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监管人员

2024-07-19

被监管人员(精选9篇)

被监管人员 篇1

据资料显示, 我国艾滋病流行形势严峻, 疫情正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1], 艾滋病防治正处于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北京市延庆县作为北京市西大门, 近年来外来流动人口的大量涌入, 违法犯罪现象时有发生, 为了解和掌握北京市延庆县看守所被监管人员艾滋病病毒 (HIV) 感染情况, 为监管场所管理人员制定艾滋病防治政策和措施提供依据, 为防止职业暴露提供信息, 为了对被监管人员采取有针对性的艾滋病预防知识宣传, 促进高危行为人员改变或者降低危险行为, 控制艾滋病的流行与传播, 于2006年1月~2008年6月对辖区看守所中被监管人员905人进行了HIV感染情况调查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2006年1月~2008年6月, 北京市延庆县看守所被监管人员共905人。

1.2 调查内容与方法

调查采用北京市疾控中心统一下发的《公安司法监管场所被监管人员HIV检测登记表》, 内容包括个人基本情况、行为危险因素和检测结果等。调查员由延庆县看守所狱医组成, 经统一培训合格后参加调查。采取调查对象与调查员一对一的调查方式。

1.3 检测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看守所被监管人员采血检测HIV抗体, HIV抗体检测方法按照《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 (2004版) 进行, 阳性标本送北京市艾滋病确认中心采用免疫印记法确认, 确认阳性者定位HIV感染者。所有试剂均在有效期内使用, 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操作。

1.4 统计学方法

建立Excel数据库, 所有资料经过整理录入后, 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和百分比对结果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人口学特征

905名被监管人员来自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 其中男性857人, 女性48人, 男女比例为17.9:1。年龄分布在15~59岁, 以20~49岁者为主, 占91.20%。其中10~19岁占7.40%, 20~29岁占45.86%, 30~39岁占26.08%, 40~49岁占19.23%, 50岁以上占1.44%。

2.2 HIV抗体检测结果

共检测905人, 其中男性857人, 女性48人, 共检出9例HIV感染者, 阳性检出率为0.99%, 均为男性。2.3 HIV感染与个人行为关系为了解受检人员的个人行为与HIV抗体筛查阳性的关系, 将受检人员分为由吸毒史、性乱史、有偿献血史3组进行统计分析, 其结果可以看出, 有吸毒史阳性率34.78%, 有性乱史阳性率1.18%。 (表1)

2.4 HIV感染的年龄分布

感染者年龄以青壮年为主, 20~29岁7人, 占1.82%;30~39岁1人, 占0.44%;40~49岁1人, 占0.57%。 (表2)

3 讨论

在这次调查中, 外省市受检人数占46.29%, HIV阳性率为0.99%。延庆县被监管人员HIV感染还处于低流行水平, 外省市人员对HIV传播影响也应引起高度重视, 尤其是来自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吸毒人员, 他们的感染状况更值得关注。因此应加强这类人群HIV血清学监测, 以便及时发现HIV感染者和病人。

在被监管人员中有静脉吸毒、性乱和1998年前有偿采供血人员。在调查受检阳性者中8人有静脉吸毒史, 1人有性乱史, 由此可以证明注射吸毒和性接触已成为艾滋病传播的主要方式。因此, 应按照《全国劳教场所艾滋病预防与控制实施办法 (试行) 》的要求, 做好看守所中被监管人员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2]。这些人群处于性活跃阶段, 对于长时间被羁押人员也要防止同性性行为的发生, 以避免看守所内HIV的传播。

看守所中发现的HIV感染者, 公安、卫生部门要通力合作, 按照卫生部《关于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管理意见》等文件精神。加强管理的同时也要落实国家的“四免一关怀”政策[3]。对于刑满释放的HIV/AIDS患者档案应建立一种移交、帮扶制度, 减少他们进入社会后向社会传播HIV的机会。由于这些人群常年在外, 加强在家配偶及其子女的筛查工作, 做好防护, 避免感染。

通过调查, 建议公安部门对新收被监管人员继续开展HIV抗体筛查制度。同时采取集体讲解, 发放宣传材料、看录像资料等多种形式进行艾滋病知识的宣传教育。加强对监管人员中HIV感染者的管理、教育及治疗, 防止监管场所内部扩散, 对预防艾滋病, 降低其感染率有着重要的意义。还应加强对看守所管理人员有关艾滋病知识的教育与普及, 加强个人防护意识和预防控制措施, 避免职业暴露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郑锡文.我国艾滋病流行形势及预防与控制成就[J].中华流行病学, 1999, 20 (3) :131-134.

[2]黄小涛.被监管人员艾滋病毒感染及相关因素的分析[J].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 2007, 34 (02) :83-85.

[3]董继锋.某市监狱、劳教所羁押、收教人员艾滋病流行现状调查[J].中国艾滋病性病, 2005, 11 (6) :421-422.

被监管人员 篇2

8月1日消息,从今日起,海关总署《关于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进出境货物、物品有关监管事宜的公告》开始正式实施,该公告将会对跨境电子商务企业以及个人进行监管,让“海淘”不再是“灰色行业”。现在很流行的微信朋友圈代购行为将不再合法,很可能会被纳入监管,代购将会被视为走私,一旦被举报将会受到处罚。其实这对那些热衷海淘的人而言是一个福音,以后可以放心的购物,不用再担心海淘风险问题。

海淘有风险

现在很多年轻人都喜欢奢侈品,但是其昂贵的价格有让年轻人难以承受,在这个契机下就出现了海淘。海外代购的商品非常新潮、高端,而且价格较低。其实“海淘”与“海代”之间还是有区别的,海淘是用户直接在国外网站下单,然后交给转运公司邮寄回来。而海代则是由当地人士协助购买,然后统一发回国内。

现在海外购物越来越流行,渠道也越来越多,不仅仅是淘宝,还有朋友圈以及专业代购网站,都能够进行海外购物。不过税款、邮费的定价有很大差异。而且在朋友圈以及淘宝网上的个人代购者存在逃税的行为,导致货物有被扣的风险。另外,还有一些不法商人做假代购,用海淘的名义售卖假货。这些对消费者的利益会造成损害,存在风险。

海关监管让跨境电商合法化

海关总署出台的《关于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进出境货物、物品有关监管事宜的公告》在全国范围内开始实施,这个公告明确了电子商务企业以及个人通过海关认可,并且与海关联网的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实现跨境交易进出境货物、物品,需要按照该公告的规定接受海关监管。在这样的监管之下,让跨境电商合法化,成为正规的交易。同时,也逼着那些卖假货、卖走私货的商家不得不向正规化靠拢。

