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化学全国卷

2024-06-30

新课标化学全国卷(共12篇)

新课标化学全国卷 篇1

在《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理科)》关于化学平衡常数的考查,是这样要求的:“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相关计算”,其中主要的考查类型就是在主观题中,考查最多。涉及到的主要有:以平衡常数为中心,进行表达式书写、数值计算以及转化率的计算。对比以下两道高考题:

(2014年山东卷29节选)研究氮氧化物与悬浮在大气中海盐粒子的相互作用时,涉及如下反应:

2Na NO3(s)+2NO(g)+Cl2(g)的平衡常数K=______(用K1、K2表示)。

(2)其他条件保持不变,反应(II)在恒压条件下进行,平衡常数K2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若要使K2减小,可采用的措施是________。

(2)反应(II)是一个气体分子数减少的反应,其他条件保持不变,在恒压条件下进行,需不断缩小体积,相当于加压,有利于平衡右移,因为温度不变,平衡常数K2不变;反应(II)的△H<0,升温会使平衡左移,K2减小———对于平衡常数影响因素的考查,非常直观。

(2016全国新课标新课标卷Ⅰ理综28)(4)Bodensteins研究了下列反应:在716K时,气体混合物中碘化氢的物质的量分数x(HI)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下表:

①根据上述实验结果,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的计算式为:___________。

解析:表格中列举了从正逆两个方向建立化学平衡,在120h时为化学平衡状态。

从这个题目来看,不是直接计算化学平衡常数,而是书写计算式,但是我们必须将组分的物质的量分数要转化成平衡状态时各组分的物质的量,为计算平衡常数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也对于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计算能力有了较高层次的考查。

通过在这里列举的这两个题目,不难发现单从平衡常数这个知识点来说,全国新课标新课标卷Ⅰ主要考查考生获取信息并应用信息的能力,更能体现新课标高考化学的评价目标。

对比了往年的山东卷与新课标卷,化学考卷中有关化学平衡常数的考查难度较以前有了提高,往往不是直接告诉你可逆反应中各组分的浓度或物质的量,而是通过其他物理量比如各组分的压强关系、体积关系,甚至是改变反应条件(比如由恒容变为恒压),最终求出K。虽然难度有了提高,只要考生认真对待,仔细分析,遇到计算类题目,将已知关系转化为所需要的物理量,K也就不难得出。

新课标化学全国卷 篇2

【真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位商人发现并买下了一块晶莹剔透,大如蛋黄的钻石,他请专家检验,专家大加赞赏,但为钻石中有道裂纹表示惋惜,并说:“如果没有裂纹切割成两块,能使钻石增值,只是一旦失败,损失就大了。”怎样切割这块钻石呢?商人咨询了很多切割师,他们都不愿动手,说风险太大。

后来,一位技艺高超的老切割师答应试试,他设计了周密的切割方案,然后指导年轻的徒弟动手操作。当着商人的面,徒弟一下了就把钻石切成了两块,商人捧起两块钻石,十分感慨,老切割师说:“要有经验,技术,但更要有勇气,不去想价值的事,手就不会发抖。” 要求选择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分析点评】:

《经验与勇气》这则关于钻石切割的材料,属于典型的材料作文,富于时代气息,社会意义丰富,思想倾向鲜明,难易程度适中,学生有话可说,是一则可圈可点的好作文题。审题立意的关键是从整体上把握材料寓意,尤其是老雕刻家最后的话。立意角度有二:老雕刻家的话和钻石。从老雕刻家的角度立意,可以围绕“经验诚可贵,勇气价更高”、“成功来自勇气”、“成功既需要经验,更需要勇气”、“做事需心无旁骛,无所畏惧”等切入;从钻石的角度立意,则可以从“瑕疵不足畏,改变成就美”、“要勇于改变自我”、“与过去决裂,勇于做新的自己”等角度切入。当然,从第一个角度切入是中心立意,也最容易写作。写作素材相当丰富,俯拾皆是。不必说我们改革开放的魄力,当前反腐倡廉的胆气;不必说我们捍卫主权、保卫领土的决心,毅然决然向H7N9决战的豪气,单是我们身边发生的积极进取、大胆做事的勇气就足以令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了。

写作时要想出类拔萃,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把握住“勇气”这一关键词,咬定青山不放松,要有材料意识、话题意识、主题意识;

2、选择最擅长的文体,例如议论文;

3、打造文章亮点,例如画龙点睛,闪亮开头,结构井然,前后呼应,卷面美观等。

参考题目:《经验诚可贵勇气价更高》、《狭路相逢勇者胜》、《成功源自勇气》、《一“勇”天下无难事》、《成功的秘诀》。

【佳作展示】

能为?敢为!

钻石的价值确实不菲,切割时一旦失手再过晶莹也难免沦为废品,于是也就难倒了众多的切割师。老切割师固然有着超群卓越的技术,他能为,却少了小徒弟那份敢于操刀的勇气,不敢为;无技术,少经验,固然不能成事,但少了可嘉的勇气,就囿于平庸,难成大事。

敢为,为天下先,超脱平凡。

建国之初,我国经历了清满腐朽,外国掠夺,日寇蹂躏,蒋氏摧残,一穷二白,满目萧然;又加之十年动荡,法制、经济、人文各个领域都到了奔溃的边缘。政坛彷徨,此际,我们伟大的邓爷爷以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大刀阔斧,拨乱反正,缔造了我国独特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春意盎然,他修宪法、正思想,开特区,收香港,春天的故事不可谓不雄壮。高考满分作文网

此番事业,来源于邓小平爷爷独特的政治眼光和超强的预见力,他能为;但更重要的是他有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如果邓爷爷只是一味在乎中国国土的稳定,而不敢改革开放,大概今日上海滩的霓虹灯也不会灿烂夺目。敢为,敢做,超脱平凡。

敢为,为世界先,别样精彩。

在科学界,自古至今,天文,地理、物理、化学……无一领域不是充满着探索与发现,推陈与出新。他虽身材矮小,却是举起太阳的勇士,不畏宗教的迫害。不囿于固有的传统,哥白尼多年的观测使他能为,但真正促使他敢为世界先,提出“日心说”的却是他那份敢于刺破传统,忘怀得失,不计利害的勇气。

他其貌不扬,却绕海航行,不断探索,找出人类的祖先,与世界相悖,却成就别样精彩,面对世界的质疑与嘲笑,他不屑一顾;面对教士的鄙视与戏弄,他不留心间。多年证据的积累,生物科学的卓越成就,达尔文他能为,但真正使他不顾忌世人的眼光,将自我利益置之于度外的却是他敢为世界先的勇气。

敢为,为世界先,忘怀于手中的利益,抛却心里的负担,成就别样精彩!

在人生中,面对许多事,我们都有足够的能力与经验,但却往往难以卸下心灵的负担,不敢冲破现有的条条框框,少了那份敢为天下先的勇气与决心,最终碌碌此生。漫漫长路,精彩就在于一次次敢于挑战的勇气,贵不在能而在敢。

能为?是质疑;敢为,是赞叹!

【点评】

文章从经验与勇气的关系入手,提出“无技术,少经验,固然不能成事,但少了可嘉的勇气,就囿于平庸,难成大事”这一主张,然后逐层论述,观点鲜明,层次清晰。

作者先是以新中国的改革开放为例,阐述了“敢为,为天下先,超脱平凡”的观点,然后又以达尔文发现人类进化规律为例,论证“敢为,为世界先,别样精彩”的观点,最后联系现实,提出倡议:漫漫长路,精彩就在于一次次敢于挑战的勇气,贵不在能而在敢。

勇于创新,就要突破经验的束缚

山西一考生

人人都渴望成功,追求成名,但却只有少数人能最终成功。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其实是多方面的,但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大多数人缺少了一个关键字,因而总是与成功无缘。

这个字是什么字?是“敢”!欲成大事,要敢想,敢做,敢当。

突破经验的束缚,首先要敢想,即敢于放开思想。真正的大无畏精神不是鲁莽行事,付出多大的代价也在所不惜,而是在充足的准备之后对传统和经验的挑战。齐白石画虾享有盛名,但他并不满足于自己的成就。为此,他决心突破前人已有的经验,创造出新的艺术形式。通过长期的观察,最终他画的虾腹部伸、曲、弯、弹,非常有力。腹下的小腿简练到五条。虾的头部用浓淡墨相生的办法,让虾的头胸分量更重,透明感更强。虾的眼睛用浓墨横点开突出,显得更生动。虾的短须上,两条长臂钳显得挺拔有力,软中带硬,节与节之间表现了笔断而意在的意境。齐白石九十岁后画虾,就去掉虾须了。齐白石画虾是高度的提炼,既实又美,是前人没有的,也是现实所没有的。他追求的不是形似,而是神似。就是因为这些大胆的想法,他成了前所未有的画虾高手。相反,如果对经验推崇过度,则会误事。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在提出勾股定理后,他学派门下的弟子希伯索斯根据这个定理发现了无理数,这引起了学派高层的恐慌。因为此前从未有这种无限不循环的小数出现过,他们无法接受,因此他们囚禁了希伯索斯,最后还将其杀害。这样,他们就失去了获得更大发展的机会。

突破经验带来的顾虑,还要敢干。这就是要勇于实践。商人得到有瑕疵的宝石,工匠

都知道如果从裂缝切开,就能获得两块比较完美的宝石。许多老切割师不敢尝试,如果选择放弃,这颗宝石将永远地成为一个具有瑕疵的宝石。而年轻人勇敢地站了出来并完美地切割出了两块宝石,于是一夜成名。

突破经验的迷障,就要善于发现。十九世纪德国化学家李比希接受了一家制盐工厂的请求,考察母液中含有什么东西。在分析的过程中,他发现淀粉碘化物过夜以后变成黄色。他再将母液通入氯气进行蒸馏,得到一种黄色的液体。他没有分析研究就根据经验判断是氯化碘,并没有在意一些异常的现象。后来溴被发现,李比希知道自己错了——那瓶溶液正是溴的溶液!于是,他将贴氯化碘标签的瓶子特别保存起来,作为研究工作中的教训警示自己。只因为一时的粗枝大叶,沉醉于往日的经验,李比希与重大发现擦肩而过。相反,伽利略善于思考、发现,十八岁的他就在观察比萨教堂晃动的长明灯的时候,发现了摆的等时性,从而有了钟摆的发明。同样,他突破了日常生活中“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先落地”的经验,进行了著名的比萨斜塔铁球实验。善于发现的眼睛,拨开了经验的迷雾,让真理清晰地显现在眼前。

年轻可能经验不足,但是年轻却朝气蓬勃,敢作敢当。于是常常有年轻人能够突破经验的束缚,大胆去想、去做,最终踏上了成功的台阶。

【点评】

面对几乎人人都在苦心经营的话题,作者悠然展开议论,从容得体。

(1)议论精到。全文按照开始提出的“敢想”“敢做”“敢当”对勇敢做诠释的自然渗透顺序,完成了对“进取除了经验更要有非凡勇气”的论述,逐层深入,形如剥笋,随珠玑落尽而结束。

