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单班

2024-05-15

订单班(精选12篇)

订单班 篇1

“订单式”人才培养借用了商品交易中的订单概念, 是职业教育产业化、市场化带来的必然结果, 是职业学校生存和进一步发展的客观要求。“订单式”人才培养是指学校根据用人单位的标准和岗位要求, 充分发挥学校的资源优势, 针对用人单位的要求, 与用人单位共同确立培养目标、人才规格、知识技能结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 制定实施教学计划, 实现人才定向培养的模式。服装专业“订单式”培养是学校在充分了解服装企业所需岗位、所需人才的市场调研下, 与企业签订培养和就业协议。即通过“订单教育”培养服装设计、服装CAD打板、推裆、排料、跟单、接业务及服装工程管理类人才等。

茉织华集团系日本松冈株式会社投资的以服装生产销售为主的外资企业。茉织华班的全称为“茉织华服装工程与管理班”, 以培养懂技术、通日语、会管理的企业基层管理人员为目标, 学制三年。前两年在学校学习, 后一年在企业实习。毕业生工作岗位主要在车间, 担任“流水长” (类同于班组长) , 既要有行政管理职责, 更有技术指导、组织生产的职责。后期公司每年从中选派优秀的班组长去日本研修学习, 回国后担任车间助理主任、主任、总经理助理等要职。下图为茉织华“订单班”培养综合能力结构的模块表。

由于“订单”班培养目标清晰, 岗位职责清楚, 就业方向明确, 因此更需要加强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从一个鲜活的生命体的角度出发, 通过生命关怀和职业生涯的理想教育, 让学生学会科学设计自己未来的发展, 培养其对未来职业的积极心态和富有朝气、实事求是的就业观、发展观, 帮助学生体验生命成长的历程。为此, 我们努力探索“订单班”职业生涯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一、班级制度企业化, 与企业管理相接

茉织华实业集团是一家大型外商独资企业, 有其严格的管理制度。参照集团制度, 制订《茉织华班文明公约》《茉织华准员工行为守则》《茉织华准员工礼仪规范》《茉织华准员工奖惩条例》, 来规范每位准员工的行为。按绩取“酬”, 奖罚分明, 对于超额完成生产任务和工作任务有突出表现的, 有创新精神或提出合理化建议并取得较大成效等的个人或集体予以适当的奖励。对于违反劳动纪律、不服从工作分配、玩忽职守、弄虚作假等有损集体荣誉或利益的给予相应的处罚。

1. 实行“虚拟工资”制度。

班级日常考核采用竞争机制, 用学生每月所得的积分代替工资的多少。员工每月的基本收入主要分为两大块:一是基本工资, 每月底薪为800元;二是奖金, 每加1分奖励5元, 每扣1分从底薪扣除5元, 依此类推。包括学生会、住管会、团工作, 值星、值日、校运会和各类竞赛活动等。所有这些工作均与虚拟工资挂钩。月底公布每人的月薪。

2. 建立奖学金评级制度。

评级依据主要是月薪 (积分) 。评级主要包括两大类:即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精神奖励如周先进员工、月明星员工和突出贡献员工等;物质奖励主要是每学期的奖学金:一等奖学金1000元 (2人) , 二等奖学金600元 (4人) , 三等奖学金300元 (6人) 。奖学金全部由“茉织华”集团公司出资, 共计25000元, 分别在2006、2007、2008学年六个学期进行奖励。奖学金的具体操作方法是:以学生期末综合考评得分 (“薪水”) 为主要依据, 如期末考试成绩 (权重0.3) , 思想品德、劳动纪律、行为规范测评 (权重0.2) , 班主任测评 (权重0.1) , 任课教师测评 (权重0.1) , 同班同学测评 (权重0.1) , 成绩一直保持前五名测评 (权重0.1) , 进步快的前五名测评 (权重0.1) 。期末考试成绩, 以班级年前20名作为记分对象, 第一名计50分, 其后以2.5分之差依次类推;测评时, 参测者均选择班级中12名学生 (少于或等于12名为有效票) , 以班级年前20名作为记分对象, 第一名计50分, 其后以2.5分之差依次类推。综合考评后, 各项得分依据权重折合分值确定人选, 提交学校行政会议讨论, 最后确定获奖学生。学校领导和“茉织华”集团经理共同为获奖学生颁奖。

二、班级文化企业化, 与企业文化相通

茉织华集团经营理念系统中, 有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企业发展目标、经营策略、经营作风、对待用户的准则、对外交往的信条等, 把这些做成宣传画, 张贴在教室、实习车间。

学风:“学习要专心, 待人要诚心, 专业有恒心, 工作有责任心, 未来有信心。”

班风:“用心灵去努力, 用头脑求进步, 用双手编织未来, 用实力回报校企。”

宣言:“理论与技能兼备, 文化与技术并存, 自信与拼搏同在, 成功与辉煌共求。”

口号:“自尊自爱自律自信自强勤奋博学竞争共进创新。”

通过手抄报、黑板报、宣传栏和标语的形式进行宣传;通过征文比赛、演讲比赛和辩论赛等形式进行内化;通过企业领导定期来班级讲课等形式进行强化;通过学生去企业的实习进一步感化。

三、班级结构公司化, 与企业组织相似

按公司人事结构, 班级行政设总经理1名, 副总经理2名, 部门项目经理6名。4个行政小组, 成4个车间, 设车间主任各1名, 每位学生都是班组长。团支部设书记1名, 兼副总经理, 委员2名。正副总经理、项目经理、车间主任, 经全体准员工民主选举产生, 并报学校和企业批准任命。为了让每一位同学都有管理和锻炼的机会, 以展示自己的才能, 采用“滚动式”的周经理值日管理形式。根据学生自己的意愿进行申报, 协助正副总经理负责本周的日常管理工作, 每天按《准员工行为守则》考核各部门项目经理、车间主任和班组长, 以此为依据评定“星级员工”。同时, 由总经理、部门项目经理、车间主任和班组长对值周经理进行监督和考核, 作为评定“值周星级经理”的主要依据。形成一个既相互协作又相互制约的管理体制。通过不同的企业角色定位, 让茉织华班的学生提前感受企业的管理氛围, 做到学校和企业“零距离”, 进而提高了学生对企业的“适应力”。

四、课程设置实用化, 与企业生产相衔

课程设置遵循以“以需为准、实用为先、够用为度”为原则, 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体系。根据茉织华“订单式”培养生产一线流水长的目标, 学校与企业共同确定了以“服装缝制工艺”“服装结构制图”“服装制板”“服装材料”和“服装基础日语”为主干课程, 砍掉了“基础素描”和部分文化基础等学科, 改制板工考证为定制工考证, 增加了“服装机械工程”“服装CAD”“企业管理”等课程。这样更突出了办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此外, 还可将原来自成体系、互不干系、缺乏沟通和联系的服装设计、服装材料和服装缝制工艺整合为服装综合课。改变了原来服装设计课上的“纸上谈兵”、服装材料课的照本宣科、服装缝制工艺课的千篇一律。让学生体验了从设计构思、面辅料的选购、缝制整烫到动态展示为一体的学习实践过程, 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聪明才智, 大大提高了学生们的构思、设计和制作等综合能力, 真正体现了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五、技能训练岗位化, 与企业工种相同

按企业标准教学。专业教师直接采用茉织华的生产技术性文件, 参照该公司的生产样衣进行课堂教学和模拟生产实践。以男西裤制作为例, 在西裤的制作之前, 每一位同学根据产品规格, 参照服装公司的生产质量要求, 先写出工艺制作的技术文件, 包括面辅料的配置, 各部位工艺制作要求和工艺流程, 并根据款式特点、工艺流程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较合理地排出一至二条西裤生产流水线进行制作 (具体操作流程见下图) 。每条生产线由本流水线的“流水长”负责, “流水长”随时掌握每道工序的质量控制, 控制生产流程的进度。当流水线不通畅时, “流水长”能及时调整和控制, 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发挥集体的力量, 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生产任务。制作好的西裤成品一般先由学生自己进行质量分析讨论, 最后请服装企业的技术专家进行“会诊”, 并评定产品等级。

根据西裤的制作流程合理安排流水线

“订单式”培养的学生, 前两年主要在校内完成学校和企业规定的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 为顶岗实习和顺利上岗打牢根基。第五、六学期, 进行顶岗实习, “流水长” (班组长) 顶岗实习分为两个阶段 (见下图) 。

顶岗实习, 学生以“准员工”的身份参与企业的生产管理和经营活动, 并由茉织华指派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负责指导, 快速适应企业对各项专门技术人才的需求, 培养学生熟练的职业综合能力。让学生力争做到顶岗后就能很快胜任流水长的岗位工作, 并能适应转岗、晋升的要求。完成由“准员工”向“员工”及“企业一线管理人员”的过渡, 在顶岗实习中, 注重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敬业精神教育、职业能力教育、合作团队精神等的教育。为提前适应企业的要求, 最终完成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 为“订单班”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因此, “订单式”人才培养是一种“零距离”的无缝对接, 其职业理想、道德、技术、能力等被企业所看好。

参考文献

[1]侯开良, 李汶泉.班级管理革命:“理事会”取代班委会[J].教学与管理, 2006 (1) .

[2]韩部善.搭建班级管理的全新舞台——学生全员自助管理的探索[J].文教资料, 2006 (3) .

订单班 篇2

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下午好!

今天,在校企合作“2013年龙腾订单班”即将落下序幕之际,我有幸代表我公司对即将结业的同学们表示祝贺,对一直支持订单班的老师,领导及培训老师表示感谢,在过去的4个月里,我们师生仅仅围绕培训大纲,以“重实用,强操作”的教育方针,在磕磕碰碰,欢欢笑笑中度过这无奈而美好的几个月,今天我就第一届龙腾订单班的举办,谈谈自己的几点感想。1.感恩

为什么提到感恩,因为我们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中,最重要的就是感恩价值观的提升,我们感恩客户、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同仁,感恩在座的各位,感恩身边的一切,因为有了你们的存在,才有了今天的种种可能,所以今天我们特别感恩校方给了我们企业一个人才队伍储备及建设的好机会,在北仑IT工程师极其匮乏大环境下,人才招聘极其艰难的当下,为我们企业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呈几何时,我深深的记得我公司贺总在一个会议上提到,我们深信不疑的是企业的核心价值就是人才队伍的组建,所以特别感恩校方,其次,我们感恩我们的同学们能够数月如一日的支持龙腾班的举办,可能你们当中有很多人是受益者,因为平时的努力也收获了一些知识,你们可以为自己喝彩,但是站在我们龙腾公司的角度思考,只要你们能来到这个班,就是与我们有一份无法言表的连接。更何况有句话叫“教学相长”,各位同学在学习的同时,培养了我们培训工程师的专业知识与授课水平,也许真正最大受益者还是他们,为我们下一次的培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所以特别感恩同学们。2.回归

