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系统

2024-11-12

计划系统(精选12篇)

计划系统 篇1

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当下, 电网计划与系统运行管理工作将成为电网管理的核心技术。在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和有序供电的同时, 如何提升电网运行综合效益, 推动电力系统的运行控制管理工作健康发展, 是电力行业新常态下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

本文主要探讨在混联大电网发展趋势下, 新能源新技术接入电网后, 在综合考虑运行目标、风险控制、运行计划和应用计划的基础上, 电力系统如何实现分类演进层级的科学管理。

1 电网计划与系统运行管理要求

为了更好地适应电力行业新常态特点, 需要进一步加强电网系统运行管理, 提升系统运行综合效益。电网系统编制电网相关计划, 用于统筹协调各项指标, 指导电网全年系统运行工作。

在混联大电网发展下, 对电网计划与系统运行管理提出了新要求。

(1) 严标准是电力行业新常态的深入体现。能源新调整、供需新形态、安全新标准、节能新任务对系统运行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 基于过往的安全稳定要求, 系统运行将无法满足社会需要, 还需要在此基础上有提升。

(2) 精细化是电力系统运行管控的必然要求。提升管理水平, 要求逐步实现科学管理的规范化、精细化、个性化, 而精细化管理过程的实现, 将带来管理责任具体化与明确化, 从而对过程管理提出了需求与目标。

(3) 全过程是计划管控成效的重要保障。新的目标与要求需要更为高效地执行, 闭环与反馈过程节点的控制, 具体明确的工作内容, 责任到人的具体执行, 工作成果的具体汇报, 形成了过程管控的新要求。

(4) 可评价是管理工作持续提升的主要激励。全过程闭环管控的始、终节点联系通过可评价实现, 有效的评价意见可促进目标工作质量的螺旋上升, 通过逐步提升始基准水平以达到目标节点水平的不断提高。

2 电网计划与系统运行管理体系

电网计划与系统运行管理要求对管理体系及其框架提出了方向与目标, 确立了体系内的管理特征。电网计划与系统运行管理具备目标层级管理、计划类别管理和途径闭环管理三大管理特征, 包括系统运行目标、系统运行风险控制措施、系统运行计划及新设备应用计划等。

2.1 管理目标

系统运行目标是为实现电网“安全、经济、优质、环保”运行, 最大限度满足电力供应需要, 系统运行应达到的目标和关键指标。

电网计划与系统运行实行层级管理, 按照“基础→提升→重要→最终”4个分类演进层级进行管理。

(1) 基础层级———确保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不发生较大及以上电力安全事故, 避免一般电力安全事故, 不发生有人员责任的电力安全事件, 严守安全生产底线, 努力提高系统安全运行水平。

(2) 提升层级———提高系统经济运行水平。精心安排运行方式, 精心调度, 多发多供电量, 优化水火电购电结构, 完成送电年度计划, 控制系统网损, 提高输变电设备平均利用率。

(3) 重要层级———提高系统优质运行水平。加强系统运行调控, 避免频率越限, 减少电压越限时间, 提高电网频率及电压合格率;提高供电可靠率, 不发生因调度原因导致重要用户停电, 减少用户停电时间及停电次数, 保障重要用户用电安全。

(4) 最终层级———提高系统环保运行水平。深化节能发电调度, 不发生因调度原因导致弃水损失, 充分吸纳清洁能源;减少化石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 严格按照节能排序发电, 提高化石能源使用效率。

2.2 管理内容

为实现系统运行目标, 根据管理要求将制定各项详细计划, 使电网计划与系统运行管理工作贴合电网运行形势, 让系统得到全方位管控。电网计划包括:安全风险防控重点措施计划、电力供应计划、设备运行计划及新技术应用计划。各项计划管理以系统运行指标所安排的工作节点与里程碑, 以及计划指标作为最终或阶段性目标。

2.3 管理途径

电网计划与系统运行管理通过全过程管控, 按环节理清各部门职责, 并明确各环节的工作内容和深度, 综合运用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 实施对关键工作节点的管控, 全面、全程协调各环节、各参与方, 实现闭环管理。

管理计划的全过程分工作录入、工作下达、工作反馈、工作分解等4个过程, 如图1所示。

(1) 工作录入, 包含该项电网计划与系统运行工作的完整信息, 涵盖发起原因、工作目标、工作内容、节点要求、完成标志等。

(2) 工作下达, 电网计划与系统运行工作发起人将各项工作下达至承接相关部门, 由各部门负责人安排工作分解计划。

(3) 工作分解, 各承接部门将工作分解至具体执行单位, 层层落实, 建立逐级监督办理, 并按照工作节点定时上报工作情况。

(4) 工作反馈, 各计划执行部门工作完成后, 向管理部门逐级反馈完成节点交付物, 确保工作完成质量。

3 新问题探讨

考虑电力体制改革与能源互联网的发展新趋势, 电力系统运行对计划执行及运行指标实现将提出新的边界约束条件。

(1) 电力市场影响渐显。电力市场的逐步建立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系统物理运行特性, 电力交易执行、辅助服务实施使得原有基于计划要求的运行指标存在变化性运行指标由确定值调整为考核区间或调整指标体系都是潜在的改革方向。

(2) 能源互联逐步融合。能源互联网作为未来“源网荷储”协调模式, 将是能源效益最大化的优选方式, 作为能源互联网中核心平台的电力系统运行, 丰富并完善能源互联背景下的运行指标体系, 是电网更好服务能源优化的重要内容。

4 结束语

电力行业新常态下, 电网计划与系统运行管理体系需以“严标准、精细化、全过程、可评价”作为全方位发展方向, 构建“基础层级→提升层级→重要层级→最终层级”4个分类演进层级管理目标架构, 基于合理完善的管理内容分类, 通过全过程管控手段, 最终实现电网计划与系统运行管理工作的完整闭环。

针对供需新形态、安全新标准、能源新调整、节能新任务的要求, 电网系统运行管理部门需要建立并完善系统运行管理体系, 通过全过程闭环管控, 落实重点风险控制措施, 按计划投产新设备, 完成关键指标要求, 保证电网的运行能力满足电力用户的各项需求。

计划系统 篇2

一、ERP软件目前问题总结

1、分销:权限划分不明确,重叠概率较大,维护及调整比较困难和繁琐;系统功能店仓较多,领用及退还流程比较繁琐;

2、生产:主要为面、辅料编码重复较多及老库存导致对系统库存准确率大幅降低的问题,从而无法打开控制面、辅料的负库存权限;

3、终端:日常运维中80%的问题出现在加盟店铺(操作问题),系统运行问题占40%,操作问题点60%;

4、软件公司:针对反馈给软件公司系统出现的BUG,处理效率较低,导致运维效率下降;

二、下半年工作计划及分解:

1、完善系统权限机制;

7-8月份结合公司组织架构进行对系统安全用户组进行全面调整,将原来以单功能为一组的模式替换成以岗位为一组的模式,这样可避免权限重叠,达到权限统一调整及管理工作,提升维护效率;

2、领用店仓及流程调整;

7月份: 带方案或建议与财务进行沟通,确定可行方案后编制流程文件下发至相应部门并组织与其流程相关的人员进行流程培训。

3、订货会流程熟悉及系统学习;

8月份协助肖绑技术人员完成订货会前期的准备工作,学习订货系统的搭建、使用、维护及前期导入、后期导出的技能,确保能够在下期订货会中独立完成以上的工作内容并掌握培训技能,本期订货会结束后转训慕天姿管理员;

4、物料库存准确率控制;(盘点时间待定)

目前对面、辅料库存不准的原因主要为编码重复的较多及老库存未入库的,针对编码这个问题已与库房和设计达成初步共识,由设计部作废重复的编码(前提是库存为0的商品),调整完毕后,对现库房实物进行全盘,报备财务后进行库存调整,

形成起初库存后启用负库存控制机制。

5、培训及考核(第三季度)

a、9月份-根据日常运维收集的问题及实际操作中经验的总结,形成有效的培训方案,制定培训计划及考核方案(每季度一次,培训现场上机考试或答卷形式考核),确保全员对业务流程的操作技能得到提高,减少对业务流程不熟悉而降低工作效率的发生频率;

6、店铺运维及提升问题处理能力的业务技能;(第四季度—持续工作)

1、店铺运维

a、店铺常见问题的收集及汇总;

b、跟进新开店铺培训后的使用情况,及时给予正确的引导,使其能够快速的应用系统,减少问题单据的增加及对系统的抵触心态;

c、处理客户端系统的各种原因导致的POS系统不能登录的问题(如操作系统不兼容,或杀毒软件、及店员误删文件)

2、问题处理能力

a、与软件公司技术人员建立良好的沟通及有效的处理方法,及时跟进问题处理的进度,督促对方处理时间,提升处理效率;

d、提升对数据库的操作技能,解决某些问题需要依赖软件公司来处理的问题,降低处理时间,提高处理效率;

系统过渡计划网络设置篇 篇3

新建连接,轻松建立

要上网就必须先建立网络连接,两个系统都提供连接向导,不过Vista的操作显得更为简洁和人性化。在XP中,如果要新建连接,我们需要打开控制面板,双击其中的“网络连接”图标,在打开的窗口中单击左侧“网络任务”下的“创建一个新的连接”,激活连接向导后选择自己的连接类型,然后按向导提示创建连接。

