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环境

2024-07-01

图书环境(精选12篇)

图书环境 篇1

高校图书馆是学生成长, 成才的重要教育资源, 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重要补充。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普及和发展, 图书馆所能提供的信息量得到了飞速的提升, 已经成为高校最重要的信息资源中心和学生自我学习接受再教育的重要阵地。面对这种情况, 对高校图书馆的工作人员的要求也会随之提高, 因此, 加强高校图书馆员的素质显得至关重要。

1 主动改变, 从思想上提升服务意识

图书馆是死的, 但是人是活的。想要提升整体服务水平, 和谐环境, 光有硬件的提升和改善是完全不够的。归根到底, 人是图书馆的运行者, 是图书馆的服务对象, 因此只有图书馆员从思想上认识到改变的重要性, 才能使服务更加系统, 更加贴心, 才能为构建和谐图书环境打下良好的基础。图书馆员的工作室纷繁复杂的, 往往性子容易比较急躁, 这样会给读者带来不愉快的感觉。图书馆员应该将个人情绪隐藏化, 将热情开朗表面化, 将各项服务周到化。只有从内心改变, 才能达到质的变化。始终将职业道德放在首位, 将为读者服务放在首位, 将深入研究如何才能提高办公效率, 如何才能提高读者满意度作为研究课题。例如:在课间高峰期如何能够提供给读者更加便捷有效的服务;在节假日期间如何能够给读者提供全方位的网络服务等等。只有这样才能使高校图书馆更好的发挥育人作用, 才能构建和谐良好的图书环境。

2 专研业务, 从根本上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俗话说,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 行成于思而毁于随。图书馆员平日的工作虽说纷繁复杂, 但是还是有不少的闲暇时间, 如果能够很好的利用这些时间, 那么业务水平必定会得到很大提升。归根结底, 要想提高效率, 缩减业务流程和不必要的环节, 首先要对业务精通, 并勤于思考, 善于总结, 从而提升服务水平。同时, 作为图书馆员应该从两方面考虑问题, 应当多与广大读者沟通、探讨, 多在读者中进行调研和走访, 通过这些面对面的有效形式来了解在读者心中图书馆服务存在的问题和欠缺。因为这些问题是最直接影响图书馆服务质量的问题, 也是存在于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无形障碍。因此, 只有知己知彼, 才能找到症结所在, 才能一针见血的对问题进行改革和完善。也只有通过这些才能合理的简化工作流程, 有效地提高服务效率, 从而令广大读者满意。同时对图书馆服务也有很大的激励和促进作用, 进而形成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氛围, 为构建和谐图书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3 加强沟通, 让一切从交流开始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重要途径和方法。沟通可以说是一把双刃剑, 沟通顺畅, 对彼此都大有裨益;相反则会使双方陷入尴尬境地。图书管理工作中沟通尤为重要, 因此, 沟通好坏与否直接影响到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有效的沟通们能够使图书馆员了解读者的基本情况, 从而把握读者的信息需求;而读者能了解图书馆藏信息和服务内容等等。最终提供优质的服务, 从而形成读者与馆员之间的和谐关系。图书馆员想要加强沟通首先必须增强沟通意识, 主动了解读者需求, 增强服务概念。一切以图书馆的工作大局出发, 这样才能真正了解读者, 帮助读者已达到读者所需的目的。其次要掌握沟通技巧, 这需要大量的沟通作为前提, 只有进行大量的沟通才会使自己的沟通能力得到提升。另外要拓展沟通途径, 不要单一的以对话形式为首选, 可以增加qq群, 电子邮件甚至微信群等形式来进行更加便捷的沟通和对话。只有图书馆员全方位的把握沟通方法, 增强沟通能力才能更好的与读者进行交流互动, 从而形成和谐的图书环境。

摘要:随着构建和谐校园的步伐逐渐加快, 意识逐渐加强, 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起到良好的作用。而图书馆员作为其中的主体更应该为构建和谐校园而努力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图书管理员,素质

参考文献

[1]戚利莉.高校图书馆员如何提高服务质量[J].现代阅读, 2010, 10.[1]戚利莉.高校图书馆员如何提高服务质量[J].现代阅读, 2010, 10.

[2]王孝.馆读和谐的润滑剂-试论图书馆员的沟通技巧[J].图书馆学研究, 2010, 6.[2]王孝.馆读和谐的润滑剂-试论图书馆员的沟通技巧[J].图书馆学研究, 2010, 6.

[2]汪琳璐.学校图书馆员要提高自身素养, 为教学提供优质服务[J].现代阅读, 2012, 2.[2]汪琳璐.学校图书馆员要提高自身素养, 为教学提供优质服务[J].现代阅读, 2012, 2.

图书环境 篇2

一、目的

为营造整洁、舒适的阅读环境,塑造图书馆的良好形象,规范环境卫生管理流程,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图书馆所有公共区域与办公区域的卫生管理与办 公设备的使用维护。

三、个人办公区域的维护

1、每位员工应时刻保证自己的办公桌面物品整齐、整洁无杂物,不得摆放与工作无关的个人物品;

2、办公桌上不能堆放货物、包装废品、实验材料等,应及时办理入库或清理。

3、办公室内需摆放文件柜、办公桌、电脑等办公设施的,应规范、合理、整齐并随时持续清洁。

4、使用文件柜、存包柜等的员工,应持续文件柜、存包柜的外观干净;内部文件资料摆放整齐;顶部不摆放旧资料、旧文件、旧物品等杂物,持续整体美观。

5、员工离开办公桌,长期不用电脑设备时,应锁定并关掉显视屏,节约用电。

6、员工长时间离开办公桌或下班后需将座椅推至办公桌下。

四、公共阅览区域的维护

1、各部门负责本部门区域清洁卫生,按要求每人每一天清洁自己的桌面和阅览室,各部门负责人是本部门办公区域安全、卫生职责的负责人。

2、如多个部门公用同一间办公室,则须指定该区域安全、卫生职责的负责人。

3、各部门需摆放文件柜、办公桌、电脑等办公设施的,应规范、合理、整齐并随时持续清洁。

4、每一天下班时,各部门负责本部门的电源、门窗关掉;当天下班最后离开阅览室的员工,务必关掉所有空调、门窗、电源(尤其是计算机电源)、饮水机、茶水机、锁好门方可离开。

五、公共办公区域的维护

1、公司公共办公区域包括会议室、卫生间、走廊、楼梯(含护栏、扶手)、门窗、玻璃,每一天早上在9:00之前,清洁工将所有公共办公区域的卫生清扫一遍;

2、会议室的办公桌椅擦试一次、座椅摆放整齐,并将垃圾桶的垃圾清理干净;每周对办公区域的桌椅、门窗、文件柜等物件进行一次清洁。

3、不得在办公室的通道处摆放物品、杂物,阻碍通行,影响美观。

4、员工应注意持续地面、墙面及其公共区域的环境卫生、不乱丢垃圾、不吐痰、不乱张贴、能及时清理污物;禁止在办公区域内吸烟。

5、使用会议室的员工应爱护会议室设施、持续会议室的整洁,会后将座椅归还原位、摆放整齐,及时清理会议产生的垃圾,关掉电器、电源照明。

6、定期整理办公物品、把不需要的、过期的、作废的资料、书记、杂志、报刊、物品、文具等清理出来,把需要的、常用的、不常用的一一分类保管,持续正常办公物品的取用方便、准确。

(1)个人部分:桌面、桌底、抽屉;(2)公用部分:储藏室、文件柜等。

7、每位员工都应爱护花草等绿色植物,尤其是办公区域的植被,严禁在办公区域的花草植物盆内乱倒水、茶叶、赃物等影响植物生长。

8、办公区域所有的绿化植物由园艺公司每周进行定期的维护、修剪等工作,公司自行购买的绿化植物由就近员工每周进行一次叶面清理与维护工作。

六、环境卫生打扫标准

1、持续地面干净清洁、无污物、污水、浮土,无死角。

2、持续门窗玻璃干净、无尘土、玻璃清洁、透明,无手印、水印、灰尘。

3、持续墙壁清洁,表面无灰尘、污迹。

4、持续挂件、画框及其他装饰品表面干净整洁,无手印、水印、灰尘。

5、持续卫生间、洗手池内无污垢,经常持续清洁,毛巾放在固定(或隐蔽)的地方。

6、持续卫生工具用后及时清洁整理,持续清洁、摆放整齐。

7、垃圾篓摆放紧靠卫生间并及时清理,无溢满现象。

8、桌面及办公机具表面、角落无灰尘、污垢。公共物品摆放整洁。

七、监督与检查

1、办公室不定期对图书馆各部室的环境卫生进行检查,对发现的环境卫生问题,要求责令整改,视状况通报批评,并罚款20元。

2、单位办公室受理员工对其他人员的环境卫生维护方面问题的反映与投诉。

八、附则

1、本制度由图书馆办公室负责制定、修改、解释。

2、本规定自即日起开始执行。

图书环境 篇3

关键词 图书馆 环境 用户 三螺旋 协同创新中心 专利信息

分类号 G255.53

Abstract This paper first proposes and parses the new concept of Library-Circumstance-User screw, to guide and motivate librarians create an era of infinite possibility of library service through constant innovation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Service Object Mining” to “Service Demand Analysis” to “Service Push” based on the triple helix. It describes in detail how to carry out "service object mining "based on three spiral. Taking the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as an example of the potential service object of university library, it analyzes the service requirement of patent information demand by the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based on the literature research and interview research, and discusses the “Service Push” according to the result of research.

Keywords Library. Circumstance. User. Triple helix.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Patent information.

