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群众体育

2024-06-29

镇群众体育(通用5篇)

镇群众体育 篇1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强。乡镇群众文化工作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建的重要内容,在推动乡镇群众文化建设,丰富基层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要适应新形势下乡镇群众文化发展的要求,推动群众文化工作的创新,充分满足乡镇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关键词:新形势,乡镇群众文化,创新

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事业的逐步深入,乡镇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他们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也更加迫切。尽管乡镇文化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与新形势下广大乡镇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因此,必须高度重视乡镇群众文化工作,创新工作思路,努力推动乡镇群众文化工作健康发展。

一、新形势下乡镇群众文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文化设施相对落后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加强乡镇文化设施建设。但是,我们应该看到,还有很多地方的乡镇文化设施不能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有一些设施停留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水平,甚至还有很多地方的文化设施没有建起来。与城市相比,乡镇文化活动设施建设相对落后,没有充分发挥出在文化工作中的作用。

(二)文化队伍业务技能不足

随着乡镇群众文化活动的逐步开展,文化队伍的业务状况引起社会的关注。我们看到,很多乡镇文化工作队伍还比较缺乏,而且业务技能不足。一方面,乡镇专业文体专干人员较少,而且没有经常进行业务技能培训。另一方面,文化干部普遍存在专业知识欠缺,不利于乡镇文化活动的开展。

(三)文化活动缺乏乡土特色

由于乡镇文化设施相对简陋,专业文化工作人员缺乏,无法经常性组织开展文化活动。当前乡镇文化活动主要是放电影、节日期间的歌舞表演等,没有充分考虑到乡镇群众的需求情况,活动缺乏乡土特色,没有形成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导致乡镇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以及满意度不高。

二、新形势下推动乡镇群众文化工作创新的思路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乡镇群众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更加强烈。因此,要重视并加强乡镇群众文化工作,组织开展深受群众喜爱的文化活动,引导广大农民群众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一)加强对乡镇群众文化工作的指导

群众文化建设需要一定的科学理论来指导,要从体制机制、人才培养、政策法规等方面开展研究。首先,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通过加强对群众文化工作的领导,创新工作思路,推动乡镇群众文化活动科学发展。其次,要按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要求,把乡镇群众文化工作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结合起来,促进乡镇群众文化工作的逐步完善。最后,要以科学理论指导乡镇群众文化工作实践,推动乡镇群众文化工作健康发展。要坚持理论创新,促进乡镇群众文化工作在制度设计、活动组织、政策引导等方面不断完善,充分满足乡镇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二)加大对乡镇群众文化的专项投入

当前,由于很多地方财政投入有限,造成乡镇群众文化工作面临较大困难。因此,政府应当加大对乡镇的专项文化工作投入。首先,应当加大对乡镇文化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文化基础设施条件。在此基础上,对现有的群众文化资源进行整合,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其次,要合理提高文化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只有这样,才能吸引业务素质高、专业技能强的文化工作者到乡镇组织开展文化活动。最后,要提供充足的活动经费保障。乡镇文化活动的开展离不开一定的活动经费。要加大对乡镇群众文化活动经费的保障力度,广泛调动乡镇群众的参与积极性。

(三)大力扶持乡镇群众特色文化活动

乡镇群众文化工作的对象是广大农民群众。因此,在乡镇群众文化工作中,要结合乡镇的实际发展状况和历史文化传统,充分考虑到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情况,组织开展深受群众喜爱并体现一定历史文化传统的特色文化活动,提高广大农民参与群众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同时,要积极组织乡镇群众文化展演和文化交流活动,积极鼓励并大力扶持在挖掘乡镇文化资源的基础上由农民创作的积极向上、生动活泼的文化节目,积极打造乡镇文化品牌,不断丰富农民群众文化生活,促进乡镇文化建设的繁荣和发展,不断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四)积极支持鼓励乡镇群众文化团队开展活动

