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茎类病害(共3篇)
根茎类病害 篇1
综合根茎病害的发生流行与气候环境、品种的抗病性和菌源毒源数量有关。沂水公司针对几种常见的黑胫病、青枯病等根茎类病害的发病规律, 对化学防治方法进行了一系列的配套试验, 确定了该类病害的最科学的化学防治方法。
一、材料与方法
通过对防治烟草根茎类病害的几种化学防治方法进行效果比较, 从而确定科学的防治方法。
1. 试验材料
田间试验于2008~2010年在山东省沂水县许家湖镇东升村进行。试验品种为中烟100, 土壤类型砂壤, 前茬作物烟草, 肥力中等。
2. 试验方法
试验设四个处理, 每个处理1亩, 不设重复。
处理一:移栽时用72%“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200单位浓度, 每株用药液50~100毫升灌根1次, 当烟株进入团棵期, 每株用500倍的58%“甲霜灵锰锌”和“农用链霉素”混合
液灌根2~3次, 间隔7~10天。
处理二:移栽时每亩使用100毫升72%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200单位浓度药液浇灌, 团棵后每隔10天用72%“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200单位浓度药液浇灌2~3次, 每株用药50~100毫升。
处理三:烟株进入团棵期, 每隔7~10天用58%“甲霜灵锰锌”500倍液或72.2%“霜霉威”水剂600~1000倍液灌根2~3次, 每株用药液50毫升。
处理四:不施药, 作为对照。
3. 栽培管理
采用大棚托盘育苗, 高垄深栽。行距110厘米, 株距55厘米, 全部地膜覆盖。其余技术措施按《临沂优质烤烟综合标准体系》生产技术要求规范进行。
二、试验结果
1. 植物学性状
从植物学性状上看, 处理三和处理四的田间整齐度较差, 从团棵开始, 烟株开始发病, 影响了田间整齐度, 处理一和处理二整齐度稍好。四个处理的主要农艺性状差别不大, 株高都在110厘米左右, 留叶数20~20.3片。
2. 田间病害及防效调查情况
对处理一和处理二, 移栽时用72%“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200单位浓度, 每株用药液100毫升灌根1次。进入团棵期后, 各处理开始出现发病病株, 从6月22日开始, 按方案要求, 分别用不同药剂进行灌根, 以后每隔10天灌根一次。
从表2可以看出, 随着烟株的生长, 病害的发展呈现上升趋势。7月12日第三次灌根后, 处理一和处理二的发病率虽然升高, 但是病情指数有所降低, 处理三效果不明显, 7月22日第四次灌根效果较差, 四个处理的烟田发病率和病情指数仍在上升, 用药后, 处理二的病情指数最低, 防治效果最好, 处理一的防治效果比处理二稍差, 处理四 (对照) 的病情指数始终是最高, 处理三的防治效果比对照稍好, 比处理一、处理二差。截止到8月2日最后一次灌根, 效果不明显, 处理四烟株全部发病, 死亡率在90%以上;处理三的病指达到73.55, 处理一和处理二分别为49.55和43.55, 明显低于处理三、处理四, 防治效果较好。
3. 主要经济性状统计
从表3可以看出, 四个处理的亩产量、亩产值都很低, 其中处理四基本绝产, 处理三亩产量只有30.13千克, 亩产值只有257.31元, 比处理四 (对照) 稍强, 处理一和处理二亩产量、亩产值都高于处理四 (对照) , 其中处理二表现最好, 亩产量为67.65千克, 亩产值为620.35元。由于青枯病随着烟株的生长逐渐蔓延, 发病速度快于收烤速度, 导致四个处理都没有上等烟。中等烟比例, 处理一最高为40.74%, 其次是处理二和处理三, 处理四没有上中等烟。
三、结果与讨论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 四个处理中, 只有处理一和处理二的防治效果相对较好, 处理三的防治效果较差, 处理四 (对照) 最差。综合防治情况看, 移栽时用72%“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200单位浓度灌根是可行的, 团棵后每隔10天再次用72%“农用链霉素”连续灌根3~4次, 防治青枯病效果相对较明显, 而58%“甲霜灵锰锌”对青枯病的防治效果较差。
