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鉴定

2024-08-16

安全鉴定(通用11篇)

安全鉴定 篇1

在房屋安全鉴定中,常常是通过对结构构件的鉴定,得出整栋房屋的安全性判断,然而,裂缝是砌体结构最常见的症害,科学鉴定裂缝、分析裂缝、判定裂缝的危害程度等技术均属于房屋安全鉴定的主要内容。本次研究从砌体结构裂缝原因入手,阐述在房屋安全鉴定工作中对砌体构件裂缝的鉴定。

1砌体结构裂缝原因

根据结构裂缝发生的原因,可将砌体结构裂缝可分为两大类,分别是受力裂缝、非受力裂缝。各种直接荷载作用下,砌体产生的裂缝称为受力裂缝即荷载裂缝;砌体因收缩、湿度、温度变化、地基沉降不均匀等引起的裂缝称为非受力裂缝,又称为变形裂缝。砌体结构的主要裂缝形式为荷载裂缝、沉降裂缝和温度裂缝。

1.1受力裂缝———荷载裂缝

砌体结构荷载裂缝的发生,往往是砌体破坏的特征和前兆,反映了砌体承载力不足和稳定性不够,主要有受压裂缝、受弯裂缝、受拉裂缝、剪切裂缝及局部受压裂缝。

砌体结构发生荷载裂缝主要原因有:(1)结构计算错误,计算简图与实际受力情况不符;结构方案选择不当,建筑构造不合理;(2)砌体截面设计过小,承载力不足;作用在结构上荷载考虑不当,或荷载漏算;(3)施工砌体砖、砂浆强度过低,未达到砌体抗压设计强度,承载力不足;(4)使用过程中擅自增层或用途改变导致荷载增加;擅自拆改承重墙体,改变原有受力特性,导致砌体承载力不足开裂。

1.2非受力裂缝---沉降裂缝

砌体结构因地基沉陷,基础下沉而发生不均匀沉降,使得沉陷部位在对应的上部结构砌体中产生附加应力,当其超过砌体的抗拉、抗剪强度时,则在砌体薄弱处发生沉降裂缝。产生的裂缝形式有竖向、水平和斜向裂缝,裂缝贯穿墙体,其中斜向裂缝最为普遍。

砌体结构发生沉降裂缝主要原因有:(1)地基处理不当,持力层软弱不一,未能有效处理,在荷重作用下,地基压缩变形过大,造成房屋不均匀沉降,引起上部结构开裂;(2)地表水大量渗入地基造成地基下陷,导致基础不均匀沉降;(3)新建房屋沉降对相邻旧有房屋的影响,致使旧有房屋产生沉降;(4)深基坑开挖、边坡支护失效,土体位移,或基坑降水、井点降水造成相邻建筑产生沉降裂缝。

1.3非受力裂缝---温度裂缝

温度裂缝是砌体结构常见的一种裂缝。有斜向、竖向和水平向三种基本形态。

砌体结构产生温度裂缝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温度作用引起。砌体结构是一种脆性结构,其抗压强度较高,而抗拉、抗剪强度远低于其抗压强度。由砖、砂浆、混凝土组成的墙体、屋盖在日照和温度作用下,发生温度胀缩变化,而材料的温度膨胀系数各不相同,使砖墙与屋盖变形不一致,产生结构之间的相互约束,当温度应力超出砖墙的抗剪强度时,砌体产生裂缝。

2房屋安全鉴定中的砌体结构裂缝检测、分析

在砌体结构房屋安全鉴定中,须对裂缝进行现场勘查、检测,确定裂缝的性质及裂缝是否处于稳定状态。

2.1准确评估裂缝性质

导致砌体结构裂缝的危险因素较多,能够一定程度影响结构特性,只有弄清结构受力状态和裂缝对结构影响,才能对结构构件进行定性,因此在进行裂缝检测及处理时要先判定结构裂缝性质,明确该裂缝属于结构性裂缝或非结构性裂缝。结构性裂缝:通常是因结构应力达至限值,出现承载力不足现象造成的,是结构破坏的主要特征之一,危险性较大,需要进行深入分析及处理;非结构性裂缝:通常是因自身应力问题造成的,如温度裂缝、收缩裂缝等,对结构承载力无显著影响,一般可以按照结构耐久性、抗渗及使用要求进行修补。

2.2查明裂缝的宽度、长度、深度、走向、数量及分布

砌体结构裂缝按其形状分为有竖向的、有水平向、有斜向的,裂缝深度有表面的、贯穿性的,通常表面裂缝多是非结构性裂缝,贯穿性裂缝多是结构性裂缝,危险性大,须查明原因,并采取必要的加固措施。

《危险房屋鉴定标准》JGJ125-2016第5.3.2条规定,砌体结构检查时应注意其裂缝的宽度、长度、深度、走向、数量及分布,并应观察裂缝的发展趋势,该条款为强制性规定。

裂缝检测:长度可用钢卷尺测量;裂缝不规则的,可分段测量。裂缝宽度应选取裂缝最宽处测量,采用刻度放大镜、宽度检测仪、塞尺等,超过10㎜的可采用钢卷尺测量。裂缝深度可用探针插入或裂缝深度检测仪进行测量。

2.3明确裂缝是处于持续发展状态还是稳定状态

根据砌体结构性质一般可以将其裂缝分为两种类型:(1)稳定裂缝。该类裂缝的宽度、长度处于不变的稳定状态;(2)发展性裂缝。该类裂缝的宽度、长度、深度呈发展变化状态。

裂缝的发展趋势检测:扩展状态可采用做标记、贴石膏饼、粘贴应变片的方法测量。

若砌体结构裂缝属稳定的,危险性较小,采用适当维修即可安全使用;若裂缝仍在发展,须查明导致变化的原因,采取加固措施,使裂缝不再发展。观察裂缝的发展趋势是安全鉴定的重要内容。

3房屋安全鉴定中的砌体结构裂缝的评判原则

(1)根据《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292-2015中有关砌体结构裂缝不适于承载的判定原则。根据《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292-2015第5.4.5条当砌体结构的承重构件出现下列受力裂缝时,应视为不适于承载的裂缝:①桁架、主梁支座下的墙、柱的端部或中部,出现沿块材断裂或贯通的竖向裂缝或斜裂缝;②空旷房屋承重外墙的变截面处,出现水平裂缝或沿块材断裂的斜向裂缝;③砖砌过梁的跨中或支座出现裂缝;或肉眼虽未见明显裂缝,但其跨度范围内有集中荷载;④筒拱、双曲筒拱、扁壳等的拱面、壳面,出现沿拱顶母线或对角线的裂缝;⑤拱、壳支座附近或支承的墙体上出现沿块材断裂的斜裂缝;⑥其它明显的受压、受弯或受剪裂缝。

根据《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292-2015第5.4.6条当砌体结构、构件发生下列非受力裂缝时,应将其视为不适于承载的裂缝:①纵横墙连接处出现通长的竖向裂缝;②承重墙体墙身裂缝严重,且最大裂缝宽度已大于5㎜;③独立柱已出现宽度大于1.5㎜的裂缝,或有断裂、错位现象;④其他显著影响结果整体性的裂缝。

(2)《危险房屋鉴定标准》JGJ125-2016有关砌体结构出现裂缝时危险点的判定原则。根据《危险房屋鉴定标准》JGJ125-2016,第5.3.3条,砌体结构有下列现象之一的,应评为危险点:当承重墙或柱因受压产生缝宽大于1.0毫米、缝长超过层高的1/2的竖向裂缝,或产生缝长超过层高1/3的多条竖向裂缝;屋架端部或支承梁的墙体或柱截面因局部受压而导致多条竖向裂缝产生,或裂缝宽度在1.0mm以上;墙或柱因偏心受压而导致水平裂缝产生;砖过梁中部出现明显竖向裂缝,或端部出现明显斜裂缝,或支承过梁的墙体出现受力裂缝等。

4结束语

砌体结构房屋出现各种形式的裂缝,非常常见,程度轻重不一,差别很大,轻则影响外形美观和使用功能,严重的危及结构安全,造成工程事故,所以,科学准确的分析结构裂缝,并对裂缝成因进行明确判断,这是房屋安全鉴定工作的重要内容,对保证房屋的住用安全是至关重要的。

参考文献

[1]《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292-2015.

[2]《危险房屋鉴定标准》JGJ125-2016.

[3]《房屋裂缝检测与处理技术规程》CECS293∶2011.

[4]《房屋安全鉴定实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陈建明主编.

