型口蹄疫

2024-09-07

型口蹄疫(精选7篇)

型口蹄疫 篇1

近期, 湖北武汉、新疆、上海等地, 陆续发生牛口蹄疫疫情。国家口蹄疫参考实验室确诊三地类似口蹄疫疫情为A型口蹄疫疫情。

口蹄疫病毒属于微核糖核酸病毒科口蹄疫病毒属, 是目前所知病毒中最细微的一级。其最大颗粒直径为23纳米, 最小颗粒直径为7~8纳米。目前已知口蹄疫病毒在全世界有七个主型。A、O、C、南非1、南非2、南非3和亚洲1型, 以及65个以上亚型。O型口蹄疫为全世界流行最广的一个血清型, 我国流行的口蹄疫主要为O、A、C三型及ZB型 (云南保山型) 。

口蹄疫病毒, 在病畜的内唇、舌面水疱或糜烂处, 在蹄趾间、蹄上皮部水疱或烂斑处以及乳房处水疱排出病毒最多, 其次是流涎、乳汁、粪、尿及呼出的气体也排出病毒。这种病毒在外界的存活力很强, 在污染的饲料、饲具、毛皮、土壤中可保持传染性达数月之久;在污染的冻肉中更能长时间存活, 而造成远距离运输销售传播。而阳光曝晒、一般加热都可杀灭口蹄疫病毒。

1 流行病学

本病传播虽无明显的季节性, 但春秋两季较多, 尤其是春季。风和鸟类也是远距离传播的因素之一。牛尤其是犊牛对口蹄疫病毒最易感, 骆驼、绵羊、山羊次之, 猪也可感染发病。本病具有流行快、传播广、发病急、危害大等流行病学特点, 疫区发病率可达50%~100%, 犊牛死亡率较高, 其他则较低。

2 临床症状

该病潜伏期1~7天, 平均2~4天感染牛精神沉郁, 闭口, 流涎, 开口时有吸吮声, 体温可升高到40℃~41℃。发病1~2天后, 病牛齿龈、舌面、唇内面可见到蚕豆到核桃大的水疱, 涎液增多井呈白色泡沫状挂于嘴边。采食及反刍停止。水疱约经一昼夜破裂, 形成溃疡, 这时体温会逐渐降至正常。在口腔发生水疱的同时或稍后, 趾间及蹄冠的柔软皮肤上也发生水疱, 也会很快破溃, 然后逐渐愈合。有时在乳头皮肤上也可见到水疱。本病一般呈良性经过, 经一周左右即可自愈;若蹄部有病变则可延至2~3周或更久;死亡率1%~2%, 这是良性口蹄疫。有些病牛在水疱愈合过程中, 病情突然恶化, 全身衰弱、肌肉发抖, 心跳加快、节律不齐, 食欲废绝、反刍停止, 行走摇摆、站立不稳, 往往因心脏麻痹而突然死亡, 这是恶性口蹄疫, 死亡率高达25%~50%。犊牛发病时往往看不到特征性水疱, 主要表现为出血性胃肠炎和心肌炎, 死亡率很高。

3 预防措施

为减少本病的发生和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建议采取如下预防和治疗措施:规模化牛场在口蹄疫多发和高发季节, 一般多采用预防注射、隔离封场、消毒、减群等技术进行预防, 在发生疫情后常采用有限扑杀、局部封锁、紧急免疫注射、消毒、注射高免血清或康复血清等措施加以控制。

(1) 种牛的调入必须要从无口蹄疫场引种, 引种时要做好种牛及运输工具的检疫和消毒工作, 引进牛隔离饲养30日后经检疫合格方可并群, 同时建立定期、快速的动物疫病记录报告制度。

(2) 在上述严格控制外来疫源入侵的基础上, 制定合理、有效的防疫程序。 (仅供参考, 结合本场口蹄疫病毒检疫情况制定的免疫程序更合理。)

型口蹄疫 篇2

1 材料

1.1 血清来源

选取海南省境内1个牛场、3个羊场, 于免疫前、免疫后第21天采集血清进行试验, 免疫前血清样本经检测无母源抗体[7]后方可进行疫苗接种。

1.2 主要试剂

口蹄疫Ο型抗体检测试剂、亚洲Ⅰ型抗体液相阻断ELISA试剂盒, 购自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

2 方法

2.1 检测指标

口蹄疫O型抗体的检测采用间接血凝试验方法, 口蹄疫亚洲Ⅰ型抗体的检测采用液相阻断ELISA方法, 具体操作步骤参照试剂盒说明书。

2.2 判定标准

根据国家本年度动物疫病监测计划, O型抗体效价≥25为免疫合格, 亚洲Ⅰ型抗体效价≥26为免疫合格。

2.3 统计学分析

利用Stata统计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列联表分析和Logit回归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厂家疫苗免疫效果检测结果 (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 接种A厂家疫苗的两种血清型抗体合格率最高, B厂家两种血清型抗体合格率最低。

3.2 统计学分析结果

3.2.1 检验数据

根据样本数量和合格数据, 生成变量pass, 表示合格, 如果样本检验合格则取值为1, 否则为0。变量fn表示厂家, 对于类别A、B、C、D分别取值为1, 2, 3, 4;xjn表示血清类型, 对于类别O和Ⅰ分别取值为1和2。