初次接触Vista的用户,往往会找不到建立网络连接的地方。原来,Vista把所有网络相关的设置都整合在了“网络和共享中心”当中。在“控制面板”中选择“网络和Internet”即可打开“网络和共享中心”,我们可以在此进行文件、打印机和公用文件夹的共享。如果要建立新的网络连接,只需单击左侧“任务”下的“设置和连接网络”,打开“设置和连接网络”向导,按提示选择相应的连接选项即可。

指定IP,加速启动

对于普通的宽带用户来说,连接属性通常都是使用的默认设置,这样每次启动系统时,系统都要为网卡分配IP地址,会导致短暂的假死现象。因此,我们最好能手动为网卡指定IP地址。

在XP中,同上打开“网络连接”窗口,右键点击“本地连接”选择“属性”。在弹出的属性窗口中选择“常规”标签,然后在“此连接使用下面项目”下双击“Internet协议(TCP/IP)”。在弹出的属性窗口中选择“使用下面的IP地址”,然后在IP地址栏输入“192.168.0.2”,子网掩码后输入“225.225.225.0”,将下方的DNS也设置为“使用下面的DNS服务器地址”即可。

电力系统检修计划优化研究 篇4

1 电力检修方法的发展历史

进行设备检修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证设备维持能够完成某种工作的能力, 合理及时的对设备进行检修, 能够保证设备元件的安全以及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最大程度的提升设备的使用率, 节省成本。设备检修的方法主要有:事后检修、预防性定期维修、状态检查以及以可靠性为中心的检修。对于电力系统来说, 使用每种检修方式都存有利弊, 现在进行简要的分析。

事后检修是指在设备出现故障之后, 对设备进行检修。其检修的主要目的是排除故障。如果故障较轻, 这是一种非常经济的检修方式。然而使用这种检修方式, 无法确保电力系统的可靠性, 如果情况严重会引发连锁反应, 并且对停电时间没有明确的估计。

预防性检修包含两方面, 一是定期维修, 一是定期更换。定期检修是根据设备磨损的规律, 按照相关的时间对设备定期进行维修。只要到了特定的时间, 不论设备是否存在问题, 都要对设备进行维修。它的优点在于能够最大限度的减少设备故障的发生, 但也有缺点, 主要是检修出现过剩, 浪费人力、物力、财力;另外就是存在一定盲目性, 不能根据设备本身的具体情况来进行检修, 如果出现失误, 就会给设备的寿命带来影响。定期更换是指到了规定的时间就要对设备进行更换。

状态检修是指以设备运行的状态为基础, 进而预测设备是否会出现故障的一种检修方法。通过日常对设备的检查, 将检查的数据与标准参数作对比, 然后对设备运行的未来趋势作出一定的判断。这种检修方法是为经济的, 但是由于需要事先安装一定数量的检测设备, 无形中又提升了成本。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检修方式是对上述检修方式进行了综合, 它不但考虑的电力设备运行的状态, 同时还考虑了其在电力系统中的重要性。在我国, 电力企业传统的检修方法 是采用事 后检修以 及预防性 检修。现在状态检修已经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对于未来电力系统的发展, 还需要做进一步的观察, 根据实际情况, 对电力系统的检修方式进行优化。

2 检修计划优化模型的建立

2.1 目标函数

在电力系统检修计划中, 目标函数可以分为单目标函数和多目标函数两类。其中, 单目标函数包括经济性目标、实用性目标以及可靠性目标。传统的检修计划通常对经济性目标考虑的较多, 目的是为了能够有效的降低费用, 并将可靠性作为约束性条件。随着电力系统规模的不断发展, 检修的问题日益复杂化, 针对这种情况, 多目标函数被逐渐的引入到检修计划中来。

(1) 经济性目标函数, 在这类函数中, 通常包含着生产费用和设备检修费用。设备检修费用包括在长期的运行中, 设备由于磨损而产生的费用以及增加人工而出现的额外费用。生产费用指的是由于停电而导致出现损失的电费。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分析, 一些案例中使用了经济性指标, 将检修产生的费用与停电产生的费用相加, 其和最为最小的目标函数。还有一些文献中的案例对电力市场的环境进行了充分的考虑, 把由于检修导致线路潮流变化而出现的无功缺额而增加的购买无功的费用也算到经济性目标函数里面。

(2) 可靠性目标函数, 可靠性目标函数又可以分成随机与确定两个类别。确定的目标中, 如果一个设备停止运行, 那么其它设备还能够保持最大的电力供应能力, 将其作为目标函数。使用确定性目标函数的时候, 通常会认为设备运行状态会一直很好, 但实际上运行后各个阶段是有一定的差异的。随机性目标函数对由于故障而导致的停机以及设备可利用率的不稳定性进行了充分的考虑, 这样就使得目标函数与实际更加符合。

通过分析相关的文献, 一些文献中的实例对机组检修时所占用的一部分备用容量进行了考量, 因此, 将剩下的净备用容量的最大化来当做目标。还有一些文献中以提升供电的可靠性作为最终的优化目标, 并且把每一次停电的户数和停电持续的时间相乘得出的积作为目标函数。

2.2 多目标优化函数

对检修计划进行优化的目标是多样化的, 目前许多文献中所采用的方法是对每个函数进行相加, 之后再将其转化为单目标函数, 这种算法会将一些函数所具有的功能抹杀掉。除此之外, 使用单目标函数对于最后的优化结果分析也是不利的, 所以为了能够有效的对检修计划进行优化, 应该将多目 标理论应 用到检修 计划优化 中来。

通过分析相关的文献, 一些文献提出了两种检修计划优化法:其一, 使用线性加权来对多个目标函数进行转化, 使其成为单个目标, 把停电带来的损失负荷以及检修的工作量的加权作为目标函数, 在此基础上建立优化模型;其二, 对检修的经济性与可靠性之间的平衡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考虑, 为了能够反映出可靠性以及经济性, 使用期望缺供电量以及维修成本来进行。

2.3 约束条件

为了能够确保检修计划切实可行, 必须设定相应的约束条件。约束条件主要包括技术约束、资源约束以及系统运行约束三类种。

(1) 技术约束条件, 所谓技术约束是指在进行检修的时候, 必须要遵守相关的技术规范, 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进行工作。技术约束包括检修时段的约束、持续时间的上下限、连续性的要求、检修顺序、同时检修以及不可变更的检修等几个方面, 每个方面都有各自具体的要求, 需要按照规章制度严格遵守。

(2) 资源条件约束, 所谓的资源约束指的是该电力企业所拥有的检修人员、检修设备包括车辆等资源。按照不同的要求可以将资源约束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其一, 多组可用检修人员, 分类标准是依据专业以及地理位置来划分;其二, 同时检修容量约束, 分类标准是检修设备以及备品备件等。

(3) 系统运行条件约束, 所谓系统运行条件约束, 指的是在对设备进行检修的期间, 除了要确保电力用户用电的可靠性, 同时还要确保电力运行的安全稳定。一般情况下, 为了确保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必须要考虑支路潮流、网络连通性、系统运行的网络辐射性等方面。

在进行电力检修计划优化模型建立的时候, 对于上面提到的约束条件, 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考虑, 无需将所有的约束条件都考虑进去。通过查找相关文献, 一些文献的论述中对基本的检修资源、时间以及潮流约束进行了考虑, 同时运用缺供电约束来对可靠性进行保证。

对于以上所提出的约束条件, 一重要性也各不相同。有一些约束条件是必须要满足的, 而有一些就可以不用太多考虑。需要特别重视的约束条件, 比如检修计划时间段以及与系统安全运行有关的约束等;对于人力和资源的要求灵活性比较大, 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考虑。

3 检修优化算法分析

电力系统检修计划模型建立之后, 就需要运用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大体上, 可以将求解 的方法分 成传统的 数学优化 算法、启发式算法以及采用人工智能。下面对这三种算法进行详细的分析。

3.1 传统数学算法

(1) 0—1整数规划算法, 在整数规划中, 这种形式是比较特殊的, 变量的取值只有两个, 0或者1。求取0—1整数规划最直接的方式是采用枚举法进行。具体做法是对每个变量进行观察, 对每个组合的函数值进行比较, 进而求取结果;这种方法的好处是能够确保整个过程的最优性, 但当变量数目很大时, 求解就比较费劲。

(2) 线性规划法, 这种理论发展的历史比较长, 成熟的比较早。它主要是对在一组线性约束条件下, 来对线性目标函数的最大或者最小进行优化。它计算简答方便。如果使用线性代数来对检修计划优化进行求解的话, 还需要简化优化模型, 这样一来, 最终的结果可能与实际预期是不同的。所以, 一般情况下, 可以把线性规划与启发式算法结合在一块, 来对电力检修计划优化进行求解。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分析, 一些文献将线性规划和模糊推理相结合, 通过两步就可以将检修计划优化进行求解。

3.2 启发式算法

所谓的启发式算法就是根据所要求解问题的基本特性, 找寻能够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其目的是在能够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寻求最佳的解决方案。它的主要优点在于计算方法简单、速度较快, 很容易实现。但同时也存在不少缺陷, 比如, 所求解答不能保证是最优的结果;如果设计者的技术和经验水平较低, 那么求解就会受到一定的限制。

3.3 人工智能算法

(1) 智能优化算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人类在自然规律的启发下, 研制出了人工智能算法。电力系统的复杂性在逐渐的增大, 在对其进行检修的时候, 困难也在逐渐的增加。传统的算法在对检修计划优化进行求解时, 遇到的挑战越来越大。因此, 在电力检修中, 将人工智能算法引入, 能够极大的提升求解的效率。目前, 电力维修领域使用最多的人工智能算法有模拟退火、遗传算法等。下面对这两种算法进行分析阐述。

