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宣教

2024-06-27

科普宣教(精选3篇)

科普宣教 篇1

湿地公园是指以湿地良好生态环境和多样化湿地景观资源为基础, 以湿地的科普宣教、湿地功能利用及弘扬湿地文化等为主题, 并建有一定规模的旅游休闲设施, 可供人们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的生态型主题公园[1]。湿地公园作为一种特殊的公园类型, 科普宣教功能是保证其健康发展的重要功能之一[2]。国外湿地公园的建设普遍注重其科普宣教功能, 公园中会采用新奇的设计引导游人感知湿地、了解湿地。我国江西修河国家湿地公园通过湿地微缩园、湿地植物园、湿地探索体验园、湿地宣教长廊和湿地净化功能展示项目的室外形式, 以及湿地博物馆、湿地宣教中心和湿地水族馆的室内形式, 构建了湿地生态文化科普宣教的基础设施平台[2], 在湿地科普宣教方面做了积极的探索。但是当前国内湿地公园科普宣教规划在形式及内容方面比较薄弱, 建设同质性较高, 对于游人的吸引力不足, 科普效果降低。该文以阳澄湖半岛湿地公园为例, 从科普宣教规划和科普宣教形式两方面进行探索和研究, 以期为我国湿地公园科普宣教规划设计及宣教内容提供参考。

1 湿地公园科普宣教规划

1.1 宣教区的布局

湿地公园一般包括恢复重建区、保育区、合理利用区和宣教展示区等区域[3], 各区域承担的功能各不相同。保育区可供开展保护、监测等必需的保护管理活动, 不得进行任何与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和管理无关的活动。恢复重建区开展退化湿地的恢复重建和培育活动。宣教展示区结合各个区的功能开展湿地服务功能展示、宣传教育活动。合理利用区可供开展生态旅游以及其它不损害湿地生态系统的利用活动。管理服务区供湿地公园管理者开展管理和服务活动。但是在湿地公园中科普宣教区不应该成为一个与其它区域明显隔离的功能区域, 而是融入到其它区域中, 结合不同功能区设定针对性的科普宣教内容, 而且宣教活动需要的设施和场所也应根据不同功能区域特定设置, 比如恢复重建区和保育区生态敏感度较高, 宜采用木栈道或空中长廊的形式组织特定的游览路线, 展示湿地生态系统和湿地生物多样性, 尽可能地对湿地进行保护, 使游人在欣赏自然生态美景的同时, 了解相应的科普知识。其中, 合理利用区及管理服务区的敏感度相对较低, 可以开展湿地讲堂、游览休闲活动。

1.2 整体结构规划

湿地公园的规划结构可以理解成点、线、面的结构, 这种结构方式起着引导游人活动的作用。

“点结构”即为湿地公园中的游人活动聚集点, 如湿地博物馆、生物观察站和生态展示廊道等。这些点结构是整个湿地公园中科普宣教的最优场所, 游人在此的逗留时间相对较长, 活动程度较为密集。

“线结构”即为连接点的线性空间, 与游线结合引导游人行进的活动空间, 同时也是自然体验空间和湿地公园的线性展示空间。

“面结构”即为湿地公园中所有景观的结合空间, 是湿地生态系统整体性的展示, 也是体现湿地风貌的重要内容。

1.3 循序渐进引导

所谓循序渐进原则, 就是以湿地公园功能布局为基础, 引导游人接受湿地公园的科普宣教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即结合湿地公园功能分区, 从入口到不同功能分区进行引导型宣教规划, 宣教内容由浅及深, 由普遍到特定, 针对湿地公园各功能分区的自身特色, 向展示湿地公园不同功能分区特点及其生态作用, 通过游人自身体验, 在感知之中达到科普宣教的目的。

2 湿地公园科普宣教内容及形式

2.1 科普宣教内容

湿地公园科普宣教的内容主要包括湿地生态系统、湿地生物多样性、湿地文化、湿地保护及建设生态技术等内容, 可以通过博览展示、解说系统以及参与体验等方式进行。

2.2 科普宣教方式

2.2.1 博览展示 (形式、特点)