海外购物将会越来越规范

在海关监管跨境电商后,大型的电商平台都将会被监管,但是朋友圈代购大多为个人行为,传播的范围比较小,但是数量较多,在监管上比较困难。据了解,朋友圈代购除了假货之外,大多是由售卖者从境外邮寄,可以被理解为自用物品,只需要缴纳小额行邮税。但是这些货品是以商品的形式进行销售的,如果累积到一定数量,就必须经过海关报关,然后缴纳其他税款,否则将会被视为走私。如果想开展“海淘”或者“海代”业务,必须办理相关手续。

被监管人员 篇3

关于带薪休假, 尽管《劳动法》《劳动合同法》《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已有明确规定;尽管社会上要求政府强制推行带薪休假的呼声与日俱增, 人社部专门出台了《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 但是带薪年休假落实情况并不理想。由于缺乏具体配套措施, 规定操作性不强, 缺乏刚性约束机制, 不少劳动者并没有享受到带薪休假权利, 劳动者超时加班、克扣加班工资的事情仍时有发生。

从当前劳资双方的供求关系与培养能力来看, 推行带薪休假, 还存在着劳动者权利的瓶颈问题。除了机关事业单位有年休假、学校有寒暑假以外, 多少用人单位能够认真落实带薪休假呢?不说小作坊与私营企业员工的休假权利难保证, 白领也未必敢找老板要假期。职工虽然不愿意放弃带薪假期, 但是带薪休假毕竟不能跟脆弱的饭碗相比。而且带薪休假还存在休假时间分散, 单位工作安排与执法部门取证困难的问题。

动物贩运人员监管措施 篇4

一、认真落实监管责任。畜牧兽医部门都将动物贩运人员防疫监督管理作为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的重要内容,严格落实属地管理责任,明确职责分工,强化监督管理。将动物贩运人员防疫监督管理纳入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绩效考核范畴,量化考核分值,严格考核验收,把考核结果将作为年终部门和干部个人评选先进和表彰奖励的重要依据,充分调动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二、实行“六项”制度,加强动物贩运管理

1、实行登记备案制度。对辖区内所有动物贩运人员进行调查登记备案,建立动物贩运人员基本信息档案。档案主要包括:贩运人的姓名、身份证号码、联系方式、居住地址、运载工具类型和车牌号、贩运动物种类、主要收购区域、主要销售去向、违法记录、培训记录等详细内容。

2、实行培训上岗制度。加强动物贩运人员的法制观念和守法经营教育,保证动物贩运和动物产品经营活动合法合规。对登记备案的动物贩运人员全部进行轮流培训。培训结束后对动物贩运人员进行相关法律法规和经营运输、防疫知识的考试,考试合格的,颁发培训合格证,采取先培训后从业,凡未取得培训合格证者,不得从事动物贩运活动。

3、实行防疫承诺制度。县市区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每年 要向畜禽贩运户印发告知书,明确告知贩运户的权利与义务,与辖区内登记备案的所有动物贩运人员签订《动物贩运防疫承诺书》,要求每个贩运人员严格落实产地检疫申报制度和调运动物落地报告等制度,承诺在贩运过程中不收购、不贩运、不宰杀、不销售病死畜禽,不收购、不转售无免疫标识和无检疫合格证明的动物,不进入动物饲养圈舍收购动物,及时对装载动物的车辆等工具进行彻底消毒;同时,每年底要主动报告动物贩运情况和接受辖区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监督检查。

4、实行动物贩运台账制度。对登记备案的动物贩运人员全部建立《动物贩运台账记录》,详细记录每次动物贩运活动的购销时间、收购地点、动物种类、数量、畜禽标识及销售去向、检疫合格证明编号等信息,并由畜主、官方兽医、贩运人员三方签字确认。贩运人员在申报检疫时,要提供收购贩运台账,检疫人员在查明贩运台账后再启动检疫程序,检疫合格并核对台账记录无误后签字确认。

5、实行无害化处理制度。在动物贩运过程中,对出现死亡的动物,贩运人员应立即向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所报告,在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人员的监督下对动物尸体和污染物进行无害化处理,有效防止随意丢弃死亡动物或死亡动物流入市场现象发生。

6、实行动物贩运黑名单管理制度。根据考核情况 或监督检查情况,对动物贩运人违反动物贩运防疫规定、在动物贩运活动中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动物贩运人员列入“黑名单”,取消贩运资格,并向辖区各养殖场、乡镇兽医站公布,三、狠抓四项关键措施,推进动物贩运行为规范化

1、严格审查贩运条件。对动物贩运人员主要进行三个方面备案审查。首先对备案人员提供的全部资料进行初审,核对相关信息,查验相关资料。其次对从业的硬件设施进行实地审查,重点对“一车(运输专用车)一舍(适度的一个周转圈舍)一器(专用消毒器)”,对照资料、照片,看实物,进行实地审查。第三审查参加培训考试情况,凡未登记备案的、未取得培训合格证的,不符合“一车一舍一器”的,一律不得从事动物贩运活动。

2、严格核查动物检疫出证。县、乡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官方兽医在受理检疫申报和检疫出证时,对每次动物贩运活动到场、到点实施检查和检疫,严格核对贩运人员身份,查验动物贩运人员备案登记和贩运车辆登记备案证号。对身份不符和证物不符的,不出具《动物检疫合格证明》,确保动物贩运规范运行。

3、严格督查指导。市、县动物卫生监督机构采取市、县联查联动,每月定期检查的办法,对贩运人员加大监督检查力度,重点检查运输工具是否消毒,运输的动物是否附有 检疫证明,有无经营、运输病死(死因不明)动物行为,台账使用是否规范等,发现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查处。

被监管人员 篇5

第一财经:食品抽检是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手段, 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对此有何规划, 将如何进一步加大食品安全抽检工作的力度?

王红: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是《食品安全法》规定的一项重要监管制度, 是监管部门发现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抓手。今年我们将在以往工作基础上, 进一步加大监督抽检工作力度。

首先提升抽检覆盖面, 力争实现全覆盖。主要是通过四级部门分工, 抽检计划及抽样的科学布局实现。总局将对规模以上占市场份额较大的食品生产企业抽检, 省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本省获证食品生产企业, 市、县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重点抽检本地鲜活食用农产品、小作坊生产加工食品和餐饮单位自制食品。

其次是突出食品检验重点。抽检项目主要是食品中农兽药残留、食品添加剂滥用和非法添加、致病菌、重金属、污染物质等安全性项目。

抽检后, 要加大处置力度, 立行立改。对抽检发现的问题, 将严格依法查处违法生产经营行为并监督企业进行整改。对同一企业被抽样样品全部不合格的、安全隐患较大的产品, 要召回、下架、封存, 经检验合格后再重新上架销售;对停业整改的企业要求整改合格后再恢复生产。对涉嫌犯罪的, 及时移交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同时要及时公布抽检信息。公布抽检信息既是落实《食品安全法》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的重要举措, 也是体现阳光政府、依法行政的重要方式。总局已建立常态化公布机制。我们每周在总局官网公布产品合格信息和不合格产品信息。同时对消费者关心的问题、抽检发现的问题、可能引起问题的原因、以及健康风险程度等进行解读和消费提示。为便于媒体、公众、企业查询和监督, 我们还提供了便捷的信息查询方式, 在官网专门设置“食品安全抽检信息”专栏, 下设“总局公告”和“地方公告”子栏目, 分别登载总局和各省级局公布的抽检信息。

对于在抽检中要保证公正性, 一是明确样品必须购买;二是严格规范抽样、检验行为, 明确承检机构必须具有相应的食品检验资质;三是任何单位、个人不得篡改数据、瞒报谎报检验结果, 不得利用抽检结果牟取不正当利益。为提高监督抽检工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我们进一步规范了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工作程序。

第一财经:总局是如何制定监督抽检计划的?

