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阅读时代与图书馆(共10篇)
移动阅读时代与图书馆 篇1
科技要进步, 社会要前进, 我们的知识需要载体, 以纸为知识载体的纸质书籍一直都是我们当代主要的载体, 但是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 电子化、数字化的知识保持方式将知识从固化的载体中解放出来, 必将给图书馆的发展进程带来革命性的影响。图书馆的物理意义将会消失, 图书馆存在于我们生活中各个地方, 有网络的地方必将会有图书馆, 我们的生活将会因移动阅读时代的崛起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1 移动阅读时代的崛起
1.1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自从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脑在美国诞生以来, 世界进入了信息的时代。计算机迅猛的发展起来, 在过去的60多年来, 计算机技术经历了电子管、晶体管、微电子技术的发展, 计算机的存储器越来越小, 数量却越来越多。[2]计算机以其不可思议的速度迅速的走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知识载体突破了纸质的范围, 出现了便携式电脑、电子阅读器、手机等众多类型的移动屏幕终端。可以知道, 这些移动屏幕终端凭借着轻便、储存量大等优势逐渐的取代纸质的知识载体移动的阅读时代崛起了。例如, 《新华词典》这样厚重的书籍, 是我们日常使用到的书籍, 可是当我们出差, 当我们上班时, 这种笨重的书籍总是让我们苦不堪言, 因此大多是的时候这类书籍只适合摆在书橱中。那么这类书籍所承载的知识很大程度上发挥不出它应有的价值, 可是随着移动阅读时代的崛起, 这便是一个简单地问题, 任何一个阅读器都可以解决, 电子化、数字化的存储装备, 使得《新华字典》只占用很少的空间, 因此一本笔记本甚至一部手机这些问题就可以统统解决, 将《新华字典》移动到自己的“电子图书馆”中, 我们就可以随时随地的使用这部分知识。
1.2 网络的普及
我们知道在移动终端发展的同时, 与之相对应的电子化的文本也日益的普及, 例如, 谷歌, 亚马逊等等电子书籍专卖店以其价格便宜, 数量丰富等优点再一次的冲击着纸质书。现在很多的调查表明, 电子书的销量以及超过了纸质书籍, 成年人花费在电子书上的时间远远超过了读纸质书等等, 众多的数字资源迅速的占领着图书馆的市场。此外, 随着网络进入日常百姓家庭中, 人们的阅读行为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例如, 上网看小说, 看新闻, 看电影等等娱乐行为改变了过去印刷品的地位。在网上进行文化消费日益成为人们重要的消费活动, 并且网络更新快, 人们可以获得最新的信息。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 争夺信息就是争夺市场, 因此移动终端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例如我们想要看一些言情的小说作为消遣, 由于纸质书籍上的小说大多已经落伍了, 并且价格昂贵, 并不是消遣的最佳选择, 那么电子小说成为了最佳选择, 首先它的更新比较快, 因此我们可以浏览到最新的书籍, 其次, 价格便宜, 甚至只要花费少量的流量就可以看到, 因此, 移动阅读时代必将崛起!
2 移动阅读时代的图书馆
2.1 传统图书馆的运行
图书馆作为知识的存储空间, 一直是人类敬仰的地方。人们可以在图书管理寻找自己喜欢的书籍, 寻找能够提高自己的书籍, 图书馆是提高自我的地方, 一座图书馆的藏书一般都是上千, 上万, 甚至上亿。我们要寻找到自己需要的书籍需要在浩如烟海的书的海洋中徜徉, 往往需要花费大量地时间。并且, 一座图书馆的正常运行, 必然需要人的管理, 如, 借书、还书、咨询等等, 都需要花费人力物力。可是随着移动终端的崛起, 这种图书馆的模式必将会被打破。
2.2 移动阅读时代图书馆的运行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 电子化、数字化的存储方式日益普及。移动阅读时代的崛起使得图书馆的服务功能、服务手段、评价体系都将发生巨大的变化。一个小小的存储器将会改变图书馆的规模, 一个终端阅读器可以存储上百万册的图书, 我们可以随身携带者一个图书馆, 想想这是什么概念。我们想要看什么书, 可以随时的查阅。我们不需要去实际的图书馆, 我们不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寻找书籍, 搜索器已经帮我们办到了, 我们也不再需要借书、还书、咨询。这样移动阅读时代的图书馆可以让我们更加快捷的查阅书籍, 可以让我们更加方便的生活。例如, 我们想要看霍达的《穆斯林的葬礼》一书, 我们只需要在搜索目录中输入“文学类”“《穆斯林的葬礼》”就可以了, 方便、快捷。
2.3 移动阅读时代图书馆的优点
在移动阅读时代, 图书馆不需要实质性的建筑物, 只需要网络上的电子存储器。这样可以节省了建造图书馆所花费的大量的人力、物力, 和进行图书馆管理所需要的人力物力。并且电子书籍, 并不需要印刷, 只是通过网络就可以让人们随时的可以观看, 这样就节省了纸质书籍的印刷, 以及运输所要花费的人力物力。我们都知道图书馆是有开馆闭馆时间的, 我们不可能24小时都可以在图书管里看书, 可是移动阅读时代的电子图书馆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可以随时的看书, 查找书籍。并且我们知道书籍的成本很高, 即使现代也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读到自己喜欢的书籍, 我们买书的时候必将会考虑价格问题, 可是电子书籍就可以让我们放心了, 因为电子书籍花费的钱很少。更多的人可以随时读到自己喜欢的书。例如我们想读一本古籍, 那么我们都知道古籍的印刷量很少, 并且古籍很珍贵, 那么, 我很在考虑是否要买的时候, 价格问题一定是困扰着我们的一大因素, 可是对于电子书就不是这样了, 我们只需要花费流量, 或者还会花费比较少的钱, 因此费用问题不再成为问题。
2.4 移动阅读时代图书馆的缺点
移动阅读时代的来临, 要求图书馆逐渐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这就要求图书馆的工作人员的素质不断地加强。我们需要不断地招揽信息技术人员, 是我们的员工朝着高质量的方向发展。因为我们知道, 世界上没有完美地事物, 有利就有弊, 这就要求我们的员工有着信息防护的能力, 让这种弊端尽可能的消失。因此, 电子图书馆显然的一大弊, 就是电子资源的安全性。我们知道移动阅读时代是随着网络的发展而成长起来的, 因此, 网络的开放性, 资源的共享性, 一方面促进了电子资源的迅速发展, 但同时也给电子图书带来了安全隐患。电脑黑客, 相信大家并不陌生。因此只要电脑黑客侵入电子图书馆的系统, 那么这个电子图书馆的覆灭就在顷刻之间。相信大家都知道江南最大的藏书阁“天一阁”走水的事件, 一把火使得数百年来的藏书付之一炬, 可是电子图书馆的瘫痪, 较之藏书阁更加容易。因此在移动阅读时代来临时我们要做好电脑的防护工作。例如, 我们可以加强对计算机电子数据库的加密工作。
3 结束语
相信随着科技和社会的迅速发展, 移动阅读时代一定会到来。那时, 人们不用担心图书馆的闭馆时间, 不用恐惧寻找有用书籍所要花费的大量时间, 不用烦恼, 大量的书籍如何处理。这一切都将会因电子图书馆而解决。那时, 我们不用担心物理图书馆在什么地方, 因为我们可以随身携带。我们需要考虑的是如何连接网络, 网络出了什么问题等。我们可以在电子图书馆中看到更加丰富的资料, 获得更加及时有效地信息, 我们的生活将会更加的快捷, 随着移动阅读时代的来临, 我们的生活必将发生重大的变革。
参考文献
[1]摆建红.图书馆如何应对阅读方式嬗变[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1 (13) :10-11.
[2]肖沪卫, 潘洁毅.电子图书对图书馆的影响及对策[J].中国图书馆学报, 2003 (01) :13-14.
[3]韩超群, 杨水清, 曹玉枝.移动服务用户采纳行为的整合模型:基于移动阅读的实证研究[J].软科学, 2012 (03) :14-15.
