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阅读

2024-08-22

图书阅读(共12篇)

图书阅读 篇1

2008年4月,由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开展的“第五次(2008年)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公布了调查结果,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国民的图书阅读率为34.7%,互联网阅读率为36.5%,互联网阅读率首次超过图书阅读率。从1999年起,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共组织实施了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1999年第一次调查结果图书阅读率为60.4%,互联网阅读率为3.7%;2001年第二次调查结果图书阅读率为54.2%,互联网阅读率为7.5%;2003年第三次调查结果图书阅读率为51.7%,互联网阅读率为18.3%;2005年第四次调查结果图书阅读率为48.7%,互联网阅读率为27.8%;2007年第五次调查结果图书阅读率为34.7%,互联网阅读率为36.5%。

数字是枯燥的,却又是最具说服力的。通过这些枯燥的数字,我们看到了我国公众在阅读方面存在的问题,也多了些冷静与思考。

一、图书阅读率下降的原因分析

1、空余时间少

不少人认为空余时间少是影响图书阅读的主要原因。的确,社会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增加,生活环境的改变,急功近利的影响,使得很多人每天总是忙忙碌碌,在钢筋混凝土中穿梭,漠然地走着自己的路。我国自1995年起开始实行了5天工作制,现在又有“春节黄金周”、“国庆黄金周”,以及清明、端午、中秋三个节假日,比过去的业余时间大大增加,人们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用于读书。而且,随着家庭电器化的实现,各种便捷食品的增多,人们用于休闲的时间也在不断提高,多余的时间将被用于最大程度上的自我价值实现和人的精神世界的满足。说时间少工作忙而没有多余的时间阅读,真不知是世界太枯燥乏味,还是我们的心灵蒙上了太多的灰尘?

2、网上阅读增长快

近年来我国国民网上阅读率增长迅速。应当承认,随着人类进入网络时代,人们读书的外部条件越来越高级,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文化传播途径。网上阅读以其广泛性、互动性、便捷性、开放性特点深受年青人的喜爱,特别是它以十分先进的检索路径,为人们能够迅速地查找到所需要的内容,提供了比较满意的服务。同时网上阅读还是一种主动的自我教育的过程,学习时间、地点、内容、进度完全由自己控制,具有较大的自主性和随意性。但是,网上阅读有着不可忽视的问题,尤其是网上资源的鱼龙混杂、良莠不齐,所以网上阅读无法代替纸本阅读。

3、不习惯读书

从五次调查的结果看,不习惯读书的人的比例还比较高。许多人总以为读书就是在学校里的事,是老师的事,把老师的讲授看作学习的终极目标,一出校门就完成了读书任务。走出校门就要实现自我价值,而实现自我价值有许多需要做的事,读书不那么重要,自己完全处于纯粹被动的学习状态。

二、图书馆提高阅读所采取的措施

不管如何,图书阅读对一个人的成长影响是巨大的。建立学习型社会,最简单、最快捷、最有影响力、最见成效的方式,还是亲近图书,全民阅读。

1、开设阅读指导课

一个人的阅读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而是从青少年时期长期积累的过程。由于我国以考试分数评价学生的“应试教育”现象短期内无法改变,频繁的考试与升学压力,使得中小学生不得不把全部精力和时间放在考试科目上,阅读与考试无关的课外读物兴致和时间自然受到挤压。然而另一方面,也与图书馆放弃阅读指导有关。其实,2002年教育部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还明确指定了中学生课外文学阅读的必读名著和中学古诗词背诵篇目,并具体规定了初、高中学生的阅读总量。2003年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修订)》也提出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并开展图书情报教育课、图书和图书馆知识介绍、工具书使用方法、图书的选择和读书方法以及读书卫生知识等方面的指导。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阅读亦不例外,学生只有真正产生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为此,图书馆可借助资源平台,与学校教师共同策划阅读指导课,以相关课程教师为主,图书馆员以“配角”的身份参与教学过程。比如相关课程教师在讲到有关章节或布置作业时,指定学生到图书馆参考有关读物,查询相关资料,图书馆则整理适合课程需求的资源,指导学生检索与利用,有意识地向学生传授阅读理念;另一方面,图书馆也可自主开发阅读指导课,依据素质教育目标,在社会和学校领导支持下独立设计相对完整的课程大纲,有计划地按照大纲组织实施,阅读指导课以图书、阅读知识、图书馆利用为主,包括讲述、讨论、影视、网络、实地参观等。

2、大力宣传推荐书目

我国是有开推荐书目优良传统的,张之洞、胡适、梁启超、鲁迅等都先后为青年读书开过推荐书目,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全国学联自1983年起每年向全国青年推荐一次阅读书目,分历史知识、政治理论、人物传记、思想修养、文学艺术、自然科学六个部分。1997年清华大学编印了《清华大学学生应读书目(人文部分)》,分中国文化、外国文化、中国文学、外国文学四类,每类图书20种。1998年北京大学为纪念百年校庆,组织校内外50多位著名教授推出《北京大学学生应读选读书目》,其中应读书目30种,选读书目30种。2006年12月17日,中宣部、文化部、教育部等九部委在上海正式发布《2006年知识工程推荐书目》,共442种。

应当讲,推荐书目具有权威性、影响性,容易受到公众的注目,了解并阅读这些书目推荐的图书,必将给每一位读者以智慧的启迪。与此同时图书馆也比较注重收藏推荐书目和推荐书目所推荐的图书,只要图书馆注意宣传,长期坚持,并加大宣传力度,是会收到良好效果的。

3、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

丰富多采、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是图书馆的天职,尤其是中小学图书馆、少儿图书馆更应该结合青少年的特点,多多举办这类活动,如组织红领巾读书读报、读书征文、读书讲座、读书演讲、读书讨论、读书报告、读书故事、读书知识竞赛、评选读书状元等。此外,中小学图书馆、少儿图书馆还要走出馆外,将各种活动办到社会上去,争取社会各界的配合与支持。关心青少年的成长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为青少年做一些有益的事情是很多单位和部门的共同心愿,像妇联、共青团、教育局、学校、新闻媒体、工商企业等。通过联办读书活动,中小学图书馆、少儿图书馆可解决读书活动中经费不足问题,也能够引起社会对中小学图书馆、少儿图书馆更多的关注,扩大中小学图书馆、少儿图书馆的社会影响。

当然,图书馆的读书活动理应坚持两点:一是针对性,包括活动主题、活动时间、活动策划、活动组织、活动效果等。如主题既可选择建党、建国、老一辈革命家、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英雄劳模、改革开放大主题,也可选择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等涉及当地教育、科技、文化、环境保护和人们生活变化的小主题;二是持续性,读书活动是一项长久的工作,要引导青少年多读书,在社会上营造读书、学习、求知的良好氛围,使阅读习惯在青少年心中扎下根,读书活动就不能是搞一阵子的事。可以肯定,以爱国主义教育、培养青少年阅读习惯为主体的读书活动,是一项非常必要且有意义的工作,在青少年人生成长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孙红侠、刘军莉:《少儿图书馆开馆时间合理性初探》[J].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5(11-12)

[2]陈碧卿:《中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分析与对策》[J].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6(10)

[3]朱永新:《没有什么比阅读更重要》[N].新华书目报, 2005-04-05

图书阅读 篇2

郑韩路小学

王春燕

一、活动目标与宗旨

寄托着放飘者殷切的希望,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阅读天地,但同时又是对阅读者综合素质的最好考验,漂流知识和文明的同时还传递着诚信和友谊。

愉悦身心,静享幸福;阅读可以调节情绪,丰富感情,使我们懂得感觉、感动、感恩。让每一位同学拥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并在阅读中形成一定的人文素养,灵魂深处储存一笔精神财富。漂流理念:“知识因传播而美丽”、“心灵因交流而贴近” 我们的口号:漂流书香、漂流信任。

我们的计划:希望每一位“漂流书”的读者都能够在书签上签下自己的姓名和留言,让每一本漂流书都拥有一份特别的“漂流日记”。

二、活动要求:

1、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将自己最喜欢的书,捐献到班级图书角,由图书管理员帮助贴上漂流活动专用漂流卡。每位捐书者(也称为“放漂人”)要认真填写漂流卡,并贴于书籍的扉页。漂流卡版面内容包括班级、姓名、放漂时间、书籍名称、内容介绍、好词好句摘录以及自己的推荐理由(亦可是读后心得)。放漂人将附有漂流卡的书籍交给图书管理员,由图书管理员统一放在班级图书漂流角内。

2、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要通过班级管理员把自己喜欢的书取走阅读,但看完书后请不要忘记在漂流卡后面所附的记录纸上签上自己的大名、阅读时间和读后心得,再将书放回到图书角内,继续这本书的漂流旅程。希望每一位拥有“漂流书”的读者都能够做到这些,让每一本漂流书都拥有一份特别的“漂流日记”。同时,恳请每一位拥有“漂 流书”的读者一定要好好珍惜、爱护每一本书,因为每本书都是主人眼中的珍宝。

3、为了使图书充分得到漂流的机会,最大限度体现其价值,我们希望对漂流的图书在每个漂书者的手里停留不超过两周的时间。

4、班级要选两名同学为图书管理员,图书管理员要严把图书质量关,不适合少年儿童看的书刊禁止进入“漂流”场所。

5、班主任会利用阅读课进行读书漂流阅读体会活动,并在此基础上创造性的开展一些小型的各类班级读书漂流活动。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三、准备工作:

1、做好宣传发动工作,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开展读书漂流活动的意义,明确读书活动的目标、任务。

2、建立班级图书漂流角,并给班级图书大致分类,推选好班级图书管理员,(陈子淇 刘以恒)在班中营造一种良好的读书氛围。

3、进行书香班级的布置,营造浓郁的书香班级氛围。

4、组织学生编号、填写书签,贴在书本最后一页上,将本班漂流的书籍上架。

四、活动措施:

1、浓郁班级书香氛围:

建立班级图书漂流角。在每个学生捐书的基础上,建立起班级图书漂流角并分类放,完善班级图书漂流角的建设,请图书管理员作好每星期借书的记录工作。教育学生在家里要设立自己的小书库。在此基础上,同学与同学之间,常进行“好书换着看”的活动,让班级充满读书氛围。

