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蒙时代的阅读

2024-10-12

启蒙时代的阅读(精选7篇)

启蒙时代的阅读 篇1

王安忆是一位艺术感觉上佳的优秀小说家, 不断以丰厚的作品给我们带来新的审美享受———“三恋”和《小鲍庄》等文化寻根的小说融合了固有与西来的精华;《叔叔的故事》、《纪实与虚构》等作品使作家跳出了窠臼, 完成了华丽的转身;《长恨歌》应是代表王安忆最高创作水准的作品, 由此作家创作路数渐趋成型, 即有意识地张扬都市文化精神和历史情韵, 追求舒缓的叙事语调, 风趣而典雅的叙述语言, 字里行间精雕细镂, 几近于一字不可改易。

但是谁都不可能永远优秀。以创作历程和过去取得的成就看, 王安忆不可能缺乏驾驭长篇的情节和场面的能力, 也不缺乏对文字的精细处理和建构结构的能力, 我们甚至可以放心地以为王安忆在艺术征途上永远靠得住, 是“免检”产品。然而, 读过王安忆的长篇小说《启蒙时代》后, 我认为这是一部为聪明所累的失败之作。王安忆总是力图超越以往, 可这次未能飞得高些, 仅仅是在空中滑翔了一段而已。

《启蒙时代》讲述的是文革时代的上海, 在政治风暴的台风眼中, 一群身处边缘、出身中产的失学城市少年的成长故事。在小说中, 王安忆穿透历史的厚重尘埃, 滤去了文革所带来的政治和历史的大悲痛, 淡化了文革的疯狂、混乱、残忍和丑陋, 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审视着文革那疯狂的年代, 着力刻画了年轻一代人在这场政治风暴中的成长历程。作品的失误在于理念的偏差, 作家令人遗憾地选择了错误的创作路向, 想借助时髦的话题表述自己对文革的别样理解, 而省除了文革的惨烈的存在, 完全创设了一个不真实的历史情境。

列夫·托尔斯泰曾说:“辨别艺术的真伪更加困难, 原因是虚假作品的外表价值不但不比真正的作品低, 而且往往比真正的作品高。”就《启蒙时代》来说, 我们看到了王安忆讲故事能力的衰退。这部小说与《苏菲的世界》、《约翰·克里斯朵夫》有着太多的相似之处。贾德的《苏菲的世界》以小说的形式, 通过一名哲学导师向一个叫苏菲的女孩传授哲学知识的经过, 揭示了西方哲学发展的历程。由前苏格拉底时代到萨特, 以及亚里士多德、笛卡尔、黑格尔等人的思想, 都通过作者生动的笔触跃然纸上, 并配以当时的历史背景加以解释, 引人入胜。对于那些从未读过哲学课程的人而言, 此书是最为合适的入门书, 而对于那些以往读过一些哲学而已忘得一干二净的人士, 也可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苏菲的世界》唤醒了人们内心深处对生命的敬仰与赞叹, 对人生意义的关心与好奇, 也为生命从混沌走向智慧、由困惑而进入觉悟之境挂起了一盏盏明亮的桅灯。王安忆也在做类似的努力, 试图通过陈卓然、小老大、高医生、阿明等人, 完成对主人公的启蒙。然而对于启蒙理论和市民理论把握的失误, 让本书进入了歧途。事实上, 主人公在作家所谓的启蒙之后, 进入的是新的蒙昧。

当年, 我很快饶有趣味地读完了《苏菲的世界》, 颇为作家制造的带有神秘气息的叙述方式所迷醉。老实说来, 这两部作品都是叙事结构不够复杂的, 但《苏菲的世界》充溢着单纯的魅力, 《启蒙时代》则显得单一, 叙事拖沓, 破坏了我们的阅读兴趣, 并在最后打碎了我们的阅读期待。在《启蒙时代》里, 我特意找寻出十余处的关键词句———“怎么说呢”、“这么说吧”。这还是当年的王安忆吗?用如此蹩脚的方式完成叙事的推进或转换, 分明是初涉文坛者拙劣的表现。这姑且不论, 仔细追查, 王安忆此次用的是正宗的欧洲写实主义的单一赘述模式, 用串糖葫芦的方式扯出“启蒙者”的路数太过陈旧, 令人厌烦的絮絮叨叨的叙事, 造成了小说整体结构的呆板, 有点像老式的电影镜头一样跟随着事物的实存关系。我想王安忆误解了19世纪欧洲小说的传统, 还是学者王元化说得真切:“我喜欢19世纪的文学处处渗透的人的感情, 对人的命运的关心、对人的生活的注重、对人的美好情感的肯定。”

而王安忆这部小说里的小老大的客厅几乎成了挽救王安忆小说唯一的救命稻草, 缺少这一环节, 我们都不知道作家怎么办才好。优秀的小说从来是体现叙事视点内外互补原则的典范。由于内视点的不在场, 王安忆只好尽可能多地直接站出来对读者说话而自行布道了, 将自己的价值判断直接呈现给读者。王安忆曾说:“我认为作家创作的核心就是将故事里的每个人物生活都安排得服贴。”但这次所有的人都被抽离了性格, 全变成了“线形人物”。“淡化情节”和“零度情感”等我们或许还能接受, 但如果它的人物都从根本上失去了性格, 那么这部小说就注定要走向失败的深渊。伟大的小说都应该善于塑造若干个无论是优点还是缺点都使人疼爱的主人公。而《启蒙时代》里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的缺席, 是其成为失败之作的致命硬伤之一, 这实在是一种可怕的倾向。理性思考不是小说的天然敌人, 但优秀的小说绝对不应成为概念的对应物。列夫·托尔斯泰曾说:“才华么, 就是爱。谁会爱, 谁就有才华。”我认为王安忆近年来小说创作放逐了对人物的塑造, 主要是来自心灵的沙化。

