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资源管理

2024-05-25

移动资源管理(共12篇)

移动资源管理 篇1

一、引言

20年前,人们希望可以从文件堆积成山的办公环境中摆脱,所以出现了办公自动化。随后人们希望能在不同的部门和分支机构之间互通有无,打破信息孤岛、应用孤岛、 数据孤岛等困境,所以出现了协同办公。现在,人们希望可以随时随地去办公,不再局限于办公桌,因此,移动协同办公软件也就应运而生了。

然而,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不断发展,仅仅实现协同办公,已经不能迎合和满足企业效能管理的需求。因此,通过分析当前协同管理软件的现状,结合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背景,对基于移动互联技术支持的协同管理软件展开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研究意义体现如下:

1、理论意义

基于移动互联技术支持的协同管理软件,是站在整个企业的层面上。在深入研究了移动互联技术、协同管理理论、协同管理软件及其联系的基础上,提出基于移动互联技术支持的协同管理模型,可以丰富和完善协同管理理论和技术,更新当前移动互联新趋势下对移动协同软件的认识。

2、实践意义

针对协同管理软件行业和软件产品,结合移动互联技术迅猛发展的特点,以企业组织协同管理为研究对象,在基于移动互联技术发展的大背景下,从软件供应商和企业用户不同视角,提出关于发展和应用移动互联下的协同管理软件建议,希望能对它们的经营发展和管理模式转型提供帮助。

二、移动互联技术与协同管理软件简介

1、移动互联技术

移动互联技术是移动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相融合的产物,既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也是一种新的产业模式。与固定的有线网络相比,移动互联网的特点主要是体现在接入网络和终端设备上,以及由于终端和移动通信网络的特有功能所带来的应用。大多数专家和学者认为移动互联网是未来最具有创新活力和超大市场规模的一个新领域。

据统计,中国的上网人数已经达到了1.5亿,这个数字排在世界第一位。更惊人的是中国手机上网用户超过了六个亿,和这个数字相比较,1.5亿还不到三分之一[1]。这表明手机已经积攒了大量的用户。随着移动通信产业的不断发展,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移动应用服务的市场,这是毋庸置疑的。随着时代的进步与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移动信息的需求发生了急剧上升。因此,移动通信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相结合是大势所趋,这所有的一切都说明了属于移动互联技术的时代即将到来。

2、协同管理软件

协同管理软件,是指那些以协同的理念为基础、以团队协作为目标的管理软件。我们关注的是专门的协同管理软件,而不是那种泛化的协同软件。

协同管理软件是协同办公软件的深化。它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的应用价值:

(1)信息迅速传达到所有的目标人员:通过在协同管理平台发布通知、制度和办事流程等并且设立查看权限,使所要传达的信息能迅速传达到全球各地的移动办公的人员;

(2)规范流程、减少人为失误:使用协同管理软件可以梳理企业组织的流程,把流程的各种规则固化,让大家去按系统流程工作,每个参与流转的人不需要去记忆这些复杂的流转规则,减少用人脑去判断流程的方向,从而在复杂的流程中减少失误;

(3)实现全方位的IT管理,降低了管理成本,提高了效率:有CRM软件可以进行客户管理,有财务软件可以进行财务管理,有ERP软件可以进行生产、物流和供应链管理, 有人力资源软件可以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协同管理软件可以建立客户管理、资产管理和接待管理等任何需要的管理系统,并且可以随时对这些应用进行调整;

(4)沟通成本低、方式更丰富,效率更高:通协同管理软件可以打破组织与地理位置边界,员工可以通过邮件、 平台、短信等多种方式进行沟通,并且把信息推送给用户, 丰富了沟通形式,效率大大提高。

从以上4点可以看出,我们应该深化和拓展协同管理软件在企业中的应用,同时需要将移动的理念和技术应用到协同管理软件中,于是便催生了新一代的协同管理软件 ――移动协同(管理)软件。

三、移动协同(管理)软件

1、移动协同(管理)软件的产生

互联网经济的崛起催生了协同时代的来临,以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和社交网络等技术与应用为代表的IT发展趋势,对企业管理软件在新领域上的应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管理软件也面临互联网大协同时代创新突破的挑战[3]。

企业的协同管理软件,即采用Internet技术,基于工作流的概念,使企业内部人员能够更加便捷地共享和交流信息,高效协同地工作;协同管理软件抛弃过去复杂和低效的手工方式,实现全方位的信息采集和处理工作,提升企业管理效能[2]。然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智能手机是即时协同办公系统的核心节点,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把移动互联技术与协同管理软件相结合,就自然孕育出移动协同管理软件。鉴于业界习惯简称其为移动协同软件,而实际上指的是移动协同管理软件。为了区别于前面提到的移动协同办公软件,又与业界的习惯基本符合,本文使用移动协同(管理)软件的叫法。

比较一下:长期以来,协同办公系统主要依靠连接互联网的PC终端来提升企业管理效率,然而,随着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3G网络的全覆盖,无线带宽的增加再加上网速的提高,使得企业的协同办公能够顺利通过PC延伸到手机终端载体上,实现更快速和高效地沟通交流,提升企业办公效率。移动协同办公软件就是在OA系统中把即时通知及提醒功能完整地融合进来,当有新的邮件或者公文到达、会议临近、或是有其它紧急的待办事项时, 系统就会按照设定,及时并准确地以发送短消息或其他便捷的方式提示企业用户[4]。而移动协同(管理)软件是针对企业的日常办公、各部门之间协同、公文流转,基于移动网络和移动终端来实现的应用系统。基于移动互联技术支持的协同管理软件可以为企业中的手机用户提供一个即时、 便捷、不受时间地域限制的管理平台,降低了沟通成本,缩短了企业内部工作流程时间,有效地提升了企业管理效能。协同管理软件具有泛社会化、移动化、平台化和服务化等特点,并能够对各个细分单元进行良好地整合,加速组织上高效运作的运营模式的转变。

2、移动协同(管理)软件的概念模型

移动协同 (管理) 软件的目的就是在人机交互的环境下,实现对群体协同工作的友好支持,所以系统的要点集中在通信、合作和协调工作上。通信是指分布在各地、不同时间点的用户之间进行的网络通讯和连接的过程;协调和合作就是我们所说的协同,是指群体成员在信息共享的环境下为完成某一项共同任务而通力合作、互通信息,简化流程,得以提高工作效率,使工作任务得到更好更快地完成。

结合近几年移动互联技术的高速发展,我们发现可以利用移动终端设备、移动网络、移动应用、信息数据四大核心技术作为支撑,打造移动协同(管理)软件,拓展与提升协同管理软件的性能,加速企业管理工作模式的转变。我们认为,移动互联技术对企业协同管理工作的支撑主要体现在如下4点:

(1)移动终端设备

包括移动手机终端和Pad,能够随时随地进行公文的流转、制定计划和流程、发布公告、以及实现对会议和邮件的管理。

(2)3G网络

广阔的覆盖面,能够有效地覆盖到全国各地,确保企业用户不管在何处都能利用移动终端来处理事务。

(3)移动应用

借助移动互联应用技术的特点,进行现场的任务管理、 信息交流、信息沟通、实时监管、系统管理。用户在路上、在家里、甚至在出差的过程中都可以随时随地地处理相关业务。

(4)信息数据

协同管理系统(注:协同管理软件的学名)作为强大的后台数据分析中心,有效地支撑了移动互联系统的单点登录、业务融合、综合分析、统一管理,促进各功能模块间的有机衔接,支撑企业管理工作的整体提升。

综合以上,本文认为,移动协同(管理)软件是基于移动互联技术的协同管理系统的移动应用软件,能有效地实现信息沟通和资源共享,从而有效提升企业协作效率、降低沟通成本,实现移动管理。

3、移动协同(管理)软件的物理模型

参照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 (User-Centered Design,简称UCD)理念,移动协同(管理)软件要时时刻刻把用户放在首要位置,围绕适应用户的使用习惯来优化交互界面,而不是让用户改变他们的使用习惯去适应软件开发者的想法。下面我们给出移动协同(管理)软件的物理模型设计。如图1所示。

作为一个实现移动协同管理的软件系统,在移动终端上应以协同任务的管理和跟踪为核心展开(如图2所示):

四、关于发展和应用移动(协同)管理软件的建议

1、针对软件供应商

管理软件的设计要结合企业的运营本质出发,通过研究企业组织的行为管理模式,展开功能设计与管理理念创新。

(1)从企业目标的角度为企业量身打造

企业的根本目的是谋取利润,创造商业价值,并担负适当的社会责任。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时,肯定会根据自身设定不同的经营目标。确立企业当前的经营目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由此切入可以展开经营管理行为。而协同软件公司顺理成章地也要以企业的目标为第一要义去为企业设计相应的协同软件。

企业的有些业务流程是固定不变的,但有些业务流程会随着市场的变化发生改变。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为了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就要及时地对自身策略进行调整, 在优化自身策略的过程中,要重点关注市场的变化。在遵守法律规章的前提下,及时调整各部门和各种岗位,以达成以协同目标为中心,实现企业与供应商、用户的有效沟通。协同软件公司应该抓住企业这个脉搏。

(2)企业管理软件设计要以“人”为本

企业是由人组成的,企业任务最终也需要人来完成。通过组织机构设置岗位,分配权限,业务工作自动推送给相关的组织和人员。不管是目标还是执行,都要依赖于组织和人员之间的沟通,这是企业工作和管理的基础。团队的构建可以根据企业的策略进行灵活调整,并实现跨部门、跨企业甚至是产业链调整的联动合作。

