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词典理论研究

2024-05-20

心理词典理论研究(精选7篇)

心理词典理论研究 篇1

1. 引言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是近年来关注的热点之一, 在了解留学生学习汉语的内在机制 (如双语心理词典及通达机制) 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 有助于更好地指导词汇教学, 并提高教学效率。目前, 来华学习汉语的留学生日益增多, 越南留学生也占有相当的比例, 越南语—汉语双语者心理词典的表征结构很值得研究。

心理词典是心理语言学和认知科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大多数心理语言学家认为心理词典中存在着形、音、义三个方面, 它们相互之间存在联系。对于心理词典的表征模型, 目前还没有比较一致的观点, 主要有以下几种理论模型。

概念中介模型即L1和L2在词汇水平没有直接的联系, 但是两个词汇系统都和共同的概念表征相联结, 即L2词汇―C (共享的概念) ―L1 (词汇) 。词汇连接型即L1和L2在词汇水平上有直接的联系, 第二语言词汇和概念的联结则要通过第一语言词汇, 即L2―L1―C。研究者们认为双语者的词汇表征方式随着外语水平的提高而有所变化, 呈发展趋势:低水平双语学习者心理词汇的表征以词汇连接为主;高水平双语者心理词汇以概念中介为主;中等水平的双语者则处于两者之间, 构成一个连续体。

非对称模型假设在双语者的记忆中词汇和概念联系都是动态的, 但是这些联系的程度随着L2的熟练程度而变化, 体现了动态发展的特性。从L2到L1方向的词汇联系比L1到L2方向的词汇联系强, 而L1的词汇和概念间的联系强于L2词汇和概念间的联系。在L2学习的早期阶段, L2单词主要通过与L1的词汇联系通达概念系统。当个体的L2变得更加熟练, 直接的概念联系也被获得。然而, 在概念联系获得后, 词汇联系并没有消失, 它们仍然保留作为可行的联系。这一模型综合了单词联想模型和概念中介模型的内容, 强调两种语言间词汇联系的不对称性, 以及两种语言中词汇与概念联系强度的不对称性。

2. 实验

2.1 启动实验范式。

跨语言的启动实验是目前最为双语研究者广泛采用的一种方法。双语间的启动和激活研究是第二语言学习者双语表征和提取过程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典型的启动实验中, 首先给被试短暂呈现一个词语 (启动词) , 然后呈现另一个词语 (目标词) , 要求被试对目标词进行认知加工。例如:先呈现“护士”再呈现“医生”, 比先呈现“面包”再呈现“医生”, 被试判断的反应时要短。人们把这种效应称为启动效应。在跨语言的启动实验中, 启动词和目标词分别用不同的语言呈现, 但两者具有语义相关性, 如“nurse”启动“医生”;还可用目标词的翻译词直接启动目标词, 如“nurse”启动“护士”。

2.2 实验设计与被试。

本实验采用跨语言的语义启动和翻译启动的研究方法, 采用2 (汉语水平) ×2 (语言方向) ×4 (启动类型) 的三因素混合设计, 汉语水平为被试间因素, 分为两个水平 (高级水平和中级水平) ;语言方向为被试内因素, 分为两个水平 (L1—L2和L2—L1) ;启动类型为被试内因素, 分为四个水平 (翻译关系、非翻译关系、语义相关、语义无关) 。

这项实验的被试为30名越南留学生, 他们的母语为越南语, 中级水平和高级水平各15名, 均来自同一所大学。他们都是经过一年的语言学习之后进入到本科专业学习的学生。中级水平的学生为在读的大一学生, 在中国学习生活时间为1年半到2年;高级水平的留学生在中国生活的时间为4—5年。所有被试均为右利手, 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

2.3 实验材料与实验步骤。

实验材料分为实验项目和填充项目两种, 实验项目为144对词对, 包括两个语言方向 (L1—L2, L2—L1) , 在每个版本中, 我们将看到18对有语义联系的词对, 18对完全没有语义联系的词对, 18对翻译关系的词对, 18对非翻译关系的词对。填充材料为90对目标刺激是假词的词对, 也包括L1—L2和L2—L1语言两个方向各45对词组。词对的语义联系由来自同一所大学的中国大学生在七点量表上评定的。

实验程序使用DMDX编写。实验以个别测试的方式在一间安静的房间进行。实验开始时, 在计算机屏幕中央呈现注视点“+”500ms, 接着呈现刺激材料300ms, 然后呈现目标刺激700ms, 要求被试尽可能又准又快地判断计算机屏幕上出现的是真字还是假字, 如果“是”, 按“j”键;如果“不是”, 按“f”键。被试反应后间隔500ms, 开始下一次实验。被试必须在目标刺激出现后2000ms内作出反应, 否则记为错误反应。正式开始前有十次练习。

2.4 实验结果。

实验数据用统计软件SPSS.13.0进行分析。实验数据剔除了平均数三个标准差之外的数据, 这样的数据不超过总数据的5%。实验结果为12名高级水平和13名中级水平被试的数据。

各组被试在各种启动条件下的平均反应时间表见表1。将两组被试正确反应的反应时数据进行2 (水平) ×2 (语言方向) ×4 (启动类型) 方差分析显示, 方向的主效应显著, F (1, 23) =12.236, p=0.002, 结合表2的反应时结果, 我们发现被试在L2—L1方向的反应比L1—L2语言方向的加工要快;启动类型的主效应非常显著, F (3, 69) =20.021, p=0.000, 表明启动词和目标词的关系会对被试反应目标词产生显著的影响。被试汉语水平的主效应不显著, F (1, 23) =0.232, p=0.634;语言方向和启动关系的交互作用显著, F (3, 69) =8.203, p=0.000。语言方向和被试汉语水平之间的交互作用、启动类型和被试汉语水平之间的交互作用均不显著 (ps>0.1) 。语言方向、启动类型和被试汉语水平三者之间的交互作用不显著 (p>0.1) 。

注:*表示p<0.05

为进一步检验实验结果, 我们对被试在两个方向的各组启动条件下的反应时进行了事后比较 (见表2) 。对中级水平留学生两个方向各组关系的反应时进行配对的t检验, 从被试分析看, L1—L2方向的翻译关系和非翻译关系之间的差异显著, t (12) =-3.178, p=0.008, L2—L1方向的翻译关系和非翻译关系之间的差异也显著, t (12) =-2.637, p=0.022;L1—L2方向语义相关和语义无关词对之间的差异也显著, t (12) =-3.370, p=0.006, 而L2—L1方向语义相关和语义无关词对之间的差异却不显著, t (12) =-1.217, p=0.247。总的来说, 我们发现中级水平越南留学生在L1—L2和L2—L1方向都产生了显著的跨语言翻译启动效应, 在L1—L2方向上也产生了显著的语义启动效应, 但是在L2—L1方向上没有产生跨语言语义启动效应。该结果表明, 中级水平的越南留学生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在词汇水平有联结。有跨语言的语义启动, 说明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的概念是共享的。进一步比较翻译启动在两个不同方向上的效应量, 以考察L1—L2和L2—L1两个方向之间联结的强弱。配对T检验发现L1—L2和L2—L1两个方向上翻译启动量之间的差异不显著, t (12) =0.07, p>0.1, 说明中级水平留学生在两个方向的联结的强度相当。

对高级水平的被试做同样的分析, 从被试分析看, 实验处理的主效应显著, L1—L2方向的翻译关系和非翻译关系t (11) =-3.083, p=0.010;L2—L1方向的翻译关系和非翻译关系t (11) =-2.414, p=0.034, L1—L2方向语义相关和语义无关, t (11) =-3.635, p=0.004, L2—L1方向语义相关和语义无关, t (11) =-2.227, p=0.044。结果表明, 高级越南留学生在L1—L2和L2—L1两个方向都产生了显著的跨语言翻译启动效应和语义启动效应。这表明, 高级水平的越南留学生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在词汇水平和概念水平都有联结。

比较翻译启动和语义启动的效应量在两个语言方向上是否存在差异, 结果发现, 翻译启动量在两个语言方向上的差异不显著, t (11) =0.227, p>0.1;语义启动在两个语言方向上的差异不显著, t (11) =1.805, p=0.098。

综合以上实验结果, 我们认为越南留学生双语词典表征模型符合修正层级模型, 当启动刺激和目标刺激是翻译关系和语义关系时, 产生了跨语言的启动效应, 说明汉语和越南语共享一个概念系统。中级水平被试中, 有L1—L2方向上的跨语言语义启动效应, 但是相反方向的却没有, 这说明第二语言词汇和概念之间是有联系的, 但这种联系的强度较弱, 不足以启动目标词。而高级水平被试在两个方向均有语义启动效应, 说明随着汉语水平的提高, 第二语言词汇和概念之间的联系已经建立起来, 且已经接近于第一语言和概念之间的联系。通过对被试的调查, 我们发现, 本实验中高级水平的留学生在中国生活的时间都达到了四五年, 他们能够熟练使用汉语进行口头交流与阅读, 汉语词汇和概念之间的联结强度已经接近于越南语词汇和概念之间的联结。