图书馆消亡论由来已久,究其起因是由于受到技术决定论的影响[1]。美国著名图书馆学家兰开斯特(F.W.Lancaster)在1978年大胆提出“在下一个二十年(1980-2000年),现在的图书馆可能完全消失”[2]。事实证明这是言过其实的言论。美国Alfred大学的用户培训馆员Brian T.Sullivan于2011年发表了《2050年大学图书馆尸检报告》[3],该报告更是在国内外的图书馆界引起了轩然大波。其实,以互联网产生为标志的技术颠覆不只对图书馆产生了重大影响,对很多行业同样如此。Brian T.Sullivan终将步兰开斯特的后尘预言失败。图书馆消亡论的主要依据——技术至上在图书馆变革中只是一个重要的点,而不是全部,相反,正是技术颠覆加速了图书馆的变革和激发了馆员的力量,最终使得图书馆得到持续发展。

1 三螺旋理论

图书馆变革在于不断挖掘、分析和满足人们对图书馆服务的需求,亦即“服务对象挖掘→服务需求分析→服务推送”三步曲。图书馆员只有不断地创新求变做好这三步曲才能变革成功,而成功的图书馆变革意味着图书馆事业进入一个无限可能的服务时代。完成这三步曲其实并不难,可以基于图书馆—环境—用户三螺旋进行(如图1)。关于三螺旋理论:20世纪50年代,美国遗传学家里查德·列万廷最先使用三螺旋来模式化基因、组织和环境之间的关系[4];90年代中期,纽约州立大学的社会学家亨利·埃茨科威兹在三螺旋概念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政府、产业和大学三螺旋理论[5];笔者受二人的启发试提出“图书馆-环境-用户”三螺旋概念,并指出无限的图书馆服务“服务对象挖掘→服务需求分析→服务推送”三步曲可以基于三螺旋理论下进行新的设想。

1.1 “图书馆—环境—用户”三螺旋理论概述

图书馆—环境—用户三者如何互为因果、互相作用和影响可以从三个方面表述。(1)图书馆—用户,在没有互联网的时代,用户(当时的用户称为读者更为合适)主动请求图书馆的借阅服务,读者因为图书馆的存在得到了知识的增长。互联网产生以后,用户的选择变得多元,反过来图书馆如果不能抓住用户,就会失去存在的价值和意义。(2)用户—环境,用户因为有了网络、手机和阅读器等科技环境,选择变得多元,但又因为网络信息的不确切性产生困惑和迷茫;科技环境因为用户的需求产生了更多新科技。(3)环境—图书馆,因为网络的产生,科技环境改变了图书馆一部分的功能(数字阅读等),反过来因为网络的发展又促进了数字图书馆的产生,图书馆又促使科技环境进一步扩大。

1.2 三螺旋下图书馆服务三步曲

“图书馆—环境—用户”三螺旋的主要论点:(1)在当今的大规模数字化时代,图书馆、环境、用户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图书馆变革的方向;(2)图书馆、环境、用户都是图书馆变革的重要成员,以技术颠覆为主的技术环境催化了图书馆的变革同时激发了馆员的力量,用户因技术环境选择变得多元的同时也对技术环境和图书馆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最终图书馆、环境、用户三者的相互作用成为推进图书馆发展的主要力量之一;(3)图书馆变革的所有项目都将体现在“服务对象挖掘→服务需求分析→服务推送”三步曲上。换言之,图书馆的服务内容也不再只体现在实体图书馆,图书馆基于三螺旋概念将不断挖掘、分析和满足人们对图书馆服务的需求。“图书馆—环境—用户”三螺旋理论最终帮助馆员做好图书馆服务三步曲(见图1),激励馆员迎难而上创造无限可能的图书馆服务时代。

nlc202309051344

2 三螺旋下的“服务对象挖掘”

在三螺旋概念下,图书馆做好第一步“服务对象挖掘”应从多个方面进行。(1)发展图书馆联盟与共享。由于我们具备了图书馆联盟的网络技术,又由于经济持续增长的困难,导致图书馆经费的削减[6],只有通过数字图书馆的特藏资源共享才能够提高资源的利用率。(2)开展老年人的终身服务。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公共图书馆将担负起重要的责任以满足不同群体的老年人终身学习的需求。(3)挖掘信息服务潜在用户。211工程和985工程两项重点工程之后,旨在提升高校创新能力的“2011计划”成了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第三个重大国家工程,因此以高校和企业为主体的协同创新中心,因其对专利信息服务的需求成为高校图书馆的潜在用户。

以上试举三例,其实可能成为潜在的服务对象有许多,如针对老师和科研工作者的需求,会产生嵌入式图书馆员服务,高校图书馆可以向科研工作人员提供元数据、写作支持和出版指导等;为了满足老师和学生精准、快速获取资源的需求,可开展知识发现服务等等。简而言之,图书馆员会因为用户需求,不断担当诸如教学合作伙伴、信息管理员等新的角色,同时随着技术的发展,用户也不再主要是老师和学生,老年人、儿童、科研工作者和残疾人等群体比重也会加大。由于用户的多元化和需求多样化,会进一步推动图书馆新技术的发明和应用。

3 三螺旋下的“服务需求分析”

对潜在服务对象进行挖掘后,第二步和第三步分别是“服务需求分析”和“服务推送”。由于笔者所在的浙江工业大学牵头的“绿色制药协同创新中心”入选“2011计划”的首批认定名单(以下简称本校的协同创新中心),考虑到对用户需求分析和服务推送反馈上的便利性,因此本文对信息服务潜在用户进行“服务需求分析”和“服务推送”方法介绍以协同创新中心为例。

3.1 协同创新中心的专利信息服务需求

协同创新建设,集结了高校、科研机构、政府、企业的优势资源,除了人力、物力等方面的配套外,必须要有相应的信息服务保障。作为高校图书馆,我们有义务给创新中心提供最有价值的信息。由于专利是技术创新和科学技术发明的产物,专利分析能够直观各个领域在国内外的最新研究能力和成果。作为协同创新中心,其成果必然也必需反映在专利的申请和技术转移上。首批14所协同创新中心于2013年才成立,时间尚短,这两个指标的相关数据没法统计。但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指出2012年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专利申请国,协同创新中心更是由国内各领域的精英高校和企业构成,因此其专利申请量应不存在问题。至于技术转移的情况,笔者分别对协同创新中心的主要成员——高校和企业的专利技术转移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按照三螺旋框架的程序进行。

3.2 文献调研

以“专利技术转移”“专利实施”“专利产业化”“专利转化”和“专利利用”为题名在知网进行了检索,剔除了报纸和年鉴,共检索到339篇高度相关的文献(检索时间为2014年3月19日)。为了了解最新的高校和企业专利技术转移情况,主要针对比较新的文献尤其是实证文献进行了细读。

高校方面。程文婷从机制体制层面进行分析,认为高校教师的主要职责并不是专利转化、受到科研基金申报、考核评价、专利奖励等政策的“专利申请动机多元化”驱使,在立项、执行、验收阶段不专业、不严格的机制下,导致出现大量符合前瞻性和创造性但没有商业或产业前景的专利,而有商业或产业前景的发明专利又由于高校缺乏专门的科技转化办公室、或产学研结合渠道的不健全而没有得到实施[7]。大多数高校没有设立专门的OTT,而是在科技处、科研院等科技部门下设置相关技术转移办公室。以饶凯为首的国内外合作研究团体对中国和欧洲(英国、丹麦、西班牙和意大利四国)进行了高校专利技术转移情况的实证调研,总结了中国高校应该在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的建立、技术转移人力资源的管理、基于商业化价值的科研成果筛选等方面吸取欧洲的经验[8]。

企业方面。以对沿海发达的浙江省的实证研究为例,浙江省知识产权局和中国计量学院在对浙江省863家企业1889项专利的调查中发现,企业的专利主要是自行研发,缺乏产学研合作,大部分是集成创新而非原始创新[9]。印巧云对包括浙江在内的长三角地区进行的研究发现,专利政策的持续性和针对性不足、促进专利技术转移的中介服务体系以及平台尚未有效建立等是制约我国企业专利技术转移的重要原因[10]。

3.3 访谈调研

除了首批入选的浙江工业大学牵头的“长三角绿色制药协同创新中心”,浙江省内建立但还没有获得国家认定的还有 “CYBER协同创新中心”(浙江大学)、“煤炭资源化利用发电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浙江大学)、“视觉中国传播协同创新中心”(中国美术学院)、“质量检测技术及仪器协同创新中心”(中国计量学院)、“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建设协同创新中心”(浙江工商大学)等多家。全面及时的信息保障能够帮助已经入选的创新中心创造丰硕成果,也能帮助尚未入选的创新中心通过下一批的评审。

笔者对包括本校的“长三角绿色制药协同创新中心”在内的3所协同创新中心进行了“需要哪些专利信息服务”的访谈调研,发现协同创新中心里的高校和研究所需求相似,企业的需求则有所不同。主要的调查结果总结如下:(1)高校和研究所希望图书馆能够利用德温特和TDA等专利数据库和软件,针对中心的主要研究领域进行一些专利前沿的通讯报道、了解最新技术研究进展,以便能够启发思路、提高科研起点获得科研支持资金;(2)企业希望能对生产现场的员工也进行专利创新的宣传和气氛营造,使得员工和研究人员能碰撞出技术创新的火花;(3)希望洞悉竞争对手的研究进展、在产品和市场上的战略意图、甚至预测技术发展趋势等一些重要的专利竞争情报。

4 三螺旋下的“服务推送”

“服务推送”是基于“服务需求分析”结果进行的,换言之,服务对象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随着本校的协同创新中心被教育部首批认定(2013年4月教育部公布),本校图书馆已经在2013年下半年对中心开展了专利信息服务。本校图书馆对中心的“服务推送”是否达到“服务需求分析”的要求,可以参考分析结果进行比对和改善。本文对协同创新中心的“服务需求分析”结果主要有两点:(1)缺乏专利技术转移办公室(高校)或平台(企业)导致专利技术转移不畅;(2)尽管高校和企业需求的专利信息服务有所不同,但高校图书馆可以分别满足高校和企业对专利信息服务需求。

nlc202309051344

由于本校的协同创新中心成为教育部首批认定单位,必将导致我校专利申请的急增,本校图书馆信息咨询部及时抓住这一机遇,对馆员进行了专利查新、TDA和德温特等学习培训并于2013年下半年推出了创新型学科服务——专利信息服务。一方面,和科技处充分合作(我校没有专门的OTT,专利相关事宜归科技处专人负责)做好专利辅导,深入到与本校牵头的“长三角绿色制药协同创新中心”相关的企业、院校,为科研人员进行专利检索、申请和分析等方面的培训;另一方面,通过TDA和德温特等专利分析工具,定期出版药学、生物燃料等主题的专利前沿通讯报道,为他们提供具有商业价值的专利信息。

对本校协同创新中心的专利信息服务推送,虽然开展的时间尚短,但已经在本校协同创新中心形成了较好的口碑,中心的老师们对各个研究主题的专利前沿通讯非常感兴趣,不断提出新主题委托图书馆做。但图书馆由于不熟悉国际专利分类号等专业的专利技术情报分析知识,提供的专利信息服务比较单一,无法进行深度的专利地图解读、核心技术分析,不能满足中心里高校和企业的全部需求。

5 结论

本文首次提出和解析了“图书馆—环境—用户”三螺旋的新概念,并以三螺旋下高校图书馆的潜在服务对象——协同创新中心为例,对其他高校图书馆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比较遗憾的是:(1)笔者只对3所协同创新中心进行了访谈调研,得出的调研结果是否有普遍性有待验证;(2)由于不熟悉国际专利分类号等专业的专利技术情报分析知识,对本校的“长三角绿色制药协同创新中心”提供的专利信息服务比较单一,无法进行深度的专利地图解读、核心技术分析。

随着国家对协同创新的重视以及各高校已积极响应“2011计划”纷纷成立校级协同创新中心,笔者以为高校图书馆对协同创新中心的专利信息服务必将成长为高需求的、长期的、创新型的学科服务。

参考文献:

[ 1 ] 初景利,杨志刚.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图书馆新消亡论论辩[J].图书情报工作,2012(11):5-11.

