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教学

2024-08-22

图书教学(共12篇)

图书教学 篇1

图书馆是百科汇聚的知识海洋,是学校的三大支柱之一,它的工作好坏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正常运行。比尔·盖茨曾说:“图书馆员的职责就是帮助人们选择信息、评价信息并与信息网络取得连接。他们正在使用技术提供更快速、更有生产力的检索,他们作为信息沟通者和共享者的作用在继续深化,他们能帮助更多的读者,有能力找到更多的信息,让人们把工作做得更好,他们是用户友好的情报触媒。”为此,本文就图书资料如何为教学科研服务粗谈已见。

一、搞好图书馆管理是图书资料为教学科研服务的基础

要搞好读者服务工作,图书馆必须有一个完整的、科学的管理体系。在此体系中,采编系统要求全面化、正确化;目录组织系统要求科学化;藏书系统要求准确化;情报加工系统要求简练迅速化。在众多系统中,一个系统的工作没有做好就直接影响为教学科研服务的效果。因此,每一个系统中都要有相应的工作人员专职负责,以做到“人尽其责,物尽其用”。根据这一原则,哈师大图书馆行了“岗位聘任制”,全馆整合为五部一室,分别为流通阅览部、信息技术部、采访部、编目部、古籍阅览部、办公室。每两年进行一次全员聘任,实行馆领导聘部主任,部主任聘部员的聘任制度。一批批有朝气、有想法的年轻人涌现出来,极大地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加强了图书馆的竞争意识,能者上、庸者下的管理机制促进了图书馆队伍的发展,增强了图书馆的竞争力。事实证明,聘任制实行以来,哈师大图书馆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杜绝了工作中的一些扯皮现象,提高了服务质量,改善了阅读环境,读者也能够更快地看到新书、更快地获得信息。

二、藏书专业化是图书资料为教学科研服务的必要条件

哈尔滨师范大学图书馆积极开展文献资源建设,坚持纸质文献与电子文献共同发展的原则,以中文、生物、教育类书刊为藏书重点,突出教育、文理、艺术类及各专业教学参考用书、工具书,兼顾各类综合学科,形成了以高师特色为主的综合藏书体系。经过几代师大图书馆人的辛勤努力,图书馆目前藏书3 244 331册,其中,中文类图书2 510 727册,占77.39%强;外文类图书140 839册,占4.34%强。中文合订本期刊155 228册,占4.78%;外文合订本期刊66 833册,占2.06%;合订本报纸30 704册,占0.95%;电子图书34万册,占10.52%。现刊杂志2 017种,报纸99种。由于哈师大新开了一些专业,比如,法律、传媒等专业,专业书刊不能满足读者的需要,每年用于购书的经费不足,加上书价大幅度上涨,因而所购的文献资料难以满足教学科研需要。针对这一情况,该馆采取了具体的采购措施,首先,联系各院系,聘请了各专业的图情教授来定期直接采购或根据订书单来划定所要书目,这样就确保了各专业图书的积累和收藏,基本能够满足本校教师和学生的阅读和科研的需求。

三、走主动服务之路,全方位地、科学地开发馆藏

1. 从采购到读者导向的一条龙服务

盲采是图书管理系统中常常出现的现象。所谓“盲采”是指采购回来的文献资料不符合读者的需求而成为滞书,既浪费资金又为藏书管理系统带来麻烦。为克服这一现象,首先是实行“读者订书制”,即把每年的订书单直接发到读者手中,由读者先圈定然后再由图书馆统筹采购。这样购回的图书就有相当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既满足读者需要,又丰富馆藏。其次是提高采购人员的文化修养和专业素质,不以自己的好恶采购,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购回大众化、专业化图书。

为了使读者迅速了解最新科技信息,该馆开展了“读者导向”工作,办了新书预告栏目,在对新学科和载有科研新动态的文献资料内容进行摘要后介绍给读者。同时,还做到积极为搞科研的老师或毕业设计的学生展示馆藏,并帮助他们从外界查找资料。

2. 热情服务又严格管理

在工作中,坚持对师生既要热情耐心,又要严格按屡行借阅手续。无论是谁,丢失、损坏书刊一律按规定处理。针对目前学生自身素质参差不齐的实际情况,展出了一个“抑扬平台”:“抑”就是针对学生中一些不良习惯,如乱放图书、看书时说话等不文明现象及时批评;“扬”就是针对学生自觉遵守阅览制度、走路轻声、阅后椅子保持原样等良好习惯及时表扬。通过向学生征集温馨提示语(如: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沉默与美德同在;知识与力量共舞;心灵的沟通不需要过多的言语等等),然后经过设计制作成各种小的宣传标语粘贴在图书馆的各个显著部位,使我们图书馆的阅读环境达到了一个非常好的良性状态。

3. 及时征订报纸、杂志。

平时广泛征求师生意见,整理出师生最需要的刊物名称。每年的12月,都及时将师生最需要、学术最前沿的杂志列出,征得系领导的同意后,将杂志名称打出。及时订购报纸,每天上架,年底装订。杂志到位后,经过统计、盖章、上架,及时向师生开放。杂志年底装订、分类、编目,做到快速采编,及时上架。由于当今的科技知识内容新、时效性强、出版周期短,为了丰富教学内容、更新知识结构、加强科研课题的调查研究,对新资料快分快编快上架,快速提供,主动介绍。本着“广为搜集”、“广为服务”的原则,让师生将自己看到的、需要的好书写给我们,这样将来所购图书会既有针对性,又能鼓励学生读书的积极性。近几年该馆买的书都是有针对性的,尽量买到师生需要的好书。

4. 向读者介绍图书馆体系,多角度揭示馆藏

对于多数读者来说,图书馆还是陌生的。为了使读者能够充分地利用图书资料,对读者进行短期的图书馆业务知识培训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培训,读者对图书馆的分类体系、馆藏内容及工具书的使用有了初步了解,尤如拿到了一把打开知识之门的金钥匙,使用图书资料也就得心应手了。

5. 开发情报资源,为教学科研提供专题服务

期刊报纸是读者获得专业信息的主要来源之一。对搞科研的人员来说,期刊报纸无疑是一个巨大的信息来源基地。因此,我馆采取的办法是:(1)成立过刊库。将阅览室的报刊杂志全部整理好,装订成册,分类上架,并组织目录以方便读者查询。(2)开发二次文献。就是把期刊、报纸等各类文献中重要的或相关的文章进行浓缩摘要,然后分类整理,组织目录索引,以节省读者时间,方便读者查询。

6. 特色馆藏的开发利用

馆藏古籍17万册,内有善本208种;地方志和家谱的收藏较为丰富,在省内首屈一指;明代张隽所辑《古今经传叙略》为海内孤本,有丰富的史料价值和文物价值,引起了台湾学者的广泛关注;还收藏了大量古今名人字画,具有相当高的影响。该馆古籍被国务院评为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

承传半个世纪之辉煌,凝聚师大传统之精华,哈尔滨师范大学图书馆将努力实现全面的文献资源数字化和服务手段网络化的转变,尽快将该馆建设成学术型、研究型的现代文献信息中心。

参考文献

[1]张志兰.加强实验教学中心资料建设的思考[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09,(4).

[2]唐定海.院系自采文献管理初探[J].图书馆建设,2009,(1).

[3]张朝伟,修国群.新时期高校院系资料室建设之我见[J].内江科技,2009,(6).

图书教学 篇2

1、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有机整合

合作学习的目的是把小组中不同的思想进行优化整合,把个人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为全组共有的成果,以群体智慧来更好地解决问题。本节课的[情景一]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使他们形成了自己的见解,再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并进行交流,完成不同智力水平,不同思维方式的有效整合过程,达到了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

2、渗透数学思想与方法,激励“再创造”

爱因斯坦说的好:“在一切方法的背后,如果没有一种生气勃勃的精神,它们到头来,不过是笨拙的工具。”这里的精神,就是方法的本质认识──数学思想。我在[情景二] 中设计了富有挑战性的情境问题,让学生用四个数列出减法算式,鼓励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中全方位、多角度地思考并解决问题。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想出了多种列算式的方法,比如用比较大小、排列组合等行之有效的数学思想与方法,着实让我和听课的老师们为之一振。由此可见,数学的学习,更重要的是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数学的创造,首先是数学思想的突破!