随着企业自身的发展,企业会积累很多的技术资源、人力资源以及社会资源、培训资料等。让员工从这些企业知识受到鼓励是需要重点考虑的。企业不仅需要知识,还要具备自身的文化特质,建立属于自己所独有的企业文化。通过一系列的方式让文化显性化,增强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同时,所有业务工作都应纳入评价考核体系,为企业的绩效管理提供相应的数据支持。

(3)管理软件设计善于抓住用户心理

用户心理是动态变化和发展的,对应着用户心理的顺应和吸收的特点。当用户在使用新的产品的同时,即用户被来自外界的新事物所刺激,这时用户的心理将会发生顺应或吸收新知识的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软件供应商应当改进系统的设计去适应用户的心理,这样就能更好地去适应用户,满足他们的需求。

2、针对企业用户

协同管理软件是指在部门和组织之间借助互联网平台进行及时、高效、有序、可控、全程共享的沟通和处理的过程,增强了企业内部员工协同工作的能力,强化了领导的监控管理功能,实现公文迅速流转、审核签批等工作流的高效处理,加速了管理电子化和规范化的转变,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效率。而移动协同(管理)软件是对协同办公的服务方式进行拓展,它大大地减少了沟通的成本,不但增强了企业用户随时随地协同办公的能力,还提高了企业与合作伙伴之间进行交流合作的及时便捷,使过去的组织模式和管理模式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和挑战。 所以,建议企业用户应该从以下几点开展工作:

(1)成立以知识管理为中心的学习型组织

21世纪以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许多作业性的工作逐渐机械化后,人担任的工作主要是去发现机会和寻找问题,然后寻求有效的解决办法,知识和技术越来越成为企业生产的关键要素。所以,企业必须注重员工素质和知识方面的引导和培训,这就对员工在工作中不断更新知识,提升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也要求在企业中逐步形成重视系统思考和推进知识整合的企业文化,并使企业最终成为以知识管理为中心的学习型组织。

(2)建立扁平化组织结构和打造适应性团队

移动协同管理使得企业的主管能够通过系统直接与子任务群进行充分的沟通,并迅速采取相应措施,使中间管理层开始退化,组织进一步变得扁平化。组织的构成单位从专业化的职能部门向以任务为导向转变,向能充分发挥个人能动性和多方面才能的过程小组或小团队转变。所以,要在组织要素与环境要素相结合的基础上,建立以向顾客提供有价值的产品或服务为宗旨的团队。

(3)业务流程重组与管理体制创新同步进行

移动协同管理要求业务流程从根本上加以重新设计并发生改变,以便在成本、质量、服务等方面得到根本改善。同时,随着移动信息流动方式,进而对管理体制需要进行调整。换句话说,企业业务流程的重组与管理体制的创新需要同步进行。这也是移动协同管理软件给企业带来的本质性改变。

(4)竞争模式由输赢到共赢转变

移动协同管理时代以知识为核心资源。知识的无限性、共享性和可重复使用性,使得企业间的竞争从过去的非要拼个你死我活不可,逐步向能够通过相互学习与交流。因此,系统效能的高低取决于协同运作的能力,不但要解决生产管理过程中物流和信息流的协同问题,还要处理与其关系密切的资金管理问题,而无缝隙、无间隔的移动协同管理软件则良好地化解了这些问题。

五、结语

基于移动互联技术支持下的协同管理软件研究是一个既有理论意义、又有实践意义的课题,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革新,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移动互联技术在管理中应用会逐渐深入。在我国,企业移动化的大趋势下顺势而为,移动应用成为企业管理软件建设的一大热门话题。

对移动协同(管理)软件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迄今为止虽然移动协同办公系统实现了常规办公等部分功能,但是对于企业机构来说还远远不够,因为移动管理思想还未被充分实现,还不能完全满足企业机构的实际管理需求,所以不断地改进和完善是非常有必要的。

摘要: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迅速发展,企业的协同办公软件逐渐通过互联网PC延伸到了手机和Pad等智能终端上,为实现企业移动协同办公提供了可能。但现阶段针对企业级的移动应用还较少,特别是对管理层面使用的移动软件产品关注和研究不够。提出移动互联技术支持下的协同管理软件——移动协同(管理)软件的理论模型和物理模型,同时从供应商和企业视角提出发展和应用移动协同(管理)软件的建议。

关键词:协同办公,协同管理,协同管理软件,移动互联技术,移动协同办公,移动协同(管理)软件

移动资源管理 篇2

家客开通——九级地址绑定(根据资料设置楼)——预览 FTTB选OUN FTTH选POS 内线场景化配置——设备管理——分光器管理 新增

设备数据

移动时代的管理革命 篇3

第一,决策中心的移动化。联想集团刚刚并购IBM个人电脑部门时将总部设在纽约,为的是强化公司的国际化进程。最近,联想集团逐渐淡化了总部概念,因为他们的决策中心是移动的。董事局在哪里开会,哪里就是总部,或者CEO走到哪里,哪里就是总部。总部所需要的各种复杂基础设施,现在都可以集成在一台笔记本甚至一部手机上。决策中心的移动化有利于充分发挥全球化和本地化的融合优势。

第二,组织结构的解构化。移动互联网降低了沟通成本、信息成本和各种资源获取成本。这不仅使企业决策中心的移动化成为可能,也使企业与供应商和顾客、企业内部下属与上级之间、同事与同事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但却不一定天天见面。这种联系有可能导致传统组织结构逐渐解构。传统的科层组织、矩阵组织可能会被移动化的微企业、团队和个人所取代。

第三,创新主体的多元化。微信是腾讯最近一年最重要的创新,它是由腾讯内部一个非主流研发团队开发的。而对搜狗的开发有重要贡献的产品经理,原来就是一个对搜狗不太满意的用户。移动互联网的应用创新之所以层出不穷,正是因为创新主体的多元化,尤其是顾客的广泛参与,这一点在微博上体现最为突出。不仅是互联网行业,通过“众包”机制,各行业都可以出现过去不可想象的创新。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更多的创新将来源于接近于市场的微企业和团队,而传统主流的中心研究机构和专业研究机构有可能会成为配角。

移动互联时代才刚刚开始,它所引发的管理变革还远不止这三个方面。这些变革必将对我们所熟知的传统管理观念和方式提出挑战。管理者没有其他选择,只有顺应时代,借助移动时代的管理革命,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

移动资源管理 篇4

关键词:移动数据库,企业移动管理,移动客户端

引言

在传统的企业生产管理中, 信息交流和数据管理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 由于企业信息化已渗透到许多领域, 实现全面的企业信息化建设方案, 用以更方便快捷的模式相互之间传递是信息当前解决的首要问题。因此, 我们必须深入研究和探索新的企业移动管理模式。当前移动及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 便利移动数据库技术已经从研究走向企业的业务应用。随着移动数据库、移动通信和无线数据通信等相关技术的飞速发展, 移动数据库终将成为企业创新发展及经济转型的一个重要支柱。

一、移动数据库的技术关键

实现企业信息化的移动管理, 则必须要有相关技术系列的支持, 如数据库技术、同步技术、数据广播等关键技术。

1.1移动数据库技术。

移动数据库系统通常由服务器、移动支持节点和移动客户端组件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移动数据库系统。其中服务器是固定节点, 通过操作本地数据库, 为用户提供各种信息服务。通常保持每台服务器能维护一个本地数据库, 它们之间通过固定的网络连接来处理所有移动客户端提供的各种信息服务请求;移动支持节点具有支持高速网络与无线连接网络的功能, 主要负责与移动设备进行数据通信。移动支持节点与固定主机之间的通信通过一个可靠的通信网络来完成;移动客户端则通过无线通信网络和覆盖这一区域的移动支持节点进行通信, 以完成企业的信息检索。移动客户端为用户保存移动终端上的数据库副本, 并实现对本地的嵌入式数据库进行管理。也就是说, 移动客户端切换时原移动支持站点要将移动客户端的信息传递到目的移动支持站点, 以保证企业的信息检索连续性。

1.2同步技术。

同步技术是用于清理移动设备上的数据与企业信息管理中心数据库之间存在的数据不一致, 也称为数据复制技术。一般有两级复制、多版本冲突消除技术等。在移动环境下实现数据复制, 一般采用弱一致的复制机制, 它允许每个复制之间存在有暂时的不一致, 但这种不一致能够始终保持一定的限度, 系统允许移动客户端在断接情况下, 本地数据副本进行读取和写入操作时, 可能导致一个临时的数据不一致。再次重新连接时同步移动客户端上的修改数据, 并上传到固定主机, 而在固定主机改变的一些副本再下达到移动客户端, 以保持总是趋于收敛, 确保数据的一致性。目前在复制中还采用在移动客户端上缓冲数据服务器上的部分数据这一技术, 以达到减少移动客户端访问服务器的频率。

1.3数据广播技术。

数据广播是移动计算环境中, 移动客户端与服务器通信使用中的不对称性, 并以周期性广播的形式将数据发送到移动客户端。服务器可以得用这种不对称性, 将访问频繁的数据组织起来, 以周期性的广播形式提供给移动客户机访问。此时, 服务器调度主要考虑如何组织和广播数据;移动支持站点主要考虑如何使用本地缓存的广播数据, 以进一步减少查询时间。这样服务器的广播开销的变化不依赖移动客户端的数量变化;移动客户端不需要数据缓存也能访问到最新数据;移动客户端能频繁访问获取数据广播中的数据, 减少了服务器上行网络通信, 节约了有限带宽;服务器利用数据广播给移动客户端不断发送新数据。

