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要结球甘蓝栽培技术(共4篇)
简要结球甘蓝栽培技术 篇1
结球甘蓝 (小铁头) 又名包心白、莲花白。结球甘蓝适应性强, 叶球形成的适宜温度为15~20℃, 适宜在中性到微酸性 (PH值5.5~6.5) 的土壤上种植。
一、品种选择
品种选择选用抗病、优质丰产、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商品性好的品种。甘蓝 (小铁头) 栽培所用的品种, 按其栽培目的和上市时间的不同而定。夏季多雨季节选用抗黑腐病较强的极早系列品种, 如山地60, 金球60, 中甘王;秋、冬季选用富士山, 吉红98, 日本大将等品种。
二、培育壮苗
结球甘蓝在新城乡一年四季均可种植。种植方式是育苗移栽。
(一) 苗床地的选择。
选用排灌方便, 土壤肥沃疏松, 保水保肥能力强, 通透性好, 病菌少、酸碱适中, 前作未种同科蔬菜的地块作为育苗用地。
(二) 苗床地整理。
在前作收获后, 及时清除杂草, 深翻晒地3~5天后, 亩施腐熟优质农家肥1, 000~1, 200公斤、普钙30公斤、尿素10公斤作底肥。苗床的整理要做到墒平土细, 墒面宽1.0~1.2米, 墒面整平后要用木板轻拍, 预防种子落土过深。
(三) 苗床地整平后即可播种。
播种最好采用条点播, 株距4厘米, 行距5厘米。播种量每平方米4~6克, 播种后均匀覆土0.5~1厘米。播种当天浇透水, 有条件的可浇腐熟清粪水。根据不同季节, 上面再盖稻草或薄膜, 高温季节要设遮阳网, 保持土壤湿润, 以利出苗。为预防苗期病害发生, 播种结束后可用农用链霉素兑水喷施。
(四) 苗床管理。
苗床管理的技术核心是水肥管理。因此要视天气、墒情, 看苗灵活掌握浇水, 并且注意每次浇水量不能过大, 菜苗3~4片时 (移栽前10天) 每亩追施复合肥5公斤或腐熟清粪水。菜苗在苗床期易受蚜虫、跳甲、条跳甲、菜青虫危害, 可用35%吡虫啉30~50克或5.7%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35~40克/亩兑水50公斤喷雾防治。当菜苗长至5~6片叶时则可移栽, 移栽的头天要浇透水, 避免拔苗时伤根断苗。
三、大田移栽
(一) 精细整地施足底肥。
选用前茬没有种过十字花科作物的地块, 播种前深翻晒垡3~5天后碎土分墒, 墒面宽1.5~1.6米, 沟宽30厘米、沟深20~25厘米, 墒面做成板瓦型, 理好墒后, 按种植规格打塘施底肥, 一般亩施腐熟农家肥2, 000~3, 000公斤, 普钙30公斤, 尿素15公斤。化肥要与土壤充分拌匀。
(二) 移栽密度。
早熟种种植规格30×40厘米, 每亩种5, 000株左右;中熟种40×50厘米, 每亩种3, 300株左右。移栽最好在下午或阴天进行, 移栽后浇足定根水。
四、中耕管理
(一) 中耕除草、追肥。
中耕锄草移栽缓苗后, 应及时中耕松土, 促进根系生长, 并消灭杂草。中耕除草结合追肥同时进行, 一般2~3次。第一次在移栽成活后, 每亩用腐熟清粪水加5公斤尿素追施;第二次在移栽后15天左右, 每亩用尿素10~15公斤, 普钙10公斤, 硫酸钾8~10公斤, 兑腐熟清粪水追施;第三次在结球期看苗亩施尿素10~15公斤。其次在结球初期可用0.2%硼砂和0.3%的硝酸钙溶液进行叶面喷施, 隔5~7天喷一次, 连续喷2次效果较好。
(二) 水分管理。
移栽后的水分管理, 应根据天气、土壤湿度而定, 天旱、土壤干燥及时补水, 雨后及时排除田间渍水, 叶球紧实后要注意控水, 防止叶球开裂。
(三) 病虫害防治。
1. 病害。
结球甘蓝 (小铁头) 主要有黑腐病、软腐病、霜霉病。应加强田间栽培管理, 合理施肥, 减少病害发生机率。药剂防治采用以下几种:
(1) 黑腐病。选用抗病品种, 合理轮作, 清理田园, 防治虫害, 减少伤口, 科学灌溉, 施用充分腐熟农家肥。夏季栽培采取高畦, 培育壮苗。发病前和发病初, 采用43%戊唑醇20毫升/亩或10%苯醚甲环唑30~40克/亩兑水50公斤喷雾防治, 隔5~7天喷一次, 连喷2~3次。若发现病株及时拔除, 塘内撒生石灰防止漫延。
(2) 软腐病。注重轮作, 施用充分腐熟的农家肥。夏季栽培采取高畦, 培育壮苗。药剂防治可用3%噻酮18克/亩或72%农用硫酸链霉素12克/亩兑水50公斤喷雾, 隔5~7天喷一次, 连喷2~3次。若发现病株及时拔除, 塘内撒生石灰防止漫延。