安全鉴定 篇2

大坝安全鉴定报告

××水库位于××××××××的城乡结合部,地理位置为东经××××××′,北纬××××*′。××××水库距××*河约1km,水库所在河流为××河的支流××河,属××*海流域,控制流域面积××*km2。, ××河东西横贯××*市区,是××××河的一级支流,全长×××× km。该水库是一座以 防洪为主兼有灌溉的小(*)型水库,工程始建于××××年,××××年竣工。水库下游保护对象有:*个村庄、××××口人、××万亩农田。

主要建筑物由大坝、坝下泄洪涵洞组成。

大坝为粘土心墙坝,坝顶全长××××m,最大坝高××××m(现淤积地面为基准),坝顶高程××××*m(平均高度),防浪墙顶高程××××*m,坝顶宽度××*1m(平均宽度),上游坝坡为*:××××(平均坡度),采用干砌石护坡;下游坝坡为*:××××(平均坡度),采用草皮护坡。

泄洪涵洞位于坝下,为矩形涵洞,断面尺寸为××*m(宽×高)。采用拍门式钢制工作闸门,进口已淤积不能起到泄洪作用。

大坝现场安全检查大坝现场安全检查发现:

1、大坝存在*处渗水点。大坝建于××年代,填筑时就地取材,施工质量差,致使大坝存在渗水点;大坝上游干砌石护坡受风浪冲刷,破损严重。下游草皮护坡全部损坏,水土流失严重;大坝防浪墙为浆砌石结构,现已全部损坏。

2、坝下泄洪涵洞现已淤积,闸门已经堵塞,不能起到泄洪和灌溉的`作用。

3、水库无管理房。

大坝安全分析评价工程质量评价现状上游坝坡为1:××*,下游坝坡为1:××*。坝体心墙为粘土,干容重为*.*g/cm3,渗透系数××*×××-6cm/s。坝壳料为粉土质砂,干容重为*.××g/cm3,渗透系数为*.*×10-3 cm/s,填筑质量基本合格。

坝顶宽度为3.××1m,不满足规范要求,上游为干砌石护 坡已损坏。坝基与坝肩存在 。 渗漏问题,未做处理。

坝下泄洪涵洞进口已经淤积,不能泄洪。

综上所述,工程质量不合格。

运行管理评价

友谊水库从建库以来一直由××*管理,后由××××水务局管理,运行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缺乏必要的通讯、报警器材及交通车辆等。

根据《水库大坝安全评价导则》(sl258-2000)的规定,大坝运行管理综合评价为“差”。

防洪标准复核

根据现状库容曲线,经调洪计算,大坝防洪能力仅为*年一遇洪水,不满足防洪要求。

安全鉴定 篇3

关键词:房屋安全;鉴定方法;鉴定特点

中图分类号:F2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18-0104-01

建筑工程质量的好坏对于一个建筑企业来讲极为重要,决定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同时也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从的生活和财产安全。因而,在施工过程中,对于每个施工环节的质量做好监督,按照施工的要求进行施工作业,同时还要使用正规厂家生产的合格材料产品,禁止出现豆腐渣工程。一直以来,人们对于建筑工程的质量极为关注,成为热点话题,所以,就要求相关部门做好房屋安全的鉴定工作。文章阐述了房屋安全鉴定工作的重要性,对于房屋安全鉴定特点以及房屋安全鉴定方法进行了如下分析。

一、房屋安全鉴定工作的重要性

房屋安全是建筑工程质量的核心体现,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从的生活和财产安全。这就要求施工企业要做好房屋安全的施工建筑,同时也要求相关的监督部门更要做好房屋安全的鉴定工作,为人民群众创建一个安全、舒适的居住空间,可见,房屋安全鉴定对人民的生活起着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我们要定期的进行对房屋安全鉴定,可以对房屋维护提出合理的建议,要及时查找出并更换掉老化的房屋部件,让房屋保持安全实用的现象,使房屋的使用寿命得到延长,确保房屋的质量。

2.我们要分阶段对于陈旧的房屋以及危险的房屋进行安全、可靠性的鉴定会,如果一旦发现问题隐患要马上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然后根据房屋的结构以及实际情况,制定出合理、完善的维修方案。

3.如果房屋遭到暴风雨、地震、自然灾害等状况,要及时的对房屋进行安全鉴定,防止出现意外事故的形成。

二、房屋安全鉴定特点

(一)强制性

如今,很多城市已经制定了对房屋安全责任人委托鉴定的义务,同时对拆除房屋的主体以及承重结构前要遵循依法办理审批手续进行了要求。有一下情况达的,房屋的所有人、使用人以及企业单位要申请房屋安全鉴定:拆除或是改变房屋的墙体、柱、梁、板等主体结构;由于施工对周围房屋产生影响的;房屋在使用时间超过规定使用年限仍在使用的;出现危及使用安全迹象的房厦;超过设计要求或规范,明显加大荷载的房屋;改变使用性质、危及使用安全的房屋;创建大型建筑或是有桩基、地下建筑物和构筑物等建设项目的,建设企业要在开始兴建前申请对施工区相邻房屋进行房屋安全跟踪监测。

(二)社会性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飞跃发展,房屋安全鉴定工作也取得了很大的绩效。房屋安全鉴定工作在经济发展的带动下同时又遵循市场的规律继续发展,在社会对鉴定工作的急迫要求下,房屋安全鉴定工作的得到了迅速发展。广大的人民群从把鉴定机构叫做房屋医院。这足以反映了老百姓对房屋安全鉴定工作的认可。同时更促进房屋安全鉴定工作的良性发展。

(三)发展性

随着社会经济、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在市场竞争激烈的压力下,每个行业都在积极地引进新的技术,因而,鉴定机构也是如此。很多新的科学技术被使用在房屋安全鉴定工作中,不管是坚定的设备或是坚定的技术,比以前的鉴定机构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得到了很大进步。如今,我门国家的经济水平正在逐步的提高,建筑行业的发展正向着积极向上、繁荣的趋势发展,以前的平房已经被高楼大厦所取代,实际上,现有的标准已经满足不了新形势下房屋管理需求,必须的要求对其进行整理、研究,制定和时宜的标准。

三、房屋安全鉴定方法

鉴定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传统经验法、实用鉴定法和概率法。

首先是传统经验方法。它的特点是以实际调查作为荷载计算的根据,依据经验评定来进行材料取值,然后对原先设计中所采用的规范依据.理论计算.计算图形加以分析,从而判定设计与实际结构二者是否相符合,房屋结构是否具有可靠性。此种方法,总的来说是以专家的知识和实践经验对房屋结构的可靠性进行宏观的评价,它具有鉴定程序较少.花费较低.操作方法简单.鉴定速度快的优点,但是整体结构保守粗糙,而且与专家自身的知识水平和实践经验紧密相关。

其次是实用鉴定法。在传统经验的方法基础上,运用现代检测手段和试测技术,通过分析和计算结构材料的强度实测值,根据规范标准进行综合性鉴定的一种方法。此种方法是建立在事故原因的初步分析之上,对设计图进行调查,通过对材料进行细致的实验,对房屋进行全面的检查,最后再对各项指标进行评定,然后得出可靠、准确的数据,对房屋建筑做出精准的判定。实用鉴定法不仅准确性高,而且使用有效,是现在最流行的一种房屋安全鉴定方法。

最后是概率法。它的原理是应用概率和数理统计原理,采用非定值统计规律,通过对房屋结构的鉴定。也就是说他把结构抗力与作用效应间通过成立一种合适的数量关系,算出概率法中的失效概率,就可得出房屋结构准确、可靠的结论,可是失效概率仍然是建立在大量統计数据基础上的,对于这些资料的收集对于建筑物事故鉴定来讲也是缺少的,因而,概率法还需要得到完善。

四、结束语

总之,房屋安全是建筑工程的重中之重,它不仅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和生命,更对建筑企业的经济利益产生直接的影响。所以,相关的监督部门必须严格执行对房屋的安全鉴定工作,让人们有一个舒适的居住空间,做到全心全意的为人民服务。

参考文献:

[1]赵喜庆.房屋安全鉴定的基本方法[J].青海科技,2010(03).

[2]李辉.房屋安全鉴定与处理方法浅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10).

[3]巩振江.浅谈房屋安全管理与房屋安全鉴定[J].华章,2010(12).

[4]湛国楠.房屋安全鉴定及其管理的十项转变[J].住宅科技,1994,(01).

[5]房屋安全管理的关键[J].特种结构,2008,(02).

[6]杨顺武,伍冠玲.我国房屋安全管理的现状与对策[J].建筑安全,2007,(11).

