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端运行

2024-11-07

终端运行(共8篇)

终端运行 篇1

0 引 言

阜南新天化工有限公司是一家综合型化工企业。经过30 a的发展,目前企业主要产品年生产能力为:甲醇50 kt、液氨60 kt、双氧水150 kt、碳铵180 kt。在合成氨生产过程中有大量的污水产生,这些废水中含有悬浮物、有机物、氨氮等,若不经处理直接排放,势必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为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公司于2008年新建了一套2 000 m3/d污水终端处理装置。

1 合成氨污水来源及水质情况

1.1 污水来源及水质情况

合成氨企业污水主要来自合成、碳化循环水;压缩、双氧水循环水;造气、脱硫循环水;浅除盐再生废水;生活及含油废水;初期雨水及其他废水。

污水处理装置进口污水水量及水质见表1。

1.2 污水处理装置出口水质设计指标(表2)

2 污水处理装置简介

经多次考察、论证,公司决定采用运行能耗较低的A2/O工艺,如图1。各污水处理池及其作用简介如下。

(1)格栅井

由于废水中含大粒径悬浮物和飘浮物,为保证后续处理顺利进行,防止机械设备损坏而设置。

(2)集水井

收集来水。正常运行的情况下,集水井的水由提升泵提升进入预曝气调节池;当有意外情况发生,水质比较恶劣时,则放入事故池。

(3)事故池

当有意外情况发生,水质比较恶劣时,集水井的水进入事故池。在事故池中设置提升泵,可以将水均匀提升至预曝气调节池。

(4)预曝气调节池

其目的是调节匀和污水的水质及水量,设置成预曝气形式,削减高峰负荷,以利于后续处理,减少处理构筑物的体积和节省投资费用。

(5)隔油沉渣池

预曝气调节池出水进入隔油沉渣池,通过水力折流,将水中的油类物质隔离在池内,并起到一定的沉淀作用,去除部分悬浮物。

(6)中和池

预曝气调节池的水由调节池提升泵提升进入中和池,在中和池中加酸或碱来调节污水的pH值,以利于后续处理单元的正常运行。

(7)絮凝沉淀池

中和池的出水自流进入絮凝沉淀池,在絮凝沉淀池前加入硫酸亚铁,以去除水中的氰化物,同时加入助凝剂PAM,以加强沉淀物的沉降性能。

(8)ABR折流反应池

气浮池的出水进入ABR折流反应池。其全称为厌氧折流板反应器,是一种高效节能厌氧装置。特点是在反应器内沿水流方向设置多层隔板,将反应器分隔成若干个串联的反应室,每个反应室都是一个先升流后降流,类似厌氧污泥床的单元。在各反应室内,水力特性接近完全混合式,而在整个反应器中则类似于推流式。废水进入反应室沿导流板上下折流前进,依次通过每个反应室的污泥床,废水中的有机物通过与微生物充分接触而得以去除。借助废水流动的作用,反应室中的污泥上下运行,由于导流板的阻挡作用和污泥自身的沉降性能,大量厌氧污泥被截留在反应室内。ABR工艺结构简单,不需要复杂的设备,但其对悬浮物以及COD、BOD的去除效果却很好。由于ABR工艺的特殊反应机理,处理后的出水,好氧处理所需的时间、能耗更少,出水效果更好,从而使整个工艺运行能耗降低,更为稳定可靠。

(9)缺氧池

废水在缺氧池中进行反硝化反应。反硝化反应是指硝酸氮(NO3-N)和亚硝酸氮(NO2-N)在反硝化菌的作用下,被还原为气态(N2)的过程。在反硝化菌的代谢活动下,NO3-N有二个转化途径,即:同化反硝化(合成),最终产物为有机氮化合物,成为菌体的组成部分;异化反硝化(分解),最终产物为气态氮,一般以后者为主。反硝化反应式如下:

(10)生物接触氧化池

生物接触氧化处理技术的实质之一是,在池内填充填料,已经充氧的污水浸没全部填料,并以一定的流速流经填料。在填料上布满生物膜,污水与生物膜广泛接触,在生物膜上微生物新陈代谢的作用下,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得以去除,污水得到净化。生物接触氧化法的主要特征是,采用浸没在水中高孔隙率、大比表面积的填料,在其表面为微生物附着生长提供好氧生物膜。因其比表面积大,可附着的生物量大,同时因其孔隙率大,基质的进入和代谢产物的移出,以及生物膜的自身更新脱落,均较为通畅,使得生物膜能保持高活性和较高生化反应速率。它兼有活性污泥法的特点。综上所述,生物接触氧化是一种介于活性污泥法与生物滤池两者之间的生物处理技术。其优点是:

① 对冲击负荷有较强的适应力;

② 污泥生成量少,不产生污泥膨胀的危害,能够保证出水水质;

③ 回流量小,易于维护管理;

④ 接触氧化池单位体积的生物量多,容积负荷高,水力停留时间短;

⑤ 节能效果明显;

⑥ 不产生滤池蝇,也不散发臭气;

⑦ 具有脱氮除磷功能。

(11)斜管沉淀池

接触氧化池出水进入斜管沉淀池,通过斜管的高效自然沉淀作用,将污水中大量污泥沉淀至污泥斗,上部清液自流进入清水池,池底污泥经气提装置回流至第一级接触氧化池或排至污泥浓缩池。

(12)清水池

废水经二级沉淀池自流进入清水池,在清水池中彻底澄清后回用或者达标排放。

(13)污泥浓缩池

斜管沉淀池中的污泥排至污泥浓缩池,在其中消化减容后,通过污泥提升泵提升至污泥絮凝罐,在污泥絮凝罐加药絮凝,然后由泵送入带式压滤机,压出的泥饼外运。

3 主要设备及规格(表3)

4 装置运行情况及注意事项

4.1 装置运行情况

2008年10月装置开始投加活性污泥及高效生物菌种并试运行。经过近2个月的调试和菌种培养、驯化,2008年12月4~6日我公司委托市环境监测站对该装置进行了连续72 h的验收监测,具体数据如下。

(1)进口水质(平均值)

(2)出口水质(平均值)

4.2 运行中注意事项

(1)按时分析进水水质(每班至少1次),并根据进水情况对装置进行调整。COD既是污染物又是生物菌种的营养成分,与NH3-N要求达到3∶1以上的比例。比例过低时要补加一定的碳源,如甲醇等。否则将影响氨氮的处理效果。

(2)生物接触氧化池底部的曝气头因老化脱落时要及时更换,时间过长不仅影响曝气效果,而且会使其他曝气头进泥堵塞。

(3)一沉池内的污泥具有活性而且量较大,要及时回流到一级氧化池,否则将会发生污泥膨胀现象,不但会把斜管损坏而且使系统内的活性污泥量不足,严重影响处理效果。

5 结 语

污水终端处理装置投运后,效果非常明显。正常情况下出口氨氮低于10 mg/L。进水中的COD和氨氮分别在200 mg/L、120 mg/L以下时,无需添加碱或药品,出口水质即可达到排放要求。运行两年多来,不仅大大减轻了合成氨生产的环保压力,而且得到了省、市、县各级环保部门的高度好评和表彰。

终端运行 篇2

调研报告

为真实了解我乡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运行情况,便于今后进一步开展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提供科学指导依据,按照县委组织部要求,我乡积极组织相关工作人员对全乡现代远程教育终端站点运行情况开展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全乡共有终端接收站点9个,各接收站点都设立了播放室。7个村安装好网络的接收点,设备和网络运行正常。各接收点都由支部书记担任站点管理员和播放员,都配备了远程教育资料柜,做到制度上墙,管理措施到位,并经常组织党员收看。