(3) 霜霉病。用50%烯酰吗啉60~100克/亩或72.2%普力克60~100克/亩, 兑水50公斤喷雾, 连喷2次。
2. 虫害。
危害结球甘蓝的害虫主要有蚜虫、小菜蛾、菜青虫、斜纹夜蛾、地老虎等。结球前主要是蚜虫危害, 结球后主要是小菜蛾, 菜青虫等危害。药剂防治采用以下几种:
(1) 蚜虫。根据蚜虫对黄色的正趋性和对银灰色的负趋性, 利用黄板诱蚜或用银灰膜避蚜。药剂防治可选用35%吡虫啉30~50克或20%腚虫咪15克/亩, 兑水50公斤喷雾, 一般7~10天喷1次, 连喷2次。。
(2) 小菜蛾、菜青虫、斜纹夜蛾等。可用5.7%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35~40克/亩兑水50公斤喷雾。
(3) 地老虎等地下害虫。可用50%高效氯氟氰菊脂100~200毫升/亩或50%顺式氯氰菊脂200毫升/亩, 兑水1.5吨灌根;也可用50%高效氯氟氰菊脂 (或50%顺式氯氰菊脂) 80~100毫升/亩, 兑水50公斤喷雾。
五、适时采收
甘蓝进入结球末期, 当叶球抱合紧实, 外观翻亮, 手压有紧实感时, 即可分批收获, 以便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结球甘蓝无公害栽培技术 篇2
种植结球甘蓝应选用抗病虫、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商品性好、产量高、耐抽薹的优良品种。
2.茬口安排和适期播种
2.1地块选择及茬口安排 结球甘蓝的生产区应选在周围没有污染源,地势平坦,土质肥沃,富含有机质,排灌良好的地块。最好与非十字花科蔬菜进行3~4年轮作。
2.2适期播种 根据市场需求,兼顾结球甘蓝的生理特性选择适宜播种期,通过排开播种,分批供應,避免产品集中上市,影响生产效益。3月下旬~4月上旬播种,4月中旬~5月上旬定植。
3.培育无病虫壮苗
3.1种子处理 结球甘蓝一般亩用种量为50g。可根据当地病害发生情况对种子进行表面消毒灭菌处理,以防种子传染病害,也可不做处理直播。将种子在55℃的温水中浸种20分钟,可防黑腐病;100g种子用1.5g漂白粉(有效成分),加少量水与种子拌匀,放入容器中密闭16小时后播种,可防黑斑病、黑腐病。
3.2苗床准备及播种 营养土配制:播种床土用近3年未种过十字花科蔬菜的园土,按每10m2苗床计算,施入腐熟圈肥100kg、鸡粪20kg或硫酸铵2kg,磷肥2kg、然后深翻混匀后整平,做成厚度为10~12cm的育苗床;苗床土消毒及播种: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与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按1∶1混合,或用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与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按9∶1混合,按每m2苗床用药8~10g与15~30kg细土混合。播种时,将苗床浇透水,待水渗完后将1/3药土铺于床面上,然后将种子均匀撒在上面,最后将其余2/3的药土覆盖在种子上。
3.3播后苗期管理 温度管理:播种后保持日温20℃~25℃,夜温12℃~15℃;幼苗出齐应及时放风除温,日温保持在17℃~20℃,夜温5℃~10℃;水分管理:不旱不浇水,以免幼苗徒长;间苗、分苗:及时拔除病虫苗、弱小苗、变异株和杂草。为扩大幼苗的营养面积,使其茁壮成长,当幼苗3叶1心时要及时分苗。分苗时,在分苗畦内按10cm的行距开沟,顺沟浇水,按10cm的株距坐水稳苗,水渗后覆平土;分苗后管理:分苗后应提高棚温到23℃~27℃,缓苗后降温到17℃~20℃。定植前7~10天,浇一次小水,随浇水追施一次稀粪水,2天后起苗囤苗,以利生根缓苗。幼苗生长后期,在不受冻害的前提下,适当加大放风量进行低温炼苗,以使幼苗能够适应外面的大风降温天气,以利于提高定植后的成活率和缩短缓苗期。壮苗标准:苗高12~15cm,节间短,有6~8片真叶,叶片肥厚,颜色深绿,茎粗0.45cm以上,根系发达且长势墩实。
