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早期保健

2024-09-26

儿童早期保健(精选10篇)

儿童早期保健 篇1

儿童时期是生长发育的快速阶段,早期综合发展是对儿童健康、儿童营养、儿童教育、环境与水污染及儿童保护等多方面的综合指导,早期综合发展在儿童保健机构得到大力推广。为探讨早期综合发展在儿童保健中的应用效果,2015年2月-2016年4月对接受早期综合发展教育的儿童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5年2月-2016年4月收集接受早期综合发展教育儿童100例作为观察组,年龄0~3岁,其中男58例,女42例,体重2.5~12.1 kg,平均(8.2±2.2)kg,身高44~118 cm,平均(73.5±6.6)cm。另外收集同期常规保健服务的0~3岁的儿童10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60例,女40例,体重2.6~12.2 kg,平均(8.3±2.3)kg,身高43~119 cm,平均(73.7±6.5)cm。两组儿童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方法:对照组进行常规保健服务。观察组按照早期综合发展模式进行指导,具体措施:当胎儿娩出后建立基本档案,对胎儿进行评估,6个月前每半个月体检1次,6个月后每个月体检1次,并于胎儿满月及周岁时进行智商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体化早期综合发展方案,指导家长合理营养,每天对婴幼儿进行抚触,增进感情交流,引导婴幼儿辨别各种颜色,陪伴他们玩耍,加强营养,合理饮食,提高观察、创造、思维、社交能力。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儿童发育商比较:观察组在语言、精细动作、大运动、个人社交及适应性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佝偻病及缺铁性贫血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出现佝偻病2例,发生率2.0%,出现缺铁性贫血3例,发生率3.0%。对照组出现佝偻病8例,发生率8.0%,出现缺铁性贫血11例,发生率11.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讨论

早期综合发展一般是指针对每个儿童各自的身体发展状况、心理特点、合理安排适宜的生活环境,组织策划一些有帮助性的活动,引导并教育儿童在身体素质、品格、道德素养等方面均达到健康状态[1]。婴幼儿早期综合发展教育是顺应时代需求,针对育儿的相关知识、营养指导,以及智能教育等高层次服务内容,进行系统、规范性指导,并且给予婴幼儿抚触、游泳、亲子活动等趣味游戏,提供常规保健指导未涉及的服务项目[2]。早期综合发展模式通过“评估指导监测评估”模式,以常规体检为基础,根据婴幼儿个体情况,制定个体化发展方案,定期组织育儿讲座,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充分发挥早期综合发展对婴幼儿身心发育的促进作用[3]。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影响着人类的生长、发育,而环境教育尤其是早期教育对儿童能力发展,具有明显促进作用[4]。

本组资料结果显示,观察组婴幼儿在语言、精细动作、大运动、个人社交及适应性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佝偻病2例,佝偻病发生率2.0%,出现缺铁性贫血3例,缺铁性贫血发生率3.0%;对照组出现佝偻病8例,佝偻病发生率8.0%,出现缺铁性贫血11例,缺铁性贫血发生率11.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早期综合发展可以明显提高婴幼儿的发育商,降低佝偻病及缺铁性贫血的发病率。

本研究中,对于初次保健就诊儿童,建立基本档案,根据体检结果,监测体格发育,评估营养与喂养情况,对儿童发育情况进行准确评估,指导家长进行抚触等个性化训练,实现了儿童保健系统的信息化、系统化管理,不仅节省了人力、物力,还有效提高了儿童保健质量,明显促进了儿童智能发育,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发展在儿童保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早期综合发展教育儿童10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保健服务,观察组按照早期综合发展模式进行指导。结果:观察组婴幼儿在语言、精细动作、大运动、个人社交及适应性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现佝偻病、缺铁性贫血幼儿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综合发展可以明显提高婴幼儿的发育商,降低佝偻病及缺铁性贫血的发病率。

关键词:早期综合发展,发育商,儿童保健

参考文献

[1]谢笑英.早期综合发展指导在社区儿童保健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2,26(3):67.

[2]乔明艳,王荣庭.荆州市部分儿童血液五种元素含量检测分析[J].实用医药杂志,2011,25(6):728.

[3]方琳.早期综合发展在基层儿童保健工作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9,10(3):355.

[4]Yvonne H,Carter.Lessons from the past,learning for the future:safeguarding children in primary care[J].The British journal of general practice:the journal of the Royal College of General Practitioners,2013,57(536):939-942.

儿童口腔保健 篇2

汪隼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预防儿童科副主任医师

医疗专长:儿童龋病、髓病、根尖周病、牙外伤及咬合诱导等。

专家门诊:周一下午

问:我家宝宝3岁,我想让他学习刷牙,该如何选用牙刷和牙膏呢?

汪隼:刷牙是去除菌斑、保持口腔清洁的重要自我保健方法。清除菌斑应从第一颗乳牙萌出开始。在哺乳或喂食后,家长就应该把纱布套于手指,轻轻擦洗孩子的牙齿和牙龈组织。随着乳牙的逐渐萌出,可先由家长代为刷牙,并培养幼儿对刷牙的兴趣。随着幼儿的成长,可以让他在家长的帮教和督促下,逐渐掌握刷牙的方法。刷牙次数为每天早晚各一次。

家长应为儿童选择软毛、刷毛较短且适合孩子口腔大小的牙刷,不仅有利于清洁牙齿和牙周组织,孩子操作时也较方便。

婴儿期刷牙不提倡使用牙膏,用清水即可。幼儿可以使用牙膏,但由于该年龄段的孩子可能会把部分牙膏咽下,长此以往,可能会导致氟中毒,故6岁以下儿童应在家长监督与指导下使用含氟牙膏,每次只需豌豆大小的牙膏即可。

问;我儿子7岁,目前正在换牙。由于他小时候蛀牙很严重,现在长恒牙了,有什么办法能预防再次蛀牙吗?

汪隼:龋齿(俗称蛀牙)是口腔常见病、多发病。要预防龋齿的发生,可以从以下环节入手:首先,细菌是致龋的主要因素,防龋的关键环节是控制菌斑。牙刷、牙膏、牙线、牙间清洁器等保健用品可清除口腔内的牙菌斑。其次,食物中蔗糖的致龋性最强,家长应限定孩子食用含蔗糖食品的次数及总量。第三,使用含氟牙膏、氟片、氟凝胶、含氟漱口水等含氟用品,可增强牙齿的抗龋能力;第四,对刚萌出不久的恒磨牙,可做窝沟封闭术以防龋。第五,养成定期检查的习惯,以便及早发现龋齿,及早治疗。

问:我侄子11岁,两天前在学校不慎摔跤,把一颗门牙磕掉一块,可以修复吗?