[4]韦云波, 沈宏良, 吕元康.移动阅读的授权访问技术在数字图书馆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情报, 2012 (04) :25-26.
[5]孙金娟, 江南.基于读者调研的高校图书馆移动阅读服务策略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 2011 (16) :36-37.
移动阅读时代与图书馆 篇2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阅读推广 文化 理念
分类号 G258.6
DOI 10.16810/j.cnki.1672-514X.2016.03.002
英国大文豪狄更斯在《双城记》有句名言:“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吴晞先生在《阅读:最好的时代,最坏的时代》中开篇就引用了这句话,并以之与当今阅读面临的形势相比拟[1]36。“好”说的是当前阅读受到包括我国在内的很多国家的空前重视,出台了很多政策;“坏”说的是当今社会阅读风气萎靡、低落,“碎片化”“伪阅读”盛行。关于这个问题,凡是关于阅读推广的文章或多或少都有提及,但是对其如何解读却是因人而异。本文从高校图书馆在阅读推广中如何处理纸本阅读和数字阅读的关系出发,深入探讨如何在高校开展阅读推广。
1 阅读推广文化
1.1 “碎片化”的问题
移动互联时代的阅读“碎片化”问题为很多人所诟病,被认为是当代社会“浅阅读”和无意识阅读行为的元凶之一,这种看法其实是很片面的。所谓的“碎片化”,无非就是把一些较短的空闲时间用来阅读,这绝对是一件好事。古人早就提倡“三上”读书,但是书本携带不便,利用移动设备阅读却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大批的上班族和学生原本无聊的路途和空闲时间现在可以用来阅读,关键是其阅读的内容和阅读习惯。因此,我们要把重心放在如何将碎片化的阅读转化为完整和有深度的知识结构上。
要解决碎片化阅读的问题,移动图书馆是一大关键。例如,西安交通大学的移动图书馆可以方便地查询并阅读数字图书馆内上百万种图书、CNKI等全文数据,非常便于读者利用碎片时间进行阅读和科研[2]。如果移动图书馆能够将图书馆自身拥有的丰富馆藏资源与界面友好便于使用的客户端相结合,就能够让读者在各种浅薄流俗的移动媒体中找到一片净土,这也是图书馆在移动时代谋求发展的必由之路。另外,将移动阅读与微博和各种社交网站结合起来,实现阅读与分享交流同步进行,不但可以“奇文共赏析,疑义相与析”,还能“千里姻缘一线牵”,让有共同志趣爱好的人找到知己,通过互相交流重新建构知识体系,共同进步。还可以利用微书评引领全民阅读的健康发展,把好书推向更多的潜在读者,将阅读推向知识共享、心灵交流、激情互动的新时代[3]。所谓的“碎片化阅读”,只要恰当引导,完全能够促进国民阅读,提高阅读质量,又何罪之有呢?事实上,阅读缺乏深度,找不到目标和方向,并不是数字阅读的错,而是社会风气的问题,纸质图书的阅读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只有找准症结,才能对症下药。
1.2 要转变社会风气
在上世纪的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为中国引进了德先生和赛先生,宣扬科学,反对封建迷信和愚昧。但是时至今日,德先生和赛先生所代表的求真和求知的精神却未能真正扎根于中国。其不利之处在阅读方面表现为两个极端:一个是极度的功利性阅读,为了考试而阅读,为了升职加薪而阅读,而不是为了求知、解惑而阅读;另一个是漫无目的的阅读,阅读活动并不以提高自身素养为目的,而是纯粹的消遣性、娱乐性的浅阅读。从纸本阅读到数字阅读不过是阅读形式的转变,对于阅读内容没有决定性影响,真正决定阅读内容的是读者自身的阅读意愿,因此把国民阅读的浅薄归罪于数字阅读是想当然,是经不起推敲的。要转变阅读风气,就一定要转变社会风气,让求真和求知的精神为社会所广泛接受和尊崇。高等学府,特别是知名高校,往往在民众中间享有较高的声望,很多家长都会拿上某某高校来激励孩子,高校完全可以利用这一点,举办面向社会的阅读推广活动,让社会大众特别是青少年参与进来,让他们体验阅读和知识带来的乐趣及其对人的提升。高校图书馆通过与中小学和民间机构合作,可以组织各种科学竞赛、阅读竞赛、读书交流等活动,提高国民素质,转变社会风气。同时,高校也要克服自身的功利性思想,跳出重数量轻质量的科研怪圈,让有才华的人找到自己的发展空间,使得大学真正成为追求科学和真理的地方,升华人的精神境界。
1.3 避免出现阅读习惯的两极分化
近年来,以网络阅读为代表的数字阅读大行其道,对于受教育程度较高且有一定阅读习惯的大学生来说,数字阅读已经成为他们日常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4]。当读者要在纸质书籍阅读和数字阅读之间进行选择的时候,会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是排斥数字阅读,坚定支持纸质书籍,以文化学者如王蒙、易中天等人为代表[1]37;一种是坚持选择数字阅读,很少翻阅纸质书籍,以年轻人和都市上班族为主。
笔者认为这两种观点都有其偏颇之处,在中国阅读史上有一个重要的时刻可以作为印证。在雕版印刷术发明之前,书籍皆以手抄而成,费时费力,还容易抄错。雕版印刷术发明之后,一本化身千百,大大方便了书籍的传播和利用,特别是在科举考试用书方面大受欢迎。一般都会想当然地认为,印刷术方便快捷,应该会很快取代手写本,成为书籍复制的主流,但是根据《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的统计显示,目前我国图书馆收藏的56 787种善本古籍中,手写本占了51%,这意味着直到雕版印刷发明一千多年以后,手写本仍然在当时的书籍中占有很高的比例。分析其原因,首先古代读书人因读书和治学的需要,对手写本格外重视。苏轼在《李君山房藏书记》中说:“余犹及见老儒先生,自言其少时欲求《史记》《汉书》而不可得,幸而得之,皆自手书,日夜诵读,惟恐不及。近岁市人转相摹刻,诸子百家之书,日传万纸,学者之于书,多而且易致如此,其文词学术,当倍蓰于昔人,而后生科学之士,皆束书不观,游谈无根,此又何也?”[5]叶梦得在《石林燕语》中也说:“唐以前,凡书籍皆写本,未有模印之法,人以藏书为贵,人不多有,而藏者精于雠对,故往往皆有善本;学者以传录之艰,故其诵读也精详。五代冯道始奏请官镂《六经》版印行,国朝淳化中,复以《史记》,前、后《汉》付有司摹印,自是书籍刊镂者益多,士大夫不复以藏书为意,学者易于得书,其诵读亦因灭裂。”[6]因此,古人很多都喜欢抄书,他们把抄书当成了一种做学问的方式。联系当代,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印刷书籍由古人看来的妨碍读书和做学问变成了时下的有助于读书和思考,这无非是人们的惯性思维在作怪,若干年后同样的事情也有可能发生在数字阅读身上。
移动阅读时代的来临与图书馆服务 篇3
知识的载体从最初的泥版、甲骨和青铜器,到后来的竹简、绢帛,直到纸的发明,知识一直是通过这些固化的载体在传播[1]。以纸为知识载体的纸质书籍,较其他固化载体有了革命性的飞跃,目前,以纸张为载体的印刷型文献任然占据着我国图书馆藏书的主导地位。然而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高密度存储技术、数据通讯技术的深入发展和广泛应用,移动阅读时代即将到来,这种以电子化、数字化的方式保存和传播知识的形式把知识从固化的载体中解放出来,必将给图书馆的发展进程带来革命性的影响。
1 移动阅读的崛起