3.2.2 列联表分析结果

列联表分析显示:厂家对合格情况的影响非常显著, 卡方值为28.207 6, P值很小;血清型对合格情况的影响不显著, 卡方值为0.001 4, P值很大, 说明两种类型的血清对合格情况无影响。

联合考虑厂家和血清型的影响, 在不同血清条件下, 检验厂家的影响。根据卡方值和P值, 对于血清Ⅰ型, 厂家对合格的影响不显著;对于血清O型, 厂家对合格的影响非常显著, 其卡方值为39.230 2, P值很小。

3.2.3 Logit回归分析结果

在列联表分析中, 很难同时考虑厂家和血清型对合格情况的影响, 因此运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 由于变量pass为虚拟变量, 故采用Logit回归分析方法进一步分析。

Logit回归分析显示, 厂家B、C、D与厂家A比较合格情况差, 其中厂家C、D与厂家A比较差异不显著, 因为显著性t检验统计量分别为-1.68和-1.37, P值分别为0.094和0.017, 没有通过显著性水平为5%的假设检验;而厂家B和厂家A比较合格情况差异显著, 因为显著性t检验统计量为-3.6, P值远小于0.01, 在显著性水平为1%的假设检验中拒绝原假设。血清Ⅰ型和血清O型对合格情况的影响几乎无差异, 显著性t检验统计量为-0.04, P值为0.97。

分别以厂家B、C、D作为基本组进行回归分析, 结果厂家A、C、D和厂家B比较对合格情况的影响差异显著, 而厂家A、C、D之间差异不显著。

综上所述, 利用Stata统计软件进行列联表分析和Logit回归分析得出结论, 血清型对检验结果没有影响, 而不同厂家对检验结果影响显著, 这个显著影响主要来自厂家B和其他厂家的差异, 而厂家A、C、D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基本一致, 差异不明显。厂家A的合格率最高, 其次是厂家D、厂家C和厂家B。血清O型的抗体合格率要高于血清Ⅰ型。

4 讨论

口蹄疫的防控工作是我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的重要内容, 受各级政府、业务部门的高度重视, 我国实行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政策, 疫苗接种仍是目前预防口蹄疫的有效手段, 安全有效的疫苗是成功防控口蹄疫乃至最终消灭口蹄疫的先决条件, 疫苗免疫的效果直接决定着口蹄疫防控工作的成败。目前, 海南省已建成口蹄疫免疫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并通过国家验收, 有效进行强制免疫是海南省当前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 因此对投放海南省的疫苗进行免疫效果评估意义重大, 同时也为未来海南省建成非免疫口蹄疫无规定动物疫病区提供一定依据。从本次试验结果来看, O型、亚洲Ⅰ型两种血清型对免疫效果的影响不显著, 但不同厂家疫苗的免疫效果差异显著。本次试验共对4个厂家的同一种疫苗进行评估, 对免疫效果的影响主要来自厂家B和其他厂家的差异, 而厂家A、C、D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基本一致, 差异不明显, 这说明目前疫苗的生产都执行统一的GMP标准, 投放到海南省的大多数疫苗能够满足免疫要求, 但仍有个别厂家生产的疫苗效果质量稳定性不好[8]。

由于本试验中所需要的试验动物均为大型动物, 动物数量要求较多, 并且试验动物需要满足无母源抗体影响, 因此对原来的试验设计进行了调整, 但修改后所采用的试验动物样本数和试验结果完全符合统计学意义, 并能够进行统计分析。

影响牛羊口蹄疫O型-亚洲Ⅰ型二价灭活疫苗接种效果的因素较多, 包括疫苗本身的质量, 也包括疫苗运输、贮存, 免疫程序, 畜群的品种、年龄及个体状况等[9]。因此, 对疫苗免疫效果进行评估对于免疫接种和疫苗招标都可以提供依据, 同时也要保障疫苗运送的冷链系统, 规范村级防疫员的免疫技术规程, 定期监测免疫抗体水平, 及时补免, 综合多方面因素才能把免疫工作做好。

参考文献

[1]陈继明.重大动物疫病监测指南[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8.

[2]MOONEN P, SCHRIJVER R.Carriers of Food and mouth disease virus, a review[J].Vet Q, 2000, 22 (4) :193-197.

[3]WINDSOR P A, FREEMAN P G, ABILA R, et al.Foot-andmouth disease control and eradication in the bicol surveillance buffer zone of the Philippines[J].Transbound Emerg Dis, 2011, 58 (5) :421-433.

[4]李坚, 袁明龙, 刘雁.羊口蹄疫O型-亚洲Ⅰ型二价灭活疫苗免疫后O型抗体水平的检测[J].动物医学进展, 2009, 30 (2) :45-48.

[5]周春雪, 刘艳红, 李冬, 等.商品化口蹄疫疫苗与猪瘟疫苗对小鼠免疫效力的研究[J].中国兽医科学, 2013, 43 (06) :572-578.