[ 2 ] Lancaster F W. Libraries and librarians in an age of electronics[M].Arlington:Information Resource Press,1982.

[ 3 ] Sullivan B T. Academic library autopsy report,2050[R/OL].[2014-04-11].https://chronicle.com/article/Academic-Library-Autopsy/125767/,[2011-01-02].

[ 4 ] Richard Lewontin. TheTripleHelix: Gene, Organism,and Environment[M].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 5 ] Etzkowitz H, Leydesdorff L. The Triple Helix-University-Industry-Government Relations:A Laboratory for Knowledge-Based Economic Development?[J]. EASST Review,1995,14(1):14-19.

[ 6 ] ALA. 2011 State of America’s libraries report[R/OL].[2014-04-11].http://www.ala.org/news/mediapresscen

ter/americaslibraries.

[ 7 ] 程文婷.国家资助科研项目专利产业化现状与建议(下)[J].中国高校科技,2013(1):28-30.

[ 8 ] 饶凯,等.中欧大学专利技术转移比较研究[J].软科学,2011(10):22-26.

[ 9 ] 张勇,周诚.授权专利实施状况分析与评价:基于浙江省的抽样调查[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0(3):75-80.

[10] 印巧云,童霞.长三角地区专利技术转移的瓶颈与对策[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15-21.

梁春慧 浙江工业大学图书馆馆员。浙江杭州,310023。

(收稿日期:2014-08-22 编校:刘 明)

图书环境 篇4

1 电子图书概述

1.1 电子图书含义

电子图书是指将文献信息以数字化的形式实现, 通过计算机网络的传播, 并借助电子设备阅读的图书。电子图书最早出现在20 世纪的美国, 到了21 世纪我国电子图书实现了和世界的接轨, 到2005 年, 我国电子图书发展居世界首位。

1.2 电子图书的优点和不足

1.2.1 电子图书的优点

首先, 电子图书实现了图片、文字和声音的并茂, 且具有强大的检索功能。电子图书不仅能对文字进行读取, 还能进行观看一些动画和图像, 甚至还能进行听朗读。电子图书具有很强的检索能力, 能根据读者提供的文献外表特征对其具体内容进行选择。其次, 电子图书出版的形式多样、灵活, 包括:第一, 电子出版公司通过扫描纸质版图书生成电子图书;第二, 图书个人爱好者将现有纸质图书通过扫描生成电子书;第三, 为了宣扬个人主张, 将自己作品以电子书的形式分享给别人;第四, 版权所有者或获得者在出版过程中将书籍制作成电子版, 并以商品或图书附赠品的形式出售。再次, 电子书的制作成本低廉、存储量大。电子书基于网络的发展而发展, 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储存量大, 同时, 电子书不需要纸张、油墨、运输等环节的资金费用, 只需要在网络上上传或下载就可以, 降低了阅读成本, 并为增加发行提供了可能。

1.2.2 电子图书的不足

首先, 电子格式互不兼容, 格式标准统一。国内电子书的格式繁多, 比如txt、exe等格式, 读者每次阅读的电子书需要的阅读软件不同, 为阅读带来了麻烦。其次, 电子书版权不好保护, 存在盗版、侵权的问题。再次, 阅读的舒适性差。不管是PC显示器, 还是专业的阅读器, 其解像能力低, 无法保证阅读的清晰。最后, 阅读消费成本较高。电子书的构成上需要支付电子文本和阅读器的费用。

2 读者使用电子读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 高校读者在电子书的使用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 电子书下载的时候网速太慢;第二, 电子书的下载、打印以及复制往往存在一些问题;第三, 很多读者找不到其需要的电子书或电子刊物。由此可见, 现阶段读者利用电子书存在一些设施上的问题, 比如网络设施跟不上读者的阅读需要, 特别是高校学生大多利用手机进行电子阅读, ,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电子阅读的速度。

3 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电子图书服务对策

3.1 提升对电子图书的宣传, 提高电子书的利用率

高校一些读者对电子图书的认识度不高, 因此, 高校图书馆要加强对电子图书的宣传, 让所有读者了解电子图书的内容和最新情况, 并利用电子书丰富图书馆图书信息。在对电子图书的宣传上, 学校可以利用世界图书日、学校每周讲座活动等进行宣传, 并可以定期组织图书知识竞赛, 激发学生读者对电子书的了解, 加强对电子书的使用, 提升电子图书的利用率。

3.2 加强技术创新, 实现电子图书格式的通用

高校图书馆要加强对电子图书应用的创新, 实现电子书阅读格式的通用, 并适当的为学生开放免费的阅读, 为学生的电子书阅读提供更多的空间和便利。

3.3 进行电子图书有关的培训

一些读者人为电子图书会取代纸质图书, 占据图书馆信息资源提供的主导地位。基于这种认知趋势, 高校图书馆要加强读者对电子图书的正确认识、使用, 通过专门课堂的开设, 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电子书读取的方式, 熟悉电子书信息的正确保存、复制和阅读等技能。另外, 还要培养读者对纸质书和电子书同等对待的态度, 图书管理者也要了解电子书的发展现状、使用以及其相关技术, 不断推动高校图书馆电子图书服务的发展。

3.4 拓展电子图书咨询服务方式

高校图书馆开设的目的是教育人、服务人。因此, 服务是其发展的宗旨, 基于这种宗旨要不断加强对图书馆员的能力、素质培养, 增强其自主服务的意识, 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与此同时, 在网络信息发展的环境下, 高校电子图书管理参考咨询方式要实现多样化的发展, 并要加强拓宽其作为参考咨询工具的功能, 让咨询服务更快捷、更合乎人情。

3.5 提供在线阅览以及借阅服务

高校图书馆要对在图书馆服务范围内的读者提供任意时刻的在线服务, 改变原有数字图书阅览或图书馆数字图书订购的浏览局限, 实现异地在线阅览服务。另外, 高校图书馆在向读者提供在线阅览的同时, 还要向读者提供借阅服务。这种借阅服务能让读者将电子图书下载在个人电脑上进行离线阅读, 若在规定时间内读者没有阅读完图书, 还可以根据阅读需要继续借阅。当电子图书借阅到期, 读者没有按期归还, 下载到个人电脑的图书内容将不会再展示, 读者不等继续阅读, 一些系统还会提醒读者归还图书, 保障图书正常的阅读和借阅。

4 电子图书对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影响

首先, 实现了全天开放。电子图书在高校图书馆的引用, 实现了高校图书馆全天制的对外开放。读者无需到图书馆就能享受到图书馆的信息资源, 对图书馆进行利用。其次, 实现了全方位的服务。电子图书存在在线阅读和在线借阅的服务形式, 能减轻读者借阅图书的繁琐程序。在还书过程中只需要点击鼠标就可完成, 节省了不必要的徒步还书时间。图书馆的在线阅览和借阅同时也满足了读者个性化的阅读需求。最后, 拓展了读者阅读群。电子图书多样化的阅读方式满足了不同读者的不同阅读需求, 由此, 不断吸引了更多的人进行阅读, 拓展了读者阅读群。

5 结语

电子图书在高校图书馆的引入, 改变了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模式, 对高校图书馆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此, 有关人员要把握电子图书对图书馆的机遇, 并迎接其发展中带来的一切挑战, 不断调整和创新图书管理服务模式, 在最大意义上发挥出高校图书馆的意义。

摘要:电子书具有灵活化、个性化、现代化的特点,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 近几年, 电子书得到了人们的广泛使用。同时, 电子书作为图书馆文献资源的一种新的类型, 丰富了图书馆传统馆藏资源, 改变了图书馆传统提出样本书、建立样本库的传统资源获取和存储做法, 让图书馆的文献资源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成为现阶段学生读者获取知识的新天地。文章基于此种发展对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电子图书服务进行探究。

关键词:网络环境,高校图书馆,电子图书

参考文献

[1]朱剑宇.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深层次服务探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 2014.

[2]李凌.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图书情报定题服务的变革[J].现代情报, 2007 (5) .

[3]唐杰波, 李军.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电子图书服务[J].农业网络信息, 2007 (10) .

图书环境 篇5

一、高校图书馆馆员信息素质内涵及要求

1、信息素质内涵。信息素质,也称“信息文化”、“信息素养”,最初提出这一概念的是美国产业协会主席保罗·译考斯基,他在1974年的论文中将其概括为:“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以解决的技术及技能”。信息素质,就是人们获取、评价和使用信息资源的能力,它作为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在不同的发展阶有不同的内涵。通常认为,信息素质的内涵涉及多个方面:一是传统文化素质的拓展和延续;二是使受教育者达到独立自学及终身学习的水平;三是对信息源及信息工具的了解和应用;四是拥有处理各种信息的技能;五是信息智慧和信息道德。作为高校图书馆员,信息素质主要是提高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信息意识,指人们对信息是否具有特殊的敏锐的感受力和持久的注意力。信息能力,指人们开发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包括信息资源的认识能力、获取能力和开发利用能力。在对信息进行识别和处理基础上,对有价值的信息能够运用创造性思维重新进行整合重组,并使其升华创造出新的信息能力。

2、高校图书馆员信息素质要求。信息素质是信息社会中人的整体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必然对馆员素质提出新的要求。高校图书馆必须培养一支具备信息素质和图书馆专业知识,有较强读者服务意识的专业人才队伍,才能够使高校图书馆的功能得到充分地发挥。具体而言:一是图书馆员知识需要更新,知识面要广,信息技能要强,还要有较强的外语水平;二是馆员的网上检索能力和信息分析能力要相对较高,对读者实施网络基础知识、各类信息资源及检索工具使用方法等内容的培训和指导,提高读者获取网上信息资源的技能;三是对数据、信息能够进行高效整合,对信息进行简要标识,对海量信息进行有效导航,对数据信息及网络信息进行高效检索,并能够对读者的心理和行为进行科学分析,以及对读者进行信息素质普及性教育等。

二、馆员信息素质在高校图书馆网络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1、馆员信息素质是图书馆网络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员是信息服务的主体,是信息的重现者和再造者。当前,图书馆员角色已经发生了较大改变,由过去的信息保管员转变成信息导航员,工作重心也从传统馆藏文献借阅、手工检索及查询等方式向直接为读者进行知识导航和信息参考咨询服务。相对于图书馆硬件,馆员的信息素质在图书馆数字化建设中也占据了主导地位。近年来,各高校图书馆为顺应网络时代发展要求,纷纷加大资金投入,增添了各种现代化设备。这就要求馆员尽快掌握计算机系统日常管理、维护与使用,快速具备一定的信息资源整合、信息资源传输能力。馆员信息素质提高越快,图书馆数字化、网络化建设步伐就越快。因此,馆员信息素质已经上升到图书建设大局高度,成为图书馆建设的当务之急,重中之重。