新课标化学全国卷 篇3

纵观新课标全国卷I近五年高考作文题:2011年,《中国青年报》和新浪网调查中国崛起的六个特点;2012年,油漆工刷漆顺便补洞,船主孩子驾船出海得救;2013年,师傅指导徒弟成功切割钻石:不去想价值的事,手才不会抖;2014年,规则是学生相遇时将对方抵下桥自己通过为胜,一组相抱转身双双通过独木桥;2015年,女大学生小陈举报了父亲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这一事实,引发多角度的讨论。连续五年,命题形式均为新材料作文,且命题材料趋向为情节叙述型的,注重社会问题的思考分析,材料角度呈多样性,体现较强的思辨性。今年高考结束后,于丹老师这样评价2015年新课标全国卷I的作文题:“每个人看见的都是他的主观世界,这道题也是鼓励每个人各自发挥的,这个类型的题目在今天更有意义,是因为它在颠覆标准答案的传统思维。”面对这样的命题趋势,我们要有相对应的作文复习策略。

1.强化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训练

审题立意是作文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这一步如果走错,将满盘皆输,因此备考复习,必须重视审题立意训练。除了两周一次的大作文训练,我们还要进行专门的审题训练,审题训练的的时间和形式都可以多样化的。时间上要有先对集中的时间作系统化的训练,把新材料作文审题的步骤和方法教给学生。常用的如:主旨倾向法(概括材料的要点,确定材料的性质,筛选材料的观点);抓关键词、句法(找出材料中具有暗示材料主旨的词语和句子);求同分析法(此种方法适合于材料多则且内涵具有相同点的)等。

2013年广西高考作文题,材料大意:年轻人捡到尚先生的手机,尚先生要求归还,可年轻人不愿意。后来尚先生出2000元把手机买回来,可是年轻人又改变主意,无条件归还。原因是年轻人看见手机里面很多内容是关于地震尚先生捐助的内容。

把这个题目拿到班级课堂上让学生进行审题,其中一位学生把写作角度确定为“批评年轻人的见利忘义”,就是属于对材料主旨倾向把握步准确的。年轻人虽然动过把手机占为己有的念头,但当他得知尚先生前不久刚给芦山灾区捐过款时,还是无条件归还手机。年轻人受尚先生所感动,守住了道德底线。整则材料要宣扬的时正能量,善的力量,爱的传递等。

学生如能运用“主旨倾向法”,确定材料的性质,明确出题者的命题倾向,审题就不会出现偏差。

学生掌握了以上的审题方法之后,课堂上,老师提供材料,要求学生运用相应的方法进行审题,然后说出自己的审题思路和写作角度。

除了相对集中的训练,审题训练还要贯穿于平时的教学当中,偶尔拿出一节课作审题训练,或以布置课外作业的形式:老师提供一组材料,让学生课外审题,然后把写作角度和写作提纲写在作业本上上交,老师要即时批改即时反馈。

2.注重作文素材的积累

“世事洞明皆学问”,我们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注重丰富生活的积累,热爱生活,用心感受生活,仔细观察生活,多方位地感知社会,感知人生,把握当今时代脉搏,生活是最生动的写作素材。

我们还要引导学生通过读书、阅报、看电视、上网等手段,多渠道的积累写作素材。每位学生都要有一本专门的素材本子,每天至少积累一则素材,老师定期检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只有积累足够丰富的写作素材,方能在写作时做到游刃有余。

3.加强议论文思辨思维训练

作为一名高三的学生,应该具有一定的思辨能力,在写作议论文時懂得在思辨中理论构思,在论证分析中体现思辨色彩。

如何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呢?可以适当开设几节思辩思维训练课,给学生推荐一两本比较简单的哲学书,最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养成深入看待事物的思维习惯。高三的学生,看待事物,看待问题,不能还只停留在表面上,而应该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注意现象和本质之间的联系,揭示问题的原因所在。

在一次的作文训练当中,一位学生的论题为“失败是成功之母”,他从正面举了两个事例:“史泰龙经历了1849次碰壁之后,终于在第1850次获得成功”和“爱迪生经历了25000次失败之后,发明了蓄电池”。然后该生分析,“可见失败是成功之母,人只要有面对失败的勇气,坚持不懈地努力,一定能取得最后的成功。”这样的分析表面上看没什么问题,但现实生活中屡败屡战,最后终于没有取得成功的,也大有人在,一个反面的例子能把他的分析驳倒。可见我们不仅要有面对失败的勇气,还要有面对失败的智慧,在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才能在不懈的努力之后走向成功。

学生只有具备一定的思辨能力,能较全面深入地看问题,才能将这种能力转移到作文中,作文才能更具思辨色彩。

4.重视作文修改和作文升格

每次作文批改完成之后,老师要把学生作文中的典型毛病打出来,让全班同学一起来修改,避免同样的毛病在下一次作文中重复出现,特别是对于那些成绩一般的学生,优秀作文对他们来说似乎太遥远,但毛病是可以避免的,毛病一样一样的避免了,作文水平也就在不知不觉中提升了。

学生中的优秀作文也要打出来,让全班同学一起来欣赏学习,同学的优秀作文,比网上来的什么名校学霸的作文更有说服力,因为它就实实在在在我们身边。这样,让学生在欣赏优秀作文的过程中获得写作的方法,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写作能力。

老师评讲完作文之后,让学生着手修改自己的作文,在修改中获得启示,升格自己的作文。

此外,还要加强议论文的开头段结尾段的训练,加强拟写标题训练,加强书写训练等,还要让学生了解作文阅卷标准,鼓励学生写作,提高学生写作自信心。

新课标化学全国卷 篇4

写作 (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因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家人屡劝不改,女大学生小陈迫于无奈,更出于生命安全的考虑,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警方查实后,依法对老陈进行了教育和处罚,并将这起举报发在官方微博上。此事赢得众多网友点赞,也引发一些质疑,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对于以上事情 ,你怎么看 ? 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 及含意 ,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明确收信人,统一以“明华”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解题】

可针对材料第一句中“;”前的核心事件“小陈向警方举报自己的父亲”,围绕或关联“情与法” 给相关方写信。“情”指“人之常情”“生活情理”,“法”指“法律”“法规”“法理”。第一,可谈“理性尽孝”。既可从肯定角度赞美小陈用法律手段去保护父亲, 也可从否定角度谈小陈不该用法律手段去伤害父亲。第二,可谈“敬畏法律,珍爱生命”。在谈“珍爱生命”时,只有将之与“情与法” 相关联才符合题意。第三,可谈 “遵守法规,担当责任”。第四,可谈“举报背后亲情在”“举报背后爱心在”“举报背后孝心在”或 “道是无情却有情”。第五,可谈 “法大于情”“情大于法”“情法并重”“重法不忘情”“用法是为情”或“法律利刃上闪耀着温情之光”。

可针对材料第一句中“;”后的核心事件“警方将这起举报发在官微上”,围绕或关联“情与法” 给相关方写信。材料中小陈原本没想把事闹大,但警方在执法后对这起举报事件的公开,客观上伤害了小陈及其父亲的面子,侵犯了当事人的隐私,缺少了人情味,有不合情理的地方。围绕这一材料内容, 可谈“执法者应合情合理地依法执法”“执法者也不可任意侵犯当事人的隐私”“执法者应让人文关怀永不褪色”等。

【范文】

给伙计老陈的信

老陈:

你好!

被警察同志教育和处罚之后, 感觉还好吧?

老实说,老陈,你女儿这次 “大义灭亲”之举,是引起了四面叫好、八方点赞啊。咱们部门几个老伙计也不是说你一次两次了, 嫂子为着开车接电话的事也跟你吵过吧?但你一直不听,现在该长长记性了。再说了,孩子举报你也是为你好,你可别生气。高速路上车来车往,接电话难免分心,搞不好,不是你撞人,就是人撞你。孩子说你的时候,你觉得不碍事,可孩子是为你的命着想啊。你说,万一有个三长两短, 嫂子咋办?儿女咋办?你受过教育,想来也不会再犯了。劝你的话,不必再多说,咱们细细地想想这个中的道理。

道路交通的安全法规,乃至国家的所有法律修订出来,也都是为了大家着想。你看,不在公共场所吸烟,不光是为了图个文明的称号,确实也为了健康遵守法律,不光是担心有人举报你, 举报了受处罚;更重要更核心的是,违法的事,无论大小,都危害社会,害人害己。不管是管好他人,还是管好自己,都要守法。 既然守法是为了自己好,那么举报你的人,也都是为了你好啊。 你女儿举报你,你不光不能板起严肃的面孔,还反而得摸着她的头说:“乖,爸爸再不犯了。”咱几个老伙计要是想举报你,你也得高高兴兴地来请客。请客谢谢我们给你指出的错误。有陌生人举报,你也该握个手,交个朋友。

好,这样说,你肯定不服气吧?自己受委屈了,自己还得陪个笑脸。是,因为你理亏啊,不爽也得忍着。不想这么难受?简单,少犯错。别人一说,立马去想,想清楚就改。想一想,亲朋好友,谁会去举报一个知错就改遵纪守法的好同志、好公民呢?

所以啊,老陈兄,回家跟女儿高高兴兴地相处。家里人说你什么,你好好听听。为自己考虑, 不管是什么法律,也记得要遵守。

末了,再提一句,周末几个老伙计聚餐,记得四点去老李头家。不给你打电话了,省得你开车再接。

老伙计:明华

新课标I全国卷高考作文题目 篇5

高考高分作文的九大特点

(一)高分作文必定是扣题行文的。扣题有明扣和暗扣,有表层扣和深层扣。

(二)高分作文必定有自己的思想。1.思相不要幼稚。2.见解不要“皮相”。 3.态度不要“嬉皮士”。4.立意不能反动。

(三)高分作文必定有独特的角度1.生命角度。2.名著角度。 3.文人角度。4.心灵角度。5.境界角度。6.忏悔(歉疚)角度。

(四)高分作文必定有高雅的境界一是拟题上,二是立意上,三是构思上,四是用料上。

(五)高分作文必定有大气的立意

(六)高分作文必定有感恩的心志

(七)高分作文必定有底蕴的材料

(八)高分作文必定有“合意”的结构1.神悟“三”字。2.合意地创新。

(九)高分作文必定有“行云”的语言

1.简洁。简洁是才能的姐妹。只有简洁才能给人以更多的信息,才能在有限的文字里表达更多想表达的东西。

2.气势。恰如其分地运用排比则是种较好的选择。

3.流畅。语言流畅,是根源于审美标准——光滑。流线型,光亮柔和能让人产生愉悦。

预测一: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铁笼里关了五只猴子,实验者放进一挂香蕉,五只猴子顿时兴奋起来,其中一只率先伸手去抓。这时,实验者用高压水枪攻击五只猴子,那四只尚无行动的猴子同样受到了惩罚。过了一会儿,又有一只猴子窜到香蕉跟前,高压水枪的集体惩罚再次启动。几个回合下来,猴子都变得老实了,竟无一只敢再尝试。这时,实验者换进一只新猴,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一进笼子就直奔香蕉而去。这时,四只吃过苦头的猴子一拥而上,阻挠它接近香蕉,以免大家跟着受罪。等猴子一只只置换完毕,五只新猴面对香蕉皆不敢造次,个个循规蹈矩,成就了“自律”的一群。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一、审题立意

