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流媒体技术(精选10篇)
移动流媒体技术 篇1
0 引言
从2000年起, 欧洲就对移动学习的方式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先后组织了30多个移动学习项目, 对移动学习的教学对象、教学方法、技术手段等进行探讨。在我国, 研究移动学习的研究者主要分为两个流派:理论应用派和技术派, 前者的研究注重教育性与科学性, 重视从学习者的角度研究移动学习的优势与不足。后者的研究注重移动学习技术实现的可行性问题, 为将来基于成熟移动通信网络和移动通信设备的移动应用服务市场推广做准备。本文主要是从技术的角度来论述, 如何利用流媒体技术有效地支持移动学习。
1 移动学习的界定
关于移动学习, 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统一定义。但存在3种不同的认识与理解取向。第一, 是将移动学习理解为远程学习的一种形式, 远程学习、数字化学习和移动学习是远程教育的3个发展阶段的观点。第二, 认为移动学习是数字化学习的扩展, 学习内容与数字化学习相同, 只是信息与知识获取的方式借助于移动通信网络和移动通信设备。第三, 从认知与学习的角度来开展研究, 认为从内容与形式方面看, 移动学习与数字化学习、网络学习没有本质区别, 但是移动学习的移动性、情境相关的特点使得其成为一种完全不同于数字化学习、网络学习的一种全新学习技术与方式。
在中国, 大部分研究移动学习的学者都比较赞同这样的定义:移动学习是指利用无线移动通信网络技术以及无线移动通信设备 (如移动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DA、Pocket PC等) 获取教育信息、教育资源和教育服务的一种新型学习形式。
移动学习的出现, 本质上是教育与技术相互作用的结果, 经历了一个教育需求与技术发展交互驱动的过程;它的出现不仅会带来人们观念的转变, 还会促使整个人类学习环境的彻底改变。
2 移动学习的技术支持
移动学习是作为泛在社会的一部分存在的, 具备无障碍性和创造性两个重要特点, 以适应后现代社会中知识的复杂性和迭代性引发的学习范式革命。若移动学习要满足无障碍性, 没有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是达不到的。早期的移动学习资源仅限于文本与简单图片等, 如果需要在移动设备中观看教学录像, 需要先通过计算机的Web接入方式下载到电脑中, 再转存到移动终端设备中, 进行学习。这就导致了移动学习的“障碍性”, 虽然目前有些移动终端能够实现音视频的在线下载和观看功能, 但传输质量和效率都不高。而流媒体技术则能完成排除“障碍”的功能。
2.1 流媒体技术
流媒体指在Internet/Intranet中使用流式传输技术的连续时基媒体, 如音频、视频或多媒体文件。流媒体的核心部分是传输协议和文件格式。流式传输的实现有特定的实时传输协议, 其中包括Internet本身的多媒体传输协议, 以及一些实时流式传输协议等, 只有采用合适的协议才能更好地发挥流媒体的作用, 保证传输质量。
流媒体技术是从互联网上发展起来的一种传送多媒体数据流的技术。流媒体技术的最主要特点是以流 (streaming) 的形式进行多媒体数据的传输。采用流媒体技术的客户端播放器在播放一个多媒体内容之前, 预先下载多媒体内容的一部分作为缓存, 在将缓存中的这部分内容向用户播放的过程当中, 该多媒体内容的剩余部分将在后台系统从服务器继续下载到客户端播放器上。这样, 一方面客户端播放器在不断地向用户播放缓冲区中的多媒体内容, 另一方面多媒体内容的其他部分从后台服务器不断地传输到缓冲区中, 这样就可以实现不必等到整个多媒体内容都下载到客户端播放器上, 而用户就能播放该多媒体内容了。
完整的流媒体业务由流媒体服务器、流媒体客户端、门户 (Portal) 、用户管理系统、缓存服务器构成。门户是为提供更便利的流媒体内容访问能力的服务器, 即用户通过门户进入IP网络从而访问流媒体服务器的内容资源。同时, 通过门户, 内容提供商 (CP) 向流媒体服务器和流媒体缓存发布内容, 门户提供对CP的认证和内容发布的接口。管理系统用于存储用户参数和设备功能信息, 用于控制如何向用户提供流媒体内容。图1为流媒体系统框架图。
在无线网络条件下, 学习者想通过无线移动通信设备获取教育信息、教育资源和教育服务, 但由于可用带宽比较狭窄, 网络的传输时延比较大, 终端设备存储容量有限等限制因素, 学习者并不能有效地进行学习。而采用流媒体技术则可以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从而有利于开展移动学习。
近年来3G (3rd Generation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 是指能够满足ITUIMT-2000系统要求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 技术已日趋成熟, 流媒体技术在移动终端实现音视频的直播, 点播和下载功能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
2.2 移动流媒体技术
移动流媒体技术就是把连续的影像和声音信息经过压缩处理后放到网络服务器上, 让移动终端用户能够一边下载一边观看, 而不需要等到整个多媒体文件下载完成就可以观看的技术。移动流媒体系统框架如图2所示, 比较图1和图2可知, 实质上, 移动流媒体技术是流媒体技术在无线网络环境下的应用。
2.2.1 VOD下载应用
VOD下载应用是通过Wap或Web门户提供给终端学习者的。终端学习者浏览媒体门户时, 当他们找到一个符合自我需求的教学资源, 就会点击该资源的链接。这样, 该资源就会保存到移动终端的内存里面, 学习者可以直接使用移动终端进行离线学习。利用移动流媒体技术可以实现该项功能, 图2中实现该功能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当流媒体使用H.264编码标准, 可以保证在同样的图像质量下, 将压缩比提高一倍, 这样就使视频下载应用就更有吸引力了。教学资源提供者可以在不损失图像质量的情况下, 提供的同样大小的视频教学资源, 该资源所包含的信息量大约是以前的2倍。结果是大大缩小了下载时间或提供更多的信息量。在使用流媒体技术后, 视频下载无论是对教学资源提供者还是资源使用者 (学习者) 都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对于VOD下载播放, 主要的限制指标是终端的处理能力和终端的存储能力, 教学资源提供者可以制作出较高质量的视频内容 (高带宽, 高帧速率) , 但需要考虑内容的下载时间及终端的存储空间。
2.2.2 流式视频直播应用
流式视频直播应用包括3个组件:一端是连接到PC的视频摄像机, 例如:课堂中安装多角度的摄录设备。中间是视频分发平台, 可以在录播系统的控制室安装视频分发平台。另一端是配备移动设备的终端学习者。目的是使终端学习者访问的时候, 感觉视频是直接从摄像机过来的, 而视频分发平台对用户是透明的。利用这样一个视频直播平台, 学习者可以通过移动终端设备对视频画面进行切换, 满足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流式视频直播流程图如图4所示。
2.2.3 流式视频点播应用
移动终端播放器实时从流媒体服务器上获取流媒体数据, 边下载边播放, 流媒体内容不需存储在用户的终端设备。如果学习者需要多次播放同一内容, 每一次都需要从流媒体服务器上重新下载数据。但是这样大大减少了学习者的下载等待时间, 灵活自主、随时随地的自己选择学习内容。教学多媒体内容文件不在客户端驻留, 播放完毕即被清除, 不占用学习终端的存储空间。所以“边下载, 边播放”是流式传输技术真实写照, 也是它与“先下载, 再播放”的传统传输技术的最大区别。
由于是边下载边播放, 播放效果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网络带宽, 所以需要根据实际带宽状况, 选择合适的压缩参数制作教学内容。点播应用的流程图与VOD下载应用流程图相同, 只是下载机制不同。
综上所述, 利用流媒体技术支持移动学习, 不仅能实现传统的下载离线学习方式, 而且能满足“边下载, 边播放”的学习点播功能, 还能实现直播的在线学习方式, 比早期的移动学习要有许多优越的地方。学习者不再受基于桌面电脑的固定场地所局限, 可以“随时、随地、随身”在有无线网络接入的地方进行移动学习。
3 基于流媒体技术的移动学习系统仿真模型
Real Networks主要是从事开发与销售专门应用与网络上的音频、视频及其他多媒体的软件, 使用户可从个人电脑至其他电子设备终端都可以发送与接收高质量的视频。自1995年面世至今, Real Networks的产品已成为Internet和Intranet上最具有影响的、最深入人心的媒体流解决方案。
3.1 仿真模型
本文以Real System为原型, 使用Rational Rose统一建模工具, 设计出基于流媒体技术的移动学习系统仿真模型, 如图5所示。
TD-SCDMA作为中国提出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 (简称3G) , 自1998年正式向ITU (国际电联) 提交以来, 已经历经10来年的时间, 完成了标准的专家组评估、ITU认可并发布、与3GPP (第三代伙伴项目) 体系的融合、新技术特性的引入等一系列的国际标准化工作, 从而使TD-SCDMA标准成为第一个由中国提出的, 以我国知识产权为主的、被国际上广泛接受和认可的无线通信国际标准。故本仿真系统采用TD-SCDMA标准作为无线网络的接入方式。移动学习者通过移动终端在有无线网络接入的地方访问门户, 进而实现教学视频的点播, 直播或下载功能, 享受移动学习的快速冲浪体验;教学内容提供者也可以通过无线接入方式提供教学视频内容。
3.2 系统功能特点
(1) 对网络带宽的适配功能
对于移动终端学习者, 在同一地点的不同时间或在同一时间的不同地点所能使用的网络带宽会有很大不同, 所以用统一带宽速率压缩的内容无法满足不同用户的实时播放需求。流媒体业务应根据用户的实际使用状况, 提供带宽适配的功能。当终端学习者在播放流媒体教学内容时, 流媒体业务平台能够探测学习者当前的实际带宽, 然后把以接近实际带宽速率压缩的内容发送给学习者, 保障学习者能够在不同的带宽情况下都能看到无中断的播放。
(2) 负载均衡功能
当流媒体系统有多个流媒体服务器时, 系统具备为学习者的流媒体服务请求选择最合适的流媒体服务器的能力。
(3) 流媒体服务的中断和续传
无线传输由于其网络的特殊性, 容易出现阻塞和中断, 影响学习者观看和学习, 改系统提供断点续传功能, 学习者可从断点处往下观看, 而不用从头开始观看。
(4) 容错功能
无线电传播环境恶劣或学习者处于移动状态等诸多因素, 均能造成无线电传播的损耗。多媒体信息经过压缩后对错误特别敏感, 所以多媒体信息通过无线信道传播时, 极易出现错误。改系统通过采用带宽冗余和丢包重发机制来保证容错。
4 结束语
3G技术已经掀开历史的崭新一页, 无线通信的快速发展变得不可逆转, 移动学习在无线通信技术的支持下更显示其优越性。本文对支持移动学习的流媒体技术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并创新地应用基于J2EE框架的统一建模工具设计出基于流媒体技术的移动学习系统仿真模型, 以期验证流媒体技术可以有效地支持移动学习。虽然, 本文研究的模型代码还未成型, 但为以后的实现模型代码指明了方向, 有利于以后提出优化算法, 使流媒体技术更好地服务移动学习。
摘要:首先对移动学习的概念和本质进行研究;然后阐述流媒体技术以及支持移动学习的流媒体技术即移动流媒体技术;最后, 从理论上分为3个方面论证:移动流媒体技术能有效支持移动学习;并创新地使用Rational Rose统一建模工具, 设计出基于流媒体技术的移动学习系统仿真模型, 以期验证流媒体技术可以有效地支持移动学习。
关键词:移动学习,流媒体技术,移动流媒体技术,无线网络
参考文献
[1]叶成林, 徐福荫, 许骏.移动学习研究综述[J].电化教育研究, 2004 (3) .