从试验结果看, 单纯靠化学药剂防治根茎病, 效果不明显。最好采用栽培措施和农药防治相结合的方式防治。一是选择抗 (耐) 病品种, 如NC89、K346等。二是调整地块, 选择前茬适宜、肥力中等、远离毒源的地块种植。三是合理轮作, 可以与小麦、地瓜轮作或者通过种植冬季绿肥进行半轮作。四是注意田间卫生, 加强田间管理。田间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后用生石灰消毒病穴, 对拔除的病株要集中销毁, 防止随意丢弃, 以免造成新的污染。起高垄, 挖好排水沟, 做到烟田无积水, 以减少病原在田间扩散传播。要施用硝态氮, 不施用氨态氮, 适当增施锌、硼肥, 提高烟株抗病能力。五是农药防治, 从移栽时用农用链霉素进行灌根。只要发现病株, 立即对全部烟株进行灌根, 农用链霉素和甲霜灵锰锌交替进行, 每隔7~10天进行一次, 用量可以适当增大, 每株100~150毫升。
摘要:近几年, 烟草青枯病、黑胫病等根茎病害发生严重, 并有上升趋势, 如何防治烟草根茎类病害就成为当前烟草植保工作的重点。20082010年在山东省沂水县许家湖镇发病地块进行了根茎病的综合防治试验专题, 掌握了根茎类病害的发生发展规律, 确定了科学的防治方法。
关键词:沂水,烟草,根茎病,综合防治
参考文献
[1]戴培刚;王志德;牟建民;蒋予恩;刘艳华;;烟草种质主要病害的抗性频率分布及多样性评价[A];2004年全国学术年会农业分会场论文专集[C];2004年.
[2]晋艳;杨宇虹;段玉琪;孔光辉;;烤烟轮作、连作对烟叶产量质量的影响[A];云南省作物学会2000-2003年优秀论文选集.
[3]陈锦云, 兰志斌, 苏珍山, 曾军, 王阳青;SO_2和O_3动态胁迫烟草致病的暴露试验[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1996年02期.
辣椒根茎部病害的识别与综合防治 篇2
一、根茎部各种病害的症状表现
疫病幼苗期发病, 多从茎基部开始染病, 病部出现水渍状软腐, 病斑暗绿色, 病部以上倒伏, 即苗期猝倒病;成株染病, 叶片上出现暗绿色圆形病斑, 边缘不明显, 潮湿时, 其上可出现白色霉状物, 病斑扩展迅速, 叶片大部软腐, 易脱落, 干后成淡褐色。茎部染病, 出现暗褐色条状病斑, 边缘不明显, 条斑以上枝叶枯萎, 病斑呈褐色软腐, 潮湿时斑上出现白色霉层。果实染病, 病斑呈水渍状暗绿色软腐, 边缘不明显, 潮湿时, 病部扩展迅速, 可全果软腐, 果上密生白色霉状物, 干燥后变淡褐色、枯干。
辣椒茎基腐病的表现是从大苗开始发生, 在定植后发生严重。在茎基部近地面处发生病斑, 初呈暗褐色, 后绕茎基部发展, 致皮层腐烂, 地上部叶片变黄。果实膨大期因营养与水分供应不足而逐渐萎蔫枯死。发生的外部原因是土壤过度潮湿, 植株密度太大, 通风不良;土壤中由于连作, 病菌积累过多, 地温过高等。近年来发生严重的人为因素是:定植时苗龄愈来愈大, 过大的地上部, 定植时人们不注意, 植株摇动厉害, 很易造成基部茎产生伤口。加上覆盖地膜、上架、引蔓等管理, 造成的伤口更多。
辣椒枯萎病的表现是在开花结果期植株生长缓慢, 下部叶片变黄, 逐渐向上发展。中午叶片萎蔫, 夜间恢复, 反复数日后, 全株萎蔫枯死。有时半株发病, 半株健全, 在病情急剧发展时, 则全株萎蔫。病株茎基部表皮多纵裂, 节部和节间出现黄褐色条斑, 常流出松香状的胶质物。潮湿时, 长出白色至粉红霉层。可见维管束和根部变黄褐色, 腐烂, 极易从土中拔起。横切病茎, 可见维管束呈褐色。
辣椒根腐病的表现是在开花结果期植株生长缓慢, 下部叶片变黄, 逐渐向上发展。中午叶片萎蔫, 夜间恢复, 反复数日后, 全株萎蔫枯死。发病期, 近地的茎上病斑呈水渍状, 稍凹陷, 后腐烂, 主侧根全部腐朽死亡。该病危害根部, 不向上发展。
辣椒青枯病的表现是病株顶部叶片白天枯萎, 阴天或早晚恢复, 2~3天后叶片保持绿色但全株枯萎。切开病茎, 导管呈褐色, 将切口浸在水中, 从切口处流出白色混浊的菌液。
