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骨瓣开颅术论文(共9篇)
大骨瓣开颅术论文 篇1
摘要:目的 探讨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 分析我院收治7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资料, 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 (传统骨瓣减压术治疗组) 30例和观察组 (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组) 40例。结果 观察组神经功能、Fugl-Meyer、Barthel指数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 神经功能恢复明显, 肢体功能改善良好, 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关键词:大骨瓣开颅减压术,重型颅脑损伤
重型颅脑损伤是脑外科常见的创伤, 其发生率居第二位, 颅内压迅速增高, 造成继发性损伤较严重, 其致残率、致死率居机体损伤的首位[1,2]。本研究通过对我院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治疗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05年1月至2011年1月脑外科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70例作为本次观察的对象, 其中男性43例, 女性27例, 年龄20~71岁, 平均年龄 (48.5±11.8) 岁, 受伤原因:车祸事故伤害32例, 高空坠落伤害28例, 摔倒伤7例, 重物撞击伤害3例。其中加速性伤害36例, 减速性伤害34例。双侧瞳孔散大38例, 患者单侧瞳孔散大32例。通过CT检查确定颅内血肿位置和损伤情况, 硬膜外血肿并对侧脑挫裂伤28例, 广泛急性硬膜下血肿22例, 广泛脑挫裂伤并颅内血肿12例, 多发性颅内水肿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70例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 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 (传统骨瓣减压术治疗组) 30例和观察组 (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组) 40例, 两组患者性别构成比例、年龄分布、受伤原因、散瞳情况、脑血肿情况等均无明显差异, P>0.05, 提示研究结果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骨瓣减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 患者在颞弓上耳屏前1cm到耳廓上向后上方延伸到顶骨中线, 沿着正中线到前额部发际下, 皮瓣翻向前下。游离骨瓣, 顶部骨瓣旁开正中线矢状窦2~3cm, 如果生命体征恶化可以在颞底部钻孔部位剪开一个硬膜小孔, 先清除部分血肿减压。骨窗前到达额极, 向下到达颧弓, 向后到达乳突前方, 将蝶骨嵴向深部咬除, 显露蝶骨平台和颞窝, 对硬膜外血肿进行清除。将硬脑膜切开, 自颞前部开始切开硬脑膜, 再做一个“T”字弧形切开硬脑膜, 暴漏额叶、顶叶、颞叶、前颅窝和中颅窝, 利于将硬膜下血肿、额部、颞部、顶部挫裂伤、脑内血肿彻底清除。术后放置好引流管。
1.3 观察指标
1.3.1 观察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情况:
神经功能评分标准, 根据格拉斯哥昏迷评分语言、睁眼、运动等项目进行评价, 总分15分, 分数越低神经功能越差, 反之亦然,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评分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1.3.2 观察两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情况:
分别采用Fugl-Meyer评分方法, 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评定采用Barthel指数评分法。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3.0建立数据库, 通过t检验分析,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Fugl-Meyer、Barthel指数评分情况 (表1) , 观察组神经功能、Fugl-Meyer、Barthel指数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颅脑损伤后脑组织中的氧、二氧化碳、酸碱度迅速发生异常性变化, 脑组织氧含量降低, 二氧化碳含量明显增高, 引起化学性的损伤。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是我院较为常用的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方式[3]。其通过显露额叶、颞叶、顶叶, 骨瓣相对较大, 可以有效的缓解幕上横向的压力, 更加有助于小脑幕切迹疝复位, 同时术野清晰, 利于对硬膜下、硬膜外血肿清除, 尤其是充分消除脑干和周围脑池、动眼神经及血管的受压, 对脑干及周围血液循环更好的恢复。另外大骨瓣开颅减压术范围广, 位置低, 减压后能够更充分的将疝囊组织复位, 减轻脑组织缺血性损害, 防止神经系统不可逆损伤。本研究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 (传统骨瓣减压术治疗组) 30例和观察组 (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组) 40例, 结果表明, 观察组神经功能、Fugl-Meyer、Barthel指数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提示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可以更加有效的为颅内减压, 骨窗大、手术位置较低, 可以明显的解除前、中颅底窝底水肿对侧裂区血管的压迫, 清除坏死脑组织更加彻底, 利于术后神经功能和肢体的恢复。综上所述, 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 神经功能恢复明显, 肢体功能改善良好, 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参考文献
[1]袁勇, 仲桂霞, 通格拉, 等.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体会[J].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 2009, 6 (6) :354-355.
[2]王正锐, 李平, 高永清.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95例分析[J].山东医药, 2009, 49 (30) :55-56.
[3]郭宇林, 李燕革, 兰学英.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在严重对冲性颅脑损伤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 2009, 6 (13) :254.