乡镇群众文化工作离不开广大农民的参与。为了做好乡镇群众文化工作,要把农村中具有一定文化艺术特长对集体文化活动有兴趣和意愿的农民组织起来,组建各类群众文化团队。实践证明,乡镇群众文化团体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力,是推动乡镇群众文化工作创新的重要基础。通过支持并鼓励乡镇群众文化团队开展活动,不仅展现出新时期农民群众的精神面貌,彰显了民俗民间文化的魅力,而且,对于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满足乡镇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等具有重要意义。随着乡镇文化活动的不断开展,群众文化团队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必将吸引更多的农民群众在闲暇时间,参与到积极向上、极具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动中来,进一步增强乡镇群众文化工作的活力。

三、结语

近年来,乡镇群众文化工作已经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也还存在明显不足。因此,必须要高度重视乡镇群众文化工作,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乡镇群众文化工作创新发展,进一步繁荣乡镇群众文化,充分满足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镇群众体育 篇2

——**镇创新老年人体育工作

**镇总人口17.6万人,总面积210平方公里,辖68个行政村、9个城市社区。现有离退休干部580人(其中镇直离退休干部105人),60岁以上的老年人2.5万人。近年来**镇老年体协在党委政府的领导关怀下,在县主管部门的具体指导下认真遵循老年体育工作方针,坚持从全镇老年体育工作的实际需求出发,以“创出特色、创出成效”为指导思想,重点抓了组织网络建设、场地设施建设和骨干队伍培训建设,把老年体育工作作为党委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不断创新老年体育活动开展形式,积极开展各种健康有益的体育活动,推动了老年体育工作的开展,丰富了全镇老年人的晚年生活,使全镇老年人老有所乐、老有所学。2008,**镇老干部活动中心被评为市级老干部活动中心,老年学校被评为老年大学市级示范学校,老干部党支部被市授予“五个好”离退休干部党支部。2009,镇党委政府被县委、县政府授予老年体育工作先进单位。

一、健全机制,为老年体育活动提供制度保证

为了老年体育工作的有序进行,让老干部、老年人感受到党的关怀,我镇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任组长的离退休干部工作领导小组,由组织、民政、财政、老干、妇联等单位通力协作,全力为我镇的老年体育工作做好服务,并先后出台了《老干部工作人员守则》、《关于组织开展老年体育活动工作的要求》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成立了老年人体育协会,制订了体协章程,每年年初都根据情况研究制定当年的工作计划,并适时进行必要的修改,以适应老年人体育工作的切实需要。

为方便管理,加强与老干部、老年人的沟通联络,镇老干办 建立了完善的老年人档案和活动台帐,对每次活动的开展情况和反馈信息进行详细记录。为加强管理,镇出台了《**镇老年人体育工作目标责任制实施办法》,并纳入年终考核。

二、加大投入,为老年人开展文体活动提供保障

为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目标,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不断加大老年人体育活动资源投入。老年人体育活动资金纳入镇财政预算,先后共投入经费200余万元,建成了高标准的老干部活动中心、老年学校、健身广场、门球场、图书阅览室,配备了配套桌椅和体育健身器材等,村级示范点已逐渐形成规模,在全镇范围50多个活动站点内建成了一大批集健身、娱乐、学习为一体的综合性、多功能老年人活动服务场所。

为了让更多的老同志从家中走出来、玩起来、乐起来,我镇老年体协、老年学校、老干部活动中心合署办公,实行三块牌子一套班子。镇离退休干部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老年体育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镇老干办还联合老年公寓、大学生村官,根据老干部的兴趣爱好,组织了多支服务队,对每次活动的全程进行跟踪服务,从而使每次活动都能有计划、有组织、有条不紊地进行。在镇党委的经费支持下,镇老年体协精心组织老年人乒乓球比赛、门球赛、象棋赛等众多的有益身心的竞技性比赛活动,去年全年组织活动46次,今年至今已组织33次各类活动,获得了老年人的高度评价。在做好各项日常工作的同时,镇老年体协积极组织老年人参与县里组织的各项赛事,为参赛队伍提供交通、饮食服务,统一配备服装等一切服务。在去年的全县老年体育运动会中,乒乓球、象棋、门球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今年全县组织的两次老年人门球赛中,我镇老年人门球队也取得了 良好的战绩。

