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体育活动

2024-08-11

群众体育活动(精选12篇)

群众体育活动 篇1

一、群众文化体育活动的作用

1.激励功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使广大职工通过文艺活动熏陶的愉悦心情及通过体育竞技培养的拼搏精神、集体主义思想, 融会贯通于企业目标管理和日常生产当中。

2.保障功能。从一定意义上说, 群众文化体育活动的深化和发展, 保障了企业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同步发展, 也保障了企业职工的主人翁地位和当家做主的权利。增强职工文体工作的力度, 就能满足职工不断增长的文化体育生活需求, 就能保证职工作为企业的主人真正享有的权益。

3.引导功能。通过健康有益的文化体育活动引导企业职工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上健康成长, 无私奉献, 树立新时期油田供水人的新形象;

4.促进功能。加强群众文化体育活动, 能够极大地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 在促进企业文明建设的蓬勃发展同时, 更加有利于发挥调动职工工作热情, 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不断出新成效、上新水平。

二、群众文化体育活动的组织方式

(一) 群众文化体育活动的主体

群众文化体育活动内涵丰富、范围广泛, 相应地, 其主体也呈现出复合性和多元性。从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理论来看, 一个好的企业管理人员, 就是一个优秀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和群众文化体育活动的组织者。一般地说一个单位的文体协会等组织, 其第一责任人均是行政一把手。每个管理者都应是群众文化体育活动的组织者。党团工团等组织直接面对“人”, 共同构成群众文化体育活动的机构性主体。党政工团推动, 各级管理人员参与, 各基层单位落实, 齐抓共管, 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群众文化体育活动的新格局。

(二) 群众文化体育活动的载体

知识经济、网络时代的到来, 迫切需要开阔视野、寻找新载体。一方面, 以群众文化体育协会建设为载体, 深入广泛地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 寓教于体 (育) , 寓教于文 (艺) , 寓教于乐, 提高职工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 形成企业的强大凝聚力和向心力, 从而实现企业文化体育活动与企业文明建设的有机结合。当前, 群众文化体育活动要增强实效, 就必须充分利用企业“群众文化体育协会”这个载体, 加强对各类职工业余文体组织的指导和管理, 使群众文化体育工作上等级、上台阶, 从而大力推进企业文化体育建设。

(三) 群众文化体育活动的组织方式

1. 工会牵头。

工会要充分发挥拥有完整的文化设施及场所、众多的文化活动积极分子以及丰富的群众文化体育活动经验的优势, 使工会组织真正成为职工群众文化体育活动的主导, 由工会牵头, 开展一些职工喜闻乐见的群众文化体育活动。

2. 基层组织。

基层单位要发挥好主导作用, 建立基层活动组委会, 形成由党政领导负责的领导小组, 便于组织、协调开展活动。基层组委会要成为组织群众、鼓舞群众的得力助手, 要扮演好中流砥柱的角色, 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 在开展群众文化体育活动中成为具体组织执行者, 在日常活动中成为引导者、辅导者, 引导不同层次的群众投入到文化体育活动中。

3. 职工参与。

职工群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 选择自己喜爱的文化体育活动项目, 积极响应, 主动参与到群众文化体育活动中, 发挥自我参与、自我娱乐和自我教育的作用。同时, 还可以自发开展文艺、健身活动, 使群众文化体育活动充满生机活力。

三、群众文化体育活动的活动形式

(一) 个体文化和基层文化

个体文化和基层文化作为群众文化体育活动的最基本形式, 对群众文化体育活动有着推动作用。要想发展企业, 就要通过组织调动职工群众的工作热情, 从单一的工作中解放出来, 利用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体育活动, 使职工朝气蓬勃, 进而使企业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职工群众通过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体育活动, 得到启迪和感染, 从而增强主人翁责任感, 自觉与企业同兴衰共命运, 增强了企业的吸引力和凝聚力。通过文化体育活动, 激发出来的爱岗敬业、顽强拼搏、无私奉献的工作热情和集体主义思想、组织纪律观念势必会有力地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二) 社区文化和广场文化

随着物质生活的普遍提高, 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愈来愈丰富, 职工群众为了满足自身精神的需要, 已不能停留在过去那种传统枯燥的生活小圈子里。为了自娱自乐, 职工群众在工作和生活之余, 要迈出家门, 走向街头、广场和人群聚集的场所, 唱歌、跳舞、扭秧歌, 锻炼身体, 满足自身生活和心理方面的需要。正是因为社区文化和广场活动并不需要多么高深的技艺, 也不需要支付多么昂贵的费用, 才日益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三) 社团文化、家庭文化

发展健康有益的社团、家庭文化, 对陶冶职工情操、丰富职工精神生活、促进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建设具有积极作用。企业要加强对职工自发的文化组织的引导, 保证其健康的发展方向, 并且要在物质上、精神上给予支持鼓励, 为其创造良好的活动环境。同时要开展以展示家庭文化为内容的群众文化体育活动, 如举办家庭时装表演、家庭运动会、家庭收藏展览, 使文化建设深入职工家庭。

通过举办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 在丰富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过程中, 愉悦身心, 快乐生活、快乐工作, 陶冶职工群众的情操, 提高职工群众的文化修养, 更好地在工作中发挥个人潜力, 共建和谐社会、和谐企业, 最终实现企业与个人的双赢。

摘要:开展健康向上、内容丰富、多姿多彩的群众文化体育活动, 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探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群众文化体育活动的组织方式、活动形式、活动动项目, 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群众文化体育活动,组织方式,活动形式,活动项目

群众体育活动 篇2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总则 1.1 目的

为及时、有效地预防和处置大型体育赛事及群众体育活动中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维护社会稳定,促进体育强省建设,特制定本预案。

1.2 编制依据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国家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体育总局大型体育赛事及群众体育活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山东省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规定,制定本预案。

1.3 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减少危害。切实履行政府部门职责,把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务,充分依靠群众,采取有效措施,最大程度地减少大型体育赛事及群众体育活动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

(2)居安思危,预防为主。大力宣传普及大型体育赛事及群众体育活动安全知识,提高公众自我防护意识。细致排查大型体育赛事及群众体育活动中各类突发事件的隐患,采取有效预防和控制措施,减少突发事件发生的机率。(3)统一领导,属地负责。在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按照政府主导、属地管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各级体育行政主管部门配合当地人民政府做好大型体育赛事及群众体育活动突发事件的处置工作,省体育局指导、协调全省大型体育赛事及群众体育活动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4)快速反应,协调应对。按照“谁承办、谁负责”的原则,大型体育赛事及群众体育活动承办单位要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建立预警和快速处置反应机制,在突发事件发生时,立即进入应急状态,启动相应预案,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协调应对,迅速控制事态,减少损失。

1.4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在山东省行政区域内举行的各级各类大型体育赛事和群众体育活动。

本预案指导全省体育赛事及群众体育活动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

1.4.1 大型体育赛事

大型体育赛事是指经国家体育总局或省体育局批准,具有一定规模(参赛运动员达到200人以上或观众达到6000人次以上)的国际性、全国及地方性综合、单项体育比赛活动。

1.4.2 大型群众体育活动

大型群众体育活动是指经国家体育总局或省体育局批准,旨在推动全民健身、促进全民体质提高,参与群众达到一定规模(观众、参与者达到6000人次以上)的群众性体育活动。组织体系

2.1 组织机构与职责 2.1.1 领导小组 在省政府统一领导下,省体育局成立大型体育赛事及群众体育活动突发事件应急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省体育局应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挥本级和系统内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制定、运行及应急响应行动,下达应急处置任务;研究、解决和处置突发事件中的重大问题;配合承办地人民政府做好大型体育赛事及群众体育活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相关工作;及时准确地向省政府报告有关情况;与有关部门协商确定有关信息对外发布的口径、时间及方式。省体育局应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人为省体育局主要负责人,成员由省体育局机关各处室和各直属单位主要负责人组成。(成员名单及通讯录见附件)。

2.1.2 领导小组下设机构

大型体育赛事及群众体育活动突发事件应急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作为日常办事机构。办公室设在省体育局办公室和机关服务中心,履行信息汇总和综合协调职责,发挥运转枢纽作用;负责接收办理向省政府、省政府应急办报送的重要事项;督促落实有关指示、批示精神、决定事项和各项应急措施;制定完善本预案,并监督执行;组织应急培训;完成应急工作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事项。

2.1.3 运行管理机构

在省体育局和承办地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成立大型体育赛事及群众体育活动运行管理机构,即活动组织委员会(以下简称“组委会”)。

组委会具体负责当次活动应急工作预案的制定,预防预警信息的收集整理、综合分析,信息的上传下达和发布,调查、评估突发事件原因,汇总应急工作情况,协调工作进度,授权现场指挥机构进行应急处置工作等。

2.1.4 现场指挥机构 在组委会的授权下,承办地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与承办体育赛事及群众体育活动的场所(单位)成立现场指挥机构。

现场指挥机构具体负责体育赛事及群众体育活动突发事件预防预警信息的采集和传送;组织实施应急处置工作;快速处置和控制突发事件;及时向组委会和领导决策机构报告情况,并根据事件态势,提出解决方案和需要协调调用的资源等。