3. 越南留学生汉语词汇教学策略

从实验中我们得知, 非熟练的越南语—汉语双语者词汇水平和概念的连接较弱, 还依靠母语通达到语义, 随着汉语水平的提高, 才逐渐形成目的语思维的能力。

3.1 重视越南语与汉语的对比研究。

在语言习得过程中, 母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有效地促进“正迁移”, 避免“负迁移”是外语教师长期研究的课题。通过实验我们也可以发现, 初级水平的越南留学生是通过母语通达到语义的, 因而在二语习得过程中不能一味地强调母语的消极作用, 为有效地进行目的语阅读应建立足够的词汇量。在初级阶段的词汇教学中, 要充分重视越南语和汉语的对比研究, 加强对等词的研究。不同的两种语言之间, 除了专有名词和单义的术语外, 一般情况下都不存在简单的对应关系, 而是一种复杂的交叉关系。因此在词汇教学过程中, 我们首先应具有对比分析意识, 对二语词汇进行适度甄别, 适当地对词义从各个角度进行各个侧面的对比, 以大量的事实向学生证明越汉词义不是一对一的关系;其次, 应重视词汇的语境化输入以激发学习者的积极认知。

3.2 建立汉语词汇网络系统, 避免母语的中介作用。

通过实验, 我们发现要想习得词汇, 建立二语心理词汇网络, 就要强化目的语与母语词汇与概念的连接, 达到与母语相似的程度。教师应尽力帮助学生准确理解词义, 多建立词汇的汉语联系, 而不是越汉联系, 以便更有效地习得汉语这种语言。马玉汴 (2004) 提出了放射状词汇教学法, 强调建立词音、词形、词义等一环扣一环的心理词汇网络, 从而提高学生的词汇量, 进而牢固地掌握词义。

学习者如想真正“记住”词汇, 必须对目的语进行大量的输入和激活。相关的研究表明精细加工和反复练习在词汇获得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精细加工指的是针对一个词条做最大数量的相关连接;该词汇项目应该放在不同的上下文中进行研究, 而且学习者应该明确注意到与该词汇项目相关的所有特征, 包括从该词的正确拼法和韵律到其句法和句意特征, 与其他词汇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等等。当词库被视作一个所有词汇项目都可以在内产生相互连接的网络时, 精细加工, 或者说新信息与学习者已有的旧知识之间的相互连接, 便能够得到最好的阐释。同时, 通过反复练习会提高词汇项目的激活程度。激活程度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下降。假如一个词汇项目在其激活程度即将下降之前又被重新激活, 那么这次的重新激活便显得更加有效, 从而达到自动化的程度。当反复练习以逐渐增加的时间间隔发生时, 人们也就获得了最理想的学习效果。

摘要:作者利用跨语言的语义启动和翻译启动的实验方法, 探讨了越南语—汉语双语者汉语心理词典的表征结构, 越南语—汉语双语者的心理词典支持修正层级模型, 随着汉语熟练程度的提高, 汉语词汇和共享概念之间的联结逐渐增强, 并对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提出建议。

关键词:越南留学生,心理词典,表征结构,汉语词汇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郭桃梅, 彭聃龄.初中和高中生英语语义通达机制的比较.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3, (2) .

[2]李慧惠.蒙古族双语者双语表征的语义启动实验研究.内蒙古师范大学, 2007.

[3]孟凌.日本留学生心理词典表征结构的实验研究.北京语言大学, 2001.

[4]王甦, 汪安圣.认知心理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2.

[5]马玉汴.放射状词汇教学法与留学生中文心理词典的建构.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4.9, VOL2, (5) .

[6]袁扬华, 张明.心理词典研究对外语词汇教学的启示.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2007.1, VOL25, (1) .

[7]熊锟.心理词汇的表征与二语词汇习得中的跨语言影响.外语学刊, 2007, (5) .

中医术语双语词典对比研究 篇2

1中医术语在英译过程中存在如下问题

翻译是人类交流过程中最复杂的事情之一, 中医英译因为涉及语言国情方面的知识更显复杂。郭建中引用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的观点, 各种语言具有同等的表达力, 同时他也承认语言存在表达形式上的差异, 不同语系两种语言之间的翻译要比同一语系两种语言之间的翻译要难得多[1]。汉藏语系和印欧语系之间的符号转换涉及更多的是文化差异问题。在对中医文献英译的过程中, 中医术语英译一直是关键性的问题。主要原因有: ( 1) 由于古汉语的语义、语法体系不同于现代汉语, 翻译过程中经过两次语码转化, 信息的缺失和遗漏是不可避免的; ( 2) 译者主体性的差异和背景不同, 翻译时必然会按照个人理解来翻译, 所以对某些术语的理解往往会存在差异; ( 3) 中医与现代医学理论体系不同, 中医的理论体系是以阴阳、经脉等为基础, 现代医学的理论体系是以解剖学、组织细胞学等为基础。前者是从整体的角度阐释人体的生理和病理现象, 进而确定疾病的诊治和预防, 后者则是从微观的角度创建并推动医学发展。所以, 中医学和现代医学对于某些脏器的功能或疾病的名称涵盖范围不同, 这为翻译带来一定难度。

正因为如此, 中医英译一直以来可谓“百花齐放, 各家学说”。有译者曾提倡借用现代医学词汇来翻译中医名词术语, 甚或建议采用拉丁词缀仿造像“acupoint”这样的英译词汇, 其理由是强调译语应具科学性; 也有译者提出采用直译加音译的方法来忠实地反映中医术语概念和特殊性; 还有一些译者采取编译的方法, 对中医核心词汇进行翻译, 仅以 《内经》为例, 笔者手头现有的英译版本达十余种, 其中全译本就有两个版本, 节译和编译版本则更多。

2两套标准化方案在实施的过程中存在译文不一致问题

根据译文特点, 主要有以《中医基本名词术语中英对照国际标准》 ( 以下简称为《标准》) ( 2008年人民卫生出版社) 为代表的规定性词典及《实用英文中医词典》 ( 2002年人民卫生出版社) 为代表的描写性词典。

两套方案是不同组织、不同地区中医专业人员针对各自使用范围研究的成果, 《标准》是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来自68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位专家合作的成果, 向其各国会员组织 ( 55个国家及地区的174个成员组织) 推荐使用, 《WHO西太平洋地区传统医学名词术语国际标准》 ( 以下简称《国际标准》) 由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办事处组织8个成员国的22位专家审议, 主要应用对象为包括中国、韩国、日本在内的西太平洋地区具有传统医学的国家。两套标准化方案均以常用术语为收录词汇原则, 且根据专业对术语进行分类, 收词量都在4000左右, 均坚持“对应性”这一翻译原则, 《标准》尤其提到“同一性”原则, 翻译方法都以直译为主, 肯定了用现代医学术语翻译的必要性。具体异同以几个中医术语译文为例, 参见表1。

从译文接受者的角度来看, 其中的“任脉”, 《标准》英译成“conception vessel”, 是明显的误译。“任”是“指导”或“委任”之意, 任脉的功能是统摄阴脉, 译作“directing vessel”, 会更达意贴切。就原语读者而言, “脉”译为“vessel” ( 血管) , 又是误译, 应该改译为“channel或meridian”较为合适。“冲脉”的翻译从当初的chongmai到后来的Flush Vesse l ( FV) , 最后才有了“Throughfare Veseel ( TV) ”的英译形式。仅就上文列举的术语, 两套方案中至少有三个的译文是不同的, 所以, 中医名词术语翻译的标准化过程也是一个不断修订、更正的过程, 5 ~ 10年修订一次会更合理。

最初, 笔者与许多同行一样, 在对中医一知半解时, 也将该标准化方案捧为至宝, 翻译查阅时不假思索进行引用。经过多年对中医知识的深入接触后, 特别在反复研读《内经》 后, 深感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尤其是中国民族文化中的古汉语, 集哲学、美学、语义学为一体, 中医术语英译几乎无法用规定性翻译方法来表达其中丰富的内涵。笔者认为, 推向世界的中医药和传统中医应加以区别对待。中医走向世界, 目的是与现代医学结合, 推广其毒副作用小、疗效优和独特医学知识。因此, 侧重医理方面的文献可以按照标准化方案来翻译。中医经典文献的翻译, 要有所保留, 以彰显民族的文化特色, 如文学性较强的《黄帝内经》在翻译时就不能完全根据《标准》进行翻译。