汪隼:在儿童口腔科,因外伤引起牙齿折断的病例并不少见。上颌前牙(俗称门牙)位于面部的最前面且较前突,特别容易受伤。鉴于你侄子已经11岁,前牙一般已经换为恒牙。如果磕掉一半的话,一定要及时治疗,用复合树脂修复牙冠,基本能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

若前牙的牙神经没有暴露,牙齿没有松动、移位,牙根没有折断的话,可以直接用复合树脂进行牙冠的修复。若前牙有松动、移位,或牙根折断等情况,则需要在修复的基础上,再固定一段时间;若前牙牙神经已经暴露,则需先处理完牙神经,然后再修复牙冠。

问:最近,我4岁的女儿总说牙痛。开始是吃饭的时候叫痛,后来发展到不吃饭的时候也叫痛。我很担心,她是不是蛀牙了?

汪隼:你女儿很有可能患了龋齿,而且可能已经波及到牙神经。疼痛是牙神经发炎的突出症状和重要临床表现,包括受到某些刺激后诱发的激发痛和未受外界刺激而发生的自发痛。激发痛多因过冷、过热食物的温度刺激,食物中的甜、酸刺激,或食物嵌入龋洞后所引起。自发痛或重或轻,重者可能有跳痛、持续痛,轻者疼痛不明显。急性牙神经发炎常常在夜间睡觉时发作,患儿常表现为睡不安稳或从熟睡中痛醒。你应尽早带孩子去医院检查,及早治疗。

问:最近,我发现我7岁的女儿晚上睡觉时,偶尔会磨牙。我很担心,磨牙会把孩子的牙齿磨坏吗,该怎么办?

儿童早期保健 篇3

近年来, 我国很多地方已逐步开始了对儿童的早期综合发展教育, 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因自然区域客观条件的差异、技术水平的限制等因素, 使部分基层保健机构对儿童早期综合发展工作的开展受到了一定的制约。我院本次对给予早期综合发展干预与常规保健的262名儿童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旨在观测早期综合发展干预在儿童保健中的应用优势,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本社区医院进行保健的262名儿童作为研究主体, 其中130例自愿选择常规保健设其为对照组, 其余132例自愿在常规保健基础上加强早期综合发展干预设其为观察组。两组年龄均不足6岁, 本次对存在先天遗传疾病、伤残畸形与出生窒息等疾病儿童均予以排除观察。两组男、女性例数分别为135、127例, 年龄0~6 (3.12±2.31) 岁为年龄平均数。两组上述差异不具显著性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本组130例儿童均给予常规系统保健, 每3个月对本组儿童行1次体格发育的测量。

1.2.2 观察组

本组132例儿童均在常规保健基础上加强早期综合发展干预。具体表现为: (1) 建立系统的健康档案, 充分评估儿童当前健康状况。依据脑部的5大功能区特点为每位孩子制定适宜的早期综合教育计划, 并给予一对一的干预指导。首先加强宣教, 耐心向每位家长介绍儿童常见的疾病与相关预防常识, 并依据每位孩子自身特点为其制定个性化的、适宜其身心发展需要的家庭训练方案。同时提供适合孩子年龄特征的画册、书刊与益智玩具等, 以开发其大脑潜能。 (2) 帮助家长充分认识早教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并定期接受社区安排组织的早教课程, 懂得如何科学正确地喂养孩子与防范疾病, 懂得与智能发育相关的知识与开发智力的方法。每个月邀请孩子的保健医生或是幼儿老师一起参与1次亲子游戏或是进行1次比赛活动等;每3个月为孩子举办集知识性与趣味性为一体的多种游戏活动, 以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创造力等综合能力水平, 努力为孩子们创建一个在医师指导下的以家庭训练为中心, 将社区与家庭结合起来的对儿童进行早期综合发展干预的平台。 (3) 营养干预:依据儿童自身发育状况, 1岁以内在予以补充维生素AD同时, 适当的晒太阳以增加钙的吸收。在4~12个月期间应给予适量补铁, 4个月以内应尽量进行母乳喂养, 并在孩子半岁后添加辅食。 (4) 健康指导:定期开展科学育儿培训班, 请儿保专家举办科学喂养、睡眠、疾病预防等专题讲座[4]。同时组织家长定期参与探讨育儿经验、得失的沙龙。

1.3 评价标准

随访1年, 对孩子发育商的评估依据儿童神经心理发育量表标准执行;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和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诊断标准参照我国卫生部 (1986) 颁布的小儿四病防治方案的简易诊断标准[5]。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 计数、计量资料分别用%与±s构成, 采用χ2和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发育商对比

观察组儿童大运动、精细动作等发育商状况明显较对照组更理想 (P<0.05) , 见表1。

2.2 两组小儿营养性疾病发病百分比对比

观察组佝偻病与缺铁性贫血病发生率分别为2.27%与3.79%, 对照组此两项的发生率分别为9.23%与10.00%, 组间此两项差异较大 (P<0.05) , 见表2。

3 讨论

早期综合发展是通过“评估-指导-监测-评估”模式, 以常规体检为基础, 根据婴幼儿个体情况, 制定个体化发展方案[6]。通过定期进行育儿方面的讲座与沙龙等组织活动, 及时发现育儿过程中出现和可能出现的问题, 并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 以求充分发挥早期综合发展对儿童身心发育的促进作用。儿童智能发育的优劣主要与其先天遗传、行为特征与生活环境等共同作用所决定。先天遗传以及后天环境不随儿童和家长的主观意志而转移, 但后天成长环境以及儿童所受的教育条件可以得到良好的创造和改善[7]。儿童期间机体的大脑发育最为快速, 此时具有较强的可塑性, 如能遵循儿童此阶段的身心发展规律, 并进行有针对性、有目的的训练, 可促进其心智的发育。

我院本次观察发现:观察组儿童大运动、精细动作等发育商状况明显较对照组更理想 (P<0.05) 。这是因为本组儿童在常规保健的基础上, 我们还注重为其成立健康档案, 对其健康状况给予充分评估, 并依据脑部功能分区采取一对一的保健指导, 借助画册、益智玩具、游戏等益智工具开发儿童大脑潜能, 使其记忆力、观察力、创造力等多种综合能力得到激发与锻炼。同时, 我们还注重对儿童常见疾病的预防、健康与营养干预的指导, 儿童尚处于生长发育期, 其机体对营养的需求量会不断增多, 而母乳中的营养成分却会越来越少, 如果不及时给予儿童增添辅食, 则会引起出现营养不良的现象。因此, 本研究中我们还注重指导观察组家长适时给予孩子补充维生素、钙、铁、锌等营养物质, 以促进孩子身体的健康发育。本次观察显示:观察组佝偻病与缺铁性贫血病发生率分别为2.27%与3.79%, 对照组此两项的发生率分别为9.23%与10.00%, 组间此两项差异较大 (P<0.05) , 有力证明了加强早期综合发展干预有利于孩子的身体发育与营养型疾病的预防。

总之, 给予儿童实施早期综合发展干预, 通过为其建立健康档案, 充分评估孩子身心健康状况, 并加强对其智能发育的训练以及营养等的指导干预, 可有效提升儿童智能的发育与降低其营养性疾病的发生率, 该法深具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王俊红.早期综合发展在儿童保健中的应用探讨[J].当代医学, 2013, 30 (14) :160.

[2]吴建, 张东霞, 李小芳, 等, 河南省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县高血压健康管理服务实施效果调查[J].郑州大学学报, 2012, 47 (4) :564-566.

