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媒体时代(共12篇)
移动媒体时代 篇1
1语音体感识别
计算机的体积由最初的90立方米,重达30吨,占地170平方米的庞然大物缩小到现在轻薄短小、携带方便的平板电脑。人机交流互动的方式也由过去的轻击鼠标变成了触摸屏幕。继苹果公司的iphone手机之后,触屏手机大行其道,触摸屏的使用甚至渗透到了电子阅读、办公、教学、点歌等各个领域。而今,当你点击手机搜狗输入法界面上的麦克风图标,可以不用打字而直接通过语音说出你要打的话;UC浏览器也提供了语音搜索功能,直接说出你要搜索的东西,手机就能智能识别然后完成指令。
加拿大传播学家麦克卢汉曾说过,媒介是人的延伸。”体外化信息系统的发展历程已经超越了功能高度分化的多样化发展阶段,迎来了重新统合的时代。Wii、Xbox360等体感游戏机的出现给予了我们新的人机交互灵感。我们是否能够通过感官、肢体的运动传递信号,操作机器、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答案是肯定的。2012年4月,谷歌推出了一款“拓展现实”的谷歌眼镜(Google Project Glass)。它具有和智能手机一样的功能,可以通过声音控制拍照、视频通话和辨明方向,以及上网冲浪、处理文字信息和电子邮件等;能够在用户眼前展现实时信息,用户只需眨一眨眼就能完成拍照上传、收发短信、查询天气路况等操作。此外,在用户对着谷歌眼镜的麦克风说“OK,Glass”,一个菜单即在用户右眼上方的屏幕上出现,显示多个图标:拍照片、录像、使用谷歌地图或打电话。兼容性上,Google Glass可以同任一支持蓝牙的智能手机同步。除了眼睛之外,智能手环也是穿戴式智能设备界的新宠。通过智能手环,用户可以记录日常生活中的锻炼、睡眠和饮食等实时数据,并将这些数据与iphone、ipad和ipod touch同步,起到通过数据指导健康生活的作用。
2“服务为王”成为媒体运作的主导理念
正如计算机等智能设备与人类交互方式感官化、肢体化的整合发展趋势一样,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运作理念也在“内容为王”“渠道为王”的热潮后,都不约而同地朝着以“服务生活为王”过渡。从被动地接受各种媒体提供的内容到个性化地订阅、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甚至是自发地生产内容。各种社交平台的出现也为自媒体的内容发布提供了多样化的渠道。媒体意识到,单纯地信息服务已经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多样化的需求,将服务的触角遍及生活的各个角落才是开拓新的市场空间的“利器”。
移动互联网推动了“媒一—信产业”融合,在“服务为王”的观念指导下,媒体和通信终端变成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例如,江苏广电推出的“视博云计算电视”业务、“智慧社区”业务;北京歌华有线推出的“电视缴费”业务等,都是这一追求的体现。
服务质量提升内容价值与传播价值,从而扩大媒体影响力。腾讯看准“嘀嘀打车”的市场潜力,在“嘀嘀打车”软件开发初期就进行投资,并于2014年年初使嘀嘀打车与微信建立合作,启用微信支付,“告别找零”烦恼;给予用户减免、给予司机补贴,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微信支付嘀嘀打车的用户量从2200万增加至1亿。
不同于产业巨头的横向整合,乐视的产业链垂直整合了网络视频、电商、影视制作发行、智能终端、应用市场等多个行业和领域。2011年,乐视TV推出第一代互联网机顶盒——乐视TV云视频超清机S10/S11,开始进行试商用。2012年1月,乐视网与央视国际(CNTV)达成战略合作,推出国内第一款符合国家可管可控政策的互联网机顶盒。2013年5月7日,乐视发布超级电视X60和S40,款款热销。
新一代的4K电视采用了超高清技术和4D技术,试图用“超高清”分辨率的尖端技术满足用户超越真实的视觉体验。电视媒体企图用比电影更细致的画面留住家庭中的观众。新媒体则从电影院线的售票系统入手,让坚守去电影院看电影的广大用户能够便捷地买到廉价的电影票。网易电影票是网易旗下集电影票在线选座、影讯查询等多种功能于一身的综合性服务平台,覆盖全国近百个城市的3 000多家影院。网易电影票提供2-4折的在线选座票、折扣非常低的影院兑换券以及各大影院团购券,让广大影迷享受全方位的人性化服务。
摘要:随着4G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人们利用互联网的方式也更为高速、便捷。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在竞争与合作中碰撞、交融,激荡出新的经营思路:媒体的服务理念越来越受重视。媒体的服务领域也从信息的生产、提供,拓展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用户体验的舒适度、满意度、人性化、个性化是考量服务品质的重要元素。
关键词:移动互联,语音时代,体感时代,服务为王
参考文献
[1]《传播学教程》郭庆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P40
[2]《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媒-信产业”建设》杨状振http://blog.sina.com.cn/graceidealism
移动媒体时代 篇2
在移动购物生命周期的6 个明显不同的阶段中,营销人员有机会促使移动购物用户注意到他们销售的产品,同时影响这些用户的购买行为。
1.预购阶段。移动购物用户在这个阶段主要进行思考、研究。在考虑是否要去商店购买商品前,消费者会使用它们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来研究商品。移动终端是一种拉动的媒介,而不是推动的媒介。这意味着与将信息通过电视媒介推荐给消费者不同,营销人员必须根据特定消费者的时间点、心智模式和所处位置来决定产品信息的位置,从而使得这些信息能够被消费者读取。
2.在途阶段。这个阶段存在于消费者去商店购物或者外出办事时。有了新的基于位置的营销能力后,营销人员能够利用例如智能手机定位之类的信息,向已选择接收有价值信息的消费者发送高度精确并且相关性强的信息。营销人员必须通过给消费者创造价值来促使他们在相关的手机App 上分享位置信息。
3.在店阶段。这个阶段发生在实体店内。在互联网的早期拓荒时代,实体店对于生意而言是一个负担,因为在线零售商能够直接向消费者销售,相关费用更低。当一些零售商因为固守实体状态正在失去识别移动购物用户并与他们互动的机会时,其他竞争对手恰恰正在利用互动能力做这项工作。
4.决策阶段。当消费者实际接触他们考虑购买的商品时,这个阶段就到了。通过移动互联产业所称的精确营销的手段,营销人员能够利用多种技术手段一边与消费者实时互动,一边保持实时定价的能力。比如说,一些消费者在经过一件特定商品时能接收实时的优惠信息,比如说,一件商品正在打折。每当一批商品被售出,根据库存记录和价格记录,在下一批顾客到来时这批商品将恢复原价。消费者可以用智能手机扫描商品并且通过一种易于使用的先进技术来进行现场比价。
5.购买阶段。这个阶段给营销人员提供了最后一个影响购物者的机会。由于企业将更多的移动自校验选项和移动能力纳入到销售系统,报价和还价过程可以在实际购买和结账过程中呈现在消费者面前。像宝洁和卡夫食品这样的公司,他们正处在探索如何在这个关键点发挥更大作用的早期阶段。
6.售后阶段。这个阶段发生在实际购买商品后。在这个阶段消费者通过移动终端与朋友或者同事交换他们最近购买的商品的照片、视频和信息,同时不断地接收并且反馈信息。这对于营销人员的挑战是,如何在这个交流阶段挖掘价值。各种品牌都已经或将正计划成为移动购物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我们将在下面的章节中具体讨论这一点。一些公司已经或将在这六个方面积极行动,而有些公司只有有限的行动。在某些情况下,由于受到营销人员的影响,一个消费者可能从购物周期的某一阶段直接跳到实际成交阶段,这点我们将在后面详细介绍。
移动战略,一个品牌的核心
落实移动影响力的方法就是,对移动战略进行一些调整以使它与公司的其他渠道相协调。尽管从逻辑上讲在很多公司移动战略活动总是从研发阶段开始试验,可下一阶段就需要移动战略进行实践。移动影响力的领导者并未把移动战略作为其他渠道的补充,而是将它作为公司战略的整体的一部分。
安德鲁 科文(Andrew“Drew”Koven)在写作此文时是刚加入Guess公司的电子商务部门副总裁,他的团队从事IT 业务、零售商店业务以及营销业务,引领公司移动和数字战略方向。科文对移动战略并不陌生,在早些时候,他是史蒂夫 马登(Steve Madden)公司的电子商务和消费者体验部门总裁。他极力推动这家时尚公司的文化转型,将多个渠道整合为一个整体,并以客户为中心。他有丰富的数字交互经验,曾担任梅利莎&道格的数字营销主管、在线从事食品杂货业的先行者ShopLink 的企业发展和客户关系管理部门副总裁、1999年FreshDirect 公司的首席营销官。科文在Guess的工作是管理公司的电子商务、数字营销和客户服务业务,包括领导一个管理多个品牌和网站的团队。他负责协助制定长期战略以及使数字对贸易产生最大的影响。科文说:
移动战略正在成为一个品牌的核心,因为消费者拥有前所未有的获取信息和分享信息的能力,并且拥有工具来使用这些信息。我在Guess 的工作集中在与我的同事一起工作,以确保客户感受到卓越的体验。
一些顶级品牌目前的移动战略与之相符。我一直把电子商务和数字移动战略看成是直接吸引消费者的渠道。将高接触性的零售商店环境中的最好的做法衍生到每一个方面,并且协调性地为数字时代的个人服务,而这正是成功的关键。总之,让你的品牌活起来!
站在品牌的代言人和消费者的角度来说,移动战略支撑消费者对透明性的需求。它把消费者的需求摆在了首要和中心的位置。时间最终会说明一切,但是从我的经验出发,公平地说,为了有效地和对手竞争,不能在长时间内对不同渠道持不同的态度。但这并不容易。这需要几个部门的大量工作来达到和保持一个正确的状态。
从我的经验来说,你必须思考并计划着使不同事物以无缝化方式一起工作。这需要耐心、集中精力并保持开放的心态。在一个多渠道的环境中,事情可以变化地非常快。若一家公司有自己的专卖店、批发合作伙伴和网站,它的合作伙伴也有自己的店面和数字部门等等,那战略性思维和及时的行动就十分必要了。市场营销、零售门店营运和IT 团队需要分别参与到消息收集、执行和系统集成中来。与我早年在移动方面所做的工作相比,最大的变化是,今天所有人都做好了知识准备去进入一个多渠道的世界,这非常惊人!