凭王安忆惯常的细腻处理, 书中不乏可圈可点的华彩章节, 对人物某一侧面的描写也颇有出彩的地方。如:“渐渐被自己的雄辩陶醉了, 沉浸其中。突然间, 书柜角上鸟笼内的鹩哥尖锐地唱出那句旋律, 他戛然而止, 鹩哥就像吓了一跳, 也止住了。” (1) 父子俩尴尬的处境借笼中鸟的突然鸣叫凸显出来, 韵味十足而巧妙贴切。

王安忆的小说语言向来有张力和表现力, 在中国当代作家中语言功夫可谓超群拔俗。“窗帘是有流苏的, 平绒磨秃了, 露出织线的经纬, 也看不出原先的颜色, 还藏着灰尘, 略一动它, 便扬起来, 在日光里飞舞”, “上午十时许的光, 略从上方斜射过来, 穿过悬铃木的枝杈, 再穿过铁丝围篱, 经过无数微小块面的折返, 来到她们身上, 几乎是璀璨的了。……这种天性的人大凡没什么头脑的”。 (2) 王安忆的笔端充盈着静气, 语言舒缓流动中的质感令人膺服, 给人一种华丽而慰藉的感觉。

作家兼评论家格非教授曾说:“小说争取读者的惟一优势是其依靠文字激发读者想象, 通过个体对存在本身独特的思考, 去关注那些为社会主体现实所忽略了的存在……”但是, 天空中如果只出现一道或者几道彩虹的话, 我们会为之欢呼, 赞叹那惊艳的瞬间带给人的审美愉悦, 如若满天都是彩虹, 我们就会觉得不适应, 结果忽视光彩的存在。“他想起陈卓然关于‘小市民’的观点, 他承认, 这城市有着它的思想, ……在轻浮的华丽的格调里面, 流淌着正直的思索”。 (3) 阅读到最后的章节, 我的眼睛已经失去了对华彩的辨别力。“颇以繁富为累”, 这是我对这部作品的精短评价。糖块虽然好吃, 但如果一股脑塞进嘴里, 可能就变了味道。评论家吴俊曾这样说道:“王安忆的文字太精、太细、太密, 过度专注于细部的到位, 是那种绣花式的风格。她对文字的娴熟驾驭、驱使自如使得小说的文字表现很少能够留出足够想象的空间, 她常常是欲罢不能地痴迷于自己对于文字的使用其极的技巧和手段, 不忍使文字的细微精致打一点折扣, 因此, 仅从文字上看, 她的小说不仅像是江浙绣品, 而且也像是极尽能事的微雕。这固然也称得上是工艺精湛、精美绝伦的艺术, 却因缺少了纵横开放的豁达、宏大气象的笼罩, 一旦读得多了, 看上去便总是难免会闻出丝丝工匠的气味。”王安忆似有逞才之好, 对语言的过分沉迷, 使自己失去了作家的自觉性, 病灶在于她想显示或者炫耀自己的才学。换言之, 《启蒙时代》淹没在作家的语言天赋中。

注释

1 王安忆.启蒙时代.人民文学出版社, P15.

2 王安忆.启蒙时代.人民文学出版社, P93.

3 王安忆.启蒙时代.人民文学出版社, P311.

启蒙时代的阅读 篇2

小人书也叫连环画,是我在幼儿和青少年时期的最爱,也是我丰富的精神食粮。

记得还是上幼儿园的时候,我看见的第一本小人书,名叫李逵下山,虽然还不认识文字,只是好奇地看画面,却被书中李逵英勇打虎的形象深深地吸引住。于是就拿着小人书缠着大人讲故事,非要弄清书中画面的来龙去脉。然而接触了这本小人书以后就爱不释手了,无奈是借别人的小人书,只能悻悻然地还给人家。

自从看见小人书后,好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高兴并喜欢着,我就天天闹着要李逵的书。我奶奶就到县新华书店去买李逵下山,可是书店没有这书。她只好去别人家里借了几本其他的小人书给我看,我却非要一本属于自己产权的李逵的书不可。奶奶没有办法,只能又去借几本小人书来应付。

翻了这几本小人书后,才知道原来不止李逵下山好看,还有三国演义、武松打虎、闯王进京、等等都非常吸引人,一批自己认为武功高强、神通广大的英雄好汉,在无知的小脑袋中生根发芽,成为幼小心灵中的偶像。也难怪韩国总统朴槿惠喜欢三国演义中的赵云,把赵云作为自己的偶像。

从此,我开始千方百计收集小人书,到了读小学的时候,已经收藏了几十本,还专门做了个箱子装小人书,号称八宝箱。每当有同学来我家想看书的时候,我就把八宝箱拿出来,让他们挑选着看。我们村里有三、四个小孩家里都有收藏几十本的小人书,我们就经常互相交流小人书看,看完后各归各的。也有拿出部分小人书互相对换,对换以后就是产权转移了。偶尔,也去地摊上租小人书看,把有连续故事的情节补上。