(1) 展板:展板的形式大多数以规整的方形、圆形为主, 主要用于介绍湿地知识和法规、生态技术、湿地农业文化和历史民俗文化等, 其特色是能够便于人们有逻辑性地浏览。 (2) 多媒体 (影像、声音) :多媒体一般设立在游人入口处、展示入口处和重要景点位置等, 能够给人生动、明了的印象。 (3) 模型展示:模型展示一般用于展示馆, 展示湿地生境、湿地动植物和生态技术等, 该方式具有仿真、明了的科普效果。 (4) 虚拟场景展示:利用高科技手段仿真模型以及虚拟场景, 模拟湿地生态系统运行及其它场景, 生动、逼真、直观, 也便于理解。 (5) 实物展示:针对动植物、生态技术等进行实物展示, 如对湿地鱼类的观察可建立水族馆和水下博物馆等;对于湿地鸟类、昆虫类, 可设立观鸟台或者观鸟屋;鸟类、昆虫和鱼类等均可制成标本, 供游人细致地观察了解。

2.2.2 解说系统

湿地公园的解说系统包括牌示系统、导游解说系统、声像展示系统、出版物解说系统、实物展示系统及参与体验系统等[1]。解说内容可以采用室内展示和室外展示相结合, 分别借助以图片、光电技术、视频、人工模拟、实物展示等方式, 采取被动接受和主动参与相结合的形式。解说的内容包括与湿地相关的各项内容, 重点应以湿地功能及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宣教为主。

2.2.3 参与体验

参与体验是指通过一系列的设计, 让游人亲身体验湿地的各类活动[3,4], 主要形式有两种:湿地探险体验以及湿地试验体验。 (1) 湿地探险体验:设置一些具有趣味性的小游戏, 吸引游客积极参加, 使游客在游戏中学习到关于湿地的知识。 (2) 湿地试验体验:针对湿地不同特点, 设置一些简单易行的小试验, 让游客亲身进行相关试验, 切身感知湿地功效, 其科普效果则更佳。

3 案例分析———阳澄湖半岛湿地公园科普宣教规划设计

3.1 项目概况

阳澄湖半岛湿地公园位于阳澄湖半岛内, 由两部分组成, 一区莲池湖湿地公园, 用地面积68.94hm2, 其中水面面积35hm2, 以人工湿地为主;二区湿地植物园, 用地面积11.84hm2, 以湖泊湿地为主 (见图1、图2) 。

阳澄湖半岛湿地公园分为4个区, 分别为:保育区、恢复重建区及合理利用区和管理服务区 (见图3、图4) 。该规划改变常规单独设置宣教展示区的方式, 采取在保育区、恢复重建区、合理利用区等适合场所分别设置宣教展示设施, 展示与各功能区相关的湿地知识, 开展具有特色的湿地体验及观测活动, 加强湿地知识科普宣传和教育。

3.2 科普宣教方式

3.2.1 博览展示

湿地科普展示包括对阳澄湖半岛湿地的历史、成因和特色, 运用展墙、电子屏及标志牌的形式进行介绍, 湿地动物的展示方式有标本展示、模型展示和实物展示, 展示对象包括湿地生态系统以及地域性的湿地生物等。

阳澄湖半岛湿地公园一区以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展示为主, 通过各种形式展示人工湿地的利弊;二区为植物园, 以自然湿地为主, 主要展示湿地植物群落, 包括浮水植物、沉水植物和挺水植物等, 向游客展示其名称、习性和功能等, 同时介绍与之密切相关的其它生物群落。

此外, 阳澄湖历史悠久, 具有独特的蟹文化和吴文化。利用当地的传统文化节日如阳澄湖蟹王节、渔歌文化节和开鱼节等, 举办湿地主题节, 进行湿地科普宣教, 是扩大宣教的良好契机[5]。

3.2.2 解说系统

阳澄湖半岛湿地公园的解说系统主要采用的形式有:解说标志牌、解说图册、多媒体解说 (幻灯片和视频、科普导游解说) , 其中科普导游解说包括专业人员解说和电子解说。阳澄湖半岛智慧社区的建设将为湿地公园科普宣教提供更为方便、快捷的解说系统, 比如微信和二维码扫描等途径可更加快捷地获取更多科普知识。

阳澄湖半岛湿地公园解说内容包括:湿地类型介绍及阳澄湖成因、湿地净化水质的功能以及湿地水质净化效果和湿地公园动植物资源等。根据湿地不同分区设定针对性解说, 如湿地成因、历史和建设背景及其特点, 不同的湿地生境的生物多样性、水质特性和植物群落特点等。

