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东地区

2024-07-17

蒙东地区(精选5篇)

蒙东地区 篇1

自2003年国家实施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十年间, 内蒙古的蒙东地区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对外开放水平明显提高, 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改善, 民生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城乡面貌发生很大变化。实践证明, 国家实施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决策是及时的、正确的。当然, 我们也清醒地看到, 蒙东地区发展的协调性、可持续性等深层次矛盾有待进一步解决。面对新形势, 我们应认真总结振兴战略的实践经验, 贯彻实施国务院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精神, 认真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 促进蒙东地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民生改善。

一、十年振兴激发蒙东地区发展新活力

(一) 经济总量不断扩大, 三次产业协调发展

蒙东地区GDP总量由2003年的837.13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5802.38亿元, 占各盟市合计数的32.3%, 年均增速为17.2%。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2003年的29.4:30.7:39.9调整为2012年的15.6:56.3:28.1。人均GDP由6475元增加到45929元。地方财政收入由45.19亿元增加到586.04亿元, 占全区地方财政收入的23.5%, 年均增长32.9%。人均地方财政收入由350元增加到4639元。

1. 农牧业生产进一步加强。

蒙东地区农牧业生产形势呈现稳步增长态势。2012年, 蒙东地区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905.62亿元, 比2003年增长95.85%, 年均增长7.8%, 增速快于全区平均水平1.7个百分点。粮食播种面积为6052.7万亩, 粮食总产量达2046.85万吨, 油料产量达59.77万吨, 分别占全区的72.2%、81%和42%。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优质玉米、高油大豆等特色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已初步形成。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加快转变。2012年, 牧业年度牲畜头数达7461.85万头 (只) , 占全区的66.3%, 比2003年增加2465.83万头 (只) ;猪牛羊肉产量138.81万吨, 占全区的65%, 比2003年增加51.16万吨。

2. 工业运行质量稳步提高。

十年来, 蒙东地区深入推进“双百亿工程”, 促进产业延伸升级, 突出能源、有色冶金、绿色农畜产品加工等优势特色产业发展, 工业支撑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2012年, 全部工业增加值达到2903.8亿元, 年均增长26%, 比全区平均高2.2个百分点, 工业占GDP比重达到50%, 比2003年提高26.8个百分点。重点工业项目建设有序推进。2012年, 完成工业项目投资2417.26亿元, 年均增长38.9%, 高于全区平均6.2个百分点。工业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414.26亿元, 比2003年年均增长41%, 高于全区平均7.8个百分点;实现利润485.42亿元, 年均增长31.3%。

3. 服务业发展态势良好。

2012年, 蒙东地区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627.6亿元, 比2003年增长2.58倍, 年均增长15.2%, 略高于全区平均增速。城乡流通体系更趋完备, 赤峰国际陆港等现代物流项目顺利推进。金融业支撑作用逐步提升。2012年, 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为3567.09亿元, 年均增长19.9%;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为2518.93亿元, 年均增长17.4%。旅游业持续增长, 成为支撑服务业发展新的增长点。2012年旅游业总收入达到586.09亿元, 年均增长34%;接待国内外旅游者3882.72万人次, 年均增长19.5%, 国内外旅游者相当于蒙东地区总人口的3倍多。

(二) “三驾马车”对地区经济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

2012年, 蒙东地区固定资产投资达到4570.6亿元, 占各盟市投资总额的35.2%, 年均增长31.2%, 高于全区平均增速1个百分点。

2012年, 蒙东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510.1亿元, 年均增长19.3%, 高于全区平均增速0.4个百分点, 占全区社零总额的33.3%。其中, 城镇达到1217.5亿元, 年均增长19.5%, 高于全区平均增速0.4个百分点;乡村达到292.6亿元, 年均增长18.5%, 高于全区平均增速0.9个百分点。

2012年, 蒙东地区进出口额为50.53亿美元, 年均增长27.3%, 高于全区平均增速11.9个百分点, 占全区的23.1%。

(三) 基础设施支撑能力逐步提升

东部地区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 支撑保障能力逐步提升。综合交通体系日趋完善。2012年公路总里程达到8.12万公里, 占全区的50%, 各盟市、旗县间基本实现以高速及一级公路相连接, 所有苏木乡镇均贯通沥青或水泥路;铁路运营里程不断延长;支线、通用机场建设稳步发展。水利重点项目有序推进。

(四) 生态建设与保护力度加大

十年来, 蒙东地区生态保护和建设力度不断加大, 生态环境进一步好转。2012年度, 完成林业建设投资40多亿元, 比2003年增长1.5倍;造林面积达到45.98万公顷, 占全区造林面积的58.9%。科尔沁沙地、呼伦贝尔沙地治理与松花江、辽河流域水污染治理工作力度不断加大, 矿山地质灾害得到初步遏制。重点领域节能减排工作不断推进, 淘汰了一批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重的落后产能, 循环经济与清洁生产得到积极推进。

(五) 居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

十年来, 蒙东地区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2012年, 蒙东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726元, 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为7523元, 年均分别增长13.4%和15.2%, 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1.8个百分点, 其中, 蒙东地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速快于全区平均水平0.8个百分点。2012年, 蒙东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达到27.8平方米, 农村牧区人均居住面积达到24.3平方米。

(六) 社会事业持续加强

1. 社会民生事业不断改善。

十年来, 蒙东地区采取各项有效措施, 进一步加大改善民生的力度。2012年, 城镇新增就业9.76万人, 基本养老保险参统人数达到201.24万人,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63.87万人, 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达到47.5万人, 农村牧区最低生活保障人数达到73.25万人。