[6]韦显凯, 郑敏, 赵国明, 等.不同规模猪场O型口蹄疫免疫抗体监测和效果分析[J].畜牧与兽医, 2013, 330 (01) :80-82.

[7]高世杰, 窦永喜, 程爱华, 等, 母源抗体对猪口蹄疫疫苗免疫应答的影响[J].中国兽医学报, 2011, 31 (1) :45-48.

[8]何长生, 王军, 王非, 等.不同厂家猪O型口蹄疫灭活疫苗免疫效果监测[J].动物医学进展, 2012, 33 (7) :134-136.

猪O型口蹄疫疫苗的免疫 篇3

1 口蹄疫病毒的生物学特性

1.1 口蹄疫的流行性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感染引起的偶蹄动物共患的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 最易感染的动物是黄牛、水牛、猪、骆驼、羊、鹿等。本病以牛最易感, 羊的感染率低。口蹄疫在亚洲、非洲和中东以及南美均有流行, 在非流行区也有散发病例。

口蹄疫发病后一般不致死, 但会使病兽的口、蹄部出现大量水疱, 高烧不退, 使牲畜产量锐减。另外, 有个别口蹄疫病毒的变种可传染给人。因此, 每次暴发后只能屠宰和集体焚毁染病牲畜以绝后患。由于口蹄疫传播迅速、难于防治、补救措施少, 被称为畜牧业的“头号杀手”。

1.2 口蹄疫传染性

病兽和带毒兽是主要的传染源, 它们既能通过直接接触传染, 又能通过间接接触传染 (例如分泌物、排泄物、畜产品、污染的空气、饲料等) 传给易感动物。

口蹄疫的主要传播途径是消化道和呼吸道、损伤的皮肤、黏膜以及完整皮肤 (如乳房皮肤) 、黏膜 (眼结膜) 。另外还可通过空气, 也可以通过尿、奶、精液和唾液等途径传播。

2 口蹄疫病毒的分类

口蹄疫病毒系小RNA病毒科口疮病毒属。口蹄疫病毒目前有O、A、C、SAT1、SAT2、SAT3 (即南非1、2、3型) 和Asia1 (亚洲1型) 7个血清型。各型之间几乎没有免疫保护力, 感染了一型口蹄疫的动物仍可感染另一型口蹄疫病毒而发病。

3 口蹄疫疫苗的分类

口蹄疫疫苗可分为:传统疫苗、活载体疫苗、基因工程表达疫苗、空病毒衣壳蛋白疫苗、新型的弱毒疫苗、DNA疫苗、感染性克隆疫苗、合成肽疫苗。

我国南方猪场多采用猪O型口蹄疫疫苗的免疫接种。猪场根据本场的生物安全需要、群体的抗体水平和周边疫情动态, 确定所需的接种疫苗毒株、类型、剂型等, 制定各自的免疫程序来实施免疫接种。

4 猪O型口蹄疫疫苗 (含缅甸98株) 的免疫接种

4.1 在我国南方的猪场, 15~20日龄前的仔猪母猪母源抗体还有较高的水平。

受其影响, 仔猪口蹄疫疫苗免疫应在28~35日龄为宜 (梅雨季节略为推迟) 。

4.2 在我国南方的猪场 (泛指长江以南) , 仔猪口蹄疫一次性免疫, 远不能达到保护的抗体水平;

因此, 建议在55~65日龄, 做二免 (长江以北不一定适用, 不可照搬) 。

4.3 后备种用猪建议在140~160日龄, 做3免;

配种前1周做四免;以后每次配种前免疫1次。

5 抗体水平的监测

建议猪场每次免疫25d后, 做一次抗体水平的监测并记录。

6 免疫接种注意事项

6.1 每次免疫前做猪群体检, 不健康或亚健康的猪只不做免疫;待健康后再做免疫。

6.2 每次免疫前猪应在半饱状态, 饥饿或食饱状态的猪只, 不宜做免疫接种。

6.3 每次免疫前应检查治疗、免疫记录, 治疗的药物或免疫的疫苗对本免疫有干扰的, 暂不做免疫。

6.4 接种方法

可采取耳根后深层肌肉注射, 但要注意以下几点。

6.4.1 防疫人员应以有序、安静的方式进行工作, 对怀孕母猪和小母猪动作轻柔, 尽量避免惊吓。

6.4.2 耳根后肌肉注射, 注射时要保持针头指向后方, 以保证避开耳道。

尽量使针头与皮肤表面保持45°角, 这样拔出针头时可阻止疫苗液/顶着针孔流出。

6.4.3 根据猪的膘情选用合适长度的针头, 确保针头能穿过脂肪层进入肌肉组织。

7 猪场的防疫保健工作

7.1 每次免疫前应饲喂抗应激药物, 以减少免疫应激。

7.2 周边有疫情时, 应做好紧急接种。 (首免、紧急接种建议用合成肽苗) 。

7.3 严格执行防疫制度、消毒制度。

8 猪口蹄疫的日常防疫工作

8.1 全面防疫

组织有关地区部门的联防协作, 遵照“早、快、严、小”的原则, 采取综合防疫措施。在未发生口蹄疫地区, 强化兽医卫生监督, 加强防疫检测, 严禁从疫区引进易感动物及畜产品, 防止疫病侵入。