管理者角度:

(1)在高压政策下,人们极容易成为顺民、奴隶,甚至帮凶;

(2) “连坐法”最容易造就驯服的群体;

(3)刻板严厉的管理,会造就没有活力与个性的群体;

(4)专制、惩罚的教育,会毁灭学生的活力和个性;

猴子角度:

人们很容易沿袭经验,固步自封,无视新的变化。

【例文】

篱笆那边

人生如一座山,生无所息,攀爬中,不免出现那诱人的草莓,可是,在草莓的这边,总有世俗的篱笆,篱笆这边的我们只能眼巴巴地盯着,抑或翻过篱笆。

荀卿曰“不登高山,不知天之大;不临深谷,不知地之厚也。”年少轻狂,书生意气,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但年少的狂总被无情地压制,总被那恼人的篱笆所阻挡。

是那部一炮走红的《三重门》么?是那一本潇洒的《杂的文》么?是那本讽刺的《穿着棉袄洗澡》么?韩寒,这个挣脱世俗枷锁的雄鹰,在文学的天空里,背负青天,笑看斥。他的故事早已妇孺皆知:高中考试惟有语文及格。学生在世人看来,只有学习好才有出息。而他偏不,毅然弃学从文。而今,他的前途灿烂辉煌。他是幸运的,因为他面前的篱笆并不结实,父母的支持,自身的努力让他成功地摘到了“草莓”。

可还记得那位年迈的举人?苦读半生,在年迈之际中举,却又因此而疯。范进没有越过心中的篱笆,这个篱笆是用世俗和功名编制而成的。为了功名,他不惜耗其一生;为了功名,他不惜全家受贫;为了功名,他不惜忍辱负重。封建思想,最终让其付出一生。同样,他也得到了心目中的草莓,可是,他的代价太大了,一生的自由,一生的光阴就这样在一个小小的举人中消逝。

逝者如观流水,来者如仰高山。在篱笆面前,我们又该如何取舍心中那颗诱人的草莓?是义无反顾地翻过去,还是在篱笆这边痴痴地凝望?不!在翻越“篱笆”时应审时度势,掂量轻重。倘若“草莓”只是幻影,又何必强求?倘若“草莓”是上帝的礼物,又何必迟疑?

预测二: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交流是心与心的沟通,是心灵的相互感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把身心寄于大自然中,在与自然的交流中找到了恬静;“我以我血荐轩辕”的`鲁迅在与“野草”的交流中找到了坚定;“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在与洞庭湖的交流中找到了人生的奋斗目标;“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王维在与山水的交流中体味了另一番人生境界;“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王勃在与滕王阁的交流中领略了一种超脱自然的感叹;“忽闻岸上踏歌声”的李白在与汪伦的交流中获得了真正的友谊……

看了以上材料后,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自选角度,自定主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写作指导】

这是一个新材料作文,我们写作之前首先要做的一点就是要审清这个材料,明确材料的寓意,从而把握材料的主旨。这个材料虽长,但主要由两句话组成。第一句“交流是心与心的沟通,是心灵的相互感应”,这显然是诠释交流的内涵;第二句较长,依次列举了陶渊明与大自然交流、鲁迅与野草交流、范仲淹与洞庭湖交流、王维与山水交流、王勃与滕王阁交流、李白与汪伦交流等。其实仔细观察,我们可把材料中的交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人与物的交流,一类是人与人的交流。无论何种交流,人们都各得其所。这显然强调的是用心交流的重要性和作用。综合这两句话来看,我们会发现“交流”是材料的关键,“交流的作用”是材料的主旨。也就是说我们写作时只要能围绕这两个方面来写,就能写出符合要求的作文来。

【例文】

与书交流

飞散的书页,冒着热气的清茶,不经意间营造出淡淡的书香味。沉醉其中,你会发现,原来与书交流,乐趣妙不可言。

从我上学到现在,她一直陪伴在我身边,她教我识字,教我成功,教我如何面对失败,教我人生,教我面对困难与挫折……她是一位不吭声的老师,她总是默默无闻,默默贡献,她就是我们随处可见的“书”。

习惯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你也许渴望有一份宁静的交流,那你为何不尝试与书交流呢?也许它会让你的人生有更大的收获。

我爱书,平常也十分喜欢与书交流,因为我知道在书中可以让我明白“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学习方法;让我欣赏到“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闻”的人间绝唱;让我品味到“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读书之乐。

以书为友,与书交流,让我受益匪浅,我从中体会到墨客寄情于诗书之中,如“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的气壮山河;感受一代君主“星汉灿烂,若出其中”的胸襟抱负。在坎坷之际,会想到“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书,给予我们的,不单单是体会,更多的是人生的启示。

当你失败时,书会教你勇敢面对,勇往直前,把失败看作成功的起点;当你彷徨时,书会给你指出努力的方向,带你到达成功的彼岸;当你成功时,它会告诉你不要骄傲,要再接再厉,与书交流,你的人生会更精彩。书中,如同一个无声的社会,能令你分辨真善美,假丑恶。只要你打开心;只要你打开心灵之窗融入其中,细细品味,你同样可以在无声中得到启迪和经验。

与书交流,如同跟一个挚友无声交流。在你迷茫时,它会为你指引光明大道。在你无助时,它会毫不犹豫地向你伸出援助之手。它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无私奉献的导师,教你处世的道理,传授你无限的知识,能使你纵观历史,横看世界,从古至今,一览无遗。一切都毫不保留地奉献给你。

新课标化学全国卷 篇6

一、略有变化

1、主观题结构有调整,政史地学科间综合试题没有了。往年全国大纲版文综卷的第39大题是政史地三科综合,即三科共用一个大的背景材料,设置多个小问,最后的两小问一般都是政治学科的问题。今年全国新课标文综卷中政史地三学科间的综合试题没有了,各学科都是独立的大题,其中,政治学科两大题,分布在38大题和39大题,共5小问,合计52分。

2、客观题的排列顺序改变了。今年的全国新课标文综卷的选择题则将政治放在12至23题,替换了往年历史题目的位置,处于客观题题目排列的中间部分。

3、计算题不复存在了。多年来,全国大纲版文综卷的客观题中至少有一个经济类的计算题目,且有些年份的计算难度很大,而今年的全国新课标文综卷没有计算题,

4、增添了《文化生活》的试题。往年全国大纲版文综卷考查的知识涉及到经济、哲学、政治三个板块的知识。今年全国新课标文综卷增添了《文化生活》的试题,考查的知识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和哲学四个板块,全是必修内容,没有选修内容。其中,《经济生活》占34%(选择题5个共20分,主观题1问14分)、《政治生活》占20%(选择题2个共8分,主观题1问12分)、《文化生活》占16%(选择题1个4分,主观题1问12分)、《生活与哲学》占30%(选择题4个共16分,主观题2问共14分)。

5、主观题的问题指向较往年明确。今年的主观题设问方式对知识的指向有“直截了当”的感觉,考生很容易找到与问题相对应的知识点,作答起来感觉较轻松。

二、相对稳定

1、政治学科所占试卷分值没变。政治部分的总分仍然是100分,其中选择题48分,主观题52分(第38题两小问共26分,第39题的三小问共26分)。

2、“四选二”的组合式选择题依然是重点考查形式。与往年全国大纲版文综卷类似,今年全国新课标文综卷的12个选择题中有10个题组合式选择题,即除了15、17小题是四选一之外,其余全都是“四选二”的组合式选择题。

3、选择题仍然是以“一材一题”为主。今年全国新课标文综卷的政治选择题,只有13小题和14小题共用同一个背景材料,即“一材二题”,其余10个小题全部是“一材一题”。这与近几年高考全国大纲版文综卷政治试题的选择题的情况非常相似。

三、美中不足

1、第12小题的参考答案存在争议。选择题的第12小题“④纸币同样能执行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职能”这一说法存在争议。在过去的《经济常识》教材中,在谈及纸币功能时,只提到了纸币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而没有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因为纸币只是“货币符号”,“自身没有价值”。然而,新课标《经济生活》教材在谈及纸币时,教材内容的相关表述暗示纸币具有流通手段的职能,而没有明确认定纸币具有价值尺度的职能。因此,此题的参考答案选择了含有“④”的C项,确实缺乏科学性,存在较大争议。

2、第38题的第(2)问的参考答案感觉有些粗糙。如果用对应的知识点,按层次和条理组织答案,并将教材中理论观点与问题实际结合起来作简要分析,答案就有很强说服力和认可度了。

新课标化学全国卷 篇7

(Ⅰ)求f(x)的单调区间;

(Ⅱ)若a=1,k为整数,且当x>0时,(x-k)f'(x)+x+1>0,求k的最大值.

解法1:(高考标准答案)

(Ⅰ)f(x)的定义域为(-∞,+∞),f'(x)=ex-a.

若a≤0,则f'(x)>0,所以f(x)的增区间为(-∞,+∞)无减区间;

若a>0,则当x∈(-∞,lna)时f'(x)<0;当x∈(lna,+∞)时f'(x)>0.

所以当x∈(-∞,lna)时f(x)单调递减,当x∈(lna,+∞)时f(x)单调递增.

(Ⅱ)由于a=1,所以(x-k)f'(x)+x+1=(x-k)(ex-1)+x+1.

由(Ⅰ)知,函数h(x)=ex-x-2在(0,+∞)上单调递增,而h(1)<0,h(2)>0,所以h(x)在(0,+∞)上存在唯一的零点,故g'(x)在(0,+∞)上存在唯一零点.设此零点为α,则α∈(1,2).

当x∈(0,α)时,g'(x)<0;当x∈(α,+∞)时,g'(x)>0.所以g(x)在(0,+∞)上的最小值为g(α).又由g'(α),可得eα=α+2,所以g(α)=α+1∈(2,3).

由于等价于k

解法2:(Ⅰ)解法同上.

(Ⅱ)令h(x)=(x-k)f'(x)+x+1,则h'(x)=ex(x-k+1),令h'(x)=0得x=k-1.

(a)当k-1≤0即k≤1时,h(x)在(0,+∞)上单调递增,所以h(x)>h(0)=1>0,所以kmax=1.

(b)当k-1>0即k>1时,h(x)在(0,k-1)上单调递减,在(k-1,+∞)上单调递增.

