟消费者收入水平、可支配收入上,分析消费者的品牌选择特点,这样形成的订单才是最有效合理的。

4、订单能否真实的代表市场需求

订单并不能代表真实的所有市场需求。因为消费者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公司的产品不可能无限扩张。订单订货,也得按照公司的产品来订。公司是站在行业未来的发展高度,结合本地实际,根据本地的消费习惯、消费水平和原有的卷烟品牌结构,广泛征求消费者的意见和需求,认真分析研究,从而制定的地域性和特色的品牌战略,既有一些优势大品牌,也有一些能够满足不同消费群体需要的区域性品牌作为补充,有针对性的开展订单订货工作,既满足消费者需求,又为行业品牌战略贡献力量。

5、客户订单就是将一个个零售户手里的订单加在一块儿?

客户订单反映单一客户的货源需求,就单一客户而言,这种需求是多变的;市场选择反映整个市场客观上对卷烟货源的实际需求,而这种选择是稳定的。简单的加法不足以在单一客户订单中排出一个市场整体选择的顺序。按客户订单组织货源不是简单按照客户需求相加来组织,而是遵循市场的规律,按照市场整体的选择来组织货源供应。个别客户的需求上报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不真实提到的不报需求、对订单预测的意义目的没有一个正确的了解等因素。这些因素都要通过日常的拜访沟通来进行解决。逐步使所服务的客户在客户经理的帮助指导下提高对预测的认识。

6、如何理解客户需求失真与市场销量失真?

一、客户的需求失真:

1、断货现象使客户的预期需求增大。当一种卷烟供不应求甚至出现断货时,消费者往往要走好几个店才能买到要买的卷烟,这时给客户的印象就是越断货的卷烟,消费者就越多,所以预测销量值就越大。其实如果卷烟供应充足,那些忠实的“流动”消费者就会大大减少。

2、品牌替代作用使客户预期需求增大。当一种卷烟断货时,很多消费者就会寻找同价位的品牌卷烟代替,这就造成了替代品牌卷烟销量显增加,如果这些品牌都供应充足,这种替代作用就会降低,替代品牌的销量也会随之下降,这些品牌卷烟的例子很多。在市场调查中,我们和客户如果不考虑这种因素,必然会造成订单数值过大现象。

二、市场销量失真:

1、卷烟跨地区销售,(如当前该红兰州)尽管目前的市场环境较以前大为改善,但仍存在违法经营现象,违法进货、无证运输、无证经营、无证批发现象仍然没有根绝,以至于一些卷烟流入其他地域进行销售,从销售数据来看,直接造成了卷烟销量的虚高,这是致使预测销量偏高的一个重要因素,值得注意,要加强客户守法意识的宣传在预测时通过对客户的了解,要帮助客户剔除这些因素。

订单分析 篇6

[关键词]煤电;应用型;订单人才

黑龙江省政府下发《黑龙江省东部煤电化基地发展规划》和《黑龙江省东部煤电化基地建设支持政策》,旨在把黑龙江省东部地区建设成为以煤电化为主导,相关产业配套协调,煤电资源综合利用,区域和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更加良好的重要经济板块和经济增长点。东部煤电化基地建设自此翻开崭新的一页。东部煤电化基地是指煤炭等矿产资源丰富、城市相对密集、煤电化产业基础良好、农业较为发达、对俄开展合作前景广阔的东部经济区域,包括牡丹江、佳木斯、鸡西、七台河、双鸭山、鹤岗六市,是全省重要的经济增长区域,统筹东部煤电化六市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黑龙江省一项重大举措;对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目前,东部六市摩拳擦掌,煤电化基地建设如火如荼。轰隆隆的引擎声震耳欲聋,清洁环保的电厂昂然挺立,现代化的厂房拔地而起。东部煤电化基地重点建设的100个项目正在抓紧进行。东部煤电化基地正在成长为黑龙江省经济发展的“隆起地带”。但一些不容忽视的一些问题也正在制约着黑龙江东部煤电化六市的发展,如技术研发人才缺乏、相关专业技术人才比例过小、重点实验室建设相对滞后,当务之急是需要吸引来自各方的资本、人才汇聚。因此,建立健全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适合东部煤电化六市所需的人才,是应用型民办高校在新经济形式下研究的重点。

一、东部煤电化六市人才供需的现状

近几年来,黑龙江省东部煤电化城市煤电企业出现人员不足问题,主要表现在总体人员需求及供给不足,煤电企业生产线的人员供给不足,特别是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其主要原因为:

首先,东部煤电化六市对人才的需求与供给存在差异,有很多岗位需要却都招收不到高学历、有技术的人才,用人单位与就业大学生“两头凉”的状况。黑龙江省东部煤电化六市缺少专业技术人才,虽有用人需求,却不愿意招收刚毕业的大学生。而刚毕业的大学生虽然就业困难,却也不愿意到这些企业去工作,双方形成了隔岸互望“两头凉”的尴尬状况。

其次,黑龙江省属于东北地区,从地理环境上来说,和气候宜人的东南沿海地区无法比拟,由于老工艺的生产流程已经不符合当今新产业的发展,出现了孔雀东南飞,人才大量外流的状况,也使得东部煤电化六市与地区在经济发展上受到限制,更进一步僵化了思想而导致人才创新上的滞后。

再次,从人才供给上来看,黑龙江省高等级教育学府资源比较稀少。从数据上来看,拥有本科院校14所,本科学院13所,高职院校45所,民办院校黑龙江共计18所民办高校(含本、专科)。一个省的高等级教育机构加起来还不到北京市一个市的高等学府的一半。我们的高级教育学府不仅仅在数量上不足,在质量上也不容乐观。制约黑龙江省东部煤电化六市经济发展主要因素之一是缺乏大批高素质的现代化人才。目前,一些企业中的一部分工作人员文化程度偏低;還有一部分人员并没有从事自己所学的专业,缺乏专业的理论基础。

二、应用型民办高校面向东部煤电化六市提供订单人才的可行性

民办高校教育已经成为了我国高校教育的生力军,黑龙江省民办院校共计18所(含本、专科)。民办高校由于起步较晚,历史较短,现行的人才培养模式还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民办高校在办学理念和教学实践两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因此,探讨以就业为导向,加强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进一步创新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向东部煤电化六市提供订单人才十分必要。

(一)着重培养实践能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近年来,民办应用型院校围绕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方向,进行深入研究和实践,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多次修订。重点是不断探索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努力将实践能力培养贯穿人才培养的始终,体现了“适用、实用、会用、好用”的特点。通过加大实践教学课的比列,突出了应用技术型人才“厚基础、重实践、强能力”的特色。比如,在《电子商务》课程教学中,注重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锻炼提高,组建网店运营学生团队,每个团队都有较详尽的营销策划,并具体经营多个系列的商品,收到了良好的教学实践效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项目驱动,无缝对接”专业课程体系,针对东部煤电化六市煤炭企业产业升级和东部煤电化六市煤炭企业各岗位的实际需要,对东部煤电化六市煤炭企业进行广泛调研,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二)校地企合作,探索人才培养的新途径

应用型民办高校应围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始终坚持开放式办学,走校地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道路。可以根据实用性人才培养的需要,特别邀请一些煤电化企业高管到校做专题讲座,学校聘请煤电类企业高管走进课堂,执教教学计划中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各高管根据自身实践经历和特长讲授相关内容;东部煤电化六市煤电类企业将实际的生产、经营项目交由学生完成,展现校企合作办学的新成果;应用型民办院校还可以实行了“订单式”培养。煤电化企业根据自身需求拟定人才培养方案,经过认真选拔组建“定制班”,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培养,使学生尽早接触企业、了解社会。在实践教学、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学生就业等方面与煤电化企业开展深度合作。通过学校搭建的平台各类实训实践,学生的“动手、动脑、动口”能力得到了锻炼提升,具备了较高的综合素质、职业能力和就业创业实力。

(三)加强实验实训条件建设,满足社会需求

应用型民办院校要建立校内实训基地来完成实践教学、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师资培训、新技术应用推广、模拟工业生产等项目,使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消化枯燥的理论知识,满足培养高层次煤电化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四)构筑双师型品牌专业教学团队,努力提升学生职业技能

应用型民办高校应调整师资队伍结构,确定专业基础和专业课、实训课师资比例;建立教、学、研一体的“双师型”教师培养制度、“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95%以上;引进专兼职教师、建立专兼职教师管理制度,使教学团队中来自企业一线兼职教师的比例达到50%以上;实施“双证融合”的人才培养方案,深化校企合作,以“内培、外引与外聘”等方式,努力构建一支结构合理、技术精湛、专兼结合的高水平“双师”教学团队,以适应东部煤电六市对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李建平.黑龙江省围绕五大“国家战略”谋取改革发展红利[N].新华社,2013-12-25(1).

[2]朱越,张昕.黑龙江省东部煤电化基地产业结构发展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1,(36):123-125.

课题名称:民办高校面向黑龙江煤电化城市订单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14Q114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立项课题.

