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物基础

2024-11-04

构筑物基础(共12篇)

构筑物基础 篇1

摘要:建筑物的定位放线和基础放线是确定整个建筑工程平面位置的关键环节,施测中必须保证精度、杜绝错误,否则后果难于处理。

关键词:建筑物,定位放线,基础放线

1 建筑物的定位放线

主要是按照设计定位条件根据场地平面控制网或主轴线测定,一般在测定建筑物四廓和各细部轴线位置时,首先测定建筑物各大角的轴线控制桩,即在建筑物基坑外1~10m处,测定与建筑物四廓平行的建筑物控制桩(俗称保险桩),作为建筑物定位和基坑开挖后建筑物撂底的依据。如挖土前不可能做这步工作时,则应在基坑开挖后,有条件时尽早做好这项工作,这是决定建筑物具体定位的基本依据。因此,要采取可靠措施保护好这些控制桩位,尤其是直接控制高层竖直方向的轴线控制桩,应精确地延长到建筑物总高度之外。建筑物控制网的精度应与场地平面控制网的精度一致。

建筑物四廓和各细部轴线测定后,即可根据基础图撤好灰线,在经自检合格后,提请有关技术部门和甲方验线,这是保证建筑物定位正确性的有效措施。沿红线兴建的建筑物放线后,还要由城建规划部门验线,以防新建建筑物压线或超红线。

2 测定点位的基本方法

由于定位条件不同,应根据现场情况灵活选用测法。

2.1 直角坐标法

如图1所示,ⅠⅡⅢⅣ为矩形控制网。如测定建筑物ABCD,应选择距建筑物最近的控制点I和最近的控制边ⅠⅡ开始。先在ⅠⅡ边上量yA、yB定出A′、B′;然后在A′、B′上安置经纬仪后视Ⅰ点转90°(用正倒镜各测设一次后,取其分中),在视线上量xA和建筑物宽度(AC=BD)定出A、C与B、D,为了校测A、B两点位置,应实测ⅠA与ⅡB间距,为了校测建筑物本身的尺寸和形状,应实量AB与CD要等于建筑长度,和实测对角线AD与BC要相等(或实测∠C、∠D应为90°)。

实测时,不应先在ⅠⅢ边上定A"、C",再由A"、C"定出A、B与C、D,因经纬仪在A"、C"点上后视Ⅰ点时,后视边短于前视边,因之,测设出的A、C点位误差较大,而测设B、D点位时的误差就更大。由此得出:在测设角度或延长直线中,一般均不应以短边为准,测设长边,即后视边(已知边)要长,前视边(欲求边)要短,至多二者相等。

直角坐标法测定点位,方便简明,计算工作少,适用于一般矩形布置的场地,是目前最常用的测法。但此法安置一次经纬仪只能测定90°方向上的点位,故效率较低,且不适于非矩形建筑。

2.2 极坐标法

如图2所示,OA为主轴线。为测定多边形建筑物的各角点1、2…11,将经纬仪安置在O点上,以OA为轴后视方向(0°00′00"),由O点量长度D0,定出A0点,随后顺时针转角度Φ11、量长度D11,定出11点,并实量A0~11间距,进行核测。其余各点依此类推,最后定出2点,实量3~2与2~A0间距,进行校测,并检查OA方向是否仍为0°00′00"。

如果建筑物为任意曲线形平面,只要能计算出曲线上各点的极坐标值,就可用此法放线。而且各点定位误差独立、互不影响,每定一点位可用间距校测,故此法效率高,精度均匀。只要场地平坦,通视条件好,就可将此法用于各种形状的建筑物放线,虽然计算工作量较多,但这在有计算器的条件下已不是什么重要因素。因此,极坐标测定点位的方法正被广泛应用和推广。

2.3 方向线交会法

如图4所示,根据矩形控制网ⅠⅡⅢⅣ测定P点。先在控制网上定出1、1′点与2、2′点,然后用两架经纬仪分别在1、2点上后视1′、2′点,在两视线交点处定出P点,此法对户点在基坑内定位,最为适用。

2.4 正倒镜挑直线与测方交会法

如图3所示,此法在基坑内仅用一架经纬仪,根据1、1',点与2、2',点测定户P位置。先估计P点点位安置经纬仪,用正倒镜法逐步将经纬仪安置到22′直线上的P′点;然后实测∠1′P′2与90°的差值和P′1′的距离,计算P′P,再将经纬仪移到P点;最后校测四个90°,当误差在允许范围内,即可确定P点点位。如果熟练掌握此法,无论在速度上或精度上,均比上法效果好。此法最适合大型基坑内的定位工作,尤其是在1、1′、2、2′各点处均设置有准确而显明的标志时,效果更好。

2.5 角度交会法

如图4所示,为了测定P点,如距离较长,地面不平,不便量距时,可用此法,先根据P与I、Ⅱ、Ⅲ各点坐标,按坐标反算公式反算出角度θ1、θ2及θ3,然后用经纬仪在实地分别测定,并用铅笔在木桩顶标出方向线。当三条方向线所交出的“示误三角形”的各边长均小于10mm时,取其重心作为P点点位。

2.6 距离交会法

如图4所示,为了测定P点,如各距离短于钢尺尺长,且地面平坦时,可用此法。先根据各点坐标反算出各点至P点距离D1、D2及D3,然后在现场用钢尺画弧交会,当三条弧线所交“示误三角形”的各边长均小于10mm时,取其重心作为P点点位。

在施工中常遇到圆弧形车道的测设工作,也可用此法测定。

构筑物基础 篇2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必须稳步发展才有生存的出路和发展的潜力.要使企业稳步发展,构筑企业管理基础是关键.因此,要从规划企业的.发展目标、方向,建立企业的管理机构,做好选人用人工作等几个方面着手构筑企业管理的基础.

作 者:李学斌 周敬俊  作者单位:焦作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审计处,河南,焦作,454159 刊 名: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ZHENGZHOU ECONOMIC MANAGEMENT INSTITUTE 年,卷(期):2002 17(2) 分类号:F270 关键词:企业   管理基础   发展目标   管理机构  

★ 优化企业结构的思考与实践

★ 优化馆藏结构加强特色馆藏建设

★ 浅谈做企业站优化的一点心得

★ 基于MSC.PATRAN/NASTRAN的结构优化程序系统

★ 合理选择教学模式,优化语文课堂结构

★ 飞机结构经济维修方案优化技术

★ 城市商业银行上市与公司治理结构优化分析

★ 试论权益资本结构与企业价值

★ 入世后我国农村所有制结构优化的迫切性和战略重点的论文

物质微粒观及其学习基础的构筑 篇3

关键词:物质微粒观;原子和分子;教学设计;教学思路

文章编号:1005–6629(2015)3–0003–05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物质的结构问题是近代化学的基本问题之一[1]。只有在正确、合理的化学物质结构观的指引下,人们才能沿着正确的方向开展对物质及其化学变化的研究和学习。因此,化学物质结构观是化学科学观念的基本和重要组成部分。化学物质的结构是由其基本单元(原子、分子、原子基团、离子等物质微观粒子)相互作用形成,按一定规律、以一定样式和形象展开、存在和表现于空间的。认识原子和分子,建立物质微粒观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前奏。化学是分子的科学,对分子以及构成分子的原子缺乏真实、深入的了解,怎么能学好化学呢?

提到“构成物质的微粒:原子和分子”[2]的教学,有人认为,现在已经能够给分子、原子拍照片了,给学生看看这些照片,立马就会明白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不需要大做文章。由此,教材中的有关篇幅被大大压缩,有的甚至于只剩下短短的几句话。这种说法貌似有理,其实是大不然也:只看这些“照片”,学生是不可能建立起分子、原子微观运动的生动印象,不可能真正了解分子、原子的,更不能理解、感受有关的科学方法。虽然八年级物理也对分子有所介绍,但仍不足以使学生形成分子运动的完整印象,也不能完全满足初三化学学习中的后续需要。

在化学科学发展史中,人们认识电解质的电离和电解质溶液的结构比认识元素周期律还要晚,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对有关的微观结构缺乏了解;而学生如果能够正确地想象分子中原子之间相互影响,就能够理解诸如化学反应的实质、物质溶解时的种种现象直至电解质的电离、醛酮的羰基加成反应等等物质的化学行为。这些事实从正反两方面说明,抓好“构成物质的微粒:原子和分子”的教学,是搞好化学教学的重要“基础工程”。

提到“构成物质的微粒:原子和分子”的教学,还有人会马上想到要进行物质微粒观的教育。然而,微观世界跟宏观世界是截然不同的,人类认识原子和分子、建立物质微粒观经历了漫长的时间,其间遇到了许多困难,过程十分复杂,如今要在学生学习化学的初始阶段就让他们实现宏观-微观转换的大幅度跨越,实在不是一件简单、容易的事,关键在于微观想象是不是符合实际情况、能够经受宏观现象的检验。另一方面,跟其他科学观念一样,物质微粒观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不能采用直接灌输的粗暴方式。因此笔者认为,在初三刚开始学习化学时,不宜直接提出建立物质微粒观的任务,只能关注物质微粒观的奠基、形成和应用。本文拟结合“构成物质的微粒:原子和分子”的教学设计,讨论有关的几个问题。

1 物质微粒观的意义

什么是物质微粒观?一般地说,物质微粒观是对跟物质微粒有关的问题,特别是基本问题的概括的、综合的和总结性的看法或认识。跟物质微粒有关的基本问题包括:什么是物质微粒?物质微粒有哪些特点,它们跟一般的微粒有哪些不同?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是哪些,它们跟其他物质微粒又有哪些不同?物质微粒是怎样构成物质的?等等。具体地说,物质微粒观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1)物质微粒是物质的微观粒子的简称,它们完全不同于日常概念中的微粒(即通常所说的微小粒子)。

(2)物质微粒极其微小,虽然肉眼看不见,但也有一定的质量和大小;物质微粒之间是有间隙的,固体、液体、气体中物质微粒之间的间隙依次增大(相互作用依次减小);物质微粒在不停地运动,温度越高,它们的无规则运动越激烈,物体的温度标志着其构成微粒的平均动能的大小;物质微粒之间存在着吸引、排斥等相互作用,物质微粒通过相互作用并按一定的空间方式构成固体、液体、气体物质。

(3)物质可以分为原子、分子等不同层次的微粒,从化学的角度看,原子、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其他物质微粒是由原子或分子形成的。

(4)原子、分子都有许多不同种类。大多数物质由分子构成,其他物质由原子或者别的微粒构成。

(5)原子是化学反应的基本微粒,是用化学方法不能再分割的最小粒子;原子可以构成更大、更复杂的结构微粒,也可以分为原子核和电子;原子核和电子也是可分的,但在化学反应里不能再分;同一元素(严格的说法应是“同一核素”)原子的质量和性质都相同;不同元素原子的质量和性质都不相同。

(6)分子是保持(纯)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是由原子按照一定关系和方式构成的;同种分子的结构和性质相同,不同分子的结构和性质不同;在化学变化中,不同物质分子中的原子进行重新组合;分子中的原子相互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和影响;等等。

化学物质结构包含3个基本因素:(1)组成的微粒(基本结构微粒);(2)组成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3)组成微粒之间的空间关系即空间效应[3]。由此可见,物质微粒观是化学物质结构观的基础、前提和重要组成部分。

化学元素概念经历了从波义耳基于分解反应终极的元素概念到道尔顿基于原子论的元素概念,随后又在微观领域逐步深入发展的过程。基于原子论的元素概念标志着化学作为一门近代基础科学的产生和发展[4]。可以说,没有物质微粒观就不可能有科学的化学元素观;物质微粒观是联系化学元素观和化学物质结构观的纽带。