[3]陈建标, 黄中成, 孔繁熙.早期综合发展在社区儿童保健中的推广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 2013, 20 (33) :152-154.

[4]王桂荣, 宋媛, 黄敏, 等, 早期综合发展在社区儿童保健中的推广应用[J].江苏卫生保健, 2011, 13 (2) :40-41.

[5]曹育雄.探讨早期综合发展在儿童保健工作中的推广及应用[J].中外医疗, 2012, 4:116-117.

[6]王冰.早期综合发展在儿童保健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 2013, 8 (18) :261-262.

儿童保健的最佳年龄 篇4

喂养最佳年龄。不少孩子患有程度不等的“厌食症”,父母为此苦恼不堪。儿童厌食的原因之一,就是忽视了进食关键期的喂养。所谓进食关键期,是指出生后5~7个月间,若在此期间能合理添加水果、蔬菜、蛋黄、米粥等辅食,给其食欲的发展以良性刺激,则可使儿童养成良好的进食习惯。

预防近视最佳年龄。研究表明,儿童在10~13岁期间是近视形成的高峰期,宜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防范:一是补充营养,除蛋白质、维生素外,钙、铬等元素已被证实为眼球发育的必需物质,牛奶、豆制品、动物肝、牛肉等也是儿童的必需食品;二是限糖食,糖为酸性食品,可消耗体内的钙,诱发近视;三是睡眠充足,维持交感与副交感神经的功能平衡;四是多锻炼,如放风筝、踢踺子、打乒乓球等体育活动,促进眼组织的血液供应和代谢。

健美牙齿最佳年龄。牙齿发育取决于两个阶段:一是从胎儿期2个月到出生,此为乳牙发育期;二是从出生后到8岁,为恒牙形成期。这两个阶段宜多安排豆制品、奶类、鱼虾以及各色蔬菜,保证牙齿强壮坚实,少患牙病。

防治口吃最佳年龄。口吃俗称“结巴”,多在2~5岁期间发生,故2~5岁为防治该病最佳年龄。措施有:注重对幼儿的语言训练,以掌握更多词汇,增强表达能力;父母本身应注意语言表达,给孩子以正确的学习表率。

语言发育最佳年龄。语言有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两种,小儿口头语言发育的关键期是2~3岁,4~5岁则进入书面语言发育的决定性阶段。宝宝一般从8~9个月开始牙牙学语,1岁便能掌握900~1000个单词,发展迅速。这期间应多与其对话,教其识字,以增强其背诵能力、对话能力,为入学做好准备。

矫治斜视最佳年龄。健康孩子在2~3岁时接受检查,可及早发现弱视、斜视等,以便及早矫正。奥妙在于小儿视力发育的关键年龄是1~3岁。以内斜视为例,一组手术治疗资料表明,超过2岁再做手术者,均留有不同程度的视功能损害。

儿童早期保健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的试验乡镇在应用一站式儿童保健服务前建册人数有1 010人,儿童保健管理人数902人,系统管理人数732人。

1.2方法

对一站式儿童保健服务应用前后乡镇的儿童保健管理质量进行观察,统计儿童保健管理率及系统管理系统情况,调查居民的应用前后满意度。

1.3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17.0软件对研究中的统计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实施一站式儿童保健服务前后保健质量比较

经统计,实施一站式儿童保健服务前,保健服务管理人数902例,占建册人数的89.31%;系统管理人数732例,占管理总人数的81.15%。实施一站式儿童保健服务后,管理率增加至97.67%,与实施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57,P=0.028);系统管理比例占实施后管理总人数的97.20%,与实施前相比也有统计学意义(χ2=10.542,P=0.015)。见表1。

2.2实施一站式儿童保健服务前后家长满意度调查

在实施一站式儿童保健服务前后均选择了100位儿童家长进行儿童保健服务的满意度调查,实施前,100位家长中有25例非常满意,39例基本满意,17例认为服务一般,19例不满意,总满意为81%。实施一站式儿童保健服务后,100位家长满意度调查中,41例非常满意,45例基本满意,11例一般满意,不满意3例,总满意度97%。实施前后家长总满意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548,P=0.021)。见表2。

3 讨论

一站式儿童保健服务是指在相对独立的区域中,依照规范化的服务流程为儿童提供现阶段开展的各种儿童保健服务项目,具体包括有儿童保健室、婴幼儿喂养室、儿童接种室、儿童观察区等,使儿童在一站式儿童保健服务中可按照规范化的流程方便地完成上述各种保健项目[4]。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前保健服务管理人数902例,占建册人数的89.31%,系统管理人数732 例,占管理总人数的81.15%。实施一站式儿童保健服务后,管理率增加至97.67%;系统管理比例占实施后管理总人数的97.20%。这表明应用一站式保健服务后乡镇医院就诊儿童人数显著增加,儿童保健管理率及系统管理率明显提高,提高了家长对儿童保健管理的重视。另外,通过对应用一站式保健服务前后随机挑选的100 例儿童家长进行的满意度调查发现,实施一站式儿童保健服务前儿童家长总满意度为81%,实施后满意度显著增高至97%,这说明一站式儿童保健服务模式将更专业规范的保健服务展现给儿童家长,使其改善了对乡镇儿童保健管理原有印象,增强了对乡镇儿童保健管理的信任,提高了对乡镇儿童保健管理的满意度,对促进家长更多正确了解儿童保健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此外,一站式儿童保健服务还使乡镇儿童保健工作变得更加快捷便利。应用一站式儿童保健服务之前,儿童保健与儿童疫苗接种属于独立的两个部门,需要同时接受体检保健和计划免疫的儿童需要在两个相对独立的区域往返进行两次缴费检查,这不仅十分麻烦,还很大程度上浪费了家长及儿童的时间,激起了其不满情绪,降低了家长对计划免疫之外的儿童保健服务的接受积极性[5,6]。而应用一站式保健服务后,家长只需为儿童进行简单的筛选和缴费等手续,即可方便地进行包括计划免疫在内的各项保健服务,不仅有效节约了家长和儿童的等待时间,还进一步提高了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7]。

儿童早期保健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文64例进行保健检查的儿童均为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儿童, 按照入院体检的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 观察组男10例, 女22例;年龄1~5岁, 平均年龄 (3±2.0) 岁。对照组男15例, 女17例;年龄0.5~6.5岁, 平均年龄 (3.5±3.0) 岁。两组小儿监护人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儿在一般临床资料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普通儿童保健服务模式进行保健:小儿出生后医生及其家属为其婴儿建立儿童保健卡, 按时为婴儿进行预防接种, 婴儿的喂养方式及护理均由家长自己护理保健。观察组采用一站式儿童保健服务模式进行保健:小儿从新生儿期就要通过科学健康正确的母乳喂养, 包括喂养姿势、含接姿势要正确, 保证早吸吮、勤吸吮, 母子间皮肤早接触、多接触, 按需哺乳, 及时判断母乳是否充足以保证母乳喂养的成功;母乳喂养6个月后小儿应进行混合喂养, 开始添加辅食, 应保证添加食物的多样化, 保证饮食营养的均衡、适量, 保持健康的体重, 并建立良好的喂养行为。针对脐带的护理, 脐带脱落之前应注意包扎的纱布有无渗血现象;小儿臀部的护理应注意勤换尿不湿, 清洁耳朵、新生儿的沐浴以及抚摸在新生儿期的护理极为重要;并及时识别新生儿危险症的表现, 若出现症状或体征均应及时送入医院, 产后42d后去医院或社区建儿童保健卡, 在适龄期进行预防接种。家长应按时对儿童进行体检, 例如儿童生长监测, 用儿童生长监测图对儿童的体重、身高等指标进行动态地观察, 了解生长发育的趋势, 早期发现生长缓慢现象, 进行有效的干预。并且按时进行听力的检测、口腔的保健护理、视力的保健等以及小儿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并积极治疗, 加强身心健康教育。