大骨瓣开颅术论文 篇2
【关键词】 标准大骨瓣开颅术;重创;颅内血肿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025-02
重型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常见的临床疾病,常伴有大面积脑挫伤及急性颅内血肿,需行开颅手术进行治疗[1]。由于颅脑损伤会伤及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因此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而选用常规骨瓣开颅术视野暴露不充分,颅底病灶及出血不能有效缓冲颅内压升高的情况[2]。本研究选用标准大骨瓣开颅术对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所致颅内血肿进行治疗,患者的颅内压得到有效降低,预后较好,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取2013年6月至2014年8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所致颅内血肿的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和治疗组46例,其中对照组男性29例,女性17例;年龄21-58岁,平均年龄(39.7±1.3)岁;交通伤21例,坠落伤8例,钝器伤7例;道格拉斯评分(GCS):<3分9例,3-5分16例,6-8分15例,9-11分6例。治疗组男性27例,女性19例;年龄19-56岁,平均年龄(38.9±2.1)岁;交通伤19例,坠落伤9例,钝器伤8例;道格拉斯评分(GCS):<3分6例,3-5分18例,6-8分17例,9-11分5例。所有患者均符合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诊断标准[3],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开颅手术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标准大骨瓣开颅手术进行治疗,具体治疗措施如下:治疗组头部向对侧偏转45°,取颧弓上缘及耳前约1.0cm处作切口点。沿发际线边部级耳廓上部到乳突上级,后沿着弧形向上端至患者顶骨正中线等,形成颅骨面积为10.0cm×15.0cm的骨窗。后清除脑内血肿、硬膜下血肿及坏死组织。最后行关颅、缝合、冲洗以及包扎等。
1.3疗效判定标准[4]
痊愈:患者完全恢复健康,身体功能以及智力无障碍,生活能自理;中度残疾:患者部分恢复,但遗留一些精神障碍,生活只能部分自理;重度残疾:患者生命体征恢复正常,但遗留下较重的躯体或智能障碍,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植物生存状态:患者的生命体征恢复正常,但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必须借助他人的帮助才能生活。
1.4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 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比较
治疗组患者的治愈率为34.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7.39%,两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出现难以控制的颅内高压成为患者死亡与致残的主要原因。而临床上治疗的主要方法为手术开颅清除血肿并去除骨瓣减压[5]。相比于开颅减压术,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具有手术暴露范围广,能够充分减压,骨窗位置低的优点,标准大骨瓣开颅术用于严重颅脑损伤患者,能够即时并持久降低颅内压,升高脑灌注压,改善患者的预后[6]。
本研究结果显示,对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所致颅内血肿的患者采用标准大骨瓣开颅手术,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患者预后较好,治愈率高达34.78%,死亡率大大降低,术后患者颅内压降低效果较好。但是标准大骨瓣开颅术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主要是具有较大创伤,较长的操作时间等缺点,因此,对生命体征不稳定或老年病人应该慎重选择。另外一方面,术后遗留的颅骨缺损范围大,颅内正常的生理平衡受到破坏,术后易出现局部脑膨出、软化、囊变等并发症,而且二期颅骨修补困难增大。因此在处理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时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法,慎重选择标准大骨瓣开颅术。
综上所述,对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所致的颅内血肿的患者进行标准大骨瓣手术治疗,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的颅内压,患者术后预后良好,治愈率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任祖东,黎明,李明等. 标准大骨瓣-控制减压治疗特重型颅脑损伤的体会[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4,24(26):103-105.
[2] 熊志云,艾文兵. 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临床分析[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1):78-79.
[3] 张应春,时国兵. 标准大骨瓣开颅与常规骨瓣开颅手术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疗效[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14):8-10.
[4] 秦福创,何国龙,金许洪. 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体会[J]. 浙江创伤外科,2011,16(6):815-816.
[5] 張磊,邹文俊. 标准大骨瓣开颅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体会[J]. 中华全科医学,2012,10(10):1569-1570.
大骨瓣开颅术论文 篇3
关键词:大骨瓣开颅减压术,重型颅脑损伤
重型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常见的急症之一, 其发生率约占全身损伤发生率的20%左右。由于其起病急, 病情凶险, 致残率、致死率较高[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神经外科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5例作为本次观察对象, 其中男性51例, 女性34例, 年龄15~68岁, 平均年龄 (44.5±15.6) 岁, 受伤原因:交通事故伤60例, 高空坠落伤20例, 其他伤害5例。术前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GCS评分:3~5分者33例, 6~8分者52例。单侧瞳孔散大者45例, 双侧瞳孔散大者40例。通过透露CT检查, 确定血肿位置, 硬膜外血肿25例, 硬膜下30例, 广泛脑挫裂伤26例, 颅内多发性血肿4例。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脑室受压, 中线结构有不同程度的偏移, 中线移位>10mm者55例, 中线移位5~10mm者30例。血肿量40~150mL。所有患者均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 依据手术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35例, 两组患者性别构成比例、年龄分布、受伤原因、GCS评分、血肿位置、中线移位、血肿量等一般资料经过统计学软件比较观察分析, 无明显差异, P>0.05, 提示本次研究结果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额颞顶部分骨瓣复位治疗, 根据患者颅内出血、脑挫裂伤级血肿情况, 在颞顶部做一个切口, 去掉6.0cm×8.5cm的骨瓣, 将血肿清除, 对坏死组织进行清除, 对硬膜腔做减压缝合, 术后放置引流管。观察组采用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 患者在颞弓上耳屏前1cm到耳廓上向后上方延伸到顶骨中线, 沿着正中线到前额部发际下, 皮瓣翻向前下。游离骨瓣, 顶部骨瓣旁边切开正中线矢状窦, 如果生命体征恶化可以在颞底部钻孔部位剪开一个硬膜小孔。骨窗前到达额极, 向下到达颧弓, 向后到达乳突前方, 将蝶骨嵴向深部咬除, 显露蝶骨平台和颞窝, 对硬膜外血肿进行清除。将硬脑膜切开, 自颞前部开始切开硬脑膜, 再做一个“T”字形切开硬脑膜, 暴露额叶、顶叶、颞叶、前颅窝和中颅窝, 利于将硬膜下血肿、额部、颞部、顶部挫裂伤、脑内血肿彻底清除。术后放置好引流管。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格拉斯格 (GCS) 预后评价情况。良好:患者术后恢复良好, 患者CT复查无血肿或者出血, 不影响患者生活、工作;中残:患者存在某些神经和精神障碍临床症状, CT复查无血肿或者出血, 患者基本可以自理生活;重残:患者术后意识清楚, 日后生活需要人协助, CT复查无血肿或者出血;植物状态:患者长期处于长期昏迷, 临床症状均无明显改善, 甚至有恶化可能;死亡。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3.0建立数据库, 通过卡方检验分析,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格拉斯格 (GCS) 预后评价情况的比较, 见表1。
3 讨论
近年来交通事故频发, 其伤后颅内高压、脑肿胀、脑水肿导致患者致残率、致死率明显增高[3]。颅脑损伤机理主要是由于局部脑组织氧、二氧化碳级酸碱度异常变化, 脑组织氧含量明显降低, 二氧化碳含量明显增高, 导致脑组织化学性损伤。缺氧还会导致脑细胞、脑组织出现坏死, 甚至可能脑死亡。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是重型颅脑损伤常用的治疗方式。其具有以下几方面优势: (1) 患者骨窗大、手术位置较低, 可以明显的解除前、中颅底窝底水肿对侧裂区血管的压迫, 缓解脑水肿临床症状; (2) 大骨瓣开颅内外均可以达到充分减压, 明显的缓解颅内高压症状, 为颅内代偿提供充分的空间, 清除额颞底区的坏死组织; (3) 手术治疗范围相对较广, 可以对单侧幕上急性颅内血肿、额颞顶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 对额叶、颞前等脑挫裂伤坏死组织进行彻底清除, 从而控制出血和脑脊液渗漏。本研究通过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观察组和额颞顶部分骨瓣复位治疗对照组进行比较, 结果表明, 观察组术后格拉斯格 (GCS) 预后评价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提示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临床效果明显, 预后较好,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毕建海.新改良型去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重度颅脑损伤120例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9, 12 (12) :47.