在初三化学教学中要使学生真正理解可燃气体或粉尘的爆燃;可燃物的着火点;物质的溶解和结晶、再结晶等现象,都需要对分子、原子有进一步的了解。高中化学教学中对物质微粒观需要更多、更深的理解。

总之,建立物质微粒观对于学习和研究化学十分重要,没有物质微粒观就谈不上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微粒观有着丰富的内容,仅由其内容的丰富性就可以判断:通过一节课就使初中学生建立物质微粒观是不可能的,那些急于求成,企图一蹴而就的做法是错误的、有害的。在“构成物质的微粒:原子和分子”这一节的教学中,把“为物质微粒观的形成奠定基础”作为教学目标之一才是适宜的做法。

2 物质微粒观学习基础的构筑

根据物质微粒观的特点和形成规律,笔者认为,要为物质微粒观的形成奠定基础,需要做好下列几方面的工作。

2.1 唤醒和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

观念是对特定问题的知识经验进行概括、综合、总结所形成的见解、看法等认识。没有相关的感性经验,就没有形成观念的基础。人总是生活在由物质微粒构成的物质世界里,不可避免地会经常碰到能反映物质微粒存在及特点的各种现象,这些现象是初中生形成和学习物质微粒观的认知起点。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敏锐地发现并唤醒学生的这类经验;为了学生能够全面地认识物质微粒,常常还要发现和精心选择典型事例来补充和丰富学生的有关经验。

2.2 引导学生形成核心概念

科学观念通常是在核心概念基础上经过应用实现深化理解、形成体验,发现和解决有关的新问题,逐步拓展、深入,再进一步分析、抽象、概括、辩证、整合初步形成的[5]。原子、分子是物质微粒观的核心概念,要顺利地实现物质微粒观的奠基,必须首先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原子、分子概念。初中学生在学习“构成物质的微粒:原子和分子”之前,可能已经在前置的自然课、科学课上,特别是通过大众媒体接触和初步了解了原子、分子概念。但是,他们形成的原子、分子的初步印象可能只是一知半解,停留在日常概念的水平上,比较表面和肤浅,并不完整,甚至还有错误。在教学中,教师不但要注意进行矫正,还要注意深化和提高他们对原子、分子的认知水平。

2.3 让学生初步感受有关的科学方法

跟一般的知识不同,科学观念通常蕴含着有关的认知策略,隐含着认知方法因素,而不只是认知的结果。反过来,了解有关的认知方法,也有助于科学观念的形成。要让学生形成跟宏观图景完全不同的物质微粒运动微观表象,让他们了解有关的方法就尤为必要。因此,在物质微粒教学中要注意向学生介绍物质微粒的研究方法和思想框架,引导学生分析物质微粒聚集体的整体表现,感受假设-检验方法、模型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等的运用,进行微观想象,建立物质微粒的微观图景,特别是它们的运动形象,实现由宏观现象认识微观本质的跃变。

在这方面,生动、典型的科学史实可以起到很大作用。

2.4 及时地梳理、小结物质微粒的知识

及时地梳理、小结物质微粒的知识,有利于学生对原子、分子等物质微粒形成清晰、完整的印象,也有利于物质微粒知识的应用。其中特别要注意的是: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微观粒子跟宏观物体的特点有很大的差别(例如宏观物体一般不会作无规则的热运动,也不具有使微观粒子聚集在一起的那样的相互作用力等等),微观现象跟宏观现象有很大的不同。

2.5 注重物质微粒知识的应用

要重视将物质微粒观应用于解决有关的问题,例如说明固体和液体的结构等等,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检验、丰富、修正对物质微粒的认识。抓好这个环节,有助于巩固和深化对物质微粒的认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才不至于把物质微粒观教学变成枯燥无味的死记硬背。

物质微粒知识的应用常涉及对特定现象的解释或预言。对物质的常见状态进行解释,是物质微粒知识在初学阶段的重要应用。

2.6 从学生特点出发,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

虽然初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初步形成,但理性思维的水平、能力和兴趣都不高,认识往往不够清晰、精细。在“构成物质的微粒:原子和分子”的教学中,宜根据他们的特点采取他们乐见的实验观察与思考等方式,以感性经验和形象思维(想象)为基础分步展开抽象的理性思维(论证和验证假设,形成概念、判断和推理等)、导入理性内容,然后及时梳理、小结、应用,实现强化和发展。

为了适应不同学生的需要和可能,一些拓展型内容可以用阅读材料的形式由学生选择阅读。

3 “构成物质的微粒:原子和分子”的教学思路设计

3.1 教学目标

(1)知道原子、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比较系统地认识原子、分子的特点,了解原子和分子的区别,初步形成原子、分子的认识模型。

(2)能运用原子、分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现象、实验现象,通过渗透初步了解物质三态的本质差别。

(3)感悟科学方法的重要性,通过渗透初步了解“假说-验证”、数量方法、微观想象等认识原子、分子的科学方法,初步学会做知识小结。

(4)感悟、体验宏观和微观的联系、现象和本质的关系,为微粒观的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础。

3.2 教学重点

由宏观现象认识原子、分子的存在和区分。

3.3 教学难点

原子、分子的存在和区分;物质三态的本质差别;对科学方法的理解。

3.4 过程策略

3.4.1 导入

发问:为什么湿衣服挂在室内可以晾干?为什么教室前面一点点醋酸的气味可以弥散于整个教室?为什么大块的糖可以溶解?为什么气体可以压缩和相互混合?为什么大部分物体受热后体积膨胀?为什么不同物质的性质都不同?(引导学生解释一些有关的日常现象,引出分子、原子或物质微粒概念)

3.4.2 物质微粒存在的科学证明

通过PPT或阅读材料简介道尔顿是怎样发现原子假说的。

19世纪初,人们已经发现不同物质的性质都不同,发现气体都可以压缩、相互混合和扩散,以及受热后体积膨胀……英国科学家道尔顿(J. Dalton,1766~1844)猜想,气体乃至于各种物质都是由最基本的微粒——原子构成的。当时人们已经发现,化学反应物质之间有一定的质量比例关系,例如,12 g碳能跟32g氧完全反应,2g氢能跟16g氧完全反应……为了证明原子是存在的,道尔顿根据这种比例关系推算出原子的质量。虽然他的推算很不准确,但是确定了原子是有一定质量的,为原子的存在找到了有力的事实证据。

道尔顿还提出:同种物质的原子的形状、大小、重量都相同,不同物质的原子的形状、大小、重量必不相同,化学反应中各种原子以简单数目比例相化合……道尔顿的原子假说能使当时的一些化学基本定律得到统一的解释,尽管反对的人也不少,还是很快被人们接受和重视。

通过投影介绍原子、分子存在的有力证据,让学生由相关科学史实体验科学方法的重要性,渗透假说-验证方法、质量研究方法。

科学家们应用范德华的理论求出了气体分子的大小;根据麦克斯韦分布定律求出了气体分子的平均速度;用光谱法、衍射法等测定了分子的结构;现代科学家还获得了原子和分子的微观图像……

3.4.3 初步形成分子、原子的认识模型

模型是人们对事物(系统)认识的表达方式,可以对事物的进一步认识、应用以及交流带来很大的便利。所以,模型在科学、技术和生产活动中被广泛地应用。在原子和分子的教学中也是如此。

在科学活动中常用的模型有语义模型(主要以自然语言描述)、图像模型(以二维图形、图像等为主要形式)、物质模型(由实物构成,通常是三维有形物体,日常语言中的模型多属此类)、数学模型(用数学语言描述和处理研究对象)以及其他抽象模型(非实物,不同于物质模型)等等。在原子和分子的各种模型中,语义模型(如前面介绍的物质微粒的主要特点)比较详尽但失之于不形象生动也不够简洁;数学模型对学生难度太大,无法采用。因此,过去多用比较简单、形象的图像模型或物质模型。但是,图像模型和物质模型不能表现原子、分子的运动特质,难以使学生形成原子、分子运动的微观表象。我国中学物理实验室中曾经装备过“布朗运动原理说明器(演示器)”。该仪器用摇把和棘轮反复撞击弹簧片圆环,使其中的小钢珠(模拟分子)无规则地高速运动并撞击棋子状电木小圆柱(模拟花粉)使其做紊乱的无规则运动,从而形象地说明布朗运动原理;去掉模拟花粉的小圆柱,即可演示分子的热运动,其效果是比较好的,但这一仪器现在已经很少见了。

如今,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原子、分子的模型建构提供了新的手段:通过flash动画或微视频可以演示分子运动的图景,说明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总是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分子间会相互碰撞……其效果比静态的图像模型和物质模型好。但是,目前这类资源较少,自己制作有一定难度,而且设计不当会发生科学性错误,需要警惕。图1是笔者制作的flash动画的截图。

3.4.4 原子与分子的区分与识别

通过PPT或阅读材料简介阿伏加德罗是如何区分原子和分子,解决了物质微粒认识史上的一大难题的。

1808年,法国化学家盖·吕萨克(J. L. GayLussac,1778~1850),在实验研究气体之间的化学反应时发现,在一定压强和温度条件下,参加反应的以及生成的各种气体的体积成简单整数比。他结合道尔顿的原子学说作出推论: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不同气体中含有相同数目的原子。当时人们还没有分子这个概念,盖·吕萨克把这里的微粒也称为原子。可是,道尔顿不同意盖·吕萨克的推论。他认为,不同物质的原子大小不同,在相同体积的气体中不可能含有相同数目原子。他举例说:2体积氢气跟1体积氧气化合生成2体积水蒸气,按照盖·吕萨克的推论,每一个水原子中只含有半个氧原子,这是不可能的。

盖·吕萨克和道尔顿都坚持自己的意见,他们的争论相持不下。直到1811年,意大利物理学家阿伏加德罗(A. Avogadro,1776~1856)提出了分子概念,他认为,原子是参加化学反应的最小微粒;分子是单质或化合物独立存在时的最小微粒,由原子组成,是比原子复杂的微粒;单质的分子由相同原子组成,化合物的分子由不同原子组成;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不同气体中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阿伏加德罗的分子假说使道尔顿的原子学说与盖·吕萨克的气体反应定律消除了矛盾,纠正了他们二人把分子当成原子的错误,既把分子和原子区分开来又把它们联系起来。

结合有关科学史实介绍,引导学生讨论,认识分子和原子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讨论、小结、板书分子和原子之间有哪些区别与联系,然后组织课堂练习。

3.4.5 进一步认识物质微粒的运动特点

观察、解释下列实验现象:

(1)高锰酸钾晶体在水中溶解的现象。

(2)品红在热水和冷水中扩散的比较。

(3)“管中起烟”(在一截玻管两端分别放沾有盐酸和氨水的小棉球……)。

3.4.6 关于原子、分子知识的小结和应用

观察、解释下列实验现象:

(1)在两支注射器中分别装入10mL空气和10mL水,然后用手推压。

(2)自拍录像:向淡蓝色的煤气火焰上撒一点食盐,火焰呈现黄色;向铁锅中加一点食盐,也能使火焰呈现黄色。

(3)在一支注射器中装入少量无水乙醇,用热水加热注射器使其中的乙醇汽化,比较乙醇在不同状态时的体积并讨论如何解释。

讨论、小结、板书:原子有哪些特点?分子有哪些特点?请用事实来证明;什么是原子,怎样给原子下一个初步的定义?什么是分子,怎样给分子下一个初步的定义?

