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体育发展

2024-09-21

群众体育发展(共12篇)

群众体育发展 篇1

中国近代体育是在19世纪伴随着西方列强侵入中国而传入的,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近代体育开始了艰难的发展之路,群众体育也开始了最初的觉醒。中国近代群众体育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这一百多年时间内的群众体育。包括晚晴时期的群众体育、民国初年与北京政府时期、抗战前的南京政府时期、抗战后的南京政府时期的群众体育。

1 晚晴时期的群众体育:群众体育的萌芽(1840年—1911年)

1840—1911年是晚清政府垂死挣扎的五十年,西方文明下西方体育的血腥崛起,和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悲壮沉沦,西方体育在中国开始传入和传播。这一阶段既是中国近代社会的转型期也是以西方体育为主的中国群众体育萌芽的时期。

1840年的鸦片战争开始,《南京条约》《虎门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的签订,中国社会进入了空前黑暗时期,中国政治腐朽、经济崩溃、文化凋零,中国社会由封建社会变为半封建半殖民社会,反帝反封建、救亡图存、争取民主、独立、解放成为时代最强音。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体育在西方体育的侵蚀下,开始蹒跚起步,在“救亡图存”“强国强种“背景下的群众体育也开始最初了的觉醒。

随着西方帝国主义的入侵,西方体育也带入中国并被广泛传播。这一时期的群众体育也是在早期近代西方体育的影响下开展的。早期的在华外侨、留学生、出使人员、基督教青年会等成为传入和传播西方体育带动中国早期群众体育发展的主力军。在华外侨在中国举办赛马、赛艇、足球、篮球、网球等比赛。1951年,在上海“老公园”举行的第一次赛马大会;1902年组织成立“上海足球联合会”;1904年在上海举办“万国竞走赛”,外国华侨成为传播近代西方体育的先锋队。[1]留学学生与出使人员在国外的留学期间和出使经历,他们回国后也积极投入到体育的发展中,如留美学生詹天佑、留英学生严复等,认为中国的救亡图存也需要“血气体力之强”,表现对体育的足够重视。基督教青年会对中国近代群众体育社会传播和推广有着重要作用。建立体育组织机构、宣传和推广体育运动、组织多种层次和形式的比赛、培训体育人才和修建体育场馆,这些措施和方法对西方体育在中国的传入和传播发展及促进中国早期体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学校、社会、军队等传播途径传入中国的西方近代体育,以其新的活动形式、组织形态、价值理念冲击着中国国人,中华民族开始慢慢认识到摘掉“东亚病夫”的良方,通过体育锻炼来强身健体,强国强种成为共同的强烈愿望,群众体育开始了觉醒。

2 民国初年与北京政府时期:群众体育的初期发展(1912年—1926年)

1911年辛亥革命的胜利,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迎来了资产阶级新时代,是中国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中国人对中国近代体育开始了主动的探索,近代体育获得初步发展,中国近代群众体育也开始了初期的发展。

辛亥革命胜利,中华民国建立,孙中山、袁世凯相继任总统,在民国初年和袁世凯的北京政府时期,虽社会动荡,但仍颁布了一些有利于体育发展的政策和法令,促进了体育的发展。1919年教育部公布《教育部关于采录推广体育计划案咨》附有《推广体育计划案》,[2]介绍了出台的背景(欧战以来,世界各国鉴于国际民族之生存竞争日益险恶,无不汲汲于国民体育之增进,以充实其过来,盖时势使然也)、推广体育的必要性(国民体育未能与他国抗衡)、对社会体育的概念解释(学校军队以外一般社会之运动而言)、及提出群众体育发展的具体措施等。开始创办了一些综合性报纸和专业刊物对体育进行宣传,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申报》,在数十年的办报过程中,着力传递各种体育资讯、推介各种体育知识、刊发体育评论、倡引体育思潮和生活方式,为国内公众开启了一扇接收西方新式体育的窗口,推动了中国近现代体育事业的发展。[3]

这一时期民间的体育有了一定的发展,并组织了一些大型的比赛,如上海万国竞走、上海万国足球赛、上海万国篮球赛等比赛。群众体育的发展由体育竞赛带动,在以“强国强种”为根本、“扬眉吐气”为目标,在体育竞赛的带动下群众体育获得初期的发展。

此阶段群众体育在政府政策倾斜下和西方体育的传播的基础上开始了初期的发展。虽然覆盖面较窄,主要集中于沿海的大城市,但是应看到,群众体育在中国的初步发展已成定势,在对体育的大力宣传、社会思潮的影响,学校教育改革下群众体育必然会受到政府和社会的支持而大范围全国内开展开来。

3 抗战前的南京政府时期:群众体育的规范发展(1927年—1937年)

1927—1937年,抗日战争前南京政府时期,是中国近代经济、教育、文化相对繁盛的时期,中国近代体育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群众体育也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得到了规范的发展。

在相对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中,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不断升高,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这些为这一时期群众体育的发展奠定物质基础。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之初,为取得巩固国民党的统治地位颁布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其中就包括有关群众大众体育的法规,使之成为群众体育发展的理论依据。1929年正式颁布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针对体育的法规《国民体育法》,规定了体育实施的方案、各地体育场馆的配置(各自治之村乡镇市,必须设备公共体育场)、体育组织机构的设立与管理和学校体育等方面的规定。[4]同时颁布《国民体育实施方案》,对《国民体育法》的内容和精神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体育的组织、设施、经费等方面做了具体的措施和方法。

在颁布《国民体育法》和《国民体育实施方案》之后,南京政府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1932年2月蒋介石发起的新生活运动、1932年南京国民政府推行的民众教育馆、1932年提出的体育实验区活动。这一系列的政策和具体措施对群众体育的方方面面都做了具体规定和实际的实践。这一阶段,在南京国民政府的推动下,群众体育在参与人数、新建体育场馆、体育组织建设等都有大幅度的提高,群众体育开展的风风火火,但实际,无论是政策法规还是实施方案,在施行时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偏差,所起到的作用也有限,在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条件下是不可能收到什么实际效果的。但是经过这一系列的尝试,对于群众体育的发展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实践,中国近代社会的群众体育得到了初步的规范发展。

4 抗战后的南京政府时期:群众体育的曲折发展(1937年—1949年)

1937—1949年,八年的抗日战争,三年的内战,整个中国陷入战争状态。在这一特殊的历史时期,除国民党统治区之外还有抗日根据地、日伪统治区,各政权鼎足而立,因此除占主流地位的国民党统治区体育之外,还有抗日根据地体育、日伪统治区体育。这一时期既是近代西方体育在中国艰难发展的阶段,同时也是群众体育曲折发展的阶段。

国统区的群众体育:体育场和民教馆的建设、军队体育的开展、及群众体育宣传的方面,达到了一定的高潮。1939年9月国民党教育部陆续公布《体育场规程》《体育场工作大纲》《体育场辅导各地社会体育大纲》等文件。1939年国民党军委会政治部将十八军定为军队体育实验区,推动军队体育的发展。为宣传群众体育创办的报刊有14种。1941年9月9日国民政府公布《修订国民体育法》规定每年的9月9日为体育节。

抗日根据地的群众体育:1938年毛泽东在《论新阶段》中指出:“伟大的战争必须有伟大的抗战教育运动与之相匹配合,号召开展包括‘体育运动’在内的‘各种运动’以提高人民的民族文化与民族觉悟”。[5]因此抗日根据地的群众体育蓬勃兴起发展。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群众体育的发展,抗日根据地的群众体育活动一年四季不断,春天秋天搞球类比赛,夏天搞游泳,冬天搞滑冰。延安体育会还组织开展“10分钟运动”“万人操”活动,要求每天必须做10分钟的运动。抗日根据地群众体育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普及型,有军事体操、器械操、民间舞蹈、拳术、打球、赛跑等,参与人数众多,男女老少,不分职业、民族,群民皆参与,锻炼形式多样、经常化。

日伪统治区的群众体育:日伪统治区也开展一些群众体育活动和体育竞赛,但其根本目的不是重视体育,而是通过体育这一载体,来进行奴化教育。在日为统治区内推行所谓的“建国体操”,开展“体育周间”活动,宣传体育活动。在日伪统治区的群众体育团体中有针对青少年的“童子军”与“青少年团”宣传武士道精神的“武道会”与“武术协会”。伪满洲国还设立“体育保健协会”创办《满洲体育》和《盛京时报》对体育进行宣传。

这一阶段的群众体育不同的统治区有着不同的特点,群众体育有着浓厚的政治色彩,除抗日根据地外,国统区和日伪统治区的群众体育其目的并不是增强人民体质,而是作为宣传政治的载体,进行思想教育,虽然制定了一些法令法规,实施了具体的方案,但完全脱离了群众体育发展的轨迹。这种表层面上的群众体育的高潮是在社会动荡、格局混乱时一种畸形发展。但是也应该看到,在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下虽然这一时期的群众体育的“兴盛”并未取得很好的效果,但是对群众体育的发展做出了很多大胆的尝试,客观上也对群众体育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5 结语