8.2 全面消毒

口蹄疫病毒对酸和碱十分敏感, pH值低于6或高于9时, 能很快杀死病毒。因此, 1%~2%的氢氧化钠、3%的草木灰、1%~2%的甲醛溶液、过氧乙酸等都是口蹄疫的良好消毒剂。但食盐、酚、酒精、氯仿等消毒药物对口蹄疫病毒不起作用。

8.3 紧急免疫

疫区和受威胁区内的易感牲畜要紧急接种相应毒型的疫苗, 以增强机体抵抗力。

8.4 全面封锁

封锁区内的病畜及同群畜要以最快的速度扑杀, 并作无害化处理。禁止封锁区的易感牲畜及畜产品流动, 封锁区内病畜的粪尿及受污染的饲料, 饮水用具以及外界环境要进行全面彻底消毒。进出封锁区内的车辆都要进行消毒。

8.5 全面护理

8.5.1 口腔型口蹄疫:先用清水或食醋, 0.1%高锰酸钾液冲洗口腔溃疡, 再涂1%~2%明矾或碘酊甘油, 也可撒布冰硼散。

8.5.2 蹄型口蹄疫:先用3%克辽林或来苏儿洗涤, 干后涂松馏油或鱼石脂软膏、青霉素软膏, 然后用绷带包扎。

8.5.3 乳房型口蹄疫:先用肥皂水或2%~3%硼酸水清洗, 然后涂青霉素软膏或氧化锌鱼肝油软膏。

8.5.4 混合型口蹄疫:

型口蹄疫 篇4

1材料

1.1疫苗

口蹄疫O型、AsiaⅠ型二价灭活苗,由新疆天康畜牧科技有限公司生产。

1.2试验动物

牦牛30头,选自合作市周边地区。

1.3诊断试剂

口蹄疫O型、AsiaⅠ型抗体液相阻断ELISA检测试剂盒及口蹄疫O型、AsiaⅠ型病毒抗原,均为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提供。

2方法

2.1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参照口蹄疫O型、AsiaⅠ型抗体液相阻断ELISA检测试剂盒说明书监测合作市周边地区的30头牦牛免疫口蹄疫O型、AsiaⅠ型二价灭活苗前、一免后30天及二免后30,90,150天的口蹄疫O型、AsiaⅠ型抗体效价。

2.2判定标准

抗体效价 ≥1 ∶ 128为99% 以上保护; 抗体效价≤1∶16为不保护; 抗体效价在1∶22 ~ 1∶90之间为50% 保护。

3结果与分析

3.1牦牛口蹄疫O型抗体监测(结果见表1)

由表1可知: 免疫前牦牛口蹄疫O型保护性抗体为55. 67% ,此阶段抗体水平对牦牛群体的保护力已经处于边缘或不保护; 一免后30天、二免后150天口蹄疫O型保护性抗体为70. 00% 和71. 43% ,半保护性抗体为13. 33% 和10. 71% ,基本符合群体保护的要求; 二免后30天,口蹄疫O型保护性抗体和半保护性抗体分别为86. 67% 和3. 33% ,免疫保护处于本试验所选监测点的高峰; 二免后90天,口蹄疫O型保护性抗体为80. 00% ,半保护以上抗体为6. 67% , 免疫保护处于较高水平。

注: * 表示二免后 150 天实际采样头数。

3.2牦牛口蹄疫AsiaⅠ型抗体监测(结果见表2)

注: * 表示二免后 150 天实际采样头数。

由表2可知: 免疫前牦牛口蹄疫AsiaⅠ型保护性抗体为53. 33% ,半保护以上的抗体为20. 00% ,此阶段抗体水平对牦牛群体的保护率很低; 一免后30天、 二免后150天口蹄疫Asia Ⅰ 型保护性 抗体均在67. 00% 左右,半保护性抗体为13. 33% 和14. 29% , 能够对牦牛群体起到保护作用; 二免后30天,口蹄疫AsiaⅠ型保护性抗体和半保护性抗体分别为83. 33% 和10. 00% ,免疫保护达到最高点; 二免后90天,口蹄疫AsiaⅠ型保护性抗体为80. 00% ,半保护以上抗体为13. 33% ,较二免后30天免疫保护略有所下降但不明显。

4讨论

研究发现,口蹄疫O型、AsiaⅠ型二价灭活苗一免牦牛30 d后进行二免,总体免疫效果较好,符合国家和地方的标准( 保护性抗体为70. 00% )[5,6]。但试验结果与免疫实际比较,可能有一定出入。首先, 在实际免疫中一方面受牦牛数量多,分布广,部分地处偏远,免疫有时由牧民自行完成,致使免疫过程中存在漏免、重免,未按照规定时间免疫、隔年免疫甚至不免疫的影响; 其次,在免疫实际操作中受疫苗的质量、接种剂量途径、动物个体差异、环境、母源抗体干扰、疫病免疫抑制、其他疫苗的影响、预防意识、免疫监测手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致使免疫效果不均衡, 个别地区免疫效果不理想。在甘南部分地区还存在半年仅免疫1次口蹄疫O型、AsiaⅠ型二价灭活苗的现象,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了解其免疫效果。此外,尽管监测口蹄疫抗体的ELISA法精确性和稳定性较高, 被广泛用于监测牛、羊、猪的免疫抗体效价,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检测口蹄疫血清抗体的标准方法[7], 但监测口蹄疫的保护性时,如果联合使用2种及2种以上的试验方法,结果会更准确,因此还需进一步了解其他试验方法,特别是一些口蹄疫监测诊断的新方法, 如RT - LAMP、MELISA,以弥补试验的不足[8,9]。

