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图书阅读

2024-06-03

传统图书阅读(精选10篇)

传统图书阅读 篇1

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 我们可以发现网络时代对人的阅读方式有了很大的变化, 我们可以看到通过在网上阅读具有更快捷、便利的方式, 对此,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通过网络寻求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与知识。目前, 随着多媒体时代的出现, 我们可以发现人们对网络的依赖性越来越强, 人们可以通过电脑或者其他移动终端来浏览器自身感兴趣的各种新闻、电子书等信息, 并且非常便捷方便, 这对传统图书阅读方式带来了冲击, 使得传统图书阅读群体大量减少, 导致传统图书行业受到了冲击。一方面, 我们应该认识网络阅读的便捷, 同时也需要认识到传统图书的优势;另一方面, 网络阅读固然有其优势, 但也有一定的缺点, 青少年因为网络的发展, 往往会导致其沉迷网络。对此, 本文就关于如何进行多媒体时代传统图书阅读与网络阅读之间的平衡调控进行简要分析探究。

1. 现代阅读的现状

目前,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发展, 我们可以看到在网上阅读的人越来越多, 新媒体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 网上搜索信息具有便捷性, 使得人们可以逐渐开始改变传统的阅读方式。新媒体时代, 各种信息都可以在网上获得, 只需要一台电脑或者一个移动客户端就可以随时搜索到自己感兴趣的信息, 不过有一点就是, 网络是一个新兴事物, 这也使得对网络感兴趣的人也分一定的人群, 目前的网络阅读人群, 分成不同的年龄层, 如通过网上搜索到的调查, 我们可以发现, 目前我国网民已经达到了6亿多人群, 通过对这些人群分析数据, 我们可以发现, 目前网络化阅读呈年轻化发展趋势。同时对他们在网上所搜索的信息进行分析, 我们可以发现上网人群在网上搜索的信息, 有部分是搜索中文字阅读, 这种人占80%左右, 其中为人群为18~40周岁人群居多, 呈现年轻化趋势。年轻网友在网上搜索的网络信息一般是包括很多, 包括阅读文学作品、专业书籍、报刊等方面的信息。

2. 网络阅读与传统图书阅读的区别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了, 由此带来了网络阅读的飞速发展, 同时也给传统图书阅读行业带来了一定的冲突。关于传统图书阅读与网络阅读的区别, 我们可以从以下这几个方面讨论:

2.1 阅读主体即受众不同

网络阅读是一个新兴的阅读方式, 受众多数为年轻群体, 网络阅读具有传播迅速、阅读快等特点, 这是网络阅读的优势。网络阅读与传统图书阅读在传播方式上具有一定的区别, 网络阅读主要是通过网上的传播方式, 传播介质是网络介质, 具有便捷性、传播快等特点。网络是一个新兴的时代, 上网需要一定的技术, 因此对人员有一定的要求, 对网友有关有一定技术的要求, 对此, 使得网络阅读的受众一般呈现年轻化, 年龄较大的人对网络一般不是特别感兴趣。传统图书与网络阅读在阅读的受众上明显不同, 据我国网上阅读调查表明, 青年人仍是网上的主体, 这种阅读习惯可能要伴随他们一生。可见, 年龄与上网习惯成反比关系。年龄越小, 有上网阅读习惯的人越多, 年龄越大, 对上网兴趣越减少, 年龄层较大的人一般比较倾向于传统阅读。其中很多高年龄层次的人由于受到社会环境、历史条件限制, 文化水平较低, 对互联网接受程度没有那么大, 缺乏应有的电脑网络知识, 因而比较倾向于传统的阅读方式。

2.2 阅读方式不同

网络阅读同传统图书阅读信息在方式上具有一定的区别, 网络阅读的媒介主要是依靠电子介质, 然后被受众所接受, 而传统图书阅读在方式上主要是依靠纸质介质进行传播, 传统的阅读方式同电子阅读方式在介质上具有区别。关于网络阅读与传统阅读在传播方式上可以由如下这些区别:传统阅读方式是基于印刷术发展起来的纸质进行传播, 主要以纸质为传播方式, 读者可以在纸质上面进行标注, 在上面写上自己的阅读思考过程。传统阅读的发展历史已经有了很长的历史, 人们已经习惯了用纸质进行阅读。而网络阅读是基于网络电子媒介的一种新的阅读方式, 主要是借助计算机网络来获取信息和知识, 从而被受众所搜索阅读。这种方式下读者在阅读时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 快速查找自己所感兴趣的消息, 计算机网络给阅读方式带来的最大变革是高效率检索阅读方式的出现。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 网络阅读具有开放性, 它没有国界, 任何人可以在网络中寻找到任何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并进行阅读, 它让地球上任意一个人都被连接起来。

2.3 阅读的内容不同

读者购买传统图书进行阅读, 有些也是进行收藏, 纸质图书在阅读上能给人更深刻的映像。读者通过阅读传统图书能够从中获得更深刻的知识, 而在网络上进行阅读, 网络上的信息更广泛, 这两者之间的区别是读者在传统网络与传统图书中所接受的信息结构有所不同。其中在多媒体上进行的网络阅读上在内容上更丰富多彩, 在网络阅读中读者可以看到有文字、图片、动画、音乐、电视、电影等, 读者能够更多地体会到更多的阅读乐趣, 传统阅读方式相比于传统阅读就相对沉重、单调。

2.4 阅读的感受效果不同

传统阅读发展至今已具有很多年的历史, 通过传统图书阅读方式, 在阅读过程中读者更能进行细读, 能够慢慢阅读, 边阅读边思考, 从而仔细领会图书中的知识, 通过这样的仔细阅读从中学到知识和获得收获。而通过网络阅读方式上, 网络阅读所获取的信息更加丰富, 能够提高读者的感官享受,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全面调动读者的阅读感官,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利于提高阅读效果。

3. 数字化阅读对传统出版物产生的冲击

我们如今处在一个新媒体时代, 数字化的发展使得传统的阅读方式带来了一定的改变。网络的发展, 使得人们能够在网上随时获得各种信息, 同时更加便捷, 这就给传统图书行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冲击。通过对网络阅读与传统阅读进行对比, 可以发现网络阅读给传统的纸质媒体发行物带来了很大的冲击, 其中报纸是受到数字化阅读冲击最为强烈的传统媒体。

4. 新媒体时代的传统图书阅读与网络阅读的发展

从上我们可以看出, 网络阅读与传统图书阅读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 虽然网络阅读具有很好的优点, 但传统的阅读优势也有其自身的优势, 对此, 可以利用传统阅读和网络阅读的优势, 针对不同的年龄层次来发挥两者之间的优势。只要通过阅读能够为读者带来知识和收获, 那么不论传统阅读还是网络阅读只有是对个人、对社会来说都是有益的, 那么传统图书阅读就不会被取代。

结束语

综上所述,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 使得网络阅读发展起来, 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对传统图书阅读带来了一定的冲击, 但也应该认识到这两种阅读方式都各有其优势, 不可能被相互取代。对此, 在新媒体时代下, 可以让两种阅读方式相互补充相辅相成, 促进大众阅读。

摘要:如今随着网络的发展, 人们可以在网上看到各种信息, 网络的快速发展让人们能够在网上随时搜索到各种信息, 能够随时阅读到各种书籍, 这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法, 同时对传统的纸质书籍起到了一定的冲击作用。电子阅读在带来便捷的同时, 也使得青少年们因长期面对电子网络书籍从而对青少年的视力带来一定的危害。关于在这种新时代背景下, 如何平衡传统图书阅读与网络阅读之间的关系。本文就如今多媒体时代下的传统图书阅读与网络阅读之间的区别。

关键词:多媒体时代,传统图书阅读,网络阅读

参考文献

[1]贾建伟.探究多媒体时代的传统图书阅读与网络阅读[J].出版广角, 2015 (08) :36-37.

[2]卢立静.网络时代的大众阅读[J].山东行政学院学报, 2013 (01) :150-152.

[3]袁静.网络阅读与传统图书阅读的区别[J].西昌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7, 21 (2) :153-156.