从发病部位来看, 疫病主要在地表以上茎基部发生, 初期产生水渍状病斑, 扩展后呈7~10厘米的大型病斑, 后期病部变黑褐色, 皮层软化腐烂, 茎缢缩;茎基腐发生在茎基部;枯萎病病株茎基部表皮多纵裂;根腐病发生在地表以下, 近地表, 主要是植株表皮腐烂, 易剥落。青枯病则发生在根尖, 造成维管束变褐。
二、根茎部各种病害的防治
辣椒根病的防治要以预防为主, 防治结合。要从育苗开始, 把住各个环节, 针对用药, 就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育苗床土消毒处理。
温室辣椒9月份育苗时, 此时地温在25~28℃, 正是根部病害的发病适期, 一定要做好土壤处理。育苗床土选用2年来未种过茄果类菜的大田土, 苗床整好后, 按苗床面积每平方米分别用药10克准备。疫病用70%乙磷锰锌可湿性粉剂基腐病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青枯病选用70%DT可湿性粉剂。分别按苗床面积称取药后混合, 并加干细土1千克混匀, 然后撒到畦面上, 划锄、搂平, 然后再浇水、撒种子、盖土、覆膜。这样可同时预防这3种病及苗期猝倒苗的发生。
2. 分苗。
苗床的土壤处理按苗量大小整好分苗苗床, 然后按每平方米分别配以上3种药粉10克, 再与10倍的干细土混匀, 撒在整好的苗床上, 同样划锄、搂平、然后按株行距要求开沟, 浇足水, 水未渗下时立即栽苗、覆土、盖膜。
3. 定植时按穴施药。
温室辣椒定植适期一般在1月下旬, 定植前按每1000穴备乙磷锰锌0.5千克、多菌灵0.5千克、DT0.5千克, 混合后加15千克干细土混匀。定植时, 将药土均匀撒入定植穴中即可。一般一把药土可撒4穴, 撒好后再栽苗、浇水。
4. 重茬地全棚施药。
对于重茬地块来说, 相对发病较重, 如有可能, 最好轮作倒茬。如实在不行, 一方面要深翻晒土, 增施有机肥, 增强植株的抗性, 另一方面, 进行全棚施药, 提前预防。其用药品种同上, 按栽培面积计算, 每平方米用药10克。定植前地深翻整平后, 按药量加10倍的细干土, 均匀撒在地平面, 锄划后搂平。全棚施药对重病地块同样适用。
5. 发病初期灌根防治。
根茎类病害 篇3
关键词:马铃薯,种植机,碗勺式,振动,张紧,重种,漏种
1 背景技术
目前, 在根茎类作物例如马铃薯的种植过程中, 除手工种植外, 多数采用一种简单的链条上焊接端盘和碗的种植机构, 由于其结构简单, 链条的涨紧度不稳定, 碗中带上种薯的数量无法控制, 需借助于人来控制, 少时放上一个, 多时将其捡下, 造成播种不均匀, 漏种、重种严重, 影响马铃薯的种植及生长发育。
2 种植装置内容
本装置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缺陷, 提供了一种无需借助于人, 能够自动控制播种的数量并且播种均匀, 漏种、重种率低的根茎类作物碗勺式排种的种植装置。
该种植装置, 包括种薯导筒、种薯箱、导轨一和导轨二, 导轨上设有排种器, 排种器外设护罩, 其特征是:排种器下端的链条与驱动机构的链轮相连接, 排种器顶端的链条内侧安装有涨紧装置和振动装置。
该根茎类作物碗勺式排种的种植装置, 排种器为一链条上交错等间距地排列着长条碗勺, 碗勺底座上安装有可更换的种薯碗, 碗勺的背面设有翻边。涨紧装置包括活动支架, 活动支架右端安装链轮一;活动支架左端通过销轴与链轮二、支架座相连接, 支架座固定于种薯导筒上;活动支架上端设有导轨;活动支架下端设有涨紧拉簧。振动装置包括安装在活动支架上的固定架, 固定架上安装有调整手柄和偏心轮, 偏心轮销轴上安装滚轮, 调整手柄一端与偏心轮销轴相连接, 调整手柄另一端卡接于固定架的齿形槽中。链条上安装有晃动隔板。
该种植装置的有益效果是:该根茎类作物碗勺式排种的种植装置, 通过在排种器上增设振动装置和涨紧装置, 无需借助于人工, 能够实现马铃薯机械种植的精确播种, 自动控制播种的数量并且播种均匀, 大大减少了漏种、重种的产生, 利于马铃薯的机械化大面积种植。
3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装置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1为本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图1中排种器的主视示意图。