[2]张海, 周晶.移动学习研究和实践的新指向[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08 (10) .
[3]孙弼阳, 李虹, 王颖.移动流媒体业务的技术与应用[J].现代电信科技:技术专题, 2008 (6) .
[4]庄捷.流媒体原理与应用[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7.
[5]李鹏.融创天下—高端移动流媒体技术助跑TD_SCDMA产业[J].技术应用, 2008 (3) .
移动流媒体技术 篇2
就目前而言,报纸、杂志基本上是获取这部分眼球的重要媒介。但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以手机媒体为代表的移动通信流媒体的应用将成为下一代“离散眼球经济”的开路先锋。
——中研博峰咨询顾问 焦明哲
前景分析
移动流媒体应用市场由于受到网络和移动终端的制约,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用户消费习惯的培养和流媒体资源的补充还有待时日。预计2005年,移动流媒体将进入投资信心高速增长的炒热阶段,2007年后逐渐进入稳步发展阶段。
有资料统计,截至2004年底,中国手机用户数量约4亿,其中移动电话用户约3.35亿,小灵通用户约0.65亿,手机网民数量约4500万,活跃用户约1000万。与韩国、日本的移动电话普及率相比,中国的移动电话普及率仅为25.77%,还是显得过低。更有多家市场调查公司预期,到2008年底,中国的手机用户将增加到5.5亿左右,手机网民数量约2亿,活跃的手机上网用户约7000万左右。
17亿元的移动商机
易观国际最新的《移动增值服务—流媒体专题报告2005》中显示,各类移动流媒体的应用成熟度主要需要从与人们生活粘性高的服务领域以及其产业在移动平台应用的构成复杂程度来分析。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尤其是2.5G和3G技术的陆续推出,使增值业务在技术基础和传输速率方面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和提高,将促进移动终端的升级换代和各种增值业务的出现。而随着宽带的普及,各类互联网增值业务也将得到广泛应用。在日韩、欧美以及中国目前移动流媒体的开展应用来看,不仅覆盖了人们对于娱乐、信息的需求,更多的覆盖了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联密切的方面。
在这份《移动增值服务—流媒体专题报告2005》中还指出,移动流媒体在影视、交通、广告等领域的应用将前景广泛,为传统媒体的新形势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随着终端和网络的升级,移动流媒体用户数预计2005年将达200万人,市场规模达到2亿元人民币。
但由于流媒体业务的商业模式也尚未成熟,市场的不确定因素较多,易观国际预测,2006年移动流媒体用户数将达到1000万左右,2007年市场规模约17亿元人民币(图表1)。
概念或媒体新宠?
当前,流媒体技术在两个领域的应用颇为引人注目,其一是宽带网,其二是移动网,而后者由于其商务模式更易为人们接受而备受青睐。
移动网络和移动终端的发展共同决定移动流媒体业务市场的发展进程。不同国家由于其移动运营商和设备制造商的已有基础和发展战略不同,移动流媒体业务市场的发展过程也不相同:如日本和韩国的3G网络发展迅速,美国的3G网络发展相对较慢,手机终端的发展相对较快。而目前国内运营商则普遍处于试验阶段。
中研博峰咨询顾问焦明哲认为,以手机+流媒体为代表的移动流媒体将成为未来最有力的“眼球”获取媒介。“首先,流媒体技术应用的最大特点是:媒体节目边缓存、边播放,即内容的获取和内容的消费同步进行。因此,对于用户而言节省了服务时间,无需苦苦等待下载,这一特点使得流媒体技术可以最大限度地在有限的时空范畴内为消费者提供高效的信息服务。其次,手机媒体的自身特点决定其适合这种形式。手机以其移动性、便携性的优势成为传统媒体的重要补充。手机媒体的出现,会随时随地且无处不在地服务,正好填补了人们离散时空。”
移动流媒体技术概述 篇3
关键词:移动流媒体技术,组网方案,分发系统
移动流媒体技术是把连续的影像和声音信息经过压缩处理后放到网络服务器上, 让移动终端用户能够边下载边观看、收听, 而不需要等到整个多媒体文件下载完成才能够观看的技术。实际上移动流媒体技术是网络音视频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它是融合很多网络技术之后所产生的技术, 它会涉及到流媒体数据的采集、压缩、存储以及网络通信等多项技术。
移动流媒体是从固网的流媒体发展而来的, 两者的不同主要体现在终端部分和终端与服务器之间的承载网络。正是由于这两方面的不同, 造成了移动流媒体采用许多不同于固网的技术。
当前移动流媒体采用的主流媒体格式包括:3GPP3、3GPP2、MPEG-4、RM等格式。
1 移动流媒体的系统功能
移动流媒体基本业务可以分为以下三种典型业务模式:
1.1 流媒体点播:
内容提供商将预先录制好的多媒体内容编码压缩成相应格式, 存放在内容服务器上并把内容的描述信息以及链接放置在流媒体的门户上。最终用户就可以通过访问门户, 发现感兴趣的内容, 有选择的进行播放。
1.2 流媒体直播:
流媒体编码服务器将实时信号编码压缩成相应的格式, 并经由流媒体服务器分发到用户的终端播放器。根据实时内容信号源的不同, 又可以分为电视直播、远程监控等。
1.3 下载播放:
用户将流媒体内容下载并存储到本地终端中, 然后可以选择在任意时间进行播放。对于下载播放, 主要的限制指标是终端的处理能力和终端的存储能力, 内容提供商可以制作出较高质量的视频内容 (高带宽, 高帧速率) , 但需要考虑内容的下载时间及终端的存储空间。
流媒体业务必须向用户提供内容发现和业务使用两个基本功能, 还必须具备与其他服务或应用的接口能力。流媒体内容的发现是指用户使用支持流媒体业务的手机或其他移动终端, 访问流媒体业务平台Portal, 通过页面浏览、分类查找或直接搜索功能发现流媒体内容的过程。而流媒体业务的使用是指用户发现指定流媒体内容后进一步使用流媒体业务的过程, 包括流媒体内容的在线播放、流媒体内容的下载播放以及收看实时流媒体广播服务。
不同的终端之间处理能力有很大区别, 所支持的协议也各不相同, 流媒体业务必须具备有对终端适配的功能。
对于移动用户来说, 在同一地点的不同时间或在同一时间的不同地点所能使用的网络带宽会有很大的不同, 所以用统一带宽速率压缩的内容无法满足不同用户的实时播放需求。流媒体业务应该根据用户的实际使用状况, 提供带宽适配的功能。
流媒体业务应具有可以传送多种通用流媒体文件格式, 包括MPEG4、H.263、Real Networks、Windows Media, 静止图像如JPEG、GIF、动画GIF、BMP等, 特殊格式如SMIL和SVG等的功能。
在满足了上述功能的前提下, 整个流媒体系统才能正常运行起来。
2 移动流媒体系统的组网方案
流媒体系统的组网可以分为单点系统和多点系统两种方式, 在前期用户数量少的时候, 可以使用单点系统, 单点系统适合集中建设模式, 全网只有一个核心流媒体业务平台, 单点系统的组网结构存在两个不同类型的地区, 位于A类地区用户相当于本地用户, 用户接入后可以通过本地的分组网直接接入到本地的流媒体业务平台使用。
当用户数量增加的时候, 系统负荷会加大, 单点系统则不能满足整个业务的要求, 此时就要在单点系统的基础上升级为多点系统, 实现方法是在流媒体用户数量多的地方增加地方级流媒体业务平台, 原有的流媒体业务平台作为中央流媒体业务平台, 实现流媒体用户的漫
3 移动流媒体平台的内容分发系统
由于流媒体的种种特性, 在有线和无线网络上传输流媒体面临着诸多问题, 比如网络拥塞、服务器超载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移动流媒体内容分发网络 (Mobile Streaming Media Content Delivery Network, MSM-CDN) 的概念应运而生。MSM-CDN是一种覆盖在现有IP网络上的复合虚拟网络, 它通过叠加的服务器实现端到端的媒体传输以及网间的媒体业务, 提供了一种新的媒体传输平台。MSM-CDN是由一系列被管理或者自管理的节点组成的, 它们相互协调地为移动用户传输流媒体, 这些叠加的节点在网络中起到了关键控制点的作用, 大大提高了端到端的流媒体传输的性能。MSM-CDN能够向大规模移动用户提供流媒体传输业务, 是实现移动流媒体技术的基础。MSM-CDN具有资源利用率高及时延迟小等优点。
移动流媒体技术 篇4
美国电视收视率统计机构尼尔森公司(Nielsen)日前表示,在对其新的统计技术进行了为期两周的测试后,公司方面认为这一技术能够较准确地对在移动设备上播放的流媒体进行监测,并分析出相应的节目收视率。如果这一技术最终能够得到推广,将能填补使用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观看电视节目的收视率盲区。
