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肉瘤的治疗

2024-07-03

子宫肉瘤的治疗(共7篇)

子宫肉瘤的治疗 篇1

子宫肉瘤较为少见, 仅占所有子宫恶性肿瘤的1%~3%。子宫肉瘤起源于子宫间质、结缔组织或平滑肌组织, 具有多种组织学形态, 恶性程度高, 手术治疗是其主要治疗手段, 但因其具有局部复发率高和早期即发生远处转移的特征, 预后较差, 5年生存率仅为20%~30%。因此, 术后辅助放疗、化疗及激素治疗等, 以期延长患者生存期。子宫肉瘤组织学类型较多, 每种组织类型对于辅助治疗的敏感性不同, 给辅助治疗方案的选择带来了很大的难度。本文综合国内外文献报道, 对目前常用的子宫肉瘤术后辅助治疗方式进行简要论述。

1 术后辅助放疗

子宫肉瘤的重要临床生物学特征和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之一为盆腔复发。有研究表明, 即便是临床Ⅰ、Ⅱ期的子宫肉瘤, 仍然有超过一半的病例复发, 其中70%发生于初次手术后2年内, 约50%的复发首先发生于盆腔。能否通过术后辅助放疗来提高局部控制率、甚至提高生存率, 目前仍存有争议。

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 (EORTC) 的妇科肿瘤组 (GCG) 进行了一项对224例FIGO分期Ⅰ~Ⅱ期子宫肉瘤患者, 长达13年的随机前瞻性临床Ⅲ期研究。患者被随机分为术后辅助放疗组和期待治疗组。结果表明, 放疗不能降低早期子宫平滑肌肉瘤 (lyomyosarcoma, LMS) 的局部复发风险, 但可能有助于控制癌肉瘤 (carcinosarcoma, CS) 患者的局部复发[1]。GOG 150号研究将206例接受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的CS患者分为放疗组 (盆腹腔外照射30.6 Gy+加强盆腔外照射19.8 Gy, 未予腔内照射) 和化疗组[采用顺铂 (DDP) +异环磷酰胺 (辅助美司钠解毒) 方案, 共3个疗程], 结果表明放疗可以降低CS阴道断端局部复发率, 但对降低盆腔复发率无显著疗效[2]。Major等对301例CS患者进行的研究也提示, 放疗可能降低了CS的盆腔局部复发率。但上述研究均发现, 术后辅助放疗在控制局部复发的同时, 却可能造成远处复发转移率升高。

一项对2677例子宫肉瘤患者的回顾性研究发现, 和期待治疗相比, 放疗无法显著改善Ⅰ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 但可显著改善Ⅱ、Ⅲ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 (分别为55% vs. 31%, P<0.01, 以及33% vs. 25%, P<0.05) [3]。该研究未针对子宫肉瘤的不同亚型进行分析。另一项研究回顾性分析了美国监测流行病学与最终结果 (SEER) 数据库中1396例LMS患者的资料后认为, 无论LMS期别早晚, 辅助放疗并未能改善患者的5年生存率[4]。而一项基于美国国家肿瘤 (NOD) 数据库920例LMS患者的回顾性研究则表明, 术后辅助放疗提高了患者的5年局部无瘤生存率, 但不能提高Ⅰ期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的5年生存率[5]。

综合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结果, 术后辅助放疗可能有助于控制子宫肉瘤患者的局部复发, 可以降低存在远处转移的LMS患者的局部复发率, 但放疗无法提高LMS患者的5年生存率。

2 辅助化疗

子宫肉瘤早期经血行和淋巴播散, 即便是临床Ⅰ、Ⅱ期其术后远处转移率仍高达40%。因此, 术后辅助化疗为主的全身治疗, 延缓肿瘤复发, 日益得到重视。

根据NCCN 2009年妇科肿瘤诊治指南和2010年有关部分的修订, 一般主张对晚期LMS、未分化子宫内膜肉瘤 (UES) 、CS及复发性肉瘤患者辅以术后化疗。常用且有效的化疗药物有:多柔比星 (ADM) 、异环磷酰胺 (IFO) 、DDP等。近年来, 以紫杉醇类、吉西他滨、多柔比星脂质体和托泊替康等为代表的新型化疗药物亦见报道。其中以ADM的疗效最佳, 文献报道单药有效率为25%。

目前尚无理想的联合化疗方案, 尤其对于各种不同组织学亚型, 选择何种化疗药物及剂量仍不甚明了。一般认为, ADM对LMS和子宫内膜间质肉瘤 (ESS) 疗效较好, 而IFO、DDP则对CS较其他药物疗效更好。目前临床常用的联合化疗方案主要有:①IAP方案:IFO (需美司钠进行解毒) +ADM+DDP;②APD方案:ADM+DDP+氮烯米胺 (DTIC ) ;③VAC方案:长春新碱 (VCR) +放线菌素D (KSM) +环磷酰胺 (CTX ) ;④HDE方案:羟基脲 (Hu) +DTIC+依托泊苷 (Vp16) 。

有研究认为, 对于病变局限于子宫并实现了手术彻底减瘤的CS患者, 可采用IFO+DDP的联合化疗方案进行术后辅助治疗。另有回顾性研究表明, 紫杉醇+卡铂方案可能也对这类患者具有一定疗效。最近GOG正在进行一项Ⅲ期试验, 以比较紫杉醇+卡铂方案与紫杉醇+IFO方案的疗效差异。对于晚期或是复发CS患者, 有一些研究表明紫杉醇联合IFO或卡铂的化疗方案可以提高疗效、延长患者生存期。因此, 有研究者建议将这两种方案作为晚期或复发CS的一线化疗方案。

对LMS患者而言, 若病变局限于子宫并实现了手术彻底减瘤, ADM单药方案、ADM+DDP和吉西他滨+多西紫杉醇方案均有一定疗效。对晚期或是复发的LMS患者, 多建议采用ADM单药 (60 mg/m2) 、ADM+IFO、吉西他滨 (单药或联合多西紫杉醇) 的化疗方案。但囿于样本量等因素限制, 这些方案疗效暂无科学的统计学结论。除此之外, 在前面提到的EORTC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中发现, 无论术后辅以ADM或IFO, 子宫肉瘤患者都未能从中明显获益[1]。故晚期或复发LMS患者接受ADM和IFO化疗方案治疗后的疗效尚需Ⅲ期临床试验进一步加以论证。化疗药物均有一定的毒副反应, 因此, 对子宫肉瘤患者是否选择术后辅助化疗, 临床医生要慎重考虑。

3 激素治疗

众所周知, 子宫肉瘤组织可表达雌、孕激素受体。Lantta等检测了360例不同组织学类型的子宫肉瘤表达雌激素受体的情况, 该组病例中ESS、CS、LMS雌激素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78%、60% 和42%;孕激素受体阳性率分别为60%、22%和19%。理论上, 应用孕激素治疗子宫肉瘤应有一定疗效。同时, 较之化疗药物, 激素类药物具有低毒性的优点。因此, 孕激素治疗应该是子宫肉瘤辅助治疗可选用的方法之一。