因此,我的工作就是形成一个团队并不断将团队作为战略计划和执行过程的一部分进行调整。不要觉得这很简单,这需要大量的工作。
我要谨小慎微,以避免在移动端和桌面的信息架构的重要性和出发点上形成太长距离。我发现最好的产品是品牌美学和易用性的结合。我的经验和位置设定都是从消费者体验的角度出发的。
我想消费者会逐渐分成两个阵营,在实体店购物的阵营和在网上购物的阵营。现在我使用互联网帮助在商店购物,换言之,移动终端改变了数字产业。今天的每件事都是相辅相成的,这使得消费者、与他相同的那些人和品牌商共同在决策方面合作。当你将能够迅速推出产品,并迅速将得到反馈的社会成分加入其中时,它不仅会变得更加强大,而且会变得更加有趣。
我进入移动产业如此之早并十分积极的一个原因是,我从来没有把移动渠道看成是与其他零售渠道相隔离或割裂的单独渠道。我总是把它看成是人们研究、沟通交流和购物的一个自然产物。我从来没有认为这是一个割裂的渠道。我从来不认同网络和实体店的鸿沟,并总是尝试跨部门协作和创新。一切事业都起始于构想。
有一个我经常扪心自问并询问别人的哲学问题,“为什么我做同样的事情但在不同渠道的表现却完全不同。换句话说,为什么对不同的消费者我得用不同的方式呢?”所以,如果我拥有一个有着优秀外观和产品的商店,我想我会使所有渠道保持一致,不管这些渠道是数字渠道、实体商店、批发商还是其他什么。另外,我还把每个渠道看成是连续统一的。如果愿意,你就能够在不同的渠道投入足够的创造力、智力和情感。这样就能够获得成功。零售商店渠道仍然实现了85%到90%的业务收入。由于多渠道的零售商负责管理品牌和客户关系维护,我们需要确保不管在哪个地方、不管消费者接触到什么信息、不管消费者是不是在实体店购物以及不管他们选择使用哪种购物工具,我们的反应都必须十分敏锐。在移动购物生命周期理论中,将移动渠道连接到整体营销计划中的企业会有优势。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在不同的屏幕中切换,无论这些屏幕是电视、个人电脑、平板电脑还是智能手机,而企业需要提供一个相似的积极体验和价值。
移动全球化
手机普及程度远超电视或者台式机,这成为了一种全球性的现象。在有些国家人们由于没有电脑所以从来没有机会使用互联网,但是通过手机他们有了使用互联网的机会。手机的用户数量已经超过了60 亿并且仍然在增长中这给很多市场营销人员提供了巨大的机会。看看这些统计:
● 全球超过20 亿人口使用互联网。
● 在发展中国家,只有20% 的居民能够接入互联网。
● 70% 的发达国家的居民能够介入互联网;在冰岛、荷兰、挪威、瑞
典超过90% 的人口能够接入互联网。
● 仅仅在一年内,印度增加了1.42 亿移动互联网用户,是同年非洲用
户增加数目的两倍,超过了阿拉伯国家和欧洲国家的增加数目的总和。
● 移动电话普及率提高最快的国家是巴西、哥斯达黎加和哈萨克斯坦。
● 新增发展中国家用户超过了新增移动用户的80%。
移动影响力的领导者了解这些统计数字的重要性并且重视全球在移动方面的先行者。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手机普及率已经超过人口总量。
移动媒体时代 篇3
华视传媒的行业并购并非心血来潮,其CEO李利民及CFO陈廉义早先曾为此在不同场合吹过多次风。
2009年10月15日,上海香格里拉大酒店一派祥和,户外数字媒体运营商华视传媒(以下简称华视传媒)宣布,将斥资1.6亿美元并购国内最大的地铁电视广告运营商数码媒体集团(DMG)。在100%收编数码媒体后,华视传媒将牢占国内地铁移动传媒市场份额。同时,《IT时代周刊》被告知,这是该行业迄今为止最大的一笔收购案。这也意味着户外新媒体市场行业开始整合,移动电视市场或向寡头时代发展。
在此次被收购之前,数码媒体前后经过了多家投资机构共4轮的资本注入,在海外上市无望的情况下,其背后的风投大多希望套现退出,李利民抛过来的橄榄枝正中其下怀。两家公司一拍即合。
在信息无处不在的城市,公交和地铁给现有移动媒体平台提供了更多发展契机,这也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人群可以触及移动电视新媒体。“华视传媒与DMG的合并对新媒体市场意义深远。”易观国际CEO于扬认为。
“新联播网”成型
作为中国大陆唯一在纳斯达克上市的移动媒体,华视传媒是行业内唯一一家同时拥有公交、地铁资源的企业。目前,该公司已占据全国18个一二线城市的公交电视资源,拥有13万个终端。
被并购的数码媒体的势力范围也不可小觑。作为华视传媒的老对手,传统势力在上海的数码媒体在全国9个主要城市有共计31条地铁线路及809块智能公交站牌,超过34,152块显示屏每天向超过1,550万乘客提供娱乐、资讯、广告及其专利乘客信息系统(PIS)服务。而在并购前,双方在对北京地铁广告资源的争夺上竞争十分激烈。9月份,数码媒体争得北京地铁4号线的多媒体广告运营权,而华视传媒则握有北京5号线、10号线、13号线以及八通线4条地铁线路的广告运营权。
尽管竞争激烈,但“两家公司都很尊重对方的价值”,数码媒体公司CEO曹嘉泰表示,目前,华视传媒与DMG的客户重合度高达90%。“资源很匹配,业务模式也比较接近,带来回报的机会比较高。”华视传媒CFO陈廉义分析。“华视传媒将在短期内为股东创造可观的价值”,原就与曹嘉泰熟识的陈廉义是此次并购的功臣。
业内人士分析,在移动电视广告领域,以华视传媒的实力,有必要对移动电视行业的规范和整合发挥更大的能量,避免了以往同一领域的恶性价格竞争,有利于移动电视的媒体价值提升。而借助对方的资源优势,华视传媒可以将旗下覆盖全国27个城市的联播网进行全面整合和进一步拓展,公交与地铁移动广告网互为补充,占移动电视终端总量的70%以上,有望打造出一个地铁、公交电视无缝对接的户外数字移动电视广告联播网。据悉,华视传媒的新联播网还将首次进入香港市场。
据悉,整合需要到明年才能完成。
移动电视寡头相争
华视传媒收编数码媒体,原先移动户外广告市场“三足鼎立”的格局被打破。对此,业内较为一致的看法是,尔后,各公司为线路资源和节目资源必将进行明争暗斗。
业界人士向本刊记者指出,公交移动电视行业已基本形成了以华视传媒和公交移动电视运营商世通华纳传媒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世通华纳)为第一梯队,两强领跑;CCTV移动电视和东方明珠等为第二梯队;其他地方城市移动电视为第三梯队的市场格局。
早先曾传出过与华视传媒有绯闻的世通华纳也在紧锣密鼓扩军备战,他们于上个月并购了广州市中心城区的公交移动电视垄断资源,加紧对大城市公交地铁资源的抢夺,以构筑延缓李利民在广州开疆拓土的工事。华视传媒2007年才进入广州市场,如今也视其为业务重镇,世通华纳对此不敢忽视。
两强同城相遇,主要布局于一线大城市的华视传媒在广告销售方面已获得许多广告主青睐,而主要垄断着区域经济中心城市资源的世通华纳则相对性价比突出。
另据最新消息。在华视传媒10月15日收购数码媒体后,16日又获得厦门移动电视全国广告代理权,20日成功获得杭州移动电视独家广告代理权。
面对动作不断的华视传媒,业界有观点认为李利民引发了本已沉寂的移动电视资源争夺战,户外数字移动传媒领域跑马圈地时代已经来临。就该行业而言,规模效应对于盈利尤为重要,因此,下一步并购整合不可避免,竞争也将更趋激烈。
稀释“类分众”泡沫
也有媒体分析,数码媒体急于“闪婚”是为了自身资产的套现。对于这一点,曹嘉泰并不否认。
有分析人士指出,作为公司CEO,同时是投资方之一戈壁基金合伙人的曹嘉泰此次退出实为明智之举。另一层面,一直上市未遂的数码媒体被华视传媒收购,也意味着其众多风险投资方可以退出了。
对未上市的新媒体公司而言,在金融危机的寒冬里“病倒”的例子屡见不鲜。“类分众媒体都在尽力游说自己的价值,但其实已经偏离了大广告主的诉求载体和精准营销的需求。”软资公司鸿沟投资管理人朱世晋告诉本刊记者。“新媒体上市的‘窗口期’已经过去了”,诚如联想投资董事总经理李家庆所说。
“那些先整合的人选择也多,到后面,别人再有心要整合就会比较被动。”曹嘉泰称。行业整合被他视为新媒体未来最好的方向,这也是仍在其中“潜伏”的VC、PE们退出的有效途径。但朱世晋对此表示出些许担忧,“在整个行业没有起色的大背景下,个别企业的鲸吞,对行业来说,价值不大。”“对类分众传媒来说,只有进入了行业成长期,业务量才会加大,现金压力才会缓解,但整合行业者未必是现有的某家知名企业。”在朱世晋等投资者看来,他们目前并不倾向于投资给类分众公司,“要么自己做整合者,要么等待参与投资一家真正的整合者。”
有公开资料显示,这几年,VC和PE也投了不少新媒体,在期望的时间段里,如果看不到清晰的IPO前景,VC和PE们也就愿意推动行业整合。“善于整合者出现后,该行业才能跨过鸿沟进入成长期。大众客户选择广告媒体和发布管理更容易了,业务交易量自然加大。但那时候单一的类分众传媒更没有什么投资价值了,整个行业的潜力基本到头。”朱世晋分析。
“我们期待创新的行业整合者出现,这需要他们了解行业问题所在,善用IT和业务匹配系统、支付系统来支持新模式。目前看。整合者未必出现在行业内,也许是某家咨询机构和IT企业的完美合作,需要一套聪明的系统再加上一班聪明的人。行业整合者是让泡沫破灭、价值回归的英雄;是带领大家跨过鸿沟,进入行业成长期的优秀企业。”
朱世晋对类分众传媒的发展给出了两点建议:第一,聚焦和关注超大型客户的产品线、品牌价值,去有目的地投入,组织出适合的高价值发布媒体;第二,区域自由组合,松散合作,交换资源,关注好自己的细分客户群体,加大IT、分账系统的投入,争夺中小企业的区域或单—受众群体的广告发布市场,不要妄图鲸吞。
当下,不少强调渠道占有的“类分众”新媒体疲态尽显。在“户外新媒体”过剩之后,行业整合时代日趋来临,但准将是真正的行业整合者,只能让时间作答。
移动时代的媒体需求与技术实现 篇4
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 特别是移动互联网不断成长的环境下, 大众对于媒体的需求早已超越原始的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方式, 甚至已经超越方兴未艾的互联网。人们需要一个随时随地可以收看, 甚至可以参与其中的媒体;需要一个定制的而不是内容雷同的过滤机制;需要一个真实、完整的而不是经过粉饰甚至伪造的新闻内容。
与此同时, 新媒体的参与者对于传统媒体冲击, 也不仅限于展示的方式, 而包括信息的来源, 传播的方式, 互动的机制等等。这一切都在证明一个事实, 那就是媒体革命已经到来, 就像工业革命和信息化革命一样, 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 是不可逆转变革趋势。
相对于传统媒体的新需求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订阅报纸的人越来越少;单纯看一种媒体的人也同样越来越少。
当你手机的屏幕越来越大, 家里的网速越来越快, 而你的生活节奏也在不断加快的今天, 你一定想过可以在你的手机上看你喜欢的节目, 而不是以最快的速度飞奔回家坐在电视机前;在你看到一个令你义愤填膺的消息或者振奋激昂的新闻时, 你一定想过可以把你的观点和想法告诉其他人, 甚至分享给全世界。
正是这些真实的需求, 让媒体正在一天天的变化着, 用你的个人电脑 (PC) , 手机, 平板电脑, 甚至眼镜来关注媒体、获得信息已经成为现实生活中的一部分。
1. 布局变革
2012年2月1日“如果将i Pad (苹果公司生产的一种平板电脑) 作为客户PC来统计, 苹果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PC厂商。”市场调研公司Canalys刚刚发布了关于全球客户PC的调研报告。这个消息带来的不仅仅是对传统PC厂商的冲击, 也是对于新媒体的冲击。
而且与此同时, 平板电脑的便携、宜用, 可以随时接入互联网的特点, 导致其使用时间正在超过PC的使用时间。来自Google’s Ad Mob对该问题的调查, 该调查共有1430位接受调查者。调查数据显示, 7%的电脑用户表示拥有平板后使用电脑时间明显下降。43%的电脑用户表示使用平板的时间已经超过使用电脑的时间。