三、创新形式,不断丰富老年人体育活动内容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形势的发展,老年人对文体活动内容、方式的需求随之也发生了变化。有的老同志已不满足日常活动,为了丰富老干部晚年生活,使活动形式多样化,我镇不断进行创新,坚持了室内活动与室外活动相结合,集中活动与分散活动相结合,友谊赛与有奖赛相结合、日常活动与大型活动相结合。不但要组织老干部、老年人们之间的体育比赛,还积极组织他们和年轻人一起活动。让双方在活动中互相感染、互相学习、互相影响。此外我们使用先进的投影设备,精心挑选健身娱乐方面的节目为老干部、老年人定期播放,使他们能够通过科学的活动方式强身健体。

近年来,镇党委下大力气为老年活动中心配备了完善的设施以及专职人员,保证活动中心每天正常开放,为老干部、老年人锻炼身体、益寿延年搭建了很好的平台。我们以“老干部工作无小事”为工作思路,为老年体育协会设置了健身操、乒乓球、太极拳等专业班,并聘请具有专业特长和热心为老年人服务的人员担任教师,带领老年人进行各种体育活动。共开展了太极拳、手球、秧歌、扇子舞、老年操、彩绸舞、花棍、花剑等十几个项目,深受老年人的欢迎。

四、以点带面,不断扩展老年体育活动开展覆盖面 我镇在不断做好镇级站点建设的同时,还根据下属社区、村的自身特点,指导并逐步建立、完善了村级示范点。现在全镇老年人活动站点已发展到了50余处、6800多人。根据“四定六有”的标准,在……社区、……社区、……社区、……社区、……社区、……社区、……社区等示范村成立了老年人活动领导小组、老年体协,设立了老年人活动中心、活动站点,并配齐了站长、辅导员,建立规章制度,制定辅导计划,完全达到了有组织、有活动、有场地、有规章、有指导的“五有”建设标准和领导好、领导班子好、队伍建设好、开展活动好、场地建设好的“五好”管理标准。

各示范村在抓好常规性活动的同时,制定活动计划和管理措施,根据老年人的不同兴趣和特长,全镇共组成了门球队39只、腰鼓队26只、秧歌队43只、合唱团22个等多个老年人团体,积极开展门球赛、象棋赛、乒乓球比赛、文艺展演、自我保健知识竞赛等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社区连续多年被上级评为老年体育工作先进单位,2009年……社区被县委、县政府授予老年体育工作先进单位。今年……社区、……社区的老年人腰鼓队、合唱团等还参加了由县里组织的“爱国歌曲大家唱”广场艺术节,他们的演出在群众中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干部、老年人的数量在逐渐增加,这对老年体育活动组织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下一步,镇党委政府将继续发扬“善于学习、勇于创新、乐于奉献”的工作精神,不断探索老年人活动新路径,拓展老年人活动新领域,及时掌握老年工作新政策,加大宣传力度,真正做到态度上尊重,思想上关心,生活上照顾,积极开展各种有益活动,努力营造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的良好氛围,推进全镇老年体育工作再上新水平。

镇群众体育 篇3

船湾镇位于湖南省醴陵市南部,毗邻井冈山,总面积69平方公里。船湾镇素有“职业服装之乡”的美誉,先后被授予“湖南省服装专业乡镇”、“湖南省百强镇”、“湖南省重点镇”、“湖南省服装产业基地”等称号。2012年被授予湖南省“特色镇”,2013年获评“中国职业服装名镇”称号,全镇服装产业总产值连续10年同比增长30%以上。