根据临床观察结果, 孕激素对ESS、CS有一定疗效, 其中ESS的有效率高达50%。有报道使用芳香化酶抑制剂来曲唑治疗复发低度恶性ESS有效率大于50%。最近有使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 (GnRH analog) 治疗ESS的报道。因此, 许多学者建议激素治疗应作为ESS术后基本的辅助治疗之一。但仍有数项研究报道中, 子宫肉瘤患者术后辅助激素治疗的疗效各异。所以对于激素治疗是否能够降低肿瘤复发率或是提高生存率, 目前尚无定论。

目前, 孕激素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ESS及部分孕激素受体阳性的UES。常用孕激素药物有:醋酸甲羟孕酮 (MPA) , 甲地孕酮 (MA) 和己酸孕酮。一般主张剂量不小于200 mg/d, 应用时间不短于1年。

4 靶向治疗

在软组织肉瘤的靶向治疗领域, 越来越多的靶向治疗药物进入临床, 其中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已被证明对于胃肠道间质肿瘤具有确切疗效。于是, 研究者开始深入至分子水平来探究子宫肉瘤发病机制, 继而提出了一些靶向治疗的方案, 以期能找到开启子宫肉瘤术后辅助治疗这一领域大门的钥匙。关于LMS, 可能的靶向制剂包括:①磷脂酰肌醇-3激酶 (PI3K)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 (mTOR) 、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 (AKT) 抑制剂;②环氧合酶 (COX) 抑制剂;③针对WT1、acrogranin的靶向制剂。在ESS的靶向治疗领域, 新型孕激素制剂、融合基因JAZF1/JJAZ1和JAZF1/PHF1相关的靶向制剂以及针对WT1的靶向制剂是目前的研究方向[6]。目前相关文献报道较少, 有待进一步观察研究。

子宫肉瘤恶性程度高, 易远处转移及复发, 但对放疗、化疗等均不甚敏感, 目前尚无确切有效的术后辅助治疗方案。由于子宫肉瘤发生率低, 缺乏大样本的前瞻性随机研究, 故不易获得循证医学证据, 尚需进行更长时间、更大样本量的研究。而一些新型的化疗药物或靶向制剂, 可能具有一定的研究前景。

参考文献

[1]Reed NS, Mangioni C, Matrom H, et al.PhaseⅢrandomized study to evaluate the role of adjuvant pelvic radio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u-terine sarcomas stageⅠandⅡ:an european organisation for re-search and Treatment of cancer gynecological cancer group study (pro-tocol55874) [J], Eur J Cancer, 2008, 44 (6) :808-818.

[2]Wolfson AH, Brady MF, Rocereto T, et al.A gynecologic oncology group randomized phaseⅢtrial of whole abdominal irradiation (WAI) vs.cisplatin-ifosfamide and mensa (CIM) as post-surgical therapy in stageⅠ~Ⅳcarcinosarcoma (CS) of the uterus[J].Gy-necol Oncol, 2007, 107 (2) :177-185.

[3] Brooks SE, Zhan M, Cote T, et al. Surveilance, epidemiology and end results analysis of 2677 cases of uterine sarcoma 1989~1999[J]. Gynecol Oncol, 2004, 93 (1) :204-208.

[4]Kapp DS, Shin JY, Chan JK.Prognostic factors and survival in1396patients with uterine leiomysarcomas:emphasis on impact of lymph-adenectomy and oophorectomy[J].Cancer, 2008, 112 (4) :820-830.

[5]Sampath S, Schultheiss TC, Ryu JK, et al.The role of adjuvant ra-diation in uterine sarcoma[J].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 2010, 76 (3) :728-734.

[6]Frederic A, Cooosemans An, Maria DR, et al.Clinical management of uterine sarcomas[J].Lancet Oncol, 2009, 10 (12) :1188-1198.

子宫肉瘤术后的辅助治疗 篇2

1 化学治疗

1.1 子宫平滑肌肉瘤 (LMS) LMS

目前单药化疗最有效的是多柔比星60 mg/m2, 间隔3周, 有效率10%~25%。异环磷酰胺有效率17%。联合化疗方案很多, 多柔比星、异环磷酰胺、顺铂和达卡巴嗪等为常用药物。其中异环磷酰胺+多柔比星的有效率为30%~40%。2008年妇科肿瘤学组报道2个实验结果, 方案为:吉西他滨900 mg/m2, 第1天和8天用, 多西他赛100 mg/m2第1天用, 21天为1个周期。一个以此方案作为一线药物, 实验组有效率为36%, 与多柔比星 (反应率20%~30%) 及异环磷酰胺+多柔比星 (反应率约30%) 相比是有优势的;另一个以此方案作为二线药物, 实验组有效率为27%。同一方案用于评估Ⅰ~Ⅳ期LMS手术后患者应用能否提高无进展生存率, 结果显示采用此方案Ⅰ、Ⅱ期LMS的术后患者2年的无进展生存率为59%, 因此认为吉西他滨+多西他赛联合化疗应当用于早期LMS手术后患者[1]。

其他多药联合虽然有效率有提高, 但是不良反应明显加重。近年来一种海洋源性抗肿瘤生物药物Trabectedin应用于LMS的患者。Trabectedin是用于进展型软组织肉瘤的二线治疗药物, 其机制是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中DNA短支的缺口, 影响并抑制蛋白质的合成, 抑制肿瘤细胞的分裂和生长, 被认为是一种全新的细胞毒性药物。现在已经成为对蒽环类和异环磷酰胺耐药的进展型软组织肉瘤患者的有效药物。Sanfilippo等[2]报道Trabectedin用于66例转移性LMS的回顾性研究, 11例患者 (17%) 达到部分缓解, 23例 (35%) 稳定, 总的无进展生存3.3个月, 3个月和6个月的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53%和33%, 认为Trabectedin可以作为转移性LMS患者姑息治疗的一个选择。现有的临床观察结果提示, Trabectedin作为LMS的二线治疗效果并不逊色于多柔比星, 异环磷酰胺和吉西他滨的单药化疗。目前将进行多柔比星与Trabectedin联合用药的研究。

1.2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 (ESS)

对于ESS的报道较少。辅助化疗可用于晚期或复发性ESS的治疗, 异环磷酰胺单药化疗的有效率为33.3%。有学者报道用顺铂+表柔比星方案治疗子宫肉瘤15例, 显效的7例中5例为ESS, 其中4例获得完全缓解。而激素治疗有一定疗效。

1.3 癌肉瘤 (CS)

术后辅助性化疗对于CS提高生存率有效。Sutton等[3]报道96例Ⅰ~Ⅱ期CS患者手术后用异环磷酰胺+顺铂连用5天方案, 结果65例可评估的患者中50例为Ⅰ期, 15例为Ⅱ期, 5年总生存率为62%, 而单纯手术治疗的5年生存率为29%。而Ⅰ~Ⅳ期术后采用异环磷酰胺+顺铂方案化疗232例, 结果207例可评估, 化疗组较放疗组复发率低, 死亡率也较放疗组低。异环磷酰胺与紫杉醇联合的化疗方案也有较好的疗效, 有效率可达45%。