(2) 模拟退火算法分析, 所谓的“模拟退火算法”是指对加热后融化的金属过程加以模拟, 进而寻找最优的求解方式的方法。在使用这种算法进行求解的时候, 能够接受一定概率的劣解, 能够站在全局的角度来进行求解, 而不是只关注局部的最优。它对于初始值的依赖程度比较低, 并且很容易能够实现, 从理论上讲, 能够把全局的最优解收集到。当然也存在一些缺点, 主要是运算的速度比较缓慢。通过分析相关的文献, 一些文献中对于发电机组的检修优化就使用了模拟退火算法来寻求最优解。

(3) 遗传算法分析, 所谓的“遗传算法”, 是在接受了生物进化的启迪之后研究出的智能算法之一, 由于这种算法能够实现高效的全局搜索, 在许多工程领域已经普遍应用了。它的基本原理是将遗传空间的串结构数据当做解数据, 随机的产生初始群体, 同时对每一个个体的适应度进行计算, 之后进行选择, 最后得到适应度最大的个体, 这就是所要优化问题的最优解答。通过分析相关的文献, 一些文献中, 对于遗传算法的复制、变异和交叉, 提出了自己的改进方式, 进而来提升优化的效率, 同时运用改进之后的遗传算法来对电力设备的检修进行优化。

(4) 智能混合算法分析随着电力系统的规模不断扩大, 其复杂性也在日益的增加, 如果采用单一的算法进行最优解的求取, 还是会存在一定程度的局限性。因此, 把多种智能化算法结合起来, 将各自的优点融合在一起的混合智能算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在电力系统的检修优化中, 智能混合算法已 经得到了 应用 。例如, 一些文献中, 将每个个体局部启发式搜索和遗传算法结合在一块, 创造出了一种文化基因算法, 同时将这种新创立的算法应用到对发电机组检修计划优化问题的求解中,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 结语

综上所述, 随着电力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 电力系统的检修难度也在逐渐的加大。传统的检修计划存在一些问题, 急需对其进行优化。该文先分析了电力检修方式的发展历程, 然后针对建立的检修计划优化模型, 从目标函数以及约束目标两方面对其进行了分析, 最后对优化问题的求解方法进行详细的分析, 期待本文的研究能够对电力系统的检修计划优化在理论上有所启迪。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对电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电力系统检修中, 检修费用在电力成本中占据很大的一部分。电力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 电力设备数目的不断增长, 人工进行检修的难度也在不断的增加。经常性的检修会造成停电, 给电力企业带来一定的损失。针对这些问题, 亟需对电力系统的检修计划进行优化, 以提升检修效率。该文拟先对电力系统检修的方式方法进行历史性的回顾, 然后对现有的电力网络模型进行详细的分析, 进而阐述当前电力系统检修计划优化的方法, 最后对还未能解决的问题进行简要的陈述。

关键词:电力系统,检修计划,优化方法

参考文献

[1]周小艺, 唐磊, 田方媛, 等.电力系统检修计划优化问题研究[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4 (6) :67-74, 87.

[2]谢丽荣, 杨乐勇, 吴炳祥, 等.一体化检修计划优化管理系统的研究及实现[J].江苏电机工程, 2012 (1) :1-4.

物流系统工作计划 篇5

根据所学知识和实训课程,将设立长期活动项目及短期活动项目,物流系统工作计划。设立活动形式内容初步预计如下:

Ø 社团纳新

Ø 物流企业参观

Ø 物流大赛组织及参与

Ø 模拟物流项目

Ø 知识讲座

二·活动原则

协会切实加强基础训练,培养和提高会员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在加强理论知识的同时,重视实践过程;立足于校内,走向校外,共同营造一个大学生的第二课堂。并发扬“学习、交流、实践”的精神,致力于物流专业理论探讨及物流管理社会实践。

三·活动意义

首先,作为物流专业的社团,社团致力于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生动的向物流专业的同学及对物流感兴趣的同学展示物流行业的本质,为同学们将来的就业择业提供良好的基矗

其次,通过最新加入的活动——模拟物流项目,使同学们掌握更多的实际操作技术,包括掌握如何熟练操作办公软件,应用RF和条码,电子标签等,更好的在毕业后与物流公司的实际业务接轨。

最后,为同学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大家能在紧张的课业间隙中,体会物流行业带给大家的快乐感受,让同学们能够劳逸结合,更好的投入到学习生活中。

工作计划细则

之一:

召开协会的第一次会议

时间:2011年**月**日

地点:学校

内容:①协会成立仪式,介绍协会成立的目的及意义。

②老师讲话,会员代表发言,工作计划《物流系统工作计划》。

③综合介绍协会的整体架构。

④布置任务,搜集最新物流咨询,为下次开会做报告

参加人员:物流组专业老师,协会全体成员。

之二:

系统基础知识和物流培训

时间:**月**日

地点:校内

内容:介绍物流供应链的基本知识,偏重管理内容,播放视频教学片等,最后通过案例剖析加强对物流的认识。

参加人员:协会全体成员

之三:

时间:**月**日

地点:学校实训室

内容:进行物流实训室介绍,自动化仓储分拣介绍,进行物流供应链软件的现场操作等,偏重物流技术,加深对物流供应链的认识和学习。

两次培训应该与后续的参观实践内容结合,以便会员系统的学习

参加人员:协会全体成员。

之四:

企业参观实践

时间:**月**日

地点:跟老师商讨决定

内容:对配送型企业物流学习,探讨问题。与物流相关领导探讨、参观生产线、学习供应物流、生产物流以及整车配送物流,与企业探讨问题。

参加人员:协会会员

之五:

相关讲座

时间:**月**日

地点:校内

内容:①会员总结上次参观企业的所见,所想一级所感,上台演讲。

②邀请上次参观企业物流部门的相关领导对会员的讲话进行现场讲解,最后详细介绍本企业物流部门的工作流程。

③布置任务:根据所学知识以及课程内容,进行物流规划设计,可以:模拟筹建仓库,物流园区,配送中心,物流中心。(要求,以WORD形式上交,ppT当众展示讲解)

参加人员:协会会员

之六:

作业展示

时间:**月**日

地点:校内

内容:①针对上次布置任务进行现场讲解,展示。因为作业内容包括很多内容,比如:成本,选址,设备配置,工作流程等等,最重要的还有一点,实际的组织管理。

②对会员作业进行评比

参加人员:老师,协会全体成员

之七:

实际训练

时间:**月**日

地点:学校实训室

内容:①扮演不同角色(生产商,采购商,销售商,供应商,pOS机销售),进行业务流程的熟练操作。

②立体仓库,电子标签等相关物流设备的熟练操作

参加人员:协会全体成员

之八:

老师指导

时间:**月**日

地点:校内

内容:①邀请专业老师对当前典型案例分析,②组织活动,老师现场提出一个具体问题让大家提出书面和陈述

③会员对之前工作活动的总结

参加人员:老师,协会全体成员

之九:

时间:**月**日

地点:老师协商决定

内容:①社会实践题目:电子商务(网购)物流配送系统的研究

②参观活动总结

参加人员:协会全体成员

十:

活动总结报告

时间:**月**日

地点:学校

内容:①对上次的参观活动进行总结

②负责人进行评析

③准备物流大赛,物流大赛的策划

参加人员:全体协会成员

十一:

物流比赛

时间:**月**日

地点:学校

内容:①现场比赛

②老师,负责人现场评比

③活动总结,现场颁奖

参加人员:全体成员

四·活动后期总结

系统过渡计划·无处不在的搜索 篇6

“保存报告文档的目录叫什么名字?”

生活中的马大哈很多,这些朋友在使用电脑的过程中也总是忘这忘那。对付这类健忘症,微软早就为我们准备了一副良药——系统搜索。通过搜索我们可以轻松找到那些只有些许模糊记忆的文件,而这一功能,在Vista中更是大大地得到加强。

开始搜索,始于“开始”

开始菜单是我们最常用的菜单之一,通过开始菜单进入搜索无疑是最方便的途径。在xP中我们只要右键点击开始菜单按钮,然后在右键菜单中选择“搜索”,在弹出的搜索窗口中,按提示输入搜索关键字和搜索位置即可进行搜索。

vista则将搜索完全集成到开始菜单里。如果要搜索文件,只要单击“开始”,然后在“搜索框”输入搜索字符即可。由于Vista会对硬盘中所有文件建立统一的索引,因此搜索效率非常高,每输入_个字符,系统就会即时找出符合要求的结果,大大简化了搜索的操作。

文件搜索,无处不在

除了开始菜单,我们大部分搜索操作都是在资源管理器中进行的。在XP中,要在资源管理器里激活搜索,我们最好先打开文件所在的大概位置。比如,需要搜索保存在“k:\解压缩”中的文件。打开上述文件夹后,单击“搜索”按钮,在“全部或部分文件名”输入搜索的文件名,单击“搜索”(如图1)。

在vista中进行搜索就简单多了。只要在文件夹窗口右上的搜索框输入需要搜索的关键字,vista就会立刻开始搜索(如图2)。与在开始菜单中进行搜索一样,只要输入一个字符或者一个文字,系统马上就能返回对应的结果。

编后语

其实,系统搜索功能在Windows XP中只算得上是“看上去很美”。操作复杂,搜索效率低下。事实上,真正能把系统搜索应用到实际当中的XP用户可谓少之又少。而这一切,在Vista当中都有了巨大的改观。由于系统为所有文件建立了索引,因为Vista的搜索效率非常高。微软希望将搜索融入到系统使用的方方面面,因为,按照他们的说法,当人们想到某个文件时,脑袋中首先反映出的应该是文件的名字、内容,而不是它存在于哪个分区、哪个目录。你认为呢?