订单分析 篇7

订单农业这一经营形式本是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避免农业生产中的盲目性和波动性, 但在发展过程中却暴露出合同履约率低、违约现象普遍等问题。对此, 周衍平指出订单农业违约行为频频发生的内在原因是利益风险机制不合理, 农民与企业之间构成一个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1]郭恩臣认为, 导致订单违约问题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农户和部分商家信用观念淡薄。[2]郭红东的研究表明, “保底收购、随行就市”的价格条款、“投入要求”、“奖励措施”的保障条款和“口头协议”形式对订单履约有显著的正面影响。[3]就如何解决订单农业中履约率低的问题, 当前研究主要集中在加强合同管理、完善农产品收购验级制度、建立风险保障机制、增加专用性投资、建立专业性合作社等方面。如何嗣江认为, 期货、期权、互换及其组合等新型金融产品应成为当前完善我国订单农业的重点工作之一。[4]卢小广认为要提高履约率, 需要构建农业再生产过程的信息发现和信息传递机制, 实现农业经营风险的外部转移。[5]而郭红东指出:通过企业与农户双方之间建立自我约束和相互信任的机制也能很好地提高订单的履约率。[3]这就说明诚信也是影响订单履约率的一个关键因素。那么, 究竟是什么因素影响了订单农业中合同双方诚信行为的选择, 这些影响因素之间层次结构和因果关系是怎样的?如何才能建立完善的诚信体系, 为订单农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软环境?这是本文的主要研究目的所在。

二、解释结构模型的建立

1.解释结构模型的建立步骤

解释结构模型 (ISM) 是美国人J.华菲尔特教授于1973年作为分析复杂的社会经济系统有关问题的一种方法而开发的。其特点是把复杂的系统分解为若干子系统, 利用人们的实践经验和知识, 以及计算机的帮助, 最终将系统构造成一个多级梯阶的结构模型。[6]其建立步骤主要分六步:

(1) 组织实施ISM的小组, 设定问题。

(2) 小组成员进行反复讨论研究, 最终提出一个较为合理的影响要素集合, 记为:I={I1, I2, …, In}。

(3) 根据确立的影响因素, 明确各因素间的两两关系, 构造邻接矩阵A={aij}。

(4) 计算可达矩阵。按布尔积运算, 存在一个最小整数k, 满足 (I+A) k-1≤ (I+A) k= (I+A) k+1, (I+A) k或 (I+A) k+1就是可达矩阵M。[7]

(5) 采用迭代程序, 对可达矩阵进行层次结构的构造。

(6) 根据调整顺序后的可达矩阵建立解释结构模型。

2.解释结构模型的具体实施

通过反复与实施ISM小组的成员进行征询讨论, 确定订单农业中诚信或失信行为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共有9个, 记为:I={I1, I2, …, I9}。

(1) 信息不对称I1:

如果订单双方的交易次数较少, 占据信息优势的一方就有采取诚信缺失策略的积极性。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 诚信缺失不仅不易被觉察和监督, 而且不能得到迅速有力的惩罚。这样, 失信行为可以得到私人收益却不必承担私人成本, 具有负外部性, 就使得失信行为具有过度供给的趋势。

(2) 利益驱动I2:

理性的经济人在做出诚信或失信的策略选择之前, 都要对其进行成本收益的比较, 以保证效用最大化。这里要指出的是, 经济主体在考虑收益或成本时既包括物质利益等实物方面, 也包括虚物方面, 如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带来的满足感、守信行为带来的荣誉感或失信行为导致的愧疚感等心理收益或成本。

(3) 信用机构建设I3:

信用中介机构在国家法律法规和政府监督范围内, 对商业化活动中客户所面临的信用风险提供商业化和社会化的规范管理服务, 形成有效的信息沟通渠道和合理的失信约束惩罚机制。完善的信用机构建设, 可使诚信行为获得较高的净收益增加值, 同时失信行为的净收益减少值也很大。[8]否则, 就会导致守信的净收益增加值不是很大, 失信的净收益减少值也不是很大, 订单双方就会缺乏诚信的积极性。

(4) 产权制度I4:

产权制度决定了诚信的收益权, [8]其主要功能就是给人们提供一个追求长期利益的稳定预期和重复博奕的规则。[9]即产权残缺会使经济主体短期行为严重, 不看重未来收益的获取。在订单农业运行中, 如果诚信的收益权全部或部分地归他人所有, 就没有人会为了别人的未来收益而牺牲自己的当期利益。即宁愿选择失信获取短期利益, 也不选择守信获取长期利益。

(5) 法律制度I5:

法律制度是诚信体系的有力保障, 完善的法律监督与惩罚机制可以提高经济主体的失信成本, 从而对失信行为形成有效的威慑机制。

(6) 市场监管制度I6:

市场监管制度由工商等行政管理部门和社会信用服务机构组成。行政管理体系通过加强合同管理, 规范签订的合同、协议, 监督合约的实施, 加大处罚力度, 以强化对合同双方失信的监管。而社会信用机构通过帮助企业评估客户的信用等级从而做出正确的授信决策, 帮助企业发现新客户, 树立良好的信用形象等, 实现对经济主体诚信度的监管。

(7) 资产专用性I7:

资产专用性是影响合同双方诚信的重要因素。如果在生产中投入大量的实物专用性资产和人力专用性资产, 就会对订单参与双方的失信行为形成约束, 因为如果不履约就意味着这些专用性资产成为沉没成本。

(8) 交易频度I8:

如果交易频度较高, 为了防止在今后的交易中因失信而受到惩罚和利益受损, 经济主体就会有守信的积极性, 如果是一次性交易, 行为人就不会做出诚信的选择。

(9) 文化价值观I9:

意识形态对经济主体的行为选择也具有很大的影响。诚信体系的相关制度只有获得了人们的认可, 在意识形态上给予支持, 才能使其得以充分发挥作用, 促使订单农业走上良性循环之路。

通过问卷调查和专家访谈, 确定两两因素之间的关系, 构造邻接矩阵A;经过矩阵运算, 得到可达矩阵M后, 经迭代程序构造出影响因素之间的层次结构。在此基础上, 将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用箭头表示, 构造影响经济主体诚信的解释结构模型, 如图1所示。

三、结论分析

由图1可见, 决定经济主体诚信行为选择的因素共有9个, 分属3个层次。

1.第一层影响因素

第一层影响因素, 即利益驱动, 是决定经济主体诚信的最根本原因。由于合同双方, 不论是龙头企业还是生产农户, 都是经济人, 都以效用最大化为目标, 因此, 在做出某种行为选择时都会进行成本收益的分析比较, 只有在收益大于成本时才会选择诚信或失信的某种作为。其他影响因素都是通过影响守信或失信行为的成本或收益, 进而影响其守信或失信行为的选择。因此, 利益驱动因素是影响订单农业中经济主体诚信的最根本原因。

2.第二层影响因素

第二层影响因素包括产权制度、资产专用性、市场监管制度和文化价值观, 他们都会影响到订单参与主体诚信行为选择成本或收益的比较。

(1) 产权制度。

产权制度主要决定了人们对收益的预期, 如果产权明晰就会提高行为主体选择诚信策略的收益, 否则就会降低贴现因子的数值, 进而促使经济主体放弃长期收益选择失信行为。例如, 如果农户对土地的产权是完整的, 就会选择与龙头企业长期合作以获得远期收益, 实现收益的最大化。如果农户对土地的使用权局限在一个时期内, 记为a年, 则农户会在第 (a-1) 年选择失信, 以实现效益最大化。a的数值越小, 意味着订单双方合作周期越短, 则违约越频繁。

(2) 资产专用性。

资产专用性主要影响行为主体的成本, 资产专用性越高, 意味着该资产的准租越大, 失信行为的成本越高, 从而对失信行为的约束力也就越大。例如为参加订单, 农户按照龙头企业的要求投资建设的大棚或畜舍, 就是一种专用性投资。当资产专用性对订单双方具有不同约束力的时候, 资产专用性程度较低的一方具有较大的主动权和决定权。例如某龙头企业购置了加工牧草设备, 并与当地农户签订了收购牧草的订单。对于企业而言, 投入了几十万资金, 如果农户违约不交售牧草就意味着设备闲置、资金耗损;而对于农户而言, 如果企业违约不收购牧草, 只需要更换一种作物耕种。这样, 农户的资产专用性程度较低, 具有履约或违约选择的较大主动权和决定权。

(3) 市场监管制度。

市场监管制度主要影响订单双方失信的成本, 如果失信行为被查获的概率很大, 而且一旦被查获将受到严厉的惩罚, 这将大大提高失信行为的成本。当前订单农业履约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违约行为很少受到追究, 有时即使是追究责任, 惩罚力度也不是很大, 或因为当事人不具备赔偿能力而不了了之, 不能对违约者形成威慑与约束。

(4) 文化价值观。

文化价值观属于意识形态领域, 主要对经济主体行为选择的心理成本产生影响。如果选择的是不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违约, 就会与订单参与主体的价值取向相背离, 在成本收益的比较中增加克服诸如愧疚等心理的成本。因此, 文化价值观主要是通过增大失信的心理成本来影响其行为选择。