船湾职业服装产业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历经三十余载。如今,职业装的生产经营已经成为船湾的民生产业和富民产业,全镇70%多的农户靠此维生,靠此增收,靠此致富,其影响已辐射到全国。

集群产业规模逐渐成熟

目前全镇汇集了200多家标志服加工企业,规模以上企业20家,占全市规模以上服饰加工企业的86%。2013年至今,韶峰、新姿、国盛、湘卫士、盛凯翔、亚西欧、南洋等12家企业新建或改扩建了专业化、规模化厂房;率先首创引进了全自动裁剪和吊挂系统;28家服装生产厂家由个体工商户升级为个人独资企业或公司;新增生产车间3万平方米,电动缝纫机2000余台,锁边、锁扣、绣花、粘胶、定形裁剪等加工机械500余台。

政府充分发挥纺织服饰产业商会及其业务员分会的作用,实行“六统一”,即统一宣传、统一管理、统一资质、统一标准、统一价格、统一招投标。全镇服装产业从业人员稳定在10000人以上,在全国范围内拥有服饰产业营销人员2000余名,形成了产、供、销配套的一体化产业体系。

船湾镇坚持“作坊变厂房、厂房升公司、公司创品牌、品牌树龙头”的发展思路,进一步巩固标志服饰,大力发展市场服饰,力争“两条腿”跑步前进。一方面,积极引导韶峰、新姿、国盛、湘卫士等龙头企业进行科学决策,加快资本经营步伐,形成规模优势;进行资源整合,抱团发展,力争组建上市公司。另一方面,加强对服饰产业周边辅料的资源整合,拓宽服饰产业链,积极联系引进注册检测、设计机构。坚持企校联手,产学研交替,重点加强对设计、营销管理、技术三类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升服装产业人才整体素质。

集群品牌效应日益凸显

为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船湾镇目前在加快实施品牌战略。坚持“品牌做大、做大品牌”,着力培育自主原创品牌,用名牌引导市场,以市场带动产业。

全镇现有注册商标40余个,30家服装生产企业通过了ISO9001目标质量体系认证,涌现出“韶峰”、“新姿”、“帅欧”、“双双”、“亚西欧”、“国盛图形”等一批国内旗舰标志服品牌。“韶峰”服饰获评“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免检产品”、“湘派服饰十大品牌”、“湖南省著名商标”等荣誉称号;“帅欧”服饰被评为“湖南省著名商标”和“湖南省名牌产品”。

在首届湖南省服装服饰十大系列评选活动中,湖南韶峰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汪绍华荣获“湖南省服装服饰行业十大领军人物”;韶峰服饰荣获“湖南省最受消费者喜爱的十大服装服饰品牌”;韶峰、阳光蓬峰荣获“湖南省服装服饰行业十大优秀企业”;韶峰、亚西欧、阳光蓬峰、凯凯等被评为“湖南省职业装生产(出口)十大优势企业”。

优惠政策扶持产业发展

醴陵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服饰产业的发展,于今年1月配套出台了《醴陵市工业强市实施意见》和《醴陵市工业强市十条政策》。文件提出,要扶持壮大船湾服饰产业,要以获评“中国职业服装名镇”为契机,对接株洲千亿服饰产业集群,建设醴陵服饰工业园,即以船湾为重心,打造以服饰产业为支撑的集镇组团,不遗余力引导产业集群、集约、集中发展,特别是在财税、融资、土地、品牌、市场、设备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