2.公布本校图书漂流活动方案。

3.向全体同学发出倡议,号召大家积极参与图书漂流活动。发动同学们将自己推荐的书籍主动捐献到班级设定的“图书漂流角”。4.老师制定本班的推荐书目。

5.每一位学生充分合理地利用课余时间来读书。如安排每周一至周五中午午读的时间,周六、周日的休息时间。每天读书不得少于半小时。

6、充分利用好语文课堂,做好导读工作,交给学生阅读方法。提倡个性阅读,教给学生读书做记号,读书做笔记的读书方法。要求学生将读书活动中读到的精彩片段、好词好句、名人名言等摘录在读书笔记中,并鼓励学生写读后感。

7.自由结成读书好友对子,互相交换图书进行漂流。

图书阅读与科学收藏 篇3

2004年,我应邀兼任中国美术学院客座教授,为新设的鉴藏专业本科学生讲授《文物学概论》和《中国青铜器》课。课间向学生问及鉴藏图书,学生们能回答上来的甚少。记得我在1985年上海复旦大学文博专业学习时,有门“文献目录”课,专门讲述与文博专业相关的图书,受益匪浅。就目前而言,人们对实物鉴藏谈得较多,但对图书介绍较少。因此,在人们收藏实践中,图书阅读与科学收藏是应该受到重视的一个问题。科学地掌握收藏图书,是搞收藏的首要前提,也是学习收藏的必修课。现根据这几年与民间收藏者的接触和教学中的体会,推荐几本图书,供大家参考。

《初识古玩——品赏与鉴定》(开本787×960,定价38元)。该书由上海大学历史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吕建昌编著,2001年上海大学出版社出版。此书是初学古玩收藏者的一本入门好书。作者与各大博物馆有广泛接触和联系,勤于各大博物馆文物考察,把理论建树与实物有机地串联并述。该书是在原大学教材讲义的基础上编著的,资料丰富,体例清晰,文笔流畅,图文并茂,述说内容精辟而不枯燥,雅俗共赏。全书设“土与火的艺术——陶瓷”、“家国鸿宝——青铜器”等11章,每一章内容之后均开列了系统参考书目,既给人们疏理收藏和鉴赏古玩的线索,又为研究提供有益的文献目录,这也是该书最可贵的特点所在,可以说是一部从事收藏和古玩研究的自学好教材。

《文物收藏图解辞典》(开本787×1092,定价50元)。该书顾问是著名学者李学勤,由资深的文物专家李缙云、于炳文主编,2002年9月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分“陶器”、“瓷器”、“玉器”、“金银器”、“青铜器”、“漆木器”、“钱币”、“家具”、“车马类”、“兵器”10部分。以图解辞典形式编辑的文物收藏书籍是受到国外特种辞书的启发而出现的一种新兴收藏图书辞典,在我国所见甚少。此书的特点在于汇集的资料典型而又较为系统,文字简练而准确;在图文并茂的同时,对器物各个细部的名称作了标注,使读者得到形象的感受,对初学者识别古器物细部准确名称,以及从事收藏研究和文物建档、解说等,都是一部好用的工具书。

《中国文物精华大辞典》(开本1180×1060,一套4卷,总价1750元)。该书由国家文物局主编,1995年8月第1 版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商务印书馆(香港)联合出版,之后至2004年已经第5次印刷。该书是一部学术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工具书,1982年开始编撰,历时13年付梓,其规格之高和参与编撰人数之多,可谓空前。全书由“青铜卷”、“陶瓷卷”、“书画卷”、“金银玉石卷”组成,每卷下又设篇,以时间为序,分门别类。当前各类文物图录书可谓汗牛充栋,多是东凑西拼,有的甚至以假货刊载其上。而这部文物精华大辞典,实属罕见,不仅因为它有权威性、精品性、系统全面性等特点,而且书中的描述十分规范,有时间,有出处,还有尺寸等。在每卷的开卷上,都有相关的著名专家的总述,所论极为概括而精辟,无论对收藏鉴赏还是学术研究,都是一部十分理想和完美的工具书。

《文物学概论》(开本850×1160,定价42元)。该书由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考古学、艺术学硕士导师吴诗池编著,2002年5 月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该书分为甲编、乙编和丙编三大部分:甲编主要阐述与文物学相关的理论方面的问题,乙编则是具体的文物鉴定,丙编是相关的文物定级、出口等供参阅的资料。该书集文物学理论、实践和法规等为一体,在文物的鉴定、收藏、保管、修理、保护和出口等方面都有较详细的阐述。对收藏文物初学者,或是从事艺术品交易、拍卖和文物修护等工作的人员来说,都是一部较好的入门参考书。

网络阅读与高校图书馆阅读教育 篇4

一、网络阅读的特点、阅读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网络阅读是一种由文本的变化带来的新的阅读方式, 专指网络文化环境中的阅读活动, 即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来获取包括文本在内的多媒体合成信息和知识, 完成意义建构的一种超文本阅读行为。

(一) 网络阅读的特点

1. 阅读过程的互动性

以线性文本为主流的传统文献阅读定位相对孤立, 文本隐而不显, 要查阅相关参考资料费时费力。而网络文献以非线性的交互功能突出了文本的衔接, 大大便利了读者在文本阅读时的转换, 为读者提供了更为开放的互动对话, 为接受信息和应用信息提供了便利。

2. 阅读环境的开放性

网络信息资源的全球交流和共享使读者可以自由交往, 按需而阅, 阅读环境的开放使网上精品信息资源获得了广泛传播的机会。传播面愈广, 使用的人愈多, 其价值就愈大, 效益就愈好。

3. 阅读交流的即时性

网络使文献资源的生产者可直接面对使用者, 减少了中间环节, 因而阅读者可以在第一时间获取最新的信息。

4. 阅读内容的丰富性

计算机的存储空间可承载的信息量是纸质载体无法相比的, 网络的连通又使不同国家、不同地域的主机之间跨越时空限制, 加之网络特有的超文本链接方式和强大的信息搜索功能, 使网络形成一个巨大的信息资源数据库。

5. 阅读体验的多重性

网络资源是集成了文字、声音、图像的“超文本”形式, 它全面调动人的感知能力, 阅读效果因而获得明显改善。

(二) 阅读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手段, 大学时代是人一生中成长的重要阶段。有目的、有计划地读书对大学生人格和人生观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对大学生合理知识结构的构建和人文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网络阅读作为一种新的数字化的阅读方式, 已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 并对传统阅读方式造成了很大冲击。但网络阅读的影响好比一把双刃剑:一方面, 网络阅读为教育开辟了令人向往的广阔天地, 拓展了读者的视野;另一方面, 网络阅读也可能导致阅读的兴趣泛化或情感缺失, 甚至导致阅读注意力、鉴赏力等弱化、退化。由于网络信息良莠不齐, 广大读者在海量的信息面前找不到阅读的方向, 许多青少年被网络信息垃圾淹没而不能自拔, 而且人们的阅读日益从原来的“研读”“精读”演变成浅阅读甚至是浏览。因此, 高校图书馆应该充当网络把关者、引导者的角色, 指导读者提高网络阅读能力。

阅读教育就是对大学生的阅读行为和活动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训练, 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阅读观念, 增强阅读思维能力、阅读选择能力、阅读评价能力, 提高阅读效率。当前, 阅读教育已经成为大学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校图书馆在指导大学生网络阅读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网络阅读中存在的问题

网络阅读的发展为大学生的学习、获取信息、交往、娱乐等带来不少方便, 有利于大学生个性的发展、学习兴趣的激发、知识面的扩大、人际关系的改善, 但网络阅读对大学生也有许多消极影响。大学生网络阅读的心理特点具有复杂性和多层次性。在网络阅读中他们存在着盲目阅读、逆反阅读、猎奇阅读、恋网阅读等不良行为和现象。

大学生网络阅读中存在的问题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信息形式和载体的多样化、复杂化对大学生具有很强的冲击力与感官刺激。网络阅读中令人应接不暇的画面, 强烈吸引着大学生, 却很少给他们思考的余地, 使他们失去联想的机会。由声光电所构成的信息快速地打动大学生, 但这些信息却难以构成系统的逻辑体系而在他们头脑中留下长久的记忆。长此以往, 大学生的知识有限增长, 而联想思维能力却不断衰退。二是网络阅读常常使人缺乏对自然的人文关怀精神。数字时代是一种高度物质化、技术化的时代, 逼真的音效和画面只会使人的存在进一步虚拟化, 远离自然, 淡化人群的社会交往。三是网络技术的应用使图书馆馆藏从本馆扩展延伸到网络信息资源。网络信息资源数量庞大, 内容包罗万象, 但是网络信息发布具有很大的自由性和随意性, 没有经过筛选, 精华与糟粕并存。由于网络存在大量肤浅、无聊的信息, 加上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还不成熟, 很容易陷入其中。图书馆应对这种阅读加以引导, 帮助大学生养成健康的网络阅读习惯。

三、高校图书馆加强阅读教育的措施

面对网络阅读中出现的问题, 高校图书馆应该在大学生阅读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传统的阅读指导同样适用于网络时代的阅读, 只是由于网络时代阅读的新特点, 这些内容也同样具有了新的内涵。发挥图书馆的教育职能, 依托先进的网络阅读平台和丰富的网络文化资源开展阅读教育, 加强对大学生阅读道德和技能的指导, 使他们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 形成正确的阅读习惯;同时加强对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分析和评价, 正确引导和控制大学生的网络阅读行为, 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有利的条件。

(一) 净化网络阅读环境

针对不良信息, 图书馆一方面要对大学生进行必要的信息道德教育和法制宣传, 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文明意识, 教育他们按照国家、学校和图书馆的有关规定, 遵守网络信息资源利用的相关条例、制度和纪律, 规范自己的信息行为, 增强自我约束意识, 自觉抵制各种不良信息的干扰和腐蚀。另一方面, 图书馆要依靠技术手段, 加强对网络的控制力和对各种不良信息的屏蔽能力, 为大学生创造一个安全的网络阅读环境。同时加强对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和大学生上网情况的检查与控制, 积极巡视, 阻止不规范操作, 及时处理大学生上网的违规行为。

