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图书教学和科研

2024-07-18

专业图书教学和科研(共8篇)

专业图书教学和科研 篇1

一、前言

毕业设计 (论文) 是高校本科教学的一个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1,2]。对学生而言, 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阶段, 可以培养和锻炼应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科技文献查阅与科技论文撰写能力, 以及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和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对学校而言, 是提升本科教学质量的主要抓手, 也是检验能否向社会输送合格人才的重要标准。

生物技术是解决21世纪人类面临的资源、能源、环境、人口与健康等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 因此, 生物技术产业已成为世界各国特别是大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重点[3]。为了适应生物技术产业迅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我国教育部在1998年高等院校学科调整时增设了生物工程本科专业[3,4]。目前, 高等学校的生物工程专业已成为最为重要的专业之一, 它是培养掌握现代生物学和生物技术基本科学原理、基本技能、工艺技术过程和工程设计等基本理论, 能在生物技术与工程领域从事产业化工程设计、生产、管理和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的工程技术人才[5,6]。生物工程专业是以工为主、以理为辅、工理管相结合的复合型专业, 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因此做好该专业的毕业设计 (论文) 实践环节, 对提高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然而, 目前高校毕业设计 (论文) 的质量整体上出现了下滑的趋势, 主要表现在: (1) 师生比例偏低, 指导老师无法利用有限的精力和时间高效指导毕业设计 (论文) ; (2) 选题盲目, 课题研究内容陈旧, 缺乏创新性, 有的还脱离生产实际; (3) 毕业论文的写作水平差, 学生缺乏科技论文写作训练, 论文写作格式与文献引用缺乏规范; (4) 评价体系不完善。学生们在毕业设计 (论文) 阶段的表现是良莠不齐的, 但最终毕业时获得的文凭却并无二致且本科毕业率几乎一直都是100%, 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 为了提高毕业设计 (论文) 质量, 如何改革并完善现有的毕业设计 (论文) 教学模式已成为高校教育者讨论的热点之一。

从2010年开始, 我们进行了依托省部级以上纵向科研课题教学本科生毕业设计 (论文) 的探索和实践, 让学生在毕业设计 (论文) 的教学实践环节参与到导师的在研课题中。本文以ε-聚赖氨酸高效生物合成和产业化实施项目为例, 就相关的探索和实践进行了总结。

二、依托科研课题教学本科毕业设计 (论文)

1. 形成合理的科研团队。

目前, 高等院校本科毕业设计 (论文) 的教学方式多采用导师制。然而, 导师制是一种精英教育的教学模式, 其实质上是一位导师和一个学生之间面对面的、高度个人之间的接触和交流[7]。这种形式的制度是依靠学生对教师的低比率, 它是一种高成本的制度。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来临, 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 生师比持续升高, 办学资源日益紧张, 高成本原始形态的导师制已难以为继, 它对师生比例的要求无疑增加了导师的教学负担。通过依托科研课题教学本科毕业设计 (论文) , 学生在选题后就进入到导师的课题组中, 与研究生统一学习和交流, 建立一个由导师、研究生和本科生 (1∶5∶3) 构成的梯度研究团队。在这个团队中, 导师对本科生、研究生的研究方向和内容进行统一安排和规划, 对项目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进行分解和归纳, 形成一个个独立且相关联的子课题。然后, 本科生自主选择一个具体子课题进行研究。团队中研究生协助导师对本科生进行实验技能、实验设备和方法等方面的培训和指导。这样, 以科研课题为基础, 通过科研团队各成员的分工和合作, 一方面减轻导师的工作量, 使导师能够高效利用有限的精力和时间,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 避免了以往导师对指导内容不明确, 对“如何导”、“导什么”等缺乏清晰的认识等问题。另一方面, 传统的一个导师和一个学生的面对面的交流, 转变成本科生与具有一定科研基础的研究生, 特别是博士生进行高度个人的接触和交流, 有效地缩短了本科生的适应期, 极大地提高了其积极性和主动性。

2. 选择合适的论文题目。

毕业设计 (论文) 的选题显著影响毕业论文的质量, 若选题过于陈旧或是假题目, 研究内容与实际的研究和生产严重脱节, 则论文的价值低或意义不大。学生仅为了学分和毕业而进行毕业设计 (论文) , 会严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不利于其创新能力的培养, 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也得不到锻炼和提高。通过依托科研课题教学本科毕业设计 (论文) , 让学生参与到导师的在研课题中, 做到真题真做, 使得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 不仅能够提高其主观能动性, 还能极大地激发其创造性。另一方面, 由于毕业设计 (论文) 教学内容与导师的科学研究具有极高的关联度, 导师能够充分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和学术能力使学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让他们参与到本专业某领域前沿的相关研究, 实现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目的。比如, 针对江苏省产学研前瞻性联合研究项目“新型生物食品防腐剂ε-聚赖氨酸高效提取关键技术与集成化研究”这一课题, 要求学生尝试各种先进分离提取方法, 发现和比较这些提取方法之间的优劣性和互补性, 最终提出一种可行的分离提取工艺路线, 并进行实验验证和评价。此外, 由于生物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 (论文) 选题有两种形式, 即试验性题目和设计性题目, 为了能够兼顾学生的特长以及与学生将来从事的工作, 对学生进行分流, 充分发挥其特长, 激发学习兴趣, 保持个性。尽可能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并巧妙地加以引导利用, 帮助学生实现“参与—成功—参与”的良性循环, 使学生持续保持自主参与学习的动机。在ε-聚赖氨酸分离提取新工艺开发的课题中, 鼓励学生尝试自己感兴趣和认可的分离提取方法, 在对该方法进行充分实验和评估后, 将其整合到原有分离提取技术路线中, 并考察该提取方法的加入对最终产品质量和收率的影响。如果试验结果是积极的, 则尝试让学生对新技术路线进行工厂工程设计, 为实现新工艺或新技术规模化和工业化提供一定参考和依据。

