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群众文化发展论文

2024-05-13

农村群众文化发展论文(精选12篇)

农村群众文化发展论文 篇1

十八大以来, 党和政府把农村农民的问题, 日益摆在当今十分重要的地位。农业生产、农村建设、农民的生活质量, 得到了很显著改善, 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但是也应看到, 要实现城乡一体化,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广大农村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全面发展, 还需我们努力开拓一个“广阔天地”。

农村的问题从深度和广度而言, 不只是要单纯的重视农业生产, 促进新农村建设, 提高了农民生活水平问题, 自然也涵盖着改善和提高广大农民的文化素养和精神文化生活问题。

我出生在农村, 小时候, 以我的家乡邢台南宫而言, 文化生活少之又少, 也只是逢年和冬闲时由好乐的人组织爱好者, 在煤油灯的光亮下, 你唱段京剧, 他唱河北梆子, 自娱自乐消磨时光。因那时别说电视, 就连电都没有, 这就是当时农村文化生活的基本缩影。可以说它完全是一种自在自为的贫乏状态。

如今, 在党和政府的倡导和推动下, 广大城乡群众的文化生活, 同政治和经济生活一样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现在的农村家家有彩电, 还可以自娱自乐的唱卡拉OK。还有的村里留出几间房或空地, 作为文体活动厂所。平时晚上农民们可以去打球、下棋、跳交际舞, 但是由于客观上农村幅圆面广, 人口多居住分散, 农村群众文化生活依然滞后。

现农村, 除了看电视之外, 更多的还是玩扑克打麻将为第一所爱, 有的是寻开心, 有的是以娱乐为名, 行赌博之实。这些人出手成百上千元、通宵夜战, 即伤害了身体, 也伤害了邻居之间的感情, 甚至引发犯罪。除此之外, 还有些地方封建迷信。说到这儿, 我联想到中央提出的用先进文化塑造人, 用先进思想教育人的深刻含义, 也使我产生了要重视农村群众文化的感想。

那么, 重视农村文化活动, 究竟应从那里入手呢?这就需要我们的这些群文人踏踏实实的深入基层, 到群众中去调查研讨, 根据不同的情况, 不同的对象以及他们不同的兴趣, 因地制宜的确定工作目标和方法, 引导广大群众从盲目逐步走向普及, 形成规模。

以前农村文化不外于音乐、舞蹈、戏曲、美术等艺术门类辅导, 但在新形成下的今天, 要宏观的考虑群众文化的活动, 随着人们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 文化的多元化应在乡村广泛开展, 真正做到百花齐放, 自娱和娱人。

在农村推行多元化, 有其天然的可行性和优势。其一, 推行多元化, 便于同农民日常的生产、生活相结合, 对他们提高生活质量有益;其二, 推行多元化, 可以依不同对象, 情趣爱好发展, 人数不限, 可聚可散;其三, 可适合各种群体, 把活动局面铺开, 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人们忌赌倡乐的精神转变, 进而改变社会不良风气, 促进文化建设。

在群众中常有一种“随众”的习惯, 群众有了兴趣, 取得了初步成效后, 便于培养出样板, 一点带面, 全面铺开。通过我们群文人不懈的努力, 把党和政府给予群众文化的关怀化为他们的精神食粮。人之乐, 吾之乐, 就是较好地尽了我们的天职。

农村群众文化发展论文 篇2

一、近三年来群众文化活动开展情况

丰收乡建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地处我市北部山区,是抗日战争时期建立起来的革命根据地,是当年中共北满省委和抗联三路军指挥部所在地。全乡辖区面积667平方公里,11个行政村,18个自然屯,居民2200户,人口8571人。

近年来,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的生产方式、组织形式和农民的生活方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特别是开展新农村建设以来,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的实施,全乡农民都能看上电视,农村有线电视入户率已达到100%。新农村建设的实施,促进了农村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我们乡边河村于2008年建起了农家书屋,添置了多种文化用品,新建了休闲广场,安装了体育健身器材。在乡直和东风、奋斗等部分村屯实现了宽带互联网入户,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虽然当前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已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但时下农村常见的文化娱乐方式不外乎是看电视、打扑克、聊天、搓麻将等。从总体上说,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单调枯燥的,多数或大多数农民对这种现状是不满意的,他们渴望改变这种现状但又感到无可奈何。

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主流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但也

存在一些问题。一是赌博风。在一些村屯,如果打扑克、搓麻将不搞点“小意思”,就根本找不到人玩。二是封建迷信活动。个别村屯,求神拜佛、信教广为流行。三是不良文化的侵蚀。凶杀、暴力、色情等文化垃圾通过各种传媒入侵农村文化阵地,腐蚀着人们的灵魂。四是外来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击。随着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思想文化的渗透,农民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在不断下降。在青年人群中圣诞节、情人节某种程度上已经胜过传统节日。

二、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存在主要问题

1、农村文化的投入严重不足。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是城乡二元体制,国家财政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基本上集中在城市。这就使得农村的贫穷落后面貌迟迟得不到改变,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广大农民要求政府加大经费投入、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公共文化产品的呼声很高。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逐步加大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然而对于其他大多数行政村来说,由于乡镇一级财政多年来一直陷于困境,目前在加大文化投入方面仍难有大的作为,其文化基础设施贫乏的状况短期内仍难以改变。

2、青壮年大量外出导致主体缺位。农民是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农村青壮年则是主体中的生力军。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农村外出务工人员逐年增多,其中绝大部分是青壮

年。大批青壮年外出打工,使农村文化人才的培养出现断层,文艺骨干队伍难以形成,组织群众性的文化活动举步维艰。

3、农民总体上还不富裕。从总体上看,农民还不富裕,大多数农民仍在为拼命赚钱、发家致富而奔波。大多数农民忙于生计而无暇顾及改善自己的精神生活,渴望改善自己的精神文化生活但又感到很无奈。

4、文化体制改革滞后。从决策层来讲,主要是对文化的功能作用认识不到位,对新形势下农村文化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缺少新措施、新办法,工作中力度不大。出现了文化工作“讲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情况。随着文化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体制环境和社会条件的变化,文化体制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已不相适应,必须通过改革,积极探索新路。

三、推动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发展的建议和意见

1、加强对农村文化建设工作的领导。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进农民身心健康,提升农民整体素质,培养新型农民的现实需要。各级党委、政府要充分认识文化的功能和作用,切实加强对农村文化建设工作的领导,真正列入议事日程,并把它作为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要根据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状况,实施分类指导,明确工作重点,从农民群众最关心、要求最迫切、受益最直接的事情做起,实实在在为农民办几件实事。各级各部门的领导

干部要经常深入农村调查研究,总结实践经验,不断解决工作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热情为农民兄弟服务。

2、在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城乡一体化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必须把文化建设与文化理念融入到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中去,着力提高新农村建设的文化品位。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农业工业化、农村城镇化和农民非农化是一种必然趋势,新农村建设必须具有超前意识,坚持规划先行,引导农民向县城、乡镇驻地和中心村集中,逐步改变农民居住地过于分散的状况,使农民居住集约化,同时在村民生活区留足文化体育活动用地。要把村屯治理、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乡镇驻地和中心村,防止有限资金的分散使用,整合农村文化资源,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共享度。

3、为农民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当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要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加大国家财政对农村的投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要把国家对基础设施投入的重点转向农村,加大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的投入,大力发展公共文化事业,积极开展文化对口支援活动,完善文化援助机制,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步解决农村文化产品和服务相对缺乏的问题。要继续搞好“三下乡”活动,加强农民素质技能培训,加快发展农村科教文体事业。农村一些公益性文化项目,也可经村民代表会议决定,由农民自筹建设资金。要积极支持经营性文化产业的发展,加强文化产品和要素市场建设,扶持鼓励农民自办文化,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经营活动,满足农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

