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图书

2024-06-07

美术图书(共9篇)

美术图书 篇1

高等美术院校图书馆的职责:为高等美术院校搜集、整理、加工、存储、开发与利用高等教育资源, 在高等美术院校教育的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拥有一个管理严格, 教育服务一流的图书馆, 这是每个美术院校都梦寐以求并且极力追求的。

1 数字化美术类信息资源

传统的图书馆主要以纸张为文字或者图画的载体, 开战的各种活动也是根据纸张图书而进行的。如今, 在科技发达的现代社会, 普通的图书馆已经无法满足读者们的需求, 因此, 各种载体的图书走上了恢弘的舞台。高等美术院校图书馆和其他普通的图书馆相比具有许多鲜明的特色。主要表现在:高等美术院校图书馆是根据教学和研究需要来收藏具有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的食物资料, 而并非全是纸张类图书。这些资料具有浓厚的历史性和艺术性, 可以更加方便读者去观摩、参考和触摸, 这样起到的效果比纸张类图书要大很多。

现代高等美术院校坚持走科学道路, 紧随时代步伐, 多数已建成拥有电子资源、网络资源为一体的完整美术图书资源。高等美术院校图书馆的目的就是传达美术图像和文字信息, 收藏众多博物馆名画, 使学生享受文字信息和图像信息, 实现网上轻松阅读、搜索美术图画、欣赏、下载与一体的阅览过程。高等美术院校已经形成了电子、数字、网络化的管理和阅读体系, 可以更加方便、更快、更便捷的使读者阅读, 更不受地理和时差的影响。数字化高等院校美术图书馆还实现了网上资源的共享, 大大弥补了普通高校美术图书馆中所存在的各种不足。

2 高等美术院校图书馆如何发展

一个完整的图书馆离不开人力、财力和物力的支持, 人力资源作为图书馆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因素, 它的建设是重中之重, 如果没有了人力资源, 图书馆何谈发展。因此, 为图书馆挑选一批具有专业素质的人才是图书馆发展的关键因素。学校管理层要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 加强对人才的招聘力度, 为弘扬我国美术文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新世纪的图书馆都讲求科学和人文精神的结合。顾名思义, 就是指的是图书馆要将服务读者的思想融合到各行各业中, 来使读者们学到新的技术, 图书馆的管理和工作人员应当利用信息化网络来给读者们提供他们所需要的信息。所以, 图书馆的相关工作人员不仅要具备相应的岗位素质和图书馆知识, 还要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网络和计算机通讯知识, 更要熟悉相关的美术知识以及具有美术基础, 这种复合型的人才是高等院校图书馆急需的。可是, 目前, 我国多数高等美术院校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实际情况却与上文所讲的背道而驰。图书馆工作人员普遍学历不高, 而且非图书馆专业的毕业人员占有基数较大。高学历者十分稀少, 懂艺术专业的人员更加少之又少, 导致了图书馆工作者不了解美术方面的知识, 无法解读读者想读什么, 想要什么, 满足不了读者的要求。因此, 美术类高校应当重视对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专业、美术、网络等方面知识的培养, 紧跟时代步伐, 利用网络进行全方位的提升, 还应当积极吸纳懂图书馆专业的高技术人才, 为高校美术院校图书馆的艺术特色化、网络数字化的发展与管理化来做好人力资源的准备。

3 将馆员工作从业余化转为专业化

馆员工作是为情报技术专家在文献与读者中间起联系人作用的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图书馆服务人员需要走进服务对象的内心中去, 以自身素质和能力帮助读者去获得全面而准确的文献信息, 接受并完成读者的要求, 给读者提供便利, 省去了那些找书的时间, 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书画阅读当中。如今的图书馆, 电子化的气息越来越浓厚, 极大的便利了工作者和读者, 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管理部门要组织图书馆工作人员学习与进修, 增强相关的专业知识, 外语水平和文献知识水平, 使馆员较多地掌握为读者的咨询提供服务的能力, 从而使得图书馆质量再次得到质的飞跃。

4 强化主动服务

对于传统的图书馆来讲, 图书馆是中心点, 而其他的所有都是围绕着图书馆的馆舍进行的。一般来说, 图书馆都拥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数量庞大的藏书, 里边的书籍分类明了, 门类齐全。可是, 工作人员习惯了借出还入的工作习惯, 严重束缚自己的思想, 使本应该有的主动服务变为被动服务。贯彻以人为本、以读者为本的图书馆的服务应走出图书馆, 面向读者, 主动上门服务。图书馆应以读者为中心, 急读者之所急, 为读者节约宝贵时间。图书馆应从文献资料的收藏者、保存者, 转变为信息资料的提供者。高等美术院校图书馆应根据其特点, 从数以万计的美术画册、书刊资料中主动提供与教职工和学生读者的教学、科研和进修学习需要的信息资源, 强化主动服务。

5 加强电子阅览室的建设和管理

图书馆的电子阅览室是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项目。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包含部分众多, 主要包括服务器、多媒体工作站、电子读物等, 可以极大的便利读者需求, 为读者提供馆藏或者馆际中的内容和信息。电子阅览室作为一个学校的信息中心, 为学生及各个读者带来了很多好处。多媒体的图书馆阅览室可以满足高等美术院校师生检索某一主题, 检索并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可以更好的把握未来世界艺术发展的脉搏, 满足多方面的艺术信息的需求。当今, 高等美术院校图书馆已随着知识全球化、社会网络化而成为整个社会信息网络的组成部分。高等美术院校图书馆应根据其相对文字依赖性少、艺术视觉图书资料依赖相对较多的特点将工作重心向服务观念信息化、服务手段现代化、服务形式多元化、馆藏资源的艺术特色化、队伍建设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在不断发展的网络环境下, 更好地为艺术教学、科研服务。

6 结语

在高等美术学院中, 美术图书馆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 图书馆如何做好美术教育服务, 这是图书馆管理和工作者应当注重探讨的问题, 只有做好教育服务工作, 才能使美术院校图书馆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

摘要:高等美术院校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 已经具备了自己的特色, 本文从美术类图书馆发展的方向、人力资源、硬件的发展等方面入手, 分析并阐述美术院校图书馆如何为美术教育服务, 以飨读者。

关键词:高等美术院校,图书馆教育

参考文献

[1]马丽华.高等美术院校艺术品档案的形成及特点[J].浙江档案, 1996 (6) .

[2]毛汉玉.艺术专业馆藏图书与特色服务[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03, 23 (4) .

[3]王扭.健全艺术档案促进美术教育[J].兰台世界, 2007 (5) .

美术图书 篇2

发布日期:2012-06-18浏览次数: 743字号:[ 大 中 小 ] 湖北省美术馆 公共图书馆 群众艺术(文化)馆 乡镇综合文化站免费开放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美术馆、公共图书馆、群众艺术(文化)馆、乡镇综合文化站免费开放专项资金(以下简称“免费开放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根据《文化部财政部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文财务发[2011]5号)、《财政部关于加强美术馆公共图书馆 文化馆(站)免费开放经费保障工作的通知》(财教[2011]31号)和《省文化厅 省财政厅关于推进全省美术馆 公共图书馆 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鄂文化文〔2011〕296号),结合全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全省各级文化行政部门归口管理 的美术馆、公共图书馆、群众艺术(文化)馆、乡镇综合文化站。

第三条美术馆、公共图书馆、群众艺术(文化)馆、乡镇综合文化站使用免费开放专项资金接受审计、财政和文化等主管部门的监督和检查。

第二章免费开放专项资金来源 第四条免费开放专项资金来源

(一)中央财政补助我省的免费开放专项资金。

(二)省级财政在预算中安排的免费开放专项资金。

(三)省以下各级财政在预算中安排的免费开放专项资金。

第五条 省级美术馆、图书馆、群众艺术馆开展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项目支出所需经费由省级财政负担;中央财政对市、县级美术馆、公共图书馆、群众艺术(文化)馆以及乡镇综合文化站开展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项目所需经费予以补助。

第六条免费开放专项资金补助标准

地市级图书馆、群众艺术(文化)馆开展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项目经费补助标准为每馆每年50万元,县级图书馆、文化馆补助标准为每馆每年20万元,乡镇综合文化站补助标准为每站每年5万元(国家标准如有变动则按新标准执行)。中央财政按照补助标准负担50%。美术馆补助标准另行研究制定。地方财政可根据实际情况提高补助标准,所需经费由地方财政自行负担。第三章免费开放专项资金的使用范围

第七条 美术馆使用范围:基本展览支出。

第八条 公共图书馆使用范围:免费开放一般阅览室、少年儿童阅览室、多媒体阅览室(电子阅览室)、报告厅(培训室、综合活动室)、自修室等公共空间设施场地;免费提供文献资源借阅、检索与咨询、公益性讲座和展览、基层辅导、流动服务等基本文化服务项目;辅助性免费服务(如办证、验证及存包等)。

第九条 群众艺术(文化)馆使用范围:免费开放多功能厅、展览厅(陈列厅)、宣传廊、辅导培训教室、计算机与网络教室、舞蹈(综合)排练室、独立学习室(音乐、书法、美术、曲艺等)、娱乐活动室等公共空间设施场地;免费提供普及性的文化艺术辅导培训、时政法制科普教育、公益性群众文化活动、公益性展览展示、培训基层队伍和业余文艺骨干、指导群众文艺作品创作等基本文化服务项目;辅助性免费服务(如办证、验证及存包等)。