(二) 加强阅读技能指导, 使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

超文本阅读是网络时代阅读的新生事物, 受到年轻一代的极大欢迎。由于网络超文本引入了信息组织的非线性关系, 读者可以自由地控制阅读路径, 但是由于选择太多, 读者也常常会陷入“迷航”的处境。迷航具体表现为三种情况:不知道自己在哪里, 不知道自己要去哪里, 不知道怎样去自己的目的地。针对这些迷航现象, 图书馆馆员应加强对学生的网络阅读指导, 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例如:指导读者上网时应将有限的注意力分配好;始终牢记自己的上网目标;必要时使用网站导航;熟悉网络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注意网络阅读的系统性;加强读者阅读卫生习惯的培养, 避免不正确的阅读姿势, 适时休息等。大学生要把文本阅读与网络阅读紧密结合, 在拓宽阅读渠道的同时重视阅读的品位与质量, 从而提高综合素质。信息素养的培养应包括良好使用信息习惯的养成, 如培养学生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习惯, 不滥用他人版权所属的信息, 不在网络阅读评价中恶意攻击他人等。

(三) 加强对资源的管理与正确评价网络资源

网上的资源极其丰富, 却良莠不齐, 这就需要图书馆馆员进行筛选整理工作。如同在传统阅读指导下所做的推荐书目和专题书目一样, 网络阅读指导也需要“推荐网站”和“专题网络”资源导航。此外, 还需指导学生对网络资源进行评估和分析, 学会阅读中的各种评价标准, 然后创建自己的Web评价标准, 并用自己的标准来评价与研究课题有关的Web站点。如果说, 做一些“推荐网站集锦”和“专题网站导航”是“授人以鱼”的话, 那么上述的指导则可以称为“授人以渔”, 可以使学生受益终身。目前有许多图书馆在自己的主页上就设有网站导航、图书借阅排行榜、推荐网站等, 建立专题和特色数据库。

(四) 举办形式多样的导读活动

图书馆要充分利用网络对大学生的吸引力, 及时下载党和国家最新的政策、时事热点与焦点、学科专业发展动态等, 过滤垃圾信息, 制成特色数据库, 引导学生正确阅读;要组织学生开展网络知识竞答、网络信息咨询、网上科技知识问答、网上操作设计竞赛、个人网页大赛、网上阅读、多媒体课件展示、图书馆网友沙龙、电子刊物阅读等活动, 展示大学生的能力和个性,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 吸引大学生到图书馆的文化环境中来, 以期形成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

(五) 开展网络教育服务, 利用校园网, 引导大学生正确阅读

图书馆作为知识信息的集散中心和传播场所, 应当为大学生网络教育服务, 让网络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发挥创造性的工具, 而非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障碍。发挥校园网的作用, 建立一个网络导航系统, 有针对性地对网上的资源进行收集、加工、整理和链接, 使无序的信息资源有序化, 并提供给大学生读者使用, 以方便他们查找所需要的信息, 避免大学生在网上盲目浏览。在校园网上建立“精品网址中心”, 为读者提供集成化的阅读信息检索界面, 内容包括精选的期刊、图书和报纸等, 对这些信息分别记录其网址, 描述其内容, 介绍检索利用方法, 为大学生提供积极、有益、健康的网站评价信息。图书馆还可以在校园网上建立“图书评介”“新书预告”和“读书咨询”等网络板块, 组织有关教师通过网络引导大学生进行阅读和学习, 增强大学生对网络资源的选择、整合能力及对网络不良信息的免疫力。

总之, 网络阅读既为大学生开辟了广阔的获取信息和知识的空间, 又使大学生在面对信息爆炸时不知所措。所以高校图书馆以及相关教育部门有必要对大学生的网络阅读现象给予足够的重视, 及时发现大学生在网络阅读中出现的问题, 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阅读意识, 建立适合大学生自身特点的、健康向上的网络阅读体系, 从而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责编:李瞻

参考文献

[1]熊俊超.网络时代的阅读与导读[J].图书馆论坛, 2003, (1) .

[2]周英.网络时代的阅读与图书馆阅读指导工作[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5, (4) .

[3]耿玉玲.网络文献与网络阅读探析[J].图书馆论坛, 2006, (2) .

[4]谭泽红.网络环境下大学图书馆的阅读教育[J].图书馆论坛, 2006, (5) .

阅读推荐:当图书进入战争 篇5

当美军走向战场,图书管理员们在全国发起了轰轰烈烈的书籍募捐,将大量的书籍送到前线,送到散兵坑里每一个士兵的手上。他们“激励一个民族做出奉献”,让民众明白国家参加战争并不仅仅是报珍珠港之仇,而是要捍卫自由本身,否则同样的命运将会降临到美国人自己身上。

战场上的士兵,不仅要经受战争的残酷考验,还得忍受各种无法排解的情绪:孤独、迷茫、无聊……此时,一本好书成了美国大兵的最佳伴侣。随着战争的推进,越来越多的美军投入战场,所需的书籍也越来越多了,民间的力量再也不够了,于是整个国家动员了起来。

校园“图书漂流”与同伴阅读 篇6

与实践科研项目基金资助。)

摘 要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这一文化时尚开始引进校园,成为一种既实际又美妙的读书活动。同伴阅读是在轻松、愉快甚至是亲密气氛中的共同阅读,是对阅读的一种分享。它不以学习为直接目的,强调在活动中激发中学生阅读的兴趣,让孩子学会阅读,体验到阅读的乐趣,掌握阅读的技能,养成阅读的习惯。

关键词 校园图书漂流 同伴阅读

图书漂流活动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欧洲,2001年,美国人罗恩创办第一个公益性质的图书漂流网站,图书漂流活动进一步传播和发展。我国最早的图书漂流活动开始于2004年1月,由春风出版社“发书漂流”。近几年来,图书漂流这种由外国人兴起并风靡欧美的外来文化正逐步被国人接收。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这一文化时尚开始引进校园,成为一种既实际又美妙的读书活动。

人需要终身学习,如何拓展中学生学习的视野,引导他们广泛接触社会、接触生活,是我们教育者研究的永久话题。中国人讲究读书,读书可以育德、励志、启智、明史,就当代中学生而言,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中学校园开展读书漂流,赏析中外优秀经典文学作品,从中享受读书快乐的实践活动是时代发展的需要、素质教育的需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及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需要,更是现代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

目前,关于图书漂流有这样一些术语:

漂流:来源于漂流瓶,在这里实际上是指一种自由的传递活动。

漂流期间:一本书从开始漂流到结束漂流的这段时间属于漂流期间。

漂流活动:一本书在整个漂流期间的事件叫做漂流活动。

漂友:参与漂流活动的所有人均称为漂友。

首漂:把一本书首先漂流出去,也就是发起一个新的漂流活动;也可以叫起漂。

放漂:把一本书漂流出去。这个放漂可以是首漂,也可以是转漂;

转漂:把已经读完的漂流书继续漂流下去。

求漂:用户可以对任何一本图书发出漂流(阅读)请求,当这本图书对应漂流书的当时持有者看到您的请求时,很可能会把漂流书传递给你。只有求漂才能让别的漂友知道你想要阅读的图书。首漂或者转漂的漂友才有漂流目标。

受漂:收到别的漂友传递给你书的整个事件过程。

收漂:也就是结束漂流活动。

在漂:一本漂流书处于漂流期间叫做在漂。

当然,针对于学生课外阅读指导范畴的“图书漂流”,可以这样界定:原指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欧洲的图书漂流活动,即书友将自己不再阅读的书贴上特定的标签投放到公共场所(如公园的长凳上),无偿地提供给拾取到的人阅读;拾取的人阅读之后,根据标签提示,再以相同的方式将该书投放到公共环境中去的一种读书活动。这里是指学生将自己的图书在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传递阅览的过程。

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我引入“图书漂流日记”的概念,即在学校、班级特定范围内进行图书漂流活动时,每一本“漂流书”都附带着的漂流日记本。它主要用于记录该图书的投放者、读书人姓名、阅读时间、联系方式以及读书心得等。

一、困惑

当今社会,科技的飞速发展使得人们早已抛弃繁重的书本,转而使用便携的高科技产品电脑以及网络来汲取信息,随着电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更愿意花极少的钱拥有一本虚拟的书籍而不是实体书。事实上,价格的确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其实,当今社会以节约为美,也都大力提倡运用最少的资源创造最大的利润,达到资源最大化利用。图书漂流活动使中学生能花少量的钱而拥有更多的机会阅读原汁原味的读物,并且能拥有更多的共同话题与交流平台。

但在组织图书漂流活动时,语文老师会遇到很多的困难,例如,《普希金诗选》在“放漂”三天后,有“漂友”(学生)在“漂流日记”上写道:

……《普希金诗选》是一本如此厚的书,读来也没有感到什么兴趣,只是草草的看了几页。普希金这个名字似乎代表着更深一层的含义,只是现在初中阶段的我还没有能力去体会……

很明显,这一学生对于《普希金诗选》并没有什么兴趣。当这样的学生在“图书漂流”活动中越来越多时,我不禁开始担忧起来。能不能在图书漂流的过程中营造开放的交流情境呢?

我在苦苦思索。

二、欣慰

当然,更多的,我会看到“图书漂流”活动中的“精彩”。例如:有一位学生在吴强的《红日》的“漂流日记”中写道:

拿起这本《红日》,这本发黄的书。

吴强在建国十年写的一段话映入我的眼帘:

(序言)

“在看到美好的今天,了望更美好的明天,我不禁想起了在风里、雨里、炮火纷飞里苦战恶斗的今天,更不禁想起了那些勇敢的、忠诚于党和共产主义事业的英雄战士”。

是的,有多少珍贵的东西,在我们的不经意间被遗忘。就像这一本发黄的书,在1992年6月印刷以来,它的生命更多的是沉默在某个角落,如果没有這一次的“漂书”,它依然会继续沉寂下去。它的书页虽然早已发黄,但从书的磨损程度来看,它俨然就是一本新书!

沉默是一种罪!