平板电脑带来的变革不仅仅是一个便携的互联网设备, 而且也包括操作和浏览方式的变化。众所周知, 大多数平板电脑是通过触摸的方式进行操作的, 不同于PC的鼠标。这意味着所有互联网时代的网页布局需要更新了。大幅的方块设计取代了呆板的文字行设计。
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的网站很多, 比如, 美国著名网站雅虎、澳大利亚著名新闻网站ABC、国内著名的新闻网站新华网等。
而国内的大多数网站还没有跟上形势的发展。随便打开国内的某网站对比, 我们就会发现:此言不虚。只要扫一眼, 你就可以发现, 在新式的布局中大面积的方块型被广泛的使用, 而不是一行行的文字描述的新闻标题。
与此同时, 这种变革不仅仅是使视觉和单纯布局的变化, 更代表着媒体内容需求的变化。人们需要更多的图片甚至视频配合的信息, 而不是单纯的文字。
另一方面, 老式布局中主菜单通常会放在页面的顶部, 而平板电脑的使用者, 他们的手通常停留在设备的底部两侧。相信在不久的未来, 这个趋势会慢慢的延伸到更多的媒体提供商或内容提供商。
与此同时, 新式的布局中, 通常不再将整个页面分割为过多的部分, 而是采用更加简洁的几个横向的分割。这是因为平板电脑用户非常习惯于通过左右滑动的手式来翻页。
从技术角度来说, 除了上述可见的变化, 还有很多后台技术上的需求。比如:
不同浏览器的处理:相对于IE浏览器在PC上的主导地位 (特别是在中国) , 平板电脑有更多种类的浏览器可以使用。
不同分辨率的处理:同样, 相对于PC, 平板电脑的分辨率更加多样化。你需要对应于每个不同的分辨率去动态的生成网页和它的内容 (比如:缩略图) 。
快速的缩略图处理:新闻信息中原始的图片也许是很大的, 清晰的图片, 图片的数据也在增大。如果你想很快的打开你的首页, 你必须能够自动化的将原始图片处理成很小的缩略图。
2.传输方式变革
在互联网时代, 主要的浏览方式是通过浏览器 (尽管浏览器对于网页的处理是有细微差别的) , 但是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 更多的传输方式开始出现。比如:各个媒体定制的移动媒体应用程序 (在Android系统上称之为APK, 在i OS系统上称之为App) ;各个新媒体推崇的新型信息分享方式 (比如:美国的Twitter和中国的微博) 。
定制媒体应用程序已经逐渐的成为当前主流的移动互联网媒体发布形式, 不仅仅是媒体提供者希望通过自己的渠道发表信息, 而且也由于移动互联网状态下, 媒体发布的内容正在发生巨大的变革, 但是当前的浏览器不足以支持这样复杂的媒体内容。
在中国定制媒体应用程序 (比如:网易新闻, 百度新闻等) 通常具有如下的功能:
分类新闻主页:由于屏幕分辨率和尺寸的不同, 主页需要用更加简洁的方式展现给用户, 同时也要设计为适合触摸操作的方式。
图片浏览:能够进入新闻对应的图片集, 浏览图片, 放大缩小图片, 并能返回到新闻。
视频播放:嵌入的方式播放视频, 也能够切换全屏播放
评论追加:用户可以浏览和追加自己的评论
内容分享:用户可以以多种方式分享新闻 (SNS, Email, 短信等等) 。
在国外的定制媒体应用程序 (比如:CNN) , 还有如下功能:
i Report:用户可以自己拍摄图片, 和输入文字, 并可以将它们上传给CNN。在CNN审核后可以发布到专门的频道。
除了上述定制媒体应用之外, 新型的信息分享方式正在逐渐普及。早期因特网广泛使用点对点的即时通讯软件 (可以用来发送文字和图片给对方) , 后期逐渐形成了Twitter和微博这样的数据分析方式, 它可以将信息保存在服务器上, 可以发送信息给很多人。
作为新闻媒体, 同样可以通过Twitter和微博来发送信息给公众。新闻网页具有一定的被动性, 如果建立自己的官方微博, 主动的把信息推送给对你加关注客户端。这种不同, 非常适合于发布快讯和公共预警信息 (新浪新闻就做了这样的设置, 我们的新华网就没有看到) 。
3.内容变革
移动时代媒体的变革不仅仅在于展现形式和传输方式的变化, 与此同时媒体的内容也在发生变化。
人们渴望综合的媒体信息, 而不是某种单一的媒体内容。在过去报纸是以文字为主的, 广播是以声音为主的, 电视是以视频为主的, 但是现在, 人们希望在一个地方就能看到以上所有的内容 (这也是“三屏合二”、“三网合一”可能带来的内容的质的变化) 。
从信息采集的角度, 现在不能仅仅简单的用文字去描述一个事情, 或者许多时候, 一种表现形式已不足以展现你所要传达的全部涵义。人们渴望看到当时的图像, 最好有视频和音频, 这样可以增加新闻事件的现实感和真实感;从布局的角度, 通常现在的媒体报道都会在标题的下面有数张相关的图片 (可以通过左右滑动手势翻页) , 在图片下面是文字描述, 文字描述中会穿插着嵌入的视频/音频, 通过点击上面的播放按钮就可以即时的收看/收听。从音、形、貌等全方位的真实的再现新闻事件的现场。
因此, 从某种意义上, 过去报纸、广播、电视的差别正在消失, 移动时代的媒体已经是一个新闻展现形式的混合体, 它发布的内容囊括了所有的形式。而且, 对于生活节奏更快的年轻一代, 这种可以在手机和平板电脑上随时观看的, 综合了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的媒体报刊, 更适合他们。因为他们有很多分散的, 小片的业余时间, 但他们已经没有时间长时间的坐在电视前面等待节目到来。
i媒体
乔布斯领导的苹果推出了i Phone和i Pad, 就像很多年前他推出了第一代苹果电脑颠覆了人们对于个人电脑的认识一样, 这一次他颠覆了人们对于手机和平板电脑的认识。从此一个i时代开始了。自己的生活以自己为中心;人们更加独立, 生活和工作兴趣独立, 也独立思考, 更加愿意发表自己独立的认知和观点。以期获得与优质的稿件的完美互动。
1. 受众变化
年轻的80后, 甚至90后已经成长起来, 这是一个标榜自我的时代, 他们已经不愿意被动的接受过去媒体强加给他们的内容以及观点, 他们希望有自己的想法和表达方式。因此, 他们宁愿在网上点播视频, 不愿意在电视前面等待节目到来;他们宁愿在手机上看微博并发表评论, 而不愿再仅仅是翻阅报纸。
2. 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Google执行长艾力克施密特 (Eric Schmidt) 指出, 传统媒体已进入民主报道时代, 廉价的摄影机、低阶的剪辑软件, 迅速侵蚀传统电视产业制作, 带起了新一拨的竞争模式。在互联网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 他们乐于分享, 乐于通过分享提高自己的知名度, 更热衷于寻找事情的真相和独立的角度去观察事件而不是被动的从媒体的观点来领略事件。Google与Yahoo影音新闻已改变传统新闻产制流程, 阅听人拒绝配给式的新闻提要, 因此Google鼓励每一个人上传内容, 透过分享、复制, 提高个人影音流量, 获得博客知名度。
这种变化的结果是, 从某种意义上每个人都可能是媒体报道的信息来源、发布者甚至管理者。
因此, 移动时代的媒体, 媒体可以发布自己的态度和观点, 也要允许公民发布他们各种各样的态度和观点。作为媒体制作人, 这样才能真实的了解受众的真实心理和感受。公众媒体也是对于这种制约的一个非常好的补充。
与此同时, 由于传播方式的变化, 由传统媒体控制的主流的广播、报纸、电视已经不是公众的最爱, 公众开始更多的参与和阅读更加自由的媒体方式 (比如微博) 。
2004年南亚大海啸以及伦敦爆炸案是两个全球瞩目的突发性灾难事件, 热心民众拿起手机拍下瞬间的历史镜头, 提供给媒体, 如实还原了现场。CNN看到了网络科技锐不可当的趋势, 于是在2006年8月开辟i Report栏目, 征集全球民众针对发生在周围的突发事件提供照片或影像。
因此, 我们应该欢迎和鼓励这种新形式的媒体, 虽然需要辅以必要的管理和制约, 但是它的确已经成为未来媒体的新生力量。
3. 管理和约束
尽管公众信息的即时性和更加广阔的覆盖能力是传统媒体的很好补充, 但是公众的素质的和人员结构的复杂性导致来自于公众的信息具有很强的两面性或角度。它既可能是一个真实、可信甚至观点积极而鲜明的报道, 也可能是一个狭隘、片面、有些极端甚至是伪造的信息发布。因此, 对于这些信息的管理和约束显得尤为重要。
2008年10月3日, 苹果计算机股票一开盘立即暴跌10点, 它起因于i Report一则令人惊骇的报道:乔布斯 (Steve Jobs) 几小时前胸口疼痛呼吸急促!经由硅谷内部及多方面向苹果计算机查证, 证实乔布斯并没有心脏病发作, 苹果股价又及时反弹。
从上面这个事例可以看到, 公众报道的负面作用。但是说明一个基本观点:对公众报道进行相应的监管是必要的。
从技术的角度, 使用计算机系统进行文字的自动化筛选是可行的, 但是结果还是需要必要的人工审核;当前计算机系统发展的现状而言, 对语音和视频信息的自动化筛选就更加困难。对于热点信息, 它会进行必要的调查和甄别, 并补充发布自己的观点和结果。从某种意义上说, 由公众去选择他们的最爱, 而媒体团体作为参与者跟踪报道。这样做的好处自然是既不断吸引了受众的眼球, 又省去了许多的广告费, 又吸引了更多的受众参与到了新闻事件之中而使新闻事件的影响核聚变式的扩大化。
新闻采集方式变革
1.终端衍生
新闻自身的性质决定它可能随时随地发生, 最敬业的记者也不可能24小时随身携带专业的采访器材。因此, 智能手机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采访终端。且随着智能手机运算能力的不断提高, 为直接在手机上进行编辑和发布提供了可能。大屏幕的智能手机, 完全可以胜任基本的采编需求。
通过对旧采编系统的二次开发, 可以使其扩展到手机终端, 会极大地提高工作的即时性和效率。
同时, 手机配件的日新月异也为手机实现采编提供了更好的条件。手机配置带有小型键盘的保护套, 可以进一步提升输入的效率。带有OTG功能的手机甚至可以直接连接鼠标、优盘、录音笔、照相机和专业的摄像机。它可以从这些设备中获取信息, 甚至控制这些设备的行为。
2.多元化的数据来源
智能手机除了将采编扩展到更便捷的新平台之外, 它自身独有的特性也给采访调查活动带来更丰富的信息来源。除了更大的屏幕、更快的速度, 智能手机区别于过去的手机的一大特点就是丰富的传感器。它可以记录你的位置, 你的加速度, 你运动的方向, 你的高度, 你所处环境温度和气压, 甚至你走的步数、你的心跳和血压。所有这些不仅可以在采访过程中保护调查者, 这些第一手的资料, 也可以丰富获得的信息, 使之更具体更现实更丰满。
Android4.2新增的全新的360度全景拍照和球形拍照会完全改变你记录当时场景的方式, 使阅读者可以身临其境的看到你所看到一切 (通过鼠标的上下左右移动或者手势的滑动) , 受众的感觉会有一种随心所欲的体验。
这是一张全景摄像的图片的一部分, 在手机或者电脑上你可以通过左右滑动看到这张图左边或者右边的场景。
记者保护
1.追踪与支援
智能手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 已经开始影响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包括对于新闻的采集方式和记者保护。通常的智能手机拥有无线的传输接口 (比如:Wifi, Bluetooth) , 有些手机也拥有有线的外部接口 (比如:USB) 。这些接口为实现基于智能手机的上述应用提供了基础条件。
智能手机上GPS等定位功能是非常常见的, 同时手机拥有大量的传感器。借助声音、高度、移动的速度和加速度甚至温度和生命体征, 后方的支援者或者团队可以迅速的了解前方记者的动态和安全。
手机本身自有的网络和通讯功能, 更加可以帮助实行特殊情况下的预警。可以在特殊情况下记录采集的现场信息, 可以即时的将已经采集的信息自动上传到服务器。手机可以自动通过电话、短信、网络发出求救信号以应对各种不测。多部具有相同或相近功能的智能手机协同作战, 则效益或角度更可观。
2.无人系统支撑的新型调查方式