基于仿真的作战计划评估系统研究 篇7

作战计划的制定是非常复杂的优化决策过程, 需要综合考虑战场环境、打击目标、保卫目标、兵力弹药资源、天气、雷达通信保障、时间窗口、敌方兵力及行动预测等多方面的因素,终极目标是以最少资源消耗、最小战损或最少时间完成作战任务。随着军事运筹学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作战计划的制定已由过去的指挥人员人工制定、讨论、修改,发展为计算机辅助制定。拟制出作战计划后,需要对计划的时空冲突、资源使用冲突、作战效果、战损、资源消耗等进行评估,为人工修改提供合理的建议[1]。

现代战争是双方体系 的对抗,作战要素 众多, 体系构成复杂,并且战场环境变 化不定、随机概率 因素很多,因而采用 静态评估 方法很难 准确地评 估作战计划。一条路能 不能行得 通,最好的办 法是沿着这条 路走一遍。同样,要评价一 个作战计 划的优劣,就要严格按作战计划 的步骤,沿时间轴 向前动态推进,直至推出战役的 结果,用战役结 果来评价作战计划的优劣[2,3]。仿真推演系统能够较真实模拟战场 环境,通过动态 推演模型 控制推演 进程,驱动作战单 元实体模 型使用各 种作战资 源进行对抗,按时间动态更新战场 态势,为统计分 析准备仿真数据,并为指挥 人员提供 计划执行 过程直观、形象的展示。

1总体架构

1.1层次结构

仿真评估系统需要对战场环境、预警探测、作战平台、指挥控制等作战体系的所有要素进行建模;同时要满足运行高效实时的要求,能够对体系对抗过程进行快速仿真推演,并对仿真结果进行评估分析。

仿真评估系统由仿真运行引擎、模型开发分系统、态势显示及干预分系统、分析评估分系统和仿真数据管理分系统等组成。仿真运行引擎采用离散事件仿真机制和多线程技术,进行仿真运行的时间管理和事件驱动,调度仿真模型运行,产生轨迹数据、 态势数据、探测数据、推演事件等,既支持超实时的自动化运行,也支持人在回路的实时干预;模型开发分系统采用组件化模型框架,支持参数化建模和组合建模,通过组件模型的层层组装形成各种仿真实体;态势显示及干预分系统对战场态势进行形象直观的二三维展示以及推演事件和作战任务执行状态的分类查看显示,并支持人工干预;分析评估分系统通过图形化界面构建评估指标体系,结合用户设置的评估计算方法,对采集的仿真运行和结果数据进行分析评估,并通过多样的图形表格进行显示;仿真数据管理分系统主要提供数据访问服务、数据采集服务和数据分发服务。

仿真运行引擎和模型开发分系统为基础支撑层, 态势显示及干预分系统和分析评估分系统为仿真应用层。为了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和降低各分系统之间的耦合度,在基础支撑层和仿真应用层之间增加仿真应用框架,这样可以将遵循应用框架接口的仿真引擎和仿真应用系统随意组合,满足不同用户的仿真需求。仿真应用框架除了包括仿真数据管理分系统的功能,还支持仿真数据重演功能,从而使重演不依赖于仿真运行引擎。仿真评估系统的分层架构如图1所示。

1.2应用框架架构

1.2.1进程划分及部署

仿真应用框架作为基础支撑层和仿真应用层之间的纽带,需要支持整 个仿真推 演系统的 分布式、网络化运行,即基础支 撑软件和 仿真应用 软件可以运行在不同的 计算机上,从而充分 利用网络上的计 算资源,提高系统 的运行效 率;同时仿真应用框 架还需要 支持多个 推演实例 的同时运 行以及多个用户 同时加入 一个推演 实例进行 协同推演,并且各个 推演实例 之间互不 干扰 ,从而可以提高 计划评估 的效率。 仿真应用 框架的架 构如图2所示。

推演门户进程用于管理当前正在运行的多个推演实例,负责启动推演管理进程,提供发起推演、初始化推演、注销推演和获取推演实例等接口。

推演管理进程用于管理一个推演实例的用户数据、用户权限数据、推演数据等,负责从推演引擎接收推演数据,并根据用户及其权限进行推演数据的分发;负责从推演客户端接收用户干预命令,检查用户发送干预命令的权限,并转发给推演引擎;负责用户干预命令和推演数据的存储;负责给加入推演的用户提供初始化数据。

推演门户进程为常 驻进程,推演管理 进程和推演引擎在创建 推演实例 时启动,每个推演 实例对应一 个推演管 理进程实 例和一个 推演引擎 实例。

1.2.2进程间通信方式

仿真应用软件、推演门户 进程、推演管理 进程和推演引擎之间主要通过Thrift远程调用方式进行交互。Thrift是一种可 扩展的、跨语言的 远程服务调 用框架。Thrift采用接口 描述语言 (IDL)定义并创 建服务,支持可扩 展的跨语 言服务开发,其传输数据 采用二进 制格式 ,相对XML和JSON体积更小,对于高并发、大数据量和多语言的环境更有优势[4]。将Thrift应用于仿真应用框架,可以充分利用Thrift的高并发 与跨平台 特性,满足仿真应用软件和 推演引擎 部署于异 构系统的需求。

指令,例如推演 初始化指 令、系统控制 指令、 实体干预命令等的执 行通过同 步Thrift接口实现 (基于TCP),保证了传输的可靠性;推演引擎推送仿真数据,例如轨迹 数据、态势数据、推演事件 等给推演管理 进程通过 异步Thrift接口实现 (基于UDP),保证了大批 量数据的 传输效率;推演管理 进程推送仿真 数据给推 演应用软 件采用组 播接口,降低了多推演用户情况下的网络带宽占用率。

2推演模型体系

推演模型系统提供作战兵力模拟和战场环境模拟。兵力模拟能够参与航空兵装备、防空反导装备、 预警探测装备、电子对抗装备及其他对抗兵力装备的作战过程和交互过程,并在仿真模拟过程中产生各种仿真实体的状态数据、探测数据、事件数据、目标属性变化、任务情况以及通信状态、毁伤裁决等其他数据。

推演模型体系采用组件化建模设计思想,将仿真实体按照构成战场空间的观察—判断—决策—行动(OODA)闭环各个环节所需功能拆分为不同的组件,分别建模。这些细粒度模型通过组装的方式,形成整体的仿真实体,从而实现不同粒度模型的有机融合。推演模型体系如图3所示。

作战实体可视为 由通信、武器、运动、探测、行为等功能组件组成。探测组件 担负作战 实体的探 测任务,包括各种卫星载荷,如雷达、可见光、红外等类型;运动组件完成作战实体 的空间移 动,包括卫星轨道运 行、空中飞机 运动、地面车辆 运动、水面舰船运动等;武器组件完成实 体间的交 战,包括各类软毁伤 和硬毁伤;通信组件 担负不同 作战实体间的通 信,主要传输 不同实体 探测的目 标信息和作战命 令;行为组件 包括作战 指挥行为 和作战行动行为。

典型的模型开发流程为:使用组件开发工具辅助开发组件模板;然后根据武器装备和行动任务的实际参数配置相关组件模板,生成型号化的组件模型;最后将组件模型灵活地组装为所需的实体模型。

3评估指标体系

3.1评估指标

计划评估主要是确定计划对达到希望的体系对抗效果或规定目标的有效程度[5]。

评估指标通常有以下几类[6,7]:

(1)正确性:计划本身没有时空冲突和资源使用冲突。

(2)可行性:可在所确定的时间空间资源限制内完成任务。

(3)灵活性:有一定分支和后续,可应付不确定意外情况。

(4)适应性:在一定范围敌情变化情况下,仍能达到基本效果。

(5)代价:实现计划所需付出的兵力、资源损耗及其他损失。

3.2评估指标计算

评估指标的表示方法有数值法、+/-/中立法 (高、中、低)和交通灯法(肯定、否定)。上述各种指标的表示方法如表1所示。

为了给评估指标赋值,需要根据采集的推演数据统计分析或按评估算法计算,同时对每个评估指标还需要确定评估标准,从而根据标准和计算结果进行赋值。

(1)正确性:推演过程中实时检测计划是否存在下列冲突:

a.空中飞机的时间冲突:同一路径上前后飞机的时间间隔小于门限;

b.空中飞机的空间冲突:两批飞机的水平距离和高度差都小于门限;

c.占用机场跑道的冲突:从同一机场起飞或降落的时间间隔小于门限;

d.频域冲突:同一空间电子设备的频率使用相互干扰。

如果不存在上述冲突,则正确性指标赋值为肯定,否则赋值为否定,同时系统会记录冲突的类型、 时间和位置等,并给出解冲突建议,辅助用户修改计划消除冲突。

(2)可行性:推演过程中实时评估主任务的完成效果,对于突击任务来说就是打击目标的毁伤效果是否达到计划的要求。如果主任务能够完成,则可行性指标赋值为肯定,否则赋值为否定。