“悲痛的、愤怒的、充满信心的、力量宏伟的、低沉雄浑的歌声,在这个黑沉沉的山洞里回旋萦绕了许久、许久,才渐渐地奔流到洞外面去,奔流向整个沂蒙山的各个高峰大谷去”,书中烙记了尘封着的记忆。刘胜、陈坚、张灵甫、沈振新、丁元善……他们的名字代表着一个时代,一个渐渐被人淡忘的时代。就如同这一本书一样,太久的沉寂让那个时代的精神与现代的气息相隔太久了。

这样的书不该沉默……

这样的语句出自学生的笔下,令我感到高兴。尊重学生,珍视学生的奇思妙想。“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语文学习是极具个性化的行为,不同读者,由于不同的知识基础、知识结构、理解能力、生活体验及思维角度,所以对文本的理解也应该是多元的。漂书活动中我们应当尊重学生个人的感受与独特体验,在阅读教学中珍视学生的奇思妙想。

三、交流

教师也是校园图书漂流活动的参与者,并和学生一同感受读书的苦与乐。我在“受漂”《普希金诗选》时,在学生的“漂流日记”上写了这样的语句:

《普希金诗选》,这是一本沉甸甸的书。虽然从出版的情况来看,是在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修订的背景之下,人民文学出版社为帮助中学生阅读,出版“中学生课外文学名著丛书”中的一本,但看到普希金的诗,仍然为之而倾心。

普希金,这个名字,似乎代表的就是自由、爱情、友谊和大自然。普希金是时代的歌手,是大自然的画师,是爱情的歌者,在普希金的身上,我们读到的是诗歌的全部魅力……

班上朗读后,我组织学生讨论:从普希金的诗中,我们能收获什么?

两个星期后,《普希金诗选》的“漂流日记”上我看到这样的话:

……普希金的诗中时常充满了郁闷的心绪,“我那逝去的青春华年,早早地就已毁于风暴,行踪无定的欢乐将我背叛,让痛苦把冷却的心儿霸占”,但正是这些郁闷的言语,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普希金。要知道啊!生活中谁都有不开心的时候,甚至是痛苦的时候。我可以将不开心和痛苦尽情地用文学来宣泄,但我不能够将不开心和痛苦传递给别人。“无法治愈,仍旧留在我的心上……响吧,响吧,顺风的船帆,在我下面激荡吧,阴郁的海洋”,普希金做到了这一点,他歌颂爱、赞美爱,发现爱而又摄取爱,在爱里,他真诚地寻找自己坎坷生涯的慰藉;在爱里,他不断地汲取着创作的动力和勇气。

看普希金的诗,带给人的是对郁闷心绪的一种宣泄。生活中有无数的困难和挫折,也会带给我们困惑、郁闷、沮丧,甚至是痛苦。但生活中也正是有了这些困难和挫折,我们才拥有了勇气和创作的源泉。正如西天取经的故事一样,也正是有了妖魔鬼怪,有了惊险和阻挠,西行取到的佛经才是济世的真经。

读《普希金诗选》,积淀的是奋发的勇气和激情。

校园“图书漂流”活动鼓励解放教师,放手发动学生自主阅读。校园“图书漂流”给学生足够空间、足够机会,指导学生自己阅读,尽量把文章本身的文字材料看准确,结合自己的认识能力和理解能力,得出个性阅读感受。

四、收获

阅读是扩大自己生活视野、提升人生境界、丰富自身精神底蕴、确认人生价值指向的一种自觉自愿行为,在阅读的过程中,应该有思想的磨砺和碰撞,有情意的体悟和对流,有情感的激发与生成,最终让人至于“真”达于“善”臻于“美”的境界。

“图书漂流”的核心,就是给图书自由,给图书最大值释放能量。

例如,吴强的《红日》在“收漂”时,“漂友”(学生)这样总结:

……我们不应该让这本书沉默得太久!

在建国60周年的时候翻开它,中国近百年来的历史沧桑告诉我们:中国人永远不能忘记历史。

翻开这样的书,就是重新翻开历史。

面对风雪灾害,面对地震大灾,面地经济危机,中国人在战争时代积淀下的勇敢、团结、乐观、自信的精神品质是需要继续发扬的。“胜利的军号声,在孟良固的高峰上嘹亮地长啸起来,响彻了绵延的山野和一片晴空”,英雄的精神记录在了这发黄的书上,虽然那个时代已渐渐远去,但那个时代的精神应该扎根在我们当代人的内心深处。

读书读的,就应该是精神和内心。

拿起这本《红日》,这本发黄的书,我们镌刻下的是:精神和不该忘记的精神。

我想,“图书漂流”的本质就是閱读、沟通、记录。热爱阅读,鼓励阅读就是校园“图书漂流”活动最基本的注解。“图书漂流”是一种全新的阅读方式,本身具有不同寻常的神秘感和阅读情调。而“漂流日记”作为图书阅读后的一种反馈形式,学生可以随时把阅读的感想记录下来,并与他人分享。教师要根据中学生课外阅读的要求及其分类来确定课外阅读指导应遵循的原则。学生要抓住自己在阅读过程的直觉,忠实于在阅读对话过程中的真实感受和体会,然后用自己己有的知识和经验加以检验,不断丰富自我主体的精神世界。漂流期间,教师要指导“漂友”(学生)营造平等开放的交流情境,让学生思想的火花在碰撞中诞生思想的精髓。

(一)校园“图书漂流”传递书香。

“漂流”图书与一般图书不同,它不是放在学校图书室的书架上的,而是“运动”在师生之间的。语文教师以“图书漂流日记”为载体,加强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通过自由阅读引领自由写作,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从而真正提升中学生课外阅读品质。在“漂书”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选择,选择适合自我主体需要、能有效激发人体潜能、能对主体现有体系形成冲击和提高的阅读内容。当然,教师可以通过核定“首漂”书单来和制定《图书漂流跟踪图》来监控整个漂流活动。

“图书漂流”传递着尊重与信任,这不仅是对知识的分享,也是对学生道德修养、诚信和共享意识的考验。分享、信任、传播是图书漂流的理念,学生在漂流活动中的阅读是个体的自由阅读,它没有应试的压力,没有功利的色彩,但又是具有一定阅读目的的积极主动地阅读。“漂流日记”较之平时的作文更能体现学生对生活、对人生、对自然的独特思索,日记中飞扬的是个性。

(二)校园“图书漂流”基于同伴阅读。

同伴阅读是同伴合作学习在阅读领域的应用。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兴趣是不同的。涉及到阅读,其阅读兴趣也是不同的。不论是什么类型的研究者,都非常重视阅读兴趣的培养。对于中学生而言,正处于身体与心理双重巨变时期,他们急于了解世界、了解他人,更渴望别人的理解、尊重。同伴阅读正视中学生在阅读水平、阅读内容、阅读习惯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并基于此来增进中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范围,提高阅读水平。个体在群体面前赏析作品与谈说心得之时,群体认识也在文化资源共享中有了进一步的深入。在这个群体之中,学生、教师都是独立个体。在交流互动中,教师要以自己广博的学识以及人格魅力成为学生读书的引路人,推荐书目,指导阅读,参与学生的读书过程,反过来群体的学习活动又促进语文教师的自我完善。同伴阅读是在轻松、愉快甚至是亲密气氛中的共同阅读,是对阅读的一种分享。它不以学习为直接目的,强调在活动中激发中学生阅读的兴趣,让孩子学会阅读,体验到阅读的乐趣,掌握阅读的技能,养成阅读的习惯。在校园“图书漂流”中,组织好有效的同伴阅读,必然会通过交流分享扩大初高中学生的阅读积累,促进中学生阅读的深度,提高中学生的阅读素养,这显然是语文教师所乐意看到的。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是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校园图书漂流”与“同伴阅读” 立足于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能力水平,给学生搭建的是一个展现才华、塑造自我的平台,“让更多的人从阅读中获得快乐和智慧”。

参考文献:

[1]高华程.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小学“同伴阅读”访谈[N].中国教育报,2004.2.19(5)

[2]杨祖逵.图书漂流活动对公众阅读行为的影响思考[J].图书馆论坛 ,2006(5)

[3]蔡红.关于图书漂流及其对图书馆的启示[J].图书馆建设2006(6)

[4]高秀英.图书漂流活动及其在国内的发展[J].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6(9)

[5]吕梅.“图书漂流”背后的启示[J].图书馆论坛,2007(2)

[6]墨龙庭. 图书漂流,制造一场阅读流行[J]. 课外阅读,2008(24)

[7]苏西云.“图书漂流”激活课外阅读[J].上海教育科研,2009(7)

图书阅读 篇7

一、我国现阶段的社会阅读发展情况

今年我们迎来了党的“十八大”召开, 但我们可记得, 在“十六大”召开的时候, 党中央就提出了高度重视全面提高全民素质, 在全社会形成读书风气, 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形成全民学习, 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奋斗目标。同时还提出倡导全民阅读, 构建学习型社会, 开展全民阅读, 构建和谐社会等口号。而地方上都也组织得不错, 开展了各式各样的阅读活动, 如“4·23世界阅读日”, 一年一度的“全民读书月”等, 得到了公众的一致好评, 而全民阅读的氛围已经呈现逐步升温的状态。

二、公共图书馆的性质和职能以及发挥的作用

古有颜真卿的《劝学》:三更灯火五更鸡, 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 白首方悔读书迟。在古代, 读书不仅是出路, 更是社会地位的象征。在当今社会读书已经是大江南北都普及的事情, 而我们所说的阅读范围就越宽泛了。现在阅读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种能力, 需要培养和指导。公共图书馆作为人类精神文明的根据地, 也是一个城市乃至整个社会的主要文化中心。它有着丰富的内涵, 各种珍贵文献和丰富的信息资源, 它有着东方的传统, 也有着西方的潮流, 是任何机构所不能代替的。公共图书馆是一个平等和重要的场所, 它的公益性让每一个人都能享受到知识的快乐, 它服务于整个社会, 不同阶层, 不同民族, 不同文化的人。公共图书馆的主要任务就是推进社会信息化进程, 积极推进阅读社会的形成。

三、如何让人民群众爱上阅读以达到推广的目的

相信大家不难发现, 在这个生活节奏越来越快, 电子产品日新月异的年代, 很多人已经丢失了阅读的习惯。或者是没有空, 或者是没兴趣。所以让我们意识到, 培养读者的兴趣才是关键。可是要如何让群众都爱上读书呢?第一, 要积极开展各类社会活动, 让人们意识到, 知识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的重要性;第二, 图书馆应该走进公司、工厂、社区, 让平时工作繁忙的上班人群也有一个可以安静阅读的时间段, 在单位之间举办一些有意义的读书比赛。

如今整个社会都在强调阅读和知识的重要性, 像有一个节目就很好——《一站到底》, 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节目, 很直观地让大家知道博学是多么重要, 也意在说明人们不管什么时候都不应该放弃阅读, 阅读对于我们的生活、工作, 修养都起到了决定的作用。现在, 每一个公共图书馆都设有少儿阅览室, 这点非常好, 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 从小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非常有必要的, 把图书馆建设成他们的第二课堂, 应该是我们图书馆人的目标, 我们应该本着高度的责任感来完成这个使命。