1.3 保健疗效判定 采用我院自拟保健效果满意度调查表, 对两组小儿保健满意度进行调查, 分别为满意、基本满意及不满意。 保健满意度= (满意+ 基本满意) /总例数 ×100%。疗效判定标准如下[3]:显效:通过儿童保健, 促进了小儿的身心健康, 身高、体重正常, 臀部、口腔、听力、视力等正常;有效:小儿的身高、体重等指标正常, 心理方面异常;无效:通过儿童保健, 小儿的身心健康, 身高体重不成比例, 出现呆小症、侏儒症等, 臀部、口腔、听力、视力护理保健没有效果, 有异常现象。 总有效率= (显效+ 有效) /总例数 ×100%。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其中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对比采用卡方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保健效果对比分析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9%, 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8.1%。两组疗效对比,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这说明两组保健疗效有差距, 见表1。

2.2 保健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保健满意度为100%, 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4.4%, 两组对比差异显著 (P<0.05) , 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2。

3 讨论

小儿的保健极为重要[4], 在新生儿期, 小儿刚开始脱离母体独立的生活, 小儿生存的内外环境发生巨大的变化, 从而易使小儿发生体温不升、体重下降的体征, 最终产生如产伤、窒息、感染、溶血等各种疾病, 此时的小婴儿发病率、死亡率高。因而关于小儿的保温、喂养、清洁卫生、消毒隔离等方面应加强保健。对于婴幼儿期的儿童生长发育速度较前减慢, 尤其在体格发育方面。小儿活动范围渐广, 接触周围事物增多, 识别危险的能力不足, 需注意防止意外创伤和中毒。又因小儿为混合喂养阶段, 需注意防止营养缺乏和消化紊乱。此阶段由于接触外界较广, 小儿自身免疫力仍低, 传染病发病率较高, 需要注重保健。学龄前期儿童体格发育速度较前又减慢, 达到稳步增长, 而智能发育更趋完善, 应根据这个时期具有高度可塑性的特点, 从小培养优良的美德。学龄前期小儿防病能力有所增强, 但因接触面广, 仍可发生传染病, 易患急性肾炎、风湿病等, 应做好预防保健工作。学龄期的小儿体格生长仍稳步增长, 智能发育较前更成熟, 是长知识、接受文化科学教育的重要时期, 但要注意预防近视眼和龋齿, 矫治慢性病灶[5]。64例保健小儿, 在采用一站式儿童保健服务模式进行保健和普通儿童保健服务模式进行保健的保健效果及保健满意度效果的对比中, 一站式儿童保健服务模式保健效果较好, 满意度高, 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许培斌, 宋苏萍.儿童保健技术服务体系的构建及运行〔J〕.中国妇幼保健, 2007, 22 (35) :4946-4947.

[2]谢万忠, 黄宏云, 李宗年, 等.沙市区儿童保健工作现状与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 2008, 23 (18) :2489-2490.

[3]卢延芳.一站式儿童保健服务模式与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2, 5 (12) :116-117.

[4]何能清, 黄俊芳, 贺卫权, 等.新型社区儿童保健服务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全科医学, 2010, 13 (19) :2169-2171.

儿童早期保健 篇7

1 资料与方法

2008年10月~2011年2月间于我院住院分娩的孕妇,共收集600例。其中,从孕早期开始即建立母子保健手册,并定期接受保健指导和健康教育的孕妇312例,设为实验组,组中孕妇平均年龄27.8岁;初产妇233例,经产妇79例。未建立母子健康手册和定期接受保健指导及健康教育的孕妇共288例,设为对照组,孕妇平均年龄25.7岁;初产妇212例,经产妇76例。两组孕妇在平均年龄、是否为初产、文化程度、心理状态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孕妇在入院后妊娠并发症如失血性休克、妊娠性高血压综合征等以及最终的分娩结局进行比较分析。

2 结果

两组孕妇的妊娠结局比较,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实验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临床上通常将妊娠全过程(共约40周)划分为3个阶段。其中,妊娠第12周末以前称之为妊娠早期(即孕早期),从第13~27周末称为妊娠中期(或者孕中期),第28周及以后阶段称为妊娠晚期(或者孕晚期)。孕早期是胎儿发育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也是妊娠的高危阶段,孕妇较容易发生流产,甚至当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等影响时可能导致胎儿发育异常,严重时极易导致妊娠终止[2,3]。尽管如此,对于大多数的正常妊娠来说,只要注意对孕妇进行孕早期相关方面的保健指导,孕早期轻度的妊娠反应等均较容易耐受与克服。但是,对于部分高危人群(如长期不孕患者或者有多次流产经历或有畸形及遗传病儿生育史和对环境变化不易适应的患者等),其发生流产以及妊娠异常的概率要高于正常人群。因此,从孕早期开始即给孕妇建立母子保健手册,定期对孕妇及其家属进行妊娠期相关方面的保健指导和健康教育工作,对于保护母婴的安全与健康,提高妊娠的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

根据本研究中对母子保健手册的建立以及此期间的对孕妇的保健指导和健康教育情况的分析,结合笔者在实际工作中的经验体会,总结归纳了在孕早期的保健以及对孕妇的指导教育中需注意的一些问题:首先,在初始的检查中应尽早明确对妊娠的诊断,以便能够及时给予孕妇健康指导以利于母婴的安全与健康。例如,对于月经规律的育龄期妇女,一旦发现月经过期未至,则首先应考虑到有妊娠的可能,结合血、尿HCG检查,如结果显示为阳性,或者必要时再结合超声波检查结果尽早确定对妊娠的诊断。其次,对于已明确诊断妊娠的妇女,应尽早将其列入孕早期保健指导对象,建立母子保健手册,定期对其进行孕期保健指导和健康教育,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如有需要与可能,可对其进行系统监护,以期能够尽早发现异常,及时予以相应处理,增进母婴安全与健康。最后,在母子保健手册建立后,要定期对孕妇进行必要的体检以及孕期保健教育。通过例行的体检和化验检查,了解孕妇的健康状况以及有无和妊娠相关的危险因素以确定是否需要孕期的监护和处理;对孕妇进行盆腔检查以了解软产道有无异常,对妊娠或者分娩有无影响,便于有影响时及时处理;进行必要的家族遗传史以及既往孕产史的咨询与了解,对孕妇的周围生活环境、职业、营养状况以及用药情况进行详细的了解,作为孕期保健和分娩期的参考。对孕妇进行必要的孕期健康教育指导,指导孕妇有规律的起居生活,保证睡眠的时间,避免过劳,同时每日还要适当的进行活动[4];要注意保持室内的空气清新,尽量避免到空气污浊或者污染较严重的环境中活动;衣着要尽量宽大舒适,注意保暖,尽可能避免疾病的发生,需用药时咨询医生或药师,严格遵循医嘱;注意营养的均衡,避免营养失调;定期按时地接受产前保健检查及健康教育指导[5]。