2.1.5 救援和保障机构

以体育赛事及群众体育活动承办地人民政府的职能部门为主体成立救援和保障机构,主要包括宣传、公安、消防、交通、卫生等部门。

救援和保障部门根据应急工作任务要求,针对体育赛事及群众体育活动中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需要,研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调配可用资源,提供应急保障,落实救援保障措施,全力配合组委会和现场指挥机构,迅速组织实施应急救援保障工作。

2.2 组织体系框架

省政府(领导和决策机构)

省体育局突发事件 应急工作领导小组

体育活动承办地 人民政府

决策 指示 重要信息 请示报告

信息分析 情况报告 工作 指示

(运行管理机构)

救援和保障机构

新闻报道

现场指挥机构

信息发布

组委会

提供保障

上报信息 建议与请求

协调资源 下达指示 组织实施 现场处置 集中力量 调用资源

宣传、公安、消防、交通、卫生等部门 运行机制 3.1 预测与预警 3.1.1 审批登记 举办体育竞赛及群众体育活动,必须根据《体育法》、《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管理条例》和《全国体育竞赛管理办法<试行>》、《山东省体育竞赛管理暂行办法》等有关规定,实行严格审批登记。

3.1.2 信息采集

现场指挥机构应确定专职信息员,负责治安、保卫、消防、交通、卫生、场地设施等领域内预警信息的采集、整理、归类,并报送组委会。组委会集中相关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并确认预警级别。

3.1.3 预警级别及发布(1)预警级别

根据活动特点、规模及风险程度(即: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对社会造成的危害),预警信息原则上分为五类:

Ⅰ类(特别重大的体育活动):如综合性运动会、涉外重大体育比赛或人员密集、规模庞大的群众体育活动的相关信息。

Ⅱ类(重大体育活动):涉及使用枪支、弹药、危险化学物品和高危环境下体育活动的相关信息。

Ⅲ类(较大的体育活动):具有一定规模的综合性或单项体育活动的相关信息。

Ⅳ类(一般性体育活动):规模较小的体育活动。如非热点项目的单项比赛或人员活动相对分散的群众健身活动的相关信息。

Ⅴ类(关联信息):在省外举办的、有可能对我省造成重要影响的大型体育赛事及群众体育活动的相关信息。

(2)预警信息发布

预警信息发布程序: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体育活动的预警信息,由组委会向承办地人民政府和省体育局应急工作领导小组报告,承办地人民政府和省体育局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应及时、准确地向省政府报告,并根据事件的危害性和紧急程度,发布、调整和解除预警信息。一般性体育活动和关联信息的预警,由组委会按照有关规定,组织对外发布或宣布取消。

预警通告内容:包括突发事件的级别、预警级别、预警期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警示事项、应采取的措施和发布机关等。预警通告发布后,预警内容需变更或解除的,应当及时发布变更通告或解除通告。

预警信息发布渠道:可通过防空警报、广播、电视、报刊、通信、信息网络、宣传车等方式进行。

预警信息发布后,各相关单位应当根据预警级别采取相应的措施,做好启动相关应急预案的准备。

3.2 应急处置 3.2.1 信息报告

(1)信息报告主体和时限

突发事件发生时,组委会接报后应及时向承办地人民政府和省体育局应急工作领导小组报告。特别重大、重大、较大突发事件发生后,承办地人民政府和省体育局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应立即核实并向省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报告,最迟不超过3小时,不得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

省体育局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应及时掌握较大以上突发事件信息。对一些事件本身比较敏感或发生在敏感地区、敏感时间,或可能演化为特别重大、重大突发事件的信息,不受分级限制。

突发事件失踪、被困、伤亡人员中有外国人或港澳台人员,或对境外造成一定负面影响的,组委会应立即向上级体育行政主管部门报告,经有关部门批准后,通过有关渠道在24小时内向有关国家和地区的有关机构(包括派队参赛的单位或协会)进行通报。

(2)信息报告内容

突发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信息来源、事件起因和性质、基本过程、影响范围、事件发展趋势、处置情况、采取的措施以及下一步工作建议等。对事件处置的新进展、可能衍生的新情况,要及时续报。

(3)信息报告方式

以纸质和电子版两种形式报告。电子版通过全省政务专线报送。紧急情况下,可先通过电话口头报告,再书面报告。

特别重大、重大突发事件处置过程中,现场指挥机构负责人或授权专人要与省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保持密切联络,及时、主动报告有关情况。其他级别突发事件现场也应明确专人,具体负责相关信息的收集、汇总、报告。

3.2.2 等级响应

大型体育赛事及群众体育活动突发事件应急响应程序,按逐级负责、属地管理、分级响应的原则,及时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预案。各级响应要做到组织严密、反应快速、措施果断、处置稳妥。

Ⅰ级:出现大规模密集人员踩踏伤亡,或爆炸、火灾、体育场馆倒塌,或恐怖分子袭击、绑架人质等特别重大事件,组委会应无条件启动应急工作预案,立即向承办地人民政府和省体育局应急工作领导小组报告。承办地人民政府和省体育局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应迅速核实情况,指导、协调应急处置工作,并及时将处置情况报省政府。

Ⅱ级:出现大规模观众闹事、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的宣传、多人伤亡,或枪支弹药遗失、危险化学物品泄露等重大事件,组委会应立即启动应急工作预案,并及时向上级体育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在当地政府统一组织领导下,积极开展处置工作,省体育局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应随时掌握情况。

Ⅲ级:出现观众集体闹事、人员伤亡等较大事件,组委会应迅速启动应急工作预案,并立即向上级体育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在当地政府统一组织领导下,积极开展处置工作,省体育局应急工作领导小组掌握、了解处置情况。

Ⅳ级:出现人员受伤、被困或数十人食物中毒等事件,组委会应及时启动应急工作预案,并及时向上级体育行政主管部门汇报,在当地政府统一组织领导下,积极开展处置工作。

在应急响应的同时,要注意突发事件可能产生的关联事件,并争取提前对涉及领域和有关部门发出预警信息,以避免滋生、衍生事件的出现。

3.2.3 安全防护(1)危险目标和危险区

大型体育赛事及群众体育活动突发事件发生时,现场指挥机构应快速反应,准确判断事件性质,确定危险目标和区域,划分危险区和安全区,迅速设立隔离区(带),实施应急保障方案,采取果断措施,对处于危险区域的人员及重要物资实施紧急救援。

(2)群众人身安全

处置大型体育赛事及群众体育活动突发事件,首先要保证群众的人身安全。要按照预案规定的方式和路线,在售票处、出入口和重要通道,安排专人疏散现场群众,维护现场秩序,同时注意掌握现场人员情况,及时清点人数,防止遗误。

(3)应急人员安全 按照应急预案任务分工,应急工作人员进入、离开事件现场要严格遵守安全规定和应急处置程序,服从现场指挥调动,有组织、有秩序地实施救援,避免或减少应急工作人员出现伤亡。在火灾、爆炸或毒害性危险的环境,须有安全保护措施,且防护装备和器材应达到防火、防爆、防毒、防化安全要求。

3.2.4 应急结束

组委会在现场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并确认危害因素消除后,请示上级人民政府批准,宣布应急工作结束,积极恢复事发地正常的社会治安秩序。

3.3 后期处置 3.3.1 善后处置

组委会应根据事件特点确定善后工作程序,成立善后工作小组,组织人员核定损失,对突发事件中的伤亡人员、应急处置工作人员以及紧急调集、征用有关单位及个人的物资,按照有关规定给予抚恤、补助或补偿。

3.3.2 调查与评估

应急工作结束后,组委会应综合各方面的情况形成总结报告,全面查清事件起因,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建议。省体育局会同承办地人民政府组成调查组,及时对特别重大、重大突发事件的起因、性质、影响、责任、经验教训和善后处置等问题进行调查评估,并提出防范和改进措施。属于责任事件的,对负有责任的单位和个人提出处理意见。对应急事件的受害者、救助者的心理损伤进行评估与调查,提出善后处理措施。

3.4 信息发布 组委会应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客观、准确、全面地向社会发布有关信息。在全省行政区域内造成一定影响的体育赛事及群众体育活动突发事件的信息发布工作,在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省体育局归口管理。保障措施 4.1 物资保障

组委会应认真落实通信、供电、供水等保障措施,为应急处置工作提供必备的物质保障。主办、承办体育赛事及群众体育活动的部门(单位)需明确和落实应急工作专项保障资金,建立严格的应急保障金使用管理制度,保障应急处置工作的需要。

4.2 设施保障

大型体育赛事及群众体育活动的场地、建筑、通道、设施、环境必须符合公安、消防、卫生等要求,配备通讯器材设备、预警通讯和广播设备,预留公安、消防、救护人员疏散的场地和通道等,保障人员紧急疏散和救援工作需要。

4.3 救援保障

根据大型体育赛事及群众体育活动可能发生突发事件的性质和特点,组委会应协调公安、消防、交通、卫生等部门认真研究制定有针对性的应急处置工作预案,确定所需的人员、设备、物品、交通运输工具,保障工作人员到位、措施到位、救援物资充足。

4.4 技术保障

各级体育行政主管部门可根据大型体育赛事及群众体育活动突发事件应急工作的需要成立专家组或咨询组,为应急管理提供决策建议,必要时参加应急处置工作。交流、培训和演练 5.1 公众信息交流