2. 进一步实施科教兴区战略。

普遍开展了以农村牧区为主的教学布局调整, 农村牧区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改善。2012年, 蒙东地区高等学校在校生达到7.91万人, 比2003年增加5.21万人。

3. 民族文化不断繁荣发展。

2012年, 蒙东地区广播混合覆盖率97.5%, 电视混合覆盖率96.8%, 接近全区平均水平。

4. 卫生事业得到加强。

2012年, 蒙东地区医疗卫生机构数达到9640个, 医疗卫生单位拥有病床位5.48万张, 专业卫生技术人员6.89万人, 分别比2003年增加2.21万张和1.75万人。

(七) 蒙东地区与东北三省的合作交流日趋紧密

十年来, 为了加强东北四省区合作, 建立了东北四省区合作行政首长联系会议机制, 自治区政府与东北三省政府先后签署了《东北三省与蒙东地区战略合作协议》、《推进东北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合作协议》、《携手打造大东北无障碍旅游区行动计划》等合作协议, 为蒙东地区与东北三省全面合作明确了方向, 且在四省区的积极配合下, 在多个领域取得了积极的合作成果。煤、气、化产业联动方面, 东北三省积极在蒙东地区发展煤化工, 内蒙古的蒙东地区为东北三省配置相应煤炭资源, 统筹推进蒙东地区能源输送管道建设, 协同推进煤、气、化重点合作成果。交通方面, 加快建设东北三省连接蒙东地区的高速公路网络和铁路通道。通辽-双辽高速公路内蒙段、长深高速公路金宝屯 (蒙吉界) -查日苏 (蒙辽界) 段已于2011年建成通车, 丹锡高速公路朝阳-赤峰内蒙段、扎赉特旗-齐齐哈尔、赤峰-凌源一级公路内蒙段于2012年建成通车;相继开通了呼和浩特-赤峰-大连、呼和浩特-通辽-沈阳等9条区内连接东北三省的航线。生态环境保护合作, 东北三省与蒙东地区共同推进科尔沁沙地、呼伦贝尔沙地治理, 加快实施大小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规划, 共同构建东北地区生态屏障。重点产业对接合作, 东北三省大力推动重点产业、龙头企业与蒙东地区对接协作, 蒙东地区积极主动承接东北三省非资源型产业转移。加强农畜产品加工等方面合作, 加快绿色食品产业发展, 提升区域农牧业整体竞争力。物流与沿边开放合作, 东北三省支持和促进蒙东地区内陆港建设和物流业发展, 加强蒙东地区与长吉图地区、辽宁沿海经济带合作, 打造“绥-满经济带”。2010-2012年, 东北三省在蒙东地区实施的合作项目就达到1429个, 累计引进到位资金达到1387.2亿元。

二、存在的问题

蒙东地区经济社会总体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但也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 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 蒙东地区工业化与城镇化发展需进一步加快

工业发展规模与质量有待提高。蒙东地区工业企业规模小, 工业集中、集聚、集约发展能力有待提高。产业发展普遍存在链条短、附加值低, 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不高的问题。2012年, 蒙东地区工业化率为50%, 高于2003年26.6个百分点, 但产业层次不高。蒙东地区城镇化率为50.1%, 比2003年高8个百分点, 但提高幅度低于全区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蒙东地区城镇化水平不高, 城镇集聚效应较差,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工业化进程。

(二) 第三产业发展较滞后

三次产业间发展不够协调, 项目融资结构相对单一, 项目建设融资的主要方式是依靠银行贷款, 对金融市场的参与度不够, 直接融资工具尚未得到充分利用, 第三产业发展水平明显偏低。目前蒙东地区第三产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仅为29.3%, 比全区平均水平低4.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全区第三产业的比重仅为25.2%, 比工业占全区的比重低了6.4个百分点。

(三) 城乡收入水平均低于全区平均水平

十年来, 蒙东地区城乡两个收入总量均低于全区水平, 2012年, 蒙东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8726元, 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为7523元, 分别低于全区平均水平4424元和88元。十年来, 蒙东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低于全区平均水平0.8个百分点。

(四) 区域内部发展不协调

十年来, 蒙东地区经济运行质量总体较好, 但内部经济差距较大, 发展水平参差不齐。2012年, 地区生产总值最高的通辽市为1691.85亿元, 而最低的兴安盟为385.16亿元, 仅为通辽市的22.8%。城乡两个收入,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的锡林郭勒盟20508元, 比最低的兴安盟高出5405元, 农牧民人均纯收入最高的锡林郭勒盟8925元, 比最低的兴安盟高出3861元。

(五) 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比较薄弱

目前蒙东地区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 实施节水灌溉农田面积相对较小, 中低产田面积大。畜产品流通渠道不畅, 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体系建设急待加强。农村牧区道路通畅度相对不高。受地方财力影响, 各旗县农村牧区公路地方配套资金落实不均衡,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项目建设。

(六) 蒙东地区与东北三省人均水平仍存在差距

十年来, 虽然蒙东地区经济社会有较快发展, 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但是与东北三省相比人均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2012年, 蒙东地区人均GDP低于东北三省平均水平43元;人均公共财政收入低于东北三省平均水平2259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低于东北三省平均水平1994元和1347元;蒙东地区每万人口拥有的在校大学生数为63人, 低于东北三省平均水平79人;蒙东地区每万人口拥有医疗卫生床位数为43张, 低于东北三省平均水平3张。

三、对策建议

面对新形势, 蒙东地区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 紧紧围绕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认真总结振兴战略实施十年来的实践经验, 选准发展定位, 突出特色, 转变发展方式, 积极调整产业结构, 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 促进蒙东地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民生改善,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一) 蒙东地区壮大优势特色产业, 加快发展步伐