4.定植
4.1整地施肥 为改良和肥化土壤保证结球甘蓝的整个生育期良好的生长环境和充足的养分,施肥应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底肥与追肥要配合施用,并适当增施磷钾肥。因此,结合整地每亩施腐熟农家肥4000~5000kg,过磷酸钙50kg,耙细整平,根据甘蓝品种做成宽140~160cm的定植畦。
4.2定植 早熟甘蓝品种按40×35cm的行株距呈“丁”字型挖定植穴,穴内浇定植水,坐水稳苗,待水快渗完覆平土。
5.定植后的田间管理
5.1中耕除草、适时蹲苗 定植后要及时中耕松土,以利于提高地温,增加根部透气性,促进缓苗。同时,结合中耕要及时除草。进入莲座期要适时蹲苗,蹲苗时间的长短因品种不同而异,一般早熟品种短,多在6~8天,中晚熟品种长些,需8~10天。当心叶开始包合时,应及时结束蹲苗,开始浇水施肥。
5.2肥水管理 定植后2~3天浇缓苗水,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结合浇缓苗水每亩追施硫酸铵8~10kg。进入结球盛期,每隔7天浇一水,结合浇水要追施2次肥,每次追施腐熟有机肥1000kg或尿素10kg、磷肥20kg、钾肥5kg。
6.病虫害防治
综合运用以上农业技术措施,通过选用优良品种、改进栽培条件和方式、加强田间管理、科学浇水施肥来有效防治结球甘蓝病虫害。在病虫害防治方面提倡“以综合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方针。保护地施药应优先采用粉尘法、烟熏法,在干燥晴朗天气也可喷雾防治,注意交替用药,合理混用。
6.1结球甘蓝霜霉病 用5%百菌清粉尘或5%克露粉尘喷粉,一般每亩用药1kg,7天一次,连喷2~3次;或用45%百菌清烟雾剂熏棚,每亩用药110~180g,分放5~6处,傍晚点燃闭棚过夜,7天熏一次,连熏3次;用72.2%普力克水剂800倍液,或用72%克露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用72%克抗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用50%霜霉一扫净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用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400倍液喷雾,隔7~10天喷一次,连喷2~3次。
6.2结球甘蓝黑斑病 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用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7天一次,连喷2~3次。
6.3结球甘蓝黑腐病 发病初期用50%代森胺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用50%DT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或用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或用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000倍液,或用新植霉素可溶性粉剂3000倍液喷雾,10天喷一次,连喷2~3次。
6.4菜青虫 低龄幼虫期:用Bt乳剂200倍液,或5%抑太保乳油2500倍液,或1.8%虫螨克乳油3000~4000倍液喷雾;高龄幼虫用高效低毒化学农药,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用2.5%溴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或用菜虫敌可湿性粉剂600~1000倍液,或用10%天王星乳油1000倍液喷雾。
6.5小菜蛾 幼虫3龄前,每亩用Bt可湿性粉剂40~50g或乳剂200~250mL对水50kg,或用1.8%虫螨克乳油3000~4000倍液喷雾,5~9天一次,连用2~3次;高龄幼虫用高效低毒化学农药防治,用25%灭幼脲3号胶悬剂500~1000倍液,或用5%抑太保乳油2000倍液,或用绿宝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或用卡死克乳油2000倍液喷雾,防治适期为幼虫3龄前。