组委会应最大限度地公布有关信息,包括应急法律法规和防险避灾、自救互救常识,通讯联络表,活动承办场所平面布置图,人员疏散和逃生路线图,消防设施配置图等。

5.2 培训

组委会应根据常见和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的性质和特点,制订应急培训计划,加强对应急指挥人员和工作人员的消防、卫生、治安等知识的培训,提高预防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5.3 演练

组委会应制订应急演练计划,从实战出发,对相关预案进行演练。通过演练,熟悉应急工作的指挥机制和决策处置的基本程序,提高协调配合、快速反应能力和应急作战水平。附则 6.1 预案管理 6.1.1 预案制定

本预案主要从总体方面进行了概述。各项体育赛事及群众体育活动的主办单位、承办单位和各体育场所要根据本预案确定的原则和规定,结合实际情况分专项制定具体详细的应急工作预案。

6.1.2 预案解释

本预案由省体育局制定并负责解释。6.1.3 预案更新

应急预案需要及时修订和更新,以保证预案的前瞻性和科学性。要注意了解突发事件的新种类、新变化、新特点及应急处置工作中可运用的新技术、新方法,结合自身情况,不断进行完善。

群众体育活动 篇3

【关键词】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群众特征

1.群众特征

群众显性特征在于整体性、集体性以及历史性、相对性等。除了上述特征之外,群众还呈现出了可引导性、凝聚性、组织活动反复性、精神可控性以及进步性等特点。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只有充分的把握群众的这些特征,方能快速实现既定目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党群工作现实状况

纵观当前我国开展的党群工作,同社会发展呈现出基本适应的状态。群众需要则由起初的满足温饱、提高生活水平等物质性标准向着更加丰富的精神满足、流程公平以及政治平等、阳光透明的精神标准改变。为此,党群工作应发生根本变革,由以往的注重民生、推动经济发展向着科学发展、重点解决群众关心热点问题、尊重他们主体地位的方向发展。即由传统型发展为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组织,使被动滞后的工作模式变得更加主动、更为多元化,加深工作力度。新时期,党群工作还呈现出更为复杂化的特征。由于任务量巨大,面对情况更为复杂,使工作难度不断增加,需要应对更为激烈的矛盾冲突,体现合理的公平性,迎接更大的挑戰。

当前,我国党群工作获得了一定成果,然而实践方式仍旧需要不断创新。应在深入调查研究后,对群众之中普遍的共性问题进行分析,找到症结所在,进而快速的制定对应性政策制度、有效的应对策略,为后续应对相类似的状况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依据,预防由于处理问题存在差异激发群众再生性矛盾。在制度落实上,党群工作存在不到位的问题,一些承诺服务、联系群众工作机制有待进一步规范。另外,一些单位基层党组织工作作风需要进一步加强,应避免组织涣散的问题,使组织系统更加完善健全,使有限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真正发挥战斗堡垒的核心作用。党员干部层面,一些人员存在工作能力有限的问题,没能形成服务群众的工作意识,在应对复杂问题的过程中存在处理不当的问题,甚至呈现出了官本位、形式主义、奢靡、贪污等不正之风,对党群关系的牢固性形成了不良损害。

3.把握群众特征积极组织群众路线教育活动

3.1分析群众特征,激发党组织引导作用

群众特征在客观层面上更加需要党组织强化引导,做好教育宣传。新时期,群众思想观念不断更新,而另一层面也包含价值扭曲或是信仰脱轨的问题。针对这一现象,组织群众路线教育活动阶段中,要积极广泛宣传、倡导马克思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我国民族传统优秀文化,进而在群众中间创建形成积极向上的信念以及良好的文化氛围,使他们在积极信仰的凝聚作用下真正的团结在一起,激发强大的力量以及丰富的智慧。教育活动中还要肯定群众信仰的自由性,给予合理的协调控制,令其信仰最终向着对人民有利的方向发展。在处理少数民族宗教极端行为问题的过程中,应把握民族特征依法、高效的实施,确保社会安定团结。对于群众活动内在规律性应全面掌握,优化组织管理。根据群众组织的不同密度以及构成主体,进行合理的归类划分,进而由宏观层面掌握各个阶层群众力量,并针对其诉求或是对抗问题明确整体群众阶层具体发展形势,实现以点概面的管理。

3.2掌握工作全局,弥补缺陷问题

组织群众路线教育活动过程中,应全面明确该项任务复杂艰巨性,总结实践阶段呈现的共性问题,并制定完整的应对策略与具体工作体制,使之全面的普及并深入的落实。基层党组织应强化系统建设,激发群众工作积极性,扩充组织覆盖率,研究创新工作模式,提升核心影响力、组织号召力。另外针对基层干部应强化轮训学习,使他们进一步提升服务群众意识,树立科学发展、终身学习观念,真正提升党群工作能力。干部人员间应加强互动,分享实践工作中总结的经验。针对典型案例应加强分析、组织共同讨论研究,有效的突破工作重点以及难点问题,形成互动共识。对于群众强烈反应的问题应主力解决,确保群众路线教育活动能够善始善终,真正保障群众享有的根本利益,肯定他们的主体地位。

3.3紧密联系群众,发扬优良作风

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中,应针对群众观点紧密与他们联系,优化工作作风,规范管理,进而为活动的成功组织打下思想基础、创建良好的社会氛围。在做好党员干部思想教育的基础上,应积极改进作风,解决四风问题。利用信念强化,使工作流程更加规范、机制更为合理。另外应注重广泛宣传,令党组织优良作风全面的延伸。对于群众路线具体执行状况应全面检查,预防机关部门、领导人员官僚主义思想。中央八项规定颁布以来,政治局人员要认真全面的执行贯彻。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在整改调查、规范出访、精简会议、优化新闻报道等工作中率先垂范,形成勤俭节约的优良工作作风,进而为广大干部、群众、党员树立典范楷模、做出榜样。群众路线教育活动还应讲求方法,在开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吸引群众热情参与,并积极接受他们的检验监督,定期进行核查评估,确保教育活动持久健康的开展,杜绝空谈、务虚、偏向发展的问题。

4.结语

总之,针对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重要性,我们只有牢固把握群众特征,积极开展科学有效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解决实践工作中存在的不足问题,紧密联系群众,发扬优良工作作风,掌握工作全局,激发党组织引导作用,方能优化群众路线教育活动效果,激发群众参与活动热情,提升党组织用户度、认可度,进而真正实现可持续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董瑛.苏共亡党应成为全党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教材—苏共亡党对中共廉洁政治建设的启示[J].甘肃社会科学,2013(5).

[2]唐格莲,刘丹丹.论为民务实清廉机关建设: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以广西中烟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例[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4(8).

[3]张书林.试论群众工作科学化的理论建构—基于十八大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视角[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

高中体育学校阳光体育活动 篇4

关键词:高中,体育学校,阳光体育活动

阳光体育活动主要是指让更多的高中生主动积极地去室外、操场等地参加体育活动, 在学校营造一种良好的运动氛围, 从而培养学生的运动习惯, 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高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 但是家长的过分期待与繁重的学业压力使高中生的身心承受着非常大的压力, 进而导致很多高中生出现抑郁、近视、肥胖等问题。由此可见, 在高中学校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具有十分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一、开展阳光体育活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对阳光体育运动的认识有待提高

在高中体育学校开展阳光体育活动, 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和身体素质, 而且还是高中学校开展素质教育的教学任务之一。但是, 在我国应试教育的背景下, 学校和教师对阳光体育运动的认识不够, 以致于几乎把所有的精力和时间都投入到学生的文化课中, 而忽视了对学生身心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在教学过程中, 学校和教师缺乏“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从目前来看, 很多高中学校依然一味地追求学生的卷面成绩和升学率, 从而出现了教师随意占用体育时间、减少体育课时的现象, 进一步减少了学生的体育活动时间。长期以往, 学生自主锻炼的时间被剥夺, 进而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二) 阳光体育活动的教学内容有待开发

高中生正处于发展的重要时期, 因此具有活泼性和好动性的特点, 如果在这个时期能有效地开展阳光体育活动, 可以帮助学生树立终生锻炼的意识。从目前来看, 虽然有许多高中生希望能掌握一些健身知识和体育技能, 很多高中学校也设置了每周两节课时的体育课程, 但是在繁重的学习压力下, 学生没有时间去锻炼, 仍然满足不了学生锻炼的需求。同时在现行的体育课堂中, 很多教师受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影响, 以片面地将追求运动负荷强度作为教学目标来实现学生的体质增长, 从而在体育课堂上出现了“控制性”“填鸭式”“传习式”“施予式”“灌输式”以及“执行式”等传统教学模式的现象。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制约了学生的健康发展, 而且严重阻碍了阳光体育活动的顺利开展。

(三) 教学目标有待明确

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的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 且在开展活动过程中需要与课外体育有效地结合起来, 但是很多教师对体育教学目标出现了误解的现象。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需要教师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让学生自由选择体育活动项目, 自由发挥。同时, 阳光体育活动还要求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个性以及兴趣爱好, 制定相应的教学内容, 从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并积极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形成合作、团结等集体精神。但是在实际中, 由于很多教师没有明确教学目标或是对教学目标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偏差, 使得体育教师放弃了体育课堂中某些知识、技能的教学, 从而降低了阳光体育活动重要性的充分体现。

