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冲击

2024-07-05

经济冲击(精选12篇)

经济冲击 篇1

经济稳定增长的一个必然要求就是总体经济结构供给和需求相协调。如果二者不协调, 则表明资源配置的浪费和无效率。在我国, 由于经济中的种种短期化行为, 这种不协调成为常态。中国经济的短期化有多种表现, 比如, 各经济主体, 包括地方政府、企业、银行和个人都有明显的短期化行为特征。而在空间上, 经济在市场、社会和自然三个不同的空间不连续, 给社会、经济和自然的统筹发展造成困难, 并在经济发展中暴露出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不和谐等突出矛盾。在时间上, 经济出现三个断点:一是从基础资源到生产力的断点, 出现了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资源瓶颈”;二是从生产力到总产出的断点, 形成了宏观和微观的脱节;三是从总产出到基础资源的断点, 形成经济“滞胀”, 并可能发生需求管理型经济危机。

中国经济中的短期化问题来自于微观的利润最大化和效用最大化的行为与社会价值目标的对立和冲突, 来源于转轨时期市场的失灵和市场与生俱来的局限性, 以及市场与自然、社会的内在矛盾, 而这种矛盾在通货膨胀加剧的时候尤为突出。

一、数据及实证方法

在总供给和总需求的AS-AD框架下, 产出和物价波动同经济所面临的供给和需求冲击相联系。经济系统的动态反应过程是:正向的需求冲击将使产出在短期内高于其长期水平, 随后向长期水平复归;而对物价的影响则是使物价水平发生永久性的提高;另一方面, 正向的供给冲击则使产出水平发生永久性的提高, 而物价水平永久性下降。

产出和物价的变动可以用供给冲击模型和需求冲击模型的无限加总过程来描述, 即:

其中Li是滞后算子, υdt、υst分别代表需求冲击和供给冲击。为了识别经济体所面临的产出和需求冲击的规模及方向, 关键是通过向量自回归过程 (VAR) 的正交化脉冲反应函数求出υdt、υst来。

简单地讲, 一个n期滞后的向量自回归VAR过程:

一定条件下, 可以写成一个残差项的无限移动平均过程:

结构式扰动 (供给和需求的冲击) 之间的关系是et=Cεt, 因此只需要知道矩阵C, 就可以得出υdt、υst序列来。

在2×2矩阵中, 求解矩阵需要4个约束条件。由供给冲击与需求冲击满足正交化条件, 并将其标准化, 可以得到C′C=Cor, 其中Cor是VAR过程生成的残差相关系数矩阵, 而由需求冲击对产出不具有长期影响则提供了方程的另一个约束条件, 即:

因此系数矩阵C是唯一的, 进而由εt=C-1et, 可以将供给和需求两类冲击进行识别, 得出各国 (地区) 的供给和需求冲击时间序列来。

本文选择1980-2006年作为研究的时间段, 用1984年为基期的不变价格的国内生产总值指数 (GDP Index) 描述经济总产出情况;用同样基期的通货膨胀缩减指数 (GDP Deflator Index) 描述经济总体物价的表现。并对基期数据取对数并进行一阶差分。

在选取VAR过程判断滞后阶数时, 首先考虑了LR统计量、赤池标准和施瓦兹信息量, 综合考虑以上准则确定模型最优阶数为2, 对模型进行各种统计检验, 包括VAR模型平稳性检验、残差项自相关检验 (Q统计量、LM统计量) 、异方差性检验 (White检验和ARCH统计量) 及残差的正态性检验 (JB统计量) 。结果表明:VAR (2) 满足模型平稳性条件, 扰动项在5%显著性水平下不存在异方差、序列相关, 同时满足正态性假设 (见表1) 。

此外, VAR (2) 已经能很好描述数据的动态。由VAR (2) 过程得到的脉冲响应曲线与总供给和总需求的AS-AD框架下理论分析最为符合, 并且取VAR (2) 过程得到的两个方程的调整拟和优度值最大, 故选择VAR (2) 生成数据。

由VAR (2) 过程得到回归残差, 再通过向量自回归过程的正交化脉冲反应函数, 可以求得υdt、υst (详见表2) 。

二、我国经济结构的需求冲击与供给冲击

(一) 经济结构各时期的波动

采用分解出来的需求和供给冲击序列的标准差, 可以进一步反映我国需求和供给两种类型的冲击波动性。本文得到的需求冲击序列和供给冲击序列的标准差为:0.017829, 与0.035561, 可见我国近期 (1981年-2006年) 供给冲击的波动性明显高于需求冲击的波动性, 说明我国近些年来需求较为稳定, 经济波动主要是由供给波动主导, 也反映了我国这些年来很多行业和地区为了短期利益或地方利益而出现的投资过热和盲目扩张行为。而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问题的进一步认识和宏观调控的实施, 1997年以来经济结构的需求冲击波动和供给冲击波动明显改善 (见图1和表3) 。

(二) 经济结构的波动与通货膨胀

凯恩斯曾指出, 再没有什么比通过摧毁一国的货币来摧毁一个社会的基础更容易的事情了。通货膨胀通常是由货币泛滥引起, 而通货膨胀出现或恶化不仅会导致市场价格的严重扭曲, 而且也会导致一国货币的严重贬值, 并由此破坏整个市场的运作法则。如果通货膨胀是有连续的需求冲击引起的, 则可判定这一时期的通货膨胀为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若其由连续的供给冲击引起的, 则可判定为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为此, 本文将通货膨胀变量Inf对需求冲击变量IDE和供给冲击变量IES三者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

研究发现, 存在99%的概率拒绝“经济的需求冲击不是我国近几十年通货膨胀的格兰杰原因”。于是可以推断, 我国近几十年中的通货膨胀类型主要是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 表现在GDP、投资和CPI指数同时呈现高位, 这与我国主要的一些经济学家的结论达成共识。

三、结论

本文借助向量自回归模型 (Vector Autoregressive Mode, 简称VAR) , 对我国经济所面临的供需冲击加以识别, 给出了我国近些年经济结构中供给冲击和需求冲击的客观分析。

分析发现, 我国近些年来需求冲击较为稳定, 而供给冲击的波动性较为剧烈, 因而近些年的经济波动主要是由供给波动主导。

另一方面, 若通货膨胀的产生是由持续的需求冲击引导的, 则可判定该类型的通胀为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 若通过膨胀由持续的经济供给冲击造成的, 则可以断定通货膨胀是供给方面造成的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文章系统分析了经济结构的供给冲击、需求冲击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通过对经济的需求冲击、供给冲击和通货膨胀三者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发现三者存在唯一的显著性格兰杰因果关系, 即需求冲击是我国近几十年中通货膨胀的主因, 进而说明我国近几十年的通货膨胀主要是由于需求拉动引起的。

摘要:以往对经济波动和通货膨胀问题的实证研究主要集中于GDP和CPI的周期分析上。为了进一步从经济需求与供给结构入手来分析我国近几十年中经济的波动性, 本文借助向量自回归模型 (Vector Autoregressive Mode, 简称VAR) , 对我国经济所面临的供需冲击加以识别, 分析我国这些年来经济结构中供给冲击和需求冲击。同时发现, 我国近年来需求冲击较为稳定, 经济波动主要是由供给波动主导, 以及我国近几十年的通货膨胀主要是由需求拉动引导的。

关键词:供给冲击,需求冲击,量自回归模型 (VAR) ,通货膨胀

参考文献

[1]Hazel Yuan (2001) .Optimal Currency Areas In East Asia:A Structure VAR Approach.ASEANEconomic Bulletin, August 2001.

[2]万志宏.东亚货币合作的经济基础研究[M].中国商务出版社, 2004.

[3]谢识予.经济博弈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2.

[4]中国投入产出学会课题组.1997~2002年中国经济结构变化趋势分析——2002年投入产出表系列分析报告之三[J].统计研究, 2007, 1.

[5]纪宝成, 杨瑞龙.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04[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6]周小云, 李华耕.价格传递机制的经济学分析——以中国物价变动为例[J].经济论坛, 2008, 9.

[7]汪同三.审视通货膨胀[J].上海经济, 2008, 4.

[8]陈飞, 高铁梅.中国区域经济的结构变化及差异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 2008, 6.

[9]李莉, 杨忠直.基于锁模的地区经济周期波动同步化实证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7, 12.

经济冲击 篇2

何文青

能因为花会凋谢就说花开是没有意义的吗?能因为我们都知道人会死,活着就没有意义吗?