3. 开设学术报告会议。

科研成果汇报和科研论文的撰写是展示科研工作者成绩的有效途径。这一过程, 并不是单纯的工作总结, 而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 是提高分析问题、归纳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环节。然而, 本科生在毕业设计 (论文) 教学环节之前, 本科教学中没有开设关于科研成果汇报、论文写作等课程, 学生缺乏一定的科研基础知识和实践机会。因此, 学生在总结科研成果, 撰写毕业论文的时候往往存在以下问题: (1) 学术道德观念淡薄, 论文有明显的拼凑, 更有甚者直接从网上抄袭; (2) 缺乏专业化和学术化语言描述实验方法和结果, 措辞不严谨、论文层次不分明, 图表说明不合理; (3) 论文格式不规范, 特别是论文的参考文献、中英文摘要、图表等。这些问题是导致毕业论文质量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通过依托科研课题教学本科毕业设计 (论文) , 在教学实践中, 导师要求本科生也参与到课题组的各种科研活动, 包括读书报告会、月底课题组汇报、中期汇报和专题讨论等各种学术报告会议。在读书报告会中, 要求学生阅读、分析和归纳1~2篇与课题研究相关且是近期发表的高影响因子的SCI论文, 以PPT的形式解释论文的研究内容、创新点以及对自身课题的启发, 并要求本科生、研究生和导师一起讨论分析。在课题月底工作汇报、学期汇报的会议上, 要求学生以PPT形式对一个月或一学期的研究内容和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 导师和学生一起讨论分析, 并依据实验结果安排下一步工作计划。此外, 课题组不定期组织专题报告, 由导师或高年级的博士研究生对某一专题进行学术报告, 报告选题有“如何写好毕业论文”, “生物工程学科常用科研软件的使用”, “发表高水平SCI论文的心得体会”等等。通过这些学术报告会议, 使得本科生在文献阅读能力, 课题研究的总结、汇报和论文写作等多方面得到系统训练和提高。

4. 构建合理的评价体系。

毕业设计 (论文) 教学环节, 从选题、实施到论文定稿, 历经约8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 学生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此, 毕业设计 (论文) 质量的合理评价, 建立奖惩制度, 可以使学生产生公平感和信任感, 对学生职业道德能力和素养的培养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目前,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评估中分为指导教师评审、评阅老师评审和答辩评审三个环节。由于在毕业设计 (论文) 教学环节, 学生与导师 (指导教师) 有更多的接触和交流, 导师对学生的态度、能力和创新性等方面有更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因此, 指导教师评审成绩往往占总成绩的60%以上。课题组在严格执行校教务处规定的毕业设计 (论文) 指导和管理规范的基础上, 利用模糊评价的方法[8], 构建一套合理、科学和客观的指导教师评价体系, 见表1, 从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创新性三个方面定量地分析学生在毕业设计 (论文) 实践环节的表现, 保证毕业设计 (论文) 成绩评定的客观、公正。

三、结束语

毕业设计 (论文) 是高校本科教学的最后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 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重要步骤, 也是评价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笔者针对本科毕业设计 (论文) 教学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 剖析了造成毕业设计 (论文) 质量不断下滑原因的基础上, 探索并实践了依托科研课题教学本科毕业设计 (论文) 的方法, 通过形成科研团队、选择合适题目、开设学术报告和构建合理评价指标四个手段来提高毕业设计 (论文) 的质量, 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已毕业学生的就业单位均反馈学生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较高的职业道德能力和水平, 得到了社会的初步认可。然而, 在教学改革和探索的过程, 发现仍有一些问题, 如毕业论文 (设计) 题目的难度选择, 毕业论文 (设计) 教学与学生考研和找工作的时间冲突等, 这些问题尚需在实践中不断改进与完善。

参考文献

[1]曹士云.高校本科毕业论文指导与管理若干误区的审视与反思[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5, (11) .

[2]孙建云, 夏凯, 王庆亚.农业院校理科类本科生毕业论文环节的改革研究与实践[J].高教论坛, 2010, (1) .

[3]曹飞, 范伟平, 韦萍.强化工程实践的生物工程专业课程建设改革[J].化工高等教育, 2007, (5) .

[4]刘桂萍.依托化工学科优势构建具有特色的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J].化工高等教育, 2008, (1) .

[5]李常健, 黄光文.新建本科院校生物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7, (12) .

[6]余旭亚, 李涛, 纳海莺.提高生物工程专业生产实习质量的实践和思考[J].化工高等教育, 2006, (3) .

[7]刘月秀, 谭仕林, 徐正春.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践与探索[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5, (8) .

[8]李洪兴, 汪群, 段钦治等.工程模糊数学方法及应用[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3.

专业图书教学和科研 篇2

作为一个硕士研究生,选题不仅关系到科研的方向、目标和内容,直接影响着所运用的方法与途径,同时还决定成果的水平、价值及发展前途。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强调了选择研究方向和科学问题的重要性。科学研究首先是从问题开始,但是怎样去选题呢?作为一名研究生,从科学技术哲学的角度去看选题或指导选题,是非常有必要和有意义的。

1.需要性原则

恩格斯有句名言,“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也就是说,科研选题首先必须符合企业和社会当前的或长远的需要,或者科学发展的需要。因此,在我们以后的科研选题中,我们首先要考虑到的是这个研究论题应该从实际出发,这意味这个选题应具有学术价值或实践价值。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对当前与该选题的前沿理论和先进方法有深刻的了解和科学的把握,同时要了解整个的社会背景或技术背景,否则难以作出准确的判断。

2.创造性原则

科学研究是要解决前人没有解决或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因此它必然要求创新,要求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没有创新,就谈不上科学研究。因此,在我们以后的科研选题中,我们要弄清楚自己做的是否是前人做过的,如果有人做过,我们就应该在他的基础上提出改进;而不是将别人的核心思想搬过来,而不进行改进。比如说,你要研究LTE的切换算法,你先是了解一些经典的算法,但这都不是你自己的东西,你得在这些算法上提出改进,并证明它是由于以前的那个算法。

3.科学性原则

选题需要有需要性、创新性,选择并完成这样的课题,不能想入非非,脱离实际,要有一定的科学根据,因此,选题需要遵循科学性的原则。例如,我们不可能研究出一个可靠性是百分之百,有效性也是百分之百的通信系统,因为任何事物的内部是矛盾的,是此消彼长的过程。同时,任何新的研究都是在已有成果基础上提出的,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所以,我们从事理论研究时,要有一定的事实根据;从事应用研究时,要有一定理论根据。