讨论、思考:固体、液体、气体都是由物质微粒构成的,在这方面它们有哪些不同?(引导学生通过小结和应用巩固有关认识)

3.4.7 新课渗透(机动)

通过PPT或阅读材料简介原子或分子的实际大小:不一般的“微小”。

1个水分子的体积大约是3×10-23 cm3,如果把水分子的大小与乒乓球相比,就好像拿乒乓球与地球相比一样。一滴水里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这么多水分子如果让你数,按照每秒数4个的速度,你得用13000多亿年才能数完。

现代科学测定:1个碳原子的质量为1.993×10-26 kg;1个氧原子的质量为2.657×10-26 kg;1个水分子的质量大约是:3×10-26kg。

原子质量的数值实在太小,使用起来很不方便。所以,化学家将一种原子的质量与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即1.6605×10-27 kg)相比,把所得到的数值称为相对原子质量,用它来表示原子的质量,这就是我们下一节课要学习的原子量。

参考文献:

[1]张嘉同.化学哲学[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4:35~42,257,58,124~140.

[2]上海市中小学课程改革委员会.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试验本)[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28~32.

[3]吴俊明,吴敏.刍议化学物质结构观的内涵与形成刍议[J].化学教学,2014,(11):9~15.

[4]吴俊明,吴敏.元素概念的演变与化学元素观的教学[J].化学教学,2014,(6):3.

论基岩山区建筑物基础形式 篇4

1 区域概况

场地位于毛家峪新村西山脚下, 海拔高度79 m~110 m, 斜坡坡向总体向南, 东侧偏东南。基岩为雾迷山组四段白云岩及泥质白云岩, 处于马伸桥向斜北翼, 产状180°~200°∠25°~35°。上伏第四系有Q3dl碎石粉质粘土、红粘土及Q4dl碎石粉质粘土、砾类土。

2 一期工程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措施

一期工程大部分处于顺向坡 (山坡倾向与地层倾向相同) 之上, 基岩裸露, 由于基岩岩性软硬相间 (见图2) , 不能形成山区常见的陡坎, 其陡坎在漫长的地质岁月中被剥蚀、滑塌, 形成了一面山坡沿着同一个岩层面顺下的景观 (见图3) 。在此类地层中, 不允许大面积开挖, 一旦开挖, 即破坏了原有的山体平衡, 形成岩层顺层滑动的临空面, 加之其软弱岩层为强风化泥质白云岩, 遇水后其强度会大大减弱, 在适宜的条件下 (暴雨、地震等) 会产生岩层的顺层滑动。在此类地层中兴建拟建物, 应采用高架的形式, 仅在柱底点状开挖, 不能破坏原地形地貌及地表植被。

目前, 一期工程已经采用了一些次生地质灾害处理措施:1) 铁丝网内堆砌毛石护坡 (见图4) :属于重力式挡土墙, 此种护坡方式仅适用于挡土护坡, 其支挡能力有限, 对于支挡岩层顺层滑坡支挡力不够。2) 土质陡坡上覆盖铁丝网片并种植草皮 (见图5) :此种护坡方式数年之后才能生效, 在植物根系未充分发育之前, 无护坡功效。经测量, 土坡坡度多在35°~40°, 局部高达48°。土石边坡在干燥的情况下, 其内摩擦角很大, 但当遇大暴雨使其饱和后, 其内摩擦角大为降低, 极易发生边坡垮塌, 对坡下别墅形成威胁。

3 蓟县五名山滑坡调查资料

蓟县五名山滑坡调查是本文第一作者于1992年3月调查的大型滑坡, 其发生地段也为本文所述雾迷山组四段白云岩及泥质白云岩。其发生原因为在顺坡地层坡脚下开采石料造成临空面, 岩体失去支撑而沿其软弱夹层泥质白云岩顺坡下滑。毛家峪二期工程若不采取相应治理措施, 极易发生与上述滑坡类似的地质灾害。

4 二期工程工程地质条件分区及适宜基础形式

4.1 东部一区

此区基岩开挖形成的临空面与基岩产状倾向呈高角度相交, 不会造成基岩顺坡滑动, 因而该区域允许基岩开挖。该区基岩大部分为第四系所覆盖, 分布在平缓的冲沟底部和山脚东侧, 地势较平缓, 覆盖层厚度从山脚下的基岩裸露逐渐增加到数米至十多米, 一般呈楔状倾斜分布 (见图6) 。Q3地层固结程度较好, , 天天然然地地基承载力标准值一般达110 k Pa~180 k Pa, Q4地层由于沉积年代较新, 其天然地基承载力标准值仅为60 k Pa~100 k Pa。属不均匀地基。由于第四系的严重不均匀性, 原则上不宜用作拟建物天然地基。但考虑到其施工便利程度确实优于墩式基础及毛石回砌换填, 在加强配套措施的前提下, 可以利用。在同一栋建筑物地基部分为基岩, 部分为第四系的情况下, 需将基岩开凿至一定深度 (70 cm~80 cm) , 回填土石屑或指标较好的土, 分层夯实, 其密实度要考虑到与直接使用天然地基的土层能够达到协同沉降。另外, 加强上部结构的整体性设计 (加圈梁) , 以消除地基的不均匀沉降造成的房屋开裂。在同一栋建筑物基础下, 大部分面积为基岩, 仅有少部分为第四系的情况下, 可将第四系彻底清除, 回砌毛石砂浆至基础底部标高。

4.2 二区

此区地形坡度倾向 (320°~10°) 和基岩倾向 (95°) 恰好相反, 可不考虑因开挖引起的岩石顺层滑动问题。地基处理可根据需要开挖或填垫。

4.3 西部三区

1) 山坳顶部。山坳顶部处于顺向坡坡底, 地处盲沟顶端, 坡上的一期工程因不合理的基础形式以及不合理的松散土边坡造成严重的次生地质灾害隐患, 对该处拟建物造成安全威胁 (见图7) 。此处地形坡度倾向 (190°~215°之间) 与基岩倾向 (195°~200°) 基本相同, 山坡较为陡峭 (15°~29°) , 容易形成岩层的顺层滑坡。该场地类别为Ⅰ类, 属于建筑抗震危险地段。2) 西坡。此处地形坡度倾向 (135°左右) 与基岩倾向 (195°~200°) 之间的夹角较大, 基本消除顺层滑坡的可能性。但山坡较为陡峭 (23°~45°) , 容易形成滚石崩塌等地质灾害。该场地类别为Ⅰ类, 属于建筑抗震危险地段。在建设前需对坡上危石进行治理, 清除山坡上的危石 (见图8) , 经检验合格后, 场地类别可升为Ⅱ类, 进行相应的建设。

4.4 南部四区及三区东坡

此处地形坡度倾向 (190°~210°之间) 与基岩倾向 (195°~200°) 基本相同, 但山坡较为平缓 (13°~20°) , 场地类别为Ⅱ类, 属对建筑抗震不利地段。该处第四系各土层分布不均匀, 坡度大, 不宜作为拟建物地基使用, 拟建物基础一边坐落于土层上, 另一边直接坐落于基岩上, 为地基与基础设计大忌。

因此, 该区域拟建物不宜采用天然地基, 可采用墩式基础。此处不宜大面积开挖, 以免造成顺层滑坡, 仅在第四系和基岩顶部可以进行浅开挖, 并把基岩顶部临空面部位的岩石疏除。半土部位把土层清除掉, 以毛石砂浆回砌至基础底部 (见图9) , 或施工柱基础将此部分架空 (见图10) 。

4.5 五区

本场地地形坡度倾向 (135°~190°之间) 与基岩倾向 (195°~200°) 基本相同, 山坡较为陡峭 (30°~55°) , 因地形坡度大于岩层坡度, 容易形成岩层的顺层滑坡。该场地类别为Ⅰ类, 属于建筑抗震危险地段。位于北侧的一期别墅工程的工程渣土堆积在场地上方, 虽经边坡处理, 但尚未达到稳定要求, 在一定的外力条件下, 极易形成边坡垮塌, 不宜兴建建筑物 (见图11) 。

4.6 污水处理厂

污水处理厂处于山谷底部冲沟中, 雨季易遭受山洪冲击 (见图12) 。

5 结语

通过毛家峪项目工程实践得知, 山区的地基基础设计应考虑以下几方面内容:建筑地基的不均匀性;出现崩塌、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的可能性;施工过程中, 因开挖等对山坡稳定性的影响;临近的其他近期工程建设对本工程工程地质条件的影响等。应根据不同的工程地质条件采用适宜的基础设计方案以及处理措施。此外, 土建施工中应尽量少的破坏现有植被, 建成后的别墅区要科学安排排水系统, 以免形成水土流失、土体滑坡及泥石流。

摘要:通过对蓟县五名山滑坡事故的调查以及对毛家峪一期工程实践中所出现问题的综合分析, 探讨了山区的地基基础设计中应注意的具体事项, 以采取相应的地基处理措施, 从而确保边坡稳定。

构筑物基础 篇5

我市北濒*江,南临*湖,西衔*湖,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素有“****”的美称,全市辖30个镇及两个省级开发区,总面积****平方公里,人口***万。随着农业改革的逐步深入,绿化种苗产业化经营已成为加快我市种植业发展的关键。“九五”以来,我市绿化种苗生产以市场为导向,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壮大基础规模;以科技为先导,培育优势产业,形成龙头项目;以创新为动力,健全运行机制,促进了我市绿化种苗业的持续、快速、稳定发展,形成了生产专业化、产品市场化、种苗良种化、栽培设施化、运作产业化的良好格局。目前,我市拥有绿化种苗种植面积10.5万亩,年产种苗5.5亿株,盆花、盆景700万盆,绿化种苗经纪人6000多名,从业农户5万户,比“九五”期初分别增长50、38、62、28和16。去年,我市绿化种苗生产总值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本资料权属文秘家园,查看更多精彩文章请登录原创网站wmjy.net)的14,**地区农户依靠绿化种苗生产人均纯收入8000元。2000年,**镇、**镇、**花木市场被国家林业局、中国花卉协会命名为“中国花木之乡”、“全国重点花卉市场”。在推进绿化种苗产业化经营上,我市的主要做法是“加大五个力度,做到五个增强”:

一、加大组织领导力度,增强发展推动力。在80年代,我市绿化种苗生产曾经出现过“龙柏烧狗肉”的现象,部分农民、农村干部心有疑虑。我们深深地认识到,只有通过正确的领导、合理的引导、有效的指导,才能把各级的生产积极性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在这个方面,我们坚持多元联动。一是舆论引导。针对各个时期、各个阶段的重点工作,结合各级干部群众的思想状况,(本资料权属文秘家园,查看更多精彩文章请登录原创网站wmjy.net)我市把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作为先导工作来抓。一方面,结合每年召开几次全市性农业会议对绿化种苗生产进行发动;另一方面,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多种途径配合搞好宣传发动。**日报开辟了《今日农村》专栏,对农业结构调整工作进行广泛宣传。栏目开办以来,有关绿化种苗生产的宣传报道达46篇。市广播电台、电视台也根据时节对绿化种苗生产进行大力宣传。通过舆论导向,把绿化种苗重点产区**地区的广大农民的思想统一到发展绿化种苗生产上来。二是政策引导。为鼓励我市开展农业结构调整,发展支柱产业,推进产业化经营,我市先后制订了《**市农业产业化发展“九五”规划》、《**市“十五”农业结构调整意见》、《关于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高效农业的意见》,去年还出台了《**市农业结构调整财政扶持资金暂行管理办法》,在用地、用电、税收、贷款等方面给予优惠扶持政策。2000年我市农业扶持资金达500万元,在此基础上,每年增加100万元,主要用于重点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各镇也相应制定了优惠扶持政策,如**镇规定农户在219线两侧每调整1亩绿化种苗,政府当年补助100元。2000年以来,我市用于绿化种苗生产的扶持资金就达150万元。通过这些优惠政策的引导,有效地推动了我市绿化种苗生产的持续发展。(本资料权属文秘家园,查看更多精彩文章请登录原创网站wmjy.net)三是典型引导。长期的实践证明,典型引导是推动面上工作开展的有效方法。几年来,我市一方面注重扶持典型,使一批有一定规模、基础的能人逐步发展壮大。如种植速生高杆乔木的***,集生产、科研、经营于一体的***盆景园等已成为周边群众学习的楷模;另一方面组织广大群众实地考察先进典型,学习他们的先进经验与超前的思维,用身边的事实来激发他们的生产积极性,使广大劳动人民学有榜样、赶有动力,较好地推动了面上工作的展开。

