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结构论文

2024-10-06

高级结构论文(共6篇)

高级结构论文 篇1

摘要:产业结构高级化程度标志着一国或一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发展阶段和方向, 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本文在论述产业结构及其演变规律的基础上, 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思路与对策。

关键词:产业结构,统筹城乡发展

社会经济无论处于哪个发展阶段, 无论达到什么样的发展水平, 都会形成一定的产业结构, 对社会经济能否健康发展形成重要影响。产业结构高级化程度标志着一国或一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发展阶段和方向。因此, 对产业结构高级化问题进行研究, 推动其健康发展, 就成为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

一、产业结构及其演变规律

产业结构亦称国民经济的部门结构, 是指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之间以及各产业部门内部的构成, 它的现状和发展水平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我们通常讲的三次产业结构和二元经济结构都是产业结构的具体化。产业结构高级化亦称产业结构高度化, 是指一国经济发展重点或产业结构重心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逐次转移的过程, 往往具体反映在各产业部门之间产值、就业人员、国民收入比例的变动上。具体讲, 产业结构高级化, 一是指产业的高技术化。即在生产中普遍应用高新技术, 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是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关键;二是指产业的高集约化。即通过竞争、购并、重组等产业组织形式, 逐步演进为以专业化协作为特征的托拉斯、跨国公司等, 充分享有规模经济效益和低成本竞争优势;三是指产业的高附加值化。即从产品价值构成来看, 对物质投入的依赖越来越少, 产品开发、设计、销售、服务、知识、信息、智力等资本报酬所占比重逐渐增大。发展中国家工业化阶段的一项主要任务就是要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实现产业结构的高级化。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 产业结构还处于低水平的演变阶段, 国民经济呈现出明显的二元结构特征, 作为国民经济基础的农业部门仍处于传统的生产方式, 第一产业存在着大量的剩余劳动力, 城乡差距明显。只有不断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才能提高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 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对于产业结构的演变规律, “配第-克拉克定理”首先作了经验性总结。克拉克的描述建立在三次产业分类法的基础之上, 他发现:随着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劳动力首先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 当人均国民收入进一步提高时, 劳动力便向第三产业转移, 因而劳动力在产业间的分布状况是:第一产业减少, 第二和第三产业逐步增加。继配第、克拉克之后,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又从劳动力和国民收入两个方面, 对产业结构的演化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进一步深化和完善了配第-克拉克定理。库兹涅茨将三次产业分别称为“农业部门”、“工业部门”和“服务部门”, 关于各国劳动力和国民收入在产业间的演变趋势, 他认为:第一, 农业部门实现的国民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中的比重以及农业劳动力在全部劳动力中的比重, 随着时间的推移会不断地下降;第二, 工业部门的国民收入比重, 大体上是上升的, 然而其劳动力比重, 大体不变或略有上升;第三, 服务部门的劳动力比重几乎在所有国家都是上升的, 但国民收入的相对比重却大体不变或略有上升。

二、统筹城乡发展是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途径

我国落后的产业结构, 一个主要表现就是极强的二元经济结构。二元经济结构是指城市以现代工业为主的非农业部门与农村传统农业部门并存的经济结构。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实现产业结构高级化, 同时也就是对落后的二元经济结构进行改造, 使异质的二元经济结构转换为同质的现代化的一元经济结构。

统筹城乡发展是转换二元经济结构, 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途径。如果脱离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片面强调城市工业化道路, 不仅会造成农业和农村的落后, 而且还会由于城市人口的过度膨胀, 引发较为严重的城市问题;如果脱离城市工业的发展与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城市非农产业转移, 不仅会使城市工业缺乏农业的要素贡献与市场贡献而难以顺利发展, 而且还会导致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滞留在农业或农村内部, 制约农村经济的发展, 从而违背提高农业生产能力、改善农村生活条件、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初衷。其实, 我们是有这方面教训的。建国后, 我国实施了重工业超前发展战略, 为实施这一战略, 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首先, 建立了一套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 政府通过行政力量来组织和配置社会资源, 进行强制工业化积累, 通过“剪刀差”和税收等形式把农业中的资源强制转移到工业领域, 以支持工业的扩张和发展, 结果工业和农业之间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工农差距加大;其次, 我国实行了城乡分割的户籍管理制度及其他相关制度与政策, 严格限制了城乡劳动力的流动, 加剧了农业内部剩余劳动力的不断累积。超前的发展战略和重工轻农的指导思想, 加大了我国的工农差距和城乡差距, 严重扭曲了我国的产业结构。因此, 我们必须在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相互促进、协调发展中实现产业结构的高级化。