二、调研情况:

我乡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自启动以来,为真正实现“干部经常受教育,农民长期得实惠”的目的,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了以乡党委副书记为组长的远程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目前,全乡共有农村远程教育接收站9个,各接收站点都按照上级要求认真抓好了接收站点的各项工作,主要取得以下几点成效:一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通过远程教育,为农村党员干部教育拓宽了路子,党的方针政策得到严格、及时的落实,增强了党的号召力、凝聚力和战斗 1 力。二是转变农村党员干部的思想观念。自开展远教以来,由于大量信息的涌入,对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意识产生很大的振动,大家的眼光更远了,认识更高了,政治思想觉悟不断提高,思想观念不断得到解放。三是农民真正的得到实惠。通过远程教育培训,使党在农村的政策及时得到贯彻和深入人心,农民群众确实学到了1—2门实用技术。

三、存在问题

结合我乡9个终端接收站点的实际运行情况,远程教育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一是设备出现故障导致工作无法开展。大多数场所设备基本运行良好,能够随时进入界面和切换节目,有的站点存在卫星接收单元相关部件损坏、缺失或者电脑出现设备故障,无法启动,更谈不上接收信息,使远教工作不能正常开展。

二是管理员技术有待提高。由于站点管理人员接受培训的时间短,内容多,且其他日常工作过多等诸多因素,不能全身心扑在这项工作上,导致有些管理员不能处理简单的故障,不能灵活使用远教设备中的复杂程序,从而阻碍远程教育发展的步伐。四、一些建议

一是要大力提高接收站、播放点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目前,接收站点管理员只经过粗浅的培训,只懂一些简单的操作,2 一旦设备出现故障就束手无策,因此,必须多对各接收站点管理人员进行强化训练。

二是要彻底减轻站点管理员工作负担。目前,我乡9名终端接收站点管理员在本村都担任不同的职务,有具体的分包工作,由于多方面原因导致站点管理员工作负担过重,不能全身心扑在这项工作上。

三是要切实加大远程教育工作宣传力度。目前,尚有部分农村党员干部、群众对远教认识不足。认识上的不足,使干部、群众参与程度不高,且大多数抱消极对待的态度,这样,就不能达到远教的真正目的。为此,必须加大宣传力度,使远教深入人心。

终端运行 篇3

关键词:主动配电系统,负荷终端管理,调节运行

0引言

电力能源作为当今世界应用最为广泛的二次能源,具有清洁、调控灵活、无污染和使用方便等诸多优点。电能的 获取必定要消耗大量的一次能源,包括煤、石油等,这些一次能源的消耗都会伴随着大量的粉尘和温室气体的产生,如何提高这些一次能源的利用率,进一步发展低碳化电力,成为现今寻求电 力行业可持续发展道路的一条重要途径。智能电网的出现很 好地解决了开发电力能源产生大量污染等问题,这种新形式的电网布局进一步将产生的清洁能源直接转化为电能。通常智能电网的发展 最好利用 分布式清 洁能源,但由于诸 多因素的 限制,如今对于分布式能源的规模化接入仍存在着很大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可再生能源的渗透,对此,相关专家在国 际上提出了主动配电系统的建设问题,本文主要针对这一系统协调运行和负荷终端管理涉及的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论述。

1主动配电系统概述

主动配电系统(ADS)主要应用于发电系统 中电网兼 容性和大规模入网2个方面。在2012年召开的CIGRE会议上,一些电力专家提出了主动配电系统的具体概念:主动配电系统是一种拥有组合多种分布式能源能力(可控负荷、分布式电源、需求侧管理、储能等)的一种配电式网络,主要用来提升配电网的资产利用率、提高配电网对于可再生能源接纳的能力、提高用户的供电可靠程度和用电质量,同时还能减少对配电网进行升级的投资。

作为一种未来应用于智能电网的发展模式,ADS具有很好的创新理念,相比于同样应用广泛的微网技术来说,其具有如下特点:(1)ADS普遍应用于中小用户电源的双向供配电网,该系统的用户量相比于使用微网的用户量更为巨大。这就导致了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功率(有功/无功)严重不平衡的情况,同时也增大 了对负荷 控制和对 电源协调 优化的复 杂性、减弱了电压的可控性和稳定性,最终使电能的使用质量 下降。为了确保整个供配电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要求有关 部门在柔性控制、精确计算和主动管理的基础上,做好ADS网络元件、信息流和能量流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的研究和具体动态模型的深入发掘,及时建立系统故障的自愈控制技术体系和理论体系。(2)作为电力企业普遍应用于公共配电的系统,ADS承担着输电网分级配电的任务。ADS系统集合构建了兼容、坚强、集成、经济智能电网。相比于微网针对分布式电 源接入提出的问题,主动配电系统的整体规模比微网更加庞大,进而被广泛应用于接入分布式电源。(3)主动配电系统处于智能电网综合发展的顶层,在一定程 度上拓展 了智能配 电网的应 用范围,同时也降低了对智能配电网的建设投资。微网主要是根据用户的特殊需求来对电网进行规划和建设,以用户的供电理念为中心来开展相应工作。相比于主动配电系统,微网主要集中于一小部分的客户,缺乏对多种分布式电源的兼容性,在主动管理和主动控制上,结构没有主动配电系统那么灵活。

2主动配电系统的协调运行

2.1智能小区

这是指对城市中相对独立和统一管理的建筑实施智能化。通过在这些智能小区中应用分布式发电、电动车并网、智能 测量等多项技术,构建出一个由储能设备、可控负荷、柔性交流输电和分布式电源综合系统构成的智能小区。同时,供电部门通过在其中建立一套一体化综合调控服务的体系,实现了对小区内部分布式电源和负荷的控制,为小区内的各个家庭提供了一个舒适便利且低碳节能的生活环境。

2.2协调运行多代理技术

采用多代理技术,就是将主动配电系统控制中心的权力分散,使系统中的各个单位都具备主动管理和自我控制能 力,这就需要运用多代理技术实现ADS的多范围、多 层次的协 调运行。在具体的运行模型中,各个单元和各个区域之间还存在着其他的代理,通过这些代理可以实现多单元之间的调配工作。

3负荷终端管理

3.1可中断负荷的分类和特点

可中断负荷对于供电可靠性的要求并不高,传统的负荷可以根据可靠性不同分为第一类负荷、第二类负荷、第三类负荷,可中断负荷就属于第三类负荷。随着配电系统通信技术 和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可中断负荷的范围也得到了很大 扩充,主要包括大型体育场、大型宾馆的中央空调负荷、政府办公 大楼的移动负荷等,其具有以 下特点:(1)频率稳定,鲁棒性强。通过一些先进量测技术所得出的实际测量值往往和标称 值存在一定偏差,会给系统带来一定的影响,而可中断负荷本 身具有很强的鲁棒性,即便遭受一定参数的摄动,仍可维持自 身的一些特性。(2)快速响应,实时分析。能量管理系统可以对主动配电系统各部分具体的运行情况进行在线检测,并根据不同的状况来获取最佳的控制测量值,实现了可中断负荷运行参数的上传和自检,使可中断负荷在接收到控制命令时可以快速响应。(3)多样性。由于ADS中大范围地接入了分布式电源,这就需要系统中存在不同类型的可中断负荷,包括电动汽车的电池、空调的负荷和各种储能元件等,可中断负荷的多样性 很好地满足了相应的选择和要求。(4)定价补偿和激励机制。制定合理的定价补偿和激励机制对鼓励用户参与需求侧管理和对负荷的控制具有巨大的推进作用,可以很好地实现主动配电系统的电力动态平衡。(5)与分布式能源呈现协调发展的趋势。(6)计量和通信的智能化。(7)多场合、多层次的调用。