1946年2月14日,世界上第一台电脑ENIAC在美国诞生。它占地面积达170平方米,重达30吨。然而和现在的计算机相比,它的运算能力还不如一些高级袖珍计算器。从ENIAC诞生至今已过去65年,在这期间,计算机以惊人的速度发展着,首先是晶体管取代了电子管,继而是微电子技术的发展,使得计算机处理器和存贮器上的元件越做越小,数量越来越多,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和存贮容量不断增加。知识载体突破了纸质范围,开始向屏幕扩展,出现了诸如:便携式电脑、电子书阅读器、手机、平板电脑等众多类型的移动终端。小型化、轻型化、大存贮容量的移动终端的出现是移动阅读崛起的一个重要因素。比如像《辞海》这样笨重的书籍,以前只能放在书橱里,将来也可以轻松地纳入自己的“电子图书馆”中,随身携带,实现移动阅读。今天137克的apple4S手机的功能比65年前的30吨重的庞然大物不知要强多少倍。
在移动终端不断发展的同时,与其配套的文本的电子化也日益成熟和普及。亚马逊、谷歌和苹果等公司纷纷开通各自的电子书店,电子书籍越来越丰富[2]。早在2009年,亚马逊就宣布其网站上的电子书销量首次超过了纸质书。最新调查表明,2011年,美国成年人每天花在移动终端上的时间为65分钟,2009年则为39分钟;花在印刷媒体上的时间为44分钟,而2009年则为55分钟,两年时间,情势发生了逆转。众多信息技术企业也纷纷加入到数字资源建设的行列中,2011年中国图书馆年会更是吸引了方正、英特尔、微软、IBM等国内外IT公司的目光[3]。这说明,移动阅读正在崛起,并拥有强劲的发展潜力。
此外,随着网络与数字技术深入生活,人们的阅读行为也呈现出多样化的态势。上网看新闻、看小说等都是阅读行为,网络聊天、发微博的过程中亦会产生阅读行为。现在只要有适配的电子内容,就可以在上述移动终端上得到这些阅读服务。即便暂时离开了网络,还能通过购买数字产品,在移动终端上进行文化消费,并且内容比传统方式更加丰富。比如有一本叫做《昆曲》的电子书,如果想查昆曲的资料,我们既可以看到昆曲的各种文字资料,同时还可以听到昆曲、看到艺术家的表演。移动阅读先进的语音功能,是它受欢迎的另一个重要因素[4]。网络与数字技术几乎涵盖了阅读、电影、音乐等所有传统文化消费领域。因此,网络与数字技术的发展一方面引发了包括移动阅读在内的屏幕文化的崛起,另一方面也可能影响到大众的纸面阅读。
2“移动阅读时代”的图书馆
传统的图书馆服务方式一般需要读者来到图书馆,接受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服务,如借书、还书、咨询等,这是一种读者在图书馆里的面对面的服务。随着影响电子图书发展的各项技术瓶颈的突破,电子书必将风行,移动阅读时代必将来临。读者不需要来到图书馆,不直接面对工作人员,就可以得到图书馆的大部分、主要的服务,读者获得文献信息,更多的依赖于信息技术和网络。“云端阅读”、“云端咨询”、“终端下载阅读”、“手机图书馆”等概念将进一步丰富“移动阅读时代”图书馆的内涵、存在形式和服务方式。在国外,云计算技术已经在图书馆服务中得到应用。2009年,总部位于美国的联机计算机图书馆中心(OCLC)推出云计算服务———“Web级协作型图书馆管理服务”,将世界上一万多个图书馆的馆藏和服务连接起来,构成了一个全球图书馆知识库,用户只需通过一次检索,就可以得到所有图书馆的信息。
在移动阅读时代,图书馆服务功能、服务手段、评价体系将会发生巨大变革。图书馆的藏书规模,不在取决于图书馆的建筑面积;图书馆的服务功能,不在受制于时间和空间。一个小小的终端服务器能够存储上百万图书,大量用来运营馆舍和运输纸质书籍的资金可以用来改善和拓展图书馆的数字服务功能,图书馆可以真正实现24小时开放,读者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移动终端实现图书馆资源的利用。即使像古地图、古籍等难以出借和阅览的馆藏资料,也可以通过电子数据化处理,在移动终端显示屏上放大或缩小,随心所欲地阅览。
在移动阅读时代,图书馆的主要功能是提供足够丰富多彩的数字资源和服务,源源不断的提供新的“货源”,这就要求公共图书馆增加购买数字资源的经费。或通过不断数字化原有纸质馆藏来实现。同时增加公共网络接口,供读者在线阅读或下载到移动终端上。在藏书方面,对纸质书来说是防止纸张腐烂、虫蛀等损伤,而对电子图书来说,是防止存储介质的划伤、失效或受到病毒的攻击。
移动阅读时代的来临,要求图书馆逐渐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这种变革必然会对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图书馆应加强馆员队伍的建设,使图书馆人才资源得到良好的配置,不但要引进高素质的专业人员从事图书馆工作,同时需要对现有的工作人员加强继续教育,尤其是计算机知识、外语水平、网络检索技术的培训教育,以满足大众在移动阅读时代对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更高需求。
3 结束语
考虑到人们的阅读习惯,尤其是大部分老读者的阅读习惯一时难以改变,以及大众的知识水平和经济条件的限制,要使他们转向移动阅读,尚待时日。同时,绝大部分的人类文化知识遗产乃是以纸质书籍的形式保存着,在可见的未来,它们依然是图书馆的重要馆藏。因此,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图书馆将是有形的图书馆和数字化图书馆的有机结合体。
但是,随着社会与科技的发展,移动阅读时代一定会到来。那时,人们并不关心图书馆外表展现的物理空间,而更看重图书馆能够提供怎样及时、准确和多样的信息服务。也就是说,用户不真正关心“图书馆在什么地方”的问题,而是关心“如何联结网络”、“网络中有什么”的问题。从这个角度出发,满足用户需要的检索质量将取代馆藏质量,而评价的对象可能是电子文献的供给率和更新率。让我们共同期待一个全新的阅读方式———移动阅读时代的来临。
摘要:文章介绍了移动阅读的发展及技术应用,预言“移动阅读时代”一定会到来,并将对传统图书馆带来深刻变革。“移动阅读时代”必将赋予图书馆全新的内涵,全新的功能和革命性的服务方式和工作方式,“云端阅读”“、终端下载阅读”很可能成为“移动阅读时代”新的阅读形式。文章旨在引起国内图书馆界同行的研究兴趣,积极应对“移动阅读时代”的来临给图书馆可能带来的生存问题和发展问题。
关键词:知识载体,移动阅读,图书馆
参考文献
[1]石向实,刘晨.图书馆知识管理[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68-71.
[2]肖沪卫.论电子图书与图书馆[N].中国图书馆学报,2003,29(1).
[3]刘婵.电子阅读时代的来临[N].中国文化报,2011-01-06.
移动阅读时代与图书馆 篇4
关键词 移动服务;4G;移动图书馆
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04-0075-02
Analyses 4 G Era of Mobile Librar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Development Prospects//CHEN Lixue
Abstract 4G mobile phone is widely used among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which provide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obile library. Many libraries in vocational also adapt to the trend of mobile by providing library information resources in a mobile way.