公共图书馆应该要积极的和学校联合开展一些有意义的学生关注的热点阅读会, 比如说征文比赛, 演讲比赛, 专家讲座等, 让青少年们从小养成阅读的习惯, 让他们爱上图书馆。所以, 在国家的大力提倡和积极扶植下, 公共图书馆应该朝着这个方向不断迈进, 为作为社会的精神文明基地不断努力。

四、公共图书馆在做阅读推广时应如何发挥服务职能

国家现在大力支持公共图书馆这类公益性事业, 提倡大家阅读, 用知识武装自己。当然, 图书馆还应更当地政府积极配合, 取得政府的支持, 建立和完善有效的阅读机制, 这是一个长期喝艰巨的工作。由于现在我们没有明确的专项资金来组织一些大型的阅读活动, 使得这些推广没有明确的实施计划, 行动起来也有心无力。政府部门应该要设立专门的阅读推广活动机构, 制定明确的实施计划, 对每次活动进行检查和评估, 这样实施起来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公共图书馆应该充分发挥其服务职能, 开展一些有特色的阅读指导活动, 向人民群众宣传和介绍图书馆, 引导人民参与阅读, 壮大读者人群, 这是公共图书馆的社会职责。

公共图书馆还应该组织送书下乡的活动, 对边远农村群众给予特别的关注, 解决他们在阅读中所遇到的问题。同时还应该解决下岗职工, 文化程度相对较低的群众们的阅读问题, 在阅读过程中给予帮助。公共图书馆要根据当地特色开展一些特别的阅读推广活动, 但切忌流于形式主义, 要落到实处, 抓实效, 这样, 才能做到真正的全民推广。

知识是第一生产力。阅读不是一件很枯燥乏味的事情, 而是充满快乐和满足的享受。我们作为阅读文化推广的推手, 要因地制宜, 发挥我们的优势, 让老百姓真正的爱上阅读, 让阅读融入进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中, 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摘要:阅读是当今社会人民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所以公共图书馆在推广阅读这个永恒的问题上责无旁贷。分析了随着社会的发展, 图书馆应如何有条不紊的来做全民的阅读推广, 扩大自身的服务领域。

关键词:图书馆,阅读推广,全民阅读,服务领域

参考文献

[1]高慧娟.引领国民阅读的有效方式.

[2]李雅.王余光.浅议社会阅读的几个问题.

[3]邹婉芬.图书馆的使命与对策.

[4]黄俊贵.提升阅读理论构建阅读社会.

浅阅读与图书馆 篇8

一、何谓浅阅读

到目前为止, 浅阅读还没有一个权威的定义。百度百科中将浅阅读定义为“阅读不需要思考而采取跳跃式的阅读方法, 所谓囫囵吞枣、一目十行、不求甚解, 它所追求的是短暂的视觉快感和心理的怡悦”。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梁永安认为以网络小说为代表的网络阅读都是一种浅阅读。吴燕、张彩霞认为浅阅读是指人们借助现代媒介从符号中获取某种信息或者意义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有的人认为浅阅读指一种浅层次的、以简单轻松甚至娱乐性为最高追求的阅读形式。从以上的认识中我们可以得出, 浅阅读与网络阅读紧密相连, 阅读的旨趣在于阅读本身, 追求视觉快感和心理愉悦。

二、深、浅阅读势不两立?

在深、浅阅读之间, 人们会直觉地将之对立, 深阅读就是阳春白雪, 浅阅读就是下里巴人。但深阅读和浅阅读是两种不同的阅读方式, 都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在于雪看来, 浅阅读和深阅读是粗粮和鲍鱼的区别。“‘深’和‘浅’是阅读习惯, 选择‘浅’未必就是绝对意义上的‘浅’”, “浅阅读可以激发兴趣, 让阅读者发现什么才值得深阅读, 而深阅读培养的思考习惯, 能使浅阅读的选择更为精细和准确”。

阅读因人而异, 因事而异, 浅阅读、深阅读是两种不同的阅读倾向。秦晓鹰认为“一般公众的浅阅读本无可厚非, 甚至跨行业纯兴趣的浅阅读还颇有开拓视野扩展思维提高素质的好处”。但做决策时, 需要深阅读。“我们的掌舵人恐怕依然需要深度阅读、深度思维, 以期达到具有前瞻性预见性的深度决策”。

浅阅读和深阅读并非势不两立, 两者有密切关联, 浅阅读是深阅读的第一步。麻省理工学院的人工智能实验室在一篇《如何做研究》的文章中指出, 阅读文章是需要技巧的, 阅读文献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看论文中是否有感兴趣的东西。一旦搞清楚了论文的大概和创新点, 就可以决定是否需要进行第二阶段了。在第二阶段, 要找出论文真正具有内容的部分。最后, 如果觉得该论文确实有价值, 就要返回去通篇精读。如何找出感兴趣的东西呢?麻省理工学院的人工智能实验室的研究人员认为要跳读, 主要看内容目录、结论部分和简介。很明显, 阅读文献的第一个阶段就是浅阅读阶段, 这一阶段是一个去伪存真的过程, 决定着下一个阅读阶段的开展。

三、由“浅”入“深”, 图书馆做好导读工作

从深阅读和浅阅读的关系中可看出, 浅阅读并没有传闻中那么大的危险性。浅阅读总比不阅读要好得多。阅读的深浅不是问题, 关键在于读了什么。当然, 不可否认目前文化娱乐类杂志的阅读率最高, 国民主要的兴趣集中在生活类、时尚类、法制案例等通俗读物的偏好上, 但这些并不是浅阅读造成的。浅阅读只是一种阅读的形式, 个人对阅读内容的选择由个人的信息需求心理决定。

浅阅读引起读者对信息的关注。如何让读者保持长期的关注, 这是由“浅”入“深”的关键。图书馆作为知识信息的传播中心, 有责任研究读者的阅读趣旨, 并对之进行有益的引导。首先, 图书馆应举办读书活动, 引领看书、思考的文化风尚。请专家开讲座, 既可以普及知识, 也可以启迪读者心智;举办读者座谈, 让读者从交流中体会读书的乐趣。其次, 建立数字图书馆, 打造网络信息中心。虽然, 网络阅读被贴上浅阅读的标签, 但网络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 这是不可改变的事实。图书馆应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 建立功能完善的数字图书馆, 为读者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数字图书馆中有丰富的电子图书、期刊论文、标准、会议文献等。这些只是载体从纸本变为电子, 内容并不发生改变。最后, 搭建网络交流平台, 调动读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图书馆应重视读者论坛的建设和维护, 使之成为图书馆与读者交流的有效渠道。读者通过论坛可以向图书馆提出意见和建议, 同时也能发表自己的阅读心情和体验, 推荐图书、发布资源。另外, 图书馆应使用和推广具有library 2.0功能的自动化集成系统, 完善图书馆知识服务、学科服务。

当网络时代到来, 浅阅读已成为一种阅读时尚时, 我们不应该过多的纠结于浅阅读的是非对错, 苛责浅阅读带来的弊端。而应顺应阅读技术发展的潮流, 进行有价值的引导和帮助。图书馆应利用好信息技术构为读者建起网络时代的信息中心。

摘要:浅阅读是网络时代的一种阅读方式, 浅阅读是走向深阅读的第一步, 图书馆应做好国民阅读的“导读”工作。

关键词:浅阅读,深阅读,图书馆

参考文献

[1]郝振省:《让阅读成为国民基本生活的一部分》, 《新阅读》, 2003年。

图书阅读 篇9

一大学生健康问题的类型、成因和对策简析

大学生的健康问题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四类:生理健康问题、心理健康问题、身心或心身健康问题、亚健康问题。其原因可以分为内因和外因两类:内因是大学生自身的原因, 诸如身体素质、生活习惯、内部认知结构等;外因则包括家庭、学校、社会等外界客观因素。单纯的生理健康和亚生理健康问题以及身心健康问题的根源在于大学生自身的身体素质和生活习惯, 只要大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增强体质即可迎刃而解;而心理健康问题、亚心理健康问题和心身健康问题多由家庭、学校、社会等外部客观因素引发, 但其根源在于大学生的内部认知结构, 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只要改变大学生的内部认知结构, 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正确看待、分析问题, 就可以拔除病根, 驱除心中阴霾, 还大学生一个健康阳光的人生。而恰当的阅读不仅可以使大学生掌握生理和心理保健的基本常识, 而且可以改变大学生的内部认知结构。所以, 积极健康的阅读有助于改善大学生的健康问题。

二阅读疗法与真人图书馆

1. 阅读疗法

第一, 阅读疗法的含义。阅读疗法其实就是一种特定的阅读学习过程, 是读者在一定的时期内, 自己或在他人的指导下完成对某一特定主题的材料的阅读, 并在阅读的过程中思考、体会、领悟, 不断地调整和重组自己的知识和内部认知结构, 直到消除自己心中的疑惑、负担或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的一种疗法。这种疗法不用遭受打针吃药动手术之苦, 也不需要耗费大量的金钱甚至可以是完全免费的, 更不必担心会泄漏心中的难言之隐, 并且简单易操作, 读者自己可以随时随地随心情进行。因此, 从理论上来说, 阅读疗法是一种易于被人们接受的、可以大范围推广并实行的大众型疗法。

第二, 高校图书馆阅读疗法的优势。高校图书馆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其环境优雅宁静, 学习氛围浓厚, 是开展阅读疗法的理想场所;其馆藏资源优质丰富、包罗万象, 存储着各类修身疗心养灵、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优质资源, 是每位大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囊库”;又有专业的图书馆员提供参考咨询和导读服务, 可以避免大学生在海量的馆藏资源中产生信息选择困难的问题, 使其能快速找到适合自己阅读的资料;其主要读者群是在校大学生, 读者类型单一、集中, 管理比较方便, 而且大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强、社会阅历浅、思想比较单纯, 其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也尚未定型, 可塑性较强, 因此通过阅读疗法来改变大学生的内部认知结构是可行的。事实上, 国内已有部分高校图书馆如山东泰山医学院图书馆、河北联合大学图书馆等在积极地研究、开展、推广阅读疗法, 在理论和实践上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也证明了阅读疗法是高校图书馆开展大学生健康教育的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法, 值得大力推广。