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思考 篇3

近年来,虽然我国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获得了巨大发展,农民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但农村文化建设却相对滞后,农村群众文化生活比较贫乏,城乡文化发展水平差距较大,特别是一些偏远或经济条件落后的地区,乡镇党委政府对群众文化重视不够,农民的意识也与时代的进步有很大的差距,农村文化建设与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不相适应,也与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不相适应。笔者从事农村基层文化工作多年,现就如何发展和繁荣农村文化、让群众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其重要作用,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农村文化的现状

(一)农村文化落后

近三十年来,农村的群众文化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各地都在积极组织文化下乡活动,为农民放电影、演节目等,但数量十分有限,很难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也与日益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不相适应。由于文化生活的贫乏,使封建迷信、赌博等趁虚而入,污染了社会风气,也影响了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再加之在急剧的社会变迁中,来自现代文化和城镇文化的理念极力要用都市文化来取代农村文化,各种低俗和消极文化侵蚀农村优秀的传统文化,大量民歌无法得到传承,传统节目也在渐渐消亡,农村文化处于边缘化的境地。更重要的是,由于农村文化的落后,扭曲了农民的价值观念,个人素质没有随着社会的进步而升华,一些农民因一点小事争吵不休的事时有发生,仍然停留在小农意识的思想观念之中。

(二)农村文化基础设施落后

许多乡镇宣传文化中心的工作处于瘫痪状态,只是徒有虚名。近两年虽然上级很重视农村文化设施的建设,特别是中央财政拿出了大量的资金来建设乡镇综合文化站,但是分配到各乡镇也就只有一二十万元了,这些万元资金既要征地,又要修建是不现实的,就需要乡镇自己筹集一部分。可是很多的乡镇由于前几年农村合作基金会的欠款太多,自筹的部分也就成为了纸上谈兵。为了应付上级检查,大搞短期行为,要么就是用上级拔的资金搞一个临时场地应付应付,要么就是用学校原有的设备稍作装修,最终使农民的文化活动场地没有得到彻底落实。

(三)宣传力度不够

一些农民文化素质不高,对文化的认识不够,也是制约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原因。农村中大部分人认为搞文化活动就是锻炼身体,他们在劳动时已经得到了锻炼,沒有必要参加。甚至还有一些群众,当文化专干去动员他们开展文化活动,还要求给发工资,没有从思想上认识到开展文化活动的重要性。

(四)文化队伍不稳定农村文化建设的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现有文化资源尚未得到有效利用,基层文化单位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文化专干几乎都兼有多项乡镇其他工作,从事文化工作的时间不到总工作量的五分之一。乡镇宣传文化服务中心业务经费和活动经费得不到保障,虽然每年在乡镇预算报告里都有文体活动经费,但没有真正用于文化活动开支。文化干部大多数个人素质都很好,也有一定的文化水平,但由于文化工作属于社会公益性质,开展活动就要用钱,大部分文化干部是要钱做事,或者自己垫付资金开展活动,有的甚至做了事,到年终也报不了账。大家都认为文化部门是穷单位,这样一来,文化干部的社会地位普遍低下,致使文化队伍不稳定,一些乡镇的文化专干流动性大,甚至空缺。

二、应采取的具体措施

(一)加大宣传力度

文化专干、分管文化的领导要根据当地群众的习惯和爱好以及风土人情、地理环境、地区条件等作正面的引导,定期或不定期地召开广播电视会,宣传参加文化体育活动对农民自身和社会有些什么样的重要意义、如何去开展健康有益的文化体育活动、有哪些项目适合什么样的人群、什么样的地理环境适合开展哪些活动、开展群众文化体育活动将会带来什么样的好处等等。根据当地特色,因地制宜地引导群众,让广大群众自觉地参与到文化体育活动的队伍中来,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使广大群众的文化素质和个人修养得到提高,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重要作用。

(二)加大政府投入力度

全面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乡镇、街道为依托,以行政村为重点,以农户为对象,发展乡镇、街道、村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场所,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各级财政都要统筹规划,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投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不断提高用于乡镇和村的财政资金投入的比例,确保乡镇、街道、村公益性文化基础设施和重大群众文化活动等农村重点文化建设的资金需求。积极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采取奖励、补助、贴息等方式,鼓励社会各方面力量兴办农村文化事业。以“长期规划、逐步实施”的方式搞好农村文化建设,坚决杜绝短期行为和应付了事。要把全民健身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和农村书屋、农家书屋等国家扶持的工程与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结合起来,集中地点,专人管理,逐步实现各乡镇宣传文化服务中心的有效运转,彻底改变虚有其名现象。

(三)努力建立农村电影发行放映新体系

电影公司要积极推进“2131”工程和爱教电影放映。加强电影技术设备的更新改造,大力培育、发展农村个体放映队,鼓励农村电影跨地区发行放映和组建农村电影公司,促进农村电影发行放映的规模化发展。加强主旋律影片、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影片和科教影片的放映,多层次开发农村电影市场,努力建立公共服务和市场运作相协调的农村电影发行放映新体系。

(四)继续组织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

坚持“行政推动、市场驱动、务求实效”的原则,探索建立“三下乡”活动的长效机制,逐步把临时性、分散性、情感性的援助帮扶,变为有组织、有制度、有保障的运转体系。充分发挥流动文化车、文化小分队的作用,使“三下乡”活动小型化、经常化,努力做到灵活多样、行之有效。对重要项目和产品采取财政补贴、以政府采购的方式,直接送到农村。

(五)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

把经常化、小型化、多样化的文化活动与定期举办大、中型群众文化活动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农闲、节日和集市,组织文艺演出、劳动技能比赛等活动。支持演艺团体面向农村、面向农民,走乡进村为农民群众表演节目。丰富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弘扬优秀民族民间文化,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以及法律法规。倡导农民读书用书、学文化、学技能,普及先进实用的农业科技知识和卫生保健常识。开展创建文明村镇、文明户等活动,引导广大农民群众崇尚科学,破除迷信,移风易俗,抵制腐朽文化,提高思想道德水准和科学文化素质,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尚。

(六)加强农村文化队伍建设

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稳定的农村文化骨干队伍。制定农村文化队伍培训计划,加强农村文化队伍的素质教育培训、电脑知识培训、科技知识培训和家庭婚姻知识的培训,提高文化队伍的整体素质,并逐步扩大培训范围,使农民文化骨干充分发挥民间艺人、文化能人在活跃农村文化生活、传承发展民族民间文化方面的作用,巩固农村文化建设的群众基础。让更多的人都来参与文化体育活动和文化宣传活动,使一些农民从我看别人表演变为别人看我表演,通过自娱自乐、寓教于乐的方式开展文化体育活动,更有意识地发动和培养当地群众成为文化队伍的主力军。

(七)规范农村文化市场

加大农村文化市场的执法力度,深入开展“扫黄打非”工作,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严厉打击违法违规活动,取缔无证经营。重点加强对网吧等方面的管理,坚决打击色情、封建迷信等违法活动,确保农村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总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涉及到新形势下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是一项经济建设、文化建设、民主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全面推进的综合工程。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以后,新农村建设以文化作先锋,是确保推进现代农业迈出重大步伐的关键,是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取得突破进展的关键,也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速推进的关键。在这一新的历史条件下,解决“三农”问题,不仅仅是经济发展的问题,也是文化进步的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进一步加强农村群众文化建设。