[2]王正锐, 李平, 高永清.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95例分析[J].山东医药, 2009, 49 (30) :55-56.
大骨瓣开颅术论文 篇4
【摘要】 目的: 探讨亚低温在高血压脑出血大骨瓣减压术后脑膨出治疗中的作用及临床疗效。 方法 14例高血压脑出血大骨瓣减压术后脑膨出患者随机分两组。治疗组7例,早期行亚低温治疗加常规治疗;对照组7例,仅行常规治疗。治疗前后两组都行临床疗效评价和神经功能评分。结果 治疗组前二周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对照组降低(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脑膨出完全缓解。结论 早期亚低温在高血压脑出血大骨瓣减压术后脑膨出治疗中起到重要作用,能显著改善预后。
【关键词】 亚低温;脑膨出;高血压脑出血;大骨瓣开颅
【中国分类号】 R651.1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1044-5511(2011)09-0006-01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the hypothermia in the treatment of encephalocele in 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that treated by standard trauma craniectomy. Methods: 14 cases of encephalocele in 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that treated by standard trauma craniectomy were randomly allocated to two groups, treatment group(7 cases)received conventional treatment plus hypothermia at early stage, while control group(7 cases)only accepted conventional treatment. Stroke scale (NDS)and clinical effect were compared at different time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n two groups.Results: NDS of treatment group decreased at 1,2 weeks(P<0.05).The clinical effects of treatment group was better than control group(P<0.05),and encephalocele was complete remission. Conclusions: The early hypothermia is important in the treatment of encephalocele in 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that treated by standard trauma craniectomy and significantly improve prognosis of encephalocele in 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that treated by standard trauma craniectomy patiients.
【Key words】 hypothermia , encephalocele , 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 standard trauma craniectomy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血压脑出血已经成为老年人重要的突发死亡原因之一。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的外科手术方式趋向微创的今天,对于IV-V级的高血压脑出血并脑疝形成的病人,标准大骨瓣开颅仍为主要选择之一[1],是高血压脑出血的难点,尤其是术后并发脑膨出的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极差。我科自2010年8月至2011年1月对14例高血压脑出血标准大骨瓣开颅脑膨出患者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治疗,其中常规治疗7例,亚低温加常规治疗7例,在脑膨出的防治方面取得了不同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我科自2010年8月至2011年1月高血压脑出血标准大骨瓣开颅脑膨出患者14例。其中男10例,女4例;年龄55-70岁,平均年龄62.5岁。全部病例均经头CT扫描确定壳核外侧出血5例,壳核内侧出血为4例,丘脑出血3例,皮层下出血2例,合并破入脑室者4例。以多田公式计算出血量, 60~80mL者10例,80mL以上者4例。病人发病到手术时间2~10h不等,平均6.3h。所有病例排除由肿瘤、外伤、血管畸形等引发出血,并行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术后经头颅CT检查及临床体征证实脑膨出,生命体征相对稳定。
1.2 治疗方法 两组入院后均给予脱水、降颅内压、营养脑细胞、预防并发症等常规综合治疗,需要机械通气者给予呼吸机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术后2~12h开始用冰毯冰帽降温等亚低温治疗。室内环境温度控制在22~25℃,水温在4~12℃之间;同时给予冬眠合剂:氯丙嗪50 mg、异丙嗪50 mg、杜冷丁100 mg ,每8~12 h肌注一次,每次用1/2~1/3量,并根据病人体温、心率、呼吸、血压及颅内压等情况调整用量。体温维持在33 ~35℃,疗程5~7d。注意监测病人生命体征、电解质及凝血功能等,必要时动态头部CT检查。
1.4 评价指标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二周,对比前后的头部CT及结合临床体征,评价脑膨出情况。并拫据1995年第四届脑血管学术会议通过的标准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2],并进行临床疗效评定:①基本治愈,NDS减少91%~100%,病残程度0级;②显著进步,NDS减少46%~90%,病残程度1~3级;③进步,NDS 减少18%~45%;④无变化,NDS 减少17%左右;⑤恶化,NDS增加>18%;⑥死亡。显效率=(痊愈+显效)÷40×100%,总有效率=(痊愈+显效+进步)÷40×100%。
1.5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0.0进行处理,采用计数资料Χ2检验及t检验。
2 结果 两组患者脑膨出疗效评定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见表1、2)
表1 两组患者脑膨出疗效评定比较(n)
表2 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х±s)
两组治疗前后比较进行t检验,亚低温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随着人口逐渐步入老龄化,高血压脑出血已成为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很高的疾病之一。近几年来,发病的绝对数量呈上升趋势。神经外科手术可以及早止血,清除血肿,缓解颅内压,避免脑出血的继发性损害。对于已经发生脑疝者或者出血量巨大,估计术后可能出现严重脑肿胀或者在手术清除血肿后脑组织塌陷不佳的患者,可以去除骨瓣,宽松修补硬脑膜,以便度过手术后的脑肿胀期。即使是这样,一部分病人还是在术后出现脑膨出[3],手术后立即予以亚低温冬眠疗法,可以有效的预防脑膨出,减轻脑水肿,保护脑组织。本组资料表明,高血压脑出血后使用亚低温治疗的患者,术后再出血的几率明显较对照组低。差异性明显。
脑膨出的原因可能与术中骨窗及减压范围相对不够。对于手术方式的选择及手术部位是能否达到手术最佳效果的关键。采用亚低温(32℃~34℃)治疗为术后脑水肿至脑膨出提供了更多保障。亚低温治疗机制:降低脑组织耗氧量,减少脑组织乳酸堆积;保护血脑屏障,减轻脑水肿;抑制乙酰胆碱、儿茶酚胺以及兴奋性氨基酸等内源性毒性物质对脑细胞的损害作用;减少Ca2+内流,阻断钙对神经元的毒性作用;减少脑细胞结构蛋白破坏,促进脑细胞结构和功能恢复。[4]
本组研究显示,早期亚低温治疗,不仅可以提高治疗效果,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降低死亡率,同时表明在术后脑保护方面也有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爱国 何俊. 高血压脑出血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与微创血肿碎吸术比较研究.中外医疗, 2009 Nov;27:175.