二、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途径

(一) 改变教学观念, 提高对阳光体育的认识

阳光体育想要得到顺利开展, 离不开学校和教育机构的提倡和宣传。许多学校由于对阳光体育的认识不够, 并且受到我国应试教育的影响, 因此对体育的重视程度不高, 对于那些不需要高考的科目, 关注力不够, 从而在学校和教师的心中自然而然地被当成了“副科”, 这些观念的形成使得教师对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都产生了随意的态度。对此, 学校和教育机构应该大力推广阳光体育的锻炼, 坚持将“阳光体育”的理念灌输到全体师生的思想中, 使得教师和学校都能够清楚地认识到阳光体育的重要性, 调动体育教师的积极性, 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质量。

(二) 丰富教学内容, 提高组织管理水平

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体育知识, 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培养学生自主运动的好习惯。因此, 各个高中学校可以利用多种形式开展体育活动, 例如定期举办班级篮球比赛、体育知识竞赛等活动。同时学校还需要完善体育管理制度, 加强对体育运动的组织管理水平。通过组织管理不仅可以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得到有效的锻炼, 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终生锻炼的运动理念, 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 为其今后的工作和学习提供重要的保障条件。

(三) 加大资金投入, 改善体育教学设施

体育教学设施的完善配套是顺利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的前提条件, 不仅有助于教师开展丰富的体育教学内容, 而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运动积极性。因此, 学校可以加大资金投入, 改善和完善体育教学设施;同时还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 科学合理地配置体育资源设置, 从而保证资金的高效使用。除此之外, 学校还可以拓宽资金的来源渠道, 不仅可以依靠政府的支持, 还可以借助企业、社会、校友以及家长等各方面的赞助, 从而保障学生对体育运动的锻炼需求。

三、结束语

高中生正处于智力提升、身体发育、能力增强以及心理素质形成的重要阶段。合理的体育锻炼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 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并为学生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提供重要的保障条件。虽然在高中体育的发展过程中, 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依然存在着许多不足, 但只要在学校、教师和家长三方的共同努力下, 提高对阳光体育的重视, 并在实践中不断对体育教学手段进行探索和创新, 那么阳光体育将会在我国高中体育教学中得到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刘国华.探析高中开展“阳光体育”教学的措施[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3 (8) .

[2]张再萍.反馈教学法在高中阳光体育长跑活动中的应用实验研究——以四川省江油实验高中阳光体育长跑开展为例[D].四川师范大学, 2010.

[3]沈翠凤.新时代下高中阳光体育的实施策略探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2 (18) .

活动方案幼儿体育活动方案 篇5

活动准备场地

活动重点跑的方法

活动指导1.准备活动:今天的天气真正好2.游戏:

宝宝不推不挤a)在老师身边游戏,不远离老师2.自选活动a)自选玩具:沙包、皮球、跳房子b)指导:幼儿双手拍皮球的方法

设计意图以游戏的方式吸引幼儿的兴趣。引出今天的主题通过孩子的进一步的示范发现孩子的问题所在,并进行进一步的提示鼓励宝宝大胆做画。

活动反思在活动中发现幼儿讲述了很多的假期有一丝的事情结合孩子和我们的需要进行了绘画自己的快乐的活动,体验预约的表情。

群众体育活动 篇6

关键词:群众文化;组织;策略

中图分类号: G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27-90-2

0 引言

众所周知,群众文化活动属于我国群众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其目的就是满足人民群众的一些精神文化需求,促进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通过群众文化活动,人民群众可以互相学习、互相教育,已经成为目前主要自娱自乐方式的一种。但是,在组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过程中,各地的文化工作者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总的来说,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主要还是依靠文化工作者的指导和帮助。新时期,如何扎根群众,从而更加有效的组织群众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繁荣群众文化成为各基层文化工作者急需解决的问题。

1 群众文化的定义

所谓的群众文化,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业余时间,主动参与、主动策划、主动表演的一种娱乐活动。这种以人民群众为主体,依靠人民群众的智慧力量不断探索的社会群体性活动是当前比较流行的一种社会活动。群众文化在组织和开展过程中,不仅可以满足人民群众的各种精神需求,而且通过多种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形式,还可以增强人们的团结意识,让人民群众感受到不同区域的地方特色,对于丰富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时代的发展,群众文化活动已经成为人民群众表达自身喜怒哀乐的主要方式,如果群众文化活动能够得到相关部分的正确引导,还可以通过群众文化活动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教育。当前,城市群众文化活动主要在公园和小区广场,主要的娱乐形式也是以广场舞为主。而一些农村的群众文化形式还是以村干部组织开展的观看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视频为主要方式。此外,一些政府部门或者企业单位举办的文化艺术节也属于群众文化活动的组成部分。由此可以看出,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和开展是包含分散和集中两种方式。在新的历史时期,各地基层文化工作者,在组织开展多种群众文化活动的同时,不仅要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兴趣爱好,而且还要教育其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为人民群众与中国共产党之间的和谐关系奠定基础。

2 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意义

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基层的主要体现,群众文化在教育广大人民群众、娱乐广大人民群众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组织人民群众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可以在轻松的氛围中,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思想教育,对于维护我国的社会稳定也具有积极影响。

2.1 有利于启迪、教育广大人民群众

各种政策信息、法律知识、科学技术,都可以融入群众文化当中,然后通过专业人士的启发和教育,就可以慢慢地渗入到人民群众的思想中,既拓宽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知识范围,也提升了人民群众的思想意识。

2.2 有利于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而在闲暇之余,广大人民群众却越来越感到空虚。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和开展,填补了人们的生活空挡,满足了人民的精神需求,并且随着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的多样性,人民生活也越来越丰富多彩。

2.3 有利于传承民族民间文化艺术

我国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各个民族之间有着不同的民族民风。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使得各个民族都可以将自己的民族特色、民族艺术融入其中。然而艺术是没有边界的,广大人民群众可以通过群众文化来了解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艺术,促进我国传统文化知识的普及,对于各民族之间的文化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4 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

群众文化活动是通过专业文化工作者的组织而展开的,属于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群众文化中蕴含的都是积极向上的健康知识和思想。通过群众文化活动,可以让一些偏远地区的人们走出封建迷信的误区,有利于维护我国社会的稳定和团结。

3 组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有效策略分析

3.1 做好相关的筹备工作

组织群众文化活动并不是件简单的事情,需要周全的考虑各个方面。正所谓,“细节决定成败”,如果思虑不周,很可能白白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首先,组织群众文化活动,需要制定一份完善的活动策划方案。该方案中必须明确群众文化活动进行的时间、地点,参与本次群众文化活动的主要成员、本次活动的主要意义、活动的变现形式等,同时本次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单位也是必不可少的;其次,本次群众文化活动开展所需要的活动设施必须齐全,避免活动进行到中途,因为缺少设备而中断;最后,组织群众文化活动时,通常涉及的人员较多,因此场地的布置以及场地的安保工作也必须到位。此外,大规模的组织群众文化活动必然需要资金的支持,这部分经费除了可以向相关部门申请之外,还可以争取当地的商家和企业为其赞助。其实,每个商家和企业都必须得到大众的认可才能得以发展,而投资群众文化活动既可以让人民群众熟悉企业或者商家,还可以赢得人民群众的好感,所以说商家或者企业提供赞助资金有利于他们自身的发展,因此想要争取他们的赞助资金不算难事。有了充足的资金支持,组织和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就有了物质基础。

3.2 丰富群众文化活动形式

以往组织群众文化活动,大都具有普遍标准,例如喜闻乐见、通俗易懂、接近人民的生活等等,但是随着人民知识水平的提高,这种群众文化标准已经不适应现代人们的生活,群众文化活动的创新和改革成为新时期的组织标准。第一,新时期组织群众文化活动应当充分利用传统的节假日。在节假日期间,可以参与群众文化活动的群众数量是最多的,组织起来也比较容易。例如,在端午节、中秋节、春节等组织群众文化活动,既可以激发民众的参与热情,又可以实现万家齐乐;第二,群众文化活动的形式应当适合不同的年龄段,避免人群受限。例如风靡一时的“气排球”运动,就是因为老少皆宜的特点而备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第三,重视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与开展。尤其是对偏远地区的农村,他们的教育程度较低,可以通过群众文化活动增加他们的知识,让他们能够及时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科技信息、医疗保健知识、法律知识等。

3.3 拓展群众文化的发展空间

为了促进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拓展群众文化活动的发展空间势在必行。因为始终采用相同的方式,无法调动人民群众的热情。一方面可以组织校园文化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可以提高学生们的整体素质,对于学生未来走入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还可以宣传各种广场文化。当前主要的广场文化包括街头文化、大型娱乐演出文化、健身休闲文化、广场美化,主要作用是缓解人们的压力和疲劳,促进人们的精神愉悦。此外,诸如老年文化、商业文化、青年文化等也可以作为拓展空间的主要方式。

3.4 大力培养优秀的文艺骨干

当前,群众文化活动形式越来越多样化,活动范围越来越广泛化,可见,群众文化的发展越来越多元化。在这一背景下,少数的文化馆辅导人员已经不能承担如此巨大的工作任务,因此需要以文化馆干部为核心,建立一支优秀的文艺骨干,充实到群众文化工作中,确保新时期的群众文化活动的顺利进行。首先,文化馆工作人员可以设立各种培训班,将部分有资质的群众培养成为艺术骨干。例如设立表演辅导班、音乐辅导班、舞蹈培训班等等;其次,邀请专业人员或者艺术团体到文化馆进行授课,增加他们的专业程度;最后,实施走出去策略。让这些有资质的群众到不同的地方去学习,开阔眼界,领悟不同的艺术,为以后组织和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打下基础。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离不开文化馆的工作人员,也离不开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想要保持群众文化活动的持久生命力,就必须从丰富群众文化活动的形式、拓展群众文化活动空间、培养优秀艺术骨干等多个方面着手,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各种需求,才能发挥群众文化活动的真实效用,才能促进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参 考 文 献

[1] 杨丹.谈群众文化活动组织与策划[J].戏剧之家,2016,06:229.

