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骨瓣开颅硬脑膜形成

2024-08-01

大骨瓣开颅硬脑膜形成(通用4篇)

大骨瓣开颅硬脑膜形成 篇1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造成颅内损伤发生率升高的因素也在不断增加。颅脑损伤指颅脑在外界物理力作用下所引起的损伤, 是临床上一种较为常见的损伤性疾病[1]。文献报道表明[2,3], 本病在外科损伤中位居第二位, 其发生率仅次于四肢损伤, 占全身创伤疾病的9%~21%, 诱发本病的因素通常包括爆炸、交通车祸、高处坠落等事故及各种锐、钝器伤。由于临床上颅脑损伤常伤及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 故其致残率和致死率高居第一位[4]。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额颞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资料, 探讨大骨瓣开颅硬脑膜形成治疗额颞部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中140例均为本院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额颞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 所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治疗组患者70例, 年龄13~64 (42.4±3.5) 岁, 其中男33例, 女37例;对照组患者70例, 年龄12~65 (43.5±4.0) 岁, 其中男34例, 女36例。造成140例患者额颞部重型颅脑损伤的因素见表1。本研究在征得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同意情况下开展的,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疾病严重程度等方面差异不显著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及术后随访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骨瓣开颅治疗, 其方法是根据CT诊断患者的损伤的具体部位, 采用颞顶瓣开颅、单侧或者双侧的额顶瓣开颅进行减压手术治疗。治疗组采用大骨瓣开颅硬脑膜成形治疗, 其基本过程是通过采取大骨瓣开颅扩大患者翼点的入路, 对患者进行人工脑膜或者颞肌筋膜扩大硬脑膜成形术治疗。术后对所有患者进行术后定期随访, 及时掌握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 并且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和比较。本研究将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分为以下几种:即恢复良好、中残、重残、长期昏迷以及死亡等。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表示方法采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结果以P<0.05为差异显著。

2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治疗组在临床疗效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得到显著改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3。

3 讨论

临床上额颞部重型颅脑损伤较为常见, 并且该病极易合并广泛脑挫伤、颅内血肿以及颅内高压等并发症。在对这类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时, 医生及护理人员应及早的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从而达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效果。采取大骨瓣开颅硬脑膜成形对这类患者进行治疗时, 主治医生应对患者的性别、年龄、受伤机制、瞳孔、神志、生命体征变化等情况进行了解[5,6]。对额颞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通过大骨瓣开颅硬脑膜成形进行治疗具有以下优势: (1) 使主治医生在给患者进行治疗时取得较好的手术视野, 从而能够更好的清除患者的颅内血肿及由于外力导致的碎裂失活脑组织, 更好的清除对病灶进行, 同时有效的控制患者的出血情况; (2) 对这类患者采用大骨瓣开颅硬脑膜成形进行治疗, 能使患者硬脑膜成形后, 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避免了患者的颞肌与脑表面发生粘连, 从而有效减少或避免了患者脑表面疤痕组织的形成, 同时有效控制了患者在术后的并发症情况的发生。 (3) 采用该方法进行治疗时对于额颞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脑疝复位, 同时对额颞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大骨瓣减压治疗后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减轻脑干受压迫情况, 这也有利于额颞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脑疝复位情况[7,8]。本研究结果表明, 大骨瓣开颅硬脑膜形成治疗额颞部重型颅脑损伤时能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 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从而改善和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赖闰龙, 郑丰任, 许锦成.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急性外伤性硬膜下血肿42例[J].中华创伤杂志, 2000, 16 (4) :253-254.

[2]Phuenpathom N, Ratanalert S, Saeheng S, et al.Post-traumatic hydrocephalus:experence in 17 consecutive cases[J].J Med Assoc Thai, 1999, 82 (1) :46-53.

[3]陆钦明, 黄志雄, 关国梁.改良额颞顶大骨瓣开颅治疗重型对冲性脑挫裂伤并颅内血肿 (附58例报告) [J].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02, 6 (2) :148-149.

[4]Cooper DJ, Rosenfeld JV, Murray L, et al.Early decompressive craniectomy for patients with 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 and refractory intracranial hypertension-A pilot randomized trial[J].Journal of Critical Care, 2008, 23 (3) :387-393.

[5]程新富, 徐延森, 谭宗德, 等.改良冠状入路治疗额颞重度脑挫裂伤96例体会[J].实用医药杂志, 2001, 14 (4) :20-21.