第十条 乡镇综合文化站使用范围:免费开放多功能厅、展览厅(陈列厅)、辅导培训教室、计算机与网络教室等公共空间设施场地;免费提供书报刊借阅、时政法制科普教育、群众文艺演出活动、数字文化信息服务、公共文化资源配送和流动服务、体育健身、青少年校外活动等服务项目;辅助性免费服务(如办证、验证及存包等)。第四章免费开放专项资金的审核下达

第十一条免费开放专项资金核批程序

(一)中央免费开放专项资金由省财政厅根据各地实际情况,会同省文化厅审核制定资金分配方案,经省政府批准后及时下达各地。

(二)各级财政在收到补助资金后,应在10个工作日内下达到各相关单位。

第十二条 免费开放专项资金实行动态管理,新增免费开放的美术馆、公共图书馆、群众艺术(文化)馆、乡镇综合文化站数量由省文化厅会同省财政厅审核后报文化部、财政部确定。

第五章免费开放专项资金使用监管

第十三条各级财政、文化主管部门要履行对专项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省财政厅会同省文化厅对免费开放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不定期检查,检查结果作为今后确定相关项目、安排补助经费和改进管理的依据。

第十四条 免费开放专项资金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对虚报、冒领、截留、挪用、挤占专项资金等违反财经法律法规的行为,按《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规定处理。第十五条 免费开放专项资金和按照市场化运作举办展览取得的展览收入、社会各界的捐赠收入及其他收入统一纳入部门预算实行综合财政预算管理。

第十六条各级财政部门应将美术馆、公共图书馆、群众艺术(文化)馆、乡镇综合文化站免费开放所需经费纳入预算予以保障。在中央财政对免费开放的美术馆、公共图书馆、群众艺术(文化)馆、乡镇综合文化站给予专项资金补助后,不得将中央免费开放补助经费用于抵减原有的财政预算和“以钱养事”经费,不得降低同级财政用于美术馆、公共图书馆、群众艺术(文化)馆、乡镇综合文化站的正常经费标准,原有的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经费不得减少。

第六章附则

第十八条本办法由省财政厅、省文化厅负责解释。

第十九条各地可结合本地实际,制定美术馆、公共图书馆、群众艺术(文化)馆、乡镇综合文化站免费开放专项资金管理细则。

第二十条本办法有效期两年。第二十一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江西省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补

助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按照文化部、财政部《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开放工作的意见》和财政部《关于加强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经费保障工作的通知》文

件要求,为规范和加强各级财政补助地方公共图书馆、文化馆

(站)免费开放工作专项资金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 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财务规章制度,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

本办法所称免费开放补助专项资金

(以下简称专项 资金),是指上级财政拨付全省和省、市、县三级财政安排的用

于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方面具有指定用途的资

金。第二条

专项资金使用范围

(一)馆(站)开展各种文化活动费用、培训费用。

(二)馆(站)运行维护:水电运行费、设施维护费、物 业管理费。

(三)馆(站)电子信息设备维护:计算机设备维护费、网络与宽带接入费。

(四)馆(站)灯光印象设备维护。

(五)馆(站)人力资源经费:馆(站)人员教育、培训

经费,国家法定节假日补助费。

(六)馆(站)工作人员遐想辅导费用,流动服务费用。

(七)馆(站)宣传、服务资料、各种制度建设费。2

(八)文化馆、图书馆网站建设、维护经费。

(九)馆(站)订阅《中国文化报》费用。

(十)综合文化站开展体育健身服务项目费用。第三条

专项资金应按照统筹规划、科学立项、统一分配、分级管理、专款专用、追踪问效的原则进行分配和管理。

第四条

专项资金应当纳入预算进行管理。专项资金管理

实行科学民主决策、公开透明运行、绩效考评和责任追究制度。文化主管部门对免费开放中央补助资金要建立绩效考核机制。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化部门按自身职责做好专项

资金的监督管理工作。第六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举报违反专项资金法律、法

规和规章的行为。

第七条 各级文化部门在中央补助地方免费开放专项资金

到位后,应及时督促财政部门按规定足额落实地方配套资金并

及时下达到各相关单位。

第八条 文化主管部门要对专项资金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

查,或委托审计部门进行审计。

第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

(站)

免费开放所需经费纳入预算予以保障。中央和省财政专项

资金补助后,不得降低同级财政用于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的正常经费供给水平。

第十条

乡镇文化站免费开放专项资金由所属县

(市、区)

文化主管部门统一管理,文化站应根据免费开放工作需要向文

化主管部门提交经费使用计划,申请划拨免费开放补助经费; 省、市、县级文化馆(群艺馆)、图书馆每半年应及时向本级财

政局和文化主管部门报告免费开放工作开展及免费开放补助资

金使用情况。各群众艺术馆、文化馆(站)、公共图书馆要严格

按照专项资金支出范围制定免费开放资金使用方案和年初工作

计划报本级财政部门和文化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一条 各馆(站)根据实际需要、免费开放专项资金

使用效益和管理等情况,统筹考虑中央和地方安排的免费开放

专项资金,综合平衡后,严格按照免费开放资金支出范围,提

出免费开放专项资金使用方案并实施。第十二条

专项资金使用单位应当按专项资金预算、专项

资金安排计划、编制专项资金用款计划,报业务主管部门。

第十三条 业务主管部门应当于收到专项资金用款计划之

日起 日内进行审核,符合规定的,于收到用款计划之日起 10 日内拨付专项资金,不符合规定的,应当书面告知申请单位,并说明理由。第十四条

凡使用专项资金形成的资产,均属国有资产,应纳入单位资产统一管理,合理使用,认真维护。

第十五条 除依法应当保密的事项外,业务主管部门、专

项资金使用单位应当公开专项资金管理、使用等情况。

第十六条

业务主管部门、专项资金使用单位应当简历、健全专项资金各项管理制度,实施内部监督;业务主管部门应

当对其管理的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业务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其上级行政机关或监 察机关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

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对符合条件的申请不予受理的;

(二)出具虚假验收报告的;

(三)不按用款时间要求拨付专项资金的。

第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照

《财 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的有关规定处理;构成犯罪的,依

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依照预算或者用款计划核拨专项资金的;

(二)以虚报、冒领等手段骗取专项资金的;

(三)截留、挪用专项资金的;

(四)滞留应当下拨的专项资金的;

(五)扩大开支范围、提高开支标准的。

第十九条 专项资金要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a 章制度和项目实施方案的规定,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

得以任何形式平调、挤占和挪用;不得用于文化部、财政部规

定用途之外的项目以及国家规定不得列支的其他费用;不得用 于基本建设或抵充行政事业经费;不得用于各种罚款、偿还债务、捐赠赞助、对外投资等支出。

三馆一站免费开放保障能力需提高 制

度建设将加强

2012年06月25日 19:3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2)

中新网6月25日电 文化部财务司副司长马秦临25日表示,“三馆一站”免费开放后服务人次明显增长,服务内容明显丰富,但同时也存在保障能力需要提高等方面的问题和困难。文化部将通过加强制度设计,提升免费开放的制度化水平等措施进行相应完善。

“十七大以来文化建设成就系列文化财政投入及文化设施建设情况”新闻发布会25日在北京举行。

当天会上,有记者就“三馆一站”(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进展和计划提问。

文化部财务司副司长马秦临回答时表示,据统计,截止到2011年底,全国各省市区共有15个省级美术馆、2951个公共图书馆、文化馆3285个、乡镇文化站34139个,全部进行了免费开放。从资金落实情况来看,各地将18.22亿元划拨到了用款单位,中央资金到位率达到100%,中西部一些老少边穷地区,克服财力紧张困难,也积极落实免费开放资金。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地方各级财政共落实免费开放保障资金25.3亿元。

从实施效果来看,免费开放之后服务人次明显增长,服务内容明显丰富,服务形式明显拓宽,服务品牌明显形成。

马秦临同时表示,在督查过程中发现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

一是免费开放的保障能力还确实需要提高。首先经费上还有一些没有完全得到落实,地方配套资金没有完全到位,直接影响到相关文化机构公共文化经费保障水平;据统计中部地区的10个省中6个省没有全部落实地方承担的资金,占的比例达到60%;西部12个省区有7个省区没有落实地方承担的资金,占58.3%,地方要配套50%或者20%的资金,有的省份配的比较少,没有完全配套。

第二,地市级目前财政补助标准是地市两馆50万元、县级两馆20万元,与现在免费开放实际需要资金的情况还存在一定差距,标准比较低。

第三,省级图书馆、文化馆免费开放经费保障标准没有统一的规定,导致部分省级免费开放过程中经费保障水平低于国家规定的地市级免费开放保障水平。

二是免费开放相关制度设计需要加强,有以下几个方面:现在还没有制定免费开放的资金管理办法,这是下一步尽快要做的事情;缺乏免费开放细化服务标准;缺乏免费开放考核激励机制,不利于调动免费开放单位的积极性。