王红: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按照食品安全风险分级分类管理的理念, 突出重点品种、重点项目、重点区域的思路, 制定覆盖食品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的食品安全监督抽检计划。重点食品品种主要是流通范围广、消费量大、消费者投诉举报多的食品;既往风险监测、监督检查、专项整治、案件稽查、事故调查、应急处置等工作表明存在较大隐患的食品;风险程度高以及污染水平呈上升趋势的食品;专供婴幼儿、孕妇、老年人等特定人群食用的主辅食品;学校和托幼机构食堂以及旅游景区餐饮服务单位、中央厨房、集体用餐配送单位经营的食品;有关部门公布的可能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的食品;以及其他应当作为抽样检验工作重点的食品。检验项目突出食品中农药兽药残留、食品添加剂滥用和非法添加、致病菌、重金属、污染物质等安全性指标。重点区域主要是食品生产聚集区、食用农产品和食品批发交易市场、集体餐饮场所以及城乡结合部、农村、中小学校园及周边等食品问题多发区、易发区, 将增加抽样频次和数量, 加大抽检力度。

第一财经:总局怎么组织监督抽检, 具体有哪些步骤?

王红:监督抽检强调建立发现问题、查处问题、解决问题的全链条闭环工作体系。一是制定抽检计划。综合既往食品安全日常监管情况、舆情监测、国内外食品安全问题及相关动态、投诉举报等情况, 结合食品种类风险分级, 根据现行强制性食品国家标准相关规定, 广泛征求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食品行业组织、学会协会、食品检验机构和有关专家意见, 制定食品安全抽检年度计划。二是规范抽样和检验行为, 颁布实施食品安全抽样检验管理办法, 制定抽样检验工作规范, 加强抽样检验质量控制和管理考核。在抽样方法、实施方案设计等方面采取异地抽样、交叉抽样等多种方式, 严禁事前告知被抽样单位, 强化监督抽检的随机性、突击性, 提高发现问题的机率。三是明确核查处置程序。对不合格产品生产经营企业, 企业所在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收到不合格产品检验报告后, 立即监督企业依法采取封存库存不合格产品, 暂停生产经营、召回不合格产品等措施控制食品安全风险。监督企业开展问题原因的分析排查, 限期整改并复查。同时对不合格产品生产经营者进行调查, 并根据调查情况立案查处。四是对不合格原因分析, 开展监督抽检数据统计分析工作, 以检验结果和不合格产品处置情况等信息为基础, 结合行业实际, 分析食品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针对食品安全监管部门、食品生产经营者、科研院所、媒体和消费者等各方提出解决建议。

第一财经:如何保证抽检的准确性?

王红:我们制定印发了抽样检验工作规范、各类食品抽样检验细则、承检机构工作规定等系列文件, 保证抽样检验全过程的规范严谨。同时进行了强化培训, 就抽样规范、检验方法等对抽检相关工作机构和人员进行全面培训, 确保依法依规开展工作。另外以突击检查的方式对检验工作的规范性进行监督, 同时也安排随机抽样检验盲样测试考核, 检查检验的准确性, 发现问题要求及时整改, 整改不合格的停止承检工作。

第一财经:食品监督抽检结果如何向公众公布?

王红:客观、全面地反映监督抽检情况, 是落实《食品安全法》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重要举措, 也是体现阳光政府、依法行政的重要方式。为倒逼企业严格落实主体责任, 引导消费者科学理性消费, 约束执法者严格执法, 食品药品监管总局高度重视信息公布工作。总局组织制定了相关制度规程, 从信息公布原则、分工、内容、程序、频次、形式等方面对系统内监督抽检信息公布工作进行了规范。为了方便公众、企业和媒体信息查询, 总局在官网设置了“食品安全抽检信息”专栏, 下设“总局公告”和“地方公告”子栏目, 分别登载总局和各省级局公布的抽检信息, 并正在开发已公布信息的数据查询平台。

2015年总局已发布9期监督抽检结果, 已转载各省级食品药品监管局发布的监督抽检结果350多期。目前已基本实现按周公布抽检产品合格信息和不合格产品信息, 及时做好风险解读与消费提示, 并实时转载省级局发布的监督抽检结果。

第一财经:在各级食药监部门组织的抽检中, 对于不合格的产品, 监管部门都采取了哪些监管措施?对那些一年内多次出现抽检不合格的企业, 当然不合格的可能是同一产品也可能是不同产品, 但至少反应了这些企业质量管控能力较差, 对这些企业将如何处理?有关案件是否已查处?查处案件数为多少?

王红:在发布《关于监督食品生产经营者严格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的通告》的同时, 总局还印发了《关于做好食品安全抽检及信息发布工作的意见》。意见明确要求及时处置不合格产品, 监督企业整改并依法查处违法生产经营行为。比如, 同一企业被抽样样品全部不合格的, 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责令企业停止生产、召回全部市场销售的产品;部分样品不合格的, 可责令企业召回不合格产品, 视情停业整顿, 同时增加对不合格产品生产企业其他批次产品的抽检频次。对产品不合格较多、且安全危害较大的, 将采取产品全部下架、封存, 检验合格的批次重新上架恢复销售。

针对监督抽检发现的不合格样品, 我们及时逐一列出清单并组织分类处置。经营地监管部门依法责令经营者下架、退市, 对违法经营的, 限期整改或者进行处罚, 及时通报生产地监管部门;生产地监管部门依法责令生产企业停止生产、清理库存、召回市售不合格产品;存在违法行为的, 依法实施行政处罚;情节严重的, 吊销许可证。对检出非食用物质或存在其他较高风险的, 在24小时内启动核查处置, 依法严肃查处;对涉嫌犯罪的, 及时移送公安机关。

第一财经:2014年的监督抽检情况如何?今年监督抽检与以往相比有哪些不同, 反映了哪些新的特点?