尼尔森测试的合作对象是Syncbak公司,这家公司的应用目前能为用户得供实时电视节目以及CBS旗下的四家电视台的点播节目(WCBS、WLNY、KCBS和KCAL)。测试结果显示,尼尔森能够成功监测到通过这一应用在移动设备上收看或点播的所有节目量。
CBS调研部负责人大卫·波特克(David Poltrack)认为:“随着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普及,收看电视节目的方式也发生了根本转变,有越来越多的人已经离开了家中的电视机屏幕,这是一个从线性收视向非线性收视的跨越,我们急需获取这部分收视人群信息的办法。”
流媒体的竞争力不断增加,传统电视台与流媒体公司有关版权的纷争也没有断过,除了打官司以外,各大电视台与流行媒体公司也开始进行合作,或开发自己的流媒体客户端。今年4月,CBS也开始向Syncbak注资,不久后,ABC也在自己的官方客户端上放出直播节目。这都说明电视台对非传统观众的重视程度正在增加。
迪士尼宣布多部影片档期
迪士尼影业近日宣布了多部影片的档期,其中将在2016年5月6日和2017年5月5日上映的两部未定名漫威新片,受到诸多关注。
迪士尼的新片计划还包括2014年12月25日上映,由罗伯·马歇尔执导,约翰尼·德普、梅丽尔·斯特里普主演的奇幻歌舞片《步入丛林》(Into the Woods);2014年8月8日上映,由奥普拉·温弗瑞监制,根据畅销小说《百尺旅程》(The Hundred-Foot Journey)改编的同名电影;2013年12月20日上映,由汤姆·汉克斯、艾玛·汤普森主演的《拯救班克斯》以及提前到2014年12月12日上映,由布拉德·伯德执导、乔治·克鲁尼和休·劳瑞主演的的最新科幻片《未来乐园》等。
Netflix与梦工厂签署电视剧首播协议
6月17日,Netflix和夢工厂动画(DreamWorks Animation)签署了一份为期多年的合作专属协议,再一次扩展了自己原创儿童节目的资源库。作为协议的一部分,Netflix将成为梦工厂动画旗下超过300小时原创电视剧的首播平台。Netflix希望通过和梦工厂动画的结盟使自己可以基于后者部分代表作品中的知名角色创造出全新的原创节目,通过将自己的触角深入儿童电视节目领域来扩大旗下数字内容的选择范围。
分析认为,在此次Netflix和梦工厂动画达成合作协议后,Netflix事实上已经和当今两大动画制作室组成了联盟关系。Netflix表示,公司预计将在2014年开始直播自己的原创剧,同时将开始播放诸如《疯狂原始人》(The Croods)、《急速蜗牛》、《眼镜狗和眼镜男孩》(Mr. Peabody & Sherman)等动画片。
《权力的游戏》
收视成绩傲人
HBO剧集《权力的游戏》第三季大结局直播阶段共揽获了540观众,比第二季终结篇的420万收视人数多出了28%。但这个成绩并没有打破《权力的游戏》收视人数的纪录,该剧第三季第6集曾创下了550万收视人数的纪录。
到目前为止,《权力的游戏》第三季平均每集有1340万观众观看(途径包括:直播+重播+DVR和HBO官方终端等)。这使得该剧成为了HBO自《黑道家族》之后最受欢迎的剧集,同时《权力的游戏》也超过了《真爱如血》成为了HBO在播剧集里收视最高的剧集。《权力的游戏》已经获得第四季续订,预计明年4月1日回归。
苹果电视机顶盒新增5家内容提供商
苹果公司日前透露,公司推出的电视机顶盒业务近期新增了5家内容提供商,包括时代华纳旗下HBO Go和迪士尼旗下WatchESPN。
新增的内容提供商将从6月19日前后开始为苹果公司电视机顶盒提供内容。除上述两家提供商以外,其他三家分别是卫星电视服务Sky News、动漫订阅服务Crunchyroll和内容订阅服务Qello。
在获得这5家内容提供商的支持以后,为苹果公司电视机顶盒提供视频的外部开发者和服务的公司现已达到14家。但与另一款智能电视机顶盒Roku相比,苹果公司电视机顶盒距离成为开放式平台仍很遥远。
《五十度灰》导演人选落定
环球公司年初透露将把畅销小说《五十度灰》改编成电影,并暂定了2014年暑期档,6月19日,环球公司正式宣布英国女导演萨姆·泰勒-约翰逊(Sam Taylor-Johnson)将执导这部电影。《五十度灰》小说最初发表在美国的互联网上,由于获得热烈的反响,在2011年5年月出版成书,小说由女作家E.L. James创作,她本人还是一位电视制作人。《五十度灰》还有两部续集,分别是Fifty Shades Darker和Fifty Shades Freed,其电影版权同样被环球公司和旗下的焦点公司共同获得。
《环太平洋》续集启动
由吉尔莫·德尔·托罗导演的《环太平洋》将于7月12日以2D/3D/IMAX 3D的全格式在北美上映,并初定于7月31日登陆中国内地。德尔·托罗本人近日透露,《环太平洋2》目前已经开启了筹备工作,目前正处在创意征集以及调试想法的阶段。曾与德尔·托罗一起完成影片剧本的特拉维斯·比彻姆目前正忙于创作《环太平洋》的前传绘本小说,但他早就对续集有了若干想法。不出意外的话,比彻姆极有可能继续担任续集的编剧。
育碧改编3款知名游戏
法国游戏公司育碧(Ubisoft)在成立育碧影业之后接连宣布了《刺客信条》《细胞分裂》和《幽灵行动》这三个游戏改编电影计划,日前育碧又宣布计划将旗下另外三部知名游戏改编成电影:《看门狗》(Watch Dogs)、《孤岛惊魂》(Far Cry)和《疯狂兔子》(Rabbids)。此前育碧和New Regency联合制作的《刺客信条》以及《细胞分裂》,分别属意迈克尔·法斯宾德和汤姆·哈迪主演,《幽灵行动》则请来了迈克尔·贝担任导演。
移动流媒体技术 篇5
模拟导游教学中存在教学模式单一化、教学、考核技术手段单一化、实训教学成本有限等制约因素。流媒体技术由于其具备沉浸性、交互性和全方位构想性的特征, 因此可以广泛运用到模拟导游教学中。
1、教学实践要求
模导 (模拟导游的简称) 本身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它要求学习者不但要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 (景点导游词) , 还须要不断地开展大量语言实践活动 (如视 (看老师示范, 同学讲解) 、听 (老师示范讲解) 、说训练) 。学习者只有进行不断的反复训练, 才能记住导游词以及相关联的讲解技巧与要点。
2、辅助教学要求。
在实施教学中, 除了要有文字材料, 还必须要有声音 (在实践讲解教学中, 声音媒体特别重要) 、视频等多种媒体辅助配套内容丰富、情景交融的音像素材, 以便形成一个集声音、影像及文字为一体的模拟真实语言环境和会话场景, 对学习者的语言感官进行反复的训练和刺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动静皆宜的特点, 将语言与形象联系起来, 建立生动、形象的情景语境, 使学习者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使各种语言感官同时受到刺激, 将会大大提高模拟导游的讲解教学的效率和水平。
3、自主学习的要求
学习者利用移动学习设备学习导游词讲解, 可拥有极大的自主学习控制权。无论是学习内容、学习进度还是学习时间, 都完全掌握在学习者的手中。学习者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完全自主地选择适于自己的学习内容, 充分体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自主学习优势。
学习者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移动技术能更好地采用集文字视听、图像、图表、模仿等直观的方式, 从而提高模拟导游所需的综合能力。
二、流媒体技术应用于导游专业教学活动的实现手段与表现途径分析
流媒体资源的制作技术有很多种, 但其技术关键都在编码和压缩的性能与效率、媒体服务器的性能、媒体流传输的质量控制三个方面。目前国际上针对流媒体传输系统的三大技术关键设计制作出的整体解决方案主要有三个:Real Networks公司的Realsystem。Microsoft公司的Windows Media Technology和Apple公司的Quick Time。由于目前个人计算机多使用微软公司的windows系统。windows系统是自动安装Windows Media Player, 用户可以选择性安装Windows Media Encoder、Windows Movie Maker等一系列与流媒体制作相关的软件。
三、流媒体技术应用下的模拟导游教学模式创新