二、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增强发展原动力。几年来,我市把加快绿化种苗产业结构调整作为促进增长方式的转变、推进绿化种苗产业化经营的突破口来抓,坚持规划优化,分步实施,壮大基地规模。在实施调整中注重突出三点:一是突出规划先行。按规划实施是确保一个产业有序发展的关键。早在“八五”期间,我市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把绿化种苗作为种植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并且把**地区作为发展重点。“九五”期间,我(本资料权属文秘家园,查看更多精彩文章请登录原创网站wmjy.net)市又进一步明确绿化种苗是我市农业中的一个主导产业,并提出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产业化推进的发展思路。通过规划的制订和实施,使我市绿化种苗生产发展呈现出持续、有序的发展势态。二是突出规模基地建设。近年来,我市围绕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实施连片发展。“九五”期间我市新增绿化种苗生产面积3.5万亩,其中,**地区新增3.3万亩。逐步形成了**红叶小蘖、红花檵木基地;**马蹄金、高羊茅草坪基地;**大叶樟、马褂木基地;**柳树、合欢、花灌木基地;**高杆乔木、大树基地;**盆景园铁树、南洋杉基地;**设施园艺基地;**重阳木、黄山栾树基地;开发区鲜切花、盆花、盆景基地等九大绿化种苗区域性生产基地。去年,这部分基地的产值占我市绿化种苗总产值的11。三是突出特色基地建设。我市围绕“一乡一色、一村一品”,按照“市有区域、镇有规模、村有专业、户有特色”的原(本资料权属文秘家园,查看更多精彩文章请登录原创网站wmjy.net)则,大力开展专业村、专业镇建设,努力培育地方特色。目前我市拥有绿化种苗专业村25个,种植规模在50亩以上的专业户550个。由于一户带多户、多户带全村、一村连多村、多村连全镇,出现了象**、**等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名的绿化种苗生产重点镇。

三、加大科技带动力度,增强发展竞争力。市场的竞争,归根到底就是科技的竞争,谁拥有了科技,谁就拥有了市场。近几年来,我市坚持把提高绿化种苗科技含量作为“创特色、聚优势、立支柱、蓄后劲”的关键性工作来落实。一是抓挂靠。我市主动与农业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攀亲、交友、搞联合,每年都要开展1-2次农业科技经济对接洽谈会。通过交流、洽谈,我市与一批国内外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镇与科研单位联合研制的菊花新品在“第七届中国(南京)菊花品种展览会”上获得1金3银10铜的好成绩。二是抓攻关。我市积极依托本地科技力量,研究新技术,培育自己的特色产品、当家产品和先进技术。“九五”以来,在绿化种苗生产上,已研制新技术5项,开发新品种16个。如**花木公司的***大胆研究开发培育大规格苗木生产技术,几经探索,独创了“******法”,申请并获得了国家专利;**花卉公司的***经过10年努力,成功培育了以进口百合“雷莎”为父本、国产百合为母本的杂交百合,实现了当年播种当年开花,市场供不应求。三是抓引进。我市坚持先进实用技术与优良品种引进双管齐下,移“他山之玉”为我所用,最终实现借“梯”登高的目的。“(本资料权属文秘家园,查看更多精彩文章请登录原创网站wmjy.net)九五”以来,先后引进绿化种苗实用技术20项,各类新品种150多个,为新一轮绿化种苗生产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如***从荷兰引进全自动温控大棚1.1万平方米,对推动我市绿化种苗设施化栽培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镇从上海园艺博览会引进的红花檵木,当年扦插小苗每亩产出效益就达1.5万元,增强了我市各级引进绿化种苗新品种的浓厚兴趣。

四、加大产业联动力度,增强发展驱动力。为巩固绿化种苗生产发展后劲,我市始终把产业联动作为推进绿化种苗产业化经营的关键环节来抓,努力形成大生产、大流通、大市场的格局。一是抓好市场建设。从80年代起,我市一些绿化种苗重点乡镇相继建立了简易的绿化种苗交易点,但随着生产的不断发展,市场日见狭小,无法满足形势的发展需要。我市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根据生产发展趋势和依托现已形成的产业基础,决定在绿化种苗生产重点乡镇**镇扩建花木市场。自1994年以来,我市先后三次共投资2500万元,用于该市场的扩建。目前,该市场占地面积达150亩,已成为省内外有名的绿化种苗交易市场,吸引着全国各地客商前来

交易。2004年,该市场交易额达2.3亿元。二是抓好经纪人队伍建设。经纪人内联基地农户,外联各类市场,既推销本地苗木,又及时返馈市场信息,指导本地生产。为充分发挥这支队伍在生产中的作用,我市及时组织培训,提高他们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对(本资料权属文秘家园,查看更多精彩文章请登录原创网站wmjy.net)有突出贡献的在政治上给予关心,吸引他们入党,增强他们为人民服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正是由于他们的穿针引线,带动了我市绿化种苗生产的快速发展。三是抓好龙头企业。实践证明,绿化种苗产业的健康发展和不断延伸,离不开龙头企业的带动。我市为提高绿化种苗龙头企业的组织化程度,强化龙头带动作用,及时把基层原有各类绿化种苗公司整合重组成龙头企业,积极引导他们发展“公司 基地 农户”的产业化运作模式,加快种苗苗圃、园林设计、园林建筑的发展,促使雕塑、古玩、赏石、装饰、园林用具、观赏鸟鱼等产业的兴起。我市现有园林建筑工程公司**个,园林专业设计室**个。龙头市场、龙头企业、龙头基地的形成,带动了我市绿化种苗产业的大发展,绿化种苗产业已真正成为我市农村的主导产业、新兴产业、朝阳产业。

五、加大机制创新力度,增强发展支撑力。随着绿化种苗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迫切需要新的运作机制,以适应形势的发展。因此,近几年来,我市把机制创新作为促进绿化种苗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关键措施来抓。一是建立土地流转机制。由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每个农户手里的土地有限。为了有效地促使土地向专业种植大户、生产能手集中,我市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按照“明晰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搞活经营权”的原则,坚持“条件、自愿、依法、有偿、规范”的原则,努力搞好协调工作,采取互换、转让、租赁、入股等多种形式,实现了土地的合理流转,优化了资源配置,腾出土地转移到了种植专业户手中。“九五”以来,我市在绿化种苗生产上的土地流转达2.8万亩,使一批专业户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真正实现规模化生产。二是建立社会化服务机制。市场的发展,给服务体系建设提出了更新的要求。我市注重发展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社会化服务机制。首先是充分发挥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队伍产中技术服务的功能;其次是积极引导他们向产前、产后两头延伸,扩大服务范围,产前为农户提供市场信息、种苗供应,产后提供销售服务;再次是以农村能人和专业种植大户为带头人,组建农民互助合作经济组织,进行市场调研、技术研究和产品销售,扩大服务范畴,促进我市绿化种苗生(本资料权属文秘家园,查看更多精彩文章请登录原创网站wmjy.net)产的发展。目前,我市已成立此类绿化种苗合作经济组织8个。三是建立产业运作机制。实现产业运作机制是推进绿化种苗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我市积极探索“市场 基地 农户”的产业运行机制,强化利益调节功能,使各个环节的利益得到合理分配。目前,我市已形成以夏溪花木市场为主龙头、各绿化种苗生产重点镇花木市场为分龙头的运作模式,使绿化种苗种植专业户足不出户就能把产品销售出去。

构筑物基础 篇6

【关键词】浅基础;混凝土;施工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我国的建筑行也在蒸蒸日上,人们为了满足建筑工程施工的相关要求,就将许多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材料应用到其中,从而使得整个建筑结构的质量都得到了全面的提升。而浅基础施工技术作为建筑工程施工中重要的施工技术之一,我们在对其进行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主要是根据其建筑地基工程的受力情况的不同,将其分成浅基础施工和深基础施工两种不同的施工方法,并且严格按照工程施工的相关内容来对其进行处理,从而使得建筑基础工程的施工质量可以得到进一步的提高。目前,在我国建筑工程发展的过程中,由于浅基础施工技术的施工方法比较简单,而且有效的降低了工程的施工难度,因此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应用。

一、刚性基础施工

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刚性基础施工作为浅基础施工中一种主要的施工技术之一,它的应用主要是为了提高建筑基础工程结构的稳定性,保障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在通常情况下,我们对其建筑结构进行刚性进程施工时,人们一般都是采用砖石、混凝土以及灰土等材料来对其进行处理,并根据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和相关的施工要求,来对建筑基础进行抗压处理,使得建筑基础结构在使用的过程中,不容易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而出现变形的现象。但是,我国在对其建筑结构进行刚性基础施工处理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其中主要表现为建筑基础结构抗剪能力较差等,因此我们在对其进行施工处理的过程中,就应该采用扬长避短的施工原则,使刚性基础结构的优点能够充分的体现处理,从而进一步的保障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一)砖基础施工

目前,我们在对建筑物基础工程进行刚性基础施工的过程中,砖基础施工是其中主要的内容之一,其主要是由垫层、基础弹线以及砌筑等部分组成的。

在通常情况下,技术人员一般都是采用绘图、混凝土以及碎石作为主要的垫层材料,在使用的过程中,这些材料对建筑物的基础结构有着很好的荷载传递效果,从而使得建筑结构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得到大幅度的提高,而我们在对基础弹线进行施工的过程中,主要是根据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来对龙门板位置的准确性进行规范,从而保障工程的施工质量。

(二)毛石基础施工

毛石基础砌筑前,先清除杂物,打好底夯。检查基槽(坑)的尺寸、标高,按弹好的边线砌第一层石块。在适当的位置立皮数杆,皮数杆之间拉准线,各层石块按准线砌筑。根据所放基础准线,先砌墙角石块,一次固定准线作为砌石的标准。上级阶梯的石块应至少压砌下级阶梯的1/2,相邻阶梯的毛石应相互错缝搭砌。砌第一层石块时,基础要坐浆,石块大面向下,基础的最上一层石块,宜大面向上砌筑。基础的第一层及转角处、交接处和洞口处,宜选用较大的平毛石砌筑。石块铺满一层,再将砂浆铺入空隙处,用小石块天空挤入砂浆,然后用手锤打紧,务必使 砂浆充满空隙,填空的石块应根据空隙的大小,选用整块石,不要用几块小石块来填充一个空隙,以免影响砌体强度。不允许先塞小石块后铺砂浆,以免发生干缝和空隙。

石块应分层砌筑,每层厚度约30cm为宜(或按设计规定)。块石之间的上下皮竖缝必须错开,并力求丁顺交错排列。每砌筑一层,其表面必须大致平整,不可有尖角、驼背、放置不稳等现象,以便下一层砌筑时容易放稳,并有足够的接触面。上、下层之间的一般要求搭接不小于8cm,每砌完一层,必须校对中心线,检查和纠正偏斜现象。墙基如需留槎,槎口不能留在外墙的转角或T字墙的结合处,且应留成踏步槎。当基础砌至最上一层时,外皮石块要求深入墙内长度不小于墙厚的1/2,以免因连接不好而影响砌体的质量。