论电子图书对传统图书的挑战 篇2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化、电子化的普及,电子图书正以自己独特的优势挑战着传统图书。然而,我们通过分析电子图书的特性可以看到,电子图书有着比如阅读不方便、读者隐私权保护缺陷、作者的版权保护缺陷以及不利于收藏等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都说明了传统图书的存在价值。也就是说,不论科技发展到什么程度,电子图书与传统图书都将会并存发展。

【关键词】电子图书;传统图书;网络;局限

传统图书指的是把具体文字在纸张上印刷,随后进行装订,从而有利于人们的阅读。而电子图书则是利用电子版的形式在互联网上发行、出版,以有线下载或者无线接收,这种下载或者接收是通过便携式阅读终端进行的,并且以网上支付为主要交换方式的一种书籍形式。目前随着科学技术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传统图书受到了电子图书极大的挑战。

一、传统图书与电子图书的并存

电子图书出现不太长的时间里,在很多图书馆里就出现了传统图书和电子图书同时存在的情形,究其原因,一般可总结为下面两情形:一是首先存有传统图书,根据读者的需求或者图书馆存放等原因,对于部分传统图书来说,就有了相对应的电子版本的需求,这便是我们所说的电子图书。通常是通过计算机将传统图书处理后,把它变为电子图书形式。二是因特网以及许多新科技的出现,很多图书的作者直接在网络上形成著作,即在其著作产生时即是电子图书的形式,但是考虑读者对其形式的要求以及市场的需求,又把电子图书转化成为传统图书的形式。

二、电子图书自身存在的局限性

(一)电子图书阅读的局限性

首先,电子图书虽然是一种利用高科技而形成的图书,但是其自身的局限性表现在阅读方面就是读起来不容易。读者在读这类图书时,必须在电子屏幕上进行阅读,就这种阅读的方式而言,就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一是因为电子屏幕的清晰度往往不能达到轻松阅读的程度。二是因为电子载体的屏幕往往较小,阅读时间在超过两个小时的情况下,读者就可能感到头晕脑胀,这时往往对于眼睛的损害也较大。

其次,电子图书使用的隐私权保护起来也很困难。传统图书被购买了以后,读者的阅读地点,阅读时间,任何人无从得知,这完全决定于读者自己本人。因特网虽然是一个虚拟的环境,很多网络用户在网上的信息都是虚拟的,然而很多网络接入服务商掌握着有关用户的真实数据,这时电子图书出版商就有可能将这些用户的身份信息以及其它的相关资料透露出去。

再次,电子图书也不适用于社会中的那些特殊的读者。众所周知,电子图书的阅读方式有其局限性,这就某种程度上限制了社会中的一部分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电脑自身产生的辐射对人体也是非常有害的,所以,对于特殊人群来说,就应该尽可能的不采用这种读书方式。

最后,电子图书不能满足收藏图书的爱好者的欲望。在中国这样藏书历史悠久的国家,历来有着藏书的传统,所以,在这样的国家,对有着纸张的图书的偏爱是不容易消失的,在这一方面,它有着电子图书无法比拟的优势。

(二)电子图书在作者版权保护方面的局限

电子图书的版权的保护难度很大,其主要原因是电子信息非常容易复制,人们通过计算机的几个按键就可以做到对电子信息的复制,所以就产生了较多盗版的电子图书。

在很多时候,电子图书的出版没有像传统出版物所擁有的审查制度,致使网络信息的真实性无从考证,读者本人无法判断所获得的电子信息是否真实,致使电子出版物的真实性、科学性大打折扣。

三、传统图书的优势仍然存在

传统图书的长时间存在并且还正在发展着,主要是由于无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都可以随时进行阅读,并不需要额外的载体。在阅读过程中,它自身的清晰度以及阅读视野很容易为读者接受,从而适应了读者在阅读习惯以及心理方面的需求。另外,传统图书对读者隐私权的保护以及作者版权的保护有着很大的作用,同时,传统图书也满足了图书收藏爱好者的收藏欲望。在因特网发挥传播大众信息作用的时候,就电子图书以及传统图书二者的关系而言,因为它们之间有着互惠互利的关系,或许两者互相结合,充分发挥它们的优势会是当前最好的方法。我们的社会正在往信息化社会迈进,这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信息技术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并且其发展的空间更为广阔,在不久的将来,相信信息化、电子化必将成为我们生活必不可少的技术方面的手段。然而,电子图书由于其技术性原因,在社会上的普及程度并不是很高,仍然有相当多的人在心理上还不能接受这种电子信息时代所带来的成果。再有网速以及网络安全的问题,这些都导致了电子图书不可能取代传统图书,而从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传统图书存在的必要性,以及它自身有着电子图书永远不可能取代的优势,比如收藏价值。

结论

电子图书要占据图书市场的主流地位,并不是不可能的,这需要在社会高度的信息化、电子化之后。然而,即使这样,基于读者怀旧的心理,电子图书也不可能完全取代传统图书。所以,在未来的图书市场上,双方应该发挥着各自的优势,也只有通过相互借鉴,才能为人类的文化传播作出相应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石德万.电子图书的反思[J].图书馆论坛,2004,24(3):180-181.

[2]刘勇敏.试比较电子文献和印刷型文献的优劣[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14(3):44-46.

[3]孔令君.电子出版与传统出版将在竞争中并存[J].电子出版,2001.

[4]薛享琛,丁丽,等.电子图书的优势及其发展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6(8):9-10.

[5]曾淑文.电子图书与纸质图书的并存与互补.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11(4).

电子图书VS传统图书 篇3

关键词:电子图书,纸质图书,相互比较优势

近年来, 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和迅速普及, 网络文学、掌上电子书、手机阅读等新阅读方式不断出现, 电子图书市场呈现规模增长态势, 正在悄悄改变人们的阅读习惯。

据中国图书商报和读吧网刚刚发布的《2007中国电子图书发展趋势报告》显示, 互联网的阅读率从1999年的3.7%增加到2005年的27.8%, 6年中增长了6.5倍。至2007年底, 中国电子图书总量为66万种, 2007年新增电子图书13万种, 较2006年增长24.5%。未来几年, 中国正版电子书出版总量将突破100万种。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的一项调查显示, 国民纸质图书阅读率从1999年的60.4%下降到2007年的34.7%, 首次低于电子读物阅读率, 后者的数字是36.5%。卓越亚马逊的一项调查更让人对纸质图书的前景担忧:49.5%的人半年内没有读完过一本书。

在这个网络化、数字化高速发展的时代, 电子图书能够在多大程度上代替传统的纸质图书?将来会不会完全取而代之?本文将从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 读者群的变化

2007年, 电子图书读者总数为5900万人, 比2006年增长37%, 增长强劲, 但是增长比率小于同年中国互联网用户的增长数53.3% (根据CNNIC《第2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原因是因为随着网络带宽的增长和网络内容的丰富, 中国网民拥有了更多选择, 许多人的兴趣趋向音乐、电影、在线游戏等宽带应用上面。

从电子图书读者群组成情况来看, 网上阅读习惯与年龄成反比。即, 年龄越大, 有网上阅读习惯的比例越低。20~29岁和30~39岁的青年网上阅读比例最高, 均接近总数的30%。18~19岁的青年具有网上阅读习惯的比例超过同龄人的一半。按电子图书读者学历的分布来看, 大专和本科占59.3%, 而高中则占到25.10%, 并且比2006年增加了0.8%。这说明电子图书读者群正在年轻化、高学历化, 其增长的前景可以预期。

在贫富差异、城乡差异和地域差异都存在的情况下, 电子图书读者群集中在东部城市中较富裕的年轻人中。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这样的人群数量逐步增加, 西部大开发的进行和城乡差距的逐步缩小, 电子图书读者群的分布区域也将逐步扩大。这为电子图书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 阅读的程度和习惯的影响

由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主持的“中国国民阅读调查”从1999年开始, 此后每两年一次。据一九九九年、二○○一年和二○○四年国内的三次大规模的读书调查显示, 人们的阅读兴趣和目的发生了令人遗憾的负面转移:读书热点从世界名著转向实用书再转向娱乐书。追求知识丰富、精神修养、人格完美的阅读兴趣大不如前。于2005年年底至2006年年初进行了第四次国民阅读与购买倾向大规模抽样调查, 结果显示, 2005年识字者阅读率为48.7% (指每年至少有读一本书行为的读者总体与识字者总体之比) , 而1999年首次调查的该阅读率为60.4%, 2001年为54.2%, 2003年为51.7%, 至2005年则首次低于50%, 6年持续走低。又互联网丰富了教学内容, 拓展了教育空间, 更改变了生活方式, 同时也蚕蚀了学生的传统阅读时间。而与图书阅读率相反, 近年来国民网上阅读率正在迅速增长, 从1999年的3.7%, 到2003年的18.3%, 再到2005年的27.8%, 7年间增长了7.5倍。目前, 已经有超过一成的国民有网上阅读的习惯。有关专家当下对快餐式的阅读提出了质疑, 呼吁现代人放慢阅读节奏, 在细细品味中享受阅读的乐趣, 修身养性。

不知你有没有过在书店免费蹭书看而遭受店员的白眼和喝斥的经历。受看书环境影响, 总是很有目的地挑选当时最迫切想看的书看。那些书是不能细读的, 一本书翻完后, 往往还要想象漏看的情节, 给自己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有了网络, 读者可以很轻松地点击任何最新图书, 加上书签和收藏功能的运用, 可以很顺畅地完成一本书的阅读。网络的便利, 极大地丰富了读者的阅读视野, 改变了读者的阅读习惯。

广泛的阅读为你打开视野, 而深度的阅读塑造你、提升你。一方面具有广博的知识, 一方面在你喜欢的领域有深入而独到的研究。毫无疑问, 电子书籍在广泛的浅阅读方面具有无与伦比的优势。对此, 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曾表示, 电子阅读的内容越来越丰富, 信息量越来越大。这些变化更加符合读者的个性化需求, 更加吸引读者, 也极大地丰富了阅读的内容和阅读的手段。但对于一些比较有内涵的作品, 还应选择购买纸质图书。