3.第三层影响因素

第三层影响因素是交易频率、信息不对称、法律制度和信用机构建设。

(1) 交易频率。

交易频率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资产专用性作用的发挥。较高的交易频率使交易者认为投入专用性资产以获取未来长期收益是有利可图的, 就会利用专用性资产的投入向交易对方传递信号, 对在未来交易中的诚信行为做出一定的保证。例如参与订单的一些种植户和养殖户会通过建造大棚或畜舍等专用性投资, 向龙头企业作出履约的保证。

(2) 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对资产专用性和市场监管制度这两个第二层影响因素都有影响。一方面, 信息不对称会妨碍专用性资产的投入。由于信息不对称会使投入专用性资产的一方担心被对方“套牢”, 而不能将专用性资产的投入达到最优水平, 即导致专用性资产投入不足。另一方面, 信息不对称还会影响到市场监管制度作用的发挥。如果信息处于不对称状态, 就会影响对失信行为的查获频率。如果不能发现失信者的失信行为, 再严厉的惩罚机制也不会对失信者形成威慑。

(3) 法律制度。

法律制度是决定市场监管制度能否充分发挥作用的重要因素。对订单双方市场行为的监管必须要有法可依, 只有建立健全规范订单农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及实施细则, 才能使订单农业走向法制化。在完善法律有关条文的基础上, 只有做到有法必依, 执法必严, 违法必究, 才能对订单农业中的违法行为起到震慑作用。

(4) 信用机构建设。

如前所述, 信用机构建设作为市场监管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完善与否直接影响到市场监管的效果。凭借信用中介机构提供的征信服务, 以及出具的资信评级报告等服务, 可以使守信的龙头企业和农业生产大户获得类似商誉的无形资产, 使失信的企业和农户受到失去合作伙伴或无法得到信贷资金的惩罚, 并以此来制约经济主体的失信行为。

四、对策建议

由上述可见, 要改善订单农业中经济主体诚信缺失的现状, 首先要提高诚信行为的收益, 如明晰产权;同时要提高失信行为的成本, 如提高资产专用性的约束力、加强市场监管强度和文化价值观对失信行为的非正式约束。基于这些观点, 可以考虑如下实施措施以提高订单双方的诚信度。

1.建设诚信信息体系

由于对违约行为的正式和非正式制度约束都要依靠完备并传递迅速的相关信息, 所以诚信体系建设的前提与基础是信息体系建设。当前许多龙头企业开始对有过合作关系的农户建立诚信档案, 但这种企业各自为政收集信息的做法并不完美。随着土地流转制度的不断完善, 农业生产者的流动性越来越强。因此, 只有形成全国诚信信息数据库的共享, 才能适应市场经济下包括人力资源在内各种资源流动性强的特点。这就要求在短期内实现全国共享信息数据库的建成并投入使用。

2.社会信用制度的建设

社会信用制度主要针对信贷业务中授信额度的确定, 而信贷资金的获得对龙头企业和农业生产大户来说, 都是不可或缺的发展资源。因此, 这是当前诚信体系建设中制度安排供需最明确和最迫切的部分。对于个人信用征信制度的建设, 可以考虑利用专业合作社。合作经济组织内部成员之间一般具有特殊的血缘和地缘关系, 通过社员之间的相互监督, 对失信行为进行约束和钳制, 可以事半而功倍。

3.法律制度环境的建设

良好的法律制度建设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规范诚信信息登记与共享机制;二是规范信用服务机构的相关行为;三是规范信用监督管理机构的相关行为;四是对失信违约行为的规范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完善的法律制度环境是诚信体系不断完善的保障。

4.行政监管部门建设

要加强行政监管部门建设, 一是要加强对信用服务机构的监管, 促使其健康发展;二是要配合法律, 加强对订单参与主体的监管;三是要加强对行政监管机构的监督。

5.道德文化环境建设

治理诚信缺失不仅要依靠法治与行政监管, 更要依靠培育社会诚信意识与氛围。只有诚信观念深入人心, 监管失信行为的有关制度才能高效率运行。通过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加强社会舆论监督机制的建设和有关诚信的教育与研究建设, 构建一个保障诚信、确保有关正式约束制度实施的人文社会环境。

摘要:我国订单农业履约率不高, 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合同双方在履约过程中的诚信缺失。本文通过构建解释结构模型, 对订单农业中合同双方诚信影响因素的层次结构及其在诚信行为选择中所起的作用进行系统分析, 从中探索诚信缺失的根本原因及各原因之间的作用机理, 进而获得规制违约行为、构建订单农业中诚信体系的对策建议:建设诚信信息体系, 加强社会信用制度、法律环境制度、行政监管部门、道德文化环境的建设等。

关键词:订单农业,诚信,影响因素,解释结构模型

参考文献

[1]周衍平, 陈会英, 姜爱萍.山东省订单农业的发展状况与问题[J].中国农村经济, 2002, (05) .

[2]郭恩臣.山西省订单农业发展的思考[J].山西农业, 2006, (14) .

[3]郭红东.龙头企业与农户订单安排与履约:理论和来自浙江企业的实证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 2006, (02) .

[4]何嗣江, 汤钟尧.订单农业发展与金融工具创新[J].金融研究, 2005, (04) .

[5]卢小广, 吴剑平.订单农业履约率的概率辨析[J].经济问题, 2005, (03) .

[6]张广平.解释结构模型法 (ISM) 在科研技术装备管理职能作用分析中的应用[J].科研管理, 2000, (21) .

[7] (美) T.L.萨蒂.层次分析法——在资源分配、管理和冲突分析中的应用[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 1988.

[8]卢阳春.WTO与我国信用制度的建设[J].新华文摘, 2002, (04) .

订单分析 篇8

模具行业产品更新频繁, 随着技术的进步客户对产品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多元化的市场需求使得模具企业对客户的争夺也越来越激烈[1]。对模具企业而言, 开发一个新客户的成本往往比保留一个老客户的成本要大得多, 因此减少客户流失对模具企业至关重要。另一方面, 模具产品大多是定制的, 模具企业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订单信息 (主要包括客户的合同信息和生产过程中的业务数据) , 它们实时地反映了市场需求的变动和企业的运营情况。基于这些数据从企业内部挖掘出导致客户流失的因素对模具企业赢得市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数据挖掘是为了建立商务决策支持系统, 从大型数据库中抽取以前未知的、有效的和可控的模式或知识的过程[2]。分类作为数据挖掘中的一种重要技术, 已被广泛用于金融、电信等行业的客户流失预测, 且都取得了较好的预测效果[3]。这类研究主要采用决策树、Logistic回归、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等方法建立客户流失模型。然而采用这些方法建立模具行业客户流失模型则会存在一些不足。首先, 不同于常见的金融、电信等行业, 模具企业客户数量往往比较少, 但一个客户往往会带来多个订单;且模具客户流失往往不会是一次性彻底终止往来, 通常是逐渐减少订单, 降低订单交易的频率和金额, 此时, 同一个客户不同订单流失的可能性往往大不相同, 因而导致对客户流失状态的划分很难准确。其次, 模具企业对客户的人口学信息收集得较少, 而且很多都不精准 (如客户的区域分布、客户的信誉等级等) , 因此, 基于客户信息来进行数据挖掘很难找出对模具业客户流失有着显著影响的因素。最后, 客户流失预测是二分类问题, 上述方法在追求较高预测精度的同时往往忽略两类样本数据分布不平衡的差异, 而普适分类方法对这种不平衡数据集进行预测时会产生较大的错分代价[4]。

考虑客户人口学数据建立模具业客户流失预测模型的不足, 基于模具业大量的合同信息和业务数据建立订单流失预测模型, 帮助模具企业从内部分析导致订单流失的原因。另外针对模具订单中流失样本与非流失样本分布极不平衡的问题, 在Logistic回归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多元分类器方法, 以降低Logistic回归模型在进行订单流失预测时的错分代价, 将该方法应用于某大型模具企业的订单流失分析, 并通过与传统的Logistic回归分类方法进行对比来验证此改进方法的有效性。

1 模具业的订单流失分析及定义

模具企业客户往往针对不同模具产品选择不同的供应商, 并依据各供应商在交货期、质量等方面提供的服务质量来不断调整订单的分配。对模具企业而言, 从企业内部分析客户订单流失的原因, 提高自身服务质量对赢得订单十分重要。模具制造业是典型的订单式小批量生产行业[5], 模具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订单信息, 这些订单信息实时反映了客户的需求变化和企业本身对订单的完成情况[6]。因此考虑基于模具企业大量订单数据建立模具业订单流失预测模型, 基于客户合同信息和业务数据预测订单在未来发生流失的概率, 为模具企业减少订单流失提供决策依据。图1为本文进行模具业订单流失分析的架构, 包括数据输入、模型、分类输出和决策支持四个部分。

模具可重复性制造程度较低且产品种类繁多, 企业通常基于产品特征将订单分为若干类型, 比如可将订单类型分为全套类型、部件类型、配件类型、返修类型等, 并根据实际情况可进一步细分为若干小类。各个行业对客户流失的定义都有所不同, 结合模具业客户的特点, 在模具专家的指导下, 基于模具订单的产品类型将订单状态划分为2个类别:“未流失的订单”和“流失的订单”。其中流失的订单包括: (1) 与当前年同比, 上一年出现过, 当前年没有再出现的订单类型; (2) 与上一年同比, 当前年订单的数量减少50%以上的订单类型。