流媒体技术在模拟导游教学中的应用为旅游教育界提供了情境展示教学、人机互动教学、自主学习教学三种教学模式。情境展现教学模式, 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借助计算机演示各种静态和动态的文字、图像, 把大量的景区、实物、活动场景、技能操作等内容展示给学生, 通过声、形来刺激学生大脑, 增加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人机互动教学模式, 是指运用流媒体教学系统能够实现导游专业教学资源共享和充分的信息交流, 学生通过与教学系统中计算机的对话获得知识, 教师可以对学生通过系统反馈给教师平台的信息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是指, 导游专业流媒体教学系统不仅可以用于讲授新课, 也可以在讲授完某段教学内容后, 为课下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复习和练习提供学习平台;模拟情境教学系统能提供动态图像、可控性声音进行模拟练习, 在模拟导游课程中成为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
流媒体技术支持下的导游专业情境体验式主题教学模式的实现, 包括两个重要步骤。
第一个步骤是格式转化、教学内容的整合。
现有视频的转换:将导游资格考试视频和教学资源视频进行整理, 缺少的进行补充录制, 然后将大部分dv录制文件, 通过专用视频转换格式, 进行压缩, 整理, 后期修正, 在保证视频质量的情况下, 以Mpeg-1格式进行后期压缩。主要以rmvb格式为先。将现场录音进行声频修正, 去除杂音, 将标准导游词, 进行mp3格式转换用于帮助一部分同学进行声频的使用。
第二个步骤是构建教学平台, 利用现有的技术手段, 将师生互动, 教学内容等问题通过网络的构建系统的结合在一起。
通过构建流媒体服务器, 生成和获取流媒体后, 制作WEB网站平台实现流媒体在线播放。通过网站分类将模拟导游资源通过不同需求类别进行划分。通过该网站可以上传rmvb文件用于在线观看。
网站架构采用三层结构, 即用户界面层、业务逻辑层、数据访问层。用户界面层包括所有页面的文字和图片、控件等, 业务逻辑层包括页面交互请求、事件和参数传递等, 数据访问层包括请求的数据处理、安全验证等。只能邻近两层相互响应请求, 用户界面层不能直接将数据发送, 数据访问层处理。在用户界面上注重教师演示讲解视频、学生自主学习视频, 教师和学生课后交流、评价, 学生之间互评等一系列教学环节。通过对网站的设计及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相结合, 充分利用流媒体技术将学生和老师围绕模拟导游教学融合到统一的教学平台中。
基于流媒体技术构建新的模拟导游教学模式, 给导游专业的学生教师都带来了全新的教学模式。利用高科技来整合教育资源, 利用高科技来帮助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流媒体技术在导游专业中的应用能够推动教学观念的转变、促进教学内容的变化、推进教学方式的革新、实现教学场所的变化、促成教育投资的节省。
参考文献
[1]詹青龙:《流媒体技术在现代远程教育中的应用》, 《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综合版) 》, 2003-2。
[2]孙莹莹:《流媒体技术与现代远程教育》, 《长江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0-9。
[3]李兴敏:《外语教学的移动学习模式》, 《电化教育研究》, 200903。
移动流媒体技术 篇6
关键词:移动多媒体,广播技术,移动学习
现如今, 我国的社会经济不断快速发展, 各行各业的发展速度都随之加快, 特别是无线移动技术、蓝牙以及无线应用协议等技术现在已经越来越成熟。移动通信技术及计算机技术之间的有效融合, 不仅能给人们提供方便快捷的生活方式, 而且能从根本上推动我国移动多媒体广播技术的整体发展水平。在这种形势下, 移动学习的概念逐渐产生, 并成为当前远程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与电视、广播或者是报纸、互联网相比, 移动多媒体广播技术的最大优势是移动接收。移动学习与移动多媒体广播之间有共同点, 两者最大的共性就是移动性, 在这个基础上, 将多媒体广播技术与移动学习进行有效结合。这样不仅促使远程教育的形式更加丰富、更加多样, 而且能够有效提升教学质量, 保证教学结果的有效性。
1 移动多媒体广播技术
移动多媒体广播技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利用的是“天地一体”的技术体系, 其自身具有非常多的优势和特点, 如成本低廉、信号覆盖速度快等。移动多媒体广播技术系统主要由其自身的卫星系统、S波段网络及地面协同覆盖网络之间相互结合和作用, 实现移动多媒体广播信号的整体覆盖。在整个过程中, S波段广播信道主要是应用在多媒体信号的直接广播当中, 而增补分发信道则是利用其来进行地面增补网, 对卫星覆盖阴影区信号转发覆盖, 从而保证信号的有效传输和应用。
移动多媒体广播系统音频、视频业务主要包括电视广播业务和声音广播业务这两个方面。移动多媒体广播系统的信源视频、音频压缩编码标准需要按照国家规定标准来进行选择。在电视广播业务当中, 视频的压缩编码一般情况下会利用AVS标准、H.263标准;而在声音广播业务当中, 对于音频的压缩编码主要是利用DRA标准[1]。在移动多媒体广播系统的实际操作过程中, 需要按照规定流程及标准来进行使用, 从根本上保证技术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2 移动多媒体广播技术在移动学习中的实际应用
现如今, 在信息技术的大力发展和应用下, 我国已经全面进入信息化社会, 在这种形势下, 教育现代化的步伐也逐渐加快起来, 信息技术在教育行业当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教育信息化不仅能从根本上有效解决传统教育技术中的一些弊端, 而且能促进教育的长期稳定发展。现如今, 个人电脑及有线网络的应用越来越普及, 蓝牙技术、WAP技术、GPRS系统等的开发和应用, 不仅能够给现代人提供方便快捷的生活方式, 而且能够逐渐普及移动学习。在这种形势下, 无线通信技术和移动计算设备的移动学习逐渐被普及和认可, 从数字化学习到移动学习的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显, 移动学习现如今已经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移动学习主要是指利用一些移动通信设备或者是携带一些便捷式电子设备来进行学习辅助, 在学习的基础上结合移动技术, 成为一种全新的远程教育[2]。这样不仅能够为学习者提供良好方便的学习环境, 而且能够为学习者提供快捷灵活的学习方式。
作为现代远程教育发展新概念、新方向的移动学习, 不仅能够为教师、学生、社会各界的学习者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 而且能够保证教学环境不会受到空间、时间的局限性, 能够从真正意义上实现移动教学。移动多媒体广播技术系统主要是针对我国传输环境复杂、用户数量多、用户需求多样化等的特点。这一系统的应用, 不仅能够降低成本投入, 而且能够保证多媒体广播信号的整体覆盖速度。多媒体广播技术系统通过广播的方式来进行信号的传播, 不仅不会受到传播速度和收视人数的影响, 而且不会因为人数增多而产生拥堵现象, 从而导致信号收视画面不够畅通。在移动学习当中, 将移动多媒体广播技术这一特点与其进行有效融合, 不仅能有效扩大信号范围覆盖面, 而且能有效解决因收视人数多而导致的教学效果下降等。这样能够保证移动多媒体广播技术与移动学习之间有效结合, 保证两者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协调, 为移动学习的实际开展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和支持。
3 结语
当前, 我国已经全面进入信息化时代, 在信息技术的影响下, 现代远程教育的概念和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移动学习作为远程教育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和部分, 不仅对远程教育的日后发展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而且对移动多媒体广播技术的发展也有非常重要的含义。将移动多媒体广播技术与移动学习进行有效融合, 是当前远程教育开展实施的重点项目之一, 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重视, 以促进移动学习的整体发展。
参考文献
[1]解伟.移动多媒体广播 (CMMB) 技术与发展[J].电视技术, 2010 (4) .