目前中医药翻译界之所以各行其是, 相关词典书的编纂标准不统一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要使国内的中医药名词术语的翻译日趋完善统一, 同时又能被译文读者所接受和理解, 笔者认为出版一部内容全面、译文统一、具有高度权威性的中医药名词术语双语词典, 是最好的捷径。

3中医术语双语词典在中医英译事业中发挥的作用及面临的问题

3. 1中医双语词典推动了中医英译事业的发展

一般而言, 当知识体系由某一语言系统传至另一语言系统时, 双语词典可发挥多样性功能, 正值传播初期传入方的对应词汇尚待确立时, 双语词典就是一套由翻译人员向本学术领域提供的一系列可供领域范围内所有成员使用的译入语词汇[2]。中医药走向世界推动了中医对外交流和翻译活动的蓬勃发展, 各种形式的翻译活动又催生了中医药术语双 ( 多) 语词典纷纷问世。这些中医药术语双 ( 多) 语词典的大量出版又为翻译活动提供了得力的工具, 有助于翻译活动的进一步广泛开展[3]。狭义而言, 双语词典等同于翻译词典, 专供翻译人员使用。目前, 中医专科词典种类繁多, 相应的各科中医双语词典也应运而生, 如《汉英双解针灸大辞典》 《汉英中医药大辞典》等, 不胜枚举。

3. 2现行中医双语词典在使用过程中凸显出的问题

就词典的宏观结构而言, 各词典收词原则基本是按照中医学基础理论、中药方剂和临床诊治等用途收录, 中医基础理论基本名词术语主要涵盖中国古代哲学概念特点的阴阳五行学说、中医特有的生理学的藏象学说和气血津液与精气神、极具中医特色的经络腧穴和中医病理学的病因病机等方面。就词典的微观结构而言, 各词典区别主要体现在收词量、检索方法及释义等方面, 而释义原则的差异是造成术语英译混乱的一个重要因素。

此外, 中医药双语词典与一般专科双语词典的编纂又有所不同, 许多中医术语在英语中并无固定指称, 因而一个术语, 有的双语中医药词典少则给出一个释义, 多则二十多个释义。个别词典中, 古代中医用语与现代用语未作区分, 检索方法各异, 例如《实用汉英中医词典》 ( 张奇文,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 按照汉字笔画检索, 《简明汉英黄帝内经词典》 ( 李照国,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 采取拼音检索, 《新编汉英中医药分类词典》 ( 谢竹藩, 外文出版社, 2002) 则按照中医术语分类进行检索。重复性编纂越来越多, 耗时费力, 缺乏针对性。

现已面世的众多汉英中医药双语词典, 应用对象大多都是国内中医药专业的大学生和中医翻译工作者。那么, 对于不通汉语的外国中医爱好者来说, 通过一部实用的中医双语词典了解中医基本概念是其中一条途径。下面再以中医核心词汇“精”“气”“神”为例, 简要分析两部中医药双语词典对应的英译形式, 参见表2。

《汉英双解中医大辞典》 ( 原一祥,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7) 侧重规定性, 虽然对于“精、气、神”给出了一个义项, 但是在释文中解释了该词目的内涵意义。《汉英英汉中医大辞典》 ( 郑凤钦, 天津大学出版社, 1994) 直接给出几个义项, 让读者自己选择, 由此看来, 某些中医术语的释义无法遵从科学术语的“单义性”原则, 让词典使用者难以取舍。

中医双语词典是否需要释文也是个具有争议性的问题。 《实用英文中医辞典》 ( 2002) 与《汉英双解中医大辞典》 ( 1997) 以较为准确的释文, 揭示了中医术语的内涵。《中医汉英英汉大辞典》 ( 1994) 则只提供译文, 笔者认为, 词典有无译文视词典使用者而定, 释文详细的词典适用于中医初学者, 无释文词典适用于从事中医翻译的专业人员。有学者提出双语专科词典的释文应遵从针对性、实用性和相关性原则。笔者认为, 对于中医双语词典而言, 英汉和汉英词典最起码要做到有一定的对应性。

中医术语词目的确定应遵从什么样的原则也是一个需要探讨的问题, 例如, “经脉者, 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 濡筋骨, 利关节者也”, 是《简明汉英黄帝内经词典》 ( 2011) 中的一个词条, 20个汉字, 但其所录入的最短的词目如“神”仅一个汉字。所以, 中医双语词典的词目的确立原则还有待于专家学者进一步探讨, 最好形成一套统一规范的体系。

4结语

中医名词术语一旦标准化就会面临某些内涵意义的丧失, 因为标准化方案在强调对等的原则下只给出术语对应的英文释义。因此, 标准化方案适合中医专业人员, 如中医翻译者, 中医务工作者等。真正让中医走向世界, 为全世界普通大众所了解运用, 有必要发行一部通用汉英中医词典及与之对照的英汉中医词典, 这样, 中、西方在中医交流方面才会逐渐消除隔阂。正如洪梅博士引用Giovanni Maciocia的观点, 医务人员面对的重要问题不是如何传达中医语言, 而是如何介绍中医的临床经验。中医术语翻译的研究应该注重术语内涵的解读, 避免围绕词本身争而论不休[4]。此外, 不能把标准化方案作为翻译所有中医文献的标准, 尤其是像 《黄帝内经》这样颇具文学色彩的典籍文献, 同一个术语的涵义差异较大, 不能全部按照一个标准进行翻译。通过对中医术语涵义的统一规范而精确具体的译文解释, 才能逐步使国外的读者逐步了解中医的真谛, 保持中医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因此精炼、准确的释文也应成为中医双语词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部适用于中、西方的统一规范的中医双语词典势在必行, 其翻译不应以对等为主要原则, 如何在词典中准确表达术语的内涵意义并为读者所接受理解是词典编纂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具体的细节问题还有待词典编纂者与中医英译人员及中医专业人员的共同努力方能解决。本文对于中医双语词典的研究只是做了一个概述, 不足之处在所难免, 期待专家学者能在该领域做进一步研究。

摘要:中医双语词典与中医英译是互补的, 互相促进的, 但是中医英译历来各行其是, 以至于必须要采取一套标准化方案来规定术语的英译。本文通过对两套标准化方案及两本汉英双语词典, 从中医基本名词术语英译方面进行对比分析, 指出中医术语英译标准化方案与中医双语词典的应用对象应根据原文风格区别对待, 同时有必要发行一套通用汉英中医词典及与之对照的英汉中医词典, 这样, 中、西方在中医交流方面才会逐渐消除隔阂。

关键词:中医术语英译,标准化,中医双语词典

参考文献

[1]郭建中.当代美国翻译理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2:62.

[2]魏迺杰, 冯晔.实用英文中医辞典[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1.

[3]黄建华、陈楚祥.双语词典学导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1:11, 27.

[4]洪梅.近30年中医名词术语英译标准化的历程[D].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 2008:72-73.

[5]李振吉.中医基本名词术语中英对照国际标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16, 26, 471

[6]世界卫生组织 (西太平洋地区) .WHO西太平洋地区传统医学名词术语国际标准[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8:13-32.

[7]原一祥.汉英双解中医大辞典[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7:, 158, 750, 1061.

[8]郑凤钦.汉英英汉中医大辞典[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 1994:350, 505.

论双语词典释义的理论依据 篇3

双语词典释义研究的对象是词汇单位语义系统的对应释义, 涉及双语词典学、语言学、翻译学、心理学以及文化对比研究等诸多领域, 具有鲜明的对边缘学科特征, 而这种跨学科的特殊性则决定了他需要特殊的多元研究理据, 也就是说, 我们要研究双语词典释义, 不能只局限于双语词典学本体研究的狭隘视野, 应该放眼相关研究领域的多元理论。本文从语义学、词典学、翻译研究和用户反应四个方面对双语词典的释义进行探讨, 提出对双语词典释义的研究应该考量多方面的因素, 才能使其研究真正具有价值。

二、双语词典释义的研究综述

双语词典的释义研究在国内外都已取得一定的成果。以前人们曾把双语词典的释义问题理解得过于简单化, 认为双语词典就是对单语词典的翻译, 双语词典不存在释义研究的必要性。而如今人们越发意识到了双语词典的释义本质是给源语词目提供等值的目的语词汇:即选用与词条相对应的目的语词汇解释其意义。一些学者重点探讨了词典等值词的性质、种类、翻译原则和翻译方法。针对人们长期以来将“等值”视为一种静止不变的概念看法。哈特曼 (Hartmannl986:117) 指出:“等值概念不是固定、单一的对应关系, 而是基于一些代码转换策略的变动的、双向的过程。这些策略取决于语篇的特点、译者或词典编纂者的双语能力以及所追求的目的”。在国内, 魏向清 (2005) 专门讨论了双语词典译义的系统建构、原型特征等问题。还有许多学者试图突破词典学的框架.从整个语言学的高度审视词典释义, 对释义理论进行外部的研究。章宜华 (2002) 运用综合语义分析理论、句法理论、家族相似性理论和原型理论, 提出了“多维释义”的概念。在孟琼主编的《动词用法词典》之中, 编者把汉语名词与动词的格关系细分为14类 (受事、结果、对象、工具、方式、处所、时问、目的、原因、致使、施事、网源、等同、杂类) , 并将其运用到词典释义之中。