3 阅读目的和兴趣的变化

上世纪90年代以来, 一方面人们接收信息呈几何速度爆增, 且接受渠道越来越多;另一方面传统意义上的阅读风景正越来越少见:现代社会的人们需要的不再是艰深的理论著作或大部头的经典, 而是各种快餐式的读图、简介、短信、帖子和名著缩读、速读、戏说等。现代社会工作生活节奏加快, 整个社会心态呈现出的浮躁, 都使人们难以有闲暇的心态、时间和精力去选择深阅读。阅读兴趣单一集中体现在轻松、浅薄的生活类、时尚类等通俗读物上。

阅读目的是各种各样的, 阅读目的的分类, 主要是以阅读效果作用于社会实践的内容为标志。

4 阅读途径的变化

电子图书利用的低效化和不平衡化, 拉大了国民的知识贫富差距。

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曾表示, 电子阅读的内容越来越丰富, 信息量越来越大。这些变化更加符合读者的个性化需求, 更加吸引读者, 也极大地丰富了阅读的内容和阅读的手段。据介绍, 未来电子出版与传统纸质出版的结合将更为紧密。如文学类、经管类等图书把部分章节放到网上展示和宣传, 读者看了一部分, 想看全文的再购买纸质书。

电子图书的快速发展是读者阅读目的、途径、深度和广度变化以及读者人群变化的结果, 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信息量快速膨胀的信息爆炸时代, 完全深度理解每一个信息是不可能的, 必然要对信息筛选, 这就是电子图书快速发展的基础。可是找到有用的信息后, 要想对信息进行深刻的理解, 电子图书却是远远不够的, 必须找到相应的传统图书进行精读细研。

法国体育图书保留传统继续发展 篇4

保留传统继续出版 尽管法国每年出版的体育图书种数起伏不定,但各出版社认为体育关系到强身健体利国利民,必须保留传统继续出版。多年来关于法国一些体育强项的图书仍受到运动员和体育爱好者的欢迎,比如:帆船、自行车、跳水、足球和橄榄球等。雨果与西出版社(Hugo&Cie)计划在2012年出版36种体育图书,该社社长满怀信心地说:“社里的计划到年底一定能实现,销售量预计比2011年增加10%”。索拉尔出版社(Solar)是法国出版体育图书的大社,力争出版好本社6种有名的体育图书:足球、橄榄球、自行车、F1汽车拉力赛、摩托车和篮球。

突出特色出好丛书 环法自行车名扬天下,法国人为此感到骄傲。法国出版社认识到在出版领域也必须突出特色才能取得良好的业绩,使读者满意。法国对报出版集团(L’Equipe)计划在2012年出版完毕2本有关自行车的精品丛书。4月份已经出版了一本名为《黄汗衫大百科全书》(La grande encyclop-édie du maillot jaune)。索拉尔出版社曾在2010年为庆祝F1汽车拉力赛50周年出版过一本图书《F1传奇》(La légende F1),2012年计划围绕着F1汽车拉力赛继续推出新的丛书。

创新出版好电子书 随着互联网的广泛使用,法国出版社争取把原有的纸介体育图书改为电子版,把书中部分文字改为图片,这样方便读者查阅时有直观印象。一些出版社还在网站内建立不同栏目为体育业余爱好者答疑解难并提出合理的建议。安佛拉出版社(Amphora)专门招聘了一名多媒体编辑在社里的网站上设立博客,更广泛地介绍体育常识,比如如何强健肌肉、体型锻炼和游泳姿势等等,受到读者的好评。雨果与西出版社策划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后出版一套光盘,重点介绍100个运动项目的精彩回放和100位最佳运动员。

尽管法国体育图书的销售量不如人意,但法国人喜欢体育的热情依旧,这使出版业内人士看到希望。他们根据国内外的体育赛事继续挖掘新的选题,积极开展与国外出版社的合作与交流,力争体育图书有更大的发展。

2002-2011年法国新版和再版体育图书种数

复合图书馆对传统图书馆的挑战 篇5

1. 复合图书馆在新时代的定位

复合图书馆是以用户方便、有效利用纸质文献资源与电子文献资源为目标, 有效屏蔽异构的、多类型的、多途径的信息资源取用上的困难为技术方法的信息资源管理新模式。我们为什么将现代图书馆称为复合图书馆?从目前阶段以及在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 我们还不能将图书馆称为数字化图书馆。首先,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 不少的图书馆将书目数据搬上了局域网或因特网, 将一定量的信息在网上组织起来, 供读者查阅和检索。这种网上图书馆不一定要有对应的服务实体, 而是对全社会服务, 还不能算是数字图书馆, 只能算数字图书馆的初级形式。其次, 电子图书馆时代, 它主要是对电子图书馆收藏特色的概括, 收藏品基本为电子出版物, 阅读手段通过电脑, 它不提供网上服务, 缺乏传输, 如光盘载体、电子辞典、电子杂志、电子图书等。虽然它是电子载体, 但并不提供网上信息和上网服务, 传播手段还是人工。再次, 虚拟图书馆 (即网上图书馆的别称) 时代侧重无实体的特征, 这个阶段是广域网环境下的多馆资源的数字化及网上提供和馆藏资源的共置共建共享问题。最后, 走向数字化图书馆时代, 它的主要特点是特色馆藏资源的数字化及网上提供利用 (联邦检索) 。

目前, 我们所处的是一个复合图书馆的时代, 这一时代还要持续很长时间, 从文献载体来看, 传统图书馆藏书一般是指印刷型载体, 在近年只有少量的缩微平片载体和少量书后光盘超出印刷型载体范围且传统图书馆的印刷型载体已经发展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要在短时期内使数字化资源赶上传统资源是不可能的, 因而在未来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二者只能是同时共存。我们应把数字典藏和数字服务与传统资源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另外, 传统资源极为丰富, 要把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和飞速发展的现代科技文献资源短时间内搬上网也是不可能的, 不单是人力、物力不允许, 在信息传输中也有许多技术问题要解决, 并且高技术存储载体纳米技术还没投入使用等, 使复合图书馆的存在将会有一个很长的延续过程。

2. 复合图书馆的资源和存取方式

从资源上看, 复合图书馆有两种资源共存, 即传统文献资源和数字化资源。印刷型文献资源是传统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 在文献三要素中, 记录方式是印刷, 载体绝大部分是纸张, 记录的主体是知识信息。但在数字化资源中, 书籍、期刊、录音录像带乃至古籍善本、稀世字画甚至X光片都消失了原本的物理形态, 只有相同的物理属性, 能被同时获取, 因此, 我们称为多媒体数字资源。图书馆从事的二次文献工作是传统图书馆的主要工作方式, 其形式为分类编目、目录组织、目录查询、手工借阅, 不管开架闭架, 基本上处于手工状态。复合图书馆的数字化资源是数字图书馆最初数字化处理的物质基础, 数字图书馆的最终目的是直接提供给用户所需的最终信息, 而不是获得文献线索 (二次文献) , 但数字图书馆并不排斥二次文献等书目文摘索引, 同时它们也是数字图书馆的组成部分。

从存取方式来看, 与传统的手工存取方式不同, 数字图书馆依附于网络存在, 其对内的业务组织和对外的服务都是以网络为载体, 得益于网络也受制于网络, 只有利用网络至极限, 才能发挥数字图书馆的强大检索功能。传统图书馆存取的是某一图书馆的文献, 而数字图书馆通过因特网把全球的数字化资源联为一体, 联接成一个巨大的虚拟图书馆, 实现联邦检索。

3. 复合图书馆的馆员定位

复合图书馆对馆员要求很高, 要求馆员必须是具有全面素质的复合人才, 对图书馆学、文献学、检索学、计算机操作和网络数据库知识及世界主要数据库都要有较系统的了解。具体而言, 图书馆员不但要把握传统服务精神, 熟悉传统典藏与书目管理, 而且要了解图书馆的新兴媒体, 并运用这些典藏媒体拓展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 扮演起媒体典藏员、信息检索员、新时代知识领航员的角色。首先, 新时期典藏文献已经由单一的印刷型文献载体转变为机读型超文本超媒体载体, 因此, 媒体典藏员必须具备熟练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和载体的刻读技能, 以便对媒体进行检查、复制。同时, 还要掌握媒体的知识信息和媒体的保管知识。其次, 复合型人才的另一个要求是对检索员的要求, 检索是一种精致的工作, 包括手工检索、光盘检索、虚拟图书馆检索、远距离的网上资源利用;检索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种系统工程涉及分类、著者、主题、关键词等一系列的知识以及被检索的专业知识。再次, 图书馆员应作为一个领航员的角色, 为用户适应各种数据库和搜索引擎起一个领航的作用。

4. 复合图书馆的信息保存

笔者认为, 要重视数字资源的长期保存, 建议在国家层面立法保障商业化数字资源的长期可获得性, 重视原生数字资源的采集和保存。一要统一规划建立国家级数字资源中心。建立统一的长期保存技术平台、建立Open Access (开放存取) 平台、建立统一规划下的机构仓储平台、为其他开放资源提供存取平台、建立数据储存与灾备系统、建立数字资源保存中心。保存是选择性的, 需要对信息加以过滤。二要注重存储空间的建设。我国数字资源的长期保存目前还缺乏系统性的研究和完整、可靠的解决方案。各方面应重视和研究数字资源的长期保存, 各类型图书馆应积极参与、主动配合