王红:2014年我国食品安全形势继续保持了稳定向好的发展势头。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组织了14.2万批次样品的监督抽检工作, 检验项目涉及276项, 覆盖90%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合格率达到94.7%。粮食及其制品、食用油及其制品、肉及其制品等16类产品的合格率超过95%。全年没有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人民群众食品安全总体上得到保障。

被监管人员 篇6

新华社2006年8月11日报道, “三成报纸发布虚假广告”: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4日对外发布二季度广告检测情况公告称, 在检查的报纸广告中违法率为31.3%, 电视广告违法率为8.49%。身为监督的媒体为何变成了造假媒体?

《人民日报》2009年8月12日发表了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司长彭志龙的文章:《地方GDP之和为何高出全国9.9%》。监督地方的官员应作如何解释?

中央电视台2011年4月4日报道:为了打击假军服、假警服流入社会, 解放军总后勤部等七部委赴武汉进行检查。当地工商所副所长、劳保市场经理、行业商会会长, 开着公务车逐户通知关门一天。本是负责查处的管理人员, 对于违法现象不仅不去管理, 反而教唆商户如何应付检查。造假岂能不越演越烈!

《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4月19日发表文章《食品安全乱象生, 被动执法何时休》, 文章写道“‘瘦肉精’事件尘埃未落, ‘染色馒头’‘回炉面包’‘牛肉膏’又接踵而来。食品安全是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 然而恶性事件却频频出现。食品安全屏障为何屡屡被突破?监管到底缺失在哪儿?”“监管‘马后炮’:爆出来就查, 爆不出来就算”, “以利定取舍‘执法为民’还是‘执法为利’”。

曾任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大法官、审判员的黄松有, 利用法院最高职务大法官的特权, 与被执法者合谋, 共同进行违法的勾当, 试想法制如何维护?

曾任重庆司法局局长的文强, 其职责是维护社会治安, 但他却包庇、纵容黑社会组织进行违法犯罪活动, 为他们当保护伞, 如此, 黑社会势力岂能不猖獗?

《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4月25日发表文章, 引题为《“讼托”低价购买债权, 法官快速立案审判执行, 获取“业务分成”》标题为《湛江中院:法官与“讼托”共营“诉讼生意”》。文章写道:“法官是社会公平正义的守护神, 然而广东湛江9名丧失职业道德的法官却与一个‘讼托’合谋结成一条‘休戚与共’的利益链, 将司法公权变为谋私利的工具, 攫取巨额灰色利益, 让法无尊严。”

2011年4月26日发生在黑龙江鸡西的9名矿工遇难事故被刻意隐瞒, 本是矿难死亡, 在公安民警私下开给矿方的死亡证明上却写着死亡原因为“心脏病”。死亡证明民警可以私下开出, 并可随意填写死亡原因进行火化, 猖狂到何等地步!法制何存?仅在今年4月全国就有6起瞒报事故, 岂不成了“猫保护耗子”!

浅析会计行业与会计人员的监管 篇7

一、会计行业中会计职业道德缺失的现状分析

(一) 会计行业市场秩序缺乏规范性和统一性

目前, 随着会计行业在市场经济活动中的快速发展, 会计行业所应有的市场秩序也始终存在着缺陷和问题, 导致会计人员的会计职能不能得到充分而有效的发挥。很多企业受制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影响, 在对会计人员的招聘和薪资待遇上所使用的方式始终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一种延续, 这种管理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为部分会计人员进行舞弊造假行为提供了有利机会, 最终导致会计人员将账目做的模糊不清甚至是企业资金管理混乱, 使得企业所进行的生产经营活动不能正常体现。同时, 企业在信息管理系统方面还有很多漏洞和不足, 尤其是通过什么方式来对会计人员的工作进行奖惩的有关制度问题, 始终没有可具体实施的方式应用到实际对会计的管理中去。这些都为会计人员在工作中提供了很多弄虚作假的可乘之机, 给企业的发展带来很多不利影响。

(二) 会计人员缺乏必要的职业道德素质

在我国众多企业, 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并没有引起高度重视, 使得部分会计人员为了图谋个人利益, 做出不符合规范的虚假账目等违法行为, 给企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在部分大型企业中, 会计人员的工作量很大且所涉及的会计内容多而杂, 这导致会计人员的心理状态缺乏积极正确的工作态度, 对其工作内容没有按照规范进行正确、有效的处理完成, 特别是企业中就职时间较长的老会计人员, 其工作方式和工作模式受制于过去传统老式的财务管理形式, 对新型的通过计算机信息技术的现代财务管理内容不熟悉也不愿意接受, 这给会计工作的正常开展带来了很多麻烦和问题。

(三) 对会计人员及工作内容缺乏监督管理

企业的会计人员受制于企业进行管理, 与政府财政部门之间没有直接利益上的关联, 这使得政府相关监督管理部门不能对企业的财政信息内容进行直接的监督和管理。作为企业的会计人员, 其工作内容是以为企业自身服务为核心, 因此财务部门本身不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同时企业年终所进行的年报审计多数情况下都是通过会计事务所完成, 来对整个企业进行账目的管理和汇总, 而并没有对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内容进行监督和管理。所以针对企业会计人员所对应的外部监督实际上只是一个空壳, 并没有实质的监管部门。这使得企业还是无法避免会计人员在财务工作中可能出现的财务造假或者徇私舞弊的违法行为。

(四) 政府及社会的监督力度不够

在最新的《会计法》中提出了“三位一体”的监督模式, 包括了单位内部监督、国家监督以及社会监督。但现实会计行业中, 国家政府相关监督部门没有正常履行监督责任的同时, 社会监督也没有按照预期目标和要求进行。我国所实行的监督方式是通过注册会计师对上市企业对外披露的财务报告进行单独审计, 因此社会监督的作用力是直接来自于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和执业人员对会计行业监管的客观、公正公平程度决定。但目前注册会计师所具有的监督力量, 也存在其内部人员素质的偏差、会计执业的标准不一、国家体制的约束以及执业环境的恶劣等综合因素的影响, 导致目前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社会监督力度并没有充分发挥作用, 同时我国本身所具有的注册会计师行业缺乏行业发展基础, 所以导致整个会计行业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另外, 作为通过法律法规进行监督管理的政府部门, 随着我国改革进程的加快, 制度的延后性也为政府在发挥会计监督职能方面带来了很多障碍和困难。国家现有的很多关于会计监督管理的法律法规存在很多不完善甚至落后的状况, 使得政府相关部门在依法执行对会计监督工作中并没有充分发挥效力, 也没有专门针对会计全面而落实的责任追究制度, 出现部门之间的职能责任混乱不清同时也造成国家资源的浪费等问题, 最终导致对会计监督管理职能的弱化。