当然针对过去4个月的培训,我们也深刻的总结了一些有待提高的地方,其一:草根式的培训老师,用他们认为对的方式来演绎一场场刻板而用心的实验课,因为他们都不是来自师范专业,很多都是拿着企业培训的一些方式方法来应用在我们的课场,以至于就是缺乏幽默、风气、条理、专业的教学水平。下一步我们要多多向我们以汪主任为代表的正规军教师学习。其二:培训大纲过于深奥,我仔细看过培训大纲,觉得整体大纲要求太高,我本人也是做程序开发出道的,看了我感觉自学好些年的内容这里面都涵盖了,而且比较全面,我们总结应该更切合实际的内容,让我们学生更加容易接收知识点,下一步我们汇集下在座同学们及老师的意见和建议,争取进一步完善教学大纲。3.期待

公司领导高度重视校企合作订单班的人才培养体系,在公司项目任务高度繁重密集的情况下,抽调重点骨干人员形成师资队伍,为确保订单班的成功举办保驾护航,下一步我们将与公司其他事业部、分公司等有关部门就校企合作问题展开建设性探讨和研究,为下一届校企合作的成功举办提出具体性的操作建议,当然更加期待从目前技术开发工程师订单班,到销售工程师订单班等重要岗位展开合作,期待从学生合作能够衍生到老师资源的整合上深入交流。尤其是我公司的拳头产品“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系统”可以牵手“建筑工程系”,我们想在注重产品的实现基础上,强化产品的IT治理的理论建设,能够真正成为行业的领跑者助力。4.给同学们的建议

一个是学习建议:提到学习我个人的一些小小见解,拿出来和大家分享,学习的目:应用伟人的一句话“学习的目的就是应用”。 知识不等于智慧,如果知识等于智慧,那图书馆的书全买回来就是拥有所有的智慧了,显然不可行;

 学习知识也不等于智慧,如果学习知识等于智慧,不会出现书呆子和书虫一说,读书的人必定是智者了,现实生活中我们在学校中学校的有多少被用上。 应用知识等于智慧。

学习内容:我们可以学习2类知识,一类是专业学科、一类是提高德性的书。一个学能,一个学德。

学习路径:模仿记忆学习,理解消化学习,超越创造学习。

一个是岗位建议。在座的各位即将踏入社会,我们中的部分同学也许会来如我们龙腾,不管你们去到何方,我衷心送你们几句话作为大师哥的意见:  参加工作的前2年的工作作风、工作习惯、工作态度将决定你们未来的职业生涯。

 包容接纳谦卑心态,可以让你收获到更多的职业“薪水”,吃亏是福。

 个人认为的一份好工作可以5个参数  这份工作有没有你脑袋里的那个前途?  喜欢不喜欢这份工作?

 在这份工作中你能否学习到知识?  你过的开心不开心?

 你的收入和你的付出能否成正比?

订单班 篇3

关键词:“订单班” 企业文化教育 现状 对策

一、汽车专业“订单班”企业文化教育的现状

所谓企业文化教育是指对企业精神、核心价值、企业制度及行为规范的适应等方面的教育。笔者学校从2006年开始,先后与上述品牌汽车企业合作开办“丰田班”“通用班”“现代班”,为品牌汽车企业量身定做培养适用人才。

但是不管是企业还是学校都侧重于“订单班”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岗位能力的培养,而对企业文化教育并不重视,导致汽车专业“订单班”企业文化教育出现了一些问题。

1.思想认识不够到位

学校和企业对“订单班”的教学往往偏重于设施设备的投入,岗位技能的训练等,较少关注学生品德的培养,特别是企业文化的教育。究其根源是学校和企业尚没有充分认识到企业文化教育对“订单班”学生培养的重要意义。

2.教学时间较短

如目前笔者学校开设的“丰田班”,企业文化教育也只有4课时。有的“订单班”也仅仅开设几个讲座,或开展几个活动。由于课时不足,教学内容难以展开。

3.教育重理轻实

目前“订单班”开展的企业文化教育大多为课堂教学,进行企业文化基础理论教育,而更为重要的企业文化教育实践环节开展不够。学生在实践中自我体验、自我教育也缺乏教师有意识的引导。

4.教育针对性不强

一般均开展企业文化基础性内容的教学,涉及特定企业的文化内容不多,缺乏个性化的特定企业的企业文化教育,难以达到汽车专业“订单班”学生接受特定汽车品牌企业文化教育的要求。

5.教师企业文化素养不高

目前各校任课教师大多为政治教师或兼任的专业教师。政治教师具备企业文化的基础知识,但对特定品牌的企业文化了解不够;而专业教师对特定品牌的企业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企业文化的整体素养,导致教学效果不够理想。

二、汽车专业“订单班”企业文化教育的对策

汽车专业“订单班”由于缺乏对企业精神、核心价值以及企业制度和行为规范方面的教育,影响了“订单班”学生整体的质量,给学校办学和企业生产都造成了不利的影响。因此汽车企业文化教育应当引起各汽车类院校高度重视。笔者根据上文分析的当前企业文化教育存在的不足,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1.充分认识企业文化教育的重要作用

(1)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深入理解订单企业的经营理念、企业精神、核心价值及社会责任等,并使学生在实习及实际工作中逐步加以认同,有利于学生充分认识企业的社会价值,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

(2)帮助学生提前认识企业的规章制度及行为规范,并在实践中逐步加以认同,提高遵章守纪的自觉性,这样也有利于缩短学生实习及就业的适应期。

学校和企业要充分认识汽车专业“订单班”教学中企业文化教育的重要性,要把企业文化教育作为学生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要将企业文化教育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列入教学计划,并加大人力、财力投入,确保教育有效实施。

2.推进企业文化进校园、入班级

(1)将品牌汽车企业文化引入校园。各汽车类职业院校在推进与品牌汽车企业合作办学的过程中,可以将品牌汽车企业文化引入校园。如笔者学校已将校园中心大道命名为奔驰大道,学生及教工餐厅设立以汽车品牌命名的特色餐厅。另外教学楼、汽车实习大楼楼道、走廊均布置有汽车发展历史,各类品牌汽车标志、图案及发明人头像等,使品牌汽车文化在整个校园随处可见。

(2)将品牌汽车企业文化引入“订单班”班级。一是实训室企业文化氛围营造。将汽车专业“订单班”实训室按品牌汽车4S店的标准建设,包括车型、举升器、工量具、通风装置等设备,也包括公司愿景、核心价值观、经营理念以及地标、工作任务牌、标语、宣传栏等企业文化内容。二是班级教室企业文化氛围营造。将上海通用“订单班”教室建立成企业文化屋,将企业愿景、企业依靠力量和基本使命、合作理念以及核心价值观融入其中。三是学生个体企业文化展现。“订单班”学生着品牌汽车企业员工的服装,使用印有企业文化标志的纸袋、笔记本、信封、信纸、便笺等。

3.构建企业文化教育内容体系

如果缺乏完整固定的教育内容体系,那么在内容取舍上就会出现零打碎敲、缺乏前后呼应、缺乏逻辑性、系统性不强等问题,进而影响汽车专业开展企业文化教育的效果。因此,构建完整的企业文化教育内容体系显得十分重要。具体到某个特定品牌企业文化教育内容的取舍、体系的构建,主要由特定企业的企业文化状况、个性特点所决定,并没有统一的内容与模式。

4.开展企业文化教育实践活动

企业文化具有隐蔽性,其内容蕴涵在企业的各个方面,并在各项实践活动中表露出来,学生参加企业实践活动可以达到潜移默化、寓教于乐的效果。因此,学校要积极组织“订单班”学生开展企业文化教育实践活动。

(1)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组织“订单班”学生到对口的汽车4S店参观公司整车展厅、接待室、维修车间及整体环境等,使学生了解公司目前经营管理状况、车辆销售与维修流程、员工工作环境及精神面貌,初步体验公司文化。

(2)组织学生开展市场调查。组织“订单班”学生分组到停车场、大型小区、交通路口等统计对口品牌汽车的市场占有量,走访客户了解公司各品牌汽车的性能、质量及售后服务状况,通过市场占有率及客户评价来加深学生对公司整体及其文化的认识与理解。

(3)组织学生参加或观摩企业各项活动。组织“订单班”学生到各4S店参加或观摩公司的庆典、车展、新车发布会、客户联谊会及员工文体娱乐活动等,使学生亲临公司现场,亲身参与活动,融入公司员工及客户之中,以体验公司的经营理念、核心价值观及员工的企业情感,加深学生对企业文化的认同。

(4)组织学生到公司实习。安排 “订单班”学生到对口汽车4S店实习,让学生在实际工作过程及文化氛围中加深体验,不断提升企业文化素养。

5.加大汽车品牌企业文化宣传力度

(1)建设汽车文化宣传专栏。笔者学校已在奔驰大道上建起了汽车文化一条街,设有8块大型广告牌,充分利用这一汽车文化阵地,将各种品牌汽车的文化内涵分批、分期介绍展示,丰富汽车文化内容,既增添了师生汽车品牌文化知识,又加深了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促进了校园文化建设。

(2)开展企业文化周活动。笔者学校把每年5月份的第一周定为企业文化周,广泛邀请省内外众多品牌汽车企业汇聚学校,通过企业展览、专题讲座、技术交流、员工联谊等多种活动,展示企业形象,传播企业文化,促进了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与融合。

(3)开展一月一品牌、半年一车展活动。在学校醒目位置摆放品牌汽车整车样车,布置相应品牌企业文化介绍资料,并在学校大型液晶显示屏滚动显示相关内容,每月一换,每月一品牌。另外,每半年一次,邀请校企合作企业来校举办小型车展,发放宣传资料,展示品牌形象,营造品牌氛围。

(4)充分发挥校园媒体的宣传作用。在学校校园网、院报、系刊、电视台、广播室分别设立“汽车品牌阅览”“汽车品牌小知识”等栏目,鼓励广大师生投稿,定期刊登、播放系列内容,让更多的学生对各汽车品牌文化内涵有更深层次的了解,进一步增强学生汽车品牌意识。

6.加快师资队伍建设

(1)配齐人员。对于汽车类院校来说,一是各校至少选配1~2名汽车品牌企业文化专职教师,负责学科建设,统筹全校各品牌方向的企业文化教育。二是从人文素养较高的品牌专业教师中选配企业文化兼职教师,重点负责1~2个特定品牌企业文化的教学与研究。三是聘请4S店资深管理人员担任企业文化部分内容的理论教学及实践环节教学指导,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实践性和可信度,提高教育效果。

(2)加强培训。通过培训加深校企教师企业文化理论知识,提高企业文化整体素养;学校教师通过下企业实践体验及参加企业相关活动等途径,加深对特定品牌企业文化内涵的认识与理解;企业教师通过学校教师传帮带使其掌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育水平。

7.加强专门教材建设

汽车类院校可以根据自身“订单班”企业状况,组织编写特定企业文化教育的校本教材。目前,品牌汽车企业“订单班”规模大且分布范围广,具有编写《品牌汽车企业文化教育读本》等教材的基本条件,可由个别学校牵头组织编写,相关学校及品牌汽车企业共同参与,以此作为全国职业院校品牌汽车企业“订单班”企业文化教育的统一教材。