[2] 种楠.新时期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与开展[J].现代经济信息,2016,07:401.

[3] 李薇.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与辅导[J].大众文艺,2016,08:8.

[4] 孔素琴.新形势下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与开展[J].参花(下),2016,04:129-130.

群众体育活动 篇7

有关调查显示,农村因病致贫和返贫的占贫困居民的40%,列贫困原因第一位。“农民奔小康,身体要健康”,这已成为社会的共识和亿万农民的共同心声。从2005年全省国民体质测试情况来看,城市居民体质优秀率为13.7%,而农民体质优秀率为6.1%,农民体质不合格率19%。如何让农民认识体育、走近体育、享受体育,真正体现农民体育、农民健身和农民健康的三农课题之义,满足农村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和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已刻不容缓。[2]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根据甘肃省地域分布,将14个市、地、州分为5个地域,即河西区、陇中区、陇东区、陇南区和民族区。调查对象为5个地域的部分农民及所属乡镇政府管理者。调查涉及11个县(区)37个乡镇143个乡镇18岁以上的自然农民598人。

2.2 研究方法

2.2.1 问卷调查法

发出问卷720份,收回问卷654份,获得有效问卷598份,总有效回收率为83.1%。

2.2.2 访问调查法

分次对部分县(区)的乡(镇)政府主管文教卫生工作负责人及体育工作主管负责人进行访问咨询,获得了农村体育的第一手材料。

2.2.3 文献资料法

查阅2007年、2008年、2009年甘肃省统计年鉴及有关课题文献70余篇,有关著作10余部。

2.2.4 统计分析法

应用统计学原理,对所获数据进行整理、排列、比较、归纳,并进行逻辑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农村各乡(镇)公共体育场地设施现状

近年来,甘肃省农村体育活动的开展逐渐走向社会化道路,社团及乡(镇)主办的体育活动次数有所增加,各级政府对农村设施建设的认识程度和具体落实措施明显改善,如2004年实施的“体育下乡”活动的开展,一批简便、经济、实用的体育设施相序送到农村,并在一些有条件的乡村建立了农民健身广场,使农村体育设施基本建设状况有了较大变化。从2006年起,省体育局每年将投入1000万元体育彩票公益金用于该项目的基础建设。但从这次调查来看,仍有许多问题值得深思。

3.1.1 农村体育资源少,体育场地设施匮乏,锻炼器材传统单一

我省体育场地现状尴尬:总量少,标准差,分布不均。截止到2006年12月31日,共有符合要求的各类体育场地21900个,其中标准体育场地16714个,非标准体育场地5186个,占地面积为3161万平方米,场地面积为2234.5万平方米。[3]其中,体育系统有449个(占2.05%);教育系统有17433个(占79.60%);其它系统有4018个(占18.35%);均分别在各部门及其事业单位,也只能是对本部门、本单位职工开放。经常性对群众开放的体育场馆严重不足,真正供农民群众使少而又少。[3]

3.1.2 地区间体育场地发展不平衡

甘肃省的14个地、州、市中,人均体育场地面积最高的为嘉峪关,人均3.29平方米,陇南地区最低,人均只有0.25平方米,最高和最低比率为13.2∶1[4]。天水地区五县两区拥有的篮球场和排球场的数量来看,篮球场、排球场数量最高的为麦积区(365片,7片)和秦城区(183片,22片),最低的为清水县(138片,1片)和武山县(143片,2片)。可见,同一省份不同地区间无论是体育场地的人均面积还是活动场馆的拥有量上差距很大,发展极不平衡。经济比较发达,文化气氛相对浓厚地区的各乡(镇),体育场地数量,公共场地建设投资及占地面积上均高于经济落后地区的各乡镇。在同一市内,离县(区)较近的城郊各乡(镇)的公共体育场地无论在数量上,质量上也明显好于偏远地区。[5]

3.1.3 农民消费价值取向不同

在所调查的435个农户中,农民用于封建迷信的费用2006年户均达107.4元,其中最高达1000元以上,最少的也在40元以上[7]。的确,农村体育消费低,自然与农民的收入有直接关系,但农民在满足自身生存需要后,必须转变这种不健康的消费趋势的发展,从农村居民的体育观念、意识和周围体育文化环境等方面,进行加强和完善。

3.2 农民对体育锻炼价值的认识

从调查看,农民对体育知识的了解贫乏,具有初高中文化程度的人群中,大多是上学时在体育课上所学的知识,步入社会忙于家庭生活,对体育知识的学习和提高就无从谈起。统计数据显示,对体育知识有所了解的仅占调查总人数的21.9%。53.7%的人的闲暇时间是看电视,听收音机和打牌。38%的农民为求神拜佛保佑身体健康,特别是边远山区的农民认同率更高。这充分说明农民对体育锻炼的价值认识程度处于矛盾状态,封建思想意识浓厚等是严重阻碍农民参加体育锻炼和拥有健康的体育生活的重要原因。

3.3 影响农村群众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比较

3.3.1 经济因素

农村经济发展带来的个人经济状况以及由此引发的人的观念方式和行为方式的改变,将直接影响着体育经费的投入。走访调查得知,大部分农村居民的体育消费,仅仅是有一套(件)便宜的所谓的运动服(多作秋冬装)或运动鞋,运动服和鞋都不单是专为运动而购买的。当然也有少数农民买过乒乓、羽毛球等健身器材,但买过篮球等体育器材的人就很少。到健身场地健身消费的就更少。可见待经济匮乏同样影响着体育消费态度、能力和行为。

3.3.2 社会因素

49.2%人认为“领导重视不够”,35.6%的人认为“政府部门负责农村体育事业的机构不健全”,充分说明“领导重视”对农村体育公益事业以及体育活动的影响程度。高达64.2%的人认为“举办体育三下乡活动有必要”,目前来说,甘肃省的县和乡两级财政普遍困难,单凭乡政府一家投入较多资金进行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开展相关体育活动,实在是勉为其难,为此必须依靠社会的力量、拓宽经济来源。最终要使广大农民心甘情愿地投入到体育健身行列中来,必须加大各种宣传力度,提高农村全社会火红的健身氛围。

3.3.3 自身因素

自身因素中,39.8%的人认为“每天参加体力劳动,本身就是一种体育锻炼”,,说明农民对体育健身的目的、作用、意义认识不清,缺乏自觉投入和参与的意识。究其原因,是由于农村居民科技文化素质普遍偏低,缺乏对科学文明方式及个人健身知识的了解和行动[8]。甘肃省是经济欠发达的农业省份,在边远地区还有一定比例的人口在为生存的基本条件———衣食住行奔波,35.3%的人“想活动,但缺乏必要的场地器材设施和相应的组织及管理人员”,说明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与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一部分农民参与体育健身和体育消费的意识增强,但缺乏相应的场地器材建设及相关组织人员,必须引起体育部门及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对于33.7%“想运动但又怕讥笑”的农民而言,根源是认识上还存在着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的束缚。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农民参与体育活动固然受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农村自身因素及农村自然环境的影响,但并非完全是决定因素,值得思考的是社会因素这一方面。因为在目前中国农村乡镇的发展体制下,社会对发展农村体育事业的重视程度、领导的价值取向、水平和爱好有时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9]

2.政府特别是基层政府对农村体育的重视不够。农民健身运动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应属于公益性事业,必须强化政府行为的指导和规范,但由于农民群众居住分散、作息时间各不相同,如果没有人组织,健身运动就很难开展起来。

4.2 建议

1.转变农民健身运动的价值观念。离开了广大农民群众的健身,“全民健身计划”就难以实现。因此要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健身积极性,激发他们运动意识及健身行为投入,使农民健身运动持续、健康发展,而农民健身价值观转变是农民健身运动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

2.体育工作是一个系统的社会工程,需要社会各个方面共同参与,协同发展。要充分发挥发改、财政、农业、教育、科技、文化、广电等相关部门的综合作用,把农村体育工作融入农村文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之中,形成各级政府主导、相关职能部门和社会共同参与、齐抓共建的工作格局。[9]

3.根据经济发展条件的不同,区别对待,有的放矢。有条件的乡镇可参照城市居民社区的发展模式,修建一定规模的体育场馆及健身休闲娱乐活动中心。贫困边远地区农村乡镇的场地设施与使用,首先需要政府部门的资金扶持,其次需要体育部门技术指导,尽快建设一批农民身边的简便、经济、实用的健身场所,逐步改变当地农村的体育设施条件。

4.充分利用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的商业价值,如春节期间民间的武术、舞龙舞狮、民间社火等,凭借其深受广大农民所喜爱,并主动参与的积极效应,鼓励和推动农村群众体育公益事业的发展,进一步发展农村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事业。

摘要:采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分析研究,认为制约农村群众体育活动的因素主要有: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农民自身因素及自然环境因素。针对这些因素,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农村,体育活动,因素,对策,甘肃

参考文献

[1]曹永跃.对我国农村体育发展落后的因素分析[J].甘肃农业,2005,(7).