三、统筹城乡发展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思路与对策

统筹城乡发展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 就是从国民经济全局出发, 以促进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为核心, 通过工业化、城市化与农业现代化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的协调发展。

第一, 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产业结构高级化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实现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 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所谓农业现代化就是用现代工业装备农业、用现代科技武装农业、用现代管理手段经营农业、用现代思想观念指导农业, 从而把传统落后的农业转化为具有当代世界先进水平农业的过程。

第二, 积极推进我国城市化进程。产业结构的优化既要通过现代化, 也要依靠城市化。所谓城市化, 是指随着工业化过程和经济的发展, 农村分散的人口和非农业经济活动不断进行空间上的聚集, 逐渐向城市转化的过程以及城市内部结构逐渐高级化的过程。城市化进程的最基本的表现和特征是人口城市化水平的日益提高, 即一个国家或地区内的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转移, 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逐步转化为城市地域, 城镇数目不断增加;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占据越来越大的比重。因此, 城市化过程实质是资源在城乡间优化配置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市场在人口迁移、要素聚集等方面的基础性作用, 用市场化的方式来推进城市化进程。城市化的基本原则应是有利于促进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有利于工业化、城市化与农业现代化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有利于协调城乡关系, 保护农业与农民的根本与长远利益;有利于协调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第三, 坚持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要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增强国有企业竞争力。同时, 要特别支持和保护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市场经济与私有制有着内在的天然联系, 私人资本投资的目的是对利润的追求, 在市场利润率的诱导下, 私人资本总是流向利润率高的行业和部门, 自动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和升级, 使社会资源得到更有效的配置。

第四, 促进二三产业与城乡工业协调发展。长期以来, 人们片面地把工业化进程理解为制造业的发展过程, 在发展政策上没有把第三产业的发展放在适当的位置上, 导致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长期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 我们必须突破这种观念,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同时, 我们还要突破以城乡工业同构化为特点的双重工业化格局, 处理好产业结构升级与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关系, 促进城乡工业按照比较优势形成合理分工, 实现城乡工业协调发展。具体来讲, 大中城市要适应城市消费结构升级和国际竞争形势的需要, 加快产业结构升级的步伐, 走以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 劳动密集型产业为辅的发展道路;农村工业则在城市工业升级前的产业层面扩张, 形成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体的产业格局。

第五, 充分发挥政府的功能和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要变原来的管理型政府为服务型政府。政府要在经济政策、信息咨询、技术服务等方面为经济发展提供服务;要在户籍制度、土地制度等方面进行制度创新, 解除劳动力流动的制度性障碍;要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 提高劳动力资源的配置效率, 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参考文献

[1]郭克莎.我国产业结构变动趋势及政策研究.管理世界, 1999.5.

[2]杨治.产业政策与结构优化.新华出版社, 1999.

[3]宋泓明.中国产业结构高级化分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4.

高级结构论文 篇2

Individual general situation:

Full name: ****

Sexual distinction: Male

Give unripe date: 1967.04.17

Email: @mail of * of * of * of * * * . Net of * of * of * of * * *

Mobile phone: * of * of * of * of * of * of 136 * *

Educational setting:

University of 1984.9-1988.8 Beijing post and telecommunications

Baccalaureate of major of electronic nicety machinery

Working experience:

Engineer of high structure of .3-.5

* of * of ministry of IP terminal facilities is telegraphic (Chengdu) company

Box of top of machine of network of family expenses of Multimedia On Networks System of product of recreation of number of ◆ responsible IPTV, Personal Media Player holds PMP (MP4) production technology of the exterior structure design of the product, mould dogs. Working duty includes to raise product exterior and structural design requirement, all sorts of technology problems that in coordinate and solving design process, face, revise to designing blueprint to undertake examine and verify is mixed perfect succeed in order to ensure hardware mould, plastic mould flies a model.

Engineer of high structure of .10-2005.3 / manager of rigid structure department

Branch of smooth communication of * * telecommunication

◆ is in charge of series of smooth synchronous number (SDH) the structure of the product designs the job, the construction that assumed equipment of SDH155/622Mb/s, SDH2.5Gb/s early or late designs the job, specific in the project the construction that completed a product devises overall plan, structure of charter flight ark designs a requirement outside, child frame (box) structural detailed design, machine dish detailed design of plug-in unit structure.

◆ is in charge of concentrated wave cent answer is used (DWDM) the structure of the product designs the job, the construction that assumed equipment of 8 2.5Gb/s, 16 2.5Gb/s, 32 2.5Gb/s early or late designs the job, specific in the project completed product construction overall program, structure of charter flight ark designs a requirement outside, child frame (box) structural detailed design.