农村群众文化的现状和发展 篇4

文化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 是推动人类不断进步与完善的伟大动力。文化发展关系到社会的进步, 农村群众文化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农村群众文化的发展, 是文化发展的必要步骤。群众文化事业在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事业中占有主导地位, 具有龙头和示范作用, 特别是在当前我国仍是以农业人口占很大比例的国庆下, 繁荣农村文化, 搞好宏讯群众文化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 农村生活水平也有着明显的提高, 广大农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也在快速的扩大, 但是农村文化发展并没有顺应农民的需求而发展。分析综合农村文化发展的现状, 我们可以一下两点问题:一、文化站似乎再也不存在了, 农村群众文化发展也就失去了发展的载体, 从而导致了农村群众文化的发展没有基点, 没有组织, 变得十分散乱;二、农村群众文化发展没有受到人们的关注, 文化人才更是流失严重, 经济需要发展, 人们更加注重于经济水平的提高, 而很少重视本地农村文化的发展, 而文化干部也呈现出了素质欠缺的现象, 大量的外出务工人员也让文化工作出现了无人开展, 无人活动的局面。

2. 农村群众文化现状问题产生的原因:

在实地考察和文献研究中, 本人针对农村文化发展现状问题的产生, 总结出出现问题的原因是因为人民没有树立正确的农村群众文化建设观念, 认为群众文化建设是一个不值得关注的事业;人民没有认识农村群众文化的重要性, 基层发展问题多, 群众文化发展不值得一提;没有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为农村群众文化提供保障, 导致是否发展与重视呈现无所谓的状态。具体阐述如下:

2.1没有树立正确农村文化建设观念

农村群众文化投资建设是时效性相对薄弱的事业, 并且投资后, 所见到的成效也非常的小。而在文化投资建设的过程中, 也没有认识到农村群众文化投资建设的必要性, 更没有认识到农村群众文化发展的长远作用。投资文化建设的成效往往不显眼, 短时间也无法见到成效长远的利益不愿意等, 也就自然不愿意投资建设农村文化。也就体现出人们没有树立正确的农村文化建设观念。

2.2 没有认识到农村群众文化的重要性

基层发展问题众多, 群众文化问题十分好解决, 只要群众一起随便开展一场活动, 就是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一般情况下, 更不会有什么问题出现, 干部乐得清闲, 农民觉得轻松。没有关注到群众文化重要性, 也就不会重点关注农村群众文化的发展。

2.3 法律和政策没有为农村群众文化的发展提供保障

法律和政策是保证活动开展的重要措施之一, 然而在农村群众文化中, 并没有具体明确的法律法规或者相关政策提出应该如何发展农村群众文化, 从而也就导致农村群众文化的发展没有引起重视, 没有切实的落实和开展活动。

3. 解决农村群众文化问题的措施

为了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 农村群众文化问题亟待解决, 只有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 才能够让农村群众文化发展走向正规, 迎来春天。故本人提出了以下措施:

3.1 加强基本文化建设设施的投入

文化设施是文化发展的基本条件, 没有设施的文化发展, 就相当于是吃饭没有筷子。有了基本的文化设施, 才能够保证文化建设可以有效的实施。固然现在新农村建设中, 文化建设设施也在不断的丰富, 但设施投入应该抓住重点, 投入最需要的设施, 投入最重要的设施, 才是农村群众文化建设设施投入落在实处。加强基本文化建设设施的投入, 是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条件, 建设文化广场, 提名村队文化户, 满足文化活动开展的基础设备需要, 修建当地文化博物馆, 都是文化建设设施的投入, 也是非常有必要的投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投资, 农村群众文化的发展有载体, 有基点的发展, 才能够开展文化活动。

3.2 为农村群众文化活动提供经费保证

活动的开展离不开经费的保证, 有足够的活动经费更是能够让活动组织者, 参与者没有后顾之忧。经费的保证也需要做到专款专用, 从而加强文化建设。调动群众的积极性, 让群众参与其中, 做好群众工作, 利用群众的力量保证经费的足够, 保证农村文化活动能够高效、丰富的开展。

3.3 培养文化人才, 提高干部综合素质

农村群众文化发展面临的一个巨大问题就是没有人能够有效的传播文化, 也就是没有文化人才。干部也身兼数职, 综合素质欠缺, 不能够将农村群众文化发展引入一个更好的发展路径。故培养文化人才, 提高干部综合素质是解决农村群主文化发展问题的必要措施。

3.4 开展文化活动、丰富文化生活

开阵文化活动, 调动群众的积极性, 让群众在活动中感受到文化的氛围, 并在潜移默化中连群众与文化紧紧联系在一起。活动的影响力是巨大的, 当活动开展的不断深化, 还可以呈现出“那里有活动, 那里就有文化”的局面。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丰富了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是解决农村群众文化问题的重要措施。

3.5 联系农村实际, 打造地方特色

中共领导人之所以提出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就是立足于我国的实际情况。我国地域宽广, 每个地方的风俗习惯更是不一样, 农村内部的群众文化更是丰富多样, 因而在解决农村群众文化问题时, 就需要联系到当地农村的实际, 从问题中来思考解决的办法, 更是需要在农村群众文化发展中, 不断的进步, 力求打造出地方特色。风俗习惯就在文化之中, 文化特色发展更离不开独具特色风俗文化。

4. 结语

从实际情况出发, 才能够找准解决问题的办法。立足于农村群众文化的现状, 才能够提出其发展的有效措施。剖析出发生问题的原因, 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策略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农村群众文化现状中缺少文化发展的载体, 缺少文化发展的人才是最基本的问题, 而在农村群众文化的发展中, 需要加强文化建设的投入;为文化发展提供经费保证;培养文化人才, 提高干部综合素质;开展文化活动, 丰富文化生活;联系农村实际, 打造地方特色才能够实现农村群众文化的长存发展。

摘要:农村群众文化是文化的重要部分, 从农村群众文化的现状来找到问题, 提出发展措施是很有必要的。本文从农村群众文化现状的问题出发, 找出问题发生的原因, 从而提出了农村群众文化发展需要加强基本文化建设设施的投入;为农村群众文化活动提供经费保证;培养文化人才, 提高干部综合素质;开展文化活动、丰富文化生活;联系农村实际, 打造地方特色的措施, 希望能够帮助农村文化发展得更好。

关键词:农民,群众文化,问题,措施

参考文献

农村关于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计划 篇5

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农村需要内容健康、丰富多彩、生动活泼、适合广大农民群众口味的文化生活。实践证明,凡是文化生活比较丰富,群众精神比较充实的地方,社会风气、社会治安状况就好。我们应充分认识到,发展农村群众文化工作是新农村文明建设的有效措施。而且农村文化建设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起着凝聚人心,聚合民力的作用。为改变目前我村农村文化建设滞后的状况,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做法和经验,加快新农村文化建设步伐,我村关于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计划有以下几点。

1、创新机制,培育新型文化队伍。将思想素质好、专业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人才充实到村支“两委”队伍中。充分利用好大学生村官,加强对乡村文化工作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定期举办培训班,提高文化工作人员的政治和业务素质。

2、提高认识,强化领导。一要认真学习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和各级党代会精神。结合乡镇建设规划,通过改建、扩建等途径,加快村文化阵地建设。二要加强文化宣传工作。村支“两委”要关心和宣传新农村文化建设。三要加大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一方面积极争取上级对我村文化建设补助资金;另一方面,引进资金和文化活动器具及资料,满足乡村群众平时读书看报和开展文化娱乐活动之需。

3、创新理念,借助各种载体,活跃农民文化生活。

一是民间艺术表演活动。要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发掘、整理优秀传统民间艺术。二是利用好“农家书屋”和“远程教育站点,满足农民对科技文化的需求。三是努力建设体育活动的场所——健身设备、篮球场、乒乓球台等,推广体育文化,让农民在健身的同时也得到文化的提高。

浅析新农村的群众文化建设 篇6

关键词:新农村 群众文化 建设

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为了可以进一步适应农民不断增加的精神文化需要,同时对农民思想素质进行进一步的提高,这就需要在农村进一步落实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此外,为了能够适应农村的发展,同时进一步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就需要对农村群众文化进行进一步的建设[1]。综上所述,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当中,农村群众文化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1、在新农村建设中进行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意义