2 放射治疗

由于子宫肉瘤病例较少, 辅助放疗应用于子宫肉瘤的治疗相关报道缺少足够的随机研究而多为单独的回顾性研究。目前大多数的研究认为, 辅助放疗可以提高局部病变的控制, 减少子宫肉瘤的局部复发, 但是对生存率没有影响。Wright 等[4]则发现, 辅助放疗对LMS患者的作用十分有限。对于LMS手术有残留的患者可以辅助放疗加或不加化疗。2009年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 (NCCN) 推荐ESSⅠ、Ⅱ期患者术后仅需随访, 不推荐辅助放疗。对于Ⅲ、ⅣA期患者行激素治疗±盆腔放疗, ⅣB期患者行激素治疗±辅助放疗。未分化子宫内膜肉瘤 (UES) Ⅰ、Ⅱ期患者术后常规辅助放疗, Ⅲ期患者放疗或化疗, ⅣA期患者化疗和 (或) 放疗, ⅣB期患者化疗联合姑息性放疗。CS术后推荐辅助盆腔放疗, 放疗患者盆腔复发率低于仅行手术者, 远处转移的中位时间较仅行手术者长, 但5年生存率和远处转移率无明显差别, Ⅰ~Ⅲ期放疗患者总生存期延长, Ⅳ期总生存期和疾病特异生存期均延长;放疗提高术中未行淋巴结切除的早期患者的生存率。2011年一项关于子宫肉瘤术后的多中心回顾性研究结果显示, 111例子宫肉瘤患者术后接受放疗, 外照射的中位剂量为45Gy, 43%的患者接受了阴道后装治疗, 21%的患者接受了化疗。5年生存率为74.6%, 局部的孤立行复发率为12.6%, 远处转移率为29.7%, 80%发生在肺部。认为术后放疗对于局部控制良好, 后装治疗有效, 但没有提高局部控制率。对于复发或转移的晚期患者, 可行姑息性放疗或化疗。复发肉瘤的放疗根据复发部位和既往辅助治疗的情况来制定放疗方案。

3 激素治疗

子宫肉瘤患者中30%~50%雌孕激素受体阳性。目前临床观察的结果证实, 子宫肉瘤患者雌激素受体阳性者, 与雌激素受体阴性的患者比较, 他们的总体生存率更高, 而无论在原发或复发的雌激素受体阳性的子宫肉瘤患者中都可以考虑辅助激素治疗。也有临床证据显示, 残留或复发的低级别ESS患者对激素疗法的总反应率高达82%, 这提示对于不易行手术切除的复发病例可以考虑激素治疗。另外应用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也可缓解LMS进展。通过应用激素治疗激素依赖性的肿瘤, 也证实了ESS对芳香化酶的反应性[5]。芳香化酶抑制剂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 (GnRHa) 已成为一、二线肿瘤治疗药物效果不佳时有效的替代治疗药物, 且芳香化酶抑制剂的疗效比孕激素的不良反应更小, 耐受性更好。O′Cearbhaill 等[6]报道40例进展期或复发的LMS患者应用芳香化酶抑制剂的情况, 结果34例有可以测量的肿瘤, 22例雌激素受体阳性, 9例雌激素受体阴性, 3例不明确, 10例孕激素受体阳性, 10例孕激素受体阴性, 14例不明确;患者中74%采用来曲唑, 21%用阿那曲唑, 6%用依西美坦;中位无进展生存期 (PFS) 为2.9个月 (95%CI: 1.8~5.1) , 雌激素受体或孕激素受体阳性者1年PFS率为28% (95%CI: 11%~48%) , 所有雌激素受体阳性的患者有较好的部分缓解率。UES由于雌孕激素受体均阴性, 因此对激素无反应。CS约有30%表达雌孕激素受体, 在激素受体阳性的肿瘤化疗前可以试行激素治疗。

4 分子靶向治疗

分子靶向治疗对于子宫肉瘤的疗效仍在探索之中, 近年来研究比较多的靶向治疗药物主要有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周期蛋白依赖激酶抑制剂、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等。临床试验在评价苹果酸舒尼替尼治疗复发性或持续性LMS的研究中认为, 作为二线、三线药物舒尼替尼的疗效并不理想[7]。而烟曲霉醇 (TNP- 470) 是一种烟曲霉素合成类似物, 能有效抑制肿瘤血管生成, 破坏血管内皮细胞增殖, 从而抑制肿瘤的生成与扩散。Miura 等[8]则将TNP- 470联合Jun氨基端激酶抑制剂 (jun N-terminal kinase inhibitor, JNK-Ⅰ) 用于CS细胞。结果表明, 低浓度的两者联用可有效降低各种不良反应, 阻止肿瘤血管的生成。

5 小 结

子宫肉瘤罕见, 各组织学类型的标准治疗方式尚未建立。目前子宫肉瘤的主要治疗方式是手术治疗, 仍未发现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案可以显著减少复发、延长术后生存期。放疗、化疗、激素治疗、分子靶向治疗值得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Hensley ML, Blessing JA, Mannel R, et al.Fixed-dose rate gemcit-abin-eplus docetaxel as first-line therapy for metastatic uterine leio-myosarco-ma:a Gynecologic Oncology Group phase trial[J].Gynecol Oncol, 2008, 109 (3) :329-334.

[2]Sanfilippo R, Grosso F, Jones RL, et al.Trabectedin in advanced u-terine leiomyosarcomas:a retrospective case series analysis from two reference centers[J].Gynecol Oncol, 2011, 123 (3) :553-556.

[3]Sutton G, Kauderer J, Carson LF, et al.Adjuvant ifosfamide and cisplatin in patients with completely resected stageⅠorⅡcarcinosar-comas (mixed mesodermal tumors) of the uterus:a Gynecologic On-cology Group Study[J].Gynecol Oncol, 2005, 96 (3) :630-634.

[4]Wright JD, Seshan VE, Shah M, et al.The role of radiation in im-proving survival for early-stage carcinosarcoma and leiomyosarcoma[J].Am J Obstet Gynecol, 2008, 199 (5) :536-540.

[5]Reich O, Reqauer S.Hormonal therapy of endometrial stromal sarco-ma[J].Curr Opin Oncol, 2007, 19 (4) :347-352.

[6]O'Cearbhaill R, Zhou Q, Iasonos A, et al.Treatment of advanced u-terine leiomyosarcoma with aromatase inhibitors[J].Gynecol Oncol, 2010, 116 (3) :424-429.

[7]Hensley ML, Sill MW, Scribner DRJr, et al.Sunitinib malate in the treatment of recurrent or persistent uterine leiomyosarcoma:a Gyneco-logic Oncology Group phaseⅡstudy[J].Gynecol Oncol, 2009, 115 (3) :460-465.