那么,能因为我们会有经济危机就不发展经济了吗?

起起伏伏,曲折前进,本身就是经济发展的一个周期律。我们不能因为害怕经济危机,而不发展经济,如同我们不能因为反正要回家的就不出门一样。

从古至今,无论是社会政治历史斗争,还是经济萧条,无论是英国,还是美国,都是从这个起伏的周期里发展过来,我们也不能例外。这更如战争与和平的轮回,人人都爱和平,可是,没有哪个国家完全躲过完全避免战争。

经济冲击 篇3

法奈利教授本次前来欧洲外交关系理事会的目的,是作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政策研究报告。其中涉及维持公众政策、促进社会进步和增长、增加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本投资,发展社会包容性和创造生产性就业等经济体制等方面的问题。法奈利教授在宏观经济层面强调,资源型出口国家往往会有货币升值的压力,需要对传统工业增加投资,保持一定的激励政策,以避免“荷兰病”的产生和蔓延。

中国经济增长 拉动南美自然资源需求

法奈利教授解释了两种战略相结合产生的经济政策:环境变化适应型和结构转型。前者指对不断变化的环境导致的结果进行管理,后者指通过法律和法规来进行结构性的改革。一个有效的国家政策,必须是二者的结合,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举措的有效性和一致性。

他认为,一个国家在经历了一场大冲击后,首先应以环境变化适应型的战略为主,随之必须进行结构性改革。这个策略同时适用于正面或负面的冲击。一个实际的正面冲击案例就是中国2000年以来连续十年的经济增长,导致对南美地区自然资源需求的增加。另一个负面冲击案例是拉丁美洲在上世纪70年代的经济崩溃。

拉丁美洲的发展中国家在上世纪70年代发生了严重的债务危机,1982年,墨西哥政府因无力偿还到期的外债本息,要求推迟偿还期限,引发了全球性的发展中国家债务危机,增大了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被称为“失去的十年”。1991年,拉美国家的平均收入占工业化发达国家的平均收入比例达到了34%的最低点。在1998年俄罗斯债务危机之前,这个差距略有减少,从而消除了它的蔓延。拉丁美洲的增长率从2003年起开始加速,增速超过发达国家,平均收入比例缩小到40%。

法奈利教授将拉美地区的经济按南北拉美两大地区的不同特点来分析:南拉美地区(LAS)由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组成,包括阿根廷、玻利维亚、巴西、智利、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秘鲁、乌拉圭和委内瑞拉,这些国家还具有工业发达的特点。其余为北拉美地区(LAN),由墨西哥、中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组成,这些国家依赖于组装工业,鼓励外国直接投资(比如外资公司在墨西哥开办的产品回销本国的组装工厂)和旅游业,能源和食品完全依靠进口,还须依靠移民到美国打工汇款回国的美元来偿还债务。

中国的经济增长对拉美地区的货币和金融有着直接的影响。那些资源丰富的南拉美地区(LAS)受益于货币增值和中国对天然资源的需求(所谓的正面冲击),外汇的增加导致货币升值,从而降低了其他出口产品的盈利能力。北拉美地区(LAN)所受到的负面影响有:第一,能源和食品价格上涨;第二,强劲的亚洲工业的竞争;第三,美国的高失业率减少了移民的汇款总量。

南拉美地区对中国的出口大大高于北拉美地区,数据表明,在2003年至2010年期间,“对中国出口额”占“出口销售总额”的比例增加和经济加速增长之间呈正相关关系。

财富再分配 新兴市场未完成的事业

在与法奈利教授的谈话中,提到了这样一个问题:新兴市场的推动力能持续多久?法奈利教授谈到了一个相对研究较少的领域:贸易和人口结构之间的关系。人口结构的转型已成为正确理解全球和拉美经济增长的关键要素。

简单地说,所谓人口结构转变就是从高出生率和高死亡率过渡到低出生率和低死亡率。当一个国家的生活条件改善,死亡率降低,人口增长率提高,其结果导致没有储蓄或无能投资,因为每家每户都有许多儿女,出现了高抚养比的情况。当一个国家过渡到低出生率时,可以理解为出现了“人口红利”,也就是说,工作年龄的人口多于需要抚养的人口。抚养率降低能提高储蓄和人力资本(知识)的投入,从而达到提高生产率和增加财富的效应。过一段时间后,人口又开始趋于老龄化,抚养比增加,这时又失去了增长的时机,“人口红利”时期积累的储蓄需要用于因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开支。

现在呈现出高增长的很多国家都得益于“人口红利”。法奈利教授指出,在“人口红利”阶段,是创造高质量就业机会的关键,韩国就是一个案例。在G20中有三个不同的群体:第一,老牌国家例如英国、德国、日本等,已经不存在“人口红利”阶段;第二,另一类国家如加拿大、美国、韩国等,其“人口红利”阶段会在这十年中结束;第三,仍然有较长阶段“人口红利”的国家,它们包括中国、巴西、土耳其、印度等。

绝大多数拉丁美洲国家正处于“人口红利”阶段,因此按理说,应该比现有的增长更快。但法奈利教授提出忠告,有必要在该地区增加物质和人力资源投资,否则他预期,“如果一个国家资源浪费了,会带来未富先老的风险”。

说到拉美和中国的经济关系,法奈利教授谈到中国在世界经济领域里所扮演的角色,他的逻辑分析是:中国这样一个举足轻重的国家,货币却不流通,这是一个史无前例的异常现象,中国应该对世界贸易平衡肩负部分责任。中国在全球化经济结构中更需要有大国的气度,着眼化解现有的金融债务危机,提高其他国家产品的消费量。欧洲向来坚持农业保护主义政策,而在某种意义上,中国同样奉行的是货币保护主义政策,也许正因为如此,才取得了异常快速增长。

要改变现状,没有简单直接的解决方案,尤其在目前金融危机的形势下,又增加了难度,任何一个举措都会影响到某个行业或群体的直接利益。中国今年降低经济增长率的目标,对南拉美地区(LAS)的负面影响将是直接的。

最后,法奈利教授谈到目前发达国家的财政危机和金融风暴,他坚信国际金融结构会由此变化。拉丁美洲国家在这次贷危机中也受到重创,冲击的负面影响在北拉美地区(LAN)更加凸显,但时间延续不长,没有重蹈上世纪80年代的覆辙。

危机并没有改变亚洲地区引领世界新兴市场的趋势,其增长高于世界发达国家,亚洲国家在2003年至2008年获得财政盈余,并出台了相当严谨的财政政策,在某些情况下与智利的情况相似。然而,财富的再分配,仍然是新兴市场地区未完成的事业。

日本大地震冲击全球经济 篇4

受灾地区是日本东海岸, 这里集中了大量钢铁业、石化业、制造业等支柱行业, 地震发生后, 多家日本大型企业纷纷停产。数据显示, 该地区经济规模占到日本国内生产总值 (GDP) 的8%左右。日本汽车制造业首当其冲, 日产汽车宣布, 从3月14日开始国内的所有工厂将停止生产。接着, 日本另外两大汽车厂商丰田、本田也宣布关闭多家工厂。日本电子机械行业也相继停产, 索尼公司表示, 公司已经关闭了6家位于北部的厂房。

鉴于日本在全球产业链中的重要地位, 纽约高频经济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温伯格表示, 短期内日本地震将冲击全球经济, 地震造成的临时性出口中断必然会对其他国家企业带来影响。据悉, 日本多个港口都已关闭, 港口的关闭可能对全球供应链产生巨大影响。此外, 日本芯片业占全球市场的五分之一, 地震将严重影响全球芯片的供应和价格。

不少分析人士认为, 大地震迫使很多企业停止生产, 这将直接影响企业经营业绩, 降低消费意愿并进一步加剧通缩, 这对日本经济复苏极为不利。与此同时, 地震将加剧日本政府面临的财政问题, 一旦已经债务缠身的日本政府被迫发行大量的灾后重建债券, 这将迫使日本政府背上新债务。为此, 世界主要评级机构或再次对日本的信用评级发出警告。有“新末日博士”之称的纽约大学教授鲁宾尼表示, 日本政府必将推出新的财政刺激措施, 强震将让日本财政问题雪上加霜。据悉, 日本央行已与其他主要国家央行就该行准备向日本市场提供必要的流动性进行接触。有分析人士预期, 央行进一步放松货币政策不可避免。

经济冲击 篇5

在相似理论指导下,采用恒热流方法实验研究了冲击加多斜孔双层壁复合冷却方式多斜孔壁冷侧局部冲击换热系数.研究结果表明:换热系数随着冲击雷诺数的增大而增大,基本呈线性关系;多斜孔壁上的倾斜小孔抽吸气流对斜孔周围换热增强有明显的效果.

