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冲击力

2024-06-17

视觉冲击力(精选11篇)

视觉冲击力 篇1

(一)

现代传媒技术的发展, 有力的促进了文化艺术的普及、发展。人们足不出户, 便可通过网络, 电视等方式欣赏到国内外各类综艺节目。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剧场艺术又逐渐兴盛起来, 各类艺术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式。那么, 在这“争鸣”中, “舞蹈”这门艺术怎样才能吸引更多的眼球呢?

舞蹈是一门视听艺术, 人们欣赏舞蹈, 首先接受到的信息是其视觉形象, 一个舞蹈是否能给你留下印象, 视觉效果显的尤为重要, 那么, 又怎样增强这种视觉效果呢?增强“视觉冲击力”便是有力的手段之一。

(二)

视觉冲击力是指直接呈现与受众眼睛, 不需要受众想象, 就能在受众脑子里留下印象的直观形象的作用力。

视党冲击力的实质是视觉效果, 包括视觉张力等视觉形式。并且, 这种视觉效果能够引起受众心灵上的震动, 共鸣等心理反应。产生心理反应是它的作用。

对我们来说, 产生心理反应则是我们需要生产视觉冲击力的目的。譬如:舞蹈《黄土黄》许多看过的人并不一定能记住这个舞蹈, 但一定忘不了舞蹈最后在黄土高原的背景下, 那群激情飞扬的年青人把花鼓打的震天响, 把黄土踏的满天飞的场面。这就是舞蹈视觉冲击力的作用。那种浩浩荡荡的场面给人很强烈的视觉冲击, 对黄土地的热爱、对生命的赞扬这些感情不由自主的浸入你的每个细胞!相对来说, 电影艺术制造视觉冲击力更容易些, 譬如:电影《红高梁》中“我爷爷”和“我奶奶”在高梁地里相遇时, 那被风翻动的红红的高梁充斥着整个画面, 这里不只是让人欣赏西北大平原上那浩浩荡荡, 波浪翻腾的高梁海, 更让人想到主人公我爷爷、我奶奶的那份激隋。这就是视觉冲击力!它在给观众视觉上一种刺激的同时, 给人心里产生某种作用。

可以说, 视觉冲击力是一种手段, 是我们实现视觉效果, 表现舞蹈意蕴的方法之一, 那么怎样才能传达到这种效果呢?如果增强舞蹈艺术的视觉冲击力?

(三)

自20世纪60年代后, 随着时代;社会的变革, 观众审美情趣的提高, 审美视野的拓展, 各类艺术的发展都进入精彩纷呈的多元化格局。舞蹈艺术亦不例外, 并且, 多元文化的应用对增强舞蹈艺术的视觉冲击力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金星的现代舞作品《从东到西》中, 英国现代钢琴家乔安娜, 麦克瑞格在舞台的一角现场弹奏着包含古典的、现代的、中国传统的等多种元素的音乐, 舞者们在舞台上造梦。舞台后方是个电子大屏幕, 屏幕上放着一些零碎的生活画面。舞蹈编排更是截取了生活的碎片, 还以杨子荣, 少林和尚等形象来表现穿插变化的时代感。这部糅合多元文化的现代舞中, 闪光点很多, 产生视觉冲击的地方很多, 单就电子大屏幕的应用来说, 足以让观众心理痉挛。其实, 大屏幕上出现的都是一些毫无逻辑的日常行为, 远不如果舞蹈本身精彩, 但若大个东西占据着舞台的空间, 又运用的出乎意料, 让人别味的体会着城市的酸甜苦辣。

(四)

桃李杯、荷花奖、全国舞蹈大赛等各种赛事不断, 精彩纷呈, 但大多数人都是通过电视才欣赏到这些作品的。“电视舞蹈”是个新生的但飞速成长的事物。电视运用自己的技术手段将舞蹈诠释的更加完美, 更富视觉冲击力。

邓在军导演在ccTv第二届电视舞蹈大赛中举了87年春节

晚上王秀芳编导的《看秧歌》的例子, 说明电视舞蹈的长处。在该舞蹈中, 有这样一幕:花枝俏丽的姑娘在舞台的中台群舞, 唯有一姑娘愣愣的站在舞台的一角上。若是在剧场, 这个细节可能不被人注意, 因为群舞动作更精彩, 但编导这里就是要这个表现姑娘。电视中, 给了这个姑娘一个特写镜头、让观众一下子吸引姑娘那充满瞳憬的神情中, 让人从她眼中读出希望, 读出美好的未来。林怀民的《薪传》里《死亡与新生》一章, 当年青的妇人知道自已丈夫去逝的消息时, 悲痛欲绝。这个时候, 舞台上表现的东西很细, 需要观众有较高的欣赏水平才行。但是人们的注意总是容易集中在某一部分, 而顾及不到整体, 所以, 稍一粗心, 就会错过重要的情节。但在电视舞蹈中, 可以用镜头之间的切换, 剪辑等手法把不同的部分蒙太奇地呈现在幕屏上。这样, 镜头本身就是创造出一种节奏。镜头产生的节奏有其合理性的, 它是为舞蹈本身节奏服务的, 无意识中就从舞蹈本体方面增强了舞蹈的视觉冲击力。

(五)

从舞蹈动作上、队形上、道具上等方面做文章来增强舞蹈演

出效果已经是个很老的课题了。我们不做探讨。但是, 电视舞蹈、舞台手段多元化等事物对我们来说还是新生的, 有很广阔的发挥寸景, 值得我们去开拓。不过, 说来道去, 最终的目的还都是为了导到好的演出效果, 为了增强舞蹈的视觉冲击力而为。万佛归宗, 犟蹈演出效果才是本, 演出效果就是生产力, 让我们调动一些积及因素, 为促进这个生产力的发展而奋斗!

视觉冲击力 篇2

一、构图图形的层次感

图形和元素之间的层次感,可以在干扰视觉的同时,突出自身所想体现的主题,这种表现方式往往是比较直接而且有效的方式,

我们所说的这种视觉干扰是在分散欣赏者多余视线的同时,更能注意到这一拍摄的主题上,为这种干扰方式所产生的图形是这个主题的辅助图形。

小编分析:作品中那些不规则的元素、光线、光斑、烟雾、以及那部占了一半构图的跑车,虽然画面很多东西,但却构成了一定的纵深感和层次性,这些元素在分散视线的同时又将欣赏者的视线集中到了中心。这种方式是现在比较多见的一种拍摄方式,可能大多数的人都觉得比较COOL吧。

二、构图的视觉线牵引

利用色彩或者元素来牵引欣赏者的视觉,让欣赏者随着摄影师的思维去思考和观看作品,

现在存在的大多数作品都是运用点、线、面来引导,以图形和元素出现的引导方式的作品比较少见。

小编分析:就像上面的这幅作品,视觉的冲击并不在人物上,而是亮度最高的光线,但是作者运用了球网把图分割,作为牵引线,而在上下的交接处出现人物,就在牵引欣赏者的视觉移动到人物上,使其更具冲击力。

三、色彩诱导

以视觉冲击力传达品牌感染力 篇3

室内设计作品不是纯粹用来审美的,而是必须与企业的商业定位、品牌形象相结合,“既要叫好又要叫座”,从而实现企业客户的利益最大化。广州柏司室内设计顾问有限公司正是秉承这样经营理念的一家室内设计公司。

视觉传达设计

PLUS创立于2005年秋,PLUS取其意思是Professional Listening Understanding Service叠加组成。他们认为一个好的设计必须要有专业的人员,细心聆听客户要求,了解客户需求,然后提供全方位的专责追踪服务。团队成员曾服务于国内外知名设计集团。团队拥有丰富的设计经验,先进及国际化的设计理念,拥有专项、专人、专能的专责追踪服务。如何实现品牌形象影响力及视觉印象统一化是柏司公司对设计的理念。他们一直致力为客户提供专业、全面、优质的设计服务。

目前,柏司公司主要从事三大板块业务。第一,专业的办公空间设计,这是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主打”的领域。第二,集销售中心、会所和创意样板间为一体的房地产综合项目。PLUS与房产商合作多年,已形成稳定的合作基础。第三,商场、展厅等商业空间的公共区域的规划及室内设计,目前PLUS正在操作一个80万平方米带有商场、酒店公寓、会所、餐厅、电影院和写字楼的商圈项目。

当初,他们之所以走在一起成立PLUS,源自他们对设计的独特见解及专注执着,其核心的设计理念是“视觉传达设计”,即以多元视角的设计理念实现空间与企业精神的高度融合,提升品牌形象的影响力。

室内设计是从平面引入空间概念,升华到六维空间,利用设计在视觉、嗅觉、听觉、观感上的冲击力作引入,继而升华到精神认同,让企业形象深入人心。

以实效为设计最高原则

国内的许多室内设计师过多考虑空间、风格、色彩等美术元素在空间的体现及应用,认为“美”代表一切,而忽视了更为基础、重要的功能应用系统。尤其当设计师绘声绘色跟客户谈及美好的情景时,不内行的客户往往迷失在梦幻般的美好情景之中。而空间设计应根据客户实际使用需求,量身打造一套全方位的应用系统,方便快捷地解决客户的实际所需。