3、延伸应用,活化数学课堂

数学知识是在人们的生活实践中产生的,也是为人们的生活实践服务的,实践应用是一切学习活动的归宿。我在[情景三]中将本课知识的

小议语文教学与图书资源整合 篇3

一、读写知识与图书资源的“两段三步”整合模式

读、写是学生最基本的能力,也是语文学科教学的重头戏,因此,语文教学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高度重视图书使用的效益,多想办法,多谋出路,为学生指点迷津。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尝试摸索了“两段三步”读写知识与图书资源整合的模式。

准备阶段:在课前,包括两步,第一步是教师根据教学需要确立读写指导点,并指出知识点的基本内容、基本要求。第二步是教师布置任务要求,学生按要求到图书馆搜集资料,并整理好待用。

展示阶段:在课堂上,教师精心指导学生开展阅读、交流感悟和模仿创作。分“三步”,第一步是教师结合教材进行读写知识点的示范指导,目的是总结规律、方法和注意事项。第二步是学生交流展示搜集的资料,可实物投影,可配乐朗读,也可先在小组内展示,再由小组选拔优秀资料,在班上集中展示。第三步是教师可以创设一种情境,设置一些题目,学生依据前面的感悟模仿创作,达到“运用所学方法,我笔写我心”的目的。

这种模式构思,来源于学生对认知规律的把握,目的是让学生在一定范围内,先得到正确的理性认识,通过搜集资料加深学生情感上的体验。通过指导,将学生零散的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的高度;通过交流,使学生在对丰富的资料的理解感悟中,多角度、多侧面将理性认识转化成一种深层次的情感,使之永远成为心中的一块领地;通过创作,将理性认识和情感体验高度融合在一起,以实现提高能力的目的。例如,在人物细节描写的典范例子中,从中总结规律:揭示大主题、大智慧,反映大的社会现实,往往通过小人物的言行举止,通过生活中的小事件,通过生活中的细节来反映。

这种模式易操作,即使藏书很少的学校也可以运行,且目标小而明确,学生能一课一得,以每个人的短时劳动,使更多人得到更大收效。

二、课本拓展延伸性阅读的“课题研究式”整合模式

研究性学习已经开展几年了,但见效不快,对此,我们进行这样的尝试,即精选课题—搜集信息—确定中心—选择信息—总结成果。

这种模式共分五步:第一步是选定研究课题,体现课本的延伸。第二步是按主题需要搜集筛選信息。第三步是在筛选资料的过程中,对大量的素材进行整理,从中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主题。第四步是围绕自选中心,进行信息的再筛选。第五步是将研究的结果写成论文,教师安排学生展示才能的舞台,使学生在互相赏析的过程中,开阔视野,提高认识,增长才干。

例如,课文中有许多著名的作家作品,但大多数较为零碎,不易形成知识网络,因此,我们选择了毛泽东、李清照等著名人物作为研究性课题,然后让学生到图书馆、网络微机室查阅关于毛泽东、李清照的诗词和其他文字介绍,从中找出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如《走进毛泽东》《解读李清照》等,再从中筛选适合自己使用的、作家各个阶段的代表作品进行分析,结合作家经历、社会现实、情感世界等,写成研究论文,择优展示。

这种模式,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占有大量信息,学会对信息进行系统的梳理,使学生增强感性认识,提升理性认识,并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进行融合,提升思维层次,收到课堂上难以达到的效果。

三、语文活动课与图书资源整合模式

语文是一种综合性学科,当今瞬息万变的社会,需要人具有较高的综合能力。语文活动课就是锻炼人综合能力的最佳途径。语文活动课一定要有明确的目的性,还要有详细具体的组织、谋划过程,每一个阶段的活动内容都要做好安排,以避免“大撒把”“满天星”“盲无目的”,收不到实效。我们尝试了“五步走的方法”的模式。即确定方向—寻求方法—实际调研—搜集信息—展示

结果。

这种模式,第一步就是确定方向,如“诗歌朗读会”或“社会调查”或“校园学生心理状况考察”等,内容很多,但一定要目标明确,越具体越好。第二步就是寻求方法,即就如何开展活动进行研讨,定出一套严谨、实用、可操作的活动方法、活动程序和活动步骤。第三步,实际调研,属于搜集资料阶段,可以实地采访,可以查阅图书资料,可以搜集网上信息,也可以到社会各部门查找文献、数据等资料,占有材料越多越好。第四步就是搜集信息,将经过前三步活动产生的所有信息进行汇总,整理形成文字。然后进入第五步展示成果阶段,这个阶段既可以专门开辟一个活动场所集中展示,也可以开辟专栏进行资料展览。这种模式主要锻炼学生观察生活、观察社会的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并利用多种途径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图书教学 篇4

关键词:网络环境,高校,图书馆

21世纪是知识更新和科技进步的时代, 近几年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给图书馆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极大地改变了文献信息的处理、服务方式, 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 图书馆的功能也在不断扩展和加强[1]。新的领域和用户新的要求给图书馆带来压力和挑战, 要求图书馆提供高效、系统、实用和专业化的信息服务, 以满足教学改革的需求。

1 提高图书馆员知识素养

信息化、网络化时代, 新技术、新工具不断涌现, 高校教学手段也日益现代化, 图书馆员的知识和能力也必须随之更新和提高, 才能满足教学改革的需要。

(1) 知识方面。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图书情报专业知识和熟练的电脑操作技能, 还要掌握有关电子信息资源组织和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掌握一定的英语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等。在知识结构上做到博与专有机结合, 成为一名复合型图书馆员。

(2) 技能方面。具备电子信息资源的采集、存储、组织、下载传递技能, 能对各种形式和类型的电子信息资源进行技术适用性评估和价值判断, 对网上信息资源进行搜集、鉴别和组织, 并对电子信息资源进行深层次的开发, 从而形成新的信息产品和新的服务能力。

(3) 知识创新能力。科研和科研支持工作最能体现图书馆知识服务的价值和作用。在知识服务过程中, 通过协助并参与学科课题立项、结项和成果转化, 进一步提高馆员的综合素质。科研支持工作要求图书馆员对学科专业文献进行筛选、研究并撰写各种信息摘要、专题报告等, 以便使新成果得到推广和交流, 这也是科研查新和查重的必要工作。因此, 将知识服务过程与科研有机结合起来是提高图书馆员知识素养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2 发挥电子阅览室的服务作用

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以计算机技术、通信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基础, 为用户提供包括电子文献的咨询、阅览等各种服务。其灵活、可管理的特点以及信息文献与数字化技术的有机结合, 为教学提供了极大的支持服务。

2.1 电子阅览室彰显网上服务特色

多数高校图书馆购买了一定数量的电子图书和数字资源。为了让广大用户充分利用图书馆大量的信息资源, 首先要对电子资源进行文献分类, 在图书馆的主页上进行有序链接, 提供自建特色数据库, 中、外文数据库、电子图书、免费资源等多种服务。同时对网上资源进行搜索、收集、分类、整理成以学科为单位的小单元, 使之成为有序、集成的信息资源, 尽量满足教学需要。电子阅览室的特色是以用户为中心, 图书馆员应更新服务理念, 强化电子阅览室的开放性。具体为服务时间、空间的开放, 师生可随时随地浏览、下载电子阅览室的信息资源;服务方式的开放, 读者可在网上进行个人借阅情况查询, 续借, 预约, 向图书馆推荐新书等操作。

2.2 电子阅览室是网络教学的重要平台

高校图书馆对电子图书和数字资源的宣传力度不够致使丰富的信息资源不能充分被用户使用。要使用户有效利用电子资源, 图书馆必须利用网络进行用户培训。针对大班授课, 教学效果差;多媒体教学, 教学内容多, 学生无法及时消化吸收;学生基础差, 跟不上教学进度等问题, 图书馆可以为学生提供各种各样的网络教学服务。如发布优秀教案、历年试卷、题库;有目的地将各种优质的教学软件、课堂教学课件、录像等放到网上, 为学生搭建学习平台。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还可以促进学生和教师之间开展广泛的学习交流[2]。

3 实行学科馆员制度, 密切院系联系

学科馆员制度就是高校图书馆指定学科馆员定期或不定期主动为对口院系开展全方位信息服务。学科馆员是高校图书馆根据馆员的专业知识背景和实际能力, 即既有学科专业知识, 又具备图书情报专业知识, 与对口院系建立密切联系, 主动为他们提供专门化、个性化、深层次服务的图书馆专业人员。他们是图书馆与教学科研单位之间的信息导航员、联络员和研究员[3]。这种服务模式能加速信息的传递与交流, 使各种信息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有助于图书馆更好地融入高校的教学和科研活动中, 促进高校教学及科研活动的开展。

学科馆员的职能: (1) 加强图书馆和院系间联系。学科馆员首先担任着图书馆和院系之间联络员的角色。通过参加院系的各种相关活动, 了解对口院系师生的实际需求, 征求对口院系对图书馆资源建设和服务内容的意见与要求, 及时向他们介绍学科的信息资源和图书馆所能提供的服务, 有针对性地把图书馆的服务送到有需要的师生身边。学科馆员制度充分发挥了图书馆和院系之间的纽带、桥梁作用, 为信息资源与教学科研的有机结合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2) 学科资源建设。学科馆员负责图书馆学科资源建设, 师生将所需的图书直接推荐给对口学科馆员, 学科馆员再根据馆内藏书情况决定是否订购。另外, 学科馆员要深入研究相关学科的资源状况, 负责试用、评价相关学科的电子资源, 为对口院系用户有效利用这些资源提供技术支持;指导和培训用户如何利用图书馆资源;定期编写、更新相关学科的参考资料目录, 包括图书馆的主题指南和新资源使用指南等;负责搜集、整理和鉴别相关学科的网络信息资源, 并在图书馆主页上按学科大类建立学科专题网页, 为用户提供专业的学科指引和网络导航。

