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之声(共7篇)
中国梦之声 篇1
国家公关的主要目标并不是为了赚取利润获取赢得市场份额, 国家公关的目标更多是为了传播国家的价值观、推广国家的形象、维护国际关系等。
随着中国在国际的地位逐渐提升, 在全球的关注下, 中国正主导或参与到越来越多的“软实力”建构活动, 本文称之为“国家公关”。
笔者在本文中将中国的国家公关活动划分为新旧两个阶段“:旧阶段”为1971年到2008年、“新阶段”为2008年后。
以1971年作为分界点的原因是:首先, 1971年中国重返联合国, 这被视为20世纪最重要的国际事件之一;其次, 著名的国际外交事件——中美“乒乓外交”活动也是在1971 年发生的, 这为国际关系和国家外交提供和创造了一种新的路径和形式, 被认为是中国以创新形式进行国家公关和国际外交的重要标志。
而2008 年作为另一个时间节点则有着更多原因的支撑:第一, 2008 年发生了多件中国使用国家公关手段参与其中的典型事件, 包括5月的汶川大地震、8月的北京奥运会以及9月的神州四号飞船发射等, 可以说, 对中国来说2008年是中国大规模使用国家公关的一年, 尤其是北京奥运会被广泛认为是中国开启积极的对外沟通的国家公关战略的标志。其次, 2007-2008年间全球范围内爆发了严重的金融危机, 中国在其中的参与和表现得到国际的极大关注, 大部分国家认识到中国强大的综合实力;负责宣传工作的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在2008 年中央电视台成立50 周年庆祝活动上发表讲话, 指出中国应该通过增强文化竞争力和意识形态的影响力来获得更强的国际影响力和文化“软实力”, 这显示了不仅是民间学者, 中国的精英和管理人员也注意到国家公关战略对中国构建国际影响力和国际形象的重要性。
本文将从“内容”和“策略”两方面来对中国新旧两个阶段里国家公关战略进行对比分析, 解答两个问题: (1) 在两个阶段中, 中国的国家公关内容和重点分别是什么?中国借助国家公关, 对外“说什么”?显然, 在不同阶段, 中国“说”的内容也在不断变化, 而本文的第一个重点就是探讨这种具体的变化情况; (2) 在两个阶段中, 探讨中国的国家公关策略和路径分别是什么?为了满足不同的公关目标, 国家公关在不同的阶段也会有不同的方式和形式, 因此本文的第二个问题要借助具体的例子, 观察中国在不同的阶段里, 国家公关的策略、形式、特点发生了哪些变化, 中国的国家公关, 具体是“怎么说”?
一、重点对比:新旧阶段中国国家公关的元素变化
1.从“勤恳谦逊”到“自信出众”:国民形象的变化
“人”是一个国家形象的重要的核心的组成部分, 也是国家公关活动中的常用主题和元素。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国际知名的人物形象, 这些常常被用来作为国家形象宣传的象征和元素。制作国家形象宣传片, 是中国在新旧时期都用到的国家公关手段, 但我们可以从不同时期发现这些国家形象宣传片里不同的人物元素。
早在70 年代, 中国就曾制作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国家形象宣传纪录片《愚公移山》 (1976) , 被认为是具有最多观众的纪录片。这部宣传片的核心主题是通过展现中国国民形象来反映中国的国家形象, 在这部片子中, 中国人的形象被刻画为勤劳的、热心的、谦逊的和勇敢的,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 这些都被国际社会等同为中国人形象的高度概括和中国国家形象的象征。
2011年,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制作了一系列新的国家形象宣传片, 并且在纽约时代广场、BBC新闻频道等国际平台上播放, 其中《国家形象宣传片——人物篇》展现了13组不同主题、不同类别的中国名人形象, 在选择国民形象的时候, 中国呈现的是一个更加自信、更加优秀、更加全面的中国人民形象。
2.从“隐晦神秘”到“主动开放”:议题选择的变化
提升国际形象是中国国家公关的目标之一, 在策划国家公关活动时, 不同的议题和主题选择也是国家公关内容的重要一部分。过去, 中国更偏向选择一些传统的主题比如中国文化、历史、旅游景点、传统工艺等作为国家公关的核心元素。这样的国家公关在过去被认为是“宣传”而非“传播”。
不可否认的是, 这些传统文化、历史、工艺、民间故事等主题对于构建中国国家形象和“软实力”是具有深远意义的, 但是对西方国家来说, 这些并不是他们在中国与全球化的过程中考虑和关注的最核心、最具有争议性的问题。很多来自西方国家的关于中国的消极看法和偏见来源于一些根深蒂固于中国发展中的问题如人权、民主等。 (Michael Davis, 1995) 出于历史文化、语言、意识形态等差异, 西方国家和人民很难真正地获得对中国的全面的综合的印象和认知。
2011年, 前国家主席胡锦涛在美国发表演讲, 承认中国在人权、西藏、人民币汇率机制和台湾等问题在内的很多领域存在改进和进步的空间, 这不仅是中国国家领导人第一次在国际公开场合正式回应这些“敏感”问题存在的不足, 胡锦涛在发表演讲和会见美国总统奥巴马后更是罕见地接受了西方记者的采访, 并解答了他们的提问。这些变化被认为是中国领导人对外公关水平的提升, 并对塑造中国良好的国际形象有积极作用。
二、路径对比:新旧阶段中国国家公关的策略变化
1.从“低调”到“高调”:国家公关形式的变化
“保持低调”是中国对外方针的一个重要原则。2008年之前, 中国国家公关活动中最为常见的几种形式包括: (1) 以“和平”与“合作”为主题的国家外交活动; (2) 文化交流和展览活动, 目的主要是呈现中国的历史和传统文化; (3) 对外回应国际上对中国的问题, 而不是主动创造话题; (4) 对外援助活动。
在新阶段, 我们可以很容易发现中国的国家公关形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除了传统的公关形式和手段依然被广泛应用, 更多高调的国家公关形式逐渐被重视:2008 年, 北京奥运会对外展现了一个富有“和”寓意的中国形象;从2009-2013年, 很多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在不同的国际传播平台上播放和展出, 国际公众有了更多地了解和接触中国的机会和途径, 中国正逐渐展现一个除了经济强国以外的更全面的、更自信的、更强大的国际形象。