Key words mobile service; 4G; mobile library
移动图书馆是基于无线移动网络、国际互联网以及多媒体技术,使人们不受时空限制,通过使用各种移动设备(主要是智能手机)来方便灵活地查询图书馆图书信息、浏览和搜寻的一种新兴图书馆信息服务,是数字图书馆电子化功能的延伸。
1 4G环境下移动图书馆的实现模式
基于APP的服务方式 APP(application的简称),中文译成应用软件,是以现代智能终端设备为基础的移动智能终端,在移动图书馆的数字资源推介、馆内信息发布、图书信息、读者信息等方面能充分满足用户的即时、个性化的移动服务需求。
4G的应用与推广,可帮助APP完成以下服务功能:1)实现推送数字馆藏资源,使原有的数字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应用,把原本被闲置的图书、图片、手稿等馆藏资源数字化,重新推送到终端,根据用户的需求再分配;2)视频教学的推介,图书馆可将藏的大量学术讲座和优秀的微课视频资源转换为AAP,由此,学生就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快速登录图书馆系统,进行相关资料的检索、下载和在线阅读,提升学术资源的利用率,并丰富知识储备。
基于二维码的跨媒体服务方式 二维码是当前较为常见的数据信息记录和辨识的方法之一,其将具备特定过滤的黑白相间的二维图像来表示特有的符号含义,实现在横向和纵向二维方向上进行数据信息的表达、存储和识别,是携带便捷、安全可靠性强的的现代技术。
现代图书馆可借助4G的快捷性及二维码的便利性完成以下服务功能:在校内网主页上、数字化图书馆、图书馆门户网站的地址链接应用。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采用纸质二维码粘贴的形式,粘贴于图书馆内方便读者扫描的地方,通过扫描直接进入图书馆网站,进行资源的搜索与利用。图书馆可在相应图书上贴上附有书评的二维码标签,这样读者通过简单的扫描动作就可通过4G网络快速获取所需信息。
2 4G 时代移动图书馆的发展
移动图书馆发展现状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智能手机的快速普及和广泛应用,人们可以随时随地使用移动设备进行交流。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为了方便读者,特设无线网络室,覆盖无线网络,学生可以自带移动设备对图书馆内的数据资源进行在线应用和下载。
移动图书馆应用现代技术的规划
1)搭建微信平台,实现即时通信。微信已经成为现代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其支持多种格式,可实现文字、图片、语音及视频信息的传输与获取,且流量耗费少,尤其在智能终端设备迅速推广的当下,其使用人数已经高达10亿之多。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的推出很大程度提高了图书馆与读者之间、读者与读者之间的交流。图书馆可以通过微信平台完成与读者全方位的即时交流,包括文字、语言、图片、视频。和短信、QQ相比,手机图书馆等更加节省读者资费。
2)基于互联网的位置导航。在数以万册的馆藏图书中找到自己需要的图书是件很费力的事情,传统的借阅系统也需要图书馆工作人员在计算机上手动输入查找,一样浪费时间和人力。WiFi和RFID技术的应用,实现图书识别、分类和定位,为读者快速获取图书位置提供了便利,借助于智能终端设备中的感知系统为读者提供位置导航。当读者来到图书附近还能接收到该馆的基本信息和图书的详细相关资料。
3)基于手机客户端的个性化服务。通过智能终端设备,读着可快速进入“我的图书馆”,依据图书分类,选取适应自己需求的图书和资料,进行查询、检索、阅读预约等操作;可结合自己的喜好要求图书馆给予图书的定期推荐;通过“新图书信息栏”查阅新更新的图书,进行预订;依据“已看过”“已评论”等与有共同爱好的学生进行交流和互动,使读者与图书馆、读者与读者之间完成网上互动与交流。
3 结语
通过对国内外移动图书馆相关文献调查,发现4G时代的移动图书馆服务方式呈现出多元化、移动化的趋势,用户获取信息的方式、需求也发生许多变化。随着4G网络建设的深入,移动图书馆需要时刻注意根据用户需求信息的变化,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开发出更加科学、多样化的移动服务,让移动图书馆彰显无所不在的服务理念,使其在文化知识的传承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丽宾.移动图书馆:无所不在的图书馆服务[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2(6):135.
[2]王菁璐.移动图书馆服务模式探究[J].图书馆建设,
2012(8):44-46.
[3]谢强,牛现云,等.移动数字图书馆服务体系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3(4):6-10.
[4]张磊,王哗斌,等.上海图书馆的移动服务[J].数字图书馆论坛,2010(11):8-10.
[5]张成昱,张蓓,等.TWlMS手机图书馆的研究与实现[J].数字图书馆论坛2010(10):17.
试论新阅读时代与高校图书馆工作 篇5
一、新阅读的发展阶段
1. 网络阅读阶段。
网络阅读专指网络文化语境中的阅读话动, 即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来获取包括文本在内的多媒体合成信息和知识完成意义建构的一种超文本阅读行为, 其形式可分为实时在线阅读和下载离线阅读。据统计, 截至2009年6月, 我国网民人数已达3.38亿, 而网络阅读已成为其阅读活动的主要形式。
2. 手机阅读阶段。
手机阅读是基于网络发展和手机上网功能而逐步形成的。目前, 手机阅读无论从形式、内容、技术支持, 还是从稳定性、速度、界面美感、内容丰富性, 都已达到试商用标准。中国移动已斥资5亿用于建立手机阅读基地, 目前其用户已达200万, 用户通过E-ink电子墨水和电子纸技术, 可下载漫画、图书、杂志、精品书架等阅读9大类产品约3 000本书籍。
3. 电子阅读器阅读阶段。
电子阅读器与手机PSP等产品不同, 其专业性更强, 具备阅读、字体缩放、书签标注、手写记事、长时间待机等多种功能。目前, 大唐、汉王等多家公司已推出了相关电子阅读器产品。
二、新阅读的特点分析
1. 新阅读的优势。
(1) 存储最大, 占用空间小。一张软盘可容纳约70万字, 一张光盘可存储上千册约30万字的图书。 (2) 图文并茂, 功能齐全。新阅读打破了传统图书单一的图文排版方式, 其阅读背景、字体、色彩、背景音乐可随意调换, 丰富了读者的阅读感受。 (3) 不受时空限制, 携带方便。手机阅读与电子阅读器阅读都突破了时空的限制, 实现了随时随地阅读, 且便于随身携带。 (4) 节约资源。新阅读实现了无纸化阅读, 间接地减少了木材与纸张的消耗, 从而保护了森林资源。
2. 新阅读的不足。
(1) 阅读器对视力的损害。电子图书分辨率约为100dpi, 远低于印刷图书的300dpi, 屏幕的反光闪烁也会使人眼感到不适, 产生视觉疲劳。 (2) 对于使用者和使用设备的要求较高。一方面, 使用者应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另一方面, 新阅读所需的阅读设备价格普遍偏高, 普及性受限。 (3) 版权争议时有发生。著作权作为知识产权的一种, 具有专有性和地域性等特点, 而网络文化倡导的是自由和开放。因此, 知识产权法在考虑有效地保护权利人合法权利的同时, 也应兼顾社会的公众利益。此制度称之为知识产权的权利限制制度。虽然有明确的网络立法, 然而此类的网络侵权纠纷依然不断发生。 (4) 信息内容的权威性和数据的安全问题仍受置疑。
三、新阅读时代加强高校图书馆工作的对策分析
1. 发挥传统优势, 积极推动馆藏资源建设。
俄罗斯国家图书馆馆长费多洛夫说:“现在的问题不在于阅读信息, 而在于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比如上网之后, 你可以找到关于任何问题的答案, 可是永远不能确认找到的是正确答案, 也不知道找到的答案具有怎样的代表性。而图书馆实际上能解决这方面的问题。也就是说, 能够保证所需资料的完整性与代表性。”因此, 高校图书馆应发挥传统优势, 积极推动图书馆馆藏建设, 加大电子期刊、电子图书、专业数据库等电子出版物的投入, 推动馆藏资源的数字化工作, 加快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步伐, 根据自身特点, 构建多元化、特色化的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新格局。