[6]江基尧, 李维平, 徐蔚, 等.标准外伤大骨瓣与常规骨瓣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多中心前瞻性临床对照研究[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04, 20 (1) :27-40.

[7]Jaeger M, Soehle M, Meixensberger J.Effects of decompressive craniectomy on brain tissue oxygen in patients with intracranial hypertension[J].J 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ry, 2003, 74 (4) :513-515.

[8]Jiang JY, Xu W, Li WP, et al.Efficacy of standard trauma craniectomy for refractory intracranial hypertension with 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a multicenter, prospective, randomized controlled study[J].Neurotrauma, 2005, 22 (6) :623-628.

大骨瓣开颅硬脑膜形成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月至2011年8月我院收治151例急性外伤性广泛硬膜下血肿患者。入选患者均有明确的外伤病史, 伤后24h内入院并经过颅脑CT确诊, 均为复合型广泛硬膜下血肿。其中男108例, 女43例;年龄14~76岁。格拉斯哥预后评分 (GOS) 3~5分60例 (39.7%) , 6~8分91例 (60.3%)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G C S) 平均 (5.72±1.63) 分。其中双侧瞳孔散大21例 (13.9%) , 单侧瞳孔散大41例 (27.2%) ;合并弥漫性脑肿胀62例 (41.1%) , 广泛脑挫裂伤脑内血肿89例 (58.9%) 。按手术方法分为观察组 (80例) 和对照组 (71例) , 两组一般资料水平大体一致。

1.2治疗方法

两组入院后立即给予常规治疗, 完善术前检查, 气管插管全麻下行急诊手术, 观察组采用SLTC治疗, 术前头颅CT定位, 额颞顶大弧形切口, 始于发际内中线旁2~3cm处, 在耳屏前1cm直达颧弓, 头皮切口可直达颅骨, 形成约12cm×15cm骨窗, 保留完整额部骨膜。弧形剪开硬脑膜翻向颅顶, 清除血肿、坏死脑组织, 彻底止血, 蛛网膜下隙冲洗, 内、外减压术, 缝合硬膜。对照组给予常规骨瓣开颅术治疗, 骨窗大小不超过6 c m×8cm[2]。两组患者术后均给予监护、保持呼吸道通畅, 常规对症处理。

1.3 观察指标

观察围术期迟发性血肿、急性脑膨出、脑梗死、切口脑脊液漏、硬膜下积液、颅内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记录术后1、3、7d颅内压情况。术后随访6个月评价临床疗效。

1.4 疗效评定

术后6个月进行GOS评分评价临床疗效[3], 恢复良好:有轻度缺陷, 但术后能恢复正常生活, 并进入正常社交生活;中度残疾:有行为、性格及认知障碍, 轻度偏瘫, 能在保护下工作, 可以独立生活;重度残疾:清醒, 但言语、认知以及躯体运动存在严重残疾, 日常生活均需他人照料;植物状态:有心跳和呼吸, 无意识, 生存仅有最小反应;死亡。有效=恢复良好+中度残疾。

1.5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表1)

由表1可见, 观察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死亡率远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重度残疾和植物状态发生率差别不大,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术后颅内压结果比较 (表2)

由表2可见, 术后两组颅内压均明显下降, 且观察组术后1、3、7d颅内压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例 (%) ]

[例 (%) ]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表3)

由表3可见, 观察组迟发性血肿、急性脑膨出、脑梗死、切口脑脊液漏、硬膜下积液、颅内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急性外伤性广泛硬膜下血肿是神经外科常见的急重症, 因颅内压增高, 病情重, 变化快, 如果不及时救治, 容易导致严重的脑水肿、脑肿胀, 预后极差[4]。传统去骨瓣减压术在清除坏死脑组织和血肿的同时, 会将部分正常的脑组织切除, 而且该手术减压效果也非常有限[5];此外, 由于小骨窗减压后还可能会增加急性减压后脑组织缺血再灌注所致的脑膨出, 以及脑组织嵌顿的风险[6]。