2、馆员信息素质是图书馆不断满足读者个性化需求的重要保证。高校图书馆主要是针对高校师生的信息需求而动态发展的信息资源服务体系,在这个体系中,信息资源是工具,馆员是信息服务的主体,有信息需求的读者是信息服务的客体。近年年,随着高校升本、扩招、合并,高校的师生结构和专业设置都发生了改变,读者信息需求出现了新的变化。一是读者信息需求的层次性,专业知识、专业背景不同,其信息需求各不相同,对馆员业务水平、知识层面的要求不断提升;二是读者信息需求的知识性,现在读者信息需求更注重彰显个性,针对性较强,高度综合的知识单元需求量明显增多,很大程度上加大了馆员的信息服务难度;三是读者需求更加系统性。随着交叉、边缘学科的.涌现,读者信息需求逐渐向多学科、多渠道、多载体转变,需求更加系统性,要求馆员具备一定的综合素质;四是读者信息需求更加精确性和真实性。网络给人类带来海量信息的同时,也带来了较大污染,高校师生要获得全面、系统、真实的信息,这对馆员服务水平、深度和准确检索、传输信息提出了很高要求。图书馆员只有具备了相应的信息素质,才能在信息与读者之间直接架起信息沟通桥梁,为读者进行信息导航。

3、馆员信息素质是图书馆提供网络化参考咨询的前提。网络的出现已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图书馆的工作方式和读者阅读方式。在网络环境下,参考咨询越来越信赖于Internet上的资源,图书馆要给读者提供高层次的参考咨询服务,还要帮助读者获得馆藏资源外的二次、三次文献咨询,为读者提供定题、查新、检索等高层次服务。所以,图书馆员要从繁琐的事务性工作(如采访、编目典藏等)中解放出末,腾出更多精力,使服务工作从一般性服务向深层次参考咨询服务转移。通过广博厚识的学科知识和较强的检索、综合、社交、组织协调、调研、网络操作检索及外语翻译能力,开展好各种参考咨询服务。这种良好的信息素质,既为馆员今后谋求更高发展空间提供可能,也同时为不断满足读者高层次的信息需求打下了坚实的前提和基础。

三、加强馆员信息素质的措施

1、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强化馆员信息意识。要树立馆员终身学习理念,不断接受新知识、新观念、新技术。信息素质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首先要让馆员了解信息知识是怎样组成的,知道如何找到信息,加强他们的信息意识教育。培养馆员在信息活动中信息行为的自主性、独立性。对于自然科学文献,要从“新度”、“深度”、“准确度”、“信息度”、“响应”等指标来鉴别质量的高低。而对于社会科学文献,由于它的非严格积累和复杂性,鉴别其质量高低,是一件困难的事,因此除了参考自然科学文献的一般指标外,还要注意著者的态度、立场,文献的有关背景、文献的版本、真伪等方面的问题。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员的素质培养 篇6

关键词:网络;馆员;素质

一、网络环境下必须提高图书馆管理人员的素质

(一)图书馆工作要求图书馆员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素質,这是做好工作的基本条件。为了适应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工作,图书管理人员必须不断学习新知识与新技能。从理论上讲,知识越宽越利于工作;从实践出发,不可能学尽所有的知识。因此,在构筑知识结构时,要注重知识的专一。

(二)只有提高素质才能适应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工作面临

的挑战。图书管理工作看似简单,面对的只是一些文献的归纳和整理,但是其背后却要求管理者具备复杂的管理整理能力。尤其是现代社会,更要求管理者具备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科学管理素质,系统了解本单位文献现今以及原始管理的历史发展阶段。整理历史档案时,还要对有关历史有详细的了解,包括对世界历史的掌握,否则将很难胜任本职工作。

(三)只有提高素质才能适应互联网下数字图书馆的要求。当今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图书管理工作也是一样,要想使图书管理工作跟上时代发展形势,其从业人员必须有较高的综合实力,也就是说“人才”成为具有竞争实力的根本所在。没有较高的素质、较强的能力,保住自己工作岗位是相当困难的。

二、网络数字条件下图书馆管理人员的素质培养

(一)拥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随着高新信息的飞速发

展,时代对图书馆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图书馆管理人员要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正确的政治发展方向,以马克思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我们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忠诚于图书馆的管理工作,有读者至上的工作热情,有崇尚科学发展的远大志向。

(二)培养优良的职业道德素质。图书馆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是图书馆管理工作者在从事文献信息的整理、传播活动中形成的道德行为准则。图书馆管理人员是知识的传播者,是为发展和丰富文明而服务的劳动者。所以,图书馆员不仅要有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追求,还要具有服务群众甘为人梯的职业操守。所以,我们必须兢兢业业把本职工作做好:在服务态度上,要文明礼貌,主动热情;在服务方式上,要急读者所急,想读者所想;在服务质量上,要以自己熟练的工作技能和广博的文化知识为读者提供准确高效的服务。

(三)拥有较高的文化科技素质。文化素质就是指图书管理人员所受教育的程度,一般来说,文化素质越高工作就能力就越强。目前图书馆的管理工作既有传统图书馆的管理工作内容,又有现代数字化图书馆的管理工作内容,还要懂得计算机网络数字化技术等。所有这些工作对图书馆管理人员的文化程度有了新的要求。图书管理员不仅要熟知哲学、文学、心理学的知识支撑具体工作,还需要在语言、仪表、风度、表情等方面表现出一定的修养,在外语、计算机技术能力方面也需有过硬的功底。

(四)拥有较强的现代意识素质。馆员的创新意识,使其能够不断探索为读者服务的新路子,改革阻碍创新发展的思想观念,创造具有时代感的服务项目;馆员的时效意识,使其具有强烈的紧迫感、危机感,抢时间、争效益,掌握为读者服务的主动权,使读者服务工作跟上时代列车的前进。

图书馆员的现代意识体现在很多方面,其中最主要的是科技意识和管理意识。科技意识要求在从业活动中有较高的科学管理意识和精神,以科学的精神对待图书管理工作,不受传统及社会封建思想干扰。管理意识要在求图书管理工作中充分尊重文献的价值利用,对其所包涵的信息能够细致研究,挖掘其内在价值。图书馆管理人员的管理工作就是快速捕捉信息,对信息进行采集,并根据其基本特征归纳整理,从堆积如山的资料中筛选出合适的信息,及时提供给读者,以满足读者需求。

参考文献:

[1]李德育.《新图书馆网络方案设计》.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6(6)

图书馆与文化环境 篇7

或者说, 在“知识自由”何以必要与何以可能等根本性问题上, 图书馆自身并没有发言。工具意义上的图书馆既然只是文化的被动产物, 图书馆在原则上就可以和文化彼此分离, 文化涵养也不被当作图书馆的根基。因而, 没有必要对图书馆流露出深厚的感情和必要的尊重, 甚至可以随时对它不恭或践踏。一旦出现新的工具, 图书馆将会毫不犹豫地被取代———就像镰刀和锄头正在被割粒机和掘土机所取代一样。预言图书馆 (物理的) 将消亡正是基于这一工具性认识。殊不知, 图书馆的消亡不仅是物理躯体的消亡, 也将是图书馆自身文化的消亡———是在阅览室读书时涵泳于字里行间的文本感受、审美经验与深入思考的消亡;是一个地区文化象征和精神圣地的消亡;是本土文化和民族心理的依托之物的消亡;是特定知识组织系统 (如《中图法》) 对人类知识理解成果的消亡, 等等。它基于一个明显错误的预设:图书馆仅仅是工具, 而不关涉使用者文化存在的根本。

“我们的图书馆”与“他们的图书馆”作为工具没有本质区别, 但可以根据是否适用而分出优劣。“理想的”图书馆就是要排除一切交流障碍, 达到信息传递的预期效率最大化。所有现实的图书馆必须在理想的关照下, 视其符合“理想的”的程度而分出优劣高下。20世纪初, “以中西书籍, 合并庋藏, 而归纳于同一分类之下” (俞君立中国文献分类法百年发展与展望[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2:15) 的对中国古代藏书楼的改造, 正是在重视理想之“同一”而抹杀现实之“差异”的工具论思维推动下进行的。事实上, 古今中外的图书馆既有作为“工具”的相同性, 也有作为文化本体的相异性。例如, 中国古代藏书楼并不只是一幢幢建筑物, 而且还积淀着独特的文化意味, 蕴藏着“仁人爱物”、“藏书守道”、“敬惜字纸”的人文精神, 形成了和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不离不弃的亲缘关系。而如果图书馆仅仅是工具, 宁波天一阁、瑞安玉海因为, 作为工具, 它们绝对没有现代图书馆“好使”。

各种分类标引标准、文献数据库标准、文献生产与代码标准、信息处理与交换标准、数字化信息组织标准等等, 正在以学术权威和制度霸权的形式, 维护着全球图书馆国际标准化组织情报文献工作标准技术委员会 (ISO/TC46) 制定的单一化取向。而观念层面上的趋同, 则与技术标准的单一化如影随形。例如, “知识自由”只反映了西方民主国家的认识, 中国特色的民主并不等同于西方国家的民主, 中国的图书馆也主要定位于“社会教育机构”而不是“民主武器” (黄俊贵:明确图书馆本质体现图书馆本质:从“图书馆”定义说开去[J]新世纪图书馆, 2006 (4) :3-6, 11) 。然而, “知识自由”在我国图书馆学界却正在成为主流话语。

西方中心的一元文化的维护图书馆的趋同化, 正在成为西方中心的文化一元论的帮凶。因为, 图书馆在文献收集、整理、保存和利用中的每一个环节都采取了明确的导向性话语, 有助于理解并产生确定的概念。

其中包含的一些具体衡量尺度, 构成了极大的能量, 左右着人们的文献接受与文化理解。西方文明之强盛虽然有其内在原因, 但也直接受惠于强盛的西方图书馆的推波助澜。而趋同化的图书馆的所有环节几乎都是在西方规则下运作的, “规则”确立了严格的文化表述、组织和认识标准。由此, 不同民族在文化理解上的风格差异往往被排斥, 每一个“我”的文化认知方式也正在被否定。但是, 西方文明虽然强盛, 也不过只有数百年的历史, 还没有接受更长时间的考验, 不能保证它就能够应付人类将来可能面临的所有挑战。所以, 保持人类文明的多样性, 就是保证人类应战模式的储备, 符合人类的整体与长远利益。法国哲学家德里达相信, 中国“有一个强有力的传统, 世界不能没有她的参与” (杜小宁:德里达中国讲演录[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3:50-51) 。而趋同化的图书馆处处合乎程序规范, 却有悖于人类文化的多元化原则。

图书馆产生于特定的文化环境, 并归属于产生它的文化。然而, 现实中的图书馆在文献收集、整理和利用等各个环节都体现出自我的文化选择尺度, 极主动地提出希望什么或回避什么的文化建构性要求。所以, 图书馆不仅是文献交流的工具, 也是文化存在的根本。它以自己的方式影响了我们对社会文化和人类文明进程的思考, 展示了文化建构上的能动性特征。