本研究总结的结果显示,从孕早期开始即建立母子保健手册,对孕妇定期进行孕期保健指导和健康教育,使孕妇或者家属掌握一定的孕期保健知识,注意孕期健康的自我监护,遇到异常情况时及时就诊,积极配合治疗,大大改善了妊娠并发症以及胎儿死亡的发生情况,对于提高妊娠的质量以及实行优生优育都有着积极的意义以及广阔的应用前景。在有条件的地区应积极地推广和普及,使这一手段制度化,孕期保健能够惠及大多数孕妇,以使获得良好的妊娠结果,提高人口的素质。

摘要:目的:探讨孕早期建立母子保健手册对妊娠结局的重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00例于我院住院分娩的孕妇,对是否建立母子保健手册与妊娠结局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600例住院分娩的孕妇,在门诊建母子保健手册并定期接受保健指导的孕妇312例,未建保健手册的孕妇288例。建保健手册组并发症及死胎的发生率显著低于未建保健手册组。结论:孕早期即建立母子保健手册并定期接受健康教育有利于降低妊娠并发症的发生率,帮助孕妇顺利度过妊娠期并达到圆满结局。

关键词:孕早期,母子保健手册,妊娠并发症

参考文献

[1]石燕,曾勇,邓春霞.孕期保健对产妇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6(7):486-489.

[2]李坤捷,蔡忠慧,张淑文.孕前、孕早期干预对降低群体出生缺陷的研究[J].中国优生优育,2009,15(1):57-58.

[3]史春.孕期健康教育对妊娠结局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09,(24):2914-2915.

[4]唐静.心理社会因素对孕产妇及胎儿心理生理影响的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3):183.

儿童心理保健技术规范 篇8

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行为特征, 定期对儿童进行心理行为发育评估, 及时掌握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行为发育水平, 营造良好环境, 科学促进儿童健康发展。早期发现、及时干预、消除影响儿童心理行为发育的生物、心理和社会不利因素, 早期识别儿童心理行为发育偏异, 有针对性地开展随访、干预和健康管理。

二、服务对象

辖区内0~6岁儿童, 包括健康儿童、高危儿童、心理行为发育异常儿童。

三、内容与方法

(一) 健康儿童。

在儿童健康检查同时进行儿童心理行为发育监测与指导。

1. 监测方法

在健康检查时, 根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的条件, 结合家长需要, 至少选择以下方法之一进行心理行为发育监测。

(1) 儿童生长发育监测图:监测8项儿童行为发育指标 (抬头、翻身、独坐、爬行、独站、独走、扶栏上楼梯、双脚跳) , 了解儿童在监测图中相应月龄的运动发育情况。如果某项运动发育指标至箭头右侧月龄仍未通过, 提示有发育偏异的可能。

(2) 预警征象:根据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问题预警征象 (表1) , 检查有无相应月龄的发育偏异, 并在“□”内打“√”。出现任何一条预警征象应及当时登记并转诊。

(3) 标准化量表:使用全国标准化的儿童发育筛查量表, 如小儿智能发育筛查量表 (DDST) 、0~6岁儿童发育筛查量表 (DST) 等进行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问题的筛查评估。

2. 转诊

筛查结果可疑或异常者, 应当登记 (附件1) 并转诊至上级妇幼保健机构或其他医疗机构的相关专科门诊, 并进行随访。

3. 预见性指导

在儿童定期健康检查过程中, 应当以儿童心理行为发育特点为基础, 根据个体化原则, 注重发育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特点, 给予科学的心理行为发育的预见性指导。

(1) 新生儿期

1) 强调母婴交流的重要性, 鼓励父母多与新生儿接触, 如说话、微笑、怀抱等。

2) 学会辨识新生婴儿哭声, 及时安抚情绪并满足其需求, 如按需哺乳。

3) 新生儿喂奶1小时后可进行俯卧练习, 每天可进行1~2次婴儿被动操。

4) 给新生儿抚触, 让新生儿看人脸或鲜艳玩具、听悦耳铃声和音乐等, 促进其感知觉的发展。

(2) 1~3个月

1) 注重亲子交流, 在哺喂、护理过程中多与婴儿带有情感的说话、逗弄, 对婴儿发声要用微笑、声音或点头应答, 强调目光交流。

2) 通过俯卧、竖抱练习、被动操等, 锻炼婴儿头颈部的运动和控制能力。

3) 增加适度的听觉、视觉和触觉刺激, 听悦耳的音乐或带响声的玩具, 用鲜艳的玩具吸引婴儿注视和跟踪。

(3) 3~6个月

1) 鼓励父母亲自养育婴儿, 主动识别并及时有效的应答婴儿的生理与心理需求, 逐渐建立安全的亲子依恋关系。

2) 培养规律的进食、睡眠等生活习惯, 多与婴儿玩看镜子、藏猫猫、寻找声音来源等亲子游戏。

3) 营造丰富的语言环境, 多与婴儿说话、模仿婴儿发声以鼓励婴儿发音, 达到“交流应答”的目的。

4) 鼓励婴儿自由翻身、适当练习扶坐;让婴儿多伸手抓握不同质地的玩具和物品, 促进手眼协调能力发展。

(4) 6~8个月

1) 父母多陪伴和关注婴儿, 在保证婴儿安全的情况下扩大活动范围, 鼓励与外界环境和人接触。

2) 经常叫婴儿名字, 说家中物品名称, 培养婴儿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引导婴儿发“ba ba”、“ma ma”等语音, 提高其对发音的兴趣。