所以只需h(x)min=h(k-1)=-(ek-1-1)+k>0,即ek-1<1+k,令k-1=t,则:et

结合图象设两图象在第一象限的焦点横坐标为x0,则t=k-1

新课标化学全国卷 篇8

关键词:新课标Ⅱ卷,有机化学,高考,化学,2015

一、试题举例

2015年高考全国化学新课标Ⅱ卷共有三道有机化学试题,分别是两道选择题(第8题和第11题)和一道非选择题(三选一题),共有27分(12分为必做题,15分为选做题),占试卷总分的27%(必做题占12%,选做题占15%)。选择题难度中等偏下,非选择题有一定的难度。

8.某羧酸酯的分子式为C18H26O5,1mol该酯完全水解可得到1mol羧酸和2mol乙醇,该羧酸的分子式为

A.C14H18O5B.C14H16O4C.C14H22O5D.C14H10O5

11.分子式为C5H10O2并能与饱和NaHCO3溶液反应放出气体的有机物有(不含立体异构)

A.3种B.4种C.5种D.6种

38.[化学一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15分)

聚戊二酸丙二醇酯(PPG)是一种可降解的聚酯类高分子材料,在材枓的生物相存性方面有很好的应用前景。PPG的一种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

1烃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0,核磁共振氢谱显示只有一种化学环境的氢;

2化合物B为单氯代烃;化合物C的分子式为C5H8;

③E和F为相对分子质量差14的同系物,F是福尔马林的溶质;

回答下列问题:

(1)A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

(2)由B生成C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由E和F生成G的反应类型为______,G的化学名称为______。

(4)1由D和H生成PPG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2若PPG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0 000,则其平均聚合度约为________(填标号)。

a.48 b.58 c.76 d.122

(5)D的同分异构体中能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共有________种(不含立体异构):

1能与饱和NaHCO3溶液反应产生气体。

②既能发生银镜反应,又能发生皂化反应,其中核磁共振氢谱显示为3组峰,且峰面积比为6∶1∶1的是_______(写结构简式)。

D的所有同分异构体在下列一种表征仪器中显示的信号(或数据)完全相同,该仪器是_________(填标号)。

a.质谱仪b.红外光谱仪c.元素分析仪d.核磁共振仪

二、试题特点

1.考查知识面广,涉及必修选修

选择题第8题涉及的知识点有:羧酸、醇(乙醇)、酯类三者的分子式与结构式组成规律,同时考查了酯类的水解反应,水解反应的基础是羧酸与醇共热的酯化反应。主要考查的是必修2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的知识。[1]选做题第38题考查的内容较广:程序性知识包括相对分子质量的推算,分子结构的推断,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根据提示解决化学问题;陈述性知识包括聚合度(聚合反应),同系物,同分异构体,福尔马林,银镜反应,皂化反应,核磁共振谱、质谱与红外光谱等仪器表征。在必修2的基础上,增加了聚合反应、银镜反应、核磁共振等选修模块的知识。[2]

2.联系生活实际,涉及前沿科学

《化学课程标准》指出:当今,有机化合物的应用已深入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因此学习有机化合物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重要的意义。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不仅对人才的选拔发挥作用,更具有指导和引领日常教学功能。新课标Ⅱ卷出现的两道有机化学题,其中第8题属于选择题,是一种纯理论性的知识题;选做题第38题开篇就指出了PPG是一种可降解的聚酯类高分子材料,在材枓的生物相存性方面有很好的应用前景。表明了PPG是可降解的,这在日常的生活中是否可以用于代替产生白色污染的有机高分子材料呢?有机化合物在生物相存性方面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就指出有机化学与其他学科紧密联系,都为社会的发展做贡献。

3.考查形式单一,缺乏多样评价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该套试卷从选题到编制再到正式的高考都经过多位专家学者的辛勤劳动,其中的艰辛与努力无论如何都不可予以否定。但1 000个读者就有1 000个哈姆雷特,单纯从试卷的考查形式和评价方式来看这几道有机化学试题,容易发现,选择题是客观题,开放性不强是毋庸置疑的。第38题的非选择题每个小题的针对性很强,都是针对每个具体的知识点,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就会变得相对单一和局限,答案的唯一性和确定性可以更好地确保公平,但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作为教育教学指挥棒的高考,试题的改革也需要同时进行,否则轰轰烈烈的素质教育最终还得变成扎扎实实的应试教育,只不过表里不一而已,相信也不是社会各界所期望的。

三、答案解析与误区分析

第8题

解析:某羧酸酯的分子式为C18H26O5,1mol该酯完全水解可得到1mol羧酸和2mol乙醇,这说明分子中含有两个酯基,因此有两分子水参加反应,即C18H26O5+2H2O→ 羧酸+2C2H6O,根据原子守恒可知该羧酸的分子式中碳原子数是18-2×2=14,氢原子数是26+4-2×6=18,氧原子数是5+2-2×1=5,即分子式为C14H18O5,选项A正确。

误区分析:学生掌握了羧酸与醇反应生成酯,却没有理解酯的水解反应,即便理解了,也会因为粗心算错C,H和O原子个数。

第11题

解析:分子式为C5H10O2并能与饱和NaHCO3溶液反应放出气体,这说明该有机物是羧酸,即分子组成为C4H9—COOH,丁基有4种,所以有机物有4种,答案选B。

误区分析:不知道能与NaHCO3反应的物质是羧酸,对同分异构体的概念不清晰,不会书写同分异构体。

第38题

解析:(1)烃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0,核磁共振氢谱显示只有一个化学环境的氢。由于70÷14=5,所以A是环戊烷,则A的结构简式为。

(2)环戊烷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生成B,则B的结构简式为。根据B生成C的反应条件可知该反应是氯代烃的消去反应,所以由B生成C的化学方程式为。

(3)F是福尔马林的溶质,则F是甲醛,又因为E和F为相对分子质量差14的同系物,所以E是乙醛。根据已知信息4的提示可得G的结构简式为

(4)1G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H,所以H的结构简式为。C氧化成D,则D是戊二酸,结构简式为,则由D和H生成PPG的化学方程式

②根据结构简式可知链节的式量是172,所以若PPG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0 000,则其平均聚合度为10 000÷172=58,正确选项为b。

(5)①能与饱和NaHCO3溶液反应产生气体,说明含有羧基;②既能发生银镜反应,说明有醛基,又能发生皂化反应,说明有酯基,但因氧原子数为4个,说明醛基和酯基是甲酸形成的酯基,所以可能的结构简式为

共计5种。其中核磁共振氢谱显示为3组峰,且峰面积比为6∶1∶1的是

a.质谱仪又称质谱计,分离和检测不同同位素的仪器,即根据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能够偏转的原理,按物质原子、分子或分子碎片的质量差异进行分离和检测物质组成的一类仪器。b.红外光谱仪是测定结构的化学仪器。d.核磁共振仪是测定氢原子种类的。c.元素分析仪是测定元素种类的,因此完全相同的是元素分析仪,答案选c。

误区分析:不能准确地把握所给信息,没有掌握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质谱、元素分析的作用,对卤代烃的消去、醇的氧化以及醛的还原反应有不明白的地方;书写有机反应方程式时错将箭头写成等号,漏写主产物以外的无机产物;对有机化学知识系统理解不深。

参考文献

[1]课程教材研究所.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2[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58-85.

新课标化学全国卷 篇9

2013年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制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英语新课标卷共两套, 使用新课标卷Ⅰ的地区有河南、河北、山西等, 使用新课标卷Ⅱ的地区有黑龙江、吉林、宁夏、海南、新疆、云南、内蒙古、西藏、贵州、甘肃、青海等。除了新课标卷Ⅱ不含听力以外, 这两套新课标卷的考试形式、试卷结构、题型、题量等都相同, 整套试题的难度也基本相同。

试题的命制以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为依据, 力求在稳定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创新, 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突出对英语学科素养的考查。试题的题型结构保持稳定, 题量适中、梯度明显、难易搭配适当、重点突出, 选材丰富、紧跟时代、贴近生活, 具有较高的区分度、信度和效度, 能够考查出考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试题测试价值取向正确, 体现了新课程改革和高考命题改革的方向, 能够较好地为高校选拔优秀人才, 较好地发挥高考对中学英语教学的反拨作用。

下面, 笔者拟对2013年全国高考英语的两套新课标卷的各大题型从命题立意、考查内容、难题点拨等方面做一分析, 并对2014年高考英语复习备考提出建议, 供参考。

一、听力

由于这两套试卷只有新课标卷Ⅰ有听力部分, 使用的地区不太广泛, 并且有些省份将该部分成绩算作参考分。因此, 对听力部分在此不作分析。

二、单项填空

【命题立意】

单项填空在语言知识层面考查考生对词汇、语法基础知识和功能意念等项目的掌握和灵活运用, 命题依据考试大纲附录中语法项目表、功能意念项目表、话题项目表中的具体内容以及考试大纲说明中3000个左右单词的词汇表。

单项填空命题力求突出综合性和语境化特征, 在相对自然、真实的情景中考查考生灵活运用词汇、语法基础知识、习惯用语以及常见话题的交际用语等语言知识方面的能力。

试题的题干精炼、信息充分, 考点清晰, 语境明了。既保证知识的覆盖面, 又做到重点突出。淡化对识记内容的考查, 凸显语言的交际功能。考查的知识点都是考试大纲中的重要语法项目, 也是复习备考中的重点内容, 但题目的设置很灵活, 稍不细心就会出错。

【考查内容】

今年的两套新课标卷各考查了15个单项填空题, 共同考查的内容有冠词、介词、连词、形容词或副词、时态、动词和短语动词辨析、情态动词、非谓语动词、从句和情景交际等, 这些都是考试大纲中的重点内容, 也是历届高考的常考点。在这30个小题中, 依然突出对动词的考查, 包括时态、非谓语形式、情态动词和词义的理解与辨析, 占该大题的40%。此外, 三大从句引导词的用法、交际用语以及惯用表达法等所占比例也达到了23%。

该部分考查的内容均为基础语法知识、词汇和功能意念项目, 没有偏题和怪题, 整体难度不大。例如, 冠词考查了不定冠词表示泛指、连词while和but表示转折、动词的一般现在时、现在完成时和过去将来时、强调句型以及“only+状语”开头的部分倒装语序等题目, 都比较容易。此外, 新课标卷加强了对固定短语或惯用法的考查。例如, against time (争分夺秒, 抢时间) 、still less (更不用说, 更何况) 、as the old saying goes (正如古语所说的那样) 等, 侧重考查对语言知识的理解和识记。

相比而言, 新课标卷Ⅱ的单项填空比较容易。

请看各小题具体考查的语言知识项目:

以上30个小题没有一个超标、超纲。除了新课标卷Ⅰ第25和34题、新课标卷Ⅱ第10题侧重考查对语法知识的识记能力外, 其他27个小题均考查语法知识、词汇和功能意念在具体语境中的灵活运用。

【难题点拨】

1.Try not to cough more than you can____________since it may cause problems to yourlungs. (新课标卷Ⅰ第23题)

A.check

B.allow

C.stop

D.help

【解析】该题考查动词在具体语境中的词义理解与辨析, 答案为D。句意:你能不咳嗽就尽量不要咳嗽, 因为咳嗽会引起肺病。not more than one can help意为“能少尽量少”, 其中help与can或can&apos;t连用表示“避免, 控制住, 忍住”。因此, 正确理解help在语境中的词义是做题的关键。该题容易错选C, 原因是望文生义, 或者不理解help在该句中的意思。

2.The door_________open, no matter how hard she pushed. (新课标卷Ⅰ第29题)