◆ is in charge of core road by implement (galactic Yu Heng) design of structure of project machine ark, this project is big the Tang Dynasty 863 information field crosses the state that Inc. of telegraph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institute of computer of university of national defen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sume jointly the theme is major tackle key problem task, project of demonstrative network of information of Chinese high speed.

高级结构论文 篇3

【关键词】教学改革 课程标准 《数据结构》

一、引言

高级工程应用类专业——交通设备与控制工程和物联网工程专业,是山东交通学院下属交通与物流工程学院的重要专业,是交通、物流和计算机技术交叉融合的专业,目的是培养适应交通现代化和智能化、物流信息化和智慧城市需要的高素质应用人才。《数据结构》是两专业学科基础课的必修课程,也是后续专业技术课程的基础,学习效果直接关系到后续课程的学习。

二、目前课程教学的现状

通过对近几年教学效果的总结,目前该课程的教学现状主要体现为几下几点:

(一)绝大部分学生表示先修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基础》的学习效果很差,严重影响了教学进度和效果;

(二)根据人才培养方案,该门课仅安排48课时,远少于计算机系该课程的课时;

(三)实践机会少和应用结合不紧密,学生遇到算法设计不知所措,上机调试程序更加困难;

(四)实验上机及实践教学需要学生课余时间自行预习,在无指导的情况下学习效果较差。

三、《数据结构》课程需求分析

(一)高级应用型本科培养要求

應用型本科院校专业培养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既不同于综合性研究大学所培养的理论性人才,也不同于职业性技能型院校所培养的实用性技能人才,其具有从事管理和直接操作的各种高级技能,还具有设计与开发能力。

应用型本科教育突出应用性:1.具备较强的终身学习能力和职业转换的适应能力;2.具备用知识和技术解决生产、服务、管理等方面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3.具备创新精神、团队精神和敬业精神。

(二)课程建设目标

《数据结构》课程必须体现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规格,既不能完全以学科知识为体系,也不能完全以岗位标准为体系。对《数据结构》课程体系建设的基本原则进行设置:1.通过科学设计和优化保证学生具备较宽厚的基础理论知识;2.加强后续专业课程的衔接,主要进行专业深化和拓宽专业面的基础教学;3.突出实践课程,强调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能力。

四、课程改革措施

(一)教学内容

1.理论教学课程标准

在既定的短课时的前提下,设置精简的教学内容极为关键。鉴于在校生程序设计语言课程的基础较差,增设了基础教学环节,选取不同类型数据结构的重点内容进行讲解。

2. 预备型的实验设置

为了减少学生理论与实践脱节以及程序设计能力和先修课程学习较差的特殊情况,提取实践内容中涉及计算机编程语言(C语言)较紧密相关的部分,选择设计预备型的实验题目。

教学目的:(1)掌握伪代码转化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的方法;(2)熟练掌握C语言程序设计语法,为后续实验的顺利进行打下坚实的基础。

3.课程设计型实验设置

在原有培养计划的基础上增加课程设计环节,利用连续完整的实验设计单元,来帮助学生掌握数据结构和算法。

设计原则: (1)题目内容生动,贴合实际;(2)题目可以一题多解,即能够用线性结构、树或图等多种数据结构来正确实现,重点放在表现出不同的算法复杂性性能,能促使学生理解选择和设计数据结构对程序性能优化的意义;(3)题目的难度要保证学生在一周的时间里能够独立完成;(4)5人一小组分组进行,提高效率及团队协作协调效率。

教学目的: (1)掌握数据结构和相关基本操作算法所花费的时间和空间代价的分析方法;(2)能够选择合适的数据结构有效解决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教学方法

1.修订专业培养方案课程的教学模式。

2.充分利用手机等工具录制详细知识点讲解的视频,通过手绘、动态PPT对知识点和应用实例加以讲解,加深学生对抽象性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3.鉴于培养方案的短课时的问题,加大课程设计的教学比重,强调学生代码重用性和程序规范性。

五、改革效果

根据课程中期学校组织的学生评教结果,学生普遍认为这门课程的理论教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易于理解;每一次的预备型实验上机对计算机程序实现能力的提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与实践联系紧密的课程设计,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结论

通过对高级应用型本科《数据结构》培养目标及教学的探索与实践,克服了《数据结构》教学理论课时不足、教学过程的高度抽象和枯燥性,充分有效组织教学环节,调动了学习的趣味性和积极性;与此同时,突出高级应用型本科工程的实践性特点,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在有层次递进性的理论、预备型实验和课程设计型实验的教学改革中,教学的质量和效果较好。

【参考文献】

[1]史秋衡,王爱萍.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基本特征[J].教育发展研究,2008(21):34-37.