6.6蚜虫 用50%避蚜雾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用10%吡虫啉或一遍净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用40%乐果乳油1000~2000倍液喷雾。
结球甘蓝离体培养繁种技术研究 篇3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结球甘蓝材料为淮研皖甘一号父本田间花期植株腋芽, 以播种苗为对照。
1.2 试验方法
1.2.1 腋芽消毒。
2007年5月16日, 选择无病、健壮淮研皖甘一号父本花期植株腋芽数个, 室内用洗衣粉上清液浸泡20min, 流水冲洗1h, 然后用0.5%过氧乙酸消毒2min, 冲洗后, 用75%酒精浸泡30s, 无菌水冲洗3~4次, 再用0.1%升汞浸泡8min, 最后用无菌水冲洗5~8次, 待用。
1.2.2 成苗诱导试验。
把待用材料分别接种在培养基 (1) MS+3%糖+琼脂0.625g/L、 (2) MS+6-BA 0.1mg/L+NAA 1.0mg/L+3%糖+琼脂0.625g/L、 (3) MS+6-BA 0.1mg/L+NAA 2.0mg/L+3%糖+琼脂0.625g/L。置于 (25±2) ℃恒温、光照1 500Lx下培养12h。
1.2.3 增殖培养试验。
6月13日以培养基 (1) 所出苗为增殖试验基本材料, 分别转入培养基 (4) MS+6-BA 1.0mg/L+NAA 0.1mg/L+3%糖+琼脂0.625g/L、 (5) MS+6-BA 1.5mg/L+NAA 0.1mg/L+3%糖+琼脂0.625g/L、 (6) MS+6-BA 1.5mg/L+NAA 0.15mg/L+3%糖+琼脂0.625g/L, 培养条件为 (25±2) ℃恒温、光照1 500Lx, 培养14h, 进入增殖培养期, 全程增殖4代次, 每代次为15d。
1.2.4 生根培养试验。
8月25日进入生根培养试验阶段, 以培养基 (7) 1/2MS+IBA 0.1mg/L+3%糖+琼脂0.625g/L、 (8) 1/2MS+IBA 0.4mg/L+3%糖+琼脂0.625g/L、 (9) 1/2MS+3%糖+琼脂0.625g/L为试验因子, 以增殖培养基 (6) 所出苗为试验材料, 进行生根试验。
1.2.5 炼苗。
9月10日, 将已生根苗从无菌环境下转入室内常温、散射光下, 炼苗3~5d。期间每2h喷雾1次。
1.2.6 大田试验。
9月13日取出, 移栽入基质中, 大田遮光、喷雾、杀菌炼苗。10月20日定植大田。以常规大田播种苗为对照。后期栽培管理同一般大田管理。并记载相关数据。
2 结果与分析
2.1 成苗诱导试验
侧切芽接种于 (1) 、 (2) 、 (3) 号培养基后, 经30d成苗诱导, 3种培养基无明显差异, 腋芽自身处于生殖生长阶段, 内源激素无需调整, 外源激素不占主导地位。因此, 激素作用不明显, 基础培养基MS及正常培养环境即可满足提供腋芽成苗的生长条件。
2.2 增殖培养试验
以 (1) 号培养基出苗为增殖试验材料, 分别进入 (4) 、 (5) 、 (6) 号增殖培养基, 增殖结果见表1。在6-BA与NAA比例不变的情况下, 6-BA与NAA的绝对值加大, 可促进苗增殖。试验结果表明, 3代次增殖苗为增殖波峰, 平均15d增殖为4.8次, 最高可达5.1倍。
注:以100株记平均值。
2.3 生根培养试验
以增殖培养基 (6) 所出苗为试验材料, 进入 (7) 、 (8) 、 (9) 号生根培养基培养, 结果见表2。由表2可知, (7) 号培养基生根效果最好, 根数、根长及根的长势明显优于其他培养基。
注:观察100株, 12d为生根期, 以平均数计。
2.4 大田试验