抗日战争前南京国民政府时期颁布的《国民体育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体育的专门性法令,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颁布针对体育的纲领性文件,给体育的发展尤其是群众体育的发展展提供了较好的条件,尽管南京国民政府的真正意图是通过利用体育来达到其统治意图,政策贯彻实施方案有所偏差,实施效果不明显,但是还是迈出了规范体育发展的一步。群众体育的组织形式由无人组织、自由放任的状态向乡镇、体育组织机构等形式发展。群众体育的活动方式由身体劳作代替体育向以各形式运动会为依托的体育锻发展。群众体育的强国强种价值观念深入人心,国民的体育意识增强。

中国近代群众体育的发展按不同时间划分为群众体育的觉醒、初期发展、规范发展、曲折发展四个阶段。群众体育的发展始终受到政治、经济、文化、政策等的影响,在这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近代群众体育在夹缝中生存,曲折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法律制度、体育场地设施、体育组织管理等方面对新中国初期群众体育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借鉴作用,如1951年发布的《关于推行广播体操的联合通知》,掀起了广播操的热潮,这可追溯到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根据地推行的“10分钟运动”“万人操”活动。

回顾中国近代群众体育的发展历程,吸取经验,启迪今人,昭示未来。当今群众体育的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全民健身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使全民健身的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建设体育强国的群众体育成为新时代群众体育的重要任务。

摘要: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研究中国近代群众体育的发展历程。研究表明:中国近代群众体育的演进分为晚晴时期的群众体育的萌芽、民国初年与北京政府时期群众体育的初期发展、抗战前的南京政府时期群众体育的规范发展、抗战后的南京政府时期群众体育的曲折发展四个阶段。群众体育的发展始终受到外部政治、经济、文化、政策、思想等因素的影响。通过对中国近代群众体育的发展历程的描述,展示中国近代群众体育的发展历程,中国近代群众体育的发展不仅对新中国初期群众体育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也对当今群众体育的发展有着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中国近代,群众体育,发展

参考文献

[1]罗时铭.中国体育通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263-267.

[2]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3辑教育[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855.

[3]文媛.《申报》对中国近现代体育传播的影响[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3,09:24-27.

[4]成都体育学院体育史研究所,中国近代体育史资料[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88:78.

[5]中央档案军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M].第11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6:616.

群众体育发展 篇2

“联系群众、服务群众、促进发展、促进和

谐”主题活动

为动员和组织全县干部进一步转变作风,密切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省、市委群众工作领导小组要求,结合我县实际,我县从现在起到明年2月在全县群众工作站室中深入开展以“联系群众、服务群众、促进发展、促进和谐”为主题的大规模干部下基层活动。

活动分为动员部署、摸清底数、开展调研、“四访四问”、督导检查和总结成果六个阶段。要求各级各单位组织发动机关干部进村、进社区、近企事业单位,访民情,听民意,帮民富,促民和。坚持重心下移,采取座谈调研、调查问卷、个别访谈等方式,进行全面调查摸底,真正做到“四访四问”,有针对性地开展帮扶工作。

活动内容重点是解决困难、消除隐患、化解问题、促进发展。要求各级干部采取有效措施,集中为困难群众办一批实事好事。把群众工作站室作用发挥出来,最大限度地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要从源头上发现化解各类矛盾,把工作重点由事后解决转到事前排查化解上。要以“理旧案、清重案、防新案”为重点,把解决好群众反映的信访

甘肃省群众体育发展策略研究 篇3

关键词:甘肃省 群众体育 策略研究

本研究围绕体育活动服务、体育组织服务、体育场馆服务、体育信息服务、体育指导服务、体育消费为内容的甘肃省群众体育进行了现状调查,发现当前居民眼中的群众体育总体印象是:稳中有升,喜中带忧。现将甘肃省群众体育存在的问题盘点与梳理如下:

1存在的问题

1.1体育公共服务发展小幅度提升,但总体服务水平仍然偏低

调查显示,当前以体育活动服务、体育组织服务、体育场馆服务、体育信息服务、体育指导服务、体育服务消费等方面为内容的甘肃省体育公共服务发展有小幅度提升,表明政府在群众体育和公共治理方面已经付出了巨大努力,但相对于甘肃省公共需求的增长速度,群众体育的提升力度仍然较低,尤其是在将来一二十年,甘肃省的经济社会将处于“黄金发展期”与“矛盾凸现期”并存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将带动公共需求总量的持续增加,而现存的群众体育体系由于增长乏力及分配不公平将使公共需求与群众体育提供的矛盾进一步激化,因此迫切需要深化政府管理体制改革,注重其社会管理和群众体育的职能,完善基本群众体育体系,有效解决政府在管理过程中出现的越位、缺位和错位问题,建设以人为本的“服务型政府”。

1.2公众参与决策的群众体育理念相对滞后

理念的变革是一切变革的先导,建设新型群众体育体系,必须从理念层面对群众体育进行准确的理解和把握。群众体育是政府提供给全体社会成员的公共产品,以公益性、均等化为主要特征,树立以人为本、让公众参与决策的服务理念是构建服务型政府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群众体育功能的重要因素之一。

1.3农村群众体育缺位,城镇则受制于价格因素

本研究从便利性、收费合理性和内容丰富性三个角度,对甘肃省城乡的体育馆/健身场所进行了调查。数据分析表明,有相当一部分受访农村居民表示“根本找不到”锻炼场所,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农村地区体育场馆娱服务严重缺位,难以满足农村居民的精神文明需求。城镇群众体育则受到价格因素的制约。调查还表明,与内容丰富性和便利性相比,居民对收费合理性的评价水平明显较低,尤其在健身俱乐部健身、体育馆看比赛两个方面,调整收费价格,让更多的居民享受到高质量、低价格的体育服务将成为城镇政府的工作重点。

1.4混合型群众体育中价格合理性备受质疑

调查与研究表明,体育活动服务、体育组织服务、体育场馆服务、体育信息服务等混合型群众体育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作为接受服务的公众,对其服务基本上表示认可,但对其服务的价格受到了较大的质疑,亟需得到合理调整。

1.5保障性群众体育非均等化现象突出

均等化是群众体育的重要特征之一。在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期,弱势群体利益得不到保障已成为客观事实,也成为公平与公正的焦点问题。群众体育覆盖面太窄。保障型群众体育是政府群众体育体系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也是最能体现群众体育作为维系社会和谐作用的重要内容,保障型群众体育的有效和均等化供给,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保证弱势群体的生活水平和社会利益。

2对策

2.1进一步明晰责任

要使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不断加大基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力度;以基层组织建设为重点;整合资源,注重实效,多形式、多渠道开展基层全民健身活动。在推动群众体育体系建设过程中,要强调和确保“五个纳入”,即:要把群众体育纳入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各级部门目标责任制和政绩考核体系;群众体育所需经费纳入各级政府财政预算;群众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市、区(县)、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四位一体的群众体育责任分担机制,科学划分各级政府公共服务的管理权限,以法律法规形式规范各级政府的权力范围、权力运作方式、利益分配结构、责任和义务。

2.2继续推进政府职能转变

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的核心就是加快政府向市场的分权,推进群众体育市场化。群众体育均等化要求群众体育的供给主体要有很强的供给能力,目前政府是群众体育的主要供给主体,也可以说政府垄断了群众体育的供给,这是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产物。然而,政府垄断下的群众体育表现出总量不够、质量低下、供给结构失衡、差异水平大等缺陷。如今,市场经济的确立,市场已经有能力弥补政府供给的不足。政府只需制定群众体育范围与责任分工的技术标准,突出政府承担群众体育职责的主体地位,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明确不同层级政府间群众体育的职责,对市级政府、县(区)级政府、乡(镇)级政府的群众体育职责予以界定,并对各级政府履行职责的情况进行监督。

2.3不断加大投入力度

政府应继续加大财政对群众体育的投入力度,不断提高群众体育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建立群众体育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把财政投入纳入政府年度工作考核的指标体系中,作为评价地区发展水平、质量和领导干部工作政绩的重要内容,以保证投入落到实处。从甘肃省目前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来讲,要实现群众体育高水平的均等化是不现实的。但保证基本的群众体育均等化还是有可能的。前提是还要加大对群众体育的投入。对于很多交通不便、贫困、居住比较分散的农村来说,由于历史欠账太多,应优先保障农村和落后地区的基本群众体育,尤其是农村群众体育服务的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城乡之间建立群众体育资源的良性互动机制,切实解决农村基本群众体育供给不足的矛盾,破解城乡二元群众体育体系的障碍,确保农民能够享受与城市居民同质化的群众体育,逐步实现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不同群体之间的基本群众体育均衡发展。

3.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N]人民日报,2006—03一16.

[2]《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EB],南方网:http://www.southcn.com/nflr/llzhuanti/lzqh/toutiao/200610240193.htm.

[3]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上的报告(全文)[N」人民日报,2006一10一24

[4]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建议[N]人民日报,2010一10一27.

[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EB]http://tyb.njut.edu.cn/view.asp?id=615&class=917.