5提高免疫效果的措施

5.1改进疫苗不足

确定疫苗质量和类型; 考虑抗体产生和持续时间,据报道杆状病毒与口蹄疫疫苗混合接种能加快抗体产生[10]; 探索DNA疫苗、亚单位疫苗、病毒载体疫苗等新型疫苗[11,12]; 加入细胞因子、免疫多糖、脂质体、鱼肝油、双链聚核苷酸等免疫增强剂[13,14]。

5.2制订符合地方实际、合理、科学的免疫程序

确定口蹄疫感染类型,排除病毒变异和新血清型的出现,避免病毒变化后可能导致病毒持续性存在, 甚至引起爆发[15]; 考虑牦牛个体差异、环境、其他疫苗及母源抗体的干扰、免疫抑制等因素的影响; 确定免疫方法,对实施的免疫程序进行跟踪调查,及时改进和完善。

5.3改善动物防疫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免疫监测手段,完善免疫效果评价体系

建议政府加大对甘南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和基层兽医、防疫人员的建设和投入,建立疫病监测系统,探索提高免疫监测的手段; 在实践中改进免疫效果评价体系,注重群体免疫水平的监测。

5.4加大疫病免疫宣传和培训

目前,因疫病防范意识不强往往造成漏免、不免或免疫失败等现象。因此,重视对防疫工作者和牧民进行疫病知识的宣传和培训,推广动物全面免疫,提高免疫密度,保证免疫质量,落实完善动物防疫法律法规制度,奖罚严明,增强免疫预防的实效性。

摘要:为了解口蹄疫O型、AsiaⅠ型二价灭活苗对甘南牦牛的免疫保护情况,试验应用ELISA方法对30头牦牛不同免疫阶段的血清进行了抗体监测。结果表明:除免疫前口蹄疫O型、AsiaⅠ型二价灭活苗产生的抗体水平较低外,在一免后30天和二免后30,90,150天均能达到群体免疫保护水平,且在二免30天时最高,持续2~3个月后有下降趋势,在免疫5个月后下降至70.00%左右,但仍具有保护力。说明用甘南牦牛口蹄疫O型、AsiaⅠ型二价灭活苗免疫牦牛产生的抗体水平符合国家规定的要求,且能维持较高水平,免疫效果良好。

型口蹄疫 篇5

2012年, 三明市引进猪口蹄疫O型合成肽疫苗并在全市范围内推广, 为了解掌握其临床应用效果, 为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提供可靠依据。应用猪口蹄疫O型合成肽疫苗、猪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进行免疫效果对比试验。通过观察免疫后临床反应和检测免疫后21 d、28 d后的抗体效价水平, 对两种疫苗临床应用效果进行比较。现将试验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试验动物

从某规模养猪场选用品种、来源相同的50日龄左右的同一批体质健康仔猪200头。

1.1.2 疫苗

猪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和猪口蹄疫O型合成肽疫苗均采购于同一家疫苗生产企业。

1.1.3 试剂盒

猪O型口蹄疫VPl抗体检测试剂盒, 上海优耐特生物医药有限公司生产, 批号:201209019;口蹄疫O型正向间接血凝试验诊断液,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生产, 批号:121017。

1.2 方法

1.2.1 分组

200头猪随机分为2组 (A组和B组) , 每组100头。A组接种猪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B组接种猪口蹄疫O型合成肽疫苗。

1.2.2 免疫剂量

按照说明书的免疫剂量对试验猪只进行免疫接种。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 每头仔猪2 m L;口蹄疫O型合成肽疫苗, 每头仔猪1m L。

1.2.3 样品采集

疫苗免疫前采血检测母源抗体;免疫后分别于21 d、28 d采血检测。

1.2.4 检测方法

母源抗体和灭活疫苗的抗体使用猪口蹄疫O型正向间接血凝试验检测;免疫合成肽疫苗的抗体使用VP1结构蛋白抗体ELISA试剂盒进行检测。

1.2.5 判定标准

正向间接血凝试验, 抗体效价≥25判定为免疫合格;VP1结构蛋白抗体ELISA, 抗体效价≥25判定为免疫合格。

2 结果

2.1 免疫应激反应观察结果

对免疫接种的200头生猪进行观察和登记, 第1 d每4 h观察1次, 第2 d每8 h观察1次, 第3 d每12 h观察1次, 结果A组中有5头试验猪出现轻度应激反应, 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0.5~1℃, 减食1~2 d, 个别猪只注射部位肿胀, 观察期内未发生死亡;B组未发现任何不良应激反应。