教材内容包括企业文化的基础知识及一汽丰田、上海通用、北京现代、上海大众等主流品牌企业文化的主要内容。企业文化基础知识为各品牌“订单班”必教的通用知识部分,特定品牌“订单班”选用相对应品牌的企业文化内容,而其他品牌企业文化内容作为了解参考。

8.深化汽车品牌企业文化研究

学校要会同企业积极组织开展不同形式的企业文化教育研究活动,如共同进行企业文化专题调研,举办各类研讨会等。同时还可以通过科研课题立项,校企双方合作对特定企业文化进行深层研究。近年来笔者学校《交通职业院校与交通行业企业文化对接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浙江交通技师学院校园文化建设实践研究》等市厅级及院级课题相继立项并结题,加深了校企人员对汽车品牌企业文化的认识,推动了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提高了品牌“订单班”企业文化教育的水平。

三、小结

技工院校在引进品牌汽车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开设“订单班”教育的同时,要把优秀的企业文化业引入校园,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积极的校园环境,让学生耳濡目染,提升职业文化素养,培养学生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加快从学生向员工的角色转换。

订单班 篇4

1 人才培养方案制订

尽管各个地铁公司对人员的知识、技能和素质有一些共性的要求, 但不同的地铁公司也都对人员有不同的个性化要求。为了满足不同地铁公司的差异化需求, 我们在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过程中借鉴模块化课程开发方法, 采用了模块化的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法, 将学生的能力培养分成基础模块、通用模块和专用模块。基础模块是所有高职学院学生都必须具备的知识和能力模块, 包括政治思想素质、人文素养、身体素质以及公共基础知识和能力。通用模块是所有地铁公司人员都必须掌握的知识和具备的能力, 如机械、电气基础知识和能力, 设备运行的基本原理、电气控制的基本原理等。专用模块则根据不同地铁公司的情况, 有针对性地确定所需要的专门知识和能力, 如不同的供电方式、不同的车型, 以及不同的地域等所需要的差异化知识与能力要求。与此同时, 我们将素质教育的内容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中, 在知识与能力传授的同时完成素质教育, 对于不同的地铁公司还制订了专门化的素质教育强化课程。

2 教学内容确定

根据高职教育“以职业岗位为课程目标, 以职业标准为课程内容, 以模块教学为课程结构, 以最新技术为课程视野, 以职业能力为课程核心”的要求, 结合城市轨道交通还没有统一标准的实际情况, 我们按照模块化人才培养方案确定的知识、能力的要求, 以各个地铁公司所选用车型的技术资料为基础, 将各个不同地铁公司的运营管理规章制度一并纳入教学内容。在完成通用模块知识、能力培养时, 充分考虑各种不种车型及各种不制式供电、信号及运营场景所需要的通用知识, 选取提炼加工成通用模块培养教材, 达到通用知识、能力培养的目的。在专用模块知识、能力培养时, 我们根据不同地铁公司的不同要求, 与现场专家一起对专业知识进行模块化组织, 编写成模块化的校本教材, 通过各个模块的有机融通, 使学生在完成系统化的模块知识学习后, 达到各个地铁公司所需专业知识和能力的不同要求, 尽可能具备零距离上岗的知识和能力, 缩短在企业上岗前的培训时间, 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3 教学组织与评价

对于地铁订单班的教学组织, 我们采取了模块课程、过程评价、小组学习等形式, 并将现场教学与理论教学进行有机结合。3.1模块课程。根据地铁订单班所需掌握知识和能力的差异性要求, 我们把教学内容模块化, 构建了系统化的模块课程。把课程按知识和能力的结构划分为若干个模块, 对每个模块再细化为每个学习项目, 每个学习项目确定明确的学习目标, 学习内容。在教学的过程中采取总-分-总的方法对每个子项目进行讲授, 同时辅以多媒体课件教学, 促进学生对每个模块的知识和能力的学习。

3.2 过程评价。

过程评价就是把传统的一次评价改为分阶段评价。在每个模块教学结束后, 采取阶段性的考试来检验学生对本模块的掌握程度。通过阶段考试, 可以充分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并可保证对知识的掌握。同时通过考试也为学生毕业后适应企业的能力, 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3.3 小组学习。

小组学习是将6-8名学生分成一个学习小组, 任命一名小组长, 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自主能力。在学习小组中, 小组长是主要的管理者, 主要负责制定小组学习计划, 协调小组学员的学习, 不定期的开展小组测试。教师只负责协调小组长的工作, 这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 实现了老师-小组长-学员的三级管理。小组学习可帮助学习稍微落后的学生尽快的提高学习能力, 同时也可以通过小组的相互学习增加团队的凝聚力。

3.4 现场教学。

由于地铁教学无法做到“校中厂”, 我们按照“厂中校”的办法, 将课堂搬到运营现场, 把学生带到一线的生产车间, 在现场进行理论教学, 使学生对地铁车辆的构造、部件的构造及生产现场的认知一目了然, 可以很好地解决“黑板上造车”不知所云的矛盾, 大大改善教学效果。

4 实习实训组织

地铁的实习实训与铁路各专业一样, 由于生产现场的特殊性, 出于运营和安全运行的考虑, 很难象一些通用专业那样通过顶岗实习来完成实习实训, 为此, 我们把实习实训分为基本技能实训和定岗实习两个部分。

4.1 基本技能实训。

我们通过钳工实训、电工实训、电机与拖动实训及岗前实训等项目完成基本技能实训。通过这些具体的实训项目, 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基本的工量器具的使用能力, 让学生能更快地适应现场工作, 并能较快地学会专用设备和器具的使用。

4.2 定岗实习。

我们使用定岗实习的概念而不是顶岗实习, 是因为地铁和铁路运营都不允许顶岗, 只能在确定的岗位, 采用影子实习的办法达到实习目的。比如对于地铁司机学生, 我们安排到铁路机务部门进行机车乘务实习, 跟班进行乘务作业, 学习机车出乘作业的过程、行车设备的使用、机车操纵、机车实验及应急故障处理。通过乘务实习, 使学生具备更强的专业知识, 应变能力, 心理承受能力和处理故障能力。

5 素质教育

我们发挥五十多年铁路办学的优良传统, 始终注意搞好学生的素质教育。对于地铁订单班学生, 我们根据地铁运营的特点, 特别注重从纪律意识、团队合作、心理教育等方面进行素质教育。

纪律意识是地铁文化的核心, 统一指挥, 统一行动, 步调一致是保证地铁正常运行的基础, 因此在学校阶段养成良好的纪律意识十分重要。为此, 我们对地铁订单班的学生采用小班制建制, 半军事化管理, 不仅对管理好上课堂行为, 同进管好宿舍行为, 通过课内课外的严格管理, 强化学生的纪律意识。

团队合作是现代社会企业的基本要求, 我们通过课堂上的小组讨论, 课堂外的小组竞赛等形式, 在学生团队之间形成竞争格局, 鼓励学生通过团队合作取得更多荣誉, 增强集体荣誉感, 以此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地铁司机单班作业, 将会长期处于高度压力之下, 因此心理承受压力的能力也是重要的素质之一。我们充分利用拥有国家一级心理咨询师和湖南省优秀心理咨询室的有利条件, 在学生中开展心理教育, 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6 几点启示

几年的地铁订单班教学, 我们取得了一些成效, 也有过一些教训, 总结几年的地铁订单教学组织, 有以下几点体会或启示:

6.1 坚持共性与个性相结合。

地铁教学差别很大, 车型品种多, 供电制式多, 信号系统多, 线路场景多, 运营组织方式多。要适应各种不同地铁公司人员要求, 必须坚持共性与个性相结合, 强化共性知识和能力的培养, 打好基础, 安排好专门时间进行个性要求的培养, 满足差异化的人才需要。

6.2 始终围绕用人单位需要。

高职学院以满足用人单位需要为前提, 要始终坚持用人单位需要第一的观点, 宁可学院培养环节麻烦一些, 也要让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与用人单位的需要更接近一些, 这样的培养理念才会使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随着地铁事业和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提高。

6.3 逐步建立规范统一标准。

地铁因其发展的历史性、区域性的特点, 客观上形成了多车型、多制式的格局, 这种格局将会一直延续下去。但是随着地铁事业的发展, 也必将会逐步建立起规范统一的技术标准, 这也是地铁运营和装备取得更大发展的前提, 同时也是统一人才培养标准, 提升人才培养水平的前提。

总而言之, 地铁人才培养是一个特殊现象, 研究探索地铁人才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以期找到一个合适的人才培养模式很有意义, 我们将继续探索, 为我国的地铁人才培养尽自己微薄之力。

摘要:订单培养是高职学院推崇的模式。订单培养与非订单培养相比, 从课程设置、教学组织以及学生素质培养等方面都存在很多特殊性。本文以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地铁订单班为例, 研究订单班人才培养的途径与方法。

冠名班订单培养校企合作协议 篇5

甲方:宝鸡职业技术学院

乙方:北京博导前程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冠名“订单培养”,是由校企双方签订人才培养协议、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选拔在校学生组成冠名班——“博导班”、组织实施教学、开展实习实训、完成考核上岗等教育教学环节。由校企生三方共同参与、相互协作、优势互补教育教学方式。订单冠名培养期主要分为相应专业基础理论培养、专业技能培养和顶岗实习三个阶段。

为充分发挥校企双方的优势,发挥职业技术教育为社会、行业、企业服务的功能,为企业培养更多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同时也为学生实习、实训、就业提供更大空间。在平等自愿、充分酝酿的基础上,经双方友好协商,达成如下协议:

一、合作原则

甲乙双方坚持以“服务企业发展,塑造专业品牌,推动学生就业,追求校企生三方满意”的指导思想,恪守“互相合作、互利互惠、实现共赢、协同发展”的基本原则,校企双方建立长期、紧密的合作关系。

甲乙双方在以下几个领域展开全方位的合作:①订单培养冠名班;②培养方案设计与实施;③实习考核与控制;④就业服务与指导;⑤合作成果推广;⑥实践教学开展;⑦在职职工继续教育与培训、职业资格鉴定和“双师型”教师培养等。通过合作,形成以社会人才市场和学生就业需求为导向,以行业、企业为依托的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联合办学体制和机制。

二、合作方式及内容

经双方友好协商,合作方式及内容参照以下条款执行。未尽之处,可做其他补充。

(一)互认挂牌、就业推荐、员工培训合作

甲方在乙方挂牌设立“宝鸡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专业校外实验实训基地”,乙方在甲方挂牌设立相应的“北京博导前程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人力资源培训基地”。甲方借助继续教育、职业资格培训等教育教学资源优势,按照乙方要求,为乙方员工学历提升、技能鉴定、岗前培训等提供条件。