A.shouldn&apos;t

B.couldn&apos;t

C.wouldn&apos;t

D.mightn&apos;t

【解析】该题考查情态动词, 答案为C。句意:无论她怎么使劲推门, 这扇门就是打不开。would在此表示事物的倾向, 否定式译为“不肯, 不能”。shouldn&apos;t意为“不应该”, couldn&apos;t意为“不能”, mightn&apos;t意为“可能不”, 根据语境“no matter how hard she pushed”可知, 她努力了, 但是门却不肯开。因此, 该题选C。该题容易错选B, 原因是误解句意, 没有正确理解couldn&apos;t的含义。

3.“You can't judge a book by its cover, ”_________. (新课标卷Ⅰ第33题)

A.as the saying goes old

B.goes as the old saying

C.as the old saying goes

D.goes as old the saying

【解析】该题考查as引导状语从句, 同时也考查语序和惯用表达法, 答案为C。句意:正如古语所说:“你不能以貌取人。”分析句子结构可知, as引导的是从句。as在此意为“如同, 正如”, 引导方式状语从句。go在此意为“ (诗或歌中词、调) 唱, 说”。根据从句的结构特征 (引导词位于句首, 从句用陈述语序) 可以排除B和D项。old saying意为“古语”, 由此排除A和D项。

4.The sunlight is white and blinding, _________hard-edged shadows on the ground. (新课标卷Ⅰ第35题)

A.throwing

B.being thrown

C.to throw

D.to be thrown

【解析】该题考查非谓语动词, 答案为A。句意:阳光明亮又刺眼, 在地上投下逼真的影子。主语The sunlight与非谓语动词之间在逻辑上是主谓关系, 应该用非谓语动词的主动形式, 由此排除B和D项。“阳光明亮又刺眼”与“在地上投下影子”是同时发生的动作, 因此应该用现在分词throwing作伴随情况状语。由于考生对题干中blinding、hard-edged的词义不熟悉, 导致他们不理解句意、分不清考查目的而出错。另外, 误解主语与非谓语动词之间的逻辑关系会错选B或D, 分不清非谓语动词表达的语法功能会错选C。

5.I got to the office earlier that day, _________the 7:30 train from Paddington. (新课标卷Ⅱ第5题)

A.caught

B.to have caught

C.to catch

D.having caught

【解析】该题考查非谓语动词, 答案为D。句意:那天我到办公室较早, 因为我赶上了从帕丁顿来的7:30的火车。非谓语动词表示的动作“赶上火车”比谓语动词表示的动作“达到办公室”先发生, 并且非谓语动词的逻辑主语I与其之间是逻辑上的主谓关系, 应该用现在分词的完成式, 因此该题选D。现在分词的完成式属于较难的语法项目, 况且该题中作原因状语的现在分词短语后置, 致使很多考生没有识别出来而不知所措。该题考生分不清句子结构容易错选A, 误认为是并列谓语;对句子的逻辑关系不甚理解容易错选C, 误认为用不定式作目的状语。

6.The watch was very good, and he_________20 percent down for it. (新课标卷Ⅱ第8题)

A.paid

B.cost

C.bought

D.spent

【解析】该题考查动词在具体语境中的词义辨析与用法, 答案为A。句意:那块表很不错, 他以20%的折扣买下了。这四个动词均可表示“花费 (金钱) ”, 但用法不同。pay的主语是“人”, 常用“pay (钱) for sth”;cost的主语是“物或事”, 常用“It costs sb+钱+to do”;buy的主语是“人”, 常用“buy sth for+钱”;spend的主语是“人”, 常用“spend+钱+on sth/ (in) doing sth”。分析该句第二分句的结构特点可知, 该题考查“pay (钱) for sth”句型的用法, 因此该题选A。该题容易错选C, 原因是没有记住“buy sth for+钱”的搭配。又如:I bought it from a friend for 10 pounds. (我从朋友那里花了10英镑买来此物。)

【备考建议】

考试大纲附录2“语法项目表”中列出了名词、代词、数词、介词和介词短语、连词、形容词、副词、时态、句子种类、简单句的基本句型、主从复合句等24项语法基础项目。其中, 考查频率较高的是动词时态和语态 (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现在完成时、过去进行时等) 、动词或短语动词词义辨析 (一般多为词义反差较大的动词或短语动词在语境中的词义理解与运用) 、非谓语动词 (不定式作状语、分词作定语或状语居多) 、情态动词 (表示必要、推测或用于虚拟语气等) 、交际用语 (常见交际场合习惯、得体的应答语的使用) 、从句 (状语从句、定语从句居多, 名词性从句时而出现) 、代词 (不定代词、替代词的用法) 、形容词或副词 (比较级、固定句型或习惯用语等) 、冠词 (不定冠词表示泛指、定冠词表示特指、固定短语中冠词的使用与零冠词的用法) 等。当然, 考查频率不高或者没有考查到的内容, 只要是考纲中要求的项目, 复习中都不能忽视。

语法项目琐碎且繁多, 但是明确了考查的重点和常考点, 在复习备考中就能抓住关键, 有的放矢, 省时高效。高考对语法知识的考查常常置于相对真实的微型语境中, 考查活学活用语法知识的能力, 对于机械记忆的内容考查较少。语法复习切忌背诵语法规则, 应该多练习、多总结, 对易错知识点要经常过目, 做到理解记忆。

对于功能意念项目, 考试大纲附录3中列出了社会交往、态度、情感等11个项目, 涵盖了学生日常生活交际的方方面面。对这部分内容的考查往往体现在单项填空中的交际用语或情景交际题目中。在平时的练习中, 要注意常用交际用语的使用场合, 正确理解它们表达的含义, 多积累、多对比、多使用。

三、完形填空

【命题立意】

完形填空在语言知识和语言运用层面考查考生在具体语篇中, 正确理解词汇意义和灵活运用词汇的能力, 同时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逻辑推理与思维能力以及文化意识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完形填空在命题时, 突出语境对选项的制约作用, 侧重考查考生对语篇、语境和语意的深层理解能力。命题时, 它遵循词语在语境中“能抽出、能还原”的原则, 因此, 最佳选项词语的还原线索一定潜伏在上下文语境中, 或明或暗。破解了词语还原的线索, 就等于领会了命题者的思路。

【考查内容】

今年完形填空的两篇文章都是记叙文, 选材新颖, 可读性强, 情节完整, 难度适中, 容易理解。设空科学、合理, 选项有一定的迷惑性。试题在考查考生在具体语篇中正确理解词汇意义和灵活运用词汇能力的同时, 还考查考生对语篇的深度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实现考试测试功能的同时, 也发挥着一定的教育作用、传递着正能量。

短文的设题全部都是实词, 但出现了单词和短语混编的情况 (如新课标卷Ⅰ第38题、新课标卷Ⅱ第22题) 。新课标卷Ⅰ考查了名词7题 (占35%) 、动词及短语动词6题 (占30%) 、形容词5题 (占25%) 、副词2题 (占10%) 。该完形填空题的设空词类比较丰富, 涉及4种词类穿插分布, 突出对名词、动词和形容词的考查。新课标卷Ⅱ考查了名词4题 (占20%) 、动词及短语动词10题 (占50%) 、形容词6题 (占30%) 。该完形填空题的设空词类只有3种, 突出对动词的考查, 高达50%, 且动词的分布比较密集, 如第26~30题连续5题考查了动词。

相比而言, 新课标卷Ⅱ的完形填空比较容易。

请看各小题具体考查的项目:

【难题点拨】

新课标卷Ⅰ的完形填空难度稍大, 现就其中几个难题做一简单分析, 旨在点拨答题思路。

1.I went to a group activity, “Sensitivity Sunday”, which was to make us more aware of the problems faced by disabled people.We were asked to“37a disability”for several hours one Sunday.

37.A.cureB.prevent

C.adoptD.analyze

【解析】该题考查动词在语境中的词义理解与辨析, 答案为C。根据下文中的“For disabled people, adopting a wheelchair is not a temporary (临时的) ”可知, 在该活动中, 我们要求“接受一种残疾”, 体验几个小时残疾人的生活。“adopting a wheelchair”是该题的线索, 因此该题选C。adopt的词义较多, 如“采用, 采取, 正式通过, 选定”等, 考生容易误解词义和句意而错选其他选项。

2.For disabled people, “adopting a wheelchair”is not a temporary (临时的) 46.

46.A.explorationB.education

C.experimentD.entertainment

【解析】该题考查名词在语境中的词义理解与辨析, 答案为C。根据下文中的“My wheelchair experiment was soon”可知, 作者只是进行了一次坐轮椅的体验, 但对于残疾人来说, “坐轮椅”并非一次临时的体验, 因此该题选C。

3.I tried to find a comfortable position and thought it might be restful, 48kind of nice, to be49 around for a while.

48.A.yetB.just

C.stillD.even

【解析】该题考查副词在语境中的词义理解与辨析, 答案为D。分析句意可知, restful和nice是递进关系, 因此该题选D。上文语境“我尽力找到一个舒适的坐姿”以及“这样可能会感到悠闲、放松”是解答该题的关键。

49.A.shownB.pushed

C.drivenD.guided

【解析】该题考查动词在语境中的词义理解与辨析, 答案为B。根据下文中的“I would have to handle the thing myself!My hands started to ache”可知, 我原以为自己坐在轮椅上被人推着到处转转会感到悠闲, 甚至感觉很好, 可是这一切都得自己做:自己转动沉重的轮子、控制方向。因此, 该题选B。正确理解下文是做好该题的关键。该题容易误解句意和语境而错选A或D。

【备考建议】

完形填空侧重在语篇层面考查考生对词汇的准确理解和应用, 考查的能力要求涉及阅读理解和词汇知识。考试说明中只对它的命题形式做了简单说明。该题型有一定的难度, 是不少考生的软肋。在备考训练中, 要立足语篇, 既要注重文章的整体性和段落之间的逻辑性, 又要兼顾上下文意思的连贯性。要训练逻辑思维能力, 掌握寻找语境中线索的技巧, 始终根据上下文中的线索进行完形填空。要将选项置于语境中去理解它们的真正意思, 尤其是动词、名词和形容词。另外, 要关注文化意识方面的内容, 了解英语国家简单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惯、生活方式、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等, 这有利于完形填空解题。

四、阅读理解

【命题立意】

阅读理解在语言运用层面考查考生理解主旨和要义、理解文中具体信息、根据上下文推断生词的词义、做出判断和推理、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理解作者的意图、观点和态度。这些是考试大纲中对阅读能力的6种要求, 是阅读理解命题的依据。

阅读理解侧重对语篇整体理解能力的考查, 同时还考查考生的快速阅读能力、跨文化交际意识和阅读策略等。

【考查内容】

这两套新课标卷的阅读理解均由5篇短文组成, 总词量在2000左右。短文体裁丰富, 有应用文、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 以说明文为主。题材多样, 内容新颖, 融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和实用性于一体, 突出鲜明的时代特点和生活气息, 有美术馆、艺术节、商业管理模式、巧克力研究中心的介绍, 有实验研究报告和读书调查报告反映的问题, 有母亲节礼物选择和演讲培训的建议, 还有寓含生活道理的故事等。