(3) 参考咨询服务。通过解答用户提出的各种问题, 促进学科馆员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 全面了解图书馆资源与信息服务的最新进展, 从而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与用户沟通的能力。协助对口院系教师进行课题相关文献的检索, 并根据院系需求, 协同其他学科馆员为重点科研项目提供定题检索服务, 逐步做到有针对性地为教学和科研提供决策参考服务。

我校图书馆于2006年实施学科馆员制度, 由具有相应工作能力和专业知识背景的馆员担任学科馆员。现聘任学科馆员4名, 信息联络员6名, 已形成了一支年富力强、经验丰富的学科馆员梯队。

4 建立学科信息门户

学科信息门户 (SIG) 是比重点学科导航集成度更高的导航方式, 它集特定学科领域的信息资源、工具、服务于一身, 为用户提供方便、统一的信息检索方式和服务入口。为有效开展决策信息支持服务, 高校图书馆要拓宽信息资源来源[4], 对可获得的内部与外部信息资源进行筛选优化、加工整合, 使之更符合用户需要。建立信息资源导航是快速选择和获取信息资源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重点学科信息导航和学科信息门户的发展可以为教学提供系统、深入、全面的信息资源保障。根据我校办学特色, 我馆建立了特色数据库———张仲景文献自建数据库。

5 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服务

学习者面对信息的海洋, 要学会准确、快速地获取符合自身需求的信息资源。个性化服务是根据用户需求, 提供有针对性信息的个性化定制服务, 对查询请求进行智能分析, 利用数据挖掘、知识发现等方法, 预测用户可能需要的信息并对信息内容进行深层次的加工与组织, 推荐可用于决策支持和科学研究的具有个性化知识信息的服务模式。个性化服务需要图书馆员利用其丰富的信息资源及长期的专业服务经验, 为用户提供信息量大, 密集度高, 准确、可靠、实用的国内外最新学术研究动态和前沿信息, 以此提高医学图书馆专业信息支持服务质量。

6 开展用户信息素养教育

信息素养是指人们能够感知信息的需求, 认识信息源并获取信息、能够评价和有效使用信息的综合能力[5]。网络环境下, 信息素养已成为用户终身学习及生存发展的必备能力。图书馆不仅要为高校师生提供各种文献信息服务, 还要培养并提高全校师生信息素养, 使其成为具有自我服务能力的“信息素养人”。目前, 我校已开设医学文献信息检索、医学信息学、信息组织学等课程并开展各类用户培训, 以培养学生信息获取能力。

综上所述, 高校图书馆只有积极为教学提供支持服务, 才能显现其在教学服务上的重要支持作用, 利用信息服务架起图书馆与教研人员的桥梁, 从而有力地推动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霍国庆.现代图书馆学理论[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1999.

[2]张敏.高校图书馆网络教学服务的创新与开发[J].四川图书馆学报, 2010 (2) :53-55.

[3]杜安平.高校图书馆教学支持服务创新[J].情报资料工作, 2005 (4) :92-94.

[4]夏秋萍.关于推进高校图书馆决策信息支持服务的思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8, 18 (27) :15-l6.

《图书馆》教学反思 篇5

1、创设情境:出示几张小朋友在学校图书馆看书的图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渗透读书的好处,并根据情境图提出用减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并及时捕捉本节课要解决的数学问题:

(1)故事书比连环画多多少本?

(2)科技书比连环画少多少本?

2、探索与体验:

(1)解决第一个问题在这一环节,我让孩子先列式,再让孩子估算,到底估算得对不对,大家异口同声算一算,接着让孩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有画数线图,有拨计数器,有竖式计算的……交流算法时,我重点让孩子借助计数器来理解竖式计算,但在展示算法时,我忽视了算法的层次性,应从直观到抽象;接着在沟通3种算法的联系,我觉得这一点很重要,让孩子明白方法不一样,但本质都一样,都是相同数位相减;最后再把估算结果与计算结果比一比,发现很接近,让孩子明白估算是计算的一个好帮手,让孩子养成估算的好习惯。

高校图书馆信息检索课程教学改革 篇6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信息检索  改进措施

[作者简介]徐建锋(1979- ),男,陕西武功人,吉林化工学院图书馆,馆员,硕士,研究方向为图书馆自动化建设。(吉林  吉林 132022)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36-0131-01

一、高校信息检索课程教学现状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信息的快速更新,信息检索课在提高学生的信息情报意识,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的作用更加显著,同时有利于全面提升大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信息检索方法、技能和技巧已成为当代大学生更新知识的重要手段,所以,各大高校应将提高大学生的信息检索能力放在重要位置,开设专业的信息检索课程。信息检索课程具有很强的实用性,首先表现在拓宽了大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渠道;其次表现在为学生提供了获得专业最新动态的途径;最后表现在为学生的毕业论文写作提供了全面的素材基础。所以,高校应该积极开展信息检索课程,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目前,手工信息检索已经逐渐淡出了高校信息检索教学,计算机借助Internet网进行信息检索的技术已经普遍应用。但是,部分高校教师和学生的观念还没有转变,没有与时俱进,教学手段相对比较落后,教师的专业素养还有待提高,学校整体对信息检索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信息检索课程中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大学生的信息敏感度和知识收集能力有待提高,迫切需要掌握最新的信息检索技术。

二、信息检索教学存在的问题

1.信息检索课程授课范围有限,大部分学生不能掌握信息检索技术。从目前高校开设的信息检索课程来看,多数高校开设的信息检索课程范围还比较有限,经常出现图书馆老师无课可讲的状态。同时,真正学习和掌握信息检索知识的学生也非常有限。作为现代化信息教育的主要途径,信息检索课在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大多数学生没有熟练掌握信息检索技术,对信息检索工具的掌握和运用了解不够深入,不具备准确获取信息资源的能力,对信息的重要性缺乏认识。部分高校领导、教师以及学生对信息检索课重视程度不够,使得开课范围十分有限,这也导致信息检索课程陷入一种无足轻重的地位。因此,高校应该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逐渐扩大授课范围,将信息检索课程定位为必修课程,进一步普及信息检索知识,让更多的学生可以通过信息检索课程获取专业知识和专业动态。所以,如何扩大课程的普及范围就成为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2.信息检索课程在高校中的受重视程度比较低。信息检索课在大多数高校被设为选修课的原因有:一方面,信息检索课程不受学生重视,选择这门课程的学生比较少。另一方面,高校对信息检索课程的软硬件投入非常低,专业教师更是少之又少。大多数信息检索课教师由图书馆工作人员兼任,他们缺乏专业的教学方法。以上因素严重制约了大学信息检索课程的发展。

3.学生忽视信息检索课程,导致教学达不到预期效果。高校信息检索课程涉及的知识范围比较广,这对教师的专业素质要求比较高,同时由于课程的专业术语较多,学生很难理解和接受,导致课程教学达不到预期效果。在大多数高校内,信息检索课往往采用传统课堂讲授和上机教学两种方式,而且上机教学模式单一,主要以教师的讲解为核心,学生只能被动接受。这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由于没有统一教材,学生无法预习和复习,也使得学生在潜意识中忽视信息检索课程。因此,使得整个检索课程的教学效果较低。

4.信息检索课程在教学计划中得不到重视。在高校的教学安排中,信息检索通常安排的课时较少,大多数是合班课,没有精细的小班授课,再加上学生的课程实习场地有限,使得学生对信息检索课程的兴趣也逐渐淡化,课程开展的根本目的得不到实现。

5.信息检索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价方式比较单一。学校开设信息检索课程是为了培养大学生对信息检索技能的掌握能力,提高大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以考试过关为最终目的,教学仅仅达到了理论层面,而忽略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考核,课程的实用价值也在不断降低。

三、信息检索课程教学的改进与创新

1.配备专业师资队伍,提高教学质量。对于开展信息检索课程的图书馆来说,在开设课程之前,要统一对讲授信息检索课程的教师进行严格培训和考核;定期组织召开信息检索课的教学研讨会,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和交流教学经验;鼓励教师积极申报和参与学校的教学和科研立项,用教师自己掌握的信息检索技术来解决教学和科研立项中的实际问题;通过举办讲座、论坛和走访的形式,加强与学校各学院系老师的沟通,普及和宣传信息检索课程的重要意义。提高学校领导以及教师对信息检索课程的重视程度,尤其是硬件和软件配置的提高。硬件配置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改善,但是软件配置,尤其是师资力量的配备和能力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团队教师的个人素养关系着课程教学的质量,要积极引进专业团队,开发专业教师的个人潜力,最终打造出高能力的专业授课团队。

2.提高学生获取科学信息的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局限于教学大纲,而是必须在教学大纲的基础上,结合教师的计划和学生的接受能力,提升教学标准。教学不能以完成教学大纲为最终目标,而是必须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最终目标,要让学生学以致用,切实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