(二)订单培养、合作办学

双方共同合作,在电子商务专业或相关专业中,根据乙方需要,本着学生自愿的原则组织一定数量的学生为乙方定向培养、输送人才,并命名为“博导班”。

1.冠名班的特点

(1)培养对象:电子商务相关专业的三年制高职学生。

(2)根据乙方对人才需求情况,采取单独组班招生组成乙方订单式冠名班,学生与乙方签订就业协议。

(3)乙方订单式冠名的班级与正常教学班不同,人数根据乙方需求确定,一般在20—30人之间。

(4)订单式冠名班教学活动采取共性教学与个性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2.培养时间与方式

(1)培养时间:3年。

(2)在校生分校内学习和校外实践两个学习阶段。原则上前2年在校内,期间还须到乙方单位开展不定期见习和实训;第3学年在校外,一般在订单培养的企业中开展教学活动,以专业实践为主,并结合实践完成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

(3)甲方根据乙方用人要求,对订单式冠名班的学生进行个性化培养,甲乙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双方在提供师资、教学场地、实训办学条件等方面进行全面合作。通过甲、乙双方两个教学地点进行教学和实践训练,经考核达到培养目标要求的学生毕业后由乙方聘用就业。

(三)合作经营实训基地

从合同签订之日起,甲方应根据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要求,与乙方共同制定完成学生实习实训计划实施和安排。乙方接受甲方学生观摩、操作、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安排,提供设备、场地、人员等方面的支持。

(四)互派挂职交流合作

甲方每年定期派遣一定数量的专业骨干教师到乙方及其下属相关企业进行参观、挂职、调研,培养“双师”队伍。乙方及其下属相关企业,每年定期派遣中高层管理人员或技术人员到甲方挂职锻炼,参与甲方的管理、教学工作。双方派出的挂职、培训人员要求严格遵守对方的工作或教学保密制度和各种管理规章,确保各方的工作、生产和教学秩序正常。挂职期满,经考核合格后,视情况由接受单位发放相关聘书。

(五)教学、科研及产学合作

1.双方成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负责产学研合作的指导及管理

在实施“冠名班”的过程中,双方密切配合,甲方聘请乙方人力资源部领导为“冠名班”校外辅导员,每周一次为班级讲课,聘请乙方总经理或技术总监为客座教授,不定期为本专业教师和学生进行学术讲座。

2.产、学、研交流合作

甲方选派优秀教师和业务骨干参与乙方科研项目开发、技术援助和学术研讨,成果进行推广;甲方聘请乙方相关专业的中高层领导为宝鸡职业技术学院客座教授,进行企业文化与管理实务的系列讲座,并参与甲方的教育教学工作;乙方聘请甲方高层(院领导)担任乙方企业发展顾问,并定期进行系列讲座;乙方选派中高层领导、技术人员、中高级技师担任甲方专业带头人或兼职教师,参与甲方人才培养过程,参与甲方科技开发、教学改革、教材编写等工作,成果产权归双方共同所有。

(六)相互宣传,追求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

甲方可通过网站连接、发布媒体新闻和广告、散发招生简章及培训简章等环节对乙方进行同步宣传,乙方可通过正常的营销及企划环节对甲方进行同步宣传。双方的宣传务必做到客观、公正。

三、甲乙责任和义务

(一)甲方:

1.与乙方合作,共同开发与实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即共同确定学生实训的培养目标、教学计划、课程设置等。并将培养方案交乙方存档备查。对乙方提供给甲方的资料或教材,甲方具有保密的义务。

2.根据乙方的实际情况和要求,实行订单冠名班或学院式培养方式,按照共同培养原则协助乙方对接受订单冠名班或学院式培养的学生进行管理。按照订单冠名班的培养方案完成应承担的各项教学任务。

3.委派教师与乙方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共同指导学生实训、实习,或承担生产、项目开发任务,实现“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优化。甲方在进行乙方的业务操作过程中必须遵守有关操作流程。

4.确定实习基地名称和“冠名班”名称及牌匾的制作,并通过各种渠道在相关媒体上进行宣传报道,以扩大企业知名度。甲方在2013级学生的招生过程中以北京博导前程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与我院电子商务专业订单“博导”(冠名班)办学的形式进行招生宣传。

5.“冠名班”教室内外,悬挂明显的企业标识、企业核心文化、规章制度、工作流程等,图文并茂。

6.根据乙方的实际情况和要求,提供技术支持和项目协作。承担企业部分内部培训的课题研究和实施。

7.优先为乙方培训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或为转岗工人提供服务,信息服务、技术援助。优先为乙方提供技术咨询和开展技术协作。为乙方在职职工的继续教育、职称(评定)考试等提供培训与方便。

8.根据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要求,初步确定每次实习的时间、内容、人数和要求,提前一个月与乙方联系,与乙方共同制定具体实施计划和安排。经乙方确认后组织实施。

9.免费为乙方提供文化娱乐、集会等场地和设施。

10.“冠名班”的学生定期到冠名企业义务劳动,也可充实到企业临时用工短缺的岗位,解决企业临时用工困难。教育实习学生必须严格遵守乙方订立的各项管理制度、劳动制度,保密制度等。

(二)乙方:

1.充分利用乙方企业的行业优势和社会影响,根据自身需要推选优秀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与甲方共同制定和实施人才培养方案,并可在甲方校内成立“人才培养及项目研发基地”,加入我经济管理系“校企合作委员会”的权利。

2.按照甲方教学计划,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安排甲方的学生到实训基地实习,并确定每次实习的内容,安排技术人员组织及指导实习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

3.提供实训必需的技术资料、样品及实训所需设备、场地和原材料。学生在使用乙方的机器设备时,指导监督学生遵守有关安全生产操作规程。

4.与甲方共同制定实训学生评价及考核标准,并对实习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和考核。

5.冠名企业有计划地接收“冠名班”学生进行实践教学和实习。进入乙方实习后,乙方应妥善安排学生实习期间的住宿及相关事宜,并负责学生的工作安排、劳动安全、劳动纪律教育和考勤记录。

6.冠名企业择优录用“冠名班”毕业生到乙方就业。

7.并定期安排专业人员到甲方举办业务讲座或担任甲方兼职教师,为甲方培养“双师型”教师提供帮助。寒暑假期间,冠名企业接收学院教师挂职锻炼。

8.据甲方的实际情况和要求,实行订单冠名班或学院式培养方式,按照共同培养原则对接受订单冠名班或学院式培养的学生进行合同管理,对学习或就职期间对公司有贡献的订单冠名班学员进行奖励或一定额度资助政策。

9、发挥自身的行业优势和社会影响,根据需要与甲方进行项目合作研究,并对双方成果进行推广。

10.定期与甲方教师进行沟通,依实际情况变换、改进培养方案,为甲方教师到乙方单位研修提供方便。

四、学生的权利和义务

1.热爱专业,热爱学院,热爱公司,服从上级领导、团结同事。

2.严格遵守企业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安全规程,服从公司对订单冠名班学员做出的安排,必须在岗位上按时完成乙方交付的实习任务和工作。如有违反或造成乙方财物损失,按乙方规定的内容,甲方负追偿责任。

2.遵守学院关于顶岗实习的相应管理规定和要求,接受实习单位和学院的考核。

3.积极参加学院与合作企业的各项合作活动,包括培训、产品推介、宣传等。

4.实习期间不享受劳动报酬,但享有劳动保护的权利。如果乙方安排的工作内容违法或有损学生身心健康,有权在向甲乙方报告后终止在乙方的实习。

5.实习期间除国家规定节假日外,无寒暑假,无探亲假,不接待家属来公司探亲,不得因此请假。

6.在校期间参加专升本考试,并升入本科学习的,可不受此协议约束。

五、保密约定

协议双方及甲方学生都有义务为任何一方保守法律规定的相关的秘密,尤其是要对乙方的经营管理和知识产权类信息进行保密,若有违反,依据相关法律处理。

六、合作时间

合作时间为_________年,根据双方合作意愿和实际情况,可长期合作。首次合作结束后,双方可共同商议形成新的合作意向。

七、其他约定

1.本协议未尽事宜,经双方友好协商可另行约定。

2.对于双方共同合作开发研制项目,产权归双方共同所有。

3.如一方单方面违约或有损害对方利益或形象的行为,另一方有权终止协议(并可依法追究违约方责任)。

4.以上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

甲方:(盖章)

代表:(签字)

订单班 篇6

摘 要: 高职院校,校企订单班已经不是新鲜事物了。校企订单班是学校为了学生就业和企业为了培养适合自己所需人才的一种合作形式。企业和学校的订单班只是一种容器,培养过程和手段千差万别,文章主要探讨新时期校企订单班的变化和特点。

关键词: 培养模式 校企订单班 培养模式

就业是每个高职院校无法回避的话题。每年各高职院校都为了招生而绞尽脑汁,各种形式的就业保障方式都是招生宣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个成功的高职院校为了招生都会在学生就业上不遗余力,就业率是高职院校的一项核心竞争力。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员工,我国是一个制造业大国,每年都需要招收很多员工,优质的高职生是企业急需的劳动力。每年毕业季,我校都会派遣大量人员前往全国各地考察企业用工情况,和企业建立联系,了解企业需求。同时还会回访以前毕业生的供职单位,了解毕业生在该企业的工作情况。在经济结构调整,增长速度放缓的大背景下,企业对高素质技术性人才的需求还是非常旺盛的,企业用人一般来自两个渠道:市场招聘和校园招聘。有的企业在用工满足和开工率不足的情况下还是愿意接受高职毕业生,一方面用来替代社会招聘(企业认为高职毕业生素质高,有提升空间),另一方面作为用工储备(企业对度过困难长远发展的信心很足)。

一、分析校企订单班的出现原因

随着企业对高职毕业生数量和要求的提高,企业不再满足于等学生快毕业了再招聘,学校和学生希望在毕业前就对用人单位充分了解。企业希望将学生毕业后进入职场的岗前培训期缩短,更希望学生所学是自己急需的,校企订单班应运而生。这是市场供求的必然选择,也是高职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

校企班的合作是循序渐进的,最开始是冠名班。企业不用投入或投入极少的资金,和学校某个或某几个班签订松散的就业协议,所有教学和学生管理还是全权由学校负责。后来企业进一步和学校合作,配合学校修订专门的教学计划,将企业的岗前培训甚至是一些专门的技能培训课程下放到学校,使得学生一毕业就能直接上岗,企业虽然投入有所增加但节省的岗前培训时间和费用也是可观的,还不包括学生对企业的忠诚度培养,一般这样的毕业生在工作后跳槽的概率明显低于非订单班学生。

二、校企合作模式要与时俱进

上述订单班绝大多数教学任务是由学校负担的,企业只是偶尔或毕业前的参与度稍微有所提高。随着校企合作的紧密,转型时期企业对用工要求的进一步提高,有些有实力、有远见的企业希望更深入地掌控学生的职业技能学习,希望让学生更进一步学习企业需要他们掌握的专业技能,有的专业课程在校教师已经不能胜任或暂时不能胜任,企业直接选派自己的培训教师或工程师来到学校实地教学,并希望学生由提前几个月到企业实习改为提前一年甚至一年半就到企业进行带薪实习(工作)。