基金项目: 2011年度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甘肃群众体育发展创新机制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西北民族大学2012年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zyy2012005)的阶段性成果。

我国群众体育发展策略研究 篇4

一、我国群众体育事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 政府体育管理体制存在问题

现如今, 国内的体育项目发展在某种程度上严重地受到政府以及行政部门的制约和限制, 但是, 健康和谐的群众体育事业的发展需要一社会团体和个人为重点。政府对其进行干预和管理, 很容易形成体育管理的垄断, 这样就大大地降低了群众体育的服务性, 无法满足公众对于体育项目的需求。政府部门虽然也在加大对群众体育模式的发展, 但是还是比较重视竞技体育。可见, 群众体育受到政府相关体制的制约。

(二) 群众体育设施落后

长久以来, 群众体育的资金来源主要以体育彩票和数量较少的公益资金。从现如今, 我国群众体育设施的建设来看, 其落后程度较为严重, 尤其是乡镇的群众体育设施。体育馆的数量少之又少, 群众健身, 发展体育还是一个难度较大的问题。国家需要加强对群众体育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 给群众创造一个健身的平台。

(三) 个人体育消费意识淡薄

从传统的消费观念上来看, 金钱主要消费在物质上, 人们只是在得到自身温饱之后才去考虑服务性的消费, 包括体育消费。另外, 人们的收入水平还相对较低, 对于金钱和健康的关系, 人们的意识程度还不够。因此, 个人对于体育的消费观也严重地制约了群众体育的发展。

(四) 群众健身知识匮乏

参加健身是每个人所追求的目标, 但是多数的群众都不懂得建设的科学方法, 也没有专业的教练进行指导。因此, 在实际的健身中, 对于健身知识的匮乏极大地影响到了群众健身的积极性, 因此, 这也是影响群众体育发展的终于因素。

二、我国群众体育事业的发展策略

(一) 从多层面丰富群众体育锻炼设施

1. 加大投资力度, 扩大群众体育场所的建设

从传统的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的模式上来看, 主要是有国家或者是当地政府直接进行资金的投入。但是由于国家的投入力度正在逐年下降, 而且国家体育彩票的发展前景也不是非常乐观。因此, 应该实现体育建设投入的多元化。因此, 可以依靠市场经济的发展, 不断吸取社会的资金, 拓展投资渠道, 给体育投资创造良好的环境和空间。保证竞争机会的同等性。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体育建设的资金问题。加大了群众体育场所的建设, 可以为群众健身, 增强体育素质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2. 政府的体育部门应该加强对群众体育事业的重视

我国的体育行业主要以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两种模式为主, 但是纵观体育发展的历史以及现状, 国家和政府对于竞技体育的重视程度要远远高于群众体育。因此, 这也是阻碍群众体育发展的重要原因。但是从体育事业发展的综合意义上来看, 发展竞技体育也需要以群众体育为依托, 只有群众的体育意识增强了, 才能实现竞技体育的快速发展。因此, 政府部门应该以全面的眼光来看待后奥运时期的体育事业, 要尽量放下金牌的包袱, 将投入的重点放在群众体育上。

3. 加强对群众体育设施的建设力度

体育馆或者是基础的体育设施是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标志, 但是从我国对于体育馆或者是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发展的现状来看, 其数量相对较少。另外, 无论是高校还是社会的体育馆其开放的程度也明显不够, 不仅导致了资源的闲置, 同时也不利于我国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因此, 我国应该加大对体育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 依靠政府的纽带作用, 对体育资源进行有效地整理和配置, 使得体育场向全面开放, 成为公共的体育设施。进而促进群众体育事业发展的互补性和互动性。

(二) 加快发展民族传统体育, 大力弘扬民族文化

我国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文化传统, 如果我们忽视了民族传统体育, 就不可能真正地发展群众体育, 就谈不上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体育事业。积极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体育事业, 是未来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发展和国家体育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应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有利时机, 加快少数民族地区体育事业的发展, 逐步缩小少数民族地区与其他地区体育方面的差距, 促进各民族体育的共同繁荣, 提高我国体育事业的整体发展规模和水平。要积极挖掘整理民族传统体育, 要用现代体育的科学原理去整理发展民族传统体育, 要把中华民族在体育上的丰富遗产继承下来, 发扬光大;用民族传统体育的精华, 丰富我国的体育项目。

(三) 加强农村体育的基础建设

随着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小城镇建设步伐不断加快, 应采取重点推进、梯度发展的方针, 首先搞好县城镇的体育建设示范, 带动其他乡镇的体育发展;然后搞好每个县的若干中心镇的体育建设, 带动一般镇的体育发展;一般镇的体育建设达到一定规模和水平后, 再去带动新的镇、乡和村, 这样逐步扩大, 不断提高农村体育水平。应加强城镇社区, 即城镇中非农业人口居住区的“农村中的城市”这一部分体育的建设, 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

总结

要实现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转变, 必须把体育事业的发展重心转移到群众体育事业上来, 体育决策部门应以人民的根本需要和利益为出发点, 更加关注群体事业的发展, 并在政策、资金、人力、场地、组织机构等方面予以切实保障, 提高全民族的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 满足民众日益凸显的对体育休闲、娱乐、身心健康和个体全面发展的需求。

摘要: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 体育事业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尤其是在后奥运时期, 我国的群众事业的发展逐渐树立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建立健全了较为完善的群众体育发展战略, 体育项目得到了进一步开发和完善。群众体育的发展很快成为一种全民运动。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亟待解决。因此, 本文主要从群众体育发展策略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 希望能够给相关的工作人员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体育管理,体育政策,群众体育

参考文献

[1]胡科.社会精英、民间组织、政府之于群众体育运行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 2012.

[2]冯宝忠.中国迈向体育强国途径的研究[D].苏州大学, 2012.

发展预备党员群众意见 篇5

同学在政治思想上自觉地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一致,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注意学习马列主义和党的基本知识,对党的认识正确,入党动机端正。平时能够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克服缺点,在学习中发挥了带头作用。思想品德端正,团结同学,对党忠诚老实,为人正派,有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决心。

在班级中,认真负责,有较强的组织能力,乐意为同学服务,为班级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同学在学校表现很好,受到师长和同学的喜欢。她为人正直,真诚,待人坦率,热情。人际关系融洽,积极参加各项活动。他各个方面的表现已经赢得大家的好评。同志是一位思想作风正派,为人热情大方,待人诚恳真诚的同志。同志经过这些年的努力,无论从思想上、还是行动中都积极向党靠拢,具备了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国共产党党员的条件。

同志是一名立场坚定、思想正派的入党积极份子。该同志思想上和实践中均能够积极向党组织靠拢,能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我认为已经基本符合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的条件。用党章规定的标准全面衡量同学,我认为她已具备了共产党员的条件,我同意同学加入中国共产党。

二、存在问题和不足

群众体育的狂欢 篇6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中国竞技体育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成绩,但2008年末出炉的《2007年中国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现状调查公报》却清晰地表明中国“绝非体育强国”,因此,要实现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协调发展,努力推动中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

2008年7月23日,济南市成功举办了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济南站的传递活动,受到了普遍好评。济南市因此被北京奥组委誉为全国火炬传递活动最有秩序、最有特色的城市。这无疑为成功举办第十一届全运会开了个好头。

在济南成功获得第十一届全运会承办权后,山东省群众体育工作的主题转变为“全民健身与奥运全运同行”,旨在为为期4年的十一运周期开个好头。十一运周期已成为山东省体育事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面对北京奥运和十一运带来的双重历史机遇,山东省群体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进入历史新阶段。

2006年至2008年,山东省体育局投入体彩公益金6415万元,资助建设全民健身中心、健身广场等各类健身工程263个;各级财政和社会各界投入近20亿元,建设大中小型健身工程912个;山东省体育局投入体彩公益金4941万元,山东省发改委、财政厅投入1200万元作为引导资金,吸引带动地方投入6.5亿元,建设了2.17万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山东省拥有健身设施的行政村达到3.2万个。

围绕“全民健身、共享全运”主题,山东省精心组织了一系列全省联动的大型活动和小型多样的健身活动。仅2008年全省组织市级以上大型活动612项,参与群众超过200万人次。

2006-2008三年间,山东省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6万余人,总数已达到10万人,提前2年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目标。并在基层站点实施了“五个一”工程,为广大群众提供人性化科学健身指导服务。山东率先启动了首个省级国民体质健康科技服务中心建设工作,制定实施了县级国民体质监测站“全覆盖”计划,完成了80个县的建站任务。

此外,据了解,山东还将在提供完善体育公共服务、加强群众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参加承办全国大型群众体育活动、普及重点体育项目和搞好群体比赛等方面继续下功夫。今年8月8日,济南将举行全国第一个全民健身日,山东将以此活动为契机,统筹兼顾、突出重点,使之成为山东群众体育的特色品牌活动。

第十一届全运会是北京奥运会后首次举行的全国性大型综合体育盛会。2009年是全运年,也是全运周期中最重要的一年。据十一运组委会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截至目前,全省的全民健身体系建设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台阶。

全民健身“两大工程”是山东省政府与山东各市签订的责任书中的重要内容,是与十一运场馆建设同等重要的硬性任务。两大工程为“一点三线”全民健身工程和农村体育健身工程。“一点三线”,即以十一运会主会场济南市为中心;以淄博、潍坊、青岛、烟台、威海、日照为一线,组成东部沿海城市群全民健身景观线;以泰安、济宁、临沂、枣庄、莱芜为一线,组成南部历史文化名城全民健身景观线;以东营、滨州、德州、聊城、菏泽为一线,组成沿黄地区全民健身景观线。“一点三线”157个重点项目确保在今年7月底前完成。

群体工作者直接承担着火炬传递、群先表彰、群先观摩等大型活动的组织任务。7月底,火炬传递、群先表彰、全民健身优秀项目展示活动准备工作要基本就绪,十一运组委会正精心制定各项活动组织方案。

The Carnival of Mass Sports

At the 2009 directors’ meeting of the National Bureau of Sport, the promotion of mass sports was given unprecedented status. With the approval of the State Council, August 8 every year was declared as “Mass Sports Day”.