小人书让我涉猎了许多历史故事,如水浒传的林冲、武松、李逵、鲁智深等,三国演义的`吕布、赵云、马超等一批绿林好汉和英雄人物,都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像替天行道、劫富济贫的正义举措和侠义精神,都会拿到同学中宣扬。当时对于小人书的痴迷程度丝毫不亚于现在小孩玩游戏机。

小人书的绘画技巧让我惊叹和佩服。一本书中的每一个人,都画得神形兼备,就是从不同的角度看都能区别每个人。还有用特定的符号来理解动作,如用细线条表示速度,小星星表示撞击,手掌印表示挨打,人口冒气表示人物对白的口白等等,简直妙不可言。后来还出现了红楼梦、地道战等一批电影连环画。

小人书的魔力在我小时候的身上,还呈现出不可思议的功效。有几次我病了,喝下中医并不怎么见效,然后就带病看小人书,不看不要紧一看就立马舒服起来,过一阵子整个人就生龙活虎了。小人书除了丰富文娱生活外,居然还能够解除肉体上的不适,可见精神力量的重要。

在困惑、**的年代里,十分缺少影视音像作品,只有小人书伴随着我走过童年、少年时期,也启蒙了我阅读于欣赏的兴趣。当我进入青少年时期,这种看小人书的兴趣,就顺理成章地转向阅读文学作品。

我们需要一个新的启蒙时代 篇3

第一个500年是公元前那500年,所谓“轴心时代”。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都出现了伟大的思想家,包括孔子、老子、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柏拉图、释迦牟尼、耶稣。他们所创造的思想,奠定了此后人类文明的基石。

第二个500年是从公元14世纪文艺复兴到18世纪启蒙运动。一般认为,启蒙运动的中心在法国,标志性人物是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等。其实,英国伟大思想家如大卫·休谟、德国伟大哲学家如康德也做出了巨大贡献。

第二个500年和前一个500年不太一样。第一个500年,人类面临的问题是怎么从“天下无道”变得“天下有道”,思想家更多强调的是对人内心的改造,无论是创造宗教,还是创造像儒家这样的道德哲学,目的都是为天下立道。第二个500年,思想家们更多强调的是人的权利、尊严、自由。他们不再认为人类由上帝创造,必须接受神权统治,而是认为每个人有自然的权利,自由和平等与生俱来,不可剥夺。在这个基础上,人类又要相互合作,共同发展。

启蒙思想家认识到,没有办法改变人的“心”,能做到的是约束人的“行”。亚当·斯密讲的“看不见的手”的市场机制,用法治和民主约束政府,让人们相争而不相害,而且给别人带来价值。比如,在自由竞争的市场上,一个人如果想赚钱,首先要给别人创造价值,否则你不能赚钱。启蒙思想家认识到,人类的和谐和进步需要政府,但政府的权力必须受到法治和民主的约束。当权者的权力是哪里来的?所有的统治权都来自人民的授予。统治者和普通人一样,既有善亦有恶,怎么能够约束恶的一面?就是通过一整套的权力制衡体系,让一切权力都受到法律的约束和人民的监督。这就是法治和民主的含义。

坦率地讲,第二个500年里,中国没有出现非常伟大的思想家,至少没有能和西方的那些伟大的思想家相比。到鸦片战争之后,特别是甲午战争之后,中国人才开始认识到这一点,开始了启蒙运动。1919年“五四”运动就是中国的启蒙运动。其实“五四”之前中国人就开始了启蒙,包括自由、法治、民主思想的引进。很遗憾,“五四”之后没有多长时间,这个启蒙基本中断了。所以中国人的启蒙没有完成。今天好多理念及思想,我觉得还不如100年前。

30多年前,開始改革开放的时候,也开始了一个新的启蒙运动,但大致只持续了10年就停止了。必须认识到,我们今天面临着与100多年前同样的问题,我们需要一个新的启蒙时代,这个时代应该到来,而且一定会到来。

启蒙时代的阅读 篇4

2002年全美数学教师协会发布了学前阶段数学内容和过程标准, 其中明确地将儿童早期数学教育追求的过程性能力概括为“问题解决”、“推理与证明”、“交流”、“联系”与“表征”五个方面。一直以来,儿童数学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数、量、形等基本方面, 但是其核心价值并不在于使儿童获得相关的数学知识,而是激发儿童的数学兴趣,促进其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的发展。儿童的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基本不是“自然”形成的, 是通过教育与环境完成的。但是目前的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无论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引起了教育家广泛的质疑。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真正价值在哪里? 在此契机下,我们接触了“幼儿动感数学阅读启蒙课程”这一课题,并展开了深入研究。

二、幼儿动感数学阅读启蒙课程的核心价值

(一 )以珠算为 基础研发“数 学语言阅读器”

我们认为数学教育是伴随着语言和读写教育的, 儿童通过语言表达论述自己的数学思维。因此“动感数学”将数学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有机结合。把空间与形式,数与数量关系构建成一个动静结合模型, 可操作能直观阅读的数学语言。同时能够直观的揭示和演绎数学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引导儿童阅读数学美、发现数学美、了解数学美、感受数学美、运用数学美和享受数学美, 进而激发儿童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欲望。

(二 )构 建 多 元 化的 数 学 思 维 模 型

数学的本质特点是“抽象化”,数学的魅力在于它是一种理性的思维方式,把实际问题转化成抽象的数学问题,通过解决抽象的数学问题,将数学方法应用到实际的问题解决中,这是一种思维模型的建构。动感数学以数学语言阅读器为基础,通过数形集合、动静结合,引导儿童理解和掌握数学的抽象符号,真正意义上理解“算式”的含义即一种抽象的数学符号。只有让儿童真正理解数学的意义, 这样当他遇到具体问题是才能够发现其中所蕴含的数概念、数量关系,自觉运用数学思维思考,选择数学方法解决问题。