三是免费开放人才还需要补充。免费开放之后,各个机构应该是零门槛进入,文化机构工作人员相对缺乏,专业人才体现出匮乏的局面。

四是免费开放的内容形式需要创新。目前服务内容方式、手段等等还是比较传统,提供的公共文化产品缺乏一定的针对性,群众参与度还不像期望的那么高。

五是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设备情况还需要完善。现在虽然初步建立了覆盖城乡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但是由于文化单位底子比较薄,历史欠帐比较多,构建出来的五级网络还需要不断完善,特别是县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设施设备薄弱问题较为明显,急需改善。

马秦临介绍说,针对此前督查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将通过几方面来进行完善:

一是加强制度设计,提升免费开放的制度化水平。要尽快研究制定国家层面的“三馆一站”免费开放经费保障管理办法,加强资金的监督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同时深化公益 性文化单位内部改革,逐步完善监督考核机制,增强活力,提升公共文化单位的管理水平。

二是丰富服务内容,提升免费开放的品牌化水平,按照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的要求,既提供雅俗共赏的普适性内容,也提供雅俗分赏的对象化内容,注重开展面向未成年人、残疾人、弱势群体、农民工的免费服务。盘活现有文化资源,同时不断设计增加新的服务项目,培育形成具有区域特色、文化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三是创新服务方式,提升免费开放的现代化水平。在巩固和提升场馆服务原有手段同时,强化数字服务理念,不断扩大免费开放的辐射区域。一方面将传统的图书文献、文艺指导等文化资源转化成数字资源,另一方面根据数字技术的传播特性,开发相应的服务内容,积极开展流动文化服务,不断扩展免费开放的服务范围。

四是进一步加大投入,提升免费开放的经费保障水平。一方面督促地方各级政府、各级财政进一步落实地方负担的保障经费,争取中央财政按照标准对中西部老少边穷地区全额负担。另一方面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研究美术馆补助标准,建立统计数据动态调整机制,将新建成的馆站及时纳入补贴范围。

五是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免费开放的影响力。(根据文化部网站直播文字整理)财务管理制度

目的:为了规范公司日常财务行为,发挥财务在公司经营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中的作用,同 时也便于公司员工对财务工作的有效监督,特制定本制度。

第一条:公司财务工作任务、逐日收集汇总销售数据 2、定期清理应收应付款项、月底进行账务整理,月初出报表

第二条:

每天按时收集各销售点的销售单据,并检查单据有无遗漏,及时入账;监督各收银

处现金余额,做到账实一致。

第三条:做好物流代收货款的记录,并及时追踪款项是否到账,超过十天仍未到账的通知业 务部门联系客户,避免造成意外财物损失。

第四条:妥善保管市场内调货单据,逐笔结出余额,及时收款。

每五条:每周导出应收及应付款并做出详细批注,分发到各业务部门,督促业务部门积极催

收应收款,避免形成坏账;督促对应负责人对采购退货进行跟踪,并及时与厂家核

对余额,保证其真实性和准确性,凡一年以上应付而未付的款项应查找原因,对确 实无法付出的应付款项报公司经理批准后处理。

第六条:监督公司费用的支出,每笔费用的支出应有相应负责人、经手人及付款人签字,详

见“财务报销制度”,力争做到费用报销规范化。

第七条:认真审核请款单,对于长期合作的供货商,则查明前期有无退货并协商是换货还是 减款处理,并提醒负责人追踪已汇款货物;对新供货商的账号资料进行核实,确保

货款顺利汇出。

第八条:

月底核对各银行余额,有未达账的做出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并在下个月初进行追踪。第九条:月底与月结客户一一对账,并催促在月初付款,及时收回货款,保证公司的正常运

营。同时配合供货商对账,对于有预付款的货商应及时核对账目,结出货款余额。

第十条:月初 号之前做出上月财务报表,并把各项收入和费用分解核算到各部门,同时与 上月对应项目进行比较,对公司领导的经营策略起到一定参考作用。

第十一条:月初导出各项费用明细及往来款项明细,做出详细分析,在下一月进行有针对性 的改进。

第十二条:对公司的财务数据做好保密工作。

理暂行办法公布

2013年07月01日 17:3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7月1日电 据财政部网站消息,财政部、文化部日前印发《中央补助地方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暂行办法》规定,专项资金由中央财政设立,用于支持文化主管部门归口管理的地市级和县级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以及乡镇综合文化站免费开展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地方财政应当保障本地区免费开放“三馆一站”日常运转所需经费,不得因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而减少应由地方财政安排的资金。

此外,《暂行办法》还规定,专项资金管理和使用坚持“定额补助、择优奖励、分级管理、专款专用”的原则。

以下为《暂行办法》全文:

中央补助地方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专项资

金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和加强中央补助地方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管理,根据国家 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专项资金由中央财政设立,用于支持文化主管部门归口管理的地市级和县级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以及乡镇综合文化站(以下简称“三馆一站”)免费开展基本公共文化服务。

地方财政应当保障本地区免费开放“三馆一站”日常运转所需经费,不得因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而减少应由地方财政安排的资金。

第三条 专项资金管理和使用坚持“定额补助、择优奖励、分级管理、专款专用”的原则。

第四条 专项资金管理和使用应当接受财政、审计和文化等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二章 补助范围、标准与支出内容

第五条 专项资金分为补助资金和奖励资金,其中:补助资金用于对东中西部地区“三馆一站”免费开放所需支出给予补助;奖励资金用于对“三馆一站”免费开放工作实施效果好的省份给予奖励。

第六条 “三馆一站”免费开放基本补助标准:

(一)地市级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每馆每年50万元;

(二)县级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每馆每年20万元;

(三)乡镇综合文化站每站每年5万元。

基本补助标准可以根据文化事业发展需要和财力可能实行动态调整。

第七条 中央财政对东、中、西部地区分别按照基本补助标准的20%、50%和80%的比例安排补助资金,其余部分由地方财政负责安排。各地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提高补助标准,高于基本补助标准部分,所需资金由地方财政自行负担。

对党中央、国务院文件规定比照享受中部政策的东部地区,中央财政按照基本补助标准50%的比例安排补助资金;比照享受西部政策的东中部地区,中央财政按照基本补助标准80%的比例安排补助资金。

第八条 奖励资金由中央财政根据当年专项资金预算规模,结合上“三馆一站”免费开放工作进展及相关检查评价结果核定。

第九条 专项资金用于“三馆一站”免费开展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项目所需支出,其中:

(一)美术馆:举办展览、公益性讲座,开展公共教育和观众体验拓展活动,业务活动用房小型修缮及零星业务设备更新等。

(二)图书馆:文献资源借阅、检索与咨询,举办公益性讲座、展览,开展阅读推广、宣传活动,基层文化骨干业务辅导,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公共电子阅览室服务及设备运行维护,流动图书借阅与送书下乡服务,业务活动用房小型修缮及零星业务设备更新等。

(三)文化馆:举办普及性文化艺术类培训项目,举办公益性讲座、展览,开展宣传活动,组织公益性群众文化活动,基层文化骨干业务辅导,民间文化传承活动,业务活动用房小型修缮及零星业务设备更新等。

(四)乡镇综合文化站:组织公益性群众文化活动,举办公益性讲座和展览宣传,村级文化骨干辅导,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公共电子阅览室服务及设备运行维护,业务活动用房小型修缮及零星业务设备更新等。

第十条 专项资金不得用于支付各种罚款、捐款、赞助、投资等支出,不得用于编制内在职人员和离退休人员工资及津补贴、基本建设、大型维修改造、美术作品征集等支出,不得用于偿还债务。

第三章 申报与审批

第十一条 各省级财政部门应当会同省级文化主管部门做好本地区上“三馆一站”免费开放工作总结,根据上文化统计年报数据,提出本专项资金申请,于每年4月30日前联合报送财政部和文化部。

凡单方面上报或越级上报的均不予受理。

第十二条 文化部负责对地方报送的专项资金申请报告进行审核汇总,提出资金分配建议方案报财政部。

第十三条 财政部对文化部提出的建议方案进行审核,于每年6月15日前将专项资金下达省级财政部门,同时抄送文化部。

第十四条 财政部根据当年补助资金总额的一定比例,于每年9月30日前将下一部分补助资金预算提前下达省级财政部门。

第四章 管理与使用

第十五条 各省级财政部门收到财政部下达的专项资金预算后,应当及时商同级文化主管部门,在60日内予以分配下达。

第十六条 各级财政部门应当按照基本补助标准及相应的资金负担比例足额落实“三馆一站”免费开放所需资金。各省级财政部门应当结合本省实际,统筹安排奖励资金,用于“三馆一站”免费开放,不得用于抵顶基本补助标准支出中应由地方财政负担的资金。

第十七条 乡镇综合文化站补助资金原则上由县级财政部门会同同级文化主管部门统筹管理,根据各乡镇综合文化站基本公共服务项目开展情况和资金申请情况核定下达。

第十八条 专项资金预算下达后一般不予调整,确因特殊情况需要调整的,应当按照本办法规定的申报程序重新报批。

第十九条 专项资金支付按照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管理制度规定执行。

第二十条 专项资金支出应当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财务规章制度规定的开支范围及开支标准;国家有关财务规章制度没有统一规定的,由资金使用单位结合实际情况规定,报文化主管部门和同级财政部门备案。