蒙东地区要把国家振兴东北、西部大开发等机遇与自身优势相结合, 推进地区协调快速发展。一是推进工业优化升级。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 促进多元发展。二是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三要做大做强区域中心城市, 形成多极发展的城镇化格局。中心城市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 蒙东地区要尽快把盟市所在地打造成区域中心城市, 满洲里、二连浩特也要进一步做大规模, 完善功能, 建设一流口岸城市。在建设好区域中心城市的同时, 还要重视抓好县城和个别重点镇的建设。要强化城市发展的产业支撑, 统筹规划工业园区与城镇建设, 实现园区与城镇互动发展, 一体化推进。

(二) 加大对蒙东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蒙东地区要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 切实增强发展动力。蒙东地区要把抓投资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 着力抓好项目, 拓展投融资渠道, 加快项目审批;要把社会事业、民生项目一起谋划, 大中小项目一起抓, 国有民营一视同仁, 形成多点支撑的项目储备;要改善投资环境, 吸引各方面投资, 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同时, 蒙东地区也要认清形势, 正视差距, 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和发展的紧迫感, 进一步加强通道建设, 抓好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 扩大高产稳产田面积;抓好标准化棚舍、青贮窖池等养殖小区配套设施建设和灌溉饲草料基地建设, 增强畜牧业的抗灾能力。

(三) 强化生态治理和节能减排工作

蒙东地区应继续组织实施好京津风沙源治理、天然林保护、大小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退牧还草、重点流域治理等生态建设工程, 落实好草原生态奖补政策, 确保前期成果切实得到巩固。加快节能减排改造, 合理控制能源消耗总量, 确保完成减排目标。要用发展的办法保护生态, 实现美丽与发展双赢。

(四) 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提高蒙东地区城乡居民收入

一要确保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努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 加快推进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改革, 继续完善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 进一步加大农村牧区劳动力转移力度, 提高务工收入。二要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 抓好重点群体就业、职业培训、就业服务实名制管理等工作, 大力扶持城乡居民自主创业, 抓好农牧民转移就业。同时, 要加大对创业人员在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扶持力度, 鼓励人员进行创业活动, 使创业成为增加就业机会的主要渠道。抓好重点群体就业、职业培训、就业服务实名制管理等工作, 大力扶持城乡居民自主创业, 抓好农牧民转移就业。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三要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推进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 切实提高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水平, 推进社会保险制度全覆盖。

(五) 全面发展社会事业

蒙东地区要全面推进社会事业, 实现与经济协调发展。教育方面, 积极发展学前教育, 推进苏木 (乡镇) 中心幼儿园建设工程;巩固"两基"成果, 全面实现高中阶段免费教育;进一步提高民族教育发展水平。卫生方面, 进一步强化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建设, 全面推行县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巩固扩大基层医改成果, 加快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文化方面, 要大力挖掘文化资源, 推动文化和经济融合;发展壮大文化产业, 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继续实施公共文化服务工程, 加强文化场馆建设。

(六) 加强协调, 努力对接

蒙东地区要进一步加强区域协作, 积极做好与周边省市的各项对接工作。

1. 沟通协调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需要加强省区间、跨省区地市 (盟) 间对于重大合作事项的推进力度, 蒙东地区要主动沟通衔接, 充分利用好《东北三省与蒙东地区战略合作协议》中的相关合作内容, 重视强化与东北三省优势领域的合作。

2. 重点产业对接合作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

蒙东地区要根据当地产业发展情况, 主动承接东北三省企业发展汽车零部件制造业、机械加工业、有色金属加工制造业、现代医药业, 并为企业间合作创造条件。

3. 加快通道建设。

加强省区间的协调, 做好项目前期对接工作, 统筹推进东部地区成品油、天然气、煤制气、甲醇、二甲醚输送管道建设。

4. 加强科技教育合作。

蒙东地区高等院校要加强与东北三省高校间的教学科研合作, 联合开展课题研究,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有效提升蒙东地区高等院校教学科研水平。

东北振兴与蒙东崛起 篇2

内蒙古东部的赤峰市、通辽市、呼伦贝尔市、兴安盟,包括锡林郭勒盟的部分地区合称为蒙东地区。蒙东与东三省山水相连,唇齿相依,在经济区划上同属于东北经济区,相互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经济文化联系,并有极强的经济互补性。因此,东三省的兴衰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蒙东的发展走向。在计划经济时期,东北老工业基地是共和国的骄子,是工业化的发动机,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无可替代的历史性贡献。然而,由于历史包袱沉重,体制转轨艰难,东三省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渐渐失去了往日的优势,发展陷于窘困境地,以致出现了引发全国性大讨论的“东北现象”和“新东北现象”:人往哪里去(下岗人员多),粮往哪里销(卖粮难),钱从哪里来(经济效益差)?与此同时,蒙东与东北“同病相怜”,套用一句港台流行歌词,正所谓“辉煌着你的辉煌,失落着你的失落”———曾经相对发达的蒙东地区在内蒙古经济步入快车道时也显得步履蹒跚了,发展明显滞后于蒙西地区,或许我们可以称之为内蒙古的“蒙东现象”。加快蒙东地区发展事关我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和富民强区目标的实现。蒙东地区必须抓住振兴东北的战略机遇,乘势而上,加快发展。