房屋安全鉴定检测 篇4

1 房屋安全鉴定检测的必要性

全国各地房屋安全鉴定检测不断发展, 但仍存在诸多问题。

房屋质量和安全检测鉴定、管理工作发展不平衡, 我国许多城市尚未建立起相应的组织机构, 有些地方虽然建立了房屋质量和安全检测鉴定、管理机构, 但专职的技术、管理人员短缺, 相关的配套设备落后, 使检测鉴定中心形同虚设。

房屋质量和安全检测鉴定机构的人员有限且技术水平较低、检测仪器设备短缺或年久失修、检测鉴定手段单一, 不能和飞速发展的建筑技术相匹配。而我国房屋质量和安全检测鉴定项目收费标准低, 机构不能引进高素质技术人才和购进高精密度仪器, 自我生存困难, 没有引起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

虽然我国在房屋质量与安全检测鉴定、管理方面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 但实际可操作性不强, 形同虚设, 没有引起地方政府的重视。因此, 加强对房屋质量和安全检测鉴定、管理已成为一个迫切且现实的问题。

2 房屋质量安全鉴定检测的重要性

经不完全统计, 全国各地还普遍存在着相当一部分20世纪五六十年代修建的结构简易、超期服役、年久失修或因各种原因引起的存在安全隐患的陈旧房屋;也存在着许多迫切需要加固、处理后改变使用功能的房屋;新建房屋存在业主追求时尚, 想改头换面但又不影响房屋整体结构的情况, 这些情况都需要当地权威机构对房屋的结构性能进行检测鉴定, 确保其在安全和正常使用的前提下进行改造, 其工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危旧房屋和古建筑的检测鉴定

现在, 我国绝大部分城镇仍存在相当多结构简陋, 使用年久, 遭受风雨侵蚀、人为破坏的危旧房屋和需要及时保护的古建筑, 为了保证其安全, 有效预防因房屋倒塌而造成人员和财产损失, 必须进行检测、鉴定。

2.2“三无”房屋的检测鉴定

目前, 全国各地都存在着无规划、无审批、无监管的“三无”房屋, 甚至更有无勘察、无设计、无正规企业施工的“六无”房屋。“今年没钱盖两层, 明年有钱了再加两层”, 这样的房屋在我国各大城市的城中村中比比皆是。这些房屋威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因此, 迫切需要检测鉴定此类房屋, 验明其结构的安全程度, 排除房屋的不安全因素。

2.3 自然侵蚀和灾后房屋的检测鉴定

地震、水灾、台风、火灾等自然灾害或人为破坏都会对房屋结构造成严重损害, 因此在重新修复和加固房屋时, 要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依据, 明确房屋的危险所在、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 为此需要权威机关检测鉴定。装修房屋时, 拆除承重墙或在承重墙上掏洞、随意增加隔墙;办公室改为储藏室, 写字楼改为档案馆;为了追求美观或使用方便等造成房屋结构安全隐患或殃及左邻右舍的使用安全, 对此需要通过检测鉴定后对其加固处理。

2.4 使用年限内或超过使用年限房屋的检测鉴定

随着时间的推移, 房屋使用年久, 梁柱墙等承重构件腐蚀老化、保养不到位, 特别是已经达到或超过设计使用年限的房屋, 在结构安全性方面和正常使用性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问题。因此, 必须通过检测鉴定确定其结构目前的承重水平和安全系数, 并判断该房屋是否可以继续使用或需要立即进行加固处理。

2.5 工程建设对周围房屋影响破坏的检测鉴定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迅猛发展, 绝大多数房屋私有已经成为今后房屋发展的一种趋势。开挖深基坑、重锤强夯基础、灰土挤密桩基础、冲击钻成孔桩基础、爆破作业、带振动碾压施工等施工对毗邻建筑的影响也越来越多, 其矛盾也越来越突出, 为分析评价其影响程度或破坏程度, 查清责任, 保证双方的权利和利益, 需要对此作确切的检测鉴定。

2.6 房屋纠纷或司法检测鉴定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 各类产权房屋也大量兴建, 同时人们法制观念也不断增强。毗邻房屋建设相互影响造成房屋损坏, 建设工程中涉及房屋质量事故等纠纷都需要通过检测鉴定, 明确房屋受损的程度和受损原因, 为纠纷处理和判决提供科学、客观和公证的供技术依据。

以上中, 2.1和2.2房屋检测鉴定的目的是为政府部门的决策提供技术依据, 兼具技术性和政策性指导, 为政府建言献策;2.3和2.4房屋的检测鉴定主要是为房屋的改造、加固、修缮提供技术依据, 确保结构房屋安全和正常使用;2.5和2.6房屋的检测鉴定主要是为政府相关部门排忧艰难, 为纠纷处理提供科学依据,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从中不难看出, 房屋安全鉴定检测工作任重而道远。

3 房屋安全鉴定检测的建议

房屋安全检测鉴定单位是政府的权威机构, 是为社会提供公正、为人民生活提供安全保障的机构, 检测鉴定的准确性直接危及着广大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不得马虎和大意。检测鉴定机构要寻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以为人民和国家负责为核心, 以鉴定结论的权威性为重点, 全面加强鉴定工作程序和各个环节的规范化管理, 建立完整的管理体系, 为鉴定单位前期运营投入必要的资金, 使其与蓬勃发展的建筑技术相匹配。

从发展的眼光看, 随着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日益增强, 人们的居住安全意识不断加强, 房屋安全管理应从之前的针对危险房屋的强制性管理向以一般房屋的住用安全指导为主的非强制性阶段发展。房屋安全鉴定检测就是一种纯技术服务, 应完全走向市场, 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法人治理机构, 真正使检测鉴定工作走上“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之路。

房屋安全鉴定检测机构应和其他企业一样, 实行全国性统一的资质等级管理制度, 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根据国家计量法的要求对机构进行计量认证工作, 建立企业内部的质量保证体系——人员素质保证、仪器设备质量保证、鉴定工作质量保证、标准资料档案保证和鉴定质量保证。

房屋安全鉴定检测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 对从业人员有较高的业务素质要求, 需要具有建筑、结构、设计、材料、施工、地质 (岩土) 、测量和测试等方面的知识, 并要知晓房屋的历史、现状和损坏趋势等, 才能作出综合分析、判断。因此, 在完善和实行检测鉴定机构资质的基础上, 应加强检测鉴定人员的从业资格管理, 实行鉴定注册师制度, 由建筑部、人事部组织全国性考试、认证, 像其他考试一样, 比如注册监理师、注册结构师和注册评估师等, 建立注册鉴定师的系列岗位资格准入制, 引入竞争机制。

为发展和壮大自身实力, 房屋质量和安全检测鉴定机构应将房屋质量、安全检测鉴定、加固维修设计和施工一起纳入自身业务范畴, 自成规模化, 搞“一条龙”服务, 使房屋质量和安全检测鉴定机构朝着这个方向发展。

摘要:目前, 房屋安全鉴定检测和管理工作正处于发展和探索阶段。分析、检测鉴定机构的资历、检测人员的技术水平和仪器的精密程度, 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一些建议和措施, 为今后房屋安全鉴定检测提供参考。

关键词:房屋安全,鉴定检测,质量安全,质量检测

参考文献

[1]赵书全.论结构检测在房屋安全性鉴定中的重要作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2 (23) .

[2]赵鹏鹏.浅谈静态应变检测在房屋安全鉴定检测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3 (07) .

[3]吴大宝.房屋安全检测鉴定思路及实例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1 (30) .

房屋安全鉴定证明 篇5

根据最新解释,危险房屋是指结构已严重损坏或承重物件已属危险构件,随时有可能丧失结构稳定和承载能力,不能保证居住和使用安全的房屋。《天津市房屋安全和使用管理规定》中明确指出有7种情况,使用人应当进行房屋安全鉴定。

1、在房屋建筑上设置高耸物、搁置物或者悬挂物的,属于拆改房屋结构、明显加大房屋荷载或者在楼顶设置广告牌等高耸物的,应当由原房屋设计单位或者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设计单位提出设计方案,经房屋安全鉴定机构鉴定符合安全条件后,方可设置。

2、严重损坏的房屋一般不得装饰装修。确需装饰装修的,应当先进行房屋安全鉴定,并采取修缮加固措施,达到居住和使用安全条件后,方可进行装饰装修。

3、非住宅房屋装修涉及拆改房屋结构、明显加大房屋载荷的,应当由原房屋设计单位或者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设计单位提出设计方案,经房屋安全鉴定机构鉴定符合安全条件后,方可施工。

4、原有房屋改为公共娱乐场所或生产经营用房的,经营者应当向房屋安全鉴定机构申请房屋安全鉴定。

5、因发生自然灾害或者爆炸、火灾等事故危及房屋安全的,房屋所有人应当及时向房屋安全鉴定机构申请房屋安全鉴定。

6、兴建大型建筑或者有桩基、地下建筑物和构筑物等建设项目的,建设单位应当在开工前向房屋安全鉴定机构申请对施工区相邻房屋进行房屋安全鉴定,并按照规定采取安全保护措施。

安全鉴定 篇6

【关键词】房屋;建筑;施工;质量;管理

一、加强房屋建筑项目施工现场管理

施工现场是人流、物流、信息流的汇集地,也是建筑业最终形成的场所。施工现场的文明施工、施工生产的组织和实施、技术质量管理的实施、检查、复核和监督、物料进场、检验、试验和使用管理等,构成了施工现场管理系统。为了加强项目施工现场质量控制,明确各地施工阶段质量控制重点,在施工现场质量管理过程中确立事前质量控制,事中质量控制和事后质量控制三个阶段。事前质量控制,是指在正式施工前,是以整个项目施工现场为对象而进行的各项施工准备。准备的基本内容包括:施工技术准备;施工物质准备;施工组织准备;现场准备。事中质量控制,是指在施工过程中进行的质量控制。即全面控制施工过程,其具体措施是:质量控制有对策;施工项目有方案;技术保证有交底;图纸会审有记录;配制材料有试验;隐蔽工程有验收;计量器具校正有复核;设计变更有手续;钢筋代换在制度;质量处理有复查;成品保护有措施;行使质控有否决;质量文件有档案。事后质量控制,是指在工程项目完成施工过程形成产品的质量控制。准备竣工验收资料,按规定的质量评定标准,对已完成的分项、分部工程,单位工程进行质量评定。