柏司公司通过前期的调研,充分理解客户的企业文化、实际空间功能的使用、各职能部门之间的交流程度,然后才做一个方便的整合方案,以提高空间的容积率,重视文印室、茶水间等后勤配备的整合。他说,“实际上,方便是办公空间设计的一个最主要的功能”。

在办公室的设计上:以室内灯光设置为例,灯光不但充当照明,还有展示、装饰、警报、提示等功能性的应用。如果哪些部门的加班强度较大,在设计上会把他们集中在同一个片域,减少灯光使用,减少能源消耗,每年可节约可观的成本。

此外,PLUS对办公空间各功能区域如茶水间、会议室、洽谈室、老总室、秘书台等,都形成一套相应的配备参数。比如茶水间,要配以吧台、自动贩卖机、茶叶、咖啡、冰霜、饮水机、洗杯盘、微波炉、储物间、自动感应灯光、易清洗的墙面,以及适合的照明系统。

通过专门的数据分析系统、配置参数,让办公室的使用达到最大的功用。“我们主张的不是一种风格,而是一种工作模式,一种对工作及生活的态度”,这就是PLUS常说的:建设成本与经营成本的平衡与协调。

独创的三维演示手法

因为大多数的客户并非设计的专业人士,他们有时候并不知道他们具体想要的是什么,或者不见得能把需求讲得一清二楚。因此,在客户表达自己的想法时,设计师要学会用心聆听,揣摩、理解他们背后的心声。

在这方面,柏司公司形成一个良好有效的沟通机制消化客户意见后,会先找出一些相应的“气氛”图片,作为参考,与客户再次沟通,确认他们的真实想法。

这些气氛图片把大致的元素、灯光、气氛、色调的设计效果表达出来,可以让客户直接、清晰地表达“这个我合适”、“那个我合适”。这样,对方容易达成共识,让设计的构想直接落地。

以前,客户往往说“你先出一个效果图给我看看吧。”但是,设计师拿出稿样时,客户往往会说这不是他想要的。原因就在于设计师根本不知道客户的需求。柏司公司在形成这一沟通机制后,大大节约了时间成本,让工作流程更顺畅、更快捷。

黄子科强调,有些设计公司给客户提交的方案是平面图,往往还是黑白线条的;在主要功能区域也只出一两张效果图。但是,客户若没有一定的美术、设计基础就会看不懂。而柏司公司用作参考的“气氛”图片有自己的独特之处,采用了原创的三维设计系统。

这种三维设计图演示,超越了以往的平面图的方式,也与传统的手绘图有质的飞跃,它真实反映整个空间的比例;同时又加入了一些人工的绘制,处理部分的光影变化,既有十足的空间比例感,又很有“画味”,不那么机械。

另外,柏司每次提供的图量比较丰富,不论是整体的还是局部的空间都有,客户想了解哪一部分的空间细节,都可以直观看到,大大提高了客户的现场观感。

黄子科说,“这是柏司的一种特有的风格,也是我们在与客户沟通、交流时一个比较有力的工具,更好地传达‘视觉传达设计’的理念”。

施工图是柏司的一张名片

在提案通过后,是平面布局的分析,也就是一个对平面的功能和使用的安排。这一步骤非常重要,如果在做平面布局时,充分把整个空间、立面的功用考虑进去,那么就相当于完成了一大半的工作。下一步才是深化设计,针对所有的细节再出效果图。

最后是施工图的制作。柏司具有丰富、专业的施工图经验,公司的一个强项是提供高质量的施工图。图纸是一切,从各个领域提供给客户最优质的施工图图纸,从节省材料成本、方便工地管理,体现设计团队的成熟、专业,使得现场施工变得快捷、高效,每一张图纸都是柏司的一张名片。

专人专项的服务流程

柏司公司在客户服务上也可圈可点。数年来,公司形成了“专人、专项、专能”的专业服务跟进系统,在每一个项目,PLUS都制有一个计划进程表,时刻督检,确保在预定的时间内完成。

同时,PLUS的服务也非常“人性化”。柏司的市场部除了商务洽谈外,还有一个定期对客户跟踪服务的职责。一个项目不仅有设计师跟进,同时还有市场部人员跟进。

其实在很多事情上,沟通的问题是最大的问题,如果沟通不好,会产生一系列的矛盾,所以PLUS比较注重细节上的沟通,服务跟踪到位,客户有什么需求,尽可以及时满足。因为满足客户的需求是工作的一切,如果客户的需求满足不了,设计得再漂亮也没用,真正使用的是客户。

总的来说,客户对柏司公司的服务都比较满意,认可度非常高,双方的关系往往从一个项目做开,彼此认识、磨合、理解,最后形成战略合作伙伴。这是柏司公司生存的一个基础。

设计是为商业服务的

黄子科认为,一个项目能实现其商业价值,实由诸多的因素造就。如何让设计发挥其在商业营运中的延伸功能,这是每一个设计师面临的重大任务。

柏司公司提倡的“视觉传达设计”理念,就是认同直接有效的视感引入,是让人们认同追随品牌的最有效的一种管理方法。设计师在营造视觉吸引力的同时,更注意项目的内在要素。良好的视觉印象会产生冲击,达到一种文化感染力。同时,能实现使用满意度及情感认同,也就是品牌形象的形成基础。

在PLUS的设计中,致力于实践“如何令视觉感观的强烈印象升华为企业形象的深刻感染”。设计中除了装饰表面的美观,更多的细节里体现着全新的设计理念。从简单的“视觉印象统一化”,立体化地上升到“品牌形象的影响力”。

他最后说,当前室内装修与设计的国际潮流是追求自然本质,把自然的元素引入室内设计,如何达到环保、节能、可持续发展符合商业操作原则是PLUS不断去完善的课题。(图片/柏司提供)

视觉冲击力与形态研究 篇4

关键词:形态,符号,视觉冲击力,烙印

英文单词“brand”, 意为标记, 商标, 品牌。其原始的用法是:烙印。品牌是指一个识别系统, 艺术家要形成自己的品牌, 就必须要以超常的方式给人留下记忆, 让人在眼睛看它时一下就被记住, 像烧红的铁一样留下“烙印”。很多油画以强有力的视觉冲击力来吸引观者的眼球, 过目不忘是创作者的永远追求。

一、画家的启示

形态意味着一种特殊的载体, 如张小刚的家庭系列, 让人联想到中国近半个世纪以来中国的家庭照片, 进一步想到对社会主义集体方式中对单个人产生的异化作用、产生的一种审问。画家岳敏君, 他的作品中总是整齐有序地排列呈现龇牙咧笑的大嘴、紧闭的双眼、细密的小白牙、夸张怪异可笑的动作等充满自信的自我形象, 这些造像构成和贯穿了岳敏君艺术的符号化特征。“岳敏君式的笑脸”已成为中国油画界的一个视觉符号。“就像演员争取多出镜、多登台一样, 如果我画的形象能够像影片里的明星, 在以后不同的画作里频繁出现的话, 那这个形象不也会很快走红吗?”这是岳敏君最初的想法。所以他用绘画、雕塑方式、装置等方式, 不断复制自己的形象, 由于量的增加, 而产生巨大的力量。如同广告, 出现的频率高了, 要想忘记很难。他的画具有强烈的符号性和简洁的视觉力量, 通过对这些动作和表情的自讽性描写, 表达出一种肤浅, 幽默, 当今空虚无聊的精神世界。

张晓刚、岳敏君的作品具有强烈的符号感。并且是他们独有的, 容易被观众记住, 拔动观者的心弦, 与观者产生交流。那么, 我们如何寻找到自己所感兴趣而又适合自己表现的形态, 如何才能让自己的画过目不忘?