3.2.3 参与体验

在湿地公园游人参与体验方面, 规划设计湿地探险类小游戏, 让游人在游戏的过程中了解湿地。如在游客中心播放与湿地相关的影片, 针对儿童设立湿地游戏室便于儿童安全参与并了解湿地;在游线中结合湿地不同功能区域设置探索及发现等问题或游戏, 引发游人的兴趣及观察;针对一区、二区不同的特点, 为游人提供简便易行的湿地小试验活动, 如湿地的水质净化、污染物降解以及生物多样性观察记录, 对人工湿地与自然湿地的水质进行测定等。

3.3 科普宣教规划

3.3.1 科普宣教区布局

与一般湿地公园不同, 阳澄湖半岛湿地公园的科普宣教区融入其它功能分区布置。因此, 科普宣教规划要根据不同功能分区敏感度程度进行布局。布局方式主要考虑人工构筑物的布置形式以及对人活动空间的限制两方面。阳澄湖半岛湿地公园中的展示设施、观测设施和体验设施等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湿地内部的生态小环境。在恢复重建区和保育区内, 湿地生态系统较为完整, 生物多样性较为丰富, 敏感度相对较高。在人工构筑物的布置形式方面, 通过建设湿地木栈道、生物观察站和空中走廊等引导游人对湿地动植物进行观察研究。在限制游人活动方面, 可针对阳澄湖半岛湿地公园中的珍稀物种的繁殖区设置禁入区, 针对候鸟以及繁殖期的鸟类活动区设立临时禁入区。合理利用区和管理服务区湿地敏感度相对较低, 可安排游览体验活动, 如趣味游戏、民俗体验、生态技术试验、渔业体验和农业耕作体验等项目, 尽量减少对湿地整体生境的干扰和破坏。

3.3.2 整体结构规划

阳澄湖半岛湿地公园科普宣教中的“点结构”即为各个科普展示区和体验区, 是进行重点展示的景点和游人参与体验的场所。“线结构”即为园路、廊道、木栈道和桥等各个景点的联结结构, 引导游人在湿地环境的游览路线。整个阳澄湖半岛湿地公园构成一个完整的“面结构”, 游人在整个湿地生态环境中能够全面地感受到阳澄湖湿地, 尤其是能够更好地接受关于湿地科普宣教内容, 加强自身对于自然的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见图5、图6) 。

3.3.3 循序渐进引导规划

阳澄湖半岛湿地公园的科普宣教规划遵循循序渐进引导的原则, 以展示阳澄湖半岛自然湿地和人工湿地特色为主, 延循“阳澄湖半岛湿地成因及功能———半岛自然湿地与人工湿地特色对比———湿地生态感知”线索在不同功能区设定针对性的科普内容, 形成湿地故事序列, 展示湿地特定生态系统、湿地生物多样性、不同湿地环境水质对比等。首先, 向游人介绍湿地的基本知识以及阳澄湖半岛湿地公园的风貌、成因和历史等基本概况;其次, 向游人介绍湿地公园的自身特色, 如一区人工湿地与二区自然湿地的对比、湿地独有的民俗文化、渔业文化、动植物多样性和生态技术等;最后, 引导游人进行原生态感知, 感受阳澄湖半岛独有的湿地风光。与此同时, 该科普宣教规划体现了遵循人类的认知规律, 即“了解—熟悉—体验”, 有助于加强科普宣教的效果。引导游人切身感受湿地的作用, 从而参与到保护湿地的行动中。

4 结论

湿地公园作为湿地保护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 利用其良好的生态系统、生态文化、历史文化和人文景观, 结合科技手段, 对大众进行科普宣教。该文以苏州阳澄湖半岛湿地公园为例, 对湿地的科普宣教内容和形式进行了规划设计, 并探讨了其具体的实施方案。通过在湿地公园内开展各项科普宣教项目和活动, 向大众宣传湿地知识, 提高其湿地保护和环境保护意识, 并让更多的人积极参与到湿地保护工作中[6]。

摘要:湿地公园科普宣教规划的主要目标是宣传湿地功能价值、普及湿地科学知识、弘扬湿地文化。从科普宣教规划和形式两方面入手, 以苏州阳澄湖半岛湿地公园为例, 探讨湿地公园科普宣教规划设计的具体实施方案, 其中, 规划方面分为科普宣教布局、整体结构规划和循序渐进引导规划, 形式方面主要分为博览展示、解说系统和参与体验, 实施方案旨在提高人们对湿地和环境的保护意识, 让更多的人积极参与到湿地保护工作中。

关键词:湿地公园,科普宣教,规划设计,阳澄湖半岛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湿地公园[EB/OL].2014-01-15.http://baike.baidu.com/view/709357.htm.