图1订单流失分析架构

本文以国内某大型模具企业为研究对象, 采取分层抽样的方式从其ERP系统中抽取某个5年期共5 000条订单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基于订单属性预测订单发生流失的概率, 因变量为订单的流失状态, 该订单流失预测是一个二分类问题。若订单状态为未流失取值为1, 订单状态为流失取值为0, 则根据之前对流失订单的定义, 抽取的5 000个样本中订单状态取值为1的占85.5% (共4 275条订单) , 取值为0的占14.5% (共725条订单) , 可以看到数据集中流失样本与非流失样本的分布是极不平衡的。

2 改进Logistic回归方法

2.1 Logistic回归方法

本文以订单属性为输入变量来预测订单的流失状态, 因此选用分类算法来建立模型, 在常用建模方法中, 神经网络和支持向量机虽然预测精度较高, 但其得到的规则可解释性太差, 需要借助合适的规则抽取算法才能提取易于理解的知识[7]。决策树算法由于采取贪心算法而得到较多的规则集[8], 模具订单根据实际业务需要往往对订单属性进行较多的划分, 如果用决策树算法会基于属性的分裂对样本大量的划分, 而这种划分可能对于订单分类是没有用的。Logistic回归不仅能有效地处理二值因变量问题, 还可以进行模型精确度和拟合优度的检验[9]。这样不仅可以方便了解属性变量对订单流失的预测能力, 而且还能分析订单流失状态对属性变量的响应程度, 因此本文使用Logistic回归方法建模。

若用第1类错分率表示模型将流失的订单错分为未流失的订单的比例, 第2类错分率表示模型将未流失的订单错分为流失的订单的比例。对于建立的订单流失预测模型, 如果第1类错分率较高, 则会增加模具企业挽留具有较高流失风险订单的机会成本, 如果第2类错分率较高, 则可能导致模具企业针对未流失的订单增加一些不必要的成本。而对模具企业来说, 开发一个新客户来新增订单和挽留一个老客户来减少订单流失, 前者的成本要大得多。因此, 从模具企业实际出发, 所建立的订单流失预测模型应该将第2类错分率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的同时, 尽可能降低第1类错分率。然而, 传统的Logistic回归算法在分类过程中假设这两种分类错误的代价是相等的, 处理模具订单这种样本分布极不平衡的数据集可能会产生较大的错分代价。

2.2 多元分类器方法

针对模具行业订单样本分布不平衡的特点, 以及传统的Logistic回归算法在处理模具订单流失分析问题上的不足, 本文借鉴文献[10]的方法, 提出一种多元分类器的方法来降低流失预测模型的错分率以及由此产生的错分代价。该方法的描述如下。

(1) 对于一个包含N个样本的训练集S, 若其中少数样本与多数样本的数量之比为1∶x, 则产生一个期望的分类比1∶y来将多数样本均匀、随机的划分为x/y个部分。此时, 由每个部分的多数样本加上S中所有的少数样本组成一个训练集, 则可将S划分为x/y个训练集, 每个训练集包含N/ (1+x) 个少数样本和 (N×y) / (1+x) 个多数样本。

(2) 对于划分后得到的每一个训练集, 分别用分类算法建立流失预测模型。对一个新的测试样本每个预测模型都能独立输出一个分类结果, 再用多元分类器来组合分类结果就可实现对测试样本的全面预测。由于研究旨在尽可能识别流失风险较高的订单, 因此本文考虑使用加权的策略来组建多元分类器, 对于未流失的订单C1和流失的订单C2, 给C1赋予一个权重w1, 则C2的权重为w2 (w2=1-w1) 。用n1和n2分别表示x/y个模型中将样本订单状态预测为未流失和流失的模型个数, 当w1×n1>w2×n2时, 多元分类器将测试样本预测为未流失的订单, 反之则为流失的订单。

(3) 随着权重w1的不断变化 (单调递增或递减) , 多元分类器的第1类错分率和第2类错分率也将随之变化。

本文提出的多元分类器通过调整权重w1的大小可得到不同的错分率, 基于两类错分率不断变化的数值可以绘制一条检测误差权衡曲线。模具企业可根据实际错分代价的不同从曲线中确定合适的错分平衡点, 以建立更切合实际的订单流失预测模型。

3 方法应用和结果分析

3.1 变量分析

在本文样本数据库中, 有关订单的属性有近50个, 由于属性过多会增加计算的复杂程度并降低模型的有效性, 故属性数量需要精减。因此应用专家评判法来挑选最为关键的主要属性, 并参考其他相关研究最后确定表1所示的共12个属性变量用于建模分析。

表1中, 编号X1到X5是从客户合同信息中挑选出来的属性变量。其中, 合同所含的产品类型分为全套类型 (A类) 、零部件类型 (B类) 、返修类型 (C类) 共3个大类;结算方式指客户支付货款的方式, 包括现金、电汇和其他抵押方式等;订单来源是指订单对应的客户是来自境内还是境外;收款类型指客户所支付款项的用途, 基于客户支付款项中是否含质保金来对收款类型分别取值。

X6到X12的共7个属性来自订单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业务数据。其中, 加工方法是指根据订单的产品类型和技术要求, 模具企业所采取的生产加工手段, 一般包含精铸、电火花加工、直接雕刻等;质量统计指订单在生产过程中, 是否出现了与订单要求不相符合的不一致品 (如次品、废品等) ;催款次数指由于客户没能按合同付款, 业务员对其进行催款的频率;客户投诉指客户对订单完成情况进行的反馈, 投诉途径主要分直接投诉和间接投诉两种, 投诉问题主要包含产品加工不良、图纸信息不够等。

3.2 数据预处理

对于挑选出来的12个属性变量, 用交叉表可进一步分析每个属性变量对订单流失影响的程度。将全部样本放在SPSS11.0上用交叉表技术进行分析, 得到每一个属性变量各自识别流失订单的概率大小如表2所示。表2中, “全部样本的百分比”指在全部样本中实际拥有某一个属性的订单的比重, “流失样本的百分比”指已经流失的订单中由该属性识别的订单所占的比重。比如, 在全部订单样本中, 有16.2%的订单没有准时交货, 而已经流失的订单样本中, 交货期取值为不准时的占82.7%。用各行的“流失样本的百分比”除以“全部样本的百分比”可以得到“比率”, 这个“比率”值可以有效地反应各属性对流失样本的识别能力[8]。从比率排名可以看到产品类型、交货期是否准时、客户对订单的投诉次数这三个属性的“比率”值较高, 表明这些属性能从具有这一属性的所有订单中识别出很大比重的流失订单。因此研究将这3个属性作为能够显著影响订单流失的变量, 其他属性由于不能显著地识别将要流失的订单而在分析中被排除。

3.3 建立订单流失预测模型

将5 000条样本随机分为两部分, 其中的3 500条样本 (其中508个为流失订单) 用做训练集, 1 500条样本 (其中217个为流失订单) 用做测试集。根据Logistic函数的定义, 设订单不流失 (订单状态取值为1) 的概率为P, 订单发生流失 (订单状态取值为0) 的概率为1-P, 则P与影响订单流失的各变量Xi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列Logistic回归模型表示:

其中β0为变量无关的常数项, β1, β2, βn是回归系数, 订单不流失与发生流失的概率之比为:

这个比就是事件的发生比, 将它取自然对数可得到一个线性方程:

对于训练集数据, 将交货期 (JHQ) 、产品类型 (CPLX) 、投诉次数 (TSCS) 作为输入变量, 订单的流失状态 (LSZT) 作为输出变量, 在SPSS软件上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得到以下模型:

由于产品类型分为A、B、C三个大类, 故对应三个不同的回归系数。此时模型输出的卡方统计检验值X2为12.725, 显著性值Sig=0.000 5<0.001, 因此可认为模型中这三个属性对因变量有显著影响。此时选用10折交叉验证法得到模型的分类准确率为79.32%, 第1类错分率为52.44%, 第2类错分率为18.82%。用训练集数据得到模型的具体参数之后, 对于测试样本将其对应的参数代入方程 (1) 或 (2) 便可预测每个订单发生流失的概率, 从而得到订单流失状态的输出。

为解决样本分布极不平衡的问题, 研究使用多元分类器方法。数据集中流失样本与非流失样本的比例接近1∶6, 为平衡两类样本分布可将期望的分类比设为1∶1。此时, 未流失的样本被均匀、随机地分成6个部分, 加上流失的样本可构成6个训练集。对6个训练集分别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 将测试集的新样本分别输入这6个模型, 则每个样本都可得到6个分类预测结果。当赋给未流失订单的权重以0.01的增量从0.01增加到0.99时, 根据之前的多元分类器算法可得到一条基于两种错分率的检测误差权衡曲线, 如图2所示。从图2可以看到, 随着未流失订单权重的增加, 第1类错分率在不断上升而第2类错分率在不断下降。