3.2电能质量的在线检测

主配电系统中涉及大量电子元件的使用,这就导致电网系统中容易出现谐波、电压波动等电能质量的问题,这些问题 严重威胁着供电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对电能的质量进行 在线监测是治理电能质量问题的前提,保证对电网质量检测的高效性和准确性对实现ADS经济、高质量且安全 地运行具 有重大的意义。此外,随着如今大量网络化、集成化、开放式和实时性的服务平台的设立,结合电网规划、柔性控制和需求侧管 理诸多技术的运用,使电能质量的治理有望得到根本性的解决。

3.3负荷控制

实现对主动配电系统中存在的相关负荷的控制 能有效保证可再生能源渗透率的提升和资产利用率的提高,可以通过对系统内的DG和可控资源 进行协调 控制来实 现这一目 的。其中的可控资源主要包括无功补偿、需求侧管理和柔性负载等。

4结语

终端运行 篇4

服务流程及应急预案

编制:****

一、运维服务方式

为了保证项目涉及的所有软硬件设备的正常运行,我方提供了灵活的服务方式,可以充分满足项目对运维服务及应急故障处理的需求,服务方式有以下几种:

现场服务——派驻工作人员于工作日内提供技术支持、现场维护服务。

服务台——提供技术咨询、服务请求受理、任务分派、意见受理、客户服务专员快速通道、服务查询等服务。

远程支持服务——为远程终端用户提供远程技术维护、技术支持服务。1.1、现场服务

我方将分派专业的技术工程师至现场提供运行维护服务及技术支持,不分节假日至少保证1人24小时值班。现场服务工程师严格履行合同中的各项指标承诺,对故障问题进行处理、分析和总结,保证项目涉及的软硬件系统满足客户的日常工作及应急处理的需求。1.2、服务台

延伸了服务的范围,使业务流程与服务实施相结合,服务台人员对所有用户提交的服务请求、故障和问题等在服务系统进行记录、分派等操作,服务台提供以下的服务:

 对问询服务电话实时应答  直接处理简单的请求和投诉  记录事件/服务请求到服务管理系统  对所有事件进行初始化分析和设计解决方案  首先尝试解决事件再寻求二线支持  对所有事件监控与升级管理  提交服务管理报告

1.3、远程支持服务

我方为用户提供远程支持与协助服务,由远程技术支持工程师负责对终端客户的服务请求进行解答、指导和远程操作。1)、电话支持 通过电话的方式协助用户完成设备故障排查、优化配置等工作。2)、邮件支持

提供技术支持邮箱,可以通过邮件沟通,解决用户邮件咨询的问题。3)、远程软件支持

通过远程协助软件,运用远程直接访问的方式,远程协助用户操作并解决问题。

二、服务流程

为保证运维服务工作的质量,我们制订了贯穿整个运行维护过程的服务流程,这个流程是服务成功实施的重要保障,有效的将人力和事件融合到流程中,用流程贯穿整个过程,将有效的提高服务质量。针对项目,我方将采用以下流程,并固化到服务台中,以更好地提供服务,保障项目服务水平达到项目要求,流程图包括:

 服务台及现场服务流程图  应急服务流程图  健康检查服务流程图  第三方服务流程图  其他服务流程图 2.1、服务台及现场服务流程图

为保证现场服务实施的质量能够稳定并不断有所提升,保障客户需求能够得到有效满足,保障现场服务实施团队为客户提供统一、标准化的服务支持,并为客户设立专门的客户服务专员,对运维进行全程跟踪,提升服务实施专业性,制定服务流程:

服务台及现场服务流程图 服务台及现场服务流程图用户服务台技术支持服务经理1.提出服务需求2.受理并记录服务请求服务受理3.事件分类4.远程解决现场服务未解决未解决服务处理解决派发现场服务单解决服务升级服务支持5.满意度回访解决遗留问题有无原因调查及诊断服务支持服务结束结束4 2.2、应急机制处理流程

建立应急服务流程,主要是针对可能发生的各种意外情况设计应急的方案,以控制和规避突发事件带来的集中性风险,从而降低设备集中性风险所造成的损失。应急机制处理流程图如下:

应急机制处理流程图用户提出服务需求受理并记录服务需求工程师分析故障联系处理结果携带配件现场处理未解决驻厂经理沟通用户负责人报告故障进度、结果项目经理解决报告总经理录入后台数据库提供故障技术报告结束5 2.3、健康检查服务流程图

监控检查服务过程包括5个阶段:准备阶段,现场交流与采集阶段,巡检问题现场处理阶段,技术交流与培训阶段,数据分析处理与报告生成阶段。基本流程参见下图:

开始客户联系人准备阶段健康检查计划相关设备表现场交流与采集阶段采集数据访谈信息采集数据健康检查问题现场处理阶段硬件处理流程软件处理流程访谈信息采集数据问题处理信息技术交流与培训阶段日常维护说明健康检查服务报告访谈信息采集数据问题处理信息数据分析处理报告生成阶段健康检查总结报告结束公司后台数据库6 2.4、第三方服务流程图

流程中制定了需要第三方实施厂商配合完成的工作内容和进度的相关要求。

第三方服务流程图服务需求受理并记录服务需求是否需第三方服务Y联系第三方供应商N解决工程师现场修复第三方工程师现场处理未解决满意度回访提供解决方案厂商技术支持结束 7 2.5、其他服务流程图

为了更好的监控服务过程,同时保证设备正常运行,降低项目实施风险,我方在进行服务内容以外的操作(例如系统在巡检时可能需要对设备箱进行操作)时,必须取得甲方同意后方可进行操作,现制定以下流程:

其他服务流程图用户提出服务需求记录和分析用户需求工程师现场检测与处理处理结果同意执行方案提供可行性方案解决项目经理征求用户同意用户需求负责人同意录入公司后台数据库结束

三、服务质量监控

在所有服务实施过程中,服务工程师均需如实填写详细服务记录,并由客户签署意见后,提交公司备案。3.1、日常监控记录

按照设定的监控时间,分时段记录系统运行情况,进行异常状况分析,及备案解决情况。

3.2、故障报告

记录与故障有关详细情况,包括:故障提交人、部门或公司、故障现象、解决方案等。

3.3、系统性能报告

记录系统性能情况,如:设备IP地址,CPU、内存、存储等运行状况,以及第三方软件系统运行状况。

3.4、业务处理成功率分析报告

对业务处理成功率进行分析,包括发生数据,成功/失败接收数据,原因情况。

终端运行 篇5

电网终端和自动化设备的应用要追溯到上个世纪的50年代初。最早由英国和美国开始实施电网的自动化应用研究。而如今, 随着通信技术和电脑的普及应用, 电网的终端设备已经加入了电网监视、控制、管理等功能, 实现了电网终端设备的综合自动化应用。

目前我国电网正在进行智能化和自动化的改造工程。智能化和自动化设备的加入和大范围应用导致了电网终端设备的维护方式改变。不仅改进了电网设备的运行模式, 更提升了电网设备的管理水平。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 随着我国计算的普及应用, 我国也开始普及终端设备的自动化应用。同时为了保障信息的安全, 大部分的应用都是在国外研究的基础上进行自主研发。其主要功能包括实时数据的监控、存储等。但我国的终端设备与国外相比还仍然有较大的差距。