SLTC通过充分的大面积内外减压, 可以使颅内高压的脑组织分散, 改善减压区或者同侧半球的脑血流量, 有效缓冲继发性脑水肿引起的恶性颅内高压, 能有效避免因术后颞肌血肿导致的骨窗减压效果不良而引起的减压失效[7]。此外, 其手术暴露范围广, 有利于清除脑坏死组织和血肿[8], 直视下术野清晰, 可以有效地对出血来源进行止血, 以防止迟发血肿和再次手术的风险。本研究显示, 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术后1、3、7d颅内压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 表明SLTC治疗急性外伤性广泛硬膜下血肿对降低患者颅内压, 提高临床疗效, 降低病死率以及减少迟发性血肿、急性脑膨出、脑梗死、切口脑脊液漏、硬膜下积液、颅内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均有较显著效果。我们的体会是, 采取术中和术后相应措施可以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术者由经验丰富的开颅医师担当, 可缩短手术时间、手术创伤及有效止血, 要严格掌握去除骨瓣指征;敞开硬脑膜容易增加急性脑膨出、癫痫、脑切口漏等严重并发症, 主张在硬脑膜缝合时, 尽量应用人工硬膜减张或带蒂颞肌筋膜, 尽快恢复解剖结构和脑生理。本文观察组采用缝合硬膜, 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

总之, SLTC治疗急性外伤性广泛硬膜下血肿疗效肯定, 但值得注意的是, SLTC仍有较高的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因此, 不能盲目地扩大手术适应证。

摘要:目的 探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 (SLTC) 治疗急性外伤性广泛硬膜下血肿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151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给予常规骨瓣开颅术治疗, 观察组给予SLTC治疗。术后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 记录术后1、3、7d颅内压情况。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58.8%, 对照组26.8%,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颅内压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SLTC治疗急性外伤性广泛硬膜下血肿疗效肯定, 可提高生存率、降低死亡率、减少术后并发症。

关键词:标准大骨瓣开颅术,常规骨瓣开颅术,外伤性硬膜下血肿

参考文献

[1]于新华, 由春玲, 杨文辰, 等.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额颞顶部重型颅脑损伤预后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0, 20 (11) :1690-1693.

[2]Hemanshu P, Mary A, Neerja J, et al.Acute open brain herniation during elective tumour resection[J].Internet J Anesthesiology, 2007, 11 (2) :125-128.

[3]卢洪流.中英文对照GOS评分[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2005, 4 (5) :537-538.

[4]韦立煌.双侧标准大骨瓣减压治疗特重型颅脑损伤25例[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9, 26 (4) :631-633.

[5]李云辉, 林中平, 黄建龙, 等.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治疗严重对冲性颅脑损伤[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6, 11 (2) :117-118.

[6]王喜国, 宋保新, 金大战, 等.去大骨瓣减压术后并发症的临床分析[J].中华创伤杂志, 2005, 21 (4) :463-464.

[7]徐黔, 韦益停, 蔡钧.标准去大骨瓣开颅术在脑外伤后合并颞肌血肿中的意义[J].中国现代医生, 2011, 49 (18) :42-43.

大骨瓣开颅硬脑膜形成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3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 其中, 男21例, 女9例;年龄18~62岁, 平均38.4岁。受伤因素:16例车祸 (53.3%) 、5例高空坠落 (16.7%) 、5例跌伤 (16.7%) 、4例打击伤 (13.3%) 。GCS评分3~5分9例, 6~8分11例, >8分4例。

1.2 临床表现

所有患者中双侧瞳孔散大有18例双侧瞳孔散 (60%) 。单侧瞳孔散大12例单侧瞳孔散大 (40%) ;CT提示, 其中双侧半球弥漫性肿胀9例 (30%) , 另外3例一侧半球肿胀 (10%) 。30例患者都伴有脑内血肿或脑挫裂伤伴硬膜下血肿。

1.3 手术方法

采用外伤标准方式大骨瓣开颅, 在颧弓上、耳屏前约1cm选择手术切口, 随后在耳郭上方沿后上方向顶骨正中线延伸, 到至正中线后, 随后从正中线向前至前额发际内。操作当中同时要尽量到达中颅凹底, 使之能去除足够大的骨瓣。如发现患者硬膜下血肿量多时, 则要找出血肿最厚处, 随后切开硬膜约1.5~2cm, 排查血肿处出血点, 并吸除血肿, 随后进行清除挫裂坏死脑组织的处理, 完成以上操作后, 切开硬脑膜约3~4cm于靠近中颅凹底侧裂处横形处, 注意因为此时脑压较高, 为防止脑肿胀的进一步加重, 需小心仔细撕开蛛网膜以释放脑脊液, 从而缓解脑内压[1]。同时在切开硬膜处渐次以1.5cm做平行切口, 同时用0.9%氯化钠溶液反复不断冲洗切口, 直至颜色清凉则说明血性脑脊液冲洗完毕。完成冲洗工作后覆盖人工硬脑膜, 并去除骨瓣, 并在硬膜外放多侧孔放置一根引流管, 然后进行缝合工作。术中应严密控制血压的范围, 多采用甘露醇, 以减轻脑膨出的程度[2]。