移动流媒体技术 篇7
关键词:移动,媒体,智能油田,应用
信息技术本身的高速发展, 一方面受到社会经济环境的推动, 另一个方面也会反作用于社会环境中各个领域与产业的信息化进程。在这样的背景之下, 油田环境中的信息技术应用也在不断深入, 并且随着计算机运算能力的不断提升, 以及通信网络的不断成熟, 更多智能性的技术涌入油田应用环境, 智能油田体系也因此崭露头角。
1 移动技术在智能油田体系中的应用
智能油田体系, 相对于数字油田而言, 在其既有的强大信息化基础上增加了智能元素。既有的数字油田环境中, 其发展的重点是将整个油田工作环境中的各个环节的状态数字化, 并且通过数据传输网络进行有效采集, 送达到对应的分布式数字处理节点, 以及数据中心展开深入的分析。而智能油田则更加偏重于在数字油田有效实施的基础上, 展开对于数据的深入加工和智能应用。在一定程度上看, 数字油田和智能油田并不存在明显的界限, 并且智能油田可以视为数字油田的一种深入发展。
从数字油田阶段开始, 数据的深层次价值即开始得到重视和应用, 而数据价值的体现, 必然会要求更多智能技术的引入, 同时也从客观上推动着移动媒体在智能油田环境中的出现。这种客观性并不像数字油田的发展那么显著, 但是却是移动媒体在智能油田中出现的必然。首先, 油田组织在发展的过程中, 必然会经历不同的发展阶段, 而弹性化的组织结构必然会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这种弹性的组织结构, 是更为综合化人才不断涌现而推动形成的必然, 也是切实提升当前整个油田工作环境效率的必由之路。为了能够更好地支持弹性组织形式, 工作空间中的网络会随之表现出对应的弹性状态, 以往的有线接入方式会逐渐被无线接入方式取代。这种更替从技术角度看, 体现为更大容量无线数据传输在技术层面的可行性和良好的支持状态。其次, 移动终端本身的智能化, 也从一个侧面推动着智能油田环境中移动新媒体体系的形成。同时这种终端本身的智能化, 更加成为推动弹性工作环境形成的重要因素。智能化的移动终端, 比以往信息环境更加能够支持起工作人员工作地理位置的移动, 这种状态在整个系统的监控以及维护方面都表现出良好的支持作用。
实际的智能油田环境中的移动媒体体系, 在很大程度上是与地理信息系统 (GIS,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保持高度关联, 虽然当前移动GIS系统在智能油田环境中的应用仍然处于探索阶段, 但是相关的研究以及试点应用已经展开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考虑到油田工作环境中, 不同的部门之间通常会在地理位置上保持较大差距, 因此移动技术与GIS的有效结合, 必然会成为推动智能油田发展的重要力量。
2 智能油田环境下的移动媒体系统结构与核心技术
在智能油田环境之下, 移动媒体系统的应用体系参见图1, 其中包括数据管理层、通信服务层以及终端表现层三个主要层面。
从整个移动体系应用图中可以看出, 终端表现层是最为基层的一级, 其存在主要包括该应用环境中的诸多智能移动端。该层面主要负责实现对应业务数据在移动端的接收, 并且结合地图加以显示, 实现对于整个工作体系的优化部署。对于地图的加载和显示, 以及相关任务数据的送达和确认, 成为该层面的工作重点。而通信服务层则主要负责接受客户端请求, 然后对数据层数据进行处理, 最后将分析处理的结果数据返回给客户端。最后作为数据管理层的最高层, 则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业务数据和空间数据两类, 面向不同的应用请求实现响应。其中业务数据包括勘探开发数据、测井数据等, 主要面向油田工作环境展开相应的数据提供;而空间数据则包括工区井位图、工区管线图、工区地形图等数据, 主要负责诸多与地理信息有关的图形数据提供。
在这样的数据体系环境中, 移动通信、移动定位以及云GIS是最为核心的三个主干技术, 共同构成了智能油田环境中的移动媒体系统。在当前环境中, 3G和Wifi成为油田移动网络的核心技术, 但是4G应用也在随之兴起, 尤其是在目前流媒体数据格式成为突出趋势的环境下, 4G以其对于流媒体更好的支持赢得了一定市场。于此同时, 对于地图的显示也包含了较大的数据量, 因此如何在当前环境中打造更大的无线数据传输容量, 成为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
其次, 移动定位在智能油田的移动媒体环境塑造中同样意义重大。当前移动端的定位方式主要包括GPS定位、网络定位以及基站定位, 若移动端的地图参考坐标系与定位采集坐标使用的参考坐标系不同, 还应考虑不同参考坐标系下坐标的转换, 将采集点的坐标转换为与地图一致的坐标系下的坐标, 正确显示地物的位置信息。不同的定位方式对于软硬件的要求和应用特征都会有所不同, 实际工作中可以依据环境需求进行选择考虑。
最后, 云GIS则是智能油田系统环境中移动体系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 它对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和服务等资源提供共享的可配置的访问方式。无论以何种方式实现云技术, 其核心价值都在于为智能油田提供更精确和迅速的数据服务, 并且更多面向组织环境中不同工作人员的职责展开集中管理, 同时均衡整个通信网络的各类传输以及数据资源。
3 结论
移动媒体技术在智能油田中的地位和作用必然会日益突出, 唯有深入分析当前油田环境中对于信息的需求, 紧跟移动相关技术发展步伐, 才能对整体状况作出准确判断, 才能形成推动移动媒体技术体系发展的有效力量。
参考文献
[1]倪良玉, 马秀强, 南登科.浅议油田信息化移动应用[J].数字技术与应用, 2013 (6) .
移动流媒体技术 篇8
数字化是一场全世界范围的新技术革命,是广播电视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数字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应用的不断创新,如何将电视广播和移动通信技术与两者的业务更加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已经成为目前发展最快、最令人瞩目的领域,这意味着人们可以通过广播电视覆盖网开展移动多媒体广播业务。
作为信息传播的一种新媒体形式,移动多媒体广播的最大优势就是支持移动接收。在信号覆盖范围内,针对多种类型的移动终端,国际各标准组织或公司都相继提出了系统方案,例如DVB-H,Media FLO等。我国于2006年提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移动多媒体广播(China Mobile Multimedia Broadcasting,CMMB)系统,能够支持诸如手机、PDA、MP3、MP4、数码相机、笔记本式计算机等小尺寸、小屏幕、移动便携的多种终端,实现随时随地提供广播影视节目和信息服务,满足当代社会“信息无处不在”的需求。下面,笔者将就CMMB的系统架构、技术特点、产业化发展等多方面进行阐述。
2 系统架构
针对我国幅员辽阔及东部地区城市密集、用户众多、业务需求多样化的国情,CMMB充分吸收国内外成熟技术和先进经验,采用“天地一体、星网结合”的技术体系,实现了全程全网的无缝覆盖。
CMMB系统主要由CMMB卫星、S波段网络和地面协同覆盖网络实现移动多媒体广播信号覆盖。其中S波段广播信道用于多媒体信号的直接广播,上行采用Ku波段,下行采用S波段。增补分发信道采用S波段地面增补网,对卫星覆盖阴影区信号转发覆盖,上行、下行均采用Ku波段。为使城市人口密集区域有效覆盖移动多媒体广播信号,CMMB系统采用U波段地面无线发射点构建城市U波段地面覆盖网络。同时,在实现广播方式开展移动多媒体业务的基础上,利用地面双向网络逐步开展双向交互业务,如图1所示。
由图1可以看出,最终覆盖到终端的信号包括S波段和U波段两个网络,其中,S波段网络利用CMMB卫星和地面增补网络协同覆盖,主要用于中央节目的全国广播。具体过程为:
1)首先,中央节目播出平台将播出节目经CMMB复用后分别处理为Ku广播信号和Ku增补分发信号两种,前者采用OFDM方式调制,后者采用TDM方式调制,卫星上行站使用Ku波段频率将两者同时传送至CMMB卫星。
2)CMMB卫星对接收到的Ku广播信号转换为S波段广播信号进行放大广播。对Ku增补分发信号依然采用Ku波段频率放大广播,两者的调制方式不变。
3)城市中的高大建筑群、地铁、隧道都容易形成屏蔽区域,使用地面增补网络可对无法直接接收卫星S波段广播信号的屏蔽区域进行覆盖,保证业务信号接收的连续性。地面增补网络由S波段直放站和Ku-S转发站组成,其中S直放站接收从CMMB卫星的S波段信号直接放大后广播;Ku-S转发站接收CMMB卫星广播的增补分发信号,首先进行TDM解调,然后重新调制为OFDM信号,放大后使用S波段发射。
图1中的U波段网络可对城市人口密集区域进行移动多媒体广播信号覆盖,主要用于中央节目和地方节目广播。具体过程为:
1)首先,中央节目播出平台将节目内容直接利用Ku波段内容分发信号向地方节目播出平台传送。