黑龙江省产业结构高级化问题研究 篇4

关键词:黑龙江省,产业结构,高级化问题

一、黑龙江省产业结构评析

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就是产业结构依次由第一次产业为重心向第二次产业为重心转化,进而向第三次产业为重心演变。其实质内容是结构规模由小变大,结构水平由低变高,构联系由松变紧。

当前,黑龙江省产业结构性问题突出。第一产业自2001至2006年,除2003年以外均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见表1),且占GDP的比重逐年上升。按照产业结构高级化的表现,第一产业比重应该下降,黑龙江省却出现了逆反的现象。由于黑龙江省作为一个农业大省,农业的发展绝对数量增加并非异常现象,而是第二、第三产业发展速度与产值总量不足,凸显了第一产业的比率增长和高的增长速度;第三产业也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但远远低于吉林和山东、浙江等省(表2),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增长了4.5个百分点(2001与2006年),但产值占GDP的比重仅仅上升了1.6个百分点(2001年与2007年)(表3)。

(单位%)

资料来源:根据各年《中国统计年鉴》整理而成

(单位%)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地方年度统计公报

根据赛尔奎因、钱纳里模式下GDP、劳动力的三次产业构成比例,在人均GDP2000美元以上,三次产业的结构分布分别为21.8:29.0:49.2,劳动力分布为38.1;25.6:36.3。对比黑龙江省2006年,人均GDP为2059美元,三次产业结构的分布分别为11.8:54.6:33.9,劳动力分布为42.6:25.2:32.2。可以看出第一产业劳动力比例高产值比率低;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大,劳动力比重略低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产值比率低,劳动力比重略低4个百分点。(见表3)

资料来源:根据各年《中国统计年鉴》整理而成

二、产业结构高级化问题分析

(一)产业之间关联不够紧密

产品结构呈初级化、趋同化,专业协作水平低,产业关联度差。目前,黑龙江省形成了较为齐全的装备制造业行业门类体系,但多条装备制造业产业链之间几乎是各自为营,衔接不紧密,协同度不高。例如哈尔滨航空工业集团、哈尔滨电站设备集团公司、东轻集团等,这些企业间很少存在相互间的交易和互动,彼此很少合作,即使合作也是偶然或在政府的行政指令下进行的,这些企业绝大多数是平行的关系,而不是上下游关系,都从事最终产品的生产。

(二)产业技术水平低

黑龙江省工业企业多属传统型,低水平重复建设的情况依然存在。高新技术产业规模不大,企业创新能力不强,重硬件、轻软件,重引进、轻开发,高精尖产品的核心生产系统靠引进,企业信息化步伐不快,内在发展动力不足。成套和工程总承包能力薄弱,传统大型企业管理经验不足,无力整合上下游供应链,因此没有形成系统设计、集成的总承包能力。

在2006年度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奖励项目通报中,黑龙江省三项奖合计为11项,辽宁省为27项,主要差距在于辽宁省工业企业自我创新能力强,企业自我技术更新达17项,远远在黑龙江省的4项之上。

黑龙江省尚未形成科学的选拔和培养人才机制。近些年,装配制造业不景气,很多科技骨干纷纷离开,致使企业技术人才和高级技工流失,大批受过良好教育的年轻人才和高层次人才离开黑龙江省,科技教育投入的隐性流失加剧,科技发展后劲受到严重削弱。从2006年百万人占有三种专利申请受理数和授权数来看,黑龙江省高于吉林、河北等省,低于辽宁,与四川接近。但与浙江和广东相比,则远远排在后面(见表4)。

(单位:件/万人)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7》经过计算整理而成

(三)产业结构软化特征不明显

产业结构软化是指第一、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软产业)比重上升,出现经济“服务化”的趋势。还指随着高加工度化和技术集约化过程,在整个产业过程中,对信息、服务、技术和知识等“软要素”依赖程度加深,建立在知识和技术基础上随着知识与技术的变化而变化的产业结构变革的过程。产业结构软化度计算公式:产业结构软化度=软产业总产值/国民生产总值作为近似值,还可以表示为:产业结构软化度=软产业就业人数/就业总人数。软化度的取值范围是0~1,越接近1,表示软化程度越高。