基于智能手机的外部控制协议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 它使得智能手机通过无线的方式来控制各种外部设备成为可能。比如一个小型遥控直升机或者一部遥控汽车。这使得无线遥控设备不再是军方才有的技术, 智能手机通过很低成本的扩展就可以实现。
如果你在直升机或者汽车上加装摄像头或者麦克风, 它可以帮你到达人不宜前往的区域进行调查 (也许是犯罪现场, 也许是一个高温区域或者悬崖下面) 。智能手机可以通过外部控制协议控制直升机的运动, 同时接收直升机上的图像和声音信号。
迎接移动学习的新时代 篇5
盖伊?特拉伊宁(GuyTrainin)是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教育和人类科学学院教授,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小学教师教育主管,Kit and Dick Schmoker阅读实验室主管,Tech EDGE项目研究主管,内布拉斯加州政府教育顾问,林肯学区顾问。盖伊?特拉伊宁教授在他的研究和教学生涯中发表了超过200多篇论文、报告,并著有多本专著。他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了语言阅读和写作、读写能力、科技和教育融合等。尤为可贵的是,他不仅学术成果丰硕,而且在中国、美国等国家身体力行地推动着ipad移动学习的教法改革。为深入了解国际移动学习的发展状况和趋势,为国内移动学习模式的实施提供借鉴,本刊特对盖伊?特拉伊宁教授进行了专访。
1.尊敬的盖伊?特拉伊宁教授,很高兴您能接受本刊的专访。首先请您介绍一下美国学校是如何开展移动学习的。
一谈到移动学习,我们必须说到好几个方面。首先就是移动学习会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当我们在课堂内外看到学生采用移动学习方式进行学习的时候,他们就会用移动设备来主动制作、创造一些和课程相关的视频。我去一些课堂的时候,就发现学生在做视频和视觉的内容,比如说制作图片,或者在ipad上画画。这样的学习方式可以让他们用喜欢的方式把自己的理解表达出来,同时也可以展现更多的信息。当学生成为讲述者之后,他们的学习效率要比那些非讲述者提高不少。
其次,我们不但希望学生进行主动学习,还希望学生通过移动设备的使用,适应虚拟化学习社区,从学生时代开始培养终生学习的习惯,提高数字公民意识。学生在互联网上可以使用学校内外的所有学习资源,包括学生的自我管理系统,互助合作平台等,学习如何扮演虚拟化学习社区的一员。他们必须了解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和互助不只是和自己相识的人进行,而是有能力和完全没有在现实生活中见过面的人进行合作和互助。移动设备的使用,可以促进实时沟通和交流,相互满足彼此的需求,通过沟通和反思获得新的经验,实现合作交流和多角度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再次,教师能够针对学生的学习需求设计一些个人化的教学方式(这是个人化而不是个性化)。个性化是指学习与每个学生不同的学习兴趣和倾向相配合,教学的部分则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课程实现方式,这些都是针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倾向设计的。如果把个性化学习当作怎么上课的答案,那么个人化学习则是回答什么时候上课的问题。个人化的教学方式允许学生按照自己的学习进度去学习,允许学生或快或慢地完成一些练习的任务。在我看到的课堂中,教师会给一些做得好的学生更多的挑战,比如说给他们一些更难的段落让他们阅读,或者是给他们一些更难的数学题目让他们做,并且提供更针对个人的教学计划。
最后,利用移动学习拓展了学习空间。任何有网络的地方都有学习的东西,这包括学校里各个班级的课堂教学及在学校之外的课外学习。一直以来课堂中的教师都有一个误区,学习必须在围墙内来完成,当学习从室内转换到室外时,学生的学习就不会发生。事实上这个概念是错误的,即便教师们对此笃信不移。学习可以在学生生活的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发生。如果教师想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效果,可以把学生带到课堂外,在一个真实的环境中去完成学习,这样可以将你的教学带到一个新的高度。
2.目前中国的一些学校也开展了移动学习,在实现泛在学习的同时也呈现了一些弊端,比如:学生对网络过度依赖、注意力分散等,请问美国的移动学习中是否也存在上述问题,有什么应对措施和思路?
不管是什么样的教育,我们都需要从大众化的、全社会的角度进行一些反思。你所看到学生看的东西、做的东西,其实很多时候取决于他们的家长在家里是怎么去做的,因为很多东西是从他们家长那里学来的。
你说的这两个问题其实都是存在的。每个人都会对任何工具产生或多或少的依赖,钢笔刚出现时人们也认为使用钢笔而非毛笔书写是对钢笔的依赖,但从现在的观点来看我们不觉得这是一种依赖,人们尤其是年轻的学生只是喜欢使用一种更方便帮助自己达到目标的工具。
但是我们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看到整个课程设计中让学生做的那些任务,然后根据这些任务,再来设计他们需要做什么。当学生在使用移动设备的时候,教师也好、家长也好,他们都需要表现得积极主动。这些移动设备并不是一些能够让教师的工作变得更轻松的设备,这些设备的真正价值在于可以让教师变得更加高效,让教师可以同时关注更多的学生。
在我们设计这些课程的时候,所设定的任务并不是随便想出来的。我们设计的原则是这些问题并不是用简单的答案就能回答的,在设计这些问题的时候,我们要考虑到让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做辩证性的思考。在任务的设计方面,死记硬背的知识会变得越来越少,但是辩证性思维的内容变得越来越多。
对于分散注意力方面有两种非常有效的解决方案。第一种解决方案是设定一个规则,学生在课堂上允许做什么样的事情、不允许做什么样的事情。举个简单的例子,我看到有的教师要求学生在不使用iPad的时候把自己的设备反扣,即屏幕朝向桌面,这种方式就可以让任何学生在没有许可的情况下避免使用iPad。当然教师也需要拓展自己的活动空间,在班级中位置的调整也可以更简单地管理学生的设备使用,避免课堂上的设备使用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第二种解决方案是设计一些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任务,这样的话可以确保学生参与进来,确保学生不被分散注意力。比如说我们在中国山东的实验班,那里的教师把课程内容分成很多小部分,每个小部分都有很多练习,通过这些练习让学生参与进来,让学生保持兴趣。在一个半小时的公开课里,班里45个孩子都很专注于学习的任务,他们并没有分散注意力。这其实就是一个非常好的课程设计的例子,教师做的课程设计非常好。有三点值得借鉴:第一,时间管理得很好。第二,任务管理得很好。第三,花时间、花精力去注意学生的学习结果。即便设备使用会导致部分学生存在分散注意力的情况,好的课程设计也足以将学生拉回到现实当中,让他们更加专注课程和学习本身。
3.移动学习是教育的一种创新模式,请您谈一下在这种新型教学模式中,学校管理人员和教师应该秉持怎样的理念。
在这个过程中最大的挑战是,目前我们在尝试培养这些教师在一个全新的环境中教学,但是这个全新的环境并不是他们成长的环境。从这个角度来说,他们有些时候很想知道移动学习好的教学方式究竟是什么样的,因为在他们的脑子里没有相关的经验,他们也没有见过这些教学方式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从这个角度来说,作为学校的管理者,首先可能最需要的一点是必须有这个视野,你必须有这个想法要去尝试一些新的东西,去走入这个新的世界。我们发现了这个问题,在内布拉斯加州是这样的,在之前我们看到在中国山东和四川也同样如此。
其次,管理者应该做到的事情是他们必须愿意支持教师,允许教师做一些教育实验。对于学校管理者来说,你必须承认你并不懂怎么在课程中使用科技,你需要去学习并且需要和教师们一起进步。
从教师角度来说,我觉得是特别重要的一点,好的教学非常关键,当你看到一些教学的时候,你觉得这个东西可能没有那么好,它可能就真的没有那么好。作为一个教师,很多人都有对好的教学有敏感力。当我们谈到教师的时候,教师应该具备的理念和素质跟学校管理者是有些类似的地方。教师必须去尝试、实验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对于教师来说,和学校管理者一样,你需要给予学生一些自由,让他们去尝试做一些新的东西。这个时候你需要有好的课程设计,让学生去实验,然后评估学生,根据评估结果再重新给你的课程设计一个反思。我们看到了在全世界任何地方,优秀教师都是不断地在尝试、反思,然后逐渐变成好的教师,这需要时间更需要教师自我转变的决心。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我们看不到一些革命性教学方法,以便能够立刻改善教学品质和学生的学习效果,但是我们看到他们每一次每一点的进步。从长期来看,当他们觉得一些小实验取得成功以后,他们的步子可能会迈得更大,因为他们自我感知他们能做到。
当你问教师需要具备哪些知识的时候,我认为他们要有技术方面的知识,教学方面的知识,以及学科方面的知识。然后他们需要有动力去不断尝试,在自己原本的轨道上做一些改变,教师有意愿去做一些改变是移动学习这种教学方式中最关键的环节之一。也正因为如此,需要学校管理者给予他们足够多的时间、资源和支持,去做这些事情。教师们也需要学习,需要学校管理者的理解和支持,需要有足够多的自由完成一些小实验,无论这些实验的结果如何,学校管理者都需要鼓励他们完成。这其实就是我们和教师们合作的方式,我们提供的是一些资源,包括为教师提供可以使用的资源,帮助教师完成他们自己的小实验设计并提供对结果的反馈,教师们可以借助我们提供的帮助提升自己的教学,让他们走得更远。但是如果要参与,肯定需要学校的管理者允许我们去做这些事情,给予教师一定的时间、一定的空间去完成完整的学习过程。
4.请您分析一下未来移动学习的趋势。
我可以说说这方面在美国的发展趋势,中国不是特别了解。美国的发展趋势是使用一对一的设备,不管是平板电脑,Chromebook还是笔记本电脑。但chromebook和笔记本电脑的使用不是完全的移动式学习,比如说一台笔记本电脑就没有一台ipad移动性那么强。我们预计3~5年内90%美国的公立学校都会变成一对一的课堂,至少三年级以上都会成为。我们本地的林肯学区投票决定了三年级到十二年级的学生每个人都可以得到一台Chromebook以辅助学生的学习,这些设备都是发给学生的,他们可以在家使用,也可以在学校里使用。对于一些特别小的学生,可能就不是移动式的学习,他们可能在学校里用电脑,但是不能将其带回家。
现在来说,一对一教学平板电脑大概占到30%~40%,但是不确定政府在教育上的投资会不会继续投向平板电脑。学校也好、学区也好,最重大的一个投资其实是在教师的培训上。你可以简单的花费300~600美元给一个学生买一台设备,也可以花上千美元升级班级里的网络设备和安装辅助设备,这些硬件上的配备都可以在一周内,甚至三天内完成。但是一个有科技整合能力的教师则需要最少3~5年的时间来培养。这必须通过他们自身的学习、教师培训、参加各种会议和其他的教师沟通和合作等多种方式才能达成目标。因此,对教师的成长的投资比设备硬件的投资更加重要。从美国这方面来说,很多的设备其实价格差距不是很大。如果教师有能力且知识储备足够的话,不管是安卓系统也好,苹果系统也好,其实都是没有太多差别的。
5.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已经成为全球教育发展趋势,您认为教育与科技怎样才能实现深度有效的融合?