2 电网终端设备的发展历程

自从开始电网的大面积建设电网的终端设备就一直都是被关注的重点。而终端设备的自动化发展也经历了两个典型的转变。最初阶段电网的终端设备大多功能单一, 并且终端设备之间是无关联的零散分布, 不同终端设备之间缺乏联系和逻辑配合, 因此可以形容为开放式的多岛形式。第二阶段则是借助计算机网络发展而形成的集成式、互联式、功能综合式的。

为了促进电网终端设备的信息安全与维护便捷, 国际电工协会对当下快速发展的电网终端设备提出了对应的标准, 即IEC61970, IEC61850, IEC61968标准。这些标准的推出解决了不同类型终端设备的功能定位, 设备间的对接协议、通信接口、功能协作方式等问题。加强了不同设备之间的联系, 避免了电网终端设备的孤岛现象, 为推进电网终端设备的应用、开发和电网建设制定了发展标准。

3 我国电网终端设备的运维与管理

3.1 我国电网终端设备的发展

我国电网终端设备的集成和自动化发展起步较晚, 从上个世纪80年代才被真正重视, 相较于外国的研究晚了接近20年。在这些年来我国对于电网终端设备的研究和管理上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的研究和开发:

(1) 建立电力系统的监视和控制系统。在不同大区、省级电力公司和地市级、县级供电公司建立对应的主站, 用于接收和处理对应的监视控制信息。并铺设对应的通信光缆等设备, 保障通信通道的畅通。而通信通道也从原有的电缆在逐步换成光纤, 原本的模拟信号都转变为现在的数字信号进行传输, 在其基础上进行智能化应用和相关的高级应用开发则更加容易。

(2) 在终端设备更新的同时推行了综合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改造。由于原有的模拟信号变成了现在的数字信号, 电网终端设备已从原有的功能单一, 缺少互联的形式发展为功能集成, 综合联动的方向。并且在终端设备更新的基础上还开发了对应的上层应用, 例如基于GIS系统, SCADA设备监视控制系统, EMS能量管理系统, PMS设备管理系统等。

3.2 电网终端设备的功能与构成

电网的终端设备, 其中一大部分主要用于电网变电和输电设备的监视和控制, 其主要功能是上传监视信息, 下达控制职能, 并与主站实现数据交互为上层应用提供对应的数据和工况信息。

最早的电网终端设备主要采用单片机进行开发, 但随着单片机技术的发展, 电网终端设备的开发基础也由单片机向DSP处理器进行过度。同时随着采样技术的改进, 数模转换的精度变高, 电网监控的信息则变得越来越多和越来越丰富。

其次, 随着通信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电网终端设备的通信建立了对应的主站, 原本的站内通信开始向外扩展, 逐步实现了远程通信, 集中处理的方式。设备的运维人员不再需要定期到现场进行巡检, 采用有人值守的模式, 而是可以在其他联网通信主站的终端设备上浏览设备的运行状态。与之对应, 我国电网的通信技术也得到进一步的推进, 包括GPRS、光钎通信等技术都大量被应用于我国电网的终端设备管理和维护上。

4 提高终端设备运维管理效率的建议

我国电网的终端设备运维一直是以提高电网运行质量和运行管理效率作为终端设备运维目的的。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本文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终端设备的运维管理。

(1) 以现有的主站为枢纽, 建立对应的电网终端设备监视和控制中心, 通过高效的通信方式, 利用现有系统为载体进一步深化信息技术应用, 建立对应的终端设备自动化管理系统。为电网终端设备的高效管理提供对应的物质基础。

(2) 按照统一规划、分阶段实施的原则, 充分考虑到终端设备运维的可操作性和效率, 清理电网终端设备之间的关联关系。杜绝出现电网终端设备的孤岛现象。

(3) 对现有的电网终端设备谨慎开展设备更新和改造。在改造过程中避免一蹴而就, 注意逐步更新, 同时兼顾终端设备运维中存在的知识更新和运维人员的接收能力等因素。保障投入的有效和收益最大化。

5 小结

目前, 电网的终端设备已经加入了电网监视、控制、管理等功能, 实现了电网终端设备的综合自动化应用。如何对电网终端设备进行运维和管理是当前在电网设备更新频繁状态下需要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从电网终端设备的运维管理效率出发, 提出了对应的提升运维管理效率的建议。

参考文献

[1]许艳阳.变电运维一体化方案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 2012 (33) .

[2]王绍亚.浅谈变电设备运检 (运维、检修) 一体化[J].中国科技信息, 2012 (22) .

[3]马野.浅谈变电检修中存在的问题[J].科技与企业, 2011 (08) .

[4]王宏, 张怡.供电企业变电运行专业培训过程中的认识和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 2011 (15) .

终端运行 篇6

1 我国对电能计量表计和终端的研究现状

当前, 我国电能计量表计以及终端的可靠性研究都处在初级阶段, 还是和一些发达国家有着一段距离, 作为我们的当前使用方以及供电企业方都是应该生产出质量高以及寿命长的产品。对于产品的可靠性, 生产方还没有做出理论性依据, 使用方还没有掌握准确有效的检查方法。

2 电能计量表计和终端的典型故障分析

电能计量表计及终端的典型故障主要有电源故障失效, 远程通信故障, RS485通信故障、显示故障、载波故障、软件故障、电压电流采样故障等。据统计, 其中最主要的两大故障是电源故障和远程通信故障。以下对这两大故障进行简要分析。

2.1 电能计量表计和终端的电源故障

现场电能计量表计和终端在计量设备故障统计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故障现象是烧表、电源及主板损坏。出现这样情况的原因通常情况下是由雷击引起的, 变压器在接地不良以及没有接地的情况下, 这个时候零线的电压非常高, 高压就会在一些比较薄弱的点释放出来, 这也就会造成线和线之间产生高压, 由于终端电源线以及线之间是没有压敏电阻来进行保护, 高压在这个时候就会将其终端给破坏。所以, 我们在安装以及调试的终端过程中, 一定要将防雷的措施做好, 在变压的过程中要可靠接地, 还要安装上防雷器, 并且要在终端电源线以及线之间加上压电阻。

2.2 电能计量表计和终端的远程通信故障

现场终端通信模块故障现象在电能计量表计终端的故障统计中较为常见, 有些终端由于模块损坏导致无法远程通信, 而更换了新的模块, 运行一段时间后, 模块又出现损坏的现象。模块终端不断地拨号, 模块内部不断复位是模块损坏的直接原因。针对这个问题, 我们应增大路由器的容量或提高验证路由器的工作效率和性能, 同时优化电能计量表计和终端远程通信的处理过程, 以尽量保护终端模块, 延长其使用寿命。

3 电能计量表计和终端的可靠性设计研究

通过实际运行中针对电能计量表计及终端出现的故障情况, 在针对故障模块或者元器件采取改进措施的同时, 还应该针对影响电能计量表计和终端可靠性的关键因素进行可靠性设计, 比如抗雷击设计、数据冗余和抗冲击电流等可靠性设计。

3.1 电能计量表计和终端的抗雷击设计

浪涌电压的形成就是电网从一个状态转换到另一个状态, 在雷雨季节的时候很容易直接间接地受到雷电袭击, 也会形成浪涌电压, 电能计量表计和终端的电源部分主要是采用压敏电阻来释放浪涌电源形成的能量以起到对电源的保护, 同时还可以通过增加限流电阻提高电网内阻的方式来增强浪涌过压保护效果。