3.4 结果与分析

将订单的相关属性作为输入变量, 应用交叉表技术进行分析, 发现在模具企业运营过程中交货期、订单的产品类型、客户的投诉次数对订单流失有着显著的影响。研究建立的回归分析模型反映了这些属性与订单流失之间的相关性, 根据模型识别出的流失订单特征, 模具企业可以采取相应的管理策略来预防订单流失。

另外, 在图2中标示用传统单个分类器建模时获得的第1类错分率和第2类错分率, 可以看到对于多元分类器建立的模型, 在第1类错分率为52.44%的时候第2类错分率为15.67%, 第2类错分率为18.82%的时候第1类错分率为43.82%。由此可见本文的多元分类器方法对降低预测模型的两类错分率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通过图2所示的检测误差权衡曲线, 模具企业可根据实际来选取合适的错分率, 从而得到更有效的订单流失预测模型。

图2检测误差权衡曲线

Response图和Lift指标可用来评价模型的性能, 如图3所示, Response图横轴表示抽取的样本占订单总数的百分比, 纵轴表示所抽取样本中的流失订单占流失订单总数的百分比, 对角线表示不用模型随机抽取的预测效果。用本文的Logistic回归模型对测试集数据进行预测时得到图3模型1所示的Lift曲线, 当横轴抽取10%总订单数时, Logistic回归模型能识别出45.85%的流失订单, 此时模型的Lift指标为:45.85%/10%=4.585, 由此可见与随机抽取相比预测效果有了较大提升。为方便与其它普适分类方法进行对比, 研究假定预测模型的两类错分代价相等, 在多元分类器中给流失订单和未流失订单赋予相同的权重 (即w1=w2) , 此时用多元分类器模型对测试集进行预测得到图3模型2所示的Lift曲线。显然, 模型2比模型1获得了更高的Lift指标, 实证结果表明, 本文提出的基于Logistic回归的多元分类器方法对模具行业的订单流失分析取得了较好的预测效果。

4 结论

针对模具行业用客户人口学数据进行客户流失分析的局限性, 本文基于客户合同信息和业务数据建立了模具业的订单流失预测模型, 对模具企业的订单流失现象进行了分析。另外研究在Logistic回归算法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多元分类器的建模方法, 以解决模具订单样本分布极不平衡及其产生不同错分代价的问题。该方法在建立流失预测模型时能够为模型的两类错分率找到一个平衡点, 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分类算法建模时默认两种错分代价相同的不足, 提高了模型在实际应用中的有效性。将该方法应用于某大型模具企业的订单流失分析问题, 获得了较好的预测效果。

参考文献

[1]鲍明飞.模具企业转型发展的挑战和机遇[J].模具工业, 2012, 38 (10) :1-4.

[2]Berry M J A, Linoff G.Data mining techniques:formarketing, sales, and customer support[M].NewYork:Wiley, 1997.

[3]刘志妩.基于决策树算法的学生成绩的预测分析[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2012, 29 (11) :312-315.

[4]Elkan C.The foundations of cost-sensitive learning[A].Proceeding of theSeventeenth InternationalJoint Conference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C].200l:973-978.

[5]胡钰松, 胡常伟.模具制造企业备件库存分类方法研究[J].机械设计与制造, 2012 (11) :236-238.

[6]陈少镇, 陈庆新, 毛宁, 等.考虑进度协调的模具订单投放控制策略[J].机电工程技术, 2012 (10) :17-22.

[7]张旭梅, 石瀚凌.基于分类挖掘方法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客户流失分析[J].工业工程, 2011, 14 (6) :126-132.

[8]Jiawei Han, Micheline Kamber.数据挖掘:概念与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1.

[9]蒙肖莲, 蔡淑琴, 杜宽旗, 等.商业银行客户流失预测模型研究[J].系统工程, 2004, 22 (12) :67-71.

订单分析 篇9

电子商务企业的经营管理状态处于虚拟和现实之间,整个生产销售网络,不是以个体存在,而需要与多个企业进行紧密联系,这种合作式的经营方式有其优越性,当然也有着不可预知的风险。在供应链管理中,库存控制是一个重要部分,维持适当的库存,可以使企业的经营活动正常进行,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库存管理存在于整个供应链系统中,它的最终目标是为了使企业的总投资成本最小而获益最大。电子商务活动面对数量庞大且零散的客户群体,其订单也呈现分散、量小等特点,这给库存控制带来了诸多阻碍。

市场需求预测对企业生存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科学的决策要以需求预测为依据。预测可使用的标准化方法很多,有定性法、历史映射法、因果法等,每类方法对长短期预测的相对准确性不同,定量分析的复杂程度不同,产生预测方法的逻辑基础不同。目前关于订单—库存分析的研究已不在少数。比较有代表性的有:

黎红[1]采用Excel对某物流公司的仓储需求预测。首先创建Excel工作表,然后利用其数据处理及图表功能,将时间(季度)作为自变量X,将仓储需求作为因变量Y,选取“插入图表”启动图表工具向导,在“图表类型”中选取XY散点图,在“数据源区域”选取表中相应数据区,可得仓储周转量曲线图。创建图表后,用Excel为仓储周转量曲线添加趋势线,选取拟合度最高的线型。由此可得预测值。

张杰[2]利用Excel进行决策分析物流配送中的网络优化问题。需要说明的是,规划求解模型在具体运用过程中,约束条件的确定使得问题更加符合现实情况,也更有难度。如果遇到Excel规划求解无解的情况,可以检查可变单元格是否选对、目标区域是否缺公式等。

SPSS软件同样可以做市场分析,SPSS提供了可以通过频数和描述性分析过程提供对客户数据的初步印象。

陈智刚、朱鼎勋、何淼[3]运用SPSS软件,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预测未来几年昆明市的货物运输量,从而预测出昆明市第三方物流市场需求规模的变化趋势。

胡桂、锬罗琴[4],通过实际的案例,研究了SPSS技术在市场调查统计分析中应用的一般方法:录入编辑市场调查中的数据;根据研究需要以及问题的性质确定出利用SPSS的相应的哪些统计功能;调用SPSS的菜单功能得到相应的统计结果以及相应的图表;根据统计结果和图表进行相关分析,为市场调查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上述研究用多种方法从多个角度研究了销量预测、仓储需求、区域物流运量等内容,实现了预测需求,但以电子商务环境为背景的研究较少。本文将考虑到电子商务订单的海量性、高频率、小批次等特点,研究符合电商企业的销量预测方法,同时将销量—库存结合,预知销量的同时优化库存控制,为电商物流领域优化控制提供一定参考。

2 电子商务企业订单—库存分析的必要性

2.1 长尾商品发展迅速

由于电子商务产品呈现出海量SKU的特性,即品规众多,而顾客选中某一种类单品的概率较小,而所有非畅销品的总和却很大,商品呈现出长尾特性。所谓长尾理论是指,当商品储存、流通、展示的渠道足够广,其生产成本急剧下降以至于个人都可生产,且商品的销售成本急剧降低时,以前看似需求极低的产品,也会有人买。这些需求和销量本不高的产品所共同占据的市场份额,已经能与主流产品的市场份额相比,甚至更大。因此,电商产业的发展不仅仅在于传统需求曲线上代表“畅销商品”的头部;还有代表“冷门商品”常被人遗忘的长尾。例如,大型书店通常可摆放图书10万册,而亚马逊网销图书销售额中,却有1/4出自排名10万以后的书籍。所谓“冷门”书籍销售比例正高速成长,预计未来可能还会占整个书市的一半甚至更多。这表明消费者在面对无限的选择时,真正想要的东西和取得渠道都出现了重大变化。

由于长尾商品种类众多而每一SKU数量较小,为了能够在现有的条件下满足客户体验,比如既定的存储空间、有限的资金支持、有限的人工等制约条件,就需要对客户订单需求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和预测,实现最佳库存控制。

2.2 牛鞭效应依然存在

传统供应模式中,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以及技术手段的落后等因素,整个供应链条上的企业均会受到“牛鞭效应”的影响,导致需求预测出现较大偏差,且偏差逐层放大,最终造成库存的浪费。通过电子商务实现信息共享后可以减弱牛鞭效应,但是由于供应链各环节运输、生产提前期等不确定性因素的存在使得牛鞭效应依然存在。因此,电子商务环境下,依然需要对客户订单进行分析,进行需求预测,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库存,节省资金,实现效益最大化。

2.3 网购促销常态化需要精准需求预测做保障

自2011年“双十一”大促引起巨大轰动以来,“双十一”、“双十二”、“618”、周年庆、年终庆等各个促销时点被各大电商企业争相效仿,每年都有多个集中大促的时点不断掀起一个又一个消费热潮,网购促销已经逐渐常态化。而促销季的销售数据往往会成倍增长甚至连翻数倍,要保证促销季客户的满意度,除了高效的物流外,无疑足量的库存才是强有力的后盾,然后足量库存并不意味着要储备超大容量的库存,适量则最佳。因此,网购促销常态化需要精准的订单需求预测做保障。