子宫腺肉瘤合并子宫内翻1例 篇3

患者, 64岁。因绝经14年, 阴道流血伴下腹痛5天, 于2009年10月22日入院。查体:心界左下扩大, 未闻及明显杂音。妇科检查:宫颈管近展平, 可见脓性分泌物来自宫腔, 清理脓苔后可见宫口处自宫腔脱落一黄豆粒大小的烂肉样组织, 取活检后送病理检查。子宫前位, 增大如孕3+月, 表面光滑, 活动度尚可, 双侧附件区未触及异常。辅助检查, 超声检查提示:子宫前位, 大小约14.5 cm×12.3 cm×9 .0 cm, 宫腔内可见一大小约13.4 cm×3.8 cm×1.8 cm的低回声团, 呈强回声及低无回声相间。CDFI检查示血流信号丰富。心电图检查示:左束支完全阻滞。心脏彩超检查示:扩张型心肌病, 心功能不全 (Ⅲ级) , 射血分数31%。活检病理回报:坏死组织中杂有部分宫颈黏膜。给予改善心脏情况及抗感染、止血对症治疗。经治疗后阴道流血明显减少。2009年10月27日, 患者及家属坚决要求出院, 于当日上午自行出院。夜间23时阴道脱出一肿物伴流血, 而急返回我院。肿物脱出前下腹胀痛明显, 肿物脱出后腹痛明显减轻。查体:阴道口外脱出肿物约15 cm×8 cm×10 cm, 瘤蒂来自阴道内并深入宫腔, 蒂粗约6 cm, 阴道流血约200 ml, 当时值班医生考虑宫腔肿物脱出宫腔, 给予对症处理, 生命体征平稳, 阴道无明显流血。晨起主管医生再次检查, 肿物占满阴道并脱出阴道口外, 质软, 未触及宫口及宫体, 结合入院时宫颈管近展平, 考虑子宫内翻, 故急诊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手术。因扩张型心肌病, 术中避免应用心脏毒性药物, 且桡动脉穿刺实时动态血压监测。术中见:子宫增大如孕3+月, 宫体颜色尚可, 近2/3宫体连同双侧卵巢及输卵管翻入子宫。因患者一般情况尤其是心脏情况差, 手术时间不宜过长, 且术前病理检查未明确诊断肿物性质, 故急诊行全子宫切除术加双侧附件切除术。术前常规消毒后钝性剥离出阴道口外肿物, 术后剖视子宫:肿物蒂来自宫腔, 直径约4 cm, 其余部分游离宫腔, 手术顺利, 术后患者恢复情况良好。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宫腔坏死组织杂有部分宫颈黏膜;子宫内膜腺肉瘤侵及浅肌层, 双侧卵巢未见癌组织;慢性宫颈炎。

2讨论

子宫内翻指子宫底部向宫腔内凹陷, 甚至子宫内膜面从宫颈口翻出, 是严重的妇产科并发症, 比较少见, 一旦发生则高度危险, 如不及时治疗, 病死率非常高。发生子宫内翻的原因常见于:①胎盘宫底部种植;②子宫底部过度挤压和脐带牵引;③松弛子宫;④粘连性或植入性胎盘;⑤因子宫黏膜下肌瘤逐渐向外生长, 使宫底翻出造成子宫内翻。

子宫肉瘤也比较少见, 国内报道约占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0.83%, 占子宫恶性肿瘤的1.46% [1] 。多发生在40~60岁, 缺乏特异性症状和体征, 术前诊断较为困难, 需术中冰冻切片以及术后石蜡病理检查才能明确诊断。现在比较公认的分类是美国GOG的分类方法, 将比较常见的子宫腺肉瘤分为间质肿瘤和间质上皮混合性肉瘤两大类, 前者包括子宫平滑肌肉瘤、子宫内膜间质肉瘤 (低度恶性、高度恶性) , 后者包括腺肉瘤和癌肉瘤或恶性米勒管混合瘤 (同源性、异源性) 。腺肉瘤是良性 (偶尔非典型) 腺上皮成分和肉瘤 (通常低度恶性) 间质成分构成的病变;而癌肉瘤是恶性上皮和恶性间质成分构成的病变, 有研究提示后者可能是前者的上皮成分恶变或临近上皮成分恶变形成[2]。既往关于子宫肉瘤的论述主要围绕子宫平滑肌肉瘤、内膜间质肉瘤和癌肉瘤, 对子宫腺肉瘤很少论及。治疗原则以手术为主, 可辅助激素治疗或放化疗。

与子宫肉瘤相关的子宫内翻极其罕见。自1887年至今仅见17例报道, 以致其临床表现和在开腹术中的表现尚未研究清楚[3]。本例如此巨大的子宫腺肉瘤, 临床实为罕见, 患者入院时宫颈管近展平, 若无入院时的查体基础, 很难预料为罕见的子宫内翻。分析此例子宫内翻的原因:①肿物蒂较粗, 位于宫底, 其余部分游离宫腔, 故肿物对子宫有明显的重力牵拉作用;②由于肿物巨大, 占满宫腔, 将子宫壁撑薄, 导致宫壁力量薄弱;③活动后, 加重肿物对宫口的重力压迫作用, 导致宫口进一步扩张, 肿物脱出宫腔, 牵拉子宫导致内翻。患者发病到手术近10小时, 生命体征平稳, 宫体坏死不明显, 分析可能与肿物虽大, 但临床分期早, 仅侵及浅肌层, 且内翻后, 部分肿物嵌顿宫腔, 压迫血管有关。更为特殊的是本病例合并扩张型心肌病, 且射血分数仅31%, 术前及时与麻醉师沟通, 组成麻醉专家组, 专门负责手术麻醉过程中有创桡动脉压力监测 (IBP) 、呼吸、脉搏、指脉氧等指标的监测, 避免了心脏意外情况的发生。本病例需长期随访, 监测预后, 以积累相关经验。

参考文献

[1]曹泽毅主编.中华妇产科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2101-2113.

[2]Seidman JD, Chauhan S.Evalu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de-nosarcoma carcinosarcoma and a hypothesis of the histogenesis uterine sarcomas[J].Int J Gynecol Pathol, 2003, 22 (1) :75-82.

子宫腺肉瘤3例 篇4

1病例报告

例1,患者,51岁,因阴道不规则流血20余天于2012年7月13日收入院。患者已绝经5年,2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阴道流血,量少,色鲜红,无尿频、便秘,无腹痛、腹胀,无消瘦、食欲下降等症状。G2P2,患者患高血压十余年。妇科检查: 外阴已婚已产型,阴道通畅,少量血性分泌物,见脱出宫颈外口的息肉状肿物,子宫前位,偏大,活动佳,无压痛,双侧附件未及明显异常。检测肿瘤标志物各项指标均正常。阴道彩色超声检查示: 子宫腔内占位,大小为43 mm × 25 mm × 30 mm,回声不均并见到数个细小的液性暗区,多普勒血流检查可探及异常血流信号。脱出宫颈外口的息肉状肿物,行病理检查结果提示: 子宫腺肉瘤伴出血及坏死。于7月17日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发现子宫增大,肿块位于宫腔内,大小为4 cm × 5 cm,暗紫色,质软,呈不规则形,境界清楚,肉眼未见明显的肌层和血管侵犯。根据国际抗癌协会( UICC) 分期标准诊断为子宫腺肉瘤Ⅰ期,行次广泛子宫切除 + 双侧附件切除 + 盆腔淋巴结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示: 子宫下段腺肉瘤,局限于内膜层。镜下检查: 由腺体及梭形细胞组成,腺体呈乳头状、管状或裂隙状( 见图1) ,其上皮为子宫内膜样,无异型性; 腺体周围密集包绕异型梭形间叶细胞,核分裂相少见( 见图2) 。免疫组化检查示: 腺上皮成分CK( + ) ,EMA( - ) ; 间叶成分Vim( + ) , 梭形细胞Actin( - ) ,CD10( - ) ,Des( - ) ,S-100( + / - ) ,SMA ( - ) ,间质细胞Ki67( - ) ,CD68( - ) 。患者术后未行辅助治疗,目前随访近1年无复发征象。