1.4移动事务处理技术。

数据广播技术是移动计算环境中, 移动客户端与服务器通信中的不对称性, 它是以周期性的广播形式将数据发送至移动客户端。服务器可以利用这种不对称性, 将访问频繁的这些数据组织起来, 再以周期性的广播形式提供给移动客户机访问, 此时的服务器调度则要重新组织和广播数据;移动支持站点则要实现本地缓存的广播数据, 以进一步减少查询检索的时间。这样服务器的广播开销的变化不依赖移动客户端的数量变化;移动客户端不需要数据缓存也能访问到最新数据;移动客户端能频繁访问获取数据广播中的数据, 减少了服务器上行网络通信, 节约了有限带宽;服务器利用数据广播给移动客户端不断发送新数据。

二、移动数据库在企业移动管理中的应用

目前移动计算正作为一种积极的力量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及经济运行系统, 而移动数据库又作为一种企业的新动力引擎, 推动着企业信息化系统的不断完善。企业移动管理是以企业的信息化系统为依托, 以移动设备为载体, 摆脱了以固定业务为重点的局限性, 不断拓展了信息系统的时空应用范围。以下分析了企业移动管理环境下生产、管理业务中移动数据库的几个典型应用实例。

1) 企业信息化移动管理:在该应用中, 移动用户通过定制的前端工具向网络数据库服务器直接提交数据检索和查询, 以便进行本地管理, 并能够反映企业运转等各方面信息, 为决策层提供决策支持, 使决策层离开桌面终端也能快速监察到企业内部和外部的信息动态。也随时能获得或处理客户信息的能力, 从而提高对客户的服务质量, 为企业创造更大经济效益。2) 电力巡检移动数据库应用:利用移动数据库结合相应的移动客户端, 生成一个优化的、集成的、可执行的移动数据库应用系统, 它可根据特定的应用需求, 为客户端定制移动数据库的功能, 实现巡视工作电子化、信息化、标准化和智能化, 降低了因人为因素而带来的错检、漏检, 改善和提高了工作质量和效率。3) 移动物流管理:移动数据库的发展使得物流信息做到了真正的无缝连接, 使得物流信息化的整体和全程控制, 真正实现实时和高效。通过对移动位置信息的管理, 及时向企业人员报告材料的配置和调遣, 有利于下游单位合理地配置资源、安排作业, 加快整合内部和外部信息, 实现精细、准确的管理。

三、结束语

移动数据库的发展克服了有线网络接入的局限性, 提高了企业数据信息接入和信息访问的普遍性, 也增加了数据通信覆盖的范围, 随时随地访问移动数据库, 一些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企业应用系统中数据的访问也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对于将移动数据库与现有的有线信息系统进行有效整合的企业来说, 将大大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随着计算机硬件技术的飞速发展, 移动电子设备的处理能力必将得到更大地提速, 研究移动数据库的新功能, 开发移动数据库的新成果, 让移动数据库技术在企业移动管理中实现破性的应用, 给企业带来一个全新的产业应用。

参考文献

[1]茹清兰, 李敏.浅析计算机移动数据库的应用[J].信息系统工程, 2012 (4) :35.

[2]丁治明.移动对象数据库模型, 查询语言及实时交通分析 (英文) [J].软件学报, 2009 (7) :1865-1884.

移动校园营业厅管理 篇5

1、营业厅人员:一名厅主任,一名值班主任,一名稽核员,若干营业员,心机柜台营业员(不是自营),保安若干,保洁。厅主任负责营业厅整体管理,每月给营业员打绩效,每周组织一次班组会议,把一周以来各项表现及重点业务通知做以传达及考核,并监督值班主任的工作。营业厅内的意见本若有留言,厅主任必须及时给予回复,清楚掌握固定资产数量;值班主任及稽核员负责公司要求上报的各项报表,每月题库下发后,值班主任组织考试,负责管理台账(促销品、业务卡),定期巡岗监督营业员的服务及业务,值班主任组织每早开晨会,提问重点业务通知,答错或答不出来按绩效考核管理办法进行扣分,值班主任必须对各项业务掌握非常透彻,对营业员定期进行培训,营业厅内各种手册值班主任需及时记录(如安全工作手册等),公司定期进行检查;后台稽核员主要负责每月装订业务单子及发票,上报各项报表,定期挑工单掌握营业员都办了多少笔各项业务(因为有些业务是有任务量的),对厅内的各项促销品数量掌握清楚,每月末盘点业务卡的库存;营业员在服务上要做到三声:来有迎声,走有送声,问有答声,双手递单,顾客来时走时都要站立,办理业务时确认关注,对业务通知及新业务知识必须要清楚,会认假币,每月有明察暗检不能扣分,每天除了综合台席的营业员,在营业厅内至少有一名引导员(带飘带),在忙时起到引导与分流的作用,营业员轮班做引导,引导员每天早上点尾款,若不对及时与前一天的引导员核实,每天下午3点左右结账(包括缴费机和营业员收的钱),晚上营业厅关门之前再把今天的帐结一遍并与系统同步,引导员还负责为用户换零钱,综合台席的营业员每天早上盘点业务卡,下班之前再盘点一次,避免丢失,办完业务做好积分平台的录入。保安白天和夜间做好轮班,白班保安在引导员结账或换零钱时做好监督,以免发生事故,夜班保安在值夜班时保护好营业厅内的设施及钱财。

2、营业厅摆设:电视用来演示移动业务,新业务体验机,缴费机,详单打印机,电子钟,心机柜台,台席(综合台席、咨询台席、全球通台席),宣传单摆放架,各种重点业务的海报及时张贴,营业厅内最好张贴出表现出班组凝聚力的海报,自制的,每人写一句话张贴出来那种也可以。

3、营业厅绩效考核管理办法及班组制度:

管理软件:移动大戏始开演 篇6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11年1月12日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明确了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位置,并确定了六条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国家对于我国软件产业不遗余力地给予支持,但是能否在这个时代把握住机会,独占鳌头却要看各家的本领了。

因地制流求胜道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因敌变化而胜者谓之神。对于所有的软件当然也包括管理软件,每次出现颠覆性的技术创新都是基于硬件的技术革新而产生的,可以说硬件技术一直都是软件技术的风向标。SAP当年从R/2转成R/3,实际上是从大型计算机架构转为客户服务架构,而之所以能够在当时并没有多少企业管理软件有这种三层架构的情况下顺利的推出R/3,也是因为PC的出现。随着硬件的技术革新而革新,一向是软件产业的发展之道

就像SAP全球高级副总裁、全球创智革新部门负责人孙晓群所说的:“要‘骑在’硬件技术的发展上革命。”而现在,随着乔布斯将智能手机与平板电脑带向全世界,硬件领域的新一轮革命再次到来了,而乘着这次硬件革命的东风,运营商、操作系统、应用商店等“骑在”硬件技术上发展的产业早已打的头破血流,而对于管理软件来说,及时抓住这次硬件变革带来的机遇就显得尤为重要。早在2008年3月, 甲骨文就宣布将实现客户关系管理和数据库软件与诺基亚移动设备之间的互通性,使这些无线设备无论从操作上还是功能上用起来都更像一台计算机。

除了移动终端本身之外,还要特别把握住移动应用中对于各个领域拥有显著影响的硬件革命。比如说SAP提出的内存计算技术实际上就是基于固态硬盘的种种优点而做出的革新。 尽管甲骨文CEO拉里·埃里森将将SAP的内存计算技术嘲笑成“古怪,荒谬,完全胡说”的技术,但是, SAP联合创始人哈索普拉特纳仍然在2010年的SAP全球用户大会的演讲中表示,“为了应付商业应用在各种移动设备上的顺畅使用,目前的企业IT架构需要改变。内存计算可以满足这种需求,而用固态硬盘取代传统硬盘将是重要改变。”并现场演示了SAP原有的ERP和BI用户转换到新架构的六个步骤。SAP的内存计算技术想要获得预想中的成功,必须要解决高昂的成本问题。关毅凡也曾说:“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在于成本。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即三年之内,普通硬盘的成本与内存的成本会是等同的。”当然,内存高昂的成本能否在三年之内降低到与机械硬盘同等的价位我们不得而知,这需要技术人员的努力,但是如果成功,这项技术变革将会使我们从原来的三层架构转回到二层架构,将企业的应用层和数据层紧密的结合在一起。这实际上从架构的角度来讲也是一次革命,能够大大简化企业的应用程序,使得程序的写法不像原来那么复杂。同样的,在移动设备上应用虚拟化技术运行ERP软件,似乎也是一个不错的想法。总而言之,如果能够把握住硬件革命的机会,就能够在未来的移动终端时代占据先机。

合纵连横扩疆土

任何产业想要扩大影响,出路无非是两条,垂直整合与水平扩张,这一横一竖两个方向共同发力就形成了合纵连横之势。

当前,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普遍希望实现ERP与CRM、SCM、OA、BI、PLM等系统的全面集成。调查发现,76%的被调查企业在新建系统时要求与原有ERP等系统实现整合。这实际上表明了中国企业在管理软件的使用上更加注重用户体验,将企业管理经营的不同环节集成是今后的发展趋势,特别是对于大型企业而言。此外,用户还需要将后台系统与前台业务系统实现集成。企业后台的基础架构、应用系统等能随着前台业务和服务的需要进行即时变化和灵活扩展。