第二十一条 专项资金支出过程中应当实行政府采购的,按照国家政府采购的有关规定执行。

美术图书期待新的增长点 篇3

成长性不容乐观

近年来,中国的图书零售市场增长速度放缓。美术图书受整个大市场的影响,虽然每年都保持着同比增长的势头,但美术图书市场与整个图书市场相比,增长的速度却相差很远。从品种的角度看,虽然美术图书市场每年的动销品种数都在增加,但是其获益能力却不及其他类图书,2006年1—8月,美术图书以占市场3.41%的品种比重,仅拥有2.31%的码洋比重,这就足以说明,美术图书的获利能力低于图书零售市场平均水平。从各个细分类来看,2006年1 -8月,只有“美术理论及教学用书”和“书法篆刻”图书的同比增长高于图书市场整体水平,但是“艺术画册”、“美术参考资料”和“美术其他”都出现了负增长情况。种种迹象表明,美术图书市场的成长性不容乐观,期待有新的突破来打破这一局面。

寻求新突破——大众化

衡量美术图书零售市场成熟度的很重要的一个指标就是其大众化程度。艺术是一种美,作为艺术之一的美术也日渐受到人们的青睐。“书法篆刻”类图书一直占据着美术图书码洋比重和品种比重的1/3左右,这就是很好的一个证明。在美术类图书册数排行榜前列的,有近乎3/4的图书都是各种类型的“字帖”类图书,这些大众化“字帖”占据如此长的榜单,就足以表明,在美术类图书中,趋于大众化的图书销量最好。美术图书市场走向成熟并具有良好增长潜力,除了专业图书的进一步繁荣外,大众化美术图书应该成为其增长生力军。

综观美术图书,除“字帖”类图书“大众”了以外,其他图书大都还在走“专业”路线。美术类图书的还未“大众”或正在“大众”的类别,正好表明美术类图书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它将成为美术图书新的增长点。当然,在很大程度上,美术图书的大众化还有待于人们艺术意识的增强和审美观念的提高,但是“消费者导向”固然要遵守,“引导消费”更值得借鉴。

长线是金

近些年来,由于知识更新和信息传递速度加快的触及以及受到整体图书市场跟风、粗制滥造的影响,美术图书的销售周期有缩短的趋势。有些图书上市销售仅几个月就成了滞销图书,如一些时效性特别强的教材教辅;有些图书因为没赶上销售季节,还未上市就夭折;有些图书因为制作粗糙,受到读者冷淡,出版社连成本都无法收回。最为明显的是,2003年及以前上市的美术图书品种比重占2006年1—10月美术图书动销品种的64.82%,但码洋比重却只有31.31%,说明其中有不少品种销量很少,甚至已经成为滞销书。众所周知,美术图书的制作成本一般都很高,因为种种原因使销售周期缩短,会增大出版风险,有些图书由于不能达到一定销量,使得出版社往往入不敷出。

美术图书不同于大众类图书,其实用性和收藏性远远高于一般大众图书,这种特性决定了美术图书的销售周期可以相对较长。可以销售几年时间,甚至可以畅销十余年不衰,如大家都很熟悉的《庞中华钢笔字帖》。因此,对于美术图书,跟风和粗制滥造,虽然能使品种增加,提高出版速度,但是质量跟不上,读者不买账,反而会降低图书的单品种收益,得不偿失。因地制宜,因特性而为之,美术图书的特性决定了美术图书还是适合做长线,提高单品种质量的同对,带来的是单品种收益的提高,由于不靠品种多取胜,投入会相应减少,利润就会相应增加,这是再简单不过的数学题了。

历史教辅图书的美术编辑加工探究 篇4

1 历史教辅图书美术编辑的特点

历史教辅图书的美术编辑除了具备一般图书美术编辑的特点之外,其还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历史教辅图书美术图片的真实性。历史教辅图书的内容具有真实性,是对我国历史事件的正确表述,因此图书美术编辑加工所应用的图片必须要保证真实,尤其是不能随意的对人物图片等进行加工,改变其原来面貌。二是具有较高的政治性。历史教辅图书的使用对象主要是在校的师生,他们通过阅读教辅图书而加深对历史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因此如果历史教辅图书美术编辑加工的立场出现错误就会对学生产生误导,例如在图书封面设计上使用迷信的图片是坚决不行的。三是具有多元化、民主化的特点。历史教辅图书不同于历史课本,历史教辅美术编辑加工的方面主要是演绎式和归纳式,演绎式是历史教辅图书美术编辑采用最多的一种方法,通过对历史课程内涵的总结,通过多元化的、民主化的手法让学生了解历史文化知识,以此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实践能力。

2 历史教辅图书美术编辑加工中存在的问题

在市场化环境下,历史教辅图书的美术编辑加工决定着出版物的市场销售量,尤其是在市场竞争激烈、数字化时代背景下,出版社历史教辅图书美术编辑加工过程中暴露了一些问题。

1)跟风模仿现象突出。由于我国书籍装帧艺术设计相对比较晚,基于传统思维的影响,美术编辑人员在具体的图书美编过程中存在模仿与抄袭其他辅助教材设计的现象。通过对我省历史辅助教材的封面设计调查不难看出其内容形式的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这样虽然极大降低了美编的价值与工作劳动效率,但最终必然会导致图书缺乏品牌价值,在市场竞争中体现不出应有的价值。

2)过度包装。出版企业为了迎合市场的需求,选择在包装装帧上入手,追求“高大上”的风格,而忽视了对真实内容的设计。例如在历史教辅图书的封皮上设计为“北大教育团队编写”等字眼,这样不仅造成材料成本的上涨,而且还会误导师生,最终扰乱了整个教辅市场的健康发展。

3)设计风格千篇一律,纵观历史辅教图书的美编风格,无论是字体、字距还是图片等都是按照流程化的模板进行编辑的,缺乏个性化设计,尤其是在内容编排设计上缺少与文字编辑等部门的沟通,使得美编的内容存在诸多错误的地方。

3 提升历史教辅图书美术编辑加工的对策

结合历史辅助教材的学习性与市场性,出版社美术编辑人员在加工的过程中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存在的问题,以此提升美编质量,满足师生学习的要求。

1)美术编辑加工中要体现教学目的性。历史辅助教材的美术编辑加工其最终目的是服务于师生的历史学习的,因此在历史图书美编加工中要体现出历史学科知识的特性,将封面设计为符合历史题材的内容,让学生通过直观历史图书封面就可以迅速的发现该图书的学习价值。当然学生对于辅助教材的要求比较高,尤其是在历史教材种类繁多的市场环境下,如何保证图书符合学生的需求,是美编加工者所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一是美编加工设计要求创意。千篇一律的设计风格是吸引不了读者的。二是历史图书美术编辑所使用的图片等要符合历史事件,不能为了突出效果为违背历史。三是美编加工过程中要增强市场因素。在激烈的图书市场竞争中,必须要保证作品的市场元素。

2)编印过程的融入性思维。美术图书编辑要发挥主观能动性,采取更为积极主动的措施和策略,在编印过程中倡导融入性思维,进而融入其他环节当中,参与策划和营销等各方面工作,使图书编辑的针对性更强,图书编辑的实效性更加突出。要通过数字技术的运用,更为广泛地了解艺术家及其作品特点,确保数字出版物能够更加准确地满足读者的现实需要和实际需求。编辑人员的融入性思维依托于信息化和网络技术能够更快更好的实现,编辑人员可以在线全程参与编印工作,对印制初期的图像处理问题进行更新调整,进而提高整体编印质量。美术图书编辑能够参与到印制全过程,对于提升成品品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这种前置性行为,能够提升整个图书编印的效率,有效控制成本。

3)图片与配图设计要由视觉冲击力。图片与配图是图书版面的窗口,版面设计效果高低直接取决于图片与插图的应用。因此出版社要构建图片资源库,通过引入最先进、最真实的图片,以此增加图书的视觉效果。当然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图书的美编加工离不开网络的支持,所以在不违背历史事件的基础上,美编人员要以创新的理念对美编工作进行创新,增加对图片应用的掌控能力。另外在版面留白上也要设计巧妙,打破常规,紧随主题,可以根据版面的内容合理设计留白,避免将版面排的满满的,给人一种繁杂的视觉效果,影响其阅读。

4)不断强化美编自身文化素养。书籍装帧设计是一门综合学问,所涉及的知识面极广。美编工作不是简单的找图、画图等“低级”劳动,而应该以文化底蕴为支撑,以视觉形式艺术化呈现文本内容,只有美编人员具备了较高的文化修养才能在设计、编辑的过程中做到图文、板式、色彩、材质等各个方面的协调统一,使最终的装帧设计不仅符合文字内容的需要,更成为文字的视觉延伸。另外美编工作更是一项独立性很强的工作,从市场调研、书籍装帧设计、印刷工艺选择、书架柜台的陈设各个环节,美编都要亲历亲为,没有一定的社会活动能力是难以胜任的,因此需要增强其沟通能力。

总之,基于当前市场的日益竞争,美术编辑必须要转换思维,以更加多元化的美术编辑能力从事美术编辑加工工作,以此进而全面提升出版物的质量和水平,使出版成品更具市场竞争力,更能够满足师生的实际阅读需求。

参考文献

[1]曹松柯.新形势下美术编辑工作的难点及对策[J].新闻研究导刊,2016(4):252.

[2]张奎,李丙春.流媒体技术在精品课程网站中的应用[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70-75.