例2,患者,43岁,因阴道不规则流血4月于2008年9月1日收入院。患者尚未绝经,平素月经规则,G2P1。4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阴道流血,量多于月经量,淋漓不尽,色鲜红,无尿频、便秘,无腹痛、腹胀,无消瘦、食欲下降等症状。妇科检查: 外阴已婚已产型,阴道通畅,宫颈未见异常,子宫前位,偏大,质地硬,表面不平感,活动尚佳,双侧附件未及明显异常。阴道彩色超声检查 示: 子宫腔内 占位,大小为82 mm × 24 mm × 35 mm,回声不均,可探及异常血流信号。9月3日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发现子宫增大,表面见多个肌瘤样凸起,最大者直径2 ~ 3 cm。肿块位于宫腔内,大小为8 cm × 4 cm,紫色,质中,不规则形,境界清楚。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示: 子宫黏膜下肌瘤及子宫内膜息肉,行子宫次全切除术。 术后病理检查示: 子宫体部息肉状低度恶性腺肉瘤,诊断为子宫腺肉瘤Ⅰ期,于2008年10月8日在全身麻醉联合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宫颈切除 + 双侧附件切除 + 盆腔淋巴结切除 + 腹主动脉淋巴结取样术。术后病理检查报告示: 子宫体部腺肉瘤,双侧附件及淋巴结未见肿瘤转移。镜下检查: 肿瘤组织由腺上皮和低度恶性间质组成,梭形间质细胞呈“袖套状”密集于腺上皮周围。肿块免疫组化结果示: 腺上皮成分PR( + ) , ER( - ) ; 间叶成分CD10 ( + ) ,Des ( + ) ,P53个别间质细胞 ( + ) ,Ki67间质细胞( + ) 。患者术后未行辅助治疗,目前已随访4年无复发征象。

例3,患者,40岁,因下腹坠胀不适1月于2005年8月31日收入院。尚未绝经,平素月经规则,G2P2。1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下腹坠胀不适,无发热,无尿频、尿急、尿痛,无白带异常,无月经量改变等症状。妇科检查: 外阴已婚已产型,阴道通畅,宫颈未见异常,子宫前位,偏大,活动佳,无压痛,双侧附件未及明显异常。患者CA125和CA19-9高于正常值。阴道彩色超声检查示子宫左前壁团块状回声,大小为35 mm × 28 mm × 24 mm,边界不清。9月2日在全身麻醉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发现肿块位于子宫左前壁,大小5 cm × 4 cm,紫色,有蒂,粗约2 cm,并与膀胱后壁粘连成团块状。术中快速冰冻切片提示: 子宫腺肉瘤。肿瘤已发生转移,侵犯膀胱后壁,但仍局限于盆腔内,诊断为子宫腺肉瘤Ⅱ期,行广泛子宫切除 + 双侧附件切除 + 膀胱壁肿块切除 + 盆腔淋巴结切除 + 大网膜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示: 子宫腺肉瘤。镜下检查: 肿瘤由良性上皮细胞和恶性肉瘤间质细胞组成。术后予以PAC( 顺铂 + 多柔比星 + 环磷酰胺) 方案辅助化疗4个疗程,随访1年无复发,后失访。

2讨论

子宫腺肉瘤极其罕见,误诊率较高,需要和子宫腺纤维瘤、 子宫内膜息肉、子宫腺肌瘤、子宫癌纤维瘤等进行鉴别诊断。 其中,最易误诊为子宫腺纤维瘤[2],术前诊断困难。

2. 1子宫腺肉瘤的诊断根据Clement等[2]在1990年的100例病例报道,子宫腺肉瘤患者主要为绝经后中老年女性,年龄分布在50 ~ 89岁( 62% ) ,平均年龄58岁左右。而本组资料3例患者平均年龄仅45岁,2例为绝经前女性,与近期文献报道结果相似,提示腺肉瘤有年轻化趋势,抑或其早期诊断率有所提高[3]。子宫腺肉瘤的临床表现以阴道流血症状最常见,约占76%,其他症状还有盆腔痛( 5%) 、子宫脱垂( 4%) 等[2]。本文2例患者以阴道流血初诊,另1例患者表现为下腹坠胀不适。子宫腺肉瘤患者妇科检查可发现脱出宫颈外的息肉状肿物( 53%) ,子宫增大( 39%) 等[2]。 本组资料3例患者均有子宫增大,其中1例出现宫颈外口肿块脱出。

子宫肉瘤组织来源广泛,生长方式多样,不同组织类型间的超声表现差异大,影响了术前超声诊断的准确性[4]。但是经阴道彩色超声检查在协助诊断子宫大小、显示宫腔内占位方面具有一定价值,可初步确定肿瘤的良恶性[4]。本文3例患者超声检查显示子宫体积增大,肿块边界不清、内部回声欠均,1例患者肿物内部见液性暗区,2例患者探及异常血流信号。

2. 2子宫腺肉瘤的病理特点在Clement的100例报告中,83% 的肿瘤来源于子宫内膜,6%来源于宫颈,4% 来源于子宫肌层。还有文献报道发现位于卵巢或盆腔内的腺肉瘤[5]。在本组资料中,2例局限于子宫内膜,肉眼未见侵犯肌层或血管; 1例源于子宫肌层,明显累及膀胱后壁。腺肉瘤大体标本通常呈息肉状或乳头样肿块,质软或硬,切面可看到许多囊腔周围包绕白色或黄褐色的实质组织[2]。肿块边界清楚,通常会有局灶出血或坏死[5]。

腺肉瘤镜下可见由良性腺体上皮和恶性肉瘤间质组成,主要以后者为主。腺体上皮细胞多呈立方形或低柱状子宫内膜增生期样改变,其中可见核空泡状,核分裂活跃[5]。腺肉瘤的间质细胞轻到中度增生,由子宫内膜间质细胞或成纤维细胞等单一组成,分化低,同源性高。这些细胞在腺体周围密集,形成腺体周围“袖口”样( periglandular cuff)[5]。WHO认为腺肉瘤间质病理改变平均核分裂≥2 MFs/10HPFs。但是如果有典型的“袖口”样改变,平均核分裂可以 < 2 MFs/10HPFs[5]。

Soslow等[6]通过对35例腺肉瘤进行免疫表型分析发现, 不伴肉瘤成分过度增生( mullerian adenosarcoma without sarcomatous overgrowth,MA-NSO) 的腺肉瘤高度表达ER、PR、CD10及WT1,而伴有肉瘤成分过度增生 ( mullerian adenosarcoma with sarcomatous overgrowth,MA-SO) 者则缺失这些标记,但Ki-67指数较高。由于ER、PR、CD10及WT1在低分化子宫内膜间质肉瘤中同样表达阳性,MA-NSO难以根据免疫表型与此鉴别。而癌肉瘤ER、PR表达阴性,Ki-67指数高,类似于MA-SO。有学者认为免疫组化对腺肉瘤的诊断意义不大[6]。