2.2 母源抗体正向间接血凝试验检测结果

在进行疫苗免疫前用正向间接血凝试验对200头试验猪进行母源抗体检测, 其抗体效价均<25。

2.3 免疫21 d后抗体检测结果

由表1可见, 免疫21 d后对A组和B组试验猪进行抗体水平检测, 抗体效价合格的有133份, 平均免疫合格率为66.5%。其中A组100份血清有45份的抗体效价≥25, 免疫合格率为45%;B组100份血清有88份血清的抗体效价≥25, 免疫合格率为88%。

2.4 免疫28 d后抗体检测结果

由表2可见, 免疫28 d后对A组和B组试验猪进行抗体水平检测, 抗体效价合格的有155份, 平均免疫合格率为77.5%。其中A组100份血清有62份的抗体效价≥25, 免疫合格率为62%;B组100份血清有93份血清的抗体效价≥25, 免疫合格率为93%。

3 讨论

1) 从检测结果来看, A组和B组的试验结果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A组免疫21 d后抗体平均合格率仅为45%, 免疫28 d后上升至62%, 虽然抗体上升的幅度较大, 但仍低于农业部规定的抗体合格率高于70%的要求, 说明口蹄疫灭活疫苗在临床上一次免疫效果偏差, 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标准范围;B组免疫21 d后抗体平均合格率为88%, 比A组高出43个百分点, 免疫28 d后上升至93%, 比A组高出31个百分点, 说明合成肽疫苗一次免疫效果良好, 且在免疫21 d后其抗体合格率就达到了峰值。由此可见, 免疫接种疫苗21 d和28 d后, 免疫口蹄疫合成肽疫苗的合格率都高于传统的灭活疫苗的合格率, 从而表现出口蹄疫合成肽疫苗良好的免疫原性。

2) 从疫苗免疫后临床应激反应的观察来看, 接种合成肽疫苗的猪只在观察期内精神状态良好, 各项生理指标正常, 未出现体温升高、食欲下降、呼吸困难等不良反应, 而接种灭活疫苗的猪只在观察期24 h内, 先后有5头出现轻度应激反应, 主要表现为焦躁不安、呼吸加快、肌肉震颤、口吐白沫等, 在注射肾上腺素后逐渐恢复正常。临床上出现应激反应主要是由于灭活疫苗中含有大量异体蛋白, 对致敏因子引起变态反应, 而合成肽疫苗采用人工多肽合成技术, 是一种单一抗原, 不存在异体蛋白, 能有效避免异体蛋白引起不良应激反应。由该次试验临床观察来看, 口蹄疫合成肽疫苗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 不易产生过敏反应。这与朱玉华等[3]关于合成肽疫苗安全、稳定及副反应小等特点的报道相一致。

3) 由于某些原因, 该次试验未对两种疫苗二次免疫的效果进行比较, 但从该次试验结果表明, 猪口蹄疫O型合成肽疫苗比传统的灭活疫苗更快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 且抗体维持时间也较长。这与周静华等[4]应用合成肽苗首免后4周抗体合格率已达到80%以上的结果基本一致, 说明该疫苗高效、安全、副反应小, 是目前预防猪O型口蹄疫的理想疫苗。

参考文献

[1]白文彬, 于康震.动物传染病诊断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2:543-549.

[2]李国平.规模猪场传染病诊断与防治[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2001:85-90.

[3]朱玉华, 陈亮.生猪注射口蹄疫灭活苗引起免疫应激的防治[J].安徽农学通报, 2007, 13 (18) :223.

型口蹄疫 篇6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1.1 猪O型口蹄疫疫苗

政府招标采购的4家猪O型口蹄疫疫苗。

1.1.2 试验动物

4个猪场的仔猪、育肥猪、种猪。

1.1.3 口蹄疫病毒O型(FMDV-O)抗体检测试剂盒

韩国JBT公司生产,批号1071601SD05。

1.1.4 试验器材

酶标仪、洗板机、微量移液器。

1.2 方法

1.2.1 试验分组

共分4组,分别免疫A、B、C、D4个疫苗厂家猪O型口蹄疫疫苗,疫苗批号分别为1004002、1004025J、0132017和20091108,每组仔猪、育肥猪、种猪各45头。A、B、C厂家疫苗为O型口蹄疫灭活疫苗,D厂家为O型口蹄疫合成肽疫苗。

1.2.2 疫苗接种

按国家口蹄疫免疫实施方案进行免疫。仔猪28~35日龄首免,育肥猪首免后1个月再次进行免疫,种猪每隔4个月免疫1次。免疫接种方法及剂量按相关产品说明书规定进行。

1.2.3 免疫副反应观察

免疫后7d内,每天对注射猪进行临床观察,凡出现体温升高至40℃以上、食欲减退或厌食、呕吐、腹泻、精神状况差及死亡症状的均判为免疫副反应。

1.2.4 样品采集

每组各阶段猪分别于免疫后28 d采血,分离血清,进行抗体水平的测定。

1.2.5 测定方法

①标记好样品,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每孔加入样品稀释液80μL,然后加入样品血清、阳性对照、阴性对照各200μL。②室温孵育60 min。③洗板:每孔加入洗涤液300μL,洗涤3次,最后在吸水纸上拍干。④每孔加入100μL酶标抗体,室温孵育60 min。⑤重复步骤③,洗涤3次。⑥每孔加入TMB底物反应液100μL,室温暗处放置15 min。⑦每孔加入50μL终止液,在酶标仪450 nm波长处读数。⑧实验有效性判定:阴性对照OD值≥0.6,阳性对照OD值≤0.3。⑨判定标准:SN=(样品值/阴性值)。SN值≤0.6判为阳性;SN值>0.6判为阴性,阳性为抗体合格。