10月20日甘蓝离体繁殖苗与大田常规播种苗同期定植, 后期管理同一般大田管理。由表3~5可知, 离体培养苗长势优于播种苗, 始花期两者相同, 终花期常规播种苗早2d, 采种期播种苗早1d;离体苗的抗病性明显强于播种苗, 其中, 离体苗黑斑病、黑腐病及菌核病的发病率比播种苗低2个百分点左右;冻害调查显示, 两者耐寒性相仿;田间整齐度显示, 离体苗大田表现一致性好, 播种苗稍差;离体苗种子产量达136.5kg/hm2, 播种苗种子产量为127.5kg/hm2, 离体苗产量较播种苗高7.1%。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 运用甘蓝离体腋芽繁殖甘蓝亲本, 可以降低种苗的带菌率, 提高种苗的抗性和原种产量。由于离体快繁增殖的高倍性及体细胞繁殖的一致性, 也使田间亲本高度一致, 提高了杂交1代纯度, 还可以解决原原种量不足年份田间大量繁殖的需求, 为进一步探讨甘蓝高效育种技术体系提供依据。
摘要:结球甘蓝离体培养繁种技术试验结果表明, 运用甘蓝离体腋芽繁殖甘蓝亲本, 可以降低种苗的带菌率, 提高种苗的抗性和原种产量, 同时使田间亲本高度一致, 提高了杂交1代的纯度。
关键词:结球甘蓝,离体培养,繁种,生物学性状,产量
参考文献
[1]柴向华, 张秀珊, 李军, 等.结球甘蓝的离体快繁技术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 2004 (2) :24-25.
[2]方智远, 孙日飞.十字花科蔬菜品种改良的进展与展望[EB/OL]. (2006-03-07) .http://www.agri.ac.cn/AgriSciFare/GN/ZZY/20060311561.html.
[3]张高翔, 张恩慧, 许忠民, 等.春甘蓝腋芽叶片离体培养及植株再生技术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9 (5) :166-170, 177.
[4]刘晓庆, 沈源, 蔡小宁, 等.甘蓝型油菜下胚轴离体培养再生植株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8 (31) :13547-13548, 13582.
[5]吕爽, 王超.结球甘蓝离体培养的研究进展[J].北方园艺, 2004 (3) :6-7.
结球甘蓝收获机械研究现状分析 篇4
关键词:结球甘蓝,收获机械,研究重点
1 结球甘蓝收获机械研究现状
前苏联在1931年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台甘蓝收获机, 到目前为止对甘蓝收获机械的研究已经有80年的历史。甘蓝收获机械在发达国家已经商品化, 并应用到生产中。结构由单纯的机械式, 发展到机、电、液相结合, 而且人工智能收获机也已研制出样机。
甘蓝收获机按照行走形式可以分为自走式、牵引式和悬挂式;按收获方式可以分为一次性收获和多次选择性收获;按收获行数可以分为单行和双行。
目前国内对于甘蓝收获机械的研究较少, 除台湾地区外, 还没有这种收获机产品。台湾地区的甘蓝收获机多为履带自走式, 收获行数有单行和双行的。
国外的甘蓝收获机械研究水平以欧美和亚洲的日本为代表。欧美甘蓝收获机械已经商品化, 其产品主要以牵引式和悬挂式为主, 有的机型带有结球输送装置, 可与运输车联合作业;亚洲以日本研究较早, 多为自走式一次性收获机。
1.1 台湾的甘蓝收获机械
台湾国立中兴大学农业机械工程学系栾家敏研制的双行甘蓝收获机, 采用5.88 kW汽油机, 行走装置为履带式, 可以实现原地转弯, 履带中心距530 mm, 最大宽幅690 mm, 接地长625 mm, 接地宽160 mm。行走前进配有高、低速各两挡, 后退高、低速各一挡, 即前进四挡, 后退二挡。前进速度0.27~0.80m/s, 后退速度0.3~0.7m/s。收获行距40~50 cm, 株距45cm。其主要结构包括行走装置、传动机构、引导收集拔取机构、螺旋滚轮提升输送机构、切根机构、侧旁球体导正夹送机构、上部皮带输送机构和外包叶排出机构等。
1.2 瑞士的甘蓝收获机械
瑞士的Baertschi-FOBRO公司研制的TK-2000型甘蓝收获机可一次收获两行, 该机为牵引式, 带有甘蓝升降输送装置, 可将收获后的甘蓝直接输送到联合作业的运输车内。收获机的动力由牵引机车通过输出轴提供, 甘蓝拔取机构可以通过液压缸调节高低, 以适应不同的垄高。
1.3 丹麦的甘蓝收获机械