自习近平担任中国国家主席后, 我们还看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国家公关另一个“高调”的变化——“第一夫人”彭丽媛女士的亮相。彭丽媛女士作为中国“第一夫人”在国际舞台的亮相作为中国国家公关的一部分, 对中国的国家公关具有三方面意义:
§首先, 尽管妇女在中国的社会地位有了一定的提升, 但是可以看到在中国政治系统里, 尤其是高层的官员架构中, 女性的比例还是相对较小, 彭丽媛女士的高调亮相在某种程度上显示了中国妇女有了更高的地位, 并间接反映了中国人权问题的改善;
§第二, 彭丽媛女士作为一名世界知名歌唱家, 曾参与很多国际社会公益活动, 具有极好的国际形象和知名度, 成为“第一夫人”后出席国际活动, 能够成为一名理想的国家形象代言人;
§最后, 尽管中国在经济腾飞后强调“和平发展”的道路, 绝不会对世界造成威胁。由于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等差异, 世界各国对中国会不会成为“霸权国家”一直持有疑虑。彭丽媛女士以大方、慈祥、温和的女性形象, 为中国减轻世界各国对中国的消极印象具有很大帮助, 有助于中国取得更好的国际声誉。
当然, 我们不能简单地评论这样的转变对中国的国际形象来说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意义更大, 但我们必须承认, 中国的国家公关形式越来越丰富多样, 而且更为引人注目, 展示了中国更愿意和世界沟通的决心和国家公关活动形式的创新。
2.从“国内”到“国际”:国家公关对象的变化
在很多国家, 打造强势国家媒体是推行有效国家公关的有效手段之一。
尽管中国也有相当长的媒体运营历史, 但是相比起欧美国家, 中国缺少了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强势媒体。从国内的视角来看, 毫无疑问中国的媒体是强而有力的, 尤其是相对于市场化媒体, 由国家主导的媒体包括CCTV、《人民日报》、《环球时报》等, 对国内的舆论引导具有强大的作用。但是, 中国的国家公关目标显然不仅是国内的公众, 更有国际社会和全球公众。虽然新华社、《人民日报》、CCTV在内的多个国内媒体都有英文版本或者英语频道, 这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中国对外传递自己的声音和信息, 但是我们可以看到, 中国国家公关战略中还没有一个成熟的媒体传播系统, 这使得中国的国家公关活动效果常常大打折扣。由于没有掌握国际传播的话语主导权, 中国常常处于一个被动地回应来自诸如CNN、BBC、Sun等在内的多个西方媒体的负面评价和报道, 而不能主动地构建属于中国和中国国民的真实形象。为了更好地掌握传播话语主导权和传递更多属于中国公众的声音, 显然构建一个系统的、有影响力的国际传播媒体是中国未来国家公关的重要目标。
自2009 年起, 中国国有媒体加快了国际化扩张的步伐:2009 年12 月, 由央视主导的中国网络电视台 (CNTV) 正式开播, 其特点是开放合作的全球化、多语种、多终端的节目分发体系, 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网络电视媒体并向世界呈现中国的展示面貌, 是中国网络电视台建立的首要目标;2010 年7月, 新华社建立了全英语电视频道“新华网络电视” (CNC World) , 其目标人群是包括英国、加拿大、美国、新西兰等国在内的全球观众。
不难发现, 中国国家公关战略的另一个重大变化, 就是中国开始更多地关注国际传播领域, 而不仅仅是国内的舆论场。从中国国有媒体的国际化扩张活动中我们可以看到, 中国正致力于争取更多的国际话语权, 以更积极更主动地在国际平台上传播自己的观念和声音, 并在国际事务中更好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3.从“单一”到“多样”:国家公关原则的变化
§关于传播沟通形式:如前所述, 国家公关具有多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在旧阶段, 中国的国家公关集中在某几个特定的领域, 其中最典型的是展览、文化交流和国际活动 (如国际会议、体育赛事) 。这些活动对于提升中国的国家形象和影响力都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但是还有很多尚待开发的国家公关领域。2008 年后, 我们发现中国在国家公关活动中表现出更多自信, 而且这些国家公关活动的策划和执行也呈现出更丰富多样的状态。例如, 中国在国际援助方面的公关活动就发生了极大的改变。自2008年起, 中国就主导了四个围绕中国国际援助活动的对外公关传播项目——制作一本关于中国对外援助历史介绍的宣传册、拍摄一部中国对外援助的纪录片、主办一场围绕中国对外援助的国际展览以及汇编了自1986 年起中国对外援助工作记录的报告。这些丰富多样的传播沟通形式, 进一步推广了中国在国际上的良好形象, 提高了国家公关的成效。
§关于参与群体力量:尽管也有一些国家公关工作是由国家主导并直接负责执行 (如韩国) , 但当前国际的整体趋势还是汇聚在更多不同的群体共同参与国家公关活动的执行工作中, 以取得更好的公关效果。自新中国成立起, 政府及相关官员就是中国国家公关的主要参与力量,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公关行业在中国的逐渐成熟, 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政府已经意识到其他组织在国家公关活动中的重要性。上个世纪90年代末, 中国政府就聘请了专业公关公司参与2008年北京“申奥”工作。2008 年后, 更多的群体力量参与到中国国家公关活动中, 当前的中国国家公关参与组织主要包括五类:政府和相关部门、企业组织、NGOs、专业公关机构以及个人和民间团体。
参考文献
[1]JB Manheim.Changing National Images:International Public Relations and Media Agenda Setting[J].The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1984, 78 (3) :641-657.