我校作为一所高职院校,为了职业培养和学生就业,各专业都和相关企业展开校企订单班的合作,合作形式、合作深度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需求不同。我校可以说是多种校企订单班并存,在各种订单班培养模式中我们积极与企业合作,学习他们的先进经验,改善培养手段,提高培养质量。这里我介绍一种我校比较有特点的校企订单班,与我校合作的这所企业是全国比较知名的某IT科技企业,主要从事手机软件及游戏开发。该企业出了满足自身需要,还为上下游配套企业培养IT技能型紧缺人才,通过和院校合作以先进的IT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在教育领域广泛展开合作。与我校签订合作办学协议,设置了如下专业:网络营销专业、Android手机应用软件专业、NET和JAVA软件开发专业、UI互动设计专业和影视后期特效电脑艺术设计专业。这些专业在高考前的招生宣传阶段就积极介入,和学校招生人员一起深入到地市和学校现场宣传介绍。学生进校后和学生签订就业协议,采用3+3的培养模式,前三个学期学生在校脱产学习,后三个学期进入企业带薪实习。除了公共课程由本校教师担任外,所有专业课程都由企业配专人授课,本校老师通过企业师资认证也能授课,学校老师的培训都是标准的顶岗实习,老师要去企业同正式员工一样边学习边工作,时间长达6个月以上,通过企业考核才能上岗。企业不但承担了大量专业课程学习,还在学生生活管理上安排了专职辅导员。一个辅导员管理一个班级,辅导员不是简单地管理学生,他们早上带领学生早读,背诵英语单词,全程监督学生的上课和上机,每周定时与学生谈话劝勉,和家长保持电话联系。学期末还要带领学生参观实习。经过几个学期的观察,我们发现这种性质的校企订单班学生学习面貌普遍积极,学习热情高涨,专业知识很扎实,从随机听课中可以看出学生的学习进度能保持基本一致。

三、校企订单班的普及、自身师资的提高更不能放松

随着和企业的深入合作,校企订单班的学生数量在全体学生中所占比率逐年提高。上文中的合作模式极大减轻了学校的教学和管理压力,表面上学校只需要提供场地即可,但深层次的问题我们应该及早发现。首先,学校和企业签订的合作协议强制性不高,很多专业课程不用本校教师承担,其实很多专业课程本校老师也承担不了。学生眼里只有企业没有学校,学校对学生的管理力度不如普通班,对学生的思想教育难度不容忽视。我们通过学习校企订单班培养模式可以近距离了解企业的需求,为学校制订专业计划提供很好的帮助,我们从中学习先进教学管理经验,为普通班增设特色课程,甚至可以增设相近的特色专业。我们既要合作又要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不能受制于人。

总之,高职院校积极走出去与企业合作,根据市场需求改进专业建设,摸索新的校企合作模式达到双赢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文婷,刘东.高职校企合作探讨[J].河北职业教育,2011(3).

[2]刘晓敏.浅谈校企订单班模式的优劣[J].南昌高专学报,2012(5).

浅析东风雪铁龙订单班培养模式 篇7

(一) 行业背景

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快速增长, 促使了汽车服务市场对售后服务人才的大量需求, 仅仅依靠企业培训已满足不了要求, 企业间的竞争已从单纯的产品层面的竞争发展到品牌、服务和人才的竞争。东风雪铁龙、奔驰、丰田、上海通用、宝马、一汽大众、奥迪等品牌相继与职业院校合作, 打造人才培养计划。

(二) 职业教育背景

国家教育部2002年提出的“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指导方针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 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 与企业紧密联系, 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 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在这种企业需求和职业教育需求的促进下, 2007年7月我校与东风雪铁龙签订协议成立华南区东风雪铁龙培训中心。

(三) 东风雪铁龙培训中心项目的职能

我校所成立的为一级培训中心, 具备以下三个职能:

1. 招聘毕业生:组织网点招聘学校汽车相关专业毕业生。

2.网点和学校联合定向招生和培养:即开办“东风雪铁龙定向培养班”。这些学生2年基础学习阶段在学校, 在校期间将学习完东风雪铁龙系列车型基础维修技术和服务管理业务的培训课程。1年实习在网点, 经考核合格后, 招聘到网点工作。

3.网点人员培训:对网点人员就近开展各类培训。从2008年三月份开始, 培训中心开始大范围对网点人员进行培训, 培训岗位涵盖网点的所有岗位, 包括维修工、维修技师、服务顾问、专家技术员、新车准备员培训、销售顾问、备件计划员等。

二、订单班项目的运作流程

三、雪铁龙订单班的培养方式

(一) 订单班的培养目标

雪铁龙特色班的培养是定位在维修工级别的, 培训目标是能进行保养与更换部件总成;能看懂简单维修工艺;会使用常见专用工具。也就是说经过培训后, 学生会经过一次雪铁龙公司组织的考核, 分为理论考核和实操考核, 考试通过的会取得雪铁龙公司认可的维修工资格证书。

(二) 订单班的教学过程

在定单班的教学中, 以东风雪铁龙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为基础, 引入国际先进的教学理念“学习的内容是工作, 通过工作实现学习”, 采取先进的教学方法“行动导向教学法”, 加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自学能力。

定向班学生的学习内容是东风雪铁龙商务部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统一拟定的, 有统一的教学大纲和教材。课程中涉及与售后服务有关的最新技术、方法等, 但不涉及产品研发、设计等超出售后维修需要的内容。以简单、实用、易懂为目标。对于课程的要求以售后服务为导向, 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课程的重点分为两个方向: (1) 培训学生的标准与规范化, 涉及标准化的维修工艺, 标准化的操作方法。 (2) 培训学生的维修方法, 涉及科学的分析故障思路和有效的解决故障程序。

订单班的课程安排是根据雪铁龙的课程大纲, 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来安排的。教学时间是五个月, 到企业顶岗实习五个月。教学形式是理论与实操相结合,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雪铁龙品牌介绍及车型介绍, 维修资料使用介绍 (含专用工具查找与使用介绍、诊断快讯的使用) 发动机部分, 变速箱部分, 底盘部分 (悬架与转向、制动、驱动桥) , 汽车电器及车身网络、诊断仪LEXIA的使用、汽车空调及汽车定期保养维护等。

(三) 丰富的教学设备及齐全的专用工具

目前, 东风雪铁龙提供的教学用车包括C5、08款凯旋、世嘉、新爱丽舍等最新车型16台, 全套专用工具、教学用发动机8台, 变速器总成15台, 各种的新备件、耗材等设备, 提供各种培训资料、光盘、网上资料。

(四) 订单班的管理

雪铁龙订单班由学校选拔组建后单独成班, 进行独立授课。在校期间有专门的班主任结合学校的要求和规章制度进行管理;学生经过考核合格并取得资格证书后, 进入到华南区各4S店实习后, 这时, 学生的管理由企业和学校共同参与。企业方面:安排资深的、专业技术强的人员担任学生的师傅, 负责学生的生产实习工作, 重点是对学生技术方面的指导。

学校方面: (1) 组织召开雪铁龙专场招聘会; (2) 学校教师将定期到企业寻访, 并配合企业做好学生的管理工作; (3) 班主任和项目负责人定期与企业、学生和家长进行沟通交流, 及时关注学生动态。

四、项目实施的效果

(一) 对学校的影响

1.扩大了学校的影响力, 开阔学生就业渠道。作为华南区的培训中心负责对华南区所有网点的培训考核工作及订单班的就业推荐工作, 加大与企业的联系, 有效提升了学校的知名度。

2.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实践动手能力、教师的业务水平及教学能力明显提高。东风雪铁龙将最新技术及时更新, 拓宽了教师的知识面。东风雪铁龙对校方培训老师分批开展相关技术与服务管理业务培训。且校方培训老师每年需接受东风雪铁龙新产品、新技术和服务方法的培训, 保证其能力与东风雪铁龙同步发展。东风雪铁龙协助安排培训老师应到所在地东风雪铁龙网点实习, 熟悉东风雪铁龙网点维修技术和服务工作流程等。

3. 东风雪铁龙承诺所有设备均可提供给在校学生使用, 丰富学校汽车专业的教学设备的层次。

4. 导入企业培训内容和方法, 有助于学校专业改革。

5. 实验室引入企业的精细管理和现场管理。

(二) 对企业的影响

1.以企业需求为基本依据, 以就业为导向, 为企业提供“订单”式人才。学生端正的职业道德, 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实操技能, 得到了网点的认可。使得很多网点致电咨询学生毕业就业情况, 有意在我校招聘更多优秀的人才。

2. 充分利用学校和培训中心的资源, 提高了培训的质量并扩大了培训范围。

3.利用学校在本地本行业的影响力加大东风雪铁龙产品的宣传和品牌的影响力。

培训中心的成立把传统的教学与现实的服务相结合, 不断探索新的售后人才培养方式, 真正为社会培养出一批“零距离”的服务人才。

4.增加了企业参与度的积极性。雪铁龙4S店各岗位人数配备必须满足一定的要求, 如果人数不够, 则企业需要派员工参加培训并取得资格证书, 而订单班学生只要考核合格就取得了资格证书, 企业节省了再培训的费用。

五、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由于企业环境和学校环境的差异, 在学生进入企业实习一段时间后, 产生了怠倦情绪, 造成订单班流失率较大, 这样既浪费了教育资源又容易使企业对订单班丧失信心。

采取的措施:

(一) 在订单班选拔过程中, 严格把关, 尽量选拔能够吃苦耐劳的优秀学生。

(二) 加强订单班的挫折教育, 使学生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

(三) 发挥作为培训中心的优势, 在开设不同的企业培训课程时, 定期组织一些交流会, 让学生与企业的专家、领导和普通员工近距离交流, 多了解企业文化、制度和岗位要求等, 让订单班的学生尽快进入状态, 达到企业的用人要求。

(四) 定期组织优秀毕业生回校, 分享企业经历过程和宝贵经验, 让订单班学生在企业里能够尽快成长。

摘要:现代职业教育强调工学结合, 校企合作已成为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之一。本文就我校东风雪铁龙校企合作项目背景、内涵及订单班的培养方式及取得的成效进行探索研究, 并提出改进意见。

关键词:校企合作,订单班,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陈高路.汽车运用育维修专业校企合作典型案例比对研究[J].广州市交通运输学校校刊, 2011年07月.