作 者:许全宏 林宇震 刘高恩  作者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热动力研究所, 刊 名: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ISTIC EI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年,卷(期):2001 41(z1) 分类号:V231.1 关键词:燃烧室/火焰筒   气膜冷却  

★ 《斜塔上的实验》 7

★ 大规模生长定向排列多壁碳纳米管工艺研究

★ 斜塔上的实验(节选)阅读答案

★ 《斜塔上的实验》教案2

★ 飞机整体壁板战伤修理研究

★ 实验研究开题报告

★ 涡轮叶片尾缘半劈缝冷却结构压力系数的实验研究

★ 金融工程与金融效率相关问题研究

★ 中国农业产出技术效率动态研究

经济困境冲击劳动合同法 篇6

中国一些媒体认为,眼下的经济危机让中国政府更加重视民工失业和企业扶持问题,相对忽视了保护工人权益的“劳动合同法”的监督与执行。

中国2008年推出的“劳动合同法”执行不到一年,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就对中国出口企业构成严重冲击,出口型企业密集的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就有数千家工厂企业倒闭或者外迁,导致外地民工大量失业。许多企业主和专家凭借眼下经济形势唱衰“劳动合同法”,一些地方政府也以拉动就业市场为由加以附和,引发民众对中国劳工改革前景的担忧。

《南方日报》2月12日载文强调,经济危机不是漠视劳动者人权的理由,因为保障工人阶级的基本人权与平等、自由和有尊严的就业毕竟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文章说,在市场经济尚未发达的中国,劳动关系近年来出现很多新问题,如就业压力大、劳动关系紧张、群体性突发事件增多、企业拖欠工人工资、任意延长工作时间等不合理现象,这进一步表明劳动合同法有坚持的必要,不能放松。

加拿大《金融邮报》报道说,一些省政府为了自身利益还出台了对策,保护有影响力的企业主利益,对劳动合同法阳奉阴违。

广东高级人民检察院2008年12月份甚至出台相应的办案指导原则,明确在没有严重触犯法律的前提下保护企业主的利益。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律师腾琛在采访中介绍,这主要针对广东企业的实际状况:

“现在,在中国很多企业家在做生意的过程当中或多或少都会触犯一些法律,也就是说你想抓人哪个人都能抓到,但是现在之所以要从宽处理的原因就怕如果这个企业家被抓进去,这个企业就会产生一些不稳定的因素,这样就规定,企业家如果有小的触犯法律的行为,那么为了维护工厂的稳定,我们就可以不予逮捕,先不把他抓起来。维护企业的稳定实际上就是维护社会的稳定。”

腾琛说,这项办案指导原则虽然不是法规,但引发社会法律平等问题的争论,也产生了很强的影响力:

“它并不具有非常强的法律约束力,并不属于一个国家的法律,但是它却在中国实实在在地影响了底下这些办案人的思想,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它的实质效力其实超过了法律。”

腾琛说,广东很多人都认为“劳动合同法”出台的时机不成熟,再加上金融危机的冲击,让本来就准备不足的广东企业更加难以应对:

市场经济对传统美德的冲击及对策 篇7

关键词:市场经济,义利观,诚信,孝道

在市场经济的猛烈冲击下, 一些人的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思想得以滋生和膨胀。这些思想腐蚀着人们的灵魂, 败坏了人们的道德品质, 污染了社会风气, 影响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和谐。

一、市场经济对传统义利观的冲击及对策

义和利的关系, 在我国古代历史上—直是个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孟子主张“重义轻利”;法家主张“重利轻义”;墨家主张“义利并重”和“义利合一”。荀子则主张“先义后利, 义利结合”, 他说:“义与利者, 入之皆两有也, 虽尧舜不能去民之欲利, 然而能使其欲利不克其好义也” (《荀子·大略》) 。并认为, “先义而后利者荣, 先利而后义者辱” (《荀子·荣辱》) , 强调道德与物质利益满足的一致性。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我们既不能片面赞成儒家“重义轻利”, 唯义去利, 也不能片面赞成法家“重利轻义”, 见利忘义, 而应把义利结合, 共同统一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 使它既符合国家集体的根本利益, 又满足人民个人正当的合法利益, 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利益是而且应该是驱动人们社会行为的决定力量之一。马克思说:“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会使自己出丑。”我们生活在一个由各种利益交织构造而成的世界里。人类社会之所以有存在的必要, 就在于人们之间相互需要, 有着利益上的相互需求。利益问题, 是我们每个人都无法回避的, 它向我们展示了生活最初始也是最朴素的一面。

我国正处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 经济效益对社会的发展具有特殊重要意义, 货币至上观念很容易蔓延。在这种情况下, 有的人为了利, 早已经把义远远地抛在了脑后。早在两千多年前, 孔子就说过, 君子爱财, 取之于道。然而, 如今, 有些人为了挣钱却不择手段, 为了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宁可把痛苦强加于别人。

为了扭转这种现象, 我们在创建市场经济道德价值体系时, 应该大力倡导传统的“见利思义”, “行则思义”, “正义谋利”, “富而有义”等行为规范, 这不仅对创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道德秩序极有补益, 而且对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义利观、人生观、价值观也有极大的教益。只有将优秀的传统仁义道德观与大公无私奉献精神相结合, 将仁学倡导的个人修养、道德气节融于社会的基本精神与市场经济道德建设接轨, 建立起市场经济下基本伦理原则和价值目标的伦理体系;建立起市场关系和市场行为的伦理原则和道德规范, 形成下“先义而后利者荣, 先利而后义者辱”“以义制利”, 勤劳致富, 照章纳税的良好道德风尚, 才能造成克己奉公, 勇于奉献, 扶贫助残, 致富为国利民的高尚精神, 也才能实现富国富民、大义大利的最终统一。

二、市场经济对传统诚信观念的冲击及对策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诚实守信的传统美德。孔子认为宁可去兵去食而不可失信, “民无信不立。”然而, 近年来人们痛感诚信的缺失。

信用是市场经济的重要基石, 是市场经济的“生命”所在。没有信用, 最终必将失去市场, 被市场所淘汰。因此在一定意义上说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 也是信用经济、道德经济。市场主体如果一味的追逐个人私利, 不顾他人和社会的利益, 往往难遂心愿。

因此, 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必须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 为社会保持良好的秩序营造高尚的思想道德基础。法制不健全, 信用建设就是空中楼阁, 加快立法工作, 规范信用行为和秩序, 使守信者受益、失信者受损、违法者受罚。使信用记录不良者四面楚歌, 寸步难行, 付出沉重的代价和很高的成本;给信用等级高的企业和个人以较高的银行信用额度和更为优惠的存、贷款利率。

从历史上看, 中国传统法律是以人情为基础、重视关系和地位的伦理法律, 时至今日, 中国的法律实践也会带有传统文化的特色。所以, 建立信用机制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 坚持法治和德治相结合, 全面加强公民道德建设, 让“明礼诚信”的道德规范进书本、进课堂、进文艺作品, 融入日常思想教育之中, 使人们树立起“诚信光荣, 失信可耻”的荣辱观, 增强公民遵守信用规则的自觉性。

三、市场经济对“孝”、“悌”观念的冲击及对策

百善孝为先, 孝是人类与生俱来、万古长存的美德。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人口流动的速度的加快, 旧有的伦理规范被打破, 不再具有以往的强制约束力, 敬老爱老的价值观也受到冲击。社会上有些人就是不尊重不关爱老年人, 更有甚者, 极少数不孝子女, 不讲道德良心, 屡屡侵犯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抢夺老人财物、侵占老年人住房, 干涉老年人婚姻, 甚至虐待打骂老年人。这不仅严重侵害了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也引发了空前的道德危机。

目前, 我国已经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 必然对我们的经济、社会和家庭带来严重影响, 我们必须树立全局观念, 强化责任意识, 采取切实应对措施并认认真真落实到实处。孝敬父母、关爱老人, 要从自身做起, 一杯酒、一碗饭、点点滴滴见真情;一件衣、一床被, 丝丝缕缕连爱心。全民动员, 各界参与, 每个人都应该成为孝敬老人的自觉公民, 努力营造“孝敬老人光荣, 虐待老人可耻”的舆论氛围。