电子信息产业是建立在知识和技术上的产业的代表之一。选取我国2006年部分省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数据,得出黑龙江省从业人员最少,在9省中排在最后,仅为地区人口的0.042%,尚低于经济发展不及黑龙江的吉林省,而广东省仅仅用地区人口的2.127%创造出占GDP52.76%的电子信息产业制造业。差距不可谓不大。与选取的其他省相比,黑龙江省就业人员最低,产值比率也最低。(见表5)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7》、《中国经济年鉴2007》《中国信息产业年鉴2007》整理而得,其中广东电子信息产业从业人员数为2005年数据,其中e项选取的是总人口数,没有选取就业人口数。

三、产业结构高级化的路径选择

(一)建立以产业结构高级化为中心的公共政策体系

进一步完善投融资政策,运用财政资金引导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向高新技术产业的流入;加大现代装备制造、高新技术产业等基地建设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等方面的投资力度;加强信贷政策与产业发展的协调配合;按规定程序办理用地审批;加大环境监管力度;加强资源保护和有效利用。

(二)建立高新技术产业为中心的科技创新体系

加大对科技创新人员与项目的奖励力度;深化体制改革,激活现有科技资源,加大面向市场研究开发的力度,推广和应用高新技术和实用技术,促进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形成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业;以企业为研究与开发、知识和技术创新的主体,加快高新技术的成果转化率与生产结合率。

(三)建立以公平竞争为中心的市场经济体系

第三产业多为知识密集型产业,发展所需条件多为公平竞争市场环境的建立,各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科技人才的提供,劳动者素质的提高。这成为发展第三产业,实现产业结构高级化的重要方面。市场经济体制的最精妙之处在于最真实地模拟了自然界中的竞争与生存法则,将市场主体的生存压力平等分配。在市场主体成功将压力转化为动力的契合点上,市场最有效地实现了贯彻这一法则的整个过程。市场生存压力使每一个深处其中的主体在动态竞争平衡中不断超越,保障着整个市场的存在与市场完美极值的趋近。因此建立以公平竞争为中心的市场经济体系意义重大。

(四)建立以加强产业关联为中心的特色产业体系

发挥产业集群连带效应,增强产业关联度,加强黑龙江省经济整体竞争实力,有利于产业结构的高级化。按照产业间的产品与劳务关系、生产技术联系、价格联系、劳动就业联系和投资联系,增强产业间的联系,发展黑龙江省特色产业、优势产业。

总之,黑龙江省产业结构高级化过程中面临着以上诸多问题,实现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必然要求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实现,这同时也是经济发展的表现。从问题角度出发,采取科学对策,以达到黑龙江省产业结构高级化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杨德勇,张红艳.产业结构研究导论[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

[2]蒋昭侠.产业结构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3]课题组.利用外资加快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调整升级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

高级结构工程师求职简历经典模版 篇5

姓 名: ****

性别: 男

出生日期: 1967.04.17

电子邮件: ******@mail.******net

手机: 136********

教育背景:

1984.9-1988.8   北京邮电大学

电子精密机械专业   学士学位

高级结构论文 篇6

1文献综述

目前国内外大量的学者对股权激励进行了研究, 其中国外学者研究起步较早, 研究成果较多, 如Jensen M C等[1]的研究发现公司股东与经理人之间的利益存在不一致性, 股东希望给予经理人最少的报酬, 收到其工作的最大努力程度, 而经理人希望提供最小程度的努力, 得到尽可能多的工资报酬。这一研究为以后对于股东和高管之间委托- 代理关系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但是这一研究未对股东给予高管股权激励制度之间的内生性, 以及对公司异质性产生的影响进行研究。Demsetz等[2]最早提出了股权激励的内生性, 以及这种内生性对企业风险水平的影响, 即在企业处于高风险时, 给予经理人足够多的股权能够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我国学者唐清泉, 夏芸等[3]基于股权激励的内生性条件下探讨了股权激励与研发投资之间的关系, 结果发现在控制内生性的前提下, 股改前后股权激励与研发投资呈现不同的关系, 股改前二者存在倒U形曲线关系, 股改后二者具有正向影响。Ryan等[4]对公司的股权激励方式与资本性支出或者R&D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 发现公司股权激励方式与公司的资本性支出或R&D支出存在内生性, 股票期权与R&D投资 ( 研发投资) 呈现相同方向变化的趋势, 受限制股票期权则与其呈成反方向变化的趋势。Dong等[5]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研究了对高管股权激励和公司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 结果发现对高管进行股权激励能够提高公司的创新能力。李增泉 ( 2000) [6]对我国企业激励机制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 结果发现在我国公司内部高管的持股比例与公司价值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两者之间的相关性不大; 徐大伟等[7]基于我国25家上市公司的MBO,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得出了管理层不同持股比例下对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 王华等[8]通过控制股权激励的内生性, 研究了股权激励对公司价值的影响; 刘运国等[9]的研究发现高管持股比例与R&D投资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股权激励有利于促进公司高管进行风险投资。同时, 国内外学者对于公司的短期业绩以及长期未来收益等进行了全面的研究, Lin C, Lin P, Song F[10]等研究发现, 对于民营制造业企业而言, 采取CEO股权激励制度有利于增加创新投入, 提高公司创新绩效。Banker R等[11]对公司长期投资带来的为未来收益和短视行为带来的短期收益进行了研究, 发现长期投资获得的未来收益大于采取短视行为带来的短期收益时, 公司会加大长期投资, 进而发现公司对高管进行股权激励使其加大R&D投资的效应取决于带来的公司收益。 Bush- ee[12]和Roychowdhury[13]都对经理人通过减少R&D投资达到公司预期经营目标和利润要求的做法提出了批评, 即经理人在面临减少R&D投资达到公司利润目标和保持R&D投资水平的两难决策时, 通常选择前者的行为。唐清泉等[14]对于公司内部资金状况和提升企业未来收益水平的研发投资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 发现企业现金流与企业研发投入存在正相关的关系。