2 结果

本组30例患者手术过程中无一例出现急性脑膨出。30例患者中, 存活21例 (70%) , 死亡9例 (30%) 。存活者中恢复良好5例 (23.8%) 。中残10例 (47.6%) , 重残5例 (23.8%) , 植物生存1例 (4.8%) 。

3 讨论

临床上在发生严重脑挫裂伤或广泛性脑损伤之后容易发生的急性继发性损害——急性弥漫性脑肿胀, 其主要发生机制是由于遭受外伤后脑血管急性扩张, 外力 (尤其是旋转性外力产生的剪力) 使中脑网状结构、脑桥蓝斑、丘脑和下丘脑等血管运动中枢出现损害, 这些损害可造成血管丧失自动凋节功能, 常规手术中通剪开硬膜和清除血肿来降低血管压力, 但这种方式容易引起血管扩张, 患者容易出现脑血流量和血容量迅速增加。据报道, 目前临床上约10.5%~29%的患者在伤后2~4h内发生急性弥漫性脑肿胀[3]。急性弥漫性脑肿胀发生使患者病情恶化, 处理较为困难, 如在短期内不能有效降低颅内压则容易造成极高的死亡率。弥漫性的脑损害, 激发脑水肿, 脑肿胀的级联反应, 局灶脑损伤的展位效应是其死亡的主要原因。

重型颅脑损伤合并急性脑肿胀的患者在行颅脑损伤术中, 因为患者有脑肿胀, 颅内压较高, 短时间内容易出现急性脑膨出状况, 而以往传统大骨瓣开颅术是通过敞开硬膜来减压, 这种手术方式在手术操作过程中非常容易使患者出现急性脑膨出, 而脑膨出会造成脑组织从骨窗膨出外嵌, 压迫了静脉血管, 阻碍了静脉血管回流, 造成脑组织缺氧、缺血, 则进一步加重了脑肿胀的程度, 而不断的脑肿胀则进一步增高了颅内压, 从而导致脑膨出的进一步加剧。这种情况下往往有些患者不得不切除部分闹住址才能做到降低颅内压, 勉强关颅。此中手术方法术后还能引起多种并发症, 预后多为不良, 不值得采用。而本组研究中所采用的外伤性大骨瓣开颅加硬脑膜网状均匀切开法, 其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1) 能缓慢地降低患者颅内压; (2) 充分降低颅内压, 清除脑部血肿[4]。这样可以有效防止脑部血流的增加和脑膨出的发生, 从而减少对脑组织、脑血管的损伤。

本研究表明, 30例重型颅脑损伤并急性脑肿胀的患者在做完标准外伤大骨瓣加硬脑膜网状均匀切开术后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其相对于传统手术无论在结果还是过程中均具有较大优势, 具体为: (1) 这种手术的操作方式能均匀降低颅内高压, 能有效避免由于颅内压突然降低而导致的血管源性脑水肿[5]。 (2) 有效地降低颅内压, 可降低急性脑膨出的发生率, 从而进一步减少了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如脑组织的嵌顿而造成的局部脑出血、脑梗死等; (3) 经过反复有效地冲洗可分离脑组织与骨膜、颞肌或筋膜之间的粘连, 从而降低了患者出现外伤性癫痫的几率, 减少了患者不必要的痛苦。 (4) 减少了患者在进行二次颅骨修补手术时的治疗费用和时间以及脑损伤的几率。

综上所述, 通过本组点差分析发现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合并硬脑膜网状均匀切开减压手术具有良好的疗效, 其能均匀、平缓的降低患者颅内高压, 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摘要:目的 观察标准外伤性大骨瓣并硬脑膜网状均匀切开减压术治疗脑肿胀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30例2008年1月—2010年12月诊治的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肿胀患者, 所有患者均行标准外伤性大骨瓣开颅合并硬脑膜网状均匀切开减压手术。结果 30例患者手术过程中无一例出现急性脑膨出。30例患者中, 存活21例 (70%) , 死亡9例 (30%) 。存活者中恢复良好5例 (23.8%) 。中残10例 (47.6%) , 重残5例 (23.8%) , 植物生存1例 (4.8%) 。结论 标准外伤性大骨瓣并硬脑膜网状均匀切开减压术治疗脑肿胀取得了良好疗效, 这种方法能均匀、平缓的降低颅内高压, 能有效降低患者发生脑膨出的几率, 提高了患者的存活率, 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颅脑损伤,脑肿胀,大骨瓣,硬脑膜,治疗结果

参考文献

[1]刘明铎.实用颅脑损伤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3:282.