二、做好房屋建筑施工质量的控制

1.审核有关技术文件、报告或报表。对技术文件、报告、报表的审核,是项目经理对工程质量进行全面控制的重要手段。

2.现场质量检查。

①现场质量检查的内容:开工前检查; 工序交接检查;隐蔽工程检查;停工后复工前的检查;分项、分部工程完工后,应经检查认可,签署验收记录后,才许进行下一工程项目施工;成品保护检查。此外,还应经常深入现场,对施工操作质量进行巡视检查。必要时,还应进行跟班或追踪检查。

②现场质量检查的方法:现场进行质量检查的方法有观察法、测量法和试验法三种。观察法是根据质量标准进行外观目测、手感检查和运用工具进行音感检查。对于难以看到或光线较暗的部位,则可采用镜子反射或灯光照射的方法进行检查。测量法是通过现场实测数据和施工规范及质量标准所规定的允许偏差对照,来判别质量是否合格。试验检查是指必须通过试验手段,才能对质量进行判断的检查方法。如对桩或地基的静载试验,确定其承载力;对钢结构进行稳定性试验,确定是否产生失稳现象;对钢筋对焊接头进行拉力试验,检验焊接的质量等。

三、建设好现场质量管理制度

现场管理制度包括质量责任制度、技术复核制度、现场会议制度、施工过程控制制度、现场质量检验制度、质量统计报表制度、质量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等。

1.质量责任制度。

人是工程施工的操作者、组织者和指挥者。人既是控制的动力又是控制的对象;人是质量的创造者,也是不合格产品、失误和工程质量事故的制造者。因此,在整个现场质量管理的过程中,应该以人为中心,建立质量责任制,明确从事各项质量管理活动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并对工程项目所需的资源和人员资格做出规定。

2.技术复核制度。包括建立严格的技术管理体系和做好施工过程技术控制。

3.质量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

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于设计失误,原材料、半成品、构配件、设备不合格,施工工艺、施工方法错误,施工组织、指挥不当等责任过失的原因造成工程质量不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和设计要求,或造成工程倒塌、报废或重大经济损失的事故,都是工程质量事故。 

建立和执行质量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是指在质量事故发生后由有关人员进行质量事故的识别和评审,分析产生质量事故的原因,并制定处理质量事故的措施,经相应责任部门审核批准后进行处理,并经相关部门复核验收。

四、房屋质量的鉴定必要性和鉴定时机

有为数不少的民用建筑,或因设计、施工、使用不当而需加固,或因用途变更而需改造,或因使用环境变化而需处理等等。要做好这些工作,首先必须对建筑物在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方面存在的问题有全面的了解,才能做出安全、合理、经济、可行的方案,而建筑结构可靠性鉴定所提供的就是对这些问题的正确评价。

(1)、建筑物大修前的全面检查;

(2)、重要建筑的定期检查;

(3)、建筑物改变用途或使用条件的鉴定;

(4)、建筑物超过设计基准期继续使用的鉴定;

(5)、为制定建筑群维修改造规划而进行的普查。

五、鉴定过程及内容

1、初步调查

图纸资料;建筑物历史;考察现场;填写初步调查表;制定详细调查计划及检测、试验工作大纲并提出需由委托方完成的准备工作。

2、详细调查

(1)、结构基本情况勘察:结构布置及结构形式;圈梁、支撑布置;结构及其支承构造;构件及其连接构造;结构及其细部尺寸,其他有关的几何参数;

(2)、结构使用条件调查核实:结构上的作用;建筑物内外环境;使用史(含荷载史);

(3)、地基基础(包括桩基础)检查:场地类别和地基土(包括土层分布及下卧层情况);场地稳定性(斜坡);地基变形,或其在上部结构中的反应;评估地基承载力的原委测试或室内物理力学性质试验;基础和桩的工作状态(包括开裂、腐蚀和其他损坏的检查);其他因素(如地下水抽取、地基浸水、水质、土壤腐蚀等)的影响或作用;

(4)、材料性能检测分析:结构构件材料;连接材料;其他材料;

(5)、承重结构检查:构件及其连接工作情况;结构支承工作情况;建筑物的裂缝分布;结构整体性;建筑物侧向位移(包括基础扭转)和局部变形;结构动力特性;

(6)、围护系统使用功能检查;

(7)、易受结构位移影响的管道系统检查。

3、安全性鉴定评级

4、抗震性能评级

六、房屋结构检测

1、混凝土结构强度现场检测(超声回弹综合法、回弹法、钻芯法等);

2、现场砌体砂浆强度检测(贯入法、回弹法等);

3、现场砌体强度检测(原位轴压法);

4、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无损检测);

5、混凝土构件结构性能静荷载试验(挠度、抗裂、承载力、裂缝宽度);

6、混凝土后锚固抗拔承载力检测;

7、结构变形检测(沉降、傾斜、裂缝等);

8、混凝土外观质量与缺陷检测(超声波检测);

9、砌体结构变形与缺陷检测(裂缝、风化、剥落、垂直度);

10、钢结构内部缺陷(超声波检测);

11、钢结构网架变形。

结束语

工程质量监督是一项集法律、技术、经济和行政于一体的综合性工作,属行政和技术的监督执法。监督机构是工程质量认证的专门部门,它关系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监督队伍素质的高低,执法能力的强弱是搞好工程质量监督的基础。要振兴建筑业,必须提高监督队伍的质量意识。

房屋安全鉴定与处理方法浅析 篇7

建筑工程质量和其他产品质量一样, 既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 又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在工程建设中, 我国早就提出了"百年大计, 质量第一"的建设方针, 对社会对工程质量也极其关注。但多年来, 建筑工程质量事故一直是工程建设中最突出的一个问题, 建筑工程质量越来越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热点。因而, 这问题也引起业界和学术界的普遍关注。

1 房屋安全鉴定范围

房屋安全鉴定是指对房屋结构的完损程度和使用状况是否危及安全使用进行鉴别、评定。检测是为了了解建筑物的结构现状、使房屋安全鉴定有据可依而做的检查和测定工作, 是鉴定的辅助手段。

房屋出现以下几种情况必须进行房屋安全鉴定:即:在房屋建筑上设置高耸物、搁置物或者悬挂物, 属于拆改房屋结构、明显加大房屋荷载或者在楼顶设置广告牌等高耸物的;严重损坏的房屋一般不得装饰装修, 确需装饰装修的, 应当先进行房屋安全鉴定;与砖混多层住宅楼结构相连的非住宅房屋装饰装修涉及拆改房屋结构、明显加大房屋荷载的;原有房屋改为公共娱乐场所或生产经营用房的;因发生自然灾害或者爆炸、火灾等事故危及房屋安全的;兴建大型建筑或者有桩基、地下建筑物和构筑物等建设项目的;危险房屋。

2 鉴定方法

鉴定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传统经验法、实用鉴定法和概率法。其中, 传统经验法, 主要以原设计规范为依据, 是按个人经验观察及计算结果来评估结构可靠性的一种经验方法。其特点是荷载计算以实际调查为准, 材料取值以经验评定为依据, 对原设计采用的规范依据、理论计算、计算图形加以分析, 判定其与实际结构是否相符, 是否可靠。这种方法主要是凭借专家所掌握的知识和经验对结构可靠性做宏观评价, 其具有鉴定程序少、花费低、方法简单、速度快等特点。但结构比较粗糙保守, 与专家的水平密切相关。

实用鉴定法, 是在传统经验法的基础上, 利用现代检测手段和试测技术, 对结构材料强度等实测值进行分析和计算, 按规范要求进行综合性鉴定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是在初步分析事故原因的基础上, 进行详细调查、材料试验和结构检验。然后逐项评价、综合评定, 对建筑物作出较准确的鉴定。这种方法的适用范围比较广, 且有效性较高, 是目前普遍采用的可靠性鉴定方法。

概率法, 是运用概率和数理统计原理, 采用非定值统计规律, 对结构的可靠性进行鉴定。其是将结构抗力和作用效应之间建立一定的数量关系。只要计算出失效概率, 也就能得出建筑物的可靠度。但失效概率是建立在大量统计数据基础上的, 而建筑物事故鉴定事先恰恰缺乏这些资料的收集, 因而概率法有待进一步完善。

3 结构鉴定分析

在房屋安全鉴定中, 需要对整幢房屋的结构构件进行安全鉴定, 首先通过现场踏勘进行外观检查, 可能会发现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各种质量问题, 其中裂缝是最常见的现象之一。