4.可行性原则

选题的可行性指研究论题要有解决的可能。作为研究生的我们,在选题的时候,要考虑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两个方面。从主观方面来说,是自己是否具有完成选题的专业知识、能力、毅力,是否适合自己的专长,适合自己的兴趣,是否具有研究的基础等。也就是说,我们在选题的时候要量力而为。客观条件是指是否有足够的人力、时间和经费,对我们而言,主要是这个选题会不会太大,时间够不够,如果太大,我们应该选择其中的一个点进行研究。上述科研选题的四项基本原则,相互联系又有区别。我们在运用科研选题的原则时,应该有一个总体观念,彼此兼顾、综合运用。作为一名研究生,我们在遵循科研选题的基础上,我们可以采用的是争论交点选题法,具体来说,就是由于实践范围不同、观察手段不同、实验方法不同、探索角度不同,得出不同的结论。也可以采用空白选题法,在前人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改进意见。

专业图书教学和科研 篇3

一构建以知识群落为基础的专业课程体系, 切实推进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模式的变革

化工专业课程体系主要由化工热力学、传递过程原理、化学反应工程、分离工程、化学工艺学、化工设计六门课程组成, 构成了化学工程与工艺核心专业课的主体。化工专业实验是化工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必修的实践性课程。它是从工程与工艺两个角度出发, 既以化工工艺生产为背景, 又以解决工艺或过程开发中所遇到的共性工程问题为目的。现行的化工专业实验过于简单模型化, 学生很难通过实验锻炼其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引进计算机仿真技术与现行化工专业实验结合, 虽然拓宽与发展了工程实验的内容和可操作性, 但工科学生真正的实践动手能力却得不到锻炼, 更无从谈起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方法。

本次改革的尝试从整合教师科研室、化工专业实验室和校外实践基地的硬件与软件教学资源开始, 逐步建立理论教学与课内外实践教学融于一体的教学体系和平台。具体的做法如下:

第一, 把部分课堂教学移入科研室进行, 面对正在运行的科研装置进行现场教学。这样的教学模式将科研中涉及的化学工程基本原理, 通过设备运行、教师讲解、学生操作这一过程, 实现教师、设备与学生对话, 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的同时, 加深对化学工程原理的理性认识, 并且对化学工业的科学研究前沿有一定的了解。例如, 将工业催化中“固体催化剂颗粒内的质量传递”的教学内容与反应工程中“固定床反应器”一节的部分内容进行融合, 以“固定床反应器及催化剂颗粒的内、外扩散消除”为教学内容, 带学生参观并操作正在运行的固定床反应器, 现场对学生进行讲解高压固定床反应器的内扩散、外扩散的消除方法, 并让学生利用高压固定床进行石油化工的加氢脱硫实验研究。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真正认识到一些基本的化学工程原理。回到课堂上, 再结合文献, 系统地讲解教材中没有涉及的消除内、外扩散的几种方法。这一教学和实验过程的统一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又使学生接触到了科学研究的前沿内容。

第二, 利用参观见习、生产实习的良好机会, 在车间装置上进行现场教学。

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 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的科研实践。化工专业教师的部分科研设备用于专业实验教学、课题研究内容部分纳入专业实验课教学内容, 实现了科研与教学的高度融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研究性、实践性和创造性。

二温州大学特色的“华峰班”化工专业教学改革

作为地方院校, 温州大学的办学宗旨是以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为主, 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为提高学生在工作方面的能力, 温州大学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基于企业和学校的实际情况, 探讨并实现了“华峰班”学生教学与上岗实践的运行机制, 深入推进了校企合作办学, 基本实现了“双赢”和共同发展。其主要措施如下:

第一, 在培养方案中, 设置“华峰班”模块课程。在工程专家的指导下, 根据企业的需要对培养方案进行部分修改, 增设华峰提出的部分课程, 使得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的基本知识和专业理论更贴近于华峰实际的应用。在这种战略方针下, 学生在企业的环境中真正做到知识和能力之间的无缝连接, 缩短了岗位过渡时间, 增加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第二, 丰富“华峰班”的内涵建设。明确学生进入企业进行生产实践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具体内容和时间安排。细化学生在每个环节、每个时间段的具体任务, 明确入驻教师和企业工程师的具体任务和职责。企业专门派一位工程师作为学生的导师, 两者相互合作交流, 并定期将学生的进展情况作阶段性总结, 明确下一阶段的任务和职责, 并对学生暴露出的一些问题进行批评指正。

摘要:在开展化工类专业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改革探索中, 本文从温州大学化工专业的教师科研和“华峰班”的实践教学出发, 建立校内与校外联合培养机制, 切实深化专业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改革尝试, 对化工专业学生的工程素质培养达到了一定的效果, 对其他高校的改革起到一些参考作用。

关键词:“华峰班”,化工,工程教育

参考文献

[1]余国琮、李士雨等.“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实践[J].天津大学学报, 2005 (1) [1]余国琮、李士雨等.“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实践[J].天津大学学报, 2005 (1)

[2]高璠、高鑫等.将科研项目引入化工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尝试[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7 (6) [2]高璠、高鑫等.将科研项目引入化工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尝试[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7 (6)

[3]张林香、王俊文等.化工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讨[J].实验室科学, 2007 (2) [3]张林香、王俊文等.化工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讨[J].实验室科学, 2007 (2)

[4]段东红、刘世斌等.化工类本科专业课程体系实践性教学环节改革方案的探索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 2007 (1) [4]段东红、刘世斌等.化工类本科专业课程体系实践性教学环节改革方案的探索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 2007 (1)

[5]王定标、陈卫航等.化工专业人才培养及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 2005 (2) [5]王定标、陈卫航等.化工专业人才培养及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 2005 (2)

图书资料为教学科研服务初探 篇4

一、搞好图书馆管理是图书资料为教学科研服务的基础

要搞好读者服务工作,图书馆必须有一个完整的、科学的管理体系。在此体系中,采编系统要求全面化、正确化;目录组织系统要求科学化;藏书系统要求准确化;情报加工系统要求简练迅速化。在众多系统中,一个系统的工作没有做好就直接影响为教学科研服务的效果。因此,每一个系统中都要有相应的工作人员专职负责,以做到“人尽其责,物尽其用”。根据这一原则,哈师大图书馆行了“岗位聘任制”,全馆整合为五部一室,分别为流通阅览部、信息技术部、采访部、编目部、古籍阅览部、办公室。每两年进行一次全员聘任,实行馆领导聘部主任,部主任聘部员的聘任制度。一批批有朝气、有想法的年轻人涌现出来,极大地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加强了图书馆的竞争意识,能者上、庸者下的管理机制促进了图书馆队伍的发展,增强了图书馆的竞争力。事实证明,聘任制实行以来,哈师大图书馆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杜绝了工作中的一些扯皮现象,提高了服务质量,改善了阅读环境,读者也能够更快地看到新书、更快地获得信息。