2结果

2.1 免疫副反应情况

A组试验猪有2头出现副反应症状,B组试验猪有3头出现副反应症状,C组试验猪有1头出现副反应症状,D组试验猪没有出现副反应症状。所有试验猪没有发生免疫副反应死亡。

2.2 抗体水平的检测

抗体水平测定结果见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出A疫苗厂家抗体整体(包含仔猪、育肥猪、种猪,下同)合格率为59%,疫苗B厂家抗体整体合格率为53%,C疫苗厂家抗体整体合格率为57%,D疫苗厂家抗体整体合格率为76%。仔猪的总合格率为38%,育肥猪的总合格率为64%,种猪的总合格率为82%。

3 小结与讨论

3.1 本次试验注射口蹄疫O型灭活苗的3个猪群都出现了免疫副反应,而注射口蹄疫O型合成肽苗的猪群没有出现免疫副反应,说明口蹄疫O型合成肽苗安全性比口蹄疫O型灭活苗好。有关研究表明:临床猪出现过敏反应的直接原因是传统灭活疫苗采用全病毒包被,不可避免存在的异体蛋白对致敏因子产生变态反应所致。猪口蹄疫O型合成肽疫苗的多肽抗原纯度高,生产过程中不需要灭活剂灭活,不存在异体蛋白,是一种单一的抗原,能够有效避免异体蛋白引发的过敏反应。但是,免疫副反应受动物品种、饲养环境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与本试验相比,实际工作中免疫副反应是否存在差异,有待进一步探索。

3.2 从本次试验的结果可以看出,不同厂家口蹄疫疫苗的免疫效果是有差异的,在本试验中,D厂家的疫苗不论对仔猪、育肥猪还是种猪的抗体合格率都要高于其他3个厂家的,说明D厂家疫苗的免疫效果比较理想。

3.3 试验结果说明,不论哪个厂家疫苗,种猪的合格率都大于育肥猪的,育肥猪的合格率都大于仔猪的。这表明,免疫次数越多,抗体的合格率越高,但育肥猪虽然进行了2次免疫,仍有3个疫苗厂家的抗体合格率仍未达到国家要求的70%的标准。这提示我们,为了保持较高的群体免疫抗体水平,灭活疫苗至少要进行2次以上免疫。

型口蹄疫 篇7

关键词:生猪,口蹄疫,免疫

近年来, 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的暴发流行, 不仅对当地政治、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重要的是对畜牧业生产、发展造成巨大的损失, 而我市辖区内口蹄疫疫情也不断发生, 对本市畜牧业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000万元, 间接损失近亿元, 直接威胁农业农村经济和农民增收。2005年5月份起, 我国政府实行动物重大疫情发布制度,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报道, 消费者会对畜产品的卫生和安全产生疑虑, 出现“恐 (禽) 肉风波”, 生活秩序受到干扰, 畜牧养殖、畜产品加工以及旅游和餐饮等相关产业受到严重冲击, 畜牧业遭受严重损失。通过该课题的研究, 用科学的免疫方法和免疫程序对生猪、牛、羊、进行免疫注射, 有效的保护畜禽免受口蹄疫强毒攻击。以达到免疫保护。

1 试验材料

1.1 试验动物

50日龄猪130头, 分三组。

第一组:50日龄仔猪60头, 按常规免疫即进行一次性免疫, 4月28日开始, 每头肌肉注射疫苗2mL。

第二组:50日龄仔猪60头, 作为加强免疫组, 即50日龄 (4月28日) 第一次免疫, 80日龄左右 (5月28日) 加强免疫一次, 每头肌肉注射疫苗2mL。

第三组:选择未经免疫仔猪10头作为对照组, 按常规饲养。

1.2 疫苗

猪O型口蹄疫浓缩灭活苗, 由兰州生物制药厂与兰州兽医研究所提供。

1.3 诊断试剂

猪口蹄疫阳性血清、阴性血清、稀释液和冻干正向间接血凝标准抗原, 均由兰州兽医研究所提供。

2 试验方法

2.1 免疫注射

生猪第一组用口蹄疫疫苗免疫注射一次;第二组进行2次口蹄疫疫苗免疫, 即第一次 (4月28日) 进行口蹄疫疫苗免疫注射, 25d后 (5月28日) 再加强免疫一次。第三组作为对照组, 不进行口蹄疫疫苗注射免疫。

2.2 注射剂量

生猪每次肌注2mL/头。

3 生猪口蹄疫抗体水平检测试验步骤

原理:纯化的病毒抗原致敏绵羊红细胞, 与动物血清中抗体相遇产生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