[2]Michael J.Sandel.Democracy's Discontent:America in Search of a Public Philosophy[M].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8.
中国梦之声 篇2
一、活动主题
《喜迎中秋、梦之声月圆“狂欢夜”》
二、活动背景
值中秋、国庆双节来临之际,举办线下活动,并由线上推送活动信息,提高品牌覆盖率,提升营业额与业绩。
三、活动时间
9月27日 12:00 -- 24:00
四、活动目的
1、通过本次活动,提高梦之声KTV品牌在连云港的号召力;
2、提高当日营业额与进店量。
五、活动构想
本次活动以喜庆祥和的装扮气氛为主,结合吃月饼、赏花灯、猜灯谜的中国传统习俗,开包厢即赠送精美月饼一份;大厅及中厅用花灯进行装饰。凡是超市消费达到300元以上者可活动免费抽奖机会一次,500元以上可获得两次抽奖机会;1000元以上可获得5次抽奖机会;由营销部进包厢与顾客进行互动,以猜灯谜为主。顾客答对后可赠送精美礼品一份。
六、活动方法
1、整合公司各部门客户资源,统一以短信息的形式向客人发布活动信息;
2、通过微信官方公众平台的.活动推送及营销团队的微信朋友圈预热;
3、通过在合作商家前台摆放宣传单、写真、海报等发布活动信息、内容、活动方法;
4、通过前台、LED显示屏、走廊、包厢点歌屏、海报、等向近期光顾梦之声的客人发布活动信息、内容、活动方法;
5、精心布置活动场地,争取创造出一个喜庆、祥和的节日气氛;
6、本活动以KTV大厅为活动中心,包厢为辅;
7、凡9月27日光临KTV顾客,开包厢即可免费领取精美月饼一份;
8、9月27日所有免唱活动及各种免唱劵等不可使用,除当天活动赠送的特殊卡券,并对此类卡券印制标识(签名或盖章)
七、活动内容
①、活动口号:中秋月圆越团圆,狂欢相聚梦之声
②、月饼、花灯(可备)、气球、灯谜、奖品等装饰用品于9月25号之前准备完成;
③、客人开包厢后,由前台介绍本次活动内容开包即送月饼、猜灯谜、超市消费抽大奖等;
④、猜谜活动
整个猜谜活动由以下几大部分组成:
1、脑筋急转弯,分为益智类,搞笑类,数学类,专业类等。
2、谜语,包括字谜、成语谜、地名谜、动物谜、日用品谜、典故谜以及经典手机谜语等。
3、歇后语,其中一种是逻辑推理式的歇后语,还有一种是谐音的歇后语。
活动规则;
由梦之声筛选谜语内容,消费客户参与,在限定时间内(60秒)说出谜底,禁止旁观者提示和运用搜索工具,并在规定时间要求消费者说出谜语正确答案,答对某一特定数量后,选出优胜者,并可获得由梦之声提供的月饼、储值卡、果盘、酒水等奖品。 ⑤活动主题:月圆之夜,梦之声骰王争霸赛
场景布置:骰子道具若干,装饰桌若干,由梦之声熟悉“吹牛”规则员工,作为挑战发起者,当天消费客户可应邀(报名)参加,赌注以酒水、零食、超市现金抵用券若干,挑战成功者可拿走桌面赌注。
方式:晋级和淘汰两种方式:如KTV内部员工被客户挑战成功,可以领走当前赌注,比赛设置三组,其中一桌优胜者,可接受另桌参赛者的挑战,如胜出,可获挑战者赌注,以此类推,直至原梦之声设置奖项输光为止,同时参赛者在获得当局比赛胜出,也可放弃参赛者挑战,拿走当局所赢筹码的同时还可获得梦之声的
特别奖品(奖品),
将游戏设置3-5轮一回合,连续优胜5回合以上者,将获得由KTV赞助的筹码(2瓶啤酒或月饼一盒)
布置道具:小号彩色丝带N米,气球若干,圆桌2张,凳子若干把, 骰盅5个,宣传展架3副.海报5张.月饼 ,酒水、现金券、以及现场奖品。
宣传策略:通过微信公众平台、朋友圈、公司内部宣传展架,海报,LED大屏等。
获奖者信息会通过KTV内部电子信息显示在每个包厢,邀请当天所有的超市消费人员参与(即有当天活动送出奖品,即筹码)
奖项设置 : 一等奖:精装礼盒月饼一份。
二等奖:瓶酒一箱(12瓶)三等奖:果盘一份
参与奖:50元现金抵用券
详细参赛方法:凡当晚开包厢或超市消费客户即可参与此活动,参加活动人员先通过出报名,填写姓名电话、包厢号信息,并按照报名顺序给报名选手排号,在晚上8点30分安排区域人员进包厢通知报名人员至大厅参加比赛
⑥、超市消费抽奖活动期间9月27日12:00—24:00,抽奖点设于中厅酒吧位置。凡消费额满300元,可获得现场抽奖机会一次;
消费满500元可获得两次抽奖机会,1000元以上可获得四次抽奖机会。(超市消费可凭小票参与)
一等奖:二名 梦之声1000元储值卡一张;
二等奖:三名 东街造型300-500元烫染或剪发卡一张;
三等奖:五名 当晚免唱券一张;或50-100元现金抵用券一张;啤酒12瓶;
四等奖:十名 月饼一盒;果盘;瓶酒N瓶
安慰奖:十名 免唱劵一张 (节假日不可用,非活动期间)
八、场景布置
①、LED屏、展架、海报等、网络媒体、微信,注明活动信息; (中秋节活动全攻略:梦之声KTV邀您和您的他/她一同参加中秋”绵绵声声情、浓浓团圆意”中秋夜狂欢,赏花、赏月、“赏秋香”。)
②、大厅及门口:一楼门口左右各挂两个大彩灯(灯笼)进行装饰,大厅主要以小彩灯、气球、彩带、花朵点缀、进行装扮,大厅持续播放“花好月圆夜”歌曲进行轮播;由工程部负责更换。 ③、前台:LED屏播放歌曲《花好月圆夜》《明月几时有》《月亮代表我的心》《荷塘月色》视频,前台用花灯进行装饰;
中国梦之声 篇3