2. 强化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教育。
网络在获取信息、拓展人际交往、鼓励社会参与等方面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 也产生了一些不容忽视的负面问题, 如不能对网络信息进行正确的分析和筛选, 势必对大学生正确全面地获取知识造成不良影响。因此, 高校图书馆应致力于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教育。信息素养是指在信息社会具备信息意识、信息交流和获取运用信息的能力。包括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两方面内容。高校图书馆可以采用展板、宣传册、讲座、专人指导等方法, 对大学生进行信息素养教育, 使其知道如何寻找、评价、利用和有效交流信息, 及时解决实际问题。
3. 加强网络指导与监管。
(1) 设置导读部门, 指定专门人员进行导读。 (2) 采用采访、问卷等方法, 调查研究大学生阅读需求, 并针对不同学生的阅读需求, 提供专业的阅读方案; (3) 建立反馈机制, 在学生与图书馆之间搭建有效的交流平台, 双向反馈信息, 为图书馆有效决策提供依据。 (4) 馆员进行在线咨询, 对网上资源、馆藏资源及各网站进行导航, 并及时解答学生的各种阅读问题。 (5) 加强对电子阅览室和大学生上网情况的检查和控制, 努力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阅读环境。
4. 加强馆员队伍建设。
一要建立完善的学科馆员制度。由于知识更新周期的不断缩短, 使高校教师对于自己所从事的专业学科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不能及时了解和把握, 在客观上要求有专门人员帮助他们收集、整合有关学科的相关信息, 从而出现了学科馆员。学科馆员是了解乃至精通某一学科或几个学科领域知识, 并为该学科用户提供服务的图书馆员。培养学科馆员, 建立学科馆员制度, 对于高校图书馆适应新阅读时代的要求意义重大。二要加大在职人员的培养力度。高校图书馆可根据具体岗位要求, 按所需专业结构、知识结构, 制订详细的、梯次的培养计划, 开展形式多样的培养活动, 如聘请专家讲学、鼓励在职人员自学、举办业务学习和业务培训等。三要引入竞争机制, 加强人员管理。建立“人员能进能出, 职务能上能上, 待遇能高能低”的激励机制和“优上庸下劣汰”的竞争机制, 以调动馆员的积极性, 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使图书馆馆员的整体素质再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移动阅读时代与图书馆 篇6
一、新媒体时代国民阅读对象的广泛性与图书馆工作
新媒体时代阅读的对象是异常丰富的, 丰富得让我们眼花缭乱、应接不暇, 文本、作者、读者都在其间。阅读除了图书、报刊外, 还有电脑网络、手机动漫、电视、影像等多文本和载体, 它们都是人类重要的智慧资源。今后作为主流载体的电子资源, 会越来越显示出它的优势。因为现在有相当多的知识一开始就是以数字化形式出现的, 数字化已经影响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给我们留下了极为丰富的智慧财富。我们应该把所有书写的、印刷的和电子的资源都看作是承载人类文明的重要的信息资源, 都应该好好地阅读, 因为所有阅读都互相呼应。我们必须学会新媒体时代的阅读, 不论是精读、深读, 还是泛读、浅读, 不论是读书、读报, 还是读图、读网, 各种讯息、知识, 随时都在供应, 我们随时都在阅读。“阅读是一个民族的希望, 是一个民族文明传承和文化发展的希望, 更是图书馆事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命脉。”[1]新媒体时代的阅读不再是仅仅为了寻求知识, 还追求寻找知识的方法, 加强知识的管理和应用。如今图书馆已远远超出了它传统的以保存为主的功能, 正在成为当今知识社会的推进器, 它是一个高效益、高产出的知识服务机构, 它无论是在过去、现在和将来, 都将继续发挥人类文明遗产保护和传播的重要功能。图书馆员, 特别是学科馆员, 应能尽量让读者知道资源现状和了解读者的需求, 要摆脱旧的知识体系, 努力学习新知识, 与专业性读者站在同一水平线, 同一知识层次, 进行相互影响的交流, 成为拥有丰富经验的信息指导师。通过与读者交往, 指导信息空间完成职责。图书馆作为服务机构, 应该改变目前“借、阅、藏”的现状, 重视资源开发与研究。图书馆有责任开展和推荐阅读, 通过阅读接受信息。
二、新媒体时代国民阅读方式的整体性与图书馆工作
新媒体时代的阅读正在以整体化阅读的方式引领着整个时代的变动和走向。新媒体自身的丰富性, 加上读者的参与, 就使得分散的、零碎的、原子化的东西被整合在一起, 扫进读者的脑海中。新媒体时代的阅读很注重技术的组合, 它的声、色、图、影的效果是其他的阅读无法相比的。它还可以进行互动阅读, 互动游戏, 点击互动广告, 自动下载等。所有的阅读不再是单独存在的, 它们之间彼此互相呼应。因此, 这就要求读者掌握丰富的比较全面的知识。如对声音、图像、动画等要有进一步的认识, 对艺术、美学要有较多的了解和体会, 要能纵观历史。这样的阅读, 才能帮助读者构建充实而高尚的精神境界, 塑造健全的人格, 净化心灵空间, 丰富思想情感, 发展创造性思维, 培养科学精神。新媒体时代的阅读将文本、声音、图像、动画和视频技术融为一体, 它的储藏载体也相当丰富, 有光盘、录音带以及各种类型的数字化、电子化装置, 它通过多媒体、超文本、超媒体等技术提供智能化的信息检索手段, 向读者展示各种生动、具体、形象、逼真的信息。文字、图片、图像、影像、色彩、声音等都成为网络阅读的对象。这样, 文字的、图片的、声音的、静态的、动态的超文本, 形成一个变化无穷, 丰富多彩的新文本世界。它充满了对外界的吸引力, 带给人们多重的感官刺激和更真切、更形象的阅读体验, 借助网络阅读可以把信息检索的范围扩大到整个世界。新媒体带来的阅读载体和阅读方式, 刺激着人们的视觉、听觉和神经, 对传统生活提出了新的挑战, 在感观运用、情感交往、思维方式、信息获取等各个方面给人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新媒体阅读实际上已成为一种多媒体的互动的立体化阅读, 读者真正成了阅读的中心, 想读什么就读什么, 爱怎么读就怎么读。读者的主动性、选择性及对作品形成和修正的参与性, 成为阅读领域新的景观。阅读是追求一种动态的阅读和综合性的理解。这种整体化阅读也给图书馆的服务带来了新的启示, 图书馆员们应更加努力学习, 掌握新媒体阅读的特点和技术, 帮助读者进行信息检索、信息搜集、信息发布, 利用超文本连接, 使全球的网上图书馆、网上报刊杂志、网上书店、网上数据库、信息资料、资料中心等链接成庞大的多媒体信息库, 供读者按感兴趣的路径或线索来进行阅读。
三、新媒体时代国民阅读主体的选择性与图书馆工作
新媒体时代国民阅读应该是有选择性的。因为当今社会信息载体很多, 大众媒体渗透于社会各个角落, 各种娱乐休闲活动非常丰富, 但新的媒体有的提供的甚至是垃圾信息, 人们在娱乐的同时必须被动地接受。有的阅读内容中充斥着低级重复。由声、光、电所构成的知识在快速打动读者, 而这些知识却难以构成系统的逻辑体系在头脑中留下长久的记忆, 造成人们的知识增长缓慢, 联想、思维的能力不断衰退。网络上的内容也只是满足人们一般的了解和浅层的需求, 这些对于必须通过思考、想象、判断、推理等思维活动获得知识的阅读者无疑是一种冲击。因此, 我国国民阅读必须在五光十色、绚烂多彩中进行合适的选择, 猎取信息和知识的营养补给精神需要, 同时也要避免信息毒素和知识毒素对人的精神的侵害, 以致导致外在和内在的各种错误。
此外, 国民阅读也受年龄、生理、民族、文化程度、职业、经济状况等的影响。阅读的主体是有选择性的, 国民各自选择自己需要的知识进行阅读, 阅读自己擅长的专业;取他人之长, 补自己之短。因为阅读是有目标的, 有目标才不会盲目和混乱。这种阅读主体的选择性是十分必要的, 它促使国民阅读向前发展, 提高国民的思想文化素养, 推动各行业、各部门的工作, 使国民真正获得创造性劳动的能力。
我们的阅读是在领会历史的风貌、文明的演进和社会的变迁, 能体现阅读的含义, 能承托和展示历史、文明和社会诸内容的载体和平台, 便成为阅读的对象。社会是活跃的、跳动的, 甚至是支离破碎似的呈现在我们面前, 因此阅读要随着文本的跳动而飞翔, 这样才能体会到阅读的乐趣。我们要顺应时代的发展, 摸索出新的阅读之道, 选择合适的形式和内容进行阅读, 从阅读中提取思想, 或进行文化创造, 或实现精神的互动。图书馆员要能指导读者选择需要的信息, 在众多信息中辨析有用的信息, 在电脑上归类, 编辑、储存, 成为拥有丰富经验的信息指导师。