(三 )以 儿童 数 学学习 路 径 为 依 据 的 数 学学习 内容

儿童数学学习路径是“动感数学”学习内容设计的依据。研究表明,儿童在学习特定数学内容时,要经历一系列的思维过程,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其经历的过程也是不同的。教师只有了解了儿童学习数学时不同的学习路径, 才能有效实施数学教育。动感数学借鉴“教—学路径图”作为其数学教育的核心框架,以儿童的学习路径设计教学路径,设计了符合儿童数学思维,促进其数学能力发展的数学教育目标。但是要说明的是,儿童学习数学的路径是出生后不久就产生的,并不是从接触数学学习开始的,不同的儿童由于家庭背景、个体发展、教育等因素的影响,其学习路径是有所差异的,因此“动感数学”仅仅是参考儿童数学学习路径, 了解每个儿童处于什么阶段及下一步的学习方向。

(四 )以 让 儿童 自 己 学习为最 终 目 的的 教 育 理 念

儿童是否喜欢数学? 我们认为是的。儿童天生对数概念是感兴趣的,在游戏环境中,儿童会主动的计数、比较等。我们看到“动感数学阅读启蒙课程”充分发现了儿童与数学之间的关系,在教学模式上充分调动儿童的主动性,引导幼儿利用“数学语言阅读器”动手操作体验,动口阅读感受。数学各内容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每个内容之间又蕴涵着丰富的数学内涵,仅靠老师讲授是不能实现有效甚至高效教学的,因为数学知识概念含义具有高度抽象性,孩子很难理解,所以由老师讲授转变为孩子自己动手操作体验,动口阅读感受,通过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才能让孩子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更深刻。以下举例说明:

1.动手操作。例如 :加法交换律1+2=与2+1=,孩子通过动手拨珠操作体验1+2与2+1,感受到总数均为3,再通过阅读数学语言与算式表达式,进一步感知加法的两个数位置变换后,总数不变。

2.动口阅读 。 例如 :用不同的数学语言进行阅读 :1+1=2。

⑴含义阅读:表示两个数量是1的事物或物体合并起来总数量是2。是事物间的数量关系的符号表达式。

⑵运用不同的数学元进行阅读:

1数学语言造句:1加1等于2,1与1合并是2,1和1组成2;

2自然数的形成阅读:在1的基础上添形成2;

3数的基数意义阅读:2里面有2个一,2=1+1;

4部总关系阅读:部分1+部分1=总体2;

5数的比较与等式平衡阅读:1+()=2,1比2少1,1加1等于2;

6数与单位对应关系阅读:1+1=2,两个一合成一个2。以“1”为单位是两个一 ,以“2”为单位是一个二。生活中与之相关的事例:一双眼睛两只眼睛,一双手两只手等;

7单双数算式表达式阅读:单数1+单数1=双数2,单数添1变双数;

8倍数关系阅读:1的2倍是2,1有2个,1×2=2。

三、“幼儿动感数学阅读启蒙课程” 在培养儿童数学能力中的作用

(一 )促进 幼 儿 多 元 化 数 学 思 维 的 形 成

动感数学利用“数学语言阅读器”将数形结合,引导儿童动手操作、动口阅读。引入珠码符号这一基因范式,就是来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和缺陷,为儿童建立起思维模型。珠码符号的特性:是空间思维符号,数量关系模型符号,形象直观可操作,具有运算、三元示数等多功能,又是实物与符号合二为一的符号。以下是真实的教学案例。

例如:不同解题思路阅读:8+7=

思路1:找5的朋友5凑10,阅读:梁上两5合成10,梁下2与3凑成5,得数15。数学表达式:8+7=5+5+2+3=10+5=15

思路2:找8的朋友2凑10,阅读:8与2合成10,满10进1,7减2还余5放个位 ,得数15。数学表达式 :8+7=8+2+5=10+5=15

思路3:找7的朋友3凑10,阅读:7与3合成10,满10进1,8减3还余5放个位 ,得数15。数学表达式 :8+7=7+3+5=10+5=15

运用数感及推理又能寻出两种解题思路:

思路1:脑中思维符号8+8=16,则8+7=15,因为7比8少1,则总数也要少1;

思路2:脑中思维符号7+7=14,则8+7=15,因为8比7多1,则总数要多1。

在教学实验过程中,孩子们的真实表现表明,动感数学为儿童搭建了思维桥梁,活动中儿童充分发展了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儿童尝试运用多种方法解决数学问题,利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交流,促进其数学思维的发展。

(二 )培养 儿童 积 极 的学习 态度

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动感数学对于儿童最大的收获是乐学的态度。动感数学打破了原有的教学模式,将数学教学抽象直观化、复杂简单化、概念形象化。充分结合阅读教学模式, 引导儿童更深刻地感受数学各个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将儿童的数学学习从仅仅停留在会做题上,转向学会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交流,学会用数学语言阅读数学现象,通过阅读增强幼儿对数学语言、语意的了解,培养他们的数学语感。在这样的教育理念下,儿童发现了数学的乐趣,体会到了数学的重要和有趣,进而形成了数学学习的主动性和乐学的态度。