参考文献

[1].赵娟.复合型图书馆建设浅议.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07.2

[2].顾敏.千禧年初复合图书馆的服务及发展策略.图书情报工作, 2000.3

传统图书阅读 篇6

近年来, 随着电子图书市场的发展, 企业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向电子图书营销转变, 电子图书营销已成为图书的支柱产业和新的营销方式, 对图书营销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传统图书营销应如何面临电子图书营销的冲击这一问题而受到图书开发商的高度重视。现实的市场环境也迫使图书开发商研究图书市场、重视图书营销问题, 把电子图书与传统图书的营销管理上升到图书产业发展的战略高度。因此深入分析电子图书和传统图书在营销中存在的问题, 为其找到合适的发展之路, 对于加快其图书的快速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电子图书营销和传统图书营销的基本现状

(一) 传统图书营销的现状及面临的环境。

随着电子图书市场的快速发展, 使得传统图书市场的销量和需求呈下滑趋势,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受电子图书的影响。不难看出, 传统图书市场本身就存在着问题, 只是在电子图书出现后变得越来越明显而已。目前, 传统图书营销的现状及面临的环境:首先, 出版单位与批发商未签定有效的生产合同, 导致出版单位盲目生产, 造成大量图书难以销售。其次, 供给与需求存在不平衡的现象, 其原因是在出书过程中没有根据读者的心理需求制定相关内容。再次, 读者在购买传统图书时会按照一定的等级标准来划分图书, 这主要是跟读者对经济的认识以及对图书兴趣爱好有着直接的关系。最后, 传统图书的消费范围非常广, 但目前营销路线单一, 其主要销售点是城市及图书馆, 在经济不发达的地区根本没有销售点, 从而缺乏营销整体性。由于受多种因素约束, 还有诸多方面的影响, 导致传统图书市场无法很好的发展。

(二) 电子图书营销的基本现状及发展的基础。

现代社会, 电子技术的普及对传统的文化信息交流方式带来了很大的冲击, 随之而来的电子图书也越来越被人们接受, 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从而促进了电子图书营销的发展。在互联网时代, 搜索引擎是电子图书的主要营销方式。当下, 电子图书已在各个大学图书馆, 公共图书馆, 企事业机构等得到广泛应用, 也为这些机构的数字化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我们应注意的是, 在现阶段电子图书还在向资源整合阶段发展, 由于电子商家提供给用户的资源量有限, 愈发不能满足人们对知识的渴求。社会呼吁共建搜索网, 将各种电子资源整合起来, 但是各电子公司考虑到自身利益, 资源整合发展缓慢。总的来说, 现代社会随着电子技术的普及带来了电子图书的普及, 技术的快速发展促使电子图书在图书总量中所占的比例逐步增加。然而, 现阶段电子图书还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取代纸质图书, 它会和纸质图书共存并发展。

三、电子图书营销与传统图书营销市场地位的对比分析

(一) 特点及优势的对比。

与传统图书相比, 电子图书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第一, 易于检索与互动。当然纸质书籍也有此功能, 但那种检索与互动是缓慢且鲜少的。第二, 灵活性, 读者可根据需要订制电子书, 也可随意按照自己的喜爱与习惯改变字体大小及字型;第三, 多元化, 可供阅读的平台越来越多, 电子图书内容亦呈现多媒体影音资料相互融合的趋势, 设计也越来越精美;第四, 价格便宜, 购买和保存图书的成本降低;第五, 个人出版成为可能。不需经过传统出版物出版时的种种繁复冗杂程序, 编辑出版与创作可以同时进行。

而作为两千余年来人类历史文明传承最重要的媒介—-纸质书籍, 其优点也不容忽视:第一, 电子图书需要现代技术作支撑, 比如电、网络、电子设备等, 一旦离开了这些, 电子图书也就不复存在了, 而传统图书只要不遭水浸火烧分解等就会一直存在。第二, 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和电子出版的宽松性, 电子图书的质量得不到有效的保证, 传统图书虽然编辑出版的过程繁琐, 但它的质量也相应的比电子图书要高得多。第三, 电子图书由于要依靠电子阅读器或电脑等媒介进行阅读, 而这些媒介往往有其他娱乐功能, 容易让人分心。而传统图书的作用比较单一, 阅读环境更纯粹, 能够让人静下心来阅读, 因此使人更容易理解与消化书中内容, 还能深入的分析和品味。

这两种出版方式都对人类文明进程和文化传播做出了巨大贡献, 无论是传统还是现代的阅读方式, 各自具有各自的优势, 而且具有不可替代性。所以我觉得未来的阅读市场将会出现传统纸质传媒和网络电子传媒共同发展的局面, 两者相辅相成, 共同促进, 并共同推动文化传播的发展。

(二) 市场前景的对比。

传统图书的发展趋势:传统图书更适合逻辑性较强, 如学术著作的阅读。华东师大图书馆副馆长李欣说:“尽管当前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发展迅速, 电子读物逐渐成为信息资源记载和传播的主要载体, 但仍然无法代替传统图书的重要地位。电子阅读和纸本阅读, 两者目前以其各自特有的优势交互并存, 纸质阅读的人数并没有因为网络资源的增加而减少。”

电子书的发展趋势:电子图书更适合一些线性阅读材料, 如小说等。而文字出版公司, 缺乏有效的资源交流平台。对任何一家电子图书企业来说, 今后最大的挑战不是怎样制造硬件产品, 而是如何运营各种来源图书内容, 包括整合图书内容、用标准来保护知识产权, 以及通过网络运营商。一位出版社业内人士徐先生说, 真正的电子出版物市场还没有打开, 人们的阅读习惯还停留在了传统的纸质阅读上, 他坦言, 该出版社甚至没有将电子出版物带来今年的书展。而如何在电子出版物的设计过程中拉近与传统图书出版物的差距, 为人们带来更好的阅读体验, 应该是电子出版物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四、传统图书营销面临的困境

(一) 电子图书所带来的压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 电子图书对传统图书的影响会越来越深, 主要从三个大的方面:首先, 阅读人员的素质要求。除了必须具备阅读设备外, 还要有一定的计算机知识、操作技能和外语水平, 熟悉计算机和软件的使用方法, 其次, 管理成本。传统图书的管理人员现有的稍具规模大, 管理成本高。但在电子图书为特征的图书管理中, 只需少量数据库管理人员、业务人员就可以维持正常运作。最后, 设施传统图书馆形式给人们的印象是巨大而现实的, 诸如庄重的建筑物、超大规模的建筑面积、巨大的书库等等。随着电子图书的发展, 这些已成随风逝去, 整个世界变成一个大图书馆。

(二) 电子图书营销对传统图书营销的冲击。

对于电子图书营销真正冲击到传统图书营销的地方是模式和网络盗版。传统图书营销在反击中拉出了“倾销”的幌子, 低价只是表现的一个方面, 是规模化之后的必然, 而本质上的冲击来源于模式。回想上世纪九十年代实体书店闭柜式的笨拙, 不难想到, 当当网对传统图书营销的冲击其实和当年一些民营书店以开架和折扣的模式对古板的新华书店造成的冲击如出一辙。隔着柜台眺望, 然后反复地劳烦并不耐烦的营业员将书取来翻看, 之后拿着小票去收银台按书后定价结账, 再到柜台取书, 这大约是很多人在十几年前的购书经历。后来, 打折优惠的民营书店逐渐兴起, 这大约是新华书店遭受的第一次冲击。而后, 新华书店作出调整, 开架销售, 建立会员, 会员凭积分打折, 与银行合作为某信用卡持卡人打折等等系列措施相继出台。但是, 其模式依然没有跟上顾客的需要。

电子图书的大肆盛行盗版也对传统图书营销带来了巨大冲击, 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如2009年韩寒在博文《文化大国》中说:“都说以后靠数字版权, 但是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大家, 我所有的图书, 累积十年, 所得到的数字版权的所有收益不超过1000元人民币。也就是平均每年100元, 平均写一本书通过数字阅读可以赚10元。数字盗版比传统盗版更加影响作者的收益, 如果每个读者都乐意于看到自己的作者的免费文字的话, 那么很快你就可以看见这个作者转行再也不写了。”所以, 电子出版的版权问题要得到解决, 维护作者的权益, 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五、电子图书营销与传统图书营销的整合之路

(一) 分析电子图书与传统图书的共存性。

从上世纪“电子图书”一词的诞生起, 关于电子图书和传统图书的讨论就不绝于耳, 两者对于读者群的竞争日趋激烈。有些人对传统图书持比较乐观的态度, 有些人则坚信电子书会取代纸质书。在电子书的时代, 传统图书会不会消亡?这个问题很难作出肯定地回答, 因为未来是谁都无法预见的, 我们只能拭目以待。而现状是纸质书销量连续下滑, 电子书人气渐旺。我认为, 虽然科技的发展、数字化出版的出现对传统的图书市场产生了极大的冲击, 但是在短期内还不会完全取代纸质图书。电子书和传统图书是两种不同的载体, 它们都有着自己的优势和劣势。