二、形态的选择与视觉冲击力

如何才能寻找到自己的形态并且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需要在短时间内多画, 不是每天光想不画。例如:在一个星期内画二十张四开大的单色画。实际是十组, 每组两幅, 一幅写生, 一幅根据写生画来夸张、抽象、变形, 总之要让其有更加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不是客观物, 但有一个限度, 即要看得出还是那样东西, 寻找自己的想象力与眼睛之间的距离。此阶段尽量不看参考资料, 最好是自己的真实感觉。之所以我们要在短时间内画那么多画, 是为了让我们在画的时候不用太多的理性思考, 找出我们潜意识兴趣所在, 深入到以前思维沉睡的层面。回过头再看这二十四张画面时, 每张画面的形态带来的视觉效果会有所不同, 放在一起, 你会找到视觉冲击力最强的一张画面。画面尺寸定为四开大, 是为了避免了绘画时的随意性, 有一定的细节表达, 绘画的耗时也不会太长。

这一过程是我们寻找形态的过程, 首先是通过自己平时的观察, 收集的资料, 静下心来体会对象传达的信息。每个人的生活经历与所处的环境有所不同, 关注的对象也是千差万别。一般情况下每个人关注的事物不会单一, 经历的事, 活动环境的变化, 会使人关注的事物有多样性。找出一些平时感兴趣却没有去深度思考与表现的形态来做。根据个人经验以及对事物的感受找到自己的兴趣点, 或者说找到一个最能打动你的, 对你视觉感受具有一定冲击力的对象。总之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形态一定会唤起艺术家表达的欲望, 这是我们选择形态的最初抉择。

三、形态的实验

1、形态的选择

笔者画了创作了《司空见惯》 (图十八) 和《见惯不惊》 ( 图十九) 两张油画, 画面主题是含着自己尾巴的猪头。

有一年回老家过年, 农村乡镇的集市是无比的热闹, 准备年货的人超过城市的大超市。年前随家人逛集市, 在油腻而肮脏的地上, 一个血淋淋的猪头, 杀猪匠将猪尾巴放在猪嘴中, 一个血腥的画面映入眼帘, 当时我就为之一震。伫立在穿梭的人群中, 一种莫名的冲动随之而来, 拿出相机, 咔、咔、咔的快门声久久未停。卖肉的老板、路过的行人为我的行为露出一脸的茫然, 也许这对于他们来说就是司空见惯、见惯不惊的事, 而对于我来说是产生了巨大的视觉冲击, 以至于让我有强烈以猪头为创作题材的冲动。形态选定:猪头。

2、猪头为主体, 调动积极因素

形态选定了, 如何才能将人们已经习惯了的一个形态更好地表现出来, 让人过目不忘, 被“烙”?当初在市场上看到猪头, 我被“烙”了。当初是在那样的一种真实环境之下。如果完全按原来的样子再现, 必定显得平淡, 观众看了也就忘了。能否把当初自己被烙的感觉转化到画面中来?翻资料, 借用别人的眼光突破自己。在光影, 外部环境上做文章, 通过外部环境来加强感觉。

我在四开的油画纸上做小稿。把猪头放在华丽的盘子里、放在脏兮兮的塑料布上、放在一个抽象的环境里、放在一个箩筐里, 还有很多苍蝇在上面叮咬、放在鲜花丛中、或者是在杀猪现场, 刚被砍下……同一个形态放在不同的环境中产生的不同感受让我兴奋, ( 如图一至图五, 部分图省略) 。

3、再选择

用观者的眼光来看自己做出来的画, 哪一张吸引力比较大。我们常常会有这么一种情况:画的时候是不顾那么多的, 画完以后要学会判断, 学会分析。从十八张稿子中选出自己喜欢的两张。

第一张, 猪头在烂布上。如同当初在菜市上看到的一样, 猪头被砍下, 丢在地上, 刚从身体上下来 (如图一) 。第二张, 猪头在众多人群中。人群作为背景, 由各种身份的人组成。猪是很常见的, 人们每天吃回锅肉、猪嘴、猪耳朵、猪舌头……, 几乎都离不开它。众人望着它, 将要化整为零, 将要被吃掉的感觉。

进一步思考, 再进行试验:第二张的人是背面还是正面?人群是有透视还是无透视?人的表情是笑还是无表情、呆滞的?再做稿子, 人物全为正面, 通过人的表情传达信息、让观者进入思考状态。最终选定:一张接近真实状态 (如图一) , 一张人全正面, 露出笑的表情, 无透视。

4、确定画稿

我把两张稿子放在一起, 总感觉有些不对, 因为两个猪头完全一模一样, 缺少变化。再寻找其它可能性, 试用电脑把其中一个猪头水平翻转180 度。既是同一个形态, 又有一点成对的感觉。

尺寸推敲:猪头, 人们再熟悉不过, 要让熟悉的形态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尺寸是一个关键问题。如果画中猪头大小与真实猪头差不多大, 那是司空见惯, 不能吸引观众眼球。罗中立用过去只能画伟人的大幅尺寸画一个普通农民的头像,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试想:画幅为170cm*155cm, 那么猪头的大小就是130cm*104cm, 是真实猪头大小的好几倍。大出实际物体几倍的尺寸会人们在视觉上不习惯, 应该会引起一定的视觉冲击力, 从而提高人们对画面的关注度。

想法已定, 我开始用铅笔在素描纸上做小稿。但花了很多时间也没有把搞子画好。因为第二幅背景上的人太多了, 一是稿子小了不好画, 二是如果一个人的大小不对、位置不对, 就要牵涉到其他人, 反复修改, 浪费时间。现在是数字时代, 建议:用电脑做方案, 人的大小、位置如果不对很好修改, 而且更精确, 上稿不易出错。收集部分老师、同学和一些我熟悉的人的笑的形象, 按画幅比例用Photoshop通过剪裁、拼贴, 很快就把构图做出来了。

技法:用写实的手法来表现, 有的地方要出现细节, 如猪毛、猪鼻上的毛孔、牙齿。不能画得概念化。画出眼睛被肉裹进去的感觉。人群也写实, 注重整体感, 留有笔触, 与猪头形成对比。

色彩:为突出猪头整体形态, 背景要画得整体偏暗, 形成强有力的视觉冲击, 猪头整体红色, 画出白里透红的感觉, 背景的人用黑白来表现。纯黑白灰颜色会显沉闷和变脏, 最终在一些地方加入普蓝、培恩灰调剂整个背景画面, 变得生动。

5、画面制作

打形:按比例将做好的稿子放到画布上, 由于第二张人物较多, 反复校形, 需要的时间较多。整理完成形, 为避免上色时把铅笔灰扫下弄脏画面, 在打了形的画布上刷一层薄薄的白乳胶, 干透后固定铅笔稿。

上色:有高质量的照片作参考资料, 可从局部画起, 尽量把颜色画准, 但不画死。有的地方薄, 有的地方厚。我从自己最感兴趣的色彩最艳的猪鼻画起。整体铺完一遍后, 整体画面效果基本出来了。等画面干后, 有三个方面还要继续:一是轮廓线的节奏感, 二是重色的关系, 三是处理细节。由于之前考虑细致, 在画的时候没遇到什么大的问题, 进展顺利。完成了我的两张创作《司空见惯》 ( 图六) 和《见惯不惊》 ( 图七) 。

四、结束语

面对创作, 我们总是迟迟不敢动笔, 迷惑于不知道画什么, 还有怎样表现对象能更好的达到画面视觉冲击力。通过《司空见惯》、《见惯不惊》两幅作品创作过程, 让我们体会到形态的形成以及要达到满意度视觉效果需要不断的尝试与探索。视觉冲击力与色彩、画面明暗息息相关但工作方法是基础之基础。

参考文献

[1]鲁虹主编.中国当代美术图鉴1979---1999油画分册.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1.9.

2012年视觉冲击车型 篇5

类型:跨界斜背式

市场参考价格:4.602万美元

2.福特 全顺(Ford Transit Connect)

类型:厢式

市场参考价格:2.2035万美元

3.通用 地形(GMC Terrain)

类型:跨界多功能运动车

市场参考价格:2.548万美元

4.本田 诗歌图(Honda Crosstour)

类型:跨界两厢

市场参考价格:3.034万美元

5.雷克萨斯CT200h混合动力(Lexus CT 200h Hybrid)

类型:紧凑型

市场参考价格:2.912万美元

6.林肯 MKT(Lincoln MKT)

类型:7座跨界

市场参考价格:

7.奔驰 R级(Mercedes-Benz R-Class)

类型:7座跨界

市场参考价格:5.269万美元

8.宝马 MINI双门(MINI Coupe)

类型:超小型

市场参考价格:2.2万美元

9.三菱 i MiEV(Mitsubishi i MiEV)

类型:超小型紧凑电力车

市场参考价格:2.9125万美元

10.日产 穆拉诺 跨界敞篷(Nissan Murano Crosscabriolet)

类型:敞篷多功能运动车

市场参考价格:4.454万美元

11.保时捷 帕拉米拉(Porsche Panamera)

类型:高性能轿车

市场参考价格:7.52万美元

12.奔驰 斯玛特(Smart Pure Coupe)

类型:超小紧凑型

市场参考价格:1.249万美元

13.丰田 普锐斯 V(Toyota Prius v)

类型:紧凑型混合动力

市场参考价格:2.64万美元?笏(宁良凌编译自美国《福布斯》)

论网页的视觉元素与视觉冲击 篇6

(一) 网页界面设计市场发展现状

如今, 互联网越来越走近我们的生活, 网上冲浪也渐渐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这五彩缤纷的网络世界中, 涌现出大量优秀精美的网页, 而这些网络信息的呈现, 无非就是通过文本、图像、Flash动画等设计元素。如今, 我国的网页数量逐步增加, [1]到2007年6月止, 网页数量已达到44.7亿页, 但在界面的设计上, 国内的的确还很“年轻”, 还处在起步和探索阶段, 除了一些大的专业网站在版面的编排上比较讲究之外, 其他很少见到界面设计考究、创意优秀的中文网站;相对而言, 国外的界面设计开始趋向成熟阶段, 他们着重突出时尚与艺术, 让象征性、特异性等艺术魅力贯穿于网页设计中, 所以全球最受欢迎的1000个网页更多的是来自西方国家。数字计算与互联网的发展是人类两项最重要的技术成就, 尽管属于现代技术, 而它们的发展却可追溯到几十年, 甚至几个世纪以前。作为近二十年以来意义深远的新兴设计领域, 网页设计的挑战更来自于——怎样在人类和技术之间创建一个有效的界面。