近两年对于股权激励以及能够增加公司创新能力的R&D投资2个方面的研究也在不断的拓展和深入, 采用的研究方法以及得到结论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分歧, 例如Tien等[15]通过对美国107家高科技公司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 得出公司对高管进行类似股权激励的长期激励机制并不能够对企业的R&D投资产生正相关作用的结论, 这一研究结论和其他的一般理论研究结果存在分歧。Christopher S等[16]对高管股权激励机制、风险偏好以及公司价值之间关系进行了研究, 发现随着股东对高管进行股权激励的增长, 高管会投资于具有不可规避风险的项目, 而不是具有特殊风险的项目。James等[17]对CEO的激励与公司盈利预测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发现对混合公司的CEO进行激励能够提高公司未来收益的预测能力。Taeyoung Y等[18]在委托代理理论假设的基础上, 对韩国100家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 分析了公司特殊激励机制、所有者股权比例等对公司R&D投资的影响。李春玲等[19]从控制权配置的角度, 通过采用Logstie回归模型对控制权配置与股权激励偏好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范合君等[20]通过构建回归模型研究了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 结果发现股权激励比例对公司每股收益存在倒U型影响。肖星等[21]则从激励水平和约束机制两个角度, 对上市公司推行股权激励计划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研究发现民营企业推行股权激励计划的意愿与管理层约束机制呈正相关, 而国有企业则恰巧相反。综上所述, 可以发现目前对于股权激励制度和企业的创新投资的研究已经从实际数据分析、企业控制权、公司价值以及管理者的投资风险偏好等多个角度展开, 并且得到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这为本文对股权激励对于公司内部投资结构影响的研究提供了充分的理论支持, 为本文展开对上市公司如何优化公司内部投资结构, 降低代理成本, 增加公司未来增长能力, 提高企业价值的模型构建和分析提供了帮助。

2理论及问题分析

随着股份制公司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 公司的所有者 ( 股东) 和经营管理者 ( 高级管理层) , 由于经营目标不一致, 对公司经营风险和责任承担不对等, 以及公司经营成果的分配不均衡等诸多问题的存在, 导致股东和高管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 股东处于信息劣势地位, 而高管处于信息优势地位的现象, 从而使股东与高管之间出现委托———代理问题。 作为委托人的股东通过支付薪酬的方式, 委托高管对公司的经营、投资等活动进行有效的管理, 期望以此获得企业价值最大化。拥有投资决策权的高管作为代理人, 处于信息优势地位, 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 会做出损害股东利益, 且不利于公司长远发展的内部投资结构决策, 如在公司内部投资结构中, 对能够提升公司未来增长能力的风险投资, 做出投资不足或者投资过度的决策, 从而导致公司在未来一段期间内, 面临增长力不足、增长空间受限或者风险过度等问题。