[2]王忠诚.王忠诚神经外科学[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434-440.

[3]江基尧, 朱诚, 罗其中.颅脑创伤临床救治指南[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 2003:29.

[4]吴臻.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原圆基防治[J].华中医学杂志, 2002, 26 (5) :257.

大骨瓣开颅硬脑膜形成 篇4

1对象与方法

1.1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2013年1月—2015年1月因单侧大脑半球广泛脑挫裂伤为主,或者单侧大脑半球硬膜下血肿为主或者单侧大脑半球脑内血肿为主合并严重脑肿胀而行单侧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GCS3-5分的患者。2随访资料完整,出院后通过门诊或登门随访到伤后1年。

排除标准:1年龄<18岁或>75岁;2术后因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持续颅高压等原因行二次开颅手术:3既往有日常生活能力下降及认知功能障碍,影响格拉斯哥预后评分;4既往有较严重的心、肺、肝肾等基础疾病;5开放性颅脑损伤;6有胸腹部或四肢多发伤并导致明显低血压及低氧血症。

1.2一般资料

方便选择该院收住的102例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有脑疝表现,均行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通过随机分组,分为硬脑膜扩大缝合(研究组)和硬脑膜敞开组(对照组)。研究组52例,其中男性36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49.2±11.5)岁,其中交通车祸伤30例,高处坠落伤12例,殴打外伤5例,其他5例。GCS平均分(4.5±0.3),一侧瞳孔散大27例,双侧瞳孔散大25例,伤后至开颅时间波动于1.5~8 h,平均时间为(4.3±1.2)h。对照组50例,其中男性35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50.1±12.2)岁,其中交通车祸伤28例,高处坠落伤12例,殴打外伤6例,其他4例。GCS平均分(4.6±0.25),一侧瞳孔散大26例,双侧瞳孔散大24例,伤后至开颅时间波动于1~9 h,平均时间为(4.6±1.3)h。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治疗方法

所有的患者入院后即予常规治疗及术前准备,急诊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行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呈瓣状H型打开硬脑膜,硬脑膜剪开至骨窗四周边缘,起到充分减压作用,进行血肿清除以及去骨瓣减压,两组前面手术步骤一样,研究组给予硬脑膜严密扩大缝合,采取颞肌筋膜、骨膜、或者人工硬脑膜进行扩大缝合,对照组硬脑膜敞开无缝合。两组硬膜外置管引流,然后分层行颞肌、帽状腱膜、皮肤缝合,术后予生命征支持、营养神经、脱水降颅压、控制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两组治疗一样。

1.4观察指标

观察头皮切口脑脊液漏、早期癫痫、中期癫痫、晚期癫痫等并发症,术后随访1年评价临床疗效,根据GOS进行评分,分为良好、中残、重残、植物生存和死亡。恢复良好和中残例数和为有效率计算依据。

1.5统计方法

2结果

2.1两组头皮切口脑脊液漏情况比较

研究组52例中发生1例头皮切口脑脊液漏,对照组50例发生6例切口脑脊液漏,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2。

2.2两组术后外伤性癫痫发生情况比较

目前外伤性癫痫分期时间界定各教科书有出入,我们以《王忠诚神经外科》[2]为参考依据,分为早期癫痫(伤后24 h之内发生癫痫),中期癫痫(伤后24 h~伤后4周内),晚期癫痫(伤后4周以上)。两组患者伤前均无癫痫发作病史、无引起癫痫的其他疾病、无癫痫家族史,术后根据临床表现结合异常脑电图判定为外伤性癫痫,并进行两组生存患者比较,早期癫痫和中期癫痫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癫痫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3。

2.3两组临床疗效的比较

研究组临床疗效有效率为38.5%,对照组为20%,研究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重残与植物生存总发生率为40.3%,对照组为60%,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死亡率为21.2%,对照组为20%,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4。