1.1进一步提升农民的素质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和谐农村的最终目标。在当前的农村中仍然存在着较为落后的文化等现象,这对和谐农村的构建是十分不利的。所以说,在对和谐农村进行构建过程中,为了能够进一步促进农村的和谐发展,必须适应广大农民日益增加的精神文化需要,同时需要对广大农民群众的科学文化水平的进行教育[2]。为了能够彻底改变当前农村愚昧落后的现象,需要进一步的强化农民群众思想素质以及进一步提高其文化水平。

1.2进一步促进农民的现代化

在我国现代化的建设当中,农民的现代化建设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具体来说,农民的现代化建设主要包括农民的观念现代化、技能现代化以及行为现代化。通常来说,广大农民群众身上所具有的现代性比较少,而存在比较多的传统东西。对农村群众文化进行进一步的建设,其一可以进一步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现代社会价值观念[3]。其二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广大农民群众的行为现代化,如:人际交往、投资行为以及消费行为等等,同时,可以进一步强化广大农民群众的各项专业技能,对于广大农民群众的各方面素质进行进一步的提高,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广大农民群众转变成现代人。

1.3进一步增强农民的凝聚力

通过群众文化的进一步建设,可以将许多互不认识的人聚集在一起,可以积极开展一系列群体文化活动,给大家构建一个可以进行相互了解、相互沟通的平台,表现出了巨大的凝聚力。在和谐农村的进一步建设过程中,需要对广大农民群众自身的意愿进行足够的尊重,从这个角度来说,在和谐社会的建设过程中,充分肯定了广大农民群众的作用和地位[4]。当然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所提到意愿,应该是广大农民群众集体的意愿,而不是个别人意愿。此外,大众化、群众性是农村群众文化自身所具备的特点,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广大农民群众之间进行更好的磨合,这样也有利于进一步组织广大农民群众,最终满足广大农民群众所追求的目标。

2、新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措施

2.1充分发挥政府职能

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对于新农村群众文化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对新农村群众文化进行进一步的建设时,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以及正确的指导,这就需要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在当前新时期的环境下,只有介入政府的力量,才能对目前落后的农村群众文化进行进一步的改变,最终强化农村群众文化的建设。目前来说,可以对农村群众文化落后状况进行有效改变的一个基本途径是公共财政的介入[5]。在目前的农村文化建设过程中,为了能够有效处理文化投入责任主体不明等问题,可以选择“民办公助”的方式进行处理。为了进一步适应农村多层次的文化需求,可以对民间文化市场主体进行进一步的扶持,形成国家主导下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和文化市场服务相结合的综合型服务体系。

2.2健全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保障体系

随着新农村群众文化的进一步建设,为了可以进一步整体提升农村群众文化建设水平,需要对基层文化体制进行进一步改革,同时,需要进行资源整合以及体制整合。一直以来,政府通常将农村基层认定为乡镇所在地,然而乡镇所在地并不是农村群众文化的最基层,在对于农村基层文化建设中的“基层”这一问题的认识上,政府存在着一定的错误。所以说,应该将以往农村群众文化建设重心进行必要的调整,对于以为以乡镇为主的文化管理模式进行进一步的改革,在行政村范围内,进一步加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力度,积极开展广大农民群的文化活动。此外,可以通过整合资源建设综合性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将村落公共文化服务场所建设纳入村舍整体规划之中,并建立相应的村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2.3建设农村群众文化设施支持体系

应该以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规划为首要纲领,进一步加强新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时,进一步完善农村群众文化设施支持体系。在农村群众文化设施支持体系实际构建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政府和社会的协同作用,政府作为主要的组织者,社会进行积极的参与,进一步构建农村群众文化设施支持体系。

2.4加强基层文化队伍的建设

对于新农村群众文化建设而言,进一步加强基层文化队伍的建设是十分重要的。对其相关政策进行进一步合理的制定,特别重视基层文化队伍的培养,对于群众文化人才的相应制度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在进行实际文化工作者队伍建设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对于基层文化队伍的工作环境进行进一步的改善,有效处理好基层文化站的人员编制问题。在积极培养农村文化人才的同时,通过人才的引进,提供一些激励措施,将有一定文艺专长的优秀人才积极吸引到农村基层文化机构工作,给具备一定文艺特长的优秀人才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加强基层文化队伍的建设。

3、结论

总之,在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除了对农村经济进行进一步的发展以外,还需要满足广大农民群众日益增加的精神文化需求,进一步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各方面素质,进一步培养出适合新时代发展的新型农民,这样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广大农民群众进行更好的主体创造。

参考文献:

[1]齐峰.农村文化建设的困境及其路径选择[J].理论学习,2006年第3期

[2]唐金培.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思考[J].实事求是,2006年第2期

[3]陈始发.新农村文化发展战略思考[J].科学社会主义,2006年第4期

[4]于德运.我国农民文化心态的变化与现阶段农村文化建设的价值取向[J].社会科学战线,2003年第3期

农村群众文化建设初探 篇7

在加快推进现代化的新的发展时期, 广大农村群众物质生活日趋丰富, 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精神生活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 农村群众文化的发展是农村文化建设的重点。

一、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农业大国, 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数的70%以上。抓好农村群众的文化工作, 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文化服务, 这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实在是一件不可忽缺的大事, 更是农村群众文化工作者的神圣职责。改革开放以来, 各级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群众文化工作, 不断加大对农村群众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目前, 我市大部分农村建有文化活动中心, 图书、阅览室、棋牌室、影视室等, 配置齐全, 可基本满足农民群众文化生活的需求。然而, 由于当前农民大量进城务工, 农村文化人才不足, 许多传统文化项目濒临失传, 加之基层领导认识不足, 抓群众文化工作力度不够, 使来之不易的文化基础设施形同装潢门面的摆设, 留守农民得不到文化服务而望之兴叹。如何充分利用好现有的文化设施, 切实做好群众文化工作, 为农民群众提供文化服务。用正确的舆论引导农民, 先进文化培养农民, 是农村群众文化工作者应当着力解决的问题。

二、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举措

(一) 结合安居建设, 大力营造文化村居

“十二五”规划制定出台后, 党中央把保民生、保安居工程提到重要位置, 各地安居建设正红红火火地进行。基层群众文化工作者应该抓住契机, 当好参谋, 协助规划设计, 努力提升新居的文化品质。

一要把村民的文化活动中心放在居民集中, 人气足的区位, 安排专人管理, 坚持按时开放, 让农民进得来, 玩得乐, 陶冶情操, 美化心灵;二要对新建村居精心设计, 对每一条路, 每一道巷, 每一个胡同都做科学利用, 让每一条道路能“说话”, 每一道巷子会“唱歌”, 每一个胡同传书声;三要对老村居进行“扫黄打非”, 彻底清除文化垃圾, 来一次“洗心革面”, 让老村居同新村居一样传播健康文化;四要注重开辟农民公共休闲娱乐场所, 建好绿化带, 文化廊, 竭力打造文化村舍, 让健康文化贴近民生, 鼓舞民心。

(二) 创建学习型和娱乐型村镇, 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创建学习型村镇, 不但可以增长农民的科学文化知识, 提高农民综合素质, 还可以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在促进农民增收的同时, 也有利于加快农村群众文化发展的步伐。

1.充分发挥乡镇“农民学校”和村级“农家书屋”的主阵地作用, 组织开办农村非农特色产业专题轮训班, 积极开展“千名农村基层干部统筹城乡发展”大轮训。同时, 将驻村干部、大学生村官纳入县上整体学习培训规划。这种知识与技能的培训, 不但可以增加农村就业率, 提高农民创业热情, 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 还可以促进城乡交流, 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