(二) 网页界面设计的性质

尽管网页的界面设计是一个全新的实践领域, 但却可以借鉴其他设计领域, 我们不能以无知的涂鸦为起点来对它, 所以作为一项综合工程, 网页界面设计也吸收了其他设计学科, 甚至非设计学科的技术特征等。虽然它不同其他艺术, 但是从视觉的角度来说, 能否有效地将信息组织编排, 还是会间接影响着整个网站在受众群体中的知名度。一个产品要想得到大众的认可, 首先就得在感官上得到呼应, 所以在设计一个网页界面时, 应该把握受众群体在视觉上的心理特点, 研究各种视觉元素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用合理、有效的编排得到一个吸引人们眼球的界面设计。对于网页设计来讲, 其信息内容的有效传达是通过对各种构成要素的设计编排来实现的:包括文字、图形、图象、标志、色彩等造型要素及标题、信息菜单、信息正文、标语、单位名称等内容要素, 而人类的大脑善于在尺寸、颜色、形状及空间位置关系的基础上进行图像处理, 所以视觉化的展示方式对于未来的网络信息领域, 将扮演极为重要的角色。

二、网页界面设计构成要素的视觉冲击与表现

(一) 特殊文字与网站信息的运用

作为信息传达媒介的视觉功能, 文字具有传达主题内容的作用, 在网页中, 它是最为重要的。因为字形符号具有强烈、明晰的视觉效果, 方便传达信息, 能够使之更具时效性和标志性, 网页设计者可以用字体来充分地体现设计中要表达的情感。创造新的形式是为了打破旧的格局, 求新、求异、求发展是当今人们的要求, 字体设计也不例外, 它的视觉形象要给人们耳目一新的感觉。而字体选择是一种感性、直观的行为, 其构成的基本要求是易读性和可读性, 在此之上, 便可以选一些特殊字体来生动画面, 但重要的一点在于, 要服从其风格与内容特性相吻合, 而不是相脱离, 更不能相互冲突。像以下两张的儿童网站 (图1) , 在个别字体上就进行了特殊化, 体现了页面的活泼和趣味性, 不仅能在视觉上获得美感, 给人以美好印象, 而且还能获得良好的心理反应, 作为网页设计者, 既可以按照常规的方式来设置字体, 也可以对字体进行艺术化的设计。无论怎样, 一切都应围绕如何更出色地实现自己的设计目标, 将文字图形化、意象化, 以更富有创意的形式表达出深层的设计思想, 克服网页的单调与平淡, 从而打动人心。

(二) 个性的色彩对视觉上的冲击

从人们的视觉感受来说, 任何物品所带来给视觉的第一印象, 无疑是色彩, 它对视觉的主体起到一定的衬托和协调作用。在网页界面设计中, 色彩的个性运用, 能使网页增加对人们的吸引力。但此处的“个性运用”并不是说色彩自身对比越强, 越鲜亮就越好, 它们还得根据产品的固有特点进行运用, 统一整个网页的风格和情调, 以达到自身的个性化, 所以在完整、简洁的运用前提下, 能充分体现与众不同的一面, 那么对人们的吸引力也就越强, 给受众者的印象也就越深。像一些女性或者文学方面的网站, 颜色背景以浅灰色或浅绿色的居多, 柔和、素雅的风格让浏览者一眼就能了解此网站性质;而黑色这种带有傲慢特性的色彩便更适合男性网站, 它能使整个画面成为他的天下, 散发一种阳刚魅力。颜色的表达, 虽然不能完全的代表企业形象, 但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可以传达产品信息。“可口可乐”在品牌推广时, 采用红色为其标准色, 所以在制作网站时, 整个页面都是用红色底块进行覆盖, 如此运用不但为整个版式增添亮丽, 也充分体现了产品的特性化, 为其打响品牌。由此说来, 合理地运用个性色彩一方面能够吸引网民的注意力, 而另一方面也有助于体现网站的主题。

(三) 网站整体布局设计的感官效应

由于整个界面的空间有限, 所以一方面, 我们既要考虑界面是否有效地被利用, 里面的信息是否丰富;而另一方面, 我们还要考虑界面布局是否好看, 尤其是一个网站的主页面, 它的界面布局应该更美观, 更抢眼。作为网页编辑者, 只有把图片和文字有力地结合起来, 才能突出版面的视觉中心, 在文字与图片之间的对比与共生中寻找一个平衡点。如boo.net网页 (图2) , 在整个布局上显得紧凑但主次分明, 用一张动感的数码图片占据大量空间, 把浏览者的视点都集中在此, 周围再进行些文字排版, 同样也能让浏览者轻松阅读, 在视觉上得到美感;eyeweekly.com网页 (图3) , 因为文字信息少的缘故, 所以在布局上穿插了较多的图片, 按照网格的构成规律进行排版, 如此大胆又精美的设计方式, 即使文字少、色彩单调, 一样增强了整体版面的可阅读性和视觉感。所以尽管文字再特殊, 色彩再多么的好看, 如果没有一个合理的布局, 带来的只是杂乱无章的页面, 同样, 即使没有光鲜亮丽的元素, 好的布局还是会给浏览者带来良好的视觉冲击。

(四) 图像和flash的有效互动

随着人们对审美、时尚的不断追求, 网页设计不再是一味的追求文字和版式上的美化效果, 由原始的文字表达方式已变成今日的动态、文字和图片的相结合, 更多的视觉图像以及flash出现在网页中, 并且不断地花样翻新, 它们在制作上也越来越精美、新颖, 并且富有创造力和想像力。但从可用性的角度讲, 并不是越花哨的图像或flash就越被用户所接受, 它们的可用性还是要回到它们在网页设计中是如何互动的。大多flash都是用于网络广告, 目的是为了企业和产品得到推广。在flash制作和图像的选材上应该得到呼应, 像百丽的网页, 在进入画面时只是蓝天和大树, 用简单背景图片来突出接下来的产品, 几片简单的叶子飘落也显得生动有趣。现在很多商家为了打响广告, 在制作网页时增添了不少flash广告, 把整个网页排的密密麻麻, 显得很繁琐, 这样不仅得不到视觉上的美感, 而且会给浏览者带来视觉疲劳, 例如同行业的nike与adidas (图4) 相比较, nike官方网在制作首页时, 仅仅只是在一块黑色背景上添加了一双“nike”鞋, 简单明了, 同时也突显了产品特征;而adidas在做产品网页时, 运用了大量图像效果, 使整个画面显得过于花哨, 过多的色彩让人感觉有点眼花缭乱。所以, 不能因为动画的引人而过多地强调动画本身, 要知道, 只有图像和flash互相配合才能实现效果的最优化。

三、加强网页界面设计视觉冲击的重要性

(一) 更好地表达产品信息

其实这种以数码技术支持的网络、多媒体设计也是属于视觉传达设计学科, 但有些人始终认为, 网页最主要的是内容, 可是, 红花还需要绿叶陪衬, 任何一件有实在意义的东西只有经过包装后, 才能更加充分展示它那最有价值的一面。[2]美国芝加哥有人做过一次试验, 将同一份目录印成彩色和黑白两种, 寄发后数月再做统计, 结果发现彩色目录的销售吸引力是黑白目录的5倍。可见在产品中增强对消费者的视觉冲击是多么重要, 相比一个平淡无味的产品, 而被精心设计过后的要更受欢迎。网页设计也是如此, 能在视觉上带来冲击力的网页设计, 既能把产品的特色和质感完全表现出来, 产生真实感, 又具有美化版面、增加网页的美感享受作用。倘若知名的快餐店麦当劳, 又或是咖啡巨头星巴克等国际品牌, 他们没有在网络上进行广告宣传, 又或是对网页的视觉效果并不是那么在乎, 单凭在市场上的营销, 产品的特色是得不到充分展示;反之, 随着它的网站浏览次数逐渐增加, 广告被更多受众者得知, 那么企业效益也会越来越好。形象是人类的第一知觉, 形象化的表现, 独特的表现力, 使信息能够在信息海洋中突显, 吸引受众的眼球, 人们可以直观知晓要领, 从而把握信息, 无疑极大的增强了信息的快捷传递。

(二) 吸引客户的注意力

一个浏览者每天上网都要浏览无数网页, 但一个页面完全下载后也许没半分钟就被关掉了。主要的原因是界面的整体感觉上缺少视觉冲击力, 没有让浏览者停留欣赏的欲望性, 如果一切以客户需求为中心, 从各方面展示亲和力, 在视觉上增强冲击力, 必定能增强消费者的注意力, 增大网页浏览次数, 以便广告得到推广。互联网是个创新意识很强的行业, 所以不单是从内容上, 互动服务块的流程设计上创新, 在网页界面设计上更应该力求视觉冲击, 不断提高视觉创新。

四、结束语

网络正成为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 那么未来必将会出现更多带有不同需求的新用户群以及更多的花样繁复的新技术, 如果能加强在这方面的研究, 不仅能培养研究者探索视觉体验和视觉归纳的能力, 同时也将会从各个方面增强自身的设计理念。如今, 在科技传播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带动下, 数码媒体已进入飞速发展的时代, 而网络行业也在不断涌现, 中国的网民数量在世界上已居第二位。所以, 在中国市场上, 像这种媒体形式的设计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而加强在视觉上的突破, 对当今社会新媒体的发展趋势还是有很大帮助。因此, 设计者必须充分认识网络, 了解网络的特征, 才能使设计更加适合于网络上的传播。

摘要:本文就网页的视觉元素给浏览者和产品带来不同反应展开分析。虽说我国的网页数量逐步增加, 但在界面的设计上, 国内的的确还很“年轻”, 忽略了受众群体在视觉上的心理特点, 而一个好的网页设计既能把产品的特色和质感完全表现出来, 吸引客户的注意力, 又能提高受众的关注度。所以本文探讨的是, 在设计一个网页界面时, 应该如何用合理、有效的编排去吸引人们的眼球。

关键词:界面设计,构成,视觉,效益

参考文献

[1]《网络广告设计》孙世圃、李小虎著.岭南美术出版社.