两套试题的40个阅读理解小题突出考查考生理解文中具体信息的能力以及判断和推理的能力, 这两项分别占该大题的47.5%和37.5%。具体来说, 新课标卷Ⅰ考查阅读理解的4种技能, 设置主旨要义1题 (占5%) 、事实细节9题 (占45%) 、推理判断9题 (占45%) 以及作者态度1题 (占5%) , 但没有考查每年常考的猜测词义题。新课标卷Ⅱ也考查阅读理解的4种技能, 设置主旨要义2题 (占10%) 、事实细节10题 (占50%) 、猜测词义2题 (占10%) 以及推理判断6题 (占30%) 。难度较大的阅读技能, 如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理解作者的意图和观点等, 在这两套试题中均未考查。另外, “七选五”任务型阅读理解隐含考查理解文章基本结构的能力, 突出考查语篇上下文的连贯性、一致性和逻辑推理能力。

这两套新课标卷的阅读理解难度基本相当。

请看阅读理解文章具体考查的内容:

请从考纲的语言运用项目看试题对阅读理解能力的具体考查项目:

【难题点拨】

由于今年两套新课标卷的阅读理解整体难度不大, 没有特别难的题目, 因此该部分不对任何小题作具体分析。

【备考建议】

考试大纲中列出了6种阅读技能, 考试说明又对这些能力要求作了详细的说明。这些都是阅读的重要技能, 是高考命题考查的范围, 也是备考训练的重点项目。

阅读理解是高考英语的重要题型, 题量大、分值高、耗时长。考查频率较高的题目类型是推理判断、事实细节、主旨要义和猜测词义。其中, 推理判断题在近几年的高考中逐渐增多。难度较大的题目类型是主旨要义、猜测词义、文章的基本结构以及作者的意图、观点和态度。

文章的体裁大多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科普文等, 任务型阅读基本上都是说明文, 不过, 议论文也要重视。

对于难度较大的能力要求, 如理解主旨和要义、文章的基本结构以及作者的意图、观点和态度等, 要学会必要的阅读技巧, 同时要加大训练量。阅读理解一直保持着较大的容量, 总词量近2000。要想在一定的时间内 (考试说明建议用35分钟完成, 读速约为57WPM) 完成阅读理解, 必须有速度作保障。因此, 进行限时阅读训练是非常必要的。只有在大量的训练中才能掌握各种体裁和题材文章的阅读方法, 巩固阅读技巧, 提高答题的正确率。另外, 关注文化意识方面的题材, 了解一定的异文化的背景知识有助于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阅读理解的最大障碍是生词。考试大纲说明的词汇表中列出了约3000个单词, 这是高考命题的词汇范围。一般来说, 只要掌握了这些单词, 在高考英语试题中就不会遇到生词。

五、短文改错

【命题立意】

短文改错在语言运用层面考查考生对书面语篇的校验能力, 衡量考生在语篇中综合运用英语知识的准确性, 要求考生能在难度与其书面表达水平相当的英语短文中识别语言错误并纠正。错误涉及词法、句法和行文逻辑, 以词法为主。错误类型有缺词、多词和错词, 以错词为主。

【考查内容】

新课标卷Ⅰ的短文是一篇记叙文, 讲述作者记忆中的爷爷和奶奶的往事, 使人感受到暖暖的亲情。在9个句子中设置了10处语言错误, 涉及冠词、名词的数、代词、介词、连词、副词的词义辨析、动词时态、非谓语动词的形式、从句的连词以及固定短语或搭配等。这9个句子中, 含4个简单句、4个复合句和1个并列复合句。除了两个简单句未设置错误以外, 其他7个句子均设有错误, 其中设置两处错误的句子有3个, 它们都是较复杂的复合句。短文中较复杂的长句子过多, 会给考生识别句子结构带来困难。此外, 短文的时态交替使用, 致使考生感到迷茫。

新课标卷Ⅱ的短文是一篇说明文, 介绍一本书中讲到的英国下午茶的历史、文化以及它的流行促进了瓷器行业的发展。在8个句子中设置了10处语言错误, 涉及定冠词、名词的数与词性区别、副词、介词、动词的时态和语态、非谓语动词的形式、从句的关系代词以及固定搭配等。这8个句子中, 含5个简单句和3个复合句。除了1个简单句未设置错误以外, 其他7个句子均设有错误, 其中连续3个句子都设置两处错误。短文内容虽然简单, 但错误设置比较隐蔽, 不少错误不易发现或者不易修改正确, 因此, 该短文改错有一定的难度。

(注:afternoon tea指英国的午后茶点或下午茶, 包括茶、面包、糕点等。)

相比而言, 新课标卷Ⅰ的短文改错略微容易。

请看短文改错的错误类型及题量:

从表中可以看出, 这两套新课标卷的短文改错设置的错误类型和题量都完全一样。三种错误类型所占的比例分别为:增加10%、删除10%、修改80%。多数为修改, 增加和删除各有一处。

请看试题考查的错误类型和考点:

从表中可以看出, 这两套试卷设置的考点有很多类似之处, 考点分布比较广泛, 涉及7大词类, 侧重对词法的考查, 同时又兼顾到句法。

【难题点拨】

尽管短文改错设置的错误比较明显, 但对于多数考生而言, 总感到很难, 关键是识别不出或识别不准错误。现分别就这两套试题中的难题作一技巧点拨:

(一) 新课标卷Ⅰ

1.I remember my grandfather very much.

【解析】将much改为well或clearly, 考查副词的词义理解与辨析。根据下文对爷爷的相貌、特点的描述可知, 该句表达的意思是“我清楚地记得爷爷”。该句是根据句意识别来改正错误的, rememberwell/clearly意为“清楚地记得, 记得很清楚”。如果考生只知道very much可以修饰动词而未考虑句意就会忽略此处错误。

2.He had a deep voice, which set himself apart from others in our small town, he was strong and powerful.

【解析】该句中有两处错误。第一处, 将himself改为him, 考查人称代词的用法。爷爷的声音深沉, 这使“他”在我们小镇显得与他人不同。从句意上分析, 此处用反身代词himself (他自己) 不合逻辑, 应该改用人称代词him。setapart from意为“使显得突出, 使显得与众不同”。该错误不易发现。很多考生在set前加had, 误认为该动作发生在had a deep voice之前。

第二处, 在he前加and, 考查并列连词的用法。分析句子结构可知, 该句是一个并列复合句, He had a deep voice和he was strong and powerful是并列关系, which set himself apart from others in our small town是非限制性定语从句, 修饰第一分句中的先行词a deep voice。因此, 应该在这两个简单句之间加上并列连词and。由于该句略长, 中间又有定语从句, 考生不易识别其句子类型。再者, 考生忽视句子结构方面的错误, 仅从词语运用方面识错很容易忽略此处错误。

3.However, he was the gentlest man I have never known.

【解析】将never改为ever, 考查副词的词义理解与辨析。识别该句错误的关键是正确理解句意。结合上文可知, 爷爷虽然惊吓了我的同学, 但我认为“他是我认识的最温和的人”。由此可知, 应该将never改为ever, ever在此意为“曾经, 以往任何时候”, 进行比较时该词用以加强语气。然而, never意为“从不, 从未, 未曾”, 与ever的意思恰好相反。很多考生将was改为is, 只考虑时态的前后呼应而忽视了“爷爷已经故去”这一事实。还有很多考生将have改为had, 未考虑该定语从句表达的时间范围, 也忽视了句意而未识别出不合逻辑的副词never。

此外, 还有不少考生将正确的地方改错, 如:

She used to holding me on her knees and sing old songs.误将sing改为singing, 认为singing应该与holding并列。

…they came over to play or do homework with me.误将or改为and, 认为play与do homework是并列关系, 是同时发生的两个动作。

(二) 新课标卷Ⅱ

1.Have tea in the late afternoon provides a bridge between lunch and dinner, that might not be served until 8 o&apos;clock at night.

【解析】该句中有两处错误。第一处, 将Have改为Having, 考查非谓语动词的形式。分析句子成分可知, Have tea in the late afternoon应该作主语, 因此用动词-ing形式表示惯常性行为动作。有些考生在Have前加To, 用不定式作主语, 只考虑语法、忽视句首单词首字母的大小写而出错。

第二处, 将that改为which, 考查定语从句关系代词的用法。分析句子结构可知, that might not be served until 8 o&apos;clock at night是非限制性定语从句, 对先行词dinner进行解释或说明。由于关系代词that不能引导非限制性定语从句, 因此将that改为which。该句子结构较复杂, 且句意不容易理解, 不少考生分不清句子结构、看不懂句子成分而出错。有些考生将might改为may, 误认为might表示过去发生的事情。

2.Tea in China was traditionally drank from cups without handles.

【解析】将drank改为drunk, 考查动词的被动语态。分析句意和句子结构可知, 主语Tea与谓语动词drink之间是被动关系, 应该用被动语态, 因此将drank改为drunk。由于考生对drink的过去式 (drank) 和过去分词 (drunk) 记忆不准而错用drunken (只用于名词前的形容词, 意为“醉的, 酗酒的”) 。

3.This made for the grow in the porcelain industry.

【解析】将grow改为growth, 考查名词作宾语。该句的句意是“这使瓷器行业得到发展”。grow是动词, 在此意为“发展”。它在介词for之后作宾语, 应该用名词形式growth。很多考生将grow改为growing, 认为作介词的宾语应该用动词-ing形式, 但growing作名词时, 意为“栽培, 种植, 培育, 成长, 发育”, 没有“发展”之意。growing则更多地作形容词, 意为“生长的, 发展的, 增加的”。

【备考建议】

短文改错中设置的错误基本上都是考生在书面表达中常犯的错误, 没有生编硬造的错误, 错误的设置非常真实、自然。在常见的语法项目中, 重点考查冠词、名词、介词、连词、动词时态、代词、形容词和非谓语动词等。该题型不仅考查语法基础知识, 而且考查行文逻辑关系。

由于很多考生对语言使用的准确性把握不准, 找不到错误、找不准错误、找准错误但改不对, 另外也有不少考生答题不规范, 这些都导致了该题作答不甚理想。因此, 在备考训练中, 要以语篇为整体、以句子为单位, 从词法、句法和逻辑关系等方面来诊断错误。从语法着手、兼顾行文逻辑改错, 尤其要从整体上把握短文的时态和语态, 学会分析句子结构, 弄清词性与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 掌握常用介词的用法, 弄清名词的可数与不可数, 还要弄清上下文的逻辑关系。不要随意改变词义, 除了行文逻辑出错以外, 所改错误多数是在同根词上作修改。要规范答题, 严格按照题目要求做题。例如, 改错标示要正确, 书写单词要工整、清晰, 坚持做到一一对应, 识错、纠错数量要合乎题目要求。要将语法学习与改错相结合, 将书面表达与改错相结合, 在不断纠错中提高对语篇的校验能力。

六、书面表达

【命题立意】

书面表达在语言运用层面考查考生有效运用所学语言知识、准确运用语法知识, 清楚、连贯地传递信息、表达意思的能力, 要求考生注意内容要点的完整、应用词汇和语法结构的数量和准确性、上下文的连贯性和语言的得体性。