(3)灵活性:推演过程中人工加入一些意外情况(例如恶劣天气、飞机故障等),测试计划能否应对并完成主任务。统计不同时段、不同空间、针对不同任务的各种意外情况下完成主任务的比例,然后根据用户设置的评估标准(比例区间)将灵活性指标赋值为高、中或低。

(4)适应性:推演过程中人工加入一些敌情变化(例如敌部 署变化、敌反应变 化、第三方加 入等),测试计划能否应对并完 成主任务。统计各种 敌情变化下完成 主任务的 比例,然后根据 用户设置的 评估标准 (比例区间)将适应性 指标赋值 为高、中或低。

(5)代价:推演结束后统计敌我双方的战损情况和资源消耗情况,具体如下:

a.战损情况:包括敌我双方战损的绝对数量和战损比。统计的资源包括机场、港口、飞机、地防营、 雷达站、地面电抗装备、舰船、地面指挥所,等等,资源的战损状态分为损伤、瘫痪和损毁。

b.资源消耗情况:包括敌我双方资源消耗的绝对数量和消耗 比。统计的资 源包括弹 药和航空 油量,弹药又分为空空导弹、空地导弹、空舰导弹、航空炸弹和地空导弹。

将不同的资源和不同的战损状态赋予不同的权重,计算得出战损和资源消耗的加权和,然后根据用户设置的评估标准(损失区间)将代价指 标赋值为 高、中或低。

4结束语

电力企业计划及统计管理系统 篇8

一、统计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一) 数据统计是评价企业的标准

一个企业经营管理的好与坏, 主要看企业的经营模式和体制是否有利于企业经营的健康发展。能否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对于社会经济的增长是否能起到促进作用。然而对于这些的评价是什么呢?用什么能够评价企业的优劣呢?我们解决的办法只能从数据方面进行对比分析, 数据才是企业进行评比的根本依据。统计出来的数据是经过长期日积月累慢慢统计出来的。所以统计数据是企业评比唯一的标准。

(二) 统计是电力企业统计与管理的科学依据

企业统计能够让企业合理科学的管理、监督企业的行为、企业政策的计划制定提供了依据。企业弱国有这重大的决策。就必须要根据市场的需求量来安排生产发展。制定具有科学性的决策。需要借助统计去市场做调查报告, 从各方面收集统计资料。让企业具有科学可靠地生产管理。企业的生产发展主要是通过收集的数据统计来制定的, 只有在通过数据统计来制定的生产发展才是科学可行的。如果不经过数据统计那么制定出来的计划是空洞的、不科学。对于现在这种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 如果不进行统计管理那么势必会损害企业的发展, 统计管理能够对企业进行问题进行定量化分析, 能够在生产经营出现的问题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 所以现代企业管理离不开数据统计。

(三) 统计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俗话说:“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数据统计为企业提供了信息。现代化企业战略制定研究提供了科学可靠的依据。与企业的生存发展紧密相连。统计为各部门提供了必要可靠地信息。在防范风险起到了警示的作用。企业经济的信息化得快速发展, 经济一体化。企业的竞争也面向世界化。给企业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而统计管理的信息也在不停的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在进行不断地变革。调查数据说明的问题。运用科学的方法来进行, 通过不断地实践, 周而复始的统计。最后得出的结论才具有真实性。为企业提供真实可靠地信息, 为决策者提供数据依据。

二、电力企业的计划

(一) 成本的控制概念

电力企业资金密集、技术密集型的企业, 为了合理有益的管理企业, 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体制。就必须得从资金方面先下手。合理的控制成本。那些传统的控制成本已经不符合现代企业的经济要求。现代企业发展更关注的应该是富有全新的、创造性的理念。能够与企业的发展和陈本的控制长期保持这有机结合的新概念、新思想、新理念。把控制成本当做系统的工程来对待。渗透到没一个环节, 每一个员工。企业中那些无形和有形的资源就会得到合理的控制。减少了浪费达到综合降低成本的目的。这就需要企业的管理细化到每一个部门、每一个人。每一个员工的自觉行动, 使得成本控制的理念不断的向外扩张, 从开始建设、到生产、维护、到企业的经营销售都能够实行成本的控制。综合效益的最人化得成本管理, 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让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

(二) 成本控制的办法及措施

1) 成本控制每日合理化。要符合科学的发展要求, 以科学和挑战性为基准控制成本的。不同的项目测定不同的指标, 合理客观的避免那些不切实际的和过高的指标还有那些没有实际意义的利润过低的指标。就必须要制定详细的、科学、灵活、权威的指标计划。就需要数据统计作为凭据。2) 加强燃料的成本管理。中国目前主要还是以火力发电为主, 而获利发电的主要成本是来自于燃料的成本, 煤炭的价格一直在上涨, 能源的紧缺, 导致了电力企业的成本也就提高了。所以就必须得加强电力企业的燃料成本控制, 提高燃料的管理水平, 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因素。有计划的实施采购。对热差值、亏吨亏卡、标煤单价进行合理的控制。保证火力发电的的正常生存和发展。3) 燃煤的综合管理运用。煤是火力发电的主要能源, 排出来的废岂、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污染空气的物质就现对比较多一些。对环境造成了一定得污染危害。所以就必须得对煤炭资源进行综合管理。也是必然的形势需要和发展的要求。a.中煤、煤岩石是洗煤厂的废弃物。可以将它们做为燃料。不但适合发电机燃烧。还可以减少对其的磨损。维修费用的减少, 燃料资源的减少。对于环境污染的减小也起到了一定得作用。中煤、煤岩石是高效充分燃烧。对于碳和硫物质的排放起到了一定得作用。b.对于那些燃烧过后的煤灰, 可以去做制作砖和水泥的原材料。发电机的循环水可以养殖鱼和其他物品。增加企业的一条经济链。形成一条以发电为主, 多种经营为辅的全面发展的道路。4) 控制工程造价提高发电的效率。火力发电的电力企业规划少, 没有对各项造价进行严格的控制。就很容易出现结算的时候往往出现超出预算很多, 应该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以最低限度合理控制工程造价。要定期的对设备进行检验修理。不但可以减少及其维修的费用。还可以维护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完整率。定期的也可以引进一些好的设备。提高电力企业的发电效率。5) 加强对现金流量的控制。加强对现金的控制, 预防不合理的开。提供可靠的资金保障。加强成本的控制, 严格按照管理流程行事。通过对企业的统计数据合理的制定计划, 科学的进行预算。注重监督和调节, 完善成本管理体系。对于管理比较薄弱的环节, 强化自我约束。预防利润的流失。强化统计管理系统, 提供真实可靠地信息, 强化信息平台。找到企业的优势和不足之处, 科学的进行分析。减少不确定的因素, 才能够更加准确可靠地控制完成目标。6) 树立电力企业的统计务意识。任何的企业如果想要制定一个重大的决策, 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数据统计管理系统为他们提供数据凭据, 那么企业的发展肯定是如履薄冰, 所以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统计系统, 不但能够预测预警意识, 还能够具体分析竞争对手的走向, 强化企业的竞争意识。

三、结语

计划系统 篇9

提高系统可靠性应及时对机组进行停运检修。在管制环境或发电容量充裕度水平较低的市场中,由调度机构基于系统运行状况统一确定[1],各发电厂根据该计划检修机组。合理的计划安排不仅能够确保系统可靠运行,也可最优化系统整体效益。

文献[2]以各时段备用水平平方和最小为目标规划机组停运,并以各时段最低备用约束确保系统在各时段有充足备用容量。文献[3]构建了以规划期内各时段系统净备用率与平均净备用率之差绝对值之和最小为目标的检修模型,并以各星期净备用率不低于指定水平确保系统可靠运行。上述模型使系统各时段内备用尽可能相差不多,类似于等备用、等风险方法[1],未涉及系统运行成本分析,不能保证其经济运行,因此下述文献提出了基于系统运行成本的模型,在确保系统可靠运行的同时尽可能降低运行费用:文献[4]分析了检修停运对系统可靠性成本及发电成本的影响,引入加权系数描述调度机构对两者的偏重选择,构造统一目标确定检修时段,并考虑了负荷预测不确定性的影响;文献[5]以系统运行成本和生产成本最小确保检修计划经济性,以各时段备用约束确保运行安全;文献[6]考虑了检修费用、生产费用、购电费用等相关成本,其中最后一项是调度机构为确保系统可靠性所支出的费用,并通过校核系统潮流确保安全运行及检修计划可行。

电力系统在运行中面临诸如设备故障等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调度机构在进行系统运行及规划时应尽可能考虑其影响并规避风险。与其他模型相比,本文考虑了基于浴盆曲线失效模式的变化机组故障率对检修计划的影响,该因素在当前文献中涉及不多且多将其视为常数[4],不符合机组实际运行情况,可能对系统运行带来较大风险。一般说来,机组故障后,一方面为确保正常运行,需支出一定费用更换故障元件;另一方面降低了系统可用容量,为确保系统可靠性,使得成本较高的机组其发电量上涨甚至需要切掉一定负荷,增加了系统发电成本及可靠性成本,因此应及时检修以减少损失。由于机组不可靠度随运行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在不同时段检修对其自身及系统的影响不同,在规划机组检修时应考虑该因素的影响,降低相关风险损失。

本文基于浴盆曲线的机组失效模型及其更新费用,通过等效电量函数法,从发电系统角度分析了变化的机组不可靠度对系统可靠性费用、生产费用及机组更新费用、检修费用的影响,并以规划期内总费用最小为目标安排机组停运,以规避该因素的影响。