二、混凝土基础施工

钢筋混凝土受力性能好、适应性强,是较好的基础结构材料。钢筋混凝土基础能与上部结构形成整体,其强度、耐久性和抗冻性都较高,并且可以承受一定的弯矩和弯曲变形,故在相同的基底面积下,基础高度可相应减小,实现基础的浅埋,可节省开挖基坑的费用(包括支撑、排水和土方施工的费用)。但是为节约钢筋、水泥,它还不能全部代替其他基础材料,应根据合理利用地方资源和工程实际情况加以选择。钢筋混凝土基础多用于荷载较大或地基较差的墙柱基础和各类工业和民用建筑物、构筑物的基础。利用钢筋混凝土材料特有的性能,可以设计出各种不同的基础形式,以适应和满足不同类型建筑的需要。

砌筑混凝土基础,应该按照台阶的分层进行浇灌,如果是高杯口基础的台阶,在高台阶的部分就要按照整体分层浇灌,这样可以更好地利用混凝土的特点,发挥混凝土的优势,使混凝土基础与上部结构形成整体;用木料制成芯模作为杯口模板,然后按照设计位置和标高支设牢固;在基础浇捣完毕、混凝土初凝后、终凝前将芯模用倒链取出,将杯口内侧表面的混凝土做凿毛处理。

混凝土基础的施工要注意防水和保养,混凝土在建筑中极易出现质量缺陷,在混凝土基础的施工中尤其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如果施工地点的地下水位比较高,要采取有效的基坑排水措施。其次筏形基础施工,应根据工程结构特征、现场施工条件、工期要求等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施工中应注意保证模板、钢筋和混凝土工程的施工质量及控制按现行规范的要求执行。混凝土应一次连续浇筑完成,一般不宜留施工缝,需要留设施工缝时,应按有关施工缝的设置的要求进行。最后,要在基础底板上埋设沉降观测点,定期进行观测记录。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建筑物浅基础施工的过程中,对其施工质量进行严格的要求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可以为建筑工程提供一个良好的基礎结构,还进一步的降低了工程的施工的难度,使其工程施工的成本得到有效的控制。不过从当前我国建筑工程浅基础施工的实际情况来看,其施工质量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我们还要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来对其施工技术进行改进和完善,从而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芳.浅谈地基验槽[J].山西建筑,2006(21)

[2]陈庆.超高层建筑采用复合地基和浅基础的设计与施工[J].工程建设与设计,2005(07)

[3]王芝定.浅谈地基基础工程验槽[J].山西建筑,2008(16)

论水工建筑物的基础处理 篇7

1 水工建筑物

1.1 水工建筑概述

水工建筑物通常情况下是指利用水各种形式所产生的力, 包括动力以及静力来产生力的作用作为原动力, 并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与水之间的相互作用, 来对水进行各种形式的控制和利用, 这样一来就能够达到对水资源开源节流的效果, 增加水资源利用率, 并对水进行科学治理, 从而达到防治水害的效果, 这种形式及功能的建筑物即为水工建筑物[1]。这种建筑物在各种类型及功能的水利工程中占据着主要地位, 同时其涉及到各专业领域中的内容, 不仅有水利工程的具体施工, 还涵盖了水力学以及土力学领域中的专业内容, 有时还会涉及到岩石力学以及工程力学, 不仅如此还有水利的勘测以及规划, 同时还需要对工程的具体结构以及地质进行详细的考察和了解。在这些过程中, 不仅需要通过实验进行研究, 还需要通过理论分析以及原型观测进行进一步探讨, 同时还应该以研究为基础通过工程类比进行具体的工程设计。

1.2 水工建筑的类型

从功能的角度进行划分, 水工建筑中不仅有通用型水工建筑, 同时还包括专门型水工建筑[2]。首先通用型水工建筑通常情况下都是指泄水建筑物, 具体来说就是各种类型的溢流坝。其次是专门型水工建筑, 无论是通用型还是专门型水工建筑, 都归属于永久型水工建筑。除此之外, 诸如导流隧洞或者围堰等使用期限仅仅限于工程施工期间的建筑物, 则归属于临时型水工建筑[3]。不仅如此, 还有一部分的水工建筑功能较为多样, 具有综合使用的价值, 在这种情况下, 就难以对其进行单一形式的定位, 具体来讲就像各种类型的溢流坝, 同时具备了泄水以及挡水建筑物的功能, 还有施工期间所用的导流隧道, 可以通过适当的改建, 使其转变为能够发挥泄水以及引水作用的永久性隧洞。

2 基础处理特点

水利工程通常情况下都面临着极为复杂的状况, 不仅需要考虑地理环境, 还需兼顾地质条件, 岩基在一般情况下都是受到地壳演变的影响, 在位移过程中发生形变, 使得岩基最终出现断层以及褶皱, 在这种情况下, 就使岩体的内在状况十分复杂。在针对水工建筑进行基础处理的过程中, 就需要使用技术性手段才能够完成, 总体来讲技术施工有以下四个特点:

2.1 施工位置特殊

通常情况下, 水工建筑都是设计建造在有着高度差的地段, 较为偏僻而且很不平坦, 不仅如此, 无论工程施工的位置岩基属性为硬性还是软性, 都需要在地下位置进行具体施工, 进展十分困难[4]。

2.2 施工环境恶劣

由于水工建筑施工时, 需要对材料进行凝固处理, 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通过不间断的作业来对工程基础进行处理, 一旦由于外在环境原因而发生停工, 那么将会使工程出现重大事故, 在这种情况下, 工程几乎无法修复, 只能进行返工, 这种状况尤其容易发生在地形条件复杂, 环境较为恶劣的西北部高原地区。

2.3 工程复杂

在对工程基础进行具体处理过程中, 不仅需要对工程基础进行开挖, 还需要同时交替进行混凝土浇筑, 有时还会进行多点开工, 只有这样才能够将施工工期控制在最短时间内, 在这一过程中一旦存在技术问题, 那么将会为工程埋下隐患。

2.4 地质勘测艰难

由于水工建筑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建立在丛林地带或者高原地区, 这种地理环境以及地质条件的多样复杂, 使得工程设计很难与现实条件完全匹配, 在这种情况下, 通常都会出现返工或者更换设计方案的情况, 这样一来工程的质量几乎得不到有效保证。

3 基础处理总体设计原则

水工建筑的根基是地基工程, 只有保证这一工程系统施工以及设计的整体质量以及水平, 水工建筑才能够保证使用效果, 如果在这两个环节出现失误, 那么将会导致灾难性后果。在这种情况下, 则需要严格保证相关操作的规范, 从而使得水利工程能够保质保量。在具体设计环节, 需要遵从以下方面要求:

3.1 岩基地质结构

如果工程地点的地质为岩基结构, 参照岩体力学能够明确岩层结构的各项指标决定着工程基础的稳定状况, 不仅如此, 建筑的整体工程结构以及施工材料的差异, 都会产生不同的作用, 并最终影响到基础的具体设计。如果建筑结构以混凝土为主, 这时地基就承载了主要的荷载力, 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加固处理基础环节, 设计过程中则应满足四项要求: (1) 岩体均一, 保证岩体局部所受压力以及所产生的形变, 能够与整体状况保持大体一致, 同时还要使强度达到标准, 只有这样坝基才能够处于稳定状态; (2) 岩体结构能够达到整体协调的标准, 同时还应保证总体结构的匀称, 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得抗剪强度满足工程需要; (3) 应该使得基础工程能够经久耐用, 同时还能够具备较强的抗风险能力, 在具体使用过程中, 避免受到水作用的影响, 而导致基础工程的强度弱化, 整体性能下降; (4) 要使水渗透趋于稳定, 并保证基础工程的单位吸水量能够符合相关文件的标准要求。同时还要将排水幕设置在帷幕的下游位置, 这样一来就能够使得扬压力有效降低。

3.2 软弱岩体地质

当岩体结构中含有软弱夹层时, 抗剪强度将会受到很大影响, 并受到夹层特性的制约。在这种情况下, 要想保证基础工程的抗滑稳定, 不仅需要针对岩体接触沿坝体的基础面进行深入研究, 同时对软弱结构面中的滑动问题进行研究也是必不可少的, 甚至需要研究滑动面可能出现的形式[5]。如果一个大坝一旦出现超负荷承载的情况, 那么坝基将会出现超出可控标准的沉降现象, 并最终受到沉降的影响使得岩层出现破裂的情况, 这将会对各种类型的堤坝都造成十分严重的破坏。

3.3 设计软地基要求

软地基的构成条件较为复杂, 不仅包含淤泥和壤土, 同时还包括粉细砂和砂砾石, 总之都是松软物质。软地基在通常情况下含水量都较大, 而且空隙也很大, 十分容易压缩, 整体密度不够均匀, 不具备很强的承载能力, 抗剪强度也不高, 透水性能也十分差, 但是粘聚力相对较强, 能够达到很好的防滑作用, 在吸水之后十分容易发生后陷, 从总体性质来讲变形性能较好。如果结构保持稳定, 将能够呈现出较强的结构强度, 同时承载能力也较好。但是一旦地质结构受到破坏, 那么将会很容易发生坍塌现象。

4 结语

在水利工程中, 基层结构是重中之重, 只有对基层结构进行整体把握, 同时通过相关技术手段进行标准的规范处理, 才能够使基层工程的各项性能指标符合工程需要, 这样一来, 整个水工建筑物才能够拥有优良的品质, 保证使用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春辉, 李志远, 张雷.帷幕灌浆实验在水工建筑物基础处理中的具体作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3, 2 (03) :12-15.

[2]王艳, 马国成.浅谈膨胀土上修建水工建筑物的基础处理[J].水利规划与设计, 2014, , 2 (09) :23-25.

[3]贾青.季节冻土区水工建筑物平板式基础法向冻胀力的实验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2010, 2 (08) :29-31.

[4]杨海林.深厚覆盖层基础上堆石坝防渗系统优化研究——泸定水电站坝址区渗流分析与优化控制[J].河海大学学报, 2013, 2 (04) :10-13.