任何一个与社会相悖现象的出现, 其终极原因都应该从制度本身存在的缺陷中去寻找, 而不应该仅仅从个人行为去寻找。邓小平也说过:“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 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 甚至会走向反面。”[3]良好的制度设计鼓励人们“抑恶从善”, 而不良的制度则可能为“从恶”提供方便。因此, 为了还我们一个理想的生存空间, 相应的制度建设必须提到日程上来。

参考文献

网络经济对企业财务会计的冲击 篇8

1. 财务会计的影响和发展的问题分析

1.1 网络经济下企业财务会计的影响分析

科技的发展是把双刃剑, 有利也有弊, 同理, 网络经济的发展对财务会计的影响也是如此, 其具体影响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积极的影响, 另一方面是消极的影响, 网络技术具有通用化以及具有较高的透明度, 其在发挥一定优势作用的同时也产生一系列的恶性反应, 例如网络的不安全性容易造成企业一些机密文件的丢失, 轻则对企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重则影响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企业在利用网络技术对财务进行管理时, 不能纯粹的利用理论知识, 而要结合企业的实际状况, 对其财务会计管理工作进行调整, 另外, 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 在进行数据的传递的过程中, 对于较大的数据以及应用次数较多的数据没有进行再次的核对, 这就很容易出现由于计算机系统的失误, 导致相应数据的偏差, 进而整体信息准度就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另一方面就是积极的影响, 在积极影响中, 最为突出的是对资金的运作方面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借助互联网技术, 实现资金的系统管理, 之外, 企业对于资金使用明细也可有充分的掌握, 进而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就有实质的提高。经济是企业发展的基础, 对财务工作进行有效的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基本保障, 网络技术的应用, 一改传统的人工抄表的工作模式, 将财务会计工作以财务报表的形式呈现。其优势还具体表现在信息的传递和流通等方面。

1.2 企业财务会计发展的问题分析

1.2.1 信息质量存在问题。

在上文笔者也有提及, 由于网络的高度开放性为信息安全留下了极大的安全隐患。由于财务信息量极大且繁琐, 进而导致有效信息的质量和数量得不到保障, 但是, 信息质量是企业进行财务管理决策的基础, 因而企业很难进行决策, 影响企业的在资金风险管理。

1.2.2 制度方面存在问题。

在制度方面最为主要的问题就是没有对制度进行完善, 进而导致员工在工作的过程中具有很强的随意性。财务会计范围的进一步扩大是网络经济最主要的结果。其范围进一步扩大基础是严格的规范程度制约。但是我国各个企业在制度的规范化程度上还具有一定的提升空间。财务报告上也存在一定的缺陷, 例如报告形式单一, 内容单一, 不能全面地反映出企业在财务管理中遇到的实质的问题。另外, 网络技术还存在一些潜在的威胁因素, 例如网络病毒、计算机高手的入侵以及自身系统的缺陷等。

2. 发展策略探讨

2.1 加强网络基础设备的建设

良好的互联网基础设备是互联网安全的基本保障。因而企业要对基础设备的建设加以重视。一方面, 企业要加大投资力度, 尽可能地完善基础设施。防火墙是计算机抵御病毒和外来异物最为基础的防护技术, 因而, 企业应加大对防火墙技术研发的投入。之外, 也应提升身份验证等基础技术。综上所述, 企业要想加强网络环境下会计工作管理, 就应注意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

2.2 要建立健全法律体系

完善的法律体系是企业实施财务会计网络信息工作的又一重要保障。法律体系的建立, 一改传统的会计工作模式, 它将电子商务的法规和支付、核算行为等都纳入了法律的范畴。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较, 我国在这方面的法律还没有健全, 因而可以借鉴西方一些国家。有的企业为防止泄露商业机密, 对于财会信息的披露有所保留, 我国政府有关部门应将信息披露纳入法律的范畴, 对披露信息的责任和义务进行明确的规划。法律的保障可以为企业的会计网络工作提供更为良好的工作环境。

2.3 企业应加强人才培养

将计算机引用到财务会计工作中, 需要更为高级的人才。因而企业应加强人才的培养力度。一方面, 对于内部员工而言, 可以让员工进入学校继续深造, 也可以让员工出国进修, 之外, 还应不断地为企业加入新鲜的血液, 引进高质量的人才, 并做好人才的岗前培训工作, 在企业内部, 定期举行相关知识的座谈会和知识讲座, 使员工边工作边提升;对于员工而言, 不能满足现状, 而是要在平时进行自我充电, 不断地充实自己。

结束语

综上所述, 企业对自身财务会计管理工作进行优化是现阶段我国行业发展的趋势, 其可以对企业的经济效益最大化提升, 在一定的程度上, 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完成也有一定的促进的作用。在本文, 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并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 简述了我国现阶段在网络环境的冲击下, 财务会计所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相应的措施。以期为读者, 为相关工作着提供一定的帮助。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发展, 市场经济的发展也趋于平稳, 另外, 科技的不断发展为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创造了更多的机遇, 但是存在机遇的同时也有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就企业自身而言, 要想在现代化经济市场中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就要完善自身的管理结构, 财务会计作为企业运营的基本工作, 有关管理人员应对其加以重视, 近几年, 随着互联网科技的不断发展, 网络经济也随之兴起, 进而对企业的财务会计产生一定的冲击。

关键词:网络经济,企业财务会计,问题探究,解决对策

参考文献

[1]于兰, 胡永慧, 张诗菊.浅谈当前的社会经济环境对会计理论及模式的影响[J].中国科技博览, 2014 (35) :189.

[2]杨海燕.新时期非文化会计环境因素对会计价值产生的影响分析[J].商场现代化, 2014 (24) :196.

经济冲击 篇9

(一) 知识经济的概念

知识经济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初, 1996年经合组织 (OECD) 明确地将知识经济定义为“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所谓知识经济, 是指以对智力资源和知识的占有、配置、生产和消费为基本要素的经济, 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应用基础之上的新型经济, 是以不断创新的知识为主要基础而发展起来的知识密集型的经济。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 知识经济将逐步占据国民经济的主导地位。联合国经济合作发展组织所有成员国的科研经费的近2/3投向高新技术, 该组织主要成员国的5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完成是以知识为基础的。事实表明, 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确实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依赖于知识的生产、扩散和应用。

(二) 知识经济的特点

综合国内外学术观点可以将知识经济的基本特征概括为:一是知识经济是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知识经济产生在多种自然资源几近耗绝、环境危机日益加剧的时代, 其将科学与技术融为一体, 反映了人类对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科学全新的认识。二是知识经济是以无形资产投放为主的经济。传统工业经济需要大量资金、设备等有形资产起决定作用, 而知识经济则主要依靠知识、智力等无形资产起决定作用。三是知识经济是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条件下的经济。知识经济依靠无形资产的投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依靠世界经济一体化。四是知识经济是以知识决策为导向的经济。知识经济的决策和管理必须知识化, 科学决策的宏观调控作用在知识经济中呈日渐增强的趋势。

(三) 知识经济影响下的会计新环境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会计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 作为反映经济发展的会计体系, 也将随着客观经济环境的变化而不断改革、发展和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会计要素的概念被赋予新的内容;会计职能由核算为主向预测管理决策为主转化;会计模式将得到改进;会计研究对象范围拓宽, 向综合化、边缘化方向发展;财务报告体系更趋完善;会计核算日趋规范化、国际化、法制化;会计人员应具备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与创新能力。会计作为一种管理活动又是一个财务信息的处理系统, 其依存于一定的客观环境又受一定时期特定环境的制约和影响。因此, 会计必须适应其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 并为其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服务。知识经济下的会计必须重新构建符合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的会计模式, 这样会计才能反过来促进经济的增长。