二、会计行业出现职业道德缺失的原因

(一) 国家关于会计职业道德的法律法规不完善

在对会计行业的会计人员出现违反会计相关法律法规的行为时, 没有切实的针对违反会计职业道德行为的处罚制度可以实施遵循, 同时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体系也没有实际的可操作性, 我国现有的会计准则、制度和有关会计规范存在着滞后性以及矛盾性, 这导致在处理会计职业道德问题过程中, 没有制度可循, 没有法律可依, 影响了整个会计职业道德的标准和实施。

(二) 现代企业制度两权分离, 导致信息不对称

在现代企业的发展过程中, 企业的经营者和投资者没有相互融合, 投资者一般不直接参与到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中去, 因此对公司的财务账目以及公司资金的情况都没有全面的了解和知悉, 这种经营者和投资者两权分离的状况为企业财务人员进行弄虚作假的非法行为提供了谋取利益的有利机会。

三、会计行业及会计人员的监管对策

(一) 加强并完善企业内部的会计监督管理体系

通过对企业内部的会计监督管理体系进行完善, 从而提高会计财务工作的真实可信, 同时也保证了会计人员能够高效率、高质量为公司完成财务相关工作。内部会计监督管理职能需要从两方面着手, 首先是企业的决策要与会计信息进行密切的关联, 其次是企业要建立并执行财务部门通过真实可信的财务信息内容来赢得社会的信任。企业要采取一定的约束和激励制度, 来建立起会计人员对企业财务工作的高度责任心。而这种约束与激励制度的平衡把握, 是需要在有全面而有效的约束机制建立的条件下, 来对会计人员实施可行性的奖励制度, 从而激励会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根据现代企业制度的相关标准, 对企业内部的治理方式和管理结构要充分考虑市场状况以及企业发展, 根据市场的变化波动能够感受到对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作出判断, 以此来降低政府在对会计行业以及会计人员进行监督管理的社会成本。另外, 建立健全企业监事会对会计部门的监督管理条例, 并与时俱进的引进适合企业经营的董事制度, 让董事提出适合整个企业发展的重大决策以及对企业内部重大问题的解决, 从而对整个企业的治理监督结构达到完善和平衡。

(二) 会计行业市场秩序的完善

为了给会计行业市场建立一个健康、积极且按法律法规行事的环境, 必须在政府的正确引导下, 利用政府职能确保会计信息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行及完善, 并在政府的监督管理下确保各个会计管理制度能够依法有序的实施运行, 并建立会计信息的共享机制, 来确保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有效性。另外, 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及企业发展的状况建立相适应的会计管理体系, 从而确保企业能够在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下得到健康、稳定发展。在制定企业会计管理内容中, 要促使会计从业人员从传统的会计观念中挣脱出来, 接受新兴现代会计职责和要求。最后, 政府部门要与社会其他部门建立监督合作关系, 共同为企业的财政部门的会计工作起到监督与管理的作用。

(三) 提高整个会计行业从业人员的综合能力素质

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对整个会计行业秩序的建立有着直接的关系。这要求必须对会计从业人员进行综合能力素质方面的培养和提升, 加强对其工作监督的力度。作为会计从业人员, 首先必须具备专业的会计知识包括会计、税法、经济法等多种有关会计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并对企业财务管理方面的内容有所了解和认识, 并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的条件下, 学会把计算机技术运用到财务管理工作中去。并在进行会计人才考核过程中, 注意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的测试和考核, 定期通过开展会计人员的职业技能与职业道德素质能力的综合培训工作, 来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综合能力。同时作为企业, 应该为企业财务部门创建一个良好的会计监管环境, 通过建立相关的激励鼓励制度来促进员工财务工作的相互监督和相互提高, 从而对整个企业会计人员业务水平的提高有着极大的作用。

(四) 完善企业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

会计信息披露制度能够有效对企业内部的会计违规违法行为起到约束和遏制的作用。通过国家相关会计法律法规完善建立的同时, 相应的也通过建立会计指标评价体系, 把所有的企业根据不同的经营类别进行分类区分, 并对各个企业所有的会计信息进行披露, 不断建立并形成企业披露制度。而在进行会计信息披露之前, 要符合利益相关者的要求和标准, 不能完全从投资者的主观立场进行, 要对公众利益的信息需求做参考, 信息披露之后, 要将其及时传送到企业员工和相关利益群体中去, 通过这种会计信息披露制度提高对会计从业人员的监督管理力度, 为企业的财务工作提供健康有序的环境。

(五) 建立并加强社会监督的管理体系

为了给会计行业创造更加健康、有序的会计从业环境, 建立社会监督的信息系统成为当前最为迫切的问题。通过充分调动社会力量, 引起社会人群对会计行业的关注, 从而建立社会力量对会计人员的监督管理意识。在新媒体大力发展的当下, 可以通过行业网站和各种新媒体来对企业的会计行为进行有力的监督管理, 会计人员在会计工作中更加谨慎小心, 按照规范依法行事, 提高并规范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

结语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力发展下, 会计职业道德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和关注, 加强并规范会计职业道德素质一方面是为了保障集体和国家的利益, 同时也是为了整个会计行业的秩序和环境树立社会公信度。因此作为会计从业人员, 必须在工作中严格按照法律法规依法行事, 并严格遵守国家关于从事会计工作的相关职业道德规范, 不弄虚作假, 不为了谋取个人利益做出违规违法的行为, 通过严于律己的自我规范来提高会计工作能力, 促进整个会计行业的职业规范环境的健康发展。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 带动了我国大部分企业的发展, 而企业的财务管理和经营发展是密不可分的, 近年来对会计行业、会计人员的专业会计能力以及职业道德水平,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活动的影响下开始有了更高要求的标准。会计行业在近年来所出现的舞弊、诈骗等行为对整个会计行业起到了消极而败坏的道德形象, 受到了公众共同的关注和分析, 找到会计行业出现职业道德缺失的原因, 主要对会计行业以及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方面做出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从而促进整个会计行业的职业规范环境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会计行业,会计人员,监督管理

参考文献

[1]高爽.论会计行业与会计人员的监管[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4 (21) :18-19.

[2]田崇楠, 钟芳.论会计行业的监管[J].东方企业文化, 2015 (4) :143-144.