[2]《艺术设计教育展望》陈汉民著.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3]《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视觉传达设计中的网页艺术设计.吕文静著.

浅论视觉冲击力在招贴中的应用 篇7

所谓视觉冲击力, 单从字的内容上看, 就是对视觉产生相应的刺激感和传播效果的力度。正确的理解视觉冲击力的内涵, 首先我们要从视觉冲击力在招贴设计中的传播过程和应用中入手。招贴设计作品中视觉冲击力的传播过程是一种从有形到无形, 由浅入深的传达思维模式, 是通过“视觉引力”和“视觉修饰”为手段, 引导所表达的情感的释放进行深刻的理解和感受, 从而达到深层的招贴内涵, 起到最终的传达目的和方式。所以, 视觉冲击力作为招贴设计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必须进行有创意的思维, 对读者产生深刻的感知和吸引。

视觉冲击力是招贴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视觉冲击力的实现需要一定的思考和创造力。视觉冲击力是一种来自思想的灵魂创作, 是平面设计中表现和传达设计思想的桥梁, 不同于一般的视觉传达和视觉的留存。而作为招贴设计中必不可少的创作标准和审美定位, 视觉冲击力具有视觉感知性、震撼刺激性、独特性、艺术创造性等特点。

1.

视觉感知就是关注、眼睛注意的意思, 每件事物吸引眼球的同时都会产生一定的视觉暂存记忆, 从而真正的刺激神经接收事物的传达信息, 最终达到视觉停留的效果。人类活动对外界事物的指向和集中, 往往经常会选择一定的适宜性的东西。在某一种空间中抛去时间的概念, 单单从视觉流程的导向来讲, 一瞬间的感光和新鲜会成为记忆的载体, 从而产生强烈的认知感和传达效果。视觉冲击力的注目性就是当心理活动有一种选择的指向一定的对象时, 同时眼光和认知感会离开其他视觉对象, 在瞬间中很快吸引人们的关注, 而想要实现这种最终效果, 必须实施一定的形式改变和刺激诱导方式来吸引人的眼球, 最终传达的主题和思想会记忆在读者的脑海中。

2. 所谓震撼刺激就是读者看到的招贴设计中, 通过感知和深刻的理解, 产生的刺激和强烈的思考。

这种现象的产生是人们在获取信息时的超长神经和精神紧张和冲动。从理性认知和感性认知方面, 某种事物对人产生的震撼是有区别的, 理性的认知中人们在已具备理解、愿望、兴趣的同时, 对事物进行有吸引的分析和理解:感性的认知往往是从外表的华丽和新奇、突出以及前所未有的刺激来接收来自吸引的视觉传达。所以, 理性的认知和感性的认知同时存在在某一瞬间时, 超强的震撼力会喷发出来, 从而获得了满足, 这种表现的记忆会长期的留存在人的大脑中。因而达到视觉冲击力的表现效果。

3. 招贴设计的元素中最能吸引读者的是一张有创意思想的画面和视觉感强的传播性。

视觉冲击力所表现的视觉元素无非就是独特的构图形式、独特的视觉符号、独特的文字以及独特的结合。新鲜刺激的视觉传达会给人一种心理的调节和愉悦的感觉。而视觉冲击力的表现和释放需要借助一定的另类思想, 与众不同。在平面招贴设计中, 与众不同的视觉感能够愉悦人的情绪, 容易引起人的注意, 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4. 艺术性是强调招贴的一种表现形式, 美化招贴的一种工具和思想方式。

具有视觉感染力的招贴中如果欠缺细节是非常失败的一笔。要想更好的表现画面的细节就需要有艺术的修饰, 充分的运用艺术表现形式, 以多样性的表现手法融入设计中, 让整个画面从单调变得生动起来。通过生动的画面和有张力的表现方式, 塑造作品的视觉冲击力, 不仅给人以信息的传达更将艺术的审美价值表现出来, 给人以艺术欣赏的美。

二、具有视觉冲击力的招贴设计在现代设计领域占据重要角色

招贴设计, 形式与内容相结合。首先读者所看到的是形式的美感, 其次才会进一步的了解内容和详情。这一瞬间的观察能够使招贴设计的形式美和内容相结合。二十世纪后, 主要受到达达主义、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等的影响, 出现了招贴的新形式风格。其艺术风格高、新颖独到。抽象、立体的视觉冲击力别具一格。而到了现代招贴的设计中, 主要以简约、夸张、嘲讽等喻义的形式为主。每一种风格形式中都有着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它在现代社会中扮演者很重要角色。

首先, 面对现代社会, 大众眼光复杂, 逐渐产生审美疲劳。现代的招贴设计中, 无论是商业招贴还是文化招贴表现的没有张力没有深度, 大众已经被这种形式充斥。视觉文化是图像和形式的结合, 它已不仅仅是传统的视觉艺术, 更是一种文化形态。随着现代媒体的广告投放量越来越大, 人们的视觉疲劳严重, 更需要具有视觉冲击力的招贴设计作品在视觉领域崭露头角。给人们注入新鲜的营养, 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其次, 平淡的招贴设计充斥着大众的视觉。现在社会, 视觉领域中形形色色的招贴设计不断给大众灌输着污染。没有目的性的形式感和美感让人逐渐习惯了视觉形态。现代经济是视觉经济的时代。作为一种视觉艺术, 它的主要目的在于视觉审美, 形式和美感的统一, 艺术性和感染力形结合。而现代大部分招贴设计中表现单一、直接、缺乏艺术创新等等, 给人以乏味的视觉污染。

最后, 视觉冲击力和大众环境媒体成正比。现代社会中, 技术革新、三维网络不断产生新的形式。大众的视野越来越宽阔, 环境媒体和数字符号逐渐成为主流。平面和单一开始升华, 吸取着动态和多媒体的优点, 向着立体化、空间化的综合性方向发展, 而同时, 视觉冲击力的发展也随之变化。

结语

设计与人是相通的, 大众对环境的敏感性体现了视觉冲击力。广告设计中, 独特的构图、创新的文字以及新颖的形式感等都可以一幅招贴作品中体现视觉冲击力。由于大众的心理对色彩、图形、以及新鲜事物的感知力越来越敏感, 对视觉冲击力的追求也在增大。视觉冲击力的表现和传达, 在大众环境中迫切需要有新鲜事物的融入来刺激环境, 给大众审美和愉悦的方式。所以, 设计师要不断发挥创造性, 以崭新的表达方式, 获得大众的认可, 从而达到感知和信息传达的最终目的。

摘要:海报招贴作为平面设计的“无冕之王”, 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视觉冲击力起到了尤为不可替代的作用。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对视觉冲力的掌握与应用会产生和激发出更加丰富的艺术设计的表达形式, 提高受众对招贴设计的风格的多样性与多元性, 使招贴设计更富生命力。

关键词:视觉冲击,招贴设计,应用

参考文献

[1]李砚祖.视觉传达设计的历史与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64~65.