2. 真人图书馆

真人图书馆并不是一座真的有实体物理空间和馆藏资料的图书馆, 而是一种服务方式、服务理念和阅读模式。它是将活生生的真实的人当作图书供读者现场借阅, 通过读者与真人图书面对面地对话交流完成读者对某一个特定主题的阅读, 以此来解答读者心中的疑惑或帮助读者解决实际问题。自愿充当真人图书的人必须有某种特殊的经历或拥有一个以上的专长当作阅读主题供读者借阅, 还必须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 这样才能完成与读者之间的双向互动式的对话阅读。真人图书馆其实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对话模式, 它与日常生活中人们之间闲聊的区别在于:它是在特定的时间、场所围绕某一个特定的主题而展开的有意义的对话, 而这个特定的主题是真人图书熟悉擅长的, 又是读者感兴趣想要深入了解的。与传统阅读相比, 它具有阅读时间短、效率高等优点。传统图书的知识载体是纸张, 电子资源的知识载体是各类电子设备, 其内容都是人眼可以直接看见的显性知识;而真人图书的知识载体是人, 在真人图书通过语言将其表达出来之前, 读者是看不见摸不着这些知识的, 即这些知识是隐性知识。因此, 真人图书馆是传播隐性知识的一个有效载体, 是传统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的有益补充。

3. 真人图书馆与阅读疗法的可融性

对于读者来说, 真人图书馆是一种全新的零距离的双向互动阅读模式, 阅读疗法是一种解决身心健康问题的方法。真人图书馆与阅读疗法有以下三个契合点:第一, 真人图书馆与阅读疗法都是读者在一定时间段里围绕某个特定的主题而展开的一种阅读学习活动, 其目的都是解答读者心中的疑惑或者帮助读者解决实际问题。第二, 交互式阅读疗法, 即读者在他人的指导下进行阅读的疗法, 期间读者与导读者之间的对话交流实际上就是一种真人图书馆活动, 因此可以说交互式阅读疗法里就隐藏着真人图书馆活动。第三, 真人图书馆与阅读疗法的最高宗旨是一致的, 都是为了人类和社会的稳定、和谐、健康发展。真人图书馆活动的宗旨是促进对话、增加交流、消除偏见, 使人与人之间相互了解、消除隔阂、互相包容、减少冲突、和谐相处, 以此促进社会稳定、和谐、健康发展;阅读疗法则是通过帮助读者养护身心, 使读者实现个人身心健康、全面、和谐发展, 以个人健康促进社会稳定、和谐、健康发展。二者殊途同归, 都可以推动和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 真人图书馆可以融入高校图书馆阅读疗法。

三真人图书馆融入高校图书馆阅读疗法的建议

中国于1989年引入阅读疗法, 至今仅有二十几年的发展史, 而真人图书馆于2008年才传入我国, 二者都是方兴未艾。与真人图书馆相比, 目前国内阅读疗法的理论与实践相对来说比较完善, 但二者均未普及, 有相当一大部分大学生对阅读疗法和真人图书馆更是闻所未闻。大学生青春年少, 好奇心强, 乐于接受和探索新事物。所以, 将真人图书馆融入高校图书馆阅读疗法, 开展真人图书馆阅读疗法活动可以吸引广大的大学生读者前来观看和参与。如此, 不仅可以同时宣传、推广真人图书馆和阅读疗法两个理念, 赋予真人图书馆明确的主题和目标, 扩展阅读疗法的内涵、外延和方式, 更能促进高校图书馆阅读疗法的实践与发展, 使之更加成熟、完善。以下就高校图书馆开展真人图书馆阅读疗法提出一些建议。

1. 将真人图书纳入阅读疗法书目体系

真人图书因其阅读时间短、效率高等特点, 可以视为阅读疗法的一种“特效药”, 高校图书馆应及时将经过实践证明的有效的真人图书纳入阅读疗法的书目体系中。这里包含三层意思:一是要及时将采集到的真人图书按主题分类标引后纳入阅读疗法书目体系中, 以供读者挑选借阅;二是由于真人图书资源稀缺、难以永久保存, 所以在征得真人图书和读者双方的同意后, 将读者借阅真人图书的过程拍摄下来, 制作成电子资源存放在数字图书馆中, 同样按照主题分类标引后归类存放, 这样可以使真人图书的隐性知识显性化地永久保存下来, 让更多的读者从中受益;三是真人图书推荐给读者阅读的图书 (包括传统图书、电子图书、真人图书) , 经过实践证明有疗效的, 也应将其纳入阅读疗法书目体系中, 使阅读疗法书目体系的内容和结构不断得到修正和完善。

2. 做好真人书目的质量监控

无论以何种方式开展阅读疗法, 阅读书目的选择都是非常关键的, 将直接决定阅读疗法的成败。要保证和提升真人图书馆阅读疗法的疗效, 就必须做好真人书目的质量监控:确保入选阅读疗法书目的真人图书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 并且能在读者阅读过程中根据读者的状态与反应随时调整读者阅读的方向和内容, 引导读者的思维朝着正面、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对入选的真人图书要进行必要的培训。

3. 提高真人图书与读者的匹配度

图书馆员要认真分析报名参与真人图书馆阅读疗法活动的读者信息, 准确找出每位读者的问题和需求, 并建立档案;详细列出每本真人图书的有关信息, 特别是主题信息, 以表格形式将这些信息传送到读者手中, 供读者浏览、预约和借阅;馆员要仔细比对读者和真人图书的信息, 做好参考咨询和导读工作, 认真、耐心、细致地解答读者的疑问, 并指导每位读者挑选适合自己的真人图书, 提高真人图书与读者之间的匹配度, 做到“对症下药”, 从而提升真人图书馆阅读疗法的针对性和疗效。

4. 全程跟踪真人图书馆的阅读活动

传统图书和电子图书均可在读者借阅之前对其内容和作用进行事先评估, 而真人图书在读者借阅之前却无法预知其内容, 更不用说对其进行评估了, 而且真人图书和真人阅读过程都存在着很多无法预知和不可控的因素。因此, 高校图书馆开展真人图书馆阅读疗法时可以事先让图书馆员和真人图书进行一定的沟通交流和模拟演练, 对真人图书馆阅读疗法实施过程要进行全程跟踪, 必要时给予一定的干预, 以确保其朝着正面、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5. 建立真人图书馆阅读疗法保障与评价、反馈机制

要确保真人图书馆阅读疗法长期、有效地运行, 就必须建立一套真人图书馆阅读疗法的保障与评价、反馈机制:一是要建立一套阅读疗法真人图书的管理制度, 确保真人图书的来源和质量, 制定真人图书的采集、编目、上架、流通借阅与剔除等制度, 对于优秀的真人图书可以给予一定的表彰和奖励;二是要建立真人图书与读者双方的权益保障制度, 确保在阅读过程中, 双方平等地交流, 互相理解、尊重, 不触及对方的隐私和难言之隐, 使阅读疗法活动得以顺利进行;三是要建立真人图书馆阅读疗法的评价与反馈机制, 全程追踪活动, 及时收集真人图书与读者双方的意见和建议, 记录治疗效果和读者对真人图书及疗程、疗效的评价, 为后续的真人图书馆阅读疗法的运用提供参考和依据。

四结束语

无论时代如何发展, 社会如何进步, 人类对健康的需求是永恒不变的。大学生作为社会未来的精英和栋梁, 更需重视健康。高校也要极力为大学生的健康保驾护航。高校图书馆阅读疗法是一种集预防、治疗、发展于一体的理想疗法, 非常适合用于开展大学生健康教育。将真人图书馆融入高校图书馆阅读疗法, 将使阅读疗法更加人性化, 有助于拓展大学生健康教育的方式与资源, 优化大学生健康教育的效果, 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值得继续深入探究。

参考文献

[1]张海潮.探讨真人图书馆和大学生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 (5)

[2]庞楠.浅谈高校图书馆开展阅读疗法[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14 (1) :130~132

[3]蒋冠裙、黄瑶瑶.Human Library融入高校图书馆阅读疗法初探[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4 (1) :301~302

[4]高芷岘.活体书——阅读疗法书目的新补充[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5 (4) :37~39

[5]于风程、王晓兵.图书馆开展Human Library的关节点及其定位[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15 (1)

图书阅读 篇10

1. 现代阅读的现状

目前,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发展, 我们可以看到在网上阅读的人越来越多, 新媒体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 网上搜索信息具有便捷性, 使得人们可以逐渐开始改变传统的阅读方式。新媒体时代, 各种信息都可以在网上获得, 只需要一台电脑或者一个移动客户端就可以随时搜索到自己感兴趣的信息, 不过有一点就是, 网络是一个新兴事物, 这也使得对网络感兴趣的人也分一定的人群, 目前的网络阅读人群, 分成不同的年龄层, 如通过网上搜索到的调查, 我们可以发现, 目前我国网民已经达到了6亿多人群, 通过对这些人群分析数据, 我们可以发现, 目前网络化阅读呈年轻化发展趋势。同时对他们在网上所搜索的信息进行分析, 我们可以发现上网人群在网上搜索的信息, 有部分是搜索中文字阅读, 这种人占80%左右, 其中为人群为18~40周岁人群居多, 呈现年轻化趋势。年轻网友在网上搜索的网络信息一般是包括很多, 包括阅读文学作品、专业书籍、报刊等方面的信息。

2. 网络阅读与传统图书阅读的区别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了, 由此带来了网络阅读的飞速发展, 同时也给传统图书阅读行业带来了一定的冲突。关于传统图书阅读与网络阅读的区别, 我们可以从以下这几个方面讨论:

2.1 阅读主体即受众不同

网络阅读是一个新兴的阅读方式, 受众多数为年轻群体, 网络阅读具有传播迅速、阅读快等特点, 这是网络阅读的优势。网络阅读与传统图书阅读在传播方式上具有一定的区别, 网络阅读主要是通过网上的传播方式, 传播介质是网络介质, 具有便捷性、传播快等特点。网络是一个新兴的时代, 上网需要一定的技术, 因此对人员有一定的要求, 对网友有关有一定技术的要求, 对此, 使得网络阅读的受众一般呈现年轻化, 年龄较大的人对网络一般不是特别感兴趣。传统图书与网络阅读在阅读的受众上明显不同, 据我国网上阅读调查表明, 青年人仍是网上的主体, 这种阅读习惯可能要伴随他们一生。可见, 年龄与上网习惯成反比关系。年龄越小, 有上网阅读习惯的人越多, 年龄越大, 对上网兴趣越减少, 年龄层较大的人一般比较倾向于传统阅读。其中很多高年龄层次的人由于受到社会环境、历史条件限制, 文化水平较低, 对互联网接受程度没有那么大, 缺乏应有的电脑网络知识, 因而比较倾向于传统的阅读方式。