Sport is an important symbol of social development and the progress of human civilization; it is the embodiment of comprehensive national strength and the degree of social civilization. In the 2008 Beijing Olympic Games, China’s competitive sports achieved unprecedented success. However, the unannounced “2007 Investigation on the Situ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Participating in Physical Exercise” clearly showed that China was not a great power of sports. Therefore, there is need to realize the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competitive sports and mass sports, and make great effort to promote China to be the great power of sports.

群众体育发展 篇7

1、研究对象

蚌埠市群众体育发展现状。具体调查对象:蚌埠市部分群众体育开展情况, 包括:龙子湖区、蚌山区、禹会区、淮上区。

2、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文献资料研究法是根据所选课题, 进行相关文献的搜集、整理、分析、提炼, 从中发现这些文献背后隐含的规律性、本质性内涵或形成新观点和认识的研究方法。

归纳分析法:本文使用归纳分析法, 对课题相关文献进行分析, 得出一般结论。

观察法: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 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 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本文通过亲自走访一些地方, 了解蚌埠市群众体育发展的一些现状。

访谈法:本文采用此种方法, 访问了一些不同年龄层次的人群, 获得所需的信息资料。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关于我国群众体育立法方面的分析

群众体育是我国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关系到人们体质的增强、健康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改善, 是现代社会文明、健康、科学的重要标志之一。一系列法律法规中对群众体育的规定, 有利于促进群众体育的持续发展, 更有利于国民体质的改善与提高。

3.2、安徽三次国民体质监测结果与分析

安徽第三次国民体质监测结果为抽样人群的总体体质水平基保持稳定, 但三人群体质水平变化并不均衡。幼儿体质水平持续提高, 成年与老年人群体质下降。成年人、老年人的身体机能基本保持稳定, 但素质指标出现下滑, 体质水平有所降低。成年人和老年人的体质状况与2007年相比, 呈现出优秀率降低, 达标率也降低。

自第一次国民体质监测以来, 幼儿、成年、老年三人群的肥胖率持续增加, 问题突出。10年来幼儿的肥胖率几乎翻了一番, 成人男性的肥胖率也不容忽视, 老年人肥胖率也有较大幅度的增加。现在, 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食物丰富多样、快餐普及, 人们吃“油”太多。同时, 酒文化得到发展, 越来越多的人喝酒, 酒是产生高热量的饮料, 多余的能量会以脂肪的形式储存起来。人们还喜欢吃甜食、零食、高热量饮食等, 在休闲时间尤其是感到生活乏味或看电视时吃过多的零食。零食中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的成分几乎都有, 有些零食的能量还很高。在这种饮食习惯下, 人们摄入食物的总热量大于身体消耗的热量, 多余热量以脂肪的形式贮存下来。肥胖也与运动有关, 运动有助消耗脂肪, 在日常生活之中, 随着交通工具的发达, 工作的机械化, 家务量减轻等, 使得人体消耗热量的机会减少, 然而摄取的能量并未减少, 形成肥胖。

3.3、以蚌埠市群众体育发展现状为例具体分析

蚌埠市群众体育健身项目的开展情况。蚌埠市群众体育各个项目开展当中, 广场健身舞最为热门。广场舞以集体方式出现, 简单易学, 又能达到健身锻炼的效果。随着健身意识的转变、参与意识的增加和广场文化活动的广泛开展, 广场舞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不同年龄层次的人肯定, 广场舞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蚌埠地区无论是城市、乡镇还是农村地区, 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其中, 健身项目开展的热火朝天。但是, 富有蚌埠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民间体育项目还有待进一步传承和弘扬。

蚌埠市体育指导员情况。通过走访和查阅资料了解到, 目前蚌埠市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2513名, 平均20名/万, 蚌埠市社会体育指导员仍然紧缺, 大部分乡镇地区没有配备体育指导员, 健身项目带领者大多为非专业人士, 隔一段时间让他们集中学习新的套路、招式, 然后将他们所学习到的领会到的教给其他锻炼者, 使得大多数学习者依葫芦画瓢, 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不能领悟其中的精髓。体育是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 要有专业体育人员的指导和帮助, 才能保证公众参与群众体育活动的科学性。

4、结论与对策

锦州群众体育发展的协同创新研究 篇8

体育这个大系统下面包含群众体育、学校体育以及竞技体育, 他们之间也应该存在着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关系。该课题中需要协调的是锦州市群众体育、学校体育及竞技体育三方之间的权、责、利之间的关系, 使学校体育及竞技体育在完成自身目标的基础上, 能够更好地为锦州群众体育的发展提供帮助和支持。

1 学校体育与群众体育的协调

学校体育是群众体育的基础, 群众体育是学校体育的延伸。锦州市群众体育发展存在诸多问题, 这是事实, 在问题面前, 要勇敢的面对问题、分析问题, 进而找到解决群众体育发展问题的有效办法。笔者认为, 可以通过加强学下体育和群众体育的协调来解决群众体育发展的部分问题。

1.1 设施上的协调

既然锦州市群众体育健身场地设施缺乏, 而锦州市各级各类学校中又有较多的体育场地设施, 如渤海大学及辽宁理工学院内的各类体育场地设施。我们就应考虑如何利用学校场地为群众体育健身服务的问题。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可以面向社会开放, 就像很多地区的公园拆除了围墙面向所有人群开放一样, 只要合理解决好开放过程中存在的矛盾问题, 如体育教学与群众锻炼冲突的问题, 中小学校园学生的安全问题等。学校体育和群众体育在场地设施上是可以协调的。中小学可以利用早晨和黄昏及节假日等时间面向社会开放学校体育场地, 同时采取必要的会员登记制度以保障学校内的安全。高校更可以利用校内丰富的场地设施为群众健身服务, 对于像体育场、室外乒羽及篮球场等场地设施完全没必要向市民收费, 只要加强管理和监督即可。对于像游泳馆及室内乒羽网及篮排球等体育设施可以适当收取费用, 以维持场馆正常的运营。学校体育场馆面向社会开放需要锦州市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督和政策上的施压, 只有这样, 各级各类学校才能将面向社会开放体育场地设施列入日程, 学校才能真正为全民健身做出应有的帮助。

1.2 人才上的协调

学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 学生以后也终将走向社会, 他们是以后群众体育锻炼的主要群体, 他们在学校所学的体育技能不但在校可以利用, 在校外依然有效。他们有条件和有能力接受较多的体育知识, 他们中的很多已经达到了体育社会指导员的基本标准, 如体育院系的某些学生, 他们在校期间就在某些健身中心担任体育锻炼的指导工作, 比如辽宁理工学院体育系社会体育指导与服务专业的学生, 他们中的很多人都具有社会体育指导员证书, 他们中的很多人经常在健身俱乐部担任私教工作, 他们具备指导群众体育锻炼的能力和经验。群众体育锻炼中正缺少这样的人才, 那么如何让群众体育和学校体育在人才上互相协调呢。笔者认为, 可以利用学校的优越条件在校内举办各类体育活动的培训辅导工作, 免费向群众提供比较正规的专业健身培训, 一方面, 群众体育锻炼的技能有所提高, 部分群众在接受培训和锻炼后具备了社会体育指导和培训工作, 充实了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另一方面也能对学校学生起到一个实习锻炼的机会。这是双方都受益的事情, 笔者认为这种办法是可行的。另外, 学校可以经常组织学生走入社区, 进行社会实践活动, 通过彼此的交流, 一定程度上也能缓解社会体育人才缺乏的问题。

1.3 宣传上的协调

学校是群众体育宣传的一个主阵地。学生代表着时代的前言, 他们是未来群众体育锻炼的骨干力量。学校对社会体育活动的宣传方式主要通过学生间的口口传播、学校的各类宣传板块及学生使用的各类现代通讯方式, 如:微信等, 还可以通过学校和社区之间的各类比赛来达到宣传的目的。为了让群众体育锻炼能够深入到每个学生的心中, 也为了让学生了解社会体育进而能接触社会体育, 我们可以在校园中设置必要的社会体育宣传板块和平台, 通过这些宣传及活动, 广泛宣传体育健康理念, 激发学生对群众体育活动的兴趣, 当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的时候, 他们也能够成为一个个群众体育活跃分子。

1.4 政策上的协调

政策上的协调首先要求政府正确认识群众体育锻炼对于民生的重要作用, 并且在政策上给予群众体育适当的优惠政策和激励政策, 以促进锦州市的人、财、物资源向群众体育倾斜, 以此加快群众体育的发展。其次, 加强学校体育和群众体育在政策上的配合, 教育及体育主管部门应用制度或政策来要求学校体育向社会倾斜, 给予群众体育在学校内部的适度发展空间, 比如:场地设施的开放问题、学校体育活动与群众体育锻炼互动的问题等。只有这样, 各级各类学校才能主动加强与群众体育之间的联系, 最终起到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目的。

总之, 学校体育与群众体育的协调配合是体育有序发展所必须的, 二者必须相互协调, 否则将会影响锦州体育的健康发展。学校体育代表着先进理念和理论的前言, 代表着科学的运动技能和方法, 学校体育走向群众是理论联系实践的有效方式。群众体育进入学校, 借助学校体育人、财和物力上的优势, 弥补群众体育的不足, 同时促进学校体育的不断改革。