三、知识经济对传统会计的冲击与影响

(一) 知识经济对会计假设的冲击

在知识经济时代, 会计的四大假设都受到了冲击。会计假设是指会计活动进行空、时、量限定的理论, 是会计活动得以进行的前提。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 企业的生产方式和组织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虚拟公司成为一种新型的网上企业组织形式。知识经济改变着会计赖以生存的社会经济环境, 对传统的会计假设理论产生了深刻影响。 (1) 知识经济对会计主体假设的挑战。会计主体是指会计核算的特定单位, 其提出了会计活动的空间范围, 规定了为谁服务的问题, 传统的企业会计主体只核算企业范围内的经济活动, 并向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但知识经济时代的经济发展突破了会计主体的物理实体概念, 从而动摇了会计主体的稳定性假设基础, 在知识经济时代会计主体的界限将会变得十分模糊。首先, 以数字化技术为先导、以信息高速公路为主体内容的信息技术革命, 使经济活动的空间变小出现了所谓的“媒体空间”和“网络实体”, 如“网络公司”。其次, 投资基金的出现和发展对会计主体假设产生了冲击。投资基金主要依靠拥有大量资金对外投资来获取收益, 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厂房、机器设备等, 且其投资品种、范围、行业等均不固定, 这为会计主体界限的划分带来很大难度。因此, 知识经济时代如何对这种不确定会计主体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进行核算, 会计报表如何在形式和内容上适应这种变化, 是目前亟待探讨的问题。 (2) 知识经济对持续经营假设的挑战。持续经营假设的基本含义是:除非有反面例证, 否则就能够认为企业的经营活动将无限持续下去, 即可以预见的将来, 企业不再面临破产清算。只有在这一前提下, 企业的再生产过程才得以进行, 会计才可以按历史成本确认、计量其资产要素, 事实上这一假设具有很大局限性。一个企业不论其规模大小, 总是“有限生命”的组织, 一旦能够证明会计主体已无法履行其所承担的各项义务时, 该假设就失去了支持的事实基础。 (3) 知识经济对会计分期假设的挑战。会计分期假设是指可以将企业不断的经营活动分割为若干个较短时期, 据以结算账目和编制会计报表, 提供有关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会计信息。会计分期假设本身是对持续经营假设的一种补充, 但是人为地划分区间必然导致客观经济现实与会计反映结果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背离, 从而引起会计信息的部分失真。因此, 会计分期假设存在着明显的主观性和任意性。而在知识经济时代, 知识更新、扩散的速度极快, 产品生产周期越来越短, 企业仍然采用传统的日历年度作为报告期间, 与企业经营活动的周期差距拉大, 所报告的收益和成本的准确程度也就随之大为降低。同时, 随着内部管理会计及战略管理会计的推行, 企业对会计信息的需求将朝着多层次、多元化方向发展。因此, 会计分期应以企业需要为基础, 而不能以整齐划一的日历年度为标准。 (4) 知识经济对货币计量假设的挑战。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要运用货币对企业活动进行计量, 并把结果加以传递的一个过程。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 国际间资本流动的加快, 使得资本决策可在瞬间完成, 这样就加剧了会计主体所面临的货币风险, 冲击了币值不变 (或稳定) 这一假设。知识经济的到来, 单纯用货币计量提供的会计信息, 越来越难以满足信息使用者的要求。近年来, 财务报告的使用者们十分重视信息的相关性, 期望财务报告能够提供更多的面向未来的非货币信息。

(二) 知识经济对会计原则的冲击

会计核算原则是进行会计核算工作的规范, 主要内容为总体性要求准则,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准则和确认、计量要求的准则。会计原则对于会计人员选择会计程序和方法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与会计环境关系密切。在知识经济时代, 传统会计原则必将受到冲击。 (1) 知识经济对历史成本计价原则的影响。企业会计准则中对历史成本原则定义为企业各种资产应按其取得或购建时发生的实际成本进行核算。随着科技的进步, 生产效率的提高, 资产无形损耗的加大, 以历史成本为计价基础的资产负债表揭示的企业财务状况严重失真, 进而影响企业经营成果信息的质量。而且知识经济是智力支持型经济, 许多与知识相关、没有实物形态、能给企业带来利益的隐资产 (如人力资源) 却没能在会计报表中加以揭示。因此, 如果从反映会计主体业务活动真实的价值流动出发, 应以公允价值或现行市价入账, 这就必然改变传统的历史成本计价原则。 (2) 知识经济对权责发生制的影响。权责发生制主要从时间上规定会计确认的基础, 依据权责的实际发生和影响期间来确认企业的收入和费用, 其存在前提是会计分期假设。在知识经济时代, 企业的现金流转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通过对其分析, 可以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 衡量企业的财务资源和财务风险, 预测企业经营和财务前景。与历史成本原则一样, 在知识经济时代, 由于电子货币的广泛应用, 现金流动性加速, 现金流量信息的决策有用性提升, 电子联机实时报告也使及时传递信息成为可能。因此, 可行的办法是将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结合起来运用。 (3) 知识经济对费用配比原则的影响。在配比原则下, 费用是在其支出的效用真正发挥作用时而非相关现金的支出时予以确认的, 这样在费用的确认中就存在着不适时的问题。“虚拟公司”的出现要求合作各方的合理分配, 配比原则的配比范围扩大了, 即不仅配比实物资产的耗费, 还要配比人力资产、智力资产的耗费。在对其活动过程进行规范时, 既要考虑与其一般无形资产的共性, 又要注意两者之间的区别, 加以灵活运用。人力资源、知识资源的价值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其摊销期、摊销额难于精确确定, 应据此选择合理的核算方式。 (4) 知识经济对相关性原则的影响。相关性原则, 是指会计核算提供的信息必需满足各方面信息使用者的需要。而会计主要是通过各种会计报表来提供会计信息的, 因此, 在这个意义上讲, 相关性原则也即充分披露原则。传统会计报告, 主要提供财务资本的货币化会计信息, 既不反映人力资产、知识资产的价值, 也不反映人力资本、知识资本, 因而不能满足用户全面了解企业的机会和风险, 以及企业现状和发展前景的需要, 所以, 必须重构会计报告体系, 将人力资源、知识资源在报告中全面、适当、公正地予以揭示和披露。

(三) 知识经济对会计职能的冲击

会计职能作用的重心发生变化, 逐渐转向以会计管理为核心的管理核算并存的局面。人类社会进入以知识为特征的经济发展阶段, 将使市场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在市场经济体制下, 企业是一个开放系统, 需要建立面向市场的会计模式:企业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 要强化内部管理, 严格监督, 不断提高经济效益, 相应地需要发挥会计的管理职能;政府部门通过经济政策、经济法规和经济杠杆等, 对企业进行调节和规范经营活动, 而不是直接干预企业具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因此, 会计的职能必然由核算型转向管理核算型。在知识经济的管理核算型会计职能模式下, 会计管理职能的强化, 使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将合为一体, 重新构建成核算与管理有机结合的会计体系, 成为一个包括事前、事后在内的全面核算和全面管理系统, 更充分地发挥和完善会计职能。

四、知识经济下的会计变革与创新

(一) 会计核算观念创新

会计核算观念创新主要体现在:一是确立新的财务资源观念。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 企业必须确立新的资源财务观念, 并以此拓宽理财的范围。既要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传统的财务资源等能被企业利用的有形资源, 又要确立和利用以智力为基础的或无形的资源, 包括知识资源和时间资源等。二是确立“融智”或“融知”比融资更重要观念。知识经济的主体是知识型企业, 其竞争成败的关键因素已不再是自然资源和有形资源, 而是知识资源和时间资源。企业从事生产活动所需要的资金、员工、技术、市场等, 均以员工的知识能力为基础, 由此而决定了“融知”或“融智”的重要性。企业在理财时应确立知识和时间资源第一的观念, 并通过合理的资金运作, 培育和扩张知识和时间资源, 以此优化企业资源结构, 顺应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三是人本财务观念。人本管理是与以物为中心管理相对应的概念, 其要求将人作为社会人或文化人而不是经济人看待, 要理解人、尊重人、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 会计核算内容创新

主要包括:一是改革无形资产的相关内容。知识经济时代, 无形资产正在成为企业价值创造的主要驱动因素。从这个意义出发, 可以将基于价值创造的无形资产定义为:无形资产是指由企业创新活动、组织设计和人力资源实践所形成的非物质形态的价值创造来源。鉴于无形资产在企业盈利过程中的作用, 继续采用历史成本原则核算无形资产, 特别是将企业自创的无形资产进行费用化而不在企业的财务报表上进行反映, 就不能准确地向投资者和债权人提供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相关信息, 甚至有可能误导投资者和债权人。因此, 对于无形资产特别是自创无形资产的会计核算需要进行改进。二是建立管理核算型会计模式。在知识经济条件下, 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 企业的生产活动、经营活动、研究开发活动、采购活动等都要运用高科技进行管理, 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 这就要求会计管理发挥核算过去、控制现在、参与决策、预测未来等职能作用, 用会计特有的方法了解和分析市场, 评估各种经济的和非经济的、有利的和不利的、内部的和外部的因素和风险, 以便采取对策防范和化解风险, 达到预期经营目标。