结语
在知识经济时代, 必须努力提高国民的综合素质。综合素质是知识创新、科技进步的内因和动力。国家和社会需要向国民提供较好的阅读条件, 通过阅读改善国民的知识结构, 促进人的发展, 改变整个民族的文化品格。图书馆有责任向国民提供阅读服务, 应充分利用其所蕴藏的人类文明的一切成果, 引导国民正确的阅读, 自觉地接受人文思想的熏陶, 养成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 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通过阅读获得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 获得改造自然、适应社会的能力, 获得进行创造性劳动的能力, 提高国家的创造力和活力。
参考文献
[1]杨卫民.读者的大阅读[J].高校图书馆工作, 2009, (1)
[2]王群, 敬卿.阅读与人生[J].高校图书馆工作, 2009, (1)
移动阅读时代与图书馆 篇7
一、数字阅读的概念
1. 内容的丰富性。
由于网络的互通性, 可以方便地从网络上获得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信息, 可以下载各种类型的资料, 可以看到不同的观点, 为数字阅读提供了丰富的阅读内容。除了文本, 还提供图像、声音、多媒体等多种形式的资源, 阅读方式更为多样。
2. 阅读的交互性。
交互性是数字阅读的重要特色, 由于数字阅读是超文本阅读, 读者可以随时通过email、聊天工具或者论坛留言等方式与作者、其他阅读者即时交流, 可以发表自己的感想, 使阅读过程具有互动性, 同时每个读者也成为创造者, 更好地激发读者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兴趣。
3. 阅读的开放性。
数字阅读突破了时空的限制, 全球各地的读者都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交流, 开放的阅读环境使信息传播更加广泛, 利用价值更高, 达到了资源共享、随意阅读。
二、图书馆数字阅读的现状
1. 数字资源整合和应用存在障碍。
公共图书馆界的数字资源虽然众多, 但仍缺乏统一、可跨库检索的平台, 读者使用过程中不得不在不同登陆界面切换, 学习不同数据库的使用方法, 难免产生厌倦和畏难情绪。同时由于数字资源提供商自身利益的需要, 公共图书馆所购买的数字资源只能限定在图书馆IP范围内使用, 公共图书馆读者群体广泛且分散, 使得数字资源使用率并不高, 也降低了读者数字阅读的热情, 因此在支付了购买费用后, 并没有产生同等的社会效益。
2. 读者数字阅读技能有待提高。
数字阅读要求读者会使用电脑、电子阅读器等电子设备, 又要求读者掌握一定的网络知识和检索能力, 无形中对读者的要求提高了, 而公共图书馆的读者群来自社会各阶层, 包括大量少儿读者、中老年人和受教育程度不高的读者, 他们数字阅读意识相对缺乏, 技能有待提高, 但这部分读者往往是公共图书馆基础性服务使用率最高的群体。集美图书馆进行了一项调查, 对该馆读者群体构成进行分析, 少儿读者占1/3, 外来务工人员占1/3, 其余1/3又有相当一部分是中老年读者。这样的读者构成情况, 影响了图书馆数字阅读的推广和效果。
三、图书馆满足读者数字阅读的策略
1. 充分发挥图书馆的阅读引导作用。
富斯德说:“我们可以由图书搜集知识, 但必须利用思考把糠和麦子分开。”图书馆导读工作就是把“糠和麦子分开”的过程, 通过导读提高读者阅读品味, 引导正确的阅读习惯, 尤其是公共图书馆读者群体复杂, 年龄、职业、学历都会影响读者的阅读水平, 为了在数字阅读时代把读者吸引到图书馆, 首先要做好导读工作。图书馆可以编制推荐书目或导读书目, 根据读者的不同年龄、专业、兴趣等因素分专题制定导读书目。还可以举办专题读书讲座, 讲解经典书籍, 讨论流行趋势, 可以邀请读者参与Living Library活动, 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如今利用web2.0技术还可以提升导读工作质量, 如利用博客、微博向读者推荐信息, 和读者交流;图书馆建立论坛, 读者推荐书目, 撰写书评。应用个性化推送技术, 跟踪读者在信息空间的活动, 捕捉读者兴趣爱好, 自动搜索读者感兴趣的信息并推送到手机或邮箱。
2. 丰富虚拟馆藏资源。
图书馆为满足读者数字阅读需求, 实现自身价值, 必须丰富数字资源内容和形式, 建设各种特色数字资源, 将数字资源建设作为资源建设的重点, 为读者提供特色文献阅读, 同时吸引特定阅读偏好的读者。如在电子书阅读、手机阅读成为年轻读者主流阅读方式的情况下, 图书馆可以在馆藏中补充手机小说, 可以提供电子书外借服务。上海图书馆是国内第一家提供电子书阅读器外借的图书馆, 读者凭本人读者证可以借1台阅读器, 借期28天, 不可续借, 用户不必购买电子阅读器就能阅读图书馆的电子书, 体验全新的阅读模式, 不仅提高了电子书的利用率, 更方便了读者阅读, 如今其又推出了i Pad外借服务, 适应读者阅读需求, 使更多读者体验数字阅读、移动阅读带来的快乐。
3. 提高图书馆员的素质。
传统图书馆员又叫“文献管理员”, 从名称可以看出主要工作包括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保存和传递, 是最基础的工作, 技术要求并不高。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 图书馆知识资源存取中心的地位已经受到了挑战, 图书馆的工作业务也在不断扩大和丰富, 同时图书馆员的工作职责必须随之发生改变。数字时代图书馆员的内涵更加丰富, 各种描述图书馆员的新词层出不穷, 如学科专家、虚拟馆员、信息看门人、Lib2.0创新馆员等, 这些新名词的出现, 预示着图书馆员职业的新特点, 不再是提供借还的看堆人, 而要从事更多的脑力劳动, 掌握更多的信息技术, 为读者的阅读进行指引。数字时代, 读者不再满足于一般性的文献需求, 要求开展多层次、多角度的特色服务, 这就要求培养一批知识面广、专业性强、服务水平高的高素质“学习型”馆员队伍, 从而提高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张兴.数字阅读与图书馆服务创新[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1.32
移动阅读时代与图书馆 篇8
1. 现代阅读的现状
目前,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发展, 我们可以看到在网上阅读的人越来越多, 新媒体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 网上搜索信息具有便捷性, 使得人们可以逐渐开始改变传统的阅读方式。新媒体时代, 各种信息都可以在网上获得, 只需要一台电脑或者一个移动客户端就可以随时搜索到自己感兴趣的信息, 不过有一点就是, 网络是一个新兴事物, 这也使得对网络感兴趣的人也分一定的人群, 目前的网络阅读人群, 分成不同的年龄层, 如通过网上搜索到的调查, 我们可以发现, 目前我国网民已经达到了6亿多人群, 通过对这些人群分析数据, 我们可以发现, 目前网络化阅读呈年轻化发展趋势。同时对他们在网上所搜索的信息进行分析, 我们可以发现上网人群在网上搜索的信息, 有部分是搜索中文字阅读, 这种人占80%左右, 其中为人群为18~40周岁人群居多, 呈现年轻化趋势。年轻网友在网上搜索的网络信息一般是包括很多, 包括阅读文学作品、专业书籍、报刊等方面的信息。
2. 网络阅读与传统图书阅读的区别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了, 由此带来了网络阅读的飞速发展, 同时也给传统图书阅读行业带来了一定的冲突。关于传统图书阅读与网络阅读的区别, 我们可以从以下这几个方面讨论:
2.1 阅读主体即受众不同
网络阅读是一个新兴的阅读方式, 受众多数为年轻群体, 网络阅读具有传播迅速、阅读快等特点, 这是网络阅读的优势。网络阅读与传统图书阅读在传播方式上具有一定的区别, 网络阅读主要是通过网上的传播方式, 传播介质是网络介质, 具有便捷性、传播快等特点。网络是一个新兴的时代, 上网需要一定的技术, 因此对人员有一定的要求, 对网友有关有一定技术的要求, 对此, 使得网络阅读的受众一般呈现年轻化, 年龄较大的人对网络一般不是特别感兴趣。传统图书与网络阅读在阅读的受众上明显不同, 据我国网上阅读调查表明, 青年人仍是网上的主体, 这种阅读习惯可能要伴随他们一生。可见, 年龄与上网习惯成反比关系。年龄越小, 有上网阅读习惯的人越多, 年龄越大, 对上网兴趣越减少, 年龄层较大的人一般比较倾向于传统阅读。其中很多高年龄层次的人由于受到社会环境、历史条件限制, 文化水平较低, 对互联网接受程度没有那么大, 缺乏应有的电脑网络知识, 因而比较倾向于传统的阅读方式。