[2] 中华医学会神经分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华神经杂志,1996,29(6):379-382.
[3] 凤军让. 开颅术中急性脑膨出的临床分析和对策.中国现代医生,2010,25:109.
大骨瓣开颅术论文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5月-2013年7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2例, 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41例患者中男32例、女9例, 年龄19~68岁, 平均年龄 (38.49±9.17) 岁;对照组41例患者中男31例、女10例, 年龄18~65岁, 平均年龄 (37.06±8.74) 岁。两组患者基本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2]:经临床检查及脑部影像学辅助检查等均已确诊为颅脑损伤, 伤后昏迷时间超过12 h, 入院时GCS评分低于8分, 出现偏瘫、四肢瘫痪或失语等临床症状, 生命体征出现变化, 通过颅脑CT可见蛛网膜下腔出血, 血肿量超过60 m L, 中线结构出现移位且超过3 mm, 腰穿可见血性脑脊液;详细了解本实验内容, 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符合医学伦理要求。排除标准:心肝肾等其他主要组织器官的严重受损需同时抢救, 出现功能障碍患者, 出现休克的患者, 局部或全身性感染患者等, 以及妊娠、哺乳期妇女。
1.2 方法
观察组患者实施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 患者取仰卧位, 全麻消毒后开始手术, 在颧弓上方的耳屏前作约1 cm切口, 沿耳廓上方向顶骨正中线延伸, 再转向前额部的发际下, 钻孔制作游离骨瓣, 面积约10 cm×15 cm, 将硬膜外血肿清除后放射状剪开硬膜, 暴露颞窝与蝶骨平台, 对硬膜下及脑内血肿进行彻底清除, 有效止血后留置引流管并缝合。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骨瓣开颅术治疗, 患者取仰卧位, 全麻消毒后开始手术, 通过影像学辅助定位血肿及梗死灶位置, 选择相应位置的骨瓣进行开颅减压, 骨瓣大小约6 cm×8 cm, 从开颅处将坏死的脑组织与血肿一并清除, 并缝合留置引流管。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后颅内压水平与GCS评分变化情况, 并使用统计学检验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数据。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手术后颅内压与GCS评分均有明显改善, 且试验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见附表。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手术前比较*P<0.05
3 讨论
颅脑损伤是临床脑外科主要致死疾病之一, 对脑部损伤极大, 即使通过及时有效的治疗仍然会出现伤残及死亡, 调查显示其治疗5年后良好率达50%, 近半数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伤残或死亡, 这也使该病的治疗成为临床关注的焦点[3]。该病主要由外力因素所致, 本组病例的原因主要包括高空坠落、交通事故、钝器击打等, 而损伤情况则包括硬膜下、硬膜外等多处血肿, 以及脑干受损、脑挫裂伤等。
颅内压急剧升高是颅脑损伤导致患者脑部组织严重受损的主要因素之一, 颅脑损伤后颅内压出现快速而持续增高的原因主要包括, 颅内血肿形成占位效应, 脑部组织水肿使脑体积增大;呼吸功能衰竭或呼吸道梗阻等无法进行有效通气而导致体内蓄积CO2, 或引起高碳酸血症, 进而促进脑血管扩张, 颅内血容量快速增加。
常规骨瓣开颅术的骨窗较为局限, 主要为额瓣、额颞瓣及颞顶瓣, 减压效果受到局部限制, 虽然对颅脑损伤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但无法达到快速减压的目的, 同时较小的骨窗也导致无法彻底的清除坏死组织及血肿, 容易造成预后不良, 尤其对于重型颅脑损伤疗效不理想。相关研究结果显示, 局限性骨窗的减压效果没有大骨瓣减压显著[4]。
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因骨窗的范围较大, 能够将额、颞、顶叶及前、中颅窝等予以有效的暴露, 以方便对额、颞、顶等处硬膜外与硬膜下的坏死脑组织及血肿有效彻底清除, 在最短的时间内降低颅内压, 及时中止脑疝的形成;同时对于术后脑血流的改善具有促进作用[5]。大骨瓣骨窗的位置较低, 可以在颞叶底进行减压, 促进血液回流、脑疝回纳, 并畅通脑脊液引流通道改善其循环, 避免急性脑膨出, 减轻对大脑后/深静脉所的压迫, 改善血运, 减少对脑组织的缺血性损伤。
综上所述, 虽然标准大骨瓣减压术与常规骨瓣开颅术均能够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有效, 但相比常规骨瓣开颅术, 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对颅内压与临床症状的改善更为显著, 具有进一步临床推广价值。
摘要:目的 对比观察实施标准大骨瓣减压术与常规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0年5月-2013年7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2例, 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 试验组实施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 对照组实施常规骨瓣开颅术治疗, 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后颅内压与GCS评分均有明显改善, 且试验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 相比常规骨瓣开颅术, 对颅内压与临床症状的改善更为明显, 具有进一步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常规骨瓣开颅术
参考文献
[1]尹宏, 吕加希, 陈庆春, 等.标准外伤大骨瓣与常规骨瓣开颅术对重型颅脑损伤疗效对比[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3, 16 (19) :51-52.