三、双语词典释义的理论依据

双语词典释义研究的首要理据是语义研究理据。“词义是词典编纂者所关注的中心问题。因为词典编纂者多有的裁夺, 几乎都与在词典中如何处理词义有直接、间接的关系……”慈古斯塔的这句话恰如其分地描述了语义研究在词典学理论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同样, 在双语词典的释义研究中, 词义的问题也是非常关键的。由于双语词典涉及到两种不同的语言及其负载的文化, 词义的描述自然变得较单语词典的单纯释义要复杂得多。要研究词汇的语义, 我们自然要从语言学中的语义学理论分支汲取养分, 比如哲学的、语言学的、自然科学的等等。对词典学研究者来说, “应该密切注意语义学领域的一切研究工作, 因为关于词的语义性质懂得越多, 工作就做得越好” (慈古斯塔:1983) 。

双语词典释义研究的第二大理论依据是双语词典学研究理据。双语词典的释义研究不同于单语词典的释义研究, 有着很大的特殊性。只有充分把握双语词典学的研究理据, 才能研究好释义的具体问题, 找出适合双语词典编纂的释义工作的特殊规律来。因此, 要研究释义问题, 必须立足双语词典编纂的研究视野, 否则便很容易发生偏离, 缺乏针对性。

双语词典释义研究的第三大理据是翻译研究理据。双语词典学理论应该是从双语词典翻译的特殊文本形式特征出发, 充分考虑到双语词典文本区别于文学文本或其他非文学文本的个性;充分考虑到双语词典是工具性与权威性, 具体地有针对性地研究双语词典翻译的实际问题。双语词典的翻译首先要立足于翻译实践活动本身, 要遵循翻译实践的一些基本或普遍的规律, 如语际转换的规律要符合翻译实践活动的普遍标准, 忠实有效地传达原语语言的信息以及植根于原语语言中的丰富的人文内涵, 即文化的信息。正如王正、孙东云指出, 双语词典可以为译者找到准确的翻译对等词, 并给出优秀的例证译文, 帮助学习者了解特定词汇在语境中的不同译法。前一点得到了辞书界的普遍认同, 但后一点却长期以来未得到足够的重视。目前词典编纂界“普遍存在着双语词典释义中给出的对应词与例句中出现的对应词互相脱节的现象”, 这是一种“不尽如人意之处”。其实优秀的双语词典例证翻译可以为翻译实践提供参考, 帮助学习者培养翻译转换技巧, 避免欧化汉语, 促进文体对等, 增进文化沟通。

双语词典释义研究的第四大理据是接受反应论理据。这也由双语词典的使用者, 也是双语词典释义文本的最终接受者——外语学习者来决定的。双语词典编纂的目的就是为光大的外语学习者的语言学习过程服务的, 双语词典释义的研究也必然应该围绕其接受者之语言学习特点和需要的中心, 否则研究无的放矢, 也就失去了合理性和实际意义, 没有任何价值了。

四、结语

通过对当代词典释义研究的成果梳理我们发现, 词典学在释义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但是要全面了解双语词典释义, 就必须综合考虑各方面的信息, 从不同角度, 依据不同理论的指导, 才能使双语词典的释义做到更加完善, 才能使双语词典编纂工作做的更加有意义。

参考文献

[1]章宜华.学习词典释义结构与义方法初探.外国语, 1999 (3)

[2]章宜华.语言学理论对词典释的影响.现代外语, 2000 (1)

心理词典理论研究 篇4

《坛经》, 即《六祖坛经》, 是禅宗六祖慧能, 在广东韶州大梵寺口述, 弟子法海记录整理而成。在《坛经》流行过程中, 一方面由于辗转传抄造成某些内容变动, 另一方面由于传承者的禅学见解不同而进行一些增删修改, 于是就在不同地区和不同禅中形成了内容不完全相同的本子。从唐代到清代, 都有人因为不满意当时的《坛经》流行本, 提出各种批评意见, 并对书中的某些内容进行重新解释和发挥。

迄今为止, 经学者搜集、整理的《坛经》抄本和印本已达二三十种, 研究后发现, 这些抄本和印本可以归纳为四个系统, 以四个本子为代表。这四个本子分别在唐、宋、元三个朝代编订。

第一, 敦煌写本。全名《南宗顿教最上大乘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六祖惠能大师于韶州大梵寺施法坛经》, 署名是慧能的弟子法海“集记”。一卷。共五十七节, 不分品目。

第二, 日本兴圣寺本。题为《六祖坛经》, 晚唐僧人惠昕改编。南宋绍兴 (1131-1162) 年间, 晃子健翻刻, 流传到日本, 由兴圣寺再进行翻印, 故名。

第三, 《曹溪原本》。全称《六祖大师法宝经曹溪原本》, 不著撰人 (也有的版本署“门人法海录”。) 一卷, 十品, 两万多字。

第四, 宗宝本。元至元二十八年 (1291) 僧人宗宝改编本, 题《六祖大师法宝坛经》。一卷, 十品。品目与前本不尽同, 文字大部分同, 此为常见流行本。

二、《汉语大词典》引《坛经》书证失当举隅

1.书证版本纠误

《大词典》一至四卷引《坛经》书证出处标注混乱, 经笔者归纳, 有以下五种情况: (1) 《坛经·XX品》; (2) 唐慧能《坛经·XX品》; (3)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XX》; (4) 《坛经·XX》; (5) 《坛经》三五。作为一部大型综合词典, 严谨准确是最根本的准则, 而《大词典》还有大量提升的空间。笔者经核对大正大藏经和权威译注本, 核对如下:

(1) 【上上人】指德行、智能或身分最高的人。《坛经·行由》:“下下人有上上智, 上上人有没意智。”按:出自宗宝本《六祖大师法宝坛经·行由第一》

(2) 【丈室】2.以“丈室”称寺主的房间。唐惠能《坛经·机缘品》:“一夕, 獨入丈室。請問:如何是某甲本心本性?”按:出自宗宝本《六祖大师法宝坛经·机缘第七》

(3) 【十二入】十二处。《坛经·付嘱品》:“入是十二入。外六塵:色、聲、香、味、觸、法;内六門:眼、耳、鼻、舌、身、意是也。”按:出自宗宝本《六祖大师法宝坛经·付嘱第十》

(4) 【人我】3.佛教语。即人我见。凡俗之人妄认自身常住不变, 执着“有我”之见, 佛家谓之“人我见”。《坛经》三五:“人我是須彌, 邪心是大海, 煩惱是波浪……無人我, 須彌自倒;除邪心, 海水竭, 煩惱無, 波浪滅。”按:出自敦煌本《南宗頓教最上大乘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六祖惠能大師於韶州大梵寺施法壇經》法海集, 此处“三五”为敦煌本五十七节的编号, 查阅郭朋的译注可得到验证。

(5) 【佛地】1.谓超脱生死、灭绝烦恼的境界。《坛经·般若品》:“若識自性, 一悟即至佛地。”按:出自宗宝本《六祖大师法宝坛经·般若第二》

(6) 【假名】4.佛教语。谓不能反映实际的概念、语言。佛教认为世界万有及其差别, 均是主观上的“假名”所安立的。唐惠能《坛经·定慧品》:“自識本心, 自見本性, 即無差别, 所以立頓漸之假名。”

按:出自宗宝本《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定慧第四》

(7) 【入聖超凡】谓修养超越常人, 达到圣人的境界。《坛经序》:“説法三十七年, 霑甘露味, 入聖超凡者, 莫記其數。”按:出自《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序》古筠比丘德異撰

(8) 【真身】佛教语。佛教认为为度脱众生而化现的世间色身。佛、菩萨、罗汉等。唐慧能《坛经·付嘱品》:“十一月, 廣、韶、新三郡官僚洎門人僧俗, 争迎真身, 莫決所之。”按:出自宗宝本《六祖大师法宝坛经·付嘱第十》

(9) 【與麽】犹这么, 如此。唐慧能《坛经·自序品》:“不思善, 不思惡, 正與麽時, 那箇是明上座本來面目。”按:出自宗宝本《六祖大师法宝坛经·行由第一》, “自序品”为《大词典》编者杜撰。