1 机组失效分析

1.1 失效模型

与其他机械设备类似,通常认为机组故障呈浴盆曲线变化[1,7,8]。当处于偶然故障期时,其故障率及可靠度基本维持不变,是最佳工作期;随运行时间增加,机组性能恶化,故障率增大,一方面导致机组更新费用增加,同时也降低了系统可靠性,应及时停运维修,而通常采用的运行—故障两状态模型并不能反映变化故障率对机组检修计划的影响。

对于浴盆曲线失效模式,文献[7,8]采用分段函数进行描述,本文根据机组实际故障率水平采用式(1)描述新投运或检修完毕后投运机组运行时段t后的故障率h(t),已得到专家认可[9]。

h(t)=η[β1α1(tα1)β1-1+β2α2(tα2)β2-1](1)

式中:η为控制偶然故障期的故障率;α1和β1为控制初始投运期的故障率;α2和β2为控制老化期的故障率。

各参数由最小二乘拟合方法估计得到,求解方程为:

minϕ(θ)=s=1ΝS12(ys-h(θ,s))2(2)

式中:θ=T;NS为样本数目;yss时段机组实际故障率,由同类机组历史运行数据得到,可由可靠性机构提供。

式(2)属于非线性最小二乘拟合范畴,由附录A给出的高斯—牛顿迭代法求解。

基于可靠性理论即可求得机组可靠度Rel(t)[1]:

Rel(t)=exp{-η[(tα1)β1+(tα2)β2]}(3)

具体推导见文献[9],其不可靠度为1-Rel(t)。假定检修过程属于“修复如新”的完美性检修,即机组重新投运后,故障率、可靠度仍符合上述规律[10]。

1.2 机组期望更新费用

机组故障后为确保其继续运行及系统可靠性,应更换相关元件,时段t更新费用期望ERe(t)为:

ERe(t)=z=1ΜVzFX(1-Rel(z,t))(4)

式中:z为机组关键元件序号,一旦损坏将导致机组停运;M为关键元件个数;Rel(z,t)为元件z在时段t的可靠度;VFXz为元件z的购买费用。

由于各元件失效参数不易获得,因而可利用下式估计:

ERe(t)=z=1Μ[VzFXξ(z)(1-Rel(t))]=(1-Rel(t))z=1ΜVzFXξ(z)=(1-Rel(t))VRE(5)

式中:ξ(z)为元件z故障引起机组非计划停运比例,

ξ(z)=ΝzzΝz

Nz为元件z所引起机组非计划停运的次数,由历史运行数据得到。

因此,VRE可写为:

VRE=z=1ΜVzFXξ(z)(6)

对于某类型机组来说其为一定值。

2 系统运行成本分析

与故障停运增加系统运行成本不同,机组检修固然减少了检修时段系统可用容量,增加了高成本机组发电量甚至切负荷量,导致该时段运行成本上涨,但也降低了机组故障率,提高了以后时段系统可靠性。本节结合机组检修,从系统和其自身分析了各时段系统运行成本的构成,并考虑机组故障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4个部分。

2.1 系统可靠性成本

机组检修和故障停运都将导致一定的失负荷量,造成经济损失,可视为系统可靠性成本 CEENScost(t):

CcostEEΝS(t)=ΙEAREEΝS(t)(7)

式中:IEAR为系统可靠性价值,与负荷、机组构成相关,对于给定系统该值波动不大[11],为简单起见本文取为常数;EENS(t)为时段t系统失负荷量,与该时段负荷、机组容量、可靠度及是否检修有关,由随机生产模拟得到。

采用等效电量函数(EEF)法进行求解[1],首先通过下式确定该时段各机组可靠度:

Rel(k,t)={Rel(k,t+ΤCRΤ)t[1,ΤS(k)-1]0t[ΤS(k),ΤS(k)+Dk-1]Rel(k,t-ΤS(k)-Dk+1)t[ΤS(k)+Dk,ΝΤ](8)

式中:TS(k)为机组k开始检修时段;TCRT为截至本规划期机组k已运行时间;Dk为其检修所需时段数;NT为规划期内时段数。

2.2 系统生产成本

各机组在时段t的生产费用 CProcost(t)可表示为:

CcostΡro(t)=k=1ΝGCkΡΡ(k,t)ΗW(9)

式中:P(k,t)为机组k在时段t的期望出力,与其检修与否、可靠度、生产成本CPk及系统负荷有关,采用EEF法进行随机生产模拟得到;NG为待检修机组数;HW为每时段小时数,由于检修单位为星期,故HW=168 h。

2.3 机组更新成本

机组故障停运后,应及时更换破损元件以确保其正常运行,时段t期望更新成本CRecost (t)为:

CcostRe(t)=k=1ΝGVREk(1-x(k,t))(1-Rel(k,t))(10)

式中:VkRE 为机组k期望更新价值,由式(6)确定;x(k,t)表示其在时段t是否检修,若检修为1,否则为0,

x(k,t)={1t[ΤS(k),ΤS(k)+Dk-1]0t[ΤS(k),ΤS(k)+Dk-1]

式(10)表明系统期望更新费用与机组检修时段、可靠度、期望更新价值有关,为机组可靠性成本。对于处于检修状态的机组,其更新费用为0。

若将机组可靠度视为常数,即采用运行—故障两状态模型来描述机组运行,其不可靠度为FkOR (即强迫停运率),则时段t机组更新费用CRecost,D (t)为:

Ccost,DRe(t)=k=1ΝGVREk(1-x(k,t))(1-FΟRk)(11)

此时各机组在未检修时段的期望更新费用相同,并不能反映其实际运行情况。

2.4 机组检修成本

时段t机组检修成本CMcost (t)可描述为:

CcostΜ(t)=k=1ΝGCkΜΡkmaxx(k,t)ΗW(12)

式中:CMk为其检修成本;Pmaxk为机组k的额定容量,与机组检修与否及其额定容量有关。

3 数学模型与分析

3.1 数学模型

机组检修一方面提高了可靠度,减少了为维护机组可靠运行支出的更新费用,同时改善了以后时段的系统可靠性;另一方面减少了检修时段可用容量,为维持一定可靠性需要提高高成本机组发电量甚至系统切负荷电量,增大了该时段发电成本及系统可靠性成本,因此应制定合理的检修计划以平衡各项成本,使其在规划期内总运行成本最小,即

minf=t=1ΝΤCcostEEΝS(t)+t=1ΝΤCcostΡro(t)+t=1ΝΤCcostRe(t)+t=1ΝΤCcostΜ(t)(13)

约束条件为:

k=1ΝGΡ(k,t)ΗW+EEΝS(t)=L(t)ΗWt(14)k=1ΝGΡkmax(1-x(k,t))-L(t)Rmin(t)t(15)

式中:L(t)为时段t负荷;Rmin(t)为时段t最低备用,用一固定百分比乘以该时段负荷确定,即Rmin(t)=αL(t) (0<α<1);Pmink为机组k最小出力;TEARkTLATk分别为机组k最早、最迟检修时段,即[TEARk,TLATk]为其可用检修区间;R(k)为机组k检修所需人力或设备资源;Rresource(i)为发电厂i的检修资源。

式(13)~式(20)给出了基于系统运行成本分析的检修计划模型,考虑了机组故障影响。式(13)为目标函数,包括系统可靠性成本、发电成本、机组更新成本及检修成本4部分,前3部分均与变化的机组故障率有关,具体分析见第2节。式(14)为各时段系统供求电量平衡约束;式(15)为各时段的最小备用约束,即系统在各时段应维持一定备用比例;式(16)为机组出力约束,在未检修时段其出力应在最大、最小出力之间;式(17)为机组起始检修时段区间约束;式(18)为机组检修时段约束,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检修;式(19)为检修连续性约束,即其一旦开始检修,应在连续Dk时段内完成,不应中断;式(20)为检修资源约束,即由于人力及设备限制,在某时段同一发电厂不允许多台机组同时检修,一般说来只允许1台机组检修。上述约束中,式(14)、式(15)为系统约束,式(17)~式(20)为机组检修约束。

其他更详细的约束可参见文献[12]。

3.2 模型求解

本文模型是一个典型的非线性、不可微的包含0-1变量和连续变量的组合优化问题,可利用遗传算法求解,也方便考虑其他约束,流程如下:

1)初始化种群,其中g为遗传算法迭代次数,在种群产生过程中考虑约束条件(式(17)~式(20));

2)针对每个个体对应的检修时段,根据式(8)确定各时段各机组可靠度水平,基于此,利用EEF法对每时段进行随机生产模拟,确定各时段机组出力及系统的EENS(t);

3)确定每个个体对应的系统总运行成本,并将其作为遗传算法中的适应度函数;

4)通过选择、交叉、变异产生遗传算法下一代,并考虑约束条件(式(17)~式(20)),令g=g+1;

5)若g>G(G为遗传算法计算代数),转至步骤6;否则,转至步骤2;

6)确定各机组的最优检修窗口及系统最小运行成本,并对其进行相关分析。

系统随机生产模拟中采用的EEF法参见文献[1]。

3.3 模型分析

本文从系统运行成本角度规划机组检修,与常规模型相比,从系统、机组可靠性2个方面考虑了机组故障影响。本模型中机组故障率随运行时间变化且符合浴盆曲线规律,若根据常规运行—故障两状态模型模拟机组运行,即将其不可靠度视为固定值,各机组更新费用由式(11)计算,则总更新费用为:

t=1ΝΤCcost,DRe=t=1ΝΤk=1ΝGVREk(1-x(k,t))(1-FΟRk)=k=1ΝGt=1ΝΤVREk(1-x(k,t))(1-FΟRk)=k=1ΝGVREk(ΝΤ-Dk)(1-FΟRk)(21)