2. 3子宫腺肉瘤的治疗子宫腺肉瘤首选手术治疗,切除全子宫及双侧附件。但是对于年轻未育女性,如果肿瘤带蒂且切缘阴性,可以考虑保守治疗[2,7]。Clement等[2]报道了1例年轻女性患者行局部肿瘤切除术后正常生育。Ⅰ期最佳治疗方案为全子宫切除/改良根治性子宫切除 + 双侧附件切除,根据肌层浸润和肉瘤增生程度决定是否进行辅助治疗。Ⅱ期行改良根治性子宫切除 + 双侧附件切除,术后可给予辅助治疗; Ⅲ 期行改良根治性子宫切除 + 双侧附件切除 + 大网膜转移灶切除,术前或术后辅助治疗[7]。关于是否需要进行淋巴结切除的问题,Arend等[3]在544例腺肉瘤患者中仅发现3% 的患者有淋巴结肿瘤转移,通过建立多变量COX比例风险模型,发现淋巴结切除组相对于未切除组的风险比为0. 85,两者未见明显差异,因此认为腺肉瘤患者行淋巴结切除的价值不大。

本组1例子宫腺肉瘤Ⅲ期患者,行广泛全子宫切除 + 双侧附件切除 + 膀胱壁肿块切除 + 盆腔淋巴结切除 + 大网膜部分切除术后,予以PAC方案辅助化疗4个疗程,随访1年无复发。 Arend等[3]研究发现,术后未行辅助治疗组相对于治疗组的风险比为1. 08,认为辅助治疗对患者预后作用不大。但是由于这方面研究有限,辅助治疗对腺肉瘤的价值有待进一步研究。

子宫肉瘤14例临床分析 篇5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0年1月至2008年9月在我院行子宫肉瘤手术治疗病例共14例, 年龄23~58岁, 平均50.6岁;未婚1例, 绝经2例。

1.2 临床表现及诊断

患者就诊的主要症状为阴道流血和盆腔肿块, 其中阴道流血10例 (10/14) , 盆腔肿块8例 (8/14) , 阴道排液4例 (4/14) , 疼痛2例 (2/14) 。妇科检查有不同程度的子宫增大, 如孕8~16周大小。14例术前CA125测定为18~45.6U/ml;血红蛋白低于10g有4例 (4/14) 。术前B超检查子宫有不同程度增大, 2例 (2/14) 示子宫内回声杂乱, 1例 (1/14) 示宫内光点密集团、血流丰富。合并子宫肌瘤8例 (8/14) , 子宫腺肌病2例 (2/14) , 子宫内膜异位症2例 (2/14) , 子宫内膜息肉1例 (1/14) 。

1.3 子宫肉瘤的临床分期及病理分型

根据国际抗癌协会 (UICC-AJCCS) 子宫肉瘤的分期标准进行临床分期。Ⅰ期3例 (3/14) , Ⅱ期4例 (4/14) , Ⅲ期6例 (6/14) , Ⅳ期1例 (1/1 4) 。病理分型:子宫平滑肌肉瘤4例 (4/1 4) ,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7例 (7/14) , 恶性中胚叶混合瘤、横纹肌肉瘤、恶性苗勒管混合瘤各1例 (各1/14) 。

1.4 子宫内膜的组织学检查及诊断

8例 (8/14) 行术前诊断性刮宫, 其中6例见细胞异型, 6例中有3例病理诊断子宫低度恶性间质细胞肉瘤。1例 (1/14) 行宫腔镜检查, 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 可见局灶分布小细胞, 部分胞浆透亮, 组织挤压较重, 术后反复阴道流血, 子宫增大迅速, 在间隔3个月后再次诊断性刮宫拟诊子宫肉瘤, 并行扩大子宫切除术时诊断为子宫内膜间质肉瘤。

1.5 治疗与随访

14例均进行手术治疗, 5例 (5/14) 行全子宫加双附件切除术, 9例 (9/14) 行扩大全子宫加双附件切除加盆腔淋巴清扫加大网膜切除术;7例 (7/14, 包括Ⅲ期6例和Ⅳ期1例) 患者术后进行PAC化疗6个疗程;4例 (4/14) 脉管转移术后放疗。1例在外院拟诊“子宫肌瘤”行次全子宫切除术, 术后病理报告为子宫平滑肌肉瘤, 后在本院行宫颈残端切除加双附件切除加盆腔淋巴清扫加大网膜切除术。随访12例, 2例失访, 随诊时间6个月至8年。死亡8例, 期别愈高者存活率愈低;1年内死亡2例, 分别为横纹肌肉瘤1例 (Ⅲ期) , 恶性苗勒管混合瘤1例 (Ⅳ期) ;1~2年内死亡5例, 分别为恶性中胚叶混合瘤1例 (Ⅲ期) ,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2例 (Ⅱ期1例, Ⅲ期1例) , 子宫平滑肌肉瘤2例 (Ⅲ期) ;2~5年内死亡1例,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 (Ⅱ期) 。至今存活4例, Ⅰ期3例均存活, Ⅲ期1例患者随访不足1年。

2 讨论

2.1 发病机制

子宫肉瘤患病率低, 临床罕见, 且术前诊断较为困难, 病因不明, 目前认为部分患者与盆腔放疗有关。子宫肉瘤的发病及生长极为迅速, 本文有1例患者宫腔镜手术误诊 (可能与术中电切高热致组织破坏有关) , 术后3个月再次因阴道淋漓出血住院, 查子宫由3个月前的如孕8周增大至孕16周大小, 再次行扩大子宫切除术后病理示有脉管内癌栓。有研究认为,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及恶性苗勒管混合瘤的发病与雌激素的长期持续作用有关。由于本研究是回顾性的, 大多数患者没有雌激素水平及体重指数的记录, 但绝大多数患者合并有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及子宫内膜异位症, 此3种疾病又是公认的雌激素依赖性疾病。子宫肌瘤的平滑肌细胞和子宫腺肌病、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内膜的间质细胞, 可能通过促进芳香化酶的合成而增加性腺外的雌激素合成。

2.2 临床表现

表现不典型, 缺乏特异性, 往往表现为阴道不规则流血或阴道排液, 若子宫肉瘤生长较快可出现盆腔压迫症状, 肉瘤内组织坏死则出现发热、腹痛症状。本文有1例未婚患者因腹痛、发热为首发症状就诊, 拟诊“肌瘤变性”行肿块剔除手术, 肉眼见组织坏死;术后石蜡切片示子宫内膜间质肉瘤, 低度恶性。晚期肿瘤可出现局部受压及侵犯邻近脏器出现相应的症状, 阴道流血继发贫血, 晚期出现恶病质症状。本文14例中有10例有阴道流血, 因此笔者认为, 对于围绝经期妇女的阴道异常出血症状在警惕子宫内膜癌的同时需考虑子宫肉瘤的可能。对于定期随访的子宫肌瘤及子宫腺肌病患者, 如有异常子宫增大及B超下肌瘤异常杂乱回声更应警惕子宫肉瘤发生。