电视广告审美之视觉冲击 篇8

1 何为电视广告

电视广告是一种通过电视媒体传播,运用音画组合的表达方式传播特定广告信息内容的广告,是画面和声音合而为一的视听艺术表现形式[1]但无论如何电视广告最终还是要成为商品而被出售。

2 电视广告的审美特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受众对商品的美感要求愈来愈多。电视广告是当代广告业最完美的大众艺术,兼具功利性与艺术性。通常采用电视广告的最终目的就是能够使得企业自身将商品或者服务更有效的提供给指定消费者。同时,能够满足特殊受众文化和审美的心理需求。不仅电视广告本身所宣传的商品要具有外在美,并且宣传手段本身也是需要有高度的艺术手法去展示,这些美可以体现在画面美、音乐美、语言美、色彩美等方面。伴随着社会生活发展的更加有序化、层次化,人们生活质量越来越高,相应的,消费者对于产品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不论是产品包装还是产品质量,尤其是产品包装已经成为其是否购买商品的决定性因素。包装的档次,比如样式,大小,颜色标志都影响着受众的购买欲望。同样,好的电视广告也会影响广告产品在受众心中的记忆度。

除此之外还需要有内容美,也就是广告本身,它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不能有欺诈嫌疑。一定要传达正能量的、真实性的内容。比如我们的公益广告,通过公益广告,我们知道了上学是如此的美好,在边远山区那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一次次的鞭策着我们;当自然灾害下,同胞们的痛苦与绝望呈现在观众面前,一个有爱心和心存善良的人们都不会无动于衷,纷纷伸出援助之手。正能量的宣传也是美的体现。

3 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画面是电视广告中重要的一个因素,而电视广告若想成功就必须要求画面具有强烈的视觉表现力和视觉冲击力。由于电视广告受时间的限制,但任务又非常的艰巨,需要在短时间内就被受众所记住,并且要留有印记。若要观众在短时间内能够留下深刻印象,最终变成实际的购买行动,就必须要在画面上下功夫,让画面在视觉上更具说服力。因此,在电视画面的构图、线条、色彩方面以及画面运动的衔接过程都是需要思量斟酌的。只有让受众在观看电视广告时产生审美愉快和审美感受,才能激起受众的审美反应,进而消费,这是层层相扣的。

电视广告画面是动态表现的集合,是要通过各种各样动态的画面、技术的使用以及添加运动元素从而体现广告产品、人物及场景的动态感,从而让受众在观看电视广告时联想自身,由感而发引起视觉的冲击力和心灵的感应,进而达到审美的过程,以此来吸引受众的注意,激发他们联想,刺激他们内心的需求欲望,最终实现广告目的,达到预期的宣传效果。电视广告的目的就是要打破受众的理性感知,让其产生对非必需物品的欲望。电视广告作为传情达意的手段,色彩在电视广告中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心理影响力。色彩是一种具有修辞魅力的诉求语言,它是一种世界性的语言。色彩无须言语就能形象地概括出事物可能具有的意义,就能明确广告物的特性。同时色彩也是一种极富视觉冲击力的语言,极具个性化的语言,是视觉艺术中传递和影响人们情绪情感最迅速、最有效的要素。恰到好处的色彩组合,能激发起人们的审美感情,创造和烘托完美的境界,增添广告的美感。[2]因此色彩的适当变换和有效的配合能唤起受众内心深处的审美愉悦感。每一种色彩都能影响人们的感觉、知觉,例如暖色能使人兴奋,冷色让人心神安定,米色显得高贵优雅,藏青色显得朴实深沉等等,黑色显得庄严沉重。而且色彩通常能引起人们的联想,因而色彩所具有的特性也是电视广告美学一向所注重的,如蓝色使人联想到天空和海洋,绿色使人联想到草地和森林,红色使人想到太阳与烈火,黑色使人想到黑夜。每种色彩都具有很强的个性,蕴含着感情因素,因此运用色彩要充分考虑广告传播的主体。比如预防艾滋病标志采用的红丝带,效果一目了然,红丝带就像一条纽带,将世界人民紧紧联系在一起,共同抗击艾滋病,它象征着我们对艾滋病病人和感染者的关心与支持;象征着我们对生命的热爱和对和平的渴望;象征着我们要用“心“来参与预防艾滋病的工作。该广告红色的运用形象明了,充分表现了红色散发的正能量。

文案的和字体的选择也是抓住视觉冲击的一种表现,商家会选择醒目的字体、特殊的构图去唤醒受众的形象思维能力,全方位的调动受众的情感。就像符号学上所说的,“语言和形象之间的差异在于视觉符号是通过符号与现实图像上的相似来表达现实,而语言则相对来说要武断得多,不必追求这种相似。”[3]因此很多无法用言语表达的东西却可以用图像来说明。

视觉冲击要同泛娱乐化联系在一起。商品的载体是广告作品,娱乐至死是现成部分,同时也是对观受众的意识进行冲击的两个主要元素。在人常喊的口号,无娱乐不消费,因此广告将商品信息传达给受众,作用在于与受众的心理建立起成功和有效的联系,而广告走向娱乐化满足了人们追求娱乐的心理需求,因为娱乐可以满足人们的感官享受和成为自己饭后茶余的一种谈资,但是对于社会上的人群要有区别对待之意。因为素质决定了消费,对于高素质的人群就不能用低俗谄媚的娱乐方式去展现。需要商家针对不同受众群体做出有效的娱乐心理分类这是广告创作中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从广告创作者的角度,设计和文案是广告创作的两个重要组

摘要:电视是人们不可或缺的娱乐工具,在新媒体的盛行之下,视听集于一身的媒介工具此起彼伏不断涌现。由于视觉资源的稀缺,因此争夺受众的注意力成为了商家盈利的关键。对于电视广告这样的老者也需要有审美意蕴。本文从电视广告的视觉冲击力来分析它蕴含的美的特质。

关键词:电视广告,审美,视觉冲击力

参考文献

[1]王诗文,主编.电视广告.北京:中国广播出版社,2001:4.

[2]王逢振,等编.电视与权力[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199.

视觉的冲击——系列海报艺术研究 篇9

一、系列海报的界定和延伸

系列海报在风格上具有视觉的统一性, 在注重主题的同一性原则的基础上还应该追求创意的独特性。不仅是外在形式的统一, 各幅海报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也应具有完整性。系列海报之所以具有规模性的视觉冲击力, 就是因为各幅海报之间具有某种逻辑或视觉上的统一性和连续性。不仅仅是因为海报主题的重复让观众产生强烈的思想共鸣, 也是通过表现元素、表现手法、版式风格等视觉形式的统一, 使系列海报产生震撼的视觉冲击力, 从而达到信息传播的效果。然而, 流行文化的不断更新也对形式美的法则有着一定的冲击, 系列海报的美学风格和特征也反映着不断发展变化的大众审美趣味。

系列海报根据表现的主题类别大致可以分为环保类、文化类、公益类、商业类、体育类。在特定的使用环境下将视觉信息进行合理地构建和组织, 表现不同类别的主题内容, 引起受众的思想共鸣。

二、设计元素

(一) 色彩的协调性

在系列海报的视觉艺术中, 色彩的表现作为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 需要达到所谓的和谐。氛围的营造受到色彩的影响, 在系列作品的整体色彩构成中, 各要素的都是相互般配的, 所有邻近颜色之间的局部都显示出和谐一致, 给人带来愉悦的感觉。《红白蓝》系列海报作品中。每幅海报都以红白蓝色的尼龙布为背景, 在整个系列中都显得很协调, 多幅并置时能产生一种视觉上的延续, 具有很强的连续性。

(二) 形象的主题性

图形作为海报设计中表现创意的重要元素, 外在的形象和所传递的信息之间要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同样, 系列海报中基本形象的一致性, 可以让受众在相同或类似的形象中加强认同感。可口可乐系列海报中, 鲜红的底色和白色的斯宾塞体草书的字样形态, 其高识别性给人热烈、充满活力的熟悉感, 让海报的主题形象鲜明而富有冲击力。

(三) 布局的完整性

版面的完整表现作为系列海报的一种形式, 需要通过图形元素向受众传达信息, 准确、快速地传达成为宣传的关键。系列海报中的图形作为一种说明性的视觉符号, 应将独特的图形创意转化为有效的视觉语言形式。如靳埭强先生的《汉字》系列山水风云海报, 利用水墨的灵性塑造出独特个性的形式, 各元素之间精妙的联系和完整的布局, 包含着文化和自然之间的关系, 彰显了汉字文化精妙的意境美和完整的视觉效果。

三、系列海报设计的视觉诉求

(一) 连续性加深印象

节奏作为事物运动中形成的周期性连续过程, 是具有一定规律的重复, 从而产生秩序感。不同等级的强弱表现形式对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 强节奏的快速重复给人强烈的印象, 但容易让人感觉单调和生硬;弱节奏的重复是让各要素之间的间隔变大, 使形式的变化更为丰富。

在系列海报的空间中是通过元素的虚实、比例、疏密等有规律的变化形成的, 创作者根据海报所表达主题的内容对画面中的各元素进行合理布局, 使画面更加具有美感, 从而满足观者的情感需求。节奏性和秩序性和谐统一, 其完整构成给人强烈的韵律美。

(二) 多角度深化主题

跟单张海报相比, 系列海报在角度的切入点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 通过多个版面从不同角度对内容进行挖掘和展示, 可以让受众接收到更加完整的信息。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官方系列海报设计, 由运动、人物、水墨、场馆等小的系列组合而成, 从多个角度对丰富的奥运内容和深厚的中国文化进行强有力的表现。

(三) 多样性丰富视觉

系列海报的设计颠覆了单张海报的静态形式, 将原本相对单一的元素进行延伸, 在多幅作品之间进行有秩序地扩展, 通过视觉的转换使视觉语言更加地丰富。如靳埭强的《自在》系列海报中, 饱含哲学思想的水墨形式, 或行云流水, 或憨态可掬, 或自由自在, 或木讷若拙, 不仅契合了“行”、“坐”、“吃”、“睡”等的真谛, 其画面的跨越性丰富了视觉感受, 也使同和异的矛盾达到高度统一, 烘托出深刻的意境, 这也是单张形式的海报难以完成的。

结语:

经过对大量系列海报作品的研究, 总结了系列海报的结构特征和统一的表现手法, 并对系列海报的设计有了更深入的认识。系列海报在连续性加深宣传印象、多角度深化主题、多样性丰富视觉表现等方面, 具有单张海报无法比拟的优势。但就设计的本质而言, 简约主义不会过时。简约意味着节省资源、版面、时间或成本, 更意味着智慧与精炼。系列海报的设计也暴露出了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过于依赖篇幅的扩充, 可能造成主题的分散, 尽管现代传播功能更强, 手段也更加的丰富。我们认为, 研究系列海报设计的规律与美学原则, 丰富表现手法, 充分利用其优势, 提升系列海报的宣传效果与审美效果。同时, 也应该强调海报设计的简约原则, 让系列海报在信息传播中起到最优化效果。

摘要:系列海报作为海报的一种表现形式, 在设计风格、主题内容和表现手法上体现了和谐统一的原则。在系列海报设计中, 设计元素的运用具有统一性, 视觉上也具有变化性和连续性。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切入和信息的丰富性产生视觉冲击力, 使受众对海报信息内容的接受进行更具说服力的引导。

关键词:系列海报,视觉,冲击

参考文献

[1]王受之:世界平面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年.