[2]王韧, 顾奕, 魏伟, 等.标准大骨瓣减压术与常规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疗效对比[J].河北医学, 2011, (11) :1512-1515.
[3]李瑞, 戴如飞, 蔡军, 等.标准外伤大骨瓣与常规颞顶瓣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对比分析[D].徐州医学院学报, 2013, 33 (10) :664-666.
[4]熊志云, 艾文兵.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 17 (1) :78-79.
大骨瓣开颅术论文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对本院自2011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12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 将120例患者分为两组, 观察组和对照组, 两组6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临床治疗方法, 其中男患者38例, 女患者22例, 年龄为17~73岁, 平均年龄为 (46.2±7.8) 岁;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骨瓣开颅术治疗方法, 其中男患者36例, 女患者24例, 年龄为19~77岁, 平均年龄为 (48.5±6.3) 岁。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标准大骨瓣减压术临床治疗方法, 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 患者采取仰卧位, 在对患者进行全麻消毒后才能开始手术治疗。具体的临床治疗方法是:在患者的颧弓上方, 耳屏前切开一个约为1 cm的切口, 之后, 沿着患者的耳廓上方向处的顶骨正中线进行手术治疗延伸, 随后在患者的前额部制作一个面积约为10 cm×15 cm的游离骨瓣, 且将患者硬膜外处的血肿清除, 在血肿清除之后, 采用放射状的方式剪开患者的硬膜, 将颞窝与蝶骨平台暴露出来, 最后进行引流、缝合。
对照组患者常规骨瓣开颅术临床治疗方法, 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 患者采取仰卧位, 在对患者进行全麻消毒后才能开始手术治疗。具体的临床治疗方法是:利用影像学, 确定患者梗死灶部位以及血肿部位, 在相应的位置上, 对患者进行开颅减压[5], 且要求骨瓣的大小约为6 cm×8 cm, 在手术的过程中, 将血肿及坏死的脑组织一并清除, 最后引流、缝合。
1.3 观察指标:①两组患者手术前、手术后颅内压的变化情况。②两组患者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③两组患者手术后, 神经功能评价的变化情况。④两组患者的综合临床治疗效果。
1.4 统计学意义:本次调查所有数据均采用软件SPSS20.0进行统计分析, 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均采用“%”表示, 用χ2检验, 其他指标均采用 (x-±s) 表示, 用t检验, 当P<0.05时, 表示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前、手术后第1天、第3天、第7天颅内压情况比较:观察组患者在手术后的第1天、第3天、第7天, 颅内压与手术前相比均有显著的下降, 对照组患者在手术后的第3天、第7天, 颅内压与手术前相比也有较为明显的下降,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要优于对照组, 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1。
2.2 术后并发症: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发现:观察组60例患者中, 有11例 (18.33%) 患者发生并发症, 其中有1例患者发生脑积水, 2例患者发生癫痫, 颅内感染患者4例, 脑脊液漏患者1例, 硬膜下积液患者1例, 发生切口疝的患者有2例;对照组60例患者中, 有19例 (31.67%) 患者发生并发症, 其中有3例患者发生脑积水, 1例患者发生癫痫, 颅内感染患者3例, 脑脊液漏患者1例, 硬膜下积液患者2例, 发生切口疝的患者有1例。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其差异具有月统计学意义 (P<0.05) 。
2.3 临床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60例患者中, 有39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 死亡人数为2例, 而对照组60例患者中, 有28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 7例死亡。见表2。
2.4 神经功能受损程度:两组患者在手术后的1个月的随访中发现, 患者神经受损程度均要比手术前神经功能的受损情况要有所好转, 缺损程度得到了降低。详细情况见表3。
3 讨论
3.1 选取恰当的临床治疗方法:恶性颅内压升高是导致重型颅脑损伤疾病的主要病变因素[6,7,8]。因此, 在重型颅脑损伤疾病的临床治疗中, 有效的降低患者颅内压, 是临床治疗最为关键步骤。常规骨瓣开颅术治疗的临床治疗方法, 由于受到额瓣、额颞瓣及颞顶瓣的局部限制, 只能对患者进行局部的颅内压减压, 不能全面的实行减压, 在本次的调查研究中, 对照组采用常规骨瓣开颅术治疗的临床治疗方法, 在手术后的第3天、第7天, 患者颅内压与手术前相比也有较为明显的下降, 但是与观察组患者在手术后的第1天、第3天、第7天, 颅内压与手术前相比均有显著的下降相比, 采用常规骨瓣开颅术治疗的减压效果不如观察组的标准大骨瓣减压术。而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60例患者中, 有11例 (18.33%) 患者发生并发症, 其中有1例患者发生脑积水, 2例患者发生癫痫, 颅内感染患者4例, 脑脊液漏患者1例, 硬膜下积液患者1例, 发生切口疝的患者有2例;对照组60例患者中, 有19例 (31.67%) 例患者发生并发症, 其中有3例患者发生脑积水, 1例患者发生癫痫, 颅内感染患者3例, 脑脊液漏患者1例, 硬膜下积液患者2例, 发生切口疝的患者有1例。给我们的启示是:针对不同程度的重型颅脑损伤疾病患者, 我们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 来选取适应患者临床治疗的最佳方式, 才能使得患者的颅内压得到有效的减压且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3.2 综合临床治疗效果分析:本次调查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60例患者中, 有39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 死亡人数为2例, 而对照组60例患者中, 有28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 7例死亡。且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良好率为65%, 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良好率为35%, 这说明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具有优势, 其临床治疗效果要明显的优于对照组常规骨瓣开颅术治疗。大骨瓣减压术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与常规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基于本院自2011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12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 将120例患者分为两组, 观察组和对照组, 两组60例。观察组患者标准大骨瓣减压术临床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常规骨瓣开颅术治疗方法。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在接受临床治疗后, 其临床症状都得到明显的好转, 但是观察组患者的好转程度要明显的优于对照组, 且对照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观察组, 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所产生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良好, 且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比较小, 是一种有效的临床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方法, 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常规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谢隽.标准大骨瓣减压与常规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对比观察[J].山东医药, 2011, 51 (18) :107-108.