(10) 【真空】1.佛教语。一般谓超出一切色相意识界限的境界。唐慧能《坛经·般若品》:“念念説空, 不識真空。”按:出自宗宝本《六祖大师法宝坛经·般若第二》。

(11) 【真相】3.犹宝相。即神、佛的画像或塑像。唐慧能《坛经·机缘品》:“過數日塑就, 真相可高七寸, 曲盡其妙。”按:出自宗宝本《六祖大师法宝坛经·机缘第七》。另外, 此处标点有误, 见下。

(12) 【凡愚】2.指平庸愚昧的人。唐慧能《坛经·疑问品》:“凡愚不了自性, 不識身中浄土, 願東願西, 悟人在處一般。”按:出自宗宝本《六祖大师法宝坛经·疑问第三》。

(13) 【出離】1.犹佛家所谓涅槃。唐慧能《坛经·行由品》:“五祖曰:‘……世人生死事大, 汝等門人, 終日供養, 祇求福田, 不求出離生死苦海。’”按:敦煌本《南宗頓教最上大乘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六祖惠能大師於韶州大梵寺施法壇經》法海记。

(14) 【即心即佛】亦作“即心是佛”。佛教禅宗谓本心即佛, 明心见性即是成佛。唐慧能《坛经·机缘品》:“問曰:‘即心即佛, 願垂指諭。’師曰:‘前念不生即心, 後念不滅即佛。成一切相即心, 離一切相即佛。’”按:出自宗宝本《六祖大师法宝坛经·机缘第七》。

(15) 【分化】1.谓分施教化。唐慧能《坛经·机像品》:“師甚器之, 令思首衆。一日, 師謂曰:‘汝當分化一方, 無令斷絶。’”按:出自宗宝本《六祖大师法宝坛经·机缘第七》。

(16) 【利生】佛教语。利益众生。唐慧能《坛经·付嘱品》:“師春秋七十有六, 年二十四傳衣, 三十九祝髮, 説法利生三十七載。”按:出自宗宝本《六祖大师法宝坛经·机缘第七》。

(17) 【功課】2.佛教语。指每日按时诵经念佛等事。唐慧能《坛经·机缘品》:“汝若但勞勞執念以爲功課者, 何異犛牛愛尾!”按:出自宗宝本《六祖大师法宝坛经·机缘第七》。

(18) 【勢至】佛教语。大势至菩萨的省称, 为“西方三圣” (弥陀、观音、势至) 之一, 阿弥陀佛的右胁侍。唐慧能《坛经·疑问品》:“慈悲即是觀音, 喜捨名爲勢至, 能净是釋迦, 平直是彌勒。”按:出自宗宝本《六祖大师法宝坛经·疑问第三》。

(19) 【參叩】亦作“參扣”。2.拜见。唐慧能《坛经·机缘品》:“[懷讓禪師]初謁嵩山安國師, 安發之曹溪參扣。”按:出自宗宝本《六祖大师法宝坛经·机缘第七》。

(20) 【受生】2.投生, 投胎。唐慧能《坛经·定慧品》:“若百物不思, 念盡除却, 一念斷即死, 别處受生。”按:出自敦煌本《南宗頓教最上大乘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六祖惠能大師於韶州大梵寺施法壇經》法海记。

(21) 【坐卧不安】坐着躺着都不安宁。常形容心绪烦乱。唐慧能《坛经·行由品》:“房中思想, 坐卧不安。”按:出自宗宝本《六祖大师法宝坛经·行由第一》。

(22) 【尋逐】1.跟踪追逐。唐慧能《坛经·行由品》:“惠能後至曹溪, 又被惡人尋逐。按:出自宗宝本《六祖大师法宝坛经·行由第一》。

(23) 【大圓鏡智】佛的“四智”之一。谓洞照一切的清净真智。唐慧能《坛经·机缘品》:“大圓鏡智性清浄, 平等性智性無病。”按:出自宗宝本《六祖大师法宝坛经·机缘第七》。

(24) 【天堂】1.某些宗教指人死后灵魂居住的美好的地方。跟“地狱”相对。《宋书·夷蛮传·天竺婆黎国》:“叙地獄則民懼其罪, 敷天堂則物歡其福。”唐慧能《坛经》:“一切草木、惡人善人、惡法善法、天堂地獄, 盡在空中。”按:出自敦煌本《南宗頓教最上大乘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六祖惠能大師於韶州大梵寺施法壇經》法海记。

(25) 【契悟】1.犹领悟。唐慧能《坛经·顿渐品》:“弟子在秀大師處, 學道九年, 不得契悟。”按:出自宗宝本《六祖大师法宝坛经·顿渐第八》。

(26) 【契會】4.领悟, 领会。唐慧能《坛经·机缘品》:“讓豁然契會, 遂執侍左右一十五載。”按:出自宗宝本《六祖大师法宝坛经·机缘第七》。

(27) 【奬諭】1.皇帝对臣下褒奖、表彰。唐慧能《坛经·宣诏品》:“其年九月三日, 有詔奬諭師曰:‘師辭老疾, 爲朕修道:國之福田。’”按:出自宗宝本《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宣诏第九》。

(28) 【真心】佛教用语。谓真实无妄之心。宋契嵩《<坛经>赞》:“心有真心, 有妄心, 皆所以别其正心也。”

(29) 【玄學】3.指佛学。宋契嵩《坛经赞》:“論者謂之玄學, 不亦詳乎!天下謂之宗門, 不亦宜乎!”按:29、30两例出自《六祖大師法寶壇經贊》宋明教大師契嵩撰, 可以看出《大词典》标注体例如此不一致。

(30) 【徒侣】3.门徒;学生。《坛经·顿渐品》:“自南北分化, 二宗主雖亡彼我, 而徒侣競起愛憎。”按:出自宗宝本《六祖大师法宝坛经·顿渐第八》。

(31) 【徧周】周遍。《坛经·般若品》:“心量廣大, 徧周法界。”按:出自宗宝本《六祖大师法宝坛经·般若第二》。

(32) 【徒衆】2.指门徒。《坛经·行由品》:“五祖更欲與語, 且見徒衆總在左右, 乃令隨衆作務。”按:出自宗宝本《六祖大师法宝坛经·行由第一》。

(33) 【弘法】佛教语。谓弘扬流通佛法。唐慧能《坛经·行由品》:“一日思惟, 時當弘法, 不可終遯。”按:出自宗宝本《六祖大师法宝坛经·行由第一》。

(34) 【如如】1.佛教语。谓诸法皆平等不二的法性理体。如, 理的异名。唐慧能《坛经·行由品》:“萬境自如如, 如如之心, 即是真實。”唐李邕《岳麓寺碑》:“以因因入果果, 以滅滅而會如如。”按:出自宗宝本《六祖大师法宝坛经·行由第一》。

(35) 【本來面目】1.佛教语。指人本有的心性。《坛经·行由品》:“不思善, 不思惡, 正與麽時, 那箇是明上座本來面目。”按:出自宗宝本《六祖大师法宝坛经·行由第一》。

2.书证错字纠误

【分化】1.谓分施教化。唐慧能《坛经·机像品》:“師甚器之, 令思首衆。一日, 師謂曰:‘汝當分化一方, 無令斷絶。’”按:明显标题错误, 非并“机像”, 应为“机缘”。大正大藏经和各《坛经》译注均无此说法。

3.书证标点纠误

【真相】3.犹宝相。即神、佛的画像或塑像。唐慧能《坛经·机缘品》:“過數日塑就, 真相可高七寸, 曲盡其妙。”按:引文断句有误, 丁福保 (p192) :“过数日, 塑就真相, 可高七寸, 曲尽其妙。”大正大藏经亦是如此。

4.释义错误辨析

(1) 【徒衆】2.指门徒。《汉书·儒林传·周堪》:“欽章皆爲博士, 徒衆尤盛。”《坛经·行由品》:“五祖更欲與語, 且見徒衆總在左右, 乃令隨衆作務。”按:此处引文中“徒众”有“众多”义, 单单解释为“门徒”欠妥, 丁福保:“弟子之成群者曰徒众。”在该义项的下一个书证明李贽《与焦弱侯书》中也能得到印证, “聚徒众”可解释为“聚集了成群的门徒”。

(2) 【參叩】亦作“參扣”。2.拜见。唐慧能《坛经·机缘品》:“ (懷讓禪師) 初謁嵩山安國師, 安發之曹溪參扣。”按:解释“拜见”较笼统, 丁福保:“参叩, 参学叩问而请益也。”

三、总结

本来主要讨论《汉语大词典》在引用《坛经》书证时体例不统一、出处标注不清、释义欠妥、错字标点等问题。再次, 从以上问题反映的情况来看, 佛教文献的语料价值仍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对《大词典》所引佛经文献方面的修订工作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谭代龙.《汉语大词典》引义净作品考[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1