3.1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裂缝分析

判明是结构性裂缝还是非结构性裂缝:钢筋混凝土结构产生裂缝的原因很多, 对结构的影响差异也很大, 只有弄清结构受力状态和裂缝对结构影响的基础上, 才能对结构构件进行定性。结构性裂缝多由于结构应力达到限值, 造成承载力不足引起的, 是结构破坏开始的特征, 或是结构强度不足的征兆, 是比较危险的, 必须进一步对裂缝进行分析。非结构性裂缝往往是自身应力形成的, 如温度裂缝、收缩裂缝, 对结构承载力的影响不大, 可根据结构耐久性、抗渗、抗震、使用等方面要求采取修补措施。

3.1.1 判明结构性裂缝的受力性质:

结构性裂缝, 根据受力性质和破坏形式进一步区分为两种:一种是脆性破坏, 另一种是塑性破坏。脆性破坏的特点是事先没有明显的预兆而突然发生, 一旦出现裂缝, 对结构强度影响很大, 是结构破坏的征兆, 属于这类性质裂缝的有受压构件裂缝 (包括中心受压、小偏心受压和大偏心受压的压区) 、受弯构件的受压区裂缝、斜截面裂缝、冲切面裂缝, 以及后张预应力构件端部局压裂缝等。脆性破坏裂缝是危险的, 应予以足够重视, 必须采取加固措施和其它安全措施。塑性破坏特点是事先有明显的变形和裂缝预兆, 人们可以及时采取措施予以补救, 危险性相对稍小。属于这类破坏的受力构件的裂缝有:受拉构件正载面裂缝, 受弯构件和大偏心受压构件正载面受拉区裂缝等。此种裂缝是否影响结构的安全, 应根据裂缝的位置、长度、深度以及发展情况而定。如果裂缝已趋于稳定, 且最大裂缝未超过规定的容许值, 则属于允许出现的裂缝, 可不必加固。

3.1.2 查明裂缝的宽度、长度、深度: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的裂缝按其表征可分三种:一是表面细小裂缝, 即缝宽很小, 长度短而浅;二是中等裂缝, 其宽度在0.2mm左右, 长度局限在受拉区, 裂缝已深入结构一定深度;三是贯穿性裂缝, 缝宽超过0.3mm, 长度伸到受压区, 裂缝已贯穿整个截面或部分截面。结构性裂缝不仅表征结构受力状况, 还会影响结构的耐久性。裂缝宽度愈大, 钢筋愈容易锈蚀, 意味着钢筋和混凝土之间握裹力已完全破坏, 使用寿命已近终结。一般室内结构, 横向裂缝导致钢筋锈蚀的危险性较小, 裂缝以不影响美观要求为度, 而在潮湿环境中, 裂缝会引起钢筋锈蚀, 裂缝宽度应小于0.2mm, 但纵向缝易引起钢筋锈蚀, 并导致保护层剥落, 影响结构的耐久性, 应予处理。当裂缝长度较长, 深度较深, 严重影响构件的整体性, 往往是破坏征, 采取必要的加固措施。

3.1.3 判明裂缝是发展的还是稳定的: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裂缝按其扩展性质, 通常分三种:一是稳定裂缝, 即裂缝的宽度、长度保持恒定不变;第二种是活动性裂缝, 该裂缝的宽度和长度随着受荷状态和周围温度、湿度变化而变化;第三种是发展裂缝, 裂缝的宽度和长度随着时间增长而增长。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各种荷载作用下, 一般在受拉区允许在裂缝出现下工作, 也就是说裂缝是不可避免的, 只要裂缝是稳定的, 其宽度不大, 符合规范要求, 并无多大危险, 属安全构件。但裂缝随时间不断扩展, 说明钢筋应力可能接近或达到流限, 对承载力有严重的影响, 危险性较大, 应及时采取措施。裂缝稳定的结构, 裂缝会不会再扩展, 还要看所处环境是否稳定, 环境变化, 旧的裂缝可能还会扩展, 也还会出现新的裂缝, 应结合具体条件加以分析。

3.2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变形的分析

结构在长期使用中, 由于荷载、温度、湿度以及地基沉陷等影响, 将导致结构变形和变位, 变形不但对美观和使用方面有影响, 且对结构受力和稳定也有影响。较大变形往往改变了结构的受力条件, 增大受力的偏心距, 在构件断面、连接节点中产生新的附加应力, 从而降低构件的承载能力, 引起构件开裂, 甚至倒塌。结构变形的测定项目应针对可疑迹象, 根据测定的要求、目的加以选择, 但最大的挠度和位移必需检测。变形的量测应与裂缝量测结合起来, 结构过度的变形, 可产生对应的裂缝, 过大的裂缝又可扩大结构的变形。因此, 结构变形情况如何, 往往是反映出结构工作是否正常的重要标志, 是结构构件安全鉴定的重要内容。

浅谈栈道安全性鉴定 篇8

关键词:栈道,力学模型,安全性,鉴定

1 栈道概况

福建某凌空栈道依山就势而建, 长约306m, 地形坡度30~80°, 70%地段为木板栈道, 采用镀锌空心方钢管或槽钢为刚架, 道面为镀锌方钢管或槽钢上铺设木板, 临空侧设置栏杆;基岩裸露, 栈道刚架立柱底部与基岩采用螺纹钢锚杆锚入基岩后在岩面浇筑素混凝土形成刚架混凝土支座。

2 检测及安全评价程序

根据栈道结构的特点, 现场检测工作、安全评价程序见图1。

3 栈道地质条件及依附岩体安全评价

3.1 场地稳定性与适宜性评价

收集地质相关资料, 根据资料对栈道沿线基岩现状进行核查, 结果表明:栈道基岩裸露, 为黑云母花岗岩, 表层微风化;岩体为整体状, 局部呈块状, 岩体总体尚稳定。场地周围除危岩、崩塌外, 未发现有明显活动断裂通过痕迹, 亦无岩溶、砂土液化、软土震陷等不良地质作用及对工程不利的地下埋藏物;栈道基座及锚杆均嵌于微风化花岗岩中, 承载力可满足栈道正常使用时的荷载及变形要求, 该场地适宜木栈道的建设。

3.2 栈道刚架与依附岩体连接安全性评价

栈道刚架基础采用锚杆锚入基岩后在岩面浇筑素混凝土形成刚架立柱混凝土支座;锚杆采用两根直径为20mm或22mm的带肋钢筋, 锚孔与钢筋空隙部分采用水泥砂浆填实;锚杆与栈道刚架焊接, 焊缝较饱满, 局部有焊瘤, 焊缝长度90~110mm, 焊缝连接长度满足刚架承载要求。栈道刚架与依附岩体连接支座的受力状态为剪切型支座与承压型支座;承压型支座支承于基岩中的岩台或坡度较平缓岩面, 刚架依附岩面处支座呈承压受力状态, 能满足刚架与依附岩体连接的安全要求;对剪切型支座进行检查与抽样统计, 支座在岩面连接完整, 未见明显异常。

4 栈道刚架检测及安全评价

根据现场检查分析, 栈道采用单跨双立柱式、单跨单斜柱式及双跨三立柱式三种刚架形式 (如图2) , 每根横梁一端部设置木护栏立柱;刚架横梁和斜立柱材料均采用截面尺寸为100mm×100mm×3.0mm的热浸镀锌空心方钢管;刚架横梁与立柱 (斜柱) 的节点连接主要采用三面围焊。

根据栈道地形及刚架特点, 重点对钢化玻璃铺板悬挑观景平台进行检查, 该观景平台为栈道中悬臂最长的一处 (如图3) , 臂长约6m, 且设置在陡峭的岩壁上, 平台处容易造成客流集中;检查发现平台刚架传力路径较不明确, 结构布置不合理, 个别H型钢下翼缘纵向受力槽钢杆件在支座间采用焊接接长, H型钢横梁内端部与陡峭基岩壁采用单根后锚螺纹钢筋焊接连接, 后锚钢筋H型钢横梁表面均已锈蚀, 表面防腐漆多数已脱落, 钢材及锚杆锈蚀对该观景平台的耐久性及承载力产生不利影响;应对该平台刚架采取措施。

4.1 栈道刚架稳定性评价

刚架主要为横梁和单立柱 (斜柱) 可靠的锚入基岩中, 构成稳定结构, 栈道刚架稳定性尚可满足要求。

4.2 栈道、观景平台杆件及刚架承载力验算

4.2.1 承载力计算参数

在验算中, 栈道刚架与依附岩体的支点、横梁与立柱 (斜柱) 节点均考虑为铰接, 栈道钢结构正常维护下有效使用年限考虑为30年, 根据《公园设计规范》栈道活荷载取为3.5k N/m2, 栈道恒荷载根据现场构件实际重量取为0.5k N/m2, 栏杆顶部水平荷载取为1.0k N/m, 积雪荷载小于栈道活荷载不与栈道活荷载同时考虑, 也不考虑风荷载的影响;刚架材料根据委托方提供的资料采用Q235钢材, 抗拉、抗压和抗弯强度设计值根据《钢结构设计规范》取为215N/mm2, 抗剪强度设计值取为125N/mm2;其余计算参数均按现行有关设计规范进行取值。