当然,动感数学阅读启蒙课程存在有待改进的地方,同时对教师的数学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我们将继续研究使其在儿童数学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摘要:提高数学教育的有效性被称为儿童数学教育的核心问题,如何根据儿童的发展特点及学习路径组织数学学习是当前儿童数学教育面临的首要问题。受中国传统“算盘”珠码符号、珠码模型和“珠阵”数字化几何图形等具有潜在教具资源价值的启示,形成以“数学语言阅读、数学符号阅读、数学图形空间想象阅读”为依托的思路,我们提出“幼儿动感数学阅读启蒙课程”的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其在发展儿童数学思维,培养儿童数学能力,以及学习态度方面有着突出的作用。

我的阅读启蒙小学生获奖作文 篇5

在我很小的时候,妈妈就坚持每天给我读故事。最美的时光就是睡前半小时,伴随着妈妈动听的声音,我进入了美妙的童话世界。

后来,我上了一年级,慢慢认识了一些字。这时候,妈妈挑选了一些精美的绘本,和我一起阅读,伴随着生动的图画,和妈妈共读几遍之后,我连想带猜也能把一本本绘本读得津津有味。

记得第一次阅读宫西达也的恐龙绘本时,我感动得流泪了。其中慈母龙和良太的“母子”之情,“小甲龙”和“霸王龙”的“父子”之情,“薄片龙”和“霸王龙”的“朋友”之情……都深深打动了我。妈妈把我紧紧抱在怀里,眼神中有惊喜有泪光,轻轻地说:“我的宝贝长大了!”

当我读到绘本《逃家小兔》时,我就经常和妈妈玩对话游戏。我说:“妈妈,我要变成一条美丽的小鱼儿,在河里游来游去。”

妈妈说:“我要变成一条宽阔的河流,好让你在我的怀抱自由自在地游泳、嬉戏。”

“妈妈,我要变成一朵漂亮的小花。”

“那我就变成花园里的园丁,给你浇水、施肥,让你开得更美、更艳!”

“妈妈,我要变成一只小蜜蜂,嗡嗡嗡……”

“那我就变成满园的鲜花,供你采蜜。”

……

我说:“妈妈,你对我真好,我好爱你!”就这样,我和妈妈紧紧地抱在一起,好幸福!

为了增加我的阅读量,爸爸、妈妈齐上阵。爸爸每天给我讲《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这些名著。爸爸因为读书多,知识丰富,我喜欢爸爸给我讲三国,在爸爸的描述中,每一个人物、故事都活灵活现。我还喜欢爸爸给我讲福尔摩斯破案,爸爸会用不同的语气模仿里面的不同人物,可幽默呢!

爸爸还在我的房间里挂了一幅中国地图,把我到过的所有地方都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出来,每天给我讲一个地理小知识,比如:当地的美好景色、风土人情名人轶事等,爸爸说要带我走遍中国!

为了提高我的积极性,妈妈还想了一招:她用粉色卡纸画了一张“家庭读书记载表”,要求三个人每天都把自己看的书名、页数填在表中,一周评比一次,看得最多的人就当选为“周阅读之星”,全家人都要满足“阅读之星”一个小愿望。从此以后,每天都能看到我们一家三口窝在沙发上看书的场景。为了能够胜出,看得慢的我总是趁爸妈忙的时候多看一些,慢慢的,我的`阅读速度变快了,不知不觉地爱上了看书,我现在看得正入迷的是杨红樱阿姨写的《淘气包马小跳》这一套书。

启蒙时代的阅读 篇6

不过,间或你惊愕的表情不妨放松一下,正是核云头陨落,却待雾霭消散,冷不丁儿试验场上推出了一门十五,或许是十六世纪的加农炮车,你是不是刚刚松弛下来的表情又会立即换上一副变了点形的惊诧相呢?——在我读了美国比较文学家欧文·艾德礼的《早期美国文学》一书之际,心理就恰恰形成了这种巨大的反差。

艾德礼(A.OwenAldridge,一九一五——),尽管他还有一个更冗长的中国名字“奥尔德理奇”,不过前者似乎更可能成为他栖居中国的“绿卡”名头。这倒透露出他对中国文化的钟情和博学,当然他对中国文化的研究及所取得的成就,并不在本文探讨的范围。艾德礼是公认的十八世纪欧洲文学研究的权威,美国《思想史大辞典》欧洲十八世纪文学条目都要请他来撰写。除英语之外,艾氏对法语,德语,拉丁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的精通,不能不说是他对十九世纪以前欧洲文学深厚造诣的一个原因。年轻时,他受业于法国比较文学鼻祖性人物查尔·达达扬门下,回到美国三十岁就升任正教授。任《比较文学研究》杂志主编,并先后担当全美比较文学学会副会长、会长,卸任后荣膺国际比较文学学会的顾问。

艾氏在七十高龄发表的这部“每位殖民主义问题研究者书架的必备书”(梅森A.劳恩斯语)共分三个部分,辟为十章。光是读读书前的目录也足以使矜持的理论“雅皮士”们倒抽冷气的:“爱德华·泰勒与美国巴罗克风格”,“波莉·贝克的诸种传说:自然神论与人权”,“托马斯·潘恩与拉美的独立”,“美洲大陆的启蒙运动”……若是时下文学界哪位仁君唱叹“寻根派”文学已经觅到比沈从文再不能更“沈”的境地,那么这些题目大概也要“沉”到印地安人后期文明的废墟层了。所以不难想象,在这么一群穿着漂亮入时的“雅皮士”身边,竟有一位老先生意外冠以一顶十八世纪的法国假发套,着实有一种别出心裁的诙谐劲儿。