二、藏书专业化是图书资料为教学科研服务的必要条件

哈尔滨师范大学图书馆积极开展文献资源建设,坚持纸质文献与电子文献共同发展的原则,以中文、生物、教育类书刊为藏书重点,突出教育、文理、艺术类及各专业教学参考用书、工具书,兼顾各类综合学科,形成了以高师特色为主的综合藏书体系。经过几代师大图书馆人的辛勤努力,图书馆目前藏书3 244 331册,其中,中文类图书2 510 727册,占77.39%强;外文类图书140 839册,占4.34%强。中文合订本期刊155 228册,占4.78%;外文合订本期刊66 833册,占2.06%;合订本报纸30 704册,占0.95%;电子图书34万册,占10.52%。现刊杂志2 017种,报纸99种。由于哈师大新开了一些专业,比如,法律、传媒等专业,专业书刊不能满足读者的需要,每年用于购书的经费不足,加上书价大幅度上涨,因而所购的文献资料难以满足教学科研需要。针对这一情况,该馆采取了具体的采购措施,首先,联系各院系,聘请了各专业的图情教授来定期直接采购或根据订书单来划定所要书目,这样就确保了各专业图书的积累和收藏,基本能够满足本校教师和学生的阅读和科研的需求。

三、走主动服务之路,全方位地、科学地开发馆藏

1. 从采购到读者导向的一条龙服务

盲采是图书管理系统中常常出现的现象。所谓“盲采”是指采购回来的文献资料不符合读者的需求而成为滞书,既浪费资金又为藏书管理系统带来麻烦。为克服这一现象,首先是实行“读者订书制”,即把每年的订书单直接发到读者手中,由读者先圈定然后再由图书馆统筹采购。这样购回的图书就有相当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既满足读者需要,又丰富馆藏。其次是提高采购人员的文化修养和专业素质,不以自己的好恶采购,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购回大众化、专业化图书。

为了使读者迅速了解最新科技信息,该馆开展了“读者导向”工作,办了新书预告栏目,在对新学科和载有科研新动态的文献资料内容进行摘要后介绍给读者。同时,还做到积极为搞科研的老师或毕业设计的学生展示馆藏,并帮助他们从外界查找资料。

2. 热情服务又严格管理

在工作中,坚持对师生既要热情耐心,又要严格按屡行借阅手续。无论是谁,丢失、损坏书刊一律按规定处理。针对目前学生自身素质参差不齐的实际情况,展出了一个“抑扬平台”:“抑”就是针对学生中一些不良习惯,如乱放图书、看书时说话等不文明现象及时批评;“扬”就是针对学生自觉遵守阅览制度、走路轻声、阅后椅子保持原样等良好习惯及时表扬。通过向学生征集温馨提示语(如: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沉默与美德同在;知识与力量共舞;心灵的沟通不需要过多的言语等等),然后经过设计制作成各种小的宣传标语粘贴在图书馆的各个显著部位,使我们图书馆的阅读环境达到了一个非常好的良性状态。

3. 及时征订报纸、杂志。

平时广泛征求师生意见,整理出师生最需要的刊物名称。每年的12月,都及时将师生最需要、学术最前沿的杂志列出,征得系领导的同意后,将杂志名称打出。及时订购报纸,每天上架,年底装订。杂志到位后,经过统计、盖章、上架,及时向师生开放。杂志年底装订、分类、编目,做到快速采编,及时上架。由于当今的科技知识内容新、时效性强、出版周期短,为了丰富教学内容、更新知识结构、加强科研课题的调查研究,对新资料快分快编快上架,快速提供,主动介绍。本着“广为搜集”、“广为服务”的原则,让师生将自己看到的、需要的好书写给我们,这样将来所购图书会既有针对性,又能鼓励学生读书的积极性。近几年该馆买的书都是有针对性的,尽量买到师生需要的好书。

4. 向读者介绍图书馆体系,多角度揭示馆藏

对于多数读者来说,图书馆还是陌生的。为了使读者能够充分地利用图书资料,对读者进行短期的图书馆业务知识培训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培训,读者对图书馆的分类体系、馆藏内容及工具书的使用有了初步了解,尤如拿到了一把打开知识之门的金钥匙,使用图书资料也就得心应手了。

5. 开发情报资源,为教学科研提供专题服务

期刊报纸是读者获得专业信息的主要来源之一。对搞科研的人员来说,期刊报纸无疑是一个巨大的信息来源基地。因此,我馆采取的办法是:(1)成立过刊库。将阅览室的报刊杂志全部整理好,装订成册,分类上架,并组织目录以方便读者查询。(2)开发二次文献。就是把期刊、报纸等各类文献中重要的或相关的文章进行浓缩摘要,然后分类整理,组织目录索引,以节省读者时间,方便读者查询。

6. 特色馆藏的开发利用

馆藏古籍17万册,内有善本208种;地方志和家谱的收藏较为丰富,在省内首屈一指;明代张隽所辑《古今经传叙略》为海内孤本,有丰富的史料价值和文物价值,引起了台湾学者的广泛关注;还收藏了大量古今名人字画,具有相当高的影响。该馆古籍被国务院评为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

承传半个世纪之辉煌,凝聚师大传统之精华,哈尔滨师范大学图书馆将努力实现全面的文献资源数字化和服务手段网络化的转变,尽快将该馆建设成学术型、研究型的现代文献信息中心。

参考文献

[1]张志兰.加强实验教学中心资料建设的思考[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09,(4).

[2]唐定海.院系自采文献管理初探[J].图书馆建设,2009,(1).