2.组建农村音乐舞蹈队伍, 举办“农村文化艺术节”, 建设群众休闲娱乐广场, 以举行歌唱比赛、扭大秧歌, 以及各种类型的群众性舞蹈 (如广场舞) 比赛的形式, 组织村民进行文化娱乐活动。文化节的系列活动要贴近农村、农民的实际, 既有亲切感, 又觉得新颖而温馨, 比如, “农民时装秀”“厨艺大赛”“农民趣味运动会”等活动, 让农民在一起有交流和沟通的机会, 又可以切磋技艺。要根据农村的地域和人文特点, 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色文化。如发挥地方传统文化的优势, 利用春节、元宵、端午、中秋等节庆日, 组织群众开展传统文化活动, 让广大的农民群众积极参与到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中来, 自娱自乐, 自得其乐, 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 这样做不仅仅可以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参与积极性, 达到锻炼身体, 娱乐心情的目的, 还可以通过这种形式传承和发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三) 政企合力共建, 为文化注入生机活力

群众文化活跃建起来后, 势必面临诸多困难。一是经费缺乏, 难以维持正常活动, 使刚刚复苏的群众文化活动成为过眼云烟, 飘渺而消散。这就需要当地政府和企业联手, 通力合作, 为群众文化保驾护航。可以由政府为文艺团搭建演出平台, 由企业冠名, 付冠名费以解决演员工资。通过冠名演出扩大企业知名度, 增加产品销路, 实现互利双赢。二是年轻农民进城打工, 文艺团体缺少人才。可由企业尽量在本地招工, 政府出面动员年轻的有文艺天赋的农民在当地企业打工, 使人才相对集中。也可由企业冠名组建文艺团队, 统筹兼顾, 安排好做工和排练时间, 以保障文艺团队随时拉得出, 演得好。三是转换机制, 变团队由政企包养为团队自养, 走文化产业化道路。政府和企业帮助团队争取文化市场, 支持团队从事商业性演出, 实现团队在政企资助下的自负盈亏。四是不断创新, 使节目的内容和形式不断推陈出新, 跟上步伐, 适应观众日益提高的审美观, 赢得更广阔的文化市场, 使团队具有鲜活的生命力。

实现“十二五”计划的序幕已经拉开, 各行各业都在乘势而上, 争分夺秒, 到处呈现出勃勃生机。“十二五”规划中把群众文化工作提到了重要位置, 抓好了开局, 就抓住了关键。作为基层文化建设者, 我们要切准时代脉搏, 跟上时代步伐, 深入调查研究, 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竭尽全力做好农村群众文化工作, 不辱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使命。相信通过我们主观积极的努力和探索, 借助外部客观条件的不断改善, 我们一定能开创出管理有序、活动形式多样、健康向上、精彩纷呈的农村群众文化工作新局面。

摘要:农村群众文化, 是农村区域社会成员在长期生产劳动中自己创造的一种社会性文化。这种文化与农村、农业、农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驱之不散, 舍弃不得。农民是这种文化的主体, 几千年来, 他们辛勤劳作, 积累了丰富的文化素材, 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这些灿如群星的文化形式, 始终植根于民间, 服务于民众, 成为广大农民不可多得的精神食粮, 也是全国劳动人民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新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研究 篇8

改革开放以后,以党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建设新农村为指导思想,农村的文化生活日趋丰富,群众文化的发展推动了农村群众素质的提高,以丰富的文化生活为滋养,带动大部分农村群众业余生活的健康发展,但在小范围内,农村群众文化还存在着一些陋习, 例如赌博、封建迷信、低级趣味的娱乐项目表演等等, 这些陋习严重阻碍着新农村群众文化建设以及群众文化的健康发展,在一定程度还影响着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新农村的步伐。

二、新农村文化发展趋势

新农村文化的发展基础是群众文化的发展,群众文化是基础,也是核心,群众文化建设得好,可以为农村群众营造一个他们所需要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氛围,健康向上的群众文化生活氛围不仅对提高农村群众整体素质具有积极作用,更有利于保证农村群众的心理和身体健康。因此我国新农村文化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以群众文化为基础和核心,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原则,取材于群众,娱乐群众,多创作农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节目,摒弃粗俗低级的文化,大力宣传和开展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将丰富多彩的文化形式融入到农村群众的生活中,使农村群众参与到其中来,从而加快农村文化建设的脚步。

三、新农村群众文化建设措施

1.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为指导思想

新农村群众文化建设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为指导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在正确的舆论导向的引导下建设农村群众文化,促进群众文化的健康发展。对于以打着发展农村群众文化旗号进行的违法犯罪活动给予严厉的打击,坚决取缔封建迷信、涉黄涉赌活动。开展具有中国特色或地域特色的文化演出,广播电视,加强文化活动的群众参与性,在群众中选拔优秀的文化活动宣传员和组织员,带领大家开展一些有着农村特色、深入群众内心的文化演出活动,这样既可以增强群众的参与性,同时有利于将地方特色文化发扬和传承,对提高农村群众自身素质和农村文化建设都有促进作用。

2.以服务农村群众为中心

农村群众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必须坚持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方针,正确地服务于农村群众。服务农村群众不仅仅是把好的文艺作品带给群众,还要开展真正的文化下乡活动,从群众中挑选一些有一定资质、热爱文化事业、有意愿为群众服务的人员,对这些人员进行培养和培训,提升他们的专业素质和组织管理水平,组建一支群众自己的文化队伍,来自于群众,服务于群众,这种表现形式更能迎合群众的心理,更能吸引群众的注意力,使群众觉得更贴近自己的生活,这对农村群众文化发展也是很有帮助的。

3.开展文化学习活动

开展群众文化的范围不仅局限于文艺方面,群众综合素质的提高更有赖于文化知识的积累,组织农村群众开展文化知识学习对完善农村群众文化具有积极意义,如建立阅读室、组织科普知识讲座等。同时要以促进农村群众的全面发展为规划,最大地发挥群众的潜能,从而不断提高农村群众的文化发展水平,提高农村群众的文化品位,全面建设具有文化底蕴的新农村。

结语

农村群众文化发展论文 篇9

关键词:乡镇,群众文化,建设

农村在我国占有极大的比重,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加强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努力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伴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 人们也日益关注乡镇农村文化建设, 并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不过, 农村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作, 要搞好实属不易。我们乡镇文化站必须加强资源整合, 积极创新, 多措并举, 努力构建起良好的新农村文化建设机制。

一、我国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

尽管我国农村文化工作已开展多年, 并随着国家对新农村建设的日益重视, 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不过, 由于多方面的制约, 致使农村文化工作还存在很多的不足, 与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为下列三点:

1. 基础设施薄弱, 资金匮乏

现在, 受到地方乡镇财政制约, 乡镇文化活动经费十分有限。这也造成很多乡镇的文化基础设施薄弱。大部分地区的的乡镇文化馆都建成于40、50年前, 属于危房。同时, 部分乡镇基本没有像样的电影放映室, 仍旧沿用的露天放映模式。乡镇图书馆中的藏书种类单一、陈旧、数量少, 远远不能满足农民群众的阅读需求。此外, 群众活动室不仅数量少, 而且建成的规模较小, 无法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

2. 乡镇文化站工作人员匮乏

目前, 农村基础条件有限, 待遇较低, 致使很多文化工作人员大量流失。同时, 乡镇文化站的组织机制还有待完善, 加上工作人员的不足, 从而使农村文化活动不能有效开展。部分乡镇文化站甚至只有2、3个工作人员, 根本无法大力开展大型活动。

3. 农村文化活动形式比较单一

一方面, 农村文化活动的开展受到当地条件的制约, 另一方面, 工作人员较少, 群众参与的热情不高, 使群众文化活动形式比较单一, 多流于形式。

二、多措并举,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1. 明确农村文化工作开展的目的

乡镇群众文化工作作为基层的文化工作,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中重要的战略作用。它服务的对象是广大的农民群众, 因此, 必须将他们的需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积极开展农民喜闻乐见的各种文化活动。以文化活动为契机, 向广大群众宣传相关的惠农政策及服务措施, 帮助群众及时了解我国社会好、经济发展的动态。依托当地资源, 加强文化创新, 深化群众文化形式, 使广大群众在优秀文化的感染下, 不断增强自身素质。

