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心鼓励

2024-11-16|版权声明|我要投稿

信心鼓励(共3篇)

信心鼓励 篇1

篮球比赛是一项十分激烈的身体对抗运动,在比赛的过程中,篮球运动始终贯穿着激情与快乐的,它凭借着自身所拥有的对抗性、诡异的多变性和较强的综合性应用能力等特点,使篮球运动具有独特的魅力。随着生活质量和科技的提高,现代篮球运动的高速发展使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技战术水平差距日渐缩小,这一变化特点在篮球专项运动员方面表现尤为明显。然而运动竞赛的本身不仅是体能、技能、智能和战术的较量,更重要的是心理素质的抗衡。以至于心理素质在临场比赛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甚至直接影响着比赛的胜负,而自信心在临场心理中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鼓励性语言”对我院篮球专选运动员自信心的影响做了定量分析,来说明“鼓励性语言”对于提高运动员自信心具有重要的价值。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南京体育学院共有篮球专选学生约74人(除去大四学生),本文从体育系和运动系各抽出一个班共32人,其中体育系11人、运动系21人,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研究对象及分组如表1。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法

实验前后两次进行《运动员心理因素调查问卷》的结果分析,得出南京体育学院篮球专项学生在进行“鼓励性语言”前后在自信心、特质自信和状态自信三个指标上的对比。《运动员心理因素调查问卷》由李安民在2000年编制,该问卷重测信度为0.68。将纸笔测试的结果输入软件,获得自信心、特质自信和状态自信的评价等级。1为最好,2为中等,3为差。[1]

1.2.2 实验法

(1)选取我院32名大二篮球专项学生,在实验前进行《运动员心理因素调查问卷》测试。

(2)将32名被试按自信心总分进行分组,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尽量做到两组人员在自信心、特质自信和状态自信三个指标上接近。即保持两组人员的同质性。自信心,是反映个体对自身是否有能力成功地完成某项活动的信任程度。[2]特质自信,是个体主观上稳定的、能够取胜的信念。状态自信,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实际表现出来的取胜信念。[3]

(3)对实验组的学生多使用鼓励性语言,对照组的学生不进行鼓励性语言。其他训练条件一致。两个月后再次对这两个班的学生进行《运动员心理因素调查问卷》测试。将这次的测试结果实验前的数据进行对比,以评价鼓励性语言是否对学生的自信产生促进作用。鼓励性语言:操作定义为①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②创造鼓舞士气的环境;③出现负面情况时的鼓励;④鼓励每一次进步。[4]

1.2.3 数理统计法

用Excel和SPSS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实验前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实验前的方差齐性检验,如表2。

从表2中可以看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自信心、特质自信、状态自信这三个指标上的差异性T检验的P值都大于0.05,因此可以认为,两组人员在实验前在自信心的三个指标上没有显著性差异。

2.2 实验后结果

实验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生进行了第二次问卷调查,并统计分析出结果,结果如表3、4、5。

从表3中可以看出:两个月的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在自信心和特质自信这两个指标上的差异性T检验的P值都小于0.05,而状态自信的T检验的P值大于0.05,因此可以认为,两组人员在自信心和特质自信这两个指标具有显著性差异,而在状态自信上没有显著性差异。也就是说,鼓励性语言对于我院篮球专项的学生的自信心和特质自信提高有着明显的作用,但对于状态自信提高的作用有限。

从表4中可以看出:实验组在实验后和实验前的在自信心和特质自信这两个指标上的T检验的P值都小于0.05,而状态自信指标大于0.05。因此可以认为,实验后实验组人员在自信心和特质自信具有显著性差异,而在状态自信上没有显著性差异。

从表5中可以看出:对照组在实验前后自信心、特质自信、状态自信这三个指标上的数值都有所降低,但是三个指标差异性T检验的P值都大于0.05,因此可以认为,两组人员在这三个指标上没有显著性差异。