2.2 阅读方式不同
网络阅读同传统图书阅读信息在方式上具有一定的区别, 网络阅读的媒介主要是依靠电子介质, 然后被受众所接受, 而传统图书阅读在方式上主要是依靠纸质介质进行传播, 传统的阅读方式同电子阅读方式在介质上具有区别。关于网络阅读与传统阅读在传播方式上可以由如下这些区别:传统阅读方式是基于印刷术发展起来的纸质进行传播, 主要以纸质为传播方式, 读者可以在纸质上面进行标注, 在上面写上自己的阅读思考过程。传统阅读的发展历史已经有了很长的历史, 人们已经习惯了用纸质进行阅读。而网络阅读是基于网络电子媒介的一种新的阅读方式, 主要是借助计算机网络来获取信息和知识, 从而被受众所搜索阅读。这种方式下读者在阅读时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 快速查找自己所感兴趣的消息, 计算机网络给阅读方式带来的最大变革是高效率检索阅读方式的出现。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 网络阅读具有开放性, 它没有国界, 任何人可以在网络中寻找到任何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并进行阅读, 它让地球上任意一个人都被连接起来。
2.3 阅读的内容不同
读者购买传统图书进行阅读, 有些也是进行收藏, 纸质图书在阅读上能给人更深刻的映像。读者通过阅读传统图书能够从中获得更深刻的知识, 而在网络上进行阅读, 网络上的信息更广泛, 这两者之间的区别是读者在传统网络与传统图书中所接受的信息结构有所不同。其中在多媒体上进行的网络阅读上在内容上更丰富多彩, 在网络阅读中读者可以看到有文字、图片、动画、音乐、电视、电影等, 读者能够更多地体会到更多的阅读乐趣, 传统阅读方式相比于传统阅读就相对沉重、单调。
2.4 阅读的感受效果不同
传统阅读发展至今已具有很多年的历史, 通过传统图书阅读方式, 在阅读过程中读者更能进行细读, 能够慢慢阅读, 边阅读边思考, 从而仔细领会图书中的知识, 通过这样的仔细阅读从中学到知识和获得收获。而通过网络阅读方式上, 网络阅读所获取的信息更加丰富, 能够提高读者的感官享受,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全面调动读者的阅读感官,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利于提高阅读效果。
3. 数字化阅读对传统出版物产生的冲击
我们如今处在一个新媒体时代, 数字化的发展使得传统的阅读方式带来了一定的改变。网络的发展, 使得人们能够在网上随时获得各种信息, 同时更加便捷, 这就给传统图书行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冲击。通过对网络阅读与传统阅读进行对比, 可以发现网络阅读给传统的纸质媒体发行物带来了很大的冲击, 其中报纸是受到数字化阅读冲击最为强烈的传统媒体。
4. 新媒体时代的传统图书阅读与网络阅读的发展
从上我们可以看出, 网络阅读与传统图书阅读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 虽然网络阅读具有很好的优点, 但传统的阅读优势也有其自身的优势, 对此, 可以利用传统阅读和网络阅读的优势, 针对不同的年龄层次来发挥两者之间的优势。只要通过阅读能够为读者带来知识和收获, 那么不论传统阅读还是网络阅读只有是对个人、对社会来说都是有益的, 那么传统图书阅读就不会被取代。
结束语
综上所述,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 使得网络阅读发展起来, 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对传统图书阅读带来了一定的冲击, 但也应该认识到这两种阅读方式都各有其优势, 不可能被相互取代。对此, 在新媒体时代下, 可以让两种阅读方式相互补充相辅相成, 促进大众阅读。
摘要:如今随着网络的发展, 人们可以在网上看到各种信息, 网络的快速发展让人们能够在网上随时搜索到各种信息, 能够随时阅读到各种书籍, 这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法, 同时对传统的纸质书籍起到了一定的冲击作用。电子阅读在带来便捷的同时, 也使得青少年们因长期面对电子网络书籍从而对青少年的视力带来一定的危害。关于在这种新时代背景下, 如何平衡传统图书阅读与网络阅读之间的关系。本文就如今多媒体时代下的传统图书阅读与网络阅读之间的区别。
关键词:多媒体时代,传统图书阅读,网络阅读
参考文献
[1]贾建伟.探究多媒体时代的传统图书阅读与网络阅读[J].出版广角, 2015 (08) :36-37.
[2]卢立静.网络时代的大众阅读[J].山东行政学院学报, 2013 (01) :150-152.
移动阅读时代与图书馆 篇9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 图书馆服务 服务变革 泛在化服务 情景敏感服务
中图分类号:G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938(2014)04-0017-05
信息技术的变革不断改变着人类的生活环境与生活方式。随着3G技术的应用与无线通信技术的普及,人类社会逐步迈入移动互联网络时代。在新技术新环境下,图书馆面临的不仅仅是传统功能与能力的拓展,更面临着颠覆性的变革。高校图书馆作为支撑高校教学与科研的重要机构,在新的信息交流方式、工作方式与学习方式之下也面临着发展危机与挑战,信息服务变革是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
1 移动互联网对高校图书馆发展的影响
1.1 移动互联网下高校图书馆发展面临的危机
移动互联网络使得用户利用随身携带的手持设备即可随时随地享受互联网提供的各种服务。在当前,移动技术设备如掌上电脑、移动手机、PDA、iPad等已经成为大学校园里非常普遍的元素。这不仅会改变用户信息获取与信息使用的行为,也会改变用户对图书馆的认识以及用户利用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方式与习惯。Rick Anderson指出,学术研究型图书馆在传统功能上主要是用来解决信息稀缺问题,即帮助用户查找昂贵的信息;而在当前用户认为自己似乎不再需要依赖图书馆员。有些高质量的学术信息虽然在当前仍然是昂贵、难以获取的,这些问题仍然需要图书馆员提供帮助和指导,但用户认为自己能自由获取信息并且有足够的能力找到这些信息产品并且不需要任何帮助。图书馆所努力建构的诸多功能在用户的现实生活中却只扮演了边缘化的角色。根据美国研究图书馆学会(ARL)的调查数据,参考咨询业务量在ARL成员馆中自1995年以来已经减少了一半以上,从1995年到2009年ARL成员馆提供的参考咨询业务量减少了60%之多。这充分说明用户查找信息的能力在大幅度提升,至少,用户对自己的能力有足够的信心。美国Ithaka研究所发布的《图书馆调查2010》显示,高校教职工认为图书馆作为信息门户的作用逐步下降,作为存储机构的作用保持不变,作为采购者的作用有所增加,而作为教学促进者、本科生信息技能培养者、研究活动支持者的角色则是需要强化的内容。OCLC发布的《图书馆认知2010》显示,已经没有人将图书馆门户作为查找信息的首选入
移动阅读时代与图书馆 篇10
一、全媒体概念及其对图书馆阅读推广的影响
媒体是指传播信息的媒介。并随着科技的发展,全媒体把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互融合起来,从字面上来讲全媒体是指媒体机构及运营商采用文字、图形、图像、动画、网页、声音和视频等多种媒体表现手段,通过广播、电视、音像、电影、出版、报纸、杂志、网站等不同媒介形态,通过融合的广电网络、电线网络以及互联网络进行传播,最终实现为用户提供电视、电脑、手机等多种终端的融合接收,实现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接收任何媒体内容。
二、全媒体时代阅读问题及推广阅读的必要性