4.2.2 承载力验算

(1) 平面杆件承载力验算。根据该玻璃观景平台处杆件传力途径分别对H型钢梁—H型钢梁下翼缘纵向槽钢进行承载力验算, 结果表明H型钢梁杆件最大剪应力、最大弯矩应力、稳定性及挠跨比均满足要求; (C) - (1-4) 、 (C) - (7-10) 、 (C) - (10-13) 轴H型钢梁下翼缘纵向槽钢杆件最大弯距应力、最大稳定应力及挠跨比不满足要求, 计算结果详图4平面布置图。

(2) 立面刚架承载力验算。通过对刚架初步力学分析, 观景平台处的刚架1受力较为不利, 为此对刚架1平面系杆进行有限元程序分析、计算, 计算结果见表1所示;计算简图见图5所示。

4.3 后锚钢筋拉拔试验

采用HC-30型锚杆拉拔仪对栈道沿线附近因改道废弃的连接刚架与基岩的后锚钢筋进行拉拔试验, 锚孔与钢筋空隙部分采用水泥砂浆填实, 受拉拔仪试验最小长度的限制, 现场采取焊接加长钢筋的方式进行试验 (见图6) , 试验结果见表2。

根据表1的计算结果及表2的试验结果表明栈道玻璃观景平台处刚架刚架1柱长细比、受压强度、稳定性及横梁的抗弯、抗剪强度、稳定性和挠跨比均满足栈道承载要求, 横梁最大水平拉力XA明显小于所检最小拉拔力。对相应荷载下的弯矩、轴力、剪力对比分析, 最大弯矩、最大剪力在水平横梁上, 最大剪力在斜撑上;对由轴力控制的斜撑可只验算抗压承载力及稳定性;对横梁则必须验算抗弯、抗剪及稳定性。

备注:表中支座反力正值表示与计算简化模型方向一致;“ () ”内数值表示为允许限值。

5 栈道面木铺板、护栏检测和安全评价

栈道刚架纵向主要采用10#镀锌槽钢焊接连接, 并与横梁交接处焊接连接;栈道面采用防腐木铺板密铺于栈道刚架纵向槽钢、方钢上, 木铺板与槽钢采用单颗自攻螺丝连接;满足上部栈道面的日常使用要求。个别自攻螺丝中部已产生锈蚀断裂, 应在日常使用过程中加强巡查维护, 及时更换。

栈道护栏木构件间通过榫接方式连接, 护栏高度大于1.1m, 满足人们临空俯视时的心理承受能力, 避免造成不安全感;护栏垂直杆件净距不满足《民用建筑设计通则》规定的最小净距0.11m的要求;立柱底部嵌入横梁端部的钢套管内, 钢套管与立柱间空隙部分采用水泥砂浆填实, 护栏木杆件连接方式基本正确, 未发现连接处榫头松动、护栏明显晃动等异常现象。护栏杆对栈道自身结构安全没有直接影响, 但是护栏的安全与使用者的人身安全直接相关, 使用过程中应避免过多游客身体向外倚靠护栏或有翻越护栏的行为以免发生护栏失稳, 造成危害。

6 结语及建议

(1) 栈道局部地段存在危岩、坍塌及风化残留体, 易产生岩体蹦滑, 危及栈道和过往游人, 应对其进行清理、加固或监测。

(2) 观景平台处对承载力验算不满足要求及H型钢下翼缘10#槽钢纵梁采取整改措施, 对已产生明显锈蚀的H型钢横梁及横梁与基岩连接处后锚钢筋采取防腐除锈或更换加强措施, 对H型钢横梁与基岩连接处采用单根后锚钢筋连接的增设锚筋加强连接。

(3) 对栈道护栏垂直杆件净距大于0.11m的栏杆采取适当整改措施。

(4) 在后续日常使用中应定期对栈道进行防腐防锈防蛀维护, 建立日常维护巡检制度。

(5) 栈道的安全性鉴定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 需要大量的现场检测及后期模型分析、研究。

参考文献

[1]GB50017-2003, 钢结构设计规范[S].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GB50018-2002, 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S].中国计划出版社

[3]GB50007-2011,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S].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GB50352-2005,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S].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5]CJJ48-92, 公园设计规范[S].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6]宋建学, 袁英保, 刘贺龙.旅游栈道安全评价技术研究[J].郑州大学学报 (工学版) , 2008, 29 (3) :129-132

浅谈对房屋安全鉴定的认识 篇9

关键词:城市建设,房屋,安全鉴定

随着国内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各个城市已建造了大量的民用建筑和工业建筑。因建筑物建造年代、使用年限及城市规划、管理和历史等原因的影响, 许多建筑物的安全性有待评定, 特别是一些已完工的建筑由于各种待鉴定因素的影响, 建筑物已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损伤。所以加强房屋的安全鉴定工作, 消除房屋安全隐患, 已是近在眼前。因自己本身从事这个行业, 以下是自己对这个行业的一些粗浅的认知, 希望外面的人能够通过此对房屋安全鉴定的行业有一些初步了解。

1 房屋安全鉴定的概念

房屋安全鉴定, 从字面意思上可以了解为:正因为使用的房屋出现问题, 才会要求鉴定是否安全。真正房屋安全鉴定的定义, 是人们根据力学和建筑结构的基础专业知识, 依据相关的鉴定标准、设计规范和科学结论, 借助检测工具和仪器设备, 结合建筑结构设计和施工经验, 对房屋结构的材料、承载力和损坏原因等情况进行检测、计算、分析和论证, 并给出结论的一门科学。而房屋安全鉴定工作是一项较复杂的、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作, 它是指对房屋的完好与损坏程度和使用状况的安全进行查勘、检测、鉴别和活动。其鉴定行为是一种公正、公平具有一定的证明权行为。其目的是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解决房屋安全纠纷的一种技术服务。其核心是最终维护社会的公平、公正, 构建和谐社会, 协助政府加强对房屋安全使用的管理。

2 房屋安全鉴定机构的建立

自从1989年建设部《城市危险房屋管理规定》 (建设部令第4号) 发布施行以来, 全省多数市、县房产行政主管部门相继设立房屋安全鉴定机构。由于各市、县因经济发展、自身条件等因素限制, 各地的房屋安全管理工作的发展不平衡, 还没有统一的房屋安全管理法规或规章, 甚至部分市县无设立鉴定机构。无论如何, 房屋安全鉴定机构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房屋安全鉴定等规范标准, 履行对既有房屋建筑结构的完损程度和使用状态是否危及使用安全进行鉴别、评定的专业机构。房屋安全鉴定机构的设立, 应具备与工作任务相适应的基本条件: (1) 配备专职专业技术的鉴定人员。专职专业技术的鉴定人员应兼顾具有相关专业职称的专业人员和配套人员, 要有相关的工作经历和经验, 熟悉房屋安全鉴定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规范, 而且要建立鉴定人员持证上岗及继续教育制度。 (2) 具备固定的工作场所。房屋鉴定机构应有固定的工作用房, 配备有计算机、建筑设计相关辅助软件, 做到办公自动化, 并且配备必要的通讯设备和工程交通工具, 满足鉴定工作的需要。 (3) 配备常用的检测仪器设备。根据实际需要, 配备钢尺、吊锤、自动测距仪、经纬仪、水准仪、回弹仪、裂缝宽度检测仪、混凝土钢筋检测仪等等及其他必备的检测仪器。 (4) 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只有完善的一套管理制度, 才能正常开展工作, 遵循鉴定程序, 保持公正、公平的原则, 确保鉴定结论的客观性、准确性和真实性。最基本来说, 鉴定人员的上下班管理及岗位职责制度管理、业务受理流程、仪器设备管理、业务收费标准、业务档案管理、职业道德、应急方案等方面都要做出规定, 并予以公示, 特别是业务收费标准方面, 鉴定机构应规范收费行为严格执行相关收费标准和规定, 所收取费用应主要用于房屋安全鉴定管理和提高鉴定质量的正常支出。

3 房屋安全鉴定机构的监督

在2004年建设部令第4号修改为《城市危险房屋管理规定》 (建设部令第129号) , 建设部令129号规定:市县人民政府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应设立房屋安全鉴定机构, 负责房屋的安全鉴定, 并统一启用“房屋安全鉴定专用章”。就目前来说, 绝大多数鉴定机构是依据建设部令第4号设立的, 其主要职责和工作内容基本上是房屋安全鉴定, 它是房产行政管理部门进行房屋安全管理的技术支撑, 是为正确履行房屋安全管理职能服务的。因各地方发展不平衡因素制约, 有的大城市房屋安全鉴定已十分成熟, 成为一门独特的行业, 一般会由各个鉴定公司抽人组成一个房屋安全鉴定协会, 制定出成立鉴定公司的标准、根据法律法规制出房屋安全管理的规范规定、定时检查各个鉴定公司机构等等一系列措施, 并且严格执行该行业的规范标准, 如《危险房屋鉴定标准》JGJ125-99、《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292-1999、《房屋结构安全鉴定标准》DB11/T637-2009、《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等等。