(二) 电子图书与传统图书优势互补。

电子书具有便携、环保、灵活性、易于检索与互动、多元化等诸多优势。不可否认, 作为一种新兴事物, 它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但是, 它最大的缺点就是没有了阅读纸质图书的愉悦感, 会带给人们视觉疲劳和心理上的疲劳。作为与电子阅读器截然不同的一种载体, 传统图书有电子书所不能取代的优点。闲暇的时候拿着一本书来读, 手指触碰书页的那种感觉是电子书所替代不了的, 有些人看书时习惯划线、做标注、评点之类, 在这里, 电子书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读者的阅读习惯不可能在一朝一夕得到改变, 市场向电子化出版转型, 将会有一个很长的过渡期。电子书所能满足的, 只是短暂的内容的分享和信息的理解, 读完之后就删掉了, 不像纸质书一样有保存的价值。所以, 电子书带来的, 不只是阅读习惯的改变, 还有生活方式的改变。无纸化给我们这个时代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节能环保, 但是它带来的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文化应该以一种原始的、本真的、饱满的方式展示给读者, 让读者真正体会到读书的乐趣。

大家都看到了电子书的很多弊端, 都在讨论随着技术的发展可以得到解决, 因此认为, 它取代纸质图书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还有人认为, 传统图书有着不可避免的局限性, 必定走向消亡。但是大家都忽略了, 纸质图书也是在不断发展进步的。从甲骨文到竹简, 从线装书到平装、精装, 实体书在装订方式、呈现方式、便于携带等方面, 也是在不断地适应人们快节奏的生活。在数字化席卷一切的时代, 出版人和图书发行商已经意识到革新生产方式的必要性, 已经开始探索在电子书冲击下自己独特的生存之道。

(三) 在竞争中寻求互利共赢之路。

为什么我们一定要说电子图书的出现会替代传统图书呢?这两者真的如此尖锐地对立而无法共存吗?在两者对市场、对读者的争夺中, 传统图书已处于劣势, 但在近期还不会被取代, 还是可以和电子书寻求互利共赢之路。在学术和科技领域, 电子书将更占优势, 因为电子书在查找信息与即时更新方面明显比纸质书更胜一筹;而在轻松的阅读方面, 比如散文、小说, 传统图书仍将享有长久的生命。出版社更希望电子书是对传统图书出版的一种补充, 让不买纸质书的人去买电子版来读。一些网站能连载最新出版的纸质书, 但出版社为保留读者, 只让网站连载纸质书的不完整版, 很多读者“不过瘾”, 还要再去买纸质书来阅读。另一方面, 一些原创文学网站作品在达到一定的点击率后, 网站则会去帮他们争夺传统图书读者, 于是, 电子书便变成纸质书出版。这些都是出版社和网站在竞争中共赢的现象。

不可否认, 传统纸质出版有着不可避免的局限,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电子书自身的完善, 从长远来看, 很难说人们两千年的阅读习惯不会被改变。正如许多作家从不愿放弃稿纸到习惯在键盘上敲字一样, 阅读的习惯在数字化浪潮下也在默默改变。多年以后, 纸质书或许将会作为一种有限范围内的阅读方式, 被小众化地予以保留。就像我们中的一小部分人, 仍然痴迷于线装书一样。个人认为, 如果书本真的撤离了我们的生活, 那将是一件十分恐怖的事情。在科技高速发展、人们生活的各方面都受到极大冲击的时代, 传统的阅读方式是否会被颠覆, 电子书能为我们的文化产业带来什么, 对“无纸化阅读”该保持怎样的态度, 传统的图书出版业又该何去何从, 这都是我们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六、结束语

综上论述, 传统图书在营销中要提升其竞争力, 电子图书营销也要认清其在国内外竞争格局中存在的短板和缺陷, 应与传统图书营销相结合, 从而扬长避短, 用发展的眼光协调好电子营销和传统营销的作用力, 通过尽可能的又快又好的措施, 使其成为社会进步的重要部分。

摘要:在电子化的今天, 电子图书营销已成为市场经济的一大的趋势, 是传统图书营销的继承、发展和完善, 是对传统营销的继承与创新。但是电子图书和传统图书在营销过程中还存在种种问题。本文结合电子图书营销和传图书营销的基本现状, 运用现代营销管理学相关理念, 分析了电子图书和传统图书在营销中存在的问题, 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电子图书营销与传统图书营销的整合之路。

关键词:电子图书,传统图书,营销,前景

参考文献

[1]陈慧玲:目前我国图书市场状况及营销策略[J]现代商业;2011.08

[2]周倩;电子书的发展及版权问题:[J]编辑之友;2009年第05期

[3]江晓原;电子书时代, 出版社会消失吗?[J]编辑学刊;2010年第03期

[4]王勇;网络信息检索对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影响[J];图书馆学刊;2006年04期

浅论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 篇7

一、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的含义

(一) 数字图书馆的含义

数字图书馆是指利用具有丰富内容的多种媒体的数字化信息, 具有网络环境下多种电子技术工具和服务手段, 为读者提供高效、方便的数字化信息服务机构。利用互联网或其他网络为其馆藏品和服务作为主要渠道, 这是信息时代馆际之间实施协调合作的一种形式, 由若干有着共同目标的图书馆结成网络联盟, 为共同开展服务、共同开发信息市场而实施全方位的合作的一种数字运作模式。数字图书馆实际上是通过互联网联接起来的数字资源库群, 是实行分布式管理的信息和知识共享的计算机系统, 其主要特征是多媒体数字化资源, 跨平台跨语种网络化存取, 计算机系统分布式管理和智能化服务。它有两大特点:一是网络化, 即数字图书馆的信息传递、服务实现都依赖互联网技术的高效快捷来完成;二是将馆藏资源数字化, 最终形成海量数据库, 实现资源共享。

(二) 传统图书馆的含义

传统图书馆主要指20世纪五十年代以前为代表的图书馆, 它是为利用而有序整合的信息资源实体形态, 是人类智慧文明和精神财富超越时空的交流场所, 是人类历史的记忆器官。它是一个物理馆藏实体, 是指我们现在所熟悉的拥有丰富藏书、宏大建筑, 由图书馆员管理并提供服务的场所。同时是搜集、整理、收藏图书资料供人阅览、参考的机构, 它通过图书馆工作人员, 利用馆内藏书, 为一定范围的读者提供服务, 包括外借服务、阅览服务、参考咨询服务、文献检索服务和各种情报服务等。它的最显著的特征在于它的物理存在性, 其存在必须要有一定的空间住址和一定的设施。藏书以纸制印刷型图书资料为主, 通过卡片目录和检索刊物来反映馆藏信息, 通过读者到馆借阅和送书上门传递信息, 图书馆整理和流通阅览以手工操作为主。

二、数字图书馆的局限性及传统图书馆的不可取代性

数字图书馆具有信息资源数字化、传递网络化、存取自由化、资源共享化的特征, 网络用户可以自由存取网上资源, 而不受时间、条件与数量的控制, 只要是网络用户, 就可以不分国家、地区、部门和单位, 共同使用网络信息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尽管数字图书馆有许多优越性, 但其本身由于受到技术和社会的制约, 存在着载体的保存寿命、信息安全、信息内容保真、信息内容还原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问题, 使数字图书馆存在相当的局限性, 不可能完全取代传统图书馆而独立存在。

数字图书馆存储数字化信息的载体如光盘等寿命在20至30年, 为保证所存储信息的完整, 必须不断地拷贝, 工作十分繁琐。数字图书馆数字化方式存储的信息具有时代局限性, 不利于信息的继承, 数字化存储信息的方式, 使信息不能直接被人阅读, 必须依赖专门的软件才能将其还原。在数字图书馆环境中, 各种文字、图像、声音等均要转化成数字化形式并通过网络进行传递利用, 使知识产权的保护更加困难。而且数字化方式存储的信息、极易受到外力的干扰与破坏, 例如计算机病毒、磁场、电磁脉冲都对数字化信息和计算机网络具有破坏性。

对图书馆来说, 一种载体不能满足用户的要求, 所以应该建设多类型多载体多文种的馆藏体系。纸制文献是经过长期考验, 受人们喜爱的一种载体。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 图书馆还是以纸制文献为主, 特别是在我们这个悠久历史, 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一种载体的存在取决于社会是否需要, 纸制文献会长期存在下去, 人们在向往数字图书馆美好前景的时候, 不应忽视纸制文献的作用。随着技术进步的推动, 数字化资源将日益增多, 但数字资源并不是唯一资源, 还需要其他资源才能满足人们日益多样化的需求。从本质上来说, 图书馆是厚重人文积淀和先进科学技术的相互结合体。而做为实体图书馆的传统图书馆提供给人们的不只是借书还书的场地, 而且还是人们进行交流的一种社会机构。