3.2 电能计量表计和终端的数据冗余设计

受到干扰时, 电能计量表计和终端的微处理器很容易出现跑飞等状况, 以至于整个系统中的操作都陷入混乱当中。如果失控程序执行到EEP ROM写入操作代码区时, 有可能会错误改写其中的电能数据。因此, 我们在对电能存储的EEPROM资源进行规划时应保留至少3倍的冗余数据空间, 在4个不同的EEP ROM区域内将电能数据写入。为了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正确性, 减少错误操作的发生概率, 应分布冗余数据的存储空间, 当需要使用这些数据的时候, 首先对各组数据进行对比检测, 再选取正确的数据进行使用, 同时修正错误的数据。

3.3 电能计量表计和终端的抗冲击电流设计

电能计量表计和终端在现场运行时有可能发生短路, 短路的瞬间会产生几千安的瞬时冲击电流。而现场的断路器保护跳闸保护的反应时间大多为20 ms, 就在这十分短的时间内电能计量表计和终端的电流采样电阻就很可能被烧坏, 导致电能计量表和终端计量不准确。所以我们必须加大采样电阻的功率, 并且对它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

4 结语

近几年来, 随着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在我国的大力推广和建设, 运行于现场的电能计量表计和终端产品的可靠性质量问题也越来越被重视。本文介绍了电能计量表计和终端可靠性研究在我国的应用现状及趋势, 可靠性预计方法, 分析电能计量表计和终端产品的典型故障, 总结出影响产品可靠性的关键因素, 并提出了保证产品可靠性的方法, 为供电企业电能计量表计和终端产品可靠性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摘要:进入新世纪以来, 我国经济有着较大的发展, 各个行业都用到了电, 电能计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研究介绍了我国电能计量表计以及终端产品的可靠性, 对电能计量表计以及终端的几种典型故障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并提出三类保证电能计量表计与终端可靠性的优化设计方法, 降低了供电企业因设备发生故障而重复更换的投资成本, 使入网产品可靠性检测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增强客户对产品的满意度。

关键词:电能计量表计,终端运行,可靠性

参考文献

[1]齐钱.电能计量表计和终端的抗冲击电流设计[J].科技信息, 2010, (10) :125.

[2]吴飞.我国对电能计量表计和终端的研究现状[J].中国科技财富, 2012, (14) :25.

[3]张钱.电能计量表计和终端的电源故障[J].科学与财富, 2010, (14) :25.

终端运行 篇7

首先,我们需要对网络运行可视化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在我们面对网络时,通常可见的有计算机、路由器、防火墙、网线和服务器等,但是网络中访问流量多少、交互数据的形式和网络行为却基本上一无所知。如果将网络类比为人的话,那么我们应该意识到只有在了解了人体的状态、结构和性能基础上才能做到对症下药、有效预防。只有在全面了解网络的前提下才能有效地控制和管理网络,精细地分析网络运行状况。网络运行可视化的概念应运而生,通过研发技术手段和相关产品实现对网络中运行的数据和流量的可视了解,其特点是图形化的人机交互方式,能够动态反映出网络运行的内容。

其次,我们要意识到网络运行可视化的意义。在网络基础架构已经基本完善的时代背景下,大多数网络管理的重点都聚焦在了网络运维环节,这样以来网络运维可视化已成为一个不可绕过的管理难点。网络运行可视化主要是通过对网络通讯过程中的数据包进行捕捉并进一步深入地统计分析来实现的,该技术使得了解和洞悉各个层面的网络运行情况变为可能,对网络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业务问题和定位故障等障碍及时地了解和发现。

2 当前网络运维存在的难题

第一,网络运行之中经常会面临一些前所未有、莫名其妙的故障情况。比如说网络非正常变慢、业务系统操作延时过久、某个业务突然故障等等。网络运行是难以实现对上述事项进行防范的。解决这类故障的关键就是当问题出现的时候如何第一时间定位问题根源,以最快的速度解决问题,提升网络运维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第二,当前很多企业都在构筑属于自身的现代物流体系,支持电话和网络订货、企业还可以网上进行货物调配,允许客户进行电子结算,充分利用现代物流。但是企业却难以掌握日常网络中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区域之间、各个银行之间的网络数据流量,网络管理员在这种情况下提前预测网络瓶颈是不太现实的,也难以合理地服务器布局进行优化。

第三,难以确定故障终端位置。很多时候管理员发现了网络运行中不正常的终端,但是却无法及时定位问题终端的位置,难以及时控制不遵守管理办法或者出现失误的终端。

第四,难以进行统一管理、简化管理。网络运维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的使用者,牵涉到的网络设备也是多样化的,网络运维效率一直难以提升,成为终端管理的一大难题。

3 信息系统终端准入和可视分析

第一,对于信息系统终端运维问题解决的思路要厘清。鉴于企业在终端运维中呈现出的问题和现状,我们需要提出针对性解决措施:终端准入和网络运行可视化。也就是说将网络中的各个服务器和用户工作站统称为终端,并用网络将他们联系在一起,企业需要运用实名制管理办法对其进行管理。实施了解和把握网络之中的流量。如果将终端看作是点的话,那么网络就是面,运维分析要采取点面结合的方式进行分析,对信息系统的运行情况了若指掌,为预测故障和瓶颈提供良好的便利条件,更好地保障信息系统的稳定和顺畅运行。企业应结合自身的实际状况、产品和技术特色做好终端准入工作,实施实名制终端授权,对网络运行的实时情况进行可视化管理,动态、即时地了解每一个终端,对流动信息有充分的把握,这样就能够纲举目张、脉络清晰。

第二,企业需要具体地思考终端准入和可视化分析的实现路径。首先,对企业心有的服务器和桌面客户端进行实名制登记,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运用终端准入控制技术手段,使得使用人的位置信息得以明确。其次,在实名制的基础上对所有终端进行授权、设计非法IP入侵的控制方案、设置健康状态检查功能等措施。再次,引入可视化分析软件,对企业现有的互联网络设备、桌面客户端、服务器和业务系统之间的网络通信情况进行及集成检查和监控,在整个企业内部建立起全网络可视化的管理体系,为企业的网络运营提供安全的保障,排除其可能遇到的安全隐患。

4 信息系统网络终端与可视化分析的研发内容

4.1 确定研发内容

前文所述已阐明了研发的主要宗旨和主要内容,主要是建立终端连入内网的准入和授信机制,使得终端管理进入到可控化和实名制道路,在引入可视化分析技术的基础上对网络运行情况做到从点到面的覆盖。终端管理借助授权机制、入网审核、非法入侵终端技术管理等方法实现内网终端的安全管理,能够准确各自的地理位置。网络运行可视化分析则是网络中的交互数据包的过程中,对网络中的安全问题、规章问题、流量和协议进行分析和定位,其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够高效、准确地解决网络中出现的问题,对网络运行的性能情况进行细致分析。

所以项目研发应从以下几点着手进行。

第一,透视网络。在捕捉数据包的过程中分析交互的内容的科学性,分析数据传输是否正常,网络中交互的信息的具体情况,做到透视网络。

第二,安全分析。能够自动挖掘出网络安全隐患,及时进行网络扫描,即时安全预警,第一时间发现伪造的数据。

第三,实名认证。实名认证上网提供了绑定IP抵制的可能,这样对网络用户的管理更具科学性,及时了解到都有什么人连接到网络之中,判断是正常操作还是用户恶意操作还是网络异常,能够将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人身上。