建筑物地基处理及基础设计 篇8

基础是建筑物和地基之间的连接体。基础把建筑物竖向体系传来的荷载传给地基。如果地基的承载能力足够,则基础的分布方式可与竖向结构的分布方式相同。但有时由于土或荷载的条件,需要采用满铺的伐形基础。伐形基础有扩大地基接触面的优点,但与独立基础相比,它的造价通常要高的多,因此只在必要时才使用。

1 地基的处理方法

利用软弱土层作为持力层时,可按下列规定执行:(1)淤泥和淤泥质土,宜利用其上覆较好土层作为持力层,当上覆土层较薄,应采取避免施工时对淤泥和淤泥质土扰动的措施;(2)冲填土、建筑垃圾和性能稳定的工业废料,当均匀性和密实度较好时,均可利用作为持力层;(3)对于有机质含量较多的生活垃圾和对基础有侵蚀性的工业废料等杂填土,未经处理不宜作为持力层。局部软弱土层以及暗塘、暗沟等,可采用基础梁、换土、桩基或其他方法处理。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有:换填垫层法、强夯法、砂石桩法、振冲法、水泥土搅拌法、高压喷射注浆法等。

1.1 换填垫层法适用于浅层软弱地基及不均匀地基的处理。

其主要作用是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沉降量,加速软弱土层的排水固结,防止冻胀和消除膨胀土的胀缩。

1.2 强夯法适用于处理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的粉土与粘性土、湿陷性黄土、杂填土和素填土等地基。

强夯置换法适用于高饱和度的粉土,软—流塑的粘性土等地基上对变形控制不严的工程,在设计前必须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其适用性和处理效果。强夯法和强夯置换法主要用来提高土的强度,减少压缩性,改善土体抵抗振动液化能力和消除土的湿陷性。对饱和粘性土宜结合堆载预压法和垂直排水法使用。

1.3 振冲法分加填料和不加填料两种。

加填料的通常称为振冲碎石桩法。振冲法适用于处理砂土、粉土、粉质粘土、素填土和杂填土等地基。对于处理不排水抗剪强度不小于20k Pa的粘性土和饱和黄土地基,应在施工前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其适用性。不加填料振冲加密适用于处理粘粒含量不大于10%的中、粗砂地基。振冲碎石桩主要用来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地基沉降量,还可用来提高土坡的抗滑稳定性或提高土体的抗剪强度。

1.4 水泥土搅拌法分为浆液深层搅拌法(简称湿法)和粉体喷搅法(简称干法)。

水泥土搅拌法适用于处理正常固结的淤泥与淤泥质土、粘性土、粉土、饱和黄土、素填土以及无流动地下水的饱和松散砂土等地基。不宜用于处理泥炭土、塑性指数大于25的粘土、地下水具有腐蚀性以及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地基。若需采用时必须通过试验确定其适用性。当地基的天然含水量小于30%(黄土含水量小于25%)、大于70%或地下水的p H值小于4时不宜采用于法。连续搭接的水泥搅拌桩可作为基坑的止水帷幕,受其搅拌能力的限制,该法在地基承载力大于140k Pa的粘性土和粉土地基中的应用有一定难度。

上述各种地基处理方法都有各自的特点和作用机理,在不同的土类中产生不同的加固效果和局限性,没有哪一种方法是万能的。具体的工程地质条件是千变万化的,工程对地基的要求也不同,因此对于每一个工程必须进行综合考虑,通过几种可能的地基处理方案的比较,选择一种技术可靠、经济合理、施工可行的方案,既可以是单一的地基处理方法,也可以是多种地基处理方法的综合处理。

2 基础的设计

房屋基础设计应根据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建筑体型与功能要求、荷载大小和分布情况、相邻建筑基础情况、施工条件和材料供应以及地区抗震烈度等综合考虑,选择经济合理的基础型式。

框架结构、无地下室、地基较好、荷载较小可采用单独柱基,在抗震设防区可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第6.1.11条设柱基拉梁。

现就大型基础设计中较多见的桩基础设计讨论一下:

2.1 当天然地基或人工地基的地基承载力或变形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或经过经济比较采用浅基础反而不经济时,可采用桩基础。

2.2 桩平面布置原则:

a.力求使各桩桩顶受荷均匀,上部结构的荷载重心与桩的重心相重合,并使群桩在承受水平力和弯矩方向有较大的抵抗矩。b.在纵横墙交叉处都应布桩,横墙较多的多层建筑可在横墙两侧的纵墙上布桩,门洞口下面不宜布桩。c.同一结构单元不宜同时采用摩擦桩和端承桩。

2.3 桩端进入持力层的最小深度:

a.应选择较硬上层或岩层作为桩端持力层。桩端进入持力层深度,对于粘性土、粉土不宜小于2d(d为桩径);砂土及强风化软质岩不宜小于1.5d;对于碎石土及强风化硬质岩不宜小于1d,且不小于0.5m。b.桩端进入中、微风化岩的嵌岩桩,桩全断面进入岩层的深度不宜小于0.5m,嵌入灰岩或其他未风化硬质岩时,嵌岩深度可适当减少,但不宜小于0.2m。c.当场地有液化土层时,桩身应穿过液化土层进入液化土层以下的稳定土层,进入深度应由计算确定,对碎石土、砾、粗中砂、坚硬粘性土和密实粉土且不应小于0.5m,对其他非岩石土且不宜小于1.5m。

2.4 桩型选择原则:

桩型的选择应根据建筑物的使用要求,上部结构类型、荷载大小及分布、工程地质情况、施工条件及周围环境等因素综合确定。

3 结束语

地基处理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基础的选型和造价。本文就地基的处理和基础设计进行的讨论。在地基基础设计中,基础的选型必须根据上部结构的荷载、地基土体的承载力和工程造价综合各方面的情况进行确定。在选择地基处理方法时,应综合考虑场地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建筑物对地基要求、建筑结构类型和基础型式、周围环境条件、材料供应情况、施工条件等因素,经过技术经济指标比较分析后择优采用。

参考文献

[1]潘千里.谈地基处理[J].施工技术,1981(2).

建筑物桩基础施工方法浅探 篇9

目前, 常用打 (沉) 桩机械设备主要有落锤、单动汽锤、双动汽锤、柴油桩锤、振动桩锤、射水沉桩和静压力桩七种。这几种打 (沉) 机械的适用范围和优劣比较如下:

1.1 落锤。

所谓落锤, 就是指用人力或卷扬机拉起桩锤, 然后自由下落, 利用锤重夯击桩顶使桩入土。这种桩锤主要适用于打木桩及细长尺寸的混凝土桩, 在一般土层及粘土、含有砾石的土层均可使用。落锤的构造简单, 使用方便, 冲击力大, 能随意调整落距, 但锤击速度慢 (每分钟约6~20次) , 效率低。

1.2 单动汽锤。

指利用蒸汽或压缩空气的压力将锤头上举及下冲, 增加夯击能量。这种机械适用打各种桩, 最适用的是套管法打就地灌注混凝土桩。特点:结构简单, 落距小, 对设备和桩头不易损坏, 打桩速度及冲击力较落锤大, 效率高。

1.3 双动汽锤。

利用蒸汽或压缩空气的压力将锤头上举, 然后自由下落冲击桩顶。此种汽锤适用于打种各种桩, 可用于打斜桩。使用压缩空气时, 可用于水下打桩;也可用于拔桩、吊锤打桩。特点:冲击次数较多, 冲击力大, 工作效率高, 但设备笨重, 移动较困难。

1.4 柴油桩锤。

利用燃油爆炸, 推动活塞, 引起锤头跳动夯击桩顶。这种锤最适用于打钢板桩、木桩, 在软弱地基打20米以下的混凝土桩。特点:附有桩架、动力等设备, 不需要外部能源, 机架轻, 移动便利, 打桩快, 燃料消耗少;但桩架高度低, 遇硬土或软土不宜使用。

1.5 振动桩锤。

指利用偏心轮引起激振, 通过刚性联结的桩帽传到桩上。这种锤设备适用打钢板桩、钢管桩、长度在15米以内的打入式灌注桩;适用于粉质粘土、松散砂土、砾石和密实的粘性土地基。特点:沉桩速度快, 适用性强, 施工操作简易安全, 能打种种桩并能帮助卷扬机拔桩;但不适用打斜桩。

1.6 射水沉桩。

指利用水压力冲刷桩尖处土层, 再配以锤击沉桩。这种锤常与锤击法联合使用, 适用于大截面积混凝土和空心管桩。特点:可适用于坚硬土层, 打桩效率高, 桩不易损坏;但设备较多, 当附近有建筑物时, 水流易使建筑物沉陷;不能用于打斜桩。

1.7 静压力桩。

系采用液压桩或利用桩架自重及附属设备的重量, 通过卷扬机的牵引传至桩顶, 将桩逐节压入土中。此种桩适用于软土地基及打桩振动影响邻近建筑物或设备的情况;可压截面60cm×60cm以睛的钢筋混凝土和直径60cm以下的空心管桩。特点:压桩无振动, 对周围无干扰, 不需打桩设备;桩配筋简单, 短桩可接, 便于运输, 节约钢材;但不能适应多种土的情况, 如用桩架压桩, 需要搭架设备, 自重大, 运输安装不便。

2 打 (沉) 桩方法的选用范围和标准

2.1 锺击法打桩。

适用于软塑或可塑的粘性土层中沉桩。打桩锤可分落锤、蒸汽锤、柴油锤几中, 主要设备包括桩锤、桩架、动力设备等。

2.1.1 落锤打桩:

用钢或木制桩架, 高一般为6~15米, 用0.5~2.0t的铸铁锤, 用卷扬机提升, 落锤高度1米以内。

2.1.2 单动式锤打桩时, 锤直接放在桩顶, 由

导柱固定位置, 重锤连接在筒内活塞杆上, 在筒内滑行, 每分钟锤击40~70次, 锺重在3~15t之间, 落距1m以内。

2.1.3 双动式汽锤的举起和下落都借助蒸

汽压力, 冲击力加大, 每分钟达100~135次, 锺重为5~7t。

2.1.4 柴油锤打桩, 有导杆式和筒式两种, 多用后者, 其技术性能不再详说。

打桩机带有桩锺、桩架、卷扬机等全部设备, 当遇砂土、砂砾石或其他坚硬土层, 锤击法打不穿时, 常辅以射水法。

2.2 振动法沉桩。

适用于沉、拔钢板桩及钢管桩, 在砂土中效率最高, 在粘性土中较差, 需较大功率的振动器。主要设备为一个大功率的振动器及附属加压装置和起吊机械设备、混凝土上料斗等。常用振动沉桩机主要性能需多工程施工规范中均可查到。施工方法:沉桩时, 使桩头套入振动器 (箱) 连同的桩帽或液压夹桩器内夹紧, 开动振动箱, 使桩在振动和自重下沉入土中。如遇硬土下沉过慢, 可加压下沉或将桩略提高0.6~1.0m, 然后重新快速下冲。沉桩机需要激振力根据土的性质、含水性及桩种类、构造而定, 约为100~400k N。

2.3 射水法 (水冲法) 沉桩

2.3.1 将射水管对称附在桩两侧, 用压水流

将桩类附近的土冲开, 以减少阻力, 使桩借自重或辅助锤击 (松动) 沉入土中。射水管内径38~63mm, 最大100mm, 每节长4.5~6.0米, 用螺栓缩接, 空心桩射水管设在中间。射水喷嘴出口内径约12.7~38mm, 最大75mm, 侧孔与管壁成30~45°射水管上端用ф100mm软管连于水泵上, 管子用滑车组吊起使之能顺桩身上下自由升降, 水冲法所需射水管数目直径、水压及消耗水量等可参考相关施工工程规范。

2.3.2 水冲沉桩可采取先冲孔后插桩, 或一

面射水一面锤击或振动, 或射水、锤击交替进行等方式。射水管应处于桩尖下0.3~0.4m, 水冲压力一般为0.5MPa, 桩尖沉至最后1~1.5m应停止射水, 拔出射水管用锤击或震动打至设计标高。

2.4 插 (钻、打) 桩法沉桩。

适用于软土地基打入大量密集预制桩;对附近30~40米范围内会造成土体大量隆起和水平位移, 危害邻近的地下管道、地面交通和建筑物的安全情况下使用;对坚硬土层难以打入时, 也可采用。

2.4.1 主要设备:

采用三点支撑式柴油打桩机, 应具有可水平旋转的互相垂直的双向龙门导轨, 在一侧配挂筒式柴油桩锤, 另一侧配挂长、螺杆螺旋转钻机, 使其在钻孔后不用移动桩机, 即可迅速插桩施打。

2.4.2 施工方法:

沉桩时, 桩机就位后, 先将钻机转至桩架正前方对准桩位, 开动桩机徐徐钻进, 同时经由出土斗排土外运。钻时要保持钻杆不停地旋转, 以防卡钻。钻至预定标高后, 即可清孔提钻, 然后再将打桩机水平旋转, 使桩机导轨定位, 吊桩插于孔中施打。一般钻孔深为8~10米, 其余长度用打桩机打入, 钻孔后应在半小时插桩施打, 避免塌孔。