而系统可靠性成本及总发电成本由随机生产模拟采用EEF法求解,只不过各机组不可靠度为固定值。

式(21)表明将机组不可靠度视为常数时,在规划期内其总更新费用维持不变,对最终检修计划无影响,可不考虑该因素的影响,优化目标简化为:

minf=t=1ΝΤCcostEEΝS(t)+t=1ΝΤCcostΡro(t)+t=1ΝΤCcostΜ(t)(22)

该模型与文献[4,5,6]类似,由于未考虑机组变化不可靠度的影响,根据该模型制定的检修计划,一方面可能导致较大更新费用以确保机组正常运行,另一方面可能导致系统不经济运行甚至降低其可靠性,造成较大损失。

4 算例分析

以21机系统在1年(52星期)内检修计划制定为例说明该模型的有效性。机组基本信息见文献[4]。21台机组的故障参数见附录B,分别隶属于11个发电厂,13台机组开始检修时段被限制在第1~26星期,8台机组开始检修时段被限制在第27~52星期,各发电厂在每个时段最多有1台机组检修;系统装机容量和最大负荷分别为5 688 MW和4 739 MW,各星期负荷率为IEEE RTS系统数据[13],IEAR为4美元/(kW·h)。

表1给出了各机组检修计划,主要集中于负荷较低时段(见附录B图B1),原因是:系统失负荷电量较低,系统可靠性成本费用必然较低;高成本机组出力偏低,总生产成本也较低。从下文分析可知这2部分费用在系统总运行成本中占有较大比例,对机组检修计划影响较大,因此调度机构将机组集中于低负荷时段检修,同时也确保了各时段有充足的备用,最低备用比例((可用容量-负荷)/负荷)为20%。以机组1为例进行说明,截至本规划期该机组已运行90星期,运行时间较长、故障率较高,且由于其承担基荷,一旦故障不仅需要支出较大的更新费用,也将导致系统失负荷水平增大,使得系统可靠性成本支出上涨,同时必然提高高成本机组的发电量,增加系统总发电成本,综合负荷、机组可靠度后将其安排在负荷较低的第11~17星期检修,以规避机组变高的故障率带来的风险损失。

此时系统总运行成本为3.67×108美元。计算结果表明,第19星期系统运行成本最高,而并非系统负荷最高的第52星期(见附录B图B2)。原因是:第19星期负荷较高,为全年次高负荷,且此时机组7检修(容量为640 MW);由于部分机组运行时间较长、故障率较高,导致该时段机组更新费用较高,且失负荷电量较高,系统可靠性成本较大,同时高成本机组发电量的上涨使得发电成本较大。从分析计算结果可看出,此时各时段成本主要集中于系统可靠性、生产成本2个方面(从附录B图B2中可得到印证),特别是后者比重较大,其变化与系统负荷、检修容量相关,该结果进一步验证了文献[4]关于系统生产费用与可靠性成本之间的关系。机组更新费用与具体检修时段、可靠度、期望更新价值相关,各时段波动较大;检修费用与检修容量、检修成本相关,与其他费用不同,只存在于有机组检修时段,其他时段为0。

上述分析表明,机组故障不仅影响其自身可靠运行,也影响系统可靠性及发电成本,因此,调度机构在制定机组检修计划时,应充分考虑其影响,否则将导致较大的经济损失。当然,机组检修安排及变化的故障率对于系统可靠性、机组出力及其可靠度也有较大影响,具体分析见附录B。

5 结语

本文基于机组检修及故障停运对系统运行成本的影响分析,以规划期内总运行成本最小为目标规划机组检修。与当前模型相比,充分考虑了机组变化故障率的影响,算例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可规避相关风险损失,确保机组及系统的可靠运行。

附录见本刊网络版(http://www.aeps-info.com/aeps/ch/index.aspx)。

摘要:发电机组一旦故障,不仅需要较大费用更新破损元件,而且恶化了系统可靠性,增大了运行成本。当前的检修模型未考虑该因素的影响,或将其故障率简化为一常数,对系统运行带来风险。文中基于机组浴盆曲线的失效模式及其期望更新费用,分析了机组检修及故障停运对系统运行成本的影响,包括系统可靠性成本、发电成本、机组更新成本及检修成本,其中前两者通过等效电量函数进行系统随机生产模拟确定。基于此,以最小化规划期内系统总运行成本确定检修计划,由于其非线性、不可微,因而采用遗传算法进行求解。与常规模型相比,强调了机组变化故障率对系统及其自身运行的影响,21机系统的仿真结果验证了其有效性和实用性。

铁路调车计划无线传输系统 篇10

能否采用一种利用现有的计算机设备和网络、无线通讯媒介以及机车接收终端替代现有的计划单传输方式, 实现计划单的无线传输, 保证机车无论在何地、计划变化都能在第一时间接收到新的作业任务, 不用在频繁的来回取票, 不用因为计划有变而不能在第一时间取得新的作业指令。实现准确、有效、按时的下达作业指令, 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提高相应的作业效率, 减少成本。我公司与烟台华东电子软件技术有限公司在此需求基础上合作开发了这套无线指令传输系统。

针对这些问题, 我公司技术人员提出利用无线传输技术, 实现调车作业计划单的实时传递。

1 系统技术要求

要实现铁路调度计划单的实时传递, 就是利用无线通信技术将计划单传递至正在作业的机车上。这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发射端、通信信道以及接收端。在发射端, 调度员通过计算机输入调度计划, 再经发射装置发射, 通过既定的通信信道, 传递至机车接收端, 并通过车载打印机将计划单打印出来。

由于我港铁路作业的实际情况, 作业点多面广, 同时新系统的使用必将改变原有调度计划下达的工作模式, 该系统的设计, 主要考虑以下几点因素:⑴调度员计算机软件操作的便捷性;⑵计划单无线传输的准确性;⑶计划单无线传输的稳定性;⑷机车接收端需要具备计划单打印功能。

2 系统研制的实施

2012年初, 我们同华东电子技术开发人员进行了联系, 并一起对铁路生产计划传输流程进行了解, 多次开展调查, 掌握具体情况, 并制定可行性方案。

⑴相关人员组成项目小组;⑵讨论决定采用华东电子提供的技术方案;⑶项目小组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无线传输系统组成结构;⑷项目小组成员多次对港区铁路线路延伸区域的无线通信状况进行测试, 比较多种无线通信方式的优劣, 最终确定采用GPRS无线方式进行通信;⑸给9#机车安装车载终端以及热敏打印机;同时在作业站行车室计算机安装无线传输软件, 并做好网络连接;⑹对无线传输系统进行多次调试, 并根据用户需要, 修改软件设置;⑺做好无线传输系统相关软件备份;⑻对调度员进行操作培训, 并制定无线传输系统管理制度。

3 系统组成及功能

烟台港调度计划单无线传输系统, 在发送端采用调度计算机通过INTERNET网与中国移动官网连接, 开通并使用GPRS业务;而且在调度计算机安装无线调度程序, 处理GPRS数据指令的发送和接收。在接收端, 我们采用烟台华东电子自主研发的图形化车载无线终端HD-RWT8003, 该终端支持GPRS/3G通信模式, 同时该车载终端为第三方预留USBCOM等接口。可以连接打印机等设备。调度中心通过无线调度程序给作业中的机车发送指令, 指令通过GPRS网络传至车载终端, 终端启动打印程序, 在打印机打出指令后, 司机按确认键给调度中心返回确认信息。

4 应用效果

烟台港铁路调度无线传输系统, 使用了数字传输技术, 并采用接收-校验-确认的工作模式, 避免了计划单在传输工程中丢失数据的情况, 保证了传输的稳定性;使用GPRS系统作为无线传输信道, 覆盖面积广, 港区铁路作业区域可以无障碍接收信息。满足我们设计该系统的目的。

目前国内生产类似产品的厂家约有2至3家, 产品价格定位约在40多万元, 而本系统在能完成传输功能的同时, 成本仅有4万余元。该系统自今年3月份使用以来, 一直没有发生异常, 技术成熟可靠。可在全港铁路机车上推广使用。目前仅9#机车实现了调度计划无线传输, 2013年打算安装在其他的4台机车上, 全部实现调度计划的无线传输。自使用以来, 该系统大大降低了铁路生产成本。

⑴节约燃油。按照平均每天3台车作业计算, 每次接取计划耗时约3分钟, 每天接计划5次, 每天每台车就需要45分钟专程接取计划。DF机车每小时燃油42升, GK机车每小时燃油32升;DF机车每天可以节约燃油42升X45分钟/60分钟X2台=63升;GK机车每天可以节约燃油32升X45分钟/60分钟X1台=24升。这样, 每年可以节约燃油365天X (63+24) 升/天=32485升;⑵节约时间。每天约可节约作业时间2小时15分钟;⑶提高安全性。能够严格按照《铁路技术管理规程》要求接传计划, 提高接传计划效率, 避免无计划作业带来的安全隐患。

参考文献

[1]刘玮婧.分布式无线调车计划传输系统设计[D].北京交通大学, 2006.[1]刘玮婧.分布式无线调车计划传输系统设计[D].北京交通大学, 2006.