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确保农村文化活动的有效开展

乡镇文化站自身没有资金, 在有限的经费投入中, 必须遵循少花钱、多办事, 不花钱也办事的原则。首先, 要努力构建乡镇群众文化基地, 不断完善相关的配套设施。从而以乡镇文化基地为中心, 不断带动周边村镇的群众文化活动, 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当然, 乡镇也要加强对自身相关资源的整合利用, 起到强基础重效果的作用。在开展农村文化活动的过程中, 有机地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 进而提高文化活动的水平。另外, 还应完善乡镇群众文化干部管理机制, 引进文化工作人才, 提升工作待遇, 不断强化文化工作队伍建设。

3. 凸显农村文化特色, 使农村文化活动更有生机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 农民群众也有了新思想、新观念, 对精神文化活动的要求也日益提高。他们开始追求多元化、多层次、综合性的文化活动。农村文化活动要想搞好, 就必须在乡村开展。尽管农村没有城市那么优越的条件, 不过, 农村文化活动应带有农村的特色, 不必拘泥形式, 只要贴近生活, 激发群众的热情, 为群众提供优质、愉快的节目, 他们也会看得津津有味, 打心里欢迎。有时, 开展活动也不必受场地限制, 随便打个场子, 便开始表演, 为群众带去欢乐。

“露天电影”早已随着社会的进步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之外。取而代之的是电影院、数字电视。不过, 进电影院对农民来说, 还比较奢侈。因此, 时间一长, 大家也想起了露天电影的好处。因此, 重视农村电影放映工作是乡镇文化站重要任务之一。文化站可积极和电影公司协调配合, 为群众提供可口的影片。

加强“农村书屋”建设, 广开渠道, 调动社会各方力量, 加大资金投入, 在各村成立“农家书屋”, 让群众免费使用。图书选购应结合农民的需求, 多配套与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实用的书籍。

重视农村老年文体事业发展, 构建和谐老龄社会。我国早已步入老龄社会, 在广大农村有着数量庞大的老年人。因此, 农村文化活动还应体现出为为老年人服务的理念。由乡镇文化站负责牵头组织乡镇中的老年文体爱好者、文化工作人员等成立起村老年文体组织。通过大家的共同探讨, 制定出相应的活动规章制度, 从而确保村老年文体协会各项活动的有效开展。这里, 应重点加强老年体育的组织、活动、配套设施的相关建设。按照老年人的个人喜好, 成立相关的活动组织, 如秧歌队、腰鼓队、健身队、太极拳队等。

开展农村文化活动是丰富农民群众精神生活, 增强个人素质的重要途径。另外, 它也在新农村建设当中发挥着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乡镇文化站必须高度重视, 从自身建设出发, 充分将当地群众的需求和文化工作结合在一起, 创造出更多丰富精彩、群众热爱的文化活动。

参考文献

[1]段岩峰.论如何开展乡镇群众文化工作.群文论坛.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扎兰屯市成吉思汗镇文体广电中心.内蒙古成吉思汗162691.

浅谈我国农村群众文化事业的发展 篇10

群众文化事业是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织部分, 是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 也是代表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方面。它对于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 加强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联系, 在全社会培养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 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本文针对现阶段我国农村群众文化事业现状, 探索发展农村群众文化事业的有效途径。

一、发展现状

近年来,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 农村文化事业蓬勃发展, 成绩有目共睹。但还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和许多不足。

1. 有发展。

农村的生产方式、组织形式和农民的生活方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特别是开展新农村建设以来, 有线电视“村村通”、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农家书屋、农民公园、宽带入户等文化工程的实施, 使农民也能看电视, 上互联网、跳广场舞, 促进了农村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丰富了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2. 有潜力。

由于部分从事基层文化工作的干部专业素质偏低和思想观念陈旧, 活动手段过于简单, 活动内容也缺乏创新, 仍然以唱歌、跳舞、鼓乐队等传统活动方式为主, 受众则以老年群众为主, 青壮年文化娱乐方式仍然以看电视、打扑克、搓麻将为主, 许多富有时代气息, 为农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形式, 没有被充分挖掘和利用。

3. 有创新。

近年来, 农村群众文化事业的形式不断创新。根据农村社会文化生活的新特点和农民群众的新期待, 坚持“三贴近”原则, 对群众文化活动的形式进行积极探索, 大胆创新, 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活动。如利用我国传统节日的深厚文化底蕴, 抓住国人的怀旧情结, 举办清明踏青、植树、端午龙舟竟渡、“七夕”集体音乐舞会等。对群众自发组织的跳秧歌、健美操、自演自唱等活动也给予极大支持和鼓励

4. 有不足。

目前, 农村文化建设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还不相适应, 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也不适应, 在发展过程中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从总体上说, 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单调枯燥的。

二、存在的问题

由于城镇化的影响, 进城务工人员增多, 农村发展相对滞后, 城乡文化资源分配不均, 阻碍了农村群众文化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当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思想重视程度不够。

部分乡村从事文化工作的干部、农村群众对文化工作缺乏必要的认识, 始终认为农村群众文化“一不出粮食, 二不产棉花, 既当不了饭吃, 又不能做衣穿”, 没有从建设法治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来认识农村文化建设。从社会层面上来说, 全社会对农村文化工作的作用、地位、价值等认识很模糊。一些富起来的村可以拿上万甚至数十万的资金修祠堂、修族谱, 但对文化投入微乎其微。

2. 内容形式较为单调。

由于农民自身文化素质、生活水平等方面的原因, 目前农民的文化生活仍然比较单调, 主要的文化生活表现在二个方面:一是看电视, 二是打牌。文化部门组织的送文艺下乡和免费送电影活动虽然搞得很有特色, 深受农民喜爱, 但毕竟次数有限, 乡镇政府组织的文化活动也非常有限, 有教育意义的娱乐性活动很少, 根本满足不了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3. 传统项目缺乏保护。

一些农村传统的文化娱乐项目, 如舞龙、舞狮、舞蹈、腰鼓等, 曾经一度在农村非常活跃。近年来, 由于农村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 留守老人没有足够的精力和资金组织开展这些传统项目, 缺乏对传统项目的保护, 使其逐渐走向没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也是一个空白。农村传统技艺无人继承, 农民喜闻乐见的乡土文化产品很少流行乡野, 非物质文化遗产几近流失殆尽。

4. 文化专干良莠不齐。

据统计, 虽然基层政府配备了文化专干, 但真正的文化专业人才并不多, 且大部分学历偏低。同时存在专干不专的问题, 文化专干身兼数职, 转岗频繁。由于经费方面的原因, 对文化专干的培训非常有限, 造成文化专干的后天不足。此外, 民间文艺队伍极不稳定, 农村特色文化人才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民间文艺队伍由于缺乏活动经费和阵地建设, 文艺骨干为谋生计, 只能外出务工, 文艺队伍名存实亡。

三、对策及建议

为促进农村群众文化事业的发展, 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结合当前存在的问题, 笔者认为当前应切实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 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

大力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坚持以政府为主导, 以乡 (镇) 为依托, 以村为重点, 以农户为对象, 高度重视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基础设施建设, 特别要向远离城区和经济薄弱的乡镇倾斜, 有重点地帮助欠发达地区的乡镇发展重点文化项目, 改善、提升农村文化基础设施条件和服务水准, 以解决目前我国农村文化生活发展不平衡、差距大的问题, 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条件。努力提高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的水平, 加快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建设, 切实抓好乡 (镇) 村电影放映工程、农家书屋等文化惠农工程。进一步加强区 (市、县) 文化馆、图书馆建设, 提高“两馆”对乡 (镇) 村文化建设的服务能力。大力开展文化结对活动, 充分利用文化较强区 (市、县) 、乡镇的优势, 携手并进, 建立并逐步完善覆盖全国、普及广大农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进一步拓展农民对文化资源的享受度。