4 房屋安全鉴定的流程

房屋安全鉴定的主体是已建成的民用建筑, 一般程序是:申请人交资料申请—鉴定机构受理—鉴定人员到现场检测房屋—根据收集的数据编写鉴定报告—申请人交鉴定费拿鉴定报告—如对结果有异议, 再找高一级鉴定机构复议。当该房屋使用了一定年限出现不同程度损坏或在外力作用下 (被车辆碰撞等) 或相邻新建房屋基坑的开挖等等情况下, 可以申请房屋安全鉴定。若出现双方纠纷情况 (相邻新建房屋基坑的开挖、附近施工的影响等) , 可以双方约定同一间鉴定机构, 共同申请房屋安全鉴定。建设部令129号规定:房屋所有人或使用人向当地鉴定机构提供鉴定申请时, 必须持有证明其具备相关民事权利的合法证件。鉴定机构一般会要求提供申请人证明的资料和要鉴定房屋的相关资料, 如建筑施工图纸、建筑结构图纸、地质资料等, 如果较复杂, 会根据资料到现场先勘察一番, 再决定是否受理。受理后, 鉴定机构会派鉴定人员 (按规定外出作业鉴定人员最低不少于2人) 到现场对该房屋检测、收集相关数据。建设部令129号规定:鉴定机构进行房屋安全鉴定应按下列程序进行: (1) 受理申请。 (2) 初始调查, 摸清房屋的历史和现状。 (3) 现场查勘、测试、记录各种损坏数据和状况。 (4) 检测验算, 整理技术资料。 (5) 全面分析, 论证定性, 做出综合判断, 提出处理建议。 (6) 签发鉴定文书。申请人缴交鉴定费后取鉴定报告, 在这里特别说明一下, 房屋所有人和使用人都可提出鉴定申请。经鉴定为危险房屋的, 鉴定费由所有人承担;经鉴定为非危险房屋的, 鉴定费由申请人承担。

参考文献

火灾后房屋结构安全检测与鉴定 篇10

关键词:构件火灾,现场勘查,安全鉴定

房屋火灾后损伤程度分为四级:一级为轻度损伤, 只是表面装饰部分遭受损坏, 或表面损伤轻微, 结构基本完好;二级为中度损伤, 损伤深度达到混凝土保护层, 使保护层部分剥落, 但受拉主筋未受损伤, 构件整体性好, 变形不超过规范规定值;三级为严重损伤, 混凝土保护层大片剥落、主筋外露, 粘结力破坏, 构件明显变形;四级为严重破坏, 混凝土构件表面大面积损伤剥落、严重开裂, 结构变形很大, 构件遭到严重破坏, 已成为危险构件。

1 房屋概述

某商住楼为底框—砖混结构, 平面布置如下所述:1层为钢筋混凝土底层框架结构, 作为商业门面及仓库用房。2层~6层为住宅。楼板均采用混凝土现浇楼板, 住宅砌体采用MU15砖和M10砂浆砌筑, 底层框架混凝土强度为C30。该商住楼2002年6月竣工, 使用中将底层作为搁置废旧轮胎的仓库。

2 火灾原因

2010年6月29日中午一只烟头将商住楼引燃, 火灾始于该楼底层前部, 烟头引燃门外一个编织袋, 进而引燃院内门面房里堆积的数百个废旧轮胎, 火势迅速蔓延至整栋楼房, 并将部分玻璃和铝合金窗熔化, 大火持续燃烧4.5 h才被扑灭, 虽无人员伤亡, 但20多家住户受到影响, 造成重大财产损失。为了尽快确定商住楼过火后是否还能安全使用, 需对火灾后的主体结构进行检测鉴定。

3 火灾后房屋安全鉴定

3.1 现场勘查

因燃烧发生在底层, 故第二层的楼面梁、板和底层的柱损伤十分明显。柱上抹灰层普遍炸裂、脱落, 部分柱的混凝土保护层出现龟裂, 个别柱烧伤程度达到30 mm~50 mm。第二层梁底保护层普遍烧酥, 梁底部位损伤最为严重, 梁侧面烧酥程度较底部轻, 但出现大面积龟裂和裂缝, 剥开表层发现, 少数裂缝深入梁核心混凝土。个别梁烧伤十分严重, 其刚度明显降低。第二层顶楼板普遍完好。底层顶楼板的板底混凝土普遍烧酥、大面积脱落, 大部分空心板孔洞外露, 空心板的预应力钢筋也出现大面积外露、松弛现象, 使空心板丧失了承载能力。

从过火范围来看, 第二层顶楼板几乎无损伤, 底层柱由下而上损伤逐步加重, 底层梁比第二层柱严重, 第二层现浇板比该楼层楼面梁严重, 梁柱的棱角部位比平面部位严重, 梁柱自表面向里损伤逐渐减轻。其主要原因是不同构件接触火苗的部位不同、受火面大小不同和构件自身的薄厚不同所致。第二层楼板的损伤比框架梁柱损伤严重, 主要原因是火灾时钢筋混凝土空心板直接承受火荷载, 而且板的厚度比较小, 其钢筋混凝土保护层也比较小, 所以钢筋混凝土楼板是火灾中最薄弱的环节。火灾时, 钢筋混凝土楼板中钢筋受高温作用而强度降低, 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力完全失效, 从而使板的截面抵抗矩降低, 板的刚度下降, 挠度增加, 裂缝增多, 进而导致板的完全破坏。

对商住楼住宅部分各层墙体检查时发现, 第二层和第三层因火灾而引起的裂缝较多, 尤其是第二层更明显, 大多数裂缝都贯穿墙体两面。最大裂缝达2.0 mm, 裂缝走势和分布无规律可循, 但水平向裂缝很少, 门窗洞口一般均出现裂缝。由于外墙被直接从第二层窜出的火苗烧烤, 其变形较内墙较快且大, 裂缝也比内墙多。第四层墙体裂缝只有个别大于0.5 mm。随着楼层的增加, 温度影响越来越小, 墙体裂缝也逐渐减少。

3.2 结构受损与分析

按照CECS 03∶2007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的要求, 取与梁柱混凝土浇筑方向垂直的方向, 钻取混凝土芯样, 经过加工, 剔除芯样烧伤部分后, 试压发现:框架梁的混凝土立方抗压强度为21 MPa~22.8 MPa, 框架柱的混凝土立方抗压强度为22.7 MPa~34.5 MPa, 两者均不能达到原设计的安全度。

JGJ T23-2001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明确规定了回弹法不适用于火灾后混凝土的测强。这是因为遭受火灾后的混凝土不符合混凝土质量内外一致的前提。但是, 遭受火灾混凝土表面的硬度能够反映出其遭受火灾损伤的程度。利用回弹法对于火灾后损伤混凝土抗压强度进行检测, 必须先找出回弹法测强修正系数, 采用回弹规程的方法及测强曲线得出火灾后混凝土抗压强度, 再用回弹法测强修正系数进行修正。现场使用HT225全自动数字回弹仪, 得到以下数值:底层左边柱回弹值10组47, 46, 46, 40, 44, 41, 44, 42, 46, 45;底层右边柱回弹值10组50, 47, 45, 46, 45, 42, 45, 41, 41, 46。

结论:底层左、右边混凝土柱回弹平均值分别为44.1和44.8, 而原底层框架混凝土强度仅为C30, 故火灾后的混凝土柱强度基本满足原设计承载力要求。

3.3 房屋结构损坏综合评定

根据初始调查、现场检测和结构构件抗力验算的结果, 对结构构件的受损程度进行综合评定为房屋火灾后损伤程度三级 (C级局部危房) 。进行房屋安全分析后, 确定对该房屋1层~2层进行加固处理;3层~6层中修。

4 结语

实践证明, 火灾后房屋结构的可靠性评定应在全面调查、检测、验算后, 考虑各部分结构构件的关联程度, 依据GB 50292-1999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和JGJ 125-99危险房屋鉴定标准, 经综合分析论证做出科学的结论。

参考文献

旧砖混结构房屋安全性鉴定探讨 篇11

1 工程概况

太原市某住宅楼建成于20世纪70年代末, 80年代初居民入住, 房屋投入使用。该楼东西方向总长度为65.6 m, 南北方向宽度约为10.92 m, 总建筑面积约为2 043 m2, 室内外高差0.7 m, 1层层高3.0 m, 2层、3层层高3.2 m。该楼为砌体结构, 采用横墙承重结构体系。基础采用毛石混凝土条形基础, 楼 (屋) 盖采用混凝土现浇楼板与预应力空心楼板相结合, 设置有圈梁、构造柱等构造措施。

2 鉴定内容及方法

1) 结构平面尺寸及布置复核:根据委托方提供的图纸资料, 现场对该楼结构的平面尺寸及布置进行测量、检查, 复核是否与原设计尺寸相符。

2) 使用历史调查:对该楼自建成后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 包括使用期间的改造、维修情况, 确定在使用过程中是否存在异常情况。