3.1 采血分离血清

生猪各组分别在免疫前当天及免疫后7、15、30、60、90、120d采血。第二组在第二次免疫注射后的第10、30、60、90、120、150、180d采血, 编号, 分离血清。鸡2组轮流采血, 隔日采血一次, 采血部位是颈静脉或翅静脉, 每次采血样本为30只, 每只采血0.5~1.0mL。采血时间在每天上午8~9时。实验操作标准完全按照禽流感、口蹄疫抗体水平监测的国家技术标准 (GB/T18936) 进行。

3.2 灭活

被检血清经56℃水浴灭活30min。

3.3 加稀释液

在血凝板第1~6排的第1~9孔, 第7排的第1~4孔、第6孔、第8排的第1~12孔各加稀释液50μL。

3.4 稀释待检血清

取1号待检血清50μL加入第1排第1孔、并将塑料嘴插入孔底, 右手拇指轻压弹簧1~2次混匀, 从该孔取出50μL移入第2孔, 混匀后取出50μL移入第3孔…依次至第9孔混匀后取出50μL丢弃, 此时第一排第1~9孔待检血清的稀释度依次为:1:2、1:4、1:8、1:16、1:32、1:64、1:128、1:256、1:512。取2号待检血清加入第2排;取3号待检血清加入第3排, 均按上法稀释。每取1份血清, 必须更换1个吸嘴。

3.5 稀释阴性对照血清

在血凝板上的第7排第1孔加阴性血清50μL, 对倍稀释至第4孔, 混匀后从该孔取出50μL丢弃, 此时阴性血清的稀释倍数依次为:1:2、1:4、1:8、1:16, 第6孔为稀释液对照。

3.6 稀释阳性对照血清

在血凝板上的第8排第1孔加阳性血清50μL, 对倍稀释至第12孔, 混匀后从该孔取出50μL丢弃, 此时阳性血清的稀释倍数依次为:1:2、…1:4096。

3.7 加血凝抗原

被检血清各孔、阴性对照血清各孔、阳性对照血清各孔、稀释液对照孔均各加血凝抗原25μL。

3.8

在微量震荡器上振匀30min, 盖上玻板, 室温下静置2h, 判定结果。

4 结果判定

移取玻璃板, 将血凝板放在白纸上观察阴性对照血清1:16、稀释液对照孔, 均应无凝集 (红细胞全部沉入孔底, 形成边缘整齐的小圆点) , 或仅出现“+”凝集 (红细胞大部分沉于孔底, 边缘仅有少量红细胞悬浮) 。检查对照孔合格后, 观察待检血清各孔, 以呈现“++”凝集的最大稀释倍数为该号血清的抗体效价。

5 实验结果分析

按照实验检测结果, 对实验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及分析。实验结果显示:该批生猪在整个试验过程中生长情况良好, 成活率高;按常规免疫一次, 免疫后1个月 (80日龄) 60头生猪抗体效价均大于7log2, 免疫保护率100%;2个月 (110日龄) 60头生猪中有20头抗体效价大于7log2, 免疫保护率33.3%;3个月 (140日龄) 时60头生猪抗体效价均未达到7log2, 最高达6log2。

依据判定标准抗体效价在7log2 (1:128含7log2) 以上才能达到免疫保护作用。

对生猪实行加强免疫, 加强免疫后1个月 (110日龄) 60头生猪抗效价均大于7log2, 免疫保护率100%;2个月 (140日龄) 50头生猪抗体效价均大于7log2, 免疫保护率75%;3个月 (170日龄) 时24头生猪抗效价度大于7log2, 免疫保护率37.5%。

6 讨论

本试验共选择50日龄130头生猪, 60头进行常规免疫, 一免以后1个月再进行加强免疫一次。常规免疫后1个月 (80日龄) 60头生猪免疫保护率100%;2个月 (110日龄) 后免疫保护率33.3%;3个月 (140日龄) 后免疫保护率为零。60头加强免疫后1个月 (110日龄) 免疫保护率100%;2个月 (140日龄) 免疫保护率75%;3个月 (170日龄) 时免疫保护率37.5%, 有效保护生猪在生长发育期间不发病。如果不出栏进行第三次免疫, 保证生猪不发病。

7 提高口蹄疫免疫效果应注意的其它事项

7.1 取回的疫苗应冷藏避光 (用保温箱装) , 回到猪场时立即注射。

7.2 应使用18号针头 (4cm长) , 必须使疫苗注入肌肉, 不能用12号或14号、16号粗短针头, 疫苗容易流出, 达不到免疫效果。

7.3 注射部位在耳根后肌肉, 针头与皮肤表面成450角, 这样可阻止疫苗流出, 保证注入疫苗量, 确保应得免疫效果。

7.4 注射器和针头应在清洁水清洗后用清水煮沸消毒15min, 放冷后使用。

7.5 疫苗瓶塞上固定一个消毒过的针头来吸取疫苗, 每注射1头换用一个针头, 不能用一个针头注射所有的猪, 避免交叉感染发病。

7.6 每头猪注射2mL浓缩口蹄疫疫苗。

7.7 对体弱病畜及临产母畜不应注射口蹄疫疫苗, 待康复、产后补注。

上一篇:正确选购下一篇:设计如同填空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