专业图书教学和科研 篇5

1 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主要以知识传授为主,教学方法仍以课堂讲授为主,因此,学生的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高。

1.2 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的限制,学校开展实验内容主要是验证性实验,学生主要依据教师实验前的讲解和实验讲义的步骤进行实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学校开展综合性、设计性、开放性实验较少,教师日常教学任务繁重,没有时间设计实验,指导学生科研;同时教学经费紧张,开放性实验难以大范围开展。

1.3 奖学金评定

在学校奖学金评定中主要以成绩为主,很多学生尤其是成绩好的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在书本知识上,不利于对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

1.4 专题实习

专题实习安排不太合理,学校专题实习时间安排在最后一个半学期,在此期间很多学生忙于找工作、考研及面试,专题实习的时间得不到保证;同时,在专题实习中,一般仅能完成一个专题,跟随一个指导教师参与一项科研设计,涉及的学科范围较小。

2 加强和提高学生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思考

2.1 更新实验内容增加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

药学学科是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在教学计划中实验教学学时所占比重较高,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1]。我校建有药用基础化学省级基础课示范中心,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四大化学的实验整合成药用基础实验化学,单独组成一门课程,并作为药学类专业主要课程,学时数达到198个学时,更新实验内容,解决了原来可能出现的重复实验问题,增加了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并开展了多个开放性实验。

2.2 完善科研奖励机制

为了鼓励师生进行科研活动,笔者在学生奖学金评定中增加科研活动所占比例或建立科研创新奖励的专项经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活动;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将科研内容引入到教学中,对于指导学生科研的教师建立一定的奖励机制。

2.3 加强课程设计、实验技能考核和专题实习

在教学计划中,药物化学课程设有课程设计,要求学生自己设计药物的合成路线和合成条件,并进行定量分析。学生完成所有课程学习,必须通过实验技能考核,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实习。考核内容包括基础实验动手能力和创新性实验设计能力。毕业专题实习是培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目前,学生专题实习主要在药物研究机构和校内,为此我们先后建立了二十多家较为稳定的实习基地,为学生专题实习提供了保障。在校内进行专题实习的学生可根据公布的带教老师研究项目方向双向选择带教老师,老师设立专题项目,在老师指导下学生完成资料查阅、实验设计、实验操作、数据整理和撰写专题论文,院部通过论文评阅并进行论文答辩,完成毕业专题实习[2]。

2.4 积极宣传和动员鼓励学生参加“挑战杯”比赛

学校要积极宣传和动员鼓励学生参加“挑战杯”比赛,并安排教师进行指导,在第四届安徽省“挑战杯”比赛中,我校《杏林养生托老保健苑创业计划书》获得竞赛金奖,将代表安徽省参加全国“挑战杯”比赛。另外,3件作品获银奖,2件作品获铜奖,学校获得优秀组织奖。学校要以“挑战杯”为契机,建立学生科研创新团队,学校出台《安徽中医学院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与创业活动管理暂行办法》,鼓励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科研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并设立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基金,用于组织校内外学生科技活动、立项项目建设资助和学生科技活动竞赛奖励。

2.5 勤工俭学参与教师实验准备和科研课题实验

学校每年都安排了很多勤工俭学的岗位,使学生得到多方面的锻炼,学生参与实验准备增强了学生动手能力和对科研实验的兴趣,同时,建议可以借鉴其他学校做法,安排“勤工助研”岗位,一方面解决了老师人手不足的情况,另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也帮助贫困学生解决了一些经济困难[3]。

2.6 举办博士论坛和学术讲座

通过近几年的教师队伍培养和人才引进,学校取得博士学位和在读博士近百人,为博士论坛提供了交流平台[4]。学校聘请了二十多名客座教授每年来校进行学术讲座,每年校内外专家讲座近百次,开拓了学生思维,增强了创新意识,为培养学生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提供了有利条件。

在高等教育改革中,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大学生,学生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将教学与科研有机地结合,深化教学改革,优化课程体系,更新实验内容,强化专题实习,不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创新能力。

摘要: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药学专业学生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在培养过程中要更新实验内容、完善科研奖励机制、加强专题实习、设立学生科研基金、鼓励学生勤工俭学参与科研实验、开展博士论坛和学术讲座,为学生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药学专业,科研素质,创新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彭新生,王勤.我校药学专业实验教学的改革与成效[J].中国医药导报,2009,6(11):100-101.

[2]辛晓明,齐永秀,高允生,等.浅谈毕业论文专题与药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8):42-43.

[3]张永清,李沁心,包华音.中药专业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与措施[J].中医教育,2005,24(7):10-13.

[4]陆丹红,黄可新,李校埅,等.药学本科生科研素质的培养模式[J].药学教育,2007,23(3):10-12.

[5]王爽,赵文明.药剂学实验改革初探[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29):61.

专业图书教学和科研 篇6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情报,教育

一、颠覆以往的教育模式, 同时培养兼具独立分析、研究等全面素质的优秀人才

作为高等院校首要工作的是教学, 所以, 高校的图书馆自然成了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得力助手, 同时也给予学生学习过程中极大的帮助。现代教育通常更注重对于学生自身思考能力的启发、自学能力的指导、独立的对于知识的获取以及研究能力的培养。所以, 在对于教学知识传授的同时更要注重使学生学会如何学习, 从而颠覆以往将教学重点集中在知识的教授上, 而忽视了对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夸大课堂教学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作用, 忽略了类似图书馆等自学场所对于提高学生能力的巨大作用, 原因在于以往的传统模式存在着呆板、单一、获取知识面窄等问题。新模式下的教育理念, 使图书馆等自学场所的作用得到了极大的发挥。

图书馆通过实体阅读和网络阅读等多种模式提供给学生更多的知识和情报, 这就颠覆了以往以教师、教材为主, 学生过于被动接受的传统教学模式, 这样学生可以更多地获得主动权, 自主挑选感兴趣的文献资料, 从而使独立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得到更好地培养, 增强对资料的筛查能力。当前专业人才必备的对于各种文献资料的使用能力也将在这种新型的学习模式中得到更好的启迪。

二、提升对于已有教学成果的利用率, 加快教育、科研事业蓬勃发展

高校要对已有的知识成果进行有效的利用并且广为继承和发扬, 这将会对提升教学质量, 完成已有的的教学任务、科研任务, 培养成更多的优秀人才, 创造出更多的科研成果有决定性的作用。在教师的日常教学过程中, 需要思考的是:如何能够让课程深入浅出、扼要概括, 使学生接受起来容易理解和接受, 以提高教学效果。为此, 老师就需要通过查看更多的书籍文献、加强对于现有的知识成果加以利用, 吸收更多国内外的相关科学新知识和理念, 将更多的知识成就应用到教材和讲课中, 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不断变化的节奏。