网络环境下图书采访探析 篇8

从近年来各地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调查资料数据显示, 文献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在整体上虽有长足的进步, 但不近人意, 全国各高校文献利用率不足40%, 60%的文献信息资源被闲置。这种大量滞留在书架上的图书, 严重造成了经费的浪费, 同时也浪费了人力资源。结合我馆的情况分析利用率低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 陈旧图书占架率过高

为了充实书架, 图书馆不得不把一些年代已久的图书搁置在书架上, 由于知识更新加快, 这些图书基本上已经没有什么参考价值了, 所以无人问津, 几乎成为死书。

(二) 电子产品的冲击

电子阅读、网络阅读等新兴的阅读方式在大学生中十分的流行。近几年来, 依靠电子产品先进的技术, 在一些大学里兴起了手机阅读, 无线上网阅读, 大学生可以随心所欲地进行阅读与交流, 这种新兴的阅读方式已经成为大学生阅读的一个重要途径, 所以对纸本图书的利用率有一定的影响。

(三) 所购图书与读者需求有差距

在工作中会看到, 近些年来新购的图书有相当一部分不被利用, 特别是文科的一些整套的书以及一些距离专业设置较远的书籍受冷落, 而读者需要看的书馆藏却没有, 所以经常会听到读者埋怨的声音, 主要反映图书陈旧, 更新速度慢, 跟不上需求。的确读者所需要的资料有相当一部分不能满足, 而一些针对性较强, 利用率高的文献, 复本量又过少, 因此需求较集中的文献品种往往被遗失, 有的书被撕页, 严重影响其他读者阅览。

面对较低的图书利用率以及昂贵的图书价格和有限的购书经费, 应该深入地探讨和分析图书采访工作, 因为其质量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直接关系到图书馆未来的发展。

二、广泛征求读者意见

图书馆的藏书利用是图书馆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藏是用的前提, 用是藏的归宿, 藏是手段, 用是目的, 所以要为所购的每一本书找到读者, 就需要深入了解读者的需求。了解读者有以下几个渠道:

(一) 通过校园网, 广泛征求读者意见

在现代信息环境下, 各高校大都拥有自己的校园网, 高校图书馆可借助校园网向读者征求采购意见和建议。我馆在图书馆的主页上设有馆长电子信箱、QQ留言以及在线留言, 在馆内还设有馆长信箱, 在各对外部门都设有读者荐书本、征求意见薄, 应该充分利用这些途径, 广泛的听取读者的意见和建议。

(二) 深入到各系, 有针对性地选择读者群

采访人员应深入到各系去, 有针对性地选择读者群, 这个读者群首先应包含教授, 积极听取他们的意见, 适量采购一些层次较高的文献, 供博士生、科研人员、研究生参考;第二, 还应包括任课教师, 通过征求任课教师的意见, 采购一些与教学目的、专业设置有密切关系的图书, 这些图书复本量应多些, 要满足教师读者教学研究的需要, 同时也应满足学生读者学习的需要;第三, 还应包括学生, 学生是图书馆主要的阅读对象, 面对众多的学生读者, 可以选择班上的学习委员, 通过他们征求广大学生的意见, 采购适合学生使用的文献。通过这个读者群的调查, 采购的文献应该是最合理、最具有针对性, 就不会没有读者。为了知识的更新趋于合理, 这项工作需要有持续性。

三、广泛收集图书出版信息

图书的采购渠道很多, 采购人员需广泛的了解与收集出版信息, 并认真的进行分析筛选, 从中选择出可以信赖的核心的出版社, 以保证所购图书的质量。

(一) 从网上获取信息

随着网络环境的不断发展, 国内外出版商、图书发行机构经常通过网上传递图书出版发行动态, 采访人员可以利用网上信息, 了解图书出版情况以及各种渠道发行图书的价格情况, 网上的信息具有图书新、书目全、检索方便等优点, 而且不受时间及地域的限制。

(二) 从书目上获得信息

目前书源的信息分布散乱, 需要采访人员广泛地收集各种书目, 包括主动上门推销的书目, 都要认真地阅读, 防止漏订漏购好书的现象, 并对照读者需求调查得到的信息, 将适合采购的图书记录下来。

(三) 采访人员走出图书馆

网上的信息以及书目上的信息往往有报道不真实的情况, 有些甚至带有欺骗性, 采访人员看到的只是为其书用华丽的词语包装起来的广告宣传, 看不到书的具体内容, 难以分辨其质量高低。这就需要采访人员走出去, 参加出版社召开的订货会、信息发布会, 并给书店联合。还有必要到知名的和本馆同类的大学图书馆去参观、考察、访问, 吸取兄弟院校的经验。通过走出去, 开阔视野, 广开思路, 对做好采访工作大有益处。

四、树立采购新观念

在现代网络盛行的大环境下, 应该充分发挥网络的优越性, 在满足读者需求的前提下, 要争取节约经费, 减少采购成本。

(一) 利用网络环境, 开展馆际间的采购协调

读者通过图书馆的多媒体阅览室的网络, 不仅可以查到本馆的藏书, 还可以查到链接到网上的任何一个图书馆以及文献信息机构的信息资源。在这种网络环境下, 应加强馆际之间的文献采购协调工作, 实行文献资源共享, 这样将会缓解高校图书馆经费紧张问题。在馆际协调采购的条件下, 各馆就可以只采购与本校专业设置、教学目的、科研方向有密切关系的文献, 对一些相关的文献以及个别的需求就可以减少采购, 读者可利用网络查找到更多的文献信息。

在协调采购的同时, 还应开展馆际互借工作, 特别是同一地区的高校图书馆更应该做好这项工作, 使读者需要索取原文的情况下, 可以通过馆际互借的关系获得原文, 现在不仅有各种各样的快递服务, 而且还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 实行网上传递, 大大提高了馆际互借的效率, 极大地方便了读者。

(二) 注意电子型文献的采购, 使之与印刷型文献共存互补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 人们获取知识信息的途径已从单一的阅读书本资料向多媒体资料发展, 因此电子型文献将是图书馆馆

试论高校图书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闫瑞君 (河北师范大学图书馆河北石家庄050024)

摘要:计算机网络的普及, 信息的快速增长, 使图书馆的收藏内容、管理模式和服务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 为适应这一变化, 图书馆急需培养一支复合型人才队伍。本文旨在探讨高校图书馆在培养复合型人才方面的优势和方法。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人才培养;复合型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 信息的发布、收藏、整理、加工和利用等方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数字资源的收藏和利用已经成为图书馆的一项重要工作, 与之相对应, 图书馆的工作方式、工作内容、管理模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图书馆员由传统的图书管理员转变为知识导航员、信息咨询专家。作为研究性服务机构的高校图书馆, 为了适应这一变化, 也为了更好的为学校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服务, 应该培养建立一支精通图书馆业务、熟练掌握计算机检索技能、专业知识丰富、创新能力强、能够独当一面和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队伍。

一、复合型人才的内涵和特征

所谓复合型人才, 前人论述颇多, 是指具有较为精深的专业知识和广泛的文化素养, 具有多种技能和发展潜能, 以及较好的适应性和敏锐的创造性的人才, 也就是俗称的一专多能人才。其特点是多才多艺, 在各个方面都有一定能力, 能够在各个部门大显身手;能在某一具体方面出类拔粹, 有着其他人无法比拟的优势。这一特征决定其个体要不断学习, 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既要拓展知识面又要不断调整心态, 变革自己的思维方式。对于高

藏文献资源越来越重要的组成部分, 各大中型图书馆在采购电子型文献中, 由于电子文献成本低, 可利用率高, 使用的经费也逞逐年上升趋势, 使得图书馆电子型文献与印刷型文献形成共存与互补, 它们有各自的优势, 采访人员要根据本馆的经费情况与读者阅读情况, 在采购文献中对电子文献与印刷型文献进行合理的搭配。

五、提高采访人员的全面素质

馆藏文献质量的高低, 在某中程度上取决于采访人员的整体素质。因此提高采访人员的素质尤为重要。

(一) 提高思想素质

在文献信息资料迅速增加的现代社会里, 要求采访人员具有很强的敬业精神。采访人员要根据读者的需求, 认真地、全面地分析图书发行动态及各种书目订单, 再根据本馆的经费情况, 科学地确定出各学科、各层次、各类载体形式的文献, 这是一种非常耗费精力而又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要求采访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坚持原则, 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同时采购人员还必须准确把握本馆采购的原则、政策, 能严格控制采购风险, 把好图书进馆关。

(二) 提高专业素质

在网络环境下, 采访人员从征求读者意见、收集信息到图书采购、图书加工等都离不开使用计算机, 所以要求采访人员必须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另外, 由于文献信息资料种类繁多, 又涉及到各个专业, 要求采访人员必须精通一到两门专业知识, 争取具有跨学科知识, 这就需要采访人员不断地学习, 不断地充实自己, 不断地更新知识, 才能有效地提高馆藏文献资源建设的质量。

校图书馆来说, 复合型人才最起码要具有一定的图书情报知识, 一种专业学科背景, 还要具有一定的外语水平和计算机能力, 经过短时培训就能够胜任图书馆各个业务部门工作的人才。

二、高校图书馆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高校图书馆的从业人员通过各种途径基本上都取得了本科文凭, 一部分甚至拿到了研究生文凭, 文化素养较高, 但往往是学有所专, 术业专攻, 并且知识结构分布非常不均衡。以河北师范大学图书馆为例, 现有工作人员中博士1人, 硕士12人, 本科生78人, 占到全馆人员的四分之三, 文化水平很高, 但是文科馆员较多, 计算机专业和外语专业的馆员缺乏;既具有较高专业学科背景同时又有较好文献信息服务技能的高层次人才缺乏, 这给图书馆提高服务水平带来一定的障碍。且河北师范大学图书馆面临着搬迁, 四个旧馆将合并为一个大馆, 新馆的大开间工作环境、现代化的设施、高科技技术的应用, 迫切需要素质综合化、技能多样化的复合型人才。如何将馆员的专业学科背景和图书馆所需的各种技能结合起来, 打造图书馆急需的复合型人才, 是图书馆迫在眉睫的一项重要任务。

三、高校图书馆培养复合型人才的优势

复合型人才不是天生就存在的, 而是在不断地学习过程中造就的。高等院校是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基地, 是打造各种人才的大本营, 每个院校都有自己独有的领先的专业领域, 也有基础的普及性学科, 既注重于专业技术知识的教育, 也注重于综合素质的培养, 在人才培养教育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教育资源。高校图

(三) 引进高学历专业人才

在这个新知识发展迅猛的时代, 涌现出了很多新的知识, 新的学科, 而图书馆工作人员老化又是目前各馆不争的事实, 所以引进年轻的高学历的专业人才充实采购队伍是图书馆的当务之急。