在这里有两个观点,一个观点是把技术整合到每天的学习课程中,用技术来支持数学、语文等学科,这其实就是运用科技提高学生在各个学科中的学习效率。很多的学校都在实施这种融合,比如使用电子格式的书本和作业的形式替代纸质的书本和作业,用互动性更强的课程材料代替教师在白板或黑板上写字。
第二个观点是我们必须教会这些孩子怎么使用这些科技产品,因为他们用的这些科技产品就是未来要用的东西。比如说如果他们毕业了,他们可以做数学题,可以用纸来写字,也可以阅读纸上的内容,但这并不代表他们已经为未来真正技术化的世界做好准备了。他们要有能力去做探索,需要把很多的元素整合到一起去创作一些东西。他们要有能力去运用社交媒体实现自主学习。他们同样也要了解怎样在数字时代做一个合格的公民。没有这些能力的话,他们可能在受高等教育的时候会比较吃力一些,在找工作的时候竞争力也就没有那么大。
移动媒体时代 篇6
传播目标
从2005年分类信息网站的兴起至今,经过5年多的市场洗礼,国内分类信息网站的发展方向在逐渐明晰。作为同行业网站的领先者之一,58同城网已经完成了全国24家分公司,379个城市开通分站的战略部署;面对其他竞品的竞争,58同城网需要进一步迅速建立对城市主流消费者的品牌感召力与影响力,稳固市场领先者的地位。
摆脱传统互联网企业的媒介通路选择,通过户外创新型媒介的品牌硬广传播,实现品牌信息在全国重点城市的一站式落地,迅速阐述58同城网站核心业务模块的广告诉求,在全国主流城市消费者中建立较高的知名度与品牌感召力。
本次传播将紧紧围绕58同城的生活资讯、招聘、租房、二手商品转让等几大核心功能,以城市年轻上班族白领为主要目标受众。该类人群生活在城市中,时刻关注城市生活的餐饮、服饰等商品服务信息,职业生涯快速发展,消费形态多样化,是餐饮、租房、二手商品转让等生活服务的重要参与者与重度消费者;同时,他们通勤、外出需求的主要载体为公交地铁等城市公共交通工具,是公交地铁的主要乘客构成,也是公交地铁电视信息的主流受众人群。
传播策略
根据58同城的核心业务模块与主要服务对象的特定属性,本次传播以华视传媒覆盖全国主流城市的公交地铁移动电视为主流媒介,每天向全国4亿城市主流消费人群传达品牌诉求。
本次传播将选取包括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在内的华视传媒旗下共29个公交数字移动电视联播网城市+8个地铁电视联播网城市,播放电视终端包含142,000个公交数字移动电视终端+55,600个地铁车内、站台、站厅、换乘通道电视终端,自2011年4月起进行超高频硬广播放,迅速实现58同城网品牌内涵在全国重点城市的一站式落地传播。
整个广告传播运动分为品牌感知期、品牌认同期与品牌参与期。在品牌感知期迅速建立58同城网的品牌知名度,使得4亿主流网民清晰认识58同城网的功能模块。经过一段时期的品牌感知,受众会逐渐形成对网站品牌的心理认同,并逐渐成为其信息服务的新增消费者或重度消费者,再经过良好的服务体验后,网站品牌的美誉度将迅速形成。在品牌参与期,受众基于长期积累的品牌感知与认同,会逐渐参与到品牌传播过程,在受众人际圈中形成积极的“品牌话题”,建立口碑传播。
广告创意
针对年轻受众思维活跃、关注热点话题明星等特点,58同城网邀请国内一线影视热剧当红明星杨幂为网站代言人,通过美丽活泼的积极明星形象传达网站的核心功能诉求。同时借助明星的社会感召力引发年轻消费者的心理共鸣,并促成社会话题,从而将58同城的品牌形象根植于消费者心中,形成持久的品牌影响力。
传播效果
基于之前网络品牌传播的成功效应,58同城网在华视传媒渠道投放近2个月以来,已经在众多受众群体中迅速建立了较高的品牌知名度,并一度成为年轻受众热衷讨论的品牌话题。据第三方机构前期效果评估的不完全统计,前期广告的有效到达率在80%以上,品牌认知度比投放前提高近35%并仍处于快速增长区间,前期广告投放的效果非常明显。58同城在华视传媒公交地铁电视传播的成功案例,或将引发新一轮互联网品牌传播的“移动电视热潮”。
58同城选择公交地铁移动电视品牌传播案例是一个研究移动媒体的重要案例,随着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公交地铁移动传播会由单纯的广告传播,变成基于LBS为核心的生活形态关系传播,华视的这个探索是前瞻性的,对于未来的线下与线上的营销推广与公关具有重要影响,期待这个团队更多的案例,更先进的视角,完整地展现移动电视传播的魅力。
移动媒体时代 篇7
一、打造“内容工程”, 发出“有思想的声音”
内容决定新闻媒体生存与发展, 在推动媒体融合发展进程中, 应始终坚持“内容为王”, 以内容优势赢得发展优势。
1. 由部门“板块状”向“链条状”转变
自媒体时代, 传统的内墙割据格局严重禁锢了广播媒体新闻竞争力, 各频率单打独斗、各自为战, 资源浪费明显, 生产效率不高。为破除部门壁垒, 应重组内部组织结构。目前, 国内多家省级广播媒体先后组建新闻中心、新闻指挥中心和新闻应急指挥系统, 实行新闻联动机制、核心策划机制, 同时完善相应制度建设和考评体系,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这一架构中, 新闻中心担任“总指挥”、“总调度”, 各频率则作为“行动实现者”, 部门间协调一致、紧密配合, 通过“网状布局”快速辐射, 新闻资源得到充分共享利用。通过生产流程重构, 实现了新闻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广播需要这样的内容生产流程的转变, 使之与传统媒体的资源人才优势匹配协调, 产生效益最大化。在流程改变的同时, 还需要加大信息流量, 提升报道速度, 并与新媒体高度融合。
2. 由新闻“描述者”向“解读者”转变
自媒体时代, 每一名受众都可能成为新闻制造者, 传统媒体抢抓“第一时间”变得愈加困难。从提供内容到提供观点, 由新闻“描述者”向“解读者”转变, 是广播新闻未来的生存之道。新媒体时代, 听众对分析类、意见类等观点信息需求强烈, 迫切需要主流媒体权威声音引导舆论。未来, 广播应重点提高网络环境下的议程设置能力, 以建设性的心态关注热点、引导难点, 并用鲜明的观点吸引黏住受众。
二、打造“情感工程”, 发出“有温度的声音”
作为主流媒体, 广播应始终把正确导向贯穿到媒体融合发展全过程, 通过活动载体创新和宣传平台拓展, 发挥媒体示范引领作用, 使主流价值观在广大听众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情感传播是广播媒体的固有优势, 在自媒体时代下, 应借助这一优势, 通过典型报道引领、爱心活动跟进、公益广告推广、多种手段深化等方式, 由广播单向传播向多向互动转变、由以宣传与产业为基础向增加社会活动载体和引导示范功能转变, 实现主流媒体有效传播时代主旋律的使命。
去年, 中宣部等部门开展了“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活动, 通过演讲, 我们真真切切感受到了新闻一线从业人员“以导向为灵魂、以真实为生命、以人民为中心”的责任担当。新的传播环境下, 传统媒体更需要这样的担当, 带着“温度”去观察思考、记录实践, 传播正能量, 释放人文关怀。正如商品售卖重视用户体验一样, 与新媒体的“温度体验”竞争, 更值得广播媒体重视。从新闻报道细节体验受众的体温、与受众同心, 更容易引爆受众情感, 让他们得到情感满足, 从而提升媒体认可度。
三、打造“助力工程”, 发出“有责任的声音”
与新兴媒体偏重于问题曝光不同, 传统媒体新闻宣传, 应更加突出“助力”功能。在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过程中, 主流媒体不仅要设置话题, 影响舆论, 更要助力解决问题, 做到“帮忙不添乱”。广播媒体需深度参与经济生活, 不断推出深度经济报道, 精心策划, 紧紧围绕经济发展脉络设置选题, 强化对本土经济现象、经济发展优势及短板分析的关注。可设置“权威专家访谈”把脉支招, 提供智力支持;“先行先试报道”典型引路、示范辐射带动;“公益背景解读”提炼精髓, 加深受众认知。还可以通过“记者体验式报道+听众体验活动”的线上线下互动模式, 增强受众参与性和助力宣传效果。区域间的广播媒体, 也可以利用各自优势, 策划地区之间的大型经济互动活动, 为地方经济创造新的增长点, 这也是传统媒体的优势所在。