2009年4月甲骨文以每股9.5美元共计约74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Sun。甲骨文CEO拉里·埃里森说,“我们收购Sun将改变IT业,整合第一流的企业软件和关键任务计算系统。甲骨文将成为业界唯一一家提供综合系统的厂商,系统的性能、可靠性和安全性将有所提高,而价格将会下滑。”而仅仅时隔一年的时间,甲骨文的老对手SAP也迅速做出了反应。2010年5月,SAP宣布以58亿美元收购独立数据库厂商Sybase,最后一个独立数据库厂商从历史舞台上消失。加上甲骨文收购BEA的并购案,一共三次大的并购行动,加上无数针对小公司和部分技术资产类的收购,整个软件行业的格局发生了质的变化,垂直整合已经成为未来管理软件的发展趋势,“一买多用”成为了CIO们的追求,企业用户希望通过一家公司购买一次就能够实现自己企业所需的所有功能。

近几年,技术的融合趋势日益加快,垂直整合成为很多企业的发展战略选择,IBM、Oracle、HP、Cisco等企业都在垂直整合上频频出手,对于越来越多的IT企业将垂直整合作为发展战略,SAP创新社区全球高级副总裁尤腾认为“技术上的整合有一定的必然性,这是由客户需求发展趋势决定的,但整合到什么程度最好,不同的企业会有不同的理解。”

在这个每时每刻都发生着变化的市场,除了要进行因势利导的垂直方向整合以外,在水平领域的扩张也极为重要。其中,对于其他终端尤其是移动终端市场的占领是重中之重。随着企业管理软件的不断发展,相比于以往的企业决策仅限于高级管理层,现在的大多数企业更倾向于决策层逐渐下移,让更多的业务执行部门参与企业决策,以使得决策的准确性和执行力得到进一步的加强,而移动设备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使这种决策下移的可行性和迫切性变得日益明显。目前全球的企业管理市场规模约为1.2万亿美元,移动应用的加入将使这一市场成长一倍,据Gartner公司预测,到2014年,移动终端的普及率将达90%,通过手机上网的用户数量将达到65亿人。终端互联性是未来发展的大趋势,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这巨大的市场商机面前,如果你没有专注机会扩展水平领域的市场,你的竞争对手就会占领。移动设备所带来的既是机会也是挑战,就像Sybase公司副总裁首席官关毅凡先生所说,“传统的企业应用都是由任务驱动的,都是为了让某个特定的员工完成某个特定的任务而编写一个程序,比如说下一个采购订单、销售订单这样的指令。但是我们越来越发现,现在企业员工每天都在处理大量的信息,他们已经不是传统任务驱动的模式,而更多是基于信息沟通的模式。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就需要更快地发布各种各样的新型企业应用,帮助企业用户完成他们丰富多样的工作,移动应用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切入点。”

万事俱备东风来

从“卖软件”向“卖服务”转变已经是大势所趋,SaaS的崛起似乎也已万事俱备,但是叫好了许久的SaaS距离真正的颠覆性成功似乎因缺少“东风”的助力而力不从心。

2007年,长期从事跨国供应链解决方案的菱通公司董事长曲立东提出了一个哈姆雷特式的问题“上ERP?还是上SCM?这是个问题。”认为中小企业由于采购、销售的计划都听命于大型企业,因此上ERP的意义远远没有加入到大企业的整个供应链管理中来得重要。曲立东提出的问题,在部分中小型企业中确实存在,但其中的关键不在于是上ERP还是上SCM,而是这个问题反映出成套定制的管理软件无法针对每个不同的企业满足其不同的要求,包括价格、硬件配置及功能等各个方面。

而Marc Benioff创立的以“终结软件”思想为核心以SaaS为发展方向的Salesforce.com公司恰好解决了在企业信息化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因其投入小、见效快、易于控制成本且无需后期维护等优点,而备受中小企业的青睐,一时间,“软件即服务”的口号响遍世界各地。2003年后,随着美国Salesforce、WebEx Communication、Digital Insight等企业SaaS模式的成功,国内外各大厂商也开始了也纷纷开始了模仿之路以谋求中国市场的庞大份额。用友、金算盘、金蝶、阿里巴巴等国内软件巨头与微软、谷歌、IBM、甲骨文等IT界大佬们都加入到了抢滩中国SaaS市场的队伍之中。国内金蝶软件上半年财报显示,其2009年上半年软件收入4.41亿元,同比增长4.31%,其中,软件销售收入2.82亿元,却同比下降4%。用友软件2009年上半年财报也不容乐观,软件收入7.66亿元,同比增长12%,其中软件销售收入4.62亿元,同比仅增长1.33%。而在此之前的几年,用友、金蝶软件的收入增长速度基本都保持在20%以上。随着各大厂商对于SaaS模式的看好,SaaS模式本身也在迅速深入的细化和发展,除了CRM之外,ERP、eHR、SCM等系统也都开始SaaS化。由软件提供商到服务提供商的角色转变速度急剧加快,“卖服务”的时代已经来临。

但尽管如此,SaaS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仍然像水中花、镜中月一样,明明可以看到它光明的前景,却找不到正确的前进方向,明明知道离胜利只有一步之遥,但这一步却似乎咫尺天涯永难跨越。为此,众多国内外厂商也都在积极探寻SaaS的新出路,而将SaaS与近几年大热的电子商务结合,似乎让所有人看到了希望的曙光。金算盘在国内在2006年提出了全程电子商务概念,隔年,为了中国“全程电子商务创造者”这一名头金蝶与金算盘对簿公堂。没过多久,阿里巴巴也迅速推出了阿里软件,想要凭借其在B2B市场的垄断地位分一杯羹。逐渐,包括速达、怡亚通、一达通、上海扬铭、华美华科技等一批信息技术企业均开始借用全程电子商务概念。但是,随着金算盘的偃旗息鼓和阿里巴巴宣布放弃的消息传出, SaaS的瓶颈仍旧没有打破。

2010年一季度的中国软件行业分析报告中提到“大型企业更愿意在一些边缘的功能方面利用SaaS,如文件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软件、产品生命周期管理和客户关系管理等。”实际上SaaS并没有取得人们意料中成功的原因很简单,就是没有取得大型企业的青睐,二八原则在哪里都是存在的,只有争取到众多大型企业更多的订单才能使得SaaS走向辉煌。而大型企业之所以只愿意在一些边缘的功能方面利用SaaS模式有两个原因,第一条仍然是老生常谈的安全性问题,毕竟企业的重要资料不掌握在自己的机房里实在是让CIO们寝食难安,第二是因为大型企业拥有资金充足购置设备,维护网络,而且大部分的管理软件系统已经建设完毕,并且足够完善,完全没有必为了“赶时髦”重新部署自己的管理软件系统。

但是,随着移动市场的潜力被所有人所重视,移动市场被慢慢的发掘出来,也给管理软件的SaaS模式带来了一丝转机。最主要的原因是,移动市场完全是一片未经开发的处女地,在这个领域上无论是财大气粗的大型企业也好还是精打细算的中小型企业也罢都需要从零开始建设自己的管理软件系统,因此对于大型企业也好,中小型企业也罢,都更加容易接受这种软件即服务的模式;除此之外,因为移动领域趋势的必然性,使得各大IT领域纷纷进驻移动终端相关市场,而几乎所有行业都面临着安全问题所产生的瓶颈,在移动大趋势势不可挡的情况下,在不平衡的供求关系影响下,全新的、有效的移动安全解决方案也更加容易得到认可。因此,各大软件厂商如果想把各大企业CIO们对于SaaS的“偏见”纠正过来,这可以说是最好的机会了。更妙的是,如果能让CIO们在移动终端尝到SaaS的甜头,在传统互联网领域SaaS模式的推广,尤其是在大型企业的推广也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晕轮效应”是无时无刻不在起着作用的。

路漫漫兮需求索

路漫漫兮,管理软件还将上下而求索。制约移动设备上企业管理软件的最大的瓶颈就是安全问题。Sybase公司副总裁首席官关毅凡先生曾表示:“企业移动应用的最大挑战是,它所管理的数据是企业数据,对于很多企业来讲,他们的CIO非常看中数据的安全问题。对于很多企业核心数据,他们是不愿意发布到企业的运行环境之外的。尽管现在我们看到,越来越的企业可以把企业应用承包给第三方运营机构,这在物理上来讲,也相当于数据在公司之外,但还是有很多企业会担心数据的安全问题。” 权限管理以及信息安全性的诸多问题,就需要各大软件提供商与电信运营商共同合作来解决这个问题了,不但要做到让移动终端安全,还要让CIO们相信它是安全的。

虽然因为移动设备的普及率,而使得员工在使用移动设备处理企业信息时不需要CIO再为这些员工在移动终端上花费任何的成本。但是凡事有得必有失,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怎么样能够管理这些移动设备,特别是怎么样更好的让企业数据和个人数据有一个很好的切割。举个例子,当员工准备离职的时候,企业能够自动的把员工手机上相关的企业数据删除掉,从而保护企业的信息安全,而不是把离职的员工再叫过来,说把你手机拿过来,我要把企业信息删除掉。企业应用的一大挑战就是这个。”

除此之外,移动管理软件仍有一些函待解决的问题制约着他的发展。尽管移动管理软件作为一种打趋势已逐渐得到业界认可,但商业模式仍然不够成熟。支持其业务模式的操作模式、信用体系、支付体系等运作细节还有待继续探索。而企业用户需求也存在着多样性和模糊性。同时很多企业对移动ERP信息化目前只是存在着概念上的认知,重要性认识不足,阻碍了移动信息化的大规模应用。

让移动管理回归业务 篇7

如此之高的市场需求, 对于EMM提供商来讲, 意味着一场新的竞争即将开始。 那么, 在移动产品品类众多的情况下, 提供商该如何回归到产品的本真状态, 从而解决真实的需求痛点呢?