蒙东地区要借助东北振兴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发挥优势,找准在东北经济区总体发展中的定位。蒙东地区最大的优势是资源优势,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旅游资源和口岸资源等。东五盟市水资源总量432.7亿立方米,占自治区85%。矿产资源方面,全国五大露天煤矿中,伊敏、霍林河、元宝山三大露天煤矿处于蒙东地区。仅呼伦贝尔市煤炭探明储量是东三省总和的1.8倍。通辽市天然硅砂储量约为550亿吨,成为我国最大的铸造砂和玻璃生产用砂基地。赤峰市是自治区主要黄金产地,累计探明储量占全区原生金矿储量的80%以上。另外,东五盟市还有银、铂等贵重金属矿产和铁、铬、锰、铜、铅、锌等金属矿以及石油、萤石、水晶石、大理石、珍珠岩等非金属矿。这些矿产资源为当地发展工业和建立东北能源原材料接续基地提供了保障。旅游资源方面,蒙东地区不仅拥有世界上原生植被保存最好的呼伦贝尔大草原和锡林郭勒大草原,而且还有原始森林、湿地、温泉、湖泊、冰雪、边疆少数民族民俗文化、历史遗迹等旅游资源。蒙东地区还拥有口岸优势,现有九个对外开放口岸,其中满洲里口岸是我国最大的陆路口岸,也是东北地区乃至全国与欧亚经济联系的重要通道。从资源开发利用角度考虑,俄罗斯西伯利亚远东地区是“世界自然资源的宝库”,其木材蓄积量占全世界的1/4以上,煤炭占1/2左右,天然气占1/3以上,石油占1/4以上,铁及许多有色金属均居世界前列,随着我国加强俄蒙合作政策的实施,对外贸易发展潜力巨大。

资源优势如何转化为经济优势,这是一个探讨了多年又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的问题。应该说,东北振兴为蒙东地区发挥资源优势,发展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带来了十分有利的条件。但是,蒙东地区必须调整发展思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集中布局、集群发展的道路。要按照自治区的总体部署,抓好“三个对接”,即规划对接、产业对接和政策对接,其中最关键的是实现产业对接。前一阶段,笔者曾经赴东三省进行专题调研,发现东三省特别是辽宁省能源供给紧张,重要原材料供给不足,对蒙东地区的资源依赖十分明显,而且从长远来看,这种资源需求将越来越大。因此,我们必须发挥比较优势,把蒙东地区建设成为东北地区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产业接续基地。另外,东三省工业基础雄厚,产业升级加速,蒙东地区要主动融入产业分工,积极承接产业转移,积极发展零部件生产。当然,这种对接不是简单地输出资源和初级原材料,而是要促使东三省资源依赖型产业向蒙东转移,发展我们的优势特色产业基地。

蒙东地区 篇3

一、经济机制的探讨

内蒙古东部四盟市 (简称蒙东, 这里不包括锡林郭勒盟。锡林郭勒盟是振兴东北规划中争取划进东北的, 在自然单元和经济联系上均与东北三省联系不密切, 因此不属于蒙东地区) 与东北的经济一体化机制体现在资源与经济互补方面。资源与经济的互补性反映的是供给与需求两个方面, 主要体现在蒙东的资源优势与东北的经济优势上, 其根本是市场力。东北是我国重要的重化工业基地, 原料型产业集中, 经过多年对资源的开发利用, 能源与原材料优势逐渐丧失, 需要大量的区外供给, 空间上表现为有一种向外扩展的驱动力。受空间近邻效应影响, 同属东北经济区的蒙东地区能源与原材料地位越显突出。目前, 东北能源消耗占全国的10%以上, 但其煤炭的保有储量仅占全国的0.5%左右, 其它矿产资源也逐渐枯竭。而蒙东煤炭储量占整个东北地区60%以上, 有色金属储量前景相当看好。森林与草原面积比重分别占整个东北地区的40%和65%以上。

2010年, 蒙东地区生产总值占内蒙古生产总值约30%, 占东北地区生产总值的5%;人均GDP为东北地区平均水平的40%, 东北三省经济相对于蒙东具有比较优势。两地区强烈的资源与经济互补性是区域经济整合的根本动力。

经济一体化是打破经济 (市场) 分割的一种机制。因此, 度量区域间经济 (市场) 分割度, 找出其真正原因是揭示经济一体化机制的一种有效途径。

经济一体化与地方市场分割是相对应的概念, 建立区域统一大市场就是打破、消除地方市场分割的过程。地方市场分割是指各地方政府为了本地的利益, 通过行政管制手段, 限制外地资源进入本地市场或限制本地资源流向外地的行为。目前, 国内这方面的研究大致集中在两方面:一方面, 在理论上探索我国地方市场分割的成因。最有影响的是Young的观点, 即我国在资源扭曲的情况下推行渐进改革, 下放财权导致了既得利益, 地方政府为了保护既得利益, 便会制造更多的资源扭曲。国内很多文献也将市场分割归因于行政性分权。同时, 均强调了行政性分权对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 在实证上考察我国地方市场分割的程度。Young利用1978-1997年间的数据, 分析了地区间产业结构的趋同, 证明了在我国存在资源配置扭曲的事实。郑毓盛等利用1978-2000年间的数据分析了地方保护与市场分割程度, 同Young一样, 得到了其导致的损失趋于上升的结论。也有很多相反结论的文献。Park采用与Young基本一致的数据得到的结论是:我国的市场一体化程度在加深。刘培林用郑毓盛等人同样的方法分析中国制造业, 认为2000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的损失没有后者所得到的那么严重的结论。

从以上文献看, 市场分割归因于行政性分权, 隐含着市场的边界是行政边界的意义。这个界限构成行政管理、经济政策一致的空间。在区域市场一体化中, 省界具有重要影响。由于存在行政区经济现象, 地方政府都追求行政区边界内的利润最大化。这样, 在东北地区, 省区界线成为了实现区域一体化的主要障碍。基于此, 本文从行政边界的视角考察市场一体化进程, 分析市场一体化在区域一体化中的作用。