【考查内容】

今年的两套新课标卷的书面表达沿袭了往年的命题风格, 所供情景材料依然是汉语提纲形式, 均为应用文写作。所给要点明确、清晰, 呈半开放性, 既限制写作范围, 又有利于考生自主发挥。尤其是新课标卷Ⅱ, 所给要点不具体, 留给考生更大的发挥空间。

相比而言, 新课标卷Ⅰ的书面表达比较容易。

请看书面表达具体考查的内容:

【难题点拨】

尽管这两套书面表达试题所给要点比较清楚, 看似比较简单, 但是真正用英语表达尚有一定的难度。现分别就这两套试题的个别难点进行点拨:

(一) 新课标卷Ⅰ

1.询问他是否可以接机

Would you please meet my uncle at the airport? (使用简单句)

Will you please go and pick my uncle up at the airport? (使用简单句)

I wonder if you could go to the airport to meet/pick up my uncle? (使用复合句)

Would you please do me a favor and pick up my uncle at the airport? (使用简单句)

Would you please go to the airport to meet/pick up my uncle if it is convenient for you? (使用复合句)

Would you please meet my uncle at the airport and take him to his hotel since this is his first visit to the U.S.? (使用复合句, 有适当的发挥)

2.叔叔的外貌特征:高个子, 戴眼镜

My uncle is tall and he is wearing glasses. (使用并列句)

My uncle, Li Ming, is a tall man with glasses. (使用简单句、介词短语作定语)

My uncle is tall, wearing (a pair of) glasses. (使用现在分词短语作状语)

My uncle Li Ming is very tall, who is wearing glasses. (使用非限制性定语从句)

(二) 新课标卷Ⅱ

1.中国结的外观 (尺寸、颜色、材料)

The Chinese knots are like a diamond, about5×4 inches, which are made of red silk threads. (使用复合句)

The Chinese knots look really beautiful in the shape of a diamond, about 5 inches long and 4 inches wide.I made them with red silk threads, cloth and other materials. (使用简单句)

I made many Chinese knots with red threads and cloth, which are like beautiful diamonds, about 5 inches long and 4 inches wide. (使用复合句)

I made many different shapes of Chinese knots, about 5×4 inches, with red threads and cloth, such as diamonds, fish and butterflies. (使用简单句)

2.中国结象征的意义

Chinese knots usually bring people good luck. (使用简单句)

Chinese knots can represent deep love between husband and wife. (使用简单句)

Chinese knots mean people can enjoy a long life. (使用复合句)

In China, these knots stand for friendship, love and good luck. (使用简单句)

【备考建议】

考试大纲对写作列出了两项能力要求, 即清楚、连贯地传递信息, 表达意思;有效运用所学语言知识。考试说明从语言知识的应用方面对写作能力要求作了详细的说明, 强调在书面表达中, 要准确使用语法和词汇, 使用一定的句型、词汇, 清楚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可见, 考纲对书面表达能力的要求较高。

高考书面表达的体裁大多是文字提示的应用文, 以书信、电子邮件居多。所供情景材料以汉语提纲形式为主流, 内容要点清楚、具体。既限制内容要点的表达范围, 但又不十分具体, 呈半开放性, 有利于考生自主发挥, 突出考查创造性思维能力。

近年来的新课标卷连续采用了文字提示的书信形式。备考时, 除了重视这种形式外, 图画、表格式的情景材料也要予以高度重视。

备考时, 教师可参考近年高考书面表达范文, 结合考试说明的词汇表, 把用于书面表达的高频词汇归纳出来, 通过不同情境材料训练考生进行书面表达练习, 尽量避免词汇的拼写错误和用词错误。考生要掌握五种简单句的基本结构及特点, 能用简单句进行书面表达, 进而逐步学习使用较复杂的句子结构以提升表达的档次。可将语法学习与书面表达结合起来, 正确使用常见时态和被动语态, 掌握主谓一致的原则, 弄清词性与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以避免词性混淆错误等。可背诵一些常见文体的优秀书面表达范文, 揣摩其表达技巧, 多进行仿写训练, 掌握一定的表达套路。最后, 将书面表达与短文改错结合起来, 养成良好的纠错习惯。

新课标化学全国卷 篇10

新课标理科综合全国卷适用于宁夏、辽宁、黑龙江、吉林、陕西、湖南、新疆、河南、江西、山西等省区, 因此对该卷的分析研究具有重大的意义。为更好地服务于万千考生, 让他们高效地备战2012年高考, 我谈几点看法。

二、试题总评

(一) 试题特点

2011年新课标理科综合全国卷 (生物部分) , 试题基本平衡五个教学模块, 紧扣考试大纲, 注重核心概念、主干知识的考查, 加大了学生知识的运用、迁移和转化能力的考查 (第4小题以物质跨膜运输为载体考查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第31题主要考查应用种群及生态系统的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32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 , 体现了试题向教科书回归、“稳中求变”的命题原则。试卷结构相对稳定, 难易程度恰当, 层次要求合理。试卷的区分度控制较为理想, 既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 又有利于指导中学生物学教学。

(二) 考点分布

2011年高考新课标理科综合全国卷 (生物部分) 包括6道选择题、4道必做非选择题、选做题2选1。连续三年新课标理科综合全国卷 (生物部分) 所考查的主干知识点基本相同, 涉及细胞、代谢、遗传、动物的稳态及调节、植物的激素调节、生物与环境这六大板块。其中神经调节、自由组合定律、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为高频考点, 每年均有所体现, 有时在同一年度涉及两道试题 (2011年第3小题、第29题主要考查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 有些知识点尽管是偶尔出现, 但这些内容并不是不重要, 如:酶活性 (2009年) 、物质跨膜运输 (2009年) 、病毒 (2010年) 、肾上腺素 (2011年) 等。也就是说, 只要是在考试大纲中列出的知识点均可能考, 只是这些主干知识点每年必考。

在教与学的过程中, 只要理清高考命题的脉络, 指导一轮总复习, 做到主干知识与边缘考点兼顾;结合当年的考试大纲, 有变化的地方则更应该注意, 这些往往是本年度命题的着眼点;进行二轮专题复习时, 着力整合知识体系。这样, 循着高考命题的轨迹, 有的放矢地备考。

三、对教与学的几点建议

(一) 狠抓基础, 提高解题技能

“摩天大楼平地起, 全靠根基打得牢。”这句话也意味着要想在高考中取得好的成绩, 必须在第一轮复习中夯实基础!所以教师在进行第一轮复习时千万要杜绝心急气躁的心态, 应对照考试大纲理清各个知识点, 只要考纲上有的必须讲透、练精, 考纲的Ⅰ级、Ⅱ级要求也要区别对待。对这些知识所涉及的内容, 教师要多费心思备课, 挑选典型例题, 针对考点加强讲解、严格训练。

(二) 精心评讲试卷, 展示错误答案, 注重答题规范

测试的目的是检测复习效果, 起查漏补缺之职, 为达到此目的, 对每次测试的试题要精选, 更要注重试题的评讲及错误的订正。讲、测、评三方面有机结合, 使它们的功效相得益彰。多关注非选择题的答案是否切题, 条理是否清晰、规范。

(三) 教会学生看教科书, 进一步完善知识体系

教科书是教学之根本、学习之源泉、高考之依据。所以说, 对教科书把握的熟练程度直接决定着高考的成败。因此, 在一轮、二轮复习以及考前的调整阶段都不可脱离教科书。教师要充分利用教科书中的材料、信息进行发散思维训练, 以达到对考点的深化和细化。每一个讲、练、测、评的循环之后, 都要指导学生针对考点再次研读教科书, 进行针对性复习, 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 注重实验、探究, 提高考生综合运用能力

考试大纲与课程标准在能力要求方面是一致的, 包括理解能力、实验探究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所以, 在日常教学中, 要求学生对考试大纲所规定的实验, 要理解其原理、目的, 了解所使用的材料及选材的依据, 掌握实验操作的方法步骤, 对实验现象进行科学的判断, 对结果进行科学处理并能用较准确的语言形成报告并进行交流。

(五) 进行专题复习, 重在相关知识的积累和迁移

这一轮复习, 不拘泥于教科书, 而是把考点按内在联系分为若干板块进行复习。教师可以依据近三年高考所涉及的主干内容而划分为细胞、代谢、遗传和变异、动物的稳态及调节、植物的激素调节、生物与环境、生物技术实践和现代生物科技专题这八大板块进行复习。将相关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 以提高学生对考点的理解能力、知识的迁移能力及驾驭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六) 关注生产、生活, 联系实际, 提高应用创新能力

因新课标的考试以能力测试为主导, 注重考查学生在新情境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 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故在今后的学习中, 应强化这方面的训练, 力争追求科学素养的全面提升。

四、结束语

“用知识, 考能力”是高考不变的真谛。通过研究课程标准, 解读考试大纲, 分析高考试题, 力求追踪高考命题的轨迹, 捕捉高考命题的规律。这些都是我自己的一些粗浅的认识, 呈献出来与同仁交流, 不求能够为研、教、学提供太多的帮助, 只求能为新一轮的高考备考提供一点儿有指导意义的信息。

摘要:2011年高考落幕, 纵向对比和分析2009年、2010年及2011年新课标理科综合全国卷 (生物部分) , 照应2011年考试大纲, 力求准确把握高考命题脉搏, 为中学一线师生的教与学提供较精准的信息。

新课标化学全国卷 篇11

[摘要]文综高考新课标全国卷一直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试题质量高,特色鲜明,重点考查中学地理的主干知识,与区域地理联系紧密,同时考查注重多个地理要素的结合,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能力。

[关键词]文综高考新课标全国卷地理试题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340127

一、地理高考试题的研究背景

文综高考新课标全国卷一直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试题质量高,特色鲜明。文综新课标全国卷首次出现在2010年高考中,当年有6个省份采用该卷,到2016年高考已增加到25个省份。2016年高考中,广东、安徽、河北、河南、山西、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山东采用新课标全国卷Ⅰ,甘肃、青海、西藏、黑龙江、吉林、辽宁、宁夏、新疆、内蒙古、陕西、重庆采用新课标全国卷Ⅱ,广西、贵州、云南、四川采用新课标全国卷Ⅲ。文综高考新课标全国卷使用的省份多,影响力大,因此研究文综高考新课标全国卷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二、2016年文综高考新课标全国卷地理试题分析统计

(一)地理试题题型与分值

从试卷题型结构来看,文综高考新课标全国卷由两部分组成,分别为选择题(第Ⅰ卷)和非选择题(第Ⅱ卷)。其中,第Ⅰ卷的1-11题为地理选择题,满分44分;第Ⅱ卷的36-37题为主观题,其中一题24分,另一题22分,两题分值总计46分;第Ⅱ卷还有地理选考题3题,每题10分,选做1题。地理试题满分总计为100分。2016年3套新课标全国卷地理试题的题号、题型和分值基本一致,结构相同。

(二)地理试题考查知识统计

根据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布的考试大纲,文综高考新课标全国卷地理试题考查的内容有以下几部分:高中地理的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中的《旅游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环境保护》,同时还涉及初中地理的相关内容。从高考卷可看出,高考对地理知识的考核内容丰富,涵盖范围较广。笔者利用表格的形式(表1-表3),对2016年的三份文综高考新课标全国卷地理试题进行了总结归纳,从题型、题号、试题形式、考查的知识点等角度入手进行了详细的整理和归纳。