EMM移动管理平台, 是企业移动应用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而引发的产物。 它最初起源于企业在BYOD战略实施中, 对员工所使用的移动终端的管理。 管理层担心分配给员工的设备成为了他们私有的通讯和娱乐工具, 而违背了业务移动化初心。 他们也担心移动终端本身的安全性, 甚至这些设备是否会将企业的数据泄露出去?

当然, 这些顾虑不无道理, 可是也容易让管理者模糊了重点。 那就是, 移动化本身是围绕业务的, 为了业务扩展及创新。 因此, 比起对设备本身的关注而言, 更应该关注业务相关, 比如移动应用的管理, 移动内容的管理。

随着移动信息化的发展, EMM也就慢慢转移了IT的关注重点, 从保护设备转移到保护数据以及控制企业数据如何在应用间流动, 从而保障数据处于静止和移动状态的安全。 这种EMM方法不仅能更好处理移动威胁, 也使得IT部门可以只管理每部终端的 “业务部分”。

EMM结合应用出现将成为热点。 计世资讯的报告中提到,“企业发展往往以业务为主, 目前单纯的移动管理平台(EMM), 很难引起企业的兴趣并为其买单, 业务应用+ 移动管理平台(EMM) 可能更加受企业欢迎。”

用友UAP Mobile是用友UAP平台上的移动平台产品。 它覆盖了移动应用开发、 管理、 安全、 整合等全生命周期的统一平台, 支持WEB、 Hybrid和Native应用类型, 支持广泛的开放性、 标准化和跨平台能力。

移动网格资源调度算法 篇8

随着移动无线网络系统的快速发展,用户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都可以访问全球网络资源。这意味着除了静态结点外,网格系统也应考虑把移动结点包含在内,这种结合所产生的技术就称为“移动网格计算”。它以无缝、透明、安全、有效的方式支持移动用户和资源,是无线技术与网格计算这两种新技术的融合。

在移动网格体系结构(如图1)中定位移动设备的角色,可以考虑两种,一是可作为同网格系统交互的接口,使用者可通过移动设备向网格要求服务,利用网格资源来完成任务,可远程监控任务的执行,并从网格中获得所要求的结果;另一种是把移动设备也作为网格的计算资源,可参与到网格的计算任务中,而不仅仅是网格服务的接收者。因此,移动设备要有效地嵌入到网格中,既可以作为要求网格服务的接收者,也可以作为网格服务的提供者。

目前移动网格资源的选择和分配方法的模型主要有以下六种:

1)基于距离的选择。当有多个网格资源可用时,根据客户端距网格资源的远近,选择较近的资源。必须根据经验数据建立初始值,放入规则库;在运行时记录相关的参数,更新规则库。

2)基于资源的贪心选择算法。根据资源的丰富程度,选择对应用一次性尽量充足可用的资源。

3)基于优先队列的选择算法。将不同的应用请求根据客户的信誉度、应用的类型、紧急程度等进行分类,建立多个优先级队列。调度队列时,分配不同的权重给不同的队列,同一队列采用轮转(round trip)算法,对请求分配资源。

4)根据网格经济的原则,选择代价(网络跳数、时间或金钱等)最小的资源。当有多个因素要综合考虑时,使用加权求和的方式,选择决策值最优的资源。

5)基于协议的选择算法。由于不同的协议对数据的缓冲和交付策略不同,将应用请求按协议划分,比如TCP和UDP,按协议的时间敏感性优先的原则进行调度,对同一协议的请求队列按先来先服务(FIFO)的原则进行处理。

6)基于响应性能的选择算法。根据距离、计算能力、网络带宽等因素进行综合计算,得出预测的响应时间,选择响应性能最好的网格资源。

1 机动模型

一般讲用户的行为或移动设备是很难预言的,该文在移动网格环境中为资源调度提出了一种一般的机动性模型。对于一种移动的资源来说,其状态有两种可能性:一种是移动资源正反向分开,另一种是资源正相向接近。带有其它参数并且参加计算的资源,其移动性要在资源选择过程中重点被考虑。移动性参数用来表示一种资源保持的时间预言。任务分派基于预言的时间。为了区别不同的参数变量的影响,可以使用相似的信号或者资源的位置意识。本文对资源位置意识进行了解释,每种资源在任何瞬间都知道它的单元信息。机动模型假设移动末端设备以平均速度改变它的位置。移动性须假设为一个移动的终端改变位置的平均速度。机动模型(如图2)有两种形式:静止与移动(static-mobile)和移动与移动(mobile-mobile)。第一种形式静止与移动(static-mobile)即静止的一个核心资源和遍布其周围的移动的移动设备。第二种形式是核心资源和移动资源设备都是移动的。这种形式通常讨论的全部是分散的基础设施而没有静止的基础设施。

基于应用领域,在任务分配时传统的调度程序通常考虑不同的参数,例如计算能力和贮存工作任务的能力等,移动资源被认为有能力单独地处理一个被分配的工作。

这个机动性模型与移动网格环境中的资源调度程序结合起来改进资源调度的性能,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缩短了移动资源的响应时间。机动性模型的用户及移动设备使用最基本的可计算的参数。模型使用的参数如“用户范围”,“平均机动性”和“在范围内的时间”等。“用户范围”是指用户能够覆盖的范围,并且在这个范围内用户能与移动设备进行通信。“平均机动性”,一个可计算的参数,是指一种资源或用户(基于用户和资源的移动性)的平均机动性。它主要是通过在用户和移动资源之间最近发生的通信量进行计算。“在范围内的时间”参数指在用户范围内为显示资源可用性被预言的时间。下面给出用于计算“平均机动性”和“在范围内的时间”两个参数的方程式如下:

实线表示静止,虚线表示移动,MD表示移动设备

方位可以简化为用户和资源之间的距离。方位通过找到两个最近相互发生作用的用户或移动设备之间的差别来计算。“在范围内的时间”这个参数通过方程式(2)计算。“距离”是指在用户和资源(新位置)的位置之间的网差别。

在单一的迭代里被分配到一种资源的工作数量通过方程式(3)计算。参数"放弃任务"是通过参数“在范围内的时间”和“工作完成时间”进行计算。参数“放弃任务”的价值是为一种资源分派任务。

基于"放弃任务"参数的价值,在对移动资源进行任务分派时,下列规则被使用:

上述模型是一个静止用户与移动设备资源进行资源调度时的机动性模型。模型需要扩展成为一个移动用户和移动的设备之间进行资源调度时的机动性模型。通过计算基于两个移动性因素的"平均机动性"参数对此机动性模型进行扩展。一个移动性因素考虑用户和另一个移动性考虑资源。用户平均机动性简化为通过从新位置中减去老位置而获得。用户维持了资源的两次方位。移动-移动模型的"平均机动性"通过方程式(4)计算

其它参数是通过上述静止-移动模型得到“在范围内的时间”和“放弃任务”参数方法的方程式得到,“距离”参数的计算现在是新用户位置和资源的新位置之间的网差别。

2 模型的试验

我们通过简单的实验证明被提议的机动性模型和资源预言。实验假设用户和资源在任何规定的时间都知道它们的具体位置。这个方位的确定通过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很容易被实现与协调。当GPS为简单协调时,实施考虑XY两个参数。当与用户通信的移动资源改变它们的位置时,用户被认为是静止的。XY的变化范围在0和500之间考虑。用户的范围设为200米。用户的位置是(200,200),移动资源的第一个位置是(250,200),第二个位置是(300,200)。为了计算方位,两段距离从用户到资源被基于两个位置测量。第一个方位为50,第二个方位为100。根据测量的方位利用"平均机动性"方程式1求出平均机动性。计算"平均机动性"参数时使用的移动资源第一个方位为50。绝对价值被考虑在全部情况里,正的机动性价值显示资源正离开用户,负的机动性价值表明资源将移动向用户。参数“在范围内的时间”通过计算参数"在用户里的范围"和"平均机动性"获得的价值是2个单位时间。假定单位时间内能够完成被分配到一种资源的任务。基于这个预言模型,两个子任务将被分配到移动资源,并且移动资源在离开用户范围之前,提供结果。

为了延伸为一种用户和移动资源两个都是移动的模型环境中进行实验验证,实验进行如下,参照静止-移动模型提及的预测模型,用户的最初位置是(200,200)和资源的位置是(225,200)。第一个方位被给25的最初位置计算。用户和资源移到新位置。用户的新位置是(175,200)和资源的新位置是(250,200)。新距离从用户到资源为75。关于用户和资源的“平均机动性”是125。参数“在范围内的时间”的值是1个单位时间,这表示仅仅只有一个工作任务可能被分配到移动资源。

3 结论

该文在移动网格环境中为资源预言提出了一个一般的机动性模型,提出了一种简单的实验机制,并且证明了在两种机动性模型的基础上资源调度选择的机制,即静止-移动模型和移动-移动模型。第一种机动性模型是基于静止的用户和移动的资源。另一种则是机动性模型考虑移动用户和移动资源设备。在这个机动性模型上资源选择和任务分配被简单的实验所证明。在基于响应时间的基础上,资源被预言,它在用户范围内保持通信,未来的工作是为一般的机动性模型提出资源预言模型,并进行实验验证。

参考文献

[1]徐志伟,李伟.织女星网格的体系结构研究[D].中科院计算所,2002.