3 电商环境下订单—库存分析工具的选择

能够用来做统计分析的软件和程序很多,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包括:SPSS、SAS、R语言、S-PLUS、S-Miner等。SPSS是较为简单的一种统计软件,多是菜单操作,但不利于二次程序开发;SAS软件需要购买,且录入语言要非常精确,不能出错,较难操作;S-PLUS:需要购买,基本是菜单操作,类似于SPSS;R语言是一款免费软件,可进行菜单操作,一般需要编程,方便二次程序开发。

R语言与SPSS等其他统计软件的比较如下表所示。

从上表可以看出,选择R语言有如下优点。

首先,R是一个强大的脚本语言。用Excel统计大数据,中间有很多列都可能为空,对统计分析不方便,R便能够像Perl的正则表达式一样来处理文本。有缺失值的凌乱的大数据需要通过编程语言来进行分析,R是被用作一门编程语言来写的,因此,就这一方面来说R是一种更好的工具。

其次,R分析的数据能与文档整合在一起发布。R能够很好地与La Tex文档发布系统整合在一起,这意味着R的统计输出和图形可以嵌入到可出版级的文档中。如果想写一本关于数据分析的书,或者不想把结果拷贝到一个字符处理文档中,通过R和La Tex来实现最方便。

再次,零成本。R作为一个免费的数据分析软件,很适合中小企业进行数据分析,只要合理安排有一定R基础的人管理,即使大企业亦可使用,还能节省预算。

最后,R是在GNU许可证下的一个开源项目。R可以通过不断地增加包而使功能越来越完善。R把那些能被当作同一组安装,并且可以被R在会话访问的数据集合、R函数、文档和动态加载项用C或者Fortran打包到一起。R的包添加新的功能进来,通过这些软件包,研究人员可以很容易地分享他们同行间的计算方法。事实上,许多统计学方面的开发包在成为商业软件之前最开始都是以R的包的形式出现的。基于电子商务订单的海量性、随机性以及高频率小批次等特性,考虑到R语言的高效性,可扩展性和处理数据的海量性以及开源性,本文选择R对电子商务企业前端的客户信息进行数据分析,以求得电商物流企业库存与需求的最佳匹配度。

4 基于R软件的电子商务订单—库存分析

4.1 模式介绍

基于R的电子商务订单—库存分析模式,以R语言为工具,以电商企业实际销售和库存数据为对象,以精准预测为目标,分别得出销量走势以及销量—库存关系匹配度分析,从而为企业预测销量以及设置库存提供科学依据。具体步骤如下:

(1)形成Excel格式各节点销售数据以及库存量源数据表。

(2)加载该数据包,并将数据导入到分析软件中。

(3)进行数据预处理,如处理缺失值。

(4)数据可视化操作。

通过上述操作步骤,最终得出与目标数据对应的销量走势图以及销量———库存关系分析图,通过销量走势,可以合理地预测目标时点的订单量,为后续的订单处理等环节做好充分的准备;通过销量—库存关系分析图可以科学地分析订单与库存量的匹配度,防止脱销和积压状况的发生,提升企业运作效率,节约资金,同时提升客户体验。

4.2 实例导入

北京TLZ公司创立于1999年,通过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塑造与推广、产品研发设计、营销网络建设与优化、供应链整合与管理,在全国建立连锁零售网络及电子商务销售系统,向广大消费者提供安全舒适的户外运动装备。

TLZ将部分库存转移给第三方物流公司———GS物流,并付给其一定的库存费用,由GS物流来全权管理库存。所以,能够准确的分析商品的需求情况,根据需求调整库存量,降低在库库存量,对于提高公司效益有着巨大的帮助。

图1~图4是TLZ公司的部分产品的销售量及库存数据。

图1是TLZ部分产品的销售量及库存数据。首先加载数据包:install.packages(“xlsx”)。

然后将数据导入到分析软件中。设置文件目录:

进行数据的预处理,处理缺失值。

数据的可视化。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到销售量的趋势变化

由上图可以看到销售量的数据有些种类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分布,夏天销量很高而冬天销量骤减,而有些种类的销售量持续走低。另外,由于网购促销季等因素的影响,部分商品某些时点的销售量骤增,甚至连增数倍,这种非常态化的销量必然引起库存的较大波动,因此,根据该走势图,可以预知反常时点的销量,从而能够提早做好准备,防止脱销而引发的低客户满意度。在销量—库存表中,可以看到一些供需不匹配的现象,热销产品的库存反而低于大部分商品,而有些库存则比销量还多。因此,销量—库存表可以为决策者优化商品库存提供依据,既避免了因库存积压而带来的资金占用,也防止了因脱销而引起的客户投诉,实现供需最佳匹配。

5 结论

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能够对数据库、网页中的数据等进行实时分析,得出可靠的结论给所需的企业十分必要。针对现在电子商务企业与物流企业合作的形式,实时的数据分析对于控制库存、增加赢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针对电商领域数据的海量性、复杂性以及多变性,本文研究了现在物流领域应用的几种统计方法,通过比较的方式选择了当前正在逐渐流行的R语言数据分析方法,说明了R相对于Excel和SPSS的一些优势。同时,用实例引入证明了R语言在物流领域进行数据分析预测的可行性。虽然本文使用的R语言的分析内容稍显简单,但仍为订单仓储库存的预测及分析提供了一种新的可以借鉴的方法,更具体的功能还需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黎红.Excel在某物流公司的仓储需求预测中的应用[J].商场现代化,2007(14):157-158.

[2]张杰.Excel在中小企业物流管理中的应用[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4(11):53-55.

[3]陈智刚,朱鼎勋,何淼.基于SPSS的昆明市第三方物流市场需求预测分析[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6).

订单分析 篇10

自1998年国务院出台了《国务院关于棉花流通体制的改革的决定》, 决定于1999年新棉上市后, 棉花收购和销售主要由市场形成, 棉花现货市场已被全面放开。从图1可以看出, 棉花价格波动异常激烈, 特别是从2000年3月到2004年11月, 最低时价格达到7200元每吨, 而最高的时候价格达到17485元每吨。2004年11月以后, 由于棉花期货品种的上市, 且期货市场固有的套期保值和价格发现功能, 减缓了棉花价格的波动, 可见棉花期货市场的上市有利于棉花价格的稳定, 进而有利于整个棉花产业的发展。

期货市场进行的是大宗交易, 一般的农户根本没有实力直接参与到棉花期货市场, 这不利于发挥棉花期货市场的功效, 需要新的组织将农户联系起来, 间接进入棉花期货市场进行交易。而涉棉企业通过棉花订单农业与农户签订订单合同, 再利用自身的信息、资金、规模等优势在进入期货市场上进行操作, 从而间接将农户与期货市场联系起来, 更好的发挥期货市场的功能。棉花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可以给企业传达价格信息, 指导订单农业合同的签订, 有利于减少订单农业的违约, 提高订单农业的履约率。针对目前国内订单履约率大概只有20%的难题, 关键是订单农业的价格风险没有转移出去, 往往当市场价格高于订单价格的时候, 农户就少报数量, 或者出现一些收购者私下进行不合法收购;当订单价格低于市场价格的时刻, 又出现农户多报数量, 在没有法律的约束下很容易引发道德风险, 从而损害双方的利益, 不利用订单农业的稳定、可持续发展。利用期货市场, 通过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和套期保值功能能够将价格风险转移到市场上去, 进而减少农户与企业之间“敲竹杠”的问题。通过棉花“订单农业+期货”模型可以解决订单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吸引更多的棉农参与订单农业, 壮大新疆棉花组织。

2 棉花“订单农业+期货”模型的功能

“订单农业+期货”模型实际上就是一个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的投资组合, 企业通过以期货市场价格为参考, 和农户签订订单, 然后在期货市场上进行套期保值操作, 将市场的价格波动风险转移给期货市场上的投机者。

2.1 涉棉企业可以利用棉花期货市场的价格为参照签订订单合约

期货市场具有价格发现功能, 当期货合约临近时, 现货市场的价格越来越接近期货市场的价格, 涉棉企业可以以期货市场的价格为参照来签订订单合约, 这样可以减少签订价格与日后履行合约价格的差距, 有利于合约的履行。

2.2 签订订单后, 涉棉企业可以到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

目前, 新疆地方和生产建设兵团棉花的生产经营方式是家庭承包责任制, 与之相对应的棉花生产经营主体的大多数是一家一户的种棉农户。由于棉花期货市场进行交易或者套期保值属于大宗商品交易, 一般农户无法参与, 只有涉棉企业才有资金、信息、技术等优势进入棉花期货市场上进行套期保值。通过涉棉企业与农户签订订单后, 涉棉企业不仅可以锁定成本, 还能利用期货市场转移价格风险;种棉农户可以通过涉棉企业的指导进行生产, 减少盲目性, 农户收入受价格的波动影响也大大降低, 使双方都得到了实惠。

3 “订单农业+期货”模型对新疆棉花产业发展的作用

“订单农业+期货”模型对于稳定新疆棉花生产具有重要作用, 本模型具能发挥订单农业的作用, 又能通过期货市场将价格风险转移出去。国内外的实践经验表明, 期货市场对于农产品的流通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它特有的价格发现和套期保值的功能已被灵活运用到现货流通和涉棉企业, 利用期货市场已经成为现在涉棉企业的基本理念。