第四,故障诊断。能够迅速地定位到网络故障区域,并及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找到攻击源和攻击者,实时发现网络中存在的病毒,评估网络运行的各项指标是否达到了要求,检测内部网络运行的情况和状况。

第五,性能管理。根据企业的特点建立属于企业自身的网络性能和安全基线,对网络运营进行规划和管理,提升信息系统终端运维的效率。通过预警机制的运行将被动防御转变为主动防御,使得管理人员的安全策略精准有效,让数据分析在整个OSI七层模型中发挥作用,建立可视化的网络全景信息。

第六,终端管理。在分析网络分析效率和效果的过程中能够发现网络中的异常流量情况、异常用户访问,结合实名制功能就可以定位到具体的管理人员,并采取断网、限速等方式阻碍其使用终端。

4.2 分析关键技术和技术路线

从技术关键上来看,信息系统终端运维需要网络分析产品和应用安全产品两种技术。网络分析产品是在捕捉数据包分析的过程中实现对网络运行各个层面的分析的一种微观网络管理技术。应用安全产品则是指信息系统安全本身要符合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安全产品管理要软硬结合,不能因为部署应用安全产品而给信息系统运营带来瓶颈。

从研究路线上来看,网络分析系统在分析网络状况时可以采取以下三种技术。第一,数据包分析法。数据包分析法借助专用的网络分析工具,对数据包进行截取,在此基础上发现相应的业务应用网络行为特征和网络宽带消耗情况等等。第二,对比分析法。对比分析法是在中间设备的两个端口分别进行数据包的截取,然后对截取的数据包进行对比和分析,从中对中间设备对数据包的处理情况进行分析,包括更改、转发、延时和丢弃等处理。第三,关联分析法。数据包经过中间设备的时候会被更改,对其进行安全管理时可以利用数据包本身安全标识、应用层字段等特点将中间设备前后的数据包对应起来,便于高效管理。

5 结语

信息系统与网络已经建设的较为完善,但是网络中还是会经常出现一些疑难的故障。由于网络中有大量的业务在运行,所以保障网络安全、稳定、高效运行是目前信息系统终端运维的目标,要做到这样就需要透视网络,对网络的运行信息系统与可视化分析的研发有一个详细的了解,能够及时发现并准确定位网络中行为不正常的终端,对入网设备进行准入控制。通过网络分析的手段和终端技术相结合,全面监控,使信息网络系统可以做到纲举目张,脉络清晰,提升网络运维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参考文献

[1]杨临秋.关于计算机网络工程全面信息化管理的探索[J].无线互联科技,2016(13).

[2]齐哲.浅谈计算机的网络管理[J].信息化建设,2016(7).

终端运行 篇8

随着互联网中开放服务API的不断增长(据programmableweb.com[1]网站统计,已超过5 000个),Mashup也随之成为互联网应用开发中的一种主流技术。Mashup是将多种API混搭在一起形成新服务的一种应用开发方式[2]。这种开发方式,相较于传统的互联网应用开发而言,对开发者的编程技能和经验要求较低。当前,Mashup应用能够被集成并应用于不同的终端设备,包括桌面浏览器以及目前更为热门的移动终端设备,如平板电脑等。

随着Mashup的兴起,许多公司都推出了Mashup应用的开发平台,例如Yahoo Pipes[3]等。这些开发平台都提供基于Web的可视化开发界面,操作简单且易于学习。然而,现有平台均面向特定的终端设备,缺少支持跨终端的机制,因此开发出的Mashup应用无法在多个终端上被同时使用。例如,针对桌面浏览器所开发出的Mashup应用页面可能无法正常地在移动设备上显示和工作。这是由于移动终端设备相对于传统计算机具有计算能力弱、带宽不稳定、屏幕尺寸小等缺陷。因而,识别终端设备并根据终端设备自身特点动态生成对应的Mashup应用页面可成为Mashup应用开发领域中的一种有效能力。

本文提出一种支持终端融合的Mashup应用开发与运行平台,称为MA-DRP。该平台的使用可分为两个阶段。在应用开发阶段,开发者不需关心异构的终端设备在计算能力、带宽、显示等方面的差异性,只需通过简单的拖拽操作便可开发出跨终端的Mashup应用的逻辑结构。在应用运行阶段,基于应用的逻辑结构,MA-DRP通过分析个人电脑与移动设备的浏览器之间存在的差异,从页面布局、数据格式和页面控件三个方面入手,采用页面转换引擎、数据转换引擎及页面解释器自动完成针对不同终端设备的页面布局、数据格式和页面控件的调整。这一过程由平台自动完成,使得通过一次开发得到的Mashup应用能够复用于不同的终端设备上。

1 MA-DRP总体结构

MA-DPR的总体思路如下:在开发阶段,开发人员可以通过简单的拖拽动作以所见即所得的开发方式完成对Mashup应用相关信息的配置,即开发出Mashup应用的逻辑结构。这些配置信息并不与特定的终端绑定,并且它们被保存在平台内置数据库中。在运行阶段,当最终用户使用特定的终端设备访问该Mashup应用时,平台会根据终端设备类型的不同调用相应的运行时支撑模块,读取并处理表示应用逻辑结构的配置信息,最后生成适合该终端设备的显示页面。

MA-DRP的架构如图1所示,其中与开发和运行相关的模块由不同的图例表示。MA-DRP共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是数据层。Mashup应用的数据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在开发阶段平台内置数据库里保存的Mashup应用的开发配置数据,例如页面布局信息、自定义控件信息、数据源服务配置信息等;另一部分是访问用户注册在平台上的开放服务API所获得的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融合转换从而构建Mashup应用的业务逻辑。

第二层是开发与运行平台的逻辑层。请求管理器负责处理应用请求,属于运行时模块,它将在应用运行阶段接收并解析请求的消息头,以侦测感知请求的设备来源,然后根据设备来源类型将请求分配到对应模块处理。例如,当侦测到是移动终端设备发送请求时,请求管理器将调用页面转换引擎和数据转换引擎对其进行处理,之后使用适合该终端的页面解释器将处理后的结果返回给终端。页面转换引擎用于对页面布局进行重构,使得原有在桌面浏览器上的应用页面能够适用于移动终端设备。数据转换引擎则用于统一数据格式,减少数据冗余,以适应移动设备低带宽的网络环境。这两个转换引擎都属于运行时模块。在开发与运行平台中,一个Mashup应用由页面、页面控件、服务控件和函数控件四类控件构成,它们分别由页面管理器、页面控件管理器、服务管理器和函数管理器四个模块进行控制管理,这些模块属于开发时模块。服务代理模块用于访问用户注册在平台上的服务资源,并将获得的数据传递给相应的模块进行处理。

第三层为视图层。在应用运行时,这一层平台为不同的终端设备分配不同的视图解释器,以适应不同设备的页面显示需求。Mashup应用请求来源可以是个人电脑,也可以是移动终端设备,但是考虑到移动设备的硬件能力有限,在开发阶段平台只为桌面浏览器提供了开发环境支持。开发环境支持所见即所得的开发方式,开发者只需要拖动控件并填写相应的配置信息即可完成Mashup应用页面的开发。