美术图书 篇5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和加强中央补助地方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管理,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专项资金由中央财政设立,用于支持文化主管部门归口管理的地市级和县级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以及乡镇综合文化站(以下简称“三馆一站”)免费开展基本公共文化服务。

地方财政应当保障本地区免费开放“三馆一站”日常运转所需经费,不得因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而减少应由地方财政安排的资金。

第三条 专项资金管理和使用坚持“定额补助、择优奖励、分级管理、专款专用”的原则。

第四条 专项资金管理和使用应当接受财政、审计和文化等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二章 补助范围、标准与支出内容

第五条 专项资金分为补助资金和奖励资金,其中:补助资金用于对东中西部地区“三馆一站”免费开放所需支出给予补助;奖励资金用于对“三馆一站”免费开放工作实施效果好的省份给予奖励。

第六条 “三馆一站”免费开放基本补助标准:

(一)地市级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每馆每年50万元;

(二)县级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每馆每年20万元;

(三)乡镇综合文化站每站每年5万元。

基本补助标准可以根据文化事业发展需要和财力可能实行动态调整。

第七条 中央财政对东、中、西部地区分别按照基本补助标准的20%、50%和80%的比例安排补助资金,其余部分由地方财政负责安排。各地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提高补助标准,高于基本补助标准部分,所需资金由地方财政自行负担。

对党中央、国务院文件规定比照享受中部政策的东部地区,中央财政按照基本补助标准50%的比例安排补助资金;比照享受西部政策的东中部地区,中央财政按照基本补助标准80%的比例安排补助资金。

第八条 奖励资金由中央财政根据当年专项资金预算规模,结合上“三馆一站”免费开放工作进展及相关检查评价结果核定。

第九条 专项资金用于“三馆一站”免费开展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项目所需支出,其中:

(一)美术馆:举办展览、公益性讲座,开展公共教育和观众体验拓展活动,业务活动用房小型修缮及零星业务设备更新等。

(二)图书馆:文献资源借阅、检索与咨询,举办公益性讲座、展览,开展阅读推广、宣传活动,基层文化骨干业务辅导,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公共电子阅览室服务及设备运行维护,流动图书借阅与送书下乡服务,业务活动用房小型修缮及零星业务设备更新等。

(三)文化馆:举办普及性文化艺术类培训项目,举办公益性讲座、展览,开展宣传活动,组织公益性群众文化活动,基层文化骨干业务辅导,民间文化传承活动,业务活动用房小型修缮及零星业务设备更新等。

(四)乡镇综合文化站:组织公益性群众文化活动,举办公益性讲座和展览宣传,村级文化骨干辅导,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公共电子阅览室服务及设备运行维护,业务活动用房小型修缮及零星业务设备更新等。

第十条 专项资金不得用于支付各种罚款、捐款、赞助、投资等支出,不得用于编制内在职人员和离退休人员工资及津补贴、基本建设、大型维修改造、美术作品征集等支出,不得用于偿还债务。

第三章 申报与审批 第十一条 各省级财政部门应当会同省级文化主管部门做好本地区上“三馆一站”免费开放工作总结,根据上文化统计年报数据,提出本专项资金申请,于每年4月30日前联合报送财政部和文化部。

凡单方面上报或越级上报的均不予受理。

第十二条 文化部负责对地方报送的专项资金申请报告进行审核汇总,提出资金分配建议方案报财政部。

第十三条 财政部对文化部提出的建议方案进行审核,于每年6月15日前将专项资金下达省级财政部门,同时抄送文化部。

第十四条 财政部根据当年补助资金总额的一定比例,于每年9月30日前将下一部分补助资金预算提前下达省级财政部门。

第四章 管理与使用

第十五条 各省级财政部门收到财政部下达的专项资金预算后,应当及时商同级文化主管部门,在60日内予以分配下达。

第十六条 各级财政部门应当按照基本补助标准及相应的资金负担比例足额落实“三馆一站”免费开放所需资金。各省级财政部门应当结合本省实际,统筹安排奖励资金,用于“三馆一站”免费开放,不得用于抵顶基本补助标准支出中应由地方财政负担的资金。第十七条 乡镇综合文化站补助资金原则上由县级财政部门会同同级文化主管部门统筹管理,根据各乡镇综合文化站基本公共服务项目开展情况和资金申请情况核定下达。

第十八条 专项资金预算下达后一般不予调整,确因特殊情况需要调整的,应当按照本办法规定的申报程序重新报批。

第十九条 专项资金支付按照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管理制度规定执行。

第二十条 专项资金支出应当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财务规章制度规定的开支范围及开支标准;国家有关财务规章制度没有统一规定的,由资金使用单位结合实际情况规定,报文化主管部门和同级财政部门备案。

第二十一条 专项资金支出过程中应当实行政府采购的,按照国家政府采购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二条 专项资金形成的资产属于国有资产,应当按照国家国有资产管理有关规定管理和使用。

第二十三条 专项资金的结转和结余管理,按照财政部和同级财政部门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管理规定执行。

第五章 监督与检查

第二十四条 财政部会同文化部适时组织或委托有关机构对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或绩效评价。检查和评价结果作为以后分配专项资金的重要参考依据。第二十五条 地方各级财政部门应当会同同级文化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建立健全专项资金使用的监督检查机制和绩效评价制度。

第二十六条 “三馆一站”应当建立健全内部监督约束机制,提高专项资金管理和使用的安全性、有效性、规范性。

第二十七条 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财政部将给予通报批评、核减下专项资金等处罚,并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等规定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责任,触犯法律的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一)编报虚假预算,套取国家财政资金;

(二)截留、挤占、挪用专项资金;

(三)违反规定转拨、转移专项资金;

(四)提供虚假财务会计资料;

(五)擅自变更补助范围和支出内容;

(六)因管理不善,给国家财产和资金造成损失和浪费;

(七)不按照规定报送专项资金申报和备案文件;

(八)其他违反国家财经纪律的行为。

第六章 附 则

美术图书 篇6

关键词:美术教育,图书资料管理,服务措施

一、美术教育专业图书管理工作的特殊性

(一) 美术教育专业图书服务对象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美术, 也称造型艺术、视觉艺术或空间艺术, 它是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如颜色、纸张、画布、泥土、石头、木料、金属等塑造可视的平面或立体的视觉形象, 以反映自然和社会生活, 表达艺术家的思想观念和感情的一种艺术活动。它包括中国画、西洋画、油画、书法、素描、水粉画、壁画、漫画、写生、速写、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等。美术教育很大一部分工作侧重于教师教学生画画, 怎样起笔, 怎样构图, 怎样上色。学生需外出写生、动手制作泥塑、陶器、人体素描、服装设计与裁剪等等。不少学生四年本科读完, 没进过几次图书馆, 和图书馆资料接触的次数较少。有的老师也很少进图书馆查询资料, 表面看来, 教与学中, “画画”是核心, 动手是最重要的, 图书资料的作用似乎不明显。例如, 与其他专业院校及重点大学相比, 艺术院校学生的结构有自身特点。美术教育专业的学生年龄结构一般跨度较大, 文化层次参差不齐。目前我国普通高等院校学生, 除特殊情况外, 一般都在17岁以上, 且同年级的学生年龄差别不大, 因而各个年级学生的行为特征与信息需求呈现出明显的规律性。而美术教育专业的学生由于入校前都必须具有一定的专业基础, 因而同年级学生的年龄差别较大。从专业来看, 美术类、声乐类、戏剧类专业学生不少年龄偏大。各个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行为特征、信息需求具有较明显的差异。

(二) 美术教育专业学习具有自身特征

美术教育专业学习具有自身固有的重视专业训练, 轻视文化知识学习的传统特征。因为美术教育专业具有很强的技术性, 高难度的技能、技巧是决不能单靠老师的指点就能掌握的, 需要学生花费大量时间, 日复一日地刻苦练习才能达到目的。因此, 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专业训练上。例如, 素描、国画专业的学生, 每周需上专业课2课时, 而每周练习的时间不能少于20课时, 才能保证学生很好地完成作业。其他专业情况也大致相当。如此多的时间用于专业训练, 自然就很少有时间光顾图书馆了。下表是陈爱平等对有关艺术学院学生利用图书馆情况的调查, 可从一个侧面反映这种情况。

资料来源:根据陈爱平:《艺术院校学生信息需求的特点与信息服务》, 《深图通讯》, 2006 (11) 有关资料整理。

二、图书资料是美术教育专业人才成长所不可或缺的重要营养源

美术教育专业人才的成长从表面上看, 似乎与图书资料关系不是太大, 但是, 优秀的美术教育专业人才的成长离不开图书资料。

(一) 任何学科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是相互依存, 相互交叉的

艺术学习中, 多方涉猎文学、哲学、社会学、心理学、史学等丛书, 有利于开阔眼界, 提高自身文化素养, 提升对美的理解和诠释, 陶冶情操, 博采众长, 创作的作品更具艺术底蕴和个人特色, 具有新时代风貌。艺术作品的水平取决于个人的文化功底、知识修养 (包括性格品行、审美取向、创作风格等) 。文化是艺术家创作的底蕴, 是作品的精神和灵魂。人作为一个“社会人”、“经济人”生存于社会, 所需的知识是多方面的。我们所倡导的“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 把培养艺术个性和创新能力作为主要目的。知识的融会贯通才会产生新的灵感, 新的思维, 新的感受。对于艺术类大学生来说, 综合素质的提高对培养艺术个性和创新能力大有裨益.