2)地方节目播出平台接收Ku内容分发信号,获取中央节目内容,同时整合本地节目内容。所有节目经CMMB复用后通过光纤传送给U波段发射机。在发射机端使用激励器进行信道编码和调制后,使用U波段广播。多个地面U波段发射点可组成单频网,从而形成U地面广播网络,从而对终端用户实现无缝覆盖。
3)本地其他相关信息业务,如电子业务指南、紧急广播、数据广播等均在地方节目平台中进行制作播出。
图1中的回传通道利用移动通信网络、互联网等构成,终端通过回传通道向中央、地方两级节目播出平台发送信息,从而实现交互业务。
因此,CMMB系统中既有卫星网络的大面积覆盖,又有地面网络的协同覆盖,适合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多城市、跨地区的业务开展,特别是实现了对地面和空间区域的立体覆盖,能够非常方便地支持全国漫游,让用户真正体验到随时随地收看电视节目的乐趣。
3 技术标准
事实上,与先前的国家地面数字电视等标准不同,CMMB并不是简单地提供一个信道层面的传输标准。为了切实有效地支撑移动多媒体广播业务,CMMB依托的技术核心是一个非常完备的技术支撑体系,它包括技术标准、技术规范/要求、实施指南、系统白皮书、设备技术规范、设备测试规范等。
目前已经正式颁布的5个CMMB国家行业标准涉及信道、复用、电子业务指南、紧急广播和数据广播。依托这5个基础标准协议,能够为用户提供音视频广播以及各类信息业务,其协议栈如图2所示。
1)GY/T 220.1-2006《移动多媒体广播第1部分广播信道帧结构、信道编码和调制》
该标准于2006年颁布,主要定义了在30~3 000 MHz频率范围内,移动多媒体广播系统广播信道物理层各功能模块,给出了移动多媒体广播信道物理层传输信号的帧结构、信道编码、调制技术以及传输指示信息。
广播信道物理层以物理层逻辑信道的形式,向上层业务提供传输速率可配置的传输通道,同时提供一路或多路独立的广播信道。物理层逻辑信道支持多种编码和调制方式,可满足不同业务、不同传输环境对信号质量的要求。标准定义的广播信道物理层支持单频网和多频网两种组网模式,可根据应用业务的特性和组网环境选择不同的传输模式和参数。物理层支持多业务的混合模式,达到业务特性与传输模式的匹配,实现业务运营的灵活性和经济性。
物理层功能框图如图3所示。对于输入的数据流,系统的外编码和外交织分别采用RS编码和字节交织,内码采用1/2,3/4码率的LDPC编码,内交织采用比特交织。数据流经星座映射、符号成形后,采用复伪随机序列进行扰码,针对使用的不同系统带宽,OFDM可选取4K-OFDM(8 MHz),1K-OFDM(2 MHz)两种方式进行调制。
CMMB信道标准采用基于时隙的物理帧结构进行设计,每个CMMB传输帧长度为1 s,划分为40个时隙,每个时隙具有相同的结构,包括信标和53个OFDM符号。在开展业务时,每个广播业务可占用一个或多个时隙,终端可以只激活当前业务使用的时隙,从而实现节电设计。表1给出了CMMB物理层可使用的参数配置方式。
与目前已有的手机电视标准相比,如DVB-H,Media FLO等,CMMB信道标准毫不逊色,见表2。并且,由于采用了先进的LDPC编码等技术,CMMB性能指标都达到或超过了其他同类标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
2)GY/T 220.2-2006《移动多媒体广播第2部分复用》
该标准于2006年颁布,CMMB复用作为数据链路层协议,与下层的物理层紧密结合,同时对其之上的高层协议具有良好的支持特性。它完全匹配广播信道传输技术的时隙结构,可支持终端的省电模式,并且具有很好的应用灵活性和可扩展性,可以承载多种音视频码流,支持灵活的数据业务,通过将关键的业务辅助信息和信道调度控制信息放置在专用的高保护率信道中传输,很好地适应了无线传输恶劣环境,具有很强的容错特性。
组成CMMB复用协议的单元包括复用帧、复用子帧、视频段、音频段和数据段,它们的层次关系如图4所示。每个物理传输的广播信道帧由复用帧构成,多个复用子帧或者控制信息表组成复用帧,复用子帧包括音频、视频和数据段。
在一个CMMB广播信道帧中最多有40个复用帧,根据其承载的内容不同,可分为两种类型的复用帧。其中,第一个复用帧(帧标识为0)为控制帧,其他复用帧为业务帧。控制帧的净荷为各类控制信息表,包括网络信息表、持续业务复用配置表、持续业务配置表、短时间业务复用配置表、短时间业务配置表、ESG基本描述表和紧急广播,为终端提供各种相应的控制信息。业务帧的净荷为一个或多个复用子帧(最多15个),每个复用子帧承载视音频或数据信息,即每个复用子帧是一种业务应用。同一业务的音频基本流、视频基本流和数据流封装在同一复用子帧中,业务复用帧就是多个业务的集合。
3)GY/T 220.3-2007《移动多媒体广播第3部分电子业务指南》
电子业务指南(Electric Service Guide,ESG)是移动多媒体广播的业务导航系统,主要用来描述提供给用户的所有业务信息。用户可通过ESG获得移动多媒体广播业务的节目名称、播放时间和内容梗概等信息,实现节目的快速检索和访问。在移动多媒体广播系统中,ESG由基本描述信息、数据信息和节目提示信息构成(见图5)。
基本描述信息描述了数据信息在ESG业务的分配情况、更新状态等,在控制逻辑信道中传输,即在复用控制帧中进行传输。
数据信息采用XML方式表示,主要描述了与移动多媒体广播业务相关的业务信息、业务扩展信息、编排信息、内容信息和业务参数信息,在CMMB系统中采用XML方式描述ESG数据信息,并将其作为一个特殊的移动多媒体广播业务进行传输。业务信息由若干业务元素构成,每个元素描述了业务的属性,如业务标识、名称、语种等。业务扩展信息由若干业务扩展元素构成,每个元素描述了业务详细的属性。编排信息由若干编排元素组成,每个元素描述了节目的起始时间、节目名称等信息。内容信息由若干内容元素构成,每个元素描述了节目的属性,如持续时间、节目介绍、关键词等。业务参数信息由若干业务参数元素构成,每个元素描述了访问业务所需的参数,如音视频码率和帧频等。
节目提示信息描述了业务当前时间段和下一时间段播放节目的概要信息,随移动多媒体广播音视频业务一起传输。
4)GY/T 220.4-2007《移动多媒体广播第4部分紧急广播》
紧急广播是一种利用广播通信系统迅速向公众通告紧急事件的业务。当发生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等突发事件时,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时,紧急广播提供了一种迅速快捷的通告方式。该部分标准以国务院颁发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为指导,紧密结合CMMB的技术体系,规定了紧急广播消息的数据定义、封装和传输方式。
CMMB紧急广播首先将发布的原始信息进行拆分,封装为紧急广播数据段,然后按照紧急广播表的格式进行打包,最终以紧急广播表的形式放置于复用控制帧中进行传输,如图6所示。
5)GY/T 220.5-2008《移动多媒体广播第5部分数据广播》
数据广播标准于2008年初颁布,能够有效地扩展并丰富移动多媒体广播的业务内容,应用该标准能够支持视频、音频、文本、图片、软件程序等多媒体信息传输,为终端用户提供股票资讯、交通导航、气象服务、网站广播等各类信息服务。
数据业务首先按照其业务特性分为流模式和文件模式两种类型进行处理,若数据业务以连续流的形式出现,通常有时序要求,传输时有时间标签指示或数据流内部有同步要求,采用流模式进行处理。若数据业务以离散数据文件的形式出现,通常无时序要求,传输时无时间标签指示或同步要求,采用文件模式进行处理。
流模式直接对数据流进行可扩展协议封装(e Xtensible Protocol Encapsulation,XPE)。文件模式则先将文件分割成文件模式传输包,再进行可扩展协议封装。可扩展协议封装生成XPE包和前向纠错的XPE-FEC包(FEC采用RS(255,207)),XPE和XPE-FEC包分别适配在复用子帧的数据段中进行传输,如图7所示。
4 发展状况
为推动CMMB的技术和产业发展,2006年广电总局成立了CMMB技术研究工作组,它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起草CMMB的各项技术规范、标准草案和有关技术文件;组织和推动关键技术、芯片、器件和设备的研发;进行各种技术测试、组网试验等工作,目前,工作组成员单位已超过160家,覆盖传输、终端、信源、协议、芯片等各个领域,具体分布情况如图8所示。
随着产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CMMB目前已经初步具备了较完整的产业链,包括制播设备、发射设备、运营维护系统、网络管理系统、测试仪器、芯片及器件等。以终端为例,目前已经有产品的芯片厂家包括:泰合志恒,创毅视讯,中科院微电子所和展讯等,Siano等一些国际知名芯片企业也将在2008年中期推出CMMB的终端芯片。已经有产品或样机的终端企业为:手机类包括中兴、联想、夏新等;PMP类包括华旗、卓翼科技和杰科电子等;Dongle类包括欣网科、电子科大、普天和湖南国科等。在组网建设方面,目前,北京、天津、沈阳、秦皇岛、青岛、上海6个奥运城市以及深圳、广州已经开始了CMMB的试播。预计到奥运期间,全国将有37个城市进行CMMB播出。在奥运的主会场城市中,北京城区已经完成了单频网的组建,目前正在进行盲区的补点覆盖工作。