2 MA-DRP的开发模块

一个Mashup应用由页面、页面控件、函数控件和服务控件四部分组成。其中,服务控件用来配置该Mashup应用所需访问的网络服务以获得基础数据,平台中支持REST和SOAP两种类型的服务。函数控件用来对这些基础数据进行一系列处理,如转换、过滤、排序等操作,以构建Mashup应用的业务逻辑。页面控件用来展示已处理好的数据,平台提供了一些基础页面控件,如表单控件、列表控件、图表控件等。页面由若干个页面控件构成,其中一个页面控件可以通过事件来影响另外一个页面控件的行为,如下拉选择框与列表控件间的联动关系,从而使Mashup应用获得丰富的展示效果。图2展示了上述四个控件间的关系。

如图2所示,一个页面(Page)包含若干个页面控件(Component),页面控件之间有事件影响关系。一个页面控件可以直接对应一个服务控件(Service),这个服务控件为该页面控件提供数据来源;也可以对应一个函数控件(Function)以展示经过该函数处理后的数据。

使用该平台,开发者无需编写复杂代码,只需通过简单拖拽动作并填写相应配置信息便能完成Mashup应用中上述四个控件的开发工作。例如开发一个用HTML页面控件展示天气预报的功能模块,在平台中只需三个步骤。第一步,配置服务数据源,开发者通过填写相应配置即可完成服务控件的开发,如图3所示。第二步,绑定页面控件。这一过程开发者将配置好的服务数据源拖动到画板的相应位置,平台会自动生成一个空页面控件来占据该位置,随后开发者指定页面控件的类型(如图4所示,其中开发者选择了HTML页面控件类型)。第三步,配置页面控件详细信息。详细信息包括页面控件的高度和HTML的模版(平台提供了默认的模版,开发者可以自定义该模版以显示不同的效果,如图5所示)。经过这三个简单的步骤,开发者便完成了该功能模块,即逻辑结构的开发。

3 MA-DPR运行时支持技术与模块

移动终端设备与个人电脑之间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差异,一是环境的不同,这主要是指终端设备的网络环境,移动设备通常无法具备个人电脑那样稳定的高带宽;二是软硬件支持的不同,包括屏幕的尺寸、CPU的计算能力、使用的操作系统和浏览器等存在一定差异;三是用户使用习惯的不同,例如个人电脑的用户通常习惯使用鼠标、键盘操作应用,而移动设备用户通常习惯于触屏操作。

针对这些差异,MA-DPR所提供的运行时支撑模块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解决不同终端设备差异(尤其是个人电脑与移动终端之间存在的差异)所带来的问题。

3.1 数据转换引擎

数据转换引擎主要针对设备间的网络环境差异所带来的影响。一个Mashup应用往往融合了多种数据服务,这些服务使用不同的数据交换格式,一般为XML格式或JSON(JavaScript Object Notation)格式。XML能够有效地描述大型的文档数据,并标明文档节点的父子结构,然而它过于复杂、繁多的标签造成大量冗余数据,解析XML数据也耗时费力。JSON是一种轻量级的数据传输格式,它具有结构紧凑、易于阅读、方便解析等优点。桌面浏览器由于处理能力较强,所以无论是XML数据还是JSON格式数据其都能取得很好的支持,具体使用何种格式以用户配置信息为准。然而移动终端设备处理能力相对较弱,并且受带宽的限制使其不适合传递并处理XML格式的数据。故当检测到服务请求是从移动终端设备发起时,数据转换引擎自动将用户配置信息里用XML表示的数据转换成JSON格式,再传递给移动设备使用。

3.2 页面转换引擎

在MA-DRP中,开发者在开发过程中配置的页面将直接显示给桌面浏览器用户。然而由于软硬件设施的差异,适用于桌面浏览器的页面常常无法在移动终端设备下正常显示,为此该平台提供一个页面转换引擎来解决这样的问题。

页面转换引擎能够在桌面浏览器开发出来的Mashup应用页面切割成若干个独立的区块,然后按一定的规则将这些区块显示在移动终端上。页面转换分为解析原有页面信息、分割页面以及重构新页面三个步骤。

1) 解析原有页面信息。

开发者在MA-DRP上开发出的应用页面将会以配置信息的形式保存在数据库中,而非一个独立的HTML页面。页面配置信息涵盖了前台展示该页面所需的所有信息,如该页面中所包含的页面控件类型、各页面控件类型的基本配置信息(例如位置、高宽等属性)以及页面控件之间的事件影响关系等。页面转换引擎将会加载这些信息,并通过页面控件间的事件关联构建一个页面结构关系图。图6展示了一个页面结构关系图。

2) 分割页面,页面转换引擎将分两个粒度来对页面进行分割。

第一步,按照区域粒度分隔,一个页面通常包含若干个不同的区域,例如Logo区域(显示应用图标或日期时间等信息)、应用菜单区域、主功能区域等,不同的区域内的页面控件所负责的功能往往不同,这一步骤页面转换引擎根据开发者配置的页面基本信息进行划分;第二步,按照页面控件粒度划分,区域划分后的区块较大,仍然无法适应移动终端设备的显示规格,因而需要更细粒度的划分。一个页面控件通常完成一个功能点,因而页面转换引擎基于页面控件进行划分,这样的划分不会影响用户的操作习惯。

3) 重构新页面。

经过第二步后,页面被分割成若干个可以独立显示的区块,然而,这些区块的功能通常是互相关联的,因而需要按照区块间的关系重新构建页面。本文提出如下两条页面重组规则:

(1) 为分割后的处于同一级别的页面控件自动生成一个导航栏,并将每个页面控件的大小调整成与终端设备相匹配的大小。分割后的页面控件都是独立显示在移动设备上的,因而需要导航栏来切换显示不同的页面控件。这样移动终端的用户每次可以查看并操作一个页面控件。

(2) 页面控件间的事件影响关系以页面跳转的形式在移动设备上显示。页面控件间的事件关联在桌面浏览器页面上十分常见,例如用户选择了列表控件的一条记录,在另一个页面控件上即刻刷新该选中记录的详细信息。然而,在移动终端设备上受其屏幕所限通常不能同时有效显示两个页面控件,因此事件关联效果无法在移动设备上有效展示。本文将这样的事件关联转换成页面跳转,当列表选择事件触发后,移动终端设备上的页面将自动跳转到显示其详细信息的页面,以方便用户浏览。

为了实现上述重构规则,本文将页面关系结构图建模成为一个有序无环图。其中,图的每个节点的代表一个页面控件,图中的每条边代表页面控件之间的事件影响关系。首先,遍历所有节点,把每个页面控件的显示大小调整成与终端设备屏幕想匹配的大小。然后,找到该图中入度为零的所有节点,我们称这些节点为根节点。根节点即初始化应用时需要展示的页面控件,通过给他们建立导航栏从而实现一次只展示一个页面控件的效果。之后,使用宽度优先遍历算法分别遍历各根结点所连接的联通子图。若节点的邻接边数大于零,表示该节点有对应的事件关联到其他页面控件,则为该节点建立页面跳转事件。若节点的邻接边数大于一,表明该节点的事件影响到多个页面控件,这些受影响的页面控件即处在同一级别,通过给它们建立导航栏使其在同一层页面上显示。下面为该算法的伪代码:

3.3 解释器

在MA-DRP中,所有的页面都以配置的形式保存,因而需要在浏览器端对这些配置进行解释才能形成最终的显示页面。由于用户对于不同终端设备的使用习惯不同,本文分别针对移动终端和桌面浏览器提供两套不同的解释器。