[2]都志辉,陈渝,刘鹏.网格计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3]Weiser M.Ubiquitousc omputing[J].Computer,1993,26(10):1-72.

[4]Satyanarayanan M.Pervasive computing:Vision and challenges[M].IEEE Personal Communications,2001:10-1.

[5]移动网格变革服务[EB/OL].http://www.ccu.com.cn/houtai1/content.asp?newsid=1892.

[6]李玺,胡志刚.计算网格中的资源选择与调度算法[J].计算机工程与应,2005(11).

[7]都志辉,陈渝,刘鹏.网格计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8]Park S M,Kim J H.Chameleon:A Resource Scheduler in a Data Grid Environment[C].Tokyo,Japan:2003IEEE/ACM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luster Computing and the Grid(CCGRID'2003),2003.

矿用移动安全管理系统 篇9

矿用移动安全管理系统由天地 (常州) 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研制推出。该系统定位于将传统的矿山生产管理系统与工业移动网络、智能移动终端相结合, 从网络、数据到业务应用进行融合性拓展, 并创造出多种创新性应用, 实现了随时随地的移动办公。

通过该系统业务平台, 可将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的应用模型拓展到数字矿山领域, 极大地丰富了矿山用户的移动化应用体验。通过一系列设计独特的功能模块, 实现了企业通信录、E拍、EMASS信息发布和人员定位手机版等功能, 充分提高了企业生产管理和安全管理的实效性、便利性。

移动医院的探索与管理 篇10

移动医院的制度、指标及方案

制定适宜的制度:实施全民健康体检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及重大公共卫生项目, 是以民生为本, 政府引导、群众主体、社会协同、多方参与、共建共享, 为民办实事的重要民生工程。为加强全民健康体检管理, 促进全民健康体检规范有序进行, 保护和增进人民群众健康, 按照“全面覆盖、免费提供、自愿参检、城乡均等、方便群众”的基本原则, 分年度、有重点地对当地居民进行健康体检, 筛查相关重大疾病, 切实维护群众健康利益。

卫生信息化建设考核指标: (1) 实现医疗卫生服务流程电子化, 挂号、就诊、交费、取药及接种、保健、慢病管理等服务流程全部实现电子化, 处方病历、健康档案、检查报告等医疗文书档案也基本实现电子化。 (2) 完善县级卫生信息管理平台建设, 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可适时对各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公共卫生服务、人才队伍、财务、健康教育等信息进行动态掌握, 对医疗收费标准、药品加价、处方金额、抗生素使用等行为进行严格监控。 (3) 构建省、县、乡三级医疗机构的远程医疗服务和会诊平台, 有效实现医疗资源的共享。 (4) 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实现县-乡-村信息化管理, 提高使用率。

移动诊疗体系建设考核指标: (1) 保障医疗救护与应急工作; (2) 完成每2年1次的移动健康体检任务; (3) 提高汶川县基层医疗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和公共卫生服务的均等化程度。

全民健康体检考核指标: (1) 建立全民健康定期免费体检制度, 形成长效机制。 (2) 每2年给符合全民健康体检人员免费进行1次基本体检; (3) 筛查重大相关疾病、慢性病及传染病, 未来3年内为全县80%人口建立电子健康档案。

慢病及传染病防控考核指标: (1) 慢病防控考核指标:高血压、糖尿病知识知晓率, 与基线调查相比, 高危人群标准知晓率逐年递增30%;自我血压水平知晓率达到70%;自我腰围体重知晓率达到70%;自我体重知晓率达到70%;自我血糖水平知晓率达到30%。健康行为形成率:成年男性吸烟率控制<60%;人均每天食盐摄入量<8 g;平均每天运动量>6 000步的成年人的比例达到>35%。慢性病患者登记率:高血压、糖尿病登记率不低于当地调查患病率的60%;干预人群重点癌症早诊率≥50%。慢性病管理率:人群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规范化管理率≥30%。慢性病控制率:人群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血压、血糖控制率分别≥30%和≥25%。每年完成1次有代表性的慢性病及危险因素核心指标 (包括体重、腰围、血糖、血压) 监测调查。每3年完成1次辖区全人群抽样调查。 (2) 结核:全县新涂阳肺结核患者的治愈率保持>85%;涂阳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筛查率达到>95%;报告肺结核患者和疑似肺结核患者的总体到位率达到>90%;抗结核固定剂量复合制剂使用覆盖率达到100%;中心卫生院一级以上医疗机构开展痰检;跨区域流动的肺结核患者信息反馈率达到90%, 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的成功治疗率达到80%;开展耐多药肺结核诊治工作覆盖率达到50%, 耐多药肺结核可疑者筛查率达到60%;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结核病的筛查率达到90%, 全民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知晓率达到85%。 (3) 乙肝:乙肝患者管理率≥50%;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95%, 全程接种率≥90%;适宜指征的母婴阻断率≥95%;<5岁儿童HBs Ag携带率降到<1%;全人群HBs Ag携带率降到<6%;<5岁儿童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95%;人群乙肝防治知识知晓率达到>90%。

统筹城乡, 整体推进:由当地卫生局统一规划, 由移动诊疗中心具体负责实施, 整体推进全民健康体检工程, 形成城乡一体、共创共享的居民健康发展新格局, 保障全民健康体检的质量和水平。坚持以移动诊疗中心为全民健康体检主体, 其他医疗机构为补充的体检机制。全民健康体检的基础检查成本费主要由县财政、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和 (或) 新农合、医保分担。随着政府财政经济的增长, 逐年递增。县政府为全民健康体检拨付的经费必须专款专用,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挪作他用, 违者按有关法律法规处理。

承担全民健康体检的医疗机构, 要用最适宜的医疗设备, 最优秀的医务人员, 提供最适宜的健康体检服务项目: (1) 车辆配置及设备配置标准:配置2台移动设备车和1台商务车 (载体检工作人员) 。每台移动诊疗车辆动力均要≥200马力。车辆要配备自备发电机电源, 以便应急, 1台诊疗车配备1台透视机、1台电子阴道镜、1台妇科检查床、1台移动式彩超机和心电图机。另1台配备1台全自动生化分析仪、1台血细胞分析仪、1台离心机、1台体检秤、1台五官科裂隙检查仪、1个视力表、1台电子血压器、1台普通血压计、1台电脑及打印机。车辆及设备配置约需300~500万。 (2) 人员配置标准:移动中心主任1人, 内、外、妇、五官、放射、网管、B超、心电、护理各1人, 检验2人, 驾驶员2人 (含电工) , 合计14人。以上人员均应取得相应资格证。诊疗中心主任:协调县政府、卫生局、各乡镇卫生院的关系, 对移动诊疗中心全面负责。网管员:负责移动诊疗中心的文件书写、数据储存、车辆钥匙管理、内部报表管理、各种单据、表格的填写、设备维修联系、考勤等内勤工作并接受主任直接领导;负责健康档案的保管、借阅、电子健康档案的录入, 负责移动诊疗中心档案的保管、借阅;拷贝乡镇卫生院等机构完成的居民健康档案数据收集、处理及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慢病档案的相关项目的录入;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健康体检、重点人群健康管理记录包括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要求的0~6岁儿童、孕产妇、老年人、慢性病和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等各类重点人群的健康管理记录;完成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相关项目 (B超、血压、心电图等) 检查;对已建档居民复诊情况及时更新和补充;为电子健康档案信息平台资源共享提供及时准确信息。驾驶员:主要负责中心出车时司机调配, 保障中心司机正常工作 (每次出车领取出车单, 填写出车时间、返回时间, 车辆运行情况, 车辆加油、过路费等车辆相关事宜) ;负责车辆的清洁, 医护人员出行后的食宿安排, 各种宣传资料的准备, 车上电源的对接, 与信息科协调档案的储存等外勤工。医技组 (检验、B超、心电、放射科) :负责移动诊疗车上相关设备的使用, 损坏报修 (报给主任, 填写相关单据) , 每次出发前检查所属设备, 填写设备是否正常、耗材是否够用, 回到中心后填写回报单 (设备是否正常运转及使用人次) 。医师组:负责移动诊疗中心相关科室的诊疗。 (3) 工作环境标准:各村卫生室及乡镇卫生院基本能够满足停车要求、供电要求、诊断室工作要求。 (4) 体检工作前的协调和联系会:体检前的工作关系到体检的质量、数量和效果。所以体检工作前要组织各乡镇分管卫生的乡镇领导, 乡镇卫生院院长、村医生、村居委会主任、村支部书记、村长、妇女主任开会, 向他们宣传移动诊疗的设施设备、功能、作用、目的 (建立健全全民健康电子档案、进一步为一卡通做铺垫) 、好处、体检前的准备工作、宣传健康知识、体检注意事项等, 尽力让所有人群自愿参检、积极参检。做好体检前的登记信息记录。协调好每天参检乡村及参检人数, 便于工作的有序开展, 即不倭工又不拥挤, 以缓解不必要的纠纷和不愉快现象。整个体检过程约需2~3 h完成。