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 根据研究活动自身的继承、累积等特性的要求, 使得科研工作人员要在自身的研究需求范围中, 持续的对相关情报进行持续的利用。

此外, 在科研工作中, 计划、实施、鉴定这三个不同的阶段都根据自身特定的需要, 对于知识情报有着不同的要求。在初步的计划过程中, 科研工作者需要通过大量收集与自身研究项目相关的资料文献, 从而来制定完成课题的有效方案;在中期的实施过程中, 则要收集国内外的科研成就、新动向、新思路, 以及相关技术方面的相关数据;在鉴定阶段, 就对技术数据、性能、指标等方面的情报有更多的要求。

三、节约时间成本, 提高人、物、财力方面的利用效率

第一, 节约科研、教学工作的时间成本。应对目前新技术革命不断加快发展的步伐, 我国首要需要调整的就是现代四化建设的节奏, 时间成本作为一个可变的因素就是我们相关工作人员首先需要考虑的, 在时间成本上进行节约, 能够更多的转化为人、物、财力方面的资源。所以, 改变以往的情报管理方式, 从而将电子计算机与情报工作完美结合能够更好地提升情报工作的效率, 也就是说, 通过以电子计算机作为情报工作的中心载体, 还涵盖了电讯缩微复印、视听技术等多个领域, 以此来达到使情报工作在搜集、存储、加工等方面更加先进这样的目的。这样一些技术的提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加快科研工作者的研究速度, 科研周期得到缩短, 以此来避免一些不必要错误和偏岐的发生。

第二, 体现在提升科研工作的劳动效率方面。在每个科研项目中, 决定该科研项目是否上马之前, 首先要对一些相关的情报信息做一个充分的了解、掌握与分析, 对国内外此领域现有的研究成果、发展、动向等做充分的掌握, 这些信息的掌握与分析的准确与否, 直接决定着选题的精准程度。在科学研究的初始阶段, 个体主观的盲目多于对于材料文献的系统学习, 当前, 我国上马的科研项目中 (包括高等院校科学研究机构中的一些研究课题) , 有相当一部分在国内外都是重复研究的, 这就与相关科研人员没有全面查阅图书情报有极大关系, 也从另一方面体现出高校图书情报工作不断完善建立将为我们的科研工作提供更好的辅助作用。

四、开设情报课程, 为教学、科研工作保驾护航

目前,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 越来越多的科学、技术的相关成果展现在人们面前, 数量多、内容广、增速快都为人们所震惊, 这些都得益于图书情报机构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其所需的相关文献资料, 其中除了一手的材料外, 更有二、三次文献的帮助。

大量的资料、情报等都是高等院校教学、研究工作的首要辅助条件, 可是, 这个首要的辅助条件却在实际应用中碰到了一些类似于语言检索障碍等方面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 图书馆应该开展一些比如说讲座、培训班、增设课程等这样的一些方式, 提高相关资料应用人员对语言检索的应用能力, 使高校图书馆的情报资料能够更好地为科研、教学人员提供服务。

参考文献

[1]陈文强, 王本喻.从高校教学科研工作看图书情报的重要性[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5 (2) .

专业图书教学和科研 篇7

高校图书馆的特色馆藏资源不仅包括实体图书馆中的特色馆藏资源, 也包括以互联网为平台的虚拟特色馆藏。一方面, 虚拟特色馆藏资源, 就是借助计算机系统、通信网络等搜集获取、经技术人员组织整理后可供利用, 存储在互联网平台上的网络信息资源。另一方面, 实体特色馆藏资源主要是指高校图书馆在一定物理空间和时间范围内, 有突出的、独具特征的文献集合体, 主要体现为馆藏的学科文献在内容、时间、地域、载体形态等方面可以与其他图书馆明显区分开来, 同时还具有其他图书馆所不具备的区域优势、企业优势和服务优势, 可以形成一套完整的特色馆藏体系。

2 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对教学科研的意义

2.1 虚拟特色馆藏的意义

虚拟特色馆藏为高校教学和科研使用互联网上的信息和资料提供了一个便利、快捷、简单的方式。学生或科研人员可以在网络上利用虚拟特色馆藏资源可以轻松、及时获取研究和教学过程中所需要的信息文献, 这些资源包括期刊文章、参考文献、技术报告、学位论文等, 如此便捷的应用, 可以更好的为科研教育服务。

2.2 实体特色馆藏的意义

建设特色馆藏, 可以有效的节约节省图书馆经费。特色文献资源建设有利于指导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的采购, 由于目前一些高校的图书馆建设中面临着许多共性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严重影响高校图书馆未来的发展和建设, 而如果高校图书馆注重发展特色馆藏, 不仅可以显著增加馆藏文献的数量和质量, 也将更有利于特色学科、精品课程的建设, 从而促进高校各项活动的有序开展。

高校图书馆实体特色馆藏可以为教学科研提供优良的信息服务。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的文献信息存储和处理中心, 它的基本任务和作用就是为高校日常教学和科研工作提供充足和完备的文献信息服务, 促进高校特色专业和精品课程的发展和建设。高校图书馆的实体特色馆藏资源有利于保持高校自身的稳定持续发展壮大, 可以真正体现其作为高校文献信息资源中心的不可替代的优势, 可以更有效的促进高校的教学科研工作。由于大部分高校都有与之合作的校外企业, 图书馆实体特色馆藏资源的建设, 可为与高校合作的企业单位提供必要的文献、信息、资源支持, 有利于促进高校和合作企业双方的密切合作, 在密切的交往合作中可以有效形成区域文献资源共享。同时, 由于高校的发展建设不可避免的要依托所在地方的经济、文化等方面建设, 所以实体特色馆藏资源也有利于高校所在地方的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 为地方经济、社会、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智力保障。

3 高校图书馆特色文献资源的建设措施

3.1 加强特色数据库建设

特色数据库是特色馆藏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虚拟特色馆藏是高校图书馆今后实现方便教学、促进科研、优势互补的快捷途径。高校图书馆要善于引进和开发高新计算机技术及理论, 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 紧跟时代步伐, 在实体图书馆的基础上创建数字化图书馆和特色馆藏资源。在虚拟特色馆藏建设中, 高校图书馆要立足自身优势, 注重以教学和科研需求为导向, 坚持重点和一般相结合的原则, 独立或联合开发具有新特色的馆藏资源, 努力创建富有特色、高质量、高效率、高层次的虚拟馆藏资源体系。高校为便于学生更好利用虚拟特色馆藏, 可以在本校范围内开通学位论文检索系统, 为学生们提供学位论文的网络检索服务, 同时可以建立一站式检索平台, 实现网络数据库与自建数据库的全方位整合。