2005年,《美国偶像》版权方Fremantle Media曾因中国节目《超级女声》使用了太过相似的模板设置,向制作方湖南卫视和天娱传媒提起过法律诉讼,但在当时版权保护不太规范的环境中,这场纠纷最终不了了之。再后来,湖南卫视从Fremantle Media手中购买了其他的节目模式。
其实Fremantle Media一直计划将《美国偶像》品牌正式引入中国,经过多轮谈判之后,2013年,东方卫视凭借此前与该公司合作《中国达人秀》的基础,以及平台自身所具有的强大的产业链,最终获得了该节目的中国版权,并将“Chinese Idol”中文译作“中国梦之声”。
如此风靡全球的节目模式为何今年才进入中国?
《中国梦之声》总导演王磊卿这样解释:因为中国电视进入了综艺大片时代,也是真正向国际顶尖节目靠拢、向原版模式取经,从细节上获取制作经验的一个阶段,现在中国电视观众对节目制作水准的要求越来越高,大家看电视时强调视听享受,要听到最高保真的音色,要看到最好的表演以及舞美灯光制作,要满足观众的这种期待,过去那种不买模式,看看碟片,抄抄国外节目,克隆一下就能完成的做法,已经不再符合时代的要求。
在《中国梦之声》项目启动之前,节目组特地赴《美国偶像》录制现场考察学习,并邀请模式方导师对特殊岗位进行培训指导。导师阵容确定后,《中国梦之声》节目组给各位导师上了“辅导课”,并给他们每人配了一台iPad,将《美国偶像》的汉化版本下载其中,以便他们随时熟悉原版节目。
王磊卿表示,《美国偶像》模式本身有很多严格的规范,原来有些细节他们觉得不太重要,但后来在《中国梦之声》录制过程中发现,原版对这些细节的苛求还是很有道理的,如果不仔细执行,最终达不到想要的效果。
American Idol节目模式有一点被大家广为称赞,就是允许各个国家的版本进行本土化的创新和变化,《中国梦之声》在运作时,会汲取各国版本的创意精华,凡是能够让节目产生新的悬念、设计感强的、能推动节目形式创新再上一个台阶的经验,都会拿来重新组合。
选手特色
American Idol的海选部分,有一句最精髓的话,“我们要的是最好的和最差的。”
王磊卿说,《中国梦之声》在试音会阶段也侧重于这两类选手的筛选,从目前已经播出的两期节目看,呈现给观众的也是最有特色、最富记忆度的选手,他们或者是唱功特别好,或者是故事特别吸引人,或者是外在形象靓丽,甚至有些是怪异到极致的选手。首期节目中,徐云霄和徐菲小情侣、混血帅哥James、花样美男苑里、高音哥吴强、草帽哥李路路、流浪歌手朱国武等选手一经亮相,迅速成为微博中的热点人物。
导师阵容
American Idol在选择评委的时候,会根据观众和市场的反馈,先设定评委的标签、分工和职责,再去挑选符合要求的明星。《中国梦之声》的导师阵容也参照了原版多元结构的设计,四位导师功能错位、各司其职,不时产生化学反应:
韩红对音乐有非常高的要求,亦有非常直率的表达,负责对节目的音乐进行把关,同时还不忘记和黄晓明“打情骂俏”。
李玟是国际化实力唱将,也是American Idol12季的忠实观众,她在节目中负责音乐和舞台表现力的考核,偶尔兼任“知心姐姐”。
造星大师王伟忠借鉴了原版模式中第1-9季评委西蒙·考威爾的角色设计,西蒙在《美国偶像》中既是节目的评委,也是节目的制作人、创意人。台湾知名电视制作人、“综艺教父”王伟忠的加盟,不仅带来了发掘偶像的专业视角,而且他在节目中的点评非常精准到位,可冷静把控全场,俨然《中国梦之声》的一个制作人。
黄晓明的加盟则是借鉴了第12季《美国偶像》评委凯斯·厄本(Keith Urban)(著名乡村歌手,奥斯卡影后妮可·基德曼的丈夫)的设计,“凯斯·厄本在美国的定位就是‘万人迷’,尽管黄晓明不是一个专业的音乐人,但是他所起到的营造亲切感,以及吸引女粉丝的功能与凯斯·厄本是一样的。”王磊卿说。
场景选择
American Idol在做海选的时候,导师背后永远是大的透明的玻璃窗,初期录制现场的窗外可以看到城市的地标建筑,比如纽约的帝国大厦。
《中国梦之声》节目组一开始没有计划效仿这种做法,因为在中国要找一个既代表城市景观,又有落地玻璃窗,空气还要好的场景在操作上面临很多困难,王磊卿告诉《综艺》,“我跟模式方说你烦死了,我两个月的时间都在找有玻璃窗的地方。”
几场节目录制下来,《中国梦之声》节目组发现,对模式点的坚持、对空间感的营造果然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上海试音会的录制地点位于外滩黄浦路上的全景会所,四位导师背依黄浦江而坐,透过导师身后的玻璃窗,能看到上海地标建筑东方明珠及其周围的建筑群,有时黄浦江上的轮船也会进入镜头里,并伴随有汽笛声或整点钟声,夜晚窗外更是霓虹灯闪烁,如梦如幻浪漫无比。
北京试音会选址在奥林匹克公园的玲珑塔,玲珑塔高达160米,窗外视野开阔,北京的新地标鸟巢、水立方尽收眼底。2008北京奥运会时,中央电视台、英国广播公司BBC等持权转播商都曾在玲珑塔上搭建演播室。
成都试音会在一个四川特色浓郁的老茶馆内录制,老茶馆的壁雕、窗饰、木刻等尽显巴蜀风情。成都试音会是整个西部省份的总试音会,涵盖了重庆、云南、陕西、贵州、西藏、青海、新疆、甘肃等等地的选手,少数民族选手明显增多,他们在茶馆内的古戏台轮番登场,别具一番风味。
nlc202309040140
节目节奏
在节目节奏掌控方面,中国版要比美国版慢一些。《美国偶像》故事部分比较精炼,节奏非常快,一个选手从故事讲述、到现场表演、到评委点评,全部时间控制在3分钟之内。王磊卿认为这个节奏对于中国观众而言显得太快了,因此《中国梦之声》有意放大了选手故事呈现,基本上每个选手的亮相时间都在4分钟以上,一些特别有个性的选手,最长呈现时间可达10分钟,“这是我们做得很重要的一个本土化改造,我们希望能够把故事讲述得更加清楚稳当,更加符合中国观众的欣赏口味。”