2 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的协调

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进一步深化发展, 群众体育发展越来越摆在了重要的位置上, 很多机构组织及学者都在努力探讨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的问题, 因为很久以来, 我们一直把竞技体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上, 而如今, 群众体育的发展被提上日程。当然大力发展群众体育并不等于减少对竞技体育的投入, 而是寻求二者的协调发展, 因为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都对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有突出的作用。

2.1 资金上的协调

体育事业投入含财政投入和非财政投入, 非财政投入主要包括上级补助、体育事业费 (含预算外行政事业性收费以及提取的体育彩票公益金) 、附属单位上缴收入、经营收入以及其他收入等。仅就体育彩票公益金来说2013年度国家体育总局本级体育彩票公益金的88.39%用于实施群众体育工作;11.61%用于资助竞技体育工作。2014年度国家体育总局本级体育彩票公益金的88.65%用于实施群众体育工作;11.35%用于资助竞技体育工作。

从以上两个数据来看, 尽管群众体育资金投入比例有所上浮, 但浮动比例非常小仅有0.26%。资金倾斜程度远远赶不上广大人民群众对体育的需求程度。所以各级政府及体育管理部门应进一步加大对群众体育的倾斜力度, 加大资金投入, 多渠道筹集资金, 以保证群众体育能够更快更好地发展。为了提升城市形象, 现在很多地方政府耗费巨资兴建地标性的体育场馆, 其场馆主要服务与当地的竞技体育活动, 较少用于群众体育活动, 如锦州市的滨海体育中心。如果我们能将这些资金用于群众体育场地建设和群众体育活动组织, 那将对群众体育的发展是不可估量的。因此, 我们需要在资金上不断加强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的协调。

2.2 人才上的协调

在竞技体育领域, 有很多优秀的体育人才。很多优秀的竞技体育人才退役之后隐居在城市生活的各个角落, 应充分发挥这类人才的作用, 积极主动引导他们加入到群众体育锻炼中来, 他们不但能够起到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作用, 而且具有实际的宣传带动作用。锦州市政府应经常将我市优秀的在役运动员请到群众中来, 与群众多接触, 多搞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 让他们真正为锦州群众体育的发展起引领作用。

2.3 制度上的协调

锦州市竞技体育创造优异成绩的同时, 群众体育发展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青少年体质连续多年下滑, 体育人口数量增长不快。如今, 群众体育发展的呼声不断, 相关政府应给与群众体育更多制度上的倾斜。竞技体育仍然要搞, 但要不断转向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的结合上来, 转向群众广泛参与的项目及国际化程度高的运动项目上。这样, 竞技体育才能起到带动群众体育发展的目的, 优秀运动员的竞赛表现才能起到真正的引领群众健身的作用。体育应向服务人自身这一本质上转变, 竞技体育也如此。

2.4 宣传上的协调

媒体喜欢宣传一些收视率高的体育赛事, 因为这能为他们带来较高的收益, 而某些这类体育赛事的群众锻炼基础却比较低, 比如拳击运动。这将导致媒体对群众体育锻炼的影响是比较小的。所以, 我们应该加强宣传上的协调。各级政府及体育主管部门应联合起来与各类媒体制定一些有约束力的措施, 不阻碍各类媒体对收视率高的体育赛事的宣传, 但我们可以要求各类媒体对群众基础较广泛体育赛事的宣传, 通过宣传, 提高人们对体育赛事的关注度, 从而进一步提高人们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也就是以竞技体育比赛引领群众体育健身活动。

3 结语

群众体育、学校体育、竞技体育是体育的三大基本组成部分, 其协调发展才能产生更大的效益。群众体育发展的好坏, 关系到千家万户居民的身心健康水平, 关系到锦州人们的生活质量。该研究在前期研究成果, 即锦州市群众体育存在主要主要问题的基础上, 力争从学校体育和竞技体育方面找到一条解决锦州市群众体育发展各类问题的解决办法。使学校体育、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互相配合, 协调发展, 共同为锦州市民的群众健身服务。人们相信, 随着三大体育领域的不断协调发展, 锦州市群众体育一定会呈现出一片新的景象。

参考文献

[1]朱汉义.我国财政体育投入效能实证分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15, 39 (1) :12-15.

[2]褚竹松.论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的协调发展[J].科教导刊, 2014 (10) :111.

[3]李琴.基于体育三大领域发展态势探讨中国体育发展趋势[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14, 34 (6) :53-57.

[4]阿迪亚.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群众体育相互关系的研究[J].体育研究, 2014 (6) :129.

群众体育发展 篇9

1 联动发展的内涵及机制构建

1.1 联动发展的内涵

联动一词来源于系统概念, 指系统各个要素之间围绕一定的目标相互关联并产生共同作用的过程, 目的是形成具有不同层次、结构和功能分工的综合体, 这个综合体具有1+1>2的系统综合效应。[2]所谓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联动发展, 是指国家国家体育各职能部门、社会企事业等主体以共同利益为基础, 以制度规范为保障, 共同行动, 共享优质资源, 加强优势整合、叠加, 弥补缺陷, 实现互利共赢的一种合作过程和方式。联动发展具有以下特点: (1) 融合性。联动发展打破了部门与部门, 部门内部自身封闭, 畅通相互间的信息与物质交流渠道, 增加相互间的信息对称性, 相互借力、相互融合, 相互协作, 形成开放的大系统。 (2) 一致性。体育各职能部门、社会企事业要着眼长远利益和整体价值, 围绕彼此关切的问题展开促进和推动, 形成一体化, 在行动上保持时间、步调的一致性。 (3) 共赢性。体育各职能部门、社会企事业之间根本目标一致、信息流动通畅、呈现联动主体多元化、联动渠道多样化、联动组织柔性化、联动内容丰富化, 各自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极大发挥, 各自的目标和利益得以有效实现, 形成互利共赢的良好局面。

1.2 联动机制构建

联动机制构建包括:工作机制、责任机制和利益机制。[3][4]切实可行的工作机制是推动工作高效开展的基础。建立以运动项目为单元, 由体育有关职能部门、社会企事业共同参与的组织机构, 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 研讨、制定竞技体育、群众体育一体化发展的战略规划和重大问题, 形成信息沟通畅通、高效、科学的联动决策机制。依据联席会议形成的决策, 联动组织机构迅速制定落实措施, 定期对联动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和反馈, 不断加以改进和完善。另外, 责任机制也是保障联动发展有效进行的保障。在实际联动发展中, 体育有关职能部门负有组织协调的责任, 在战略规划、宏观调控、贯彻落实中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 凸显其强大的引导力和推动力。其他相关部门发挥其业务优势, 充分利用其品牌优势、人才资源、渠道资源。为了实现一定目的, 必须明确联动主体的哪些资源, 以及以什么方式进行利用与共享, 对于联动部门拒绝或者消极履行职责、义务应该追究其责任。责任机制构建扫除联动发展的行政障碍。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之所以能够联动发展, 是由其内在的利益机制决定的。对于竞技体育而言, 群众基础夯实了, 在全社会营造了浓厚的氛围, 扩大了项目的知名度、影响力和参与度, 为项目发展储备了源源不断的后备人才, 为项目的社会化、职业化奠定群众基础。对于企事业而言, 充分挖掘竞技体育的品牌资源、人才资源, 并同时引入社会资金, 提高企事业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 为市场拓展提供有利条件。这种多赢的局面是体育部门、社会企事业在联动发展中的共同目标和价值追求, 是实现各方联动的根本利益联结点。同时, 通过法律、政策、合同等手段, 来规定、引导和激励各主体在联动中履行各自的权利与义务, 是保障各主体担负各自责任、实现共同利益的必要途径, 如果违反约定, 受到法律和经济制裁。

2 联动发展的现实需要

2.1 竞技体育对联动发展的现实需要

举国体制背景下, 很好贯彻了《奥运争光计划纲要》, 使得我国竞技体育在奥运会、单项世锦赛、世界杯国际大赛中取得辉煌成就, 尤其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夺得了金牌第一的好成绩。在成绩背后, 也引发学者对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理性思考, 存在一些隐忧。一是, 竞技体育发展不协调。竞技体育发展水平与规模, 超越了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竞技体育发展一枝独秀, 它与群众体育、学校体育、体育产业等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二是, 金牌含金量有待进一步提高。我们的夺金点主要集中在西方社会职业化程度比较低的项目, 如举重、跳水、乒乓球、羽毛球、体操等。而在一些符合西方社会价值观的、世界普及度、认可度高的项目却缺乏较强的竞争力, 例如、足球、篮球、田径、游泳等。一些国际影响力大、职业化程度高的顶级体育项目, 例如职业拳击、F1、高尔夫、网球等, 除女子网球、女子高尔夫外, 其他项目鲜有中国运动员的身影。