二、市场分割测度

行政边界不仅是一条地理界限, 还是地方政府分割地方市场的边界, 因此文章将地方市场分割引入Barro回归方程。实证方面, 取蒙东四城市与东北三省四城市作为样本, 定量分析地方市场分割对区域一体化的影响程度。

(一) 模型

假设:1.一个经济地域系统 (记Ω) 中包括各空间上相邻的经济地域子系统。经济地域系统存在一个宏观决策者, 将其划分为A省和B省。A={由省管辖的子系统 (子区域) }、B={由省管辖的子系统 (子区域) }, 且满足

当式 (1) 和 (2) 成立时, 经济地域系统里有一条清楚的行政边界。

yit和git, t+T分别是子系统i在初始时刻t的人均GDP及其在t到t+T期的平均增长速度;Xi= (Inxi1, Inxi2, Λ, InxiK) '是刻画子系统i稳定状态的列向量 (一组对数形式的控制变量) ;β和Ψ= (α1, α2, Λ, αK) 是参数。

3.经济地域系统存在行政性分权。宏观决策者可在整个经济地域系统中施行相同或因省而异的经济政策。记为x1;A、B两省也有权制定并实施省内子系统与省外子系统有别的经济政策, 记为x2={x2A, x2B}。因此, 刻画子系统稳定状态的变量可分为两种:一是x1和x2, 属于政策性变量;一种是非政策性变量, 如生产要素和技术水平, 记为x1= (x1, x2, Λ, xK) , 将式 (3) 可整理为git, t+T=βIn (yit) +α1Inx1+α2Inx2A+XiΨ (4)

其中Ψ= (α1, α2, Λ, αK) 是相应的参数。若β<0, 其实式 (4) 著名的Barro回归方程。每个子系统由式 (4) 所刻画意味着其经济增长速度与子系统初始状态到稳定状态的距离大致成反比。

4.每个子系统所关注的是相对经济增长, 即不仅关注自身的经济增长, 而且还关注其他子系统的增长。如子系统i对经济增长的关注可以表示为 (git, t+T-g-it, t+T) , 其中-i表示与i以外的经济系统。

其中, yit+T/y-it+T和yit/y-it分别是子系统i和-i在时刻t+T和t的人均GDP比值, 反映了子系统之间的经济差距。模型1说明:若把子系统对经济增长的关注表示为git, t+T-g-it, t+T, 实质也就是子系统i还关注经济差距的变化。

其中, c=0, dum是对地方市场分割的度量, 省内比较时为0;省间比较时为1。 (证明从略, 见徐现祥2005)

模型2从行政边界的经济含义出发, 给出度量地方市场分割的方法 (dum) , 而且能够非常直观地定量分析市场分割对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影响。因为在式 (6) 的等式左边刻画的是子系统间差距扩大的程度, 如等式右边的α2显著大于零, 则表明省间差距的扩大程度大于省内差距的扩大程度, 即地方市场分割阻碍了区域经济的一体化发展;如果随着地方市场分割的消除、市场一体化进程的推进, α2显著地越来越小, 表明市场一体化进程有利于区域经济的一体化发展。

目前, 度量市场分割程度的方法主要有三种:贸易流法、生产法和价格法。这里虽然从贸易流法的角度构建了理论体系, 但是国内省际间的贸易流统计数字不易获得, 因此这里从行政边界视角出发提供了一种简便的度量市场分割的新方法。

Σcidi刻画每一个城市的固定效应, 由于计算比较繁琐, 并且也不影响最后结论, 因此这里可忽略不计。s是投资率。之所以引入投资率是因为, 它是Barro回归方程中的控制变量, 通常α3>0。

(二) 数据

研究对象取东北三省四城市 (与蒙东的联系较紧密的沈阳、长春、哈尔滨和齐齐哈尔) 与蒙东地区四城市 (红山、科尔沁、乌兰浩特和海拉尔) 的市区, 以此来反映东北三省与蒙东地区间的市场分割程度, 进而为分析区域经济一体化机制提供依据。采用的原始数据是人均GDP、投资率。样本区间是1991-2010年。人均GDP、GDP和固定资产投资来源于中国城市统计年鉴。由于没有按照可比价计算的GDP, 因此, GDP是按照名义价格计算的。式 (6) 采用横向比值, 因此样本数量是28个 (C28=28) 。其中, 蒙东境内的6 (C24=6) , 东北三省内的6 (C24=6) , 跨省区16个 (C14C14=6) 。

(三) 实证分析

采用式 (6) , 利用Spss11.5软件对1991-2010年间东北地区8城市 (蒙东地区四城市, 东北三省四城市) 样本的不同组合进行回归分析, 结果如下 (表1) 。

以下10个方程为东北地区样本区域在不同组合状态下的回归方程。由回归结果可知, 在东北地区存在地方市场分割问题, 而且地方市场分割阻碍了区域整合发展。回归方程 (1) 中, In (y90) 的回归系数均为负数, 表明在1991-2010年间, 东北地区8个城市间初始差距与其随后的差距扩大有关, 即初始差距越大, 随后差距缩小的幅度就越大。因此, 方程 (1) 揭示了在1991-2010年间东北地区存在整合发展趋向。但是dum回归系数是0.0261, 意味着这一期间东北地区, 给定区域间的初始差距, 由于地方市场分割的存在, 平均而言, 蒙东境内城市与东北三省境内城市间的差距比省区内城市间的差距显著地少缩小了0.0261, 即地方市场分割阻碍了东北地区区域间的整合发展趋势。当引入一个新的控制变量, 如投资率时, 由方程 (2) 可知, In (y90) 的回归系数仍然为负数, dum回归系数为正数, 这意味着, 当投资率给定时, 东北地区市场分割仍然存在, 而且阻碍了东北地区区域整合发展。