2.5 静力压桩法沉桩。

适用于软土、淤泥质土, 沉设截面积小于60cm×60cm以下的钢筋混土桩或空心桩;或打桩振动会影响邻近建筑物正常使用或设备安全的情况下使用。

2.5.1 静力压桩法沉桩设备有机械式和液压式两种。

其中机械式静力压桩机体积庞大, 比较笨重, 操作较复杂, 压桩速度较慢工效低, 运输、安装、移动不便。液压式静力压力桩机用液压操纵, 自动化程度高, 结构紧凑, 行走方便、施压部位在桩的侧面, 送桩定位方便、迅速, 压桩效率高, 劳动强度低, 移动方便、迅速, 是一种新型的静压桩方式, 已逐步取代机械式静力压桩。下面就介绍一下液压式。

2.5.2 施工方法:

液压式系采用液压式静力压桩机进行, 该机由压拔机械、行走机构及起吊机构三部分组成;压拔机构是压桩机的主体, 当桩被送入该机构后便被夹紧并压入 (或拔出) 土中;行走机构可自行移动, 进行纵、横向运动, 并能小角度旋转, 以适应自找桩位和纤偏的需要;起吊机构可作360°回转吊装、送桩。静压力桩机的静压力900~6500k N。

压桩时, 先用起吊机构将桩吊入到压机主机压桩部位后, 用液压夹桩器将桩头夹紧, 开动压桩油缸, 利用伸长之力将桩压入土中, 接着回程再吊上第二节桩, 用硫磺胶泥接桩后, 继续压入, 反复操作, 至全部桩段压入土中, 然后开动行走机构, 移至下一桩位压桩。

3 结论

建筑物桩基础设计时若干问题探讨 篇10

建筑物的基础是其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桩基础又是在近年来国内外的工程实践中被广泛应用的一种基础形式, 它是一种具有广阔发展前途的深基础形式。采用桩基础对于淤泥或淤泥质粘土等, 软弱地基液化砂土地基是一种既经济又有利于抗震的方案。桩基础具有承载能力大, 沉降量小、沉降均匀、利于冬季施工, 可减少土方工程等优点。同时对荷载大的高层建筑、高耸结构, 对地基变形要求较高的某种厂房及精密设备基础采用桩基础更为适宜。针对桩基础在工程设计中需注意的几个问题作如下探讨。

1 基础设计方案的选择

如何合理选择高经济效益的桩基工程方案, 对于一个工程是十分重要的。做为设计人员首先应以对比方案作为选择基础设计方案的依据, 并应满足工程要求;降低工程造价;可以实施操作:同时满足工期的要求;结合工地的环境情况;降低资源及能源的消耗;建筑有关法规 (即规范和规程等) ;是否有公害问题等条件综合作出决定。

1.1 桩基础与浅筏基础的比较

对于层数较少的办公楼、住宅等民用建筑, 使用浅筏基础比用短桩要更适宜, 这时筏形基础能够座落在很好的夯实填土、软土及较松散的砂土上。而且筏基具有较大的刚度防止过度的差异沉降。如果采用打桩, 则将导致地基土的隆起, 当这部分土重新固结时, 将导致桩身向下拉, 同时又使桩身四周的抗剪强度降低, 这些对桩的工作荷载会有很不利影响。

在软弱土层中, 即使各单桩能有足够承载力, 但群桩也可能要比筏基沉降量更大些。例如:佳木斯市的某办公楼, 使用桩基建造于软粘土中, 荷载为80KN/m2, 经过八年, 已沉降了2.812cm~6.60cm, 而与其相邻的另一座建筑物, 其荷载为70KN/m2采用的是筏基, 在同一时期内基础沉降量仅为4.45cm。

1.2 桩基与浮筏基础的比较

当地基为高压缩性粘土时, 采用浮筏基础, 不仅造价高, 施工也很困难, 还有可能象沉井那样下沉, 只有采用桩基础, 使之穿过此压缩性粘土, 达到较好的土层上才能够使建筑物的沉降量控制在-个最小的范围内。同时桩基础可以减少基础本体自重, 打桩条件也容易满足.在某些情况下钢材用量和混凝土用量都可以大大减少。

有的粘土和亚粘土 (ES≈8MPa-10MPa) 下面有相当厚的粉砂层 (ES≈12MPa-16MPa) 。由地质情况可知上面土质较差, 为高压缩性软弱地基, 在此地基上建一栋6层的办公楼 (开间3.6m、总长36.00m, 进深7.5m+1.8m+4.5m, 层高3.6m, 总高度21.6m) 两种基础耗材量如下:浮筏基础以30cm厚板基, (不包括10cm厚素混凝土找平层) 混凝土196m3, 钢材21.4t;桩基础采用截面300mm×300mm×11.5m的钢筋混凝土桩168根, 其混凝土用量169m3, 钢材14.1t。从上述对比表明, 采用桩基可节省混凝土13.8%, 钢材31.8%。板基下素混凝土找平层62.2m3末计。

对上述两种方案对比我们可以看出, 对于软弱地基, 只有当淤泥层很厚, 并且在淤泥层下有相当厚的粘土、亚粘土 (即理想的持力层) 的条件下, 选择桩基础, 使桩尖入粘土一定长度, 建筑物的沉降控制便有了保证。充分发挥混凝土的性能, 而体现出桩基自重小、费用低、可靠性高的优势。

2 桩基础类型的确定

桩按与土的作用性质分为摩擦桩、端承桩和中间型桩.当桩身穿过软土层, 使桩尖支承在中强度的土层上, 桩靠侧摩擦阻力和桩端阻力共同承担荷载的桩称为中间型桩。中间型桩的单桩承载能力中的摩阻力各承担的荷载大小与软土层厚度、桩长度、持力层的土质等有关, 有时桩端阻大、有时桩侧摩阻力大。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某公司的场地, 地质情况就非常复杂, 地处松花江右岸高漫滩地, 淤泥质亚粘土层4~7m厚, 其承载力为80~100MPa:其下部持力层为饱水中砂层, 其承载力为200~230MPa, 从地质资料上可以看出, 软土层薄厚不等, 有的软土层中间还夹有1~2m的中密粘土层。根据这一复杂的地质条件, 工程采用了3千多根预制桩, 其中2千根桩为6m长, 1千多根9m长的桩。但采用的都是中间型桩, 单桩承载能力均为P=220k N, 其中桩端承载力150k N, 桩侧摩阻力为70k N, 这就是说, 桩端承担2/3荷载, 桩侧承担1/3荷载。施工完成后, 用共振法对单桩承载力进行动力测试, 其结果为220k N~260k N, 与实际设计值相符合。该工程现以投入使用近十年, 尚未发现什么问题。

对于中间型桩的使用, 尽管已有了实施的成功经验, 但中间型桩的桩端阻力和桩侧摩阻力分别承担的荷载大小依然是目前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因软土层的薄厚差异, 持力层的土质也有所差异, 桩尘进入持力层的深度也不尽一致。所以每根桩的侧容许摩阻力, 桩端持力层土的容许承载力均有不同。故它们各承担的荷载必然不同, 只能是一个比较接近的范围值。

3 桩基础的负摩阻力的影响

随着施工技术、施工条件的发展和改进, 桩的长度越来越长, 桩所承受的荷载也越来越大。在设计桩基时对负侧摩阻力存在的众多因素的考虑是只得重视的问题。

3.1 负摩阻力形成的原因

在固结稳定的土层中, 桩受荷向下位移, 土对桩周表面产生向上的摩阻力, 称为正摩阻力。但是当桩周土的沉降超过桩身沉降时, 将对桩产生向下作用的摩阻力即称为负摩阻力。

在桩截面位移和土层竖向位移相等点即正、负摩阻力的分界点叫做中性点。一般中性点存在于软土层厚度的2/3-4/5范围内, 对于嵌岩桩则有可能在接近桩底基岩面处, 中性点处的桩身应变、应力为最大。对桩来说, 负摩擦阻力达到最大值所需的相对位移量并不大, 负摩阻力不但不是桩承载力的一部分, 反而变成施加在桩上的外加荷载。负摩阻力是因桩周土层下沉而产生的, 造成土层沉降的原因很多:如桩穿过欠压密的软粘土或新填土, 当软土固结下沉时;在桩周有大面积堆载, 使土产生压缩时;正常固结软粘土地区地下水位全面下降, 使土的有效应力增加, 引起大面积土层沉降时;穿过饱和软土的端桩或摩擦端承桩, 在群桩施工结束后, 孔隙水压力消散, 隆起的土体逐渐固结下沉时;湿陷性黄土产生自重湿陷时以及土层应力松弛时等。

3.2 负摩阻力的影响因素

负摩阻力的分布及变化都是较为复杂的问题.桩基沉降及地面沉降的大小、沉降速度、稳定性等都对负摩阻力大小有影响, 其主要因素有:软土层的抗剪强度越高, 负摩阻力极限值越大;软土层越厚, 负摩阻力越大;软土层的压缩性越大, 沉降速度越快, 负摩阻力越大等。

3.3 考虑负摩阻力的情况

我国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中规定, “桩周软土因自重固结、场地填土、地面大面积堆载、降低地下水等因而产生的沉降大于桩的沉降时, 应视具体工程情况考虑桩侧负摩阻力对基桩承载力的影响”。同时还规定,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桩基, 当桩周土层产生的沉降超过基桩的沉降时, 应考虑桩侧负摩阻力”。

3.3.1 桩穿越较厚松散填土、自重湿陷性黄土、欠固结土层进入相对较硬土层时;

3.3.2 桩周存在软弱土层, 邻近桩侧地面承受局部较大的长期荷载, 或地面大面积堆载 (包括填土) 时;

3.3.3 由于降低地下水位, 使桩周土中有效应力增大, 并产生显著压缩沉降时。

4 桩基的沉降预估及参数确定

4.1 桩基的沉降预估

在工程实践中, 单桩基础的沉降估算方法较多:有荷载传递法、弹性理论解、有限元分析、只计土的固结沉降等方法。

对群桩沉降的预估, 采用方法也不一致, 有按等代墩基的方法, 估算值往往高于实测值;有的认为仅在群桩持力层内有软弱层时才计算.也有的认为对于粗粒土中的群桩无需考虑沉降问题, 并限制桩距大于20%桩长:有的用考虑桩的相互影响按弹性理论分析计算等。

4.2 可靠度与安全系数

可靠度同沉降、承载力、荷载等的预估精度有直接关系, 并受施工质量的稳定性、材性的变异与离散性的影响。所以安全系数的模式约有70%采用综合安全系数, 27%使用分项安全系数。

4.2.1 综合安全系数:

陆地工程一般取k=2-3, 海洋工程在正常操作条件k=2.0;

4.2.2 分项按全系数:

端阻如Kb=2.5-2.6 (高值用于大直径桩) , 侧阻Ks=1.5-2.5, 后者同桩型和直径无关, 桩基础已在很多工程中应用, 今后也必将越来越广泛地应用, 因此做为土建工程的设计者合理地选择和设计桩基础是十分必要的。

结束语

通过以上对桩基础设计的分析和论述可知, 工程设计人员在进行桩基设计时, 应尽量选择合理的、经济的设计方案, 确定好桩基础类型, 科学地考虑负摩阻力的影响, 并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安全系数, 做好桩基础的设计。

摘要:简要介绍了如何在建筑工程设计中合理选择桩基础方案, 同时对中间型桩、桩的负摩擦阻力、桩的沉降预估、可靠度与安全系数等问题也进行了讨论, 供同行在进行桩基础设计时参考。

关键词:桩基础,负摩阻力,设计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94-2008) [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8.