目前, 股东为达到公司内部投资结构的合理化, 实现公司的长远发展,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 对高管制定了一系列的薪酬激励机制, 最常见的两种方式为货币薪酬激励机制和股票期权激励机制, 其中前者有利于促进高管提高公司短期业绩、维持公司内部投资结构中的企业资本投资, 不断增大公司的规模, 但不利于公司的长远发展, 有损公司价值增长, 导致公司内部投资结构失衡。后者有利于促进高管采取和股东目标相一致的公司内部投资决策, 承担公司的部分风险责任, 努力筛选适合公司的风险项目的投资, 增加公司的风险投资, 优化公司的内部投资结构, 增强公司未来增长能力, 提高公司的企业价值。国内许多上市公司对管理层的激励方式是固定工资加年薪的短期货币激励, 即使有一些上市企业采用股票期权激励方式, 也常会出现对高管的股权激励比例过低, 而导致高管从自身利益的角度出发, 做出损害公司利益的投资决策, 或者对高管的股权激励比例过高, 而导致股东失去控制权无法有效的对高管进行监督管理等现象。以上所有问题可归结为股东与高管之间的委托代理问题。基于以上问题本文在“委托人为风险中性, 代理人为风险规避”假设的基础上, 通过构建股权激励机制模型, 对股权激励比例与公司内部投资结构的内在关系, 以及对于优化公司内部投资投资决策具有有效激励作用的股权激励比例范围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其研究结果为上市公司股东如何制定合理的股权激励机制, 促进高管做出有利于增强公司未来增长能力, 提升公司企业价值, 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公司内部投资决策等, 提供了有价值的理论参考。

3问题描述和基本假设

3. 1问题描述

目前, 部分上市公司股东已开始采用股权激励方式对公司的高管进行激励, 以期使高管与公司股东利益趋于一致, 增加对公司有利的, 能够提升公司未来增长能力, 提高公司企业价值的风险项目的投资, 达到减少委托代理冲突, 优化公司内部投资结构, 降低委托代理成本的目的。但是, 如果对于高管的股权激励比例过低, 激励效果不明显, 高管怠慢工作、偷懒、过度投资或者投资不足的问题得不得解决。如果对高管的激励比例过高, 可能会因高管持股比例过高, 而使股东失去了对公司的控制权。针对以上问题, 通过对股东获得的产出 π ( e, q) 、工资支付S ( π) 、期望收益U ( π) 、高管实际工资收入W ( π) 、工作成本C ( e) 、风险承担成本 ρσ2βe、期望收益V ( π) 等与相关变量函数关系的建立, 以及对高管激励相容约束和参与约束的求解分析, 构建在高管参与约束和激励相容约束条件下, 股东期望收益最大化的股权激励模型, 采用Kuhn-Tucker最优条件原理, 建立拉格朗日方程求解分析得到, 股权激励比例 β 和公司内部投资结构中风险投资比例q, 高级管理者努力水平e之间的关系, 以及股权激励比例 β 的有效区间。

3. 2基本假设

1) 假设公司的内部投资结构主要由两部分组成, 分别是低风险的企业资本投资和高风险的研发投资、无形资产投资等 ( 以下简称风险投资) 。公司的风险投资能增加公司的未来增长能力、获得持久的市场竞争力、增加企业的价值, 同时, 风险投资的增加也会使企业的整体风险增加。

2) 假设公司的股东是风险中性的, 高管是风险规避的, 两者都是理性的经济人, 都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

3) 假设股东不能观测到高管进行风险投资后的努力程度e ( e≥0) , 但是可以观测到内部投资结构中风险投资的比例q ( 0≤q≤1) 。在风险投资比例为q, 高管的努力水平为e时, 股东获得的产出 π ( e, q) = keq + θ, 其中k ( k0) 是股东的获利系数; θ 是外生随机变量, 其满足N ( 0, σ2) 的正态分布, 即其均值E ( θ) = 0, 方差D ( θ) = σ2。所以股东获得产出的均值为E ( π ( e, q) ) = kqe, 方差为D ( π ( e, q) ) = σ2。

4) 假设股东给予高管的股权激励符合线性合同, S ( π) = A + βπ, β ( 0≤β≤1) 的形式, 其中, A是固定的货币薪酬; β 为股权激励比例也即高级管理层应承担公司风险的风险责任系数。股东的期望收益U ( π) = E ( π ( e, q) - S ( π) ) = - A + ( 1 - β) keq。

5) 为了减小风险投资的损失, 高管需对风险投资进行全面的调查和研究, 在此过程中高管付出努力的成本C (e) =1/2be2, 其中表示随着高管努力水平的提高, 其成本不断增大, 同时C″ (e) =b>0表示成本的边际效益不断减小。高管实际获得的工资收入为W (π) =E (π) -C (e) =A+βπ-1/2be2, 高管的期望收益V (π) =E (W (π) -ρσ2βe) =A+kqβe-1/2be2-ρσ2βe, 其中, ρ是高管的风险规避程度, ρσ2是高管承担风险责任的成本系数, 并且也即公司的整体获利系数必须大于高管的风险责任成本系数, 否则进行风险投资带来的收益将无法弥补管理者承担的风险责任, 对于公司没有任何价值。