3.灵活运用教材,实现课程教学的创新。信息检索课程是非常实用的一门学科,检索技术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提高。教学是以教材为基础的,但不能局限于教材。为实现信息检索课程教学的创新,教师应根据学科特点,将教材灵活运用起来,结合自己的教研和科研立项实例讲解知识点,整合教学资源,力争实现教学水平的提高,为学生适应现代网络信息提供途径。

4.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定不同的课程内容。学校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定不同的课程内容,教师应该重视学生检索技能的培训,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教师在安排课程的过程中,要结合不同层次学生的水平以及学习能力,积极调整教学计划,不同年级学生的教学内容要有不同的重点。例如,在本科低年级可以重点安排理论性课程以及一些操作容易的内容,因为低年级学生对文献检索的需求比较少,检索的内容是比较简单的。针对高年级学生安排课程时,要多涉及一些专业知识的教授,因为高年级学生的专业课程已经学习到了一定程度,大部分学生的外语能力以及专业知识素养都有了很大提高,可以检索一些专业的内容或者国外文献,检索需求比较大。

5.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教师在信息检索课程的教授过程中,要结合实际情况,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方法,不仅要传授基础知识,而且要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演示环节力度,应该通过对论文或者课题的信息收集的示范来教授学生实际应用技能。同时可以布置一个课题,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学到的知识进行查询,并通过集体汇报的方式进行成果检验,为学生创造交流的机会。

四、结语

高校开展信息教育,必须重视信息检索课程。网络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文献检索的发展,同时也对文献检索提出了新的要求,信息检索课程的教学必须与时俱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教学内容都要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接轨,这样学校才能培养出具备现代信息应用技能的综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高媛媛.高校图书馆信息检索教育的探讨[J].群文天地,2012(6).

[2]韩君.论高校图书馆信息检索教育教学的改革[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5).

[3]刘曦.浅谈高校图书馆信息检索教育教学的改革[J].技术与市场,2012(2).

图书教学 篇7

一、教学图书馆的现状及其定位

教学医院的图书馆与高校教育使用的图书馆特点是不一样的, 前者服务的人群具有针对性, 主要是限定于医院内部医务人员和进行医学方面的研究人员, 为他们提供医学方面的资料。所以, 从具体服务的人群结构来分析, 这样的图书馆服务体系则是处于相对的封闭环境中。从图书馆管理的具体方法上分析, 仍然采用的是比较落后的传统馆藏方式。传统的管理方式管理起来既费时又见效慢, 并且还不能很好的满足读者的需求。因医务人员对一般医学方面的需求都讲究时效性, 一遇到某些医学方面的问题时, 就希望马上可以获取到相关的资料, 以及时地解决难题。而且, 以往医务人员对资料的运用通常也只是进行比较机械的简单复制, 考虑到信息资料的价值, 这就造成了其作用得不到充分的利用。总之, 这些不利的因素对教学医院图书馆未来的发展很不利。

教学医院图书馆的独特性质, 决定了它服务的目标人群, 只面向整个医院的内部人员开放, 对外界人事不开放。一般对医学方面资料有需求的群体, 都是知识水平和文化层次, 涉及专业性很强的知识型群体。但从人群构成这一方面就可以清晰地体现图书馆任务的重要性。但从现实教学医院图书馆建设的实际状况来看, 图书馆建设场地的规模, 人员配置以及藏书数量等等的方面都很有限。

如何利用这些有限的资源和现有的科学技术共同为医学服务?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从以下的内容为其进行准确的定位:

1、规模定位。

教学医院图书馆的规模不仅仅只从图书馆实际占用的场地来定义, 规模的具体形式还涵盖了, 图书馆现有的藏书规模。藏书规模一定要符合专业层次高、精、全、新四个标准。千万要避免不分专业类别将其他类别的书籍都收入进来。馆内的人员配置规模要讲究科学合理, 对馆员的知识层次要求专业。对馆内人员的管理, 可以借鉴美国医院图书馆实施的临床医学管理员的计划模式, 要求管理人员参与到整个医学操作的每个环节中去, 馆员根据每个医务人员提出的不同问题, 针对性的为医务人员提供相关的资料, 有效的为其进行服务。如果馆员想要很好地参与到临床的医学工作中去, 首先馆员自身就必须具有相当程度医学方面的知识, 对医学方面的情报收集具有敏锐的洞察和分析的能力。目前很多的医科大学都设有医学情报专业和这方面的情报人员。

2、明确教学医院图书馆服务群体。

医院图书馆服务的群体包括:本院的职工, 各个层次的学生 (见习生、实习生、研究生和博士生) 。当为他们提供服务的时候, 先要明确群体的不同类型, 根据他们不同专业分科, 提供相应的信息服务。这样就会使得馆员在工作中避免很多复杂的程序, 以保障工作的顺利开展以及有效进行。

3、打破传统的图书管理的理念

图书馆的管理理念要破旧承新。突破原来单一的收集管理图书的思想观念。对某一类医学图书的知识收集做到全面系统。于此同时, 还要打破以前只注重对图书的收藏, 而不讲究对图书的运用情况。首先要明确, 建立图书馆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运用它。

4、实现教学医院图书馆的资源共享。

互联网技术打破了空间和地域的限制, 使得各个地方的信息资料可以有效的汇集在一起, 让大家对医学方面的知识、技术进行相互交流和探讨, 这样会更好地促进医学技术的发展。

二、教学医院图书馆的职能体现

1、教育职能。

图书馆要发挥资源优势与教育相结合, 紧紧跟随时代形势的变化, 凸显图书馆的重要作用。转变管理的方式, 将自己作为医学教育的另一个窗口, 成为医务人员提供专业知识, 人员素质, 医疗质量, 教学和科研水平的坚强后盾。树立起全面为教学人员和学生提供服务的思想。发挥教学的辅助功能, 配合好医院和学校的教学工作。

2、信息检索培训职能。

对医务人员进行有效的培训, 主要是为了提高医务人员对信息利用的意识, 增长其对信息利用的能力。医务人员在这方面的能力得到提升, 有助于他们自己更好的解决临床上遇到的问题。

3、定题服务职能。

图书馆定期的将医院平时遇到的一些常见性的问题进行收集整理, 然后针对这些问题确立专门的研究课题。研究课题一旦确立之后, 图书馆应该实时的收集相关的资料, 及时反馈给相关的研究人员。这对他们的研究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4、收集信息职能。

这一职能主要指的是医院图书馆对情报收集。学者认为, 医药信息咨询服务分三个层次, 其中原始信息的提供者主要是各类医学图书馆和信息 (情报) 机构的图书情报专业人员。信息咨询服务是利用种种信息处理技术对各类信息开展搜集、加工、整理、分析、传递, 向客户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策略、建议、规划或措施等信息产品的知识型产业。而目前医院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无论在学历、知识、能力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变, 大多都具有了相关的知识能力, 能很好的胜任这样的工作需要。

三、结束语

教学医院图书馆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它为教学医院临床教学取得的成绩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因此, 医院图书馆的建设也应该规划进医院建设的计划中去。充分发挥图书馆的各项功能。互联网技术在医院图书馆中运用, 不仅可以共同分享图书馆的信息资料, 还加强了同各个医学院及其医学图书馆的联系, 为医学事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摘要:文章从目前教学医院图书馆的现状入手, 针对教学医院图书馆特殊的性质进行研究, 以此为基础, 并结合现下教学医院图书馆的建设情况, 人员配置以及实际拥有的规模等方面重新为其进行定位, 并充分的探讨了新的定位下, 教学医院发挥的作用。

关键词:教学医院图书馆,定位,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祝梅芳:《教学医院图书馆的定位及其价值实现》, 《图书馆学刊》, 2005 (27) 。

课堂图书馆对英语泛读教学的启示 篇8

关键词:课堂图书馆,英语泛读,教学改革

引言

“课堂图书馆,顾名思义,就是指把一般意义上的图书馆的功能运用到教学中来,以方便学生参考阅读”(马庆林,2005)。本研究尝试将课堂图书馆的这种功能运用到英语泛读教学中,以解决英语泛读教学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本研究将运用课堂图书馆教学模式,从教学材料、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三方面对《英语泛读》教学进行改革。

一、教材改革

泛读这一科目的重点在“泛”字上。阅读的内容要广泛,天文、地理、文化、语言、艺术等等都在学习的范围内;阅读材料的体裁多样,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 描述文等等都需要熟练掌握;阅读的材料既要与时俱进,了解社会发展现状,又要博览经典,了解历史。这样的特点与要求,无疑为泛读教材的选用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指定使用某一教材,教学一到两轮下来,就会出现教材陈旧、内容过时的问题。不指定统一使用的教材,教师授课、学生学习无据可依。这种两难的境地,更加大了阅读材料选用的难度。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们建立了《英语泛读》课堂图书馆。以大一学生的泛读教学为例,我们首先在学生中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阅读兴趣,然后我们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及泛读教学实际情况,首先将图书资料按所属领域分类,分为历史、文学、科普、自然、时报五类。接下来,我们对学生阅读能力进行测试,并以成绩为标准, 将学生的英语水平分为4级,然后将现有的材料按学生的英语水平、从阅读的内容难易度上相应地分为4级,现有材料如果不符合某一部分学生的英语需求, 我们再适当增加适合的材料。在将材料分类之后,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并确定某学期的核心阅读材料。即指定某一材料为本学期的必学材料。然后再根据自己的兴趣及语言水平,自由选择,广泛阅读。这一措施可以满足重点阅读与广泛阅读的大纲要求。因为课堂图书馆建立在各自然教学班,书籍根据学生的兴趣、水平和知识结构收集分类,这样既便于学生按自己的要求借阅,又能提高使用率。但学生的阅读一定是在教师对学生了解的基础上统一布置和监控下进行,这样阅读材料难度水平将得到控制,由此保证阅读质量的提高。