5 小结
移动多媒体广播下乡啦 篇9
雹灾后,挂在枝头待摘的苹果满目疮痍,果园里一片寂静,路上见不到装满苹果的农用车,昔日热闹的苹果收购点也很快撤走了。原先好果一斤能卖3块多,雹灾后仅能卖六七毛,这场雹灾让当地每人平均损失3万到5万元。
“苹果收得勤一些的,损失就小些。” 王秀明说。她家的苹果当时摘袋后等着上色没及时摘收,基本上就叫冰雹给害了。王秀明一连在家中坐了几天,欲哭无泪。后来,王秀明得知,当地气象局在冰雹到来前半小时播出了冰雹预警。“广播电台、电视台都播了,但看到的人很少”。
这件事让烟台农业部门开始反思和寻求补救措施——他们正在研究建立一套预警体系。起初大家想到了短信,但短信是一条条排队发送的,要在一瞬间告诉所有的果农不现实。之后他们找到了CMMB(中国移动多媒体广播)。
CMMB是一种广播技术,通俗讲就是“一个人说话大家听”,一个信息可以瞬间到达所有的人;而且,不像电视,它是便携的,很适合预警。烟台农业部门正在研究CMMB,想让每个农户都配上一个CMMB终端。
CMMB下乡在从事CMMB营运的中广传播集团有限公司看来还是一个新进展。“之前我们一直盯的是城市,最开始是8个直辖市和单列市,后来扩展到37个省会城市,现在到336个城市、800多个县,随着这张网的延伸,农村应用也就随之浮出水面了。” 中广传播集团有限公司终端事业部总经理孟斐说。
孟斐告诉我,之前一些省份已经把CMMB用到了农村党员教育上,但规模不算大,例如有一个南方的县采购了大约1万台终端,县委通过CMMB向这个地区分布得很分散的农村党员发布课间和文件,党员收看后再用手机通信进行反馈。“一开始这个县想借助卫星来做党员教育,但卫星是‘一建全国都通’,而CMMB可以按照区域来搭建,比卫星灵活。”他说。
不过目前来看,CMMB在农村的应用还非常初级。主要原因是因为信号覆盖范围有限。CMMB是一种成本低廉的技术,这点在农村应用中很有优势。成本低是因为其发射设备是广电60年来积累的发射台、电视塔,只不过采用了一套移动多媒体广播标准。在像山东、河南这样的平原地区,一个发射台就可以覆盖半径七八十公里的区域,比较容易低成本地覆盖分散的农村人口。
孟斐向我描述了一个未来可能的商业模式:农业部门可以与当地中广传播公司合作,做一个打包项目,包括购买一批CMMB终端和3年使用费。如果政府有补贴,老百姓只要付一点点成本,就能拿走终端。政府发布的信息,包括紧急通报、菜价和养殖信息、党员教育等几乎都是免费的。
“CMMB终端现在能做到这一点,只要有电,哪怕没开机,一有预警信息,也会给你一个振动、声音或者图像,告诉你有一个很紧急的事,像地震、泥石流、台风还有北京这次的暴雨,让你立即采取措施。”孟斐说。
当然,每个CMMB终端都有一个唯一的标识号(CA),就像SIM一样。信息可以按照区域或者群体来划分发送,例如菜农可以收到菜价波动的信息。
孟斐也谈到了终端的策略和价格。“我们可以做成多个层次的终端,可以是警铃,也可以是手机或者平板电脑,用户按照自己的需求来选择,价格不同。”他说,“但前提是要符合农民的需求,而不要成为他们的负担。”
移动流媒体技术 篇10
一、移动通信技术发展历程:
到目前为止, 按照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即第一代模拟移动通信系统、第二代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第三代多媒体移动通信系统。
1、第一代模拟移动通信系统
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 (1G, the first generation) 的标志性特征是主要采用的是基于模拟方式的频分多址 (FDMA) 技术。我国的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采用TACS。既利用在干扰受限的环境下, 依赖于适当的频率复用规划和FDMA来提高容量,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蜂窝移动通信。其缺点表现为:频谱利用率低、保密性差、成本高, 体积大[1]。
2、第二代数字移动通信系统
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 (2G, the second generation) 是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到现在广泛流行的数字移动通信系统, 以数字语音传输技术为核心。主要采用的技术有时分多址 (TDMA) 和码分多址 (CDMA) 两种[2]。我国主要采用GSM (全球移动通信系统) 和CDMA两种制式。GSM起源于欧洲, 它是作为全球数字蜂窝通信的TDMA (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时分多址) 标准而设计的, GSM系统包括GSM900:900MHZ、GSM1800:1800MHz以及GSM1900:1900MHz。GSM系统支持的业务主要包括:电话业务、紧急呼叫业务、短信息业务、可视图文接入、职能用户电报传送以及传真。GSM技术、标准较为完善, 目前该通信系统已经全球化。CDMA系统是基于码分技术和多址技术的通信系统, 系统为每个用户分配各自特定的地址码, 将需传送的具有一定信号带宽的信息数据, 用一个带宽远大于信号带宽的伪随机码进行调制, 使原有的数据信号的带宽被扩展, 接收端进行相反的过程, 增强了抗干扰的能力。相比GSM, CDMA系统容量更大、通话质量更佳、对人体的辐射更小。
3、第三代多媒体移动通信系统
第三代多媒体移动通信系统 (3G, the third generation) 一般是指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它能够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 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
2000年5月国际电信联盟 (ITU) 确定WCDMA、CDMA2000和TDS-CDMA以及WIMAX四大主流无线接口标准, 写入3G技术指导文件《2000年国际移动通讯计划》。
WCDMA, 全称为Wideband CDMA, 意为宽带码分多址, 这是基于GSM网发展出来的3G技术规范, 是欧洲提出的宽带CDMA技术, 它与日本提出的宽带CDMA技术基本相同, 目前正在进一步融合。WCDMA技术的核心是以GSM为主, 加入G P R S的分组交换实体技术, 它能够兼容G S M系统的所有业务。WCDMA技术优点包括:1.建网成本少。2.频谱利用率高, 单位带宽的用户越多, 所需的站点数越少。3.全球漫游能力最强, 技术成熟性最佳。4.市场份额最大, 发展前景比较乐观。
WCDMA系统如图1所示, 主要由CN (核心网) 、UTRAN (无线接入网) 、UE (用户终端) 组成。CN与UTRAN的接口定义为Iu接口, UTRAN与UE的接口定义为Uu接口。其中无线接入技术 (也称空中接口) 是移动通信的关键技术之一, 它是指通过无线介质将用户终端与网络节点连接起来, 无线信道传输的信号应遵循一定得协议。在WCDMA系统中UTRAN包括许多通过Iu接口连接到CN的RNS。一个RNC和一个或多个Node。Node通过Iub接口连接到RNC上, 它支持FDD模式、TDD模式或双模。在UTRAN内部, RNSs中的RNCs能通过Iur接口交互信息, Iur接口可以是RNC之间的物理的直接相连或通过适当的传输网络实现 (如图2) 。在2G向3G系统过渡中引入了R99核心网, 而真正的WCDMA系统核心网是全IP核心网, 目前在R4和R5标准中已制定了大致方案。全IP核心网体系结构基于分组技术和IP电话, 用于同时支持实时和非实时的业务。此全IP核心网主要包括三部分:GPRS网络、呼叫控制、网关。
在WCDMA网络的构建中遵循了网络承载和业务应用相分离、承载和控制相分离、控制和用户平面相分离的原则, 这样使得WCDMA网络结构清晰, 便于模块化实现。
二、WCDMA系统下移动多媒体的应用
一般认为多媒体是指综合信息的正文、图形、声音、图像、动画等多种媒体。ITU-T给出的定义是:多媒体应该具有集成性、非线性、交互性和同步性。集成性是指能够对信息进行多通道统一获取、存储、组织与合成。交互性是指在业务系统中, 人与业务系统之间的相互控制的能力。同步性是指在多媒体业务终端上, 显现的文本、图像、话音是以同步方式工作的。非线性是指多媒体技术将借助超文本链接 (Hyper Text Link) 的方法, 把内容以一种更灵活、更具变化的方式呈现给读者。被应用在移动网络和终端上的多媒体称之为移动多媒体。在蜂窝移动通信领域, 随着具有更高带宽、数据传输能力更强的WCDMA商用化, 逐渐打破了制约移动多媒体广泛应用的瓶颈。网络技术的成熟也使得人们在网络上方便地发送和接收图像等多媒体信息, 因此, 图像等多媒体信息技术也逐渐在社会各个领域渗透[4]。多媒体信息业务, 以及移动视频业务将会是3G应用中。
1、多媒体信息业务应用