[2]农民健康尚存在隐忧-甘肃农村体育事业有待扶持[N].甘肃经济日报,2006-09-08.

[3]甘肃省第五次体育场地普查数据公报年[N].甘肃日报,2005-03-23.

[4]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经济司1995年体育场馆普查资料-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D].1995.

[5]甘肃百姓健身场馆严重不足[N].中国体育报,2005-03-10.

[6]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27-28.

[7]甘肃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

[8]曾理,徐玖平.对中国农民体育的思考[J].中国体育科技,2003,(3).

群众体育活动 篇8

1. 妨碍学生成为阳光体育活动的主人的因素

1.1 现行初中体育教材的局限性。

现行的初中体育教材大部分以竞技项目为主,内容比较单一,而对学生身体素质要求又特别高,完成较为困难。例如:现行初中体育教材中田径是重点,体操、排球和篮球为辅,而对一些便于开展学生又有兴趣的项目如足球、武术、健美操等则一带而过,羽毛球、乒乓球则只字不提。试想:一个农村初中,在体育课上只有跑跳投,学生又怎能凭空感兴趣呢?

1.2 应试教育成了课堂教学的重头戏。

面对升学这一沉重的话题,初中体育课变得不再轻松,特别是进入初三后,考试项目更是天天练,什么教材新课标都不谈了,更有甚者,初一、初二的体育课便采用这一模式。学生对于这几个项目以外的一些体育锻炼少之又少,练之更少。单调的考试项目破坏了学生的运动情绪,真可谓是欲弃不能,欲罢还难。

1.3 场地器材影响了学生的活动。

学校,尤其是一些农村中小学体育方面经费的不足,导致场地建设和维修不力。器材严重缺乏则更令人担忧,学生接触少了,了解少了,让他们如何去活动呢?

以上的种种,对体育活动的顺利开展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要让学生成为阳光体育活动的主人,可以说是困难重重。

2. 如何让学生成为阳光体育活动的主人

2.1 发挥体育老师的作用。

体育老师既塑造学生的体魄又塑造学生的灵魂,对于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负有重要的责任。基于以上限制学生成为阳光体育活动的主人的因素,体育老师有着不可推卸的使命,要尽其所能来帮助学生,指导学生,塑造学生正确的体育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1 改进竞技性项目在课堂上的可行性。

使竞技项目大众化,即根据学生的特点摒弃一些固定的规则和要求,使每个人都能够动起来。例如:在上跳高课时,可根据学生的需要,调整跳高架的高度,按学生的水平进行分组练习。对于水平较高者严格要求,让学生在运动中体会动作,表现自己。而对于水平较差的一组,可采用更为有力的保护和帮助。对于特别胆小的学生,可让他们进行跳“皮筋”的练习,逐步过渡。这样学生就会了解这一运动,尝试这一运动。

2.1.2 建设运动队、兴趣小组,做到各取所需。

初中生正处在身体发育的快速阶段,对知识和技能的渴望单靠每周的三节体育课所授是远远不足的。而体育老师责无旁贷,要担任起课外体育指导训练的责任。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组建运动队和成立各种体育运动兴趣小组,使学生更多地掌握一些体育技能或精于某项技能,使学生想练、会练、乐于练。同时,切实做到各有所好,各取所需,这样更有利于培养他们的终身体育意识。

对于运动队的管理实行严进严出,使进入运动队的学生有光荣感。对于兴趣小组的加入者则实行宽进宽出,全凭兴趣。这样不仅健全了学校运动队的体制,还培养出了一大批体育运动骨干和运动爱好者。体育运动骨干的带动可以使更多的学生成为阳光体育活动的主人。

2.1.3 发挥学校传统项目的优势。

我校是篮球传统项目学校,并且成绩斐然,连续多年都是金坛市初中组篮球比赛的第一名,2008年还曾代表金坛市参加常州市的初中组女子篮球的比赛,并且获得了可喜的成绩。这对于一个农村中学来说很不易。在学校我们拥有良好的运动队,在校内和校外我们拥有一批铁杆的“篮球迷”。拥有如此良好的篮球运动的环境是我们的一大优势。当然,体育老师的正确引导是必不可少的。

2.2 充分发挥班集体的作用。

2.2.1 阳光体育活动能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要让班主任积极参与到阳光体育活动中来,首先要让班主任意识到,搞好班级阳光体育活动,不仅使学生健康发展,而且有利于文化课的学习。积极参与阳光体育活动将受益终生。有班主任参与配合的体育课学生的运动情绪会截然不同,学生锻炼的积极性明显高涨,活动效果明显增强。师生一起运动更有利于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在让体育老师省心的同时,活动效果也明显增强。当然,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成为阳光体育活动的主人。

2.2.2 阳光体育活动能为班级争得荣誉。

在我校,对于一个班级的评价是和量化评分联系在一起的。例如:对为学校和班级争得荣誉的实行量化加分,同时班级量化评分是对班主任工作评价的一个重要依据。而一个班级想获得加分,体育是一条非常重要的途径。如在校田径运动会上获得团体年级前三名可分别获得15分、10分、5分的加分。在诸如广播操比赛等一类小型比赛中年级前三名可分别获得10分、6分、4分的加分。又如本班有学生代表学校参加市一级的比赛获得个人前八名或集体前三名,可按照运动员实得分数加分。这样就大大提高了班主任的积极性。在平时组织的竞赛和训练中班主任给予大力支持,在遇到校级比赛时,班主任更是身先士卒,真正起到领头雁的作用。

2.3 多活动,多竞赛,营造氛围。

阳光体育活动的蓬勃开展和体育竞赛的促进,使学校的体育氛围逐渐浓郁。浓厚的体育气息不难影响领导,感动校长为体育进行投资,这样我们就胜利了。良好的场地环境和充足的运动器材是学生成为阳光体育活动的主人的保障。

体育竞赛要获得好的成绩,必然需要多人员的努力,更离不开体育老师的辛勤劳动。当体育竞赛获奖,你一次又一次地为学校穿上“黄马甲”时,谁又能不为之自豪和感叹呢?而“体艺2+1项目”的东风,无疑为体育的发展开了一个好头,更会令每个体育老师都为之付出更多的努力。“体艺2+1项目”的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学生成为阳光体育活动的主人,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不再是难题,中考体育也不再是一个令人沉重的话题。

群众体育活动 篇9

1 研究对象

根据研究目的和任务,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在荆州市选取了荆州区金凤广场、沙市区沙隆达广场作为问卷发放地点,在两个地点分别随机抽取150名群众进行调查。共计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85份,回收率为95%,其中有效问卷276份,有效率为96.8%。该文采用当场发放当场回收的方法,因此能够真实地反映出荆州市城区群众体育活动的现状。

2 结果与分析

2.1 荆州市城区群众体育活动现状

(1)关于居民参加体育活动的态度调查发现有38%的锻炼者是喜欢运动的,有49%的锻炼者表示比较喜欢运动,也有13%的锻炼者不喜欢运动,在抽取的样本中极少参加运动的约2%,经常参加运动的39%,不经常参加运动的59%;在参加锻炼的居民中,每次锻炼在30~60 min的人约47.5%,而锻炼30 min以下和60 min以上的居民比例相差不大,绝大多数人保持在30 min以上的锻炼时间,而且在参加锻炼的居民中超过一半的人会在空闲时间进行锻炼,坚持早上和傍晚锻炼的人也占较大比例(见图1),大部分人因为工作、学习、家庭生活等原因,没有足够的空闲时间进行体育锻炼。

(2)关于参加运动锻炼的作用排在前6位的是(见图2):强身健体;提高运动能力;娱乐消遣;调整情绪;减肥;交友。

(3)关于参加锻炼的主要活动组织形式,主要以与共同爱好者或朋友锻炼为主的自发行为约67%,个人单独比例24.2%。

(4)关于参与的运动项目,居民对体育项目的选择受到个人喜爱、场地、器材、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调查中发现,居民仍喜爱一些简单易行、投资成本低、受场地限制较少的体育项目,如跑步、散步、打乒乓球、羽毛球、篮球等。(见图3)

(5)在对居民体育活动锻炼场所选择的调查中,选择在附近学校或单位操场、社区内免费健身场地、专业健身俱乐部以及公园广场进行锻炼的人约80%。也有人在家中自行锻炼,以及街头巷尾。去收费体育场馆的人不多。群众居民参加体育活动的场所集中于大中型公共活动场所。(见图4)

(6)调查发现,居民参加体育活动每月投入资金在50元以下高达52.5%,投入50~100元的占31.5%,而投入100元以上的只占16.0%;其中投入的资金最多的是用于购买运动服装,高达59%,这包括专门的运动鞋,衣服,帽子等。居于其次的是俱乐部会费和健身器材,如球类的球拍和球,哑铃等。也有部分用于购买体育报刊杂志和体育赛事门票。