[2]余小林, 张晓峰, 曹杰, 等.专用铁路生产调度信息系统[J].中国科技成果, 2007, (10) :48-50.[2]余小林, 张晓峰, 曹杰, 等.专用铁路生产调度信息系统[J].中国科技成果, 2007, (10) :48-50.

[3]魏臻, 鲍红杰, 陆阳, 等.企业铁路智能运输调度平台的关键流程[J].中国铁道科学, 2006, 27 (4) :101-105.[3]魏臻, 鲍红杰, 陆阳, 等.企业铁路智能运输调度平台的关键流程[J].中国铁道科学, 2006, 27 (4) :101-105.

计划系统 篇11

微软开发了Response Point的软件,并与许多硬件厂商进行了合作,其中包括Uniden、D-Link和Quanta,由它们来生产电话。该系统还包括基于PC的管理控制台,任何熟悉PC环境的人都可以修改或管理这个系统。

微软高级产品经理Jeff Smith说,新的电话系统非常简单,只要会使用PC的人就会建立和管理它。与其他类似系统不同的是,Response Point没有使用多个按钮用于完成通话、接收语音电子邮件等功能,而是利用一个按钮让用户通过语音确定要使用的功能。

用户也无须记忆分机电话号码,因为软件存储有公司电话录中所有的号码,它还能够与Outlook 客户端和Exchange服务器软件同步。

Smith没有披露新电话系统的价格。在过去的8个月中,微软与小企业合作,对该系统进行了测试。

计划检修系统中的短信应用实践 篇12

在OMS检修工作中, “答复”, “复役前询问”, “延时完工后通知”, 是调度工作中比较关注的时间节点。 现今值班调度员在关键时间点上, 常采用电话方式, 通知相关人员。 但这种模式会由于一些外部因素产生歧义、误会或未通知到位。 基于短信平台的主配网计划检修短信业务会通过原系统界面弹框, 发送短信询问工作负责人现场进度。 方便告知值班调度员, 各部门领导, 其他检修关注人员。 实现了检修工作最大程度的信息扩散, 使得调度员及时调整电网运行情况, 保障客户用电安全。 在监控检修单数据状态时, 不修改原系统数据结构, 不添加触发器, 短信业务数据库与原系统数据平行运行互不干扰, 保障原系统安全运行。 因此, 基于电话模式的基础上, 添加短信提醒功能, 可以很好的弥补了电话模式产生的不足。

2 计划检修系统中短信应用的设计

2.1 设计原则

基于短信平台的主配网计划检修短信业务会通过原系统界面弹框, 发送短信询问工作负责人现场进度。 给值班调度员, 各部门领导, 其他检修关注人员以及时通知。 因此, 进行设计时, 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 安全性和可靠性。 在进行系统设计时, 在网络、 数据库、应用软件等各个层次需要保证系统平台和数据的安全, 保证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满足系统全天候运行的要求。 对所操作人员、查询人员, 实现单独的用户、口令数据库管理, 防止非法操作。

(2) 先进性和成熟性。 软件开发必须保证技术的先进性, 以避免在软件交付使用后过早面临被淘汰的危险, 同时软件开发所采用的技术必须是成熟的技术, 以免技术不成熟给系统运行造成困难。

(3) 可扩展性。 包括用户数量上的可扩展性 (或性能可扩展性) ;及业务上的可扩展性 (或功能可扩展性) 。

(4) 开放性。 本系统是数据采集加工的接口, 涉及到其他管理系统的数据来源, 为保证信息流动的通畅性, 必须与其它系统具有良好的互操作性。

(5) 实用性和灵活性。 充分考虑系统应用需求, 在基本功能保持一致的基础上, 灵活的实现和满足业务需求。

(6) 可管理性。 便于系统管理员的管理, 并在系统发生问题的时候都能够很容易地进行诊断, 并立即采取有效的措施, 使得系统时刻处在良好运行的状态。

2.2 系统设计

计划检修系统中的短信业务的设计主要用于完成以下功能, 即:答复发送短信, 智能判定申请人是否有号码, 是否是手机号, 实现给申请人发送短信;发送短信给负责人, 智能判定负责人是否有号码, 是否手机号, 实现给负责人发送短信;复役前发送短信, 给工作负责人发送短信, 询问是否能按时完工, 如果负责人在系统内没有号码, 则发送短信给工作申请人;转发回复短信, 根据工作负责人回复的短信, 由调度员决定是否将短信转发给相关人员;操作票发送短信, 根据需要由调度员针对操作票发送短信;历史查询, 查询各检修单关联的所有短信。 包括:发送短信, 接受短信, 转发短信。

如图1 所示, 为计划检修系统中的短信系统框架图。

计划检修系统中的短信业务设计的关键为:

(1) 基于短信平台的短信接收订阅与取消:相关短信接收人可以对短信服务号发送短信来订阅或取消, 例如:短信接收人给服务号发送“1”, 则短信平台将不会给该手机号的发送短信。 短信接收人给服务号发送“2”, 则短信平台将会给该手机号的继续发送短信。 前提是, 该手机号存在于短信接收人列表中。 避免对个别领导形成短信骚扰。

(2) 智能判断同一个手机号是否存在于多个短信分组中, 如果在发送短信时, 一个联系人存在于多个分组中, 则系统智能筛选, 针对每个手机号, 只发送一条短信。 确保关注电网运行的领导能够收到实时信息, 又不至于形成短信轰炸。

(3) 管理系统基于.NET技术的开发:ASP.NET是在服务器上运行的编译好的公共语言运行库代码。 ASP.NET可利用早期绑定、实时编译、本机优化和缓存服务。 这相当于在编写代码行之前便显著提高了性能。 ASP.NET框架补充了Visual Studio集成开发环境中的大量工具箱和设计器。 WYSIWYG编辑、 拖放服务器控件和自动部署只是这个强大的工具所提供功能中的少数几种。

3 计划检修系统中短信应用的实践

本章以铜陵主配网计划检修系统的短信业务为例, 研究其应用实践。

3.1 答复功能

配网当值调度员在配网方式审核同意检修申请票以后, 答复申请人或者工作负责人。 在调度员答复时, 程序询问调度员是否需要发短信, 此检修单在以后的流程中以后会遵照这次选择决定是否发送短信。 在工单答复后, 短信通知负责人, 申请人, 短信内容包括:工作票号, 申请设备, 工作内容, 批准开完工时间。 界面提示:短信已发送, 如需查看是否发送成功, 请稍后在页面底部查询。 配网当值调度员不接收回复内容。

3.2 复役前询问功能

对正在开工的, 复役时间前“一定的时间”短信通知现场工作负责人 (如果工作负责人在系统中没有手机号, 则发短信给申请人) , 并要求在10min内答复。

在预定发送询问短信的时间, 如果检修单状态不为开工, 则弹框提示调度员操作。 在得到答复后将回复的短信内容, 桌面提示给调度人员, 由调度人员决定该短信是否转发, 转发给谁。 默认选中“能按时完工”, 选中“复役前询问接收人-能按时完工”关联的角色。 当点击“不能按时完工”时, 选中“复役前询问接收人-不能按时完工”关联的角色。 默认选中的角色可修改。

3.3 完工后提示功能

在完工后, 根据“实际完工时间”判断是否按期完工 (判断依据“实际完工时间”与“预计完工时间”差值在5min内) , 如果是按期完工, 则不发送短信通知。

如果不是按期完工, 则弹框提示调度员选择接收短信角色, 默认选中“检修终结短信接收人”关联的角色, 短信内容:@ 工作票号, @ 检修设备+“工作”, @ 完工时间, “即将恢复”;调度员发送短信后桌面提示:短信已发送, 如需查看是否发送成功, 请稍后在页面底部查询。

3.4 角色与人员管理

角色与人员可以在后台维护, 每个角色可以包括多个人, 每个人也可以属于多个角色, 每个人可以有多个号码。 对于铜陵主配网计划检修系统的短信应用, 其角色包括: 市县公司95598;运检工作负责人;配抢;配调;其他相关人员。

3.5 短信收发

发短信时, 每条短信对每个号码只发一次;即在发送短信时, 选中了包含相同人的多个角色, 短信也只发送一次。

每条短信如果发送失败, 都会在调度桌面上弹出提示并且可以重发。 提示内容:短信接收人@ 接收人 (@ 手机号) , 短信发送内容:@ 内容。 发送失败, 原因:@ 原因。 短信接收人可以通过向服务手机号回复短信来自行决定是否接收短信。

4 结论

配网计划检修短信业务的建设, 可以很好的解决电话模式所存在的由于一些外部因素产生歧义、 误会或未通知到位的问题。 且通过主配网计划检修短信业务的建设, 可以让相关领导、95598 以及电力用户更加及时的获取现场检修的进度信息。 使95598 热线避免在接到电力客户询问电话时, 才询问现场检修进度的情况。 对于部分特殊电力用户, 甚至可以直接在检修结束时, 短信通知他, 方便他们及时安排生产。 计划检修系统的短信应用, 还可以提供24h的查询服务, 方便接班调度员了解检修单检修状态。 历史记录可查询, 方便管理人员对历史信息进行查询统计。

参考文献

[1]廖跃.基于Web服务的短信群发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华南理工大学, 2013.

[2]卢绍伟.公安部门短信息平台系统设计与实现[D].上海交通大学, 2012.

上一篇:政府档案的更新换代下一篇:升级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