图书馆的采购工作是图书馆工作中关键性的环节, 图书采购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馆藏的结构、图书的利用率、馆藏的水平, 最终影响到学校的科研能力和学生的素质, 所以图书馆的采购工作称得上是图书馆最核心的问题, 是图书馆的百年大计, 应该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

摘要:本文分析了高校图书馆文献利用率低的原因, 探讨了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采访问题。

关键词:网络环境,图书采访,高校图书馆

参考文献

[1]胡云明, 李志强.高校图书馆馆藏纸本图书利用情况分析〔J〕.河北科技图苑, 2011 (4) :61-62

[2]邓签.网络环境下图书馆馆藏文献资源建设〔J〕.图书馆, 2002 (2) :90-92

[3]戴龙基, 张红扬.图书馆联盟—实现资源共享和互利互惠的组织形式〔J〕.大学图书馆学报, 2000 (3) :34-37

浅论图书馆环境的优化 篇9

图书馆是知识、信息、资料等综合交流中心, 其紧凑合理的布局, 便捷迅速的接还方式, 现代化先进设备的使用提高了图书馆在读者心中的地位。图书馆应努力营造有益于读者学习的环境, 经过优化来吸引读者, 激发读者学习欲望, 提高图书馆的利用率。图书馆环境是一个由多钟要素构成的整体系统, 其优劣程度在某种意义上决定着图书馆活动的成效。为了最大程度地发挥图书馆环境的正向功能, 降级负向功能, 实现图书馆环境的优化是许多图书馆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下面将从馆舍环境、空间布局、安全防范三个方面进行讨论。

一、建立独具文化底蕴和美感的图书馆馆舍建筑, 营造赏心悦目的图书馆环境

建筑外形应美观、明快, 吸引读者让读者有美的享受。图书馆的建筑应遵循适用、灵活、高效、经济、安全美观的原则。如充满人文特色的建筑外观, 和谐的自然环境等。采用点、线、面结合的方式, 设计各种形状的花坛, 保持鲜花四季常开, 道路两旁栽种树木形成防护林带, 隔离风沙, 消除噪音, 美化环境。碧绿开阔的草坪, 让读者也会感到心情舒畅。图书馆周边建筑景观应与人工景观协调一致, 绿树成荫的周边环境, 假山、雕塑、喷泉的环抱营造出典雅秀丽、曲径通幽的艺术环境, 让读者在学习之余获得精神的释放, 激发出美好的读书欲望, 提高读者学习和研究的兴趣。舒适的环境对读者的生理和心理都能产生很好的影响, 改善心理机能。图书馆建筑要充分体现图书馆个性, 内部设计方面也要功能多样化以适应读者各种需求。总之, 为读者营造一个宁静祥和、赏心悦目, 温馨宜人的图书馆环境, 有利于吸引读者, 提高图书馆服务的整体形象。

二、环境空间布置也是图书馆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

图书馆在环境空间布局上应该具有亲和力的内部装修、人性关怀的功能布局、协调的色彩搭配等。图书馆多采用灰绿色和白色的柔和色彩, 色彩搭配要科学化、合理化, 布置多样化。墙面多以白色粉饰显得干净明亮, 不能用纯白, 减少眼睛疲劳, 材质只好用亚光或无光材料, 可避免炫光降低噪音, 营造柔和、宁静的读书环境。另外, 图案较鲜艳的桌椅和窗帘点缀其间, 使读者感觉舒适、自然。

自然环境方面:注重主题建筑的门前及周边的树木、草坪及花木盆景等方面的规划设计, 使图书馆建筑显得错落有致, 生机盎然。营造一个环境优美自然, 具有艺术神韵的学习氛围, 使读者产生较强的求知欲, 提高研究和学习的效率。

人文景观方面:要突出民族的地方的文化特色, 例如展示一些民族特色的服饰、剪纸、观赏石等。室内墙上张贴激励读者的名言标语, 激发读者的求知欲和奋发向上的情操, 让读者踏进图书馆就像进了文明高雅的境界。同时还要注意标牌词语的点缀, 标志牌的能见度、规范化很重要, 形态应清楚明了、醒目大方, 与周围环境明显区分开来, 让读者容易识别。图书馆空间分割也可以利用职务来改变, 比其他材质更活波美观, 过渡自然。在阅览桌、窗台摆少许花卉不仅能丰富读者视觉, 缓解学习的疲劳, 还烘托出知识殿堂图书馆的典雅高尚。指示牌、标引、布局图等精心设计, 与图书馆整体环境氛围协调一致。现代图书馆除了具有藏、借、阅、用等作用外还要增加辅助设施, 例如会议厅、音乐厅、学术报告厅、音像厅、休息厅餐厅等多种设施以满足读者的各种需要。具体措施:可以设置专业的阅读区域。图书馆资源丰富, 其包含许多种类的刊物, 比如涵盖哲学、社科、教育、文学、艺术、自然科学、工业技术、计算机、综合类等刊物。因此图书馆可以根据读者的兴趣爱好设定具有特色的专业阅读区, 通过专业阅读区可以将具有相同爱好的群体集中在一起, 提高他们之间的知识交流, 同时也可以避免出现因为兴趣爱好不同而产生的相互干扰等, 比如一些计算机爱好的读者他们在阅读的时候习惯携带笔记本电脑, 闪烁的画面和敲击键盘声同样会影响到其他读者学习;设置休闲讨论区, 读者在阅读的时候有时会因为看到某些知识触动感情抒发或者因为某些知识不理解需要与别人进行请教与沟通, 因此他们需要用语言进行讨论, 而这些读者的讨论必然会影响其他读者, 因此, 在阅览室里创建阅览休闲讨论区很有必要, 阅览休闲讨论区的设置, 一方面可以方便师生读者学术交流和教学研究, 另一方面也不会影响到其他读者。

三、图书馆环境的安全与防护

注意图书馆的馆舍安全, 各楼层都应有布局导引方向标识、紧急疏散指示及安全通道;馆内要有完整的防火报警系统和电力供应室, 确保图书馆的安全和正常运行。图书馆要有防火、防虫、防潮、防鼠、防尘的条件, 确保文献安全。加强图书馆的预防性消毒措施, 用电子消毒器消毒, 用微波消毒, 用放射线辐射消毒, 既能杀虫灭菌, 又能保护环境不被污染。用化学药品杀毒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室内使用完后应及时通风换气。提高读者自我保护意识, 让读者懂得基本的消防知识以及懂得利用图书馆的消防指示图在发生火灾等自然灾害时懂得自我保护, 降低人身受到伤害的事故发生;定期对图书馆的工作人员进行健康普查等, 图书馆的安全除了在制度上严格规范之外, 最根本的就是要有图书馆工作人员去执行, 因此图书馆工作人员要有健康的身体, 只有具备了健康的身体才能保障工作人员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去;同时完善制度, 明确任务, 落实责任制, 增加安全防范投入, 提高监控防范水平, 建设一支训练有速的安全管理队伍, 以保障图书馆的安全。

读者渴望拥有一个舒适、清爽的学习环境, 绿化是改善环境变化的重要因素, 花木盆栽, 生机盎然, 既能美化环境消除读者学习疲劳及精神疲惫, 还能净化空气杀死有害细菌有益身心健康, 也能减少有害气体对书籍的破坏。室内绿化要以雅致为主, 在角落或走廊摆放绿色盆栽, 如绿萝、巴西木等, 既分隔了空间又消除了生硬感, 使读者在汲取丰富的知识外还能陶冶心情。在天井或中庭摆设室内山水, 动中有静使读者产生愉悦的享受, 有益身心健康。图书馆文明、整洁环境的塑造, 还要有读者的配合, 加强宣传教育, 让读者养成护书爱书的好习惯, 不随地吐痰, 不大声喧哗等。优化图书馆的环境, 也是优化人的环境, 建立人与人之间互相理解和尊重, 保持图书馆优雅文明的环境, 图书馆环境的优化使其丰富的藏书, 美观的内外造型, 浓厚的文化气息吸引更多的读者, 更好的发挥其作用回报社会。

摘要:构建美观大方、温馨自然的文化底蕴馆舍环境, 增强图书馆对读者的吸引力, 营造图书馆安定和谐的学习氛围, 加强图书馆安全防范工作。

关键词:图书馆,环境营造,安全防护

参考文献

[1]范亚芳, 李海英.现代图书馆服务环境再造研究.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006.

[2]刘秀娥.图书馆防灾与危机管理.海洋出版社, 2007.

[3]罗春华.图书馆文化是绿色文化.图书馆洽谈, 2002.

高校图书馆的环境建设 篇10

图书馆一向被人们认为是人类知识的宝库, 是信息和知识的集散地, 随着时代的发展, 图书馆的功能越来越多样化。高校图书馆不仅是学院教育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更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

图书馆是以人为本的人文馆, 它应该是一个使人振奋, 有活力的建筑, 整个环境能给人带来学习的欢乐, 不仅要让读者有书可看, 有地方可以看书, 还要让读者看得舒服, 看得健康, 看得有收获。

二、图书馆自然环境建设

(一) 图书馆外部环境建设。图书馆外部环境建设是指图书馆建筑物的外在造型及周边的环境建设。

1、地理位置的选择

高校图书馆是学生读书和学习首选的地方, 地址应该选在学校的中心地带, 方便读者利用图书馆的资源。另外地点的选择还应该与周边的环境融合, 由于图书馆的文化氛围的要求, 要尽量选在安静、幽雅的地方, 既体现了文化的气息又避免了噪声, 给读者营造一个幽静的阅读环境。

2、外围景观的布局

一个绿色、美丽、洁净的周边环境能够与图书馆的主体建筑物相映成趣, 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在图书馆外部设置假山、喷泉、水池等, 给人回归自然的感觉。馆舍周围种植一些树木, 设置花坛, 采用不同种类的植物结合种植, 做到四季常青, 常年花香。同样也可以点缀一些雕塑、饰物等标志性的东西。如河海大学图书馆前面就放置了一口鼎, 这口鼎是江苏省人民政府向江苏11所高校赠送的青铜宝鼎, 目的是为了纪念百年校庆, 青铜宝鼎放置在图书馆前面, 不但美化了环境, 更体现了学校浓厚的文化氛围和悠久的办学历史, 有一种催人奋进的力量。

(二) 图书馆内部环境建设。图书馆内部环境建设就是为读者创造一个良好的室内环境。

1、结构布局合理

现代图书馆的结构和布局应该遵循“紧凑合理, 以人为本”的原则, 最大限度地方便和利于读者。根据不同的功能进行分区, 对环境做出相应的安排和布置。由于现代图书馆的馆舍面积相对较大, 功能较为复杂, 原则上应在图书馆的入口处设置全馆的分布图, 让读者对图书馆的布局一目了然, 既节约了读者的时间, 又避免了读者在图书馆内“迷路”。在一楼大厅设置咨询处, 新书宣传栏等。流通量较大的书库及服务办证等设置在一楼。将采光通风等条件都相对较好的房间设为阅览室, 为读者创造宽敞明亮的阅读空间。随着时代的发展, 图书馆不再单纯是借阅图书、期刊的地方, 它的功能越来越多样化, 如报告厅、展览厅、多媒体室、会议室、休息室等在提供传统服务的同时可以用来做培训、讲座、学术会议、展览展示等。另外音乐室、健身室、咖啡室、小型超市等休闲娱乐设施也是不可缺少的, 可以设置在采光不太好的位置或地下层, 在紧张疲劳的学习之余给读者提供一个放松、休息和交流的地方, 体现了一种人性化的服务方式。