长期以来美国对棉花价格一直具有主导权, 是国际棉花价格的风向标。由于美国利用期货市场的成熟, 10%左右的大农场自己在期货市场上进行套期保值操作, 而其他小农户通过和企业签订各种各样的订单, 由企业在期货市场上进行操作。

3.1 “订单农业+期货”模型有利于客观反映新疆棉花市场的供求关系

通过期货市场可以形成棉花市场的基准价格, 在棉花价格开放前, 我国棉花价格一直处于政府部门的监管, 棉花价格开放后, 我国棉花处于不断的波动中, 使“卖棉难”与“买棉难“现象交替出现, 不仅损害农户的利益, 也严重影响了涉棉企业的生产。现货价格仅仅反映棉花当期供求关系, 均衡价格处于不断波动之中。另外, 棉花生产的周期比较长, 根据当期的市场价格信息来确定下一期的棉花供给, 安排下一期的生产, 必然会带来风险, 陷入价格循环往复的波动中。而期货市场是一种集中交易、公平竞争、秩序性强、性息公开的价格形成机制, 涉棉企业在郑州交易所注册成会员后, 就能在棉花期货市场上进行集中交易, 按照“公平、公正、公开”原则, 就此来形成即期、近期、远期价格, 调节供求关系, 这些优势是即期交易和远期交易所不具有的, 因此说期货市场能够将所有影响棉花价格的因素反映到上面来, 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预期性。

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共同组成一个完备的市场体系, 各自具有不同的功能;期货市场的主要功能是形成价格和分散风险, 而现货市场是形成价格的基础, 没有现货市场发展, 期货市场的功能就得不到保障。通过“订单+期货”模型涉棉企业与农户签订订单农业后在期货市场上进行套期保值, 壮大期货市场上的套期保值队伍, 从而更好的发挥期货市场的功能, 这即解决了农户“卖棉难”的问题, 也让企业对原材料的需求得到保障, 又多了一个交易平台, 可以在期货市场上直接进行交割, 增强了棉花的流通, 从而使棉花的价格更加科学和市场化。

3.2 “订单农业+期货”模型有利于调整新疆棉花产业结构

目前新疆地区参与棉花生产、加工和销售组织结构有农户、棉花合作社、生产棉麻公司和棉花进出口公司, 它们之间各自为战, 处于一种分散的状态, 不利于棉花产业一体化的形成和整个棉花产业的发展。而订单农业通过连接农户 (小农场) 与涉棉企业, 能够使生产、加工和销售三者之间由原来的单纯买卖关系变为以利益为联结纽带, 以契约为联结方式的新的利益共同体, 实现生产、加工和销售一体化, 减少中间环节, 降低交易成本。

棉花期货市场反馈的价格信息可以指导农户进行生产, 减少农户生产的盲目性, 还可以推广棉花种植技术, 提高棉花质量, 因为棉花期货市场上进行交割的棉花有严格的质量要求标准, 只有符合交割单标准的棉花才能在期货市场上进行交割, 这有利于提高整个棉花的质量, 也需要专门的质量检测机构的进行配合。现代农产品期货物流体系的形成, 取决于农产品利用期货市场以及其他金融衍生工具的成熟程度。发展订单农业, 壮大套期保值的队伍, 使整个棉花产业高效的利用棉花期货市场, 形成具有现代意义的物流体系, 有利于提高新疆棉花的竞争力。

3.3 “订单农业+期货”模型有利于分散新疆棉花风险

期货市场作为价格发现和风险转移的市场, 集中许多投机者和套期保值者, 市场风险可以在众多的参与者之间重新进行分配。由于现货价格交易先天的不足, 主要表现在现货交易的透明度低, 其交易在分散的市场进行, 缺乏组织和秩序, 还有明显的地理差价, 在一对一的交易中很容易产生欺诈和垄断的行为;现货市场供求分散、市场流动性差, 不利于合理价格的形成;现货市场的信息不通畅, 信息获得的容易程度、好坏直接影响市场主体对市场供需和价格走势进行判断和预测, 以及对竞争对手的信息掌握情况;现货交易缺乏对价格的预期性。在棉花期货品种没有上市前, 棉农和涉棉企业面临的价格波动风险非常大, 棉花品种推出后, 期货市场交易能够弥补现货市场交易的先天不足。

目前, 国内“公司+农户”型的订单农业发展很快, 但履约率很低, 主要原因就是订单的价格风险没有转移出去, 订单农业只是将风险在农户和企业之间进行转移, 而且实际上对公司来说, 众多农户的市场通过订单全都转移给了公司, 公司难以承担这种风险。因为若是农户违约, 由于人数众多且分散, 诉讼成本过高, 不可能一一追究违约责任, 国家又倾向于保护农民的利益, 所以很难真正的得到相应补偿;反之, 如果出现不利于企业的变动, 企业由于商誉、社会责任、舆论压力和合同法等原因不可能轻易违约, 即使违约也难以逃避名誉上的惩罚。引入棉花期货交易后, 涉棉企业可通过期货市场套期保值交易, 从而锁定未来的成本和收益, 提高订单的履约率。

4 “订单农业+期货”模型有利于新疆现代化棉花企业的形成

加入WTO后, 棉花等农产品市场实施对外开放, 我国涉棉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 由于国内在棉花价格和棉花质量都没有优势, 与国外涉棉企业的竞争优势比较, 明显处于弱势, 这急切需要发展壮大我国涉棉企业, 形成现代化棉花企业, 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提高我国涉棉企业的竞争力。而“订单农业+期货”模型有助于现代棉花加工、流通企业的形成, 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新疆棉花企业的发展问题。就棉花流通企业而言, 由于其流通量大、利润薄, 一旦价格发生变化很容易造成亏损, 加之影响棉花价格变动的因素很多, 价格难以预测, 因此很难形成大规模的棉花流通企业。但如果参与棉花期货市场, 棉花流通企业可以通过在棉花期货市场上进行套期保值、进行价格预测, 防止或避免价格过度波动带来的风险和损失, 企业才能扩大订单规模, 有了固定的风险管理手段, 订单农业才能有效地推广。就棉花加工企业而言, “订单农业+期货”模型一头牵着农户, 一头连着期货市场, 通过与农户签订订单, 提前确定了涉棉企业的生产成本, 保证了涉棉企业所需原材料的质量和需求, 另外, 涉棉企业可以通过期货市场套期保值, 可以降低和锁定企业风险, 使得利润或者收益更加稳定, 企业可以更好的进行长期生产的安排和规划。

5 “订单农业+期货”模型有利于新疆棉花产业化的形成

目前新疆棉花生产以家庭承包制的小农户生产为主, 是棉花产业化形成的最大障碍, 由于小农户生产的不一致性、随意性, 导致棉花市场质量变化、价格波动很大, 不利于涉棉企业的发展。这也表明新疆棉花产业化程度不高。棉花价格市场化后, 涉棉企业必须面对日益变化的市场, 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生产和发展, 必须要寻找分散和规避棉花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的渠道, 而“订单农业+期货”模型能够解决这些问题。

涉棉企业通过订单农业和农户签订订单, 引入了新的市场组织形式, 并且将农户与市场联系起来, 减少了农户的分散性和生产的盲目性, 通过对农户的信息、技术等的推广, 可以确保农户生产的合理性, 保证棉花生产的标准化, 并积极利用棉花期货市场价格信息和订单需求的信息, 对符合交割标准的棉花实现优质优价。在适应市场需求的条件下, 大力发展规模化, 达到规模经济的效果, 并逐步形成棉花种子培育、技术推广、质量检测和销售生产体系。通过棉花期货市场、现货市场把生产、加工和销售有机的联系起来, 从根本上打破新疆棉花小农户的生产方式, 有利于棉花产业化的形成。

综上所述, “订单农业+期货”模型是新疆棉花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是解决新疆涉棉企业发展瓶颈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李辉.中国新疆棉花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M].乌鲁木齐:新疆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

[2]李敬, 李刚.关于期货市场参与订单农业的探讨[J].湖北社会科学, 2005 (3) .

[3]卢山, 格日乐其木格.论期货与订单农业的结合[J].北方经济, 2006 (11) .

[4]陈昕.利用棉花期货发展新疆棉花产业[J].甘肃农业, 2006 (8) .