二、教学方法改革

在传统的英语泛读教学中,教师认为学生所获得的知识是应该完全由教师自己来传授,甚至学校的教学评估部门也往往把教师传授的知识多少、课容量的多少作为衡量教师好坏的标准。在课堂图书馆泛读教学中,教师将教学任务分为课前预习+课堂讨论+课后复习三步骤完成。在课前预习阶段,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预先布置下次甚至是每学期泛读课所要读的有关材料,要求学生定好计划课下自己去读,掌握语言难点,记住主要内容和情节,并将所读内容整理成阅读笔记、做成英文动画片或纪录片等等,目的是让学生认真阅读泛读材料,深入理解其内容,找出关键点及难点。课后复习阶段,在课堂学习、讨论之后,教师责成学生对自己的读书笔记及短片等内容进行修改并上交作为平时成绩记录的支撑材料。因此,课堂图书馆教学模式下,教师在课堂上的任务就是指导、检查、 答疑。

1.指导。指导主要体现在向学生传授阅读的方法。 例如,有些词和句子离开了上下文,光靠查阅词典和语法知识很难弄清楚其确切意义,因此,教师可以教授学生根据上下文判断句子和词的意义。还有些词看起来似乎是生词,其实只增加了前缀或后缀,而词根是同学们所认识的,这样,教师可以教给学生利用构词规律,再联系上下文,就可以猜出这类词的词义来。 教师要教给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及速度的方法。例如, 扩大视幅,减少回视次数,培养没有停顿,一次读完读懂的能力。

2.检查。在课堂图书馆泛读教学中,主要靠学生自己完成规定的阅读任务,但教师要及时检查。检查的主要手段是课堂讨论。教师根据不同材料的特点找出阅读的重点和关键点,引导学生对该部分内容进行讨论。因为学生已经提前预习,教师还可以将学生预习形成的作业在课上进行展示,供其他同学评议,提出修改建议与意见。除此之外,检查的方法还包括:要求学生概括主要意思,复述故事情节;也可以根据材料已配备的练习来检查,要学生口头给出解答。对于学生可能不懂,理解不透或产生误解的地方,都应该进行重点检查。检查既可以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又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答疑。阅读中,同学们总会有不能掌握的要点, 会遇到一些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一方面,教师可以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来解答,帮助学生清楚难点,消除语言理解上的障碍。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将阅读材料相同的同学分为一组,组织同学之间进行讨论, 形成同学之间相互答疑的学习方式。教师在旁听同学们的讨论结果后,对仍然存有疑惑的问题进行细致讲解。同学之间的相互讨论答疑方式可以促进同学之间的合作、对泛读教学起到积极促进作用。通过答疑,教师能够了解每位学生的阅读水平,以便挖掘和发挥学生的阅读潜力。

课堂图书馆教学模式将学生置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中心,淡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这一教学模式下,学生接触的将是他们既感兴趣而且难度适宜的教材,更主要的是让他们自己去择取材料, 切实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三、考核方式改革

采用撰写论文、口头表述、讨论答辩、试卷等形式。期末将一律采用闭卷的形式并将学生的平时到课率、发言及交作业的情况、参与的积极性等因素考虑在内,按30%的比例折算到每学期的总成绩中。试卷主要由客观性和主观性两部分组成,其中客观部分占60%~70%,主观部分占30%~40%。客观部分主要是考察学生对词汇、语言文化知识的掌握情况,而主观部分是考察学生阅读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四、操作程序

国内西北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已率先实践了课堂图书馆教学模式,并取得了显著效果,证明课堂图书馆阅读教学模式在国内外语教学实践中的可行性。 课堂图书馆在英语泛读教学中的具体操作程序如图所示:

我们首先将搜集到的英文读物,按照难易程度分为4个不同的等级。每一学年开始,由泛读课教师对英语专业一、二年级的学生组织一次阅读水平测试。学生的考试结果将决定其在本学年应从哪个等级的读物开始。确定好各自的等级后,每位学生将从教师那里得到读物的名称,并记录好开始阅读以及完成阅读日期。我们要求:1)学生阅读速度要快;2)教师准备的阅读材料能迎合学生的口味;3)阅读材料能接近学生的实际水平,学生应当能读懂95%以上的内容。由此,我们建议每位学生每天的阅读时间至少在90分钟以上。每分钟平均阅读速度为150左右的单词。基于这一要求,我们规定每位学生在一个等级上必须读完50000字左右的阅读量才能进入到下一个等级,而且需要征得老师的同意。个别情况下,有些学生阅读成绩非常突出,教师可以适当考虑让他们减少级别较低读物的阅读量而进入下一个等级。对有些在某一等级上阅读有困难的同学,可以考虑增加该级别读物的阅读量。我们要求每位学生完成一个级别阅读之后,须给泛读老师递交读书笔记。读书笔记包括4部分内容:1)读物名及作者名;2)书的难易程度;3)对书的喜欢程度;4)简述故事情节,畅谈个人感受。泛读老师通过阅读学生的读书笔记,能及时掌握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对于阅读过程中的共性问题及疑难问题,教师及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

五、结论

传统的英语泛读教法一味强调以教师为中心,将重心置于如何“教”上,忽略了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对外语教学的影响。课堂图书馆教学模式能够将学生置于课堂教学活动的中心,淡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课堂图书馆教学为英语泛读教师提供了以下启示:英语泛读教师一定要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明确泛读的主要目标,并通过合适的教学材料和合理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学有所思,学有所获,学有所成。

参考文献

[1]Bright,J.A.and Mc Gregor,G.P.Teaching 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M].London:Longman,1971.

[2]Hill,R.David.The EPER Guide to Organising Programs of Extensive Reading[M].Edinburgh:University of Edinburgh Press,1992.

图书教学 篇9

一为教学科研服务是高校图书馆的主体功能

关于高校图书馆的职责、功能, 教育部2002年颁发的《规程》明确规定:“高等学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资源中心, 是为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 是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 “应积极采用现代技术, 实行科学管理, 不断提高业务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 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需要, 为学校的教学和科学研究提供切实有效的文献信息保障。”同时规定:“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图书馆应尽可能向社会读者和社区读者开放。”这个《规程》虽然是教育部的一个部门规章, 但却是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对高校图书馆最新的一个具有约束性的规范性文件。高等学校都应当认真贯彻。

《规程》清楚表明, 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对象主体是本校的教学和科学研究, 而对社会读者和社区读者服务的前提是“有条件的”、“应尽可能”。这就决定了高校图书馆的职责、功能, 必须把满足教学、科研所需的图书信息服务放在第一位, 作为主体功能体现出来, 切实落实在具体工作上。

高等学校图书馆如何体现“为学校的教学和科学研究提供切实有效的文献信息保障”这一主体功能呢?

第一, 要彻底改革以管理为主的传统管理理念, 把“读者第一、服务育人为宗旨, 健全服务体系, 做好服务”作为高等学校图书馆职责、功能定位的核心内容。在此基础上, 强化服务功能, 健全服务制度, 完善服务设施。

第二, 信息服务是图书馆的主体服务。高校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应在形成自己的特色的基础上, 根据自身特色优势, 努力拓宽服务范围, 在充分利用网络设施做好方便快捷借阅服务的同时, 开展专家导读、情报跟踪、文献代查等深层次的信息服务, 充分发挥为教学科研服务的作用。

第三, 面向社会的图书信息服务只能在此基础上开展。对社会开放有三种情况:一是图书馆与社会完全隔绝, 对社会需求不予理会。有的高校在本校图书馆的职责定位中甚至没有涉及为社会服务。社会读者无法得到或者很难得到高校的图书信息资料或咨询服务, 他们对此颇有微词, 有的甚至影响到高校和社会之间应当具有的和谐关系。二是在做好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同时, 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 尽可能向社会读者和社区读者开放, 受到了社会读者的欢迎和称赞。虽然能这样做的仅是一些大城市为数不多的高校, 但毕竟是难能可贵的。三是已经开展社会服务的院校图书馆中, 有的图书馆把过多的力气花在了为社会服务上, 不同程度地削弱了教学科研服务工作。这类情况多是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 为了增加收入, 把图书馆对社会开放的业务面开展得过大, 占用大量人员和设施, 给主体服务造成一些负面影响, 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本末倒置。当然, 对社会开放, 收取合理的费用是必要的, 但如果单纯为了追求经济效益, 把过多的人力、设施转移到“创收”方面, 就必然导致“舍本求末”, 是违背《规程》规定, 影响为教学和科研这个主体服务的。