(三) 会计核算体系变革

主要从以下方面着手:一是改进以交易为基础的会计核算体系。现行以交易为基础的会计核算体系提供的信息, 大多数是一些有产权交换关系的法律意义上的实物交易, 如销货购货、利息支付和资本支出等。这种以交易为基础的会计核算体系的优点在于其可靠性, 依据某一项具体交易活动或业务发生的实际金额, 作出相应的会计处理, 确认销售收入、存货、应付利息的减少或资本的增加。然而在无形资产占主导地位的新经济环境下, 创新能力成为资本, 智力资本产品化、商业化了, 这种方法不能够及时反映无形资产增加对企业价值的影响, 会降低决策的效率。因为无形资产可能在瞬间取得, 也可能在瞬间消失, 再加上网络技术的高速传递, 任何影响公司价值的事项可能在瞬间传遍全球。而以交易为基础的会计核算体系, 只有在取得可靠计量的数据时 (即交易发生时) , 才会对该事件进行确认和计量, 这显然落后于事项的发生及企业价值的相应变动。事项和交易的不一致是投资者和管理者决策相关性低下的主要原因。二是探索风险会计体系和评价体系。现代企业的理财中, 人们已普遍意识到筹资有经营风险、财务风险, 投资也有风险, 但对知识经济会给企业带来更大的决策风险、存货风险、开发风险、货币风险、投资风险及怎样去衡量和防范风险却意识淡薄。因此, 如何有效防范、抵御各种风险及危机, 使企业更好追求创新与发展已是会计工作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市场经济的机制客观上使任何一个企业都存在着蒙受经济损失的机会与可能, 而这种可能性在知识经济时代会更大。因此, 企业财务人员必须有正确的风险观, 善于捕捉环境变化带来的不确定因素, 有预见地采取各种防范措施, 把可能遭受的风险损失降到最低程度。知识经济是发展趋势, 对会计挑战是严峻的, 从根本上动摇了传统经济结构, 彻底改变了经济增长和经济运行的形式。但同时给会计提供了发展创新的机遇, 我们要深化改革, 与时俱进, 不断学习, 创造出知识经济时代会计更灿烂的明天。

参考文献

[1]李志锋、李建平:《浅论知识经济的特征及其对策》, 《经济师》2005年第1期。

[2]杨利军、程炎明、李朝阳:《试论知识经济条件下的会计假设》, 《经济师》2006年第1期。

[3]高风彦、李四平、贾英:《知识经济对会计工作的影响》, 《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2006年第2期。

[4]于海龙、袁捷:《知识经济对传统会计的冲击与会计创新》, 《北方经贸》2005年第3期。

[5]刘岩:《会计工作如何面对知识经济时代》,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5年第7期。

[6]林刚、吕杰:《新经济环境下会计核算体系改进初探》, 《冶金财会》2005年第10期。

[7]赵玉婷:《知识经济时代的会计模式》, 《辽宁经济》2005年第11期。

[8]朱葵阳、毛爱军:《知识经济与管理型会计工作重心的转移》, 《职业时空》2005年第22期。

经济冲击 篇10

在我国投资一直被认为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有力工具之一。众所周知,在中国本土的投资大致可以分为国内投资和外商直接投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重视吸引外商投资来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国内投资既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工具,又是抚平经济波动的有利杠杆。根据凯恩斯的经济思想,投资可以通过乘数的作用促进产出成倍数的增加。同时,投资也被政府用来调节经济的波动,尤其是在经济危机或经济萧条时,各国政府主要运用投资手段在短期内缓解经济萧条与失业。1992年以后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政策和思想观念上减少了外商对我国投资的约束,也有利于通过乘数作用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同时,外商投资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显示器”,在我国经济发展迅速时对外商投资的吸引力增强,当我国经济发展缓慢时,我国外商投资的吸引力减弱。本文拟通过结构化的VAR模型,分析在不同阶段,国内投资与外商直接投资冲击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以及两者各自对经济增长波动影响的特点。为今后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方面提出建议。

二、估计方法

本文拟构建一个以一定经济理论为基础的三元的SVAR模型。其中经济增长用GDP来表示。外商直接投资用FDI表示,因为国内统计的FDI是以美元表示,先把FDI用当年的汇率换算为人民币。国内投资用DI表示,由于国内没有关于DI的数据统计,在这里我们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减去外商直接投资的70%表示国内投资。以上三组数据都是以1980年为基期。第一个变量反映的是经济增长或波动的情况,后两个变量反映的是国内外投资状况。三个变量构建成一个向量Zt=(GDPt,FDIt,DIt)。

构建的SVAR模型如下:

其中,Zt-i表示向量Zt的滞后i阶项,Ni表示待估的截距矩阵,Dt表示变量的长期趋势,Φt表示简化式冲击。

由于简化式冲击Ut的经济含义并不显著,而它是相互独立的结构式冲击的线性组合。简化式冲击Φt与结构式冲击Vt之间的关系为:A*Φt=Vt,其中A为正交矩阵。

三、实证结果及评论

1. 数据的说明

本文采用1980年~2015年的年度数据,其中经济增长用GDP表示,外商直接投资用FDI表示,国内投资用DI表示。

本文对数据的检验主要是单位根检验,检验数据的平稳性。经检验三组数据都为一阶差分平稳。单位根检验后使用CF滤波法,对三个变量分别使用使用CF滤波法,消除变量中的长期趋势以及不规则因素,只剩下周期因素对变量的影响。经过CF滤波后,各变量的波动情况如下图所示:

从上图看以看出,我国的GDP在观测的时间范围内持续上升,这与我国现在的宏观经济形式相符合。虽然2015年,我国的经济增长放缓,GDP的增长率为6.9%,但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仍为中高速增长水平,增长速度仍超过大部分发达国家。从1980年到90年代中后期,我国的GDP虽然持续增长,但增长速度缓慢。究其原因主要是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虽然实行改革开放但在利用外资方面仍然存在制度上限制和思想上的束缚。在80年代,我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国家的经济发展主要是靠国家的计划指令而并非顺应市场经济进行调整。此外,在思想观念上人们主张“同步富裕”,在工作中缺乏效率。同时在利用外资投资方面,由于政策上的限制,外商投资的领域有限,不能充分发挥外商投资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从90年代末到2010年前后,我国的GDP增长速度较快。在这段时间内,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根据市场经济的运行状况,运用国家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减少经济波动促进经济发展。1992年后,外商直接投资的总量明显增加,投资会通过社会生产的各个部门促进经济较大的发展。在此期间,为了解决国内需求的不足以及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和美国次贷危机,国家运用财政支出,调节经济。在2010年~2014年,我国的GDP增长放缓,一方面是2008年金融危机后,国家的大量投资而国内的需求没有跟上生产的速度,导致近几年我国的产能过剩,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不利于吸引外资。在2015年,国家提出“供给侧”改革,从供给方面做出调整,生产社会真正需求的产品,所以在2015年,我国的宏观经济形势向好。

在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总量受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政策以及经济发展的形势息息相关。在1992年以前,外商直接投资的波动基本上持水平状态。1992年~1995年,外商直接投资急剧增加。一方面,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外商投资的限制减少。一方面,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吸引更多的外商来华投资。1996年~2000年,外商直接投资呈现小幅度的下降趋势。在此期间,由于我国的盲目投资在90年代中期,国家紧缩投资规模,我国出现通货紧缩的现象,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吸引力降低。此外,亚洲金融危机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外商在我国的直接投资。从2001年~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外商直接投资在我国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在此期间,我国的GDP保持高速增长,尤其是股市和房地产,经济发展形势较热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从2009年~2015年,外商直接投资呈现上下交替波动的状况。在此期间,外商直接投资较多的是受国际环境的影响。我国的宏观经济状况虽然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但仍保持中高速的增长趋势。在我国投资的外商也受到本国经济环境的影响,投资带有不确定性。

相对于外商直接投资,我国的国内投资波动较为稳定。从1980年~2003年,我国的国内投资虽有增加,但增长缓慢。2003年~2014年,我国的国内投资增长较快。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我国的经济形势过热,吸引较多的私人投资。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虽然国内和国外的私人投资下降,但国家为应对经济危机扩大投资,4万亿投资向世界一展实力。2014年以后,我国的国内投资呈下降的趋势。国内投资下降主要是前一时期国家的大力投资,导致我国产能过剩。此外,社会生产的产品不满足居民的消费需求,即供给结构不合理,影响我国的国内投资。

2. 结果分析

本文运用相关的计量经济学软件构建一个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其最优滞后期为1。在构建好模型后采用方差分解和脉冲反应函数分析分析三个变量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和影响程度如何。