订单班 篇8

工程机械制造业在“十一五”期间得到了快速发展, 但却已经受到了制造类高素质的专业技能人才缺乏的制约。随着湖南省机械装备业在“十二五”期间继续发展推进, 工程机械的龙头企业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实现跨越式发展, 先进制造技术得到更加广泛应用, 企业对高素质、高技能制造类人才的需求变得越加渴望, 掌握大型数控镗铣床加工、多轴数控机床编程与加工的专业技能人才, 非常缺乏, 成为制约湖南省工程机械制造业快速发展的瓶颈。

近几年来, 高职院校数控技术专业陆续进行“订单班”人才培养的实践。但无论是研究还是实践大多处于起步阶段, 校企合作形式比较松散, 企业参与较少, 订单培养与传统的教学模式并没有根本的改变[1]。

湖南网络工程职业学院2011年起与三一重工深度合作, 签订2011级数控技术“三一订单班”协议, 共同制订了“工学交替、闲学忙工”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共同构建基于学生可持续性发展的课程体系;探索素质培育流程化, 实行“素质积分认证”;推动数控技术专业教学改革, 最终实现培养高素质应用性技能人才的目标。

1 依托工程机械企业, 构建“工学交替、闲学忙工”的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围绕两个需求 (“企业需求”和“毕业生个人需求”) , 建设以“订单培养”校企合作形式为核心, 以“工期定学期、工学交替”组织教学, 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 努力实现“肯吃苦, 有技能, 会创新”的“两高、一创” (高素质、高技能、创新) 人才培养目标。

数控技术专业针对三一重工各事业部对订单班学生能力和职业素养的要求, 及合作企业生产用人需求现状 (每年年初至年中为用人高峰期) , 制定出三学年实习不间断、循序渐进的“工学交替, 闲学忙工”人才培养模式, 制定出“1.5+0.5+0.5+0.5”的“工学交替, 闲学忙工”的人才培养模式。第1-3学期, 在学校理实一体化实训室完成基础的理论和技能学习, 到三一重工见习;第4学期及前后寒暑假为期8个月机械加工、装配等岗位轮换实习, 掌握各岗位的特性;第5学期返校进行针对性专业技能提升;第6学期顶岗实习。实现企业顶岗实习和学校理论教学轮换进行, 最终达到“企业用人不间断, 学校教育不中断, 实习教学不冲突”。同时实现学生多工种分期轮换, 增强实践技能综合锻炼的实效性, 最终达到校企互动、工学交替[2]。

通过以上诸多举措的实施, 最终实现学校、企业、家长、学生四方共赢[3]。学校既完成了实训教学任务, 培养了“双师型”师资力量, 又推到了创新性教学改革。企业既节省了人力成本, 也避免了季节性用工紧张的局面。

2 校企共同构建基于学生可持续性发展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设计遵循“以职业行动获得知识”的认识规律:以实际工作岗位所要求的素质和能力为培养核心, 对三一重工各岗位工作内容、工作过程、工作现场以及工作评价方案加以分析和提炼, 严格遵从循序渐进的教育规律和毕业生的职业成长过程而进行课程的整体编排, 构建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课程体系, 形成与实际岗位能力要求相适应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条件和评价体系。

2.1 邀请三一重工事业部专家, 确定职业行动领域与职业能力结构体系

深入三一重工各事业部岗位现场调研, 邀请操作员、班组长、车间主任、技术员等熟悉相关岗位工作任务人员进行座谈, 通过“头脑风暴”法, 对数控技术岗位进行工作任务分析, 确定其具体的工作内容及完成该任务需要的职业能力, 如需具备读图绘图、数控机床操作与编程、工艺规程编制、大型数控镗铣床操作、产品技术改进及创新等能力。

2.2 转换、提炼学习领域课程, 形成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遵循“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思路, 邀请行业实践专家, 依据职业资格标准, 运用“能力递减法”, 按照从高端复杂典型工作任务到低端简单典型工作任务的顺序进行任务分析, 依据技术复杂程度和知识难易程度, 综合应用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进行逆向归纳, 形成复杂、一般和简单三个层次的数控技术职业行动领域的典型工作任务。

邀请相关职教专家及一线教师共同运用“能力递增法”, 按照从低端简单典型工作任务到高端复杂典型工作任务的顺序, 对行动领域 (典型工作任务) 进行教学处理, 完成行动领域 (典型工作任务) 到学习领域的转换, 形成数控技术专业学习领域课程体系。课程体系设置公共课程、素质教育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等。

3 探索素质培育流程化, 实行“素质积分认证”

强调素质培育流程化, 就是在素质培育上, 遵循“循序渐进”传统教育理论, 融合企业文化和全面素质发展, 不间断地对学生进行软实力培育, 与以工作任务为基础的课程体系相互融通, 并以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实现流程化素质培育。

(1) 职业人、社会人双重角色融合。强调把受教育者培养成职业工作者的同时还必须把他培养成一个社会人。

(2) 思想灌输向活动培育转换。素质培育是无法通过说教达到目的, 而应该向受教育者提供喜闻乐见的素质培育活动, 如素质领域的身体素质, 是由体育活动和拓展训练组成。

(3) 建立全面的素质培育评价体系。

素质认证:学生素质是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各项针对性活动反复训练与培育所养成, 素质认证是对学生在各项活动中的表现进行客观记录, 填写入《学生素质证书》, 经由学院学生素质认证中心予以确认并颁发证书。这一方式促进了学生素质培育的有形化和显性化, 是对传统素质培育测评方式的改进, 有利于学生灵活、快速就业。

素质积分:学生素质培育过程中, 一些素质需要以传统课程方式培育, 此类课程被设计为学分体系, 学完一门课程并考试合格, 则获得相应学分。素质积分中我们进一步的创新是将学生参加的素质活动也设计为学分, 学生参与活动则获得积分。素质认证的主体部分就是根据学生所获积分多少来确证。

专业团队通过到合作企业走访调研、与人力资源部门及素质教育专家参与的座谈、毕业生问卷调查等方法, 创建了综合素质积分与素质认证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和相应的评价制度。这样, 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认识自己, 另一方面能够衡量人才培养质量, 真正发挥促进和导向作用, 建立了全面的素质培育评价体系。

实行技能和素质双认证, 使学生素质培育的测评标准立体化, 既确保学生素质培育质量, 又解决了企业检测学生适用性的难题, 为学生随时进入企业建设了一条绿色通道。

4 校企人才双向兼职, 提升教师双师素质

面对与三一进行深层次合作的挑战与机遇, 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起关键性作用。在团队建设中创新建设途径与方式, 加强与行业龙头企业的合作, 建立良性互动的机制, 需要不断的探索与实践。

1) 建设一支理念先进、遵循职业教育教学规律和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的高水平教学团队;建设的根本是注重专业教学团队梯队的建设、教师层次的提高、教师“双师”素质的培养。科学合理地选拔、培养和引进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 逐步形成专业带头人水平高影响力强、骨干教师业务精练、一般教师“双师”能力突出的教学团队。

2) 打造稳定合理的兼师资队伍:我们要充分利用与三一及其他联合办学单位的人才优势, 加强与企业的联系, 沟通信息, 建立“兼职教师备选人才库”, 积极聘请具有较高专业技术水平的行业人员及能工巧匠到学校从事兼职教学工作, 由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课程学时比例达到30%。

3) 加大师资培训力度:充分利用合作企业的优势, 有计划地选派专业教师到基地企业挂职顶岗锻炼, 提高专业技能, 积累实践经验。同时, 利用校企联合进行项目或产品技术开发生产, 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

4) 加强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经费保障:学校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给予大力支持, 将专业教师团队建设经费列入年度预算, 并保证其占学校预算费支出一定的比例。

5 总结

实践证明, 数控专业“三一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具有非常强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实现了“育人”与“用人”的零间隙, 走出了一条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之路[4], 该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点归纳为以下几点:

1) 建立与制定一个系统的、便于接受的、灵活的最终实现学校、企业、家长、学生四方共赢的人才培养模式。

2) 基于学生可持续性发展的“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 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综合职业技能训练, 增强学生的就业和生存能力。

3) 真正意义上实现“数控专业技能知识与企业岗位技能要求零差距, 学生毕业与就业零距离”。

4) 校企融合共同育人, 注重学生知识、技能、职业素养的协调发展, 设计了培养以“身心好、能吃苦、精技能、守诚信、会做人、善沟通”的数控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摘要:“订单式”培养模式是校企合作的最佳途径。校企双方根据岗位需求, 共同制订了“工学交替、闲学忙工”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基于学生可持续性发展的课程体系;探索素质培育流程化, 实行“素质积分认证”;提高师资队伍的教学科研水平, 推动数控技术专业教学改革, 最终实现培养高素质应用性技能人才的目标。

关键词:“订单式”培养模式,课程体系,素质教育,师资培养

参考文献

[1]朱爱芳.旅游管理专业“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2, 12.

[2]牛艳莉.高职院校“多学期、分阶段”顶岗实习模式实践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2, 03.

[3]候会喜.数控技术专业人才“订单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当代职业教育.2011, 10.

订单班 篇9

关键词:半程,订单班,校企合作,高职

订单式人才培养对于高职教育实现从传统教学体系到现代教学体系的转变, 提升学生职业素质和文化素质, 解决学生就业难等问题具有重要作用, 并已逐步得到社会和企业的认可。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是高职院校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重要形式之一, 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实现“无缝对接”的有效途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被众多高职院校认同并积极进行研究、探索和实践, 且取得了一些成绩。然而, 在实践的过程中, 还是有很多复杂的问题出现, 使得订单培养显得不够规范, 不够成熟。

一、半程订单班的实践

(一) 半程订单班的界定

半程订单班指学生在校正常学习1-2年时间后, 由用人单位根据发展需要, 从各相应专业的在校学生中选拔优秀学生, 组成新的班级, 校企双方共同对学员进行相应的培训, 之后录用考核合格的学生。

(二) 半程订单班的运作

1. 签订“合作培养技术人才协议”

在校企合作双方相互信任的基础之上, 通过签订用人及人才培养协议, 形成一种法定的委托培养关系, 明确校企双方职责。

2. 校企双方共同选拔学生

企业对自愿报名参加订单培养的学生进行选拔, 选拔方式包括笔试和面试, 学校将为整个选拔工作提供全面的支持与协助, 入选的学生将单独组建“订单培养班”。

3. 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校企双方根据岗位的实际需要, 进行职业岗位分析, 明确培养对象所应具备的各种职业素质与能力, 将这些要求写入人才培养方案中。

4. 利用校企双方教育资源共同培养人才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 学校选派出骨干教师, 重点对学生进行社会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理论、政治思想道德等的教育与培养;企业则选派出有丰富管理经验和熟练操作技能的业务能手, 充分利用企业现有的工作场地和设备, 对学生进行实践技能的操作训练, 培养毕业生的岗位工作技能。

5. 企业参与人才质量评估

为了让企业获得用得上、上手快、留得住的人才, 保证人才培养的优质高效, 由企业和学校共同对人才培养质量进行评估。

6. 企业按照协议录用毕业生

订单培养教育完成后, 企业必须严格按照“订单”约定, 录用合格的毕业生, 安排学生到企业就业。

二、半程订单班存在的问题

(一) 订单班学员稳定性不够

虽然订单班学员是在参加了企业的宣传之后, 自愿报名加入的, 企业也派出了专业人员进行了面试, 但是在合作一段时间后, 有的学员开始抱怨学到的太少, 企业没有兑现承诺, 有的抱怨太辛苦, 像是廉价劳动力, 有的担心毕业设计不能按时完成, 影响毕业, 有的学员提出要退出, 企业也对有的学员不满意提出要退回。订单班人数越来越少, 严重影响订单培养的进展, 也影响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