赛制特点
王磊卿表示,American Idol对选手的选拔和培养,有一个很好的逻辑关系的推演,最开始是“清唱”,考验选手的音色、音准、节奏,看是否具备成为歌手的基本素质,之后考验选手跟乐队配合的能力,经过这两关之后进入20强,走上一个巨大的舞台,和着乐队,和着灯光,和着自己的造型创意,看看是否具备成为巨星的综合能力。
American Idol分为海选、好莱坞周、决赛三大阶段。
海选又分初选、制作人海选、评委海选三部分,参赛者5人一组在初选评委面前逐一简短演唱一首歌曲,通过者进入制作人海选,再次通过者进入评委海选,这时只要获得超过半数评委的认可,就能拿到“好莱坞周“的入场券,评委海选部分将在电视上播出。“好莱坞周”环节比较复杂,每年都有新花样,配对组合演唱方式比较多见,目的是考察选手的合作能力,此环节评委可以快速淘汰选手,最终筛选出男女各12人的半决赛名单。入围半决赛的男女选手开始是分开比赛,进入Top12决赛后男女选手一起竞争,每周一个主题,第一天比赛,第二天投票+结果秀,经过长达11周的鏖战,产生最终的冠军——American Idol。
《中国梦之声》延续了这样一个“一步一台阶”的逻辑关系,分为清唱模式、剧院模式和直播秀三个阶段,不同之处在于,相较美国版的两天揭晓制,中国版由于篇幅限制,采用了一天揭晓制,前后一共15期节目。
在《中国梦之声》中,主打“清唱”的评委海选阶段称之为“试音会”,规模相比美国版有所压缩,只在上海、北京、成都进行了录制;剧院模式,即原版的“好莱坞周”,中国版又称“偶像学院”,将对学员在形体、声乐等方面进行培训,并分组比赛,完成100进40、40进20的选手“大淘杀”;直播秀分为“半决赛”与“决赛”,20名学员分成两组,每一组10进6,由此诞生12强,之后是12进10、10进9等等,一直到最终的冠亚军PK。
《中国梦之声》的具体播出计划是:5月18日播出开播盛典、5月19日播出首场上海试音会,之后以“一周雙播”模式陆续播出成都站、北京站以及上海站最后一场试音会精粹,以及100进40、40进20的两周“大淘杀”,自6月23日起改为每周一场直播,经过九周比拼之后,于8月25日决出最终的“中国梦之声”——Chinese Idol。
另外,American Idol模式当中一些重要环节的处理,一些有形式感的设计,《中国梦之声》都会采用,比如专门到一个房间宣布选手是否过关,比如导师对选手的“救生圈”环节(选手被宣布淘汰后,评委有一次一致决议的豁免权)等等,不过,这些环节中国版相较美国版可能会运用得更加紧凑。
偶像产业
全民参与、高收视率、高广告回报、连续12季风靡全球,《美国偶像》成为名副其实的“造星机器”,彻底改变了美国的电视和音乐产业,而且也带来了很多衍生产品,比如美偶电影、美偶歌曲创作大赛、迪斯尼乐园“好莱坞影城”中的美偶体验厅等等,“偶像”在美国成为了一个极具想象力的朝阳产业。
《中国梦之声》将借助《美国偶像》的运作经验,依托SMG旗下的全产业链资源,通过国际唱片公司唱片约、巡回演出、品牌代言、电影、电视剧、舞台剧等多种渠道,全方位打造中国的全民流行音乐偶像。在《美国偶像》节目中,冠军可获得环球唱片公司为其度身打造的音乐专辑,《中国梦之声》的最终胜出者也将得到同样的待遇。今年年底,东方卫视还将推出一场《世界偶像大联欢》文化盛典,促进新兴流行音乐偶像走向世界舞台。
中国梦之声 篇4
一是访谈主题推动了高等教育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的思考。我国高等教育已经从规模扩张阶段转向提升质量、调整结构的内涵式发展阶段。访谈主题紧密围绕现阶段国内外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相关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就如何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如何调整高等教育结构,如何促进高等教育公平以及如何与企业联合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等进行深入研究,比如说瑞典皇家理工学院校长彼得 · 古德蒙森(Peter Gudmundson)的《明确办学定位,守护质量提升》、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顾海良的《后大众化时代,如何理解高等教育公平》等,都是对此类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的积极回应。