(7)关于运动损伤在调查的人群中,46%的人曾经在运动中身体受到损伤,究其原因,一是由于自身对体育锻炼中存在的问题认识不足,锻炼不当导致身体受到伤害;二是缺乏专业的指导;三是场地原因,人们在运动是得不到足够的保护,导致运动损伤。

(8)荆州市城区体育设施配备调查显示,荆州城区居民所在社区或小区部分已经有基本的体育设施,如简单的健身器材。但是很多社区的设施由于缺少专门的人员进行管理维护,设备老化损坏严重。56%居民所在社区的体育设施已经不完备,对居民体育活动的进行也有影响。

2.2

影响荆州市城区群众体育活动开展的因素主要为:天气、没时间、缺乏指导、缺乏体育场地设施、经济条件限制、个人心情等。(见图5)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根据调查结果,虽然城区群众大都具有比较好的体育意识,参与体育活动的动机正确,但在行动上落实得不够,大多数群众参加体育活动的次数和时间太少,无法发挥体育锻炼的作用,这种认识和行动脱节的现象是不利于推动群众体育工作的。如何把群众对体育活动的正确认识同自觉积极的参加体育锻炼结合起来是发展群众体育事业的关键之一。

(2)群众参与体育活动的内容不丰富,对个人来说往往只能挑选容易开展的运动项目,比如散步、跑步和骑自行车等。不少人虽然喜欢其它的运动项目,但没有相应的设施和条件。

(3)公共体育设施薄弱,特别是社区体育设施偏少,客观上影响了群众体育活动的开展。一个社区拥有篮球场就很不错了,有的社区尽管有体育活动室,但设备陈旧,数量很少,远远不能满足群众体育活动的需要。

(4)群众的体育消费水平不是很高,群众有一定的体育消费能力,但在体育消费方面的开支不是很多。群众希望体育消费之后很值得,有时候群众不知道怎样在体育方面进行消费,需要专业人士进行引导。

(5)社区有组织地开展群众体育活动还处在初始阶段,需要培养大量体育指导员作为中坚力量活动于社区居住群体的闲暇时间,积极地进行体育活动的组织与指导工作。

3.2 对荆州市群众体育活动开展提出的建议

首先,政府应该加大对免费的公共体育设施的投入,为群众提供更多的娱乐和锻炼的场所;其次,培养专门的社区体育指导员;多举办大型群众性体育活动,支持和鼓励民间团体组织更多的群众性体育活动;再次,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群众健身意识;最后,建立完善制度,鼓励周边高校场馆及设施面向群众开放,充分而合理利用资源。

参考文献

[1]董新光.论我国群众体育的特色[J].体育文化导刊,2006(3):6-8.

[2]宋和齐.社区群众体育活动点现状调查与思考[J].管理科学文摘,2008(3).

[3]张发强.中国社会体育现状调查结果报告[J].体育科学,1999(1):4-7.

[4]林显鹏.2010年中国群众体育发展趋势的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1(11):10-13.

[5]周丽珍.科学构建发展群众体育活动模式探研[J].青海社会科学,2010(4):61-63.

群众体育活动 篇10

所谓运动量, 也称“运动负荷”, 指人体在体育活动中所承受的生理、心理负荷量以及消耗的热量, 由完成练习的运动强度与持续时间以及动作的准确性和运动项目特点等因素所决定运动量的大小。

如何在体育活动中控制幼儿的运动量, 如何在同一阶段使每个幼儿的机能得到发展, 下面结合小班体育活动《乌龟春游记》进行分析。

活动目标:

1.练习两手屈膝着地爬的技能。

2.体验体育游戏的快乐, 增强不怕困难的心理品质。

活动重难点:两手屈膝着地爬的技能。

活动准备:

1.活动前佩戴好乌龟指套 (红、黄、绿三种颜色的乌龟) ;

2.《我是一只乌龟》歌曲;

3.地毯铺成一排成小桥, 桌子排成山洞。

活动过程:

1.引题

我是乌龟妈妈, 孩子们, 美丽的春天到了, 妈妈带你们去春游吧!

2.热身运动 (2分钟 运动量:小)

(1) 真开心, 我们一起跳个快乐舞吧!

(2) 幼儿随音乐模仿动作 (重点活动腿部、膝盖、手臂、手腕等部位的动作)

点评:对活动中所涉及的身体部位进行预热, 既保护身体关节的作用, 也让身体有个准备过程。

3.练习手膝着地爬 (5分钟, 运动量:稍大)

(1) 小乌龟是怎么走路的?现在, 小乌龟快爬到妈妈身边来, 我们商量一下去哪里春游呢?

(2) 幼儿讨论春游地点, 并决定一个终点站。

点评:热身运动的音乐较活泼, 而且有一定的时间和运动量, 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已经产生了一定的运动量, 适当地休息更利于之后的活动。

(3) 孩子们, 跟着妈妈出发喽 (教师带领幼儿有方向地爬行, 并观察幼儿的爬行姿势) !

(4) 我们休息一下, 快到妈妈身边来。刚才, 你们是怎么爬的?

(5) 个别幼儿示范爬的动作, 引导幼儿观察手膝爬的姿势。

(6) 小结。手膝爬的动作要点:手膝着地, 眼睛看前方, 这样的动作爬的很快又很帅气。

点评:手膝爬是项费力的运动, 应循序渐进, 爬一爬, 停一停, 恢复幼儿的体力。

(7) 用刚学到的新本领, 跟着妈妈继续出发!

4.钻山洞 (6分钟, 运动量:大)

(1) 看, 前面有几个山洞, 我们一起钻山洞。

点评:连续的爬行使运动量加大, 钻“山洞”时速度放慢, 运动量逐步下降, 使幼儿的体能逐渐恢复。

(2) 幼儿围坐在教师身边:刚才钻山洞时, 有的小乌龟顺利地钻过山洞;有的小乌龟碰到洞顶了;也有的小乌龟被山洞卡住了, 这是为什么?谁来帮帮他们?

(3) 请顺利钻过山洞和背卡住的幼儿各自示范动作, 规范幼儿手膝爬的动作:手膝着地爬, 爬时仰头向前看, 臀部不要隆起。

(4) 我们再来试试, 这次能不能顺利钻过山洞, 红乌龟钻红山洞, 黄乌龟钻黄山洞, 绿乌龟钻绿山洞 (教师适时提示动作要点) 。

点评:规范动作也是必要的, 钻“山洞”是为纠正幼儿在爬行中臀部隆起的姿势, 通过外界因素促使幼儿的手膝爬动作规范化。

5.过小桥 (5分钟, 运动量:较大)

(1) 钻过山洞, 我们继续前进。要过小桥了, 小心啊 (适时提示手膝爬的动作要领) 。

点评:再次的连续爬行消耗体力, 幼儿过“小桥”的速度适当地减弱, 运动量也相应下降, 让幼儿在缓慢的运动中调整体能。

(2) 上坡了, 慢慢爬, 下坡啦, 快快爬!这里的花儿真美、真香啊, 爬过去看一看, 闻一闻 (有力气的小乌龟可以跟紧妈妈, 没力气的小乌龟可以慢慢爬) 。

(3) 爬爬玩玩, 真开心, 哦, 我们终于到了, 休息下, 吃点东西吧!

点评:整个环节是连续的, “上坡”“下坡”“闻花香”环节都是为了调节幼儿的身体负荷量。

6.放松运动 (2分钟, 运动量:小)

太阳下山了, 我们该回家了, 放松一下, 我们慢慢回去吧!

点评:大运动量的活动结束后, 进行适当的放松运动, 使幼儿的身体逐渐“冷却”下来, 逐渐过渡到正常体态。

活动反思:

1.了解体育活动中运动量的变化趋势

《纲要》中指出:“健康领域的活动要充分尊重幼儿生长发育的规律。”运动量一般由小到大, 逐步上升, 活动结束前再逐步下降。

热身环节的《乌龟舞》运动量较小, 使幼儿的身体有个适应过程。幼儿自由爬行一段时间后, 让个别幼儿示范其动作, 目的既是引导幼儿认识正确姿势, 也让幼儿得到休息, 遵循逐步增加运动量的原则。

接着, 教师带领幼儿用学到的姿势来连续爬行, 并增加钻“山洞”项目, 运动量在之前的基础上逐步上升。“过小桥”环节中, 运动量达到巅峰, 为了让幼儿的身体有个喘息的机会, 以“上坡了, 慢慢爬, 下坡啦, 快快爬!看看花, 闻一闻”这些情节, 来调整幼儿的机能, 逐步减弱运动量, 直到放松环节。

2.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运动内容

不同年龄的幼儿在体力、动作发展上各不相同, 不同内容的运动项目所蕴含的运动量也是不同的。手膝爬适合小班幼儿, 爬行时手和腿的力量同时进行;手脚爬则适合中班幼儿, 爬行时手臂力量较大, 并伴有腿部蹬地力量, 所用力气较之手膝爬要大。如果让小班幼儿进行手脚爬, 幼儿的臂力不够容易造成错误的姿势, 而且腿部蹬地力量也不足, 达不到运动效果。

3.运用不同的活动形式、器材控制运动量

《乌龟春游记》中, 手膝爬是活动的主要内容, 为提高幼儿的兴趣, 活动以角色游戏进行, “讨论春游地点”“爬草地”“上下坡”“闻花香”并投入“山洞”“小桥”器材, 以此调整幼儿的运动量, 不至于超负荷运动。