[2]但新球, 吴后建.湿地公园建设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9.

[3]栾春凤, 林晓.城市湿地公园中的人类游憩行为模式初探[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 (1) :76-78.

[4]LY/T1755-2008.国家湿地公园建设规范[S].

[5]但新球, 冯银, 但维宇, 等.湿地公园宣教与展示设计:系统构架与技术措施[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2011 (3) :36-40.

[6]邓侃, 但新球, 王隆富, 等.我国湿地公园的主导功能与建设要求[J].湿地科学与管理, 2011 (1) :40-44.

科普宣教 篇2

二00六年我县畜牧系列应急管理工作按照国家、省、州的部署,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履行应急管理职能,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现汇报如下:

(一)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一是县委、县政府越来越重视应急管理工作,对建立健全动物防疫预警体系和应急机制,提高

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疫情的能力,高度重视,作出了全面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成立了由县领导任组长的动物疫情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动物疫情应急处置工作的领导,为妥善处置动物疫情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保证。二是县局领导认真贯彻县委、县政府的部署,加强了对动物疫情应急管理工作的领导,增强对重大动物疫情应急的敏锐性,加强了应急管理工作,及时、快速地组织对重大动物疫情事前、事发、事中、事后各个环节的应急处置。一些疫情发生后,县局领导亲自赶赴处置一线,指导协调应对工作。2006年在东南亚及我国部分地区发现禽流感疫情时,县局和各部门反应敏锐,迅速启动预警机制,并及时发布有关信息,通过新闻等主流媒体对高致病情禽流感进行宣传,消除了公众的恐慌心理,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二)不断完善应急预案和快速反应应急机制。2005年我县按照国家、省、州的要求和统一部署,从我县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制订了既符合客观实际又具有操作性的动物疫情应急预案(《荔波县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预案》、《荔波县家畜口蹄疫应急预案》),2006年根据《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其它法规和群众意见不断完善。并根据应急预案建立了应急机制,一是设立“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县畜牧局,与省、州指挥部对接运行。二是进一步规范了动物疫情报告工作,实行专人值班,接收、报告动物疫情,疏通理顺了动物疫情信息发布渠道,进一步规范了动物疫情信息报告和预警发布工作。加大对动物疫情信息监测和传递网络建设。三是建立了应急联动机制,县直各部门之间之间加强了协同配合,做到有效组织、快速反应、高效运转、临事不乱,共同应对和处置重大动物疫情。建立了畜牧、公安、疾控、卫生、民政、交通等职能部门的协同联动机制。四是加大了应急保障力度,为妥善处置各类动物疫情,最大限度地减少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损失,县财政加大了对动物疫情应急管理的投入,提供经费保障,建立应急物资储备库,配齐应急所需应急物资。五是组建了动物疫情应急预备队伍,根据应急管理工作需要组建了应急预备队和应急专业技术队。

(三)广泛深入地开展应急宣教、培训和演练工作。做好应急管理工作必须动员和依靠群众,让群众积极有序地参与到应对重大动物疫情中来。由于广大群众应急知识掌握不多,应急管理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必须加大应急管理宣教、培训和演练工作力度。

一是要加强应急宣教。2006年,县局以重大动物疫情应急知识普及为重点,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宣教活动。通过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新闻媒体开展应急预案的解读宣传。开展动物疫情安全知识进农村、进养殖小区、进规模养殖企业活动,今年共开展活动6次,把重大动物疫情应急管理知识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针对我县较常见的一般动物疫情和危害程度,今年共组织编写动物疫情简报14期分发到各乡镇、养殖户手中。开展05快捷服务动物疫情应急管理专题,向全社会广泛宣传普及动物疫情安全知识、应急管理知识、预防知识、报告知识活动,分发宣传资料8000余份,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预防为主、应对有力,全社会防范动物疫情的良好局面。县局在“荔波畜牧”网建立设置了应急管理网页,大家可以充分利用这一平台,交流应急管理工作情况。