3讨论

特重型颅脑损伤是颅脑损伤分型中最重一型,GCS3-5分,伤后持续昏迷,一般颅内有大量出血,严重脑肿胀或者继发大面积脑梗死,有明显颅高压,传统认为进行颅内血肿清除及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然后进行硬脑膜扩大缝合或者硬脑膜敞开、不缝合,进行充分减压,但是,因为明显颅高压,头皮切口有张力,影响头皮血运,加上硬脑膜敞开容易形成皮下积液,均影响头皮切口的愈合。硬脑膜严密扩大缝合后,形成硬脑膜囊,有可能降低头皮切口张力,同时可以减少发生皮下积液,该研究中,研究组硬脑膜严密扩大缝合后发生头皮切口漏明显下降。

特重型颅脑损伤多数有广泛脑挫裂伤,总体癫痫发生率高于轻、中型颅脑损伤。该研究结果提示晚期癫痫的发生率为34.1%,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Thapa A等[4]的一项前瞻性研究中纳入了520例24 h内住院的严重创伤性脑损伤患者,该研究结果显示,32%的患者出现晚期癫痫,与该研究结果提示晚期癫痫的发生率为34.1%,二者大致相仿。目前考虑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硬脑膜扩大缝合后,恢复机体正常生理结构,可以减少发生脑软化灶、脑穿通畸形,减轻颞肌、头皮出血加重蛛网膜下腔出血。另外,硬脑膜扩大缝合后形成硬脑膜囊,减轻发生切口疝,可以减轻对皮层静脉的压迫损伤,减轻发生静脉性脑梗死,更大程度减轻二次脑组织损伤,可以降低晚期癫痫的发生率。但王氏等[3]研究表明硬脑膜缝合与不缝合癫痫发生率并无差别,考虑原因可能与研究对象病情严重程度、手术时间、随访时间等因素有关。该研究细化癫痫时间,通过两组统计学比较,早期、中期癫痫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笔者认为不管有否缝合硬脑膜,早、中期癫痫发生主要与脑组织严重损伤、水肿、颅高压、脑组织缺血、脑组织生化、微环境改变导致脑电生理改变有关,急性期两组无明显差别。而晚期癫痫主要原因是脑组织瘢痕、囊肿、穿通畸形或者脑脓肿等。

该研究结果提示有效率为38.5%,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该研究结果提示死亡率为21.2%,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陈氏等[5]研究结果相仿,目前考虑可能是硬脑膜严密扩大缝合后降低发生头皮切口漏,相应降低颅内感染发生率,同时,硬脑膜缝合减轻颞肌、头皮出血加重蛛网膜下腔出血,多因素可以改善脑脊液性状,降低发生脑积水,提高预后评分。硬脑膜缝合后减轻蛛网膜下腔出血,减轻发生脑血管痉挛,减轻生脑血管动力学改变,降低发生脑再灌注损伤。另外,反复发生外伤性癫痫,导致脑组织慢性缺氧,患者的认知功能必然受影响。研究组晚期癫痫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可以提高预后评分。而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死亡原因主要是颅脑损伤、脑干功能衰竭,呼吸、循环功能衰竭,自主呼吸停止,血压下降,继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最终临床死亡,与硬脑膜有否缝合无明显关系。

总之,对于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常规进行急诊术前准备,缩短术前时间,进行颅内血肿清除以及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并进行硬脑膜严密扩大缝合,术后常规进行营养神经、脱水降颅压、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治疗,能提高治疗有效率。当然,该研究对硬脑膜缝合对预后影响因素还可以进一步深入、细化,以便得到更详细、更科学的数据,来指导、规范手术步骤,提高患者治疗有效率。

参考文献

[1]江基尧,介绍一种美国临床常用的标准外伤大骨瓣术[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8,14(6);381-383.

[2]王忠诚,张玉琪.王忠诚神经外科学[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

[3]王伟,龙连圣,赵耀东,等.人工硬膜减张缝合关闭硬脑膜对去骨瓣减压颅脑创伤患者的脑保护作用[J].中华创伤杂志,2015,31(5):390-394

[4]Thapa A,Chandra SP,Sinha S,et al.Post-traumatic seizures-A prospective study from a tertiary level trauma center in a developing country.Seizure,2010,19(4):211-216.

[5]陈友明,舒南北,李品儒,等.标准外伤骨瓣减压术中的硬脑膜“M”型裁剪及减张蓬松缝合法探讨[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4(6);491-493.

[6]张赛,陈旭义.重型颅脑创伤的救治经验与思考[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5,31(2):112-114.

[7]刘宏新,标准大骨瓣减压术与常规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1);70-71.

上一篇:生态批评意识下一篇:小学语文学习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