[2]喻厚丰, 查晓华.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J].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 (4) :157-158.
[3]孙朝铭.标准大骨瓣减压与常规骨瓣减压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对比[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 (33) :466-467.
[4]孙文栋, 刘振杰.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和控制性减压术防治老年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脑梗死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 33 (19) :4731-4733.
[5]李斌, 谭卫, 黄斌, 等.超早期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Ⅳ~Ⅴ级高血压脑出血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 2010, 50 (15) :74-75.
[6]王健平.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体会[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2, 17 (8) :502-503.
[7]唐杰.标准大骨瓣减压术联合选择性脑局部亚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分析[J].四川医学, 2011, 32 (9) :1443-1444.
大骨瓣开颅术论文 篇7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02~2015-02我院行手术治疗的117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手术方式分为A组(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63例)和B组(采用常规骨瓣开颅减压术,54例)。A组中男45例,女18例;年龄21~75(42.2±5.2)岁;外伤原因:车祸伤34例,打击伤15例,摔伤11例,坠落伤3例。B组中男40例,女14例;年龄20~74(42.7±5.5)岁;外伤原因:车祸伤31例,打击伤12例,摔伤7例,坠落伤4例。A组患者相关临床资料与B组比较无显著差异,分组有可比性。两组患者家属在医师告知情况下了解疾病及手术治疗方式,并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自愿参加本次研究。
1.2入组标准
(1)患者入院后诊断明确。(2)所有患者均有手术指征,无手术绝对禁忌证。(3)排除合并有严重心肺肝肾功能障碍,其它组织、器官严重损伤患者。(4)排除合并有休克、严重感染患者。
1.3方法
A组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常规全麻后进行手术,从颧弓上耳屏沿着耳廓上方发迹到顶骨正中线然后到前额发际作手术切口。切开后分离,并颅骨上钻孔5个以上,游离骨瓣,在顶部骨瓣旁切开正中线大约长3cm,骨窗到额极最后于乳突止,尽可能将蝶骨脊外1/3咬除,充分显露颞窝与蝶骨平台,开骨窗大小约12cm×15cm。将额颞顶部硬膜行放射状切开,将患者坏死脑组织、水肿及血肿清除干净。充分冲洗后将骨瓣去除并放置引流管,后充分缝合。B组采用常规骨瓣开颅减压术,常规全麻后进行手术,患者取仰卧位,颅脑偏向健侧约45°,后将枕头垫在头下抬高。根据患者损伤情况、水肿及血肿选取单侧或双侧顶瓣开颅减压术或额颞开颅减压术,去除骨瓣大小约6cm×8cm,后行减张缝合术。
1.4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d、术后7d颅内压水平。(2)疗效评定:术后1月采用GOS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定。良好:GOS5级,患者可正常生活、学习;轻残:GOS4级,患者基本生活能自理;重残:GOS3级,患者生活需要让人照顾;植物生存:GOS2级,患者长期昏迷;死亡[2]。(3)统计两组患者外伤脑梗死、外伤性癫痫、脑积液及脑切口疝并发症发生情况。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包分析,表示颅内压水平并用t检验,率表示疗效及并发症并用χ2检验,α=0.05,P<0.05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A、B两组术前及术后1d、7d颅内压水平比较
A组患者术前颅内压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3.5±4.7)mm Hg vs.(33.1±4.8)mm Hg,P>0.05];A组患者术后1d、术后7d颅内压水平显著低于B组[(23.1±3.1)mm Hg vs.(28.8±4.0)mm Hg,(14.2±2.9)mm Hg vs.(21.0±3.2)mm Hg,P<0.05]。见表1。
2.2 A、B两组疗效比较
A组患者治疗后良好率(50.79%)高于B组(22.22%),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A组患者外伤脑梗死、外伤性癫痫、脑积液发生率低于B组[1.59%vs.11.11%,6.35%vs.20.37%,4.76%vs.18.52%,P<0.05]。见表3。
3讨论
重型颅脑损伤为神经外科中常见危重症,主要为外伤暴力所致,近年来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3],危及患者生命健康[4]。研究表明,颅脑受到外力作用导致颅脑组织、神经损伤,引起颅内压恶性增高为重型颅脑损伤发生关键,临床中手术清除局部病灶、降低颅内压为治疗关键[5]。常规骨瓣开颅术在重型颅脑损伤中应用具有局限性,主要通过额瓣、额颞瓣或颞顶瓣局部减压,其减压效果十分有限,往往不能获得显著疗效[6]。标准大骨瓣开颅术,其骨窗开放范围大、位置低,主要通过去除额、顶、颞的颅骨和硬膜,并通过减张力缝合以达到降低颅内压目的,充分减压后有助于损伤脑疝回纳,对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帮助[7]。临床研究表明,双侧或单侧骨瓣减压可降低颅内压30%~70%,可有效、迅速、安全控制颅内压[8]。
本次研究A组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B组采用常规骨瓣开颅减压术,得出术前A、B两组颅内压无明显差异;而A组患者术后1、7d颅内压水平较B组明显降低(P<0.05)。安全、快速减轻颅内压为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关键,有学采用多中心前瞻性临床研究得出,标准大骨瓣开颅术在恶性颅内压增高、严重脑挫裂伤患者中治疗效果显著于常规骨瓣开颅减压术[9]。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术中骨窗开放较大,便于清除血肿、坏死脑组织等,并有助于颅脑积液充分引流,快速降低颅内压,从而改善患者术后预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本次研究得出,A组患者治疗良好率高于B组,外伤脑梗死、外伤性癫痫、脑积液发生率低于B组(P<0.05)。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虽然治疗效果显著,但临床手术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患者手术切口不易过低,并在术后注意保护侧裂区血管、Labe`s静脉级面神经,预防手术并发症发生,尽可能提高手术疗效。
综上所述,重型颅脑损伤应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可提高颅内血肿、坏死组织清除效果,快速、安全、有效降低颅内,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