(二) 美术资料作为一种课程资源, 在美术教育、美术创作、美术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

教学中, 教师广泛查阅资料, 博览群书, 才能言之有物, 充实教学能力。这些资料包括图片和具体系统的文字说明。比如教授“壁画”这门课时, 美术资料室有《中国美术大全》壁画分册, 它包括了辛亥革命至1996年近100年来我国优秀壁画作品349件, 作品多选自全国各美术学院、画院等单位近350位著名画家的重要创作。其中包括不同材质、不同表现手法, 如丙烯、重彩、玻璃马赛克、陶瓷镶嵌、铜浮雕、木浮雕、石刻浮雕、玻璃钢等。如果将书中内容充实到教学中, 内容会丰富很多。在服装专业的教学中, 教师可将学生带到资料室上课。学生手中拿着最新的服装资料, 进行专业设计, 或时尚, 或艳丽, 或清新的图案风格, 带给学生无限的启迪与暇想。光盘也供借阅, 《北京的静物创作示范》、《圣彼得堡列宾美术学院专辑》、《俄罗斯当代素描赏析》系列光盘运用于教学中。该校美术资料室订购艺术理论、平面设计、服装设计、电脑制图、环境艺术类期刊132种, 报纸22份, 还有1400余册书籍及画册供开架借阅。教师可将学生带至资料室上课, 方便教学。学校还订有十种艺术类外文期刊在图书馆外文阅览室可供查阅。图书资料的作用可谓功莫大焉。

综上所述, 图书资料是美术教育专业人才成长不可缺少的重要营养源。教学中, 老师需找到相关的图片、画册, 对所教的内容, 进行具体、直观的形象说明, 有些学科的教学甚至依赖于图书、资料的提供。只有充分利用相关文献资源, 教学才会更加生动, 更有感染力。

三、图书资料工作如何更好地为美术教育服务的具体举措

(一) 提高资料员自身业务素质。

资料员必须精通图书馆学相关文献资料管理的业务知识, 掌握计算机数据库、网络方面的知识技能, 还要多学习艺术专业的基本知识。这样面对读者的提问, 做到心中有数, 知道如何去帮他选出需要的书籍及画册, 更高效为教学、科研服务。

(二) 加强对图书资料及计算机管理设备、设施的投入力度, 并注重图书画册的保养工作。

美术图书、画册印刷成本高, 价格昂贵。有些外文出版社出版的书籍高达几百元一册。加大对美术资料购置的资金投入, 需要图书馆领导、美术学院院长的重视。美术图书、画册规格不一, 厚薄不同, 小的比32开还要小, 大的是4开, 甚至是整张单页, 不便于清理整架。有的画册面积大, 书架上不便摆放, 需要单独存放。美术文献的入藏、整理、加工、上架和流通使用等系列管理比较复杂。资料室需合理布局, 书架高度和每层间距设计恰当, 既方便读者查阅, 又方便资料的保管。读者阅读时注重色彩逼真度、画面清析度。资料员平时需注意资料室的防潮、防霉、防虫, 存放国画、油画的房间保持通风透气, 防止霉菌的滋生损坏画面。对掉页、破损的图书及时修补。

(三) 加快网络化建设, 拓展美术资料室的新功能, 搭建一个高层次的便捷的信息平台。

随着数字图书馆网络技术的应用, 将重要的文献信息、珍贵的画册、新的艺术流派代表作品制作成可供本校、外校美术专业人员快速查阅的网络资料, 将是下阶段工作的重心, 也是将来资料室的发展方向。资料室可使用数码照相机、扫描仪, 将印刷型资料转化为贮存在计算机中的电子文献, 因为电子文件具有纸质文件所不具备的许多优点, 它存储容量大, 便于检索和查阅, 可以下载保存, 方便的获取读者所需的图片和资料, 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只有建立特色化和专业化的文献信息数据库, 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需求。在资料室不开放时, 或者书籍被别的读者借走时, 可通过上网的方式, 访问资料室网站, 获取所需的资料。要充分利用自身信息资源的优势, 结合美术学院的专业特点, 有针对性地建设好各类型专题文献信息库。及时将有效的信息提供给专业教师及科研课题研究组成员。当然, 建立一个专业网站, 将美术文献数字化处理成为网络资源, 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简单工作。它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 用于购置设备, 配备专业人才, 才能进行录入工作。

(四) 加快电子文献建设, 逐步形成纸质文献、电子文献、网络资源三项共建的局面。

随着美术教育的发展, 近年来电子文献以其容量大、图文并茂、使用便捷等特点在美术教学中运用广泛。如《北京的静物创作示范》、《圣彼得堡列宾美术学院精英专辑》、《The louvre》等光盘由于使用便捷, 容量大, 成为较好的教辅工具。高校美术教育专业资料室的建设也应该顺流而上, 在资金投入、设备购买、人员配备、管理规章等方面也应作相应安排, 尤其是在资金投入上要加大力度, 大幅度调整纸质文献与电子文献的比例, 力争使电子资源达到一定的数量和规模。

(五) 坚持“读者至上, 服务第一”的准则, 努力提高美术

教育专业图书服务及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 为提高图书服务质量奠定坚实基础。图书服务及管理人员在专业素养、工作态度和服务意识等方面的情况直接关系到图书服务的质量和效果。加之美术专业学生思维活跃, 感情丰富, 性格敏感, 图书管理人员在与他们接触中, 不经意的一句话, 一个表情, 一个眼神都可能引起他们思想的波动, 因此对美术教育专业提供图书服务的人员素质在某种程度上十分重要。如有的学生遇到自己十分满意的画册, 有的学生会情不自禁地将图片剪切下来保留, 对图书造成了损坏。对待这种情况, 图书管理员既要根据制定的具体规章制度, 落实管理措施, 又加强新生的入馆教育, 防患于未然。针对艺术类读者的个性和阅读习惯, 图书馆员要平等、热诚地对待每一位读者, 倾听他们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尽力地帮助, 以朋友的方式与之相处, 从心理上缩短与他们的距离。

参考文献

[1]叶朗.让大学生具有更高的精神追求[J].中国美术教育, 2009 (2) .

[2]郑瑜钒.美术图书资料的作用与建设[J].杭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 (5) .

[3]康曼.美术专业图书资料管理浅谈[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1999 (2) .

[4]陈贵娥.浅谈网络时代高校美术专业图书文献的建设与管理[J].科技与信息, 2008 (12) .

[5]陈晓琴.论高校美术专业资料室的建设与服务[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02 (10) .

[6]杨黎.高校美术系资料室的开发策略[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05 (9) .

[7]陈爱平.艺术院校学生信息需求的特点与信息服务[J].深图通讯, 2006 (11) .

美术图书 篇7

书籍对于人类来说, 是一种不可缺少的文化积累的载体, 也是知识传播的媒介之一, 而书籍的装帧和插图又是书籍内容的整体形象和面貌的具体表现。每一本书都有不同的内涵和表现形式, 在大众阅读文字向阅读文图并进的方式转化中, 更加需要美术编辑者, 必须把握好从内容到形式的转化过程。如何把握呢?这就需要我们关注和进行如下的协作关系。

一、和文字编辑的协作

文字内容往往是高度抽象的, 如果能为文章配上主题密切相关并且信息量充实的图片, 不仅可以为读者提供视觉上的直观和享受, 更能帮助读者理解文章的主旨, 激发读者的联想。要达到这一目的, 不仅要求美术编辑与文字编辑有很好的沟通, 同时也要求美术编辑能独立地思考和理解文章的内涵。这就要求与文字编辑、作者交流, 这种交流的过程也是我们美术编辑自己知识积累的过程。有意识地把书籍的知识经过筛选、整理, 在头脑中形成概念, 然后通过图像或文字表现出来, 或是选出合适的绘画作者表现出来。插图和文字选择的是否合适, 需要跟文字编辑或策划编辑互相交流、探讨、切磋, 一直达到书籍内容和表现形式的完美结合。因此, 美术编辑要具备一定的判断能力。良好的判断能力使你可以分辨作品的优劣, 并且使你在拿到书稿的时候判断它适合用哪种风格表现?谁最适合表达这类风格?然后发挥编辑的能力, 让正确的人做正确的事。同时, 还要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 美术编辑需要把文字转化为视觉语言 (图片、图表、插画、版式设计等) , 所以首先需要对文字有准确的理解。比如一张图片的好坏, 摄影师可以做判断, 但一张图片“是否准确”可能就是考验编辑的时候了。这需要充分理解文字的要点, 找到适合的视觉表达方式。

无论是文字编辑还是美术编辑, 其工作的要点是一个“编”, 也就是说, 必须在已有材料的基础上去进行有意味的编辑工作。成功的设计往往是美术编辑与文字编辑对作品共同理解碰撞的火花。