三、文综高考新课标全国卷地理试题特点

根据以上对试题考查知识点的整理归纳,可以看出试题重点考查中学地理的主干知识,与区域地理联系紧密,同时考查注重多个地理要素的结合,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具体特点如下:

(一)注重地理主干知识的考查

重点考查的地理主干知识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①等值线;②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③地理空间定位;④工业和农业区位因素分析;⑤区域可持续发展;⑥社会热点问题,如能源问题、环境问题等。每套试卷根据实际情况各有侧重。

(二)图表众多,信息丰富

图表是地理信息的载体。近年来,在新课标卷中,常见的图表类型有等高线图、统计图、经纬线图。要求考生快速、全面、准确地从图表中提取有效的地理信息,并对其进行整合和分析。

(三)高考命题的立意已经由重视知识的考查向重视学习能力的考查转变

地理试题考查的不仅是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还有迁移应用的能力。能力立意已经成为高考命题的基本指导思想,高考中对学生地理学科能力的考查侧重其对地理问题的认识、分析、判断、评价、论证的水平。

四、基于试题分析的教学建议

(一)夯实基础,抓主干知识

虽然高考逐渐从重地理知识考查转向重地理思维能力考查,但我们必须认识到,能力是以知识为基础的,地理知识基础不扎实,想提高能力是不可能的。这要求我们高中地理教师注重教材知识,重视基本原理、规律的教学。

(二)加强读图训练,增强读图能力

地理图表包含大量的地理信息,是高考試题的信息载体,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是地理素养的基础,也是高考重点考査的技能之一。我们在复习时要加强读图训练,提高学生对各种地理图表的判断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在平常的学习过程中,可以鼓励学生去绘制地图,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宏观的学习能力,更可以培养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地理综合性思维能力

地理学科教学的基础要求是培养学生获取和解释信息、传递和使用知识、描述和解释事物、展示和讨论问题的能力。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这几方面的能力,最终提高学生地理综合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考试中心.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文科·课程标准实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2]周顺彬,胡伟英,施美彬,等.培养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四省区高考地理试题的特点及对高中教学的启示[N].中国教育报,20071012.

[3]王公月.例谈高考地理选修试题的命题特点与复习策略——以2010年和2011年全国新课标卷为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2(1-2).

[4]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5]林培英,杨克旅.2010年地理高考利用图像考查考生地理素养的试题分析[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0.

新课标化学全国卷 篇12

下面, 笔者就结合高考语文全国新课标卷, 谈谈高考语文全国新课标卷的结构、题型、赋分等问题, 给高三各位师生做个备考复习情况的解读和说明。

试卷结构用表所示, 如下表:

云南省2012年高考语文全国新课标卷结构与分值表

云南省2012年高考语文全国新课标卷试题能力结构分析如下表所示:

第Ⅰ卷试题解析:

甲必考题

一、论述类现代文阅读

命题特点:选材多为社科类, 字数在1000字左右, 赋分9分, 设3个小题, 即第1~3题, 题型是客观题, 单选题。这一大题的考点是对词语与句子的理解、信息的筛选与整合、文章内容的归纳与理解、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等。

考查的是最新研究, 多是著名作者写的关于文化艺术现象方面的论文的节选, 充分体现新课改精神, 符合时代特征。

针对这一大题, 要怎么做题呢?先读题干, 再读选项, 回头来读原文, 用逐句快速阅读法。在阅读中, 注意勾画关键句、中心句、重要概念、重要句子等。解答时, 如果设题找“正确的”, 用排除筛选法, 找“不正确的”, 用重点突破法。

二、古诗文阅读

(一) 文言文阅读

命题特点:选材多为人物传记, 字数一般700字左右, 赋分19分, 设题4小题, 题型是3题单项选择题加1题翻译题, 翻译题又设2个小题。文言文阅读题的主要考点是考查实词的词义、信息筛选与整合、内容概括与分析、翻译。

实词词义:主要考查选错误的一项, 错的原因主要是“以偏代全、无中生有”。信息筛选:错的原因多是“答非所问、对象错位”。内容概括与分析:错的原因主要是“自相矛盾、曲解词意”, 一般设选错误题, 设错误的内容之处非常小, 不全面掌握选文内容, 是很难看得出来或是找得出来的, 所以做这题时, 要非常地仔细。翻译:注意采分点, 一般来说, 一个句子里面, 有2~3个采分点。采分点的字多是名词、动词、形容词。主要考查省略句和倒装句, 尽量采用直译, 用“增、删、调、换、补、留”六字法, 做到字字落实, 组成合成词, 不通顺时, 才用意译。

(二) 古诗词阅读

命题特点:选材多是唐诗宋词, 字数一般为20~28字, 最多不超过58字, 赋分5分+6分=11分, 题型为主观题, 属于第8题和第9题。考点多设意象、意境、表达技巧、思想情感的综合性考查。

古诗词阅读怎么做题呢?先要读懂诗词的题目, 大致了解作者的基本情况, 知道诗词的大体内容, 还要注意看后注。搞清诗词类型、表达情感、寓意、表达手法、艺术特点等, 掌握答题技巧, 要答全、答准、答精, 最好采用分条列款作答。

(三) 名句名篇默写

命题特点:范围是初高中64篇古诗词文, 其中初中50篇, 高中14篇, 赋分为6分。题型是填空题, 每空1分, 共6分。

名句名篇默写怎么复习呢?教师要在早读中, 严格要求学生努力背诵和默写, 分阶段背诵和默写, 不可遗漏。因为这6分是可以从课文当中直接找到, 最容易得分的。

乙选考题

选考题是整张试卷的重头戏, 分为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两个大题, 语文教师要要求学生选好自己最擅长的文体进行选题答题。借鉴最先进入全国新课标卷省份的做法和经验, 提倡学生多选做实用类文本阅读。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命题特点:选材主要是小说, 其次是散文。赋分为25分, 即5分+6分+6分+8分=25分。考点主要是分析综合、鉴赏评价、探究。

(1) 选择题, 五选二, 即五个答案当中选择理解 (表述) 正确或错误的两项, 采用等值选择等值给分。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文章结构思路的能力。

(2) 主要是考查对重要语句的理解。怎么答题呢?要答语句的含义 (意思) , 对语句进行概括或评价, 最后答这个语句在文中 (句中) 的作用。必须这样答, 才算答全, 否则会被扣分, 最好采用分条列款作答。

(3) 主要考查表达技巧和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形象分析, 答题时要注意用两字或是四字短语作答, 再作简单阐述, 至少用3组以上的词语。作答时, 最好分条列款, 做到条理清晰。

(4) 探究题。主要是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探究题一般有两类:一类是涉及写法的探究;一类是内容上的探究。做探究题要先搞清文章写了什么、掌握怎么写、主旨是什么。答案可以在文中找, 通过跳跃性组合, 概括地答出来。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

命题特点:选材多为现当代名人的传记, 字数多为1400字左右, 赋分为25分, 即5分+6分+6分+8分=25分。考点主要是把握文体特征以及表现手法;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强化概括归纳能力的训练;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 提出自己的见解。

(1) 选择题, 五选二, 即五个答案当中选择理解 (表述) 正确或错误的两项, 采用等值选择等值给分。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分析文章结构思路的能力。

(2) 主要是考查对重要语句的理解和某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或是概括原因。此类题作答要注意内因和外因或概括原因要全面, 否则, 答案将是不完整的。作答时, 最好分条列款, 做到条理清晰。

(3) 主要考查表达技巧和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形象分析, 答题时要注意用两字或是四字短语作答, 再作简单阐述, 至少用3组以上的词语。作答时, 最好分条列款, 做到条理清晰。

(4) 探究题。主要是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 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怎么答题呢?要搞清传主经历、掌握怎么写、主旨是什么。答题的步骤:提出观点———联系文中传主的经历进行简单分析———联系实际举例论证观点 (理由、看法) ———简单评价性总结。

第Ⅱ卷语言表达题

五、语言应用

语言应用题都是选择题。主要考查成语、语病、语句连贯衔接。3题×3分=9分。

成语题。这题对学生来说, 还是很难的。因为成语的范围太广, 不好复习。

语病题。这题对学生来说, 并不难。因为考纲要求学生只要掌握六种语病类型就可以了。即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这六种语病类型, 每一种又有各种不同的小类型。复习当中, 每一种小类型, 教师要讲清, 让学生都要掌握。

语句连贯衔接题。做这题, 要看句子前后的搭配是否一致, 是否采用时间、空间、逻辑、主次、内外、表里等顺序, 是否是按人们的认识规律进行排列的等。

语言应用题。主要考查内容是:仿写、对联、提关键词、下定义、词语新解、句式变换、图文转换、解释词义、换关联词、应用文改错、扩展语句、压缩语段、情景对话等。复习当中, 教师要讲清讲全讲透, 要求学生要学会方法, 在考试中, 如果遇到, 才会运用自如。

六、作文

主要考新材料作文。教师要教会学生拟新材料作文的题, 要明确文体, 要会选择立意, 要达到规定的字数等, 不要套作, 不要写错别字, 不要忘写标题等。

记住作文的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

基础等级的要求:

1.符合题意。“符合”就是准确全面的审题。即立意的角度、内容、中心、文体、字数等。正确把握命题意图, 要按要求确立中心主旨。

2.符合文体要求。就是要符合试题规定的文体要求和符合自己选定的文体要求。写议论文, 要像议论文;写记叙文, 要像记叙文。不能写得不伦不类。

3.感情真挚, 思想健康。文章中表达的感情要亲切、自然、真诚;思想观点和情感倾向要健康、积极、向上, 有科学理性精神。

4.内容充实, 中心明确。文章要写的有肉有骨, 充实具体, 思路清晰, 结构合理, 主旨凸显, 如记叙文, 要素完整, 材料具体;议论文, 要素完备, 论据充分;说明文, 顺序清楚, 资料充实。

5.语言通顺, 结构完整。使用规范、准确的语言, 不用文白夹杂、中英文混杂的语言和网络语言等。作文要有头有尾, 条理清楚, 主次得当, 过渡自然, 前后呼应。

6.书写规范, 标点正确。写字正确、字体端正, 清晰, 不写错别字潦草字;书写格式正确, 保持卷面整洁, 不涂乌画鸦;标点使用规范、正确。

发展等级要求:

1.深刻。就是作文的见解要深刻。学生要以敏锐的眼光洞察生活, 以“自我”的视角分析材料, 联系生活的本质提炼主题, 力求文意立意新, 有思想高度。

2.丰富。就是材料丰富, 论据充实, 形象丰满, 做到文中要旁征博引, 内容厚实, 意境深远。

3.有文采。就是用词贴切, 句式灵活, 善于运用修辞手法, 文句有表现力。

4.有创新。就是见解新颖, 材料新鲜, 构思新巧, 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 有个性色彩。

上一篇:科学课中的探究式教学下一篇:法律实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