3.2 从实际出发彰显特色

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体系要突出教育科研特色, 要建立按需发展、资源共享、突出特色、服务科研的长效运行机制, 保障文献资源的特色性和稳定性。高校图书馆应该本着从实际出发、立足发展的原则, 制定特色文献资源建设纲要, 合理统筹规划, 以构建特色文献资源数据库为目标, 有机结合馆内的整体资源和局部特色, 充分发挥本馆所具有的独特优势, 充分释放自身所具备的规模效益, 从而不断达到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作用, 为地方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和合作企业的效益提升提供文献资源保障。同时, 高校图书馆的特色馆藏建设必须注重高校读者群和科研教育的长远需求和多样化需求, 要要多方面、多层次、多形式的让特色馆藏能够连续均衡的发展。

3.3 创新特色化建设理念和方式

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资源建设, 需要创新思想观念, 彻底打破传统的大而全的文献建设体系, 不断创新管理制度, 转变图书文献资源旧有的管理观念, 从服务科研和教学的实际出发, 切实为教学实践服务, 为科研服务, 不断在创新中形成自己的馆藏资源特色, 才能促进高校图书馆不断发展, 才能充满生机活力。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资源建设必须严格根据高校专业设置的具体情况, 结合高校所在地方的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方面的实际情况来发展规划, 确定自身的特色文献资源的主要类型, 不断创新方式方法, 灵活采用适当的建设手段, 逐步完善特色文献资源的规模, 努力走一条适合高校办学特点和未来发展的文献资源特色化道路。

3.4 建立灵活可行的馆员培训机制

高校图书馆内的图书馆员作为信息的导航员, 必须具备扎实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 才能为学生更好的服务。图书馆员要严以律己, 提供优良服务, 以自身的良好素质和周到服务让学生感到舒服惬意的阅读享受, 另外图书馆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要让每个馆员在各自的岗位上都能实现自身的价值, 让他们体会到自身的存在在图书馆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这就需要图书馆要根据每位馆员的不同性格和不同专业对其岗位做适当的安排, 努力使每一个馆员都能快乐胜任本职工作。所以高校图书馆要科学详细的制定本馆内馆员的业务培训计划, 不断鼓励馆员开展自我学习, 自我提升, 督促官员不断提高他们自身的业务水平, 要将馆员的个人发展目标与图书馆的战略发展目标有机结合统一起来, 采取灵活机动的方式, 因人而异, 针对不同状况和需求的馆员采取迥异的方式方法来对他们进行业务培训, 帮助馆员们不断更新业务知识, 提高业务技能。同时, 根据一些高校存在校企合作的特点, 还可以根据高校的重点学科和精品专业, 建立“学科馆员制”, 即图书馆员到相关院系进行调研考察, 实地了解不同学科的文献资料需求, 有针对性的收集文献资料, 从而可以更好形成馆藏特色, 通过实地到各院系沟通, 可以有效补充特色化馆藏建设中出现的漏洞。

4 结语

认真研究当前高校图书馆的发展趋势不难发现:高校图书馆走特色馆藏建设之路, 是高校图书馆提高文献资源利用率和提升自身服务水平的一项行之有效的长远途径。高校图书馆通过特色馆藏资源建设, 不仅能促进图书文献资源的不断精品化、优质化、和持久化, 也能为高校教学科研工作提供更加全面、丰富、便捷的文献资源, 使图书馆这一信息资源系统发挥更大的价值。

摘要:本文从高校图书馆的特色馆藏在教学科研中的意义出发, 从虚拟特色资源和实体馆藏资源两方面着手, 突出实用、便捷、快速的特点, 利用好特色文献资源的优势, 更好的发挥图书馆作为信息中心的作用。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教学科研,特色化建设

参考文献

[1]李翆柳.关于高职院校办学特点与特色文献资源建设探, 2012.

[2]宗承玉.关于图书馆虚拟馆藏资源建设与发展策略研究, 2009.

专业图书教学和科研 篇8

1. 高职院校图书馆创新服务的必要性

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 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推进速度极快, 我国的高等教育获得了跨越式发展。在这个过程中, 异军突起的高等职业教育成为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成为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重要的支柱。在高等职业院校进行教学科研的三大支柱中, 图书馆担负着为教学科研提供文献信息保障的重要责任, 是进行文献收集、服务、管理三位为一体的中心。高等职业院校是进行高等教育, 培养专业社会人才的文化基地, 高职院校的图书馆作为院校文献资料的信息中心, 是高职院校进行教学科研的基本条件。作为院校的职能部门之一, 服务主体是为有一定学历、受过高等教育的专业教职员工;服务客体是有高等学历的教师和有一定素质接受高等教育中的大学生。在这样的高知环境之下, 为培养高质量、适合现代化需求的人才, 获取高水平的科研成果, 高职院校图书馆作为产生、扩散、转移知识的机构, 作为传播知识的应用系统, 作为起到支撑作用的基础设置, 应当具有高质量文献资料信息工作保证, 发挥自身的特点与优势, 进行服务创新, 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

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的对象包含职能部门与教辅部门的工作人员, 以及教师、科研人员与学生。学生的素质高低取决于高职院校办学水平, 而图书馆的信息和服务水平是高职院校办学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 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过程中, 图书馆始终发挥着服务育人的引导作用, 通过学生进行各类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而影响学生。因而, 高职院校图书馆应充分利用自身丰富的信息资源优势, 积极地拓展教育服务职能。当今信息社会发展迅速, 人们被信息包围, 但要及时获得个人所需的信息, 则存在一定的困难。在这一背景下, 高职院校图书馆应根据服务对象的特点, 进行服务创新, 提供具有针对性和个性化的服务。