摘要:目的:探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02~2015-02我院行手术治疗的117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手术方式分为A组(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和B组(采用常规骨瓣开颅减压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颅内压,疗效及并发症。结果:A组患者术前颅内压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3.5±4.7)mm Hg vs.(33.1±4.8)mm Hg,P>0.05];A组患者术后1d、术后7d颅内压水平显著低于B组[(23.1±3.1)mm Hg vs.(28.8±4.0)mm Hg,(14.2±2.9)mm Hg vs.(21.0±3.2)mm Hg,P<0.05]。A组患者良好率(50.79%)高于B组(22.2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外伤脑梗死、外伤性癫痫、脑积液发生率低于B组[1.59%vs.11.11%,6.35%vs.20.37%,4.76%vs.18.52%,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可显著降低术后颅内压、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手术,常规骨瓣开颅减压术
参考文献
[1]李传友,毛青.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对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分析[J].重庆医学,2013,42(19):2206-2207,2211
[2]苏放文.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中急性脑膨出96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2,09(1):152-154
[3]陈琴心.ICU重症颅脑损伤并发高钠血症56例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5,38(4):120
[4]陈子才.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对冲性颅脑损伤临床分析[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2,29(6):963-964
[5]刘见希.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治疗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2,35(11):48-49
[6]张云侠,周修玉,刘传建,等.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13,53(26):68-70
[7]唐志清,胡庆荣,宁荣群,等.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大面积脑梗死31例临床分析[J].右江医学,2012,40(5):712-713
[8]向前,陈犇.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30例分析[J].西部医学,2013,25(2):251-253
大骨瓣开颅术论文 篇8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5月~2015年5月本院收治的急性重型颅脑创伤患者150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75例。对照组男45例, 女30例;年龄20~67岁, 平均年龄 (39.6±11.5) 岁;平均体质量指数 (23.6±3.5) kg/m2;致伤原因:车祸伤27例、高空坠落伤35例、重物砸伤13例;CT检查:巨大硬膜外血肿20例、伴额颞叶脑挫裂伤21例、广泛硬膜外血肿18例、额颞部脑挫裂伤伴颅内血肿16例。观察组男47例, 女28例;年龄21~68岁, 平均年龄 (39.9±10.8) 岁;平均体质量指数 (23.2±4.1) kg/m2;致伤原因:车祸伤28例、高空坠落伤33例、重物砸伤14例;CT检查:巨大硬膜外血肿19例、伴额颞叶脑挫裂伤23例、广泛硬膜外血肿20例、额颞部脑挫裂伤伴颅内血肿13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给予传统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 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根据脑血肿位置进行骨瓣开颅, 骨窗取10 cm×10 cm, 然后逐步清除颅内血肿。观察组给予患者改良大骨瓣开颅减压术, 麻醉方法与对照组相同。在额颞顶部、发迹内中线旁2~3 cm处做弧形切口, 切口与矢状线平行, 并且延伸到顶下方再转向前至颞部, 显露出的肌皮瓣向前下方翻, 暴露颅骨额颞顶区, 再逐渐开放颅底, 咬除蝶骨嵴并切除颞骨鳞部, 分离硬脑膜, 然后去除骨瓣, 再逐步清除颅内血肿和坏死组织, 彻底止血后放置引流管, 最后进行硬脑膜减张缝合, 再逐层缝合切口。
1.3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 观察并记录两组术后CT复查中线移位恢复情况, 主要为基本恢复、改善、无改变3个等级[2]; (2) 术后GOS评分分级[3]:恢复良好:5分, 患者术后基本恢复正常, 生活基本能够自理;轻度残疾:4分, 患者术后存在轻度残疾, 但可独立生活;重度残疾:3分, 患者重度残疾, 生活不能自理;植物生存:2分, 患者无任何反应且不能与外界沟通;死亡:1分, 患者死亡。 (3) 统计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
2结果
2.1术后CT复查中线移位恢复情况观察组术后CT复查中线移位基本恢复58例、占77.33%, 改善14例、占18.67%, 无变化3例、占4.00%;对照组术后CT复查中线移位基本恢复49例、占65.33%, 改善10例、占13.33%, 无变化16例、占21.33%。观察组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GOS评分分级观察组恢复良好49例、轻度残疾14例、重度残疾10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1例;对照组恢复良好35例、轻度残疾7例、重度残疾5例、植物生存16例、死亡12例。观察组术后GOS评分分级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3并发症观察组2例脑脊液漏、1例外伤性癫痫、1例再出血, 并发症发生率为5.33% (4/75) ;对照组3例颅内感染、6例脑脊液漏、7例外伤性癫痫、2例再出血, 并发症发生率为24.00% (18/75)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讨论
急性重型颅脑创伤是死亡率较高的严重外科疾病, 研究结果显示[4], 急性重型颅脑创伤患者的死亡率达40%, 其中绝大部分患者在发病1周后死亡。急性重型颅脑创伤患者的死亡因素主要为急性颅脑血肿、脑水肿以及大面积脑缺血等。
目前用药物治疗难以取得显著疗效, 因此只能通过手术治疗, 而过往通常运用大骨瓣开颅减压手术治疗。此手术方法虽然具有一定疗效, 但在手术后会留下较大颅骨缺损, 需要给予患者再次手术进行颅骨修补, 进而再一次对患者造成创伤。并且大骨瓣开颅减压手术时间较长, 具有更高手术风险, 术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也较高[5]。而采用改良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可有效避免上述缺点。在本研究中, 观察组术后CT复查中线移位恢复情况、术后GOS评分分级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说明改良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具有显著疗效, 并且可有效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其原因为此手术方法具有更好术野, 能够有效清除颅内血肿和坏死组织。而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与王德明等[6]研究类似。其原因为改良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具有更好视野, 可有效避免对其他组织的损伤。
综上所述, 急性重型颅脑创伤患者采用改良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可明显提高疗效, 促进患者恢复, 减少并发症。
参考文献
[1]任祖东, 黎明, 李明, 等.标准大骨瓣-控制减压治疗特重型颅脑损伤的体会.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4, 24 (26) :103-105.
[2]伍颖光, 汤隆, 陈明, 等.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疗效观察.华夏医学, 2013, 26 (2) :326-328.