二是受访者的观点、内容为国家、区域层面的高等教育改革、创新提供决策参考。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创新发展的新时期,“一带一路”“京津冀一体化”“长江经济带”是我国立足全局、放眼世界、面向未来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面对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国家和区域层面的高等教育都需要新观点、新思路为其改革创新提供智力支撑。访谈汇聚了众多高端人士的关于高等教育改革与创新的思想、观点及做法,比如,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在《新时期高等教育的发展思路与重点》专访中提到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质量第一体现;重庆市教委副主任牟延林在《如何理解与实施区域高等教育结构调整》专访中提出要从精神维度、空间维度和逻辑维度思考与重建区域高等教育结构;中南大学党委书记高文兵在《创新创业教育:在探索中前行》专访中建议高校从五个方面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等。同时,我们还注重积累这些思想理念与解决问题的举措路径,逐渐形成国家、区域乃至高校相关决策时的事实与经验库。“高端访谈”不仅为高等教育改革、创新提供决策服务,还得到了学界认可,先后已有8 篇访谈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成为国内教育学类学术期刊中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品牌栏目。
三是受访者所在高校的办学思想成为引领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示范。高水平大学作为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的重要阵地,是高校发展与改革的排头兵。受访者关于某一主题的观点与思路,都涉及所在高校的办学实践,用高水平大学的办学思想来引领其他高校发展,成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示范。比如,2009 年,原北京师范大学校长钟秉林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与教师教育改革》中结合本校的实践经验提到应构架“学科教育与教师养成适当分离、教师培养与学科人才培养相互打通、教师培养层次适度上移”的人才培养体系;2010 年,南京大学校长陈骏结合本校教学改革论述《深化教学改革,培养杰出人才》;2015 年,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张杰关于《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大学思政课教学模式改革》等都是高校教育改革的示范。
四是为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提供交流平台。《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出台,为我国建成高等教育强国明确了任务和路径,旨在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双一流”战略的提出是我国高等教育观念转变与提升的催化剂,而“高端访谈”为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提供了交流的平台,以促进政府、高校、社会等各方多样化的交流沟通、协同创新、共同发展,如,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司长王定华的《从美国常春藤大学看中国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 · 莱文(Richard Levin)分析了《世界一流大学的精神与气质》,而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张杰则分析了中国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特色之路。这些内容都反映在我们“高端访谈”的栏目中。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 篇5
6:00—6:30 国防时空 6:30—7:00新闻和报纸摘要(时政新闻)7:00—9:00《新闻纵横(追问新闻)》: 男女主持人对播
新闻纵横第一个小时节目主要分为几个板块:问焦点、问新政、问市场、问真相、问争议、问流行等。每天早上的新闻纵横都会由一条较为重要的、比较容易吸引听众的新闻作为当天节目的片头,拿上周星期二节目为例,证监会主席郭树清新官上任三把火这则消息就是当天新闻纵横的片头,只是把这个话题抛出来,并不是放在第一则新闻里解读。随后节目正式开始、按照问焦点、问新政、问市场、问真相、问争议、问流行的顺序开始,两个小时的节目,通过记者深度采访的录音报道,也就是重点解读的新闻,这部分的新闻条数大概在6、7条左右,每条记者录音时间大概在7-8分钟左右。另外,在每一个小板块之间,也就是问焦点、问新政、问市场这些小板块之间,男女主持人会对播一些简短的国际国内新闻,时间大概是4-5分钟左右,这样加起来,每个小板块的时间在15分钟左右,板块与板块之间是广告的开口。