1.全媒体时代下图书馆阅读推广问题。全媒体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人依赖于网络,这一现象的产生造成近年来图书馆借阅率呈下降趋势,尤其是对经典名著也更加淡化,全媒体的到来使传统阅读方式受到严重的冲击,在现如今快速发展的社会中各类电子商品已经逐渐替代了原有的读书理念。虽然可以用最少的时间来阅读自己需要了解的内容,但是相对于传统阅读方式来说,他的内容正逐步趋向片面化、功利化,已经丧失了原本读书的含义,现在在广泛应用网络中只注重消遣而轻求知,注重时尚而轻经典,注重泛读而轻精读,不利于知识的深度挖掘,缺少了读书的意义。
2.图书馆推广阅读的必要性。在开放性教育时代中,人们逐渐在教育改革中摸索出新的教育方式,不断为我国教育事业做着巨大贡献,人们在长此以往的经验中也摸索出一定的学习经验,在学校中图书馆的应用是最广泛的,并有一定的规律,让广大学生更能在自主的环境中学会自主学习,也为学生以后的未来铺垫更重要的求知能力,显而易见图书馆的合理运用在这一方面更为符合学生的胃口。合理的借用图书馆学习,由于全媒体的应用只是在于应用本人的需求内找到相关的知识供人们参考,并没有带给大家同一领域上的延伸更何况媒体学习与传统学习有着大为不同的基础理念。所以正确的读书模式才能使学生受到更好的知识教育。
三、全媒体时代图书馆进行阅读推广的具体措施
1.扩大宣传力度,引领人们亲近经典。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不断发达,国民的生活质量也在不断提高,不断开放的世界市场,以至于经济全球化也得到大量的产生和快速的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作为新崛起的产业,网络的快速发展使人们忽视了经典阅读的方式,开展相关课堂的讲解是非常有必要的,其实可以把更多的重点放在图书馆学生自主学习,其中更注重的其实是学生可以在阅读书本时感受到一种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会互相交流,然后用学到的新知识来进行更深层的知识上的求知,其实学习过程不仅仅是保留在书面上而更重要的是学会真正的动脑思考,这才能体现真正的传统阅读的优势。在广告上多加宣传。开展相关教育活动,倡导大家,更多得到锻炼的是学生,学生可以在一堂课中,从不同的方面学到更加真切的东西,不仅仅局限于知识层面上的支持传统阅读,让人们多方位思考能力得到锻炼。
2.创造阅读氛围,激发全民阅读经典。在呼吁全民阅读中华经典,并不是登高一呼就能解决的问题,是要真切重视起来,大力宣扬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如在图书馆流通窗口及书库等场所张贴有关传统文化的字画,利用图书馆内的电子显示屏播放介绍经典名著,营造文化氛围,使人们对传统文化产生兴趣进而对其进行深度探究;并且同时要加大实施力度,充分利用当代先进的全媒体技术提高图书馆场所的阅读功能,如在阅览室、自修室等场所增添外网接口,方便自带笔记本的人们进行网络阅读。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可以带给人不一样的享受,让人更能投入到学习当中,享受学习给人带来的愉悦。
3.成立导读部门,指导大学生阅读经典。图书馆更应采取积极的态度,加强推广,为全媒体时代下的经典诵读活动推波助澜。分析研究人们阅读心理和阅读行为,帮助他们有针对性地制订阅读计划,在执行阅读计划的过程中与读者保持密切联系并加以指导;在导读过程中,不断评估导读效果,引导他们不断修正阅读方向;同时提醒他们树立正确的阅读观念,知道经典是需要反复阅读的书,每一次阅读都有一次新的发现。经过不同的引导与读者自己的感悟来体会书中的奥妙。
4.开展多种活动,检验经典阅读成果。关于全媒体,相关业界人士对此已有过很多讨论。全媒体是信息传播技术发展到较高阶段的产物凭借传播的力量,在如今宣传网络的状况下图书馆阅读确实存在劣势,但是网络阅读的内容以具备一定条件阅读条件提供给大家,古人曾说过,书中自有黄金屋,在经过反复阅读的过程当中必然有新的理解,在开展相关活动来带动大家引起阅读的兴趣,以鼓励的方式带动全民重视传统文化,可以开展相关比赛来带动一批人阅读,然后通过媒体带动观众引起这方面的重视。
5.创新出版形式,满足不同阅读需求。我们今天诵读的经典,应该包括从古至今中华的诗文精品,既要有经典的古诗古文,也要有与民族精神和中华传统美德一脉相承、脍炙人口的现当代经典名篇。我们诵读经典要注重展现和吸收经典中的精华,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在多种渠道提供信息的全媒体时代,要满足不同读者阅读经典的不同需求,一方面,在经典书籍的出版载体上,要突破空间和时间的局限;长期以来,传统经典往往让人有心阅读却无法读懂,成为可望而不可即的知识高峰。所以一些出版社通过在经典书籍的出版内容上,在忠于原著的基础上进行现代化创作,用深入浅出的语言,通俗易懂的方式宣扬中华经典带给大家一种没有时间差距的视觉享受;同时也要督促有关译注、出版部门加强对中华经典的诠释,针对不同读者的特点,出版白话翻译本、简体字本、原本等多种版本,从而培养大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扩大经典普及受众面。
6.重视传统文化,发扬民族精神。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就需要更深入地传授此方面的相关知识,在传统阅读中只有经过多方位的详细分析与应用才能体现读书的力量,有明显知识上的收获与将来走向工作岗位的熟练操作与正确应用是很有帮助的,在面对更多元化的社会,计算机的分量在日常生活中占的分量只增不减,所以在应用计算机也对将来的各行各业进一步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劳,但是在学习中传统阅读是非常重要的,这可以使重要学习材料的展示多样化,有助于对学习资源的透彻分析与合理化的应用,并且在确保人们接受到良好的教学理念的情况下,可以有大量的自由空间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所以合理运用图书馆不仅可以从根本解决难题,可以通过自己的见解和更深层次性思想的开放,也达到了学习的目标。
随着传统教育事业的蒸蒸日上,多元化教学方式逐渐浮出水面,自学作为一个教学理念,被大众所喜爱。全媒体模式的出现却逐渐代替了传统学习模式,但是传统模式可以更加凸显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对问题的探讨精神。无论是在普通学科上可以运用自如,更可以在以后工作中的需要上发挥得淋漓尽致。这为教育者减轻了在教学困难上的负担,同时可以大大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研究知识的能力。学习理念的转变,学习环境发生了改变,各种群体特点也有了新的体现。因此,图书馆如何做好传统文化学习,是新形势面临的挑战。其实在文化建设方面,我们不难发现,拥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之风是读书必要条件,在一个积极的图书馆环境下学习,这不仅提高了人们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另一方面主动学习传统文化是对中国古老文化的宣传,社会可以进一步加强该方面建设,促成正确使传统文化走向社会的新局面。
由于网络资源信息量的巨大,图书馆建设是当前首要任务,因此建立一个完整的关于图书馆网络保护策略是当下的首要任务。由于我国对此项新兴产业开发较晚,我国大部分人民群众对图书馆理解不是特别清楚,因此我国在此方面建设上也只是着重于对图书馆的含义、特征上进行研究,在其内在的组织构成上不是十分的了解,所以实行对此项发展制定相关的规划是十分重要的,使其内部与外部可以相互协调持续发展。系统运行安全、信息传播安全、信息内容安全这三大方面组合成为一个全方位的信息安全系统。网络信息资源丰富化是现如今国内外研究此项工程的重点,所以在提升我国文化质量的前提下,也要完善图书馆资源保护这一重点内容。
摘要:网络为人们带来许多方便,由于现在各种对工作学习上的需求使得大量的辅助资料得到越来越多人的查阅,但是相对于传统文化而言却得到了忽视的同时也让许多人忽略了传统的存在意义。
关键词:全媒体,图书馆,阅读推广,探究
参考文献
[1]龙叶.农家书屋促进我国全民阅读推广的策略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1(24).
[2]江少莉.公共图书馆的城市阅读推广策略[J].新世纪图书馆,2011(12).
[3]王卉莲.俄罗斯阅读中心探析[J].出版发行研究,2011(11).
[4]谢晓波.基层图书馆与文化共享工程[J].图书馆学刊,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