历史证明, 人类几千年来的文化遗产与学术成果能够长期保存到今天, 主要是传统图书馆发挥的作用, 而且人们要获取系统文化科学知识和数据, 也离不开传统图书馆。从文献本身看, 并不是所有文献都需要通过电子化、数字化上网, 也不是所有文献都能上网, 已有的旧的文献是如此, 新的即将产生的文献也是如此。从技术环境看, 网络硬件与软件都还存在很多不足与障碍, 人们在很长期间内不可能完全依赖网络进行信息传递与交流。从社会发展看,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网络技术和网络信息资源的拥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距, 保留传统的文献, 保留传统的图书馆,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自己的民族文化特色, 尤其是中国。从读者选择的文献信息服务看, 主要还是集中在传统图书馆, 从图书馆建设的现状看, 目前仍然是充满蓬勃发展的状态中。

三、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的区别

传统图书馆是以纸质载体为主其它载体并存, 它的复本概念和拒借率等现象不会消失;而数字图书馆则是全部以电子出版物和网上数字信息为管理对象, 它的存储介质已不限于印刷体, 它通过多媒体、超文本、超媒体等技术, 提供智能化的信息检索手段。传统图书馆馆藏和数字图书馆相比, 拥有绝对优势, 传统图书馆藏品历史悠久, 藏品种类丰富且藏品经典众多。但是传统图书馆藏品体积大, 占用空间多, 存储密度小也是不争的事实。数字图书馆可以向读者展示各种生动、具体、形象、逼真的信息, 而且网络化的信息资源, 不存在复本和拒借率的现象。现今纯数字图书馆收藏不经出版的“原创”图书, 是数字图书馆是一大特色, 吸引了不少青年人在线阅读或下载阅读。

传统图书馆的服务是以物理的图书馆为中心被动地为读者服务, 它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只能局限在一定的地区和在一定的时间段里为读者服务, 其服务渠道是物理实体机构, 如学校图书馆以及遍布城乡大街小巷的书屋、书吧、流动书车等, 因而限制了服务对象的范围和人数;而数字图书馆的服务是开放型的, 是一个分布式的图书馆群体, 它的服务渠道是互联网、无线互联网以及广电网, 它服务的对象范围广、人数多, 面向全球所有网民。它是以用户为中心, 用户通过网络终端的方式查找信息, 网络可以把大量的网络信息资源带到用户的家里或办公室里, 能够同时存取许多数字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数字图书馆就是借助信息资源为用户提供智能型工作, 强调的是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且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一天24小时为读者服务。

传统图书馆是通过采购、编目后进行流通和阅览为工作重心的;数字图书馆则以信息的收集分析、参考咨询和网络导航为中心, 图书馆员真正成为信息的导航员。传统图书馆管理员主要任务是对文献信息进行收集、整理、保存、传播, 成为社会文化传播的角色;数字图书馆时代的管理员不再只是被动的信息资源管理者, 而是成为信息采集者、管理和传播者。数字图书馆的阅读方式称为数字媒介阅读或者叫电子式阅读, 数字媒介阅读的优点在于快捷、信息丰富、可交互性, 缺点在于容易产生疲劳, 不适合深度阅读。传统阅读又叫纸质阅读, 与数字媒介阅读比较, 它最大的优点是有助于培养阅读者的抽象思维能力。它对一个民族思维的深度和高度, 对文化传承、整体民族素质提高、国家富强有着重要意义。

四、结束语

通过以上比较研究可以看出, 数字图书馆的优势不少, 它提供的服务不仅方便、快捷, 而且灵活多样, 可在全球范围内寻找读书资源。但事实上, 不论是纸质, 还是电子化的形式, 其实都是信息的载体。一种载体很难一下子消失, 载体的存在和消亡都必须取决于社会对它们的依赖程度和需要程度。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各自有需求者, 因此有各自的发展市场, 只有本着为社会、为用户服务的态度, 图书馆事业才会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冠强.数字图书馆管理理论[M].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4 (6) .

[2]郭卫真.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1 (8) .

传统图书阅读 篇8

1 Over Drive电子书阅读平台

Over Drive公司1986年成立于美国, 是世界上最大的数字发行商之一。目前, Over Drive提供超过80万种电子书和有声书, 为世界范围内的1.8万余家图书馆、学校和零售商服务。据悉, Over Drive公司将在年内推出Over Drive Read电子书阅读平台。Over Drive Read采用开放的HTML5技术标准和EPUB电子书格式。不需要安装任何软件和激活电子书阅读器, 通过标准浏览器, 读者就可以使用该平台阅读大量的电子书。平台在线与离线状态下均可以使用。

1.1 Over Drive电子书阅读平台结构

Over Drive电子书阅读平台主要提供数字化内容的管理服务。它在出版商、图书馆、终端用户之间起了一个很好的桥梁纽带作用, 如图1。对出版商来说, Over Drive的电子平台托管了其电子书内容并为其提供服务功能强化和版权方面等保护;对图书馆来说, 则是其电子书的采访和管理平台, 也不用关心电子书来源和版权等方面的问题;而对最终用户, 比如图书馆的读者, 则可以通过计算机、智能手机、电子书阅读器等设备, 通过该平台, 方便地下载、阅读。

1.2 Over Drive电子书与图书馆的托管关系

在Over Drive电子书平台的业务流程里也可以看出, 所有的电子书都存储在Over Drive的服务器上。图书馆向Over Drive购买电子书, 其实仅是获得电子书的外借权。根据阅读器的不同, 读者借电子书时, 可以在图书馆的网页上选择e Pub或Kindle格式, 后台的技术支持均来自Over Drive, 例如读者的借阅记录, 电子书的复本数量等。如果图书馆只买了一本电子书的外借权, 那么, Over Drive平台一次只允许一个读者借阅。按照HarperCollins的新政策, 图书馆购买的电子在借出26次后就自动失效。图书馆需要重新购买这本电子书才能把它继续提供给读者。

2 盛大文学与上海图书馆合作推出的“市民数字阅读网”

连载中的网络小说也能“借阅”?上图与盛大文学的合作或将破解模式之困。2012年5月28日, 盛大文学云中书城与上海图书馆交换签署了双方的合作协议文本, 共同宣布上海市民数字阅读推广计划网站———“市民数字阅读网”正式开通。随着“市民数字阅读”网站的启用, 上图订阅的盛大文学资源通过整合进入上海图书馆的数字内容服务体系, 从而解决了网络小说采购问题。读者使用上海图书馆读者证卡号和密码登陆市民数字阅读网免费阅读。

网络小说, 作为一个“新兴的阅读资源是其它图书馆还没有建立过的, 恰恰又是读者的兴趣所在”。目前形成的模式是:整合盛大文学云中书城在排行榜上点击率排前40的网络小说, 图书馆预测读者的使用情况, 与盛大文学谈好一个价格, “批发”购买每一篇小说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阅读权限。

3 能建立图书馆自己的电子书平台和电子书市场吗?

在当前, 图书馆若要提供电子书服务, 有三个环节, 即平台、内容和终端, 这也是电子书产业发展的三大环节。没有内容和终端, 平台也是空谈。只有内容和终端得到发展, 平台才能建立并得到发展。目前电子书服务基本上是以技术服务商或代理商为主导, 各电子书厂商间平台封闭, 彼此间电子书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范。读者不得不下载各电子书厂商提供的阅读软件在终端设备上。若要提供电子书服务, 无论在平台还是内容, 图书馆都显得话语权不高。也许, 图书馆可以联合起来, 构建自己的电子书平台和电子书市场?

3.1 构建自己的电子书平台。

图书馆是公益性机构, 其宗旨是从读者利益出发, 并按图书馆的专业伦理服务读者。在Over Drive电子书平台, 图书馆使用公共资源来购买这些电子书的许可证, 可是这些电子书内容仍然被锁在一个托管的系统里, 图书馆并不拥有它。如果图书馆想要更换系统, 那么这些内容就会丢失。图书馆开展电子书服务的很多, 但基本上都是由企业主导的。国外如此, 国内亦如此。也许, 图书馆可以联合起来, 无论是自建还是和厂商合作开发, 建立一个由图书馆主导的电子图书平台系统, 可以为图书馆使用。同时还可以在自建平台上另行提供接口, 将图书馆的自建资源和图书馆系统等进行整合。

3.2 建立一个电子书市场。

随着图书馆电子书外借的激增, 出版商越来越担心图书馆的借阅可能会影响到它们畅销书的销售, 因而已经开始限制借阅的次数。比如说, HarperCollins的畅销书被限定在只能借阅26次。.阿歇特高级副总裁梅加·托马斯 (Maja Thomas) 说:“对于我们而言, 销售一本可以无限借阅, 并且没有任何限制的电子书, 并不是一项可持续的业务模式, ”这句话反映了目前出版商对于电子书发展的忧虑。在国内这个问题似乎更加严重。

如果能建立一个电子书市场, 由出版商或其代理商向图书馆直接销售电子书许可证。在这个市场, 可以让图书馆直接买到许可证, 并且进行定价、使用条件和许可时间上的实验, 这会产生更加有效率的制度, 并且让电子书的价格向实体图书靠拢。并非所有的图书馆电子书许可证都应该是永久有效的, 不是所有的许可证都需要被限制在只能供一个用户同时使用, 不是所有的价格都需要在某个时间点上相等, 不是所有的价格都需要被出版商提前决定。比如, 像HarperCollins那种限定在只能借阅26次的事就不会发生, 可以提升到不限次的使用, 然后通过偏向于可变的定价———起初电子书能够借出更多次, 但是价格更高;随之可借阅次数减少但是价格降低。这样, 借阅次数的限制就不再是问题, 相反, 它对于图书馆来说是有意义的。

随着电子书产业的蓬勃发展, 无论是Over Drive、Amazon's Kindle还是国内的新浪读书、盛大文学等, 各电子书厂商和网络文学提供优质的电子书服务并收取一定的费用。当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付费订阅, 若干年后, 图书馆外借是否还会存在?也许会正如一位美国网民说的:忘记图书馆吧!图书馆若不想有所作为的话, 图书馆不仅将失去这一空间, 也将失去自己的地位。

参考文献

[1]李恺.图书馆在电子书时代的前景——以HarperCollins的新政策为例.