第二个小时的新闻纵横主要是分为:追焦点、追环球、追案情等板块进行的。和第一个小时节目不同的是多了天气以及路况的预告,其余的节目设置和第一个小时相同。
上午8:00—晚上19:00《此时此刻》: 新闻编辑播报
每个整点有一个名叫《此时此刻》的小板块,相当于是整点新闻,是由新闻编辑直接进入直播间播报国际国内新闻,有时遇到比较有意思的新闻会和主持人调侃几句,每档的时间大概是5、6分钟左右。
《用声音记录中国》:
每个整点是《此时此刻》,每个半点是《用声音记录中国》的小板块,类似现在我们搞的《寻找成都声音》这个活动,只不过这个是一个简短的人物专访,时长在5分钟左右。
9:00—12:00《央广新闻》: 男女主持人对播
首先在节目开始会有一个中国之声全天重点关注,这个重点关注会在每一个板块中播出,有可能是重播,如果新闻事件有最新的动向,也有可能是对新闻最新发展的一个跟进报道。
《央广新闻》同样也是一档男女主持人对播的节目,节目时长3个小时。节目中两位主持人每半小时做一次节目预告,节目时长3个小时,也就是6次节目预告,每次节目预告的内容被分为以下几个小板块:第一时间、第一背景、第一现场、第一人物、第一发布、第一真相、第一评论等。
和之前《新闻纵横》不一样的是,之前主要采用的都是记者的录音报道,而在《央广新闻》中,都是采用的连线记者或是连线新闻编辑的方式对新闻事件做出解读或是评论。另外,第一评论是每一个小时一次,连线评论员对某个新闻事件做出评论。
12:00—13:00《全球华语广播网》: 男女主持人对播
这个节目主要是分为观天下和看中国两大板块,首先是国际新闻再是国内新闻。节目中的新闻事件都是首先通过记者录音报道了解新闻事件,然后再连线相关专家学者对此作出评论,每条新闻事件解读的时间大概是7、8分钟。
节目最后十分钟是一些趣闻,和现在我们频道《听则有新》节目最后10分钟的体育、科技、汽车板块有相同之处。
13:00—16:30《央广新闻》: 男女主持人对播
与上午的《央广新闻》节目的设置相同,节目时长3小时30分钟,每半个小时一次节目预告,同样被分为:第一现场、第一人物、第一真相等板块。同样采用连线记者或是连线新闻编辑的方式对新闻事件做出解读或是评论。第一评论同样是每一个小时一次,连线评论员对某个新闻事件做出评论。
16:30—18:30《央广新闻晚高峰》: 男女主持人对播
节目同样是每半个小时一次节目预告,每次预告被分为报道者、关注者、投诉者、倾听者、质疑者、观察者、对话者等小板块。
《晚高峰》节目中,虽说节目中的新闻事件也采取了通过记者的录音报道来了解新闻事实的方式,但是记者连线的次数和之前的节目相比有大幅度的减少。《晚高峰》更突出了两位主持人的魅力,以两位主持人之间的对话为主,对新闻事实做出适当的调侃或评论。
在新闻的选择上,《晚高峰》会选择一些偏向于一些轻松的新闻穿插其中,在每天4点20到4点40之间,都会涉及到音乐和电影方面的新闻,两位主持人在说娱乐新闻的同时,都会垫上与新闻主人公相关的歌曲,听起来感觉相当轻松。
18:30—19:00《全国新闻联播》
19:00—20:00《央广新闻》 主持人、一位评论员
晚上的《央广新闻》前半小时同样以记者录音报道为主,后半段有一位评论员做客直播间,与主持人一起来解读新闻事件。还开通了微电台、短信平台、微博等互动方式,来搜集一些观点。
20:00—20:30《小喇叭》
21:00—23:50《央广夜新闻》 主持人、两位评论员
口琴奏响“和谐中国”之声 篇6
参加此次交流大会的有一支特别的团队——北京市冷泉小学,他们是一所农民工子弟学校。孩子们的父母在为首都的建设中做出了贡献,在受教育这项公民的基本权利上,为了不让农民工子女从起点上落在后面,在中国口琴协会的支持下,帮助、组建了口琴乐队。协会还请了专家免费为他们辅导。此次冷泉小学精选了22名优秀学生选手参加了这次交流大会。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社会学所所长景天魁说:“受教育机会的公平属于起点公平,如果农民工子女从小就享受不到基本的受教育权利,那么他一辈子都谈不上公平!”
这次交流大会得到了广大口琴朋友的响应和支持。杭州的口琴爱好者章鸿根老先生得知这次盛会,和他的一个三重奏组合的琴友都非常希望能参加这次难得的交流机会,但经济条件有限,中国口琴协会特别给予他和他的三重奏组合免除费用和优惠的支持。而来自上海的一个9人口琴队,也给予免除四个青少年选手的全部参赛会务费用的优惠支持,阿波罗乐器城还特别为交流会提供了免费使用的钢琴。
“俄罗斯之声”的中国面孔 篇7
2011年11月4 日下午3点10分,《中国青年报》驻莫斯科记者关健斌在他的博客上发表了文章《揭秘:俄总统迷恋啥东东》。
这篇博客的正文字数才寥寥200多字,说的是梅德韦杰夫与苹果产品的事儿:“俄总统梅德韦杰夫说,‘在座各位中,我不是唯一一个拿iPad的,但我是唯一一个提出保护互联网知识产权问题的人。’G20峰会期间,在大家被希腊搞得焦头烂额之际,俄总统正式向与会各国领导人散发保护互联网中知识产权的提议。如今,苹果似乎已成为俄政坛必备品,小梅则可能是各国元首中拿着iPad在公众场合出现次数最多的人……”在正文之后,关健斌别出心裁地配上了许多从互联网上摘下来的图片:尽管在博客上贴许多的图实在算不上轻松的事。