同时广播还应创新《行风热线》等监督服务类广播节目的内容形态, 节目由“线”延展到“块”, 将监督问政平台下沉延伸到基层, 进一步推动地方政府职能转变和效能提升;并开办节目, 主动聚焦城市生活热点焦点问题, 对百姓疑难问题给予重点关注和权威解答回复。与此同时, 官方网站增加服务功能, 由新闻网站转变为新闻与服务相结合的综合网站, 通过从“提供信息”向“提供服务”转变, 以助力政府民生工作开展。
四、打造“融网工程”, 发出“有活力的声音”
针对媒体融合发展趋势, 广播媒体应树立一体化发展观念、强化互联网思维、增强借力发展意识, 做到“两个理念转变”:从单一媒体到多元媒体的转变;从机构传播到社会观点的转变。采编人员树立“跳出广播、追求全媒”理念, 所有策划传播都以音频、视频、网络传播统一融合为目标;新闻产品内容适应新媒体“微”传播特点, 尝试碎片化播出;加强网站、手机广播、微博、微信、客户端、数据库建设;主动融入社交类应用和技术, 促进社交平台与新闻传播平台有效对接。包括频率节目, 应尽快扭转“以制作的节目和提供的信息吸引受众, 让受众自己找上门来消费新闻产品”的传统理念, 迅速完成从机构传播到社会观点的转变, 更多地尝试主动走到有可能消费新闻内容的人群中, 通过网络渗透到个人, 渗透到各个群体;主动立足于社交平台, 跟公众实施直接对话, 通过社交平台获取更多新闻线索、更多分析角度、更多资料来源, 集纳社会观点, 形成机构传播外的舆论场。
当下, 广播媒体应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高度重视技术创新和自主研发, 不断提高信息传播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互联网可以被理解成一种工具, 既然是工具, 谁都可以利用, 传统的广播媒体利用互联网, 同样可以焕发出新的生机。新媒为用, 广播为体, 通过互联网聚拢人气, 推动本体发展, 是广播媒体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而在未来, 广播也将与互联网互为表里, 形成统一的整体。
五、打造“智库工程”, 发出“有品质的声音”
新媒体层出不穷, 如果没有不断更新的核心产品, 新媒体也会迅速沦为旧媒体。在媒体融合发展的年代, 广播应该守住什么?坚守新闻高品质和媒体自身特色, 在专业性上形成核心竞争力。广播媒体应重点构建两个战略——“精品战略”和“人才战略”, 构建“专家人才库”, 吸引国内省内顶尖业界专家参与助阵, 从全球视野审视当下热点, 推出一大批有文化品位、有道德素养、思想水平较高的精神产品, 通过这些思想性强、观点鲜明、制作精良的新闻作品, 有效提升节目品质和影响力, 以及与新媒体共存的竞争力。
摘要:移动互联时代, 广播媒体如何“变法”, 如何抢占媒体话语权?关于这个问题, 许多业界专家提出了不少真知灼见。《中国记者》杂志曾刊文指出, 传统媒体“变法”不是简单生搬照抄新媒体, 应以传统媒体优势特长注入新媒体, “新媒体基因+传统媒体灵魂”才是破解之道。对此, 本人深有同感——从特性对比看, 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各有优劣, 应扬长避短、实现优势互补。就广播媒体而言, 曾经历过几起几伏, 更应以变化的动态眼光审视问题, 深入思考, 探索适合自身的媒体融合发展路径。
新媒体时代中国移动的新客服 篇8
说起客服, 以往我们首先想起的是呼叫中心客服小姐甜美的声音, 10086呼叫中心曾一度为通信行业乃至整个服务行业的客服典范。如今, 移动互联网时代已全面到来, 基于社交网络的新媒体如微博、微信等不断涌现。活跃于这些互联网应用上的用户也很快发现电信运营商客服的身影, 如微博小秘书等正越来越多的承担起客户服务的角色。
用户行为的改变正推动企业客服体系的变化, 为更好的了解用户需求、服务用户, 电信运营商的客服也出现了许多新形式, 为此本刊记者特采访了中国移动新媒体客服负责人。
《通信世界》:在如今的移动互联网时代, 新媒体给我们的客服带来哪些新变化?
中国移动:在迅速变革的背景下, 传统的服务渠道已经很难充分满足客户的需求, 用户更加希望获得个性化、高效率、随处可得的服务。中国移动顺应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 依托新媒体进行了新服务模式的尝试与探索, 积极推出面向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客户服务方式, 如开设新浪及腾讯官方微博, 设立淘宝官方旗舰店, 开通飞信营业厅, 推出智能手机客户端等, 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以智能手机客户端为例, 中国移动于2012年12月20日正式上线发布手机营业厅客户端, 首批面向广东、浙江、四川、陕西四省用户开放服务。手机营业厅客户端是中国移动第一个集中建设的新兴电子渠道, 依托智能终端的客户端软件为客户提供全网基础服务和标准产品销售, 覆盖支持Android、i OS和OMS等系统。目前提供余额查询、账单查询、套餐余量查询、套餐及业务办理、充值交费等16项业务功能, 并支持营业厅网点查询、WLAN热点查询、优惠资讯等本地化特色服务, 与网上营业厅、掌上营业厅共同组成为中国移动重要移动互联网渠道。并且, 为方便客户的下载使用, 已在统一门户 (WWW及WAP网站) 、MM应用商店、App Store、安卓市场进行了官方发布。截至2013年2月, 总下载量累计86万次, 累计激活用户数近77万, 累计登录用户数25万, 其中Android用户占比58%, i OS用户占比42%。
2012年, 中国移动电子渠道业务办理量已占全渠道办理量的80%;充值交费金额占全渠道缴费金额的29%;业务查询量占全渠道查询量的40%;新浪与腾讯微博客户咨询互动量超百万人次, 新媒体服务体系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通信世界》:在一些同样以服务为主要业务的如银行、航空公司等企业的客服也很优秀, 有哪些手段值得我们借鉴?
中国移动:银行、航空公司等服务企业创在新服务模式的探索和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其中最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是电子渠道的创新应用。目前, 许多银行推出功能强大的网上银行与手机银行客户端, 可实现便捷的服务办理;航空公司公司也实现了网上和手机选座、办理值机等, 这些都极大的方便了客户。中国移动下一步也将加大对电子渠道的创新应用, 以更好地服务用户。
《通信世界》:对中国移动而言, 在一些融合交叉领域, 不同企业的客服体系是否可以通过合作达成共赢并产生新价值?
中国移动:跨行业、跨领域的服务合作, 可以整合多方资源, 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差异化服务, 中国移动已经与其他行业企业开展了服务合作, 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中国移动联合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推出“中国移动浦发银行借贷合一联名卡”, 联名卡由“标准卡”和“手机卡”组成, 包含电子现金 (手机钱包) 、贷记账户 (即信用卡) 和借记账户 (即借记卡) 三个相互独立的账户, 实现了通信行业和金融行业的跨界合作, 极大的提升了客户的支付便捷性。
此外, 中国移动还在淘宝上开设中国移动官方旗舰店, 借助淘宝电子商务交易平台, 进行TD手机终端销售与提供相关手机售后服务, 通过互联网渠道提升客户购机便捷性。
下一步, 中国移动还将在互联网领域加大与相关企业的合作, 围绕客户核心需求, 整合资源进行服务模式创新, 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
《通信世界》:关于新客服体系的建立, 目前中国移动有哪些思路和计划?