2、室内明亮整洁

窗明几净, 光想明亮才能吸引读者来图书馆。图书馆要尽量采用采用自然光, 安装的门窗最好是无色透明的玻璃, 充足的自然光可以使人心情平静, 启发思维, 降低心里疲劳, 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室内布置尽量朴实大方, 书架、桌椅、用具等的布置要方便使用, 给人以愉快舒适的感觉, 不能过于拥挤, 给读者留出活动的空间, 减少不必要的摩擦。保持室内卫生也非常重要, 在做到定时清洁的同时, 也要加强对读者的教育, 禁止吸烟、吐痰、乱扔果皮纸屑等, 做到窗明几净, 店面无污物, 营造一个宽敞、愉快、温馨的环境。

3、空气新鲜清洁

新鲜清洁的空气对每个读者、工作人员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它是维持生命的基本要素, 可以保证读者大脑血氧的供应, 从而增强记忆效果, 提高阅读质量。图书馆中的大量藏书中也隐藏着大量的细菌和螨虫等, 要加强通风, 定期检查书库, 及时清扫粉尘, 如果有条件的话最好能定期消毒。另外图书馆作为公共场所, 人口流动性较大, 阅览室、书库等更是读者密集的地方, 空气质量容易受到污染, 工作人员在搞好室内卫生, 做到经常开窗通风, 保持空气清新的同时, 也要加强对读者的管理, 大家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

4、绿化赏心悦目

用绿色植物点缀室内环境, 不仅可以使人赏心悦目, 还能对粉尘起到明显的阻挡、过滤和吸附作用。要根据环境的特点采用不同的绿化布局, 如宽敞明亮的大厅放置大盆景火高大植物, 如苏铁、棕竹、橡皮树等, 显得高雅气派;阅览室放置一些观赏性的花草盆景, 如文竹、水仙、龟背竹等, 显得宁静幽雅;书库则放置一些如月季、柑橘、黄金玉叶等, 打破书库的单调压抑, 给人以清新的感觉。总之, 绿化布局要与室内的色彩及其它各种要素达成和谐统一, 给人以美的享受。

三、图书馆人文环境建设

(一) 科学管理

1、实行人本化管理

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是图书馆环境的一项重要因素。在人本化管理中人的自主性、个性化、自我价值的实现都能得到充分的尊重和鼓励。首先要以人为本, 知人善用。“以人为本”在高校图书馆的内部管理中具体的体现就是以全体人员为本。全体工作人员是直接服务于读者的, 是创建服务环境的主体。管理者要学会了解人、使用人、信任人、爱护人, 要善于接近下属, 虚心听取下属的建议和意见, 让每个馆员都有机会发挥自己的特长, 真正参与到图书馆建设中去。

2、加强制度建设

制定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是图书馆提供服务、正常运转的保证。这些规章制度包括日常行为规范、部门岗位职责、业务工作细则、奖惩制度、图书馆借阅规则、入馆须知等, 不但有规范员工的制度, 也有规范读者的制度。这样在保证图书馆提供规范服务的同时, 也能对读者起到教育作用, 规范其行为准则, 使其养成良好的公共意识和自律能力。图书馆的规章制度不是一成不变的, 要根据不同时期的特点, 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的完善, 在制定和完善各项制度时要尽量征求工作人员和读者的意见, 并做到及时公开。

(二) 优质服务

1、提高馆员素质

馆员是图书馆的灵魂, 是信息资源与读者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为一名图书馆馆员首先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读者第一”的服务意识。高校图书馆的馆员不但是服务者, 在学生心里还是一名老师, 所以更应该提倡文明礼貌、仪态端庄。要从服装、行为、语言等多方面进行规范, 工作时间着统一的工作服, 服务耐心、举止亲切、服务流程规范, 不说“服务忌语”, 不在工作场所尤其是读者面前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另外馆员还要具备深厚的业务能力, 这样才能在最大的程度上对图书馆的资源进行开发利用, 把信息传递给读者, 为读者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 提供全方位的现代化服务。

2、拓宽服务内容

随着网络技术的进一步拓展, 建设数字图书馆已经成为必然之势。图书馆已经不再局限于原来单一的书刊借阅功能, 而是要利用网络平台, 提供各种数据库服务, 建立各学科的文献信息中心, 提供馆藏数据查询, 为读者提供个性化的参考咨询服务、在线信息服务、网络导航等服务。另外, 培训服务、展览服务、文献复制、视听服务等也必不可少。

总之, 高校图书馆的环境建设要体现现代化图书馆的意识, 体现和谐的气氛, 在提供服务的同时起到美化心灵, 陶冶情操, 愉悦精神的作用, 创造出一个适应现代高校学生需求的图书馆。

摘要:本文阐述了图书馆环境建设的意义, 并从自然环境及人文环境两方面探讨了高校图书馆的环境建设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图书馆,环境建设

参考文献

[1]黄华.高校图书馆环境建设刍议[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7 (15) :21-22

[2]张玉芳浅谈新世纪高校图书馆环境建设[J].甘肃农业, 2006 (4) :238

[3]艾伟武图书馆环境建设之我见[J].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3 (4) :126-127

[4]胡幼花论图书馆环境美学[J].宁波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0 (1) :117-120

简析网络环境下的图书信息咨询 篇11

关键词:网络环境;图书信息;信息咨询;图书馆

对于网络环境下图书信息咨询工作的新变,国外研究已经产生了足够的重视。在国内,对于这方面的研究却尚处初级阶段,许多概念尚未明确界定,实践方面缺乏足够的经验。本文旨在通过对网络环境下图书信息咨询工作的新变进行分析,进而对新时期如何在实践上实现图书信息咨询的问题进行策略性思考,以期对图书管理工作做出有益启示。

一、网络环境下图书信息咨询工作的新变

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网络环境成为人们生产、生活的主要环境,在图书信息整理方面,网络环境的发展不仅带来了丰富的技术与内容的扩充,也使我们清晰地认识到传统图书信息咨询工作与时代的不相适宜之处,找到发展方向进行完善。笔者对当前网络环境下图书信息咨询工作的新变进行简单整理,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图书资源的进一步丰富。网络环境下,图书资源得到了进一步丰富,主要表现在资源种类与资源形式上。在资源种类上,除了传统的纸质书籍,还有丰富的网络资源、视频、音频等,这些资源具有储存形式多样、更新速度快,内存量大等特点,从质与量上都对图书资源进行了扩充。在资源储存形式上,新时期图书资源已经不局限于依赖纸质书籍,还包括大量电子化信息产品,如硬盘、光盘、微缩胶卷等,这些形式的存在,使图书馆等地方的图书存储量迅速增大,使一所不大的图书馆也能成为一座丰富的藏书库。同时,这些新变也对图书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往的管理方式不再适用于全部图书的管理。

2.信息咨询工作内容的转变。在图书信息咨询工作的转变中,网络环境所带来的是咨询方式的转变,从传统的查询工作,到输入关键词的精准查询,到模糊查询的运用,人工智能极大地简化了读者进行图书咨询的步骤,但却对信息咨询工作提供者做出了更高的要求。咨询工作不仅要做到便捷化,还要尽可能做到人性化,所谓人性化,简单而言是满足读者需要,针对读者经常浏览、查询的方向,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使信息咨询工作更为人性化。整体而言,网络时代的咨询工作更多的依赖于技术,但技术是要能够满足人们需求的存在的。

3.图书馆角色的转变。图书馆是图书资源的主要储存之处,也是与图书信息咨询联系最为密切的场所。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角色与地位也发生着相应的转变,一方面,信息技术打破了图书馆的馆际间界限,形成了图书资源的共通,这种互通既有助于馆际间相互借阅,方便读者的查阅需求,也使得图书资源的重复问题摆上了台面。另一方面,图书馆内容也得到了扩展,新增了数字资源等,这部分资源的进入,使管理工作变得更为复杂。图书馆不再是单纯服务于一个区域的资源,能为更多人提供服务。

在图书馆角色发生转变的同时,我们也能相应的看到图书管理员角色的转变,如信息技术的转变,在为读者提供面对面交流的基础上,还更多地要与读者进行网络的交流,并根据对网络数据的发现,完成信息的处理;除此之外,图书信息咨询服务的提供者还要能够对信息资源进行二次处理,避免信息的纰漏造成读者需求不能满足等情况。

以上是网络环境下图书信息咨询及其相关工作的新变,在此分析的基础上,才能有针对性的开展图书资讯工作的转变。

二、网络环境下图书信息咨询工作的发展新变

1.对资源进行优化整合。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不仅带来资源储存方式的变化,同时也带来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如更新发展极快的网络资源,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想做好图书信息咨询工作,首先就要对资源进行合理优化,做到心中有数。在进行资源优化整合时,首先要明确分类图书资源,进行资源的重新归类整理,做到对资源的心中有数;其次,开展专题库建设,在对资源整理的基础上,进行专题库建设,能够有效提高图书资源的利用效率,方便管理与咨询工作,在专题库建设方面,对于一些高校图书馆中展现较为突出,因为地方高校往往与当地的特色文化资源相联系,这也正是这些图书馆的优势所在,要充分提炼利用,展现图书馆的独特优势,方便读者有针对性的进行互动。

2.进行咨询方式的丰富。在信息时代,图书信息咨询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人际间的咨询工作,更多的内容依托于网络交流,对与信息技术、智能化技术的依赖程度日益加深,因此,对于图书咨询工作而言,要丰富咨询工作的形式。在实践中,可以开展一些有特色的咨询服务,如邮件咨询服务、查重服务、信息查询服务等,更为方便读者需求;其次更多依赖人工智能,进行有针对性的咨询服务,根据读者的个人喜好、偏向等,提供更便捷的服务,还可提供远程服务等;最后,还可以开展一些常规性问题解答服务,帮助读者解决一些问题。咨询方式的丰富,是适应信息技术发展变化的必然要求,其中需要注意的是,尽管信息技术已经足够智能,方便了我们生活,但要更多的从读者互动中了解读者需求,完善咨询方式,以人为本仍然是发展的必需。

3.全面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在国外的一些国家,图书信息咨询工作的从业者从最初被称为“参考馆员”,后来逐渐提出了“存取工程师”的名称,可见重视程度的提高以及承担责任的增强,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也要对图书信息咨询工作的从业人员做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咨询工作的从业人员要具有对信息资源进行重新包装的能力,因此要具备更高的专业技术能力,以及对信息技术的掌控能力。除此之外,从业人员还要具备对信息的敏感度,包括注意力、处理能力等,并且拥有广博的知识、清晰的思路,这些都依赖于从业人员对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上。全面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是当前信息技术发展的重要内容,同时,无论人工智能如何发展,终究是要以人为本的,从业人员是网络环境下图书信息咨询的决定力量。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网络环境下图书信息咨询能够有序开展,要认清信息技术对图书资源带来了哪些冲击,对于其中的新变以积极开放的心态接受,进而进行转变,避免消极盲目。在新的时期,完成图书信息咨询工作的转变,能够有效提高使用效率,为图书使用者服务。加速这种转变,是我们当前需要探讨与实践的话题。

参考文献:

[1]资讯学基础[M].湖北: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189.