竞技体育只注重金牌的数量而非金牌的质量的粗放式发展必须得到改观。三是, 赛事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省运会、全运会、亚运会、奥运会, 金牌的获得与背后的投入曾一度引发舆论热议, 竞技体育部门只对金牌负责, 而对成绩获得投入与成本漠不关心, 使得竞技体育的效益有很大的提高空间, 如何将竞技体育的溢出效应主动转化为群众体育、学校体育、体育产业发展的契机和动力有待理论与实践研究。竞技体育激发群众体育开展的热情有成功的范例,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 随着容国团夺得第25届世乒赛男单桂冠, 成为新中国第一个世界冠军, 从在神州大地掀起“乒乓热”。八十年代, 女排夺得世界冠军, 掀起的“排球热”。人们谈球、看比赛、走进球场成为当时的时尚, 成为不能磨灭的美好记忆。文献对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学校体育、体育产业的关系研究比较多, 而对竞技体育为什么能够激发群众的参与热情, 以及如何使竞技体育的溢出效益最大化缺少有研究。

我国承办国际大型综合性、单项赛事和区域赛事非常多, 国内的赛事资源也非常丰富, 一些项目的职业联赛也逐渐成熟。如何提高赛事经济效益, 同时提高社会效益成为赛事主办方和承办方亟需破解的课题, 尤其实在建设体育强国中将竞技体育正外部性如何促进群众体育发展成为研究重点。脱离了群众基础的竞技体育的发展模式注定了高成本、低效益, 不可持续。竞技体育来源于群众体育, 又必须回馈群众体育。体育行政部门、社会力量联动发展是破解目前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发展问题的金钥匙。

2.2 群众体育对联动发展的现实需要

群众体育包括群众体育活动和群众体育赛事, 群众体育赛事推动群众体育活动的开展。依据主办单位, 把群众体育赛事分为:一是国家和地方体育行政部门主办和承办的赛事, 这类赛事既有综合性也有单项性赛事, 既有全国性的也有区域性和地方性的赛事。二是非体育行政部门主办和承办的赛事, 这类赛事有企事业单位的职工运动会和学校体育运动会;有企业为了提升知名度, 塑造品牌, 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而主办的商业广告性质的比赛, 比如“肯德基全国青少年三人篮球冠军挑战赛”;也有事业单位主办的体育赛事, 如媒体为了提高收视率和点击率而举办的体育赛事, 譬如, 中央电视台主办的乒乓球、羽毛球“谁是球王”民间争霸赛, 也有旅游部门主办的赛事, 譬如, 黄山国际登山赛;有体育社团和业余体育俱乐部主办的赛事。在计划经济体制下, 国家体育行政部门垄断了群众体育, 把群众体育的管、办集于一身。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 群众对体育需求的多样化与迫切性, 体育行政部门面临工作任务重、财政拨款不足、组织力量有限的窘境。原有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能适应群众体育的新形势。管办分离的群众体育管理体制改革, 让体育行政部门回归通过政策制定实施宏观调控、监督、指导的职责, 企事业单位在国家法律与制度允许范围内积极参与群众体育的运作。群众体育的社会化、市场化发展方向, 必须吸纳社会资源而非单一的行政力量发展群众体育。群众体育必须将康体、休闲、竞技、娱乐融为一体, 最大限度扩大赛事的功能, 为此, 必须将竞技、娱乐、休闲部门的优质资源整合, 扩大赛事的知名度。

3 联动发展案例分析

3.1“谁是球王”民间争霸赛

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 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指示精神, 2013年, 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和中国乒乓球协会主办, 中视体育娱乐有限公司以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乒乓球协会联合承办“谁是球王”中国乒乓球民间争霸赛。2014年, 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和中国羽毛球协会主办, 中视体育娱乐有限公司以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羽毛球协会联合承办“谁是球王”中国羽毛球球民间争霸赛。2015年计划举办“谁是球王”中国足球球民间争霸赛, 央视意欲将这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国大型娱乐竞技参与类节目成品牌赛事。此类节目给央视很高的收视率和广告收入, 更重要的是接地气, 反映群众健身的诉求, 契合时代精神, 产生社会效益。央视强大的媒体资源和品牌效应, 使得赛事的推广顺畅, 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的主管部门是国家体育项目协会和地方项目协会, 体育明星资源、专业赛事举办经验和人力资源。央视除了保证收视率和广告收入外, 也是践行党中央的决定, 承担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体育主管部门也需要将竞技体育的辉煌成绩转化为群众体育的发展广度与深度的动力。竞技体育主管部门是国家和省市乒乓球协会、乒乓球运动管理中心在海选阶段提供业务指导、比赛裁判派遣、赛制安排等, 具体参与海选的推荐和选拔。在大区赛和总决赛阶段, 在现场及时解决问题, 确保比赛在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下顺利举行。另外, 中国乒乓球协会有着丰富的赛事资源。其中, 中国乒乓球会员联赛是乒乓球爱好者喜闻乐见的赛事, 并有成功的管理团队,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可以作为“谁是球王”海选比赛。或者把“谁是球王”--中国乒乓球民间争霸赛作为参加国际赛事的选拔赛, 因为乒乓球雄厚的基础和高超的技战术水平在国际赛场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以提升此赛事的品牌价值。节目组还邀请了乒乓球名将如郭跃华、施之皓、刘国梁和孔令辉等参与指导。节目组在决赛场上安排了让这些民间高手挑战世界顶尖高手, 如女单冠军吕维挑战刘诗雯、男单冠军李海翔挑战王励勤, 这种重在表演的明星挑战赛, 聚焦了人们的眼球, 明星效应。从内容到形式, 将竞技体育、娱乐休闲、大众体育、市场化运作完美统一是电视节目和体育的发展方向。

3.2 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

青海省人民政府、国家体育总局、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及特邀甘肃、宁夏二省区共同主办, 中国自行车运动协会、中央电视台体育中心、青海省体育局、甘肃省体育局、宁夏自治区体育局承办的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 打造具有知识产权民族体育品牌。体育总局的竞技资源与各地政府资源和媒体优势紧密结合, 形成区域联动, 扩大赛事的影响力, 塑造品牌。赛事组委会一直在推广赛事, 为了扩大赛事影响, 将赛事与社会体育紧密结合, 组委会2011举办了斯柯达“4+2健康骑行”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业余挑战赛, 举办2013年环青海湖国际大学生公路自行车邀请赛。在这个联动发展案例中, 联动的主体是地方政府, 国家和地方体育部门, 中央电视台, 联动的形式有部门联动和区域联动。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经过十余年的拓展, 已经具有很高的品牌效益, 联动发展将这一竞技赛事的品牌资源、技术资源、场地物质资源、媒体资源很好转化为群众体育发展的推动力。群众体育的开展也会扩大这一赛事尤其是“自行车迷”对赛事的关注与参与, 从而进一步提高赛事的知名度。

4 联动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4.1 联动层次深入化

联动发展需要深化联动层次。一些群众基础好、竞技成绩突出的项目, 如乒乓球, 羽毛球等, 和一些新兴、时尚的项目, 如啦啦操等, 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应该实现更为深层次的联动发展, 将这些项目的后备人才培养、训练、比赛完全放在学校和社会企事业, 专业体制的教练员转岗到学校和社会企业, 建立全国学生联赛, 由学生队和职业队代表国家参加国际各级别比赛。

4.2 联动内容丰富化

启动联动发展时, 首先要对项目的特点、发展状况、运动水平、群众基础、社会影响力等进行分析, 然后确定联动发展的主体, 分析主体的资源优势、利益诉求等, 来确定联动发展的内容和形式。竞技体育的拥有丰富的资源:顽强拼搏, 永不服输的体育精神;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精神;公平、公正的体育道德;具有人格魅力、励志的榜样运动员;丰富的赛事资源;体育场馆;拥有专业技能的人才资源等等精神层面和物质层面的优势资源, 这些都是群众体育发展所需要的精神支持, 物质基础和技术保证。联动发展不是单一资源的畅通, 而是尽可能丰富的资源共享。应该形成多种联动形式并存:专业竞技体育+相关政府部门+社会企业+媒体;职业竞技体育+相关政府部门+社会企业+媒体;区域联动等形式。

摘要:为实现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梦想,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如何将竞技体育的优质资源主动转化为群众体育发展的推动力进行研究。研究对提高竞技体育的社会效益, 构建我国竞技体育、群众体育联动发展新模式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关键词:竞技体育,群众体育,联动

参考文献

[1]刘新华.我国群众体育由大到强的战略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 2010 (1) .

[2]现代汉语词典.

[3]李小建, 李国平, 曾刚, 覃成林, 林炳耀, 张文忠.经济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229.

[4]励立庆, 王志军.大学生就业联动机制研究[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2) .

[5]亓旭岩, 焦兴凯.浅谈执行协调联动机制的构建[J].法学杂志, 2009 (6) .

[6]任海.论大众体育与高水平竞技运动的相互关系[J].体育文化导刊, 2005 (3) :11.

[7]裴立新.从“普及提高”到“相对独立”再到“相互取予”---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关系的研究[J].体育与科学, 2008 (1) .

[8]张婧.上海体育赛事缺乏主动与城市旅游结合的意识[N].东方早报, 2014-3-31.