5个小时以后,关健斌在微博上被“俄罗斯之声”的官方微博@了一下。原因正是出在那组博客照片中的一张。那张照片里,梅德韦杰夫正端坐在一台由苹果公司生产的Macbook笔记本电脑前翻阅文件,不过笔记本上的那个被咬了一口的苹果标志,被改成了俄罗斯国徽。
“俄罗斯之声”回应关健斌的微博内容如下:“网友问我们为什么俄总统用的MacBook上有俄罗斯国徽,是不是苹果公司特地给克宫(克里姆林宫)定做的。大家来比较一下这两张图片,看看你有啥感想?第一张是俄罗斯总统办公厅提供的,第二张是《中青》驻俄首席记者关健斌在他的博客发表的。欢迎转发。”
紧随文字的,是两张照片的对比:在“俄罗斯之声”提供的照片里,梅德韦杰夫前面的电脑上并没有贴上俄罗斯国徽。
一小时内,关健斌做出了“重要更正”的回应:“本人的微薄几小时前帖出过一张来自俄罗斯网络的照片(如上图),后经‘俄罗斯之声’提醒发现,此照片非俄官方照片。”有意思的是,针对“俄罗斯之声”那句“权威媒体的记者用国家领导照片那么粗心”,关健斌还半开玩笑半认真似的说了一句:“下次用贵国总统照片,我会从总统的官网上直接拿,免得被俄罗斯网络迷惑。”
不久后,关健斌把两张照片都放在了博文上,并注明:“注意后两张照片,第一张是俄罗斯总统办公厅发布的官方照片,第二张是俄罗斯网友PS的图片(这张被PS过的图片在俄罗斯网站中点击率很高)。”
“俄罗斯之声”对事不对人,几天后(11月12日)还转发关健斌的照片《雪后初冬的莫斯科》以示友好。
中文网的微博战略
前身是莫斯科广播电台,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的“俄罗斯之声”主要任务是让全世界了解俄罗斯的生活。在它看来,既然关健斌的博文中让读者无意间错误感受到俄罗斯领导的特权,当然就得纠正。更何况“俄罗斯之声”国家广播公司在自身工作中就严格按照政府审批的广播电台章程进行管理。
早在2011年8月,“俄罗斯之声”就看到了中国微博的巨大力量,那时候,在中国新浪微博注册的用户数逾两亿,“俄罗斯之声”分析,越来越普及的微博相当于在中国受禁止的Twitter(推特):2011年4月份一个月的注册登记人数为1.4亿,当时的用户人数就已经能同已有两亿多用户的Twitter一较高低。
在“俄罗斯之声”的中文网站上,它对新浪微博的调查细致入微,甚至知道新浪微博在2011年第二财政季度获益1.19亿美元,比2010年增多20%,但其净利减少61%,从2520万掉到了1000万美元。
反观自己,与中国读者熟悉的FT中文网、《华尔街日报》中文网等“强势新媒体”相比,“俄罗斯之声”中文网站跟帖者寥寥无几,其介绍俄罗斯经济、政治的新闻点击率更是少得可怜。也许是发现了自己身份的尴尬,在“俄罗斯之声”发表与新浪微博相关文章的两个月前(6月19日),“俄罗斯之声”就入驻了新浪微博。而在“俄罗斯之声”官方网站中部分文章的结尾,也贴心地写上了微博的链接,希望能得到读者的关注。
其实在俄罗斯国内,微博的用户也是数量庞大,仅LiveJournal一家网站在俄罗斯便拥有超过200多万名微博用户,仅次于在美国的500多万人。不过俄罗斯国内对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地位的争议一直都在,今年初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多莫杰多沃机场发生爆炸一事,就让微博成为了焦点。因为微博客网站的草根用户比俄罗斯权威新闻机构早5分钟发出第一条消息,甚至在调查人员把案件定性为“恐怖袭击”前,微博用户早已采用这一表述。
爆炸发生5分钟后,网民“拉多夫”经由微博发出关于这起事件的第一条“新闻”;10分钟后,俄罗斯新闻社记者才发出报道:这家机场的国际航班到达大厅“冒烟”;而俄罗斯国际文传电讯社更慢,当它报出“这家机场的国际航班到达大厅传来一声巨响”时,距离爆炸已经25分钟了。
按照俄罗斯《共青团真理报》总编辑弗拉基米尔·桑戈尔金的说法,“一些人错误地以为,既然人人都能(在网上)写东西,那么未来将不再需要记者”。但问题在于,网民无需像权威机构那样为自己发布的消息承担责任。
也许,“美国彭博新闻社和英国路透社的新闻能监控股票市场,但没有任何一条微博消息能够导致公司股价暴跌”(俄罗斯商业日报《导报》网站负责人维克托·萨克森语)。但一个权威媒体开通微博后,它的力量也许比以前更强大。
模糊的微博身份
在新浪博客上的“俄罗斯之声”除了与俄罗斯有关的新闻的比例更高一点外,其他方面似乎和中国媒体的博客没有太多区别:它关心中国修改退役军人优待政策,它关心瑞士科学家创造的超强体力转基因老鼠,它关心泰国的洪水,它在光棍节还领“万人迷”的勋章,甚至在夜里还贴上各地人过光棍节的照片以示庆祝——如果没有“俄罗斯”三个字,你甚至难以看出,它的血统有什么不一样。
“德国之声”记者克劳斯·H·多纳特曾写到过这么一件事情:不管怎样,俄罗斯人普遍相信孔子说过这么一句话:“只要你在河边久站,终归能看到敌人的尸体从你面前漂过”,这句话理应是“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的误译,但俄罗斯中国问题研究专家都很喜欢用这句话,认为是中国人平和性情的体现。
多纳特写道,过去,俄罗斯向其他欧洲国家学习,在中国人面前则扮演欧洲大师的角色。在这种背景下,就不奇怪为什么俄罗斯没有做好同正在崛起的中国互换角色的思想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