论会计行业与会计人员的监管 篇8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步伐迅速加快, 我国经济体制体制的改革不断深入发展。在当前竞争竞争外部环境下, 会计行业的发展面临诸多的问题和一些不可未知的因素影响以及一些不可多得发展机会。会计人员的监管是会计行业平日工作中对细节化工作监管, 做好监管工作是能够及时发现会计行业内部的相应的难题, 这能够让会计行业在大众面前能够拨乱反正, 促进该行业和谐发展。会计行业的良好发展, 也会促进会计行业的监管工作正常运行。正规化的会计行业能够促进会计行业环境的优化, 减少一些财务作弊的不良之风, 让会计行业从业人员做到以身作则精神境界。企业应该加强会计人员的监管, 集合单位发展的具体情况和行业特定的发展特点, 培养符合当代社会需要会计人才, 最终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一定贡献。[1]

二、会计行业职业特点

(一) 事务繁杂性

会计工作主要核算与管理企业相关流动资产中的货币性资产, 包括一些现金收益、银行存款、相关证券等。资金流动、银行存款的业务在企业运营活动运行频繁, 因此相关人员收集收、付款相应的证据, 并对每天企业内部库存现金余额, 并对余额进行核对。对银行存款每日记账要定期管理剩余金钱进行管理。月末必须按照相应的规定进行结款。此外管理人员还要每日来往银行、企业之间, 把相应的提款、存款的发票和单据保存起来, 保证企业正常的运营。

(二) 工作要仔细

出纳工作是会计人员运行工作基础, 是会计工作的基本细节, 要让会计工作正常运行和有规律要求出纳工作人员付出较强责任心, 需要工作认真细致, 避免工作中一些小错误而影响企业资金正常运行和流转。

(三) 会计工作从业人员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第一, 必须热爱自己的岗位。会计人员必须热爱自己本职工作, 必须要以这个行业规则为会计人员要为出发点, 不断钻研会计工作中的难题, 掌握与会计相关的工作知识。

第二, 熟悉相应的法律法规。会计人员要熟悉相应财经法律法规例如《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现金管理暂行条例》《银行支付结算制度》。还要结合自己工作中的特点依法处理相关资金业务。做到按照法律做事, 杜绝假账, 有法可依, 减少财务制度漏洞。

第三, 会计工作人员办事时要无私利性和规范性。会计人员必须严格规范自己工作行为, 在任何条件下都要让自己大脑保持清醒, 要面对任何的诱惑都要抵制。会计工作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要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 不断用相应的规则来约束自己, 才能符合当代社会发展需要。

三、会计行业与会计人员的监管存在的问题

(一) 企业内部监管方面不利

必须强化内部监管可以保证企业会计行业和会计人员自身素质与质量。企业内部的监管机制不够合理, 那么会计行业和会计工作人员就不会发挥应有的作用。为了维护企业公司的财务安全, 必须建立完善的机制。内部监管必须要独立与企业的任何部门之外, 不然其他部门进行干涉不会发挥有效的作用。当前经济环境下, 政府和企业必须分开, 企业中的会计人员必须遵守国家相应的法律条款, 但是又必须服从本企业, 经济利益受到单位上司的影响。这种现象导致会计工作人员无法公平公正执行相应公正公平的监督职能。

(二) 外部监管方面

这里说的外部监管主要是指社会监管。新的法律建构如三角型一样的模式, 企业内部监督、国家行政监管和社会外部监管。目前国家行政的监管和其内部监管存在大量监管力度不够, 同时社会外部监管也没有相应效果。例如我国实行外部监管是由注册会计师对国内上市公司对外部展示出相应的财务结果进行单独审计。社会外部监管有效性注册会计师和相应会计事务所工作人员运行对外公布的结果。在执行的过程中还要受到执行人员、行业执行规定, 相应的经济机制, 外部执行环境, 当前我国阶段会计工作事务所由于社会监管不到位, 我国注册会计事务所产生较晚, 同时会计事务所的能力基础比较薄弱, 在不断发展过程中又会遇到新的问题。

(三) 国家行政监管

这是政府各个部门出台的相应的规定, 提高了行政监管力度, 这十分有利于会计行业信息真实能力。然而由于我国企业改革, 制度更新与时代速度发展不同步, 有些法律规定出现不符合规定, 从而影响法律法规约束限制能力, 导致会计监管逐渐淡化。政府部门的各个职能在法律法规并没有得到明确监管职责, 当监管部门出现执行不力或者监督能力无效的情况下, 相应的追究责任制度也不到位。当法律法规出现了给予权利和相应的责任不对等的情况, 导致行政部门对会计行业和会计人员监管没有起到一定的责任。

(四) 会计从业环境秩序不稳

目前会计行业的市场环境还存在一定问题, 十分不利于会计人员职责发挥。我国由于过去传统环境的影响下特别是在计划经济体制时代, 带来很多不好影响对现代会计从业人员工作带来不小的障碍。例如企业相关会计工作展开, 一般企业或者单位招聘会计人员, 会计人员的工资由企业给予, 同时听从上层领导。这种制度给公司财务鄙陋提供了条件, 从而让企业账目出现马虎, 资金流通和相应账薄的管理不清, 缺乏有效规定。这些不好的现象不能反映出企业正常运营情况, 不利于财务工作人员了解企业运营情况, 进而给投资者带来不必要经济损失。企业的机密信息管理系统还存在问题, 首先缺少一定奖励和惩罚制度。在奖励制度, 会计人员可能十分看重, 但是惩罚方面, 由于企业的执行能力不够, 上下沟通不畅, 财务信息流通与会计人员职业信息的表达确切性让人疑惑。

(五) 专业人才十分匮乏

人才单一, 并且应届的大学生有个致命的弱点缺乏一定管理实践经验, 不能担任繁复的工作。有些企业不看重人才进入, 也不看重企业财务管理, 有的甚至录用熟人当会计, 而这些人并不具备相应的资格证, 这些行为限制会计职能发挥最大有效性。随着当今会计电气化和计算机广泛运用普及, 缺乏一定复合型人才。[2]

(六) 企业信息传达不正确

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着和投资人员通常是分割开来。投资人员一般不参加企业运营管理, 他们不清楚公司财务管理情况, 特别是对公司投资流动运营情况不够全面清楚, 在企业这种政权分离情况下一些会计人员如果从中造假就会不易查处, 一些财务人员如果利用公职营私, 便会谋取一定利益。

四、提出会计行业内部监督相应对策

(一) 对会计人员的管理制度进行改革

要对会计制度不合理的部分进行改革, 为了能够符合当今社会发展趋势, 企业内部需要不断加强管理, 加强政府监管, 加强自身管理。

第一, 财务管理部门要将培养会计人才作为工作重心, 并且还要建立相应在职教育政策, 并对会计从业人员的工作实践进行监督, 对会计从业人员的违纪行为进行警告。

第二, 集体经济制度和公有制经济制度可以采取直接委派形式。

第三, 非公有制经济可以采取自己组织管理委员会形式, 会计管理权必须要有企业抓住, 主导权归于企业领导, 保障企业能够自由选择会计人员权力。

第四, 自主性会计组能够在企业管理委员会与政府之间起一个桥梁的作用, 充分发挥企业管理协会对会计人员的监督与管理作用。

(二) 加强对会计人员操作纪律监管

第一, 会计人员要不断加强培训力度。对会计人员培训力度首先获得财务部门的大力支持, 需要进行科学严谨规划并落到实处。在会计的培训成绩评定方面需要以更加严格规定作为保障, 从而达到效果提升性。需要具体的几个方面:首先, 要对会计行业规定应对从业人员培训应该有明确的任务, 学习时间不能超过规定, 然后对培训工作进行综合考核, 从中了解培训内容, 特别是针对不足地方进行加强。其次, 每个行业和每个地区会计人员培训都需要当地会计管理部门按照一定规范进行培训, 采取标准管理模式, 联合管理和规划, 建立知识材料库, 进行同一出题, 统一进行考试批改。财务部门会计管理结构必须派出一定监管人员, 针对培训每个环节进行指导和管理, 要把继续培训与测试分开。一些没有通过测试的学员, 应该要求单位进行二次培训, 通过测试才能发放资质证书。