4模型构建及分析

4. 1激励相容约束条件的确定

股东可以观测到公司内部投资结构中风险投资比例q, 但是不能观测到高管的努力程度e。因此, 在风险投资比例q一定的条件下, 高级管理层会选择能够实现其自身期望收益最大化的努力程度e, 即满足激励相容约束条件:

由e>0, b>0有, 由k>0, β>0有kβ/b>0, 因此可以得到如下几个结论:

结论1: 高管的努力程度e与股权激励比例也即风险责任承担系数 β 正相关, 即努力随着股权激励比例的增大而增加。这一方面说明随着股权激励比例的增大, 能够使高管和股东的利益趋于一致, 使委托代理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另一方面, 说明高管为了降低承担的风险责任给自身带来的损失, 会进行更大程度的努力。

结论2: 高管的努力程度e与其努力的成本系数b正相关, 即随着单位努力成本的提高, 高管的努力程度将降低。这说明如果努力的单位成本过高, 高管宁愿放弃风险投资获得的超额收益, 也不愿意付出高成本的努力。

结论3: 高管的努力水平e与风险投资比例q正相关。这说明随着风险投资比例的增加, 公司风险水平的增大, 高管承担的风险责任相应增加, 高管会提高努力水平来降低风险项目经营失败的概率, 从而降低项目失败给自身利益带来的损失。

4. 2股权激励模型的构建

股东要想让高管参与到风险投资中并努力工作, 实现期望收益最大化。一方面, 必须满足高管参与风险投资并且努力工作的期望收益大于其保留效用w珔, 即满足参与约束条件 ( IR) 。另一方面, 必须满足在既定的风险投资比例下, 高管的努力水平能够实现其自身期望收益最大化, 也即满足激励相容约束。因此, 股东可以构建如下所示的“股权激励” 模型:

对于 ( 4) 式的参与约束条件而言, 只要高管愿意参与到公司的风险投资中, 股东就没有必要给予高管高于其保留效用w珔的支付, 根据Kuhn-Tucker最优条件可以得到, 当 ( 4) 式的拉格朗日系数不为0时等号成立, 因此假设2的拉格朗日系数 λ = - 1。于是有

将激励相容约束条件, 代入式 (6) 有

由, 因此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结论4:高管进行风险投资的比例q与股东给予的股权激励比例β正相关, 即高管进行风险投资的比例随着股东对股权激励比例的增加而增加。由0≤β≤1可以得出管理者进行风险投资的最小比例为minq=ρσ2/2k, 最大比例为maxq=ρσ2/k, 且[minq, maxq]∈ (0, 1) , 公司的内部结构为其主要由公司的整体获利系数决定。

结论5:股东的股权激励比例β和高管的风险投资比例q正相关并且β∈[1/3, 1/2], 这说明公司对于高管的股权激励比例在33.3%-50%范围之内是有效的。如果股权激励比例低于33.3%高管因进行风险投资获得未来收益分成比例低, 此时将会出现公司内部投资结构中风险投资不足或者过度问题。如果股权激励比例超过50%, 股东将会因为高管持股比例过高, 而失去对公司的控制权。因此, 对于高管的股权激励保持在β∈[1/3, 1/2]范围内有效, 能够达到使高管和股东的利益趋于一致, 选择最利于企业长远发展的内部投资结构。

5结语

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 股份制公司中股东与高管之间存在委托代理关系。作为委托人的股东处于信息劣势地位, 希望通过构建有效的股权激励机制加强对高管的监督管理, 从而保障其不会因承担的投资风险责任与激励报酬之间的差异以及自利行为, 而做出损害股东和公司利益的投资决策。作为代理人的高管处于信息优势地位, 当股东给予的激励报酬与努力水平及其承担的风险责任不对等时, 其会从自身利益的角度出发进行投资决策, 从而影响公司内部投资结构使其不利于公司的长远发展, 造成公司利益和价值受损。本文在“委托人为风险中性, 代理人为风险规避”的假设基础上, 通过构建股东与高管之间的“股权激励”模型, 探究了股权激励对高管进行投资决策的影响。首先, 通过对高级管理层激励相容条件进行求解分析得出: 高级管理层的努力水平与公司给予的股权激励比例和风险投资比例正相关, 与自身的努力成本负相关。其次, 通过“股权激励模型”的构建和分析得到: 公司的股权激励比例与高级管理层的风险投资比例正相关, 并且股权激励比例的有效分布区间为[1/3, 1/2], 公司的内部投资结构的最佳分布区间为其主要有公司的整体获利系数决定。本研究对于公司制定合理的股权激励制度, 降低委托代理成本, 优化公司内部投资结构, 加强对高级管理层的监督管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上一篇:温度计的作用及使用下一篇:数字信息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