2.3 治疗

手术治疗仍是目前公认的主要治疗方法, 尤其是子宫平滑肌肉瘤, 以往倾向于行全子宫及双附件切除术。1993年有研究表明, 40%~50%的Ⅰ期子宫平滑肌肉瘤可通过全切得以治愈, 若宫颈肉瘤或Ⅱ期子宫肉瘤则行广泛子宫切除术, 同时行盆腔及腹主动脉淋巴清扫术;鉴于子宫恶性苗勒管混合瘤有很高的大网膜转移率, 有研究者建议常规行大网膜切除或活检术[2]。子宫肉瘤具有早期血行转移的临床特点, 故术后辅助以化疗为主的全身治疗, 能有效延缓肿瘤复发, 子宫肉瘤的化疗一般用于晚期及进展期病变, 但对于放疗是否能提高子宫肉瘤的5年生存率尚有争议。对于早期子宫肉瘤的化疗, 有学者认为, 早期 (Ⅰ~Ⅱ期) 子宫肉瘤患者手术时已有相当比例存在亚临床转移, 术后系统化疗可提高生存率。但也有学者不同意这种观点, 因此对早期肉瘤是否需要化疗尚有待进一步探讨。鉴于子宫平滑肌肉瘤、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和子宫恶性中胚叶混合瘤均有雌、孕激素受体表达, 辅助孕激素治疗对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和子宫恶性中胚叶混合瘤有一定的疗效, 其中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有效率高达50%[3], 因此可以作为术后基本的辅助治疗方法之一。

综上, 笔者认为子宫肉瘤易漏诊及误诊, 预后差, 主要与临床期别、病理类型、组织分级及患者年龄、治疗方法有关, 早期诊断、及时采用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对提高存活率极为重要。

参考文献

[1]易村犍, 王晓雯, 田冬梅, 等.子宫肉瘤95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4, 20 (4) :243-245.

[2]Arrastia CD, Fruchter RG, Clark M.Uterine carcinosarcomas:incidence and trends in management and vival[J].Gynecol Oncol, 1997, 65:158-163.

子宫肉瘤18例临床分析 篇6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4年1月~2009年1月共收治子宫肉瘤18例, 其中子宫平滑肌肉瘤 (LMS) 9例,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 (ESS) 5例, 子宫恶性苗勒管混合瘤 (MMMT) 4例。年龄31~61岁, 其中绝经后患者5例, 未生育者2例。临床分期按国际抗癌协会 (UICC-AJCCS, 1994) 的标准, Ⅰ期12例, Ⅱ期3例, Ⅲ期2例, Ⅳ期1例。

1.2 临床表现

子宫肉瘤一般无特殊症状, 常表现为阴道不规则出血、下腹痛、腹部包块、阴道排液等。18例患者中阴道出血11例 (61.1%) , 腹痛腹胀6例 (33.3%) , 下腹部包块5例 (27.8%) , 压迫症状5例 (27.8%) , 阴道排出物1例 (5.6%) , 全身症状3例 (16.7%) 。妇科检查:子宫大小>妊娠3个月者12例 (66.7%) ;<妊娠3个月者6例 (33.3%) 。

1.3 诊断

15例患者行术前诊刮, 确诊为子宫肉瘤3例 (20%) ;经阴道排出物确诊1例;由术中快速冰冻切片确诊1例;13例由术后石蜡切片检查确诊。

1.4 治疗方案

18例子宫肉瘤中单纯手术5例, 手术+化疗4例, 手术+化疗+放疗6例, 手术+放疗、化疗及孕激素治疗3例。手术方式为全子宫+双侧附件切除术, 4例 (22.2%) 同时行大网膜切除术及盆腔淋巴清扫术, 1例因肠管转移行部分肠管切除术, 1例 (5.6%) 行次广泛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

1.5 预后

随访18例病例, 随访8个月~6年。术后随访不足2年4例, 2年生存率为50% (7/14) ;术后随访不足5年6例, 8例随访5年, 5年生存率为25% (2/8) 。

2 讨论

2.1 发病率

子宫肉瘤恶性度高, 早期诊断困难, 易远处转移, 术后复发率高, 放疗及化疗不甚敏感, 预后较差, 2年生存率<50%, 5年生存率<30%[2]。子宫肉瘤常见类型有3种, 最常见的是子宫平滑肌肉瘤 (占45%) , 其次是子宫内膜间质肉瘤, 较少见的是子宫恶性中胚叶混合瘤 (亦称恶性苗勒管混合瘤或癌肉瘤) 。

2.2 临床表现

子宫肉瘤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 可表现为子宫肌瘤或子宫内膜息肉的症状。最常见的症状是阴道不规则出血, 表现为经量增多、经期延长、阴道不规则出血及绝经后出血。其次为腹痛、下腹包块, 肿物较大时出现压迫症状, 子宫恶性中胚叶混合瘤常与肥胖、糖尿病、不育等伴发, 晚期出现贫血、消瘦、低热、恶液质等症状。子宫肉瘤主要体征为子宫不同程度的增大, 少数可见宫颈口息肉样肿物。

2.3 诊断

子宫肉瘤临床症状不典型, 缺乏较特异的肿瘤标记物和辅助检查方法, 早期诊断较困难。由于阴道异常出血是子宫肉瘤最常见的症状, 术前诊刮或宫颈口脱出物活组织检查可提高确诊率。诊断性刮宫对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及子宫恶性中胚叶混合瘤的诊断价值较大, 但对子宫平滑肌肉瘤的诊断价值不大[3], 这主要是由于子宫平滑肌肉瘤位于子宫肌层或肌瘤内, 诊刮时很难取到病变组织有关。本组病例经诊刮及排出物确诊4例, 3例子宫恶性中胚叶混合瘤, 1例子宫内膜间质肉瘤。Goff等[4]报告子宫内膜间质肉瘤诊刮阳性率可达60%~75%。子宫平滑肌肉瘤诊刮阳性率最低 (不足20%) 。Arrastia等[5]报告, 子宫恶性苗勒管混合瘤诊刮的阳性率为90%以上。因此, 诊刮阴性者不能除外子宫肉瘤, 尤其是子宫平滑肌肉瘤。对于术中发现可疑, 如肌纤维无漩涡状结构排列, 而为均质性、质脆、颜色红黄相间结构时, 应立即作冰冻病理切片检查, 以便术中及时发现恶性, 决定手术范围[6]。

2.4 治疗与预后

手术是子宫肉瘤主要治疗方法, 手术方式为全子宫+双侧附件切除术。对于年轻的早期子宫平滑肌肉瘤患者, 肿瘤分化较好, 可考虑保留卵巢。对于低度恶性内膜间质肉瘤, 因其与卵巢分泌激素密切相关, 不宜保留卵巢。因子宫恶性苗勒管混合瘤及高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较易发生淋巴转移, 应行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子宫恶性苗勒管混合瘤有很高的大网膜转移率, 应行大网膜切除术或活检术[7]。对于是否辅助化疗、放疗和孕激素治疗应根据病理类型、细胞分化程度、临床病理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等综合因素决定。化疗以阿霉素的疗效最佳, 文献报道单药有效率为25%。本组病例主要为环磷酰胺、异环磷酰胺、阿霉素 (表阿霉素) 、长春新碱、顺铂等药物的联合化疗。国外研究表明, 对化疗效果较为肯定的是子宫恶性苗勒管混合瘤, 对其他组织学类型的子宫肉瘤, 也有延缓肿瘤复发的作用[8]。也有研究表明, 子宫肉瘤术后辅助化疗未能提高Ⅰ、Ⅱ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9]。子宫肉瘤术后辅以放疗有助于减少盆腔复发[10]。目前认为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对放疗最敏感[11]。孕激素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低度恶性内膜间质肉瘤及部分孕激素受体阳性的高度恶性内膜间质肉瘤。