多媒体信息服务 (Multimedia Messaging Service, 缩写为MMS) , 也称“彩信”, 是按照3GPP的标准也是有关多媒体信息的标准开发的最新业务, 它最大的特色就是支持多媒体功能, 3G的MMS业务是在2.5G的短信, 即SMS的基础上演化发展而来的。MMS业务不依赖具体的网络, 但要求MMS系统对不同的网络以及其网络终端要有兼容性[5]。现阶段MMS业务的实现主要基于WAP方式。
WAP是由多个协议族组成, 它是一种向移动终端提供互联网内容和先进增值服务的全球统一的开放式协议标准, 是简化了的无线Internet协议。WAP将Internet和移动电话技术结合起来, 使随时随地访问丰富的互联网络资源成为现实。
无论在业务规范还是底层技术上WAP协议都对MMS的实现提供了强力的支持。以WAP协议为基础所实现的MMS应用中, 可以将整条链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MMS用户代理和WAP网关之间的链路, 该链路以WAP的协议栈结构为基础, 它在各种不同的无线媒介上提供通用的服务。第二部分是WAP网关和MMS中继器之间链路, 二者之间的连接使用了IP技术, 上层通信采用了标准的HTTP协议。在整个过程中, WAP网关对经过它转发的数据不做任何解释和修改。
从整个MMS业务的开展来看, 首先需要在网络技术支撑体系中布置业务中心MMSC。MMS消息的存储、进出MMSC的消息处理, 以及一些由多种媒体格式组成的多媒体信息在网上的发送, 都要由MMSC来负责。对于MMSC而言, 体系架构中一般包含对个接口信息的处理, 包括来自终端用户的MM1接口信息, 来自VASP下发的MM7接口信息, 来自外部邮件服务器SMTP的MM3接口信息以及来自其他MMSC的MM4接口信息。在WAP方式中, 移动网络通过WAP网关和MMSC相连, 在应用中, 首先从MMS终端发送多媒体信息, 当MMS中继器/服务器接收到发送请求后, 通知MMS接收端有多媒体短信到来, 然后MMS接收端接收多媒体短信, 接着MMS接收端向MMS中继器发送接收确认消息, 最后MMS中继器向MMS发送终端返回多媒体短信传递的结果。MMS业务系统组网结构如图3所示。
2、移动电视的应用
移动电视是指在3G技术为基础, 让传统的电视节目可以再手机上显示或在高速移动中接收并播放。随着3G的普及, 尤其是WCDMA技术下数据通信更加高速, 人们以后可以再列车上或者汽车上利用手机享受实时的电视节目。尤其是北京奥运会期间, 人们已经开始赞叹在手机上看比赛直播所带来的方便。《通信世界》周刊与搜狐IT、通讯世界网曾经一起做过一项关于3G业务调查, 有70%左右的人对手机直播十分感兴趣, 此外可视电话、手机在线看电影等相关业务也得到一致的好评。正是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广泛使用, 使得基于WCDMA的广播多播服务MBMS以及HSPA技术成为3G领域的研究热点。
为了有效的开展移动多媒体业务, 全球标准化组织3GPP提出两种广播服务的方法:一种是利用小区广播服务, 由于这中方法是在GSM系统上发展而来的, 因此只能提供文字模式的广播业务。另外一种是多媒体广播/组播业务 (Multimedia Broadcast/Multicast Service, MBMS) , 该业务本质上时由一个数据源向多个终端发送数据, 以实现网络数据的共享。由于3G网络比2G提供更宽的无线链路带宽和更高的服务质量 (QOS) 。所以在3G网络环境下MBMS不仅能实现纯文本低速率的文本类的组播以及广播, 而且能实现高速率的多媒体业务组播和广播, 同时也将为移动运营商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
从技术特点上来看, MBMS对原有的WCDMA网络进行了一些拓展和改动:增加广播组播业务中心网元 (BM-SC) , 为了支持MBMS特有的接口功能、特有信道、特有物理层以及特有业务流程, 必须对现有PS域相关网元进行相关MBMS功能升级。从带宽方面上来看, MBMS可以较高的速率进行下载和流媒体传送。MBMS利用已有上行控制信道进行业务订阅、业务加入等业务控制流程, 同时利用上行业务信道实现与下行广播、组播配合的一些交互类业务的实现。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MBMS提供点到多点的发送机制提供“send once, charge manytimes”的业务模式, 从而避免随着用户数的增加而增加资源消耗的负担。
从网络结构上来看, MBMS是基于WCDMA/GSM分组网, 并增加BM-SC (广播组播业务中心) 来提供与管理MBMS业务, 它是业务提供者的入口, 用来授权并在移动网中发起MBMS承载业务, 并保存一些相关业务参数信息。每一项MBMS业务都必须包括B M-S C实体;同时, 有必要再已有的分组域功能实体上如SGSN (ServingGSN) 、G G S N (G a t e w a y G S N) 、R N C (R a d i o N e t w o r k Controller) 和UE (User Equipment) 等增加MBMS功能和信令交互过程, 以实现广播组播业务。MBMS体系结构简化模型如图4所示。
从功能实现上来看:UTRAN中包含RNC和Node节点, 根据可用的无限资源以及当前小区中订阅MBMS业务的UE数目来选择合适的无线承载方式, 主要包括两种方式:PTP以及PTM (point-to-multipoint) 。综合考虑下行发送功率的限制和覆盖因素, 协议中选定FACH作为MBMS业务PTM承载的传输信道, 但PTP方式仍然采用专用信道。同PTP方式相比, PTM方式传输可以让所有定制同一MBMS业务的用户在一个传输信道 (FACH) 上接受相同数据, 这样就使得无线信道的效率得到很大的提高[7]。
从工作流程上来看, MBMS的工作流程可分为如下几个阶段:1.注册阶段, 建立UE和MBMS业务提供者之间的联系。注册完成后, UE可以接收多播数据, MBMS业务提供者对提供的MBMS业务收费。2.业务声明阶段:把即将发送的MBMS业务的基本信息发送给UE。
3. UE加入阶段:
在此阶段中UE将成为MBMS业务的多播组成员, 并且在此阶段中UE和MBMS业务提供者进行身份认证。4.会话开始阶段:UTRAN为MBMS业务分配资源, 建立业务承载, BM-SC准备发送MBMS业务。
5. MBMS通知阶段:
通知UE做好接受MBMS业务的准备工作。6.数据传送阶段:UE接收MBMS业务。如果在多播模式下, 此MBMS业务的数据是加密的。7.会话结束阶段:MBMS业务传送结束, 释放传送MBMS业务所分配的资源。8.UE离开阶段:UE取消多播业务的注册, 不再接收该多播业务。如果是在广播模式下就不需要注册阶段、UE加入阶段、UE离开阶段。
随着现在多功能3G手机的流行, 人们对移动多媒体业务的要求越来越高。而MBMS业务就是在功率受限的情况下, 通过争取其他业务的功率资源来提高自身的业务质量[8]。在WCDMA系统中一般可以采用软合并或者选择性合并技术来提高分级增益。选择性合并主要是指用户终端能接收在多条链路上同时传输的MBMS数据并进行解码, 高层只处理那些被正确解码的数据块。软合并是指在解码之前, 用户端将来自于各个小区的信号进行合并。
三、结束语
在未来的3G通信领域中, WCDMA技术有较高的扩频增益, 较高的数据通信质量, 强的全球漫游能力。同时伴随着MMS业务以及MBMS业务的研究和发展, 使移动多媒体业务有着更广泛的应用, 同时多媒体应用需求的增加也相应的驱动WCDMA技术的发展。虽然目前我国WCDMA技术的推广仍面临着一些技术上、运营上的问题, 但作为通信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 以及市场的广泛需求, 基于WCDMA的3G移动多媒体业务必将有个光明的前景。
摘要:第三代移动通信的目标是实现高速数据流和多媒体应用, 它能够提供高质量的语音业务, 同时能满足各种多媒体业务需求。WCDMA技术凭借其低成本、频谱利用率高, 漫游能力强等优势从而为移动多媒体的应用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关键词:移动通信,WCDMA,MMS,MBMS
参考文献
[1]、Andrew S.Tanenbaum.计算机网络[M].潘爱民, 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2].谭艳梅, 曹华.从1G到3G移动通信技术.广西质量监督导报, 2008;8:80-97.
[3].崔春风, 徐国鑫.WCDMA系统网络结构.[2006-4-26].http://tech.ddvip.com/2006-04/11452396805443.html.
[4].朱学芳, 钟声伟.图像信息技术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情报科学, 2004;22 (7) :853-856.
[5].吕迪波, 王琼.MMS发送关键技术研究.电子测试, 2008;3:14-17.
[6].史文祥, 胡咏来.WCDMA的MBMS技术.邮电设计技术, 2007;8:11-16.
[7].陈峰, 黄标.基于MBMS的手机电视技术研究.中国无线电, 2007;1:4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