(二) 专职指导教师指导不到位

在订单班成立初期, 学校选派了专业教师作为订单班的专职指导教师。由于专职指导教师专业的局限性和兼任的缘故, 他对企业的培训内容一知半解。在订单培养过程中, 他对学员指导往往不专业不到位, 不了解学员在企业情况, 无法及时解决学员困惑, 造成了学员有被弃之不管的感觉, 同时也起不到督促企业按照协议培养学员的目的。

(三) 前后培养方案融合度不够

半程订单班学员来自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 原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在学生入校前已经制定好, 却无法与后期制定的半程订单班人才培养方案有效衔接, 主要在课程设置上缺乏周到的安排。企业和学校在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缺乏足够的沟通, 使得订单班方案和大纲方案冲突重重。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订单班学员的正常毕业, 影响了原来班级的正常教学秩序, 增大了学校任课教师及班主任的工作量。

三、半程订单班运作构想

(一) 提前宣传, 构建订单班选拔机制

订单班学员选拔工作不能只在开始组建订单班时进行, 应该要提前宣传, 建立规范的相关选拔机制。利用新生入学教育的机会对其宣传学校工学结合模式, 让其了解订单班性质、培养目的及开班时间, 进行前期宣传。在正式选拔前, 充分宣传订单班人才培养方案, 鼓励学生积极面试, 同时考虑班主任意见, 筛选出职业素养较好的学生。对选拔出来的学员做好思想教育工作, 帮助学员客观理性正确地认识订单培养过程。一届订单班获得良好口碑后, 有利于校企的长期合作, 有利于订单培养的良性循环。

(二) 三方考核, 建立建全专职指导教师考核机制

建立建全专职指导教师考核奖励机制, 可以调动指导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由企业、学校、学员三方共同打分, 可以增强指导教师的工作责任心。专职指导教师可以考虑从专业带头人里挑选, 并及时安排其到企业参加培训, 明确其工作职责和任务。这样既有利于专业带头教师更好地指导新生学习专业知识, 也有利于订单培养的前期宣传工作, 同时专业带头教师对订单班学员的情况有了较多了解, 在指导学员实训实习时更加的得心应手。

(三) 提前规划, 制定适应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方案

在制定新生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 充分考虑订单班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统筹规划课程安排、技能证书培训等。订单班人才培养的制定要请专业建设委员会成员、专业团队负责人、企业负责人共同研讨协商。订单班人才培养方案要和原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衔接, 课程置换要紧扣企业的培训内容。融合度高的订单班人才培养方案可以解决学员的后顾之忧, 也会减少订单班带来的附加工作量, 让订单培养显得更加的规范。

参考文献

[1]刘丽娜.高职校企合作订单班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 2013 (11)

[2]陈传端、谢英星、周静.高职院校“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尝试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 2011 (3)

订单班 篇10

(一)行业发展现状

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第三产业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发展主力。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第三产业的比重已经超过国民经济总量的50%。其中,作为第三产业的餐饮业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据中国烹饪协会2015年2月发布的《2014年度中国餐饮市场分析和2015前景预测报告》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餐饮收入27860亿元,同比增长9.7%,餐饮收入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达1.12%。在新的发展历史时期,餐饮业的发展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和特点:餐饮业业态日趋多元化、餐饮业消费市场不断扩增、餐饮企业及产品竞争激烈、社会需求变革加快、餐饮业结构越来越复杂多变。

(二)从业人员状况

随着餐饮业的发展壮大和竞争加剧,人力资源的竞争已经成为企业之间的核心竞争力。受到传统就业观念的影响,加上行业门槛偏低,员工培训和管理人才培养实施难度较大等方面的影响,餐饮业从业人员数量仍然有很大的缺口,高层次餐饮管理人才匮乏,整体素质仍然有待提高。以酒店餐饮从业人员数据为例,调查资料显示,初高中学历的人员比例接近90%,大专学历及本科学历的占总人数的11.2%;厨房主管以上的人员58%来自社会相应人员,26%来自学校毕业生;餐厅主管以上人员来自社会相关经验人员的比例为63%,来自学校的人员比例仅为6%。

餐饮业人才需求集中体现为三个方面:一是量的需求,由于行业从业人员流动性大,同时受工作薪酬、工作环境以及职业发展影响,餐饮业从业人员数量缺口较大;二是质的需求,行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仍然偏低,需要更多高素质的从业人员加入;三是类型的需求,不仅仅需要一般的工作人员,更需要懂专业、懂管理的中高层管理人才。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够得到缓解和解决,无疑将会极大地制约餐饮业的健康发展。

二、烹饪专业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一)烹饪专业订单班开设的意义

所谓订单班的培养模式是指:“根据企业对人才规格的要求,校企双方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签订用人合同,并在师资、技术、办学条件等方面开展合作,共同负责招生、培养和就业等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的办学模式。”订单班涵盖了教育教学的整个过程,是对社会发展和行业需求的一种积极回应,给企业、学校、学生三个方面都带来了积极的影响和现实意义:对企业而言,可以利用订单班定向为企业培养专属的专业人才,通过订单班的培养,学生普遍具有稳定的专业思想,熟悉企业文化,学历层次高,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技能和一定的工作经验,从源头上解决了人力资源短期的困难;对学校而言,订单班的出现也有效地缓解了学生就业带来的压力,同时企业参与教学过程,带来了行业的资源,包括师资、课程、实习基地和其他行业资源,紧密联系行业实际;对学生而言,职业选择定向提前,加深了对行业与企业的了解,缩短了职业适应时间,有利于自己将来的职业发展和成长。

(二)烹饪专业人才培养订单班的指导原则

高职院校开设烹饪专业人才培养订单班,要遵从四个基本的指导原则:

1. 品牌优先

品牌优先是指要严格挑选校企合作伙伴,要选择餐饮行业中已经形成品牌的优质企业进行合作,比如一些大型知名餐饮集团、特色餐饮连锁等企业,这是校企合作的基本前提。只有校企强强联合,选好、选对了合作者,才能够对学生产生吸引力,保证教学顺利进行,最终促进学生稳定就业。

2. 目标一致

企业与学校联合办学,必须要全程参与,要有共同的培养目标指向,对如何选拔和管理、人才培养的类型和层次、需要具备的知识和技能水平、未来的职业发展渠道和方向等方面要达成一致的意见,形成一个连贯、统整的人才培养方案,让学生明确餐饮业的发展愿景。

3. 专业引领

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一定要选择学校的具有特色的优势学科和专业,这样才能够聚集最优化的教学资源和生源,起到一个引领示范作用。烹饪专业本身就是一个社会需求程度高、就业岗位充分的专业,所以更要通过对高层次、高水平的就业平台,推进专业建设,强化专业对行业的影响力。

4. 实践导向

餐饮类人才订单班的初衷就是要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坚持工学结合,突出行业特征和应用特色,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导向,在理论教学的同时注重实践实训,加强和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

(三)烹饪专业订单班建设路径

1. 加强产教融合,实现优势资源互补

开设烹饪专业订单班,不仅仅是行业和企业发展的需求,也应该成为高职院校的一个主动行为。订单班引入企业的资源,可以通过企业冠名等形式,实现高校资源和行业、企业的优质资源的有机结合。订单班的开设,其发展逻辑也符合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是当下产教融合趋势的一个具体表现,它打通了学校教育和行业企业之间的通道,通过订单班较早地实现了人职匹配,有利于弥补学校行业资源短期和企业人力资源紧张的局面,有助于更快捷有效地将学生培养为餐饮业中的高层管理人员。

2. 加强师资建设,建设双师双能队伍

专业过硬、作风优良的师资队伍是订单班成功的保障,烹饪专业订单班不仅需要双师型的教师,更需要打造一支双能型的教师队伍。“双师型”是对教师职业资格的一种描述,是指在教师资格证之外,至少拥有一种其他的职业资格证书,而“双能型”师资则是侧重于能力素质的一种要求,是指教师具备“应用型人才培养能力”和“产学研合作能力(即技术研发能力)”。建设双师双能教师队伍,将会给教育教学、科研及转化方面带来积极影响,增强课堂教学与行业实际的结合,促进高校产学研的工作发展和成果转化。

对烹饪专业订单班的教师而言,不仅要拥有教师资格证、高级烹调师、面点师、营养师等证书,还要有实践教学、菜品研发的综合素养。打造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一是需要教师自我加强专业发展,二是学校提供更多的专业平台,三是要建立与企业的流通机制,积极派送烹饪相关专业教师到行业挂职锻炼,同时也可以吸纳行业的优秀人才进入学校任教。

3. 改革教学方法,推行工学结合模式

订单班的人才培养要充分体现行业和企业的人才需求,首要就要从教学方式上进行调整,将传统的学校烹饪理论教学和技能教学模式与一线实践结合起来,通过顶岗实习、专题见习等各种形式,以具体的项目专题或者任务系列为驱动展开专业教学。

在学校的理论与技能学习基础上,让学生有机会参与企业真实的生产环节,通过真实的环境熏陶和训练,在做中学,在学中做,既是学校学生又是企业员工的角色,不仅可以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还可以大大增强教学的实效性。通过工学结合的方式,大力培养包含五个方面能力的烹饪专业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以专业定位、企业需求和个人发展的全面认识和评价为核心的价值观念;以烹饪专业知识与技能、各类专业证书获得为体现的学习能力;以社会实践、专业实习为保障的实践能力;以创新意识、创新实践、创业设计为依托的创新能力;以自学能力、团队合作等为内涵的其他能力。

4. 拓展课程资源,丰富教学资源内容

课程资源是教育教学的载体,丰富的课程资源是开展有效教学的基础。因此,在烹饪专业订单班教学中,要从各方面加强课程资源建设与开发:从课程资源内容来讲,要从职业意识、职业技能、职业精神等各个维度入手,除了要涵盖专业知识与技能教育、企业文化、专业岗位职责与能力要求等专业素养,还应增加人文通识课程、餐饮现代化管理媒介与技术等内容,加强职业综合素养教育;从课程资源的来源来讲,除了常规的学校课程资源以外,还要充分引入行业和企业那些能够体现餐饮业行业特点、符合烹饪专业教学需求的资源,不断拓宽课程资源的口径;从课程资源的性质来讲,课程资源是要经过精心选择和提炼,还必须要吸纳最新、最优质的具有典型代表性的课程资源,增加课程资源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结语

烹饪专业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走产教融合、工学结合道路的一个积极尝试。通过订单班的形式和途径,实现了学校、行业、企业三方资源的有效整合,拓宽了高职院校烹饪专业的教学视野,不仅有利于为餐饮行业培养和输送更多高层次餐饮类的专门人才,更为烹饪专业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了多种选择和成长助力。

参考文献

[1]曲秀梅.深化餐饮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思路[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4(2):119-121.

[2]陈丽芳.高职教育餐饮企业校企合作人才储备培养模式问题研究及对策[J].现代企业教育,2014(8):81-82.