3) 结构荷载调查:对该楼目前的实际荷载进行调查记录和核实。

4) 基础检查:现场在该楼外围开挖2个探井, 抽查其基础型式及尺寸是否与原设计相符。

5) 结构现状检查:对该楼墙体、楼屋盖、混凝土圈梁和构造柱的构件及连接情况全面检查, 对其存在的裂缝和变形进行测量并记录。

6) 主体结构倾斜量测量:对建筑物具备的观测条件的角点进行倾斜量测量, 确定其倾斜量是否满足相关规范的要求。

7) 结构构件的材料强度检测:对混凝土构件的现龄期混凝土抗压强度进行抽检, 对墙体的砌筑砂浆抗压强度和砖的抗压强度进行检测评定。

a.混凝土构件强度抽样:随机抽取该楼内3个混凝土构件, 采取钻芯法对所抽取的混凝土构件现龄期抗压强度进行相应的评价。

b.砌体砂浆抗压强度检测:在该楼墙体中随机布置6个测区, 采用贯入法对砂浆强度进行检测, 推定其抗压强度。

c.砖抗压强度检测:对该楼墙体随机抽取10个测区共100块砖, 采用回弹法对砖的抗压强度进行检测, 并推定其抗压强度。

8) 结构验算:根据设计图纸和现场量测、测试的数据结果和实际荷载情况, 对砌体结构的主要承重构件 (墙体) 进行承载力 (受压、抗震、局部承压) 和高厚比验算。

9) 结构安全性鉴定及评级:依据《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进行结构安全性等级的评定。

10) 结构适修性评价:依据《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进行结构适修性的评价。

3 安全性鉴定评级

安全性鉴定评级是在对建筑物进行现场检查、检测的基础上, 并通过内力验算而做出的结论。

3.1 构件安全性鉴定评级

1) 砌体构件。

砌体结构构件安全性鉴定, 应从承载力、构造及不适于继续承载的位移和裂缝等四个方面考虑, 取其中最低一级作为该构件的安全性等级。

a.按承载能力评定。

该楼墙体构件的承载力包括正截面受压承载力和局部承载力两项, 评定时要综合该两项计算结果, 取其最小值作为构件的承载力进行评级。该楼承重墙构件安全性等级评级统计结果见表1。

b.按构造评定。

砌体结构应对墙、柱的高厚比和构造两方面进行构件安全性评级, 取其中较低一级作为该构件构造的安全性等级。

第一, 墙、柱高厚比项目。

根据各层墙体构件高厚比的计算结果发现:1层墙体高厚比最大值31.2 (限值20.1) , 该楼1层有三处墙段高厚比不符合《砌体结构设计规范》的限值要求且超过限值的10%, 评定为cu级;对于该楼其余的墙体, 其高厚比计算值满足限值要求, 评定为au级。

第二, 连接及其他构造项目。

该楼各层均有圈梁布置, 圈梁仅布置在外墙、楼屋盖处, 且在三个开间段断开, 使得圈梁不连续, 无法形成闭合体系。后期的80年代抗震加固并未外加圈梁, 也使得外加构造柱间没有有效连接, 从而无法形成封闭体系以抵抗地震作用。构造不符合国家现行规范要求, 但尚未导致构件或连接部位的开裂、变形、位移或松动。

综上所述, 依据对该楼构造的检查结果及《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第4.4.3条的规定, 按构造评定该楼所有墙体的安全性等级为cu级。

第三, 按不适于继续承载的位移或变形评定。

本次现场检测, 现场分别在建筑物的两端和中间共布置三个观测角点, 工作人员采用电子经纬仪对其进行了倾斜测量, 倾斜测量结果见表2。

依据该楼倾斜测量结果及《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第4.4.4条的规定, 按不适于继续承载的位移或变形评定该楼各层墙体的安全性等级为cu级。

第四, 按不适于继续承载的裂缝评定。

该楼墙体裂缝大部分集中存在于纵墙墙体上, 基本为斜向裂缝。

最大裂缝位于2层, 宽度为6 mm (大于5 mm) , 部分纵横墙连接处出现通长的竖向裂缝。

对裂缝宽度超过2.0 mm的墙体和纵横墙连接处出现竖向裂缝的墙体其安全性评级为cu级, 对存在裂缝但裂缝宽度未超过2.0 mm的墙体其安全性评级为bu级, 其余砖墙的安全性等级为au级。

2) 混凝土结构构件。

该楼混凝土结构构件包括预制楼 (屋) 盖板和现浇楼 (屋) 盖板。经检查, 由于对上述楼 (屋) 盖板未发现其本身的裂缝、保护层脱落和钢筋锈蚀等现象, 应评定该楼混凝土构件的安全性等级为bu级。

3.2 子单元安全鉴定评级

3.2.1 地基基础子单元

现场检查结果, 该楼存在因地基不均匀沉降造成的非受力裂缝, 裂缝宽度小于10 mm。地基不均匀沉降稳定后, 所测的部分角点的倾斜量 (83 mm) 远远超出现行规范的限值 (40 mm) 。评定该楼地基基础安全性等级为cu级。

3.2.2 上部承重结构子单元

应根据其构件的安全性等级 (分主要构件和一般构件) 、结构的整体性等级以及结构侧向位移等级三项内容进行评定。

1) 主要构件的安全性评级。

该楼上部承重结构中, 主要构件为承重墙, 对承重墙构件的安全性等级综合评级见表3。

2) 一般构件的安全性评级。

在该楼上部承重结构中, 一般构件为混凝土结构构件。

依据混凝土构件的安全性等级为bu级评定该楼所有混凝土构件的安全性等级为bu级。

3) 结构的整体性评级。

结合对结构支承布置情况和结构间的联系等情况, 评定该楼结构整体性的安全性等级为du级。

4) 结构侧向位移。

根据按不适于继续承载的位移或变形评定结果, 按结构侧向位移评定该楼上部承重结构的安全性等级为cu级。

5) 综合评定。

根据上述情况, 评定上部承重结构子单元的安全性等级为du级。

3.3 鉴定单元安全性综合评级

依据以上对子单元的评定结果, 综合最终评定该楼的安全性等级为dsu级。

4 适修性评价

4.1 上部承重结构适修性评级

4.1.1 地基基础适修性评级

该楼由于水患引起地基不均匀沉降, 现阶段基础持力层粉土层含水率很高, 地基承载力存在不足, 对上部主体结构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由前文所述的地基基础情况检查、倾斜测量以及裂缝原因分析可知, 该楼地基不均匀沉降是造成墙体裂缝的主要原因。

该楼不均匀沉降存在的范围很广, 需要对结构进行全面的地基加固, 且处理时对一层住户的日常生活造成很大影响, 故依据《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有关适修性评级的标准, 评定该楼地基基础适修性为C'r级。

4.1.2 承重墙体构件适修性评级

该楼承重墙体材料强度偏低 (砖强度MU7.5, 砌筑砂浆抗压强度1.1 MPa) , 部分墙体的受压承载力不足, 但抗震承载力严重不足, 且有墙体中出现大量裂缝, 已对主体结构造成安全隐患, 应尽快采取措施进行加固。由前文所述的各项检查、检测和计算结果可知, 该楼墙体构件所存在的主要缺陷包括:墙体非受力裂缝、砖和砌筑砂浆强度及承载力不足。

由上述情况分析可知, 该楼承重墙体构件存在的缺陷范围较广, 整个墙体承重结构体系存在诸多薄弱环节。虽然所涉及相关问题的处理难度不大, 但需要加固处理的范围大, 费用高, 且处理后对房间使用会造成一定影响, 故依据《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有关适修性评级的标准, 评定该楼地基基础适修性为C'r级。

4.1.3 结构整体性适修性评级

由于该楼主体结构在整体构造及抗震能力方面存在较严重的问题, 所以在对该楼进行加固维修时, 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提高结构整体性的加固改造。加固手段虽然从技术上而言并不复杂, 工艺也较成熟, 能有效的提高结构的整体性, 但加固的范围较大, 个别部位的施工存在一定的难度, 且加固后对建筑的使用功能也有所影响, 故该楼结构整体性适修性评级为C'r级。

4.2 鉴定单元适修性评级

综合考虑以上所述的地基加固、墙体加固和结构整体抗震加固等工作内容, 对该楼所现存的缺陷和安全隐患进行全面的加固处理, 所面临的技术难度并不大, 但同时也要考虑加固带来的不利因素:首先, 加固的范围较大, 加固工程的开展必然要导致该楼正常使用的停滞;其次, 如此大范围的加固必然带来不菲的费用成本;最后, 加固工程会使得该楼的荷载总量增加, 对地基基础带来新的负担, 有可能造成附加沉降。

综上所述, 依据《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3.3.4条相关规定和本报告对上部承重结构适修性的评定结果, 综合评定该楼适修性为C'r级。建筑宜考虑拆除或重建。

5 结语

现有旧砖混结构房屋不断出现事故, 考虑旧砖混结构房屋使用已久, 普遍出现裂缝, 为保证人民生命财产不受到损害, 因此, 对旧砖混结构房屋的鉴定应提上日程。通过案例, 为房屋安全性和适修性鉴定评级的方式方法提供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GB 50292-1999, 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S].

[2]GB 50003-2011,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S].

上一篇:移植操作技术要点下一篇:农业知识产权评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