分析:成本费用如下。 (1) 人力成本:有关的人力成本, 含人员之全年薪资 (含基本薪资、各项奖金、值加班费用等) 。 (2) 设备成本:为维持移动医疗车运作所需的成本。 (3) 设备折旧:按资产成本减去残余价值后, 按年限分摊。 (4) 设备保养及检修费用:以购买金额乘上修缮费用百分比计算。 (5) 空间成本:药品成本、时间成本未结算入内。 (6) 作业成本:事务费用, 如油电费、水费、误餐费等;杂项购置, 如健康教育和宣传时所印制的材料等。 (7) 耗材成本:指不可重复使用之消耗性医材, 按实际用量计算成本。

具体计算方法: (1) 人员工资按照现行医院工资标准制定;以14人计算平均每人每月3 500元, 14×3 500=49 000元。全年合计58.8万元。 (2) 人员绩效工资按每月2 000元计算, 14×2 000=28 000元, 全年合计33.6万元。 (3) 车辆保险费用, 每辆1万元, 车辆维修费保养费每辆1万元, 共6万元。 (4) 车辆及设备折旧费:车辆以15年计算, 100/15=6.6万元。设备以15年计算300/15=20万。合计每年折旧约26.6万元。 (5) 体检人员外出开支情况:住宿费、餐费、办公费、燃油费合计26.6万元。上述全年合计151.6万元。

移动医院的意义及检后服务

移动诊疗服务是实现民族地区卫生资源均等配置的钥匙:切实解决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的均等化、实现区域卫生资源合理规划本身存在的矛盾, 就要设法使边远农村群众有平等机会享受到大型医疗设备检查检验等优质医疗资源的服务, 而普遍给基层装备高新设备效率显然是极其低下的, 也是财力不可能承受的。更为重要的是基层医疗机构并不具备与先进设施设备相适应的人才队伍。移动诊疗服务因其具有良好的机动性、环境适应性、配套性等优点, 能够在基层医疗服务机构尤其是乡村医疗服务中发挥“时间可及、成本可及、位置可及、优质可靠”的重要作用。可更好地整合与利用全县各个层面的医疗资源, 有效地提高当地农村人口医疗与公共卫生服务的水平。面向全县的协同医疗服务模式, 通过推进移动诊疗中心的建设, 实现“以信息化为手段、以移动车为载体、以县医院为平台”, 真正让边远山区的人民群众得到优质、及时、满意的医疗服务。亟需进一步加强卫生区域信息化建设, 有效整合县域卫生资源, 为城乡老百姓提供优质的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通过科技惠民项目, 引进先进的移动诊疗技术, 完善提升移动诊疗水平, 通过全民健康体检普惠全县人民。

有效预防控制慢性病和传染病是人民群众健康的保障: (1) 慢性病防治:2012年社区诊断报告表明:全县≥18岁居民通过自报高血压、糖尿病患病情况和初步体检结果等方式相结合, 得出可能被诊断高血压的比例19.3%, 糖尿病的比例2.5%。心脑血管疾病、癌症、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以下简称慢性病) 是影响我县居民健康和生命质量的主要疾病, 同时也是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的疾病。国内外实践表明, 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和社区行动是防控慢性病的有效策略。当前, 打造以“全民健康·全民幸福”为主题的全民健康示范县, 并积极创建“全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 对实现以“健康促小康”、以“小康保健康”的重要战略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龋病和牙周病是普遍存在于我国的一种口腔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定为除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外影响人类健康的第三大疾病。龋病和牙周病因进展缓慢, 在疾病早期难以发现, 因此常常错过治疗时机, 最终引起患者疼痛、影响咀嚼功能、形成残冠残根, 并最终导致牙齿的缺失。除引起口腔疾病以外, 龋病以及牙周病的致病菌还可以通过血液循环引起心血管病、肾病和关节疾病等病症, 有报道甚至与脑卒中有关。 (2) 传染病防治:在以“预防为主”的卫生方针及过去生物医学模式指引下, 传染病防治工作已经取得很大成就, 传染病死因顺位和疾病负担逐年下降。但很多县卫生工作者所面对的传染病防治任务依然十分繁重, 病毒性肝炎、结核的发病率居高不下;结核耐药菌株, 结核杆菌/艾滋病毒双重感染病例明显增多, 传染病防控工作形式依然严峻。相对于中心城市而言, 我国大多数的县类似, 老百姓对肝炎、结核等传染病防治知识缺乏、自我保健意识欠缺、医疗可及性差, 不愿意主动就医, 就医后对于治疗的依从性差;而且基层医务人员文化水平相对较低、信息闭塞、临床经费缺乏、外出交流和培训机会极少、观念陈旧, 使当今我国临床心脑血管病防治指南中的新技术、新理念、新措施都没有真正发挥作用。这就更加剧了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对农村居民的危害。可见, 县、乡和农村地区肝炎、结核等传染病防治的需求很大。

检后服务:全民健康体检后, 本着政府主导全民能够住上好房子、有个好身子、过上好日子的出发点, 检后服务极为重要, 对疾病建议及时治疗, 对平常自身没有发现的慢性病给予健康指导, 讲解其慢性病对身体的危害, 指导在生活中应怎样锻炼、怎样调节膳食结构、怎样服药等, 多方面建设城乡一体的健康干预和防病体系: (1) 全民健康教育工程:广泛开展健康教育, 普及健康知识, 提升健康意识, 培养健康行为, 促进健康生活方式, 减少疾病发生。推进健康教育进社区、进单位、进家庭、进学校“四进”工程, 培育“健康示范社区”达50%以上。以镇 (街) 为单位, 全面抓好本区域的健康教育推进, 抓好“全民健康计划”的规划和组织实施;以社区为单位, 定期持续开展健康讲座、健康课堂;以家庭为单位, 免费发放《健康手册》和健康用品, 全面提升城乡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 全民健康素养进一步提高, 形成良好的健康行为。 (2) 全民健康体检工程:进一步深化全民健康体检, 提高体检费用标准, 增加体检项目, 体检频率向年满40岁以上等重点人群倾斜。通过提供可选择套餐体检服务模式, 通过慢病连续性服务呼叫平台, 定期对患者进行规律的电话随访、自我管理规范化指导和个体化教育。建立多发病与慢性病敏感指标早期检测与电子健康档案建档:实现检测信息与个人电子健康档案、个人健康管理信息自动关联, 提高电子健康档案的更新频次和高血压、糖尿病等多发病、慢性病患者的早期筛查和管理水平, 为发病期诊治提供一体化信息资源。对慢性病、传染病进行有效干预:通过对慢性病患者进行更为科学、规范、便捷、有效的管理、治疗和健康教育, 引导居民以健康方式生活, 预防糖尿病、艾滋病等慢性病及传染病, 建立、完善慢性病、传染病的筛查机制, 对体检、诊疗中发现的慢性病、传染病高危人群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 并接受医务人员的健康指导;对已确诊的患者, 根据患者治疗效果, 有针对性地进行分类干预, 争取实现对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让群众“不生病、少生病、晚生病”的目标。 (3) 全民健身活动工程:进一步抓好公共体育设施的建设完善, 实现全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 m2。在确保安全和不影响教学情况下, 节假日免费开放中小学体育设施。新建“全民健身室”, 并配备相应健身器材, 打造“全民健身示范社区”。社区“全民健身室”实现满覆盖, “全民健身示范社区”>50%。建设运动休闲设施和健康休闲绿地, 建立完善健康绿道、步行交通体系, 增强绿道系统的可及性, 进一步提升运动健身品质。积极倡导徒步、骑自行车等低碳、健康的出行方式,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50%。制定和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业优惠扶持政策, 积极促进全民健身服务业的发展, 不断满足人民群众体育健身需求。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 加强全民健身工作指导, 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达到本区常住人口的1.5‰。 (4) 全民体质检测工程:按照《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国民体质监测工作规定》的要求, 以移动诊疗中心为居民体质检测点, 定期为群众进行科学健身指导, 开展体质健康评定服务, 率先在全国建成全民体质健康服务中心。全县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90%。 (5) 实施蓝天工程:深入开展以扬尘、燃煤、机动车尾气为重点的大气污染整治, 有效控制扬尘污染和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排放。推广使用电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 不断提高大气环境质量。 (6) 健康文化宣传工程:加强健康文化宣传设施建设, 创新健康文化传播手段, 运用报刊、广播、电视、手机、互联网等大众媒体, 注重发挥中小学生的宣传作用, 持续深入开展健康文化宣传。大力倡导和传播以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控制烟酒等为重点的健康生活方式, 使健康文化更好地渗透和融入到群众的日常生活之中, 引导市民积极参与, 努力实现“人人具有基本卫生知识、人人具有基本健康技能、人人具有健康生活方式”的目的。

体检费用:全民健康体检的基础检查成本费主要由县财政分担, 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和 (或) 新农合、医保分担, 以每人70元计算, 全县以10万人计算, 行政单位和企事业单位如果需要更高体检套餐, 可以根据单位具体情况追加, 检后患者在当地医院治疗, 则医院体检收入上千万。经过定期复查居民可以对照自身体检先后的健康状况, 真正实现对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让群众“不生病、少生病、晚生病”的目标, 让群众得实惠、让政府得民心、让医院得发展。