2. 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创新服务理念特色

传统上, 高职院校图书馆的服务多为科技查新、文献查证、科技咨询、社科咨询、馆际互借、文献提供及翻译服务等, 如借阅文献, 对文献进行检索。在当今网络时代的大背景下, 进行传统服务的创新, 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提供实时互动、深层次的信息服务是大势所趋。由此, 提升图书馆的服务层次, 促使图书馆从传统上借、还文献等比较低的层次, 上升到十分个性的信息服务层次。具体而言, 就是图书馆根据用户的兴趣爱好、专业特征、独特需求而展开相关的信息服务, 针对高职院校的师生在教学、科研以及学习方面不同的需要所提供的对应式服务, 对应式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第一, 富有层次性和专业性。一方面, 由于主要服务的对象是高职院校中的教师、学生、科研人员、教辅部门和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 这些不同层次的服务用户所需的信息不尽相同, 所需要的信息服务也就有所区别。例如, 对于掌握着学科前沿发展动态的科研人员而言, 需求主要为查新检索;对于传授知识教书育人的教师而言, 需求主要为教学资料的使用和教学方法研究。另一方面, 高职院校图书馆所服务的对象有一定的专业背景, 对于信息的需要主要集中于自身所从事的研究或者所学的专业科目上。教学科研依据一定的学科专业体系开展, 而不同的学科专业用户所需的信息不同, 因而图书馆的服务体现为较强的专业性。

第二, 具有特色性。高职院校图书馆的个性信息化服务相对于图书馆的整体服务而言, 可针对单独的用户, 也可针对有着相同特征的群体, 如有着相似信息需求的同专业、同学历背景的用户。在馆藏和服务上, 高职院校图书馆有着有别于其他院校图书馆的特色资源, 有其自身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图书馆树立创新服务的意识, 进行特色服务的构思和开发, 能够打响自身品牌, 扩大自身的影响。

二高职院校图书馆开展教学科研创新服务的策略

1. 依靠宣传和培训, 进行图书馆信息营销

调查显示, 高职院校图书馆普遍存在用户整体的信息需求水平较低、对图书馆的整体利用率低的问题。由此, 要进行服务创新、开展个性化的信息服务, 为呈现丰富多样的图书馆信息, 图书馆就必须要加大宣传的力度, 将信息营销的理念引入图书馆中。从而, 打破传统的服务观念, 以及传统上图书馆和生产、科研以及市场相分割的封闭局面, 使图书馆事业在发展壮大的同时, 更好地服务于教学科研人员。

图书馆的信息营销指的是图书馆对自身的信息产品或商品和服务进行有效的分析、计划、调研、组织等, 实现和信息用户之间的价值交换, 从而满足信息用户的信息需要。具体做法包括可提高学术品质与参考价值, 可加强藏馆的电子资源的宣传培训, 提升用户最大化利用资源的能力, 强化图书馆的服务功能。例如, 对新生进行入馆教育, 定期举行电子文献资源的讲座和推介, 且在图书馆的主页上设置“电子文献资源使用指南”等栏目, 通过全面的互补性藏馆电子资源收录范围的介绍, 帮助用户全面地了解电子文献资源使用的方法。同时, 还可通过电子邮箱开设FAQ和在线咨询等, 提供个性化服务, 建立起需求的反馈机制, 改变传统的被动服务局面为主动服务, 多角度、多途径的帮助用户利用图书馆的资源, 全方位提升电子文献资源的利用率。

2. 建立高品质的信息资源导航库

建立高品质的信息资源导航库, 满足用户获取准确的、有质量的信息的需要。多种类的搜索引擎针对每一个学科主体进行上网查询和浏览, 以及参考信息进行归纳, 并选择较有参考价值的信息资源进行分析和总结, 使信息更为系统准确, 对重点学科进行教学科研起到信息导航作用, 即为学科导航库。学术信息的导航服务, 是一种较为理想且个性的服务模式。帮助用户在海量信息资源中快速便捷的获取所需信息。图书馆的导航系统应涵盖院校所有的学科, 面向教学、科研、管理等部门提供数据库服务、专业咨询和深度研究。同时, 导航系统中可设置“学术站点”、“课件”、“国际动态”等栏目, 将网络上各个学科领域的知识动态和学术资源等高品质学术文件归纳其中, 为校园网络用户提供有品质的网络信息知识平台。

3. 进行数字信息资源建设

图书馆信息资源全面, 各方资源共享, 有助于提升图书馆的信息量, 实现用户的个性化服务。高职院校图书馆中的数字信息资源建设, 应重视信息资源的整理和收藏, 并加强对于现有的馆藏数字信息资源的合理有效的开发和利用, 确保馆内的信息资源获得充分利用。作为个性化信息这一创新服务实施的前提, 数字信息资源建设的系统, 无论技术多先进, 功能多强大, 都需要充分的数字信息资源作为保障。由此, 才能吸引用户, 获得成功。从个性化角度出发, 创建起以用户为核心的数字信息的资源环境, 使用户所需信息得到充分有效的保证。图书馆应遵循针对性、准确性和完备性原则, 进行信息资源的建设和组织。

应强化对数字信息资源的整合, 进行用户信息需求研究。充分认识数字资源在现代化图书馆和信息服务当中的地位与作用, 各个图书馆摒弃过去旧观念, 将文献资源建设的重点转移到数字资源建设上, 建立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关系, 降低自身的服务成本, 注重资源的获取, 满足用户需求;建立起图书馆间数字资源共享共建的利益平衡的机制, 促使相关的主体产生积极参与的驱动力, 使数字资源共享获得可持续发展。在此基础上, 采取基于OPAC、跨库检索、基于资源导航以及超链接的整合方式, 对较为独立的信息系统当中的数据内容、互动关系和功能结构进行聚类、融合及重组, 从而形成高效率的资源有机体。此外, 还应重视系统的安全性, 并适时加强对用户信息需求的研究, 建立与相关机构的合作关系, 全面推进数字信息资源的建设。

三结束语

高职院校有必要改进传统的服务模式, 以满足教学科研的需求。在服务创新上, 遵循“以用户为核心”的理念, 以满足用户的需求为服务创新的出发点, 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探寻个性化信息服务, 是高职院校图书馆获得长足发展的有效途径。

摘要:本文阐述了高职院校图书馆进行服务创新的必要性, 以及创新服务理念的特色。从依靠宣传和培训, 进行图书馆信息营销等几个方面探讨高职院校图书馆走个性化信息服务道路, 从而开展创新服务的策略。

关键词:高职院校图书馆,教学科研,创新服务

参考文献

[1]鲁黎明.图书馆服务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005

上一篇: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新探下一篇:工程机械维修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