第二, 会计人员资格证书必须严格控制。会计资格管理制度的严格控制是我国会计人员进入行业内部第一道关口。财务部门应该全面控制会计检查管理, 加强会计人员资质和素质的约束力, 这样能够不断提高会计人员对自身工作重要性的理解, 更加尊重行业内部规矩。[3]

(三) 持证人会计人员言行需要进入网络档案

当今网络越来越发达, 十分有利于会计工作运行, 财务部门应该运用网络对会计从业人员相应的档案进行管理, 全面统一化和恰当性档案管理能够帮助会计人员日常工作中注意自己的言行和动作, 同时结合会计人员从业资格证书进行登记和检查监督, 将对会计人员进行各项监管进行电子化归入档案, 从而建立会计人员言行动作诚实电子档案。会计从业人员的相应档案是财务部门对会计工作人员进行监管的重要证据, 成为单位人才提干的重要依据, 同时这些岗位要接受社会大众的监管, 从而实现对其行业监管与限制, 让会计人员在工作中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 保持严谨之风。

(四) 对专业技术证书考试需要严格把关

会计人员上岗前必须参加国家相应的统一考试, 从初级资格考试到中级考试, 甚至到了注册会计资格考试都经过严格考察。特别是到了高级会计师资格评定来说难度更加大, 需要进行综合评审, 要经过严格把关和层层选拔。

会计人员是会计行业重要成分之一, 必须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培养, 充分发挥主观性能动性, 让会计行业走向康庄大道。

参考文献

[1]杨明达.论会计行业与会计人员的监督[J].品牌:下半月, 2014 (12) .

[2]田崇楠, 钟芳.论会计行业的监管[J].东方企业文化, 2015 (4) .

被监管人员 篇9

2005年, 晋江市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问题成了当年市人大的热议焦点, 晋江市委书记杨益民多次听取了关于此项问题的专题汇报。由于人均耕地面积少、工业化进程快、征地数量大等问题, 许多农民一时无法接受“地没了”的事实, 经常到晋江市政府上访, 一时间, 矛盾相当激化。

为了进一步摸清晋江市被征地农民在就业、收入、生活水平、参保意愿、征地数量等方面的情况, 2005年6月, 晋江市成立了由劳动保障、财政、农业、卫生等部门共同组成的社会保障调研组, 开始了入户访谈、召开座谈会、数据采集等工作。

为了加快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障制度的建立, 2005年7月、2006年11月、2007年8月, 由晋江市组织政府办、劳动保障、国土、财政、民政等部门组成的考察组, 奔赴江苏、河北一带考察。从2006年开始, 秦皇岛、吴江、迁安等地, 就已经陆续开始将被征地农民纳入养老保险的范畴。兄弟省市的做法给考察团很大的启发, 晋江市在经过多次研讨会, 多次反复论证之后, 出台了《晋江市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险试行办法》, 并深入镇街道开始听取广大干部群众意见。

遇冷

本着“先行先试, 分步实施, 逐步到位”的工作思路, 2007年, 晋江市召开了被征地养老人员动员大会, 杨益民书记亲自到会动员。经过综合考虑, 市领导小组挑选了灵源街道小布林社区、梅岭街道许厝社区、池店镇溪头村和青阳街道湖光西路改造片区等4个村 (社区) , 作为第一批试点单位。由于宣传较为到位, 在这一批的试点单位中, 许多村树立了典型。比如青阳街道湖光西路改造片区将参保费用 (集体负担部分和个人缴费部分的40%~60%) 列入成本改造, 并结合拆迁工作同步进行, 有825人办理了参保;梅岭街道许厝社区结合土地招、拍、挂时, 为该社区失地人员做好养老保险, 有318人提出参保申请, 309人办理缴费手续, 参保率达97.1%。

虽然试点工作有所突破, 但是在工作不断深入的过程中, 许多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

首先是集体负担部分保费筹措困难, 制约了工作进度。以当时常住人口测算, 街道需要筹措资金2000多万元, 镇里需要筹措资金5000万~10000万元, 才能解决全部参保对象的保费负担。按照各镇 (街道) 的财政收入, 基本上是没有能力解决应负担的保费, 而多数村社区, 财力有限, 集体经济薄弱, 同样没有能力承担本村社区参保对象的集体缴费。

其次是选择性参保突出。年龄越高, 参保的积极性越高, 特别是已过了退休年龄的老人们, 缴纳了个人部分之后, 就可以马上领取养老金。而许多离退休差几年的农民则犯嘀咕了:参保了要过那么多年才能享受到, 再考虑考虑。更有许多人, 社会保障的意识并不强烈, 甚至质疑政府是不是为民办实事。同时, 还存在着一个家庭有多名成员需要参保, 因缴费总额太高而无力参保的情况。

第三是待遇水平较低。每月250元的养老金是依据“低水平、广覆盖”的原则, 结合全市人均食品消费支出 (2979元) 等因素而制定, 主要目的是着眼于解决被征地人员的基本温饱问题, 这个标准是保障的底线。但广大被征地人员反应, 这个保障水平偏低, 虽能解决温饱问题, 但水费、电费、煤气费等费用并无着落。

完善

针对试点中出现的问题, 晋江市结合国务院以及福建省提出的要妥善解决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的指导性意见, 对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险制度进行了修订和完善。2008年4月, 经晋江市常务会、晋江市常委会研究通过, 《晋江市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险暂行办法》 (以下简称《暂行办法》) 出台了。新出台的《暂行办法》主要从规范参保范围、增加保障项目、降低缴费负担、延长社保补贴期限、提高待遇标准、调整参保推进措施等方面进行了规范和完善。

针对集体缴费比例高达15%, 许多街道村社财政承担不了的情况, 在修改后的《暂行办法》中, 将集体部分承担的比例降低到了5%, 同时对缴费方式也进行了改进, 规定政府负担部分列入财政预算, 逐年拨付到位;集体负担部分, 由镇 (街道) 和村 (社区) 共同筹集;个人缴费部分, 年满60周岁以上需一次性缴纳保费, 60周岁以下可选择一次性缴费或分年度缴费。