[2]图书馆电子书借阅的算术题:花20亿美元买10亿美元的书.2012-03-14.http://libspace.org/2012/03/14/tushuguandianzishu-jieyuedesuanshutihua20yimeiyuanmai10yimeiyuandeshu/

[3]李霄.瞭望2012年后的电子图书市场走向.

[4]OverDrive将推出电子书阅读平台.2012-05-31.http://www.dajianet.com/world/2012/0531/188052.shtml.

[5]OverDrive about.OverDrive.http://www.overdrive.com/About/

[6]蹇瑞卿.从OverDrive电子书平台建设看图书馆应用电子书重要环节之把握.

[7]建中读书.电子书对图书馆服务的影响.2012-03-10.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586b810100yjb8.html.

[8]上海市民数字阅读网.http://e.library.sh.cn/help0.htm.

刍议传统纯文学图书的坚守 篇9

一、“浅阅读”,文学图书品格的坚守

在部分纯文学阅读之外,通俗类浅阅读的需求在逐年升温,读者求实、求快、求速效,阅读的风向转向通俗类大众快餐读物。面对这一现象,出版工作者应该坚守出版物的质量内涵,坚守纯文学出版的品格,为大众阅读提供经典的优秀作品,担起文化传播的重任。

阅读决定着一个民族思维的深度和高度,可以说一部兼具思想性、文学性、艺术性的优秀文学作品不仅影响社会更可以影响人的一生。图书市场经久不衰的经典作品《平凡的世界》《人生》《穆斯林的葬礼》《梵高传》,几十年来的读者累计达到千万人次,被大众誉为一生不能不读的经典读物;2011年获得第八届茅盾文学奖的《你在高原》《天行者》《推拿》《蛙》《一句顶一万句》五部作品,出奇一致地集中高票获奖不无缘由,正如该奖评委叶梅所说“体现了当代文学的雄厚和坚守”。同时获得这个奖项提名的《遍地月光》《大地雅歌》《生命树》《天?葬》,都无不是理想照进现实、现实回望理想的让人思考不休、咀嚼不尽的厚重优秀之作。

一方面,文学编辑要具备较高的文学鉴赏性和职业的敏锐性,要有较强的对文学負责、对读者負责的文化担当意识,这些也被提高到坚守文学品格的高度。编辑是文化传播的先行者,文学作品的自身属性与社会属性均要求文学编辑有更高更严的专业能力和社会责任。首先,不辜負使命,对作家作品、读者、出版事业乃至全社会勇于承担责任。其次,具有高远文化品格追求,有敏锐的社会洞察力、市场的前瞻性和大众阅读嗅觉;有较高的修养、广博的知识,包括广泛的阅读甚至尽可能地写作,能与作家进行畅达沟通和充分交流。再次,有对作家作品的经营能力与水平。编辑应是一位社会活动家,要善于发现新人、培育新人新作;要团结接近作家,关心他们的思想、创作甚至生活,与作家在一个平台上探讨、交流,而不是游离于作家圈子之外;要视作品为特殊产品,立体营销,进行市场化运作。还有,在作品的思想性、文学性、艺术性上全面把握。编辑是作品的重要裁判员,要有较高的认识评判水准,在判断没有更多优质的前提下,不可以轻易拍板出版,倘若作品优良或有潜质,就要充分阐述理由,发出应有的主观声音。最后,对列入选题书稿进行精深加工,对作品进行净化和优化。编辑不仅是书稿的第一责任人,从某种程度说也要是书稿的一部分,利用编辑加工,参与作品再创造,强化规范,提升作品内涵,进而达到高品格水准。

另一方面,作家的基本素养、修养以及创作也应要求坚守。作家通过文学作品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彰显其艺术创造力和独创性,并试图以此来唤起读者相应的思想情感。编辑与作家、文本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编辑不仅要知晓作家的创作观、创作态度以及创作技能,同时还应与他们站在一起,交朋友,将编作关系进而发展为战友关系、最亲近可交心的友人关系,共同对生活敏锐观察,共同对创作深入研讨;在作家创作初期就尽可能地进行沟通甚至介入,尽力避免文学性微乎其微甚至缺失的作品出现。如今在经济快速发展时期,部分作家思想贫乏、作品平庸,忽视质量,只关心印数,为了追求经济利益,放弃文学的庄严和艺术的探索,编辑要引导他们摒弃用文学沽名钓誉,要以善为美,引人向上,协同作家坚守文学所应持有的神圣、崇高品质。

二、盗版书,文学图书正版的坚守

盗版这种未经授权非法使用他人劳动成果牟取暴利的行为,在遭受着严打和人们谴责的同时,却仍然遍布街头。图书市场的盗版书主要分两类,一类为国内正式出版物,非法复制销售;另一类为国外作品未授权引进,擅自出版。前者,盗版的顽疾被出版者痛恨不已,每一部好书出版,“正版”“盗版”编辑们都会纠结不已,封锁出版消息、一次印刷大印量且同一时间上市、在书中加防伪标识等等,尽管想尽办法花样百出与盗版抗衡,可真实效果甚微;后者,在中国加入《伯尔尼公约》《国际版权公约》组织之前,出版国外作品应属于未获授权版,之后的应属盗版。近些年,我国政府打击盗版力度在加强,出版界版权意识逐步提高,出版未授权版图书的现象大为减少,但国内出版物频繁遭遇盗版,屡禁不止。面对这一市场形势,出版者应利用自身出版优势,配合有关部门采取更加有效措施,抵制盗版;同时还应是自律守法的出版者,维护国内外知识产权,自觉净化版权空气,营造正版图书市场氛围。

《百年孤独》这本被誉为“值得全人类阅读的巨著”,在中国加入国际版权保护组织之前,市场上有多个版本,而后它又遭到疯狂的盗版。1990年,作者马尔克斯访问中国看到随处可见各种未授权版本后表示:“死后150年都不授权中国出版作品。”令人惊奇的是,这样一部横遭厄运几十年的图书,时隔不到20年就签到中文版权,而且2011年6月引进版上市后,不足4个月销售了80万册;如今不足一年,其印数已达130万册。出版后连续于6、7、8三个月位居开卷虚构类图书榜单第一名。然而,当初很多人并不看好《百年孤独》的首次正版发售,曾有人放下狠话:“正版《百年孤独》难逃孤独。”还有人说:“这是为中国几十年盗版书买单。”

《百年孤独》重塑正版,出版者尽管付出了高额版税,但严谨高水准的文本、令人惊奇的市场表现,足以说明中国出版者的正版经典坚守的信心与魄力,同时也表明中国读者的纯文学的基本修养以及他们的道德判断的底线相当不一般,在这样一部正版史诗般的经典面前表现出的局外人不能理解的购买力,正是他们对这一世界级名著表达的怀恋和敬意。正版的力量如此巨大,也留给了出版者不尽的思考。

三、电子书,精准图书市场目标的坚守

五年前,电子书能否像纸质书一样成为被普遍接受的阅读方式还是一个饱受争议的话题,而今,电子书与纸质书已平分天下。从全球来看,数字出版是未来的发展方向,纸张已经不是书的唯一载体。处在这一阅读形式多元化的大环境,传统出版除顺应形势积极加入数字出版行列外,纸质出版还应挖掘自身潜力,找准图书市场目标,并充分利用自身纸质特色,营造更浓的书香氛围,赢得读者与市场。

1. 图书策划上——求精准

图书的市场精准目标关乎书的走向及命运,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首先,确定图书选题目标。做选题最重要的是进行市场研究,要进行市场判断,研究市场的规模,考量图书市场目标。其次,进行读者定位。确定目标读者,从工作性质、年龄结构、受教育程度等各个方面,研究其购买和阅读的需求状况,并与图书紧密结合,把需求体现其中。再次,研究装帧定位。一本书装帧好坏,是否正确传达书稿立意以及编辑思想,直接影响读者与它的距离,影响其市场的表现,图书装帧应抓住书稿特征、文本气息,符合读者的阅读心理需求和契合读者的审美取向。最后,营销定位。以图书目标与特征为根基,采取可行的立体营销策略,实现市场价值。