方程 (3) - (6) 中的样本数量有所变化, 但是其反映的性质与前面的回归方程一致。再看方程 (7) 和方程 (8) , dum不论是否引入方程, 其它自变量的回归系数没有任何变化, 这表明, 蒙东地区与东北三省之间的政策变量还没有成为影响市场分割的重要因素。原因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优惠政策还没能在东北三省真正发挥作用, 东北三省和蒙东地区之间由政策差距所致的经济差距还没有产生。方程 (9) 和 (10) 的情况也与方程 (7) 和 (8) 类似, 只不过多了投资率这一变量。

注:y90是8座城市1991年人均GDP比值;dum是子系统政策变量, 在同一省内比较时取值为0, 省区间比较时取值为1;s为平均投资率。均通过了5%的显著性检验。

三、区域经济一体化思路

由以上分析可知, 虽然东北与蒙东之间存在的经济互补性是其经济整合机制 (市场整合机制) , 但由于存在严重的地方市场分割因素, 使得这一机制难以发挥正常作用。针对这一问题, 应由以下两种方式推动区域一体化进程。

(一) 企业一体化

区域间的经济整合归纳起来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由政府主导的;另一种是由企业主导的。由企业主导的经济一体化, 符合市场经济的运行原则, 具有广阔的前景。因此,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建立跨区域的统一大市场, 发挥企业的能动作用, 由企业来主导区域一体化。

企业一体化和区域一体化的不同之处在于, 企业一体化是微观的经济一体化, 由市场力量推动, 以水平分工和垂直分工为主要形式, 这种一体化构成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微观基础, 而区域一体化则属于宏观一体化范畴。

东北三省与蒙东地区内部之间的经济一体化可参照跨国公司的机制, 组建跨地区企业集团, 推进企业一体化。一方面可以发挥分工深化和规模经济的优势;另一方面可以以企业行为来破解地区本位所造成的两区域的市场分割现象。

(二) 政府推动

政府在区域一体化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 主要是从制定各种法律法规或对政府自身职能的重新定位去制止各种市场分割的因素。

1. 市场一体化中的政府定位。

从东北三省与蒙东地区当前的情况看, 推进区域一体化与市场一体化存在着三个问题:一是区域一体化受到各种形式的行政干预;二是企业不具有完全的自主权, 区域一体化缺乏坚实的微观基础;三是市场经济体制框架刚刚建立, 市场发育滞后, 区域一体化的市场机制不完备。因此, 东北地区两区域地方政府作为社会公共团体, 是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总方针指导下, 从自己的社会角色和功能定位出发, 创造良好的区域发展环境, 而不是直接领导当地经济。

2. 合理划分各级政府职能。

首先, 在稳定增加中央财力的前提下, 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积极性, 实行分税制。其次, 在推进全国统一市场形成的过程中, 促进区域性市场的培育和发展, 有效协调地方与地方、地方与中央政府间的经济关系, 促进均衡发展。

3. 完善政绩考核机制。

蒙东陈巴尔虎旗微电网工程研究 篇4

当前,优化能源结构、推进能源战略转型是我国能源发展的首要目标,以清洁能源和智能电网为特征的新一轮能源变革正在全球范围内推进。2012年,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结合内蒙古当地实际,在陈巴尔虎旗赫尔洪德移民新村开展分布式发电 / 储能及微电网接入控制试点工程建设,在偏远、网架薄弱地区建设并网型微电网,在实际解决本地无电区供电需求的同时,解决农村智能配电网建设中的分布式电源高效并网、储能优化配置、高可靠性供电关键技术问题,探索分布式发电 / 储能及微电网在农村电网的接入和建设模式,为农村智能配电网的建设提供理论、技术及实践依据。

1 工程概况

陈巴尔虎旗赫尔洪德移民村占地总面积12万m2,是陈巴尔虎旗为居住在沙化最为严重地区的牧民新建的规模为103户的生活小区,同时规划建设了规模化的高产奶牛生产小区。

2012年,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在陈巴尔虎旗赫尔洪德移民新村开展分布式发电 / 储能及微电网接入控制试点工程建设。在本项目中,规划新建赫尔洪德35k V变电站一座,主要负责接带本地区工农牧业及居民用电负荷,作为移民定居点生产、生活、沙化治理工程、绿化灌溉工作电源以及风光储试点项目的配套工程。赫尔洪德35k V变电站选址在陈巴尔虎旗赫尔洪德新村东侧,是本项目的主要支撑电源。

赫尔洪德村微电网方案见图1。微电网工程为0.4k V系统,通过一个专用并网开关与35k V/630k VA配电变压器低压侧连接。该方案中建设包含110k Wp光伏发电系统、50k W的风力发电机组、以磷酸铁锂电池作为储能介质的50k Wh的储能系统,灵活分组后通过相应的逆变器并网,接入0.4k V交流母线,同时根据实际需要配置动态无功补偿装置。

图2为赫尔洪德村的供电方案,图中可见光伏、风电及配电变压器的布置方案。

2 主要技术方案

2.1 35k V配电化

项目配套建设35k V轻型化线路53.4km,线路直线段应用12m配电电杆,配置复合绝缘子和横担复合绝缘子,并加装避雷器。建设具备“三遥”及自动保温隔热装置的35k V直配智能箱式变电站1座,采用容量为630k VA的35k V直配400V非晶合金配电变压器;低压侧配置保护测控一体的智能框架断路器和塑壳断路器,高性能熔丝保护;二次部分配置DTU单元实现箱式变压器测控保护信息汇总,并与主站监控系统通信。