3) 帮助婴儿练习独坐和匍匐爬行, 扶腋下蹦跳;练习伸手够远处玩具、双手传递玩具、撕纸等双手配合和手指抓捏动作, 提高手眼协调能力。

(5) 8~1 2个月

1) 帮助婴儿识别他人的不同表情;当婴儿出现生气、厌烦、不愉快等负性情绪时, 转移其注意力;受到挫折时给予鼓励和支持。

2) 丰富婴儿语言环境, 经常同婴儿讲话、看图画。让婴儿按指令做出动作和表情, 如叫名字有应答, 懂得挥手“再见”。

3) 帮助婴儿多练习手-膝爬行, 学习扶着物品站立和行走;给婴儿提供杯子、积木、球等安全玩具玩耍, 发展手眼协调和相对准确的操作能力。

4) 增加模仿性游戏, 如拍手“欢迎”、捏有响声的玩具、拍娃娃、拖动毯子取得玩具等。

(6) 1 2~1 8个月

1) 给予幼儿探索环境、表达愿望和情绪的机会。经常带幼儿玩亲子互动游戏, 如相互滚球、爬行比赛等;引导幼儿玩功能性游戏, 如模仿给娃娃喂饭、拍睡觉等。

2) 多给幼儿讲故事、说儿歌, 教幼儿指认书中图画和身体部位, 引导幼儿将语言与实物联系起来, 鼓励幼儿有意识地用语言表达。

3) 给幼儿提供安全的活动场所, 通过练习独立行走、扔球、踢球、拉着玩具走等活动, 提高控制平衡的能力。

4) 鼓励幼儿多做翻书页、盖瓶盖、用笔涂鸦、垒积木等游戏, 提高认知及手眼协调能力。

(7) 1 8~2 4个月

1) 家长对待幼儿的养育态度和行为要一致。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 给幼儿自主做事情的机会, 对幼儿每一次的努力都给予鼓励和赞扬, 培养其独立性和自信心。

2) 学习更多词汇, 说出身边物品名称、短语, 鼓励用语言表达需求和简单对话;学习区分大小, 匹配形状和颜色等。

3) 提高幼儿身体动作协调能力, 学习扶着栏杆上下楼梯、踢皮球、踮着脚尖走和跑, 握笔模仿画线, 积木叠高等。

4) 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 如用匙进食、用杯子喝水, 学习脱袜子、脱鞋;固定大小便场所, 练习示意大小便。

(8) 2 4~3 0个月

1) 鼓励幼儿帮助家长做一些简单的家务活动, 如收拾玩具、扫地、帮忙拿东西等, 促进自信心的发展, 激发参与热情。

2) 当幼儿企图做危险的活动时, 应当及时制止;出现无理哭闹等不适宜的行为时, 可采用消退 (不予理睬) 或转移等行为矫正方法, 让幼儿懂得日常行为的对与错, 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 教幼儿说出自己的姓名、性别、身体部位以及一些短句和歌谣。学习执行指令, 用较准确的语言表达需求;培养幼儿理解“里外”、“上下”、“前后”等空间概念。

4) 学习独自上下楼梯、单腿站, 提高身体协调及大运动能力;通过搭积木、串珠子、系扣子、画画等游戏, 提高精细动作能力。

(9) 3 0~3 6个月

1) 提供与小朋友玩耍的机会, 鼓励幼儿发展同伴关系, 学习轮流、等待、合作、互助与分享, 培养爱心、同情心和自我控制能力。

2) 通过与小朋友玩“开火车”、“骑竹竿”、“过家家”等想象性和角色扮演游戏, 保护和培养幼儿的兴趣和想象力。

3) 经常给幼儿讲故事, 并鼓励幼儿复述简单故事, 教幼儿说歌谣、唱儿歌、讲述图画, 不断地丰富词汇,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 练习双脚交替上楼梯、走脚印、跳远等, 提高身体协调能力。通过画水平线、画圆形、扣扣子、穿鞋子等, 提高精细动作能力。

5) 逐步培养规律的生活习惯, 学习自己洗手、进食、穿衣、大小便等生活技能。帮助幼儿学会适应新环境, 做好入园准备。

(10) 3~4岁

1) 允许儿童在成长中犯错, 让其学会从错误中汲取教训。以正确方法纠正不良行为, 避免简单粗暴的管教方式。

2) 帮助儿童适应集体环境, 逐渐建立良好伙伴关系。关注分离焦虑情绪, 引导适当的表达, 妥善处理和缓解消极情绪。

3) 采用丰富的词句与儿童对话、看图讲故事, 耐心听其说话及复述故事, 鼓励儿童发现、提出问题并认真回答。交流时注意与儿童眼睛平视。

4) 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 鼓励儿童练习走直线、走和跑交替、攀登、骑三轮车等, 学习折纸、剪纸、画画、玩橡皮泥、使用筷子等。

5) 通过有主题的角色扮演等团体游戏, 鼓励儿童自由联想、保持其好奇心。培养儿童注意力及对事物的观察力, 引导和培养兴趣爱好。

6) 帮助儿童学会遵守生活、游戏和学习的规则, 鼓励儿童独立完成进食、穿衣、入厕大小便等力所能及的事情。

(11) 4~5岁

1) 培养儿童的独立意识;帮助儿童正确认识性别差异, 建立自我性别认同。

2) 引导儿童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要求, 逐渐学会控制情绪和行为。鼓励儿童多接触社会, 遵守各种规则, 强化其乐于助人的意识。

3) 增加猜谜语等简单的抽象思维游戏, 学习按形状、大小、颜色、性质、用途等将物品进行归类, 帮助儿童认识事物的规律和内在联系。

4) 学习儿歌、讲故事、表演节目;练习跳绳、扔球、接球;练习复杂图形剪纸、摆拼图、搭积木等。

5) 注重培养儿童生活自理能力, 在实际生活中学习整理和保管自己的玩具和图书。

(12) 5~6岁

1) 给儿童设立适当的行为规范, 引导儿童遵守社会与家庭生活规则和要求, 对儿童的各种努力与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促进儿童的自尊和自信的发展。

2) 让儿童在活动中自己感受困难, 适度、适量体验挫折, 并为克服困难做出努力, 培养其坚持和忍耐的品质。

3) 逐渐学会了解他人的感受和需求, 懂得与人相处所需的宽容、谦让、共享与合作, 同情、抚慰、关心和帮助他人。

4) 鼓励儿童仔细观察周围事物及其相互关系, 促进有意注意的发展。多与儿童交流幼儿园及周围发生的事情, 积极回答儿童提出的问题。

5) 练习跳绳、单脚跳、拍皮球等;经常画图画、做手工、玩创造性游戏。学会整理书包、文具及图书等物品, 做好入学前的准备。

(二) 高危儿童。

1. 管理对象

(1) 早产 (胎龄<3 7周) 或低出生体重 (出生体重<2500克) 。

(2) 宫内、产时或产后窒息, 缺氧缺血性脑病, 颅内出血。

(3) 高胆红素血症, 新生儿惊厥, 持续性低血糖。

(4) 新生儿期严重感染性疾病 (如化脓性脑膜炎、败血症等) 。

(5) 患有遗传病或遗传代谢性疾病 (如先天愚型、甲状腺功能低下、苯丙酮尿症等) 。

(6) 母亲患有中度以上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糖尿病、严重感染 (如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 等。

2. 管理方法

(1) 登记管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为儿童建立健康档案时, 通过询问家长或查阅围产保健手册, 确定高危儿童。填写“高危儿童及心理行为发育异常儿童登记表” (附件1) , 转诊至上级妇幼保健机构, 并进行随访。