寻找老牌经典书新的市场点,是此类图书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的有效方法。文学经典《梵高传》,在市场上细水长流了近30年。为了适应新形势,三年前编辑经过市场调研,重新调整市场定位,决定大刀阔斧对其进行改造,新的策划方案中有大小八项调整。由于近年图书市场转向主要以年轻人为主,首先重点在文本上重新修订。除文本外,编辑对应社会现状,考虑目前特别是年轻人生存状态,原书名做了调整,将“渴望生活”副书题调前;大胆换掉原名家设计多年市场认可的红色封面,以梵高画作的一个走在路上的人单独剪出设计在封面上;插图也进行了调整由前插改为随文;增加了名人与读者的读后感言,增加书腰以加强营销力度等。在同类图书市场竞争激烈的境况下,新版《渴望生活?梵高传》一枝独秀,三年达16次印刷,印数已达近30年的总印量,取得了同原版翻译图书销售最好的业绩。面对繁荣的阅读市场,编辑了解图书与读者特点,把握书的精髓,深入市场调研,进行全方位策划与实施,实现了市场目标。

2.书籍装帧上——求特质

纸质书的视觉触觉是其特有优势,一是利用书籍的装帧设计以及印刷工艺在封面这个媒介上,按照装帧美学理论,把深邃的寓意运用在不同的新的设计手段和介质上,将书稿内涵释放到整体装帧理念中,通过拓展深度想象空间,提炼出吸引眼球的灵动的设计灵感;二是在材料纸张、印刷工艺、裁切装订等环节进行调整,运用多种元素,扩展书籍制作的创意边界,引导读者由吸引到了解、由粗览到动心,进而引发他们触动触摸、掏钱购买的冲动。以拥有不仅是阅读的愉悦而是外在感官触觉的有形之美以营造传统书香氛围,实现图书新的亮点。

编辑要研究书稿的特点和图书品相的潜在关联,注重内容的呈现方式。三毛文集五卷精装版出版之前,很多出版社都是清仓甩货,原因之一是没有找到三毛作品的气息,将三毛定义成经典作家。三毛作品年轻人读,是年轻人对无法实现的梦想的一种寄托,所以呈现的整体气息就不应该是经典的,不然会带来读者和作品的距离感。这套将三毛十九部作品全部打乱编排的五卷精装版,以三毛的生命历程分为:《雨季不再来》《撒哈拉的故事》《温柔的夜》《梦里花落知多少》《万水千山走遍》。在套书装帧上,专门特意精选了五幅法国画家卢梭的画分别铺满封面,并且统一把画作又单独延伸隐印在硫酸纸的封腰上,并用红、蓝、橙、绿等五种色调设计成底衬,以产生套书设计及工艺制作上相互呼应、相互衍生、相互关联的效果。出版至今,三毛的作品累计销量已超过300万册。

“我们没有显赫的地位,却有穿越时空的翰墨芬芳;我们没有殷实的财富,却有寄托心灵的文化殿堂”。在这个极度崇尚物质金钱的时代,出版者的主体价值和历史责任更应融为一体,坚守传统纯文学的品质,利用图书出版和产品优势,契合大众读者需求,打造出可留可传可收藏的优秀出版物。

传统图书阅读 篇10

信息技术发展的同时, 促进了我国图书馆的发展, 新型的复合型图书馆应运而生, 适应了时代的进步以及人们的需要, 改变了图书馆传统的工作方式、信息组织方式以及服务理念。在传统的图书馆不断发展的过程中, 始终秉承着力图最大限度发挥其功能, 更好地为人们服务这一理念, 这也将是此项工程中面临的最大问题。系统论这样认为系统整体的功能大于各个部分功能的和, 只有保证其在开放以及有序的情况下才能发挥最大功能。当我们把复合型的图书馆和系统论联系起来, 并使各个要素、各个环节之间达到有机联系时, 复合型图书馆才能发挥其最大价值, 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的整合是达到该目标的最佳方法。所以, 笔者在本文中从信息资源配置、信息组织技术、组织机构以及用户服务与教育等几大方面来详述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的整合。

二、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的整合

(一) 信息资源配置的整合

在信息资源配置的过程中, 把传统的实体文献与数字化文献的链接以及馆藏这一步骤做好是至关重要的。一般我们的图书馆中最重要的馆藏数字资源系统是OPAC, 通过它能够很好的实现传统图书馆资源和数字图书馆资源相链接, 在Z39.50协议的基础上, 把来自不同平台上的OPAC数据库整合在一起, 建立起一个检索系统, 使用户通过这一个平台就能实现相关图书的检索。

除了注意以上的问题外, 还要考虑到“二八”法则, 即百分之二十的读者注意力在百分之八十的图书上, 而百分之八十读者的注意力在百分之二十的图书上。所以图书馆要加强那百分之二十的藏书, 另外百分之二十的图书需要从图书馆内获得。由于在信息时代资源的传输费用低于文献的收藏费用, 所以, 在对图书馆内的资源进行规划的时候, 一定要多方面的考虑, 在原有资源的基础之上, 综合用户的需求, 还要把纸质文献和电子文献结合起来, 实现实体馆藏和虚拟馆藏的互补。

(二) 信息组织技术整合

在构筑信息组织的方法过程中, 要注意把理论和技术整合在一起。传统的文献组织方法有分类法和主题方法, 这些基于内容的文献组织方法一定程度上具有很大的优势。信息时代的发展, 搜索引擎受到了广泛的瞩目, 但是它在搜索过程中的准确率比较低。随着网络的发展, 这种信息的查找变得越来越困难, 元数据在这样的条件下产生了。这种信息组织技术的整合优势在于:一方面, 图书馆学家要和技术人员进行合作, 一同研发信息的组织方法, 取传统图书馆的信息组织优势, 与现代的信息技术相结合。另一方面, 图书馆学者还要不断吸取新技术成果, 将传统的研发和新技术成果形成优势互补, 研究发明出更快捷的搜索引擎[1]。

(三) 用户服务的整合

传统服务的理念与技术的融合, 开启了新时代的用户服务模式。把读者放在第一的位置上, 时刻把用户的感受放在服务的目标之上, 在新信息环境下, 利用新技术方法, 开展及时服务, 大大地节约了用户的时间。也就是通过计算机网络开展有效的远程、在线咨询等服务, 进行一对多的服务, 方便了用户服务理念和网络管理的结合。

(四) 图书馆组织机构的整合

传统图书馆的组织机构是把文献的加工作为核心内容, 以阅览和外借为主形成的组织机构模式。信息时代的今天, 收藏已经不是图书馆工作的重心, 除此之外, 存取也成为了馆藏的重要一部分, 而且越来越重要。在今天图书馆中重要的部分是信息技术, 虚拟的馆藏。所以, 它作为一个新的职能部门, 主要负责图书馆网络的维护以及数据的更新。传统的采编部门和编目部门合并, 形成了今天的采编部, 除了要对传统文献的采编, 还负责对商业数据库使用权的购买和网上信息的采集、加工以及整序。为了适应网络环境的发展, 产生了数字化信息加工部门。因为在网络的环境下, 能够实现资源的异地存取和共享, 在这一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我们将由信息加工部门来进行维护[2]。所以, 在建立信息加工部的时候, 要充分利用网络建立起图书馆的主页, 使本馆特色的资源成为复合型图书馆的重要职能部门。同时电子阅览室的建设也应该受到重视, 它能够为用户提供网络检索设备的场所, 可见它的地位也是不容忽视的。

(五) 用户教育的整合

传统的图书馆用户教育和今天的数字化图书馆用户教育, 二者互为补充, 相互促进。一方面, 在信息化的今天, 传统的用户教育手段、内容以及方式要进行改变, 与今天的环境相结合, 充分运用信息技术, 比如网上入馆教育等;另一方面, 施行教育的人员应该由图书馆员和信息技术人员组成。图书馆组织中心部是一个信息资源的交汇处, 主要负责组织、整理以及开发信息;而网络管理中心主要负责计算机的信息处理技术, 二者发挥各自的优势特点, 对用户展开教育, 既有利于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推广和普及, 又利于用户教育向专业化和正规化的方向上转变。

在进行用户教育的时候, 要实现传统的手工检索和计算机网络检索的有机结合, 向用户介绍传统图书馆用户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 其中包括分类知识、主题知识等, 还要增强用户对网络知识以及技能、各种搜索引擎的使用以及规则, 计算机操作的基本知识以及计算机信息检索等的了解。

结语

综上所述, 传统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的整合不是二者功能的简单叠加。而是二者之间内部各要素的有机结合, 形成相互补充, 相互促进的关系。图书馆的发展要不断适应变化的环境, 利用不断积累的优势, 最大限度发挥复合型图书馆的功能。

参考文献

[1]董文敏.代公共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建设探讨[J].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1 (4) .

上一篇:不良后果下一篇:巫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