[2]曲文军.《汉语大词典》疏误与修订研究[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2012

[3]丁福保.六祖坛经笺注[M].济南:齐鲁书社, 2012

[4]魏道儒.坛经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 2010

心理词典理论研究 篇5

在当今世界, 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产生了重要影响, 同样也对教师的教学过程产生了深刻影响, 尤其是近十几年来, APP作为一种新型的第三方应用的合作形式, 以其资源丰富、操作简单等特点在教师群体中受到欢迎, 为英语教学者提过了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本文选取有道词典和深蓝词典, 通过对其来源、特点、使用方式和使用效率等方面进行分析, 总结出英语APP在大学英语教师教学中具体影响。

二、有道词典在大学英语教师教学过程中的分析

1.来源:有道词典是由网易有道出品的全球首款基于搜索引擎技术的全能免费语言翻译软件, 为全年龄段学习人群提供优质顺畅的查词翻译服务。2009年1月, 有道词典首个手机版本上线, 现已实现全平台覆盖, 是全国最大最好用的免费互联网词典翻译工具, 也是用户覆盖量最大最受用户欢迎的词典软件。

2.特点:有道词典兼具多国语言翻译发音、网页全文翻译、专业权威大辞典、海量例句一键查询等多种特色功能。丰富的原声视频音频例句, 来自VOA、BBC等权威英语广播的原音重现, 帮助教师实现专业地道的发音。

3.使用方式:有道词典已经适配多种终端平台, 包括手机端、PC端、平板电脑端、网页端、及各个浏览器插件。以手机端为例, 通过网络下载安装有道词典APP, 打开软件, 在首页的文本框输入要查的单词或句子, 就能查到对应的释义和相关信息了。另外, 有道词典还有一个比较方便实用的功能, 就是屏幕取词, 只要鼠标选中或者停留在一句话上, 有道词典就可以翻译出这句话。另外, 有道词典有记忆功能, 能记忆你所查阅过的单词。也可以将查阅过的单词添加到单词本中, 方便日后记忆背诵。

4.使用效率:有道词典使用时可以通过移动数据流量连接网络, 在网络信号稳定的前提下, 可以迅速的将所要查找的词汇在网络中进行搜索, 可以及时的掌握到最新信息。比如说链接网络后搜索到某一个单词, 接着就会出现该单词在哪些小说中或新闻中出现过。

三、深蓝词典在大学英语教师教学过程中的分析

1.来源:深蓝词典, Blue Dict是一款基于Android手机操作系统的词典软件, 使用MDict格式的词典。

2.特点:深蓝词典内置9类45部词典, 数据量大, 基本涵盖了各个学科。预装数据库1500M、是其他品牌的30倍;速度快, 无论是启动的速度, 或是搜索的速度都是非常的迅速快捷; 功能强, 支持图文并茂的词典, 支持15万英文单词的专用发音文件, 也支持网页内嵌式单词和短语的发音;支持GOOGLE桌面搜索, 也支持浮动窗口的取词调用。

3.使用方式:打开深蓝词典APP以后, 必须将所下载的MDict格式的词典加入其中, 所加入的词典越多, 之后搜索的过程中就会更全面。

4.使用效率:深蓝词典不收网络信号的影响, 只要输入的格式词典越多, 就会搜索出相关的信息。但是如果将要搜索的词汇并不在输入的词典之中, 就无法搜索到该词汇。但是由于输入的MDict格式词典都是经过权威编纂的准也词典, 对于教师的在教学过程中的严谨性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四、有道词典与深蓝词典的使用情况对比

通过对有道词典和深蓝词典来源、特点、使用方式和使用效率等不同方面的分析, 我们从中可以比较得出, 二者各有千秋。有道词典可以连接网络, 并且通过点击相关的链接可以搜索到大量的课外信息, 对于教师给学生提供丰富的课外知识, 扩充知识面, 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但是由于大量的信息来自与网络, 相关的语法结构并未经过权威的认定, 有可能会给学生带来错误的示范和教导。

深蓝词典虽然无法连接网络, 搜索信息不够及时、全面, 但是例如朗文双解、新牛津双解和新汉英大辞典, 都是经过长久的时间检验的权威词典, 使用深蓝词典可以帮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巩固学生的语法结构, 掌握专业的英语知识。

结语:文章中通过对比有道词典和深蓝词典在大学英语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使用情况, 虽然二者的作用和影响力没有明显的差距, 但是细细比较之后, 发现有道词典更加受到老师和学生的欢迎。在移动互联网的时代, 信息传播的内容得到了极大的丰富, 为英语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是在教学运用中也对教师和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更长远的教师与学生英语的学与教过程中, 进一步促进英语教学的优化与改革, 需要双方共同的努力。

摘要:21世纪以来, 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为大学英语教师教学效率的提高提供了便利, 其中移动APP程序在此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首先针对大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使用的英语APP进行调查分析, 了解各个英语APP在课堂上的功能, 以便推动大学英语教学的优化与变革。

关键词:英语APP,大学英语教师,教学研究

参考文献

[1]沈潜.课堂的延伸——移动英语学习APP职教英语辅助教学探讨[J].科技信息, 2012 (26) .

英汉词典中的成语翻译问题研究 篇6

作为汉语中重要语言单位的成语是汉语言在经历了长久演变与发展过程之后逐渐凝练而成的,表现为固定短语的语言形式,与词有着基本相同的功能,但与词相比较其含义更加丰富多彩。汉语成语具有形式短小却含义丰富的语言特征,思想内含深刻且蕴含着细腻的思想情感,汉语成语的英译仅停留在成语本义的理解层面还远远不够,需要以更加深入的方式领悟并阐述其中蕴含的文化含义,将其融入到翻译过程中,在最大程度上实现形象与精准的完美结合。

1. 彰显文化特色

汉语成语虽然也包括三字、四字、五字及六字多种形式,但大部分由四字构成,从传播学意义上讲,较之其他形式的四字更利于应用。相比而言,三字成语的文雅性不足,且有一定的意义残缺,而五字、六字成语由于字数原因不能给使用者留下足够深刻的记忆,四字成语能够表达类似寓言故事的丰富含义,且其在记忆上的便利性也使汉语文字的利用效率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汉语言文化崇尚对偶且追求对称工整,四字成语充分满足了这一文字上的审美追求,如“山高水长”“阴错阳差”等四字成语不仅凭借对偶的语言形式展示出汉文字的对称美,同时也蕴含了中华文化的朴素辩证思维。通过千锤百炼而流传至今的四字成语无不极具节奏和音律特色,其音节高低有致、韵律和谐多姿,令人充分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对于和谐的欣赏和追求。四字成语大都可使用一分为二的解读方式,通过平仄音节、抑扬语调展现出汉字的美感。

总而言之,成语在某种角度上可以被视为汉语言文化的浓缩精华,通过四言构词、平仄音律以及对立统一的词素关系和对偶结构构成等不同方式,精确、形象地向文化受众展示汉语言文化的思维惯式、审美特征等基本内容,以千变万化的语言符号构建立体丰满的汉语文化形象。

2. 呈现文化内容

汉语成语内容广博,包括以农业为主的生产方式、宗教民俗、衣食住行、文化艺术等方面,准确的同时全面涵盖了汉语言文化在各方面的基本内容。如男耕女织是对我国农业生产方式的概述,富丽堂皇是对我国传统建筑的美好描述。

除对物质及文化生活的描述,成语也折射出我国的民族思想价值观,通过成语能够对中国人的传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初步了解。兄弟怡怡、相敬如宾、父慈子孝等成语是儒家文化浸染下的中国传统家庭观念及追求,而兼济天下、仁者爱人等成语则是儒家文化在更大范围上的延展,是传统文化中美好品德在更大范围内的体现。

二、英汉词典中成语翻译问题

随着中外交流程度的日益加深,语言翻译同文化研究之间的相互关系也更加紧密,其中的成语翻译问题同文化交流之间的相关性也更加凸显。不能否认,汉语成语的英译问题对我国文化的对外传播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发现并总结英汉词典中的成语翻译问题十分必要。

1. 译文长度

词典中的译文需要在长度上做出一定限制,作为纸质书籍,译文长短决定了词典的大小薄厚,牛津英语大辞典由于十分厚重而使读者花费更多的查阅时间,造成使用不便,因此,译文不宜过长或过短。汉语成语数量众多,如果译文过长则不能被收录到一部词典中,而多部头的系列词典并不适宜外籍大众使用。在篇幅限制的前提下过长的译文将导致成语收录数量的不足,信息遗漏也会为词典使用者造成不便。倘若译文过短则不能为读者充分展现成语中蕴含的信息,造成理解内容的缺失或偏差,同时,短译文也将导致词典单薄,使用者在查询时容易发生内容遗落。