2.2 阅读方式不同

网络阅读同传统图书阅读信息在方式上具有一定的区别, 网络阅读的媒介主要是依靠电子介质, 然后被受众所接受, 而传统图书阅读在方式上主要是依靠纸质介质进行传播, 传统的阅读方式同电子阅读方式在介质上具有区别。关于网络阅读与传统阅读在传播方式上可以由如下这些区别:传统阅读方式是基于印刷术发展起来的纸质进行传播, 主要以纸质为传播方式, 读者可以在纸质上面进行标注, 在上面写上自己的阅读思考过程。传统阅读的发展历史已经有了很长的历史, 人们已经习惯了用纸质进行阅读。而网络阅读是基于网络电子媒介的一种新的阅读方式, 主要是借助计算机网络来获取信息和知识, 从而被受众所搜索阅读。这种方式下读者在阅读时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 快速查找自己所感兴趣的消息, 计算机网络给阅读方式带来的最大变革是高效率检索阅读方式的出现。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 网络阅读具有开放性, 它没有国界, 任何人可以在网络中寻找到任何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并进行阅读, 它让地球上任意一个人都被连接起来。

2.3 阅读的内容不同

读者购买传统图书进行阅读, 有些也是进行收藏, 纸质图书在阅读上能给人更深刻的映像。读者通过阅读传统图书能够从中获得更深刻的知识, 而在网络上进行阅读, 网络上的信息更广泛, 这两者之间的区别是读者在传统网络与传统图书中所接受的信息结构有所不同。其中在多媒体上进行的网络阅读上在内容上更丰富多彩, 在网络阅读中读者可以看到有文字、图片、动画、音乐、电视、电影等, 读者能够更多地体会到更多的阅读乐趣, 传统阅读方式相比于传统阅读就相对沉重、单调。

2.4 阅读的感受效果不同

传统阅读发展至今已具有很多年的历史, 通过传统图书阅读方式, 在阅读过程中读者更能进行细读, 能够慢慢阅读, 边阅读边思考, 从而仔细领会图书中的知识, 通过这样的仔细阅读从中学到知识和获得收获。而通过网络阅读方式上, 网络阅读所获取的信息更加丰富, 能够提高读者的感官享受,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全面调动读者的阅读感官,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利于提高阅读效果。

3. 数字化阅读对传统出版物产生的冲击

我们如今处在一个新媒体时代, 数字化的发展使得传统的阅读方式带来了一定的改变。网络的发展, 使得人们能够在网上随时获得各种信息, 同时更加便捷, 这就给传统图书行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冲击。通过对网络阅读与传统阅读进行对比, 可以发现网络阅读给传统的纸质媒体发行物带来了很大的冲击, 其中报纸是受到数字化阅读冲击最为强烈的传统媒体。

4. 新媒体时代的传统图书阅读与网络阅读的发展

从上我们可以看出, 网络阅读与传统图书阅读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 虽然网络阅读具有很好的优点, 但传统的阅读优势也有其自身的优势, 对此, 可以利用传统阅读和网络阅读的优势, 针对不同的年龄层次来发挥两者之间的优势。只要通过阅读能够为读者带来知识和收获, 那么不论传统阅读还是网络阅读只有是对个人、对社会来说都是有益的, 那么传统图书阅读就不会被取代。

结束语

综上所述,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 使得网络阅读发展起来, 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对传统图书阅读带来了一定的冲击, 但也应该认识到这两种阅读方式都各有其优势, 不可能被相互取代。对此, 在新媒体时代下, 可以让两种阅读方式相互补充相辅相成, 促进大众阅读。

摘要:如今随着网络的发展, 人们可以在网上看到各种信息, 网络的快速发展让人们能够在网上随时搜索到各种信息, 能够随时阅读到各种书籍, 这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法, 同时对传统的纸质书籍起到了一定的冲击作用。电子阅读在带来便捷的同时, 也使得青少年们因长期面对电子网络书籍从而对青少年的视力带来一定的危害。关于在这种新时代背景下, 如何平衡传统图书阅读与网络阅读之间的关系。本文就如今多媒体时代下的传统图书阅读与网络阅读之间的区别。

关键词:多媒体时代,传统图书阅读,网络阅读

参考文献

[1]贾建伟.探究多媒体时代的传统图书阅读与网络阅读[J].出版广角, 2015 (08) :36-37.

[2]卢立静.网络时代的大众阅读[J].山东行政学院学报, 2013 (01) :150-152.

图书阅读 篇11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阅读推广    全民阅读    有效研究

随着新时期对大学生素质发展要求不断提高,大学图书馆管理工作中要结合大学生的专业特点,对现有图书馆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实现工作重点由单纯注重知识阅读转变为注重大学生能力成长和大学生知识学习并重。在这样的背景下,结合新时期大学图书馆特点,我们在图书馆管理工作中强调让大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重要性,将阅读推广和全民阅读有机结合起来。

新时期大学图书馆管理工作已经把“科学探究”列入管理工作重要目标,明确指出“科学探究是大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这样的要求有别于传统大学图书馆管理工作理念和模式,是对传统管理模式的一种修正。因为传统图书馆管理工作中,由于过于强调学生的知识学习而忽视对学生展开能力培养,导致大学生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图书馆管理工作忽视学生主体阅读地位,对学生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发挥不够重视。导致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严重不足,阻碍大学生学习和阅读推广。这种以接受为主的学生管理方式,确实存在很大局限,必须进行有效改革和创新。

高校图书馆改革强调对阅读推广和全民阅读的关系进行科学探究,让大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形成科学探究阅读能力。科学探究作为一项新的教育内容和教学方式,总目标很明确,就是培养大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以及通过科学探究活动有效推广全民阅读,培养大学生的参与意识、关心社会与关心生活的意识,这些正是传统高校图书馆工作做不到的内容。我作为一名大学图书馆管理者,在长期图书馆管理工作中深刻感受到传统管理理念和模式的不足,结合新时期大学图书馆管理特点有步骤地推进阅读推广和全民阅读。在这样的实践过程中总结了一些经验和教训,下面,我结合多年来图书馆管理工作中推进阅读推广和全民阅读实施探究式管理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看法和体会。

一、大学图书馆推进阅读推广和全民阅读实施探究式管理的有效理解

探究式管理建立在大学图书馆推进阅读推广改革的基础上,强调充分发挥管理者的指导作用和大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有效引导和组织实现大学生自主探究和交流互动。所以,探究式管理中我们需要创设一种生动有趣的阅读情境,让学生在我们创设的阅读情境中阅读和思考,并能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有效引导,促使大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独立地进行阅读、调查研究、搜集和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方法、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由此可见,探究式管理的本质是培养大学生解决阅读的思维和研究方法。探究式阅读能力培养不仅重视阅读探究结果,更重视学生的探究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结果比过程更重要。探究式阅读能力让学生在阅读的同时掌握有效研究方法,通过科学探究让学生在运用科学思维解决实际阅读能力的同时感受到阅读的广阔性、深刻性、独立性和敏捷性,揭示客观世界中复杂现象的本质,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理解并掌握社会发展规律。

二、大学图书馆推进阅读推广和全民阅读实施探究式管理的适用性

图书馆推进阅读推广和全民阅读实施探究式管理是一种精神,注重对图书馆管理工作的探索精神,要求我们把科学探究精神贯穿始终,为此,我们要多组织大学生进行阅读推广,给学生提供进行阅读推广的机会。探究式管理中有很多内容可以进行科学探究,因为图书馆推进阅读推广和全民阅读的内容本身就是图书馆管理工作的探索过程,这些都是科学探究实施范围。

三、大学图书馆如何推进阅读推广和全民阅读探究式管理

大学图书馆推进阅读推广和全民阅读探究式管理不仅注重探究结果,更注重探究过程。作为一种科学管理方法,科学探究要经历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全过程。这个过程大约经历如下阶段:发现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方案、进行改革、总结结论和评估交流。在这样的过程中,需要管理者有效引导和组织,在推进阅读推广和全民阅读中通过积极引导创造一种阅读推广环境,让学生通过探索和思考发现阅读推广和全民阅读的认知策略。

四、实施图书馆推进阅读推广和全民阅读探究式管理的反思

大学图书馆的自身特点决定实施探究式管理的优势非常明显。在图书馆推进阅读推广和全民阅读探究式管理中,探究式管理强调发挥管理者的指导作用,要求我们做学生阅读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学生做阅读的主体和积极建构者、研究者。推进阅读推广和全民阅读结合要根据不同阅读对象合理创设生动有趣的阅读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通过图书馆管理者的有效组织,有目的地进行有效阅读认知建构。

同时,积极营造良好的阅读推广氛围,积极活跃的教学氛围可以有效促进阅读推广的有效性,提高学生阅读参与度。广泛参与是实现学生自主阅读的重要条件。推进阅读推广和全民阅读探究式管理需要民主阅读气氛,还需要给大学生及时必要的帮助和指导,使学生阅读时具有明确方向。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大学生阅读实效,有效实现高校图书馆推进阅读推广和全民阅读的有机结合。

图书阅读 篇12

一、图书馆的阅读推广功能定位

阅读是教育、学习、信息传播、文化传承的最重要的方式和途径,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导和组织了关于阅读推广的很多活动, 而各类图书馆作为重要的教育和文化机构在这些活动中被赋予了重要使命。

(一) 图书馆可以提供丰富信息资源和阅读模式。

高校图书馆从阅读的质量数量, 阅读的范围、形式和手段上都与时俱进, 这是阅读推广活动顺利开展并取得实际效果的前提和基础。一是为了提高阅读率, 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原则从过去的“以书为本”变成“以人为本”, 以读者的阅读兴趣和阅读需求为主要依据, 结合教学和科研任务构建全面、系统、特色化的文献资源体系。二是加大信息资源的购置力度, 尤其是随着网络化、数字化的发展, 不断加强数字资源维护和建设, 大量购买国内外优秀的数字资源数据库, 建设符合学校特色的自建数据库, 使读者不受时间、空间、人数的限制, 无障碍地利用图书馆的各种数字资源。三是不断创新阅读模式, 从纸本阅读到电子阅读, 从数字阅读到移动阅读, 从文本下载到二维码扫描, 图书馆的阅读方式随着数字化、网络化、移动化的发展也在与时俱进、不断更新。