[3]陈传端,谢英星,周静.高职院校“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尝试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11(3):34-35.

[4]詹秋文,卫胜.应用型本科高校“双能”师资建设的思考[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3,27(6):79-81.

订单班 篇11

【基金项目】宁波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宁波地铁企业用人标准的现代学徒制实践与探索》,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宁波和温州轨道公司订单培养学生的现代学徒制实践与探索》支持。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5-0206-01

一、背景

2014年2月26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工作,提出了“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这是我国第一次由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现代学徒制是“学校、企业深度融合,教师、师傅联合育人,对学生以技能培养为主”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已逐渐成为当今国际上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主导模式,能有效破解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瓶颈。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宁波地区一所与宁波地铁及温州地铁合作办学的地方高职院校,在5年的办学过程中,坚持校企合作办学、共同育人,并以《宁波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运营分公司高技能人才驱动机制及培养模式实施方案》、《宁波地铁牵手本地院校 协同创新“订单班”升级版》和《温州市铁路与轨道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运营分公司定向培养协议书》为契机,从理论研究到实践操作层面,从顶层设计制度到校企双主体共同推进现代学徒制培养等方面,全面探索与实践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

二、合作企业基本概况

国家发改委批复《浙江省都市圈城际铁路近期建设规划》,浙江将投入1316亿元,建设总里程452公里的11条城际轨道交通线路,计划2020年全部建成。其中,位于杭州都市圈的有4条、宁波都市圈的3条、温(州)台(州)城市群2条、浙中城市群2条。杭州到临安、富阳、海宁、柯桥的4条轨交线路将先期实施。

按照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宁波和温州两座城市的轨道交通线路里程分别247km和361km。两家公司是与我校开展 “订单班”校企合作多年的企业,他们深刻认识到深化与本地院校合作,协同创新打造“订单班”升级版,推进基于订单班模式的现代学徒制是提升员工个个素质保持员工队伍稳定的重要举措。

三、现代学徒制实践

1.企业与学生签订协议

宁波轨道交通运营分公司和温州轨道交通运营分公司两家企业作为合作伙伴,共同招生、共同培养,实现校企一体化育人。学院与两家公司签订用工协议,确定用人规模,由企业向培养学校下达用人计划方案,确定学生数量、专业和对性别身体等要求。学生入学后,企业和学生签订定向培养学生协议,明确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做到招生与招工同步。

2.教师与工程师角色互换

校企共同参与学徒培养的全过程,形成人才培养双主体,在师资建设方面校企双方深度合作。学校专任教师通过“暑期教师下企业”,和教师参与企业资源开发等形式,全过程参与学生的企业培养,与企业工程师共同编写《育人标准》、《岗位标准》、《岗位教材》、《试题库》等资源。

学校从企业推荐的工程师兼职教师中选拔优秀的到学校担任主干课程的任课教师,在授课总的课时数及授课时间安排上充分考虑工程师的作息时间,解决工作和授课之间存在的矛盾。宁波地铁二号线的三官堂(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站)中间站位于学校的附近,具有得天独道的优势。学校安排课程实践,把课堂设在了车站,车站即是课堂,课堂即是车站。学校将《行车组织》等课程课程表及课程标准教学资料发送给企业人力资源部,安排车站的技术和管理人员按照时间安排和课程内容进行授课,专任教师负责带队,做好授课的辅助工作。

3.制定订单班管理办法、标准等文件,加强对现代学徒制参与方的管理和考核

整合学院专任教师和企业技术工程师等资源,共同组成课程教学团队,校企双师授课。校企共同制定人才《课程标准》、《考核标准》、《师傅聘用标准》、《教师聘用标准》、《学徒选拔标准》、《学徒待遇标准》、《企业实训基地建设标准》、《考试标准》和《岗位标准》。

宁波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订单班”学生考核录用管理办法中规定的考核内容,包括在校学习成绩、企业录用考试成绩、专项活动成绩、面试成绩、体检5个方面的内容。在校学习成绩、企业录用考试成绩比重分别为70%、30%;专项活动成绩为加分项目;面试及体检合格者方能录取。

4.职业化管理订单班学生

为加强校企合作,实现课堂与职场的无缝对接,规范订单班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学院订单班学生职业化管理,规定的学生每天生活制度、行为规范、作风纪律、宿舍内务、会操、升旗仪式等内容。两家企业的人力资源领导在管理模式启动仪式上高度肯定学校的这种做法,强调在轨道公司这种运营性质的公司,职业素养与职业技能同样重要,非常欢迎三年后入司的同学精神风貌焕然一新,精神,体力,技能都能适应现场繁重的工作。

5.城市轨道交通机电技术专业的培养过程

6.毕业生就业质量

依据最近浙江省教育评估院发布的《2014届浙江省高校毕业生职业发展状况及人才培养质量调查报告》和浙江纺织服裝职业技术学院发布的《2015届毕业生质量年度报告》,机电与轨道交通学院的毕业生收入遥遥领先其他分院。订单班专业《城市轨道交通机电技术专业》毕业生收入排名第三,就业满意度排名第七,专业对口度排名第十,在全校39个专业(方向)中就业的主要指标名列前茅。

四、取得的成绩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与宁波和温州两家地铁公司合作多年,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公司工作的毕业生得到了同事和领导的肯定,在业务方面和综合素质方面表现突出。一些同学已经走上了工班长管理岗位,职业前景光明。

尽管与两家已经深度校企合作,但是距离现代学徒制的具体要求还有一些差距。公司已经开发出来岗位标准,岗位教材和试题库,这些教学资源引进到培养方案中,资源可以校企共享。学校与企业共同开发了微课、演练视频和慕课,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企业毕竟是运用单位,要求每个岗位有证上岗,这给学生实际操练带来了困难,而且这种操练练习势必会影响维修、保养等工作的正常进行,岗位工作和岗位练习是一对矛盾。

订单班 篇12

近年来,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高度重视校企合作, 先后与国内知名企业共建江苏沙钢集团淮钢特钢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淮钢公司) “淮钢订单班”、“今世缘营销学院”、“中央新亚百货订单班”、“江苏紫金保险订单班”和“中锐汽车商务订单班”等等, 这些订单班的成立对于提升我院人才培养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企业公司的深入合作, 拓展、引领校企合作这项工作, 使我院在“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上取得更大的进展。

淮钢公司现有总资产105亿元, 职工人数7, 000人, 其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 000人, 被省政府列入“十一五”期间我省突出发展的四家重点钢铁企业之一, 同时也是淮安市的龙头企业。

1“订单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内涵

“订单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模式是指职业院校根据企业对人才规格的要求, 校企双方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 签订用人合同, 并在师资、技术、办学条件等方面合作, 共同对学生进行培养等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的办学模式。“订单培养复合型人才”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可零距离上岗, 这种培养模式可弥补学校所教知识与企业需求的不相符, 使所教内容与企业需求同步, 有利于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用性。

“淮钢订单班”30名学生分别来自我院机械与电子工程系机电一体化、模具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与应用和数控设备等相关专业, 采取同学自愿报名, 并参加专业笔试、面试体检等综合素质的考核。

2“订单培养复合型人才”模式的特点

2.1 政府主导, 校企合作

2011年3月3日,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与淮安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签署共建“淮安市中小企业服务基地”战略合作协议, 积极推进校企合作, 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和共同发展, 促进校企合作向更高层次、更广空间发展。在此背景和推动下, 2011年6月我院与淮钢公司建立“淮钢订单班”。

从该模式本身设计思路来看, 它加强了校企之间的紧密合作, 就业导向明确, 企业参与程度深, 能极大地调动学校、学生和企业的积极性, 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实现学校、用人单位与学生的“共赢”, 是一种产学结合的“高层次形式”。

2.2 学生自愿, 择优录取

首届“淮钢订单班”共有35名学生, 采取“本人自愿、家长同意、学院推荐”的原则, 从机械与电子工程系机电一体化、模具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与应用和数控设备等相关专业中挑选大二学生, 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思想素质、身体状况、综合素质等方面进行审核, 将符合选拔条件的学生推荐给淮钢公司, 并由淮钢公司组织对这些学生进行专业笔试、面试体检等综合素质的考核, 合格者方能进入“淮钢订单班”。

“淮钢订单班”成立之后, 淮钢公司根据实际情况, 提出新的人才培养目标和知识能力结构, 修订教学计划, 并抽调了2名分厂厂长助理、1名车间主任、2名技术科长共5人担任“淮钢订单班”的授课老师, 在历时2个多月的时间内, 向学生讲授5门与淮钢产品相关的生产工艺流程和企业文化。培养期满后, 经学校与企业联合考核合格后, 学生与淮钢公司签订合约并成为企业正式员工。

2.3 校企共管, 培养复合型人才

“淮钢订单班”学生的管理共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培训学习阶段, 2011年6月到7月共两个月。在此期间学生还是在学校, 教学主要由淮钢集团5名工程师负责, 而日常管理由学院配备专门的班主任负责。学生在校期间可以报考计算机和英语等级考试和各种技能证书考试, 同时享受和其他在校生的一切评优评奖待遇。第二阶段是顶岗实习阶段, 2011年9月到2012年3月共6个月。学生到淮钢集团各生产车间顶岗实习, 熟悉企业文化、管理制度和炼钢的工艺流程。期间学生主要受企业管理, 学员安排两名驻场老师到企业, 协调订单班学生实习期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等问题, 为同学们解决后顾之忧, 同时让老师进行下厂锻炼, 与企业合作进行生产工艺改进与产品开发。

企业参与订单培养的整个环节是校企合作不可缺少的部分, 也是体现校企合作是否深入进行的依据, 要培养适应企业发展的人才, 仅凭学校教育是无法实现的, 由于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和学校教育滞后企业需求的问题, 必须由企业专家参与到订单培养工作中去学习。

把课堂传授间接知识与现场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结合起来, 大力推行“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培训班最后安排6个月的时间到企业顶岗实习, 从最基本的操作做起, 让学生通过实践熟悉企业产品的工艺流程和特点, 亲身体会淮钢集团的管理制度。在与淮钢集团“合作办学、‘订单’培养”过程中, 校企双方发挥了各自的教育资源优势, 既锻炼了学生, 提高了业务技能和就业途径, 又为淮钢集团培养了一批对企业有一定认可度和忠诚度的高技能复合型应用人才。

3 小结

“订单培养复合人才”的模式符合高职教育的“职业针对性”本质, 是适合未来大力推广和实践的较为成熟的模式之一。同时笔者还认为, 只有加强政府主导, 制定相应法律法规, 校企深度合作, 提高企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参与程度, 充分调动学校和学生的积极性, “订单培养复合人才”的模式才能真正实施到位。

参考文献

[1]张平亮.辛望旦构建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6) .

[2]谭谊.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订单式办学模式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 2005 (9) .

[3]钱正海.“订单式”培养模式的思考[J].中国培训, 2005 (1) .

[4]王可忠.对当前“订单式办学”相关问题的法律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 2005 (1) .

上一篇:SWOT分析的生态文明下一篇:冷再生稳定剂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