然而问题还不止于这本书在探讨早期美国文学发展史的视野范围上,艾氏几被冷落,门庭罗雀。艾德礼自然是久经沙场,五十年代揭开欧美大陆比较文学法国学派与美国学派的战幕时,他充当美国学派的主擂手之一(其余二位是韦勒克与雷马克),他是经过了千百次激辩的过来人。而今日他带给人们的疑惑,除了这本多少容易招来争议的著作外,还牵扯了其它一些方面。艾氏的比较文学理论成为超然展放的一面旗林异帜,别致又带着些黑箱魅力。自然,我们要搞清这其中的秘密,还要借助一些打照的灯具,不妨就从早期美国文学研究的现状作为探讨之始点罢。

早期美国文学研究风气的重振是近些年来的事。在这以前,正统的美国文学史家总是疲于奔命地为华盛顿·欧文,惠特曼,马克·吐温,亨利·詹姆斯等大师雕像造龛,可是临到盖戳子时,却恭恭敬敬地在这些大师的脸上印上英国国籍。这当然是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的事情,然而认为在华盛顿·欧文以前,北美殖民地所有英文写成的作品皆属盎格鲁—撒克逊文化产物的理论至今仍然左右着早期美国文学的研究。这种理论的主要依据是认为英国是殖民地美国的盟主国,虽说殖民地文学成为盟主国文学树干的一茎旁枝,却依然是母国文学的一个固有部分。另一理由是从语言学的角度考虑,美国与英国同属一个整体,它们是名正言顺的“英语文学特区”(Englishliteraryzone)的孪生兄弟。

英国文学与美国文学之间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联结关系,是否一六二○年满载着清教徒的五月花号船驶抵新大陆后,在睽隔的大洋之间仍有一根不可割断的脐带?艾氏的结论是否定的。他无意去作操手术刀的外科医生,却稳稳当当地要当早期美国文学的接生婆,从而打算对华盛顿·欧文以前的殖民地文学进行全新的体认。

艾氏认为早期美国文学的产生并不独为英国文学的分支,它同时为大陆欧洲的文学派生。这样的看法起码基于以下几条理由:

一、虽说英国是美国的盟主国,可是地理上的巨大差异造成了心理上的逐渐睽违。北美大陆奇伟壮丽的风光激发着人们的高远想象,也构建起这片土地上民族文学的崭新视境。在新大陆,清教诗人笔下的北美猫声鸟野性十足,居然把英伦岛鸣啭的夜莺啄得敛羽而逃(Thecatbirdpeckedawaythenightingale.,斯蒂芬·V·贝尼特语)。

二、新英格兰的政治气候已大大不同于不列颠岛的心理等温线。民族认同心理与政治独立的渴望是文化河源的巨大落差,它们制约着每个人的心理潜流,使之回旋,改道,冲激,形成新的深浅不同的沟沟壑壑。总之,新英格兰人在尽力把“美国的”胡椒大料撒到从盎格鲁故土取来的汤碗里。

三、语言的相同并不妨碍文学史家探讨早期美国文学与欧洲大陆文学的姻亲关系。艾氏在这部分的论辩中更是纵横捭阖,锋芒毕露,透露出他对这个问题的厚积薄发的学术功力。

他认为许多美国文学作品与欧洲大陆文学之间存在着不同类型的相似性。虽然“血缘,语言与生来被赋予的权力,在任何一种民族文学的发展史上占有着重要地位,然而这些因素又无疑得到其它民族文学主要作家的历史性贡献的补充。”(《早期美国文学》第6页)无论他们在时间空间方面相距多么遥远,乔叟、莎士比亚或者但丁、伊拉斯莫斯、拉伯雷、塞万提斯,这些作家都会在北美殖民地时期的文学作品里找到回音,他们也同样构成这块大陆早期与后来的文学传统。艾氏进而从一六三五年至一八一○年期间曾分别影响到北美大陆的五种文学运动入手进行了具体剖析。如起源于意大利和西班牙的巴罗克思潮如何在清教诗人爱德华·泰勒的诗中输入了影响;富兰克林在写《波莉·贝克名言》时怎样受到了欧洲启蒙时期这个故事原型的启发;十八世纪美国文学主要不是得益于蒲伯与约翰生的修辞艺术的影响;新古典主义与启蒙思想也并不独来自英国,而是在它们包含了许多欧洲文化因素之后才渗透到新大陆,合众国建立之后,新古典主义便在新世界发展到高峰。正可借用潘恩《常识》中的那句名言:“欧洲,而不是英国是我们的母国。”

我们从艾德礼那鼓手般奋力摇撼的身影中,采得快照一幅,却冷不丁儿旁边钻出一位眼尖的记者,道出底片上的某些秘密。评论者说,艾德礼的比较文学研究实证色彩浓厚,是过时的法国影响研究风格。这又奇了,艾德礼又来了那位穿毕西服却戴着十八世纪法国假发的诙谐劲儿!其实,影响研究也罢,平行研究也罢,艾德礼并未在这些概念表面上作纠缠。两年前他应邀在一次大陆比较文学研讨会上作讲演,主持人称他是美国比较文学影响研究巨擘,他颔首不语。可是,后来在纽约他却对采访记者吐露真言,他不认为存在什么平行研究学派,影响研究学派,认为一个真正的比较文学家应该同时使用两种不同的研究方法(《艾德礼访问录》,见纽约《知识分子》一九八七年春季号)。凌越于概念的雷区之上,倒显示了艾氏理论的超脱与视界的高远。