方差分解的结果如表所示:

(1)从纵向上看,在观察的时间范围内,外商直接投资冲击对GDP波动的影响一直是呈递增的趋势。在前6年内,外商直接投资冲击对GDP波动的影响小,外商直接投资的波动幅度不到GDP波动幅度的10%,即外商直接投资的冲击对GDP波动的解释力度较弱。这主要是由于80年代,我国对外商直接投资的限制,使外商直接投资的数量较少,因而对GDP的影响力度不大。随着时间的推移,到2005年左右,外商直接投资的波动幅度约占GDP波动的一半,即GDP的波动有一半可以用外商直接投资解释。国内投资对GDP波动的影响开始呈上升趋势,从1996年以后,国内投资冲击对GDP波动的影响慢慢下降。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内投资冲击对GDP波动的影响在9%左右。(2)从横向上看,在1992年之前,外商直接投资冲击与国内投资冲击对GDP波动的影响较小,二者对GDP波动的贡献率约为26%,随着时间的推移到2000年,二者对GDP波动的贡献率为35%以上。之后国内外投资对的GDP的贡献率约为41%。可见在我国经济增长的过程中,投资扮演一个重要角色,它是长期以来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有利工具。(3)从总体上看,外商直接投资冲击对GDP波动的影响要高于国内投资波动对GDP波动的影响。究其原因,一方面国内投资中政府投资的比重较大,而政府投资会挤占私人投资,从而使国内投资对经济的影响减弱。政府投资和私人投资也会出现盲目投资,不能使投资转化成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外商直接投资企业,特别是大型的企业相比国内大多企业有着更高的技术、更先进的管理理念、科学的管理策略、更为成熟的营销技巧和渠道,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是加速经济增长,促进一国或地区产业升级的重要外部手段。

在分析完方差分解后,用脉冲反应函数来了解,外商直接投资冲击和国内投资冲击对GDP波动的影响程度及其各自的特点。

由上图可以看出,外商直接投资冲击与国内投资冲击对产出波动的影响符合相关的经济理论,即投资冲击对产出波动的影响是正向的,国内外投资的增加会使国内产出增加。但是,国内外投资冲击对产出波动的影响有其各自的特点。第一,外商直接投资冲击对产出波动的影响为正向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外商直接投资冲击对产出波动的影响越来越大。在第27年时,前者对后者的影响到达20000。在第36年,前者对后者的影响到达40000。一方面,中国经济的发展吸引越来越多的外商来华投资。另一方面,外商直接投资不仅以通过资本形成、技术溢出、人力资本溢出效应作用于经济增长,还通过影响我国的贸易规模、产业结构和就业人数三个中介量对经济增长起到贡献作用。第二,国内投资冲击对产出波动的影响也为正向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内投资冲击对产出波动的影响越来越大。在第36年时,前者对后者的影响到达20000。第三,从上述两个脉冲反应函数图上可以看出,相比外商直接投资冲击对产出波动的影响,国内投资冲击对产出波动的影响相对要小,到达冲击最大影响的周期比外商直接投资长。究其原因,首先,我国政府的投资对私人投资有挤出效应,较低了投资对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其次,政府的投资主要是为了抚平宏观经济的波动,在经济衰退时,国家主要是投资于公共基础设施、水利、教育等方面,国家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主要是解决就业问题。公共设施方面对促进经济增长的能力有限。然后,国内私人投资具有一定的盲目性,私人投资主要是投资于盈利性高的部门。例如,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我国的股市和房地产发展过热,一些私人投资于这些部门,房价超过社会供给与需求决定的价格。最后,外商直接投资主要是投资于国内利润高或者经济效益好的项目,在投资过程中存在技术与知识等的外溢,对于促进经济增长的幅度要高于国内投资。

3. 分析结果的思考

根据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形势以及外商直接投资于国内投资的现状,对上述分析结果做出如下评论:

(1)我国国内投资对经济增长影响的能力有限,需要在投资主体及投资方向上进行改进。我国国内投资的主体主要是政府,而政府投资会挤占私人投资。近年来,国家的投资主要是保障民生,兴建公共工程,促进就业,而这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力在短期来说较小。我国国内的私人投资主要投资于股市和房地产,投资于创新项目的资金少。在我国私人投资主要注重短期效益。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我国经济发展过热,股市飙升至6000多点,房价超过供求平衡的均衡价格,国内的私人投资纷纷投向股市和房地产,一些中小型创新企业的融资存在限制。而在金融危机之后,国内私人投资紧缩。总之,我国的国内投资存在投资方向上的改进,只有投资于创新型项目,经济效益稳定合理的项目,我国的国内投资才能对经济的增长产生长期的拉动作用。

(2)我国的国内投资存在较多的重复投资的现象,从长期来看不利于促进经济增长。为应对经济不景气现象,国家会大力投资于基础设施项目,保障居民的就业问题。公共项目的投资只能解决短期的就业问题,人们的长期就业没有保障。所以居民不会增加消费,从而不利于经济的发展。此外,我国地方政府出于发展地方经济以及政绩考核的需要而引发的投资冲动,使土地、资金、劳动力等要素价格严重偏离其均衡水平。

(3)外商直接投资可以通过知识外溢、技术外溢、人力资本外溢等促进我国经济更好的发展,在拉动我国经济增长中其优势明显。但是,外商直接投资具有较强的外部性。其投资受到本国及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所以外商直接投资具有不确定性。

三、小结

外商直接投资冲击与国内投资冲击对产出波动的影响符合相关的经济理论,两者的冲击对产出波动的影响都为正向的。但两者的冲击对产出波动的影响存在不同的特点。从长期来说,外商直接投资冲击对产出波动的影响要大于国内投资冲击对产出波动的影响。其次,当外商直接投资与国内投资到达对产出波动相同的影响程度时,国内投资的时滞比外商直接投资的时滞长。二者对产出波动的不同特点主要是在于国内投资存在挤出效应以及缺乏长期投资的效益机制,外商直接投资存在的知识、技术、人力资本等优势,在促进产出增加方面有良好的运行机制。鉴于国内外投资对产出影响的不同以及当前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现状,我国在投资方面的政策应做出调整。在外商直接投资方面,由于我国人口红利的消失,我国的外商投资纷纷转型印度以及东南亚等国家,我国的外商直接吸引力降低。对此,我国应注重人力资本的投入,用较高的人力资本吸引外商的投资。在国内投资方面,基于国内目前的经济发展形势以及国内目前投资存在的不足,我国政府应更加注重消费在拉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国内消费的增加可以吸引国内更多的私人投资,从而促进经济更加良性的增长趋势。

参考文献

[1]吕光明.国内投资、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经济增长[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3,57.

[2]高鸿业.西方经济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3]吕光明.中国财政政策冲击对产出波动影响的实证研究[J].财政研究,2012,51.

[4]刘巍,陈昭.计量经济学软件建模方法与操作技巧[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12-15.

[5]金艳清.FDI对中部地区产业升级的影响研究[D].南昌大学,2012,4.

[6]任静文.FDI与出口贸易对天津经济增长贡献度的比较分析[D].辽宁大学,2013,15.

银行转型的宏观经济冲击 篇11

【关键词】银行转型  宏观经济  冲击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成,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地发展,与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愈发频繁,经济合作逐渐增多,使得银行的作用越来越突出。银行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金融行业中的重要机构,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不容忽视。银行是根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而成立的一种金融机构,主要经营项目是货币信贷等相关业务。银行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具有重要的作用。银行的种类也比较多,在时代的迁移中,银行的性质和业务将随着经济体系的变化而相应改变,以满足新时期下社会经济对银行发展提出的要求,为人们提供更为优质的金融服务。银行改革已经成为我国金融行业发展中的重要研究课题,所需要面对的文前提比较多,要加强对银行转型理论的分析和研究,以促进银行的可持续发展。

一、我国国有银行的发展性质和状况

(一)我国国有银行的性质及其银行体系

在我国国有银行发展过程中,未经历亚洲金融危机之前,其资本充足率并不符合要求,不够充足,下降的幅度比较大。从国有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方面来看,银行领域的专家学者,认为过低的资本充足率将不利于银行的长远发展,会导致其在日后的政策制定中出现冒进行为。就如日本的某银行由于资本较少,因而债权人必须独自承受冒险风险而带来的损失。我国学者将这种不具备充足资本的银行经营称之为是一种冒险经营,具有较高的经营风险,其容易造成巨额呆坏账。根据对此问题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有:首先,我国人民在存款的时候缺乏理性的思考,并未对自己的资产进行科学的规划,不符合经济学的要求。其次,我国公众之所以对银行具有较强的信心是因为国家的隐形财政政策。