讨论

广东移动:基层管理模式新变革 篇11

应势而为的选择

开展“活力100”卓越班组建设,是集团企业文化和战略管理落地的必然要求。在集团公司总体战略和企业文化的指导下,广东公司形成了较为全面和完善的管理体系,包括战略管理体系、基础管理体系、基层管理体系三个组成部分(见下图),通过近年来构建TL9000、ISO14000和OHSAS18000综合管理体系,导入卓越绩效模式(PEM),荣获了全国质量奖,打通了企业发展的主动脉。

然而,如何让集团战略文化和主动脉工程落地,尤其是落到班组这个执行层,以促进企业发展,这是摆在广东公司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班组是卓越绩效的基本承担者,班组管理是企业基础管理金字塔的塔基。企业战略与文化的落地、各项管理工作的落实推进,都必须以加强班组管理为落脚点。因此,要促进企业管理微循环,就需要我们将管理深化的视角延伸至基层班组管理。

开展“活力100”卓越班组建设,是分形组织管理的必然要求。1992年,德国的瓦内克提出了分形公司(Fractal Company)的概念,它借用分形几何中局部与整体相似,系统是部分按某种规律组合的基本思想,将企业系统中的子系统或各个部门、甚至每个员工都视为一个分形元;认为复杂的制造系统可以划分成简单的分形单元,这些分形单元的结构和功能与整体的结构与功能具有自相似和自组织特性。

具体到广东公司,那就是“班组强则公司强,班组优则公司优”,基层班组就像企业的草根阶层,看似平凡却拥有顽强的生命力,只要活力被激发,只要有阳光、水、土壤和大树,就能共同奏响和谐的生态乐章,企业这颗大树会因为草根的滋养而变得更加青翠、繁茂,草根也将在大树的掩映下茁壮成长。

针对全公司3000个基层班组,公司提出了“文化到员工、管理到班组”的总体原则,希望能够将管理深化的视角延伸至基层班组管理,将各种班组管理的理念和管理方法落实到班组,通过打造卓越的班组打造卓越的公司。

开展“活力100”卓越班组建设,是软化组织的必然要求。随着企业迅猛发展,管理的环节与层级增多、管理的跨度与难度增大、管理的内涵与流程越来越复杂,企业也逐步成长为一头庞大的恐龙,过去单纯依靠从上至下、逐层传达的传统管理方式,已经严重阻碍了企业前进的步伐。

扫清企业发展障碍,软化企业组织,改变管理模式,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而软化企业组织,就需要推动上下互动、左右联动和企业横向网络化与纵向扁平化管理,需要加强班组管理,充分发挥基层班组的创造性。

开展“活力100”卓越班组建设,是互联网运营管理转型的必然要求。互联网成为整个时代的大背景,是经济全球化和世界扁平化的最基本的动力。特别是在Web2.0时代,用户既是网站内容的消费者(浏览者),也是网站内容的制造者,它注重用户的交互作用。互联网企业成为通信企业的新型竞争对手,竞争格局重新塑造,市场游戏规则正在改变,对企业内部运作和基层管理提出了新要求,要求公司吸纳互联网文化与精神,实现企业管理的“开放、参与、公平、共享”,把公司打造为信息化的先进用户,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管理的全员参与和分享。

进入新世纪,80后员工正在成为公司员工的主体,他们有知识、有想法、有激情,需要公司将管理方式由说教式转化为参与式、互动式,即要突破从上至下、命令传达式的管理方式,确立基层在企业的主角地位;既有自上而下的执行,又有自下而上的互动,充分发挥基层班组的创造性。我们通过班组建设,就是要改变班组传统管理模式的随意性和松散性,将国际化管理理念和科学的管理方法充分传播出去,实现班组的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自我优化,发挥全省3000个班组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发掘和培养基层管理人才,不断推动企业发展和进步。

因地制宜的实践

鉴于以上背景,广东公司立足于提升基层班组管理水平,以公司战略与文化落地为目标,通过构建班组管理规范、推广班组管理方法、建设博客交流平台、实施班组积分体系、组织班组自评提升、促进知识协同管理,实现“文化到员工、管理到班组”,让员工激情工作、快乐生活,推动班组高绩效管理。

具体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班组建立十大制度,推动公司管理体系全面落实。通过班组计划管理,使班组年度计划承接公司、部门年度计划,实现战略从公司到班组的层层分解。通过班组文化管理,以“口号、图腾、文化墙”等方式,将公司核心价值观落地到班组。通过班组沟通、激励、创新等管理活动,实现公司管理体系的全面贯彻和落实。

普及以“五个一”为重点的百大管理方法,提升班组自我管理能力。公司编写了班组建设卓越指南,重点介绍了 “创新提案、QC小组、信息化体验、学习互动会、兴趣小组”等百大管理方法。班组结合实际情况,在指南的指引下,自主构建了班组十大制度,为班组自我管理提供了规范保障。

组建班组博客,推动公司信息互联和情感互联。班组将制定的十大制度及其执行情况、班组管理案例、学习心得与工作情况,展示在自己的博客上,从而实现班组成员对管理的即时参与、全省班组之间的即时分享。公司管理层可以跨越时空,通过电子穿越博客,了解班组情况。博客已成为中高层与基层互动的虚拟现场,受到全体员工的高度欢迎,已经成为全省最大的电子应用平台。开通一年来,登陆人次超过1000万,发表博文240多万篇。

设计积分体系,量化班组建设过程及其成果。全省前后台班组的管理水平和绩效水平,有了统一标尺,让“3000个班组管理看得见、说得清”,推动了班组的标杆学习。同时,比照货币发行,将积分兑换为班组活动经费,为班组开展各项活动提供了保障和激励。

参照全国质量奖评奖标准即卓越绩效模式评价准则(PEM),总结提炼了班组层面的卓越绩效管理模式-GPEM模式,分七个核心问题为班组提供了自评改进的工具。同时,公司根据GPEM标准,评选卓越班组,为全省班组的改进提供榜样和模版,推动班组十大制度的改进与管理的落实。

创新全员知识协同管理模式,提高班组工作效率。通过有效的激励和制度手段,使员工愿意总结分享自己的知识;通过搜索、WIKI等手段,使员工对内部知识能够有效检索与定制;通过主题攻关,形成了知识的主题关联。

因文化优的硕果

经过近两年的实践,班组管理取得了一定成效,拉近了中高管理层和班组间、班组与班组间、战略任务与班组间、模范班组和普通班组间的距离,有力地推动了战略与文化的落地,营造了优质的微观人文环境,初步实现了班组“自主、自动、自发”的高绩效管理。

经济效益明显。班组管理改进了网络质量,提高了服务水平,推动了员工创新执行能力的提升,保证了公司战略任务的完成和企业持续发展。2007年全员创新提案高达6万多条,优秀创新提案110个,成立QC小组2500多个,形成350多个科技项目研究,取得多项优异科技成果,在各级单位获得相关荣誉。如:长短信研发、SIM卡池等成果在集团公司奖项。

管理质量提升。基层管理模式变革普及了先进的互联网文化理念,推动了基层班组管理模式从命令下达、说教式到上下互动、参与式的转变,促进了中高层及全员的情感互联和信息互联;形成了GPEM管理模式,评选了百大卓越班组和班组长,形成了卓越班组管理标杆;员工敬业度有效提升,已从46%提升至58%。

同时,推动了基层班组活力曲线的平移,实现了班组“激情工作”、“快乐生活”的有效平衡。

企业软实力增强。广东公司班组管理模式与实践,荣获 “全国十佳企业管理案例奖”。GPEM模式建设成果在 “全国卓越绩效模式交流大会”进行交流,GPEM模式即将列为中国质量协会的内部标准,并将逐步推向全国。

在广东公司21个市公司、6大客户服务中心、3000多个班组、30000多基层员工、1000多位中高层管理者积极努力下,班级管理模式实践受到了社会青睐,200多家单位“走进中国移动”进行交流学习;北京、辽宁、湖南、福建等兄弟公司也前来学习取经。北京公司罗玉芝副书记高度评价广东公司班组建设:“丰硕的成果令人震撼,班组产生了势不可挡的活力。”

大唐移动:走网络智能管理之路 篇12

如何来管理这个现已很庞大, 将来会更加庞大的网络?大唐移动技术研究部总监徐敬涛在论坛上表示, 从运营需求来讲, 运营商面临两个主要的需求, 第一是要降低系统的运营成本, 第二是减少人工干预。未来网络发展的方向是网络的自配置和自优化, 也就是网络自己来管理自己。在这个方面大唐移动提出了两个解决方案, 第一个是网络自优化的解决方案, 就是ANR (自动邻区关系) 。第二个解决方案是网络精细化管理DPI (深度高分析技术) 。这两个解决方案可以进一步使运营商的网络能更加智能化。

目前运营商网络缺乏一个完整的网络邻区优化系统, 网络自动化管理程度需要进一步提高。徐敬涛介绍, ANR工具的实施推广将TD网络的邻区优化分析工作效率大大提升, 并将网络优化工作向智能化、自动化方向发展的探索提升到一个新高度。以一个2000个站的中型网络为例, 在优化成本上, 一套ANR系统可以每天节省人力成本为42人。以中级工程师每天300元的成本, 高级工程师每日500元的成本, 该系统每日的基本效益是15000元, 全年效益在547.5万元。另外, 优化效率也提高近百倍。

上一篇:电化学除盐下一篇:高中语文诵读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