眼尖的观众未必能看得全面,艾德礼的理论之可喻为折扇,竞还未展开到孙大圣从云端看到的精彩的一景。

虽然不容置辩的事实是早期美国文学不独是英国文学的派生,它同时也是英国与欧洲文学的共同派生。这种结论也许在学术上价值颇大,可这又不仅使人想到殖民地对母国知识的依赖,同时它更透示着一种殖民地的“文化落后”(Cultural lag)。如早期美国文学与英国文学,南美大陆文学与西班牙、葡萄牙文学,瑞士文学与法国、德国文学,芬兰文学与瑞典文学。进而小国与大国文学,振兴国(emerging countries)与发展国文学。在“广泛传播的文学”(1iteratureofexten-sivediffusion)与“有限传播的文学”(literatureoflimiteddiffu-sion)(艾氏在此将他的“主要文学”与“次要文学”概念作了最新修正与发展)之间,世界的注意力无疑会被欧洲,美国,中国的经典作家所独有,这中间存在着一场严重的民族意识的冲突。

那么如何才能公正地评判文学作品的价值,同时避开“文化落后”的不祥之影?艾德礼为我们展示了如此一条消解冲突的途径。他认为评断作品的价值高低,仅从单一的、民族文学的视角出发殊难得出结论。而评论者的责任就是要站到一个更高的层次,运用总体的,即艾氏言称的“环宇文学”(universalliterature)的视野来体认和观照一切作品。“广义上讲,环宇文学代表着世界上所有文本或作品的总和。这一观念的设想使得任何地理区域和所有编年时期的全部作品都具有着相同的历史效力(historicalvalidity)。”(第17页)换句话说,这种研究视野是将“有限传播的文学”、文学作品与“广泛传播的文学”、文学作品、文学运动联系到一起,甚至与世界名著同放在一个水平面上。他们彼此平等,没有哪国文学享有优先权,在同一块“国际文学拼花版”(internationalliterarymosaic)上交相映媚,彼此展艳。

这番宏论可谓惊世骇俗,虽然艾氏为自己的理论找到了两条依,据,即体质人类学方面的人类生理特征具有相似性与欧洲十八世纪“天性同一”的哲学思想,我并不能完全同意。因为即便处在相近纬度上的英伦三岛与日本列岛的当代人可以收看到同一电视新闻,然而他们仍有着如此悖违的心理屏障,这是有着现代心理学与脑生理解剖学的实验根据的。可是,艾德礼的理论毕竟是歌德“世界文学”这一概念的最新延伸与修正。而后者实际上仍未超越欧洲中心主义(Eurcent-ricism)的藩篱。

虽然环宇文学提倡在作品之间建立一种平等关系,然而这并非意味每部作品与其它作品在美学价值上相同。富兰克林与艾迪生在散文风格上极为相似,可依照美学的标准,前者却远逊色于后者。彼特拉克的十四行诗亦远不如莎士比亚商籁诗的圆熟与甜美。然而从对人类的知识与文明的进化所作贡献这个角度看,他们都是平等的。“所有的作家可以因他们的思想观点,历史意义,反映个性与社会环境的能力,或者甚至是考古意义上的魅力(antiquarian charm)而获得价值。”(第18页)就象蚂蚁与大象作为生物学家的研究对象不会失去相等的意义,而文学批评家也会谨慎地避开局部意义的纠缠,从总体高度上进行对作品的体认与观照。他们将整个广袤之文学天地当作工作场,批评家的视野也因而更加自由与开阔。

环宇文学,这就是艾德礼比较文学的关键论点,虽然类似的佳境丽景贴过一些前贤的绣图扇面,如德国的施莱格尔(Friedrich Shlege1),法国的艾金伯勒(René Etiemble),然而最精彩的一景却是隐藏在艾氏袖间的扇中了。

一九八八年三月二十一日

绘本与儿童早期阅读启蒙 篇7

[关键词] 绘本 阅读推广 儿童 早期阅读

早期阅读,可以使儿童增长知识,开阔眼界,促进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及表达能力的发展与提高,而且能使儿童获得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如何让儿童养成阅读习惯,是一项长期任务。绘本书装帧精美,图书页面富有童真意趣,极富艺术性和渲染力,文字简洁流畅,易于理解,是符合少年儿童认知发展特点的优秀图书品种,能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促进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阅读推广是公共图书馆责无旁贷的重任,公共图书馆应积极利用绘本开展儿童早期阅读启蒙教育工作。

一、绘本概说

17世纪,绘本诞生于欧洲,20世纪30年代,绘本图画书的主流传向了美国,绘本图书迎来了黄金时代。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绘本开始在韩国、日本兴起,70年代,台湾也开始了绘本阅读,随后引起绘本阅读的热潮。绘本不仅是讲故事,学知识,而且可以全面帮助孩子建构精神,培养多元智能。21世纪,绘本阅读已经成了全世界儿童阅读的时尚。在本世纪开始,绘本逐渐被国内关注,因其对儿童阅读的良好启蒙作用被众多家长和儿童接纳和喜爱。美国绘本大师芭芭拉•库尼(Barbara Cooney)这样定义绘本:绘本像是一串珍珠项链,图画是珍珠,文字是串起珍珠的细线。细线没有珍珠不能美丽,项链没有细线也不能存在。