而参保对象最为关心的养老保障待遇问题也从250元提高到了280元。其中个人账户养老金约56~70元, 基础性养老金约224元~210元;个人账户养老金标准固定, 不调整, 有特定的支付时限 (最高160个月) ;基础性养老金标准变动, 由政府适时调整, 支付至死亡。二是养老补助金, 不纳入社保基金统筹, 每年直接由财政列入预算支付, 其发放标准按晋江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平均补差标准予以发放, 目前每月为120元。

问题

2008年5月, 在《暂行办法》出台后, 晋江市按照“分步实施、分批解决, 稳妥推进、逐步到位”原则, 稳步推进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障扩面工作。至今年5月, 晋江市扩面工作办公室已完成四批共54个村 (社区) 的扩面任务, 新增参保人员1.32万人, 累计参保村社区达58个, 参保总人数达1.48万人。达龄领取养老保障待遇人数1.35万人 (其中领取养老金1.32万人, 领取养老补助金0.03万人) 。累计收缴养老保险费3.33亿元, 其中政府出资2.31亿;镇街道补助出资0.23亿万, 村社区集体补助出资0.05亿元, 个人缴费0.72亿元, 慈善扶助0.02亿元。此外, 政府还从招拍挂总成交价中提取的调剂基金1.48亿元, 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障总筹资规模已达4.81亿元;月发放养老保障待遇总额318万元, 已累计发放养老保障待遇2475万元。

数据是喜人的, 但数据背后依然存在这样或是那样的问题。在采访中, 晋江市劳动保障局的温副局长向我们介绍了接下来的工作中依然面临着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是扩面村社区的参保资格确定难。随着晋江市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障扩面工作推进, 全市各涉及被征地的村社区纷纷向领导小组提出参保申请, 现在申请为第五批对象就有16个镇街道60个村社区提出参保申请。为把政府有限资金, 优先用于耕地大部分被征地农民参保, 工作组按照《暂行办法》等有关规定, 以“村民小组为单位, 户均被征收耕地在60%以上户籍在该行政村 (社区) 的居民”为依据, 要求各镇街道和村社区提供耕地承包和土地征收等资料, 但由于历史久远或档案保管的缺失, 提供的资料多数不齐全, 造成的扩面村社区难以确定。

其次, 仍然有部分集体和个人资金筹措难。《暂行办法》规定, 政府、集体 (镇、街道和村、社区) 、个人三方负担比例调整为75%、5%、20%。从村社区集体平均负担2.5%, 以该村社区常住人口约3000人进行测算, 每个村社区需筹措30~45万才能解决集体保费负担。但在推进过程中, 仍有个别村社区财力有限, 影响扩面工作的推进。从个人层面看, 虽然个人缴费比例下调, 但部分多参保对象家庭和低收入家庭还是感到难以承受, 导致部分农民参保意愿不强。因而, 有的家庭选择申请不缴费, 直接领取每月120元养老补助金的方式。

采访手记

在采访结束的时候, 因为谈到更多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和许多有待完善的地方, 大家的心情显得有些沉重。在解决一项重大的民生问题的时候, 短暂的喜悦总是容易被接下来的问题所冲淡, 虽然成绩是喜人的, 但问题总是随着工作的不断推进而不断凸显。所谓工作越深入, 发现的问题也越多, 这是一把双刃剑。

在稿件即将出炉的时候, 记者得到最新消息, 受“晋江模式”影响, 省内许多地方的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障的各项计划也在逐步着手开展工作。我们有理由相信, 在一轮又一轮地不断完善和改进热潮中, 遗留的问题也终将会解决。

资料链接Related Links

《晋江市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险暂行办法》

(一) 范围和对象

1.参保范围。

被征地时享有第一轮土地承包权, 以村 (居) 民小组为单位, 户均耕地被征收面积在60%以上的行政村村 (社区居) 民。

2.参保对象。

上述范围内, 男年满45周岁、女年满40周岁的均可参保。

3.保障项目。

三种保障形式, 分别是参加养老保险、享受养老补助金、申请社保补贴。一是男年满45周岁、女年满40周岁的可申请参加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险。二是年男女年满60周岁以上的可申请领取养老补助金, 也可选择参加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险。三是男45周岁、女40周岁以下的被征地人员, 鼓励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对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参保的, 最长可申请领取10年社保补贴。

4.参保原则。

新征人员原则都应参保;原已征人员自愿参保。

(二) 基金筹集和缴费

1.缴费比例。

政府、集体、个人三方共同负担。其缴费比例为75%、5%、20%。

2.保费来源和缴费方式。

政府负担部分列入财政预算, 逐年拨付到位;集体负担部分, 由镇 (街道) 和村 (社区) 共同筹集;个人缴费部分, 年满60周岁以上需一次性缴纳保费, 60周岁以下可选择一次性缴费或分年度缴费。

3.调剂基金的提取。

由市财政每年从招、拍、挂总成交额按3%提取。

(三) 缴费标准和方法

1.缴费标准。

缴费标准根据我市经济发展水平适时调整。2008年男60周岁、女55周岁以下参保人员的缴费总额为44800元, 政府负担33600元、集体 (镇街道村社区) 负担2240元、个人负担8960元。男60周岁以上、女55周岁参保人员的缴费标准按其年龄从低至高依次递减缴纳保费, 其中男70周岁以上、女65周岁以上最低缴费额为16800元 (个人负担3360元) 。

2.缴费标准的调整。

缴费标准调整后, 新参保人员和分年度缴费的参保人员按当年度公布的缴费标准缴费。原来一次性缴纳保费的参保人员, 不再增加缴费。

(四) 享受条件和标准

1.享受条件。

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并足额缴费 (申请领取养老补助金不必缴费) 的参保人员从批准的次月起可领取养老保障待遇。

2.养老保障待遇。

一是养老金, 采用统账结合模式, 由个人账户养老金 (包括个人缴费和村社区补助部分) 和基础性养老金 (包括政府负担和镇街道部分) 组成, 2008年月标准为280元, 其中个人账户养老金约56~70元, 基础性养老金约224元~210元;个人账户养老金标准固定, 不调整, 有特定的支付时限 (最高160个月) ;基础性养老金标准变动, 由政府适时调整, 支付至死亡。二是养老补助金, 不纳入社保基金统筹, 每年直接由财政列入预算支付, 其发放标准按我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平均补差标准予以发放, 目前每月为120元。

3.办理程序。

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的参保人员当月办理, 次月发放。

4.发放管理。

养老保障待遇委托市农村信用合作银行于每月10日前发放, 并实行指纹认证对其生存状态进行动态管理。

上一篇:大股东控制理论下一篇:软件开发管理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