醴陵市委、市政府鼓励企业做大做强,对新上生产性建设项目,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服务性收费实行特殊减免政策,部分收费项目实行先征后返及时全额返还,服务性收费按照原有比例的30%收取。实行企业成长机制,对达到条件的企业,按主营业务收入万分之四的标准奖励企业法人代表或在醴主要负责人。实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度新增贷款贴息政策,符合条件的,当年可获得新增贷款利息30%的贴息,最高可达20万元。支持新办企业和企业扩产,对两年内企业通过“招拍挂”取得的土地,经项目跟踪核实,投产后三年内税收达到一定标准的,在土地出让价款上给予优惠。建立项目代办、会审制度,对固定资产投资在1000万元以上的新办工业企业,项目落户和建设所有手续,按属地管理原则由所在地政府全权代办;对重大工业企业项目推行会审制度,由分管工业的副市长牵头邀请相关领导,并召集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不定期研究项目推进中存在的问题,并督促按时办理。鼓励企业争创名牌,按品牌级别不同,给予一次性奖励,最高每项可达20万元。支持企业拓展市场,对取得国内外重大节会活动特许商品生产商资格,且该产品当年新增销售收入达2000万元以上的,每新增千万元销售奖励10万元;对有自主出口权的生产企业,出口免抵退税年度增量部分的3%奖励给企业。鼓励企业上市,对完成股份制改造并完成辅导备案至证监部门正式受理发行上市申报材料的企业一次性奖励10万元;待企业成功挂牌上市后,根据首发募集金额数,且募集资金金额60%以上投入醴陵市范围内的,按照三个档次进行一次性奖励,奖励金额可达50万~150万元。扶持企业使用国内外先进设备,按级别不同,补贴比例最高可达设备总成本的9%,补贴金额最高可达50万元。

全力发挥“产镇一体”优势

船湾镇现有集镇区集中了全镇95%以上的服装加工企业,周边乡镇现有16~45岁剩余劳动力近5万人。为积极落实醴陵市委、市政府以船湾为重心,打造以服饰产业为支撑的集镇组团的指示精神,船湾镇进一步完善镇域总体规划,按照“产镇一体”理念,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建设船湾新镇区,即服装工业新园区。

规划中的新园区按“一心两带五片区”设计,即:综合服务中心、滨水景观带、滨水活力带、服饰产业生产区、配套服务区、品质新城区、居住保留区、观光农业区。它把服装企业用地、专业市场和集镇商业网点建设作为整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服饰产业生产区总面积2 42平方公里,区内采用标准厂房和大体量厂房结合布置的城市设计方式,运用单体建筑进行围合,内部形成中心绿地。

镇群众体育 篇4

与时间赛跑满足老百姓的诉求

这是剑阁县王河镇板桥村6组发生的真实一幕, 此时距6组组长宋明才给广元市市委书记罗强去信75天, 距罗书记批示“请安富同志尽快过问解决”73天, 距县农机局接到任务召开党组会议专题研究板桥村4组、6组提灌站维修改造方案、下派技术人员勘测设计71天, 距市、县农机局领导前往四川省农业厅争取项目资金68天, 距两个提灌站正式开工建设仅49天!完成试水后, 县农机局局长郑从文才松了一口气:“这次完全是在与时间赛跑, 因为板桥村老百姓要赶在5月下旬提水栽秧, 老百姓的诉求比天大嘛!”

试试才知道, 书记信箱还挺“关火”

“村上离了提灌站就没法过日子了!”板桥村会计白元文告诉笔者。该村420户1 200人口拥有土地130.1公顷 (其中水田44公顷) , 现有小型提灌站5座 (14千瓦-22千瓦之间) , 提水灌溉面积113.3公顷。这5座提灌站基本上都建于20世纪80年代初, 设备陈旧老化, 特别是4组、6组两个提灌站在2010年洪灾中被冲垮, 完全无法抽水。村民急得团团转, 都来找村委会。搞一事一议集资吧?村上一半的人没在家。向镇上、县上逐级反映, 寻求支持吧?感觉远水解不了近渴。还有两个多月就要农忙了, 大家一时还真没了主意。

2011年3月15日, 板桥村6组组长宋明才抱着试试看的想法, 通过广元市书记信箱给市委书记罗强去信反映了该村4组、6组提灌站面临的困境。罗书记知道此事后, 批示剑阁县农机局立即组织力量予以解决, 同时又要求广元市农业农机部门在资金、技术上予以支持。市、县农业农机部门迅速行动起来, 研究方案、勘测设计、争取资金、确定施工队伍、投入开工建设……短短70多天, 就将板桥村4组、6组两个提灌站改造成为新型、节能、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提灌站。宋明才感慨地说:“书记信箱还真‘关火’, 老百姓的诉求这么快就得到解决, 这就是社会主义制度好的表现啊!”