中国移动:中国移动正加快服务模式的全面转型。目前, 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规划。
一、围绕客户需求, 主动推出相关服务。
中国移动于2012年深入开展“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 通过听取客户的意见建议, 围绕客户需求推出20项为民服务举措, 特别建立了涵盖客户入网、业务订购、扣费、业务使用等关键环节的全流程的透明消费服务体系:向入网客户提供“入网提醒”服务;全面实施订购“二次确认”服务, 业务订购关系需经过客户二次确认后才被系统接收;在业务扣费时, 系统自动向客户下发扣费提醒短信;推出了“流量提醒”服务, 在客户首次使用数据流量业务或者数据流量套餐达到一定标准时, 将会收到提醒短信。
二、基于客户信用, 推出信用增值服务。
中国移动基于客户信用, 逐步推出信用增值服务, 信用星级分5个等级, 5星为最高级, 级别越高, 尊享越多。信用客户可享受透支不停机、节假日不停机等信用消费待遇, 信用等级越高透支额度越高。同时, 根据信用级别的不同, 还可享受“0预存”参加手机签约、“0预存”办理短期国际漫游、免担保办理业务等超值服务。
三、持续打造品质领先的热线服务。
移动媒体时代 篇9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时代,广播媒体,创新
新媒体时代,以移动互联网为基础的新媒体快速占领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而作为传统媒体的广播能否在移动互联网大潮中保留消费的核心人群,关键就在于能否及时改变策略,创新自我。
1 学习移动网络规则,锻炼广播媒体的领悟能力
“众包”一词是由美国《连线》杂志记者Jeff Howe提出来的,其具体含义为一个公司将以往一直由本公司执行的工作自愿转移给一个大型的网络公司进行。这种“众包”内容工作模式是移动互联网时代所带来的新型工作形式和商业模式。据了解,截止到现阶段,《福布斯》杂志已经有了包括900多位正在为其工作的外部撰稿人,但这些人的身份并不是《福布斯》杂志的正式员工,这便是互联网时代“众包”的一个典型代表。
2013年7月7日,当旧金山空难发生时,我国的传统媒体包括报纸杂志和电视广播的内容都是根据新浪微博的实时更新内容在做报道,这种状况整整持续了一天。而由旧金山空难中的普通乘客们发在新浪微博上的现场视频、图片和文字内容也被中央电视台的权威栏目——《新闻联播》所采用。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不断发展和推进,人们越来越多地发现一些知名度高的网络电台也多采用内容“众包”的模式来运行。这些电台包括“QQ音乐”和“多米音乐”,或者“蜻蜓FM”和“喜马拉雅”,其节目都是由PGC和UGC两部分组成。其中,UGC是用来扩宽节目广度,贴近大众和草根,贡献流量和参与度的节目形态;而PGC则是为了维持节目内容的深度,树立广播品牌形象,打造广播行业价值。
广播电台的工作人员也深切感受到,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要时刻保持深刻的洞察力和领悟能力,用互联网思维去考虑节目的制作和用户的心理,从而完成电台内容的不断整合、布局和架构。
2 把握互联网思路,提升广播媒体的创意能力
现代广播电台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用户日益变化的需求,都相继开通了自己的微信、博客和移动客户端。但是,这些平台在开通之后应该如何应用,如何运行,以及怎样使其发挥最大效应,则是当下广播电台工作者应该重点思考的问题。
以珠海电台为例,其在开通“微信”“微博”等主要社交平台之后就积极对其进行建设和运行,并在节目的互动环节大量采取“微信”互动形式,及时更新微博内容,不定时发送短信和拨打热线电话等。这些线上线下的互动模式已经成为电台节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另外,珠海电台在移动客户端方面增加了本台音频、视频节目的发布和分享功能,使电台可以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其他媒体进行差异化竞争;同时,电台内部与自身的网站和媒体资源库紧密连接,实现三者的资源共享。广东珠江经济电台也在《一些人一些情》节目中开通了微信平台的互动环节,用主持人和听众的互动语音模式与听众进行实时互动,使电台很快聚集了人气,吸引了很多粉丝,参与度也大大提升。主持人在语音提问之后,听众们就自发地在微信中回答问题、阐述观点,这种模式使节目与听众实现双向沟通,每天都会吸引过万粉丝和听众的参与。
3 突破运作重点,加强广播媒体的执行能力
汽车的使用和普及,使广播媒体成为“移动媒体”。但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广播媒体在汽车中的位置岌岌可危。传统电台的位置极有可能被车载智能操作系统逐渐取代。面对这种现状,广播电台需要重点突破“一硬一软”两个课题,所谓的“硬”就是硬件,是要拓展车载媒体渠道,并与移动互联网相结合,不断延伸音频服务;而“软”则是指要切入移动互联网的音频市场,以期在未来能够提供给听众优质的广播节目。传统广播电台要向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媒体学习新技术、新方法,时刻以互联网的思维去想问题做节目。只有这样,才能让这一传统的广播媒体实现网络化、社交化和移动化的新发展。目前,国内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的移动电台是“考拉FM”,其节目是由自制、外包和合作这几大部分构成,收听渠道也包括移动手机、车载和电脑客户端等方式。这种电台可以自定义喜欢的节目,当遇到不感兴趣的节目时可以一滑而过,喜欢的节目则可以循环播放。
总之,移动互联网时代为广播电台提供了更多的机遇与挑战,但能否在大潮中实现自身的转型和升级,就要看广播电台自身的领悟能力、创意能力和执行能力了。
参考文献
[1]张锐.移动互联时代传统广播的发展趋势和创新策略[J].中国广播,2012(9).
移动媒体时代 篇10
在新媒体的影响下, 广播节目更多发展机遇开始集中在个性化、分众化内容资源的利用和攫取方面, 节目的价值越来越多地表现为一种眼光、标准、态度和方法。龙广电台《母爱好时光》节目利用新媒体的技术手段和传媒特点, 针对母婴人群, 在节目内容上更加突出个性化特点, 在节目加工、制作方面也更加全面、具体、深入、与时俱进, 为受众提供观点更加鲜明的个性化产品。
一、“内容为王”为节目立命之本。
FM102.1每天9点-11点, 龙广《《母爱好时光》》声音已经传播了13年。十三年前, 节目以内容为王, 节目内容的含金量决定了通过收音机收听节目的收听人群大小和收听率的高低;十三年后, 广播节目依然是以内容为王, 无论技术手段和传播手段多么先进, 技术手段和传播手段始终是辅助手段, 受众人群依然在意的是收听内容的价值大小及其影响力和权威性。十三年来, 在新媒体的作用下, 《母爱好时光》节目的影响力已经由黑龙江省内逐渐扩大到了省外甚至是国外:互联网龙广电台的龙广在线网站实现了节目网上即时收听与参与互动, 移动终端借助手机软件下载蜻蜓广播网, 听众可以在海角天涯, 利用移动终端实现了移动收听黑龙江龙广《母爱好时光》节目的可能, 移动收听的特点目前和未来都必将更加受到受众的青睐。《母爱好时光》节目由于跟着新媒体发展的脚步有效融合, 她才不断推陈出新, 节目的生命力更加持久。
《母爱好时光》节目定位0-3岁孩子家庭为她的收听目标群, 这个目标群的特点是学习兴趣高, 需求明确, 忠诚度高, 且存在消费冲动;另一方面《母爱好时光》节目虽是窄播节目, 但她十分注重对母婴信息内容的数量和质量、广度和深度等方面全方位开掘、整合、优化、利用可以说《母爱好时光》节目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听众日益增长的、多种多样的收听需要。《母爱好时光》节目在加强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和优化配置方面, 更是按照广播传播规律, 对所收集到的母婴方面的新闻和服务信息内容归类处理, 根据受众的需要进行指向性传播, 减少了信息传播的盲目性, 促使了信息资源的整体增值, 这些让《母爱好时光》节目在产生了很好的社会影响力的同时, 也提高了受众的忠诚度, 尤其是节目成长过程中经历了三氯氰胺奶粉事件和国内高剖腹产率的尴尬后, 母婴消费市场反过来又不断验证了《母爱好时光》节目观点的正确性和高瞻远瞩, 这使她成为了一档有灵魂的节目, 成为收听群的心灵支撑。
二、科技创新拓宽节目的生命之源。
来自工信部的一组最新数据显示, 截至2013年2月, 移动互联网用户总数已突破8亿户, 中国有望在年内赶超美国成为全球智能型手机系统安装量最高的国家。艾肯拓指出:“2008年火了微博, 仅仅一年后微信大行其道, 变化之快令有心借助应用平台做移动营销的商家也不免无所适从!”
新媒体以令人惊讶的速度和力量为世人瞩目。对于仍然不习惯网络, 不会利用移动网的人来说, 这个世界变得越来越陌生, 而这个人最终会被世界所淘汰;但是对于那些习惯网络, 善于使用移动网的人群来说, 科技可能会让这些善于学习的人群脱胎换骨, 那么对于一个节目来说如果跟不上新媒体发展的速度, 节目也将面临着被淘汰的局面。
《母爱好时光》与新媒体的融合过程:
2000年, 《母爱好时光》成立, 此时龙广电台的龙广在线网站也刚刚成立, 《母爱好时光》论坛是主持人了解听众需求的重要出口;
2006年, 龙广在线网站的《母爱好时光》在线收听和记忆广播, 实现互联网用户网上收听;
2006年, 《母爱好时光》使用移动短信平台, 实现直播中与移动用户的交流互动;
2010年《母爱好时光》主持人开通官方微博, 《母爱好时光》节目开通节目微博凯淇工作室母婴之声, 成为网上节目宣传的一个通道;
2012年5月, 龙广在线《母爱好时光》直播平台的技术应用实现了听众同步收听的同时还可以同步和主持人、听众三方间论坛式互动;
2012年6月1日, 《母爱好时光》移动及电信手机报的应用, 节目开始利用移动终端为省内订户提供育儿资讯;
2012年末, 《母爱好时光》开通19个1000个会员的QQ听众群;
2013年初, 《母爱好时光》开始使用微信公众平台, 从注册之日到4月18日, 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 共计有7057个用户注册使用, 另外《母爱好时光》微信二维码可以让听众通过“扫描我”的方式在纸制宣传或网络上直接让潜在消费者成为《母爱好时光》的听众, 这种方式让《母爱好时光》听众群人数以病毒式方式复制增长。
移动时代到来 篇11
移动为企业管理提供解决之道
企业应用市场在过去的十几年中,由于云计算技术的发展,造就了诸多非常成功的公司:销售管理领域的Salesforce,人力资源管理领域Workday等等,甚至在IT运维领域出现了相当多的大公司。而当下,移动互联网的到来,让企业应用形态和模式有了新的改变。
根据IDC的统计数据,2011年全球有10亿左右移动办公人员。到2014年,会有11.9亿的员工采用移动办公,占全球员工人数的34.9%。而Gartner也预测,到2014年,移动办公市场规模会超过2010年的两倍。到目前为止,全球已有24%的机构完全接受这种新型办公方式。移动化办公的未来场景,离我们越来越近。
对于企业办公逐渐向移动化发展的现状,销售易CEO史彦泽已经十分了然。2013年3月,销售易推出移动CRM系统。同年11月,获红杉资本领投千万级A 轮融资,不到一年时间红杉资本再次追投千万级B轮融资。仁科互动是凭借什么获得红杉资本的青睐?