[2] (美) 桑德拉·A·克拉索维克:《包装设计:品牌的塑造》.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年.

[3] (日) 杉浦康平:《宽绰中有丰灵——靳埭强的设计新作》.1997年.

视觉冲击力 篇10

关键词:影像视觉文化 教育模式 双重性 冲击

当今社会已步入多元化信息时代,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各式各样的信息,尤其是图像影像式的视觉化信息。影像视觉文化的飞速发展不仅让我们的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对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影像视觉文化主要指通过视觉接收影视图像形式呈现的信息而构成文化形态。目前最为突出的就是通过电视、网络等平台传递影视、图片等信息形式的视觉文化。这类信息传播特点是传播速度快、内容更新快、信息含量大、视觉冲击力强、受众广且层次复杂。传统的教育模式在影像视觉文化的爆炸式发展下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一、影像视觉文化的正面影响

传统的教育模式主要是由“教师教—面授口述—学生学”构成,学生接触的资料也主要是纸质的教材、教辅等,信息量小局限性大,限制了大部分学生的扩展和接受空间。下面将从教学效率、接受效果、兴趣引导三个方面来阐释影像视觉文化对教育模式的正面影响。

第一,信息含量大,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以语文教学为例,无论是低年级还是高年级,语文课本中都有一批被拍成影视作品的文学文本。在教师讲授这些课文时如果能将相关的影视作品带入到课堂中,不仅可以让学生们感受到文学文本中除文字艺术外的另一种直观的视觉艺术,还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通过让学生观看改编后的电影或电视剧来了解一部较为晦涩难懂且篇幅巨大的文学名著。影像视觉文化以其生动有趣、形象易懂的特点使学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记忆信息,减少文字阅读带来的审美疲劳,从而提高整个教学效果。

第二,视觉冲击力强,教学效果显著。影像视觉文化最大的特点就是视觉冲击力强,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打破了传统教育中依靠单一的纸质文字传播的方式。除了文学教育可以借助影像资料等,还包括中学的历史政治等学科的教学,适当的引入专题纪录片、历史题材影片等同样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中学历史课堂上教授世界历史这一板块时,如果教师只是照本宣科讲授教材上的内容,不仅枯燥乏味且信息量也极其有限,若通过放映《大国崛起》等大型专题片作为教学辅助的话,教学效果将会大幅度提升。

第三,以学生为主,以“兴趣引导”取代“知识填鸭”。在如今的教育中“知识填鸭”式教学模式仍是我们无法根除的一块顽疾。而影像视觉文化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对学生的吸引力是天然存在的。在英语教学中原声英文电影的使用也开始越来越普遍,语言的教学关键在于语境,国内的英语教育也普遍存在缺乏语言氛围而产生大面积的“哑巴英语”。原声英文电影虽然并不是这一现象的终结者,但正确使用可以提高学生在课堂上学习英语的兴趣,还能通过原声英文电影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英语的习惯,使他们日常生活中主动营造学习英语的语境,这才是终结“哑巴英语”的关键所在。

可见影像视觉艺术利用其独特的视觉因素可以拓展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途径,并促使学生学习热情高涨,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

二、影像视觉文化的负面影响

影像视觉文化不断推动传统教育模式的变革,但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的负面影响。下面将从文学教育、品德教育、思维逻辑教育三个方面来分析其中的负面影响。

第一,影视文学的“快餐化”造成文学教育的被消费。在当下,文学教育中对影像视觉文化的运用最为广泛和直接,而影视文学受消费社会的商业化影响,出现了作品良莠不齐甚至是恶意篡改原著破坏其艺术价值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当粗制滥造的影视文学作品进入我们的教学课堂,不仅不能提升教学效果还会妨碍学生对经典的艺术作品进行鉴赏。除了作品水平的参差,影视文学进入文学教育课堂还容易让学生沉浸在享受图画、视频带来的刺激和愉悦中,从而排斥文学作品的纸质阅读,这样的欣赏会逐渐沦落为娱乐化休闲化的消遣。

第二,影像信息的鱼龙混杂不利于青少年形成正确价值观和道德判断。当下社会已经进入了一个“自媒体”时代,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一个独立的媒体向外界传播信息,各种类型的影像文化也充斥我们身边的每一个角落。这其中就包括一些宣扬暴力、色情、犯罪等低俗落后的信息。这些不良影像信息通过网络等媒体的传播进入大众的视野,部分青少年因为心智的不成熟、缺乏正确的判断力和自控力而沉迷于这些不良影像信息的视觉快感中。这对于青少年的品德教育是十分不利的,容易让他们形成扭曲的人格心理并缺乏道德感,无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第三,影像视觉的“快接受”削弱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影像视觉文化的流行,使得学生在接受知识的时候习惯了用感官快速接受视觉带来的信息,接受后又不再作进一步的思考和消化。长此以往学生在影像视觉文化的接受过程中对影像产生依赖,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力也在这种“快接受”的过程中被淡化削弱。

三、正确应对影像视觉文化的双重性冲击

影像视觉文化以其自身独特的张力和外部媒介的大力推动在教育过程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暴露了许多现代化发展中娱乐化、商业化等诸多弊端。因此,我们面对这种情况首先应高度重视,全面分析影像视觉文化对教育模式的双重性冲击,从而在运用的同时尽量减少不良影响。

首先,针对影像作品中良莠不齐,低俗、艺术价值低的作品,教师在选取影视作品这个源头上要把好关。教师在选择影视作品时要鉴别、筛选,做到严格、认真,尤其是在文学教育方面,作品经典性要保证其艺术价值不被消费,维护文学教育本身的崇高和尊严。同时其他学科影像资料的选择,同样要注意是否有助于学生更好理解教材以及所要讲授的知识,不能把影像艺术进课堂演变成学生们的“课间休息”式的娱乐化消遣。

其次,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使用和吸收影像视觉文化的精髓。教师不是简单地将一部电影或是纪录片播放给学生观看,而是要找准影像资源和教材知识的结合点,根据教学计划设计观影重点和知识牵引脉络。现在有部分教师将放映影视材料作为教学的“偷懒”环节,实际上真正用好影视资源来上一堂课,所要进行的前期准备应该比传统的教学模式花费教师更多的心力。

最后,教师要高度警惕学生在这种新型教学模式中,出现的一系列不良习惯。比如学生过分依赖影视图像而忽略文字阅读,或是学生沉浸在影像视觉冲击中削弱了思维逻辑推理能力的锻炼等问题,教师都应当及时引导纠正和教育。

参考文献:

[1]张庆林.中小学影视教育论纲[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2,7.

[2]彭吉象.影视鉴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3]覃善萍.浅谈视觉文化对中学文学教育的影响[J].阅读与写作,2002(08).

[4]廖曼郁.略谈影视文学对青少年的影响[J].金田(励志), 2012(09).

[5]宋莺.浅谈新形势下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浅析视觉文化对青少年儿童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大众文艺.2014(03).

[6]邓琳.重现影视文学经典的教育魅力[J].江西教育科研. 2006(11).

[7]王海燕.浅析互联网对中学教育的影响[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2(12).