群众文化发展探讨 篇10

一、群众文化的重要作用

1、群众文化在构建和谐精神方面的重要作用。

和谐社会的构建, 以和谐精神的构建为基础和先导。我们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考, 要防止两个视角的偏颇:一是只着眼于现实的具体操作, 用日常的具体目标代替战略思想, 缺少大视野;二是只着眼于道义文化理解, 用单一的愿望代替现实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思考, 容易走向空洞与随意。因此, 我们不仅要从经济、政治、社会发展角度去理解和谐社会的内涵, 更要关注和谐社会的文化内涵与和谐精神。从这个意义上说, 和谐社会首先就是精神和谐与文化和谐。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 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 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 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 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2、群众文化发展是与专业文化的互补结合。

在形式多样化发展的专业化演出活动以及各类专业演艺群体逐步成熟的同时, 积极有效地引导非专业化的群众文化是适应不同层次不同时期社会发展的需要。首先, 一定程度上对群众文化的积累可以滋生出大量精彩的专业文化形式;其次, 专业文化的成熟发展又会进一步促进群众文化的发展;最后, 群众文化与专业文化在人才的共享上也起到了互补的功效。对于任何的文化形式来说, 人才是最为关键的要素, 群众文化的创新发展为专业文化的发展培养了大批的人才, 二者在人才资源上达到了共享与互补。

3、群众文化建设在生态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群众文化建设在生态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是通过增强人们的生态意识、树立人们的生态道德、完善生态文化建设设施和培养生态文化队伍实现的。首先, 可以强化人们的生态意识, 推进人与自然和谐重要价值观的树立和传播;其次, 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态道德水准, 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生态道德教育是生态文化建设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生态的破坏、环境的污染、经济发展中的透支等现象, 并非完全出自科学上的无知或技术上的缺失, 而与人们的道德水平直接相关。生态道德教育, 包括生态道德意识教育、生态道德规范教育和生态道德素质教育等方面。群众文化建设在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 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提高群众的道德修养, 特别是提高生态道德水准。在各种群众文化活动中使人拥有保护自然的道德意识、道德情感、道德知识与道德习惯, 自觉养成遵循保护生态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群众文化建设的特点, 使它更容易把群众的行为、思想和情感统一到生态建设中来, 把生态发展目标转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二、群众文化发展的途径

1、群众文化发展需要优秀的人才资源。

与任何其他文化形式一样, 群众文化的创新发展也离不开丰富的人力资源, 人才的推动直接影响到群众文化活动的水平与质量。随着群众文化的不断发展以及大家对群众文化的重视与审美能力的提高, 对各类高水准的群众文化活动的需求也摆在了突出位置。各个地区纷纷采用从外面引进优秀人才与地区内部培养相结合的办法来提高群众文化人才的艺术素养与人文素养。通过专业人士的指导与培训提高整体从业人员的素质。通过搭建社区文化艺术人才交流平台, 建立社区文化指导人才数据库的模式形成社区文化指导员的选拔、培训、派送和日常管理服务平台。只有拥有了源源不断的人才资源才能使得群众文化的发展更具生命力、群众文化的表现形式更具多样化、艺术吸引力才能更加显著。

2、树立“服务”的理念, 推动群众文化发展。

群众文化工作是公益性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由政府主导, 为社会、为公众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群众文化工作的公益性事业的特性, 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 一定要牢固地树立“服务”的理念。做群众文化工作, 就是作为群众为社会服务的工作, 应当把保障群众享受文化的基本权利, 为公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文化服务作为第一位的任务。

3、广泛普及, 夯实提高整体水平的基础。

群众文化, 顾名思义是群众广泛参与的文化, 它的整体水平不仅体现在质的高度, 而且体现在量的广度。一个地区, 如果仅是少数人偶尔搞搞活动, 那么, 纵然技艺出类拔萃, 活动惊世骇俗, 也不能表示这一地区的群众文化整体水平很高, 局部不等于全部, 个别不代表整体, 这是人人皆知的道理。从某种意义上说, 群众文化的普及程度, 也是其整体水平的具体体现。通俗易懂的艺术, 为普通百姓喜闻乐见, 是群众文化普及的重要内容, 虽在某些人眼中难登大雅之堂, 却在普及的内涵中蕴藏着提高的萌芽。量变到质变的规律, 促进着“下里巴人”的升华, 众多特色文化的艳丽香花, 无不植于广泛普及的根。

4、大力培育主导产业, 实现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

要以重大项目为支撑, 以主导产业为龙头, 搞好文化产业的发展规划, 理清文化产业发展思路, 调整文化产业布局。目前, 要突出发展广播影视业、新闻出版业、文化娱乐业、体育服务业、文化旅游业五大产业, 力争使五大产业的年均收入有较大增长。

5、坚持繁荣与管理并重, 加强文化市场体系建设。

应一手抓社会效益, 一手抓经济效益, 并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 把文化发展的着力点放在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要引导文化工作者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 为人民奉献更多无愧于时代的精神文化产品;引导文化单位和企业提供群众欢迎、健康向上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要积极营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 逐步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文化市场体系。要加大执法监管力度, 规范执法行为, 坚决打击一切扰乱文化市场秩序的违法和不正当行为, 优化、净化、美化文化市场环境。

6、以人为本, 突出活动特色。

要坚持群众性, 使活动符合群众的“口味”, 满足群众的需要, 以提高群众的参与度, 扩大参与面。一是活动开展要面向社会、面向群众, 要在群众文化活动中融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二是把群众文化活动与增长知识、增长才干、提高技能结合起来, 与构建和谐社会结合起来, 与增强法制意识、维权意识以及维权能力结合起来;三是把文化娱乐、休闲健身、环境美化、思想教育、科技普及、艺术培训、网络咨询等内容, 融入企业文化、村镇文化、校园文化、老年文化、少儿文化、家庭文化、文化大院等文化建设之中。让人民群众通过活动有收获、有提高, 并逐步使参与各类活动内化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要以多种多样的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为载体, 开展群众文化活动, 增强活动的吸引力。一是采取歌舞音乐、说唱弹奏、琴棋书画、体育竞技等形式, 大力开展常规性群众文化活动;二是充分利用现有文化、体育设施。坚持面向群众、服务群众, 废除那些过时的规定, 降低使用这些设施的门槛, 让人民群众进得去、进得起;三是鼓励群文工作者深入基层, 送文化下乡, 杜绝“热在上面、闲在中间、冷在下面”的现象。

摘要:群众文化既是整个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又属于社会文化范畴。而作为社会文化, 群众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浅议群众文化发展 篇11

关键词:群众文化;发展;意义;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9-00-02

一、发展群众文化的目的

实现小康目标是社会主义新形势下的新任务,各项事业需要共同发展,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作为公益性文化事业的群众文化事业,需要建立适应实现小康目标的新体制,建立一整套良性循环运行的新机制,开拓新的发展思路,与经济和谐并举发展。群众文化事业作为国家公益性社会文化事业,具有大众性、广泛性 、区域性、基层性、流动性、特色性等特点,在社会文化发展中具有龙头、导向和示范作用,对于规范社会主义文化市场的方向、促进三个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作用,是和谐社会发展的精神依托。

二、群众文化管理工作现状分析

我国的群众文化管理工作已经开展了许多个年头,在积极的群众文化管理工作有序开展的过程中,也为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例如大幅度提升了基层群众的道德意识、社会主义和谐发展意识、学习意识等等,但是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仍然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我们加大工作力度来研究分析和讨论。

(一)群众主体意识较差。群众文化管理工作,其管理的对象是以人民群众作为主体开展的各项文化体育活动。所以不论是从开展的具体活动而言,还是从管理工作来说,群众都应该作为主体加以重视。但是从目前我国许多地区的群众文化活动来看,群众的主体地位尚未得到有效确立,地方领导、基层管理人员举着群众文化活动的旗号却并未给予基层群众更多的自主权和主动权。许多地区的群众文化工作带有非常浓厚的政治色彩,她们所开展的群众文化活动也多以宣传教育为主,基层群众往往处于被动受教育的地位上,而且在宣传教育过程中也不重视具体方法的改进,从而难以激起基层群众的参与热情,因此让群众文化工作变成了走过场的形式主义任务。无法真正被基层群众所欢迎和响应,难以真正满足基层群众对文化的实际需求。

(二)不重视内在差异。各地的群众文化管理工作虽然从根本目的上来看都是一样的,都是为了宣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提升基层群众的总体素质,推动我国精神文明建设大发展。但是凡事涉及到具体群众的工作,必然有其地区性差异,这在群众文化活动开展过程中体现更为明显。例如南方、北方的群众所喜爱的日常娱乐活动都大不相同。但是由于群众文化管理工作队伍的素质不高,认识狭窄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原因,造成在群众文化管理工作方面沒有很好的体现出这一差异性,从而造成大江南北千篇一律的现象,这样一来,文化管理工作将难以真正的与基层群众的实际生活进行紧密结合,将难以有效提升基层群众的具体知识和各项技能,甚至会让基层群众疲于应付而心生反感,大大背离了群众文化管理工作的初衷。

(三)不重视管理手段提升。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群众文化管理工作绝大部分的时间都是由管理者、组织者上山下乡、走街串巷完成的,或者进行人员组织,开展一些集体活动,例如歌咏比赛、舞蹈比赛、绘画比赛、讲演教学等。但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随着基层群众日常生活条件的不断提升,如果还是采用传统管理手段进行活动的组织与管理,将难以提升基层群众持续参与的热情,尤其是对于生活于数字时代的青年一代来说,老套的文体活动无法记起他们的兴趣,甚至出现避之不及的现象,久而久之,群众文化工作将难以有效巩固自身的群众基础,无法发挥实际作用。