桌面浏览器的用户通常习惯于使用鼠标键盘进行操作,并且往往希望一个页面内能够展现足够丰富的信息内容。MA-DRP提供了一套基于EXTJS的页面展现控件,这套控件为用户提供了常用的操作事件,如单击、鼠标移入移出等。而对于移动终端设备用户,平台提供了另外一套基于JQUERY MOBILE的展现控件,常用的移动设备端浏览器对JQUERY MOBILE都能取得很好的支持。

当服务器接收到一个页面请求时,它首先判断这个请求来源,如果是桌面浏览器,则返回基于EXTJS的解释器,并发送页面配置信息,桌面客户端会解释这些配置信息并动态生成最终显示页面。如果请来自移动终端设备,则返回基于JQUERY MOBILE的页面解释器和配置信息,并调用页面转换引擎、数据转换引擎对页面和数据格式进行相应调整,然后再将处理后的结果发送给移动终端设备。

4 案例研究

基于MA-DRP,本节介绍一个能够跨终端显示的Mashup应用实例的开发与运行过程。该实例融合了天气预报、新浪新闻等API。Mashup应用的使用者可以在这个应用中查看当前天气情况以及最新新闻。新闻分成三类,分别是体育新闻、军事新闻和财经新闻。该应用的配置信息如图7所示。

该Mashup应用的页面布局分为左右两栏,其中,页面的左栏包含四个页面控件,它们是一个HTML页面控件和三个LIST页面控件,分别显示天气预报及体育新闻、军事新闻和财经新闻的新闻标题和概述。右栏为一个IFrame页面控件,用来显示新闻的详细内容。在这个Mashup应用中,三个LIST页面控件和IFrame页面控件有单击事件关联,当用户单击左边LIST页面控件中所显示的新闻标题时,该新闻的详细内容便会在该IFrame页面控件中显示。

开发人员完成该应用的开发后便可发布该应用,在应用运行阶段,如果服务请求是由个人电脑发出的,服务器接收并判断请求设备来源,并返回相应的信息。桌面浏览器显示的页面如图8所示,该页面的布局与开发人员预想的一致。数据传递是基于XML格式的。当服务请求是由安卓手机发出时,Mashup应用将会失去原有的页面布局,重新构建适应于移动设备的页面。手机浏览器显示的页面效果如图9和图10所示。

图9是该应用的导航页面,对应的条目分别是天气预报、体育新闻、军事新闻和财经新闻。当用户点击财经新闻导航栏时,财经新闻的新闻标题列表页显示在整个页面中,如图10所示。当用户点击一条具体的新闻标题时,页面跳转到另一页,该页显示之前选中的新闻的详细信息。此外,此次请求的数据传递格式是基于JSON格式的。

上例中,该应用的开发人员只是通过简单的拖拽工作就完成了相应的开发工作,无需关心异构终端设备问题,平台自动为其实现了跨终端的功能。

5 相关工作

本节将介绍部分现有的Mashup应用开发平台及目前主流的跨终端Web页面显示技术。其中,文献[4]介绍了一种基于Web的轻量级Mashup开发平台,该平台旨在为企业级Mashup提供快捷、友好的开发环境。然而,该平台只支持传统桌面浏览器访问,其他终端设备难以正常地访问使用该平台开发出来的Mashup应用。文献[5]介绍了一种面向手机终端的Mashup开发平台,本文的关注点在于如何在手机终端网络环境里根据用户的行为模式找到更多可用的服务。然而,普通桌面浏览器不能访问该Mashup应用。文献[6]介绍了一种基于普适社交上下文感知的Mashup框架,该框架依据普适计算提供的物理上下文信息以及社交网络提供的用户上下文信息对Mashup页面布局进行自适应调整。然而该框架针对的是用户上下文而非异构终端设备对页面布局的影响。文献[7]介绍了一种面向嵌入式设备的Mashup开发框架。该工作旨在对网络上提供的服务结合嵌入式设备自身提供的信息进行融合、转换,从而开发出满足用户特定需求的Mashup应用。文献[8,9]分别提出了一种把适用于桌面浏览器的Web页面转换成能够在手机终端上显示的方法。这两个方法都是通过解析网页的源代码,将其转换成DOM树状结构,然后通过一定的分割算法将页面切割。然而它们都只是针对网页的源代码进行分块,这需要网页具有优良的设计结构以便切割算法识别分割,而且这些方法不考虑网页上各个模块间的关联,切割后的页面将失去原有的部分功能。另外,文献[10]提出一种针对多人同时浏览的页面(co-browsing)进行页面修改方法,该方法能够使不同的用户分别浏览同一个页面的各个部分。

6 结 语

现有的Mashup开发平台缺少支持跨终端的支持机制,因而无法开发出能够在多种终端设备上使用的Mashup应用。本文保留现有Mashup开发平台的轻量级开发环境、可视化开发等优点的同时,提出一种支持跨终端的Mashup应用开发与运行平台MA-DRP,该平台支持开发者通过简单的图形化操作设计并开发应用的逻辑结构。在运行时,通过页面转换引擎、数据转换引擎和针对不同终端的页面解释器等运行时机制,使开发出来的Mashup应用可以在多种终端设备上使用。

摘要:现有的Mashup开发平台通常面向单一终端,因此开发出的应用无法在多种终端设备上同时使用。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支持终端融合的Mashup应用开发与运行平台,称为MA-DRP。在开发阶段,MA-DRP通过简单的拖拽操作,以所见即所得的方式创建Mashup应用的逻辑结构,简化开发过程。在运行阶段,MA-DRP平台使用页面转换引擎、数据转换引擎及页面解释器等模块自动并动态地实现针对特定终端的页面布局、数据格式和页面控件的调整,使得通过一次开发得到的Mashup应用能自适应运行于不同的终端设备上。基于MA-DRP,展示了一个使用桌面浏览器与手机终端均能访问的Mashup应用,验证了MA-DRP的有效性。

关键词:Mashup,开发与运行平台,终端融合,可视化开发,移动应用

参考文献

[1] ProgrammableWeb[EB/OL].http://blog.programmableweb.com/.

[2] Tommi Mikkonen,Arto Salminen.Towards a Reference Architecture for Mashups[C]//OTM 2011.Springer-Verlag Berlin Heidelberg,2011.

[3] Yahoo pipes[EB/OL].http://pipes.yahoo.com/pipes/.

[4]Rama Gurram,Brian Mo,Ralf Gueldemeister.A Web Based Mashup Platform for Enterprise2.0[C]//Proceedings of the1st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Mashups,Enterprise Mashups and LightWeight Composi-tion on the Web(MEM&LCW).2008:144-151.

[5]Seongho Cho,Hyoungshick Kim,Dongshin Jung,et al.Dynamic Mash-up Platform for Mobile Web Applications[C]//ICCE2009.

[6] Rahman M A,Hamdan S,El Saddik A.Context-Aware Social Networks Mashup: A Personalized Web Perspective[C]//I2MTC,IEEE,2010.

[7]Tommi Mikkonen,Arto Salminen.Towards Pervasive Mashups in Em-bedded Devices[C]//RTCSA2010.

[8]Xiao Yunpeng,Tao Yang,Li Qian.Mashup_Based Web Page Adapta-tion for small screen mobile device[C]//WICOM2009.

[9] Chinmay Kulkarni,Scott Klemmer.Automatically Adapting Web Pages to Heterogeneous Device[C]//CHI 2011.

【终端运行】推荐阅读:

终端处理07-19

采集终端10-17

终端认证10-21

融合终端05-20

移动终端06-07

零售终端06-12

终端线路06-20

个人终端06-21

客户终端06-25

终端业务07-01

上一篇:圆锥曲线的性质下一篇:董事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