(二) 图书馆可以提供多功能阅读空间和良好的阅读氛围。

相对于家庭、宿舍、教室、书店及其他公共场所, 图书馆能为阅读者创造更安静和不受打扰的阅读环境, 而其中浓厚的文化和学习氛围是其他场所不能比拟的, 在图书馆更容易激发阅读兴趣和培养阅读习惯。一是功能设计。现代高校图书馆的空间布局都具备开放性, 既能满足图书馆全面开架、藏阅合一、借阅一体化的运作管理模式, 也能为今后更多功能的发展创造提供灵活变更的条件;同时空间设计的多功能性满足了读者对图书馆日益多元化的使用需求, 公共活动空间、休闲娱乐空间、共享交流空间、信息共享空间的开放, 增强了图书馆休闲性、趣味性和寓教于乐的功能;而RFID技术应用、移动图书馆、无线网络覆盖、电子图书二维码下载、座位管理系统等现代化、网络化、移动化、数字化技术的应用, 使读者可以更方便、快捷地使用图书馆。二是环境设计。好的内部环境能为读者从视觉、听觉、触觉上营造出一种更适宜阅读的空间气氛, 图书馆不断改善馆内辅助设施, 在和谐的功能空间布局和便利的借阅一体化的基础上, 通过提供柔和的灯光、舒适的沙发、精美的图书、多样化的植物景观、人性化的服务方式、安静优雅的阅读环境等, 打造出美与和谐共存的学习环境、优雅和谐的人性化学习空间。

(三) 图书馆是阅读推广活动的重要主体。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是各国政府间讨论关于教育、科学和文化问题的国际组织, 对阅读的重视和推广是其重要职责之一, 自成立之始就倡导和组织了关于阅读推广的很多活动, 促进了世界各国家和地区阅读习惯的培养和阅读文化的建设。在这些阅读推广活动中, 各类图书馆被赋予了重要使命, 既是各阅读推广计划和项目支持和帮助的对象, 也是开展阅读推广活动的重要主体。美国国会图书馆的图书中心就是全美阅读推广的策划者, 负责制定全国性的活动主题并设计部分活动内容, 在美国的阅读推广活动中发挥了领导作用。国内各类高校图书馆也在大力开展阅读推广活动, 充分利用“世界读书日”和自建自创的阅读平台, 开展各种讲座、网络阅读、荐书评书、参观展览、读书论坛等活动, 让阅读活动走进基层、贴近公众, 营造阅读氛围, 促进全民阅读。

二、阅读推广人应该具备的素质

(一) 一颗爱书的心。

阅读推广员不仅要会管理图书、爱惜图书, 还要会阅读图书, 更要懂得向读者推荐图书, 以读者的阅读需求为本, 开展多元化、多层次的阅读推广活动, 尊重读者自主选择阅读书籍和阅读方式的权利, 加强与读者之间的阅读分享和交流沟通, 和读者一起“亲近书、喜欢书, 亲近阅读、喜欢阅读、然后习惯阅读, 最后享受阅读”, 使图书馆真正成为大家阅读的天堂。

(二) 不断创新的思维。

当今阅读具有多元化、时尚性、不确定性等特点, 读者之间更注重阅读的分享和交流, 图书馆和读者之间也不再是单纯的传播者和接受者, 彼此之间的角色是交互的、互动的、对话式的。传统的推广服务已经远远不能适应读者的多元化需求和发散性跳跃性的思维, 阅读推广员应该有能力策划各种符合现代阅读习惯、阅读方式和阅读特点的创意读书活动, 让阅读推广变得更有激情、有活力、有吸引力。

(三) 阅读推广的热情。

阅读推广活动应该是常态长效化的有效机制, 从推广主题的确认、推广活动的策划、推广活动宣传、推广效果评价、读者阅读心理辅导等都需要图书馆员时刻保持为读者服务的热情, 不偷懒、不厌倦、不怠慢、不敷衍。只有这样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活动才能既保证创意性和特色化, 又能保持连续性和日常化, 潜移默化中影响读者的阅读兴趣、培养读者的阅读素养, 让图书馆成为读者生活的一部分, 让阅读的理念在读者心中深深扎根, 进而提高大学生读者的人文素质, 促进全民阅读。

(四) 现代化的服务技术和理念。

时代在发展, 新的阅读终端、新的管理模式、新的借阅手段, 不断地冲击着图书馆的各种服务方式, 推广活动的开展也应该结合各种新媒体、新技术才能更好地吸引读者。微博和微信平台、资源的二维码扫描下载、无线网络全局覆盖、个性化信息定制和信息推送服务、多媒体讨论活动室、手持移动终端阅读器, 结合音频、视频, 具有动漫化、趣味性、现代化的推广形式, 更能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和参与感。

(五) 团队合作的精神。

阅读推广工作不是某个人的事, 需要各部门工作人员密切配合。组建一支各有所长、良好配合的阅读推广队伍是推广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 阅读推广人应该不遗余力配合阅读推广的各项工作, 而不应该以阅读推广不属于自己隶属部门的职能范畴而推诿敷衍;同时阅读推荐的内容参加阅读推广的馆员也要读, 通过阅读和讨论, 每位推广人才能积累辅导读者阅读的技能和艺术, 才能针对推荐书籍完成咨询和交流。

三、高校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工作的对策措施

(一) 高校图书馆应从加大阅读推广的力度。

高校图书馆应构建一个常态长效化的阅读推广机制, 包括推广主题的确认原则、推广活动的规划、推广模式的创新、推广活动的效果评价、阅读心理辅导, 推广活动宣传等等。通过阅读推广机制, 提高图书馆的资源利用率、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培养读者的阅读素养, 通过改善图书馆的阅读氛围, 吸引大学生喜爱阅读, 进而提高大学生读者的人文素质。读书活动既要体现特色性, 又要体现连续性, 要有一个比较完整、长期的活动计划, 让读书理念在读者心中深深扎根。不少图书馆都在积极探索建立阅读推广的长效机制。如成立读书协会, 由图书馆老师组织管理, 吸收学生读者, 为他们提供推荐图书、交流思想、以书会友的平台, 定期开展主题活动, 比如:故事接龙、玩转图书馆———图书排架大赛等, 同时通过协会组织的阅读推广活动带动整个校园的读书氛围。

(二) 建设一支专业的阅读推广队伍。

根据每个推广人的专长, 结合阅读推广工作的内容, 做好人员配置, 打造出一支真正“读书、知书、懂书、爱书”, 各有所长、良好配合的阅读推广队伍。因为推广活动策划、技术支持、场地租赁、学生外援、与校内其它单位的合作和媒体宣传, 这些都不是一个人或一个部门能够独立完成的;同时各有专长的人员配置, 更易产生形式自由、活泼, 内容不拘一格的活动创意。因此图书馆应打破传统直线型、职能化的组织模式, 从各部门抽派人员成立扁平化、学习型、多功能的兼职组织机构, 赋予整个团队处理多元化需求的能力, 从而保证图书馆的整体应变能力与服务水平。

(三) 充分利用读者和社团资源。

阅读推广中, 读者是内容的接收者, 也是需求者和提供者, 图书馆是“推广”的平台提供者和引导者。读者参与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 不仅能使自身获得满足, 也为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注入新的活力。如何更好地组织读者参与阅读推广, 使读者在参与阅读推广中获得最大的收获值得我们思考。高校图书馆应积极与学生社团、学校职能部门、社会慈善机构、政府机构等多种社会团体合作, 加强与完善协同合作模式。积极寻求双赢的合作方式, 合作过程避免出现利益冲突、过多干涉和过度放任的情况, 影响合作部门本身活力的发挥或推广活动主题偏离的情况。浙江工业大学图书馆将阅读推广的任务分解成几大主题, 以招标形式在学校社团中寻求有能力和思想的合作对象的模式非常值得借鉴, 既能明确双方职责, 保证主题明确, 又能为学生社团提供充分发挥的平台。

(四) 图书馆要加强对外开放和多渠道宣传。

高校图书馆应该增强自身的公共文化服务职能, 扩大社会服务范围, 深入居民社区开展流动图书馆服务, 将图书馆服务和阅读活动主动推送至民众身边;加强数字资源建设和宣传推广, 开展网络阅读服务, 使读者不受空间时间限制享受图书馆的服务;加强与社会力量的合作和多渠道宣传, 通过联合其他社会力量, 一方面增强自身影响力和阅读推广力, 一方面带动新的社会力量参与到阅读推广队伍中, 从而逐步实现全民参与、全民推广。实践证明, 只有在促进全民阅读的过程中结伴同行, 图书馆方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总之, 加强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活动, 积极开展公共文化服务, 加强与社会力量沟通与合作, 利用多种渠道和媒体宣传推广, 不仅能提高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利用率, 提升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影响力, 还能通过阅读推广活动影响全民的阅读习惯、提升阅读素养, 促进全民阅读。

摘要:高校图书馆丰富的信息资源、现代化的阅读方式、优雅的阅读环境, 教育和文化推广的职能, 是高校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活动的重要基础;图书馆人作为阅读推广人, 应该具备一颗爱书的心、不断创新的思维、阅读推广的热情、现代化的服务技术和理念、团队合作的精神等基本素质;在组建扁平化、学习型的阅读推广队伍的基础上, 充分利用读者和社团资源, 加强对外开放和公共文化服务建设, 多渠道进行阅读宣传推广, 构建常态长效化的阅读推广机制, 从而提高阅读素养, 促进全民阅读。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阅读素养

参考文献

[1]喻斯文, 向往.高校图书馆建筑空间特色分析——以武汉大学图书馆新馆为例[J].华中建筑, 2014, 7:62~65

[2]蒋一平, 季亚娟, 王醒宇.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创新实践与思考——以浙江工业大学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学研究, 2014, 20:84~87

[3]张晖.社会阅读的发展与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J].图书馆研究, 2014, 2:79~81

[4]蔡晨, 韩博文, 覃铭添.高校图书馆利用读者资源开展阅读推广工作研究[J].情报探索, 2013, 3:113~115

上一篇:单晶硅太阳能电池下一篇:模糊语言语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