(四)不重视正确引导。前文提到有些地区的群众文化管理工作过于脱离基层群众实际需求,因此有些地方为了刺激基层群众的参与热情而放任一些低级趣味的三俗活动混迹其中,例如过多的开设棋牌室、游戏室等场所而不加以严格管理。从而滋生出许多违法乱纪问题。这种群众文化活动虽然激起了基层群众的兴趣,但却与开展群众文化工作的初衷背道而驰,甚至让当地的文化建设工作陷入了新的困境。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管理者、组织者的责任心缺失,另一方面也是由于管理队伍的素质较低,难以在激发群众兴趣和正确引导群众之间取得平衡,总之,不管是出于何种原因,这种无法进行正确引导的群众文化管理现状都会给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造成非常恶劣的消极影响,必须大力改进。

三、开展群众文化的有效途径

(一)发展通俗文化事业。首先彻底改革群众文化工作的旧模式、旧体制。其次,要注意培养自己的人才,培养自己的通俗创作群体和表演人才。应当创造条件让群众文化工作者到通俗文化最为发达的地区学习经验,以提升群众文化工作者的整体水平。另外,加大投入,逐步完善和应用现代化的音响设备、器乐设备也是发展通俗文化所不能缺少的,因为通俗的现代艺术离不开这些物质设备。

(二)发展城市广场文化。建设广场文化,必须注意以下三个要素。首先,广场文化要避免政治、经济色彩过浓,避免过于功利性。广场文化应该有利于减轻人们日常劳作的疲劳和压力,使人们精神享受的愉悦的生活方式。其次,市场文化要考虑大多数人的审美心理和经济承受能力。虽然我们城市居民的收入有所上涨,物质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但文化娱乐消费支出的比例仍然比较低,因此,必须考虑人们的经济承受能力。再次,要具有导向性和激励性,广场文化应当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宗旨,弘扬时代的主旋律,必须铲除那些低级趣味与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相背离的腐朽的和落后的精神垃圾。

(三)拓展群众文化的发展空间。群众文化不能拘泥于任何一个环境和方式,而应该开展多种形式,利用多种空间。如目前流行的企业文化、校园文化、街头文化、商业文化、老年文化、青少年文化等,都是新时期群众文化的发展空间,如果这些空间利用好了,那么群众文化工作就能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

四、结束语

在社会化运作中,实现文化资源的共享、共建,是发展群众文化新的潜在力量。争取民间文艺社团、专业文艺团体、社会机构的广泛参与,吸收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参与到群众文化事业中来。文化专业队是社会参与方式中的重要人力资源。政府要对文化专业队实施活动进行指导与监控的管理。公益性文化事业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也是发展群众文化的平台,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同时,需要社会各界从人力资源、物质资源、舆论导向等方面积极配合,利于政府的调控作用与社会力量、社会文化资源、群众文化消费等方面进行整合, 同时应鼓励社会机构和其他资金投入群众文化事业,最终形成全社会自觉支持群众文化事业。

参考文献:

[1]李正干.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搞好基层群众文化[J].大舞台,2010,(01)

[2]刘娟.农村文化建设中的政府职能研究[J].法制与社会,2009,(31)

[3]钟庆文.搞好群众文化工作的几点思考[J].黄河之声,2010,(04)

群众体育发展 篇12

1 体育现代化进程中群众体育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995年6月,为更广泛地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国务院发布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纲要》的实施极大的推动了群众体育事业的发展。而进入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以来,我国社会正经历一场全所未有现代化变革,尤其人民的生活方式的变革剧烈而深刻,而群众体育在繁荣发展的同时,也遇到了“瓶颈”问题。

当前,群众体育事业发展的最大瓶颈问题是公共体育设施资源没能得到很好的整合,进而导致了政府供给的公共体育设施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这是人民群众反映的最为突出的问题,特别是农村及欠发达地区的小城市,公共体育资源供给欠缺尤为严重。二是政府部门没能很好的研判现代化进程中人民群众旺盛的健身需求,体育事业经费投入不足,群众体育开展过程中经常出现因投入不足问题导致的计划无法实施。三是学校体育场馆资源占到社会总场馆资源的60%以上,但这部分体育设施,没有很好的向群众开放,导致了资源的浪费性闲置。四是社会体育指导员总量不足,社会认可度低,没能发挥其应具有的作用。当前,这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严重影响和制约着群众体育事业的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2 体育现代化进程中群众体育发展的路径

2.1 要努力在“融入”和“纳入”上做文章

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而群众体育作为全面健身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了群众体育工作只有积极融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融入体育现代化的大局,利用时代对群众体育事业发展的空前需求,在为现代化建设大局服务的过程中,乘势而上,求得发展。群众体育是关系13亿人民体质健康的事业。这就要求发展群众体育可以而且应当纳入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体系、纳入政府业绩考核;体育事业经费,基本建设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和基本建设投资计划、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纳入城市建设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总之,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寻找一切有利于发展的机会,发展壮大群众体育事业。

2.2 积极开放教育系统体育设施,缓解群众体育设施不足的矛盾

2014年《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公报》显示:教育系统体育设施占全国体育设施面积的近60%,但向社会开放率却不足30%。教育系统体育设施是群众身边最佳体育资源,开放教育系统体育设施是缓解公共体育设施不足矛盾的最快捷、最经济、最有效的途径。因此,要进行国家层次的关于开放国有体育设施的立法。抓紧与教育部门共同提出开放要求及支撑开放的配套措施。设立专项资金对开放体育设施的学校进行补贴。打破学校、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体育设施部门所有制,推进国有体育设施管理体制的深入改革[3]。

2.3 注重体育设施的合理规划和高效利用,为民众运动健身提供方便

体育场地设施是大众体育组织建设和开展体育活动不可缺少的条件和物质基础。体育场地设施在规划、建设时应考虑到整个生命周期的成本,即既考虑最初的投资资本,又顾及未来的运营维护费用,实事求是地确定规模和种类。而过去一段时间,我国一些地方曾兴起建造大型体育场馆的热潮,但社区体育场馆建设却显得滞后。这就造成了老百姓需要运动健身的场所,而运营成本较高的豪华体育场馆收费也较高,普通民众用不起的尴尬现象。因此,在场馆兴建、运营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建议各地在投资兴建体育设施前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根据实际需要确定体育设施的数量、布局和规模,使用节能设备,降低运营成本,切实提高体育场馆的利用率,方便群众就近运动健身。

3 体育现代化进程中促进群众体育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走过60多年历程的新中国体育,已攀上了竞技体育的高峰,正努力开拓全民健身的“蓝海”,未来的发力点何在?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格局中,在体育现代化的进程中,全民健身群众体育,该如何定位自己的坐标,呼应时代的潮流?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3.1 全民健身群众体育需要“举国体制”

1952年,毛泽东为新中国体育工作题写了“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12个大字。这句话定义了体育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扮演的角色:全民性、健身性。直至近30多年来,全民健身群众体育的重要性被竞技体育所代替,为获金牌竞技体育不惜采用“举国体制”方式。近年来,我国国民体质堪忧,我国现在将近一半的人口,处于亚健康的状态,慢性病的人口达到10.5亿,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患者在我国已经超过1.9亿。我们每年仅用于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治疗费用就已经达到了一万亿人民币。国民体质健康问题已经成为一种严重的社会问题。1995年全民健身规划纲要已经提出:全民健身事业是一个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宏伟的事业。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进一步简政放权,并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足见全民健身群众体育的战略地位。但在体育现代化的进程中,群众到哪里去健身呢?漫步城市,几乎每个小区都见缝插针散布着一些小型健身器材,但对全民健身作用有限。一些城市要求学校等运动场地对外开放,可是谁来承担水费、电费和器材损耗费用?全民健身群众体育具有一定公益性,不可能完全市场化,公共财政要有更多的投入。因此,群众体育需要顶层设计,需要“政府更多购买服务”,更需要有像竞技体育一样的“举国体制”来保障。用“举国体制”来牵引全民健身群众体育的发展、提高国民体质健康水平。

3.2 群众体育需要政府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与保障

2014年8月8日是我国第六个“全民健身日”。而关于全民健身群众体育的话题早已成为了网络和媒体关注的热点。随着群众健身意识的增强,参加体育锻炼、享受运动乐趣正成逐步成为人们的主动选择。但同时,全民健身群众体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健身设施的就近提供、体育场馆的公益开放、健身指导的科学专业等,无不影响着人们的健身意愿。如何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这也日渐成为一个普遍的社会难题。发展全民健身事业,让全民共享国家体育发展的成果,是构建体育强国的基石。因此作为目前推动全民健身群众事业发展的“主引擎”,各级政府应该紧跟社会脚步,增强体育公共服务意识,用实实在在的行动,为全民健身群众体育提供完善服务和保障[4]。只有这样,我国从体育大国到体育强国的转变进程才能更加顺畅。

参考文献

[1]陈秀娟.我国群众体育的性质与供给机制研究[J].体育科学,2009,29(1):85-91.

[2]迎接“兴产业促消费”的春天[NB/OL].http://sports.people.com.cn/n/2014/1021/c22155-257056.html.2014-10-21.

[3]体育总局印发“十一五”群众体育事业发展规划[NB/OL].http://www.gov.cn/gzdt/2006-07/27/content_346962.htm.2006-7-27.

上一篇:高中作文评讲下一篇:外贸企业套期保值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