综上所述, 为教学、科研服务是高校图书馆的主体功能, 舍此, 高校图书馆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二以强化服务理念为核心, 革新管理制度

我国现代社会是倡导以人为本的社会, 在社会管理方面, 倡导管理就是服务。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 首先必须强化服务理念, 革新管理制度, 用制度规范服务、保障服务。制度是工作的保障, 把服务体现在制度之中, 是革新管理工作的必然要求。应切实按照《规程》关于“高等学校图书馆应以读者第一、服务育人为宗旨, 健全服务体系, 做好服务工作”的要求, 从革新健全图书资料信息服务工作制度开始。

1. 建立健全开放式服务制度

当今, 多数高校图书馆仍延续着传统的以提供借阅、文献检索服务为主的封闭式服务方式:只对本校读者服务, 不对社会开放;多采用闭架服务, 开架服务比率很低。这种服务方式已远远落后于教学、科研工作的需求。据我所知, 欧美一些大学的图书馆早就采用全部开架的服务方式, 无论是大学总馆、专业图书馆还是学科系 (研究中心、所) 和学院图书馆, 对校外读者不仅是开放的, 而且不必提供任何证件就可以与校内读者一样阅览相关图书资料, 包括免费上网等, 我国高校一些图书馆也开始类似的尝试, 这是很值得学习的。

建立开放式借阅制度, 实行纸质图书文献开架借阅, 便于读者自主选择自己最需要的图书资料, 减少了一些繁琐环节, 使读者和图书馆各得其便。当然, 实行开放式管理可能给图书管理工作带来一些新的问题, 这是不可避免的。不过我想, 外国人能做到的, 我们中国人一样能做到。关键是这种方式确实体现了人性化, 是一种深受读者欢迎的、先进的管理服务方式。

开放式服务, 应当在建立开放式管理制度的同时, 从本校的实际出发, 做好相关设施完善、读者宣传等工作, 打好实施开放式管理的思想和工作基础。即实施以后, 也不等于一蹴而就, 还必须在实践中继续完善, 总结经验, 不断提高开放式管理水平。

2. 建立健全培训服务制度

一是建立知识技能培训服务制度。对一些缺乏图书资料信息检索经验及不懂得如何利用图书资料信息知识, 不掌握复印、缩微、胶印、打字之类技术的读者, 进行及时培训和指导。二是建立辅导制度。对读者开展阅读辅导, 通过编制推荐书目、导读书目, 举办书刊展评等多种方式, 使读者熟练掌握选用自己所需资料的便捷方式;三是网络实用技术培训服务制度。使读者能够熟练地利用网络阅览信息和电子出版物。四是图书资料信息咨询服务制度。不少图书馆目前还只能对读者提供原始文献, 而不能进行较高水平的信息参考咨询服务。对高校图书馆来说, 这是一个重要缺失。图书馆安排专门人员对相关信息进行深层次的加工, 开展咨询服务, 是把信息服务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重要的环节, 不可忽略。

3. 开展多种层次、多种方式的读者服务工作, 使读者能愉悦便捷地享受到相关服务

如开展文献信息定题检索、课题信息编译和分析研究、最新文献报导等信息服务工作, 以便读者及时了解相关的最新图书资料信息;开展网上预约、催还、续借服务和网上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 既能给读者提供更多方便, 也有利于图书馆提高工作效率;开展网上电子公告、电子论坛、网上信息资源导引和最新信息定题通告、网上协同信息咨询服务等网络服务;设置网上意见箱及时了解读者的需求和意见等。总之, 应尽可能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拓服务领域, 强化服务功能, 提高服务质量, 力争尽其所能地体现图书馆“服务第一”的宗旨。

4. 合理安排图书馆工作时间

在图书馆工作时间安排上, 按照《规程》的规定:“书刊阅览服务时间每周应达到70小时以上;假期应保证一定的开放时间;网上资源的服务应做到每天24小时开放。”各高等学校图书馆的服务时间, 应从满足教学科研工作的特殊需要出发适当安排, 严格执行这一规定, 不宜局限于每日8小时。

三优化人员结构, 加强图书信息服务工作队伍建设

近年来, 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队伍不断壮大, 为图书信息工作服务提供了重要的人力保障,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急需解决。一是人员素质与图书信息服务工作的需要之间的差距较大。总体上说, 具备专门图书管理知识的人才缺乏, 不懂业务的人较多。有的是无岗位可安排, 被安置到图书馆的;有的是因为不适宜在原工作岗位继续工作被“调整”到图书馆的。这些人员的加入, 表面上“壮大”了图书馆工作人员队伍, 实际上因为他们不懂图书馆工作, 反而占用了图书馆的人员编制。二是人员结构不合理。具体表现:没有接受过图书管理专业知识教育的人员较多, 承担业务工作的担子只能靠长期从事这一工作、具有相关经验的人;多数图书馆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工作人员所占比例较低, 距离《规程》的要求较大;具有教学、科研能力的专业人员不足, 高层次的学科专家尤其缺乏。高校图书资料信息服务工作面对的是一个个庞大的具有不同专业需求的知识群体, 满足这个群体的图书资料信息需求, 没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科研经验是无法胜任的。一些信息的采集特别是对读者提出的各种咨询问题查找有关的文献和文献线索, 主动地将埋藏在大量文献中的有用信息挖掘出来, 加工整理后向读者进行报道, 使读者迅速获取科研与生产所需的情报, 这些工作只有靠专业人士才能做好。这是大多数高校图书馆人员结构上的又一薄弱环节。

图书馆事业的兴衰, 服务水平的高低,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图书馆人员的结构是否合理。因此, 优化人员结构就成为加强高校图书馆建设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各个高校的具体情况不同, 但总体上按照《规程》规定, 高等学校应“按照合理的结构比例, 有计划地聘任多种学科的专业人员。高等学校图书馆的专业人员应具有大专以上学历, 其中本科以上学历者应逐步达到60%以上”、“应鼓励图书馆专业人员同时掌握图书馆学和一门以上其他学科的知识, 重视培养高层次的学科专家”, 综上所述, 对现有工作队伍的人员结构进行调整是完全必要的。

总之, 高校图书馆只有把为教学科研服务作为主体服务, 并从具体工作上切切实实地体现出来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是一个关系到图书馆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的重大问题, 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参考文献

[1]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 (修订) .教高[2002]3号

[2]乡赵同安.耶鲁大学一样敞开图书馆大门[N].山西日报, 2007.08.10

[3]赵同安.公共图书馆进入21世纪需着力解决的四大问题[J].国家图书馆学刊, 2001 (1)

图书教学 篇10

近几年来, 西安音乐学院图书馆在《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的指导下, 在学校的大力支持和馆领导有力的带领下, 在为教学服务、网络建设、读者服务、引导学生利用馆藏资源等方面发挥了其本身的作用。西安音乐学院图书馆始终坚持以读者为中心, 以服务为向导以馆藏资源建设为重点来满足读者的需求。我馆的馆藏建设, 基于读者的需求无论是纸质资源还是电子资源的采购、增减, 都以读者的需求为依据, 并及时补充和更新馆藏文献。结合我在图书馆流通窗口多年的工作实践体会, 我馆作为艺术院校的图书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发挥其教育职能。

一、丰富馆藏文献资源, 建立合理的馆藏结构体系

1. 网络资源。

数字文献相对传统文献而言, 是通过网络, 相对传统的、现实的, 能在深化传统图书馆业务功能的同时, 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发挥资源优势, 建设独具我院特色的文献信息资源数据库。我馆在数字资源建设方面起步较晚, 但针对学校教学的特点, 我馆首先引进了库客 (KUKE) 数字音乐图书馆, 它是国内唯一一家专注于非流行音乐发展的数字音乐图书馆;随后又引进了超星电子图书数据库, 数据库包括自然科学总论、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计算机、社会科学总论、经济管理、艺术、法律、信息传播、语言文学等十余类共4万余册在线图书, 该数据库对专业院校的学生提高文化素养很有帮助, 同时为了更好地为学校教学科研服务, 我馆还根据我校的地域音乐文化特色, 自建有“赵季平音乐数据库”、“西安鼓乐数据库”、“陕北民歌数据库”、“饶余燕音乐数据库”、“馆藏声乐曲目数据库”等11种特色数据库。自建特色数据库网页, 这都是我馆的专家通过收集、整理、加工研究、论证和筛选的结果, 对学习查阅资料很有帮助, 是学生第二课堂学习的必不可少的资料, 这些自建数据库专业性强, 特别是针对音乐专业方面的一个缩影, 例如由我馆研究馆员根据自己在音乐资料室多年的实践工作中累计总结自建的《馆藏声乐教学曲目多媒体数据库》是一部揭示并检索西安音乐学院馆藏声乐曲目的专题性数据库, 不但有助于学生快捷方便地查找自己需要的曲目, 对其专业的学习也很有帮助。