2. 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乡 (镇) 村文化建设, 文化队伍建设是关键。目前, 乡 (镇) 村文化建设队伍不健全、文化骨干流失、农民自办文化缺乏人才是制约我国各地农村文化事业发展的瓶颈。各级政府要创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体制和机制, 落实好中央和关于农村文化建设工作的相关政策, 稳定和发展专兼职相结合的农村文化队伍, 努力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要着力解决好我国农村专职文化队伍中专业建设薄弱、业务干部比例偏低、素质不高、服务能力不强等问题。文化专职人员要采用聘任制竞争上岗, 大量聘用文艺专业院校的大中专毕业生, 不拘一格聘用确有特长的民间艺术人才, 鼓励专家学者到乡镇文化站挂职锻炼。建立健全农村专兼职文化骨干人员业务培训和继续教育制度, 创新培训内容, 完善培训机制, 整合培训资源, 全面提高农村文化骨干的业务素质, 不断增强文化骨干人员自主创新的能力。建立健全乡镇农村文化骨干人员的人才库, 逐步形成区 (市、县) 、乡 (镇) 、村三级的文化骨干网络。

3. 丰富群众文化活动形式。

农村文化活动要贴近群众生产生活实际, 充分利用农闲、节日和集市, 组织花会、灯会、赛歌会、文艺演出、劳动技能比赛等活动。紧密结合农民脱贫致富的需求, 倡导他们读书用书、学文化、学技能, 普及先进实用的农业科技知识和卫生保健常识。积极引导广大农民群众崇尚科学, 破除迷信, 移风易俗, 抵制腐朽文化, 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 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尚。根据时代的特点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变化, 不断充实活动内涵, 创新活动形式。把农村题材纳入舞台艺术生产、电影和电视剧制作、各类书刊和音像制品出版计划, 保证农村题材文艺作品在出品总量中占一定比例。宣传文化领域的有关专项资金要加大对农村题材重点选题的资助力度, 每年推出一批反映当代农村生活、农民喜闻乐见的文艺精品。

4. 加大特色文化保护力度。

加强对农村优秀民族民间文化资源的系统发掘、整理和保护。授予秉承传统、技艺精湛的民间艺人“民间艺术大师”“民间工艺大师”等称号, 开展“民间艺术之乡”“特色艺术之乡”命名活动。对农村传统文化生态保持较完整并具有特殊价值的村落或特定区域进行动态整体性保护, 逐步建立科学有效的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传承机制。积极开发具有民族传统和地域特色的剪纸、绘画、陶瓷、泥塑、雕刻、编织等民间工艺项目, 戏曲、杂技、花灯、龙舟、舞狮舞龙等民间艺术和民俗表演项目, 古镇游、生态游、农家乐等民俗旅游项目。实施特色文化品牌战略, 培育一批文化名镇、名村、名园、名人、名品。

新农村群众文化的发展任重而道远。只有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在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方式上, 既要体现多样性, 又要突出群众的主体地位。不断开拓创新, 坚持不懈, 才能让农村群众文化事业不断发展, 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良好局面。

摘要:简述了农村群众文化工作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 提出了加强农村群众文化工作的对策建议, 主要包括: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建立和完善农村文化公共服务体系;创新内容, 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 提高农民参与的积极性;加强农村群众文化事业队伍建设, 提高文化队伍的整体素质等, 以期为同仁们提供有益的参考借鉴。

关键词:农村群众文化,发展,对策

参考文献

[1]杨孝芳.《大理日报》[N].2012-4-4 (A3) .

[2]王尚昆.边立民.《浅谈我国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和探索》杂志网2011-8.

如何推进新农村群众体育发展 篇11

关键词:新农村;群众体育;发展

中图分类号:G8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07-084-01

新农村学校体育列入我国整个体育工作的战略重点,但新农村群众体育工作难进和发展是摆在广大体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这是一个系统工程,如何增强全民健身服务功能,推进新农村群众体育科学发展,涉及到社会群众体育的目标和諸多因素,现将有关思考阐述如下与同仁商榷。

一、新农村群众体育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1、忽视新农村群众体育的功能。

广大乡镇和新农村,因乡镇的差别,对参加体育活动的认识不同。这些陈旧的观念影响着新农村群众体育工作新观念的形成与发展,影响新农村群众体育的改革,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经济第一”、“享受第一”的小农思想。

2、新农村观念的落后。

学校体育的教学特点是:有德育、智育、美育、身体锻炼与增强体质的教育功能。群众体育他也据有同样的作用。体育共同具有一个特点,就是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不少人认为体育就是跳跳蹦蹦、玩玩乐乐,观念的滞后。

3、把体育教学与竞技体育混为一谈。

人们往往认为一个个体或一个人在体育比赛中取得好成绩,就是体育效果好,而对体育教学的质量问题不十分重视。当然,体育教学与竞技运动有联系,但也有区别。共同点都是为了增强人的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社会文化生活和促进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的一种有目的、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不同点是,体育教学主要是传授锻炼身体的知识、技能、技术,培养道德和意志品质的教育过程。竞技运动,主要是通过训练和比赛,提高运动成绩。

4、新农村群众体育工作的管理体系没有形成。

体育工作在整个教育工作规划中没有充分体现,组织机构流于形式,乡镇中小学表现尤为突出,特别是新农村小学,对于体育教师、课外体育活动、场地器材建设、体育教学等的要求仍处于目标模糊和“放羊式”的管理方式,缺乏宏观目标和微观答理意识。

5、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发展城镇和新农村群众体育是整个体育工作的重点。

我国广大新农村集体财力不足,体育辅导员紧缺,同时因受到商品经济的冲击和影响,专业思想不巩固,从新农村群众体育辅导员的结构来看,业务素质普遍较低,对制定各种体育计划和如何指导群众体育课都有一定差距,更谈不上改革创新。

二、解决现实问题的对策

1、加强对新农村体育价值的舆论宣传。

通过各种新闻媒介大张旗鼓宣传,提高全社会公民体育意识。新农村群众体育必须同现代社会密切联系、多渠道、多形式、多角度不断地宣传体育的各种功能和体育的社会价值,加速推进新农村体育社会化的过程,使全体公民有积极参与意识。

2、加强乡村文化站培训学习。

多培养一些体育辅导员,提高思想认识,使他们懂得一些基本的体育知识,真正全面贯彻教行方针,这是解决新农村群众体育工作蓬勃开展的重要环节之一。

3、加强对学生体育的教育。

具有社会功能和价值意义的教育,培养终身锻炼身体的习惯,形成自觉锻炼身体的心理定势。几十年之后,他们将分布在社会的各条战线和做了家长,这对增强整个社会体育意识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意义是深远的。

4、把新农村群众体育纳入教育发展战略。

列入乡村工作的评估条件,克服单纯以经济评价的不良倾向,加强新农村体育工作规章制度建设,使新农村体育逐步走向规范化、科学化,不断发现和培养乡、村、体育工作的先进典型,树立榜样,使的新农村体育发展学有方向,赶有目标,创造良好的体育环境。

5、加强新农村体育辅导队伍的建设。

(1)动员鼓励体育爱好者积极学习,不断充实辅导队伍,增加数量,提高质量,积蓄后备力量。(2)建立县、乡、村三级辅导站,定期定点辅导,建立乡联系点制度,努力提高业务能力,不断提高辅导教师工作水平。(3)加强兼职体育辅导教师们的培训和观摩学习等,提高思想觉悟和思想境界,提高文化素质,掌握体育专业理论及相邻学科的基础知识。(4)关心广大新农村体育教师的生活,稳定教师队伍,正确对待体育辅导员的待遇、地位、荣誉、使用等,尊重体育辅导教师的劳动,或调动新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极性下乡做专题讲座或指导。