[8]曾秋平.网络电影欣赏与写作训练相结合的实践[J].教育信息技术,2014(Z1).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系2013级硕士研究生)

视觉冲击力 篇11

明整部作品的优秀程度。对于配音演员来说, 要想保证配音质量, 就需要对配音人物性格进行严格的把控。

人物性格的把控, 首先要对作品反复观看, 对作品原著进行一定的了解和阅读。这是把握配音人物的关键, 从语言和画面两个角度出发, 做到真正的了解人物。反映人物性格的因素有行为举止和语气声调, 同时, 还有人物的内心变化。比如, 在对一名年轻妈妈的角色开展配音工作时, 要强调对剧中角色的性格进行深入了解, 年轻妈妈经常同丈夫为了家庭的琐事进行争吵, 则说明女人的脾气不好, 比较急躁;每天入夜之后, 女人则会起床去给孩子盖被子, 有力度。也就是说深度报道需要更多的理论来支撑, 而电视报道则主要是感性特征, 这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但作为电视记者应当发挥主观能动作用, 将不利因素转变为有利条件, 将图片及理论有机结合起来, 通过电视画面来更加直观地展示问题、表达看法、表明态度, 使大众对报道内容更加清楚明了。这就要求报道必须具备较强的事实性论据, 将抽象逐渐转变为具象的方法, 加强报道的可视化效果。

1 对数据进行形象化演绎

深度报道可以说是引导人们认知社会的重要方式之一, 也就是说深度报道属于人文科学的范畴, 但它却也离不开数学手段。尤其是在单独的报道中更是

将男人的鞋放在炉子上烤干, 通过这些行为和举动, 则完全可以看出女人的心地善良以及对整个家庭的关心, 是一个嘴硬心软的角色, 通过对人物行为和语言的深入了解, 就能够帮助配音演员很好的把握人物, 使配音工作能够更加顺利的开展, 将人物的性格很好的呈现出来, 加深观众对人物的了解。

4结语

影视配音工作是影视作品制作工作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影视配音质量的好坏, 将严重影响整部作品的观赏效果, 因此, 对于影视配音演员来说, 应该正确对待配音工作, 做好对影视配音角色的了解和把握, 在配音工作中丰需要各类数据来支撑。例如:在对某地区经济发展进行深入剖析时, 就必然需要对该地区的人均收入、GDP以及产量等数据进行分析。若在使用这些数据时, 不能够发挥其实际效果, 就必然会造成“鸡肋”的效果。

电视深度报道首先应当树立起将抽象转变为形象化的基本观念, 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来改善数据给人们带来的枯燥感, 要做好深度报道就必须将这项技巧熟练掌握[1]。由于电视报道中非常重要的特点是线性特征, 也就是说电视报道往往是转瞬即逝, 简而言之, 通过将抽象的数字转变为可感的形象是非常必要的。例如: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的读报节目在2009年7月5日对“一周热词:天

富人物内心情感, 突出人物的个性和性格, 从而有效提升作品整体质量水平, 提高影视作品的观赏价值, 促进我国影视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侯维瑞.从《傲慢与偏见》看奥斯丁的语言艺术[J].外国语 (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 2008 (06) .

[2]朱瑞君.试论影视配音和动画配音的不同点[J].成功 (教育) , 2008 (08) .

[3]崔志刚.谈谈影视配音[J].当代电视, 2009 (06) .

(浙江传媒学院播音主持艺术学院, 杭州310002)

价外援”进行点评过程中, 主要运用了如下技巧:

此番引进本泽马之后, 皇马已经在今夏的转会市场投入了2亿900万欧元短短22天, 花费2亿多欧元, 折合人民币约20亿, 这大手笔真是史上之最呀!若你是NBA球迷, 那么你可以用这2亿欧元组建起梦想中的超级球队;若你是投资爱好者, 那么这笔钱足够你造一座黄金做的房子;若你非常热衷游泳, 这笔钱足够你建筑两个水立方;若你是李宇春的歌迷, 那么你有福了, 你可以请李宇春为你唱200年的歌。

2亿多欧元究竟有多少?这个概念非常的模糊, 而经过主持人这样生动形象的比喻, 观众的对2亿多欧元的概念也就非常的清楚明了。这挡深度报道节目, 将时间以及空间的维度, 或者是妇孺皆知的娱乐人物等作为参照, 使抽象的概念得到了形象化的解释。

2 对理论和政策进行故事化解读

电视媒体与平面媒体有着一定的差异, 电视媒体主要是通过视听来进行播报, 但由于深度报道中必然会包含较多的理论问题, 平面媒体则主要是通过文字来展示所要报道的内容, 但这种过分累牍理论的形式并不适合电视报道[2]。电视工作人员经过长时间的摸索, 唯有通过抽象转变为形象化以及运用事实事例来转变枯燥的理论。这种方法必须结合电视传播规律, 将电视观众接受习惯作为主要着手点, 通过可视性来消除理论带给观众的枯燥感。

例如:为了实现对海洋产业领域的可持续发展, 使其能够始终保持资源的供应, 海洋局对此颁布了相应的政治规定。但是这些政策的概念具体是表明什么, 其在海洋产业中的主要作用又是什么?这些政策的出台又会给老百姓带来什么利益?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就曾经通过“渔民杨德勃换船记”一则故事给观众进行了解读:

杨德勃生活在青岛市, 是胶南西杨家洼村的一个渔民。初期, 他主要靠近海捕捞来维持生计, 每天他都能够满载而归。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 近海的资源越来越少, 为了生计他将原来的小船换成了大船, 并跑到远海进行捕捞。不少渔民也纷纷效仿, 使得杨德勃为此事非常的头疼, 这时当地渔业部门开办了深海养殖新技术推广班, 他觉得眼前一亮参加到了这个推广班中, 这个推广班不仅为渔民带来了技术, 还为他们提供了养鱼大网箱补贴1万元的政策, 不仅如此镇里也会为其提供3000元的补贴金, 最后在采访中, 他回忆说道:当时我觉得可以, 投入了50万元的资金, 当年凭着卖鱼就赚回了40来万, 一家人的生活也得到了明显改善。而现在他又引进了更新的技术, 只需要躺在家里就可以看到8个网箱中的情况, 可以说是躺在家里赚钱。这时记者通过画面告诉观众“青岛市, 靠渔业为生的渔民达到了总人数的一半。我国在海洋科技的发展中投资了超过300亿元的资金, 有效带动了渔业, 使其总产值达到了70%以上。”通过这个故事, 宏观经济政策不再枯燥仅是各种数字或者模糊的概念, 而是通过故事得到了有效展现, 充分展现了科学发展观的真正意义, 使观众对深度报道的内容更加清晰。

3 记者在现场展示论据、表述论点

《焦点访谈》可谓是众人皆知, 而这档节目仅凭五个字“用事实说话”就明确了它的定位。该节目主要是一档电视新闻评论性的深度报道节目。简而言之, 电视记者在节目中通过所掌握的证据出发, 并逐渐将论点展现出来, 可以说这档节目包含了深度报道、新闻调查、新闻评论多方面内容。而在过去的类似报道中, 仅仅是报道作为报道, 评论作为评论, 将观点和做法分得非常的清楚, 这就非常不切合电视传播的主要特点, 同时也不能够满足观众的心理需要[3]。在这种节目中, 记者出境可以说是整个深度报道、新闻调查、新闻评论展现的方法之一。其中, 体验式出境可以说是就是为了对论据进行展示、对现场进行论证以及对观点进行印证。

例如:在《王怀忠的两面人生》节目中, 这是一期警示专题片, 在节目中, 首先看到的是记者出现在一堵普通的围墙前面进行播报, 并向观众传达了王怀忠当年权倾阜阳时, 为了向人民向上级展示自己的“政绩”, 他在村庄的外延修起了一堵围墙, 将贫困农户的破旧房屋围在其中, 而这堵墙则被当地百姓们称之为“政绩墙”。当记者一边向观众讲述过程, 一边将镜头切换到另一个画面, 出现在镜头里的是被“政绩墙”包围的破旧茅屋, 通过这个画面的切换, 可以看到墙内外完全就如同两个不同的世界。而记者通过这个画面的采访就将证据充分把握在手, 也充分证实了王怀忠扭曲的“政绩观”, 将官场腐败与祸国殃民之间有机联系起来。

简而言之, 电视记者能够在恰当的时机选用事实性论据, 能够使论点更加无可辩驳, 并且可以将论点逐渐明朗化, 使它所要表达的模糊概念更加简单清楚。并且电视的一过性、直观性以及受众群体的大众化背景, 具体形象的画面和事实也更加容易理解和激发观众的共鸣。正是由于这样的特点, 电视深度报道必须通过事实性论据, 来支撑报道中提出的论据, 并通过可视化的观点处理, 使电视深度报道更加符合其传播优势。

摘要:由于电视主要是通过画面来直观地进行报道, 虽然广受老百姓的喜爱, 但是正是这样的原因, 导致电视深度报道成为了电视报道的薄弱环节。为此, 掌握深度报道方法对提高深度报道有着非常重要意义, 本文结合相关实例, 展示了如何发挥电视的优质, 展现了电视深度报道。

关键词:电视深度报道,视觉,心灵

参考文献

[1]孙巡.深度报道如何做“深”?[J].新闻战线, 2011 (03) :20.

[2]曲彦春.关注深度报道, 提高电视新闻影响力[J].当代电视, 2012 (01) , 87.

【视觉冲击力】推荐阅读:

冲击机构05-26

冲击响应05-28

雷电冲击06-07

超声冲击06-08

思维冲击06-25

经济冲击07-05

金融冲击07-23

冲击测试07-30

市场冲击07-31

落石冲击08-04

上一篇:气溶胶光学厚度下一篇:隐私数据保护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