利用35k V配电具有如下优势:

(1)电网延伸。35k V高压电网延伸至偏远负荷中心,避免了10k V供电半径超长、末端电能质量低的问题。

(2)经济实用。大幅降低了工程造价,单位千米综合造价比常规线路降低4.58万元,有效提高农网资金利用效率。

(3)技术提升。提高了设备可靠性,为解决偏远地区电能质量低和无电地区电力建设问题提供了新思路、探索了新模式。

2.2 电力光纤到户

通过光纤复合电缆(OPPC)至赫尔洪德箱式变压器在低压通信接入网中采用光纤复合低压电缆(OPLC)等线缆,将光纤随低压电力线敷设,实现到表到户,承载智能电网和“广电网、互联网、电信网”的融合业务。采用光纤复合架空相线58.73km(OPPC )沿35k V线路建设通信通道,在新村内采用光纤复合低压相线3.6km(OPLC),实施基于以太网无源光网络技术(EPON)的电力光纤到户工程。EPON目前可以提供上下行对称的1.25Gbit/s的带宽,并且随着以太技术的发展可以升级到10Gbit/s。

电力光纤到户,资源共享。与敷设常规光缆相比,减少了工程投资和安装工程量,满足电站/微电网远程运行监控和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等电力业务信息传输需求的同时,又提供了广电网、电信网和互联网多业务信息同步传输服务,实现了通信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避免了社会重复建设,有效提升了电力通信资源的综合运营效率和新村牧民的生活质量。

2.3 源-网-荷分组优化及协调运行微电网

根据当地的用电特性,结合当地风、光可再生能源分布情况,项目构建设计了灵活的电气网络拓扑结构(见图3)。具体容量和配置如下:1箱式变压器。35/0.4k V,630k VA,出线为四路馈线:一路居民负荷、一路站用电源、一路分布式电源 / 微电网系统、一路备用;2微电网外负荷。76户民用负荷、水泵、站用电;3微电网外分布式电源。风电30k W、光伏50k Wp、光伏30k Wp;4微电网内分布式电源。风电20k W、光伏30k Wp、储能42k W/50k Wh;5微电网内负荷。24户民用负荷、1个奶站负荷、站用UPS。

通过对源、网、荷的仿真分析与计算,对网架结构优化设计与科学分组,提出了源、网、荷灵活分组、协调运行的优化设计方法,在降低投资、提高系统稳定性的同时,实现配电网、微电网外分布式电源与微电网三种独立供电模式的协调运行及不同运行方式间快速平滑切换,实现分布式电源的最优化接入,分布式电源 / 微电网与配电网间的友好互动。

系统在400V低压等级与主供电网并网运行,满足并 / 离网稳定快速切换、高可靠性的稳定运行,实现分布式电源最大化接入与电网友好互动。储能与分布式电源的运行方式如表1所示。

2.4 控制系统架构

通过结构化的综合布线系统和网络化接线,将微电网中的分布式电源、储能和负荷等设备集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有效实现系统的运行监控和能量管理。

采用集中管理和分层控制的思想,对整个系统中的设备进行分层 / 分级控制,解决多种分布式电源、储能、负荷的协调控制和优化运行问题。并网运行时,配电网调度系统下发调度指令 , 实现与电网互动;主站负责能量管理策略的制定,集中控制器负责优化协调控制的执行; 就地控制层负责分布式电源 / 微电网 / 负荷的运行控制与保护。图4为微电网控制系统架构图。

微电网运行管理系统从配电网调度层、微电网集中控制层、分布式电源和负荷就地控制层三个层面对微电网进行综合控制和管理。数据采集及存储可实现微电网的运行控制以及运行数据的积累,对分布式电源和储能系统配置监控装置,采用先进智能化的通信方式,实时监测微电网系统的运行参数和工作状态。集中监控平台主要负责微电网控制策略的运行、与电源 / 储能 / 负荷终端的信息交互、与后台服务器系统的信息交互,通过对分布式电源 / 储能 / 负荷的协调控制,实现微电网在并网/孤岛模式下的稳定优质运行及运行模式间的切换。监控平台包括:1并网模式下的自动电压 / 无功控制;2孤岛检测;3并网 / 孤岛切换功率控制;4孤岛模式下的自动功率控制;5再并网控制。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主要负责数据存储、实时监视与操作、微电网经济调度,以及与配电网调度系统的接口。

2.5 分布式电源 / 微电网并离网稳定切换

并网时,微电网的功率由配电网进行平衡,频率的控制和电压调整也由配电网完成,DG逆变器采用PQ控制。离网时,主电源是储能系统,负责系统的能量平衡。

(1)并网控制策略。微电网与电网互动,根据电网需求,结合分布式电源的发电情况,在保障自身稳定运行的前提下,进行储能充放电和负荷投切的灵活控制。

(2)离网控制策略。微电网内的功率全部由系统进行自平衡,储能逆变器由PQ控制转变为Uf控制,提供电压和频率支撑,并适时跟踪负荷变化。风光逆变器采用PQ控制,功率适时可调。

项目提出了快速准确的电网状态检测与电压同步控制方法,实时的有功控制和无功优化,有效减少电压波动与并网运行时的冲击影响,通过功率自平衡算法和自平滑的控制方法 , 实现了功率的自适应控制 ( 电网-负荷-储能-故障 ) ,解决了分布式电源 / 微电网的友好接入的问题,实现运行模式的平稳切换和负荷的无间隙的稳定运行。分布式电源 / 微电网并离网切换见图5。