2. 纸质资源。

由于我校是艺术院校, 针对教学的特点, 图书馆大量收藏了具有专业特色纸质的文献资源。目前共计纸质的图书资料有100092册, 其中音乐资料室的纸质图书有95110册, 磁带、光盘等计94758册。

3. 馆藏布局的建设。

为了给学生提供高效快捷的阅读环境, 接待读者的流通窗口共设6个对外窗口, 书库资料分音乐资料室、普通图书资料室 (配备有自习室) 、音像资料室;阅览室有专业阅览室 (针对音乐专业方面资料的) 、普通阅览室 (休闲、娱乐、英语杂志等期刊) , 电子阅览室 (为广大师生提供网络资料的查询) 。

二、主动为读者提供服务

1. 给学生提供快捷高效的阅读资料。

为提高服务层次, 挖掘馆藏资源, 图书馆自行创办《音乐文化信息》月刊, 从一般性的馆藏介绍、专题性的书目信息到深度揭示报道的文摘索引, 让学生可以有针对性地去阅读专业期刊。

2. 在流通窗口为学生提供更好更周到的服务。

2009年图书馆搬到新馆, 流通窗口的普通图书资料室在开架借阅的基础上配备了自习室, 给学生提供自习、查阅和借阅的一条龙服务, 更加改善了学生阅读和学习的环镜。2011年11月, 图书馆音乐资料室打破了几十年的封闭管理模式, 定期向副教授以上人员开放入库查询业务。

3. 延长流通窗口的开放时间, 假期也定期开放。

为了给学生提供安全舒适的学习环境, 流通部的普通阅览室、欣赏室、专业阅览室和电子阅览室等窗口从2009年9月起实行周一至周日全天开放, 开放时间70小时, 无线网络覆盖全馆, 给学生提供了自学的便利条件。音乐资料室、音像资料室和专业阅览室在寒暑假都安排时间定期为读者开放, 为广大师生假期查找资料提供了便利条件。

4. 为学生提供展示最新的馆藏资源动态。

为方便广大师生及时、直观地了解图书馆最新资源动态, 对新采购的纸质馆藏文献资源采取举办图书、乐谱资料展示的形式, 新购进的电子资源采取应用知识讲座的形式来进行宣传。

5. 多渠道满足学生文献信息的需求。

为加强我馆与全国各大图书馆的文献信息流通, 满足学生的最新的文献资源信息需求, 我馆开通与中国国家图书馆馆际互借业务。通过馆际互借服务方式, 实现文献资源共享, 给学生提供更完善的文献资源服务。

6. 采取有效的方法, 让学生主动走进图书馆, 积极引导学生阅读。

(1) 西安音乐学院图书馆为让学生主动了解图书馆、走进图书馆, 传播“阅读开启人生、知识成就未来”的学习理念。 (2) 我馆联合学工部和院团委从2011年开始至今每年定期联合举办“品韵书香, 体味书趣”的西安音乐学院世界读书日系列活动。以此倡导多读书、读好书的校园文明风尚, 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3) 对入校的新生, 积极配合学工部的安排, 我馆安排富有经验的馆员接待新生到图书馆参观学习, 让新生了解图书馆的馆藏结构、图书馆的收藏文献及种类和使用方法等。 (4) 为了能及时快捷地解答广大师生利用图书馆资源过程中的各类问题, 我馆在2012年11月份开通了网上咨询业务。 (5) 为了让学生零距离地接触图书馆各种文献资源和流通渠道并以此带动和影响周围的同学, 我馆设立勤工助学的岗位, 开展了志愿者活动等, 让学生直接参与到图书馆的工作中。

三、提高图书馆员的素养, 发挥图书馆的教育职能

随着服务模式的转变, 图书管理员也在原有纸质资源的服务方式下结合网络环境下的新的服务模式, 让读者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各种新载体、新技术和新手段灵活利用馆藏文献资源。图书馆的各种资源都需要通过图书馆人传递给每位读者, 从传统的、封闭式的简单借还服务转向开放式服务, 借助图书馆的网络系统, 让学生高效快捷地享受到阅读的快乐。

1. 为了提高和学习先进的管理水平和优质的服务, 馆领导不定期地分批组织馆员到兄弟院校去参观学习 (如:到西安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参观学习) ;为提高馆员的业务素质, 不定期地邀请著名高校的教授专家来我馆举办学术讲座 (如:2010年邀请上海音乐学院图书馆馆长钱仁平教授来我馆举办学术讲座;2013年的世界读书日系列活动邀请了西北大学著名评论家刘炜评教授讲“读书”方法等) ;每年分批组织馆员参加图书馆方面的学术年会和专业协作研讨会, 让馆员们开阔眼界, 增长见识, 提高水评。

2. 随着我馆网络技术的发展, 为了使新进人员更快更好的融入到图书馆工作中, 能够促进青年馆员和图书馆的共同发展, 我馆对陆续入馆的青年馆员集中举办了业务知识培训讲座, 每年还定期举办业务知识考核, 以此提高图书馆馆员的整体素养, 以便更好地为教学和科研服务。

设计类专业教学图书出版新思路 篇11

设计类专业教学图书出版现状

已有设计类专业教学图书主要是原艺术设计专业体系下的专业课程教材和教辅、教参,这两类图书的出版建设呈两极化。一端是专业教材“高热”发展,品种与数量激增,出版社纷纷涉足,竞争激烈;另一端是教辅、教参缺乏,增长迟缓。总的来看,现有设计类专业教学图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教材数量多,但质量参差不齐。国家图书馆书目检索显示,2012年出版的艺术设计类专业教材新品种有560多种,2011年新品种接近650种,2010年和2009年的新品种均在420种以上。虽然品种数量激增,但良莠并存,内容新颖、富有独创性的教材不多,并且专业基础平台课教材和理论性强的专业核心课教材同质化现象突出。

教材品类全,但结构不均衡。原艺术设计专业体系庞杂,专业方向有十多个,各专业方向的教材琳琅满目,但结构并不均衡。其中,专业基础课和热门专业方向的核心课程教材品种最齐全,同类教材品种数量多;其次是热门专业的选修课教材;招生量小、开设院校少的专业课程教材品种则屈指可数。

教辅、教参品种较单一,不成体系,建设力度小。设计类专业的教辅图书罕见,虽然教参品种多,但多集中于学生作品集、学生竞赛作品集、设计手绘和设计软件使用教程。目前也出现了教学改革实践成果总结类教参和从国外引进的艺术与设计课程教材,但总体上看,品种不够丰富,单本多,套系少,体系性差,教辅教参有待开发。

专业教育的变化与发展趋势

自1998年设立艺术设计专业以来,该专业发展迅猛,目前我国设计专业教育规模已跃居世界首位。在此进程中,艺术设计专业派生出众多专业方向,各高校课程体系在持续的探索和教学改革中不断调整、完善,形成百花齐放的局面,给教材出版提供了不断增长的市场空间,促使专业教材大量出版。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对设计类专业进行了规范和整合,这预示着该专业类的教学体系将朝着规范、理性的方向发展。经过十多年的高速建设发展,设计学科高等教育逐渐呈现以下特点:

招生规模逐渐趋向理性化发展。近年来,艺术类高考考生人数呈下降趋势,虽然全国高等院校设计类专业招生规模仍持续增长,但本科扩招趋缓,设立艺术设计专业较早的一些院校,招生人数稳定。

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呈现地域性特征。1997年高校扩招后,文科院校、工科院校以及综合大学纷纷设立设计类专业、系,甚至学院。在发展进程中,后起院校的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大多借鉴和引进先行、先进院校的办学经验,这种借鉴办学模式在同一区域(省、市或自治区)尤为显著,形成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区域性共通、“共同语言”更多的现象。

专业办学的多元化和特色化日益显现。随着国内高考考生人数持续减少,一些院校把目光更多地投向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力图突破急速建设和发展阶段形成的与其他院校近乎同一标准、教学体系相似的局面,在办学理念、课程内容乃至课程体系方面都尝试着向特色化、个性化的方向探索和改革。最早在美术院校开展的实验教学改革已波及全国,有的院校创建了设计实验教学中心,有的开设实验课程,还有一些院校则结合自身的办学理念,进行“特色课程体系”“创新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多元化、特色化的办学模式与设计教育所倡导的创新、多元、特色的核心精神一致,这一趋势在未来将更为显著。

设计类专业教学图书的出版对策

基于设计类专业教学图书现状与该专业教育的发展趋势,笔者提出以下出版思路。

1. 优化纸质教材

纸质教材在一定时期仍将是教材出版的主要形式。从设计类专业教学特点及其教育发展趋势来看,纸质教材建设应特别注意在以下方面强化和提升。

(1)内容以就业和学生学习需求为导向。就业不是高等教育的目标,但却是教育成效的“试金石”。高校毕业生走向社会的第一目标是就业,实现就业才能谈发展。就业所需的专业知识、能力和素质要在专业求学阶段储备,作为指导学生专业学习的教材应当与就业接轨,教材内容体系应以就业为导向。