2.3 分析

教师或者教练对学生的肯定、赞扬、嘉奖等一些鼓励性措施是改变学生一切不良观念、不良习惯的良药,利用鼓励性语言进行教育能让学生感到成功和快乐。这样学生每次训练都能有小小的进步,才能从训练中尝到甜头并能积极投入训练和学习之中。[5]

在通过表3、表4、表5分析可得:实验组在自信心和特质自信上都得出了比较满意的答案,而在状态自信上没有得出很好的结果。

通过查资料得知状态自信是一个比较不稳定的自信状态,它在受到外界因素影响的情况下数据会出现比较大的偏差,比如学生在训练课中表现不好或者受到老师的批评他就有可能在状态自信的测试中表现的比正常值要高,因此我们认为在最后的数据分析过程中状态自信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可以忽略,所以说总体结果还是非常令人满意。

3 结语

通过分析我们得出了“鼓励性语言”对我院篮球专选学生的自信心具有积极作用,我们应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或者在特定的环境下多进行“鼓励性语言”教学,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水平。在遇到全队的士气都比较低落的时候,教师应及时鼓励大家,让全体学生都能够重新提起精神,继续完成课堂任务。在学生有进步的时候,教师能够及时的发现每一次进步并能够给予一定的鼓励,这就能使学生变得更加自信,因此也更有信心去完成更难的任务。当学生遇到挫折的时候,教师能够细心观察,给予适当的鼓励,使其能够尽快摆脱困难重新面对挑战。

摘要: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实验法和数理分析法对“鼓励性语言”对我院篮球专选学生自信心的影响进行了两次问卷调查,通过数据分析得出的结果显示“鼓励性语言”对我院篮球专选学生的自信心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

关键词:鼓励性语言,篮球,自信心

信心鼓励 篇2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信仰、信念、信心》。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转眼之间已春回大地,校园里的迎春和丁香尽情地舒展着自己妖娆的身姿,每次经过,都会不由得驻足,这一刻,心中是那样平静和满足。这里就是我工作了近两年的地方--武威第六中学。

我是一名普通的教师,在我的心中,踏踏实实地教学就是忠于我的信仰,实实在在地育人就是坚守我的信念。在实际工作中,我一直告诫自己要做一个坚守自己信仰的教师。在教学之余,我自觉加强政治学习,提高政治思想觉悟。学习教育战线中先进人物的事迹,时刻鞭策激励自己。

说到教育工作中先进人物的事迹,其实,我身边的很多老师,他们就是我学习的榜样。六中的每一位老师都兢兢业业,全心全意为学生付出。

不管天寒还是暑热,我们的班主任总是在第一时间出现,但是他们却从来没有过一句怨言。有人说班主任是世界上“最小的主任”,可这“最小的主任”却肩负着最大的责任。大至教育教学工作,小至扫把、粉笔之类鸡毛蒜皮的小事,样样少不了班主任操心。他们抱怨过吗?不,因为这七十几个学生在他们眼中就像是自己的孩子一样,他们为整个班级倾注了自己所有的爱,他们爱得无怨无悔!

前几天,学校组织了先进教师的演讲,魏老师的讲话在我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我没有魏老师那样传奇的人生经历,但是我能够学习魏老师那认真的求学态度。他能在教学之余抽出时间来看书学习,我为什么不能?难道真的是我没有时间吗?“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挤总是有的。”我需要的恰恰就是那种认真的求学态度。老一辈的六中人身上,有太多我们可以学习的东西。

信心鼓励 篇3

关键词:自信;激情;生活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个性。我们要开发语文高效课堂的原动力,使学生愿学、乐学、勤学语文,改变他们被动学习的局面,最好的办法就是激发其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的课堂效率,这对于语文教学尤为重要。下面本人结合自身的教学谈谈几点体会。