[2]刘金砺.桩基的设计、施工与检测[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2001.5.

构筑物基础 篇11

战役是游戏中最主要的内容,没有之一,你可以理解成RPG游戏中剧情。在战役里你可以获得几乎一切资源:经验、装备、灵魂石等等。不过这里除了经验之外,其他的资源都是随机获取。战役分为普通和精英两种难度,除了难度不同,英雄的灵魂石只会在精英难度中掉落。

时光之穴:经验和金钱的宝地

随着游戏时间的推进,你会发现需要培养太多的英雄而培养他们就需要经验和金钱(用于升等级和技能等等),尤其前者除了战斗就只能通过经验药水等解决。所以游戏中的时光之穴提供了让你直接获取这两种资源的副本,潮汐神庙(掉落经验药水等道具)和矮人军工厂(掉落只能用于变卖金钱的道具)。随着副本难度的增加,获得资源也越多。不过除了周日两个副本都开放外,其他时间两个副本轮流开放,而且每天都有次数限制。

英雄试炼:基础装备获得地

刀塔传奇的装备种类和合成公式和DotA是一样的,但是在游戏中从高端的一级装备(似乎是DotA中1000元以上的装备),比如敏捷之刃等等,都需要碎片才能合成。所以对于很多装备的基础合成装备,这些一级装备的碎片需求量非常大,只通过打战役很难满足需求。因此英雄试炼就是给你提供这些装备的碎片而存在。和时光之穴类似,随着难度的提升你能获得更好的一级装备碎片(比如鹰角弓)。英雄试炼有三个副本,他们分别掉落敏捷、智力和力量系的装备碎片。但是每个副本都有自己严格的限制:敏捷系副本怪物物理攻击免疫、智力系副本怪物魔法攻击免疫、力量系副本只能用女性角色。仔细看看,这种限制是不是很有道理?

燃烧远征:发财的地方

燃烧远征是一个高级别挑战的场所,每次一挑战的目的就是为了走的更远,获得更多的奖励。但这里每次挑战英雄的状态都会被记录,每一次战役结束,英雄不会恢复状态,而且如果死亡,在这次挑战中就真的死了。所以燃烧远征里面的奖励也很丰富,除了掉落装备(没有碎片,很可能是高级装备),还掉落专有的货币可以换取游戏中最高级的装备。当然,这些东西一般需要大量的货币,所以对于普通玩家来说,燃烧远征最大的好处就是掉落大量的金钱!没错,如果你有实力拿到4、5次金钱奖励,可以说你已经脱离了金币的困扰。

竞技场:PVP的乐园

竞技场顾名思义,在这里你可以和其他玩家进行PK,获取服务器更高的排名以及特殊的奖励。当然作为RPG游戏,等级和装备还是决定胜负的关键,不过当你和实力对等的玩家PK时,那还是需要很多技术:技能加点的顺序、英雄的组合、附魔装备的选择等等。每天竞技场会根据你的排名给你结算奖励,包括最重要的资源钻石和竞技场的货币。

TIPS:刀塔传奇资源小解

在这篇文章中提到最多的一个词可能就是资源了,在刀塔传奇中有很多资源,这里对他们进行统一的解释。金钱、体力和钻石:游戏中的三大基础资源,主要决定了你是否能够继续游戏(金钱一般用于升级和购买东西,而所有副本和战役几乎都要消耗体力),其中钻石最为宝贵,可以转化成金钱和体力。经验,分为战队经验和英雄经验,前者的高低决定了你所有英雄的等级上限,后者只是决定每个英雄等级的高低,英雄经验除了战斗获取,还可以通过各种加经验的道具获取。灵魂石:简单地说是英雄碎片,有两种作用,一是召唤新英雄,二是升级你英雄的星等。装备和碎片:顾名思义,装备是英雄可以使用的道具,而对于很多高级装备来说,只有碎片达到一定数量,你才能合成出可以使用的装备或合成卷轴。

构筑物基础 篇12

随着现阶段我国大型水电站建设的与日俱增, 施工工程量和施工强度都有爆破方法。了大规模的提高, 与传统的水工工程相比已是不可同日而语。传统的基层开

3钻孔爆破3.1一般规定

3.1.1钻孔施工不宜采用直径大于150mm的钻头造孔。

钻孔孔径按造孔的钻头直径 (d) 可分为: (1) 大孔径110mm

3.1.2紧邻设计建筑基面、设计边坡、建筑物或防护目标, 不应采用大孔径

3.1.3在有水或潮湿条件下进行爆破, 应采用抗水爆破材料, 若使用不抗

挖措施逐步无法满足施工需求, 不少工程施工单位不断采用各种新的施工水或易受潮的爆破材料, 必须采取防水或防潮措施。措施和方法来解决基层开挖方式。通过过去多年的工作实践发现, 爆破开挖在寒冷地区的冬季进行爆破, 必须采用抗冻爆破材料。

的应用在水工建筑工程中有着巨大的优势, 同时也取得量较好的效果和积累了宝贵经验。

1 建基面开挖的3种方法

手风钻水平预裂加水平主爆孔爆破法手风钻水平预裂加水平主爆孔爆破法是传统上使用较多的也是目前施工中采用较广的开挖方法, 比分层

3.1.4本规范所述炸药用量, 以2号岩石硝铵炸药为准, 若使用其他品种的炸药, 其用量应进行换算。

3.1.5爆破作业的安全, 必须遵守现行《爆破安全规程》的规定。3.2爆破试验和爆破监测

3.2.1钻孔爆破施工前或施工中, 应按有关要求进行爆破试验。爆破试验

开挖法效率高。施工时预留2m左右的厚保护层, 钻孔设备为手风钻, 距顶部宜成立由有关人员组成的试验组。

1.2 m处打1排水平主爆孔, 在建基面上打1排水平预裂孔, 然后冲孔、装药、

3.2.2爆破试验应选择下述内容进行: (1) 爆破材料性能试验; (2) 爆破参数试

联网、预裂爆破爆破。该方法具有孔径小、装药量少、对建基面扰动小等特点, 验; (3) 爆破破坏范围试验; (4) 爆破地震效应试验。残留炮孔痕迹保存率可达1m以上, 不平整度可控制在15m以下。

2 施工工艺探讨

在施工之前, 建设或设计、勘察单位必须要提前向有关的施工单位和部门提交相关的施工文献和设计图纸, 并且经过有关部门进行审核和批准之后, 再施工单位提交明确的施工要点和施工流程, 在这个过程中必须要较低工作, 确保工程的施工工艺能够满足设计要求。

2.1 施工准备工作

在保护层开挖施工之前, 首先要确定保护层的厚度, 一般在应用的过程

中能够应当通过爆破试验来确定, 也就是在施工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地质情破监测。况来确定工程的施工要求或者施工方法。在施工工艺明确之后再通过钻孔

3.2.3爆破破坏范围试验的观测方法: (1) 在表面应采用宏观调查和地质描述方法; (2) 在隐蔽部位应采用弹性波纵波波速观测方法。

采用上述观测方法判断爆破破坏的标准。

3.2.4爆破地震效应试验, 应采用质点振动速度观测方法。质点振动速度传播规律, 可公式进行统计分析确定。

3.2.5重要的和有特殊要求的爆破试验, 应按有关要求增加其他观测方法。

3.2.6钻孔爆破施工中, 对建筑物或防护目标的安全有要求时, 应进行爆

3.2.7对爆破空气冲击波 (或噪音) 、水中冲击波 (或动水压力) 和飞石等效应

压水、声波和地震的方法来检查保留在岩层中的爆破要求, 同时对岩层中存有防护要求时, 应编入爆破试验或爆破监测大纲 (计划) , 并予实施。在的相关隐患和缺陷进行严密控制。

2.2开挖

2.2.1开挖前, 施工单位必须提出开挖施工计划和技术措施。

2.2.2 开挖应自上而下进行。

某些部位如需上、下同时开挖, 应采取有效安全技术措施, 并经主管部门同意。未经安全技术论证和主管部门批准, 严禁采用自下而上的开挖方式。

2.2.3 设计边坡轮廓面开挖, 应采用预裂爆破或光面爆破方法。

高度较大的永久和半永久边坡, 应分台阶开挖。

2.2.4 基础岩石开挖, 应主要采用分层的梯段爆破方法。

2.2.5 紧邻水平建基面, 应采用预留岩体保护层并对其进行分层爆破的开挖方法, 若采用其他开挖方法, 必须通过试验证明可行, 并经主管部门批准。

2.3 排水

2.3.1 基坑开挖施工中, 应及时排出工作场地的积水。基坑中来水量很大时, 应采取有效办法减少来水量。

2.3.2 基坑排水应减少污水对河流的污染。

2.4 出渣运输

2.4.1 出渣运输应按设计要求进行。

2.4.2 堆 (弃) 渣应符合下述要求:

(1) 场地应有足够的容量, 施工过程中不宜变动。除通过论证合理或对堆 (弃) 渣需要利用者外, 应避免二次挖运。 (2) 宜不占或少占耕地, 有条件时应结合堆 (弃) 渣造地。 (3) 不得占用其他施工场地和防碍其他工程施工。 (4) 不得堵塞河道。

2.4.3 出渣运输和堆 (弃) 渣不得污染环境。

3.2.8 应做好爆破试验和爆破监测资料的记录、整理和分析, 及时提出试验研究报告和监测报告。

爆破试验和爆破监测成果, 应具有科学性和先进性, 并能指导爆破设计与施工。

3.3 爆破设计与施工

3.3.1 钻孔爆破施工前, 施工单位应进行爆破设计, 并报主管部门;重要的爆破设计, 应经主管部门批准。

钻孔爆破施工, 应按爆破设计要求进行。

3.3.2 钻孔质量应符合下述要求:

(1) 钻孔孔位应根据爆破设计确定; (2) 钻孔开孔位置与爆破设计孔位的偏差, 不宜大于钻头直径的尺寸, 实际孔位应有记录; (3) 钻孔角度和孔深, 应符合爆破设计的规定; (4) 已造好的钻孔, 孔内岩粉应予清除, 孔口必须盖严。钻孔经检查合格才可装药。

3.3.3 炮孔的装药和堵塞, 爆破网络的联结以及起爆, 必须由爆破负责人统一指挥, 由爆破员按爆破设计规定进行。

3.3.4 爆破后, 应及时调查爆破效果, 并根据爆破效果和爆破监测结果, 及时调整爆破参数。

结束语

水工建筑物基础保护层开挖是水利工程中不可忽视的环节, 通过本文对施工方法的各个细节进行分析总结得出, 在施工中应当根据不同的岩石物理学特性和工程等级来确定质量控制标准, 并且采用新技术进行施工, 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起到加快施工进度和降低成本的效果。

摘要:水工建筑物基层施工都要能够满足抗压、抗剪和抗渗等技术要求。为此, 在水工建筑物岩石基层开挖中, 有关技术规范明确的指出在爆破施工中应当尽量避免基础岩石出现爆破裂缝, 或者使原有构造物的裂隙发展超过允许范围以及岩体自然状态发生了不该发生的恶化。本文介绍水工建筑物岩石基础保护层开挖过程中采用传统的手风钻水平预裂加水平主爆孔爆破法, 分别结合实际工程施工实例来进行分析和探讨, 并且就这种开挖的工作方法进行全面研究, 旨在为日后同行施工提供参考。

上一篇:ARM+Linux下一篇:工艺参数确定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