(2) 专案管理:区 (县) 级及以上妇幼保健机构接诊高危儿童, 并填写“高危儿童专案管理记录” (附件2) , 纳入到专案管理。

(3) 结案与转诊:连续两次评估正常并年满1周岁的高危儿童可结案。筛查结果可疑或异常者, 转诊到妇幼保健机构或其他医疗机构的相关专科门诊进行诊断和早期干预。

3. 专案管理内容

(1) 监测次数:对转诊的高危儿童进行心理行为发育监测评估, 每季度至少1次, 可根据监测手段和实际情况决定发育监测密度。

(2) 监测方法:应当使用全国标准化的儿童发育量表 (如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评分法 (NBNA) 、DDST、DST等) 以及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问题预警征象进行高危儿童心理行为发育的监测评估。

(3) 咨询指导

1) 根据筛查结果对儿童养育人进行结果解释。

2) 针对筛查中发现的养育及发育问题进行咨询指导。

3) 对需要转诊进行诊断和干预的儿童家长解释转诊原因及目的。

(三) 心理行为发育异常儿童。

1. 管理对象

(1) 一般心理行为发育问题:不适当的吸吮行为、咬指 (趾) 甲、饮食行为问题、睡眠问题、遗尿、过度依赖、退缩行为、屏气发作、暴怒发作、习惯性摩擦综合征等。

(2) 常见心理行为发育障碍:精神发育迟滞、言语和语言障碍、孤独症谱系障碍、异食癖、拔毛癖、口吃、睡眠障碍、分离性焦虑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抽动障碍、对立违抗性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等。

儿童心理障碍还包括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症、焦虑症、恐惧症、强迫症、神经性厌食症、贪食症等, 遇到此类儿童应当及时转诊至精神专科门诊或专科医院。

2. 管理方法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在儿童健康检查时发现的心理行为发育异常儿童, 转诊至区 (县) 级及以上妇幼保健机构的心理行为发育门诊。心理行为发育门诊接诊一般心理行为发育问题和常见心理行为发育障碍儿童, 进行评估、初步诊断和咨询指导。诊断困难者应当及时转诊至心理相关专科门诊或专科医院, 并协助康复治疗。

四、

服务流程

五、工作要求

(一)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在儿童健康检查基础上, 进行儿童心理行为发育监测和预见性指导, 早期发现高危儿童, 及时登记转诊。区 (县) 级及以上妇幼保健机构设立高危儿童监测管理门诊和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门诊, 负责辖区内高危儿童专案管理和心理行为发育异常儿童的评估识别、咨询指导和转诊。

(二) 从事儿童心理保健工作的医护人员应定期接受儿童心理保健及精神医学专业技术培训, 并取得培训合格证书。

(三) 开展儿童心理保健工作的专业人员应掌握心理行为发育监测方法, 注重个体化差异, 正确解释测验结果, 强调保密原则。根据结果给予科学指导。

(四) 区 (县) 级及以上妇幼保健机构应有环境适宜的高危儿童监测管理和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门诊用房, 配备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量表和工具。

六、考核指标

儿童早期保健 篇9

炎热夏季如何给孩子正确地补水成为广大家长十分关心的热点问题。水是人体最重要的物质,营养的运输,重要的物质代谢和生理活动都需要水的参与。

补什么水?

目前市场上小儿饮用水品种繁多,从健康的角度来看,白开水是最好的饮料,它不含卡路里,煮沸后自然冷却的凉开水最容易透过细胞膜促进新陈代谢,增加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不用消化就能为人体直接吸收利用,纯净的白开水最容易解渴,有调节体温、输送养分及清洁身体内部的功能,增进机体免疫功能,提高人体抗病能力。

现在城市家庭绝大多数都在用饮水机,长时间饮用纯净水,对孩子身体健康不利,因为它进行了多次净化,虽然纯净,但是在过滤杂质的同时,把水中本来存在的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也滤掉了,这样一来,人在喝水的时候就不能像饮用自来水一样补充人体必需的矿物质。

现有无数调查资料显示,目前小儿的体重呈两极发展态势,不是太胖就是太瘦。据分析,喝饮料过多是重要因素之一。食欲旺盛而大量喝饮料的孩子因热量摄入过多而引起肥胖;一些食欲差的孩子则由于喝饮料影响正餐,因热量摄入不足而导致消瘦。任何含糖饮料或机能性饮料都不如白开水对身体健康有益,对于肥胖儿童来说,则最好不要喝饮料。这是因为会减慢肠胃道吸收水分的速度。饮料中过量的人工色素在体内积蓄会干扰多种酶的功能,色素沉附在儿童柔嫩的消化道黏膜上,极易引起消化不良。

补多少水?

除母乳喂养外,婴儿每天每公斤体重20~30毫升水,1~3岁幼儿每天每公斤体重30~40毫升水。炎热季节略多,寒冷季节略少些。也可根据孩子尿色来判断,正常尿液为淡黄色,如果颜色太浅,则可能是水喝得过多,如果颜色偏深黄,则表示需要多补充一些水了。建议给孩子喝30摄氏度以下的温开水最好,这样不会过于刺激肠胃道的蠕动,不易造成血管收缩。像橙汁、可乐等含糖饮料口感虽好,但不宜多喝,每天摄入量应控制在一杯左右,最多不要超过200毫升。

什么时候补水最好?

1清晨起床饮一杯温热的白开水。

2在两顿饭期间适量饮水,最好隔1~2小时喝一杯。

家长要监督孩子午睡

上海市儿科研究人员对市内1812名1~6岁儿童睡眠状况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2~3岁组儿童的平均睡眠时间均明显低于国外同龄儿童的平均睡眠时间。4~5岁组的睡眠总时间与国外相仿。由此可见,国内学龄前儿童普遍存在着睡眠时间不足的问题,监督他(她)们午睡则可起到弥补睡眠不足的作用。

美国儿科研究人员曾对1200名儿童做了测试,其中一组午睡,另一组则从不午睡,结果前者比起后者来往往精力较充沛,注意力较集中,记忆力较好,反应较灵敏,逻辑表达能力较强,特别是下午的学习效率大大提高了。

炎热夏季中,许多孩子没有养成午睡习惯,喜欢到户外活动也容易中暑。鉴于此,夏季里家长一定要督促孩子午睡1~2小时:幼儿园可以为孩子们准备枕头和毛毯,集体午睡。

儿童应少吃冷饮

“小精灵”平时最爱吃的零食就是冷饮。一到热天,放学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打开冰箱拿冰激凌吃,每天要吃2~4支,有时晚上还要喝一罐冰牛奶。近些日子,她老是喊肚子痛,服过镇痛药水可缓解,前天腹痛又发作,额头冒汗,面色苍白,家长赶紧把她送到市儿童医院,医生给她做纤维胃镜检查,发现孩子已经患上慢性胃炎。

胃的表皮有一层粘膜,能分泌粘液层覆盖在胃的表面,这层粘液能保护胃自身不被消化液消化掉。冷饮的温度一般要比胃内温度低20℃-30℃,长期过量的冷食物进入胃,会使胃黏膜下血管收缩,粘膜层变薄,使保护胃的“天然屏障”——粘液层受到破坏,导致胃的防卫能力下降,胃酸和胃蛋白酶的侵袭力增加,出现粘膜水肿和糜烂,最终形成慢性胃炎。学龄前儿童自控能力较差,夏天往往喜欢吃冷饮来解暑,几乎是对冷饮“来者不拒”。因此,作为家长一定要控制10岁以下儿童冷饮摄入量,一般来说,每天吃冷饮不超过150克,最好是分多次吃,不要一次进食太多。