设计工作的特点是“手脑一体”,既要有创意,还要能表达和实现,这也是设计公司要求专业毕业生具备的能力。因此,创新、应用与实践要体现和落实在教材内容中:一方面,理论知识和实践案例应与时俱进,体现当今时代的特点和发展趋势,让学生的专业储备与当今设计行业对接;另一方面,应当突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以设计实践讲解理论,有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并养成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应用能力和创造能力。所以,艺术设计专业教材应多角度地体现设计创意与实践活动内容,例如实际设计项目案例分析、设计思考及可操作的设计课题练习等。

(2)以教学适用为本,组织编写方式多样化。多校合编是专业教材通常采用的编写模式。尽管这种模式能博采众长,体现不同院校专业课程教学上的优势,同时也为出版社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但设计类专业教学趋向多元化、特色化和个性化,多校合编显然不能“放之四海而皆准”。对于走在教学改革前沿、独特性强的教材,多校合编缺乏可行性;在教学地域性明显、教学体系与内容共性大的地区,组织同类院校共同编写,则可取长补短,优化教材内容;高院与设计公司合作著书,能更好地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值得提倡的教材编写模式。

另外,设计类专业教材的主要读者是高校专业教师和学生,他们对美的事物更敏感,对美观、设计感的要求也更高,教材的整体设计是否美而恰当,对营销与推广效果有重要的影响。装帧设计既要“面孔”美观、醒目、独特,还要注意内文版式插图设计的美观、清晰和装订的规整、精细,用纸恰当、经济、环保,考虑学生群体的购买力,以能表现内容适用为宜。教材推广要考虑院校教学差异性和教学地域性特征,注意适用性问题,推广人员首先要了解教材产品的内容、编写特点,否则内容特质不能准确、到位地传递给高校教师和相关人员,推广效果将大打折扣。

2. 建设教辅、教参等衍生品种

设计类专业教材竞争激烈,但教辅和教参图书却有很大空缺。艺术设计是思潮活跃,理念、风尚多样且不断推陈出新的领域,教材和课堂学习提供的知识有限,学生的专业知识、专业视野势必要通过课外阅读来补充和开阔。好的专业学习参考书籍不仅会受到学生的欢迎,也将给出版社带来不错的经济效益。引进专业图书和国外艺术设计类专业教材是建设教参的一种方式。此外,可以针对国内设计类专业教学的特点,出版与专业课程联系紧密、内容适当拓展的辅导用书。比如旨在提高专业能力水平、为未来从事专业工作打基础的参考用书,以及与就业接轨、需要在专业工作的知识和能力方面充电的实用类图书,这些都是学生欢迎、乐意购买的书籍,出版社可在这些方面着力建设。

3. 建设数字化教材与立体化教材

数字出版有传统纸质出版难以实现的诸多优势,如图文声一体、动态性、互动性以及环保性等,它可以让阅读变得立体、生动,更有趣或更便捷,这些特点正被应用于教材的出版。数字化教材在欧美一些国家已具规模,成为教材出版的趋势,在国内它尚处于探索阶段。目前,国内出现的设计专业数字化教材还只是PDF格式的纸质教材翻版,价格通常与纸质教材相同,对学生没有吸引力。但随着技术进步,经过资源整合,能“动”起来、立体甚至动态地展现设计案例、对内容可加选择的数字教材无疑非常适合设计专业的教学。

立体化教材是以纸质教材为基础,并提供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视频教学、网络教学等,实质上是运用现代技术对教学资源的整合利用。与数字化教材相比,立体化教材更具现实可行性。设计类专业领域的立体化教材建设目前比较零散,缺乏系列性的产品,出版社可做的工作还很多。

随着设计类专业教学改革的深化,跃进式发展阶段形成的同质化教学模式向多元化、差异化、个性化发展,设计类专业教材也将由“量大面广”转向适用面小、用量减少,而学生和教师对专业图书的多元化需求尚未得到满足。把握专业发展趋势和数字出版契机,重视教材教参一体化建设,积极开发数字化教材和立体化教材,提供更丰富的教学资源,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生动的学习模式,不仅有利于出版社自身的发展,也有利于推动设计类专业教学水平的提高。

(作者单位: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创建班级图书馆与语文教学之关系 篇12

一、选择好书是创建班级图书馆的基础

建图书馆的事定下来了。但书从哪里来?暂时没有家长捐赠, 大家出钱买新书显然会加重学生的负担, 况且班内还有几位学杂费仍未交齐。我广泛发动大家出主意, 突然“小秀才”向明提议:“大家还是就地取材, 把自己家中的课外书捐出来吧。”这倒是个好主意, 得到了全班的响应。看到大家的热情高涨, 我动情地说:“同学们, 我国古代大诗人杜甫曾说过: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我们要想学好语文, 课外阅读是非常重要的, 但现在的书很贵, 我们能省则省, 看看家里有没有旧书, 找到了就发扬集体主义精神踊跃捐献, 众人拾柴火焰高, 相信会有许多好书出来。”说完我到办公室拿来了珍藏的《悲惨世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呐喊》、《边城》等经典名著交给课代表。见老师作出了表率, 第二天每个学生都带来了自己最喜欢、自认为最有价值的书, 有文学名著、经典诗词、文学期刊、优秀作文等, 全班48人共捐了389本。各课代表又向任课老师募集了92本, 共计481本。有了这么多好书, 为创建规范的班级图书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整理图书是建好班级图书馆的前提

图书是有了, 放在哪又成了新问题, 幸好一位家长主动提供了两个书橱, 解了燃眉之急。但问题又接踵而来:捐的图书新旧不一, 还有几本破了, 有些书的内容并不适合中学生阅读, 几百本书的摆放、编排令我们棘手。怎么办?大家推举了一个五人小组, 首先去学校图书馆学习整理图书的方法:先从内容作选择, 把一些格调不高的及非常破旧的书退还。接着买回胶水、剪刀、牛皮纸等, 修补破旧的图书, 清洁书本、装订加固, 经过师生两个双休日的辛劳, 这些图书已经旧貌换新颜。

怎样合理摆放图书呢?我们又向校图书馆取经, 把这些书先按内容分为文学类、学习指导类、生活百科类等。数量最多的文学类又细分为小说、散文、诗歌, 小说再分成中国的和外国的, 中国小说又分为古代、近代、现代和当代的。并依次做好标签贴在书上, 每本书都配备相应的借书卡, 编好总书目, 再请一位家中有电脑的学生输入存档。经过我和学生一星期的奋战, 所有图书都分门别类、有条不紊地摆放在书橱里了。

三、阅读图书是充分利用班级图书馆的关键

经过大家的辛勤工作, 图书馆终于建立起来了, 没有鞭炮焰火, 没有鲜花美酒, 但我们都感到成功的喜悦。喜悦之后, 一个现实的问题摆在大家面前:花了许多心血创建的班级图书馆不是“花架子”工程, 而是要充分发挥其真正作用的。目前受网络影视的影响, 读书的人越来越少, 由于应试教育的客观存在, 学生课外读书有一定困难。但时间是挤出来的,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做诗也会吟。”阅读与写作一样。为此, 我以《新语文教学大纲》规定的中学生必读篇目为基础, 结合中外文学史对有关作家作品的评价, 再参考教育权威部门推荐给中学生阅读的书目, 出台了本班的推荐书目。这样, 学生看书就避免了漫无目的。我先让大家根据目录选择一本自己喜爱的书, 接着向管理员提出借阅申请。为确保阅读时间, 每周有三节课用于阅读。同时, 在阅读过程中我还有意识地带领学生从课内向课外扩展。如学了赵丽宏的《为你打开一扇门》后就引导学生读一读巴金的《家》、鲁迅的《阿Q正传》、马克·吐温的《汤姆·索亚历险记》, 初步认识文学史上经典的人物形象, 分析人物性格。又如学了蒲松龄的《狼三则》之一后又从《聊斋志异》中找到了另二则, 与课文比较, 细细揣摩狼的贪婪狡诈及人的机智, 进一步认识到恶人不管怎样善于伪装, 却终将灭亡的真理。当然对初中生来说, 读书有时也需要督促, 我就布置学生摘抄阅读笔记, 规定每周要摘抄的内容, 并定期检查, 制定相应的处罚措施, 使懒惰的学生也捧起书本, 慢慢产生读书的乐趣。为了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我经常在班内举行讲故事、编手抄报、出黑板报、读书知识竞赛等活动, 这些都由学生来组织并参与, 优秀者给予奖励。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学生感到你的思想在不断地丰富着, 如果学生深信你今天所讲的不是重复昨天讲过的话, 那么, 阅读就会成为你的学生的精神需要。”在阅读中我自己现身说法, 用书中一个个美丽动听的故事、丰富的词汇来使学生产生阅读的“需要感”和“成就感”, 这样就在班级营造了浓厚的读书氛围, 使班内图书馆的利用率直线上升。

四、撰写书评、提高文学素养是建立班级图书馆的最终目的

上一篇:全开放管理下一篇:普洱茶的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