解决群众诉求才是硬道理

其实在两个提灌站的改造方案出台之前, 县上存在两种不同意见:一种意见认为, 老百姓一信访, 我们就给他解决问题, 那么不信访的老实人不就总是吃亏吗?持这种观点的同志认为, 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是首先调查清楚全县2010年“7·23”洪灾中究竟有多少提灌站被毁损, 然后再统筹解决。另一种意见认为, 目前资金缺口大, 只能先将在省上争取的提灌站维修改造专项资金用在最急需的地方, 随着国家资金投入的逐步增加, 再统筹安排解决其他提灌站的问题。

一方面是老百姓的急切期盼和领导要求尽快解决的批示, 一方面是解决此事的资金来源与缺口问题, 农机部门面临着各方压力与不同意见。一般来说省上的提灌站维修改造专项资金都是在下半年才会下拨, 且资金非常少, 解决不了大问题。一些同志建议, 干脆给领导回复:没有相关项目资金, 暂时无法解决;给群众答复:请他们耐心等待, 一旦有了资金, 就优先给他们解决。老百姓虽然不是很满意, 但也是无可奈何。这样不就没事了吗?!

镇群众体育 篇5

坚持支部引领,狠抓工作落实

赵北村党支部注重贯彻落实上级党委工作部署,一直以来将远程教育工作作为专项工作来抓,在两委班子及工作人员分工中进行专门体现,党支部书记亲自督导,明确分工,并指派专人负责,责任到人。崔淑芬同志作为直接负责人,在接管工作以来,先是在加强管理上下功夫,能够严格按照播放要求开展学习活动,并做好每次活动的详细记录。定期进行设备维护,在每次学习教育工作前提前对设备进行调试,确保活动正常开展。目前,赵北村已经整体还迁入住宝业馨苑社区,村委会办公地点也随之搬迁新址。还迁工作中大量民计民生工作井喷式增长,各项办公基础设施需要重建,尤其是各种通信网络平台需要重新搭建。面对纷繁复杂的新工作环境,崔淑芬同志把远程教育终端站点的重新搭建当做紧迫任务来抓,积极协调联系,克服种种困难,将通信网络进行优先搭建、率先开通,保障了全村党员干部群众的远程教育活动正常开展。

重视自身学习,践行工作职责

身为一名老党员老同志,始终不放松自身的理论技能的学习。自担任远程教育终端站点管理员那一天起,把自己当成远程教育工作的一名新人,面对新设备她能放低姿态,向年轻同志学习各项操作技术,每次组织学习活动前,先提前了解学习内容,把握与实际工作的结合点。建立健全学习教育活动登记制度,明确活动组织者和播放责任人,对播放内容和时间进行详细登记,对学习群体进行签到登记。她通过自身不断学习和努力,加上实际工作历练,切切实实达到了“四会”要求。

注重实践带动,深化教育成果

坚持以宣扬我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拓宽农村经济发展思路和视野为侧重点,在增强党员的党性观念和本村的科学发展能力上下工夫,根据本村实际及党员干部群众生产生活需求,组织开展了一些有针对性的远程教育学习活动。一是结合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率先占领文化阵地。根据本村不同时期特点和工作需要,有选择性地集中学习相关内容。二是结合其他日常工作,充分延伸工作触角。工作中不忘开动脑筋,拓宽思路,将远程教育工作同本村日常教育培训相结合,充分利用本村是农广校津南分校教学点的优势,将两者有机结合,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教学效果。

上一篇:六法下一篇:刑事诉讼法律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