4.根据幼儿的表现调整活动形式在运动中, 教师应时时观察幼儿的呼吸、面色、情绪、动作等变化, 以便作出判断, 随时调节运动负荷, 防止幼儿过度疲劳。《乌龟春游记》中, “交流爬行姿势”“观看钻山洞”“闻花香”等环节, 都可以观察幼儿的表现, 并根据观察结果调整下一环节的运动量。

5.安排好每一活动环节的时间

遵循运动量的变化趋势, 活动开始的热身运动和结束的放松运动, 时间都为2分钟, 动作幅度不大, 其运动量较小。中间的手膝爬练习时间为5分钟, 其中安排了两次静止的休息时间, 其运动量稍大。“钻山洞”的时间为6分钟, 但中途安排了一次静止的休息时间, 运动量较之前面大些。“过小桥”的时间为5分钟, 整个过程都在快速、慢速地运动, 其运动时间最长, 运动量也是最大。

6.自然的过渡语让不同个体各自发展

每个幼儿都是独特的个体, 每个幼儿的独特性中蕴含着他独特的成长方式和生长点。《纲要》中表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 “关注个别差异, 促进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每个活动项目的运动量不同, 每个幼儿所能承受的运动量也不同, 在体育运动中不仅要控制全面的运动量, 也要控制不同个体的运动量。小乌龟的连续爬行和各种游戏对于整体而言, “有力气的小乌龟可以跟紧妈妈, 没力气的小乌龟可以慢慢爬”, 用话语来提醒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体能作相应运动。

群众体育活动 篇11

一、体育过程的基本阶段及任务

(一)开始阶段

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用较短的时间迅速将学生组织起来,使学生身体各器官系统和机能充分调动起来,为开展活动做好充分准备。其内容主要有整队、宣布课的任务、要求和内容,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以通过精妙的语言和自身素质来吸引学生。通过课堂常规,可以强化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和体育意识,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的文明行为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准备阶段

准备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使全身各主要肌肉群、关节和韧带得到充分活动,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做好充分准备。这一任务完成得好坏,将直接影响基本阶段任务的完成,它对增进健康、增强体质、防止伤害事故、掌握体育技能和技巧有重要意义。其主要内容有队列队形练习、慢跑、徒手操或一般运动的准备活动等。在此阶段的慢跑中,可以在音乐的伴奏下进行,既陶冶学生的情操,又能增强学生的音乐感和节奏感。

(三)基本阶段

基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新内容或复习已经学过的内容,通过学习和反复复习掌握体育知识、技能和技巧,达到发展身体素质、增强体质、培养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目的。这一阶段是体育过程的主要阶段,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即初步感知、建立表象,改进和提高动作,动作的巩固和灵活运用。

1.初步感知,建立表象

这个阶段在运动生理上叫“泛化过程”。大脑皮层中的兴奋过程呈现扩散状态,使条件反射暂时联系不稳定,内抑制较差,出现泛化现象,表现为动作僵硬、不协调,缺乏控制能力,并伴随多余动作,这一阶段在认识上处于感知和表象阶段。为了克服这些现象,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通过形象、生动、简明的语言进行示范和讲解,同时要出示教学挂图,使学生了解动作的过程和要领,采取合理的方法和措施(如分解法和完整法)进行指导,及时、准确地检查和评定学生最初掌握的动作,并抓住主要环节,采取有效措施对错误动作进行纠正。

2.改进和提高动作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过程处于分化阶段。兴奋与抑制相对集中,内抑制逐步发展巩固,初步建立起动力定型,但尚不牢固,表现为能较精确地分析和完成动作,逐步消除动作的牵强、紧张、多余和错误。加深理解动作与动作、局部与整体、各动作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进一步掌握动作的细节,提高动作的协调性和节奏感,使学生能轻快、协调、正确地完成动作。

根据这些特点,首先,教师要注重对动作的示范和讲解。学生对某项动作技巧的掌握,是经历一个由不懂到懂,由不会到会,由不精到精的反复过程。要使学生牢固地掌握动作和了解动作,教师的示范和讲解起着关键的作用,动作的正确性是对示范的基本要求。其次,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善于通过多次反复练习,运用正误对比加深学生对动作的理解,促使大脑皮层兴奋、抑制过程加速分化,以便使动力定型顺利形成和不断巩固,改进和提高动作的质量。教师的讲解、示范应与组织学生反复练习结合起来,技能技巧不是一两次练习就能够掌握的,从形成动作的表象时起直到动作高度熟练时止,必须经过多次的反复练习才能掌握。

3.动作的巩固和灵活运用

这一阶段,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在时间和空间上更加集中和精确,形成了牢固的动力定型,表现在能准确、熟练、省力地完成动作,并能在各种变化的条件下,随机应变、灵活自如和轻快地加以运用。动作达到自动化程度称之为动作技巧。但至此,动作技能、技巧还应不断提高,使之更加完善。其完善程度,取决于学生的健康状况、训练水平,以及指导的质量等因素,如长期中断练习,会使自动化的动作逐渐消退。因此仍要注意反复练习,不断提高动作的自动化程度和机体的能力。

以上三个阶段,既反映了人们认识事物、掌握动作技能、逐步深化的过程,也反映了人们体质、技能不断变化和提高的过程。这三个阶段是有机联系的,它们的发展过程也是相对而言的。

(四)结束阶段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进行有效的放松活动,有组织地结束体育活动,使学生逐渐恢复到相对安静状态。在放松活动时,教师可以放一些舒缓的音乐,让学生在音乐的意境中使身体和心理得到充分的放松,并简要地进行小结。

二、有效开展体育活动

认识和掌握了体育过程的基本阶段,就可以使我们更好地加强和完成体育工作,正确地组织体育活动。在体育过程中,教师往往在对学生进行体育技能、技巧的训练中花的时间较多,并把掌握体育技能、技巧的熟练程度作为衡量完成学校体育任务的重要标志。但是掌握动作技能、技巧的目的,在于运用这些方法,通过反复练习,发展身体素质,增强体质;另一方面,动作技能、技巧的形成需要一定的体质做基础,它们之间是统一实现的。必须指出,动作技能、技巧的提高与发展身体、增强体质不是简单的必然因果关系,两者不成正比关系。

在体育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具体任务、对象的具体情况,以及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规律和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使学生把掌握体育技能、技巧和发展身体、增强体质有机结合起来,使之互相促进,以达到有效增强体质的目的。

国外新年体育活动 篇12

葡萄牙“斗牛”。葡萄牙人在过新年时, 几万人的斗牛场座无虚席。斗牛士身缚红带, 英姿飒爽, 精神抖擞, 强壮的公牛披红挂绿, 凶猛异常。人们在壮观而惊险的斗牛场里, 兴高采烈地欢度新年。

斯里兰卡“蒙眼击罐”。斯里兰卡农村, 春节期间要进行蒙眼击罐比赛。比赛前, 将几只瓦罐并排悬挂在一根绳子上。比赛者被蒙上双眼, 从10米线外向罐子方向走去, 用木棒依次击碎瓦罐, 百击百中者为优胜, 如有一棒击空则被淘汰。优胜者可得到全村人为他准备好的礼物。

泰国“赛象”。为庆贺新岁, 泰国人举行规模盛大的“赛象大会”。内容有人象拔河、跑象拾物、象跨人身、象足球赛、古代象阵表演等。其中以人象拔河, 象足球赛最精彩。

巴基斯坦“射水”。巴基斯坦在新年第一个早晨, 年轻人都带上装有红水的玩具手枪上街追逐射水欢乐向亲友拜年也要向他们射红水, 以示吉祥。

德国“爬树”。在德国一些地方, 新年黎明听到信号即开始爬树比赛, 谁先登上10米左右高的树顶, 谁就获得“新年英雄”的荣誉称号。

刚果“划鳄”。刚果每逢新年要举行“划鳄'比赛。参加比赛的鳄鱼都是经过专门训养的。谁驱赶着鳄鱼到达终点, 即取得优胜奖品。

缅甸“蛙式赛跑”。新年里, 缅甸人爱好“蛙式赛跑”游戏。参加者以蛙跳姿势跳完规定距离, 双手随跳跃前进的节奏, 轮流在身前和身后击掌。另外他们还参加“端水比赛”, 每人手端一只盛满水的碗, 以最快速度向终点走去, 谁碗中的水泼出最少而又最先到达终点谁就为优胜。

尼日利亚“游泳戏水”。尼日利亚人以游泳戏水欢度除夕之夜。当夜, 火把通明, 赞歌高亢, 人们纷纷下河游泳戏水进行比赛。

加蓬“滑沙”。加蓬在新年期间举行“滑沙”运动。运动员站在一匹马拉着的轻巧、光滑的木板上, 飞速滑行, 并做出各种惊险、优美的动作。

印度“爬杆”。印度中部勃希勒人为庆祝新年, 在游戏场中竖立一根圆滑的木杆, 杆顶上有一只装着礼品的小袋, 姑娘们手持竹竿竭力阻挠向上爬去的小伙子, 而其他小伙子则站在杆下围成一个圈, 防御姑娘们的攻击, 直到爬杆者夺得小袋而取胜为止。

上一篇:法律文秘下一篇:路基检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