影响子宫肉瘤预后的相关因素主要有组织类型、临床分期、宫旁血管淋巴管受侵、核分裂象、子宫肌层受侵、月经状态、雌孕激素受体状态、治疗方式以及其他因素等[6]。在Nordal等[12]和Wolfson等[13]的预后分析中均认为分期、年龄是影响生存期的重要因素, 而与治疗方法无关。临床分期早及未绝经患者的预后好, 不同病理分型中子宫平滑肌肉瘤的5年生存率最高, 恶性中胚叶混合瘤最低。本研究显示, 2年生存率为50%, 5年生存率为25%。因为病例数较少, 对于子宫肉瘤预后的相关因素未做统计学分析。

子宫肉瘤临床症状不典型、扩散与转移常发生早、复发率高、预后差, 因此早诊断、早治疗是提高肿瘤患者生存率的重要措施。

摘要:回顾性分析18例子宫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子宫肉瘤的临床症状不典型, 以阴道异常出血为主, 预后较差。子宫肉瘤的治疗以手术为主, 术后辅以化、放疗。预后与患者年龄、FIGO分期相关。

子宫肉瘤165例临床病例探讨 篇7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在2000年6月—2014年6月期间内,该院一共收治的165例子宫肉瘤患者,经过全面检查后,所有患者均符合子宫肉瘤临床诊断标准。年龄最大的为68岁,最小的为41岁,平均年龄为50.7岁。165例患者均在自愿情况下参加该次调查研究。均排除患有严重的精神疾病以及不愿参加该次调查研究者。经过医护人员的仔细分析和对比后,所有患者在年龄、背景、学历、病情、文化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诊断方法

子宫肿物在短时间内不断增大,特别是发生在绝经之后阴道出血,并伴有突发性腹痛,子宫肌瘤可高度怀疑为子宫肉瘤。通过使用B超进行检查,可以看到子宫肉呈现出均匀的回声影,同时还可看到囊性发生病变、组织发生坏死等症状。通过使用诊刮以及宫腔镜方法获取病理,并把病理切片后进行检测[2]。

1.3诊断标准

I期:只有宫体受到肿瘤组织的侵犯。II期:宫颈受到肿瘤组织浸润。III期:超出了子宫的范围,累及盆腔的相关组织但未超出盆腔范围。IV期:肿瘤组织已经超出盆腔的范围,并发生远处转移。

1.4治疗方法

1.4.1子宫肌瘤切除治疗若患者为I型,大约有40%~50%可以通过把子宫切除而治愈。对于比较年轻的妇女来说,可采取子宫肌瘤切除术来进行治疗。对于手术完成后,病理检查被诊断为LMS的,包膜部分发生病变但没有侵及到血管的,应当考虑生育完成之后再把子宫切除。

1.4.2化学治疗通过采用化学治疗的方法,可以再很大程度上降低患者的复发率以及转移率。对于低分化LMS或Ⅲ、Ⅳ期LMS患者来说,手术后可给予进行全身化疗;对于I、Ⅱ期CMS、高分化的患者来说,手术后可进行化疗也无法提高生存率,一般不进行常规应用。比较有效的单一治疗药物包括有阿霉素和异环磷酰胺两种。

1.4.3放射治疗对于子宫肉瘤患者来说,放射治疗是一种辅助性的方法,一般可以划分为术前放疗以及术后放疗两种。治疗过程中,可结合患者的期别、以及具体的病理类型,可以采用50~60 Gy的放射剂量于腔内治疗,或者是采用加速器60 Co与患者的盆腔外进行放射治疗。

1.5统计方法

将研究结果的数据输入SPSS 22.2统计学软件,采用统计学分析数据,用(±s)用以表示计量,用[n(%)]表示计数资料,如果数据分析结果显示P<0.05,那么可以判断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各类肿瘤类型、分期

各类肿瘤类型以及分期对比,如下表1。

2.2各类I期病理

一共为101例,分为A组(仅全子宫切除)63例、B组(全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63例。B组治疗总体有效率显著优于A组(P<0.05),详细数据如下表2。

2.3各类II期病理

一共为44例,划分为C组(全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12例,D组(全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化疗)16例,E组(全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化疗+放疗)16例,E组治疗总体有效率优于C、D组,D组治疗总体有效率显著优于C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子宫肉瘤主要是由于肌瘤恶变导致的,绝经妇女为主要发病群体,属于比较罕见的一种疾病。对于年龄较大且患有子宫肌瘤女性来说,若肌瘤在短期内生长迅速,阴道同时伴有出血症状,则应引起高度重视,及时对病理进行检查确诊是肌瘤是否发生恶变。

子宫肉瘤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的过程当中,需要对组织进行冰冻然后进行病理检查,方能明确病变性质,最后在确定手术的范围。如果是已经绝经的妇女肌瘤呈现增大的趋势,则应该高度警惕疾病恶变的可能[3]。

一旦确诊为子宫肉瘤之后,需要及时根据病理类型以及期级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治疗,若耽误了最佳治疗时间则给治疗效果造成影响。分期、年龄、病理类型等都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及时发现病情并加以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对于已经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来说,需要定时到医院进行各项妇科检查,包括血肿瘤标志、X线胸片磟以及超声检查等等,有利于及时发现病情复发,及时控制。

该次研究观察结果可得出:(1)在165例子宫肉瘤患者以癌肉瘤最为常见,其次是平滑肌肉瘤。患者以I期人数最多,III期人数最少。(2)对于I期病人来说,采用全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优于仅采用全子宫切除术(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于II期病理患者来说,采用全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化疗+放疗效果优于采用全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化疗效果(P<0.05);而采用全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化疗效果又优于仅采用全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P<0.05)。该次研究结果与郝云波.子宫肉瘤30例临床特点及治疗体会中结论:(1)采用全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总有效率(88.6%)由于仅采用全子宫切除术治疗总有效率(61.5%);(2)采用全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化疗+放疗治疗总有效率(78.3%)优于采用全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化疗治疗总有效率(60.0%).(3)采用全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化疗治疗总有效率(64.2%)优于仅采用全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总效率(51.3%)的是相互一致的。

综合上述,断子宫癌肉瘤的的一个金标准就是病理检查,通过积极掌握患者不同病理类型并加以分析,可为临床下一步治疗提供有效借鉴和参考。此外,进一步提高健康危机意识,对高危人群及时进行检查,做到及早发现,及早治疗,从根本上改善预后,延长生存期限。今后,应进一步加深对子宫癌肉瘤疾病的诊断研究,为临床后期治疗提供更多准确的可靠依据,促使子宫癌肉瘤的诊治工作迈向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郝云波.子宫肉瘤30例临床特点及治疗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7(11):56-58.

[2]吴松.42例子宫肉瘤临床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3,(Z3):225-227.

[3]张咏梅,张雪玉.子宫肉瘤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J].宁夏医学杂志,2015,32(8):221-223.

[4]李艳艳,张修石,周洋.子宫癌肉瘤的MRI表现[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3,32(1):112-114.

[5]谷,周欣.620例子宫内膜间质肉瘤临床特征的系统评价[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2,22(10):90-93.

[6]庞厚清,杨太珠,杨帆,等.子宫肉瘤36例超声诊断分析[J].实用癌症杂志,2006,21(6):78-80.

[7]仲丽美,姜晓晶.子宫肉瘤的临床研究新进展[J].中国现代医生,2014,51(17):112-114.

上一篇:胀差控制下一篇:为师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