[3]王伟, 龙连圣, 赵耀东, 等.人工硬膜减张缝合关闭硬脑膜对去骨瓣减压颅脑创伤患者的脑保护作用.中华创伤杂志, 2015, 31 (5) :390-394.
[4]李欢, 郝淑煜, 马骏, 等.双额大骨瓣减压术对外伤后难治性弥漫性脑肿胀的疗效观察.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13, 29 (2) :129-133.
[5]杨华堂, 苏钰清, 王喜旺, 等.半球颅骨骨瓣减压术亚低温辅助治疗重型颅脑创伤临床疗效与预后观察.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3, 13 (10) :901-904.
大骨瓣开颅术论文 篇9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小骨窗开颅术,大骨瓣开颅术
高血压脑出血 (hypertensive cerebral hemorrhage, HCH) 是高血压病中一种十分严重的并发症, 通常是在人体活动或情绪激动的情况下发病[1]。近年来该病发病率不断上升且死亡率高, 对患者生命造成了严重的危害。目前, 临床上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主要是采取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 典型手术方法为大骨瓣开颅手术与小骨窗开颅手术[2]。这两种手术对患者临床疗效差异较大, 为了了解那种治疗方法对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更突出, 对本院108例该病患者进行研究,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12月‐2015年6月接受治疗的10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 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每组患者各54例, 两组患者均符合临床对高血压性脑出血的诊断标准。研究组患者, 男30例, 女24例;年龄45~73岁, 中位年龄63.52岁;高血压病程4~11年, 平均 (6.8±2.8) 年。对照组患者, 男33例, 女21例;年龄43~75岁, 中位年龄62.63岁;高血压病程2~13年, 平均 (6.4±3.1) 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术前均给予基本综合治疗 (包括控制血压、抗感染、脱水、止血和亚低温等) 。研究组患者采用小骨窗开颅手术进行治疗, 使用CT定位后取距离血肿部位最近点作为切口, 通常切口长度不超过6 cm, 钝性分离皮肌瓣、颅骨钻孔形成直径大约4 cm的骨窗, “十”字剪开硬膜;在“哑区”并距血肿腔最近位置穿刺, 抽出部分液态血肿, 沿穿刺道分开脑组织达血肿腔后, 采用吸引器进行缓慢吸引并及时冲洗与止血, 注意勿损伤脑组织;血肿清除后置14号硅胶管进行引流。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大骨瓣开颅手术清除血肿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3~6个月的临床治疗效果。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死亡率等方面的情况。
1.4 疗效评价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比较, 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3个标准。其中, 患者在手术后CT检查显示颅内没有血肿残留且患者生活完全可以自理为显效;患者在手术后CT检查显示颅内还有少量血肿, 存在轻微的神经功能障碍, 患者生活基本可以自理为有效;患者在手术后CT检查显示颅内血肿的清除率没超过30%, 生活不能自理严重的出现死亡为无效;总有效率= (显效+有效) /总例数×100%[3]。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l8.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大部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治疗后临床疗效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者手术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6.30%, 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1.48%, 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比较
研究组患者治疗后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 两组患者治疗后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2.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者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2.22% (12/54) , 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57.41% (31/54) , 两组患者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3。
3 讨论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高血压非常严重的一种并发症, 该病起病急速并十分凶险, 导致残疾和死亡的几率均较高。主要由于脑内血肿占位与继发性的水肿引发颅内压增高, 使脑组织或脑干受压, 且血肿降解物可加重脑水肿及脑组织损害[4]。因此清除颅内血肿, 并及时降低患者颅内压, 才有可能恢复受压神经元, 降低脑出血后造成的病理变化。
目前, 临床上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治疗方式主要有:大骨瓣开颅手术、小骨窗开颅手术、钻孔引流手术和锥孔微创血肿碎吸手术等, 使用前两种方式治疗可以消除80%以上的血肿, 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治疗方法[5]。使用传统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的优点主要是可以在直视下把血肿、液化的坏死脑组织彻底清除, 止血可靠, 去骨瓣的减压方式能使受到压迫的脑组织迅速减压, 同时能够避免因骨窗边缘有脑组织的嵌顿, 而导致脑内缺血与脑挫裂伤情况的发生;该术式的缺点是手术时间较长、创伤较大且对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不理想。
本研究结果显示, 与大骨瓣开颅手术比较, 小骨窗开颅术具有手术的总有效率高、并发症的发生率低、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短和死亡率低等优点。该研究表明使用小骨窗开颅手术比大骨瓣开颅手术具有相对的优势[6]。但使用小骨窗治疗也存有骨窗偏小不能充分减压的缺点, 特别是对已经错过早期、发展迅速、出血量大和已出现脑疝的患者, 使用大骨瓣降压为宜。
综上所述, 高血压性脑出血使用小骨窗开颅手术或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 临床效果显著, 且小骨窗开颅手术相对有操作简单、并发症少、手术效率高以及对神经功能的恢复有利等特点,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张腾, 邹华山, 陈伟强, 等.小骨窗开颅术与骨瓣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比较[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2011, 10 (9) :953-955.
[2]王赣江.小骨窗开颅术与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比较[J].山东医药, 2011, 51 (26) :58-59.
[3]王辉, 廖正强, 王国福, 等.小骨窗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及处理原则[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2003, 2 (2) :96-97.
[4]郭奕浩, 黄永谊, 余永明, 等.小骨窗开颅术与常规骨瓣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比较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 2012, 14 (6) :980, 982.
[5]谢兰军, 钱令涛, 陈洪山, 等.高血压脑出血90例开颅手术的治疗体会[J].安徽医学, 2011, 32 (11) :1867-1869.
【大骨瓣开颅术论文】推荐阅读:
大骨瓣开颅硬脑膜形成08-01
大骨窗开颅术06-12
去骨瓣开颅09-28
开颅血肿清除术护理论文10-12
开颅血肿清除术08-15
颅脑外伤开颅术10-23
早期开颅血肿清除术05-15
小骨窗开颅清除术06-15
开颅治疗06-22
开颅手术围手术期护理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