防蚊虫叮咬

炎热夏日是各种蚊虫活跃季节,而黄昏或夜晚则是蚊虫最容易叮咬人的时段,如何躲开蚊虫的袭击是一个大难题。对付叮咬人的蚊虫,目前家庭普遍使用的各种气雾杀虫剂、灭蚊片和蚊香等产品,尽管厂商在包装上都标有“对人畜无害”字样,实际上这些产品大都采用菊酯类的溴氰菊酯作为杀虫有效成分,且气雾杀虫剂和蚊香都属短效杀虫剂,需要每天使用,对人类身体有害,尤其是大脑发育还未完善的婴幼儿和儿童。驱蚊产品中的化学成分会对人类的呼吸道、皮肤黏膜产生危害,而且年龄越小影响越大。

临床儿科医生观察到,每到夏天有很多皮肤过敏、感冒咳嗽和哮喘患儿前来就诊,问及原因,许多都是由于夜间使用蚊香驱蚊引发的。确实,蚊香成分比较复杂,即便是电蚊香,在燃烧时也会形成烟雾微粒,当卧室空间较小,烟雾微粒浓度较大时,很容易造成咳嗽、胸闷反应,甚至诱发哮喘。事实上,长期过量吸入杀虫剂的气雾会损伤人的肝脏、肾脏、神经系统、造血系统。特别是劣质蚊香中掺有敌敌畏等有机磷农药,燃烧时农药散布在烟雾中,被孩子吸入易致中毒,对大脑发育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家长在选购驱蚊剂时一定要选择专门给孩子用的产品,而且气味越不明显、烟雾越少越好,这些产品考虑到宝宝的耐受性,使用起来更安全。

儿童孤独症的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院儿科与坪山防保所儿保(现已改为坪山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配合龙岗区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采用《婴幼儿社会沟通与象征性行为发展量表》、0~6岁儿童神经心里发育检查表及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于2009年9月始,对1~2岁儿童进行孤独症的早期筛查,共筛查2 960人,其中确诊孤独症的9人,可疑54人,均转到专门训练机构进行治疗;另发现语言迟缓198例,社交问题16例,象征性行为问题38例对这部分问题儿童进行早期干预,至2012年12月,症状已明显改善,未发展成孤独症。

1.2 方法

具体治疗措施有:(1)结构教育:该理念是由美国Schopler[3]博士提出的,结构教育主要是对儿童的语言、社会交流等作指导,该教育方法不受场地的限制,在家庭或是培训机构都可展开,可以有效改善患儿在社会交流、语言障碍、狭窄兴趣范围方面的问题;(2)行为疗法:行为疗法用来纠正患儿的社会行为,将不良的社会行为进行遏制与消除,保证患儿能得到个体化、科学化的行为纠正指导,并且患儿年龄越小,行为疗法的疗效越好,在5岁后开始行为疗法疗效往往不尽如人意,主要原因是患儿年龄较大时,有自己的思想,难以重新塑造;(3)干预人际:孤独症儿童对人好坏的鉴别能力严重缺陷,所以要将好的正确的人际交往的对象和方式引导给患儿;(4)音乐治疗法:音乐疗法对孤独症儿童也有很好的疗效,由于孤独症儿童往往对特定的声音有特殊反应,由此可以通过播放不同的音乐观察患儿的反应。音乐疗法不仅仅对患儿的生理产生反应,对心理层面也会有共鸣,通过音乐的刺激来开启患儿对外界的交流。听觉统合训练(AIT)是音乐疗法的一种延伸,通过播放调制的音乐后,刺激患儿大脑活动,加快活动频率使患儿沉浸于乐观向上、开朗活泼的氛围中,以此达到改善患儿社会交往、语言障碍的目的。(5)身体训练:参加各种活动游戏,加强患儿与外界及与同龄小朋友的接触时间,激发患儿对外界的好奇与向往。

1.3 观察项目

观察儿童在早期干预后症状缓解情况。

1.4 统计方法

实验所得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

2 结果

从2 960例儿童中筛选出的疑似孤独症儿童在经过早期积极的干预后至2012年12月,症状已明显改善,未发展成孤独症,而9例确诊为孤独症患儿也明显改善,见表1。

注:*干预后与干预前相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3.1 孤独症及疑似孤独症症状

具体的临床症状有(1)儿童孤独症最主要的症状就是缺乏正常的社会交往能力,正常儿童在玩耍时会与母亲或他人目光对视,并露出微笑,而孤独症儿童缺乏这一现象,他人难以用笑声、夸张的动作或表情等吸引患儿的关注,不会对最亲近的人表现出想要依赖的感觉,而这种对亲人依赖的现象是婴儿社会情感的表达,儿童孤独症难以形成这种对母亲或其他亲人明显的依赖感,不论是亲人还是陌生人都没有明显的亲疏之分;(2)语言障碍孤独症患者语言障碍突出,这是诊断孤独症极为重要的一项参考指标。孤独症儿童在能够用语言表达情感的阶段往往沉默寡言,同时身体语言同样存在障碍,儿童应有的咿呀声、手舞足蹈动动作在孤独症儿童身上几乎看不到,当有人要求患儿用手指向某个物体时,很少得到回应,更多的是沉默不语,所以往往有家长误以为儿童听力障碍[4],来就诊后才发现是孤独症儿童;(3)正常儿童有广泛的兴趣,在儿童时代几乎对所有的东西都感到好奇与疑问,特别是第一次看到或接触到的东西尤为感兴趣。孤独症儿童相反,只对很少的东西感兴趣,一旦对一个玩具产生兴趣后,就不愿意尝试新的玩具,对一些声音、动作特别敏感,会出现一个人时无原因的拍手、跑动刻板动作。有研究认为刻板动作和极其狭窄的兴趣在儿童早期表现不明显[5],往往在年龄较大时出现几率比较高。

3.2 干预效果

通过上述干预措施对患儿进行早期干预后,9例确诊为孤独症患儿明显改善,54例疑似病例疗效显著,仅有12例语言迟缓、1例社交障碍、3例象征性行为问题,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儿童孤独症是目前比较多见的儿童疾病之一,和遗传有一定的关系,但是通过及早的诊断和干预可以有效的控制病情发展,并帮助患儿恢复健康,重新回归社会,享受正常儿童都能享受的一切。

参考文献

[1]静进.儿童孤独症的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治疗[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7,15(5):453-454.

[2]张改巧,龚群.儿童孤独症的诊治进展[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07,18(6):508-510.

[3]黄慧桃,戚拥军,吴春燕,等.大庆地区56例儿童孤独症临床特征和干预状况调查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0,25(6):800-801.

[4]静进.应重视我国儿童孤独症的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治疗[C].//全国发育行为儿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9:178-181.

上一篇:现代装饰图案下一篇:3D有限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