6、加强体育场地,器材设挤的建设,增加体育经费的投入。

村集体、上级、群众三方共同解决,同时争取社会赞助,从多方面解决。因陋就简,因地制宜,提供新农村体育的业余训练的必备设施。

对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思考 篇12

1、乡镇领导对文化建设的重视不够,缺乏体系管理。乡镇“一把手”领导的思想决定一个乡镇文化建设的发展。乡镇经济发展是政绩工作中硬性的、最重要的,乡镇群众文化建设一般不能列入县级考核工作目标中。基于这种认识,农村文化建设不能引起乡镇领导的重视,从根本上限制了农村群众文化工作的发展,同时,文化干部忙于其他事务,不能专司其职,缺乏积极性与主动性。县镇村队的管理体系不畅,乡村文化设施缺乏有效管理,器械或无人管理,或丢失破坏,或成为摆设,严重影响阻碍了农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满足。

2、政府对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太小。“送”文化的力度较弱。农村文化建设的速度较慢,无法真正满足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主要表现在县级政府财政对与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投入虽逐年递增,但在全部财政支出中所占份额很小。在公共文化资源的分配上,城市所占的公共文化资源多,农村的很少。农村文化建设基础设施设置一般在每个村只配备一个文化活动室与几个农家书屋。“送”文化下乡仅仅是“喂食”型的满足,次数根本无法满足农民对于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内容对于农民来说并不完全贴近农村的生活,大多只是传统型的节目,毫无创新可言,电视、网络等文化节目的普及,提高了群众文化欣赏层次,致使大多数农民对这种形式逐渐失去兴趣;“送”文化大多流于形式,大多都是进行表演,而农民喜爱的培训、辅导等形式很少,导致演出的时候热闹非凡,演出结束后却变得很冷清,使得“送”文化没有与“种”文化有机结合起来。

3、随着城镇化步伐的推进,大批的青壮年进城,农村乡镇人口出现“空心村”,缺乏活力和动力,老弱病残幼组成的乡镇常态人口——“386109”无法活跃农村文化生活。

4、一些文化娱乐活动受农业的生产生活季节性影响。农民的文化素质并不统一,有些活动,如书画毛笔字展、演艺活动并不是所有的农民都能够参与,而有些文明程度不高的农民参与赌博、迷信,这对培养良好村风民风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5、缺乏农村文化管理和技术人员。虽然农村基层文化管理人员文化素质在逐渐的提高,但提高的速度较慢,他们多数没有参加过专业的学习与培训,缺乏必要的业务知识,不能够较好地对基层群众文化工作进行指导,导致农村群众文化活动难以切近群众、切近生活。

二、县级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措施

县级农村群众文化应向科学、文明、富裕、尚德方向发展。农村文化需要通过政策与制度建设,用市场化利益引导,整合公共资源,动员社会力量参加,提升文化品位,体现健康社会价值,以文化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1、积极发挥政府的作用

健康的农村群众文化是离不开政府正确的引导。县级政府应加大主导的力度,依托乡镇,服务农民,动员社会力量,用市场化办法促进长效机制建立,进行农村群众文化的建设。县级政府应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创新机制,建立公共财政专项模式支持农村群众文化建设,进行“民办公助”与“公办民营”等多种形式鼓励农村的自办文化。

同时,县级政府还要注意加强引导农民紧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主旋律,宣传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的新动向与新经验,提倡热爱学习、崇尚知识的良好社会风气。另外,县级政府与各基层政府要将农民生产生活需要与文化需求结合起来,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激励他们对健康向上文化娱乐的兴趣。

2、搭建农村群众文化设施与活动平台

农村群众文化的建设,需要加大农村群众文化设施的建设力度,除了进行农家书屋、文化中心的建设外,还要建设农民喜欢的、综合党的领导、村务公开、道德教育、体育、卫生、文明健康等体现综合项目作用的农村公共活动场所。县级还应通过进行特色文化品牌战略来搭建群众文化活动的平台,如平罗县将黄渠桥的腰鼓、宝丰镇的篮球比赛、威镇村的燎干节、马太沟的高跷等原有的“农字牌”特色文化做强,按照“弘扬主旋律”的要求,努力打造平罗县的品牌化、乡镇级的特色化、村队级的普及化格局。推进县城文艺演出、书法绘画、诗词创作、工艺美术创作、电影放映等活动走出工作室,走向农村,形成城乡结合的群体态势的多元文化,以为农村创造经济价值,实现社会价值。

3、强化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保障体系

县级政府与各基层政府应该清楚认识到农村群众文化建设对于整个社会发展的重要责任,将乡镇群众文化建设纳入到县级政府的议事日程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真正纳入到政府每年的财政预算,纳入扶贫攻坚计划,真正作为年度考核内容的重要内容,还应推动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目标责任制与基层文化单位的评价机制的发展,更加规范农村群众文化的建设与发展。要大力推进基层文化体制改革,将原来的以乡镇为重心的文化管理方式下移到行政村,并将村落群众文化服务中心的建设放到整个农村的整体规划中,建设农民需要的技术培训、信息交流、文明健康的文娱活动综合平台,这样能促进农村文化建设工作。

4、整合所有资源进行农村群众文化建设

要实现农村文化资源的综合性利用,就要将农村群众文化带动起来,寻找文化与经济的契合点,通过政府与社会的整合力量能够最大化地将公共财政的投入与社会参与当地农村的优秀文化资源的继承和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共同来促进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发展。

以将农村的文化与教育、农业与旅游相结合,发觉农业除粮食生产外的其他属性,让农村打破产业的局限,在文化的带动下走出一条新的农村发展道路。特别是近些年来建立在文化基础上的农业旅游事业蓬勃发展,在保护文化传统的同时,以旅游的方式建立起农村地域品牌,将所获得的经济收入投入到农村文化建设当中,形成良性循环。在经济利益的刺激下,可以建立起民间文艺组织,培养一批农村文化骨干,以促进地域性文化的对外交流,并旅游为外壳,将农村文化向社会其他方向延伸。

三、培育农村群众文化的主体服务

1、要集中力量积极发挥出农民的创造性、主动性、积极性,努力培育农村文化的主体。发挥特色文艺团队的优势,“走出去,请进来”,引进融合其他农村群众文化团队,发挥好群众文化活动的合力。

2、要紧跟时代要求,推进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的内容与形式的创新,尤其是基层的文化部门应该积极创建面向广大农民的喜闻乐见的群众文化活动,深入农民生活,创作浓郁的乡土气息与新鲜的时代气息并存的出色的农村群众文化作品。

3、尽快实现“送文化”和“种文化”的结合。要坚持不懈地、经常地送文化下乡,整合送文化下乡的文化、科技、卫生等各类服务资源,加强送文化的力度,我们要不断创新,利用不同的阵地与文化人才资源,建立能够成为农村群众文化的承载者与传播者的农民自己的真正乡土化的农村群众文化团队,播下“种文化”种子,使农村的“送文化”和“种文化”真正结合起来,满足农民自娱自乐,让浓郁的“土生土长”的文化逐渐发展、壮大。

四、结语

综上所述,构建和谐社会,推进新农村建设,就要重视农村的群众文化建设。农村群众文化使农村带有传统色彩的地域文化以多元化的方式展示出来,让农村文化“脱胎于传统、活跃于现代、融入于市场、扎根于农村”,向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转化,推进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健康、快速发展。

摘要:针对县级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查找原因,做深刻研究分析,从方法上探讨解决对策,提出新的解决方法,寻求新出路。

上一篇:信息化教学课程的整合下一篇:后设计