二是要加强应急培训。由县政府牵头,以应急预案为蓝本,各级各部门根据本单位实际、不同行业、不同岗位的特点,制定培训计划,建立多元化的培训课程体系。县局根据《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和应急预案分工内容编写培训教材,通过不定期举行短训班或专题研讨班的形式进行培训,今年县局共举行培训班28期,对全局职工干部83人、村级畜牧兽医员110人、疫情观察员170人、养殖户2200人进行应急知识培训。

三是搞好应急演练。县政府组织县直各部门加强应急演练,于今年2月份在玉屏镇组织了一次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应急演练,这是最好的应急培训方式之一。演练工作精心组织,注重实效,不走过场。演练时,按照预案全过程组织进行,每个环节都要实施到位,指挥机构、救援队伍和社会公众全方位参与。演练后有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真正达到落实预案、磨合机制、锻炼队伍的目的。

(四)下一步打算。我县动物防疫应急管理工作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一是预案体系不完善,操作性不强,缺少培训和必要的演练。二是信息报告不及时,个别单位和个人存在漏报、迟报、瞒报动物疫情

现象。三是应急资金投入不足,宣传、培训不到位。四是宣传演练不到位。结合我县实际,全面推进我县重大动物疫情应急管理工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1、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制。构建一个完整、可操作性强的应急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应急管理领导机构、工作机构和办事机构,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加强应急保障体系建

设。应急预案要覆盖应急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要做好风险分析和应急资源普查、整合工作,要明确回答事前、事发、事中、事后谁来做、怎样做、何时做、以什么资源做,要在应急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改进。

2、健全完善应急运行机制。一是健全监测预警机制。二是加强疫情报告工作。三是加大应急平台和信息网络建设力度。四是进一步健全应急协调联动机制。

3、抓好应急法制建设。根据《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和其它法律法规,使应急管理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是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保障。

4、继续深入地开展应急宣教、培训和演练工作。增加资金投入并纳入县财政预算,加大应急管理宣教、培训和演练工作力度。

科普宣教 篇3

关键词:电子信息化,科普,宣教

科普事业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 开展科学普及宣教工作是当前我国进行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科学技术普及在社会发展中与时俱进, 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内涵, 随着互联网电子信息技术和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 新技术新信息的传播由原来的点对点转变为点对面, 突破了传统的宣教模式。科普宣教员应从新定位自己的工作方式, 利用网络媒体的信息渠道, 做好宣教工作。

1 当前科普工作中应运用电子信息技术方法, 实现全方位的宣教

互联网等电子信息技术的普及, 是新时期社会高速发展的结晶, 传统的科普活动, 如科学养生、健康讲座、卫生医疗、科技培训, 后来又有了科技活动周、科普日、科普之冬、科普大篷车开进学校、农村科普大集、科普益民服务社区等等, 科普宣教人员都站在了工作的前线。当前, 多种渠道、多层次、多方向的宣教已经不是科普宣教人员的专利, 许许多多的普通百姓都运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手段主动加入到科普宣教的工作当中, 并主动参与此项工作, 科普宣教工作, 也体现了多元化的形式。作为科普宣教工作的专职人员, 我们更应该借助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春风, 借助网络大潮中的海量数据, 互助性和即时性, 选择实用性强, 容易被群众掌握的科普类数据, 解决并填补了科普信息数据来源局限的问题, 极大的方便了科普宣教的工作方式。截止到2013年05月, 中国科协所属167个全国性学会, 其中138个成立了科普工作委员会。科协机构已经形成从中央到地方有系统的最完善的科普组织。中国科协由全国学会、协会、研究会 (以下简称学会) 和地方科协组成。地方科协由同级学会和下一级科协及基层组织组成。组织系统横向跨越绝大部分自然科学学科和大部分产业部门, 是一个具有较大覆盖面的网络型组织体系。目前, 中国科协主管的全国学会共198个, 其中中国科协团体会员有181个, 包括理科学会42个、工科学会68个、农科学会15个、医科学会25个、科普和交叉学科学会31个。地方科协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科协, 市 (地) 科协和县科协, 总计3141个, 其中省级科协32个, 副省级、省会城市科协32个, 地市级科协381个, 县级科协2696个。此外, 还有大量科协基层组织, 如乡镇科协 (科普协会) 3.1万多个、农村专业技术协会9.4万多个、企业科协1.3万多个、街道科协近8400多个、高校科协550个。由些可见, 科普网络发展至今, 已形成了全国性的大网络即大科普的格局。目前, 传统科普形式受到了强大的冲击, 为丰富传统科普宣教模式提供信息的来源, 成为当前首要的任务。互动性极强的电子信息技术下的互联网格局为此提供了新的工作方法。由平时点对点的宣教变成与形式更多的点对面的互动式沟通, 这样使科普宣教工作更直接、更生动、更具影响力。