二、和绘画作者的协作

书籍本身是一种特殊的精神商品, 它的设计也是一种商品包装设计, 同一般意义上的包装设计大同小异, 都是让购买者尽快了解其内容, 并产生购买欲。那么图书作为商品的特殊性, 书籍的设计其实也是思想文化含量很高的工作, 必须跟精神思想内容协调, 才能达到独有的艺术效果。在寻找适合的进行艺术创作人员时, 美术编辑的沟通和协作能力显得更为重要, 美编要对绘画作者要求多侧面多角度地了解书籍, 不能为了追求单纯的形式美而脱离了图书的内容, 也不能只用简单的图解和说明形式而脱离了美感。美编在很多时候需要担任中间人的角色。将文字编辑的需要转达给绘画作者, 将绘画作者对作品的理解转达给文字编辑等等。很多时候你会发现你在面对完全使用“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两种语言”的两拨人, 这时就需要“翻译”。需要你对再创作的一种引领。这一点在《美德照亮人生》丛书的编辑过程中体现尤为突出。丛书定稿后, 为寻求合适的装帧作者我们颇费了一番功夫。绘画水平和风格达到要求的不一定适合本书的内容, 各方面都符合要求的交稿时间不一定能保证。我们美编将图书内容一遍遍讲给若干个插图作者, 通过试画最终选好了适合的插图作者和装帧设计作者。作品出来后, 美编反复和作者沟通修改, 修改数遍的插图又与策划和责任编辑沟通, 又是反复修改, 最终达到多方取得共识。因此可以说美术编辑要将图书复杂的连续情节吃透领悟深, 要对中外历史文化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与绘画作者达成共识, 融为一体, 才能共同寻找出最有说服力的形象“语言”, 通过装帧设计这一无声的艺术语言, 建立起作者与读者之间沟通的桥梁。

三、和承印单位的协作

应该清楚, 美术编辑发完稿件后, 仅仅完成了全部工程的一半, 而另一半则是在相当重要的印刷工艺制作上。众所周知, 印刷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印刷工艺不再神秘, 而美术业内的人士也怀着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了这种新技术革命带来的工艺更新上, 使得印刷出版领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美术编辑再也不必为从创意到最终的作品的实现之间, 因表现技法与印刷工艺的不足而带来的遗憾而困扰, 因为计算机制作技术与桌面出版系统使设计、制版、印刷真正成为有机的一体, 更能实现和达到设计人员预想的效果。

但真正要实现设计者预想的效果, 还需要美术编辑做好如下的准备:

1要有一定的审美能力。要想与读者之间产生互动, 要有能发现美的能力, 美术编辑要涉及的知识面很广, 如排版基础和创意、插图、留白等, 还要兼顾平面设计方面的内容, 要想从这方面发展的话除了学好平面软件CORELDRAW、AI、PHOTOSHOP、DREAMWEAV-ER等等。还有纸张材质, 克数、白度、印刷方面的相关知识, 美术编辑需要掌握很多知识, 这都是在审美意识的范畴之间的知识, 美编不能够脱离图书的内容追求自己富有个性的创作, 完美的创作应产生在与图书内容相互交融的构思之中。

2要了解印刷原理。美术编辑在计算机上设计封面的时候, 在显示器上看到的颜色与印刷出来的颜色完全不同, 这是因为计算机的显示器所呈现的颜色, 以红、绿、蓝为三原色, 其颜色混合符合色光加色法原则, 而印刷品对颜色的表现则遵循色光减色法原则, 以黄、品红、青为三原色, 由于油墨的误差, 通常还会加上黑, 这就叫四色印刷。了解计算机显示器和印刷时的成色原理, 对颜色的把握也还不能掉以轻心。因为影响印刷颜色的因素很多, 例如天气的阴晴, 空气的湿度, 纸张的种类, 油墨的黏稠度等一系列的因素。为了达到最理想的效果, 就需要和承印单位、有经验的师傅共同探讨、选择合适的时间、温度和纸张。

3要了解印刷工艺。美编还需要了解装帧材料的性能。及时了解新的印刷技术、印刷工艺, 能够使我们更好地实现自己的想法。现在的印刷技术直接影响并促进设计水平, 我们可以从装帧的发展看一看, 在过去二三十年里, 图书的封面设计首先限制色次, 不得超过四色, 封底全部留白……从铅印到胶印;如今发展到电脑设计, 这是一个很大的跨度的进步, 印刷技术每前进一步那么相应的设计也得前进一步。图书是以材料为物质基础以印制为连接手段而完成的。平面设计与纸张的运用是相辅相成、互相提升的, 所以美术编辑应该了解各种装帧材料的特性、纹路、色质、克重、印刷效果, 以便在设计中对印刷工艺、装帧材料的应用游刃有余, 更好地实现自己的创意。

书籍设计是一个完整的概念, 它的含义是指开本、字体、版面、插图、扉页、环衬、封面、护封, 以及纸张、印刷、装订和材料的艺术设计, 也就是从原稿到成书应做的整体设计工作。所以美术编辑就在同他人的密切协作中进行不断的再创作, 直到成功。美术编辑应当多了解一些文学、科技、印刷、发行等方面的知识, 多了解文字编辑的意图。反过来, 文字编辑也应该多了解一些美术知识, 了解社会审美标准的发展态势。这样必然会使文字编辑、美术编辑之间的合作更加融洽, 更加愉快, 成功的作品也会越来越多。

从目前我国出版事业空前繁荣的发展形势来看, 装帧艺术的外在环境越来越好, 尤其是计算机设计在国内装帧设计中的广泛应用, 为书籍装帧设计开辟了更大的创作空间。这就更加需要美术编辑同更广泛的人员沟通协作, 寻找恰当的艺术语言, 准确地传达设计思想。坚持形式是内容的外在方式, 必须对内容有强化作用, 绝不能采取与内容割断的创作原则。

美术图书 篇8

网络为美术院校图书馆所带来的变化

1. 网络环境对美术院校文献资源建设产生影响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使得图书馆成为了信息高速公路上的重要节点, 而美术院校图书馆也是这些节点中的一员。也正因为这样用户使用图书馆的行为发生着变化, 人们对文献的需求已经逐渐地变为对信息的需求。这就使得图书馆不能够仅仅是为用户提供文献, 还应该提供一些与本馆文献相关的网络上可得的信息。也正因为这样, 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就不能够只是传统的文献概念, 同时还需要包括各种电子出版物和网络信息。

2.网络环境改变了图书馆用户服务

图书馆需要为用户提供服务的目的并不会因为网络环境的出现而改变, 但是网络环境会改变图书馆的服务方式。图书馆的传统服务方式是包括文献外借、阅览、图书宣传、阅读辅导、参考咨询、文献检索等, 而服务的手段也主要是利用图书馆中的各种馆藏来完成。但是在网络环境下服务的方式却有了变化: (1) 图书馆的服务能够突破原有的单一馆藏限制, 通过网络能够更加快捷地共享各种信息资源; (2) 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工作将不再是以提供文献为主体, 而是向着组织并提供各种信息资源进行转变; (3) 检索时将能够更加快捷、方便地找到自己所需要的资料。

加强管理服务的创新

1.加强电子资源的建设

美术院校的图书馆需要根据本校的实际学科特点、科研方向以及发展规模来建立起属于自己的个性化数据库, 同时根据学校的具体教学和科研的需要, 对学校中所使用的教学参考书、学术期刊等都进行数字化技术处理, 然后在这个基础上来建立起一个全方位的搜索引擎, 为图书馆读者提供更加轻松的阅读和下载。将社会资源实现馆藏化, 图书馆需要积极的搜集社会上已数字化的信息资源, 对这些资源进行整合利用。

美术院校还需要根据本校的教育特点和教育培养目标来构建起适合自身发展所需要的特色化专业数据库。通过对特色化数据库的建设, 能对馆藏资源的建设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可以促进文献资源合理使用, 并最终实现学校与社会资源共建共享。特色数据的种类有很多, 美术院校需要根据自身的特色来收集编辑网络和报刊中有关产业或职业岗位的最新成果、工艺和动态, 还可以针对本校教学的教学参考书、针对实训教学资源参考文献信息等。

2. 加强网站建设

作为图书馆门户网站应该以网络信息服务为中心, 更多地与读者进行交互式服务, 并且为读者提供大量的数字资源。因此美术院校的图书馆网站不仅仅需要体现出自己院校的特色, 还需要能够为广大的读者提供更多的交互式服务, 为广大的读者提供更多的数字资源。

数字图书馆门户网站其在实质上就是这些个数字资源网站的入口点, 同时也是虚拟图书馆的前门, 主要为读者提供一个具有丰富内容的基于web的用户界面, 这个界面中需要各种资源信息, 同时还需要有丰富的资源链接。美术院校图书馆要发挥出自己的资源优势建设出一个具有优美画面和实用性强的门户网站。

3. 提供个性化服务

美术院校图书馆的读者群主要是学校中的师生以及社会上的相关人群, 因此需要根据他们提出的明确要求, 通过检索系统从海量的信息库中获取、筛选并提供符合他们所需要的信息。个性化的服务需要能够突破传统的时间和空间限制, 使读者能够在其所希望的时间和地点得到相应的服务, 同时还能够满足他们的个人爱好、习惯或特点。这是一种服务方式上的改变, 但对于美术院校图书馆来说确是发展自己的良好机会。

4. 加强图书馆的人员建设

图书馆的管理者主要包括了图书专业人员、行政管理人员以及其他相关的服务人员。网络时代的到来, 使得工作模式变为了人与计算机的结合, 工作人员通过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来获取或提供信息服务。因此, 在网络环境下, 美术院校图书馆的员工必须要具备相当扎实的传统图书馆学知识, 同时还必须要掌握足够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知识。因此美术院校图书馆必须要注重对对现有人员进行信息素质培养。同时还需要引进一批计算机运行管理和维护方面的专业人才, 并且需要配备一些知识产权方面的专业人才, 为数字图书馆的数字化改造、信息化发展和网络化管理做好人才准备。

结语

面对网络所带来的影响, 美术院校的图书馆必须要积极地面对, 但是需要明白的是美术院校图书馆与其他图书馆相比有着更多的工作需要做。为此要提高服务管理工作的质量就必须要加强自身的建设, 包括硬件、人员等多方面的建设。

参考文献

[1]张姝丽.高校图书馆在网络环境下管理服务工作的创新[J].华章, 2011, (30) .