绘本是一种形式新颖、内容精彩、种类丰富、设计独特的书籍形式,是以艺术表现及图像诠释完成的儿童图画书,以图画的艺术技巧、以儿童读者为诉求对象,以图像诠释主题、概念、情节、角色和情绪氛围等。这种形式不同于连环画、动漫图书或看图识字等的儿童读物。绘本以图画为主要表现形式,强调图画的精致完美,想象和夸张,富有童真和童趣,极具艺术观赏性,绘画绘本非常强调情绪和主题的连续性,前后呼应连贯地表现一个主题,文字语言生动,简练优美,绘画与文字配合相宜得彰,有一种互动的协调关系,有的绘本甚至不用文字来表现,儿童依然能理解读懂。绘本版式精到唯美,封面、扉页、下文以及封底,构成一个近乎完美的整体。绘本在发达国家的家庭已成为首选的儿童读物。

二、儿童早期阅读的特点

阅读活动是人类从文献中获得信息与知识的社会实践活动、生理过程与心理过程,是一种由感觉、知觉、思维、想象、记忆等多种心理因素组成的复杂心理活动。早期阅读教育指0~7岁学龄前的阅读启蒙教育,指在学前阶段通过大量的图文并茂的读物,帮助幼儿从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过度,对幼儿的思维语言想象个性习惯等方面进行综合培养,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早期阅读教育提倡从零岁开始,甚至有的提倡在胎儿期通过母亲给胎儿阅读进行胎教。5~6岁是培养阅读兴趣和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对孩子潜力的开发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早期阅读启蒙对儿童的身心发展十分重要,能够激发孩子的学习动机和阅读兴趣提高孩子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减少阅读障碍的发生,认知与人交往和和融入社会的技能,有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

人类早期阅读是从阅读图画开始,慢慢地发展为阅读抽象的文字。儿童的阅读认识发展过程与人类的阅读进步历程十分相似。阅读作为人的一种认识能力,需要后天进行教育和培养,学龄前儿童的这一时期是对阅读行为的认知、阅读习惯的养成、阅读兴趣的起始阶段,阅读能力的培养需要依赖于他人;根据心理学家皮亚杰对儿童的思维发展阶段的划分,学龄前儿童处于前运算阶段,儿童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还没有完全发展起来。大脑对具体形象图画所传递的信息反映,相对于抽象的符号文字比较敏感,对色彩艳丽的图画感兴趣,表现为喜欢看电视广告内容,动画片、图画书、玩玩具等;对事物的认知能力有限,识字有限,图像相对于文字或其他抽象符号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它能优先唤起人们视觉神经的感知,并保持长时间的记忆,以图为主、文字为辅的图书易于理解;身体的各种器官和神经系统处于一个快速发育时期,语言表达、行为动作、思维能力等的差异性明显;且儿童往往天性活泼好动,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长,容易转移,阅读兴趣不能持久,阅读时间较短;由于这一时期的儿童在行为上缺少自主性,对图书的思想性无识别意识和能力,阅读倾向易受他人影响。

三、绘本与儿童早期阅读启蒙

1.与儿童的思维发展阶段相适应

绘本以图为主的呈现形式使它比文字符号更加直观,表达的系统更符合儿童形象性思维的特点,既能直接呈现世界图景,又能解读、揭示图景的意义,顺应早期儿童表征、理解的特点。绘本的普及能让儿童能够更早、更自主地进行阅读活动,同人类的累积性智慧对话。让儿童从中汲取生活智慧,开发智力,认知世界。

2.有益于儿童的心理和生理健康

绘本属传统纸质文献,这种传统的阅读方式有益于儿童的心理和生理健康。电子书的阅读方式须要借助于电脑、电视、DVD等机器介质。儿童时期是人心理和生理发育成长的关键时期,长时间与电脑、电视等电子介质接触,会影响儿童的生理健康,所以,传统纸质文献仍是他们阅读的首选。

3.培养儿童的阅读兴趣,引导儿童养成阅读习惯

儿童期是人格和习惯形成的最佳时期,在儿童时期养成的良好习惯,孩子可以受益终身。儿童的阅读习惯需要依靠精心的引导与培养,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绘本特有的趣味性、图画的丰富的色彩,想象和夸张能有效地吸引儿童对图书的注意力和好奇心,让儿童在阅读时爱不释手,阅读兴趣油然而生,有助于儿童阅读习惯的养成。

4.题材丰富,有助于儿童情商和智商的发展

绘本的题材内容包罗万象:日常生活、哲思名言、经典故事、人物传记、心灵感悟等,几乎涵盖了儿童生活、成长的方方面面,有助于儿童情商和智商的发展。

5.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绘本阅读在把孩子带入夸张的想象、丰富的美好故事情节的过程中,让孩子的想象力在阅读中跟随故事情节一起飞舞,艺术审美能力不断发展,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综上所述,绘本是符合幼儿阅读的书籍形式,极适合用于儿童早期阅读启蒙。公共图书馆应重视绘本的导读工作,加强馆藏绘本资源建设,把优秀的绘本书推荐给读者,利用绘本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推广活动。例如,亲子共读、讲故事、情景剧演出、用图画故事,等等,培养儿童的早期阅读能力,让儿童制定正确的阅读目标,提高儿童的阅读兴趣,使其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与技巧,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参考文献:

[1]牟群英.幼儿园早期阅读课程建构的实践研究.

[2]廖连生.儿童阅读心理探析及其教育策略[J].福建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7,(2):27-29.

[3]章红.早期阅读的对象[J].学前教育研究,2009,(4):13-18.

上一篇:静电检测下一篇:关注高校学生的性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