2.6 能量管理策略

(1)短期功率平衡。根据DG容量,储能装置的储能水平,调整DG出力或投切负荷,实时跟踪负荷变化;实现电压调整和频率控制。主网故障或电能质量不满足时,断开与主网连接;主网恢复时,快速检测并网。

(2)长期能量管理。根据分布式电源的类型、一次能源的变化、发电成本、环境因素、检修周期等预测分布式电源出力;根据经济调度和优化运行策略,指定分布式电源出力;根据负荷预测和电力市场,提供适当的备用容量,管理负荷需求,投切非重要负荷。

项目提出并运用了基于四维能量管理空间的能量优化方法,通过运行模式、时间序列等多维度组合等方法 ,实现了能量的智能控制(预测-实际-计算-分析),解决了分布式电源 / 微电网的优化运行问题,切实提高了微电网的运行效率,探索了分布式发电与电网的友好互动模式。

3 工程总结与存在问题

3.1 工程总结

该微电网工程在实际解决本地无电区供电需求的同时,也解决了农村智能配电网建设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在源-网-荷重构中提出分组优化的重要思想,为微电网的供电稳定性做出贡献,探索分布式发电 / 储能及微电网在农村电网的接入和建设模式,成为农村智能配电网建设的示范性项目。

从环境保护角度来看,蒙东微电网工程充分利用了风、光可再生清洁能源来发电,节省了对传统化石能源的消耗并减少了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响应国家节能减排的战略发展目标,实现可持续发展。从社会效益角度来看,微电网实现了蒙东边远地区的可靠供电,通过试点工程提高供电可靠性,大大改善电能质量和用电服务。可靠性和供电质量的提高,促进了家用电器的发展,增加了全社会用电量和人均用电量,促进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社会发展。

3.2 存在问题

该项目在微电网系统智能化应用的功能上做出了积极尝试,但距全面满足智能化应用需求仍存在差距,应进一步开展智能化应用功能研究,不断探索自动化调试手段,同时完善相关技术规范,加强标准化建设,进一步明确运行管理模式,为今后继续开展微电网工程建设提供技术上和管理上的相关经验。

摘要:本文以在内蒙古东部陈巴尔虎旗建设的并网型微电网工程为研究对象,介绍了其结构功能、主要技术方案和技术特点,并详细描述了35k V配电化、微电网运行协调控制及能量管理。该微电网包含三层控制系统架构,具备灵活智能、并离网稳定切换、四维能量管理等技术特点,目前该项目已稳定运行两年以上,累计发电量8万k Wh,上网电量3.5万k Wh。

蒙东地区 篇5

开幕式到场嘉宾包括工信部机械装备司副处长辛晨华、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刘宪会长、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王玉狮副会长、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刘伟华副秘书长、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张华光副秘书长、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畜牧分会景全荣会长以及内蒙古地区农牧业厅农机局领导和内蒙古农牧业机械协会领导等。

博览会主旨是推广农牧业全程机械化发展,使内蒙地区农机事业成长、发展加快脚步,让内蒙古地区的广大农机用户搭乘上农牧业机械网络全程服务的第一班直通车。

本次博览会分为3个部分:2016第四届中国现代畜牧业装备发展论坛、2016马铃薯全程机械化技术研讨会以及2016年农机宝网购物节。现场展会共有来自6个国家和国内19个省、市、自治区的260多家农机生产企业参展,展览面积达到25 000 m2,其中区外展商高达80%。

2016第四届中国现代畜牧业装备发展论坛

7月3日上午,2016第四届中国现代畜牧业装备发展论坛顺利召开,由工信部机械装备司副处长辛晨华做首先发言,辛副处长就农机

制造发展行动方案与农机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做了专题报告,主讲内容围绕中国制造2025、中国农机发现现状t对未来农牧业发展规划展开。

“全球制造业格局面临重大改革,对于我国而言,制造业是一国之本。当前,制定中国制造2025具有3个方面重要意义,一是应对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二是应对全球制造业竞争新态势,三是我国制造业目前仍是大而不强,仍需由大向强的转变。”辛晨华副处长的发言引起了到场嘉宾的高度重视。

中国农机流通协会副秘书长张华光分析了2016年中国农机市场上半年农机市场的发展状况,并为下半年农机市场发展做了预测。

约翰迪尔(中国)有限公司天津营销中心总监王庆宏做了“世界牧草机械化发展趋势及工艺设备解决方案”的报告,包商银行总行小微与消费金融部副总经理段楠阐述了关于农牧业整体的金融战略扶持具体内容。

2016马铃薯全程机械化技术研讨会

下午的马铃薯全程机械化技术研讨会,由各农机制造企业与农机研发部门共同为到场嘉宾讲述了马铃薯全程机械化在我国发展的情况与发展趋势。集中讨论了马铃薯主粮化、全程机械化、马铃薯收割机发展等问题。

2016年农机宝网购物节

不得不说的是此次博览会中的亮点部分,农机宝网购物节,由农机宝网大规模组织农机合作社专业买家,联合农机宝网入驻商家参加的线上购机活动,发挥了网上平台优势。探索农机电商的发展,对我国农机行业具有标志意义。

生产企业、经销商、农机合作社三方团结在农机宝网平台上,在充分尊重生产企业原有营销模式的前提下,共同探讨我国农机市场的转型升级,推动农机行业的供给侧结构改革,帮助企业去库存,将实惠送给广大农牧民朋友。优惠、让利、赠礼的各项活动为购机用户们带来了福音。

上一篇:第二语言学习策略培训下一篇:减压深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