2 科普宣教工作人员要合理使用数据信息, 把握数据信息准确性

互联网络上丰富的多媒体信息等资源, 使得科普宣教人员看花了双眼, 网络信息有它的海量性, 同时也有它的不规范性、和不严肃性等特点, 互联网、电子计算机、信息技术是一个具大的媒介, 地球上每一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喜爱, 即时的下载或上传数据, 随意地发布信息, 这其中就有一些缺乏科学依据, 不可靠、不真实、虚假的数据信息存在。但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多面性, 做为专职科普宣教工作者的我们应该加强理论学习, 掌握准确的判定信息的方式和方法。作为一名科普工作者。在利用网络信息时一定要睁大双眼, 辨别信息的可用性, 不能随手拿来就做宣教讲解, 这是一种责任和义务, 要要牢记这一点, 要有一种使命感, 要服从科学的态度和方法, 要从大局出发, 要时刻保持警惕性, 对待互联网上出现的新信息、新技术等, 我们不能使用“拿来主义”立刻使用它, 而应当把这些看做成一种素材, 待经过严的格核实后, 在经过修整打包等相关处理后, 才可以使用。这样既能保证数据信息的真实性, 又能体现出互联网宣教模式的时效性, 所以科普工作人员应当付出更多的辛劳和汗水。科普宣教的内容既要做到表达精准, 又要做到感人心肺, 所以宣教员要注意培养自身的这种能力, 增强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同时在细节问题处理上也要起到画龙点睛, 撰写出让普通老百姓能看懂的科普成果, 展现互联网电子信息化科普模式的同时也要做到通谷易懂, 并体出宣教模式的导向作用。

3 通过互联网电子信息技术手段, 实现科普宣教工作格局

互联网和电子信息技术的普及, 让更多的人习惯于从网上获取有价值信息。根据英国《资源与数据》这项数据调查报告显示, 当接受调查的人们被问及日常都在哪里取得相关的科技信息时, 97.2%的人把互联网作为主要渠道来选择, 越来越多的科普活动选择了与互联网有关的手段, 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活动, 把学术研讨、理论与实际知识和普通老百姓的距离拉的更近。机遇就在这里, 科普宣教工作者要合理动用好自己的特殊位置, 把握主动权, 做为新的、更好的新观念的传播者和展示者。运用互联网、电子信息技术等现代化的宣教方法进行日常的工作, 从而使科普成果和内容走向亿万群众, 以其特有的形式起到宣传、教育的作用。

网络世界里具有互动性、资源性、共享性、生动性的特点, 宣教人员可以运用这个特点将传统的报告、讲授、电子板、墙体报等原有方式通过互联网络这一平台, 使其更具快捷化、多层次化, 集影、视、听、说样式与一齐, 让宣教工作在“图文并貌”中完美展现。达到这一点并不容易, 条件和时机一定要把握好, 有准确的选择数据信息, 才能合理编辑栏目内容。要把知识、趣味与服务相容合体, 将宣教理念转化为学习的理念, 将讲解式的学习主体转化为老百姓主动产生学习兴趣, 最终打造成全面的、高效的、优质的服务模式, 发展具有地域特色的互联网电子信息化宣教工作体系。

通过电子信息技术, 合理运用互联网海量的数据资源是社会发展的方向, 也是时代发展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只要运用好这一海量的数据资源, 我们的科学技术普及事业才会又好又快的全面发展, 同时科学技术普及宣教工作的效果才会开展的更好、更扎实。

参考文献

[1]王文茂.对媒体科普宣教的几点思考[J].今传媒, 2008 (11) .

[2]赵维平.对当前科普宣教工作的思考和探索[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7 (3) .

[3]张志敏.对我国大型科普活动社会宣教作用的相关思考[J].科普研究, 2009 (4) .

[4]曹思平.创新科普宣教方式提高公众科学素质[J].科协论坛 (上半月) , 2009 (9) .

上一篇:高师美术理论教学下一篇:培养师范生数学素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