该收获机是单行的, 每天可以收获200~250t甘蓝。采用三点悬挂、电-液系统。收获机最前部带有液压驱动集束机构, 可以拾取偏离垄中心的甘蓝。该甘蓝收获机压顶机构采用弹性橡胶绳编织成的网带, 网带侧有张紧轮, 网带底面运动方向与牵引机车行进方向相反, 该弹性网带可以拾取不同尺寸的甘蓝, 并将其输送到收获机后部。收获机后部配有切根、分离机构以及存储箱, 收获后的甘蓝通过存储箱被运输到市场出售或库内存储。
1.4 日本的智能甘蓝收获机械
日本国家农机研究所 (生研机构) 的MURAKAMI Noriyuki 等人研制的智能甘蓝收获机, 可以自动辨别甘蓝的成熟度, 实现多次收获。该机主要由液压驱动摘取手 (gripper) 、影像采集系统 (CCD camera) 、并行控制系统以及4.4kW发动机和履带式自走底盘等部分组成。该机长、宽、高分别为2430、2100、1170mm, 整机质量454kg, 最小地隙560mm。拔取准确率为44%, 平均每55s拔取一颗甘蓝。
2 现有甘蓝收获机械存在的问题
目前的甘蓝收获机械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损伤问题, 在拔取和切根的过程中会导致甘蓝球的损伤;二是堵塞问题, 切掉的根和外包叶壅堵在螺旋输送机构中间, 影响收获机正常作业;三是现有成熟机型均为一次性收获机, 选择性收获机还处在样机研制阶段, 并且存在漏收率高、作业效率低等问题。
3 影响甘蓝收获机械化的主要因素
a.人们在传统思想中认为蔬菜生产是一种劳动密集型产业, 认为蔬菜生产就是手工活, 机械化作业达不到人工作业的质量, 所以不愿接受机械化作业。
b.现有农机研发机构都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大田作物机械的研究中, 对蔬菜机械关注较少。
c.许多蔬菜是一次播种多次收获, 机械化操作比较困难。
d.绝大多数蔬菜都是以鲜嫩的幼叶、多汁的果实为栽培目的, 故机械采收容易造成损伤, 研发难度较大。
4 研发建议
要结合我国实际, 根据不同地区、 不同气候条件、不同品种、不同规模、 不同种植模式进行甘蓝收获机械的研发工作。在设计甘蓝机械的结构时, 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a.悬挂形式问题。
从我国现阶段生产力水平以及农村动力机械的保有情况来看, 目前广大农村普遍应用18~36kW的拖拉机, 所以甘蓝收获机应以小型牵引式和悬挂式为主。
b.收获行数问题。
目前我国甘蓝种植的机械化水平还较低, 普遍采用人工移栽, 与国外机械化移栽相比, 甘蓝植株在垄上分布不匀。收获时, 收获机的喂入装置要根据甘蓝的生长位置不断调整, 双行收获机的喂入装置将难以同时对正两行的甘蓝结球, 所以应重点开发单行的收获机。
c.外包叶回收问题。
国外的机器普遍没有外包叶回收装置, 甘蓝收获后, 外包叶直接还田。我国农户一般都养殖猪、鸭等, 有以甘蓝外包叶作饲料的习惯, 所以在甘蓝收获机开发时, 应加装外包叶回收装置。
参考文献
[1]姚会玲, 徐丽明.结球叶菜收获机械研究现状及发展对策[J].农机化研究, 2007 (4) :185-188.
[2]HSU Y S, CHANG S F.Field Tests of a Prototype Cabbage Harvester[J].Memoirs of the College of Agriculture,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1998, 28 (2) :10-18.
[3]NORIYUKI MURAKAMI, KANJI OTSUKA, KEIICHI INOUE.Robotic Cabbage Harvester[J].JSAM, 1994, 56 (4) :67-74.
【简要结球甘蓝栽培技术】推荐阅读:
紫甘蓝栽培06-16
南方甘蓝高效栽培技术11-14
甘蓝高产种植技术11-15
小麦复播甘蓝栽培技术05-22
甘蓝肥效试验05-31
球茎甘蓝06-08
甘蓝MLPK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06-11
简要分析06-23
简要评价08-11
简要设计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