(二)我国国有银行的股权定价方式

在国有银行的改革过程中,其引入了投资者战略,而最受争议的问题则是国有银行的股权定价问题。国有银行在国外上市的股权价格说明了其在市场上的真实状况。在这种环境下,必须从国有银行的性质上来研究银行的上市发行价格,做出最佳的市场定价。我国银行信用体系在担保方面具有循环性。虽然经过一系列的政策创新和战略改革之后,我国银行在股权定价问题上有所突破,但是并未转变银行的传统机制,仍然需要充分发挥国家的宏观政策,利用宏观货币和汇率等政策来建立现代化的金融体系,转变过去落后的金融制度。

(三)我国国有银行的信贷周期

我国国有银行的信贷周期变化将会影响我国宏观调控功能的发挥,使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难度比较大。为解决这一问题则必须从银行的转型方面着手研究,以寻找出我国国有银行与其他银行的不同之处。

二、利用相关文献数据研究银行转型

(一)我国银行的借贷关系和经营风险

在过去许多经济学研究文献中,银行的借贷关系成为微观经济学中的重要研究问题,颇受经济学者的重视。最为著名的研究理论来自于Jaffee、Modigliani以及Stiglitz等学者的研究文献,其所阐述的是在银行信贷市场中的信息具有不对称性,讨论银行信贷业务中存在的信用风险该如何承担。在分析我国银行的借贷关系和经营风险的时候,所做出的某些假定理论其实并不符合我国国有银行的转型背景。就我国现阶段的信贷市场状况来说,更重视的是道德风险状态。

(二)我国系统性银行所面临的风险

某一个银行所面临的风险于整个银行业所面临的风险危机虽然具有一定的联系,但是实际上存在着一定的区别。在国外的许多银行相关文献中对整体银行危机的研究更多些,而且所研究的前提条件则是银行间的相互感染性,并未解释造成系统性银行风险的原因。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增长十分迅速,属于经济转型的发展中国家,极少发生全面的、系统性的金融危机。但即使如此,这并不代表我国系统性银行并不存在相应的危机。为此,在我国银行转型的过程中,应重点研究如何控制好我国银行的转型速度,使其能够面对宏观经济的冲击。

三、银行转型的宏观经济冲击和市场反应

(一)银行转型所带来的体制问题

银行转型对宏观经济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和冲击,造成了体制性的紧缩。当国家对银行进行干预后,使得银行的信贷出现收缩现象。我国将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作为银行改革的先导,严格遵循监管准则,以确保我国银行的转型符合财务标准的要求,从而促进银行的有效改革。在银行转型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任务便是收缩信贷,其原因在于收缩信贷能够改善银行资本充足率低的现象,杜绝不良资产,以创新银行体制,提高我国整个银行业的质量。另外,我国国有银行的转型要遵循市场化原则,逐步实现一定程度的商业化,突破传统的银行体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降低我国银行的改革成本。我国银行在信贷问题上的变化幅度比较大,体现了我国宏观经济的薄弱性。

(二)存款人对银行转型所产生的反应

在我国银行的存贷关系中,存款人的反应具有重要的意义,其将对我国金融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是我国金融机构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人民币的存款额越来越大,但受货币的影响,我国银行在改革的过程中可能遭遇挤兑的状况。

(三)银行转型所带来的市场反应

从市场反应的状况来说,在银行转型的过程中我国货币市场将会出现资金过剩,经历经济发展过热的时期。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具有其独特的性质,是一种具备资金融出功能的机构,并且具有唯一性。在探讨货币市场状况的时候可以将其与信贷市场状况结合起来,以发现我国国有银行的负债资金主体通常是债券、拆借市场。

四、结束语

对于银行转型的宏观经济冲击研究,可以从我国银行的性质来探讨。虽然我国银行在国家干预之前已经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与创新,加强了信贷管理,力求完善银行的内部机制。我国国有银行仍然是资本充足率银行,不利于现阶段的社会融资发展,降低了资金的利用率,未能实现银行的资源优化配置。我国近年来力求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促进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发展,为响应国家这一战略的号召,银行必须做出相应的改革和转型,避免资金资源的浪费,提高银行发展水平,约束资本价格,以转变银行的性质使其符合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从而促进我国经济稳定而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殷小斌.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比较制度分析[D].中国人民大学,2009.

[2]赵春艳.消费信贷与宏观经济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0.

[3]杨驰.利率市场化将如何冲击国内银行业[J].银行家,2013,(8).

经济冲击 篇12

今年降水比1998年还多?

今年以来,全国平均降水量346.1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21.2%,为1951年以来第二多,全国大部地区的降水量与常年同期相比都偏多,其中吉林、重庆、黑龙江均为历史同期最多(相关气象数据,截至7月4日),气象部门预计7至8月长江中下游、淮河、黄河下游、辽河流域可能出现较重汛情,长江中下游各省已全力投入抗洪抢险。今年的降水量比1998年特大洪灾更高么?

今年主要流域降水量与常年同期相比的增长率

在主要流域方面,松花江、辽河流域降水量分别偏多47%、25%,长江、珠江流域分别偏多27%、20%,淮河流域偏多11%。雨水汇入江河湖泊,就使得水位持续上涨,据水利部门统计,今年强降雨已导致全国300多条河流发生超警洪水,为近5年同期最多。

20世纪以来最强厄尔尼诺?

为什么今年的降水量会如此巨大,甚至让人们想起了1998年的特大洪水,根据国家气候中心综合评估,赤道中东太平洋2014年持续至今的厄尔尼诺现象,是20世纪有观测以来最强的。

中国经济会雪上加霜?

A农作物会涨价吗?

短期

长期

目前的洪涝受灾面积只有2942千公顷,虽然这个数据只是截至目前的数据,但是由于6-8月份是每年的洪涝灾害高发期,这个数据至少可以说明今年的农作物受洪涝灾害的影响严重超出平时平均水平。由于2009-2015年国家搞了大规模的水利设施建设,即使今年降水量高于往年,但是相对于降水量,农作物受灾面积也会趋于下降。

BCPI会因洪灾暴涨么?

CPI走势与经济走势、货币供给等因素密切相关。PMI6月份出现回落,经济下行的压力大。除此,新口径食品权重仅占27%~28%左右,比老口径下降6%~7%,食品权重的大幅下调会抑制农产品价格波动对CPI的影响。

洪灾会不会引起CPI的暴涨?我们可以先来回顾下中国1998年的特大洪水时期,1998年是中国洪涝灾害最严重的一年,但1998年1-12月份CPI食品同比均为负值。

CGDP会因此失速么?

据防总数据显示,此次直接经济损失约506亿元,与2000年以来同期均值相比,直接经济损失偏多51%。目前直接损失占全国GDP的比重很小,间接损失待估。9月份进入灾后重建阶段后,财政支出会拉高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在一定程度上拉高GDP增速。

D货币政策会变得更加宽松么?

2008年汶川地震之后,人民银行从货币政策上对灾区做出调整,在一定范围内一定时间内适当放松了银根,实施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

主要的货币政策安排包括:

⒈暂缓上调受灾地区存款准备金率

⒉对四川灾区增加支农再贷款提供优惠利率

⒊对陕西、重庆、云南增加再贷款额度……

⒋要求银行对灾区不催收催缴,不罚息,不作不良记录

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下行压力加大,如今又正在遭遇20世纪有观测以来最强的厄尔尼诺事件,无疑是对中国经济的雪上加霜,2009年到2015年期间,国家大规模建设水利设施,即使今年降水量高于往年,相对来看,农作物受灾面积也会趋于下降,若此次洪灾在可控范围之内,将对蔬菜、水果、水产品等农产品的全年供给影响有限。长期看,物价走势仍将取决于经济基本面,而随后的灾后重建也将挽回洪水对经济短期冲击的损失。

(数据来源:国家气候中心/中国气象局/中国防总/WIND数据/华泰证券)

【经济冲击】推荐阅读:

冲击机构05-26

冲击响应05-28

雷电冲击06-07

超声冲击06-08

思维冲击06-25

金融冲击07-23

冲击测试07-30

市场冲击07-31

落石冲击08-04

冲击疗法08-22

上一篇:管理优势企业发展下一篇:成本的管理与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