“订单养鸡”效益高 篇11

不受市场价格的影响

于克生从2005年开始养鸡,现在有两个鸡舍共400多平方米。2013年开始,他与某集团签订了“订单养鸡”合同,2013年出栏鸡近4万只,纯利润达10万余元。

2013年以来,查山营林所领导班子为增加养鸡户的收入,规避市场风险,结合本地实际,多次到某集团考察,经过与该集团洽谈协商,协助所里的养鸡户与该集团签订了“订单养鸡”合同,发展养鸡业。“订单养鸡”就是集团与养殖户签订供销一条龙的基本价格回收合同,养殖户按该集团要求养鸡,集团负责提供优质鸡雏、饲料、药品以及技术服务,到成鸡可出栏时,集团按签订的价格到养鸡户的养殖地收购,不管市场价格怎样波动,集团都能保证养鸡户有较高且稳定的收入,免去了养鸡户对市场价格风险的后顾之忧。

技术有保证,风险小

据于克生说,以前他单独养鸡风险大,现在签了订单后再也不担心销路了,在价格保证的同时技术也得到了保证。平时养殖户在养鸡过程中如果遇到技术难题,可以向集团寻求帮助,集团会派专业的技术人员前来指导,这为养殖户解决了后顾之忧。

“订单养鸡”让查山营林所肉鸡养殖规模不断扩大。该所把养殖肉食鸡作为所里的先行发展项目,从政策上不断给予扶持,养殖户由2012年6户、出栏肉鸡8万只,发展到2013年养殖户10户、出栏肉鸡15万只,2014年预计养殖户将增加到15户、出栏肉鸡可达18万只。

订单分析 篇12

为深入调研“订单式”培养模式的社会认同度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主动了解社会各界对高职人才“订单”培养模式的意见和建议, 课题组通过电话访谈、调查问卷和见面访谈等方式, 从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及员工、高职院校领导及教师、学生及学生家长等四个方面, 就目前高职人才“订单式”培养模式的运作和实施效果, 进行了广泛的调查访谈, 最后通过对有效数据进行科学分析, 得出了社会对订单模式的认可程度。

1调查对象

本次社会认同度调查涉到学生、学生家长、教师、企事业用人单位员工或负责人, 共计240人。

2调查方法

(1) 问卷调查

本次问卷调查题目由供选择的客观题和少量主观问答题组成, 其中以客观题为主。问卷发放总数与回收的有效问卷数量如图1所示。

(2) 访谈调查

访谈调查分为电话访谈和见面访谈两种, 其中见面访谈为主要方式, 各种调查方式所占比例如表1所示。

(3) 相关专家咨询

为保证结论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课题组还通过召开专家咨询会的方式, 就统计分析回收的有效调查问卷上的相关数据和结论, 向省内有关高职教育与教学的专家征求修改意见, 最终形成了较为科学的建设性建议。参加咨询会的专家主要来源于株洲职业技术学院教学质量督导、教务处和汽车电子系等二级教学管理部门。

3社会认可度分析

调查结果如图2所示。

从图2可以清晰看出, 实行“2.5+0.5”订单人才培养模式, 已普遍得到了人们的认同。家长、学生、用人单位、教师的认同度分别为80%、73.5%、82%、70.9%。究其原因是本模式能让学生有针对性地提升综合素养和实践动手能力。

4高职人才“订单”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企业投入与产出不对称。“订单”企业既要求学生要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具备较强的专业实践岗位技能, 又强调具有一定的就业稳定性。而目前的高职人才“订单”班普遍存在着较为严重的不稳定现状, 少量高职生诚信意识不强, 容易受实用主义思想的支配来选择就业, 特别在职业追求上往往把经济利益放在首位, 就职初期太多地看重职业中的个人所得。稍有这样那样的不如意就退出订单班, 造成企业人力资本投入后收效低微。

学院投入与产出不对称。当前一些高职人才“订单”班普遍存在不稳定现象, 这将对学校就业工作的诚信度造成不良影响。退出订单班的结果不仅浪费了企业的岗位资源, 同时还造成合作企业投资成本的“浪费”, 使合作企业质疑学校的素质教育水平, 甚至可能对学校缺乏合作信心。

学生理想与现实不切合。由于高职生普遍缺乏社会经验, 其初次就业及今后成才的高期望值, 这使得学生个人价值的追求与社会现实相脱离。在个人理想未能实现、就业薪资水平不如意及社会上实用主义思想的影响下作就业选择与规划时, 一旦企业实习状况与个人理想产生较大偏差时, 学员们更多的就会选择离职。

二高职订单式培养模式有关问题的原因

1利益各方追求点不一致或目光有些短浅

高职“订单”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企校双重属性, 尽管一些大型企业非常重视人力资源的储备, 对企校合作表现出很高的兴趣, 但企业和学校的合作目的却不可能完全一致, 一般情况下的订单模式, 院校都将以学生就业为导向, 学生以理想与个人利益有机结合为考虑点, 而合作企业则要全面追求利益的最大化, 成本的最低化, 想以低的成本获取最优质的人力资源。因此, 各方追求的目标利益偏差势必造成责权利的不统一。

2订单培养课程体系未动态对接企业岗位要求或不完善

目前大多数合作企业对高等职业教育关注和研究得很不够, 普遍认为培养人完全是学校的职责而非企业的重要工作。加之, 很多高职院校在办学思路上普遍存在着“职教普教化”的倾向, 从而造成高职订单培养方案并未动态对接企业岗位资质或不全面, 没有对接岗位技能的各种要求。

3管理理念落后或对订单疏于管理

高职“订单人才培养项目”不论是学员日常管理方面还是在课程教学实习管理方面, 都与非订单班的培养方式有较大差别。由于目前各方的管理思路、培养模式和教学手段、方法与瞬息万变的动态市场有较大差距, 与高职院校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很难同步, 从而造成了高职“订单培养”模式流于形式, 效果不佳的局面。

4订单培养过程管理与控制环节存在“真空”

高职人才的订单培养过程大体包括两个阶段, 一个是在校的培养与提升阶段, 由专业系部与项目教师负责;二是在合作企业的顶岗实习与就业阶段, 主要由企业负责。订单学员在校时, 企业有可能介入较少, 而学生到合作企业实习和就业阶段, 学院与系部则鞭长莫及。这势必造成两个过程的分离, 从而使过程管理控制存在“真空”地带, 培养成本高, 质量无法保证。

5订单培养学员的就业心态不稳定

由于订单学员缺乏社会经验, 在社会经验的不断积累过程中, 现实与各自理想的差距往往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而且这些心理问题很可能得不到企业和学校的足够重视, 也缺乏相应的应对机制, 此状况势必造成学员心理问题的不断积聚, 最终产生学生心态的不稳定现象。

6订单培养激励机制有待完善

目前大多数订单班的培养还未建立与之匹配的利润激励机制。想要统筹兼顾学校、企业、学生三方主体的各自利益, 务必建立健全科学的管理机制来更好地掌控整个培养过程。

三校企双方共同创新订单培养模式, 提升人才培养品质

1培养方案共确定

依据企业产品技术、生产特点及对岗位人才的综合要求, 企校双方联合制定高职人才“订单班”培养目标, 将人才培养方案科学化、具体化, 通过科学引入企业现行的产品质量认证体系、员工培训资源包等技术手段, 增设和合作企业文化理念、工艺与质量管理要求、设备维护与保养等与一线直接相关的课程或模块, 形成科学实用的订单培养计划。

2教学团队共打造

为了充分发挥校企双方的职教资源优势, 必须共同打造教学团队。如通过企业送管理和技术专家到学院承担核心课程教学任务、学院派项目教师到企业接受最新技术培训和挂职锻炼, 推动整个项目教学团队的教学水平。

3现场情境共建设

通过企校合力创造企业的现场工作情境, 将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理念全面融入到日常教学过程中, 从综合职业素质、专业岗位技能、个性发展和岗位需求等方面来设计各项活动, 安排学生到企业参观、现场实训, 亲身感受企业文化氛围与技术水平, 让学生在情境中潜移默化地融入企业生产现场。

4培养过程共管理

通过学校选派学生管理经验丰富的教师任专职辅导员, 主要负责对订单班的常规管理和班级团队建设工作;由合作企业派专职人员来校对订单学生进行强化管理, 并将企业的文化等潜移默化地渗透给每个订单学员, 即对订单班实施校企“双班主任制”, 来打造班级良好的班风和学风。

5实训基地共投入

合作企业应提供最新设备与技术, 并由学院提供合适的场地和配套的基础设施, 合作双方共同投入集教学、培训、职业资格证、研发、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实践教学培训基地。利用该基地, 不仅让订单学员早日接触企业的产品与最新设备、体会企业文化、熟悉产品生产工艺流程, 接受订单班课程的日常教学安排, 还为企校共同进行产品研发、师资互培、开展企业一线员工培训、实施职业资格证认证搭建有效平台。

6评价体系共构建

合作构建评价体系是确保订单班培养品质的内在要求。项目评价体系至少应包括订单学员在学习效果方面综合评价以及企校双方合作成效的综合评价两大评价指标内容。学生学习效果可能包含多个方面内容, 其评价体系应参考企业对员工的考评体系等内容。

7激励措施共制定

提高各利益方参与的积极性和订单品质的关键所在, 是建立健全企业、学校、学生以及订单项目团队的薪酬和激励体系。所以, 企校双方务必引进和制定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 真正将学生的培养品质与项目团队的经济利益与荣誉挂钩。

参考文献

[1]邓志辉, 卢庆林.高职院校订单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2 (24) .

[2]胡昌荣“.校企合作”与“订单培养”研究综述[J].决策管理, 2009 (1) .

【订单分析】推荐阅读:

订单因素05-14

订单班05-15

订单预测05-18

订单结构05-25

订单计划06-02

订单对接06-27

订单设计08-13

农村订单08-14

订单企业08-27

服装订单09-02

上一篇:客运品牌下一篇:英语学习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