美术图书 篇9

1930年,阎丽川如愿考入杭州国立艺专。在林风眠、潘天寿、刘开渠等名师的指导下,阎丽川在艺术的道路上有了长足的进步。当时学校除了安排学生学习素描、油画等西洋绘画技法的课程外,还安排史论、外文、音乐等必修课,阎丽川都有学习。此外,他还参加了同学组织的“野光画会”,这个画会除组织会员进行室内外的色彩写生练习外,还要求撰写美术史论的文章和心得,加之学报《亚波罗》和小型丛刊《亚丹娜》的影响,阎丽川就是从这时开始研习美术史论的。1932年,阎丽川转入上海新华艺术专科学校西画系,那里的学术气氛浓厚,由于对各种流派的认识不一,师生们经常进行讨论。这时,阎丽川的艺术观已初步形成,像那些关注民生危难的艺术家一样,他始终坚持现实主义道路,主张艺术应当反映现实。阎丽川还在孙福熙主编的《艺风》杂志上,以“晋洒”为笔名发表过批评“超现实主义画展”的文章。我们可以看到阎丽川先生关注现实,不主张割裂现实与艺术关系的艺术观念,这也为阎丽川后来接受新中国“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艺术观并以此贯穿《中国美术史略》的写作找到了思想根源。在20世纪的中国美术史研究中,阎丽川的《中国美术史略》与前人经验性的、感悟式的,近乎随笔、杂谈之类的论述相比,更增添了理论色彩和系统性,因此常被学界提及并作为新中国美术院校的教材之一。

“七·七”事变之后,阎丽川被迫开始长期的流亡生活。十几年间相继在成都女子职业学校、天府中学、成都女子师范学校教授美术、书法、工艺、音乐、语文等课程。为了不荒废多年的绘画基本功,在极度困难的条件下,阎丽川仍然挤出时间,用秃笔废纸练习书法、国画。1945年,阎丽川在成都青年会址举办了一次个人画展,展出作品既有山水画、风景画,也有表现百姓生活的社会风俗画,反映了他的现实主义艺术观。

新中国成立后,阎丽川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和土改运动,深入研究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由此对艺术有了新的认识。1954年,阎丽川调到天津师范学院(天津美术学院的前身)美术系任教,根据教学需要,他担任美术史论课程的教授工作。面对当时美术史论的参考书和有关资料十分缺乏的状况,阎丽川一边在天津努力搜寻,一边在工作之余到北京图书馆查阅资料,到故宫博物院观摩古代的书画作品,并挤时间对各地的艺术博物馆及文物古迹进行实地考察,积累了大量资料。数年间,他收集了建筑、工艺、民间美术等多方面的资料。历经约五年的时间,终于完成了中国美术史和艺术概论的教学大纲,《中国美术史略》也于1958年由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在此期间,他还为《美术》、《天津师院学报》等杂志撰写文章,针对当时美术史论研究和教学中的问题,阐明自己的观点。1960年,阎丽川50岁生日的时候,自题一幅对联“满怀秋月岁五十,半架图书路八千”。这幅对联是他对自己多年勤勤恳恳、献身美术史教育事业的真实总结。

阎丽川先生是一位由绘画入手进而研究美术史论的美术史家,晚年又回到书画创作。他善诗词,好远游,兼通中西绘画,一生勤勤恳恳。朋友曾为之书联:“一山一水一石一草一木皆成别趣,有诗有书有画有史有论集于斯翁”。在那特殊的岁月,既要投身时代的熔炉,适应新中国的社会现实对于知识分子进行的思想改造,又要秉承传统治学严于史料的要求,阎丽川先生不懈地收集美术史资料,并运用新的理论对美术史规律进行归纳和总结。对于这样的研究给于“庸俗社会学”的批评,未免失之草率和简单。1938年,阎先生经天水赴成都流亡期间,写成一首小诗:“三十豪狂不畏难,远走陇西复入川,攀沿秦栈与蜀栈,昂然直叩五丁关。何时东下穿巫峡,十二峰前任留连。云桂荒漠南北极,四海遨游挟飞仙。”这首饱含澎湃激情的小诗表达了阎先生当时逃亡途中的真实感受,也寄予了他不懈的艺术追求。

纵观阎丽川一生的美术史论研究,可以看到这样几个鲜明的特征:

一、知行合一的美学思想。一方面,阎丽川的美术史研究成果是其教学实践的产物,因此带有科学性、系统性和普及性的显著特点。由于他自己能书善画,也使他的史论研究与创作实践密切结合。另一方面,他几乎游历了全国的名山大川、壁画石窟、古寺宝刹,解放后先后四次进行全国性的文物考察工作。他“半架图书路八千”的自题,实在是一种谦虚。天津美术学院美术史论系至今仍保留着每学期两周的艺术考察课程,就是对阎先生美术史论教育思想的最好继承。

二、重视掌握美术史材料。阎丽川曾说过,大凡属于史的研究,对材料的占有具有头等重要的意义。在著述《中国美术史略》的那几年中,他不仅翻阅了解放前后和历代流传的专著专论,而且对散见于报刊杂志中的零星材料或消息报道也不放过。外出考察时,遇到重要碑文石刻都要手录心记,为了使材料翔实可靠,他还买了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月票,对数以万计的美术作品和文物作过细心考察。此书出版后,他更加辛勤地积累材料,每有心得或线索都随时写到原著的相关书页上,不到几年,二百多页的原著中几乎每页都有他增删、剪贴的笔迹。甚至在古稀之年他仍不顾舟车劳顿,到江浙、甘陕等地考察文物古迹。当1980年再版时,此书成为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高等美术院校和相关研究单位招收美术史论研究生的参考书目之一。

三、重视图片的作用。图片是美术史学习中最形象直观的资料。在《中国美术史略》中,阎丽川精选了71幅图片,并通过资料加以印证。除此之外,为了给美院学生学习中国美术史提供辅助教材,1978年他以美院文艺理论教研室名义出版了《中国古代绘画百图》,书中选编了从原始社会到鸦片战争时代的绘画作品,阎丽川在前言中概括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古代绘画的风格,开创了美术史普及性读物编写的先河。1981年由他编写的《中国近代美术百图》,选编了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近一百年的绘画、雕塑、版画、漫画等作品,以图说的方式叙述了百年间美术创作从题材内容到艺术形式的演变过程,描绘了一个近现代美术发展的轮廓。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这本书都是学习和研究近代美术的重要参考图录和辅助教材。

四、坚守现实主义原则。美术史的研究途径,一是着重资料的收集、整理、考证、注释的方法;一是运用已有的艺术理论来考察艺术史,总结艺术发展的规律,以期探讨现实主义美术的发展之路。新中国成立后,阎丽川选择运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来探讨中国美术发展规律的研究方法。

《中国美术史略》是阎丽川在中国美术史研究方面的代表作品。之所以叫“史略”,按照阎先生的解释,就是“提纲挈领,简明扼要,尽可能照顾全面和系统,概括地把一些典型材料加以说明”。也就是说,鉴于当时美术史论研究的实际情况,这本教材是作为常识性的通俗读物来写的。而事实上,从此书内容的丰富性,史料的可靠性,立论的果断性,体系的完整性来考察,《中国美术史略》在美术史学史上都可以称为一部重要的美术通史著作。一方面,本着艺术为大众服务的目的,新中国的艺术院校需要一本“通古今之变”的常识性的教材,以传播美术知识;另一方面,新史学对科学性、系统性的要求,需要改变明清书画史著述写作的弊病。阎丽川从这两点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对社会发展阶段的论述对中国美术史进行分期,结合政治、经济和社会思想,对画家和作品进行分析,阐明美术史发展的具体规律,得出了许多不同于以往的美术史上的新观点。阎丽川认为,美术史的论点和论据会受到社会性质的变化、艺术文物的发掘工作的影响,正如他在后记中说的那样:“很早以前出版的若干种美术史专书,由于社会性质的根本改变,也由于几年来艺术文物的发掘研究工作的突飞猛进,在论点上、材料上,都受到历史的局限,难以适应当前的需要;而新的科学研究的成果,一时也还未能与读者见面……等到更完整的著作出版之后,它也就完成其历史任务了”。由此可见,“适应当前需要”是这部中国美术史写作的重要目的。与当时其它的中国美术史著作的作者一样,阎丽川在这本著作的写作中,努力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辩证方法,注重精神生产与物质条件,特别是与社会背景的关系,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的传统的研究方法。此外,《中国美术史略》在雕塑、建筑、工艺美术,尤其是民间艺术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也颇为可观,从而促进了综合性美术史的研究。

上一篇:学校信息化后勤管理下一篇: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