附图3为排种器伸展后部分右视示意图。
附图4为排种器部分俯视示意图。
附图5为图1中振动装置和涨紧装置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附图6为图5的俯视示意图。
附图7为图5中活动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8为图1中振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排种器, 2涨紧装置, 3振动装置, 4种薯导筒, 5护罩, 6导轨一, 7涨紧拉簧, 8驱动机构, 9导轨二, 10晃动隔板, 11种薯箱, 12碗勺, 13种薯碗, 14链条, 15支架座, 16活动支架, 17固定架, 18调整手柄, 19偏心轮, 20滚轮, 21链轮一, 22链轮二, 23销轴, 24导轨。
4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中, 该根茎类作物碗勺式排种的种植装置, 包括相安装的种薯导筒4、种薯箱11、导轨一6和导轨二9, 导轨上设有排种器1, 排种器1外设护罩5, 排种器1下端的链条14与驱动机构8的链轮相连接, 排种器1顶端的链条14内侧安装有涨紧装置2和振动装置3, 链条14上安装有晃动隔板10。
图2、3、4中, 排种器1为一链条14上交错等间距地排列着长条碗勺12, 长条碗勺12象人挖东西时的手状, 碗勺12底座上安装有可更换的种薯碗13, 碗勺12的背面设有翻边。
图5、6、7中, 涨紧装置2包括活动支架16, 活动支架16右端安装链轮一21;活动支架16左端通过销轴23与链轮二22、支架座15相连接, 支架座15固定于种薯导筒4上;活动支架16上端设有导轨24;活动支架16下端设有涨紧拉簧7。将排种器1的链条14安装于链轮一21、链轮二22及驱动机构8的链轮上, 形成一个可转动的环状结构, 活动支架16靠涨紧拉簧7的涨紧力将环状排种器1涨紧, 使其沿导轨一6、导轨二9和导轨24旋转, 这样减少了因柔性连接而产生的碗勺12弯曲变形, 再加上手挖状的碗勺12结构, 更有利于种薯的挖放, 使碗勺12中的种薯盛放更安全, 不因晃动、振动而产生漏播现象。
图5、8中, 振动装置3包括安装在活动支架16上的固定架17, 固定架17上安装有调整手柄18和偏心轮19, 偏心轮19销轴上安装滚轮20, 调整手柄18一端与偏心轮19销轴相连接, 调整手柄18另一端卡接于固定架17的齿形槽中。排种器1的链条14挖种薯时为垂直运动, 其转为水平运动时将种薯放于种薯碗13中, 由于种薯的形状不规则, 此时, 种薯碗13中可能有1-3个种薯。我们利用排种器链条14上的滚子与安装于振动装置3上的滚轮20产生的轻微振动将多余种薯振落, 剩余种薯由排种器1托着沿封闭种薯导筒4施予种穴中。
制造时, 先将种薯导筒4与种薯箱11、导轨一6和导轨二9安装固定好, 再将链轮一21装入活动支架16的一端, 活动支架16的另一端通过销轴23与链轮二22、支架座15连接, 通过涨紧拉簧7的拉力, 使活动支架16能够沿销轴23旋转, 便于排种链条14的涨紧。再将支架座15固定于种薯导筒4上, 便于排种器1的安装。将碗勺12交错等距的固定于链条14上, 再根据所播薯种的大小选取合适的种薯碗13安装于碗勺12的底座上。然后将链条14安装于链轮一21、链轮二22与驱动机构8的链轮上, 使其形成一个可旋转的闭环, 利于播种的连接进行。用涨紧拉簧7拉动活动支架16, 使其沿销轴23旋转, 将环状的排种器1涨紧于导轨一6、导轨二9和导轨24上。将固定架17固定于活动支架16上, 滚轮20安装于偏心轮19的销轴上, 再将偏心轮19的一端偏心轴、调整手柄18的中间安装于固定架17上, 调整手柄18的一端与装有滚轮20的偏心轮19销轴连接, 另一端卡于固定架17的齿形槽中, 调整其在齿形槽中的位置, 可实现滚轮20与导轨24高低的不同, 进而实现了其对链条14振动幅度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