史彦泽谈到了其切身体会。在创业前,史彦泽曾担任SAP中国区销售总监,史彦泽却发现,SAP的销售人员并不喜欢使用自家的CRM软件。这让他感到十分郁闷,“一套几百万元的软件卖出去,客户根本用不起来。”而由于传统CRM软件大而全,复杂难用,再加上销售人员经常外出见客户等原因,导致销售人员不能也不愿意及时更新信息,而老板们也多是依靠每周的Excel 表格来管理团队。公司最终只能采用了绩效考核等强制措施来推动CRM的使用。如何让CRM系统真正为销售人员带来价值,符合他们工作习惯,成为了史彦泽创业的初衷。
移动互联网的到来,提供了解决之道。
史彦泽认为,如今,IT、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已经与十几年、甚至几年前不可同日而语,但这些技术,在很大一部分程度上都是面对to C市场。对于企业来说,这些技术也是非常关键的,企业需要通过这些技术让企业运营效率能够更高。“我们讲的互联网思维意味着怎样利用互联网让整个行业变得更加高效,其实本质上也就是这样的事情。”
移动办公的核心优势是显而易见的。移动的环境首先挖掘了员工时间和空间潜力,其次为效率和价值的提高创造了机会。而从另一方面,员工可支配时间化零为整,节省时间和精力,调动了员工的参与性和积极性,进而实现的是管理劳动力而不是规范劳动力。
当记者问及是否传统企业都应该进行转型时,史彦泽的见解也很睿智。“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属性,并不应该把互联网夸大,神话。在我看来互联网是科技的一种模式,我们每一家公司所谓的互联网思维最重要的是与时俱进,知道了解这个科技本身能够给你的生意,给你的行业带来什么样的变革,然后在我的行业中那些东西是可以被变革的,这才是我们的互联网思维。”
最后,他还谈到,企业的转型是痛苦的,尤其是大公司、大企业——因为背着很沉重的包袱。但即使痛苦,转型是必须的。软件技术这个领域其实很残酷,不创新,不变革,很可能就会被淘汰。
移动支付,风控成为关键
移动互联网在逐渐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各种习惯,支付就是其中一个。8月18日,央行发布了第二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数据显示,支付业务量持续稳步增长。其中,电子支付业务增长较快,移动支付业务继续保持高位增长。移动支付带来快捷、随时随地的支付方式,其趋势越发明显,传统支付行业的转型和新型公司的加入,同样推动着行业的发展前进。
中国的第三方支付产业经过十年发展,已经到了产业升级的重要阶段。移动支付已经不仅仅实现的是收付款功能,更多的还承载了生活服务、金融服务、财务管理等等应用场景。这也让移动支付有着更多的可能性。但与此同时,由于移动端支付并不能像在PC端操作时插入U盾等工具进行风控,安全就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姚敏说道,:“快捷支付是支付行业最近几年出的一个产品,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快捷支付的应用场景也会更加普遍,这对整个行业的冲击还是很大的。但PC与移动端风控安全原理不同,移动产品对于风控的能力要求更高,不过行业在不断进步,未来会有更好的解决方案,并且也需要提醒用户,在体验到移动支付的快捷方便的同时,也要提高安全意识,这是一个用户使用习惯的改变,是需要时间去积累的。”
连连支付建立伊始就专注于移动支付领域。而在这个领域,支付宝等巨头早已占有大量份额,中小企业想要做出成绩,就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连连支付总经理助理姚敏对此感同身受:“连连支付现在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我们也会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例如外部银行通道的建立,如何搭建更多更好的通道提供给用户。还有用户市场的拓展,建立商户的口碑等等。在我们初期启动的时候会遇到比较大的阻力,我们也会去克服这些困难。像连连支付这样的新的公司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
不过,姚敏也认为,一些巨头在给行业内的新公司们造成一定压力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机会。“像支付宝这类公司对于整个行业的用户习惯培养是十分积极的,而当这些大公司铺好路之后,像连连支付这样的中小公司用户培养就会相对轻松一些。我们的产品也可以和一些先行的支付公司去学习,这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个机会。而对于巨头,我们并没有惧怕,更多是一种学习。”
nlc202309021743
对于未来移动支付市场的前景,姚敏十分看好支付与O2O的结合,线上的快捷支付、线下的二维码相结合起来,可以为商户提供一个闭环。“我们接触的很多商户提出了需求,希望能够通过线下线上结合形成一个新的解决方案。”
未来,移动支付市场必定是百花齐放的,除了行业巨头之外,也将有更多的新型、小型公司出现并且针对不同的垂直市场,为不同的用户提供更全面,质量更高的服务。
用UGC的模式玩地图
据艾瑞咨询《2014年中国移动地图用户行为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有45.1%的用户经常使用移动地图查找周边吃喝玩乐等生活服务信息,40.2%的用户经常使用移动地图查询周边实时路况功能,随着用户需求的多样化,以及巨头们进入移动地图市场,想要寻求突破,只能不断向多元化、精细化发展。
近来,O2O与UGC,成为了移动地图领域备受关注的热点。
不过目前用户使用手机地图仍以路线导航为主。用户还未形成使用地图作为生活服务平台的使用习惯,地图O2O市场还仍需培养,此外支付环节也是移动地图实现O2O不能逃避的问题。这就让UGC模式的地图位置服务有了喘息的空间。UGC将地图纯粹的工具属性自然而然的与用户产生联系,这种联系也并不显生硬,地图服务商还能够获得实时的、最新的地图的数据,将地图信息打造的更加完善,更贴近真实的地理信息。目前来看,UGC模式更为容易实现。
专注于UGC位置服务的车托帮对此的认识显然更为专业。其CEO吕春维更是自称为“帮主”。他认为,移动地图的发展趋势一定是更智能更人性化的,一定不是工具化的,而是有人有情感的社区地图。UGC是用户的主动参与和互动,更注重的是分享。互联网的背后其实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互联,UGC很好的调动了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刺激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建立,从而使地图工具化走向社区化。“打个比方,路况这个功能百度、高德等都具备,但车托帮的路况是有自己的特色和不可复制性的,一方面是它特有的数据处理技术手段,另一方面是千万用户主动上报路况信息,从而会使车托帮里的路况信息快和准,并且有图有真相,车友间可以询问交流、互帮互助,可以感觉到并不是一个人在使用软件,而是很多好朋友和你一起在路上。”
对于移动互联网对于企业的意义,吕春维也提到了“机会”这两个字。他谈到,“互联网使我们有了这样的创业机会,让我们聚在这里为用户提供新颖的服务。在宏观层面互联网让我们紧跟时代步伐,永远站在时代的前沿,为广大用户创造新鲜的生活模式。在微观层面我们可以更快速的了解行业发展趋势,更直接的贴近用户,通过研发新产品、新功能,不断满足用户,为用户创造更好的生活方式。”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似乎每个服务商都在争抢移动互联网的入口,移动地图无疑是最直接的一个入口。移动地图将虚拟世界画面与智能手机屏幕、现实世界相连,地图应用不仅可以集成其他功能,还可以嵌入到各类APP中。但吕春维认为其实盈利并不是最主要的,只要将自己的产品做好,做出让用户满意的产品,盈利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移动媒体时代 篇12
1 石油企业物资采购信息化发展状态分析
对于石油企业而言, 其物资采购工作呈现出与其他常规企业截然不同的特征。这种特征也决定了其自身必然会走在信息化技术应用的前列位置, 成为物资采购信息化系统的重要试点。
石油企业的这种特征, 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其自身的工业环境特征。首先, 石油企业规模庞大繁杂, 造成对内和对外两个方面的特征。对外而言, 小批量多批次的采购给采购工作本身带来一定的不便, 在采购过程中更加难以形成买方的价格谈判能力提升;而对内而言, 不同部门之间对于物资的需求繁琐庞大, 物资部门如何切实有效地实现对内各个部门需求的满足, 成为当前的突出问题。这种需求繁杂的状况在石油工业环境中尤其突出, 主要是因为石油工业环境中, 不同部门之间在地理上相对较为分散, 加之专业性较强, 需求必然呈现出复杂的状态。此外地理上的分散更加不利于采购部门准确获取到相关采购需求的更为详细数据资料, 从而给物资采购工作带来一定难度。
其次, 对于石油企业而言, 沟通成为采购工作过程中的另一个问题。沟通需求的产生, 同样出现在对外和对内两个环境中。对外而言, 只有石油企业的物资采购部门与市场环境中的供给单位展开更为深入的沟通, 才能在采购过程中做出明确决定, 并且相关供给单位, 在招投标的过程中, 也只有与石油企业采购部门实现更为顺畅的沟通, 才能给出尽可能合理的报价, 也才能切实实现采购工作的优化。
最后, 石油企业环境中的物资采购信息化, 还能够帮助建立起有关采购物品的追踪。对内而言, 不同批次的物品使用状况的收集与整理, 最终会形成一个强大的数据库, 用于支持未来的采购工作不断实现优化。同时对外而言, 相关供应商的信息, 包括既往采购信息以及相关信用信息等, 同样会成为物资采购部门工作的依据。这一方面的对外信息不仅仅可以用于实现对于某些物资售后工作的索取凭证, 也同样能够形成对于未来采购工作的进一步优化依据。
这样三个方面的工作需求特征, 决定了石油企业环境中物资采购信息化系统的存在价值。并且这种价值会随着当前移动媒体时代而有进一步的发展, 也决定着该部门在石油企业环境中的作用体现。
2 移动媒体时代的物资采购信息化
石油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一直都处于时代前列, 在物资采购领域中同样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对于当前媒体发展的新特征而言, 移动已经俨然成为石油企业环境中, 物资采购领域的重要新型支持力量。依据前文对于物资采购工作体系自身的发展状态和需求做出的相关分析, 可以依据当前媒体的整体发展趋势, 对物资采购系统的发展趋势做出预测。
2.1 帮助实现信息透明
对于物资采购工作而言, 从信息一直到操作与落实, 整个工作过程的公平公正, 成为直接关系到石油企业工作效率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而在实现物资采购工作的公平公正的过程中, 信息透明化的价值毋庸置疑。良好的信息透明化, 是整个物资采购信息化系统实现的最基本追求, 也是切实提升整个物资供应链高效工作和有效控制的基础所在。对于这一点, 在基于PC端的网络应用时代中, 石油企业物资采购信息化系统基本已经实现了有效支持。当前以数据库作为基本技术支持, 以Web页面作为前端展示的物资采购体系, 基本可以满足这一要求。虽然当前移动媒体开始侵入这一系统, 但是从发展的角度看, 仅仅是作为该系统的一种接入性补充。即移动系统的出现, 能够支持对于该系统更为便捷的访问, 并不代表会从应用模式的层面对其有所改变。
2.2 加强采购面向企业内外的沟通
前文对于沟通的需求状态有所提及, 从客观上要求石油企业物资采购部门能够同时实现对内和对外两个方向的有效沟通。只有沟通, 才是切实加强采购部门与内部其他相关部门联系的必要基础, 才能切实了解到不同部门之间的需求, 有效展开采购。同时也只有对外与供应商之间的充分沟通, 才能获取到更多关于供应商的有关信息, 也才能帮助供应商更好地了解到采购招标的相关内容, 制定有效的价格文件。在这一方面, 当前的移动媒体发挥着毋庸置疑的积极价值, 尤其是移动端在当前环境中表现出良好的O to O特征, 能够实现线上与线下两个方面的有效结合, 在沟通过程中帮助实现两个层面的无缝切换, 搭建更为完整和便捷的沟通平台。移动媒体的参与, 尤其是让沟通在时间和空间两个层面获得了更大的自由度, 对于推进沟通环境成熟有着积极价值。
2.3实现采购工作后续追踪
移动媒体对于石油企业物资采购信息化的建设, 另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在于帮助实现更为完整的档案系统, 进一步实现对于采购工作的深入支持。这一点尤其在石油企业环境内部表现突出, 在石油企业环境内部, 采购而获取到的诸多物料会分散到不同部门进行消费, 消费状态以及这些物料的质量等相关信息, 之前仅仅通过PC端无法实现有效收集, 而必须作为一项任务由相关人员加以录入。而在录入的过程中, PC端的应用明显不如移动端更为灵活。一方面移动端能够同时支持多种媒体的录入, 常规的数据和描述无法有效实现支持的时候, 移动端可以展开图像数据的采集, 帮助实现对于采购物料消耗状态以及质量的全面控制。
3结论
在当前移动媒体时代之下, 石油企业环境中的物资采购信息体系必然会随之呈现出新的生命力和工作特征, 也必然会朝向更为良好的适用性方面发展。只有切实了解到这种发展趋势, 才能有的放矢的展开一定的推进工作, 帮助物资采购信息化系统的进一步发展完善。
参考文献
[1]麻效文.关于进一步完善石油企业电子商务的探讨[J].商场现代化, 2008 (4) .
[2]张哲.论采购信息化的发展[J].商场现代化, 2008 (6) .
[3]贾红安.石油企业物资管理浅析[J].科技创业月刊, 2005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