一、让语文学习充满自信成功

美国作家艾默森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学生如果充满自信,那么他们就会有源源不断的动力。语文教学中对学生人格的培养往往是潜移默化的。当然,语文老师也可以创造契机,让学生找到自信。有一位特级教师在担任语文老师时,在9月1日,他布置学生就开学的第一天感受写一篇作文,班里有位坐在后面的男同学突然站起来说:“老师,我不会写,我从来没交过作文的。”一看就知道这是特差的学生,不过老师还是很有耐心地问:“你不会写一篇作文,那会写一段话的作文吗?”这位同学摇摇头。“那你会写一句话的作文吗?”老师继续问。“一句话?”“恩。”“那好,我试试看吧。”第二天,这位学生终于将一张只有一句话的作文交给了老师。老师当众将那句作文念给全班同学听并作点评。作文里写道:“今天开学了。”老师的点评是:“这篇文章中心突出,言简意赅。”学生过后很激动地对老师说:“老师,我还可以再写一句吗?”第二天,这位同学在他的作文里写道:“今天开学了,语文老师对我真好。”经过三年的培养,那位学生代表学校参加当地的作文比赛并获奖。

也许我们无法做到像特级教师如此的耐心,但如果我们能够在分发试卷时,把成绩较好的和进步较快的学生公布一下;如果我们能够在评改作文时,对经常得低分的学生适度拔高几分;如果我们能够时刻激励和提醒学生:你看,大街上招牌、标语、广告……小到请假条,大到法律文件,语文几乎无处不在。学好语文,以后写份情书也能够像样一点;如果我们能够在家长来访时,多一些好话,少一些责备;如果我们能够让学生知道语文稍微用点功,那么我相信学生就能够出成绩。没有哪一门学科会有如此丰富的人性、人情、人世,也没有哪一门学科会有这样至真、至美、至纯。只要老师肯付出真心,我们就可以让更多的人喜欢学习语文。

二、让激情风趣调动语文课堂

课堂是核心,是主阵地,是情感的栖息地,教师在这个天地里,必定要有激情,这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有效的一种方法。记得有一次下午第一节课我看到一个学生趴在桌上,我走过去问:“你又打瞌睡啦。”“哪有,你的声音这么大,刚要睡下又被您吵醒了。”学生答道。因此嗓门大、授课时语音语调的起伏变化、抑扬顿挫,面部表情和手势的搭配运用,都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教学效率。但激情不是声嘶力竭的叫喊,而是真实的、感人至深的情感。如果能做到这一点,那么一堂《妈妈的爱》能让我们感受到母爱的伟大;一节《养花》会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一课《我有一个梦想》,能让我们体会到作者对梦想的执着与追求,而这一切都要靠教师情感的激发。

三、让语文教学走向广阔生活

“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无处不生活。”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才是语文教学的返璞归真。因此,阅读课上,不应只停留在课堂中教师的讲解分析、学生的洗耳恭听的层面上,而应寻找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的最佳结合点,使课文内容走进学生的生活,让学生的生活充实课文内容。这样学生不但可以获得课本知识,还能积累生活经验。

在讲《师恩难忘》时,可让学生说说心里话,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感激;在讲《美丽的集邮册》时,可让学生把自己收集的邮票带到课堂来,提高学习的兴趣;在讲作文时,让学生有意识地去体验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感受自然世界五彩缤纷与人类社会的真善美,这样他们才能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作文。

一位语文老师就应像站在历史与现实之间的彩虹桥上,像扇动洁白羽翼的信鸽,向学生传递人类最美最辉煌的文化。

让课堂走向生活,让知识带进课堂。赞科夫说:“如果真正的广阔的生活冲进教室的门而来到课上,教室的天地就开阔了。”语文教学只有扎根于生活这一片沃土,才能发芽、开花、结果。让我们“展开语文与生活的双翼,自由地飞翔”,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

上一篇:云南云县下一篇:施工监控量测

付费复制
期刊天下网10年专业运营,值得您的信赖

限时特价:7.98元/篇

原价:20元
微信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联系客服
欢迎使用微信支付
扫一扫微信支付
微信支付:
支付成功
已获得文章复制权限
确定
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