[2]崔璐.网络时代的图书馆信息咨询服务之探讨[J].图书与档案管理,2007,4(3):73—74.

优化环境提高图书管理服务质量 篇12

关键词:图书管理,借阅环境,服务质量,个性化服务

图书管理工作看似简单, 要提高图书管理服务质量似乎也没有多大的空间, 但在图书管理工作中, 不经意的一些细节就可能导致大量的读者流失。分析图书管理评价因素、打造先进的服务理念、提升业务素质、优化借阅环境、个性化、精品化服务, 这些都有利于优化环境, 体现对读者的尊重, 让读者对服务认同, 从而更好的提高图书管理服务质量, 出色的完成图书管理工作。

一、图书管理评价因素

图书管理服务水平的最终评价是读者对图书馆服务的满意度。让读者满意是图书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 这就需要对图书馆服务环境进行创新性研究、合理化设计。读者满意是读者对图书馆服务满足其需求和期望的程度的意见, 影响读者满意的因素有服务前读者的需求和期望, 服务中读者的感受和服务后读者的意见。接受图书馆服务之前, 读者是带着需求与期望而来的, 如果图书馆很好的满足了读者的需求与期望, 当然能获得较高的满意度, 反之亦然。

服务过程是读者对图书馆设施、文献资料、馆员等各方面的总体感受, 比如图书馆环境是否安静舒适, 找到自己所需文献资料的时间长短, 馆员服务态度如何等。服务后读者的意见也就是对图书馆的评价, 如果是满意我们要知道满意在哪些方面, 如果是不满意更是要找出原因, 确实是因为图书馆造成的要及时改进, 如果是其他原因造成的也要跟读者解释清楚。

图书管理的服务过程包括前、中、后三个环节, 影响服务的因素包括馆藏、馆舍和馆员。图书馆是搜集、整理、收藏图书资料的场所, 图书是图书馆一切工作的基石, 也是图书馆服务的前提。因此, 如何构建图书馆的藏书体系, 建立独具特色的文献资源保障机制, 就成为图书馆进行服务创新与能力提高的关键点。馆舍是指除了图书以外的所有硬件设施, 是指图书馆的建筑, 也就是图书的收藏之所。图书馆的服务档次主要体现在馆舍的选址与布局上, 其服务水平则体现在馆舍的书架、桌椅与装饰等方面, 是图书馆服务创新的细节所在。对于图书馆而言, 图书和馆舍是两大硬件, 人的因素成为图书馆的软件和活力所在, 这里的人包括馆员与读者。馆员与读者都是图书馆管理的关键要素, 是图书馆的两大中心, 是图书馆服务水平的直接决定因素。图书馆要以读者为中心, 一切服务要以其需求为出发点, 以读者满意为图书管理工作的宗旨, 为读者提供及时准确的个性化服务;同时, 图书馆实行人性化管理, 以馆员为中心, 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 鼓励他们在服务方面做到尽职尽责, 从根本上提升图书馆的服务水平。

二、图书管理需要先进的服务理念

提高图书管理质量的基础在于拥有正确的服务观念。馆员是图书馆数据库的建造者和维护者, 是信息资源与读者用户之间的桥梁与纽带, 因此, 优秀的馆员及其服务成为现代图书馆最重要的资源和财富。如果图书馆具备某些特色, 或表现为一定的规模和馆藏, 或表现为某一信息产品或个性化服务, 就会成为该图书馆的竞争优势。从目前情况来看, 特色馆藏、特色活动、特色服务、特色环境等都能够发展为现代图书馆服务的特色。

此外, 图书馆需要具有独特的规范和价值观, 其总和即图书馆文化。图书服务能够获得知识的更快传播, 获得读者素质的提高, 获得读者需求满足的效果, 获得人生价值得以实现的满足和喜悦。

图书馆服务的内容也亟待拓宽, 这是图书馆服务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服务方式多样化, 才能给读者提供更为方便、快捷的服务, 其主要措施即提高网络信息服务质量和增加便民服务, 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加强网上信息和电子书库的建设和导航服务;加强为读者服务的力度, 例如在新进图书中介绍各个学科的图书书目及各个类别图书在书库中的摆放位置等。同时, 还应创新文献信息服务, 包括加大参考咨询服务的力度, 提高图书馆服务的知识含量。

三、图书管理需要提升业务素质

馆员文化素养的高低, 直接影响到图书馆作用的发挥。特别是拥有较高的专业水准, 掌握计算机技能, 具有一定的英语水平更是做好图书管理工作的关键。

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是衡量图书馆服务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图书馆工作人员既要有图书馆工作的基础理论知识、加工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 又要熟练掌握相关信息技术, 成为复合型人才。作为一个合格的图书馆工作人员, 要主动了解读者需求, 这就需要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思想素质、服务意识、业务水平等方面也应该要有更大地提高。馆员面对繁重的工作而保持冷静、随和的心境, 能以自己良好的品德修养去感染读者, 用爱心、耐心、诚心构筑一座友谊的桥梁, 使馆员与读者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爱护, 从而得到读者的钦佩和认可, 树立起馆员文明形象。

四、图书管理需要优化借阅环境

(一) 科学规范书库

书库管理的科学化直接影响借阅服务的效率和满意度。对书库的管理要求做到以下有三点:归位准确、整齐美观、卫生。对师生归还图书要求当天上架, 并准确按中图法四级类目分类上架。应实时清理书架乱架图书, 做到最低乱架率。除了类目准确外, 还应做到图书摆放整齐划一, 大小开本分开放置, 相同的书尽可能放在一处, 破旧、散页图书清理送修补。另外还应注意书架架面卫生和地面卫生, 勤打扫, 保持干净。科学的归类上架、美观整洁书库方便了师生索取, 缩短借阅时间, 又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图书流通率, 同时给读者良好的视觉效果, 激励了读者享用知识财富的愿望。

(二) 对读者的人性化管理

图书管理中借阅制度的制订、系统中读者库的管理以及借阅过程中对制度执行的监督。这一系列活动中应更注重人性化。在制订借阅制度时, 尽量避免繁琐的手续, 能粗的则粗, 该细的仍要细。如:进室押证容易出现借书证错拿和丢失, 现不实行押证, 只在借书时把关即可。但对于挂失、解挂等都要求登记, 以免在出现异常情况时有据可查。在制度执行的过程中也应把握人性化的工作方式, 灵活处理而不能生搬硬套。如对于有特殊文献需求的读者在不影响其他读者利益的前提下可延长借阅期限。在赔罚款制度执行过程中, 应视具体情况而作出灵活处理。这样更有利于交往双方的互相理解和融洽。

(三) 以避免矛盾冲突做法优化流通借阅环境

在流通借阅服务中, 馆员与读者之问常因一些客观或主观的原因产生矛盾冲突。如馆藏资源不足、文献陈旧、借阅权限、借阅期限, 以及系统功能不完善等客观原因而引起的矛盾冲突。但更重要的是由馆员和读者的主观原因而引起的, 如读者对馆员的期望与馆员实际服务水平和业务技能的矛盾;馆员服务方法与读者个性需求的矛盾;馆员为读者提供的服务与读者满意度的矛盾;馆员与读者的语言行为交往的矛盾;特别是馆员地位与读者道德教养的矛盾等等。在诸多矛盾冲突中, 馆员在流通服务交往中应是矛盾的主体。因此, 只有尽量避免和化解各种矛盾, 才能使服务达到满意的结果, 才能为读者营造一个优美和谐的借阅环境。

五、图书管理需要个性化、精品化服务

(一) 实习个性化服务

在网络时代, 由于读者的知识背景、职业背景、环境背景等等的不同, 对于信息需求有着鲜明的个性特征, 读者会带着个性化的需求利用图书馆, 因此, 图书馆应为读者提供个性化服务以迎合其个性化需求。所谓个性化信息服务, 是指能够满足读者的个人信息需求的一种服务, 它根据读者的特性提供具有针对性的信息内容或系统功能, 在某一特定的网上功能和服务方式中, 设定网上信息的来源方式、表现形式、特定功能及其他网上服务方式等, 主动地向用户提供其可能需要的信息服务。可见, 图书馆提供的个性化信息服务具有以下显性含义:根据个性化的读者提供个性化的信息, 也即服务的针对性。此外, 个性化信息服务也具有隐性含义:并不停留在读者所需要的直接信息上, 而是同时提供相关信息, 这些信息是读者可能需要但其还

没有意识到的。由于网络的迅速发展, 它必将成为图书馆与用户相互交流的有效渠道, 读者通过网络向图书馆提交信息需求, 图书馆员作为信息导航员通过网络传送用户所需的信息, 在多次的信息交流过程中实现信息服务的个性化。

(二) 实施精品化服务

因特网已经构成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信息资源系统, 信息资源多以数据库、超文本、多媒体等电子形式存在, 其种类繁多, 内容广泛。与此同时也产生了一个不容忽视的信息环境恶化问题:网上信息泛滥、鱼龙混杂、信息污染现象严重、增加了读者获取信息的难度、延长了读者获取信息的时间。因此, 人们借助于网络寻求所需信息时不再像以往那样关心信息资料的数量而是关心信息资料的价值量。因而如何降低用户的时间成本, 使读者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最有价值的信息, 如何使用户感觉到自己所支付的信息费用物有所值, 这就需要图书馆员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筛选、分类、去伪存真, 提高浏览信息的浓度, 以精品化服务打动用户, 从而产生名牌效应。

此外, 在提供服务后, 图书管理人员还要倾听读者的意见, 经常与读者沟通, 才能不断对环境进行优化, 对服务进行创新, 提升读者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陆海.以“读者满意”为目标构建图书馆服务运行机制[J].大学图书馆学报, 2008 (5) .

[2].郝风素等.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的特征及模式比较[J], 图书馆杂志, 2009 (4) .

[3].杨立婷.论网络信息时代图书管理手段的多样化[J].内蒙古图书馆工作, 2009 (3) .

[4].金娜.就加强高校图书馆流通图书管理的几点思考[J].内蒙古图书馆工作, 2009 (4) .

上一篇:ESP教学体系下一篇:女性审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