2. 例句选择

词典中对词语的解释需要例句的帮助,例句能够起到释义补充及词语用法的示范作用,无例句支撑将导致词典标准的降低。以汉语成语翻译为内容的词典使用者大都为以英语为母语的外国学习者,他们希望通过词典获得尽可能多的相关信息,例句能够帮助使用者了解成语的应用语境,因而其在译文中的重要地位无可置疑。

3. 文化传递

现有的成语来源大致可分为以下五种类别:以守株待兔、揠苗助长等为代表,来源于寓言故事,具有教育意义;以上下求索、筚路蓝缕等为代表,来源于古代经典文学作品;以破釜沉舟、卧薪赏胆等为代表,来源于历史故事;以南柯一梦、精卫填海为代表,来源于神话传说。由此看来,成语翻译在文化信息传递上需要同时通过释义、例句及出处三方面内容共同实现,通过这些方式才能够充分实现成语的文化特色彰显及内容展示。而通过对现有词典中成语翻译内容的观察不难发现,并非每一译文均都能够具备上述多项内容,其中或无例句、或无出处的现象也很多,字典在成语翻译的阐释过程中并未实现文化信息的充分传播,需要进一步地完善和提高。

三、英汉词典中成语翻译标准

1. 易于理解

易于理解是翻译工作必须重视的标准,同样适用于词典当中。应用是建立在理解基础上的,只有对成语有准确而充分地认识,才能实现对其的正确使用。因此,易于理解是英汉词典中成语翻译的首要标准,如果违背这一标准,词典的使用价值势必大大降低。易于理解这一翻译标准可通过成语翻译的拼音、释义、英译及例句等方面来实现。

英语母语者对汉语的系统学习大都从拼音开始,拼音是对汉字的抽象标音,同国际音标的许多相似之处能使外国学习者更易学习和掌握,借助拼音学习中文对外国学习者而言也更为容易,因此,将拼音作为英汉词典中成语翻译内容是非常必要的。释义代指对成语各词含义的具体阐述,组成成语的单个词汇其含义与成语整体有所不同,而单独地解释也有利于对成语整体特点及含义加以认识。英译即用英文词汇、词组传递汉语成语意义,是使用者理解成语的关键步骤,相对于释义而言,英译的对象是成语整体,包括基本含义及引申喻意两方面内容,目前英汉词典中的成语英译都遵循简单明了的标准。例句的重要性前文已有论及,例句的简单明了也有利于了解成语的正确使用方式。通过上述各方面,严格遵循易于理解的原则有利于英汉字典中成语内容的信息传递,更好地发挥词典的文化教育作用。

2. 长短适中

成语丰富的数量以及词典的容量制约了译文长短。一语多译是汉英翻译中极为常见的现象,如死亡有die、pass away等在内的几十种英文表达方式,由此可见,对于词典编制而言,词条译文的数量并非多多益善,否则将导致容量过大。

研究显示,当成语英译中译文数量控制在五个以内、译文整体长短控制在180字时,能够更好地避免词典内容过于冗长而导致的空间浪费,同时保证成语收录的数量,使用者可以查询到更多、更精确的内容。

3. 文化信息传递

词典编写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外国受众了解、学习汉语及汉语言文化,因此,英汉词典在对成语进行翻译的同时,也要对其文化含义做出阐述,通过释义、英译、例句和来源共同实现文化信息传递。

英译的文化信息传递作用主要通过成语直译的方式实现。以狐假虎威———the fox borrows the tiger’s prestige为例,该翻译充分表达了狐狸的狡猾特征。成语英译通过直译的方式在受众者心中不断树立起具有中国传统文化色彩的形象或意象,通过点滴浸染使英语读者对中国文化有更形象生动的理解。

同样以成语狐假虎威为例,例句“At that time,the traitors browbeat people virtue of Japanese influence wherever they went.”,其中,汉奸这一词汇为汉语专有,而英语母语的学习者能够通过例句中的词汇对中国历史文化有进一步地学习和了解,词典的文化信息传递作用也就得到了有效发挥。

相对于其他方面的内容而言,成语来源蕴含有较多的文化信息量,涉及内容同中国文化紧密相联。“狐假虎威”来源于《战国策》(Or.from a fable in The Records of the Warring State.)、“负荆请罪”来源于《史记》(Or.A story from Records of the Historian)等,通过对成语来源的概述拓展了对外传播文化的信息范围。

总之,在英汉词典中对汉语成语的翻译需要以上标准为前提,在解决翻译问题的同时保证翻译质量,同时最大程度地发挥成语和词典的文化传播作用,使中外读者能够在其中获取更多的文化价值。

四、结束语

文化传播是长期而复杂的过程,成语英译是翻译实践中的难题,要充分解决这一难题,促进我国文化的对外传播还需进行更多研究。

摘要:在全球化趋势不断深入的背景下,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联系也更加紧密,纵观当下,汉语的学习和使用者数量急剧增长,中华文化的传播范围也更加广泛。汉语言文化博大精深,而成语更是同汉语言文化息息相关的精华所在,成语翻译问题关系到我国文化的对外传播。英汉词典是汉语成语英译的重要媒介,其中有许多内容是针对外籍汉语学习者编写,因此,其中的成语翻译质量高低关系到我国对外文化的传播成效。将翻译理论与实践内容相结合,分析英汉词典中的成语翻译问题,以期能对词典编篡及我国文化的对外传播有所帮助。

关键词:英汉词典,汉语成语,翻译

参考文献

[1]马会娟.对Lawrence Venuti异化翻译理论的再思考[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11,(1).

[2]杨真洪.论语言文化对比与英汉翻译研究的理据——英汉语言文化比较与翻译理论研究[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13,(9).

[3]吴玲娟,许婺.《新牛津英汉双解大词典》的成语翻译简评[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8).

二语习得者词典使用策略研究 篇7

20世纪80年代以来, 随着词典编撰以编纂者为中心的活动逐渐受到质疑, 编纂者与使用者的相互关系受到广泛重视, 从用户视角出发的研究成为词典学研究的一个新热点。在我国越来越多的学者从不同方面对词典使用进行了讨论和实证研究, 不断拓宽和加深了对二语习得词典使用的研究层面。

笔者拟重点分析在国内重要外语刊物 (1) 上发表的有关外语学习词典使用者的实证研究, 在回顾的基础上提出了国内二语习得词典使用者研究领域内有待进一步探讨的几个问题, 建议我国未来的外语学习词典使用者研究应该多方吸收国内外相关学科的最新理论和研究成果, 探讨我国各层次二语习得词典使用者词典使用过程中的特点和难点, 提高二语习得中词典使用的效率及效果。

二、二语习得词典使用者研究现状

考伊曾在其专著中列举了六项与词典使用者有关的研究。自1995-2006年这10年间, 在教学背景下, 国内二语习得词典使用者研究涉及到了考伊列举的六项研究中的四项, 内容包括:1) 语言学信息范畴及其对词典使用者的重要性;2) 词典使用者及其态度研究;3) 学习活动与词典使用;4) 词典使用者的参考技能研究。

1. 语言学信息范畴及其对词典使用者的重要性。

与外语词典使用者及其使用有关的最早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 托马斯齐克 (Jerzy Tomaszcayk) 的调查发现使用双语词典比使用单语词典查意义的比率高。巴雷吉 (Carla Bareggi) 对意大利英语专业一年级学生使用的单语词典的信息范畴作了调查, 发现发音查用率最高, 形态, 句法和语体的查用率最低。

笔者也曾专门对中国二语习得者使用外语词典的信息范畴进行了调查, 发现受试的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在基础英语词汇学习中频繁使用了查找策略。而在专业词汇学习中查找策略的使用频率偏低。再则, 学生使用查找策略的目的也不一样, 比如在基础英语学习中研究生主要用词典查证单词的多种意义和用法;而在专业词汇中的查找策略大都用来查询专业词汇的发音及基本意义。这与张萍 (2001) 调查结果一致。此外张萍还发现在查词典认知策略的选择上, 女生不仅查找单词的基本意思, 还注意了解它的引申义;而男生的注意力只在了解基本意义即可。这些研究结果表明, 对外语词典使用者来说, 最重要的信息范畴会随着使用者外语水平、性别、词典类型、学习任务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2. 词典使用者及其态度、期望和批评研究。

笔者曾对所带的三个年级的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进行过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大部分二语习得者 (78%) 偏爱使用文曲星和双语词典 (即英汉词典) 查阅生词, 认为文曲星的长处在于携带与查找便捷, 并且文曲星和英汉词典的汉语释义对他们来说更便于理解和记忆。这与江晓红 (2003) 、陈辉 (2001) 的调查结果相同, 但与国外学者马雷洛和巴雷吉的调查结果不同, 他们的调查显示大部分的学生对单语词典比对双语词典更满意, 认为前者更可靠、更现代、对表达更有用。

3. 学习活动与词典使用研究。

托马斯齐克 (Jerzy Tomaszcayk) 是第一个考虑词典使用范畴的研究者。他对学生的双语和单语词典的使用范畴进行了调查, 发现阅读理解和书面写作是学生使用词典时进行的最主要的活动, 其次是翻译、听力理解和口语。我国学者吴霞 (1998) 发现英语专业三年级学生由于无论精读课上还是在范读课上都被频繁地要求用英文释义一些句子, 因而更多地使用双解学习词典 (英汉双解词典) 和单语学习词典 (英英词典) , 认为更有利于完成学习任务。赵卫 (2004) 对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调查显示, 学生对不同的学习活动应使用不同的学习词典有一定的粗浅认识。但在四项涉及不同的学习活动所使用的词典类型的问题中, 他们绝大多数倾向使用双语词典。

4. 词典使用者的参考技能研究。

参考技能指词典使用者查找信息的能力 (Hartmann) 。研究者普遍认为, 熟练地使用词典需要一种特殊的“能力” (competence) , 这种能力就是使用者的参考技能, 他只有通过适当的训练才能获得 (Hartmann) 。但赵卫 (2004) 通过问卷调查或观察发现, 对于如何有效使用词典, 教师在各阶段教学中很少对学生进行专门指导, 且对于如何指导学生有效使用词典的方法和内容没有一个清楚、详尽的认知和把握, 因而不少学生在中、高级阶段对选择何种词典, 如何通过词典帮助自己记忆单词十分迷茫。

词典查阅策略是词典使用者必备的技能之一 (Henri Bejoint) 。这10年来国内学者对词典查阅策略的研究兴趣很浓, 究其原因在于仅靠课堂有限的教学时数输入的英语信息是有限的, 国内外语环境也无法提供习得者所需要的真实语境, 因而我国的二语习得者必须学会使用各种工具, 学会如何通过查词典和各种资料, 获取有用信息, 使自己具备独立获取英语知识的能力, 从根本上解决自己在英语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难题。欧梅乐等 (O’Malley&Chamot) 认为学习策略是“学习者用于帮助理解, 学习和记忆新信息的特殊思想行为”。我国学者对词典查阅策略的研究是以学习策略为理论框架的。主要从以下四种角度对词典查阅策略进行讨论:从学习策略的角度, 即将词典使用策略归纳为学习策略之一进行论述 (如:文秋芳等) ;从阅读策略角度, 即将词典使用策略归纳为阅读策略之一进行论述 (如:张小虎) ) ;从词汇策略角度, 即将词典使用策略归纳为词汇学习策略之一进行论述 (如:吴霞、张桦、张萍、陈辉等) ;从词典使用策略角度, 即将词典使用策略划分为为若干种次策略进行论述 (如:赵卫) 。研究对象主要是我国以英语为外语的成年人, 学习者类型为:非英语专业本科生 (吴霞, 张萍, 张桦等) ;非英语专业硕士生 (张萍) ;不同性别学生 (张萍) ;善学者和不善学者 (文秋芳, 张桦等) 。探讨的问题涉及到以下方面:比如我国外语学习者词典查阅策略的总体趋势如何?词典查阅策略究竟与词汇成绩有多大关系?吴霞 (1998) 、张萍 (2004) 以O’Malley和Chamot的学习策略为理论框架, 套用了他们对学习策略的分类方法, 将词汇学习策略亦分为三大类:元认知策略;词汇认知策略和社会/情感策略。元认知策略高于其他两类策略, 用于评价、计划和监管策略使用;认知策略与具体的词汇学习任务相结合, 更具体。社会/情感策略包括习得者与他人进行的互动行为和自我情感控制。每一类策略既包含数种具体的策略。查词典策略即为词汇认知策略之一, 并包含“了解多种意义”、“了解多种用法”等具体的策略。他们在调查中虽然使用了不同的受试对象, 研究方法也略有不同, 但结果很相似, 即我国二语习得者在词汇学习中较为频繁地使用了查词典策略。吴霞、张萍的调查显示查词典策略是与词汇成绩最相关的词汇学习策略之一。

三、对英语教学研究的启示

词典使用者是一个复杂的群体, 在实验时很难加以控制, 获得的实验数据也因此值得怀疑。词典使用者的使用需求与具体任务相联系, 它可能随文化、语言和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如果词典使用者在完成任务时, 采取合适的查找策略, 其需求可以得到满足。但我们还不清楚词典使用技能 (或查找策略) 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 不知道词典使用技能是人类本能还是通过训练习得, 不清楚为什么一些人的词典使用技能比别人强。因此不妨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以下问题着手, 使词典使用者研究更好地为英语教学服务。

1. 制约词典使用策略的学习者因素研究。

许多外语教学实践和研究表明, 在词典使用过程中, 无论是优秀的语言学习者还是他的语言学习者都有意识或下意识地选择和运用了若干词典使用策略。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优秀的语言学习者使用的词典使用策略的种类和频率往往与其他的语言学习者不同。而且即使都是优秀的语言学习者, 他们所使用的词典使用策略的种类和频率也有所不同。虽然教学环境等外部因素从多角度影响词典使用策略的形成和使用, 但学习者的本体因素, 如年龄、智力、语言学能、兴趣、态度、动机、个性和认知方式等方面的差异是造成词典使用差异的重要原因, 也是学习者采用不同词典使用策略的重要原因。因此, 对制约词典使用的学习者因素的研究不可或缺。

2. 多种词典类型的研究。

国内已有的很多外语/二语学习词典使用者研究成果大多集中在揭示外语/二语习得者对普通型词典, 即在正规课堂教学背景下使用的单语词典、双语词典或双解学习词典的使用状况, 而对专业词典和其它参考工具 (如:同类语词典, 和各种类型的电子词典) 的研究则鲜有涉及, 考察的词典类型过于单一, 对我国外语/二语学习词典使用类型的研究仍需投入更多的精力。

3. 多种观察对象的研究。

这是一个较少引人注意的课题。现在的研究受试的对象通常是语言学习水平较高的人 (如英语专业学生或非英语专业学本科生或研究生) 。以其它群体为主体的外语/二语学习词典使用者的调查研究到目前为止国内学者还没有触及这一领域, 自然也就缺乏实证性研究的知名文献。这也许是因为国内的外语研究工作者大多集中在高校系统, 很少有机会接触其它群体学习英语的过程。而目前我国的国情是学习者不仅要在大学阶段学习英语、使用词典, 更要在今后工作中通过自学提高英语水平, 使用词典不可避免要贯穿整个工作过程。由于范围相对狭窄, 我们就难以期望对我国外语/二语学习词典使用者的大体情况有所结论, 除非我们在更广的范围对外语/二语学习词典使用者进行大量研究, 如在工作中需要经常使用英语的公司职员、科技工作者、记者、图书管理员等。

4. 外语/二语学习词典使用者研究理论的构建。

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 我国对外语/二语学习词典使用者的实证研究刚刚起步不久, 既缺乏从事词典使用者研究的专门研究机构和学者, 也缺乏真正有深度的理论研究, 外语/二语学习词典使用者研究相关理论基础显得支离破碎、不成体系。我国的外语/二语学习词典使用者研究目前还是以借用国外不同的理论作支撑, 从中国外语/二语学习词典使用者的习得过程对这些理论加以验证或补充, 离形成我国本土化特色的外语/二语学习词典使用者研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四、结语

词典使用研究属教学词典学范畴, 与语言学习和教学密切相关 (Hartmann) 。对词典使用者的研究对词典编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目前词典使用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是词典使用者与词典编撰者之间的隔膜所致。因此, 加强词典用户研究可以有效地掌握词典使用者词典使用过程中的特点和难点, 更好地提高外语学习中词典使用的效率及效果。外语/二语词典使用者研究, 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A.P.Cowie.English Dictionaries for Foreign Learners:A History[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2

[2].Henri Bejoint.Modern Lexicography:An Introduction[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2

[3].O’Malley, J.&A.Chamot.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0

[4].R R Hartmann.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Lexicography[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5

[5].陈辉.非英语专业的中国学生学习英语词汇的策略——一份分析词汇学习策略的调查报告[J].外语教学, 2001 (6)

[6].江晓红.成就动机和归因对英语学习策略选择的影响[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3 (2)

[7].文秋芳.学习者因素与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成绩的关系[J].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6 (4)

[8].吴霞, 王蔷.非英语专业本科学生词汇学习策略[J].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8 (1)

[9].张萍.硕士研究生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词汇学习策略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1 (6)

[10].张萍等.英语学习者词汇观念和策略的性别差异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2 (7)

[11].张萍.学习者词汇策略对词汇成绩的预测规律[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4 (12)

上一篇:新型道路运输证下一篇:高地隙自走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